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伤松动脱位

2024-07-25

牙外伤松动脱位(共8篇)

牙外伤松动脱位 篇1

外伤性牙松动脱位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2]。临床上传统的固定方法有牙弓夹板法和金属丝结扎法,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出现了其他的牙周固定法, 本文收集了我院口腔科门诊90例患者102颗外伤性牙松动脱位施行不同牙周固定术,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就治外伤导致牙齿松动的患者90例, 共102颗牙, 男性51例, 女性39例, 年龄10~51岁。其中上切牙75颗, 下切牙33颗, 均为恒牙。按照不同的方法分为3组, A组 (牙弓夹板固定) , 30例31颗患牙, B组 (金属丝结扎固定) , 30例34颗粒患牙, C组 (方丝弓正畸固定) , 30例38颗牙。

1.2 诊断标准

前牙外伤性松动Ⅱ~Ⅲ°, 部分脱位或者嵌入性脱位, 能够按时复诊和遵医嘱。排除完全性脱位牙、牙折、合并额骨骨折、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A组 (牙弓夹板固定)

采用京津釉质粘合剂 (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 和直径为0.25mm牙用结扎丝。常规消毒、清创、复位处理, 长度约为患牙两侧2~3个正常的牙齿, 沿牙颈部结扎固定夹板。先结扎健康牙, 后结扎脱位牙, 若有松动的牙齿较多, 可适当的增加牙弓的长度。

1.3.2 B组 (金属丝结扎固定)

首先清创、止血、复位治疗, 采取直径为0.2~0.3mm的不锈钢结扎丝围绕损伤牙及其2侧2~3个健康牙的唇 (颊) 舌侧, 做一总的环绕结扎, 然后用短的不锈钢结扎丝在每个牙间作补充垂直向结扎, 这样长结扎丝圈更为紧密牢固。

1.3.3 C组 (方丝弓正畸固定)

常规处理患牙, 清创、止血, 患牙行手法复位, 隔湿吹干后在牙面粘贴方丝弓托槽, 粘结方丝弓托槽于患牙及2侧正常牙, 取0.457mm×0.635mm的正畸方丝预弯制牙弓用直径0.25mm的不锈钢结扎固定。若患者的双侧切牙位间隙较小, 通常采用推簧扩大间隙。

1.4 患牙固定效果评价

治愈:患牙无松动, 无临床症状, 能够行使正常咀嚼功能, 并且X线未见根尖及牙槽骨的吸收, 牙周间隙清楚;好转:患牙基本能够行使咀嚼功能, 松动在Ⅰ°之内, X线根尖及牙槽骨的吸收<2mm;无效:治疗半年后患牙松动≥Ⅱ°, 对患者的正常的咀嚼功能有较大的影响或脱落, X线根尖与牙槽骨的吸收≥2mm。本组将治愈和好转计为有效。

注:C与A、B差异有显著性, P<0.05;A与B差异无显著性, P>0.05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用 (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 种不同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松动脱位的疗效显示:有效:A组25例, B组28例, C组36例;无效:A组6例, B组7例, C组2例, 总有效率:A组80.64%, B组73.52%, C组94.73%。C组与A组B组差异显著, P<0.05, 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 外伤性牙松动脱位的固定方法常有牙弓夹板固定法、金属丝结扎固定法及方丝弓正畸固定法等[6]。但牙弓夹板固定时结扎线常对牙龈组织造成损伤, 使病人产生无法耐受的疼痛。金属丝结扎固定简便, 但是不能实现三维方向的固定, 常导致患牙固定不牢, 而且易损伤龈乳头, 牙周创伤较大, 口腔不易清洁, 影响疗效。

方丝弓正畸固定技术固定松动牙能够改变松动牙的冠根比例, 分散牙合力。减少侧向力对牙周组织的损害, 能够固定牙段整体的阻力中心, 并且可以防止松动牙受力时容易发生扭动[3,4,5], 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 提高了松牙固定的成功率。方丝弓正畸固定术优于金属丝结扎术和牙弓夹板固定术, 是目前临床上非常理想的固定术,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方丝弓正畸法、牙弓夹板法和金属丝结扎法3种不同牙周固定术对外伤性牙松动脱位的临床疗效[1]。方法 90例患者一共102颗患牙外伤性松动, 随机将病人分为3组, 分别采用方丝弓正畸法、牙弓夹板和金属丝结扎法进行固定, 每组各30例病例, 观察其疗效。结果 方丝弓正畸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比其他2组,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方丝弓正畸组能够较好的固定外伤松动牙, 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不同牙周固定术,外伤性牙松动脱位,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素艳.外伤性牙脱位治疗的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6, 16 (1) :69.

[2]李传福, 杜新, 殷建宾.外伤性松动脱位牙粘结固定19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2 (8) :63~64.

[3]罗建军.外伤性前牙脱位固定方法的研究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 (5) :51.

[4]罗颂椒.当代实用口腔正畸技术与理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180.

[5]黎明.正畸方托槽技术在松牙固定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1999, 8 (4) :210.

[6]庞晓军.外伤性前牙脱位固定方法的研究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 (5) :52.

