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肢再植术

2024-11-28

断肢再植术(通用7篇)

断肢再植术 篇1

断肢 (指) 再植术范围广, 损伤大, 涉及血管、神经多, 这不仅要求医生有高超的技术, 还需要护士的密切配合, 才能保证手术的圆满成功。我院自开展此手术以来,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所收治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行断肢 (指) 再植术患者64例, 其中男41例, 女23例, 年龄28~55岁, 平均34岁, 其中手指离断伤39例, 足趾离断伤15例, 上肢离断伤10例。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 完善术前检查, 了解外伤史及断离肢 (指) 体的保存方法, 给予输血补液治疗。 (2) 皮肤准备:脱去或剪去创伤部位的衣服, 局部清洁、备皮, 减少感染机会。 (3) 心理护理:当一个健康的人突然患病, 心理上失去了平衡, 生活上失去了自我照顾的能力, 此患者最需要周围人的关心和支持, 护理人员应该体贴患者, 在心理上给予安慰劝导[1];并对患者进行宣教, 介绍有关知识, 如手术的必要性, 可靠性及手术方式, 使患者接受事实, 消除恐惧和焦虑,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

(1) 病室要求病房应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室温保持在20~25℃, 尤其是冬季, 为确保室温, 病房内应有保暖设施, 患肢用烤灯照射, 可局部加温, 一般是60 W侧照灯, 照射距离30~40 cm, 严禁患者吸烟以及他人在室内吸烟, 防止血管痉挛发生[2]。 (2) 体位要求。全麻术后患者未清醒前平卧,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而误吸;硬膜外麻醉术后6~8 h内去枕平卧位, 患肢用软枕垫高, 上肢高略高于心脏水平, 下肢垫高20~30 cm, 并确保患肢不受压或扭曲, 以利静脉回流。术后绝对卧床休息10~14 d, 患者不得大幅度翻身、坐起、下地。协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3) 疼痛处理。患者一般在术中就携带自控止痛泵, 再者术后给患者口服止痛药, 如麦芬克, 每日3次, 最后给予心理护理, 采取放松技术,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数数、听音乐等措施。 (4) 尿潴留的处理。术后6~8 h不能排尿, 可诱导排尿, 必要时给患者导尿, 以解决患者排尿困难的问题。 (5) 生命体征的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尿量等变化, 防止再植术后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 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6) 药物治疗和护理。为预防感染, 防止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 断肢 (指) 再植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抗凝药物和解痉药物, 常用的抗血管痉挛的药物有罂粟碱, 成人剂量为30~60 mg, 每6小时肌内注射1次, 应用5~7 d后减量至术后12~14 d, 不宜突然停药。常用的抗凝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 每日静脉输入500~1 000 ml, 应用4~6 d, 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引起全身瘙痒, 一些抗生素可出现不典型的过敏反应等。如出现上述情况, 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应的处理。

1.2.2.2 再植肢 (指) 体血循环观察及护理

(1) 皮肤颜色。正常再植肢 (指) 体的皮肤颜色是红润的, 或与健侧的颜色相一致。观察皮肤颜色应在自然光线下, 日光灯照射下皮肤显得苍白, 夜间在烤灯下观察, 皮肤颜色稍红、偏暗, 应注意加以区别。术后48 h内应每1~2小时观察1次, 与健侧肢体相比较, 并做好记录。如有血管危象发生, 要准确判断是由血管痉挛还是由血管栓塞所致, 应立即解开敷料, 应用解痉药物如罂栗碱等, 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如果短时间经观察不见好转, 多为血管栓塞, 应立即做好手术探查的准备, 及时去除血栓, 使再植肢体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 (2) 皮肤温度。皮温用半导体皮温计测试, 术后3 d内应每小时测试1次, 3~7 d可每2小时测试1次。手术刚结束时再植肢 (指) 体的皮肤温度较低, 在3~5 h内恢复正常。皮温的观测要与健侧肢体相比较, 当室温为22~25℃时, 再植肢体的温度通常在33~35℃, 与健侧肢体温差在2℃以内。 (3) 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动脉供血不足时表现为再植的肢体末端苍白, 指腹瘪陷, 皮肤弹性消失, 皱纹加深, 皮温下降,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静脉回流受阻时表现为末端皮肤色泽青紫, 肿胀, 皮肤水泡, 皮温下降, 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变短, 针刺指端出血紫红色。血循环障碍出现后应及时报告医生, 分析判断发生的原因, 检查肢体有无包扎过紧, 皮肤张力是否过大等, 一般可引流积血, 降低肢体张力, 必要时做手术探查。 (4) 综合分析。以上各种观察指标应综合考虑, 对再植肢 (指) 体皮肤颜色的变化、温度、毛细血管等观察指标综合分析并进行正确判断。再植术后期, 指腹张力弹性由大转小, 针刺指端无出血或有少许暗红色血液流出, 均表示动脉危象, 当针刺指端放出的第1滴血为鲜红色时, 则表示血液循环良好;如果先放出一段暗红色血, 则表示静脉回流受阻[3], 应立即通知医生, 给予相应处理。

