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2024-05-14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共17篇)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很强的课文,虽然海底世界离我们的生活遥远,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充满神秘色彩,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喜欢的科普文章。怎样利用好教材,让学生体会到海底世界的神秘与物产丰富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先要求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海底声音的句子读一读,再读读划出的句子,圈出句中的象声词并把它们读好,随后指导模仿文中“像小鸟一样啾啾”的句式练习说话,想像一下,除了书上提到的,海底还会有些什么声音?整个教学环节朗读、想像说话训练层层推进,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时,作者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读再完成表格。学生很有条理地完成了表格,效果较好。

当然,这节课存在不足之处,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如果能通过多媒体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这样教学效果一定会更理想。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10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介绍海底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 被选入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以“总分”的构段方式, 抓住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物, 生动有趣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图, 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示范性教学。

学习这种特殊的文体, 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同时, 还应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方法在表情达意时的作用。但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 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不高, 特别是对抽象的概念还很难理解, 因此,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写得有趣、写得具体”应该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片段一】

师: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你最感兴趣呢?读一读。

生:我对梭子鱼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 我想抓住“几十公里”“比……还快”来读出梭子鱼前进的速度非常快。 (生读)

生:我想读一读海参的爬行 (生读) , 我一边读, 一边想象出海参它那胖乎乎、软绵绵的身体在一点一点挪动的样子, 很可爱。

生:我觉得贝类的活动方式也很有趣, 它们扒在轮船的底下旅行, 自己不费一点劲。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有关贝类活动的语句)

师:他读得怎样呢?

生:我觉得他“免费”这个词读得好, 让人听了似乎能看到这些贝类悠闲自得地跟着轮船旅行的样子。

生:我建议他读的时候还应该突出“扒”这个字。“扒”就是紧紧地贴在轮船下, 这就写出了贝类很聪明, 借助轮船的力量前进。

师:你真是他的“一字之师”, 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与众不同, 别的动物都是朝前游, 而它们却是向前喷水, 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 而且是迅速后退, 很特别, 我很想读一读。

师:同学们, 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是多么有趣, 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的呢? (生沉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师:那我们看看作者在介绍这几种动物的活动特点时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逐一回答出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师:对, 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些说明方法, 这样我们的文章会更加生动。好, 为了奖励你们, 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奇妙的海底畅游一番。

(播放视频课件, 在学生的一片惊呼中, 过渡到对海底植物的认识)

【片段二】

师:海底的这些小动物不仅会窃窃私语, 还有着各不相同的运动呢。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活动的吗? (出示阅读要求: (1) 自读本段, 想想这段话主要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 (2) 画出动物名称及活动方式)

(生自读后汇报、交流)

师:读读下面每组中不同的句子, 想想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

(1)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 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 非常缓慢。

(2)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 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 比普通火车还快。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 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 非常快。

(3) 还有些深水鱼, 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 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还有些深水鱼, 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 游动起来会发光。

生:第 (1) 组里前面一个句子写得更好, 更准确, 让我们知道了海参慢到了什么程度, 也就是说15分钟它才能前进一米。

师: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生:第 (2) 组也是前面一个更好, 用梭子鱼和火车对比, 让我知道了比火车还快的鱼, 游起来该有多快啊!它可真是个捕猎高手。

师:这其实是“作比较”。

生:第 (3) 组同样是前面一个更好, 给我的感觉很美, 很有趣, 也很神奇。

生:另外, 星星是一闪一闪的, 也就是说有时候这些深水鱼还不发光呢。

师: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同学们, 听了你们的发言, 老师也觉得这些小动物更可爱了!是啊, 作者就是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逐一朗读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师:大海深处还有许许多多这样让人喜欢、充满趣味的小动物, 想认识它们吗? (播放视频课件)

师:哪个小动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能模仿作者的方法, 也来向别人介绍一下吗?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然后交流评价)

师:现在我们把自己写的这个小动物也加入到这段话里一起读一读吧!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也可以同桌合作, 一个人读, 一个人表演;感兴趣的话, 还可以把这段话背下来!

(生读书)

......

