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2024-10-24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精选10篇)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1

1临床资料

23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男性8例, 女性15例;年龄最小者18岁, 最大者55岁, 平均年龄为32岁;病程最短1天, 最长51天。所选病例均表现颞颌关节局部疼痛、弹响、活动障碍。

2治疗方法

选用浮针, 患者仰卧位, 以手三里穴为第1进针点, 针尖由远端向近端。常规消毒后, 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 用左手拇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 (类似毫针刺法中的挟持进针法) , 与皮肤成15°~20°角快速进针, 一般深达5mm, 略达肌层, 然后松开左手, 右手改变斜持姿势, 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拿捏针座, 仔细地轻轻提拉, 使针身离开肌层, 退于皮下, 确保浮针针尖在浅筋膜层, 即可放倒针身, 做好运针准备;单用右手, 沿皮下向前推进, 推进时稍稍提起, 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 右手感觉空松软滑易进, 病人没有酸胀麻痛等感觉。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30mm, 及达深度, 作扫散动作 (以进针点为支点, 手握针座, 左右摇摆, 使针体作扇形运动) 。同时让患者轻微运动下颌关节。针刺完毕效果不够理想则选取第2进针点为下颌角前方, 避开动脉, 针尖向耳门方向压痛点。其余操作同上。扫散完毕, 抽出针芯, 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 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 用干棉球盖住针孔。留针3小时, 嘱其自行起针。隔天1次, 5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7天。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症状消失, 关节弹响消失, 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改善, 但疼痛、弹响及咀嚼功能至少有1项症状未完全恢复。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效果

1个疗程治愈18例, 改善5例, 2个疗程治愈3例, 治愈率为91.3%, 有效率100%。

4体会

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 同时结合现代关于针灸学的机制研究而发展形成的。浮针疗法虽然必须找准压痛点, 但并不作用于其上, 进针后不要求任何得气感, 对于适宜的疼痛, 浮针疗法取效快捷, 疗效确切, 易学易用。浮针治疗机制基本上可以概括成[1]: (1)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是液晶状态, 具有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 (2) 当用浮针直接挤压、牵拉, 特别是扫散运动时, 可导致液晶状态的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构型的改变, 而释放出生物电。 (3) 疏松结缔组织具有良好的半导体导电性能, 能够高效率地传导生物电。 (4) 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时, 产生反压电效应, 改变细胞的离子通道, 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机制, 从而迅速缓解病痛。 (5) 浮针治疗后疼痛部位血流量明显增加可使致痛物质减少, 而起到止痛作用。故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符仲华.浮针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106.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2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推拿治疗 神灯照射治疗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又称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以下简称TMD),并非指单一的疾病,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的总称。它包括有翼外肌功能亢进,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关节盘与骸状突相对移位,翼外肌痉挛,关节盘移位、脱出、穿孔、破裂,髁状突破坏等,统称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D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语言。本病发病率很高,每次发病与劳累、紧张、忧虑、寒冷有关,以弹响或疼痛、开口度小为主要表现。TMD的治疗首先应采取可边性的综合保守治疗,只有在可逆性的综合保守治疗失败后,才考虑不可逆性的非保守治疗。最初所有的治疗必须是保守、可逆和非侵入性的,这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治疗原则。近年来,笔者对该病患者采用推拿配合神灯与单纯神灯进行对比治疗,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治疗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其中右侧发病12例,左侧发病15例,双侧发病3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对照组:3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其中右侧发病16例,左侧发病13例,双侧发病2例;病程最短19天,最长2年。

两组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配,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1.2 诊断依据颞下颌关节局部及其周围疼痛、关节弹响、开口受限和开口型异常等主要症状中两种症状以上即可诊断TMD。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疼痛、关节有杂音等症状,并经X线摄片排除关节结构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穴:上关、下关、阿是穴、翳风、颊车、合谷。

推拿操作方法:(1)患者正坐(或侧卧位,患侧在上),医者点按患侧上关、下关、翳风、颊车、合谷等穴位。若是肌肉功能失调者,可在局部用一指禅推法,揉法和摩法,以舒筋活络、解痉止痛。(2)有半脱位者,可用摇揉、按等手法理筋整复。以右侧为例,患者正坐,医者以右手中、食二指(包有消毒纱布)伸人口腔内,向下扣住下颌骨。左手拇指压在骸突部,其余四指扶住下颌骨。一助手双手固定住患者头部。右手带住下颌骨作摇晃手法,使两侧颞颌关节松动。同时左手拇指在髁突部作揉捻动作。摇揉1分钟后,右手食中二指向前下方用力,令患者张大其口,拿出食中二指,迅速用右手掌托其下颌部,向后上方端提,同时让患者闭口,此时左手拇指将髁突向后上方挤按。下颌骨向左侧偏歪,咬合关节异常者,可在舒筋基础上,让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右手掌大鱼际按在患者右侧颞部和髁状突处,左手掌按左侧下颌部。令患者作张口和闭口运动,与此同时,医者两手相对挤按,即可将向左偏歪的下颌矫正,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其后,用神灯照射患部20分钟。每天治疗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只选择神灯操作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颞下颌关节运动正常,周围肌肉疼痛消失,弹响消失,开口度恢复正常(3.7cm)。咀嚼功能正常,无不适感;有效:临床症状未能全部消失,开口度接近正常,颞下颌关节活动频繁或大张口时有不适感;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45岁,教师,2005年11月23日到我科就诊。自诉左侧颞颌关节局部及其周围疼痛、关节弹响、开口受限6个月,伴有左侧颞颌关节周围肌肉疼痛、关节杂音,并经X线摄片排除关节结构器质性病变。曾作电针、神灯、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及服用西药消炎痛治疗未见效。诊断: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给予推拿配合神灯治疗2个疗程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5 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 篇3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临床上对于该病治愈的主要标准是患者疼痛消失、弹响消除及下颌运动功能得以恢复[1]。本文探讨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标评价TMD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TMD患者,其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21~72(平均34.2)岁;可复性盘前位移17例,不可复性盘前位移31例,滑膜炎3例,骨关节病27例。所有患者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分为Helkimo组和Fricton组各3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2位医师分别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

