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2024-05-18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精选10篇)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篇1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 约占肩部损伤脱位的12%[1]。现就目前国内外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分 型

目前临床多采用Rockwood分型[2], Ⅰ型:肩锁韧带扭伤, 喙锁韧带完整, 肩锁关节保持稳定;Ⅱ型:肩锁韧带断裂, 喙锁韧带扭伤, 常引起半脱位;Ⅲ型:肩锁关节囊及喙锁韧带均完全断裂, 喙锁间隙较正常增加25%~100%;Ⅳ型:Ⅲ型伴喙锁韧带从锁骨撕脱, 同时伴有锁骨远端向后移位进入或穿出斜方肌;Ⅴ型:Ⅲ型伴锁骨自肩胛骨喙锁间隙垂直方向移位较正常增加100%~300%, 锁骨位于皮下;Ⅵ型:Ⅲ型伴锁骨外侧端向下脱位, 位于喙突下, 此类型较为少见。其他分型还包括Allman分型[3], 将肩锁关节脱位分为三度, Ⅰ度:损伤为肩锁关节及肩锁韧带部分撕裂, 肩锁关节尚稳定;Ⅱ度:损伤为肩锁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完全断裂, 而喙锁韧带仍保持完整, 肩锁关节已不稳定, 锁骨出现前、后移位, 向下牵拉伤肢时出现肩锁关节半脱位;Ⅲ度:损伤为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锁骨外端与肩峰完全分离。Tossy分型[4]分为三型, Ⅰ型:X线片示锁骨轻度移位, 肩锁韧带不完全断裂, 喙锁韧带完整;Ⅱ型:X线片示锁骨远端直径一半向上翘起, 超过肩峰, 肩锁韧带完全断裂, 喙锁韧带牵拉伤;Ⅲ型:X线片示锁骨远端完全移位, 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2 治 疗

2.1 非手术治疗

对于Rockwood Ⅰ、Ⅱ型的肩锁关节脱位, 主要是对症治疗, 包括吊带制动1~3周、冰敷、应用止痛药, 疼痛缓解后开始肩关节ROM练习和力量恢复, 在功能恢复且疼痛消失后可以开始锻炼。黄公怡等[5]首先采用Zero位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其原理是使肩胛骨的肩峰端与锁骨外侧端靠拢, 从而利于损伤的韧带和关节囊的修复。此方法适用于新鲜的肩锁关节不完全脱位及部分完全性脱位, 要求患肢上举达到130°以上, 且患者要有较好的耐受性。张喜善等[6]研制可调式外展架用以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通过肩关节外展结合锁骨远端的下压而达到复位肩锁关节。Rawes等[7]对一组保守治疗的病人进行长达12.5年的随访, 发现除外观未完全恢复以外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但保守治疗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且治疗时间长、病人生活质量差。对于Rockwood Ⅳ~Ⅵ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Ⅲ型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 Bradley等[8]认为所有Ⅲ型损伤应先保守治疗, 若失败再行手术治疗, Glick[1]甚至主张对运动员的肩锁关节脱位也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

2.2 手术治疗

2.2.1 肩锁关节内固定

1861年Cooper报告了第1 例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手术治疗, 之后文献中报道了很多内固定方法。早期AO推荐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单枚克氏针、交叉克氏针、Lancaster克氏针张力带及改良防滑克氏针等为早期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 它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等优点。但克氏针内固定须经肩锁关节固定, 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 常引起肩关节僵硬和疼痛, 且不能防止锁骨的旋转, 易发生退针、断针甚至刺破胸腔脏器等严重并发症[9,10,11], 故目前临床上很少运用克氏针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近年来,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得到迅速发展。Wolter钩钢板通过锁骨远端的钢板固定和穿过肩峰钝钩的杠杆作用, 能够提供对锁骨远端稳定而又持续的压力, 从而对肩锁关节复位提供持续和稳定的力量。胡勇等[12]应用Wolter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8 例, 锁骨外侧端12 例, 术后8周除1 例患者外, 其余患者肩关节运动均达到正常范围。Wolter钩钢板钩端为“U”形, 临床疗效良好, 但临床上操作要求高, 肩峰上钻孔的部位、方向和角度都十分重要[13,14], 并存在出血多、创伤大等缺点。

AO锁骨钩钢板的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 操作规程简单、固定牢靠, 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效果良好[15,16]。钢板的钩部设计表面光滑, 穿过肩峰时未通过关节腔, 因而当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时允许被固定的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 减少了内固定物所承受的剪切应力, 明显降低了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率。锁骨钩钢板固定牢固, 对伴随于骨折及脱位的喙锁韧带、肩锁韧带损伤则认为不必做特殊的暴露与修复, 因为这些操作可加重副损伤,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以进行满意的缝合修复, 一旦骨折及脱位得到复位并有持久可靠的固定后, 这些损伤的组织自然对合靠拢, 可经由瘢痕形成而得到修复。韩纲等[17]运用AO钩钢板治疗31 例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并对其中24 例进行随访, 结果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 但后期影响肩关节活动, 作者认为有取出内固定的必要。AO钩钢板的钩端侵占了肩峰下的空间, 且不停地在肩峰下关节囊外摩擦而形成滑囊、炎性介质堆积等, 产生异物感及疼痛感, 且限制肩关节外展活动。

2.2.2 喙锁固定与韧带重建

喙锁间固定目前有多种方法, 主要包括有Bosworth螺钉固定、缝合锚或缝线、线缆固定、记忆合金固定等。1917年Cadenat首次报道了用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972年Weaver和Dunn采用锁骨远端切除然后将喙肩韧带自肩峰切断转移至锁骨远端的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疗效可靠, 但术中改变了喙肩韧带的生理走行, 破坏了喙肩弓, 而后者是阻挡肱骨头向前上方脱位的重要结构, 喙肩韧带常常十分纤薄, 即使采用整束喙肩韧带进行韧带重建, 其强度仍不够。Copeland等[18]将带肩峰端骨块的喙肩韧带移位至锁骨上方, 并用Bosworth螺钉加以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Vargas在1942年时首次提出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姜春岩等[19]报道了运用该方法治疗26 例Rockwood Ⅲ~Ⅵ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并进行随访, 结果21 例维持锁骨远端复位, 4 例出现轻度移位, 1 例发生完全移位。自体或异体肌腱进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临床报道可采用髂胫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掌长肌腱、腓骨长肌腱等自体组织重建喙锁韧带, 并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郭永良等[20]报道, 运行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24 例, 随访见术后病人均能正常工作, 但造成了供区损伤, 由此引起并发症。常青等[21]应用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避免了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其引起的并发症, 但异体肌腱移植存在排斥反应的副作用目前尚未解决。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 人工材料已运用于临床重建喙锁韧带, 生物可吸收缝线、粗丝线、生物聚酯韧带重建喙锁韧带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22,23,24]。杨志明等[25]临床报道运用健康胚胎肌腱分离培养肌腱细胞, 以5×106/mL细胞密度种植在碳纤维和聚羟基乙酸的复合支架材料上, 体外培养5~7 d后植入体内修复5 例锁骨外端Ⅱ~Ⅲ度骨折和肩锁关节Ⅲ度脱位伴喙锁韧带损伤, 随访结果显示都恢复了上肢功能, 无明显排异反应。李晓东等[26]采用锁骨喙突间高分子聚苯乙烯线固定肱二头肌短头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符合肩锁关节的运动特点和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在稳定肩锁关节中的重要作用, 恢复了肩锁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人工材料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主要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操作繁琐、耗材昂贵。