【对比反思】

上述两个片段中, 教师都关注到了说明方法在表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也都能考虑到实际学情——海底世界毕竟距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 及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达成教学目标, 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但仔细比较一下, 还是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

首先, 片段一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体悟, 在读中展开想象, 透过语言文字看到形形色色的海底动物各有特色的活动方式。但语文教学不应该只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品味语言的精妙, 学习、运用文本语言,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才是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片段二的教学也重视朗读体验, 但在感悟之余, 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 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更能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被凸显出来, 学生的课堂训练很扎实, 课堂所得也更实在。

海底世界的教学尝试 篇3

关键词:教学尝试;兴趣;品词赏句;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31-01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一篇常识性课文。文章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从宁静、黑暗中有光点闪烁、还有各种声音三方面描述海底景色的奇异,从动物多种、植物多样、矿物丰富三方面介绍海底物产的丰富。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的兴趣。在教学中,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及语言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情境导课,诱订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乐于学,主动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上课前,我播放电脑软件,让学生欣赏《海底世界》。看着那色彩鲜明,神奇的海底景物,学生的心情特别兴奋。这时,我紧接着说:“看!这里有着美丽珊瑚,有着各种颜色的植物,还有自由自在生活着的动物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愉快地回答:“海底世界!”“对!这是美丽的海底世界。现在,我真想去海底世界逛逛。你们想去吗?”学生笑了:“想!”“我这就带你们去。不过,你们先告诉我,你想知道些什么?”于是,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综合学生的问题,作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有自己的目标,满怀愉悦的心情进入本文学习之中。

二、理解内容,品词赏句

要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中心。其次,要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段落。

1.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本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其中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第一段首先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全文围绕这个问题来写。哪个自然段概括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呢?学生不难发现是最后一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是本文的中心。从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设问引领——具体分述——总结概括。

2.情境导读,理解内容

情境教学理论利用了美学原理,通过创设情境,进入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后,我及时播放一段描绘海底世界奇异景色的录像,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时,教师感情范读第二、三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海底景色的奇异。然后,学生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并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问题:海底景色奇异,奇在哪?学生经过讨论后,能抓住重点句子,汇报结果:海底景色奇异,奇异在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阳光射不到海底,海底是黑暗的,在黑暗中却有光点闪烁;更奇的是海底竟然有着各种声音。

导学四至六自然段时,我利用电脑演示《海底世界》,并播放录音,再次以生动的画面,引发学生的激情。然后,让学生运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自学,很快就弄明白了海底物产丰富表现在动物多种、植物多样、矿物丰富。

3.品词赏句,积累语言

为培养学生品赏词句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累的过程,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用词准确、贴切,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好词好句找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它写得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说的不多,体现“精讲”,学生说的多、读的多,体现“多练”。

4.表演激趣,发展语言

学生对海底的动物特别感兴趣,利用这点,我引导学生放胆演、说。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兴趣盎然,边看录像边听录音边手舞足蹈地模仿动物的活动。趋此机会,我提出要求: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动物的活动?学生更加兴奋。

学生踊跃参与,精彩的表演,令课堂里不时暴发出阵阵笑声,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完成了“模仿活动—发展语言—创作表演”全过程。

三、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对应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学了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中能互相解决的,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学生不能回答的,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学生弄懂弄透。在学生都弄懂心中的疑问后,再让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书本中学到的海洋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还应适当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去阅读学生感兴趣的神秘海底世界,并让学生互相交流。

五、感知感悟,悟中激情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篇4

整节课,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课始的海底世界视频播放,调动其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接着,顺势引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中心句。然后,我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八个字,引导学生图文、视频结合,认真品读第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深切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物产丰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课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尤其借助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对于海底的“各种声音”,学生理解起来是个难点。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倾听海底世界的动物发出的各种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篇5

本堂课教学重点明确、思路清析。

一开课,通过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海底世界中去。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提出问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了前面的精美课件的铺垫,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同意。这时我不慌不忙的说:“别光会说同意,要找到理由依据,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理由。”

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决定教学顺序。通过学习每一个同意的理由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学完以后再回到课文最后一段,感情齐读结束。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以说基本做到了“纲举目张”,抓住了重要问题,引领了教学全过程。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朗读感悟,语文课的一根命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正如叶老所说:“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手段之一——朗读,我设计了二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波涛澎湃”时,一生没读出那种气势,我马上说:“我感觉这海面上的波涛还不够大!”一句话生马上领悟,再读时就突出了“波涛澎湃”。再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师合情合理的语言渲染“这就是窃窃私语,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这样的充满读书声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根生命线,亘古绵长。

二、学以致用,语文课的一枚橄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学文字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李燕 篇6