1.2.1 Fricton组

本组患者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标评定方法[2]:包括肌肉压痛指数(PI)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该两种指数的平均值即为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见表1。

1.2.2 Helkimo组

本组患者采用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DI)评定方法[3]:具体评分项目有下颌运动、关节功能障碍、下颌运动疼痛、咀嚼肌触压痛、关节触压痛,按照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细则,将上述5项得分相加,即可对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进行归纳,其中DI 0级总得分为0分;DIⅠ级总得分为1~4分;DIⅡ级总得分为5~9分;DIⅢ级总得分为10~25分。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A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医师同种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的指数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Fricton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优于Helkimo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评价指数,指数得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ricton指数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时,所得的结果的一致优于Helkimo指数(P<0.05)。与Fricton指数相比,Helkimo指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4]:(1)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是半定量的指标,主要分为0、Ⅰ、Ⅱ、Ⅲ4个等级;(2)Helkimo指数的计算比较繁琐,消耗时间较多;(3)Helkimo指数主要是为流行病学的研究而设计,不适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4)相对于Fricton指数,不同医师获得的Helkimo指数一致性较差。

综上,Fricton指数是一种方便、有效、客观定量的指标,相对于Helkimo指数更加适用于TMD功能障碍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傅开元,马绪臣,张震康,等.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330-332.

[2]岑荣基,尹德铭,刘卫兴,等.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64.

[3]冼淡,林铭,方溢云,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内倾性深覆(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相关指数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9):462-464.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4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手术治疗

【中圖分类号】R7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00-0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此类病病因未完全清楚,是发病因素及临床主要症状相似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症状有关节疼痛?运动障碍?关节弹响或杂音等[1]?选取2013年3~2014年6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5例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5例,其男4例,女11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5个月~12年?单侧12例,双侧3例?临床诊断为功能紊乱1例,结构紊乱10例,器质性病变4例?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复查各种检查结果,应无禁忌证?分析关节片及磁共振确认病变手术部位?关节及周围皮肤备皮?有糖尿病?冠心病等,术前用3日抗生素?如要做胎垫,术前取模?

1.2.2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头侧位?关节镜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升放性手术可在全麻下进行?进行关节镜手术时,需要在耳前双管穿刺,可采用“成三角”技术?关节切开手术应注意保护面神经?注意在颞筋膜层,沿外耳道软骨钝分离,翻瓣,并紧贴颧弓骨膜深面翻瓣(面神经颧颞支位于颞深筋膜浅层)就可避免损伤面神经[2]?关节手术在双板区出血多要注意彻底止血,否则易引起术后血肿?感染?黏连而导致手术失败?关节盘穿孔后尽量保留关节盘?可行关节盘修补术,同时一定要检查髁突及关节结节的骨质,如有破坏或增生,尽量保持下颌骨升支的高度,用精细的器械(小磨头)做髁突刨削术?尽量做髁突高位切除,如做髁突切除术,应将切除后的髁突残端磨成新的髁突前斜面?横嵴和后斜面?严重张口受限者往往伴有关节囊内纤维黏连,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治疗,去除黏连?

1.2.3术后处理 减少面部肿胀和疼痛,术后常规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3日,常规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盘摘除?颞肌筋膜瓣重建术后24小时开始锻炼;关节盘复位加修复术于术后10~14日开始,过早可引起关节内出血及缝合伤口裂开?包括张口?闭口?前伸侧向运动,每日3次,每次5分钟?髁突切除术后1周行开口训练?术后3~6个月要进软食?术后手术侧后牙轻度开骀,一般2~3周消失;如还有胎不稳定,可做骀垫,定期调整,一般戴1~3个月?术后6个月内,不宜进行正畸治疗和修复治疗?夜磨牙可影响外科手术的效果?可用咬合板及肌肉松弛的方法治疗和控制夜磨牙?

2 结果

随访1~2年,疼痛缓解8例,张口受限者9例张口度>3mm,弹响消失或减弱3例,疗效优者4例,良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功能紊乱阶段,关节结构紊乱阶段和关节器官破坏阶段?这三个阶段一般显示了疾病发展的早期?中期和后期?早期的功能紊乱有的可以自愈或经治疗后痊愈;有的则逐步发展到后期的关节器官破坏即骨关节炎?但也有不少患者在某一阶段相对稳定而并不发展到另一阶段即此病有自限性;有的则即使已发展到关节结构紊乱阶段,经过适当的治疗后,仍然可以恢复到病变的早期阶段?此外还可以见到两个阶段的症状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表现的症状极为复杂?归纳起来有四个主要症状:下颌运动异常;关节和周围肌肉疼痛;关节运动时杂音和弹响;头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关节外疾病采用保守治疗;关节内疾病只有在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手术治疗,包括关节镜手术及各种关节开放性手术?强调最初的所有治疗必需是保守的?可逆性的和非侵入性的,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治疗原则?外科治疗的最终手术方案由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决定?

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持续或反复出现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关节进行性病变?经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失败,要求进一步手术治疗,并无医疗上或心理上的手术禁忌证?关节镜手术常用于处理早?中期的关节紊乱病者;关节开放性手术常用于处理晚期关节紊乱病者?应尽可能地保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结构[3]?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不能胜任手术,如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关节及邻近组织?器官或全身急性感染未控制者?骨性关节强直,无间隙容纳关节镜插入者?无病史及影像学证实关节进行性病变,未经适当的非手术治疗?有心理及精神疾病患者?