2.2.3 肌肉动力移位

1956年Brunelli首次报道应用带喙突骨块的肱二头肌短头腱移位至锁骨稳定肩锁关节, Dewar等1965年首次应用带喙突的联合腱移位至锁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Dewar术式是一种肩锁关节的静力学和动力学重建的手术方法, 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联合肌腱的移植对喙锁韧带的重建是静力学固定, 同时, 肌肉的收缩使肩关节达到有效的复位并恢复稳定性, 又是动力学固定。林斌等[27]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表明, Dewar动力重建较符合肩锁关节微动特点。吴其常[28]比较几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 亦认为Dewar术式疗效最佳。黄公怡[29]认为, Dewar手术远期容易发生肩锁关节骨关节炎, 即肩锁关节撞击影响肩关节的外展活动, 因而采用改良的 Dewar术式即加用锁骨外端切除的方法来预防, 并对18 例肩锁关节脱位者行改良型 Dewar手术, 术后避免了肩峰与锁骨端的摩擦和撞击。Dewar手术以动力组织代替静态稳定结构, 但在后期康复过程中难以维持解剖复位, 易形成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 因此此种手术已不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2.2.4 锁骨远端的切除

1941年 Gurd和 Mumford首次报道了锁骨远端切除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Eskola等[30]最近研究认为, 锁骨远端 (Ⅱ型) 骨折伴有喙锁韧带断裂, 单纯锁骨远端切除不足以解决畸形和稳定, 所以远期疗效不理想。龚晓峰等[31]认为, 锁骨远端切除术运用于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术中发现肩锁关节内损伤, 后期可能继发出现肩锁关节以及Ⅰ、Ⅱ型肩锁关节陈旧性脱位, 出现肩锁关节炎。目前, 临床上单纯运用锁骨远端切除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少。

综上所述, 目前对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很多, 临床运用较多的为钩钢板内固定、喙锁间固定及韧带重建, 但钩钢板固定后期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 韧带重建的后期难以维持解剖复位, 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我们认为, 应继续寻找一种创伤小、符合肩锁关节微动生理特性、操作简便且能早期活动的手术方法, 以提高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篇2

【关键词】钢丝张力带;锁骨钩钢板;喙锁韧带重建;三型肩锁关节脱位

【中图分类号】R65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01151-01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青壮年多见,大约占肩部损伤的9%,I、II型的肩锁关节脱位一般用保守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III型肩锁关节脱位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关于手术方法很多,目前对于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有三种:钢丝张力带、锁骨钩钢板固定与喙锁韧带重建联合缝合锚钉固定。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科应用上述三种方法内固定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78例,对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者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2.6岁;车祸伤16例,摔伤4例;锁骨钩钢板固定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1.8岁;车祸伤20例,摔伤8例;喙锁韧带重建联合缝合锚钉固定方法治疗患者30例,男35例,女5例,平均年龄28.8岁;车祸伤24例,摔伤4例,其他原因2例。

1.2手术方法 应用臂丛+颈丛麻醉。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肩肱关节内收,患肩下放置软枕。切口自喙突到肩锁关节的横形切口,长约8cm左右,显露肩锁关节及喙突。清除血肿及影响关节复位的关节软骨碎片。

1.2.1克式针张力带固定组 在肩锁关节下缘弧形切口入路,显露锁骨远端及肩锁关节,清理肩锁关节内软组织、破碎的关节盘。复位后自锁骨外侧缘向内跨肩锁关节穿2枚克氏针固定,再于距锁骨末端2-3 cm横向钻孔,穿过钢丝,后将钢丝“8”字绕于远端克氏针下,打结固定。修补撕裂的肩锁关节囊以及三角肌、胸大肌的附着部。探查肩锁关节稳定。逐层关闭切口。术后悬吊患肢,5-7天后行患肩关节功能锻炼。

1.2.2 锁骨钩钢板固定组 肩锁关节复位后,用同侧锁骨钩钢板,将钢板尖钩插入肩峰下后方,按压钢板使钢板体部紧贴锁骨上方的皮质,螺丝钉固定,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手术结束。术后悬吊患肢,5-7天后行患肩关节功能锻炼。

1.2.3 喙锁韧带重建联合缝合锚钉固定组 在喙突上拧入2枚锚钉,锁骨远端自上向下钻2个约4mm孔,将锚钉线穿过空洞下压锁骨复位后拉紧打结,自小腿胫骨结节内下方取出半腱肌腱1根,绕过喙突下方穿过孔道拉紧打结,并在其上丝线缝合,然后将肌腱拉向肩峰处拉紧缝合,将锚钉线缝合于肩峰上并打结,查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手术结束。术后悬吊患肢,5-7天后行患肩关节功能锻炼。

1.3术后处理

两组均术后三角巾胸前悬吊患肢,12-14天拆线,术后3周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术后4周去除三角巾胸前悬吊患肢,在不负重情况下开始逐渐练习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8周练习肩关节前屈、后伸、旋转、上举、内收、外展各个方向的活动。6-10个月后于臂丛麻醉下将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拆除,术后1、3、6个月复查。

1.4疗效评价标准

1.4.1.JOA肩关节疾病治疗成绩判定标准[2]评价JOA 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分标准,包括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X 线评定及关节稳定性五个方面。各项累90 -100 分为优秀,80-89 分为良好,70 -79 分为一般,60 -69 分为较差, 低于60分为最差。

1.4.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标准评定 0分表示无痛, 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 “6-8”为可,“>8”分为差。

3 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常用分型为Tossy分型[1],分为三型:I型为关节囊及肩锁韧带不完全断裂,喙锁韧带完整,X线上表现为锁骨有轻度移位;II型为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完全断裂,喙锁韧带牵拉伤,在應力X线上,锁骨外端直径一半上翘突出超过肩峰;III型为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完全断裂,出现“琴键”征, X 线片示锁骨远端完全移位。

目前国内学者使用的钩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很普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缺点日益显现[2]: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等肌肉牵拉致锁骨远端活动,易出现内固定松动并产生疼痛等不适症状;钩钢板可移位、脱出而导致内固定失败,肩锁关节再次脱位;由于手术复位不理想、钩端放置位置不佳、钢板预弯弧度不够、肩峰下过多软组织被勾住、关节面未有效清理和制动时间过长等导致肩关节疼痛;取钢板时局部组织损伤大,可能产生脱位复发;因此,必须喙锁韧带的重建显得显得十分关键。

喙锁韧带重建联合缝合锚钉能更好恢复肩锁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同时又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避免了钩钢板内固定出现肩峰下磨损、撞击等,降低了术后出现关节疼痛和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几率;肩锁韧带维持水平方向的稳定,喙锁韧带维持垂直方向的稳定[3];韧带重建强度牢固可靠,可以早期进行患肩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肢远期功能康复的疗效。④保持肩锁关节正常的微动状态,恢复其正常生理状态;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伤口感染等风险大大降低。

总之,喙锁韧重建重建联合缝合锚钉固定使肩锁关节较好的解剖复位,临床效果满意,远远优于钩钢板内固定,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最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Tossy JD,Mead NC,Sigmond HM.Acromioclavicular separations:useful and practical classification for treatment.Clin Orthop Relat Res 1963;28:1l 1-119

[2] Esenyel CZ, Oztürk K, Bülbül M, et al. Coracoclavicular 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intact and the reconstructed coracocIavicular ligament complex. Am J Sports Med. 2000;28(1):103-108.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 例, 男28 例, 女10 例;年龄18~66 岁, 平均45 岁。左侧16 例, 右侧22 例, 均为上肢内收位直接暴力所致, 其中新鲜脱位31 例, 陈旧脱位7 例 (其中4 例为手术后再脱位) 。本组病例均有伤肩肿痛、乏力、外展、上举困难。查体:局部肿胀, 锁骨远端隆起, 肩锁关节处可扪及一凹沟, 琴键征阳性, 被动活动锁骨远端时, 上下活动范围增加。术前X线都显示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1.2 手术方法