上周音体美组织了一次观课议课的交流研讨活动,在听课以及评课的过程中有了较多的收获,是听课老师与讲课老师的互动与交流。本次授课教师是美术组的王红老师,她安排的课程是《海底世界》,这一节课是综合探索课程,注重学生深入理解色彩的审美特质,从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锻炼。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分工明确,各安其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本课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让学生认知和学习,同时体现出高效课堂的实效性,完成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课前设定目标,学生积极学习,体现高效课堂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究、合作、交流,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循序渐进,怎样让学生充分交流,值得探讨。

学生对鱼的结构和鱼的制作是定义和实践的结合,总之,此次课程是一节讲求实效的课程。作为参与活动的教师也进行了有益的学习、探讨和交流。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篇7

如今海底电缆已经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陆, 只要南极洲还没有被开发

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 深埋在海底的电缆其实是全球化能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些电缆将全世界都联系在一起, 由于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 因此这些海底电缆每年都在增长以维持科技的发展。来自华盛顿电信的统计信息, 全球海底电缆自1989年以来达到发展顶峰, 在过去25年内, 海底电缆从155公里迅猛发展到894万公里, 各种信息通过海底电缆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 就像是信息时代的血液在不停流淌, 互联网上几乎95%的信息都要经过通过国与国之间布设的50毫米厚电缆。

1989年时海底电缆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英国与法国之间布设了155公里的海底电缆, 如今已经接近900万公里, 但这个发展势头可能会被一个因素所左右, 这就是俄罗斯发展的跨北极光学电缆系统, 其预计在2016年推出, 全长为1.49万公里, 届时亚洲、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这个通道来实现。目前正在使用的电缆数量为285条左右, 在2015年底是将有22条不能使用, 预计在2017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近900条, 这意味着海底电缆将面临小部分的更换。

布设海底电缆需要特殊设计的船只, 可携带数千英里的电缆, 在航行时将电缆布设到海底, 自1850年以来, 电信公司的工程师就试图将陆地上的电缆转移到海洋上, 后来由于陆地资源有限, 使用陆地电缆还需要交纳昂贵的租金, 进一步促进了海底电缆的诞生, 早期的海底电缆用于通信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电缆为光纤材质, 发送信息的速度快, 只有50毫米厚, 试验电缆在1842年在纽约港进行了测试, 使用绝缘橡胶等材料, 如今我们已经使用聚乙烯电缆外壳, 内部还有数层不同的结构, 比如绞合钢丝、凡士林等用来保护最里面的光学纤维。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电缆被称为SEA-ME-WE 3, 其意思是连接东南亚、中东、西欧, 最短的海底电缆位于葡萄牙附近, 如果海底电缆出现的损坏, 就需要派遣水下机器人进行维修。一般情况下海底流与海底岩石摩擦会导致电缆损坏, 远洋渔船的锚链也会造成破损, 2006年台湾恒春地区的地震导致多条海底电缆受损, 国际互联网、通信服务部分中断。

在海底连通世界 篇8

导语:今天随意谈论3G的人们想象不到,在光导纤维、聚乙烯和中继器尚未出现的19世纪中叶 ,一条铜导线、马来胶制成的电报电缆被敷设在大西洋底,第一次打破了大洲之间孤立的状态。1866年7月27日,电流载着电报信号,以光速顺利沟通美欧两大洲。而在依赖马匹、航船的年代,信息要从纽约传到伦敦,至少需要两周。

在1866年后印刷的任何一张世界航海图上,都能找到这样一道细线:线的两端是爱尔兰的瓦伦西亚岛和加拿大的纽芬兰,中间穿过蔚蓝的大西洋。还原比例尺,你会发现它实际长达约3100千米,可以绕标准400米跑道7500多圈。这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洋海底电缆,从1857到1866的10年中,人们为此进行了5次失败的尝试。很少有某项工程如此要求人的毅力和财力,而这两样,美国人赛勒斯•菲尔德(Cyrus West Field)恰好都具备。

小标:谁第一个跳入大西洋

19世纪50年代,赛勒斯•菲尔德在整个纽约商圈里以精明和敢于冒险而著称,学徒出身,自己的公司开业不久就成为全美顶级的纸张和印刷品批发商,从中赚了不少钱,虽然33岁就从商界淡出,转而资助风景画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文•丘奇在世界各地探险作画,但菲尔德并不是个保持低调的人——他们在波哥大雇用了几十名工人,砍掉了相当于一个街区面积的树林,这样才让丘奇得到理想的景致,完成了他的名画《特肯达马瀑布》。菲尔德在时髦的格拉梅西公园附近买有豪宅,算是典型的“树小墙新画不古”的那种新富建筑,“随处可见路易十四风格的家具、意大利式帐帏、希腊雕像、大理石壁炉架和布满壁画的屋顶”。他终生的嗜好是四处游历,只会时不常在家里接待各种怀揣项目寻找投资的人。菲尔德的经历起先并不与电信业沾边,他甚至完全不通电报通讯为何物。但显然,如果这里存在能惊世骇俗的机会,他是不会放过的。