手术过程中避免关节镜穿刺损伤外耳道引起关节感染及损伤内耳影响听力?关节手术时,要注意保护面神经?双板区止血要彻底,防止术后血肿?感染?黏连?关节盘穿孔不超过三分之一则尽量保留关节盘,行关节盘修补术?如有骨质破坏或增生,可做髁突刨削术或做髁突高位切除术及关节成形术,尽量保持下颌骨升支的高度?关节囊内纤维黏连,严重张口受限,采用关节镜下射频疗法去除粘连,其损伤小?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

[2] 龙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开放手术治疗[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025-26.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经临床确诊并在我院行MR检查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27例, 符合下述诊断标准并完成了双侧颞颌关节的MR检查, 其中男17例, 女10例, 年龄26~56岁, 平均年龄39岁,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诊断标准;关节区疼痛和/或关节周围咀嚼肌群的疼痛, 关节运动受限、张口困难, 关节弹响, 除外特异性炎症、外伤、肿瘤等。有的伴有颞部疼痛、头晕等症状。

1.2 检查设备及扫描方法

成像设备;采用Philips 1.5T双梯度超导型MR扫描仪, S E N S E 8通道头线圈。扫描方法包括双侧颞颌关节矢状位、冠状位扫描, 以及双侧颞颌关节斜矢状开、闭口位的M R扫描。扫描序列T 1 W/F F E成像 (T R/T E=5 0 0 m s/4.6 m s、N S A=3) , T 2 W/F S E (T R/T E=4 0 0 0 m s/9 0 m s、N S A=6) , T 1 3 D W A T S成像 (T R/T E=2 5 m s/5.2 m s、N S A=4) , P D W-M o v i e序列斜矢状位张闭口位成像 (TR/TE=135ms/14ms、NSA=2, 层厚3.0mm/0.3mm, 扫描时间4.22min) , PDW-Movie序列包括张闭口共5个连续动态扫描。所有序列FOV为150mm×150mm, 矩阵240×2 5 6, 层厚3 m m, 间距0.1 m m。闭口位:斜矢状扫描方向垂直髁突内外径长轴。开口位:应用咬合器安置于受检者上下前牙之间, 使其达到最大舒适开口位, 先定位, 再行斜矢状扫描, 定位方法同闭口位。

1.3 观察内容

1.3.1 关节盘的位置

在闭口斜矢状位上, 关节盘后带和双板区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盘分界线) , 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顶部, 盘分界线与髁状突12点位垂线形成的夹角10°之内, 定义为正常盘突关系 (normal disk condyle relationship, NDCR) ;向前超过盘分界角10°定义为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髁状突位置关系恢复正常, 定义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R) ;开口斜矢状位图像关节盘-髁状突位置关系不能恢复正常, 关节盘仍位于髁突前方, 定义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ADDWR) [3]。

1.3.2 关节盘形态

按Taskaya-Yilmaz和Ofutcen-Toller[4]的方法将关节盘形态分为双凹型、均厚型、伸长型、后带膨大型、折叠型、圆型、双凹型为正常关节盘形态, 当关节盘出现折叠、弯曲、盘后区加厚或盘整体加厚时, 诊断为关节盘的形态异常。

1.3.3 关节盘周软组织

在斜矢状位或髁突翼外肌位成像中观察翼外肌的位置、形态和信号的改变。

1.3.4 关节腔渗液

在T2加权像上观察渗液的数量及位置。

1.3.5 髁突运动

根据Benito[5]等人应用标准, 对髁突的运动在最大张口位的位置分为3类:当髁突运动未达关节结节顶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受限;当髁突运动在关节结节顶附近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正常;当髁突运动明显跨越关节结节顶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过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将健侧作为对照组, 分析健侧与患侧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翼外肌的位置, 形态和信号、关节腔渗液、髁突运动的关系。

2 结果

2.1 健侧颞颌关节MRI图像

MRI可清楚显示髁状突、关节盘和颞下凹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关节盘均为低或等信号, 24例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顶部, 3例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前方, 斜矢状张口位关节盘-髁突位置关系恢复正常。20例关节盘呈双凹形, 前、中、后三带易于分辨, 4例关节盘呈均厚型, 2例为后带膨大型, 1例为伸长型, 关节盘双板区信号相对较高。髁状突及关节结节的骨皮质均显示为低信号。髁状突骨髓及关节结节内骨髓在均为高信号影像。25侧在关节中部矢状面上可清楚地显示翼外肌上下头, 2例显示不清。18例关节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2.2 患侧颞颌关节MRI图像

14例髁突骨皮质表面不平, 向关节凹方向移位, 关节间隙明显变小 (图1) ;21例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盘位置形态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关节盘折叠、弯曲或关节盘整体加厚, 11例关节盘呈均厚型、6例关节盘变薄伸长、4例呈后带膨大型;17例关节盘挛缩位置前移, 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前方, 斜矢状张口位时有11例关节盘仍位于髁状突的前方, 未能恢复到正常位置 (图2) 。髁突过度运动15例, 运动受限6例;8例翼外肌上头内可见高信号影 (图3) ;24例关节腔内可见积液, 其中4例关节腔内积液在T1、T2序列上均为高信号, 考虑为出血, 出血及积液在闭口位时位于关节下腔前部, 开口位时位于关节下腔的中部或后部。关节盘位置、形态及髁状突的异常运动健侧与患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翼外肌形态信号及关节腔积液或积血健患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3.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基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弹响和下颌运动异常的一种综合症, 过去称为Costen综合症, 又称为颞下颌关节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等[6],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被普遍接受。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都极为复杂, 早期有学者提出为咬颌垂直距离减短, 造成髁状突向后上方移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即所谓的颌因素-下颌移位的发病机制, 20世纪又有学者提出本病主要是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咀嚼肌群痉挛和功能失调, 即所谓的精神-咀嚼肌的发病机制[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疾病。