1.2.2.3 术后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

(1) 再植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前, 护士应帮助做伤肢 (指) 关节的被动运动和按摩, 6~8次/d, 每次10~20 min, 循序渐进, 由少到多。 (2) 神经恢复后, 尽量鼓励患者主动运动, 再结合使用微波治疗, 超声波理疗等, 以达到恢复伤肢最大功能。 (3) 术后3周为软组织愈合期。未制动关节可做轻微伸屈运动, 术后6~8周, 骨折已愈合, 可进行各指各关节的主动运动[4]。 (4) 心理护理对再植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肢体残疾的患者, 常有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反应。所以, 护士要经常关心帮助患者, 了解掌握其心理活动, 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 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 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能够逐渐稳定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肢体残疾的功能恢复。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 术后恢复满意。

3 讨论

护士的密切配合, 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促进断肢 (指) 再植术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摘要:断肢 (指) 再植术是通过显微镜外科手术把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肢 (指) 体的血管、骨、神经、肌腱、皮肤整复以恢复一定功能的精细手术。通过术后精心护理, 严密观察, 可使患者尽可能地保留肢 (指) 体。

关键词:断肢 (指) 再植,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黄丽娟, 赵纪波.住院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0) :28.

[2]唐克民.骨科临床护理操作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 2008:111.

[3]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52.

[4]古安武, 文朝.断指再植术后血液流变学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8) :38.

[5]陈越声, 李淑芳, 黄少娟.肢体断离伤的术前急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5) :127.

断肢再植术 篇2

关键词:断肢再植 观察分析 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0-01

断肢再植是将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通过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骨骼、神经及血管的修复,使之成活,并恢复一定功能的高精细手术。断指再植成功与否于受原始损伤严重程度、血管吻合满意度、术后处理完善与否,患者本身精神状态及固有疾病等综合因素有关[1]

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本科断指再植患者46例(60指),男38例(47指),女8例(13指);年龄14~59岁,平均年龄30岁;刀砍伤13例,电锯伤2例,挤压伤13例;拇指12指,食指30指,中指2指,环指9指,小指10指,其中食指合并中指4例,2~4指同时离断2例,2~5指离断1例;自残5例;文化程度;中专2例,高中10例,初中24例,小学10例;送院距断指时间1h~6h,成活33例,失败15例。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受伤后即将离断手指用无菌干纱布包好,低温保存,专人保管。入手术室后如病情许可,先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刷洗,再碘伏浸泡消毒,而后再植,如病人休克或病情不稳定,应将断肢刷洗后低温保存,待病人病情许可后,再行再植术。

本组46例手术成功33例13例再植失败。失败的病例中,3例为自残,2例为精神过度紧张,8例为砸压伤及挤压伤或撕脱伤等毁损性损伤。

3 病例观察与分析

3.1 自残患者,多因家庭矛盾引起,手术后根本矛盾得不到解决,甚至会更加激化,原矛盾仍存在,又加上住院陪护、住院费用等实际问题的困扰,患者情绪要么变本加厉,整日吵闹不休,要么更加沮丧,一蹶不振。精神过度紧张也可理解为期望值过高,整日提心吊胆,生怕手术失败,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严重影响饮食睡眠,不利再植肢体成活,反倒使病情恶化。而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变化,喜悦、平静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扩张,有利于断指术后的血运;焦虑、恐惧、紧张、抑郁使交感神经兴奋,致儿茶酚胺增多,引起末梢血管收缩痉挛,使再植指发生血运障碍,不利于创伤组织和吻合血管的修复[2]此两种病人,首先要取得家属的配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其能以宽容的心态包容接纳患者,其次,加强病房巡视,多关心体贴患者,分析利害,使其放宽心胸,正确面对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对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要劝导其端正态度,并教会其放松的方法。