采用内固定加喙锁韧带静力重建21 例, 其余17 例采用动力重建。静力重建:臂丛麻醉, 仰卧位, 患肩下垫枕5 cm。取锁骨远端至喙突的弧形切口, 显露肩锁关节, 清除关节内的软骨盘, 整复脱位, 由肩峰较低位钻进第1枚克氏针, 经肩锁关节进入锁骨远端, 进针深度为5 cm, 同法钻人第2枚克氏针, 与第1枚交叉, 针尾留于皮外弯成90°角。经三角肌内缘显露喙突, 游离喙肩韧带, 切除喙肩韧带肩峰端。然后将喙肩韧带断端用多股可吸收线做褥式缝合, 并将喙肩韧带游离到喙突处以备后用。于锁骨远端距肩锁关节1.5 cm处的骨皮质钻两个孔, 把带有可吸收缝合线的喙肩韧带, 通过此锁骨孔, 引出后拉紧喙肩韧带打结, 将此韧带固定在锁骨上。重叠缝合三角肌、斜方肌覆盖锁骨, 术后三角巾悬吊3周, 6周后拔除克氏针, 做肩关节功能练习。动力重建:沿肩峰和锁骨远端的前上缘作弧形切口, 其内侧可于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向下弯曲。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切开三角肌、斜方肌锁骨附着处, 暴露肩锁关节, 清除关节内移位的软骨盘、关节软骨碎片及凝血块, 将肩锁关节解剖复位 (关节面损伤严重则切除锁骨远端1.0 cm) , 修复关节囊。将三角肌牵向外侧, 暴露喙突, 游离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约3 cm, 用骨刀切取与之相连的喙突骨块, 在锁骨凿一粗糙面, 将骨块用1枚螺钉或钢丝固定于锁骨上, 逐层缝合伤口, 三角巾悬吊3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Lazzcano和Karlsson[1]综合评分标准, 优:肩部外观正常, 无畸形, 肩关节活动自如, 无痛, 上肢肌力正常, 恢复受伤以前的工作, X线片示肩锁关节间隙正常小于等于4 mm, 无融合及创伤性关节炎征象;良:肩部外观正常, 无明显畸形, 肩关节活动无障碍, 劳累后有不适或轻微疼痛, X线片示关节间隙正常小于等于4 mm, 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征象;中:锁骨肩峰端稍向上突起, 压痛, 肩关节上举受限, 疼痛, 上肢肌力大于等于4级, X线片示关节间隙小于等于7 mm, 关节面不平整, 稍模糊;差:肩部外观明显畸形, 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肩痛或夜间痛, 疼痛较重, 上肢肌力小于等于3级, 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 模糊, 呈创伤性关节炎改变, 或关节间隙大于等于8 mm。

2 结 果

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 平均14个月。治疗结果按Lazzcano和Karlsson标准评定:优28 例, 良8 例, 差2 例, 优良率为94.7%。而静力重建与动力重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典型病例:男, 39 岁, 因不慎滑到, 左肩着地, 左肩当即疼痛无力, 上举困难, 遂急诊入院。体查:左锁骨远端明显隆起, 琴键征阳性;X线片示左肩锁关节Ⅲ度脱位。3 d后行左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喙锁韧带动力重建术。术后随访6个月, 肩关节外型良好, 功能正常。

3 讨 论

肩锁关节脱位通常由于直接暴力作用于肩部所致, 伤后维系关节稳定的喙肩韧带和喙锁韧带断裂, 受上肢重力和胸锁乳突肌等作用锁骨向后向上移位, 损伤包括三角肌和斜方肌的锁骨附着点撕裂, 肩锁关节纤维软骨断裂, 肩锁关节的软骨骨折等。肩锁关节脱位按照Allman[2]法可分为Ⅲ度:Ⅰ度, 指肩锁关节囊及肩锁韧带部分断裂, 肩锁关节尚稳定;Ⅱ度, 指肩锁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全部断裂, 而喙锁韧带保持完整, 出现前后向不稳定;Ⅲ度, 指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全部断裂, 锁骨远端与肩峰分离。对于Ⅰ度和大部分Ⅱ度脱位都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即三角巾悬吊3周以后进行功能锻炼。对于移位明显的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施行手术治疗, 因为损伤后维系关节稳定的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断裂, 受上肢重力和胸锁乳突肌等作用, 锁骨向后向上移位, 暴力过大常伴锁骨骨折或锁骨远端顶破关节囊呈钮扣式损伤;且保守治疗有诸如复位困难、外固定后再脱位、皮肤压迫性溃疡等并发症, 故对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多倾向于手术治疗。老年人应激反应慢, 关节囊松弛, 韧带退变, 肩锁关节发生损伤机会多, 传统治疗认为45 岁以上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因手术或较长时间外固定可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而放弃手术治疗[3]。但这类保守治疗的患者早期往往因疼痛而不愿活动关节;后期关节不稳, 活动受限, 疼痛乏力, 易致创伤性骨关节炎、肩峰下撞击症等并发症, 使患者拒绝功能锻炼。故我们同意另一些学者的主张[4], 完全性肩锁关节分离应尽可能做切开复位内固定, 通过早期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和功能锻炼相结合, 并适当延长内固定时间, 使术后患肩功能明显恢复。

目前手术方法种类繁多, 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5]:a) 解剖复位;b) 清理关节间隙;c) 修复重建相应的韧带和关节囊, 以维持肩关节的肌力平衡;d) 可靠的固定以达到韧带的牢固愈合;e) 可进行早期无痛的功能锻炼, 防止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我们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两种术式:a) 肩锁关节内固定, 喙锁韧带静力重建加锁骨外端切除, 这种方法适合大部分病例, 因其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b) 肩锁关节内固定加肌肉动力移位, 这种方法是利用肌肉的牵拉力量使肩锁关节得以复位, 故适用于青壮年患者。肩锁关节的解剖特点:肩锁关节是一个由肩峰内缘与锁骨远端并连的关节, 其关节稳定由三部分装置维持:a) 关节囊及其加厚形成的肩锁韧带;b) 三角肌及斜方肌的腱性附着部分;c) 喙突至锁骨的喙锁韧带 (斜方韧带与椎状韧带) 。锁骨与喙突平均距离为1.2 cm (1.1~1.3 cm) 。肩锁关节功能上属微动关节, 与胸锁关节、肩胛骨胸壁连接共同构成肩带, 主要有上下、前后、旋转三种基本运动形式, 在肩胛带功能和动力学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一起在上肢外展180°活动中提供60°的活动范围, 同时参与肩关节的前屈和后伸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显示, 当肩外展90°时, 肩锁关节的应力已接近人体体重的2倍, 故而肩锁关节是一个力的传递关节, 是肩关节灵活运动的支撑点。因此, 当发生肩锁关节脱位时, 不仅会产生肩锁关节疼痛、活动异常等症状, 而且极大影响整个上肢的力量和运动范围。

根据我们的经验, 单纯固定肩锁关节喙锁韧带缝合术是不可取的, 肩锁关节是一个在肩关节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微动关节, 在克氏针固定时, 限制了锁骨的旋转, 而造成肩锁关节的继发性僵直, 故不允许长时间的固定。但过早拔除内固定物后, 由于喙锁韧带修复困难, 肩锁关节本身因克氏针损伤, 也可发生退变和骨性关节炎, 往往造成脱位复发。而喙锁间加压螺钉固定可发生螺钉松动脱出, 这已有报道。单纯的锁骨远端切除术只适用于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韧带挛缩严重, 已无修复可能的病例。

动力或静力重建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好的办法。动力重建就是将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联合肌腱在喙突的附着点连同部分骨块一同凿下, 并将其上移固定于锁骨的手术方法。此方法更适合于青壮年, 因为青壮年的肌力较发达, 随着上臂的运动可使肩锁关节牵引复位。

静力重建喙锁韧带的方法众多, 包括碳素纤维或生物聚酯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 髂胫束移植重建喙锁韧带, 掌长肌腱移植, 带或不带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我们认为后者操作简便、固定可靠, 值得推荐。喙肩韧带重建的解剖基础是喙肩韧带为三角形韧带, 较宽, 重建后可以提供足够的拉力, 且由于同喙锁韧带具有相同的起点, 内移后可完全替代喙锁韧带的功能, 更符合其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静力还是动力重建都要保证肩锁关节的早期稳定, 且必须仔细清理关节间隙中的软骨碎片, 修复肩锁韧带, 最大可能修复或重建喙锁韧带。若关节盘损伤严重可切除锁骨远端1.0 cm, 术后功能也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王章富, 林列, 陈海啸.肩锁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0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5 (4) :425-426.