3.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传统影像学检查

颞颌关节疾病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 CT, 关节造影及关节镜检查[8]。X线片包括张闭口薛式位片、经咽侧位片、侧位体层摄影片等, X线可发现髁突地运动异常、关节脱位、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 以及髁突骨质破坏等变化, 但颞颌关节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关节盘软骨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 X线可以穿透, 所以X线图像分辨率很低。CT对关节囊和关节盘附着处松弛、关节盘变形移位变化显示不佳。关节造影对于诊断关节盘移位敏感度高, 特异性好, 但由于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 对一些对比剂过敏、皮肤感染、血液及其它系统性疾病以及术后患者的检查不适用。近年来关节镜广泛使用, 可以较早的发现关节盘的病理变化, 可以发现关节腔内悬浮的碎片, 观察滑液的量、颜色、粘滞度的改变, 关节盘的移位、变形、破裂和穿孔, 还可以通过关节镜取材活检, 并进行治疗, 但关节镜为有创检查, 部分患者检查受到一定的限制。

3.3 MRI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中的应用及优势

MRI无需对比剂即能清楚显示关节结构及附件结构, 因而是被用于观察TMDS结构和形态变化的首选方法[1]。TMDS扫描多采用自旋回波T1WI、PDWI及T2WI, 前两者可清楚显示关节结构及关节软骨, 观察组织细微结构和关节盘损伤, 后者可观察关节滑液的改变。本研究采用T1、T2和T13DWATS作为常规扫描方法, 结果表明MRI可清楚、全面地反映关节结构及附件组织的变化, 可用于临床对TMDS的诊断及治疗后的观察。实时动态磁共振电影PDW-Movie序列能够很好地显示关节盘、髁状突的运动情况, 可以用来评价关节运动时的功能分析, 对于传统静态图像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本研究发现在27侧患侧颞颌关节中21例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盘位置形态的改变, 认为移位变形的关节盘在关节运动中引起关节弹响, 撞击关节盘前后区引起疼痛, 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 而且在本研究中有17侧关节盘移位和变形同时存在, 与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一致[9]。本研究结果还认为在TMDS中关节盘变形移位及髁状突异常运动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而关节腔积液及翼外肌的病理改变健患侧之间无差异, 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翼外肌的病理改变也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10], 与本研究结果不符, 原因认为可能与病例选择较少或是翼外肌功能异常时即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但翼外肌功能异常并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时MRI显示不佳有关, 因此, 认为翼外肌病理改变的MRI表现仍需要肌电图及更多的临床资料加以补充和证实。

4 小结

MRI常规扫描技术及动态电影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颞下颌关节非骨性结构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可对病变作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是TMDS重要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Pharaboz C, Carpentier P.MR imaging of Temopromandibular joints[J].Radiol, 2009, 90 (5Pt2) :642~648.

[2]Benbelaid R, Fleiter B, Zouaoui A, et al.Proposed graphical system of evaluatting disccondyle displacement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n MRI[J].Surg Radiol Anat, 2005, 27:361~367.

[3]焦国良, 赵二军, 王永海, 等.颞下颌关节变形与关节疼痛关系的MRI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4, 15 (11) :630~635.

[4]Taskaya-Yilmaz N, Ofutcen-Toller M.Magnetic resonnance imag-ing evalu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 jiont disc defoormities in relating to type of disc displacement[J].Oral Maxillofac Surg, 2001, 59:860~865.

[5]Benito C, Casares G, Benito C.TMJ static disk: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findings and pseudo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J].Cranio, 1998, 16:242~251.

[6]Agrillo A, Ramieri V, Bianca C, et al.Proposal for a new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 [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0, 14 (7) :619~628.

[7]黄鹤年.现代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520~524.

[8]Tomas X, Pomes J, Berenguer J, et al.MR imaging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a pictorial review[J].Radiographics, 2006, 26 (3) :765~781.

[9]李峰, 王美青.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0, 27 (1) :35~38.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6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推拿手法,超短波理疗,张口受限

颞下颌关节紊乱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 是指累及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 以颞下颌关节和相关肌肉在开闭口运动中出现疼痛、弹响和开闭口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疾病的总称[1]。TMD多见于青壮年及女性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多认为是精神心理、解剖、免疫和关节负重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治疗TMD的原则为首选可逆性的非手术的保守治疗, 而保守治疗又可分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大类。推拿手法和超短波照射是常见的对症治疗方法, 但现有文献研究推拿手法用于TMD治疗存在纳入分型不明确、缺少对照和评价指标不客观等问题[2]。为了科学评价推拿手法的疗效, 该研究2011年9月—2012年9月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来比较推拿手法和超短波理疗对改善患者张口受限症状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42例, 年龄19~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及相关肌群疼痛和张口受限。

1.2 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口腔医学研究协会RCD/TMD标准[1]进行诊断。 (1) 主诉颌骨、颞面部、耳前区或耳内静息时或下颌功能运动时疼痛, 相关区域压诊有痛觉敏感。 (2) 疼痛伴有下颌运动受限和肌僵硬感。 (3) 关节盘在髁突与关节结节之间发生移位弹响。风寒湿痹型TMD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痛证诊疗大全》[3]。下颌关节疼痛、开合不利, 遇冷痛重遇热痛减, 表面不红不热。湿盛者或有肿胀, 可伴有全身关节疼痛,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玄紧。主症结合次症、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RCD/TMD标准第I类及Ⅱa类的诊断标准, 表现为肌筋膜疼痛并伴有或不伴有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 (2) 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 (3) 年龄大于18岁并小于65岁的患者; (4) 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临床疗效观察。

1.4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孕妇或脏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 (2) 不属于风寒湿痹证; (3) 正在接受其它相关治疗 (如药物或物理疗法) 可能干扰治疗效果评价者; (4) 颞下颌关节有外伤史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1.5 治疗与观察方法