3.2 了解受伤史及暴力性质很重要。刀砍伤损伤的范围小,经血管修复和吻合后,成活率很高,而撕脱伤、碾压伤、挤压伤,牵拉伤等组织受损面积大,污染程度重,往往预后效果不太理想。对于这类损伤污染程度较重的病人,应防止伤口感染,手术时彻底清创,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后护理、如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时消毒,室温22-25摄氏度,及时补充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为补救提供机会。

3.3 患者自身体质也是再植肢体成活的关键之一,众所周知,只有血液充盈、脉管畅通,供血回流通畅,肢体才能成活。血管吻合处血液本身就通行受限,再加上血流量不足,直至堵塞血管,形成动静脉危象。术前关注检查结果,提醒主管医生,纠正贫血,术中补充足够的血容量,术后复检血常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按时应用补充血容量的药物,尤其是夜间用药。凌晨3、4点钟,最易发生血管危象,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或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夜间维持滴入。

3.4 健康教育不到位。术后健康教育非常关键。早期一定要限制患肢活动,因为血管吻合处需要修复,活动过早,则不利于损伤处血管修复,保持大小便通畅,用力过大,管腔内压力升高,致使静脉回流障碍,产生不良后果,术后即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持二便通畅:①膳食指导: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之品。②指导其做腹式呼吸,沿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③多饮水,定时开关尿管,训练膀胱定时排尿功能。保持一定的温度,使血流通畅,单间隔离,保持病房适宜温度,局部可用太阳灯照射保温,避免寒冷刺激。禁烟,远离吸烟环境,按时应用抗感染、抗痉挛、抗栓塞药物,并让其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抗感染药物易引起过敏反应,全身痒疹,心慌、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等,抗痉挛、抗栓塞药物易引起呃逆、口腔、鼻腔粘膜及牙龈出血,女病人月经量增多等。

3.5 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注意防寒保暖,因再植肢体感觉迟钝或没有感觉,易被冻伤、烫伤。同时,禁止触碰金属类器械或利器,避免损伤,按时复查,适时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

4 小结

断指再植的成功与否与术受伤原因,损伤程度,清创是否彻底及术后重视程度,治疗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关,因此护士既要重视心理护理、病室环境、体位安置、严格禁烟、控制疼痛等一般措施的落实,更要严密观察再植指的末梢循环,一旦出现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处理是保障再植成功的关键[3]

参考文献

[1]裴国献,王澎寰,钟世镇.显微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8-161

[2]凌紅.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断指再植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2010年第14卷第24期

浅谈断肢(指)再植术的术后护理 篇3

1 环境

病房整洁, 保持空气流通, 控制探访人员, 防止交叉感染。紫外线消毒房间每日1~2次, 室温控制在24~26℃之间, 湿度60%~70%.在患手上方用60 W鹅颈灯持续照射, 以防寒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

2 体位

术后需绝对卧床7 d~10 d, 因体位改变可导致体内血压的改变, 而吻合的血管对血压瞬间变化极为敏感, 极易发生痉挛。患肢应垫软枕略高于心脏水平, 以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肢体肿胀, 局部应制动, 保持功能位。

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讲解机体抵抗力的提高对断肢 (指) 再植成功的重要性, 劝解他们用愉快的心情进餐, 保持良好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4 术后观察与处理

除了术后的一般护理外, 患肢 (指) 血液循环的观察也非常重要。术后1 d~3 d每30 min观察1次再植手指血液循环, 术后4 d~7 d每1 h观察1次, 观察重点如下:

(1) 皮肤颜色:在自然灯光下观察皮肤颜色。正常指标:颜色应红润或与健侧皮肤颜色一致。

(2) 皮肤温度:再植术后手指温度一般33~35℃或与健侧指体相比温差在2℃以内。

(3)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用一小棉棒或针尖按压指腹, 皮肤毛细血管充盈, 在数秒内恢复为正常。