牙外伤松动脱位 篇2

【关键词】恒前牙外伤性脱位再植术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23-01

牙外伤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前牙位于牙弓的前部,在颌面外伤中容易发生折断、脱位等,现将我科自2008年1月到2012年6月对68例外伤性脱位的恒前牙共计82颗进行再植,并经过1~3年的临床随访,取得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68例患者,82颗恒前牙脱位,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7~42岁,平均26岁,外伤牙分布为上中切牙28颗,上侧切牙19颗,上尖牙14颗,下中切牙8颗,下侧切牙9颗,下尖牙4颗,牙齿离体时间30min内19例21颗牙,30min—2h38例47颗牙,超过2h为11例14颗牙,离体时间最短20min,最长26h。

1.2 治疗方法:对于离体2h以内的牙齿,应仔细清除牙齿表面的异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牙齿表面,注意保护牙周膜,然后置于抗菌素液体中备用,对于离体2h以上的牙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牙齿表面的污物,粘附于牙齿表面不能冲洗干净的异物,应用器械小心清除,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后,置于抗菌素液体中备用,2%利多卡因局麻下清理牙槽窝,去除受植区内异物及陈旧性血块,生理盐水冲洗后植入脱位牙,缝合撕裂的牙龈使牙齿复位,大多采用固定矫治器固定再植牙,也可以使用传统的不锈钢丝结扎固定或牙弓夹板固定。固定后再检查咬合关系,不适者磨改,使再植牙在咬合运动中无接触为宜,固定时间3~4周,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给予漱口液1周,注意口腔卫生。

1.3 疗效评价

优:再植牙无自觉症状,无松动,叩诊阴性,咀嚼功能良好,牙齿与牙槽骨正常愈合或骨性愈合,X线片示牙根无吸收,根尖周围无阴影。

良:再植牙无自觉症状,松动1度以内,叩诊不适,咀嚼功能较好,牙齿与牙槽骨骨性愈合, X线片示牙根无明显吸收,但根尖区有少许阴影。

差:再植牙咀嚼功能差,松动1度以上,叩痛(﹢﹢)或牙龈形成瘘管,牙齿与牙槽骨无骨性愈合,X线片示根尖吸收明显。优和良均视为成功,差为失败。

2 结果:

本组共68例患者82颗牙,经过1~3年以上的随访,成功53例,共计65颗,失败15例,共计17颗牙。按牙齿离体时间长短分为3组,离体时间30min以内组:成功18例20颗牙,失败1例1颗牙;离体时间30min~2h组:成功30例38颗牙,失败8例9颗牙:离体时间超过2h组;成功5例7颗牙,失败6例7颗牙,说明再植牙成功与否与牙齿离体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3 讨论:

3.1口腔颌面部损伤,常致牙齿脱位,牙再植是恢复美观及咀嚼功能的最佳方法。本组病例共82颗再植牙,经再植术后1~3年的临床观察,成功率为79.3%,也验证了这一观点。牙再植的愈合方式有三种,即牙周膜愈合、骨性粘连、炎症性吸收,其中以牙周膜愈合为最理想的愈合方式(1),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脱位时间越短者,再植存活率越高。许多研究表明,如果脱位牙在20min的干燥时间内或置入适宜的保存剂中1~3h内被再植,将不会或很少出现并发症且许多专家认为牛奶是脱位牙的良好保存剂(2),所以应加强脱位牙的卫生宣教,强调牙外伤脱落后如果有条件应将脱落牙放入牛奶中或生理盐水中备用,尽快到医院就诊,损伤现场找不到合适的保存剂时,可以将脱位牙直接含在口内并即刻到医院就诊,这样再植成功率会更高。

3.2脱位牙的牙髓处理时机;对完全脱位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离体时间的长短而作出不同的处理方案。传统观点认为对于根尖发育完成,就诊及时的脱位牙,可不立即作根管充填,其根管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术后3~4周,理由是3~4周后牙齿松动减少,而根尖炎性吸收此时开始(3)。但对于根尖未发育完成且牙乳头完好的年轻恒牙,因为粗大的根尖有使牙髓血管再生的可能,牙髓治疗的时间应推迟。如果牙脱位2h以后再就诊,则因牙髓和牙周膜内细胞已坏死,不可能期望牙周膜重建(3),为了控制感染,预防炎性牙根吸收,因而只能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后再植入。

3.3再植牙的固定:目前,基层医院对于脱位牙的固定往往都采用传统的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和牙弓夹板固定,这两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穿不锈钢结扎丝时,易剌伤牙龈组织或牙周组织。(2)钢丝环绕牙颈部,患者异物感明显,且不易清洁,容易引起龋病和牙周炎。(3)再植牙不能实现三维方向的精准定位固定。(4)替牙期的恒牙牙冠短小、倒凹小,不易结扎稳固。(5)对牙列不齐的患者较难取得良好的固位。而正畸托槽进行牙再植术后固定,它能够控制牙齿在三维方向的运动,体积小,定位准确,患者舒适易接受,固定完成后拆除方便,口腔卫生易清洁,不易引起牙龈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0.

[2] 殷立行.牙再植的研究进展.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1):65~66.