[2]Allman FL Jr.Fracture and ligementous juries of theclavicle and its articul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67, 49 (4) :774-784.

[3]戴戎.肩部外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6:213.

[4]Clark HD, MECann PD.Acmmioclavicular joint in-juries[J].Orthop Clin North Am, 2000, 31:177-187.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篇4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23例,女3例;年龄25~79岁,平均52岁;受伤原因:跌伤11例,车祸21例。采用按照Tossy分类,损伤类型均为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伤后至手术时间3小时~8天,平均3.2天。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沙滩椅位,患肩下垫沙袋,头偏向健侧。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口自锁骨远端开始,止于肩峰。显露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及肩峰。清除血肿及肩锁关节破碎软骨组织后,将钩钢板插入肩峰下,解剖复位肩锁关节,用3~4枚螺钉将钢板固定于锁骨上方。用1#艾西邦线修复缝合肩锁、喙锁韧带。检查固定可靠,肩关节被动活动良好,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3天,2周拆线。术后麻醉失效后即嘱患者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所有患者术后肩颈腕吊带悬吊制动3~4周,拆线后逐步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评价方法:按照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将治疗结果分为:①优良:无痛,上肢肌力正常,肩关节活动自如,X线片检查示肩锁关节间隙≤4mm;②满意:肩部无痛或微痛,上肢肌力≥4级,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片检查示肩锁关节间隙≤7mm;③差:肩痛或夜间痛,上肢肌力≤3级,肩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检查示肩锁关节间隙≥8mm。

结 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28例,满意4例(2例出现肩峰下疼痛,活动时加剧,但钩钢板取出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周完全恢复工作生活能力。

讨 论

肩锁关节是由锁骨远端、肩峰内侧和喙突上方三部分骨性结构组成。而肩锁韧带、喙肩韧带和喙锁韧带(外侧斜方韧带和内侧锥状韧带)连接上述三部分稳定结构。肩锁关节包括静态和动态稳定。静态稳定由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和喙肩韧带所组成。动态稳定由三角肌和斜方肌组成,其在肩胛带的功能起重要作用。而肩锁关节脱位会破坏其静态稳定。肩锁关节脱位根据Tossy分型分为3型:①Ⅰ型:X线片表现锁骨轻度移位,提示肩锁韧带撕裂或部分断裂。②Ⅱ型:X线片表现锁骨外段直径一半上翘突起超过肩峰。提示肩锁韧带断裂和喙锁韧带牵拉伤。③Ⅲ型:X线片表现为锁骨外端完全移位,喙突与锁骨之间距离增大,提示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手术方式的选择:Fukuda研究认为1,喙锁韧带可独立对抗肩锁关节75%的压力。对于Tossy Ⅲ型脱位,由于喙锁韧带完全断裂,失去维持肩锁关节稳定的力量,所以一般保守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故宜采用手术方法。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克氏针、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钢丝环扎、喙锁螺钉固定等。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导致骨折或脱位,再次移位屡见不鲜。另患者由于内固定不牢固,术后4~8周常需要加用辅助外固定来增加稳定性2,导致影响肩关节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

钩钢板优缺点:相比于其他手术固定方式,锁骨钩钢板是利用杠杆原理,即钢板钩部插入肩峰下方成为力的作用点,体部用螺钉固定于锁骨上,维持锁骨外侧复位固定,在锁骨远端或骨折两端产生维持稳定的压力,为断裂的韧带、破坏的肩锁关节周围组织的愈合提供稳定无张力的良好条件,提高愈合质量。另钩板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微动的特点,使患者早期的关节活动可达到正常范围,避免长时间固定造成关节的废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优势明显,但也有缺点:费用相对高。由于钢板钩部放置于肩峰下,对肩峰组织下方软组织(尤其是岗上肌腱)造成一定压迫,导致少部分患者术后肩痛,外展部分受限(本组中有2例)。分析原因主要有:①手术复位未达到解剖复位。②钢板塑形不精确。③钩尖放置位置欠佳,钩尖勾住肩峰下滑囊等软组织。1年后取出钢板后肩部疼痛消失,功能完全恢复。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术中应有效清理关节面,特别是清除破碎关节软骨,可减低并发症发生率3。另还应重视喙锁韧带重建。生物力学研究提示喙锁韧带(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主要提供肩锁关节上下方向稳定性4。因此术中尽可能恢复喙锁韧带解剖位置和方向。而术中肩锁韧带是否恢复重建,笔者认为肩锁韧带很难从组织分离出来,所以不能达到完全修补韧带的效果。如果过分游离还会破坏韧带结构。因此,术中可以不修补肩锁韧带。只要达到解剖复位,韧带会自行瘢痕愈合。

术后重视早期康复锻炼: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有力防止肌萎缩,减少肩袖瘢痕粘连,避免关节僵硬,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早期康复锻炼是锁骨钩钢板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成败的关键。如术后制动时间过长,患者因疼痛拒绝活动而导致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术后次日起鼓励患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3天后肩关节主动活动,尤其加强外展、上举锻炼。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 例, 男44 例, 女19 例;年龄18~63 岁, 平均45 岁。左侧26 例, 右侧37例, 上肢内收位直接暴力所致55例, 上肢伸展间接外力所致8例, 其中新鲜脱位49 例, 陈旧脱位14 例 (其中9例为手术后再脱位, 5例为外固定及保守治疗后外观异常) 。按Allman分类Ⅱ型11例, Ⅲ型42例。本组病例均有伤肩肿痛、乏力、外展、上举困难。查体:局部肿胀, 伤肢无力, 肩外展上举困难, 锁骨远端隆起, 肩锁关节处可扪及一凹沟, 琴键征阳性, 被动活动锁骨远端时, 上下活动范围增加。术前X线显示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高位臂丛麻醉或静脉基础麻醉。患者仰卧位, 患肩垫高5 cm, 头偏向健侧。采用绕肩峰弧形切口 (Robers切口) , 骨膜下剥离三角肌、斜方肌在锁骨上的附着点, 显露肩锁关节, 将关节内破裂或撕脱的软骨盘及血凝块清除。固定方法:单纯克氏针内固定3例, 锁骨钩钢板和AO锁骨钩钢板37例, 喙锁间钢丝及尼龙线内固定10例, 张力带内固定13例。喙锁韧带:直接修复喙锁韧带;对于无法修复者, 可行喙肩韧带代替重建喙锁韧带, 缝合关节囊, 修复肩锁韧带, 重叠缝合三角肌及斜方肌, 伤口放置胶片引流。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 24h后拔除引流片。锁骨钩钢板和AO锁骨钩钢板固定于3天后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平时仍须三角巾保护至3~4周。单纯克氏针、喙锁间钢丝及尼龙线及张力带内固定者, 术后予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后, 肩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63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3~24个月, 平均10个月。按Karlsson[2]术后疗效评价标准, 优:肩部外观正常, 无畸形, 肩关节活动自如, 无痛, 上肢肌力正常, 恢复受伤以前的工作, X线片示肩锁关节间隙正常小于等于4 mm, 无融合及创伤性关节炎征象;良:肩部外观正常, 无明显畸形, 肩关节活动无障碍, 劳累后有不适或轻微疼痛, X线片示关节间隙正常小于等于4 mm, 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征象;差:肩部外观明显畸形, 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肩痛或夜间痛, 疼痛较重, 上肢肌力小于等于3级, 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 模糊, 呈创伤性关节炎改变, 或关节间隙大于等于8 mm。结果本组优:43例, 良:16例, 优良率为93.7%。差4例, 其中3例为陈旧性脱位。钩钢板脱钩1例, 钩钢板钩端挑破肩峰翘起1例;螺丝钉折断1例。新鲜脱位1例为克氏针退出。2例因关节软骨面损伤严重, 已经出现肩锁关节炎, 行锁骨远端切除。另2例给予重新复位固定, 8~14个月内固定物取出后未发生再脱位。