(4) 针刺或小切口放血:是一项能明确反映再植组织血液供应的可靠指标。用针刺或在局部做0.3 cm~0.5 cm的小切口, 血供好则快速涌出少量鲜红色血, 用肝素棉球局部湿敷, 保持切口处于抗凝状态, 以便确切地观察血液循环。

(5) 血管危象的观察与处理:血管危象常发生在术后24 h~48 h.动脉危象:再植指皮色发白, 皮温低, 张力低, 毛细血管反应减慢, 针刺或小切口放血渗血慢或无渗血。静脉危象:再植指皮肤色泽暗, 温度低, 张力高, 毛细血管反应增快, 侧切口放血呈暗红色血。处理:更换敷料, 肝素钠6 250 U加入20 m L生理盐水中取1/4量静脉注射, 丹参加入5%葡萄糖500 m L中静滴, 观察30 min~60 min后如血液循环无明显改善可立即行血管危象探查术。

此外还要鼓励患者多吃鸡、鱼、肉、蛋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 注意补充维生素、铁、钙, 纠正贫血, 增强抵抗力, 促进骨折愈合。指导患者戒烟,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 注意安全防护。

断肢再植术 篇4

资料与方法

12例患者, 男8例, 女4例, 年龄17~55岁, 平均35岁, 损伤原因:所有病例均为创伤导致, 机械伤5例, 车祸伤7例。上臂离断2例, 前臂离断3例, 小腿离断1例, 足踝部离断4例, 小腿不全离断伴动脉血管及皮肤等软组织缺损2例, 就诊时间2~5小时。切取皮瓣面积10cm×8cm~30cm×22cm。

手术方法:皮瓣的设计:在设计皮瓣时我们一般选择髂前上棘当作A点, 然后选择髌骨的外上缘当作B点, 选择完这两点后将A、B之间连线, 测量出该连线的中点, 标记为O。然后我们使用Dopple血流探测仪在O点附近进行探测, 找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皮肤穿出点。然后我们选择腹股沟韧带的中点, 标记成F。将OF作一连线, 测定出该连线的下2/3处, 此处则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体表的投影。然后我们根据患者皮肤缺损的程度和大小去设计皮瓣的大小和形状, 皮瓣2/3在AB轴线的外侧, 1/3在AB轴线的内侧;2/3在O点平面以下, 1/3在0点平面以上。

皮瓣的切取:我们在切取皮瓣的时候, 一般沿设计线的上端及外侧切开皮肤, 切开的深度一般要达到阔筋膜下, 并且要把阔筋膜包括在皮瓣里。当我们将血管束慢慢的游离出来后, 然后对下缘和内侧皮肤切口进行设计切开, 逐渐游离出皮瓣。然后我们就要找出旋股前外侧动脉的降支, 它的常规的解剖位置一般是在股直肌和股前外侧肌的间隙, 当我们找出旋股前外侧动脉的降支后, 然后沿着它逐渐往下分离, 直到股前外侧肌, 然后按照血管的走向慢慢的向远端分离, 对于有些供应肌肉的小血管, 我们要对其进行结扎, 以防出血, 但如果是肌肉穿支或皮肤穿支, 我们则应该保护, 不能予以结扎。如果我们发现的某些血管的走向十分复杂, 难以进行辨别和确认时, 我们可以携带部分股前外侧肌 (肌袖) , 慢慢将该血管束游离, 然后在近皮支穿出处用“透光法”认清血管束及其皮支走向, 并确认有皮支进入皮瓣后, 再作皮瓣内侧和下端切口, 在深筋膜下完全游离皮瓣。最后根据受区所需要血管蒂长度, 在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之间分离出足够长血管蒂, 若缺损血管较长。可沿股前外侧皮瓣向远端分离找到与旋股前外侧动脉的降支相吻合膝外上动脉。待受区准备完善, 切断血管, 桥接吻合缺损动脉及伴行静脉, 血管通血畅通, 皮瓣及远端肢体色红润, 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正常。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 他们移植的皮瓣全都成活, 伤口Ⅰ期愈合8例, 有4例皮瓣远端小部分表皮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我们对所有的患者一般在手术后随访2~10个月, 发现所有患者的皮瓣状况十分良好, 所有患者离断的肢体的血供也十分良好。有3例患者因为皮瓣过于臃肿而进行了两次手术, 在两次手术后下肢可完全负重行走, 上肢手指恢复部分抓捏功能。