1854年1月,菲尔德在自己的书房里见到了弗雷德里克•吉斯伯恩,一个20岁出头加拿大口音很重的英国通讯工程师。学习电工出身的吉斯伯恩从事的是最为时髦的电报业,这在当时绝对是一项高科技。

此前的20年,包括高斯、威廉•韦伯和塞缪尔•摩尔斯在内的科技界名人都在争相研发新式的电报系统。1844年,摩尔斯设计了一套使用点、划和空格作为代码的系统,并在巴尔的摩和华盛顿之间首次建立了电报联系,使电报第一次可以实用。加之在19世纪的前10年,工业革命已经为通讯业带来了电磁石、高效电池和廉价的金属线,如果将这些材料用方兴未艾的铁路网运送到各地,在世界范围内铺设通讯线路就将成为可能。

吉斯伯恩此次拜访菲尔德,就是要拜托这位商界的冒险家,出资修建一条连接纽约和北美最东端,加拿大纽芬兰的海底电缆。一旦建成,人们就能够提前数日获悉船只的信息,将极大地促进两地间的航运业。吉斯伯恩事先没想到的是,菲尔德根本连电缆是什么样都没见过。于是他只得从头讲起:电报如何通过金属线用电来传递信息?在有海阻隔的两地如何架设水下电缆?欧洲大陆如何已经与英格兰连接在一起?当讲到电报能够“拉近”两地之间的距离,让巴黎在一分钟之内就知道发生在莫斯科的事,而当时从美洲大陆向欧洲传递一封邮件,使用最快的蒸汽轮船至少也要花费600多个小时,吉斯伯恩注意到菲尔德的目光有些变化。菲尔德曾经在世界各地周游,对吉斯伯恩所讲的事实有切身的感受。用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话说,“这位富于冒险精神的美国人此时心中充满热烈的信念……他已经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菲尔德的想法是,能否在连通纽芬兰之后,将电缆穿过大西洋底,直接修到爱尔兰呢?这等于彻底结束美国与世隔绝的状况。大洋另一侧的消息将在48小时之内传遍整个美洲。但这样的想法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的,根本还没有人做过。要知道,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在1851年才刚刚建成——用去1年多时间,英国人约翰•布雷特和雅各布-布雷特兄弟才在狭窄的浅水海域,用一条小手指粗的电缆建成了沟通大不列颠岛和法国海岸的35千米的海底通讯线路。而此后两年,为了方便施工以及从成本考虑,在欧洲敷设的所有电缆也只选择在狭窄的浅水海域。在长达3100千米的大西洋底,要敷设连通两个大陆的电缆,以前的方法能不能通用,需要多少钱,谁心里也没底。

小标:电缆内阁

那天谈过之后,菲尔德决定给两个人写信。作为一个心思缜密的商人,他知道自己完全就是科盲,要承揽这样高科技的项目,必须要有当时最专业人士的指导,至少要让专家事先进行论证。于是,第一封信就写给了电报标准代码的发明人,塞缪尔•摩尔斯。

摩尔斯当即回信鼓励了菲尔德。这毫不意外,其实早在1843年,摩尔斯就在写给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约翰•C•斯宾塞的信中提到:“依靠电磁波的电报通讯肯定能够跨越大西洋。”这个想法如此大胆,以至于一提出就被财政部搁置一旁。

另一位收信人是美国顶尖的海洋学家马修•莫里(Matthew Fontaine Maury)。莫里熟知大西洋底的地质状况。要想确定电缆施工的具体路线,他所掌握的情况对决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菲尔德很快收到了莫里的回信:“这太令人惊异了。在收到你的信时,我写给海军部长的同样主题的信刚要结尾。”他还把信的副本放在了回信中。菲尔德从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从纽芬兰岛到爱尔兰岛的最短距离约为2900千米。两地之间的海底的高原地形好像就是为了敷设海底电缆而生的,这样的地形还有利于保护线路免遭损坏。”他宽大的前额顿时舒展开:没想到理想的敷缆路线轻易就得到了!