1.5.1 分组与基础治疗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手法治疗组 (A组) 和超短波理疗组 (B组) 分别治疗。

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为健康教育指导, 包括TMD的病因、疾病转归与常规治疗手段, 告知病人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强调注意面部保暖, 忌食生冷硬性食物, 避免偏侧咀嚼和张口过度。

1.5.2 治疗方法

1.5.2. 1 手法治疗A组

患者取仰卧位, 调节头枕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医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 使头部略向健侧倾斜。依次施推法和拇指点按法于患侧阿是穴、耳禾髎、颊车、上关、下关穴, 时间5 min。着重推按压痛敏感点。手法宜缓慢渗透, 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 达到解痉祛瘀的目的。施示中环三指揉法于颞颌关节局部, 时间2 min, 以疏筋通络缓解张口受限。对于疼痛症状明显者施拿法于外关合谷穴1 min, 以解痉止痛。手法力度以患者出现酸胀得气感并能承受为度。上述手法治疗3次/周, 2周为1疗程。为保证治疗的一致性, 所有医生统一培训取穴位置和手法力度。

1.5.2. 2 超短波理疗B组

采用上海产WG-1五官超短波电疗机进行理疗, 选取5cm电极放置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疼痛处, 以微热量治疗10 min, 治疗3次/周, 2周为1疗程。

1.5.3 观察指标疗程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量患者最大开口度。

测量方法:患者端坐主动张口至最大位, 医生用直尺测量患者上下中切牙近中切角直线距离,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最大开口度≥35 mm者提示患者已经解除张口受限。

1.6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纳入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手法治疗组中患者治疗后平均开口度增大, 3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解除了张口受限。配对t检验显示手法治疗后开口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t=-2.7, P<0.05) 。理疗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开口度也增大, 配对t检验显示理疗后开口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t=-2.3, P<0.05)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种治疗手段治疗后患者开口度改善效果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 P>0.05) 。

治疗前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张口受限会造成咀嚼、言语困难, 严重影响TMD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推拿手法和理疗等手段已经用于TMD张口受限的治疗, 但是以往研究多缺少客观数据评价。由以上表1可知, 两组中, 手法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开口度值 (29.9±7.6) 与治疗前 (28.6±6.7) 比较有明显改善, 超短波理疗组治疗后最大开口度 (30.6±6.5) 与治疗前 (28.8±5.6) 比较也有明显改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哈华云[7]、王永泉[8]、李国衡[9]等学者, 曾进行过TMD手法疗效的临床观察。这些早期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 缺少对照研究。在研究对象纳入时缺少对TMD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型, 而且疗效评价以无效、好转和痊愈作为定性研究标准, 缺乏客观的统计数据。马东[12]等发现局部封闭后推拿颞颌关节可以有效改善张口度及缓解疼痛, 患者由治疗前平均20.8改善至35.2, 提示在推拿术前配合激素类药物进行局部封闭可能有更好疗效。沈峥嵘[11]等的研究治疗前患者开口度 (18.10±6.50) , 治疗后平均开口度 (38.44±3.40) 。认为穴位推拿后患者的张口度和VAS疼痛评分优于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TMD包含了症状相近的一系列疾病, 肌肉痉挛、关节盘移位、滑膜炎和骨关节病均有可能发生。不同学者治疗前后患者开口度存在较大差异, 可能是研究中采用的诊断和分型标准不同, 影响了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造成患者开口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纳入病例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甄别分型, 其研究结果才更有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A组采用推拿手法施于合谷、下关、颊车等穴位。其中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主治头面部肿痛, 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下关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穴位, 根据“经脉所过, 治所及”, 取值以通经活络、开关止痛, 祛风止痉, 舒筋止痛。依据刘瑾等的针灸解剖学研究[4], 下关穴位针刺止于翼外肌, 而颊车针刺止于咬肌。目前普遍认为翼外肌和咬肌功能失调是TM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对穴位所在肌肉施以手法按摩, 可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除痉挛、松解粘连的作用。打破了疼痛--痉挛--疼痛的恶性循环, 可放松痉挛肌肉, 改善关节活动度解除开口受限, 缓解疼痛恢复颞颌关节的咀嚼、言语和吞咽等生理功能。

超短波电疗机是一种较成熟的理疗仪器, 临床中将其用于TMD有较好的效果, 但有关张口受限的研究较少见。超短波电疗机采用电子管振荡产生超短波高频电场, 将患部置于电极之间, 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 使病变部位的分子和离子在其平行位置振动, 并互相摩擦而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使患部的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受热, 能增强血管通透性, 改善微循环, 加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 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 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止痛、解痉, 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治疗目的[10]。蒋永健[5]等报道应用于TMD时有较好镇痛解痉效果疗效。张培勇[6]等的临床观察认为对于解除疼痛、关节弹响和张口受限均有一定效果。

TMD早期以肌肉功能性紊乱为主, 尚未发生结构性紊乱。推拿为非损伤性、非侵入性的保守疗法, 在TMD早期应用手法治疗患者有非常好的治疗依从性, 而且不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涉及的病例均为短期疗效观察, 部分患者有效, 也有患者疗效不佳。这说明本病的病因复杂, 需要进一步祛除潜在病因。另一方面现有的诊断分型标准仍需完善, 依据分型辨证施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由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大, 长期观察易出现失访, 对于部分疗效不佳的患者, 经常会出现在多家医院同时就医的现象, 多种无法控制的治疗手段叠加后将对研究结果造成不良干扰, 所以长期疗效需要调整研究方案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傅开元.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RDC/TMD标准化诊断[J].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 12 (2) :55-57.

[2]张何威, 孙武权.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推拿, 治疗研究进展[C]//.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2:310-312.