牙外伤松动脱位 篇3

关键词:前牙,外伤,方丝弓托槽技术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最突出及暴露的部位, 口腔颌面部损伤平时多因为工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和生活的意外伤害所致, 并经常伴发或原发前牙外伤。患者大多数表现为牙齿的松动、脱位或移位。及时将患牙清理、复位、固定, 尽量保存患者天然牙齿是主要的治疗原则。松牙固定的传统方法是采用牙弓夹板固定, 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方丝弓技术和树脂材料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我科近年来采用方丝弓托槽固定技术和树脂结扎丝固定技术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至2010年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前牙外伤性松动患者68例共101颗牙, 其中男36例, 女32例, 年龄15~40周岁。随机分为两组, 方丝弓技术治疗组35例53颗牙, 树脂组33例48颗牙, 辅以口腔含漱剂、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入选方法为病程在72 h内, 前牙外伤性松动Ⅱ度~Ⅲ度, 不完全脱位, 不伴有颌骨骨折及患牙根折。

1.2 治疗方法

1.2.1 方丝弓托槽技术组

局麻下清创缝合, 手法复位患牙, 确认咬牙合关系正确后, 干燥牙面, 按正畸原则酸蚀处理牙面, 冲洗、隔湿吹干后将标准方丝弓托槽黏结在外伤牙及其近远中相邻的2~3颗牙上[1]。所有托槽尽量保持同一水平, 取0.45 mm正畸钢丝按牙弓形态弯制弓丝, 使其顺利放入每个槽沟内, 使每个牙齿感到受力, 结扎弓丝, 必要时调牙合或制备牙合垫, 避免牙合干扰。固定3周后换0.016英寸NiTi丝进行精细调整并保持3周。

1.2.2 树脂结扎丝固定组

局麻下, 清创缝合, 手法复位患牙, 将0.4 mm结扎丝沿牙齿的邻接点进行预弯、比对长度, 将患牙与邻近的4个正常牙齿的牙面进行清洁、酸蚀、冲洗、吹干, 在每个牙齿邻接区应用少量树脂, 将预弯好的结扎丝紧贴牙面固定在树脂中, 光照固化, 检查固定部位是否正确, 再在原树脂与结扎丝上加盖树脂并固化, 固定保持6周。

1.3 疗效评定

临床标准[2]:以患牙的松动程度为临床评价标准, 优:患牙无松动;良:Ⅰ度松动;差:Ⅱ度松动甚至患牙脱落。牙周情况[3]:观察有无牙龈炎症及牙周袋形成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组间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半年, 临床随访结果见表1。

注:组间比较:*P>0.05, **P<0.01

3讨论

影响外伤松动牙预后的因素很多, 包括患者的年龄、牙周状况、牙根的发育程度、牙齿的固定技术等[4], 妥善的治疗、复位、固定和调证外伤牙齿良好愈合的关键。

松牙固定的基本原则是将一个或者多颗松动的牙齿与稳固的健康牙齿固定成为一个整体, 使之形成一个多根牙形式, 从而分散咬合力量, 减轻或者消除咬合创伤, 使得牙周组织愈合, 牙槽骨再生。

本组病例随访结果显示方丝弓技术用结扎丝将弓丝结扎在托槽槽沟内, 这样患牙与双侧的支抗牙连接成稳固的一组牙单位, 而且托槽置于唇面的临床牙冠中心, 通过弓丝连接, 通过结扎固定, 在三维方向上使患牙获得了良好的固定和一定的生理动度[5], 结扎更为牢固, 防止再移位发生, 且可使咬合力通过托槽、弓丝均匀分布在各个牙齿上。方丝弓托槽体积小, 粘结方便、固定材料又不与牙龈接触, 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和牙周组织的健康。保证松动牙固定的同时, 可以很好地保持口腔卫生, 减轻继发性牙龈炎及牙周炎发生。本组病例的两种固定方法临床疗效 (P>0.05) , 无明显差异, 但在牙龈、牙周袋的形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方丝弓托槽技术明显优于树脂结扎丝, 从临床治疗的结果看, 两种固定方式都是可靠的。

参考文献

[1]武广增, 沈其祥.实用口腔正畸矫治方法与技巧.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94.

[2]宁枫.正畸固定法治疗替牙期恒前牙外伤的临床评价.四川医学杂志, 2000, 25 (3) :352-353.

[3]曹采方.牙周病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5-86, 323.

[4]李立英, 杜传亮.外伤性完全脱位牙再植的治疗体会.口腔医学研究, 2005, 21 (1) :75.

牙外伤松动脱位 篇4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弓丝托槽固定、钢丝树脂固定、牙周夹板结扎固定及强力纤维强化树脂固定等。而以上方法由于在安全性、舒适性、易操作性、美观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不能满足患者和医生对舒适性和易操作性等方面日益增高的需求。鉴于此,探索新的疗效稳定、操作简单、舒适且经济的固定技术是牙齿外伤治疗需要努力的方向。我科结合儿童牙外伤固定的临床经验,对松牙固定钛链固定技术进行改良,研制出一种新型松牙固定钛链。本研究以临床常用的弓丝托槽固定为对照,就治疗后的有效固定患者数、材料脱落牙位数、牙龈指数、舒适指数和操作时间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对钛链固定松牙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2010-06~2010-12收治的牙外伤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条件的30例连续病例。其中男25例,女5例;混合牙列26例,乳牙列4例;年龄4~12岁。首先按牙松动值分为3度,Ⅰ度松动:松动超过生理动度,但幅度在1mm以内。Ⅱ度松动:松动幅度在1~2 mm间。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在2 mm以上[6],采用随机对照(RCT)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实验组用松牙固定钛链,对照组选用疗效稳定、临床较认可的弓丝托槽技术。测量治疗前后的有效固定患者数(effectively fixed patients number,EFP)、材料脱落牙位数(shedding rate,SR)、舒适指数(comfortable index,C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操作时间(treatment time,TT)。