肯定了敷设电缆在理论上的可行性,菲尔德开始筹划组建自己的一套班子。在菲尔德家的餐厅里,所有的餐具和家什都被归置到一旁。包括摩尔斯、吉斯伯恩和菲尔德本人在内的9个高大的男人,终日置身于各种测绘图、航海图和地球仪当中,使原本宽敞的房间如今反而显得狭小。9个人自称“电缆内阁”,他们成立了一家“纽约—纽芬兰—伦敦电报公司”(NYNLTC),筹集到资金150万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政府财政支出的2.5%。

在材料的选择上,为了对抗海水的腐蚀,菲尔德并没有找到更好的新材料,而是沿用了英吉利海峡海底电缆所使用的古塔胶(gutta percha)——一种从东南亚的大叶山榄类树木中提取出的绝缘性极好的塑胶。它在化学特性上与橡胶极为相似,但弹性不如橡胶好。19世纪50年代,古塔胶已经是敷设海底电缆的标准原料,这一方面缘于它长期浸泡于水中而不退化的特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英国垄断了这种材料。菲尔德几经周折,最后相中了一种电缆。这种电缆由7股铜线构成,每股直径0.7毫米,缠在一起组成一股电缆芯。铜芯外面裹着3层古塔胶,这样任何一层出现绝缘不良的问题都可以被其他层弥补。古塔胶外面是一层沥青、柏油、亚麻子油和蜡的混合物浸透的麻绳,一层18根7股铁线制成的铠衣,最外面则是一层沥青混和物制造的外皮。这样,菲尔德就拥有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底电缆。

材料确定后出现了一个问题:菲尔德的跨洋海缆长4000千米,单是中间的电缆芯就超过了300吨,加之又裹了3层古塔胶做的绝缘层,以及多重外皮,因此需要几艘能载着数百吨重物,仍然能浮起来的敷缆船。菲尔德瞄上了英美两国的军舰。他心里很明白,两国政府不太可能拒绝他。因为这条电缆将连通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既能为美国政府带来潜在的巨大商业利益,暗地里更能满足英国对加拿大加强控制的战略需要。对两国来说,都是何乐而不为的事。结果不出菲尔德意料,双方同意各派出一艘军舰(“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各自载上一半的电缆,准备在纽芬兰下水,配合施工。

小标:12年坚持创造的奇迹

光是往船上装载电缆就用去了3周。

“如果工程失败了怎么办?”

“一条不行,就再建一条!”

对英国政府官员的问询,菲尔德只是如实回答,他并不想对电缆的命运做预测。

1857年8月12日,“尼亚加拉号”下水,“阿伽门农号”跟在后面。菲尔德站在木制甲板上,启航演讲刚刚结束,欢送人群的叫嚷声渐渐远了。按照计划,“尼亚加拉号”先行一步,到大西洋中央,装载的电缆放完,再换上“阿伽门农号”。但只航行了550千米,两艘船就掉头返回了纽芬兰港——电缆在途中断裂,掉进了大西洋。1858年春,菲尔德第二次尝试,新的方案是,两艘船上一端安装电报发报机,另一端则配备检流计来检测电流。两艘敷缆船驶到大西洋中央,接通电缆,再向相反方向同时拉伸。这样一来,两船之间便能保持信号畅通,也节省时间。但这次,天气不随人愿,狂风巨浪又差点把“阿伽门农号”掀翻。

最后的成功要等到整整一年以后。1858年8月5日,菲尔德的日志里一如既往地不带有任何感情流露:“早上5点一刻,电缆登陆了。6点,电缆的终端接入电报站,从大西洋的另一边发出的通过整条电缆的电流信号非常强。” 舆论的反应不可能像菲尔德一样。消息传出后,公众热情高涨。在纽约市政厅,早晨,100支枪鸣响,中午,又再次鸣响。到了夜晚,市政厅屋顶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焰火表演。

第一条跨欧、美两洲的电报电文的内容,是维多利亚女王发给美国总统布坎南的一封短信。随后女王立即为菲尔德授爵。在伦敦,一向保持自制而不带亲美立场的《泰晤士报》甚至以少有的激情写道:“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人类还没有什么成就可以像它那样极大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大西洋干涸了,我们像所希望的一样在现实中成为一个国家……大西洋电报相当于废除了一半1776年的宣言,它再一次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民族。”