[3]韦绪性.中医痛证诊疗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238-239.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自我院康复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TMD患者,共5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国立牙科研究院TMD研究用诊断标准(RCD/TMD)[3]Ⅰ类(Ⅰa:肌筋膜疼痛,Ⅰb肌筋膜疼痛伴开口受限)或Ⅲa(关节痛)或Ⅲb(骨关节炎)类诊断;(2)年龄60~75岁;(3)除第三磨牙外牙列完整或经义齿修复后牙列完整;(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特异性口腔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头面部神经痛、感染、肿瘤、外伤等;(3)精神疾患、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者;(4)头面部肌痉挛、肌炎或肌挛缩者;(5)具有针刺和运动疗法禁忌者;(6)同时接受其他治疗者;(7)牙磨损指数(tooth wear index,TWI)[4]>3度者;(8)不同意参加研究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试验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及运动疗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相同的针刺疗法。针刺疗法:取穴:分别选取下关、人迎、听宫、颊车、翳风、地仓、合谷(健侧)、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健侧卧位,局部用75%酒精消毒,取直径0.30 mm、长25~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佳健牌无菌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刺入穴位,施捻转泻法,以得气为度。每次治疗30 min,1次/d,1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

运动疗法:(1)按摩颞颌关节周围肌群:患者坐位,治疗师面对面坐,先对颞颌关节周围肌肉进行按摩放松,重点放松翼外肌、嚼肌,以轻柔手法为主,约5 min。(2)咀嚼肌功能训练(患者如有义齿需佩戴义齿):首先,进行张闭口训练。开口幅度以尽量不引起疼痛为限,可适当施以阻力,重复10次;对于下颌骨有偏斜者,治疗师在患者身后,一手按住患者颞部,另一手按住下颌部,先令患者张口,待患者闭口时治疗师双手相对挤按(下颌骨向左侧偏斜时,治疗师左手按在患者左下颌部,右手按住右颞部;向右偏斜时,右手按在右下颌部,左手按住左颞部)。其次,进行咬合训练。令患者上下牙列密切接触,用力收缩双侧咀嚼肌,然后立即放松,重复10~15次;之后,置压舌板于上下牙列之间,嘱患者咬紧,治疗师向外牵拉,视患者情况调整牵拉力,注意纠正患者偏侧咬合,保持正常的咬合关系,每次维持10 s,放松10 s,重复10次。最后,进行下颌骨的前后和侧向运动训练。治疗师先对患者下颌骨进行前后和侧向被动活动,并适度牵伸,每个方向5次,牵伸30 s;再嘱患者主动进行,视情况给予一定阻力,各方向重复10次。训练时间约20 min。(3)治疗师手法放松患者颞颌关节周围肌群,约5 min。以上所有运动疗法1次/d,1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所有治疗由专人操作,操作者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

1.2.2 评价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由专人依盲法对患者进行颞颌关节紊乱以及疼痛评价。(1)颞合关节紊乱评价: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5]评定,包含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和肌肉压痛指数(PI),其中,下颌运动分(MM)0~16分,关节杂音分(JN)0~4分,关节压诊分(JP)0~6分,肌肉压诊分(MP)0~28分,DI=(MM+JN+JP)/26;PI=MP/28,CMI=(DI+PI)/2。(2)疼痛评价: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6]: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DI、PI、CMI和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DI、PI、CM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I和CMI得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I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TMD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有如下几种:(1)咀嚼肌功能异常:Weinberg等[7]认为咀嚼肌肌张力的变化直接影响TMJ内髁突-关节盘-关节窝的位置与功能;(2)偏侧咀嚼:偏侧咀嚼会导致口颌系统肌肉长期处于不平衡工作状态,引起咀嚼偏侧关节损伤[8,9];(3)咬合创伤:不正常的咬合关系或者咬合力量不协调会引起TMJ关节滑膜以及咀嚼肌等的损伤[10]。老年人由于普遍存在牙周疾病、不良咀嚼习惯和牙齿磨损及缺如等情况,更易出现以上问题,从而导致TMD发生。

中医认为TMD属“痹症”、“颊痛”、“面痛”等范畴,称为“颊车骱痛”。因面颊部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或关节、筋脉受阻,因而筋骨、肌肉、关节麻木疼痛开合不利,即“不通则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可以缓解疼痛,联合运动治疗后,能够纠正TMJ功能障碍及改善运动功能。

本研究中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为原则,有效缓解了疼痛,故而TMJ功能受限也随之得到了改善。目前,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已表明针刺治疗TMD具有肯定的疗效[11]。运动治疗作为一种主动疗法可以直接对肌肉功能进行训练,从而更有效地改善TMJ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3点:(1)牵伸局部肌肉组织,缓解肌肉紧张,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改善营养,加强代谢产物的排泄,减轻水肿,使炎症过程逆转。还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自主神经活动的自控能力,有利于疼痛的缓解[13]。(2)通过对咀嚼肌的锻炼,能提高肌力,改善肌肉功能紊乱,使颞合关节的稳定性增强。(3)通过纠正或者部分纠正错误的咬合习惯以及下颌运动模式,降低了发生咬合创伤以及关节盘后区损伤的概率。但是,运动疗法的应用需要在疼痛有效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当2种治疗结合时,正好可以相互弥补与促进,针刺疗法良好的止痛解痉作用可以为应用运动疗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故而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结合肌电图等获得肌肉功能状况相关的客观数据;选取病例时根据RDC/TMD标准只选取了几类疼痛相关患者;没有根据患者具体口腔问题例如错、骨性改变程度、牙齿磨损程度情况等进行具体分型研究;且对2组患者在停止治疗后的治疗效应延续及复发率上是否有差异没有跟踪观察。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有报道其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达12.4%[1]。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TMJ)区疼痛,下颌关节运动障碍和运动时弹响等三大症状[2]。目前国内专门报道老年TMD患者治疗方法的文献尚不多见,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TMD,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世霞,李中伟,杨俊.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病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01,9(2):115.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8.