1.1.1 纳入诊断标准

外伤距就诊时间小于24 h;临床检查牙松动度大于正常生理动度;松动牙个数为1个;外伤牙为中切牙或侧切牙,无颌骨骨折及根折;外伤牙为牙根吸收小于1/3的乳牙或根发育2/3以上的年轻恒牙;外伤牙旁有正常乳牙或恒牙做基牙;15岁以下儿童、依从性好。家长均知情同意参加本项研究。

1.1.2 排除标准

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的病例;随访测量次数少甚至失访的病例;固定期内没有明显疗效中途需改变处理计划的病例。

1.2 方法

1.2.1 松牙固定钛链形态及规格

松牙固定钛链由多个纯钛金属环首尾相连构成金属链;每个金属环外形是扁椭圆形状,内孔为椭圆、方形或圆形。金属链分大号、中号、小号,单个金属环长度分别为5.5、4.5、3.5 mm,依据不同的牙列时期,不同的临床牙冠高度及牙间间隙,比对合适的型号,尽量使扁椭圆形内孔正对每牙的唇面中央;厚度为0.2 mm,最宽处分别为2.6、2.2、1.8 mm,以期在保证有效固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口内异物感(图1)。

1.2.2 实验组操作步骤

选择合适的松牙固定钛链,弯制,清洁、酸蚀松动牙及相邻两侧3颗基牙,涂粘接剂(Dentsply,德国)光照10 s,然后将固位链放置于牙面,涂布流动Z350复合树脂(3M ESPE,美国),树脂恰好覆盖夹板的椭圆形镂孔为宜,光照固化,修整。对照组操作步骤:按牙列弯制0.41 mm不锈钢弓丝,清洁、酸蚀、粘接方丝弓托槽于松动牙与相邻基牙(基牙选择上同),结扎固定弯制好的弓丝[7,8]。注意操作需迅速,以免血液等污染操作界面。如果牙龈渗血较多,可在操作前以过氧化氢液、生理盐水冲洗牙颈部以减少出血[9]。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经过培训统一操作过程的医生操作。检测时间统一规定为固定术后第4周。

1.2.3 有效固定患者数(EFP)测量

牙松动幅度由同一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判断。在固定前和拆除固定装置时分别测量并记录相应牙在不同测量时间点的松动度数据。

判断固定效果:患者无自觉症状,无感染;X线片显示牙周膜无增宽无根尖异常阴影;牙齿松动Ⅰ度以内不超过生理动度界定为有效固定。

1.2.4 脱落率(SR)测量

树脂脱离牙面可移动视为脱落。分别记录每次复查时2种固定方法的总脱落牙位数,计算各自的脱落率。

1.2.5 牙龈指数(GI)测量

使用钝头牙周探针(上海康桥齿科医械厂生产)测量每颗固定牙的近中唇侧牙龈乳头、正中唇缘、远中唇侧牙龈乳头和舌侧龈缘GI值,取其平均值极为每颗牙的GI值,每人全部固定牙齿的GI平均值记为该患者的GI值。用L9e和Silness牙龈指数评价:0为牙龈健康;1为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2为探之出血;3为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已形成[7]。指导患儿统一采用bass刷牙法清洁口腔,每天刷牙2次、每次3 min。

1.2.6 操作时间(TT)测量

从钛链或弓丝弯制开始计时,到固定操作结束为止。2种方法各自固定和拆除时间之和规定为其操作时间。

1.2.7 舒适指数(CI)测量

参考图像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10,11,12]。基本的方法是教每个患儿理解图表,“0”分表示无痛苦,“10”分代表无法忍受的痛苦,在图表下从“0”开始划线为其评出分数。此过程由专人实施,进行无差别讲解。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时采用双盲法评估(图2)。

1.2.8 复查

固定后2周复查,4周拆除固定装置,6月后随访。

1.2.9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牙龈指数测量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2种方法操作时间、脱落数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组年龄和固定前牙龈指数的均衡性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了各组结果的可比性(表1)。随访结果显示2种固位技术治疗半年后患牙均无松动。

2种固位技术治疗后疗效比较,样本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提高6.66%,经χ2检验,显示2种方法在治疗后固定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固定后第2周和第4周牙龈指数测量结果经Wilcoxon秩和检验,固定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注:(1)进行t检验,P>0.05;(2)Wilcoxon秩和检验,P>0.05

注:Wilcoxon秩和检验,(1)治疗2周后组间,P>0.05;(2)治疗4周后组间,P<0.05

实验组操作时间平均为8 min 41 s,对照组为19min 4 s。两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在耗用的操作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落牙位数平均每位患者0.13个,对照组为0.47个,经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5)。实验组舒适指数平均为3.8分,对照组为7.6分。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