3 讨论

3.1 固定方式的选择

肩锁关节属微动关节, 在肩关节运动时受到垂直方向上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向上及上肢重力向下牵拉力的作用, 在水平方向上有斜方肌和三角肌前后向牵拉力的作用。而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则主要是稳定肩锁关节。在肩锁关节囊及肩锁韧带部分断裂, 肩锁关节尚稳定, 为AllmanⅠ度脱位。在肩锁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全部断裂, 而喙锁韧带保持完整, 出现前后向不稳定, 为Ⅱ度脱位;如果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全部断裂, 造成锁骨远端与肩峰分离为Ⅲ度脱位。对于Ⅰ度和大部分Ⅱ度脱位采用保守治疗, 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而Ⅲ度脱位由于丧失了稳定肩锁关节的主要韧带, 受上肢重力和胸锁乳突肌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下, 锁骨向后向上移位, 造成关节囊损伤;由于喙锁韧带的断裂, 使肩锁关节完全失去稳定的维持力, 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治疗, 保守治疗很难获得较好的疗效, 因此, 对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多倾向于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并修复或修补喙锁韧带。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固定方法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锁骨钩钢板固定及尼龙线固定等, 单纯克氏针固定已不主张使用[3]。其中肩锁关节钩钢板治疗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或伴有锁骨远端骨折, 优于其它的固定方法, 也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固定方法[4]。

单纯克氏针内固定, 具有操作简单, 费用少的优点, 但是存在固定不牢固、不能控制轴向的稳定、容易松动脱出使固定失败, 同时破坏关节面、纤维软骨盘, 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 无法早期功能活动, 针尾易刺伤皮肤, 引起疼痛, 容易导致肩锁关节僵硬和疼痛。于进祥等[5]报道25%的患者术后出现周围软组织钙化及创伤性关节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虽然比单纯克氏针固定更稳定, 能为重建的喙锁韧带等软组织的愈合提供一个无张力的环境, 但同样存在克氏针固定的对关节的损伤、限制肩锁关节的微动及克氏针松动、退针等缺点。本组26例单纯克氏针及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均有不同程度的退针及松动, 其中5例改用钢板固定;因此, 这2种方法不应做为内固定首选。

肩锁关节钢板的应用, 在治疗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或伴有锁骨远端骨折, 与克氏针及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相比, 虽然有手术操作要求高, 出血多、创伤大的己任缺点, 但从其疗效看优于其它的固定方法, 也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固定方法[4]。常用的有锁骨钩钢板、Wolter 钢板等。锁骨钩钢板的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局部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 不用通过肩锁关节, 减少了对关节面的破坏及损伤;同时被固定的肩锁关节存在有一定的微动, 减少了钢板所承受的剪力, 降低了钢板断裂的发生率;Wolter 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有相同的优点。但对肩峰下间隙较小的患者, 钢板易造成肩峰下撞击。本有3例因钢板钩高出肩峰顶于皮下, 引起局部疼痛、红肿, 影响肩关节活动。均给予提前取出, 改用锁骨钩钢板。

3.2 肩、喙锁韧带的修复重建

对部分新鲜的肩、喙锁韧带损伤, 在肩锁关节复位后, 损伤的韧带及关节囊自然对合靠近, 缝合后可由瘢痕形成得到修复。在临床观察中肩锁韧带通过上述方法容易获得修复, 但更多的喙锁韧带缝合后, 因为瘢痕的张力及对应力强度的不确定性, 存在韧带松弛再脱位的问题, 因此, 对喙锁韧带应给予修补重建。目前应用广泛的是喙锁韧带静力重建和动力重建。

静力重建喙锁韧带主要是通过, 碳素纤维或生物聚脂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 髂胫束移植重建喙锁韧带, 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等方法。其中喙肩韧带为三角形韧带与喙锁韧带有相同的起点, 内移后可完全替代喙锁韧带的功能, 因此, 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更复合解剖及生物学的特点, 疗较肯定。

动力重建是将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在喙突的附着点连同部分骨块一同凿下并将其上移固定于锁骨上的手术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肌肉较发达青壮年患者, 再脱位复发率低, 但损伤较大。该方法患肢上举时易使关节面两端发生摩擦碰撞, 促使肩锁关节加速退化, 导致肩锁关节炎的发生[6]。因此Cozma T[7]建议在该手术的基础上切除锁骨远端0.5~1 cm, 以降低了肩锁关节炎的发生。

对于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及韧带的修复重建, 容易发生再脱位, 本组有3例为陈旧性脱位手术后发生再次脱位, 其中2例因关节软骨面损伤严重, 已经出现肩锁关节炎, 行锁骨远端切除。因此, 对陈旧肩锁性脱位及老年患者行锁骨远端切除可能效果更好[8]。

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方法有多种, 但内固定加喙锁韧带的静力或动力重建是确保手术疗效、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的基础;对于新鲜的AllmanⅢ型、陈旧性Ⅱ、Ⅲ型损伤, 手术治疗应做为首选方案, 内固定强度以恢复肩锁关节解剖关系为目的, 同必须仔细清理关节间隙中的软骨碎片, 修复肩锁韧带及重建喙锁韧带。对于关节盘损伤严重可切除锁骨远端, 也一种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Allman FLJr.Fracture and ligementous juries of the clavicle and its articul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67, 49 (7) :774-784.

[2]Karlsson J, Amarson H, Sigurionsson K.Acrom 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treated by coraoacrom ial ligam ent transfer[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1986, 106 (1) :8-11.

[3]徐谦, 姜世平, 何建飞, 等.尼龙线固定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11) :755-756.

[4]曾纪洲, 曲铁兵, 潘红, 等.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中华创伤杂志, 2002, 18 (9) :547-550.

[5]于进祥, 杜东鹏, 朱泖岷, 等.喙突移位手术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6) :659-660.

[6]Wang S, Du D, Zhang P, et al.Amodified method of coracoid trans-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ete dislocation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J].Chin J Traumatol, 2002, 5 (3) :307-310.

[7]Cozma T, Aexa O, Georgescu N.Dewar-Barrington technique origi-nal adaptatio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s[J].Rev Med Chir Coc Med Nat Iasi, 2004, 108 (4) :420-423.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2008年在我院收治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的患者53例, 男39例, 女14例, 年龄25~57岁, 平均年龄 (37.30±16.81) 岁,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未损伤神经血管。

1.2 研究方法

采用钛合金的AO锁骨沟钢板, 患者仰卧, 臂丛麻醉, 患肩垫枕, 切口沿锁骨中段弧形向外至肩峰, 显露肩锁关节及喙突后。锁骨钩插入肩峰下, 将接骨板置于锁骨之上, 将翘起的锁骨远端压下, 使之复位, 保护肩锁关节囊和韧带, 锁骨部用螺钉与锁骨固定。术后6~12个月根据X片及查体情况拆除接骨板。

1.3 评价指标

采用L'Insalata评分和Constant评分对治愈患者肩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2], 并以患者的健侧肩作为对照, 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采用t检验的方法,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53例, 术后3d开始肩部功能锻炼, X线检查显示肩锁关节间隙恢复正常。随访6~24个月, 平均15个月随访, 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 断钉。由表1可见, 患者经锁骨钩接骨板治疗后, 患侧的肩锁关节的功能与健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 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上肢内收时肩峰受到直接暴力, 推挤肩峰向内下方移位。在手术过程中内固定物尤为重要, 不仅要能稳定肩锁关节, 还应该对肩锁关节保持持续复位状态, 并能允许损伤结构得以重建, 能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 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3]。

AO锁骨钩板固定是靠功能负荷中的动力产生加压, 是一种较新型的内固定器材。它根据肩锁关节的解剖特点和其力学特征而设计, 使其既可以较好地维持肩锁关节的稳定, 又允许肩锁关节微动, 同时还可以牢靠地固定锁骨骨折。早期的内固定方法由于固定不牢固, 常无法进行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 采用锁骨钩板固定技术后加强了内固定的稳定性, 由于锁骨钩接骨板的钩突端表面光滑, 术后允许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 从而有利于恢复活动功能, 防止肩关节僵硬, 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该手术方法简便[4], 手术创伤小, 时间较短, 出血量少, 患者容易接受。

总之, 锁骨钩接骨板能够有效的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TossyⅢ) , 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陈余庆, 季祝永, 孙凤翔,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2) :35~36.