典型病例1:男性患者, 46岁, 交通伤致右小腿下段完全离断伤2小时入院, 诊断:右小腿下段完全离断伤。经积极清创断肢再植术后, 右小腿下段出现皮肤缺损, 肌腱及骨外露, 缺损面积约28cm×20cm。急诊行了左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切取左股前外侧皮瓣时将股前外侧皮神经一并带上, 受区的血管为足背动脉及大隐静脉, 显微镜下分别吻合供受区的动静脉 (1:1) 与皮神经。观察血管通畅可, 皮瓣血运佳, 缝合创口, 供区取皮植皮, 纱布包加压包扎。术毕抗炎解禁抗凝治疗, 1个月后皮瓣存活。

讨论

股前外侧皮瓣的优缺点:⑴股前外侧皮瓣优点: (1) 选取皮瓣时一般可选择的面积比较大, 这就使得该皮瓣能够对较大的皮肤缺损进行修复, 而且对于特别大的皮肤缺损, 我们还能够在两侧同时切取行皮瓣组合移植。 (2) 股前外侧皮瓣的蒂一般都比较长 (8cm~12cm) , 并且旋股前外侧动脉的管径也比较粗 (1.4mm~3.2mm) , 这些部位的皮动脉的解剖位置相对恒定, 这就使得我们在对皮瓣进行切取和移植吻合过程中的操作相对容易。 (3) 我们对该部位切取皮瓣时一般不会影响到主要血管。 (4) 皮瓣的解剖位置较深, 对患者皮肤缺损处产生的影响较小。 (5) 皮瓣上的血管较多, 血运丰富, 抗感染的能力较强, 皮瓣还能够带上部分股前外侧肌, 这就使得该壁板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组织损伤后修复的需要, 并且手术后的外观较美观, 一般恢复后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根据临床观察, 股前外侧皮瓣是严重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最佳游离皮瓣之一[1]。⑵缺点: (1) 解剖上旋股前外侧动脉血管系统和皮瓣穿支存在多种变异, 使得我们在操作时可能产生较多的困难。 (2) 由于外侧供区的麻木, 常使我们对肌穿支进行解剖时造成困难, 穿支静脉有不可逆的特点, 当我们在进行吻合移植时, 如果出现静脉栓塞, 易导致皮瓣坏死。 (3) 当我们切取的皮瓣较大时, 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股前外侧麻木等, 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 患者并未产生严重的功能障碍。

手术注意事项: (1) 当我们对肌皮支穿支进行分离时, 要特别注意在股前外侧肌内走行的血管束, 因为这些血管束通常较细, 当分离时要对这些血管束进行充分的暴露。我们一般先对肌皮穿支进行游离, 游离完成后再对股前外侧肌修复, 此时我们要小心保护支配股前外侧肌的运动神经, 该运动神经一般解剖位置上会与降支及穿支伴行。 (2) 第一肌皮血管皮肤穿出点位置大部分在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线中点附近, 但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候可能会发生变异, 所以我们在设计皮瓣的时候应该使用Dopple血流探测仪进行仔细的探测。 (3) 第一肌皮穿支一般对中、小股前外侧皮瓣能够满足血液供应, 但如果患者的皮肤缺损较大, 我们需要移植更大的皮瓣时, 仅第一肌皮穿支的血液供应已不能满足。此时为了满足较大皮瓣的血液供应, 我们可以把游离皮瓣时发现的第二、三或其他穿支进行保护, 暂时不进行结扎, 而用血管夹夹断血流, 然后对较大皮瓣的血运进行仔细观察, 如果发现皮瓣的边缘部位供血不足, 可继续游离第二、三肌皮穿支。 (4) 股前外侧皮神经是皮瓣的感觉神经, 如果接受移植的部位有能够和该神经相缝合的神经, 则我们在进行皮瓣游离时要带着该神经。