但是,信号只维持了6周,很快就彻底断掉了。沮丧的菲尔德回到办公室,人群进进出出,每一个看上去都像是来讨债的。人们很后悔当年购买了一大笔菲尔德公司的股票,海缆建造失败仅仅过了两个月,NYNLTC的公司股票就从100英镑跌倒了35英镑。公司内部有人建议,将剩下来的电缆低价出售抵债。

公众感觉仿佛受到了欺骗,强烈要求有人调查此事,一个专门的调查委员会成立起来。在1863年,委员会给出了一份比《圣经》还长的报告。他们做出一项重大决定:炒首席工程师爱德华•维特豪斯的鱿鱼!原来,由于只图减轻重量,维特豪斯一直选用较细的导线,直接后果就是容易折断。他还坚持加大电压,以便让电流更强,促使信号变清晰。结果高压破坏了绝缘层,电缆只得报废。

接替维特豪斯的是苏格兰电学家汤姆生。为了使信号更强,维特豪斯采用单纯加大电压的方法,而逆向思维却给汤姆生提供了另一条路径——发明一种能够显示微小读数的电流计。这种“镜像电流计”被安装到了电缆两端,人们惊喜地发现,它甚至可以读出相当于标准灯泡十万分之一的极小读数。这样,不需要加大电压一样可以保证通讯的清晰了。

1866年7月13日,上帝回报了菲尔德12年的耐心。当210米长的“大东方号”将船身上的电缆沉入大西洋底,电报信号以每分钟20个单词的速度传递。新的电缆甚至比之前提速达到50倍,信号也相当清晰。菲尔德向纽约和伦敦各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今晨9时到达纽芬兰。一切都好。感谢上帝,电缆终于铺好了。”从那天早晨,英国同美国之间的通讯就再也没有断过。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篇9

在教学中,我立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比如:我在放完海底动、植物课件时,让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概括对海底的印象,学生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说:丰富多彩,有的说:物产丰富,还有的说:景色奇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感受海底的神奇。丰富多彩的课件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和提高。

读文形式多样化。在教学中,确立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味,体验感悟——美读课文”的语言学习策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个性得以发挥,必须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自由读,小组读,出声读,默读等。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指导第三自然段中海底动物的声音时,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学生在读到“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这几句话时谈到了蜜蜂的叫声应该最小,所以读得应该轻,小鸟的叫声要比蜜蜂的声音大,小狗的叫声应该最大,所以读起来要一句比一句声音大。这一自然段我采取了与学生接读的方法读文。在对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与学生分句读的方法,我读总起句,学生读分说的句子,给学生渗透总分的写作方法。特别是对最后一段指导朗读,我出示三个句子。学生经过对比体会到还是书上的一句好,并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中,既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我作为一个倾听者,是学生的伙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质疑时,我就是一名引路人。

使协作交流真正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学生在相互讨论、协作交流中互相提供信息,交流思想,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过程。交流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交流则是更为重要的。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和了解海洋动物的基础上,用简笔画表现它们的形态。

2、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视频、勾线笔、蜡笔、教师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引起主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小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小电影里你都看到了什么?那这些鱼都生活在哪里呢?

二、教师示范。

师:原来这些鱼都生活在美丽的海底世界。今天老师想把美丽的海底世界搬到我们的纸上。那海底都有些什么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边说边示范画)小丑鱼: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的身体是圆形的,用弧线来画出它的嘴巴、鱼鳍还有尾巴。别忘了给鱼鳍还有尾巴画上直直的鱼刺。然后画上眼睛,在画眼珠的时候要记得留白,最后用波浪线来装饰它的身体。

鲨鱼:我们先画一条直线,接着用弧线来画嘴巴,鲨鱼有锋利的牙齿,我们要用折线。用其他的弧线把身体画完整,鱼鳍和尾巴是三角形的。

石头:海底有什么呢?石头大大的,我们可以用光滑的弧线画。

水草:水草怎么样的?大家都还记得扭扭草吗?水草也是用弧线扭啊扭啊,一根太孤单了,我们再画几根。

珊瑚:珊瑚就像一根根的小树枝,我们用弧线来绘画。

热带鱼:这种鱼身体扁扁的,我们先画两条弧线,再用一条弧线连起来,尾巴也是弧线哦。添上眼睛和身体这条鱼就完成了。

剑鱼:老师还认识一种剑鱼呢,它身体瘦瘦的,背上有刺一样的东西,我们用直线来画。

水母:老师还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新奇的朋友呢,叫水母,它的身体呀是一个扁扁的圆形,这是眼睛和嘴巴,它的脚呀和我们的水草一样,用光滑的弧线扭啊扭啊,真好玩。