[2]谢幼专, 朱振安, 史定伟, 等.锁骨钩接骨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附15例病例报告) [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7, 4 (5) :24~26.

[3]林成寿, 刘寿坤, 王旭.AO/ASIF锁骨钩接骨板内固定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J].福建医药杂志, 2005, 27 (4) :84~86.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0岁~54岁,平均年龄36岁。左侧6例,右侧11例,合并锁骨远端骨折5例,均为单侧。受伤原因:车祸8例,摔伤7例,重物砸伤2例。伤后患肩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疼痛,锁骨远端有明显台阶感。X线片显示:锁骨远端上移,喙锁间隙在1.5 cm以上。受伤距手术时间3 d~12 d,平均6 d。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患肩垫高,头转向健侧,臂丛麻醉成功后,沿肩峰和锁骨外端的前上缘做锁骨上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保护头静脉。自锁骨及肩峰的前缘切开骨膜,尽力保留锁骨骨膜及其附近的软组织,剥离三角肌,牵开软组织,用手指触及脱位的肩锁关节,暴露脱位的肩锁关节、破裂的关节囊、肩锁韧带和锁骨远端。影响复位的关节囊、清除关节内血肿、关节软骨碎片,缝线缝合肩锁关节暂不打结,外展及上举肩关节使肩锁关节复位(如合并锁骨远端骨折应同时复位),用复位钳将肩锁关节临时固定,将锁骨钩钢板尖端插入肩峰后下方,下压钢板将钢板贴于锁骨上方,用电钻依次打孔,逐一拧入螺钉。修补肩锁关节囊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喙锁韧带无法修补者可做韧带重建。检查固定稳定后,关闭切口。术后悬吊患肢3 d,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后拆除内固定物。如合并骨折要待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后方可拆除内固定物。

2 结果

本组17例均获得随访3个月~18个月,16例疗效满意,未发生再脱位、钢板断裂及松动;1例取出锁骨钩钢板后出现肩锁关节再次脱位,二次手术内固定并重建喙锁韧带,效果良好。取出内固定9例,术后随访半年,未发生关节脱位及松弛。

3 讨论

肩锁关节由肩峰及锁骨外端组成,关节软骨面小而呈卵圆形,由肩锁韧带连接,并由坚强的喙锁韧带所加强。当直接暴力自上而下冲击肩峰或间接暴力过度向下牵引肩关节时,均可引起肩锁关节脱位。根据损伤程度分3种类型[1]:Ⅰ型仅有肩锁韧带损伤,无韧带纤维破裂;Ⅱ型有肩锁韧带破裂,无喙锁韧带损伤,出现肩锁关节半脱位;Ⅲ型肩锁和喙锁韧带均完全断裂时,可致肩锁关节全脱位。对于肩锁关节半脱位可以手法整复后用胶布粘贴,或用石膏围腰压迫固定。完全脱位者复位容易,但不易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内固定可获得理想的解剖复位。本组患者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固定后不影响肩锁关节微动特性,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术中对关节面不损伤,能预防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肩锁关节脱位往往伴有锁骨远端骨折,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断裂,造成锁骨远端向上向后移位,此类骨折脱位不易手法复位,以往治疗常用克氏针固定加韧带修补或张力带固定,因肩关节活动范围较大,用用克氏针固定加韧带修补或张力带固定常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韧带断裂等并发症。锁骨钩钢板的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特点,钢板钩部穿过肩峰时未通过关节腔,当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时允许被固定的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减少内固定物所承受的剪切力,降低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率。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有利于患者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有效防止肩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避免晚期出现关节僵硬、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有学者认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损伤则可以不做修补以免加重损伤,一旦脱位得以复位并有持久可靠的固定,这些损伤的组织自然对合靠拢,可经由瘢痕形成而修复[2]。我们近年来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时,术中对新鲜喙锁韧带可以不做修复,因钢板固定后,喙锁韧带张力不大,可以愈合。术中均对陈旧的韧带及关节囊修复或重建,因为内固定物强度再大也只是临时固定,在取出内固定物后,肩锁关节的稳定还是需要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来维持,所以术中一定要修复韧带及关节囊。

锁骨钩钢板术中不损伤肩锁关节面,能避免或减少克氏针固定经关节所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所以该方法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符合肩锁关节的解剖特点,能早期更好地进行功能锻炼,是治愈肩锁关节脱位较好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 运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 16例效果良好, 肩关节运动恢复正常范围;1例取出锁骨钩钢板后出现肩锁关节再次脱位, 二次手术内固定并重建喙锁韧带, 效果良好。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便, 固定可靠, 并发症少, 效果满意, 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最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克俭, 张伟佳, 等.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 2005, 11 (2) :99-100.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 男22例, 女8例;年龄22~50岁, 平均35.5岁。左侧25例, 右侧5例, 均为新鲜性闭合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在2~14d, 平均5d。损伤机制均为直接暴力损伤, 其中交通事故17例, 工伤8例, 运动伤3例, 家庭意外2例。均为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其中1例合并喙突骨折, 3例合并锁骨远端骨折。

1.2 手术方法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 取仰卧位, 患肩垫高, 头偏向健侧。采用锁骨外侧切口, 自锁骨外1/3沿锁骨方向至肩峰后外侧横弧形切口, 长约8cm, 显露肩锁关节, 探查关节盘和喙锁韧带, 并清除关节内血肿和破裂的关节软骨。将脱位的肩锁关节复位后, 选用合适的锁骨钩钢板并根据复位情况预弯塑形, 用锁骨钩钢板的钩端从肩锁关节的偏后方插入肩峰下, 钢板的锁骨部下压紧贴锁骨上方, 用4~5枚螺丝钉固定。充分止血后, 分层缝合。伴有喙突骨折的病例复位后行松质骨钉内固定。所有病例均未行肩锁韧带、喙锁韧带修补。术后患肢用前臂吊带悬吊2~3周, 3d后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3周后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6~15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后取出内固定, 其余患者的内固定均在1年后取出。钢板取出后无肩锁关节复发脱位 (或再骨折) 情况。根据Lazzcano标准[1]评定患者术后功能, 优:肩部无疼痛, 无自觉和他觉力量减弱, 肩关节活动正常, 恢复原工作;良:肩关节活动有轻度疼痛, 活动度稍受限, 外展、上举达不到180°, 自觉力量减弱;差:活动时疼痛, 力量弱, 活动受限。本组30例, 优21例, 良8例, 优良率为96.6%。1例患者因肩部疼痛畏惧功能锻炼出现废用性肩部肌肉萎缩并继发肩关节半脱位, 经配合局部电疗、按摩等理疗措施后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患肩再次外伤后浅表感染长期不愈合, 6个月后拆除内固定并伤口扩创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轻度撞肩症状, 表现为肩外展疼痛, 活动受限, 内固定拆除后症状消失, 无后遗症。