在临床应用中, 我们体会: (1) 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出旋股前外侧动脉起始点、膝上外侧动脉发出点及皮血管发出位置, 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2) 当我们在进行肌皮穿支型的血管的分离操作时, 我们一般采取的方式是由浅入深, 并且逐段的对肌纤维进行剪开, 分层小心剥离, 此时我们要对穿支血管两侧和深面的部分肌袖进行保留, 如果在分离时发现肌肉中有着一些细小的分支血管, 一定要对它们进行电凝止血, 防止发生出血。 (3) 肌间隙的穿支血管走行表浅, 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 (4) 当我们在对皮瓣进行游离时, 如果发现有2~3条穿支, 但是皮血管相对较为细小, 此时如果我们仅用1支血管难以对满足皮瓣的血流供应, 我们可以取用相连的另1支, 用2支血管去供应血流, 以保证皮瓣的血流供应。对于多数的情况, 一般相连的皮支都是来自于一个肌支, 此时我们只要能做到追踪携带, 就可以保证移植皮瓣的成活[2]。 (5) 对于膝上外侧动脉变异者, 单纯靠旋前外侧动脉降支可修复10cm以内血管缺损, 遇到较长血管缺损会出现困难, 一般需要游离出膝上外侧动脉与旋前外侧动脉吻合支。

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合并软组织及血管缺损断肢再植术中的疗效。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急诊修复各种外伤原因所致肢体离断伤伴血管及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12例。对这1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找到该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并介绍我们的手术体会。结果:临床应用12例, 除4例皮瓣边缘经久不愈, 经积极换药二期缝合愈合外, 其余皮瓣及再植肢体均完全成活, 术后经2~10个月随访, 效果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位置稳定, 血管口径较粗, 可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及桥接吻合离断肢体缺损的血管, 在伴有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断肢再植术中, 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断肢再植,移植,显微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庞水发, 常湘珍, 张方晨, 等.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9, 32 (2) :177-180.

断肢再植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中共纳入研究对象68例, 均为在本院接受断肢再植术治疗的患者, 根据患者就诊的不同时间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3例, 年龄最大71岁, 最小14岁, 平均年龄 (54.22±5.23) 岁, 其中肢体肿块或肿瘤切除5例, 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 血管、神经探查2例, 膝关节镜手术5例, 肢体截肢手术2例, 软组织开放性撕脱伤清创缝合术7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4例, 年龄16~72岁, 平均年龄 (53.22±6.08) 岁。其中肢体肿块或肿瘤切除4例, 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12例, 血管、神经探查3例, 膝关节镜手术6例, 肢体截肢手术1例, 软组织开放性撕脱伤清创缝合术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中采用常规止血方式处理, 具体操作程序按照标准流程进行[2]。观察组患者临床中应用电子气压止血仪进行, 并加强术中的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为: (1) 连接电源。将电源开关打开, 进行开机自检是否存在漏气状况, 做好保险压力、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的设定。 (2) 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择取相应的止血带, 保证松紧适度, 应用无褶皱, 较止血带宽5 cm的保护垫进行皮肤保护, 将其固定在患者患肢的适当位置, 通常与手术部位之间的距离为10~15 cm[3]。止血带连接口朝上, 避免造成无菌区污染, 上臂止血位置为上臂1/3位置, 下肢应选择大腿中上部位1/3处。 (3) 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的设置。通常上肢压力≤35 k Pa, 下肢压力≤75 k Pa, 保险压力应大于工作压力的5~10 k Pa。工作时间:上肢≤60 min, 下肢≤90 min[4]。 (4) 将止血带充气管套在仪器止血带连接部位, 注意紧密连接, 以免滑脱。 (5) 手术开始先抬高患肢 (45°) , 约3~5 min后按充气毽, 直至压力数字到设定值微调压力, 记录开始时间。 (6) 使用结束后按放气键排放余气, 当设定时间为10 min、5 min时提醒医生, 以便于医生掌握手术进程[5]。 (7) 最后关闭主机, 拔下电源插头, 整理归位止血仪。