[3]Dworkin SF,LeResche L.Research diagnosis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review,criteria,examinations and specifications,critique[J].J Craniomandib Disord,1992,6(4):301-355.

[4]Smith BG,Knight JK.An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wear of teeth[J].Br Dent J,1984,156(12):435-438.

[5]Fricton JR,Schiffman EI.Reliability of a cranionmandibuar index[J].J Dent Res,1986,65(11):1359-1364.

[6]Bonica JJ.The management of pain[M].2nd ed.Philadephia:Lea and Febiger,1990:581.

[7]Weinberg LA.A conceptual overview of TMJ dysfunction pain[J].N Y State Dent J,1987,53(8):18-24.

[8]杨柳,邹德荣,江澜,等.偏侧咀嚼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17(2):157-160.

[9]王启明,方泽强,冯驰.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J].激光杂志,2014,35(5):85-87.

[10]王海鹰,周继林,洪民,等.颅颌紊乱症发病机制的比较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8,19(3):9-11.

[11]陈留睿,张永臣.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4):170-171.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 男34例, 女24例, 年龄22岁~65岁;单侧发病例52例, 双侧发病例6例。其中单纯关节弹响6例, 弹响伴疼痛22例, 弹响伴疼痛伴张口受限18例, 疼痛伴张口受限12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下关、颊车、听宫、阿是等穴位进行针刺,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每次针刺30 min, 7次为1疗程。耳穴选择神门、皮质下、面颊穴进行王不留行籽贴压, 隔日1次, 5次为1疗程。复诊检查时记录病情及症状的转归情况, 疗程间休息2 d,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继续给予治疗或者改为其他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颞下颌关节无疼痛, 弹响消失, 开口度恢复正常, 咀嚼功能恢复正常, 局部无压痛;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开口度接近正常, 仅颞下颌关节活动频繁, 或大张口时有不适感;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好转, 但未能全部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治疗1个疗程评定疗效, 治愈28例, 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2例, 愈显率75.9%, 总有效率96.6%.

3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证”范畴, 因内寒湿邪侵袭, 致气血运行不畅, 经脉受阻, 气血淤滞脉络。肌肉骨关节失养或局部创伤, 关节劳损, 局部组织充血水肿, 肌群、关节不协调的运动, 都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出现一系列症状。对其针灸治疗早有论述, 《针灸甲乙经》记载有“颊肿, 口急, 颊车痛不可嚼, 颊车主之”;《针灸大成》也有颊车“主牙关不开, 口噤不语。”下关穴、颊车穴有通经活络, 开关止痛之功效。因此选取下关、颊车配合听宫、阿是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有通经活络, 祛寒湿, 利关节, 活血止痛的作用, 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9

TMD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随着物理康复医学的发展,物理因子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收集了工作中治疗的部分患者,利用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80例,疗效显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5天~1年。均专科确诊后转入康复理疗科治疗,患病部位为单侧56例,双侧24例,有张口及咀嚼时颞颌部疼痛,颞颌关节区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弹响,张口受限。所有病例按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分别采用超短波疗法和中频疗法治疗。超短波采用汕头生产的DL-C-BⅡ超短波电疗仪进行治疗。该仪器是利用超短波的高频电能作用于人的肌体进行治疗的仪器。主要治疗作用是止痛、解痉、消炎、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生长和积液吸收。通过电容式电极至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进行局部治疗,每次5-8-15min(根据病人情况),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输出频率38.96MHZ、波长7.7MHZ,附有矩形电容电极(12×8cm),将两个电极相对放置于双颞颌关节的两侧,人体作为介质处于高频电容场中,作用较深而集中,电极皮肤间隙为3-5cm,根据病情选择无热量或微热量进行。强调在仪器操作一定要再调节“调谐”,使电流表指针上升达到最高的谐振点。

中频电疗法采用北京产K8832-T型电脑中频电疗仪。该机可输出多种调制的中频电流,再通过电极板作用于人体。正是这种多变性使人体治疗部位不易产生适应性。而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人体组织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所以中频电流比低频电流更能到达人体组织深部并且皮肤感觉舒适。采用的方法是中频电疗仪输出2-8kHz,电极为5×3.5cm硅胶方电极(2个),治疗时间2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则采用镇痛消炎药物,医嘱患者平时注意不要张口过大,咀嚼较硬的食物。

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侧疼痛及症状消失,颞颌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疼痛基本消失,颞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有效:症状和体征均有所减轻,颞颌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无效:疼痛症状、颞颌关节功均能无变化。

2结果

治疗组40例中临床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临床痊愈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95%。

对照组40例中临床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1例,临床痊愈显效率30%,总有效率48%。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40例13178375%95%。对照组40例21072130%48%对上述经过治疗组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给予定期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达92.8%,6个月达90.6%,1年后仍高达87.3%。疗效显著。

3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常见多发病,被WHO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四位口腔流行疾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弹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三大主要症状,也是患者求诊的主要原因[1]。其临床表现多为关节局部疼痛,颞下颌关节弹响,開口运动异常。其病因较多,一般认为与牙颌的异常改变有关,如错颌、缺牙、过度磨损,单侧咀嚼习惯或咀嚼用力过大等造成的咀嚼肌功能不协调、功能亢进、痉挛及关节弹响等关节区神经、肌肉功能紊乱;也有学着认为大多数疼痛都源于引起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该刺激可使组织细胞和神经末梢激活疼痛感受器,引起局部组织疼痛[2]。如能及时调整其功能,解除肌肉痉挛,则症状可消除;如病程迁延不愈,功能性肌肉痉挛可发展为肌肉挛缩,则恢复较为困难。