3 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是由于肩锁韧带、喙肩韧带、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导致肩锁关节完全脱位。一般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2~3], 其手术方法较多, 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丝钉固定、人工韧带修复等方法虽能达到固定和复位的效果, 但不能同时满足固定和允许肩关节早期活动的要求, 并存在术后内固定松脱、断裂, 再脱位发生率高等缺陷。而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 钢板弯钩钩入肩峰中, 另一端钢板固定在锁骨上, 利用杠杆原理将锁骨维持在复位位置, 在锁骨远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 为肩锁、喙锁韧带及软组织的愈合提供了一个稳定无张力的环境, 提高了韧带及软组织的愈合质量[2]。同时锁骨钩钢板能保持肩锁关节的复位质量, 固定牢靠, 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尤其是合并有锁骨远端骨折的病例, 比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治疗体会如下: (1) 钢板充分的预弯塑形和正确的安置。预弯时要使钢板与锁骨完全贴附, 如预弯不够则造成钉、板、锁骨存在较大的剪切应力, 引起应力性骨折的可能, 在手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出现肩关节撞击征。钢板钩插入肩峰后下方时尽量紧贴肩峰下骨皮质插入, 防止“滑钩”, 并且避免钩部对软组织及骨膜的反复压迫引起的疼痛。 (2) 关于是否需要修复喙锁韧带, 国内外文献报道认识不一。有作者认为只要脱位得到复位并有持久可靠的固定后, 这些损伤的组织自然对合和靠拢, 可经瘢痕形成修复。本组患者均为新鲜肩关节损伤, 在锁骨钩钢板固定后均未进行喙锁韧带的修复, 拆除内固定后随诊, 未出现再次脱位。喙锁韧带未修复对肩锁关节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评价。对陈旧性肩锁关节损伤是否需要韧带修复还需要病例的积累研究。

摘要:目的 评价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采用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全部病例获得随访, 随访6~15个月, 平均为12个月。结果 按lazzcano标准进行评价, 优21例, 良8例, 差1例。无内固定失败者, 肩锁关节无再脱位。结论 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固定可靠, 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疗效优良。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爱民, 王诗波, 陈庆泉, 等.可吸收材料和金属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612~615.

[2]刘宪民, 张贺恒, 刘松波.肩锁关节脱位2种方法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5) :310~312.

[3]张斌, 孙习勇.应用自体阔筋膜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17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4, 21 (4) :290~291.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篇9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带绊双钢板内固定治疗Too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们采用带绊双钢板内固定治疗Too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 术后4~6周,肩关节基本恢复至正常活动度,无内固定移动、脱出、断裂及再脱位的发生。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优29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带绊双钢板内固定治疗Too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且手术方法简便迅速、创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Too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带绊钢板;韧带重建

肩锁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常采用Tossy分型,对于Tossy I~Ⅱ度肩锁关节脱位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对于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1]。其手术方法较多,如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空心螺钉固定、钢丝或钛缆固定、肩锁钩钢板固定等。近年来,锁骨钩钢板广泛应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术后肩关节疼痛、肩峰撞击、钢板断裂及取出钢板后肩锁关节脱位复发等并发症。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们采用带绊双钢板内固定治疗Too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1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2~64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跌伤12例,坠落伤3例;左侧16例,右侧15例,均为新鲜的TossyⅢ型脱位;伤后1~10d手术,平均6.2天。

1.2 手术方法 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侧肩部垫高,自喙突尖的底部垂直向上至锁骨远端偏内3~4cm前缘作一纵行切口,钝性分开肌肉,显露喙突,确认喙突的内外边缘。沿喙突的内或外侧缘行骨膜下剥离达穹隆,一助手向下按住锁骨远端复位肩锁关节,先用1枚直径2mm克氏针临时固定肩锁关节,用1枚直径2.5 mm 克氏针在肩锁关节内侧约3~4 cm与喙突同一矢状面上稍偏前瞄准喙突穹隆方向钻一隧道,用直径4.5mm的空心钻头沿着导引针钻一锁骨喙突隧道。测量锁骨入口至喙突隧道出口的长度,如以上钻孔困难,可分别在锁骨及喙突穹隆侧钻隧道。同时测量锁骨隧道口与喙突隧道口的距离,再测量喙突隧道的长度,根据2个长度的总和,选择相应长度的带绊纽扣钢板。将2根Ethibond缝线分别穿过此纽扣钢板的第l及4孔,第3根缝线穿过纽扣钢板的绊做为引线,分别将3根缝线做好标记。将带有缝线的钢板置于喙突下方,用直径为1.0 mm的钢丝对折穿过锁骨喙突隧道,将第3根缝线穿过钢丝绊,拉出钢丝,此时第3根缝线及环行绊全部自喙突穹隆下方被拉出至锁骨上,C型臂X线透视机透视证实脱位复位良好,用一个纽扣钢板插入环形绊中,同时再用2根2号不可吸收的Ethibond缝线分别穿过第2个纽扣钢板上的第2、3孔和第l、4孔,翻转锁骨上纽扣钢板使其緊靠锁骨平放,扭转钢板使环形绊拉紧,拔除临时固定肩锁关节的克氏针,C型臂X线透视机透视证实脱位复位良好,将两束钮扣上的缝线各自打结,锁定环形绊。冲洗逐步关闭切口。完成手术。

1.3 术后处理 前臂吊带悬吊3~4周,术后3~7天疼痛减轻后开始行肩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2~4周后改为主动锻炼为主,逐渐增加锻炼强度。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及持重。

2 结果

本组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 术后4~6周,肩关节基本恢复至正常活动度,经X线检查证实均获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脱位间隙小于5 mm),无内固定断裂,锁骨、喙突骨折及再脱位的发生。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2],优29例,良2例,优良率100%。

3 讨论

3.1肩锁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

肩锁关节由锁骨肩峰端与肩峰内侧面构成,内有纤维软骨面作衬垫,其关节囊薄弱。肩锁关节的稳定性由3部分结构维持:喙锁韧带,包括斜方部分和锥状部分,主要控制肩锁关节上下方向的运动;关节囊及其加厚部分形成的肩锁韧带,主要控制肩锁关节水平方向的运动;三角肌及斜方肌的腱性附着部分。生物力学研究证实喙锁韧带在维持肩锁关节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3]。

3.2 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

传统的手术方法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喙锁间螺钉、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在早期锻炼中易引起克氏针松动、滑移、造成内固定失败及发生针尾刺伤皮下组织引起疼痛,甚至克氏针变形折弯、张力带钢丝断裂、锁骨远端骨折、创伤性关节炎、继发关节疼痛等并发症[4],此术式已基本淘汰。喙锁间螺钉固定喙突与锁骨,使三者形成一个刚性整体,使得肩锁关节丧失正常的微动,在长期的肩锁关节的微动应力作用下,可出现螺钉拔出和断裂,脱位复发。锁骨钩钢板利用杠杆原理将肩锁关节维持在复位状态,可维持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稳定性,弯钩可在肩峰上滑动,保持肩锁关节的微动;但由于钢板钩插入肩峰下,使肩峰下间隙内容积增加,在肩关节外展时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方滑动时与钩部发生碰撞产生疼痛,限制了肩关节的外展活动。喙锁韧带最终是瘢痕愈合,强度不大,取出内固定后常发生肩锁关节的再脱位[5]。近年来,有术后发生应力性骨折的报道[6]。

3.3 带绊双钢板的优势

带绊双钢板完全符合肩锁关节的解剖生理学特点[7],其优势体现在:(1)通过环形绊重建喙锁韧带的锥状束,通过2束Ethibond缝线重建其斜行束,使肩锁关节同时获得了矢状面和冠状面的稳定性。既使肩锁关节获得了早期的可靠固定,又保持合适的张力和弹性,肩锁关节仍有一定的微动,遵循了肩锁关节不能“过分固定”的原则。(2)环形绊具有很强的韧性及抗疲劳性,Chaudry等[8]报道该装置的强度和刚度超过人体韧带强度和刚度的40%,更类似于喙锁韧带,更好地保留了锁骨的旋转活动,这是喙锁螺钉及锁骨钩钢板等金属固定物不能比拟的。而且,环形绊是一个封闭的环,避免了像其他类型缝线的结发生滑移的可能。(3)操作不涉及肩袖,无须在肩峰下置入内固定材料,有效防止了因内置物干扰肩峰下间隙而引起的疼痛,能早期功能锻炼,便于关节功能的康复。(4) 带绊双钢板系统生物相容性好,不降解,可以在体内长期存留,无需取出,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再脱位的发生。

采用Endobutton系统重建喙锁韧带更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简便迅速,创伤小,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Too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病例数少,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Zhang LZ,Wu Y.Clavicular hook pl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Ⅲ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J].Lin Chuang GuKeZaZhi,2009,12(3):349.Chinese.