1.3 评价标准

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满意度[6], 以70分、90分为分界点, 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 70~90分为基本满意, 评分≤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1%, 对照组为76.5%,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断肢再植术中加强止血处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创面出血情况, 进而提高手术治疗的视野清晰度, 但是, 一旦应用不当将会导致神经血管、软组织、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电子气压止血仪是应用计算机数控技术方式进行止血带快速充气, 阻断血液循环而实现止血目的新型止血带。本项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中应用电子气压止血仪进行止血处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 (94.1%)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5%) (P<0.05) , 证实电子气压止血仪在断肢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在手术治疗中, 护士应充分了解电子气压止血仪的应用程序, 熟练掌握止血仪的操作步骤, 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止血, 其应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制定操作流程。在临床中应用不同型号的电子气压止血仪, 应认真、详细的阅读使用说明书, 并制定明确的使用操作流程和故障排除流程; (2) 使用《术中止血使用记录表》[7], 将止血带的型号、名称、止血带的放置位置、充气时间、工作压力、排气时间、使用前后患者皮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 应定期维护仪器, 保证止血仪设备的安全, 保证仪器的各个连接口牢固连接, 且处于功能状态[8]。需要提前停机排气的应先按放气键, 排气结束后再关闭电源, 以免充气泵受损; (4) 对止血带的充气时间和压力进行严格控制, 充气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 容易引起止血带麻痹损伤[9]; (5) 应严格掌握使用时间和使用禁忌证, 如果绑止血带的皮肤出现水肿、损伤、血栓性静脉炎、感染坏死等情况, 应禁止使用止血带[10]。

综上所述, 在断肢再植术中应用电子气压止血仪效果良好, 治疗中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实践应用中应严格按照其应用程序进行, 重视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王红梅, 王影, 许会玲, 等.电子气压止血仪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9) :60-61.

[2]徐云.气压治疗仪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 (8) :1393-1394.

[3]姜连玉.医用手术薄膜在使用电子气压止血仪时的作用.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6) :158.

[4]缪洁, 李秀平, 高彦华, 等.断肢 (指) 再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 (5) :528, 534, 537, 544, 548.

[5]刘润霞.断肢 (指) 再植术的术后护理.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34) :171.

[6]黄晓涵, 董雪梅.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断肢 (指) 再植术护理体会.西南国防医药, 2012, 55 (7) :781-782.

[7]罗英.骨科手术中电脑气压止血带的规范性使用.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24) :141.

[8]娄艳娜.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35) :156-157.

[9]刘晓红, 屈晓英.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186例手术配合护理.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6) :325-326.

断肢再植术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行复合性不完全断肢再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28.6±5.5)岁;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骨折与关节脱位,有18例合并肝脾肾等器官损伤,有8例合并胸部外伤,5例合并颅脑外伤。

1.2方法:36例患者实施复合性不完全断肢再植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围术期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术前护理。①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清创和止血护理。创口多为开放性伤口,如果不能彻底清理创口极易使创面受到污染,所以,在术前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创面污染程度和神经、血管、组织等受创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以便于下一步手术治疗。可以以无菌肥皂乳对创面进行刷洗,再以双氧水进行泡洗,将污染和变性、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做好止血护理,少量出血进行压迫包扎,大量出血以止血带扎压进行止血,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使再植效果得到保证。患者若出现大出血休克时,要及时纠正休克,为患者补充血容量,保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再行下一步手术治疗。②心理护理。患者断肢创伤多为突然性发生,没有心理准备,使肉体和精神上都承受极大的痛苦和伤害,有些患者担心肢体会丧失基本功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和患者保持亲切的关流,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为患者讲解手术方法、保证手术成功关键因素等,为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2]。

术后护理。①术后患者要卧床2~3周,避免活动不当导致再植肢体的血管受到损伤,要把患肢外展30度进行放置,保持抬高15°~30°,局部以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在20~30 min,经过治疗能使静脉血回流得到保证,避免肢体发生肿胀。②再肢术后一旦发生感染极为致命,患者病房要保持整洁安静、合适的温度,防止温度过低导致血管痉挛。及时更换敷料,坚持无菌操作,保持抗生素的有效使用。③血管危象护理。术后48 h容易出现血管痉挛,因疼痛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出毛细血管反流,多使用抗凝或解痉药物治疗。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肢体皮色和温度,了解患者毛细血管的充盈度和动脉搏动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上报医师处理。④出院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出院患者,出院以后多休息,再植肢体不要用力过度,避免功能恢复受到影响。出院后3个月内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指导患者自行完成对再植肢体护理,保护患肢不要受到损伤,做好患肢保暖,注意观察患肢末梢的颜色和温度等情况,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回到医院就诊[3]。