3 讨论

牙齿外伤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复位固定恢复患牙的位置与功能,保持牙齿与牙周的健康。夹板固定不仅能提高患牙的预后而且为后期的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13],所以外伤后患牙需选择合适的固定技术常规固定。现代夹板固定技术要求夹板具有固位疗效稳定、对患牙与基牙不造成二次损伤、不限制牙列的生理动度、制作快速、操作简单(易于佩戴与去除)、自洁性好、对黏膜组织无损伤、具有良好的美观与生物相容性等优点[14]。而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固定方法如钢丝+树脂夹板固定、弓丝托槽技术固定、麻花丝树脂固定、牙周夹板结扎固定等,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发现存在操作时间长、不美观、对牙龈刺激大等不足,已逐渐无法满足儿童牙齿外伤治疗的临床要求。本研究对2种松牙固定方法的有效固定患者数、操作时间、材料脱落牙位数、舒适指数和牙龈指数5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发现经过改良后的松牙固定钛链能很好的克服上述不足,并且在操作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其应用提供了初步临床资料。

外伤松动后的患牙经过合理的复位与固定保持在牙槽窝中正常的生理位置,是外伤牙能否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这就要尽量减少复位的患牙受到固位体的二次施加受力,否则易出现松动、疼痛甚至固定失败[15]。片状结构加上钛金属良好的可塑性,使实验组钛链在保证良好的固位稳定性的同时弯制简单、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贴合牙列且不产生额外应力的要求。而对照组圆钢丝弯制难度较大且受力时易发生钢丝的旋转,不易紧密贴合牙面使患牙受应力概率增加的同时,失去了基牙分担咬合力的功能,无法有效减轻患牙负担,增加了治疗失败的风险[15]。有学者进行固定性质研究发现松动牙使用弹性固定预后最佳[16]。在对12种类型的常用夹板刚性研究中表明,松动牙长时间刚性固定增加患牙的并发症并且对基牙损伤较大,其仅适用于根颈、牙槽骨骨折牙。而弹性固定适用于各类脱位牙与根中、根尖折断牙[17,18]。钛金属有很好的柔韧性,所以实验组能允许患牙有一定的生理动度,是理想的弹性固定装置。同样根据这一原则,对照组选用刚性适中的0.41 mm弓丝进行固位。

2007年国际牙外伤协会治疗指南认为除了根颈1/3折断需固定4个月,其它类型外伤固定时间以2~4周为宜[16],根据纳入标准,我们将检测时间规定为第4周。实验组椅旁时间较对照组平均节省10 min29 s。松牙固定钛链弯制完成后直接用流动树脂固位,相对弓丝托槽固定操作方便,大大节省时间,非常适用于外伤后处于恐惧中的患儿。另外研究中发现操作时间对脱落率有影响,对照组脱落率高亦可能与长时间的操作易使患儿烦躁哭闹不能很好配合有关。本研究采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生动的面部表情图非常适用于感性学习理解能力较强的儿童,孩子能快速理解视觉模拟评分法并通过划线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研究中发现,舒适性与牙龈指数有关。对照组舒适性差可能与附件较多有关,且明显高出于牙面,使异物感明显,降低了佩戴的舒适性,同时自洁性较差,易致龈炎的发生进一步降低了舒适性。松牙固定钛链椭圆形镂孔设计很好地克服了以上缺点,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19,20],保证舒适性的同时有利于牙齿邻面与牙龈缘的清洁与自洁,降低了龈炎的发生。2周复查时2组牙龈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佩戴时间较短有关。4周复查时差异明显,对照组牙龈普遍发红甚至有出现牙龈增生。

牙外伤松动脱位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以来我科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外伤导致的牙齿Ⅱ~Ⅲ度松动或牙齿完全脱位的病人共59例, 男37例, 女22例, 病人年龄8~41岁。松动或脱位牙齿主要为前牙, 患牙共计124颗。

1.2 方法

创口清创止血缝合后检查牙齿创伤程度, 酸蚀牙面, 酸蚀牙长度囊括松动或脱位牙两侧至少2~3个稳固牙, 松动牙较多时可适当增加牙弓长度, 对已酸蚀牙齿粘结正畸托槽, 常规消毒口腔, 局麻下将外伤后的松动牙或脱位牙复位至正常位置, 复位确认咬合关系正确后, 取直径为0.45 mm的仿澳丝按照牙弓形态弯制成不同形状的阶段唇弓, 使唇弓外形与牙弓形态基本吻合, 弓丝末端回弯贴近牙面, 结扎固定于托槽上, 最后将整个唇弓8字结扎。至少两个稳固牙, 弓丝末端固定后让病人作正中咬合, 检查咬合情况, 必要时予以调牙合, 使患牙不受创伤性牙合干扰。

1.3 X线片检查

每位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拍摄牙片及全口曲面断层片, 以检查牙周、牙槽骨情况。

2 结果

3周后复查, 124颗患牙均无叩痛及松动, 拍摄X线片检查牙周愈合情况良好。6~8周后去除固定装置, 跟踪随访1年患牙无松动。

典型病例 病例1:女, 34岁, 牙外伤脱落超过24 h, 对已污染的离体牙于体外根管治疗后用16万单位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浸泡30 min, 生理盐水冲洗后植入原牙槽窝, 整个过程注意保护残留的牙周膜, 再行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固定,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病例2:男, 14岁, 受伤48 h后来我科就诊, X片示:下颌牙槽骨骨折, 缺失。Ⅲ度松动, 舌倾, 无法进食。我们在门诊使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 对行牙槽骨复位固定,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3 讨论