[2]Karlsson J,Amarson H,Sigurjnsson K.Acromioclavieulardidocations treated byeoracoaeromial ligament transfer[J].ArchOrthop Trauma Surg,1986,106(1):8~11.

[3]侯春林,王詩波,吴韬.锁骨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01.

[4]Leidel,BerndA,Braunstein,et a1.Consistency of long-term outcomeof acute Rockwood grade Ⅲacromioclavicular joint separationsafter K-wire transfixation[J].Trauma,2009,26(6):1666~l671.

[5]李百川,张明,石丹,等.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常见并发症[J].中国骨伤,2009,22(2):95~97.

[6]NadarajahR,MahaluxmivalaJ,AluinA,etal.Clavicularhookplate:complications of retaining the implant.Injury,2005,36(5):681~683.

[7]Mazzocea AD,Santangelo SA,Johnson ST,et a1.Abio-mechanicalevaluation of an anatomical eoracoclavicula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m J Spoas Med,2OO6,34(2):236~246.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上述患者均属于Tossy肩锁关节脱位III型患者。其中, 17例男, 9例女, 患者年龄19~51岁, 平均年龄为 (37.5±5.1) 岁。致伤原因分析:14例车祸伤, 9例坠落伤, 3例撞击伤。患者均属于肩锁关节新鲜脱位, 外展、上举受限且伴有疼痛感。X线片显示肩锁骨全部翘起、移位, 关节间隙显著增加, 锁骨与喙突间距增加。

1.2方法:

上述患者均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取患者仰卧位, 保持患者头部抬高30°且向健侧方向偏斜。选择臂丛、颈丛麻醉方式, 沿患者锁骨中远端至肩峰做弧状切口, 将机体组织逐层切开并暴露肩锁关节部位, 及时、彻底清除肩锁关节血肿、破碎软骨及其他纤维组织。将肩锁关节复位, 用铝制塑形板塑形, 在肩峰下关节外放置钢板钩, 尖钩插入肩峰后下方, 用3.5 mm的钛合金螺钉将钢板固定于锁骨上方, 同时修复患者关节囊及肩锁韧带, 手术过程中不修复喙锁韧带, 进行切口部位常规缝合。手术后保持患者悬吊制动, 手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早期肩关节锻炼, 手术6~8周后可进行肩关节活动, 手术6~12个月后, 将内固定物取出。

1.3 观察标准与疗效评价。

按照Karlsson标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3]:优良:患者肩关节可自由活动, 上肢肌力恢复正常, 无疼痛感。影像学检查肩锁关节间隙低于5 mm或肩锁关节完全复位。满意:患者肩关节活动幅度在90°以上, 上肢肌力超过4级, 肩部轻微疼痛或无痛。影像学检查肩锁关节间隙5~10 mm。差:任何方向的肩关节活动均低于90°, 上肢肌力不佳, 夜间患者疼痛严重, 影像学检查肩锁关节仍脱位。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110.5±10.2) m L, 平均手术时间为 (41.5±5.2) min, 切口I期甲级愈合。

2.2 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对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 术后12个月内患者内固定物全部取出。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分析:25例优良, 1例满意, 0例差,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6.2%。并发症情况:上述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情况, 无血管损伤、锁骨神经损伤、感染等情况, 钢板取出后没有发生肩关节脱位现象。

3 讨论

肩关节脱位属于骨科较为常见的病症, 致病原因主要为上肢内收时肩峰受到直接暴力、推挤肩峰向内下方移位导致的。坠落伤、牵拉伤多为间接损伤, 常见肘部、腕部伸直位触地, 导致肩峰移位。Tossy肩锁关节脱位III型患者其斜方肌、三角肌附着点撕裂, 喙锁韧带、肩锁韧带断裂, 肩部外展时锁骨无法有效与肩胛骨配合, 遭到肩部外展困难[4]。传统有效固定或复位等保守方式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很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进而引发肩关节障碍、三角肌萎缩。因此, 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 锁骨钩钢板得到广泛应用, 其通过“锁骨远端钢板与肩峰钝勾在锁骨远端形成稳定、持久压应力, 钢板作用下的骨片与韧带关节囊、肩峰联合相对稳定”这一原理进行内固定[5], 具有如下优势: (1) 锁骨钩钢板是基于生物力学环境基础上设计的, 其手术操作方式简便、固定牢靠,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2) 肩峰后下方设计锁骨钩一方面能降低对肩袖的影响, 一方面又能降低对纤维软骨、肩锁关节面的损伤。 (3) 锁骨钩钢板将钢板钩作为支撑点, 促使肩关节自由活动, 不影响正常肩关节运动, 与肩锁关节生理解剖结构特点相吻合。 (4) 锁骨钩钢板固定可进行早期肢体运动功能锻炼, 有效预防关节粘连、关节僵硬, 促进患肢恢复正常。在杠杆原理支撑下, 患者肩关节复位同时能降低肩部张力, 有效促进周围组织的正常恢复。通过本文研究证实, 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110.5±10.2) m L, 平均手术时间为 (41.5±5.2) min, 切口I期甲级愈合。25例优良, 1例满意, 0例差,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6.2%。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患肢恢复良好, 提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有效性。

在临床治疗中需注意, 肩锁关节脱位有一定手术指征, 应尽早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相关学者指出, 对于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患者, 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6]。一般在受伤后4 d内进行手术, 否则, 血块凝固会严重影响韧带愈合、关节复位。

锁骨钩钢板治疗过程中, 不能直接将尖钩插入关节腔, 否则会导致肩锁关节囊、韧带等愈合不良。手术过程中应彻底清除软骨碎片及软骨组织。选择科学的螺钉长度, 螺钉过短会导致固定不牢、松动问题, 螺钉过长会损伤锁骨神经、血管。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 合理选择锁骨钩钢板。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关节粘连、僵硬, 预防患者肌肉萎缩, 从而全面提高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会因肩部疼痛拒绝配合, 需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指导, 使其真正认识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加强患者术后回访, 当患者韧带修复、脱位恢复之后及时去除内固定物, 进而降低异物刺激带来的肢体疼痛[7]。

综上所述,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少、优良率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是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究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上述患者均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结果 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110.5±10.2) m L, 平均手术时间为 (41.5±5.2) min, 切口I期甲级愈合。25例优良, 1例满意, 0例差,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6.2%。术后12个月内患者内固定物全部取出, 上述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无血管损伤、感染、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显著, 恢复快、固定牢, 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新德, 陈海南, 秦建忠,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脱位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4) :285.

[2]吕书军, 曹勇, 洪晔, 等.三Endobutton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临床骨科杂志, 2012, 15 (1) :64-66.

[3]谢志坚, 杨星华, 熊晓东,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63例[J].创伤外科杂志, 2010, 12 (3) :228-229.

[4]王磊, 王新, 周路纲,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 2010, 12 (4) :365-366.

[5]何胜利, 王景成, 刘建涛,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90例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2) :2461-2462.

[6]周勇, 冉学军, 邓长青, 等.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肩部疼痛和外展受限的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 (5) :539-540.

上一篇:公司控制权市场下一篇:实验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