超短波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传导电流,欧姆损耗与位移电流,介质损耗的机制,可引起明显的温热效应。小剂量或脉冲式超短波作用于人体不足以引起温热感和组织温度升高时,组织内仍有离子的高速移动和作用于机体时产热局限,浅层肌肉与脂肪产热相近,故热分布均匀。适当的热可使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延展性增大5~10倍[3]。所以超短波治疗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速度,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水肿的消散及代谢废物、炎性产物、致痛物质等的排泄和消除,同时超短波的热效应也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等作用。

中频电则可加快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感觉及运动神经的兴奋性,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可使局部的痛阈增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可以起到增强组织营养和代谢,使水肿消散,致痛物质和炎症产物排出;另外中频电还能够大大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扩大细胞间隙或组织间隙,有松解粘连,软化组织的作用,起到止痛、消炎、缓解肌肉痉挛以及改善肌筋膜张力等作用,有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4]。

治疗结果表明,用超短波配合中频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在临床中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两种物理因子同时作用于人体组织,能充分发挥其协调及叠加效应,互补作用。本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该方法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积极作用,还具有方便、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傅开元,马绪臣,张震宽,等.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0):330.

[2]王海鹰,周继林.致痛物质与颞下颌紊乱症[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1:5658.1

[3]缪鸿石.电疗与光疗[M].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234288.1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20例患者系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 诊断为闭锁性深覆致颞下颌关节紊乱, 为安氏Ⅱ类2分类。其中男8例, 女12例, 年龄13~17岁, 平均年龄16.2岁。纳入病例标准为: (1) 至少前牙2颗以上舌倾并与下切牙形成闭锁关系型; (2) 下颌平面角 (FH-MP) <22°; (3) 有一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或杂音, 伴或不伴开偏斜、绞锁症状, 无自发痛或张口受限; (4) 薛氏位关节片示:髁状突后移。

1.2 方法

非拔牙治疗:20例患者治疗选择杭州新亚生产的滑动直丝弓矫治。第一固定正畸上颌牙齿, 嘴唇和倾斜门牙, 内固定矫治下颌尽快进入第二磨牙, 与摇椅弓纠正深覆闭塞, 然后用正确的Ⅱ类牵引调整下颌位置。平均病程10.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髁状突前移。

1.3 疗效评价

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好转: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 如杂音消失;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本组20例患者中18例痊愈, 2例症状好转。其中8例男性患者, 痊愈7例, 好转1例, 无效0例;12例女性患者, 痊愈11例, 好转1例, 无效0例。术后随访2年, 无颞下颌关节病复发症状。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近年来国际上广为接受的应用的名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 。TMD不是单一的疾病, 是临床症状相同或相似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发布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有颞下颌关节区和 (或) 咀嚼肌疼痛, 下颌运动异常及相关的功能障碍和关节弹响, 破碎的声音和杂音及其他类别的症状。TMD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破坏有器质性破坏[3]。TMD患者临床检查常发现有重大咬因素, 包括干扰、牙尖早接触, 严重的锁、深覆、多数后牙缺失及牙合面过度磨耗致垂直距离过低等。

Ⅱ类错畸形的特点是一个磨牙远中关系内向前牙, 上, 下前牙浅盖, 前闭锁深咬, 门牙关系使得它无论是在静止状态下髁或不寻常的开放关闭的过程中位置被迫撤退, 并增加了髁突铰链上的开放范围的运动, 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关节盘移位。内倾型深覆咬施佩曲线往往过大, 夹爪之间的垂直距离较短, 限制下颌对准下颌铰链的运动, 横向和前伸运动不能进行调整前的位置。此外, 夹爪之间的距离越短, 迫使夹爪向后, 髁突后移的存在。唐徐泾等人的研究发现, 在下颌前闭锁深覆处于牙尖交错位[4], 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和正常的合作基本上是相同的, 应力集中, 主要集中在中间地带关节盘, 髁突前表面后表面和关节结节, 但压力明显增加, 范围也有所增加[5]。因此, 认为深覆前闭锁型颞下颌关节患者下颌尖交错位持续超负荷压力, 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生和发展。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有几种方法。在本文中, 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支架底部的倾斜角度的内浸正常前倾斜, 解除前牙闭锁, 患者的比例后缩下颌前移, 简化处理程序, 并且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治疗效果。摇椅弓反施佩曲线平坦伸长后弓, 下颌之间的距离增加, 使咬常开, 关节弹响。年轻恒牙的患者, 因为下颌仍然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使用Ⅱ类颌间牵引和刺激身体向前下颌骨髁状突及髁突位置从被迫返回到正常位置后移, 颞下颌关节症状可缓解。

摘要:目的 探讨闭锁性深覆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矫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0例闭锁性深覆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 通过非拔牙直丝弓固定矫治、摇椅弓整平牙弓、Ⅱ类牵引调整下颌位置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矫治前后通过薛氏位片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矫正治疗, 20例患者中有18例痊愈, 2例好转。术后随访2年, 无颞下颌关节病复发症状。结论 通过正畸治疗闭锁性深覆致颞下颌关节紊乱临床疗效可靠, 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闭锁性深覆,颞下颌关节紊乱,矫治

参考文献

[1]Miller VJ, Smidt A.Condyle asymmetry and age in patients with an angle′s ClassⅡivision 2 malocclusion[J].Oral Rehail, 1996, 23 (10) :712.

[2]Thompson JR.Abnormal func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nd related musculature orthodontic implications, PartⅡ[J].Angle Orthod, 1986, 56 (3) :181.

[3]辛恩清.前牙深覆的快速正畸矫治[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 (4) :93.

[4]唐顼晶, 刘月华, 王冬梅, 等.前牙闭锁型深覆颞下颌关节的三位有限元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08, 7 (2) :245.

上一篇:理论进步下一篇:新型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