牙外伤会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损伤, 常见牙震荡, 咬合不适, 牙周膜充血水肿, 甚至牙移位, 牙槽骨骨折, 牙周组织撕裂出血。因此对损伤牙齿进行固位, 是牙外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松动牙齿固定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组松动牙固定为一整体, 使之形成一个多根牙, 从而分散牙合力, 减少或消除咬合创伤, 以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和牙槽骨的新生[2]。正畸托槽与牙面形成良好的机械结合, 有效改变患牙的冠根比例, 利用弓丝将牙列排成一个整体, 将咬合力均匀地分布到各个牙齿上, 分散了牙合力, 并且保持一定的生理动度, 使牙周组织得到生理养息, 有利于受伤的牙周组织恢复健康, 提高了松动牙齿固定的成功率[3]。尤其对于因离体时间过长, 牙不能完全复位, 需加压固定的患牙, 提供了较好的固定装置。而且避免了传统的金属丝结扎及牙弓夹板固定对牙龈、牙周组织的刺激, 有利于维护牙周健康, 防止感染[4]。且托槽与牙龈无接触, 不会刺激牙龈, 且不容易存积食物, 因而有利于牙齿邻面及龈缘的清洁与自洁, 防止了牙龈炎症, 萎缩及牙槽嵴水平吸收的现象。

在使用正畸托槽进行松牙固定时, 良好的固位力和有效的感染控制大大提高了松动或脱位牙牙周膜一期愈合的概率。本组患者中大多数患牙牙周实现了一期愈合, 甚至离体时间较长的患牙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方丝弓托槽佩戴较舒适, 并利于清洁, 容易被接受, 是一种美观、实用、有效的松牙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黎明.正畸方托槽技术在松牙固定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1999, 8 (4) :210.

[2]张继强.关于松动前牙固定的力学探讨[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 2002, 18 (1) :62.

[3]罗颂椒.当代实用口腔正畸技术与理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1-16.

牙外伤松动脱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集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口腔门诊16例患者, 男12例, 女4例, 年龄15~43岁。共计34颗外伤脱位牙即期施行自体再植。其中上颌左右中切牙3例6颗;右上中切牙、侧切牙4例8颗;左上中切牙、侧切牙2例4颗, 伴有牙槽骨骨折和牙龈撕裂;右上中切牙, 左上侧切牙2例4颗;左上侧切牙、尖牙3例6颗。下颌双侧切牙、尖牙1例4颗, 伴牙槽骨骨折和牙龈撕裂;左下中切牙及侧切牙1例2颗。离体时间0.5~24h, 其中2h内再植牙18颗, 2~4h再植牙12颗, 4~2h内再植4颗。均为外伤所致, 牙冠根完整。

1.2 手术方法

牙体处理, 外伤脱位牙冠, 严格消毒浸泡后再次种植。①根尖发育不完全及离体时间较短者需采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 注意牙周膜的保护。置入庆大霉素 (8万单位/10m L) 溶液中浸泡30min, 25℃生理盐水纱布保护牙周膜备用。②根尖发育成熟, 离体时间较久显得干燥者行牙髓切除术及根充术, 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置入庆大霉素 (8万单位/10m L) 溶液浸泡, 局麻下去除牙槽窝内陈旧性凝块, 庆大霉素注射液清洗后恢复骨折牙槽脊, 缝合撕裂牙龈及口腔黏膜, 轻微搔刮牙槽骨, 使其充满新鲜血液后植入牙齿。③牙弓夹板固定, 调整平面, 去除干扰。④术后常规抗生素1周, 保持口腔卫生, 术后2个月拆除牙弓夹板。定期复诊, 出现牙冠变色、冷热刺激痛、瘘管, X线显示根尖透影区时, 立刻根管治疗。

1.3 疗效评价

优:再植牙稳固, 牙龈附着正常, 咀嚼功能良好, X线表示无牙周骨质破坏, 牙周膜间隙未增宽, 判断为牙周膜愈合。良:再植牙Ⅰ°松动, 无疼痛, 牙龈附着正常, 咀嚼功能良好, X线表示根尖小量透影区, 判断为牙周膜愈合或骨性愈合。差:再植牙松动Ⅱ°以上, 疼痛, 较深牙周袋。咀嚼功能差, X线显示牙根吸收, 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 牙周骨质破坏严重, 判断为纤维性愈合。

2 结果

2.1 术后近期观察

术后2周内, 大部分患者感觉良好, 脱位并伴有牙槽骨骨折和牙龈撕裂者, 术后1~2d出现牙龈红肿, 咬疼痛, 5d左右时消肿, 疼痛减轻。术后1个月时可承担咀嚼负荷。

2.2 术后效果分析

术后复诊2年, 效果优21颗, 占61.8%;良9颗, 占26.5%;差4颗, 占11.8%。其中牙周膜愈合24颗, 占70.6%;骨性愈合6颗, 占17.6%;纤维性愈合4颗, 占11.8%。术前根管治疗5例, 占14.7%;术后牙行根管治疗7颗, 占20.6%;术后12个月内松动6颗 (17.6%) , 拔出3颗 (8.8%) 。

3 讨论

3.1 脱位牙再种植时机与保存

离体牙齿牙髓血管均断裂, 处于“休克”状态。因此, 离体时间越长, 牙髓缺血、缺氧程度越严重。此时因牙髓细胞的溶解破坏, 极易发生感染、坏死, 阻碍了再种植过程中血管重建和牙周膜愈合。建议脱位牙齿最好在半小时内进行再种植。脱位期间, 为保证牙周膜的活性, 应立即将牙齿表面污物冲洗干净。不可刮除牙根表面的牙周膜组织, 并将牙齿放入水、牛奶或含于舌下, 避免存放在干燥处。所有患者再植前应给予抗生素, 预防感染, 术后延续给药[1,2,3]。