康复指导。患者选择科学功能锻炼能促进再植肢体功能恢复,不过,不能太早进行伸屈运动的锻炼,避免患肢神经、血管等发生断裂,要按照患者实际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锻炼计划。早期锻炼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按摩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术后3周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进行适当按摩和理疗,做轻微的伸屈关节运动锻炼。术后4~6周,患者可以主动进行活动锻炼,例如:可以进行简单的关节伸屈和握拳等锻炼,避免关节僵直或肌肉粘连、萎缩等情况发生。术后6~8周,患者骨折愈合,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对受累关节进行锻炼,同时,配合理疗治疗,帮助肢体活动与感觉功能及早恢复。

2结果

36例患者有1例合并颅脑外伤死亡,其余35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术后27~36 d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35例患者再植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理想,活动自如。

3结论

断肢再植术需要连续的护理,从术前伤口清创、止血、补充血容量、心理护理,到术后体位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及康复指导等,都是保证复合性不完全断肢再植术成功能关键[4]。总之,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复合性不完全断肢再植术并发症,提高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陶云华,申存珍,沈干,等.断肢(指)再植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55-157.

[2]叶红梅,胡利,何小燕,等.循证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158-2160.

[3]石荣光,李冬梅,王琳,等.护理程序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环境干预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7.

断肢再植的术中配合与护理体会 篇7

1分类

按断离肢体损伤的原因与病理可分为3类: (1) 切割伤:断面较整齐, 周围组织创伤较轻, 再植后存活率较高; (2) 碾压伤:创面较重, 经处理可成为切割伤, 再植后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3) 撕裂伤:外力撕拉使组织损伤复杂而严重, 血管、神经、肌腱等各类组织断裂又往往不在同一平面, 修复困难, 成活率及功能恢复较差。

2术中配合

2.1 断肢的保存

当离断肢体送入手术室后用肝素盐水灌注, 冲洗后采用无菌湿纱布包, 外用干纱布包好, 放于无菌容器中, 再放入2~4℃的冰箱内冷藏, 严禁冷冻, 如为多指离断, 分别包好并做好标记, 以便按手术过程逐个取出减少热缺血时间。

2.2 患者的保温

患者多因失血过多或剧烈疼痛而引起体温过低甚至休克, 应保持手术间的温度适宜, 必要时可覆盖棉被取暖。

2.3 肢体的固定

如患者伴有多处外伤且不可同时进行手术时, 应小心固定其肢体, 切勿造成对病患的第2次损伤, 又有部分患者因年龄太小不能配合医师的操作, 需给予镇静安眠用药, 也应固定其肢体, 避免发生坠落。

2.4 物品的清点

断肢再植手术出血多, 病情复杂, 如出现多处肢体同时受损或单侧肢体多处受损, 病程较长, 有时可持续手术20h, 在手术的过程中护士应及时清点并更换干净的纱布, 此类手术大部分均无需洗手护士, 此时巡回护士监督医师认真查对,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术中沟通

许多患者因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感到惧怕, 或对医疗方式的不理解如截肢等, 导致情绪激动不配合治疗, 并辱骂医护人员, 此时需耐心的讲解与帮助, 以平复患者情绪。部分患者的伤口属自残行为, 而此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往往是清醒状态, 作为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医疗素养, 做到不打听、不评论、不讥笑讽刺、不传播, 尊重患者的隐私。

2.6 术后消毒

术后的器械与用物应以急诊用物清理, 手术器械清洗干净后用含氯消毒液或医用泡腾片浸泡30min以上, 器械擦干后再进行压力蒸气灭菌, 手术用物与垃圾应注明并分开放置, 手术间的地面、桌面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后用臭氧消毒。

2.7 残肢的处理

应由医院进行专业的处理, 集体焚烧, 切勿随意丢弃。

2.8 自我保护

此类手术多为急诊手术, 短时间内部分检查结果无法明确, 因此在处置血液和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应戴手套或采用不直接接触的操作技术, 谨慎处理利器, 严防利器刺伤, 一旦被利器刺伤必须立即处理, 挤血并冲洗伤口、清创、消毒、包扎、报告和记录、跟踪监测, 尽量找到可能感染的病原种类证据, 以便根据其特点阻断感染[1]。

关键词:断肢再植,术中配合,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讲故事”的节目形态下一篇:新媒体网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