3.2 根管治疗时间的选择

根管治疗应于再种植后进行, 可缩短牙齿离体时间, 保证牙周膜活力。术前根管治疗会扩大根面损伤, 增加污染机会。对于离体时间过长, 牙髓难以重新获得活力者需先去除牙髓, 行根管治疗。术后牙齿自发痛、冷热刺激痛;牙冠、牙槽瘘孔变色以及牙片根尖透影等也需行根管治疗。本组中先根管治疗者5例, 术后80.0%为纤维性愈合, 12个月时均松动, 即再植前根管治疗牙齿愈合情况不佳。

3.3 再种植手术治疗

再种植术实施中需重新将患牙调磨, 接触干扰, 避免再次发生咬创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7d, 并保持口腔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饭后应清洁牙弓夹板上的食物残渣, 并用含漱剂漱口, 促进牙周膜愈合。本组中术后共计30颗牙齿恢复较好, 优良率达88.3%。其中70.6%为牙周膜愈合, 牙髓血管重建、神经再生, 且牙周膜纤维再附着, 牙周组织恢复正常。17.6%为骨性愈合, 患者牙槽骨骨壁肉芽增生, 根面存在凹陷吸收区域。11.4%为纤维性愈合, 牙齿与牙槽窝间由纤维连接并出现肉芽组织, 松动超过Ⅱ°, 本组纤维性愈合中有3颗拔出重新再植牙。

参考文献

[1]陆安山, 韦丽华.12例多颗外伤脱位再植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7) :114.

[2]刘承明.外伤性全脱位牙再植58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 (4) :87-88.

牙外伤松动脱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前牙完全性脱位患者48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22例, 年龄21岁~41岁, 平均年龄 (32.5±8.5) 岁。受伤原因:撞击伤17例、暴力击打伤15例、交通事故伤10例、意外摔伤6例。受伤的牙齿均为单个前牙完全脱位伤。受伤部位:上中切牙10例、下中切牙12例、上侧切牙8例、下侧切牙9例、上尖牙5例、下尖牙4例;脱位时间:2 h~36 h, 平均 (15.5±12.1) h;其中3例伴有牙槽骨骨折。脱位牙牙冠、牙根完整。

1.2 治疗方法

将脱位牙于0.9%生理盐水中浸泡, 清除牙周膜上的异物组织, 保留残存正常的牙周膜纤维,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置入庆大霉素16万U+10 ml生理盐水溶液中保存5~10 min, 局麻后处理牙槽窝, 清除残留的凝血块, 庆大霉素冲洗、复位牙槽骨、缝合撕裂的牙龈组织和口腔黏膜、轻刮牙槽窝使其充满鲜血后植入脱位牙, 牙弓夹板固定2~3周, 常规服用抗生素3~6 d, 定期复诊。

1.3 疗效标准[3]

①成功:牙龈无红肿、牙齿无松动、无叩痛、患者咬合和咀嚼功能良好、X线提示牙根无吸收;②显效:牙龈无红肿, 牙齿松动<I度、无叩痛、患者咬合和咀嚼功能尚可、X线提示牙根吸收<1/3根长;③失败:牙龈红肿、牙齿脱落、牙齿松动≧Ⅱ度、有叩痛、咬合和咀嚼功能差。 (成功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成功率。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得到2年的随访, 治疗后成功41例, 失败7例, 成功率为85.42%。失败病例中, 3例患者因出现牙根吸收而失败;2例患者因牙槽骨损伤严重而失败;1例患者因为继发牙周感染而失败;1例患者因咬合创伤而失败。

3 讨论

再植牙的成活有赖于牙周膜组织和牙髓组织的存活和再生能力[4]。牙周膜组织的愈合是牙再植最理想的愈合方式, 能够保证再植牙良好的咬合和咀嚼功能。脱位牙的离体保存时间是是决定再植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西清等[5]进行的研究报道显示, 脱位牙口外离体时间大于60 min组和小于60 min组牙髓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 因此, 尽可能的减少脱位牙的离体时间、并将离体牙保存于接近正常拟生理环境的湿润环境有利于组织的存活。牙周膜愈合是再植牙最理想的愈合方式, 保留足够的存活牙周组织是形成牙周膜愈合的前提条件[6]。因此, 在处理脱位牙时应当特别注意勿要损坏正常的残留牙周组织, 尽可能的予以保留, 以利于牙周组织细胞再生, 减少牙周组织细胞的死亡。文献报道[7], 良好的固定和防止任何咬合创伤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牙间进行牙弓夹板固定时应当进行适当的调磨对颌牙, 固定的时间以7~10 d为宜, 存在牙槽骨骨折的患者固定时间以2~3周最佳, 以减少牙根的吸收率。

综上所述, 利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脱位, 尽可能的减少完全脱位牙的离体时间、使牙周膜组织的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采取良好可靠的固定措施和促进牙周膜的愈合是保证再植术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各个治疗环节和治疗后的口腔口腔卫生能够有效提高再植牙的成活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采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得到2年的随访, 治疗后成功41例, 失败7例, 成功率为85.42%。失败病例中, 3例患者因出现牙根吸收而失败;2例患者因牙槽骨损伤严重而失败;1例患者因为继发牙周感染而失败;1例患者因咬合创伤而失败。结论 利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脱位, 尽可能的减少完全脱位牙的离体时间、使牙周膜组织的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采取良好可靠的固定措施和促进牙周膜的愈合是保证再植术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各个治疗环节和治疗后的口腔口腔卫生能够有效提高再植牙的成活率。

关键词:牙再植术,外伤,前牙脱位

参考文献

[1]周吉武, 李兵.前牙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 (12) :1787.

[2]张梅.自体恒牙再植术的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15) :2092-2093.

[3]储德强, 韩晓兰, 颜雨春.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术的临床治疗体会.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 (3) :296-297.

[4]杨婧.脱位离体牙再植术100例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3) :43-44.

[5]唐西清, 曹放云, 伍协阶.外伤全脱位年轻恒牙再植术的临床观察.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5) :388-389.

[6]唐建军.78例离体牙再植术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06, 35 (10) :940-941.

牙外伤松动脱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02~2005-02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因外伤致牙完全脱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缺损患者42例, 患牙45颗。患牙全部为上、下颌前牙,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10例;年龄9~40岁, 平均19.5岁;脱位牙离体时间在2h内17颗, 2~8h 22颗, 8h以上6颗;所有脱位牙牙体均完整, 无冠、根折;脱位牙2例放在牛奶中保存, 1例放在自来水中保存, 其余均干燥保存贮送。

1.2 操作方法

接诊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脱位牙去除污物, 离体2h以上者再植前做离体牙根充。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清理受损区域形成新鲜创面, 将脱位牙复位。酸蚀脱位牙与邻近健康牙齿接触点处, 然后涂布粘接剂、光固化流动树脂, 光照20s固定脱位牙。在牙槽骨缺损部位植入Bio-oss骨粉, 加盖Bio-guide膜, 严密无张力缝合创面。调拌流动性较好的印模材尽可能轻柔取印模, 减少对术区的创伤, 常规灌注模型。在模型上植骨区覆盖约0.5mm自凝塑料做缓冲, 固化后涂分离剂, 用2mm的外伤夹板模片在真空成型机上真空成型, 修整抛光基托后戴入口内, 注意戴入时尽量避免碰触术区。术后给以常规护理及复诊, 4~6周去除全牙列垫, 1月后视再植牙的稳定情况采用金刚砂条去除邻接点的树脂 (图1) 。

1.3 疗效评定

即刻再植术后1、3、6、12月复查, 行常规及X线检查。根据如下评定标准判断再植效果。

优:无自觉症状, 牙齿无松动, 无叩痛;牙槽骨缺损处植骨无吸收或少量吸收。X线片示牙根无吸收, 牙周膜清晰, 牙周间隙无增宽, 牙周骨质无吸收。

良:无自觉症状, 牙松动Ⅰ度, 无叩痛;牙槽骨缺损处植骨吸收小于1/2。X线片示牙根有轻度吸收, 吸收未超过根长1/3。

差:咬合痛, 咬合功能差, 牙松动Ⅱ~Ⅲ度, 有叩痛;牙槽骨缺损处植骨吸收大于1/2。X线片示牙根吸收明显超过根长1/2。

评定标准为优或良者认定为再植成功, 评定为差的认定为再植失效。

2 结果

评定为优28颗, 良11颗, 差6颗, 再植成功39颗, 成功率为 (39/45) 86.7%, 失败6颗, 失败率 (6/45) 13.3% (图2~4) 。

3 讨论

牙齿外伤脱位是口腔科常见疾病, 一般恒牙再植成功率在39%~89%[1]。脱位牙再植时就诊时间越短预后越好,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固定, 都要使再植牙稳固、无创伤[2]。本组资料在固定脱位牙时采用全牙列垫固定。在脱落牙再植回牙槽窝的同时采用流动树脂简单粘接固定脱落牙与邻牙的邻接点, 使其在取模型和植骨的过程中位置相对稳定, 提高了操作精度。本方法在植骨区域做0.5mm缓冲, 充分缓解了口腔组织对植骨区域的压迫, 且预留术后肿胀的间隙, 充分满足植骨区域的初期稳定性, 有利于植骨区域的成骨[3]。本组失败病例中, 4例是脱落8h后就诊, 2例由于牙齿干燥保存且污染较严重, 可能是最终失败的原因。其余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全牙列垫具有美观、清洁、舒适、取戴方便等优点。由于压制的基托与组织面密合固位较好, 相当于牙周夹板, 有效地分散了力, 特别是在植骨区域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基托还可以起到预防创面感染的作用, 避免传统结扎固定方法对牙周组织的损伤。垫的透明性使得临床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更方便。全牙列垫只需取模后在技工室制作完成, 提高了工作效率,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Andreaser JO, Borum MK, Jacobsen HL, et al.Replantationof 400 avulsed permanent incisors.1.dignosis of healingcomplication[J].Endod Dent Traumatol, 1995, 11 (2) :51-58.

[2]申秀梅.全牙列垫治疗年轻恒牙脱位、半脱位的临床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1 (5) :122, 552.

上一篇:脑神经损伤机制下一篇:概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