海星:它和什么长得很像呢?原来是我们的五角星,不过海星的身体可比五角星圆润呢,每个角都是弧线。

螃蟹:我还想在这里画一只螃蟹,螃蟹是什么样子的?身体圆圆的,眼睛凸出来,还有两个厉害的大脚,其他的小脚画上直线,然后一折就可以了。

贝壳:海底还有贝壳呢,我们画一个大半圆,再画个小半圆,装饰上线条,贝壳就完成了。

师:咦,海底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东西呢,一会小朋友可以发挥想象,把你想到的东西画出来。

师:你们觉得这个海底世界漂亮吗?那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它变得更漂亮呢?哦!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给海底世界涂一涂颜色。(出示范画)看!海底世界涂好颜色了,漂亮吗?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海底世界这么美丽,你们想不想画一画自己的海底世界?好,现在大家行动起来吧。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小小画家们,你们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讲讲你的海底世界里都画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画得真不错,我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给隔壁的小朋友欣赏一下吧。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前后照应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让学生去找哪些段落写了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又写的是物产丰富,先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发现课文描写了海底动物、植物、矿产,既是物产丰富又构成了海底奇异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异美丽,但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因此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课文二、三自然段描写课海底的动物,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动物的活动,课上我通过分析语句的说明方面,让学生通过列数字的方面了解海参速度的慢和梭子鱼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体会梭子鱼的快等。

海底大世界 篇11

杭州已成为一个海港城市,港口停满了货轮,水深70米处,就是曾经赫赫有名的西湖。有一年,一艘来自“南极国”的货轮进港时碰到了障碍物,后经探测,发现那是六和塔的塔峰。在海水中,它仍然坚强地挺立着,就是不肯倒下。 而太原、郑州、沈阳、南宁已成为沿海城市,这些曾经地处内陆的城市都建起了港口,港口贸易繁荣。

这是公元3000年。

一切都是天气惹的祸。大约在六百年前,因为地球温室效应越演越烈,全球气候变暖,覆盖在南北极的冰川发生融化,海平面不断抬升。有史书記载:公元2500年夏,宁波普陀一僧人晚间醒来,发现海水没至床边,遂弃屋往山上走,到达山顶,但见沿岛各处,已成泽国。从这段史料中可见当时海平面抬高极为迅速。

公元3000年,最为流行的旅游是“怀古游”。所谓“怀古游”就是搭乘潜艇,沉到近百米的海底,观赏曾经繁华的城市。其中最火爆的旅游线路是“水下上海游”。

上海因为海平面低,是最早没入海水中的大城市。当年城市里的一千多万人口迁徙各地,几百年后,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参与“水下上海游”的游客大都是上海人的后代,他们必去的地方是“水下外滩”、“水下南京路步行街”。

但如果要去“水下浦东”,收费会贵些。因为“水下浦东”高楼林立,像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经过几百年海水浸泡,已发生倾斜,潜艇进入,交通极为复杂。此前就发生过多起潜艇触碰东方明珠塔事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虽然“水下浦东”游收费高昂,风险也大,但这条线路是“水下上海游”中最火爆的。

随着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水产品产量极大,几百年前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三文鱼、金枪鱼也搬上了普通人的饭桌。

当然,海平面上升的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沿海各地经常发生鲨鱼伤人事件,曾有凶猛的大白鲨游到东方明珠附近嬉水,被游客拍下,为保证游客安全,“水下旅游”关闭了一个月。

公元3000年的地球人最关注的是两大话题,一是气温;二是格陵兰岛。关于气温,地球四季已不分明,而且经常遭受飓风和洪水的袭击。而格陵兰岛,因为冰川融化后,曾被覆盖数百万年的地表裸露出来了,因为地层中有储藏丰富的铁矿、天然气、石油,十多个国家加入争夺行列,他们均主张自己有开采的权利,结果引起世界动荡。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1.认识牛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2.拓展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项目名称:说牛

时间范围:5月至6月。

参加人员:七年级12班的学生, 语文老师一人。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 分工协作, 总结交流。

【过程描述】

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程后, 我与同学们商量, 用农村孩子最熟悉的牛做话题, 上几次综合学习课, 大家都很感兴趣。此次活动主题定为“走进牛的世界”。为了上好这课, 我们商量的结果是:

◆在校图书室和微机室查阅牛的相关资料。

◆观察家中或村里的牛, 请教生物老师, 走访村里的养牛大户, 了解牛的有关知识。

◆学生组成小组, 选择诸如朗读、唱歌、相声、手抄报、写作等活动专题, 指定负责人, 小组自制活动计划。

◆起草一份活动时间安排总表和设计方案, 张贴于教室前。

待整个活动安排就绪后, 我结合前几次的综合性学习情况, 鼓励大家仔细地观察探究, 大胆协作创新, 学生们深受鼓舞, 非常自信。不久, 大家参观了附近一个养殖大户的牛场, 班委会自发地请生物老师上了一堂关于“牛”的生物课。一周后, 我对全班18个小组 (每4人一组) 做了检查, 同学们的各项活动已有了好的开头。姜茜同学从网上下载了整整20页的有关牛的信息资料, 唐可等4位同学从图书室借了三十多本有关牛的书刊杂志……我们在教室墙角设置了一个“牛的信息世界”的资料摆放处, 供大家查阅使用。

到了第二周, 一些小组就遇到了问题。譬如蒋泞蔓小组的《大石村养牛调查报告》就出现调查难的情况, 我立即与以前的一位学生 (他现在是某村支部书记) 联系, 他领着学生们跑了3个养牛大户的养殖场, 掌握了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激发大家的探究热情, 我进一步给学生充裕时间, 并改革评价措施:

●每周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让大家进一步学习探究自己选取的专题。

●综合评定这次学习的成绩, 写入期末考试过程评价栏中, 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参与评定。

●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 不会做的事情可以向别人求助, 可以聘请专题“顾问”。

这个月的最后一周, 我们从“赏牛”、“咏牛”、“议牛”、“写牛”四个方面来检阅这次综合学习的成果。

■赏牛。有三个小组分别交流了自己观察牛的情况、观察后的感悟。高昊同学谈养牛头头是道, 对其采访取得的成功, 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咏牛。熊婉婷小组配乐朗读了黄庭坚的《病起荆江亭即事》 (“惟见归牛浮鼻过”) 、鲁迅的《自嘲》 (“俯首甘为孺子牛”) 等古今诗歌, 注意了节奏、诗韵, 让人体味到诗的意境和魅力。李相位同学一曲《父亲》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让大家感动万分。何美琳的8个同学讲了“庖丁解牛、对牛弹琴”等成语故事, 使大家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刘洋小组表演的三人相声《看谁更“牛”》, 用一系列成语令大家开怀大笑。同学们也对讲故事和相声表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议牛。由“牛”看人。谭佐悟小组朗读了他们的小论文《如何以牛写人》, 以《班主任需要牛》、《对牛谈心》等文为例, 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对写作很有指导意义。张二山小组与李双江小组组织了一次“牛的精神是否过时”的辩论, 唇枪舌剑, 很是精彩。

■写牛。交流的题目有说明文《如何养牛》、《牛的全身都是“宝”》;托物言志的散文《牛的礼赞》、《牛》;议论文《牛脾气小议》、《愿做老黄牛》;调查报告《大石村养牛调查报告》等。

活动结束后, 我把自己尝试设计的“学生综合性学习评价表”发给每一位学生, 由学生、家长定性评价。

【反思】

综合性学习是突破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 强调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 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整个活动过程看,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应该说是成功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个活动过程安排得井然有序, 紧紧抓住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对于这次历时一个月的综合性学习, 以活动时间安排表和设计方案形式, 按先收集信息, 再合作探究, 最后展示成果的顺序, 使整个学习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进行, 整个过程安排合理, 有条不紊。其中包括诸如相声、辩论、讲故事、朗诵、咏歌、手抄报、写作等学习活动, 注重学生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符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尊重鼓励学生, 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整个活动的安排都是教师与学生商量讨论进行的, 教师表现出了充分的“民主”精神。在学生遇到诸如调查难、办手抄报没有经验等困难时, 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及时调整课时和评价措施鼓舞学生, 真正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 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尝试了新的过程定性评价措施。除了教师对活动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外, 过程定性总评的主体也由过去的老师变成现在的学生、家长、老师;由过去的重结果变成现在的重过程;由过去的重学会变成现在的重会学, 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设计思图:

秋色宜人,色彩五彩斑斓,大海中也呈现出各种色彩,绚丽多姿,鱼宝宝们外出游玩啦,还没回家,鱼妈妈很着急也很孤单眼巴巴的盼着他的鱼宝宝们等着宝宝们一同感受秋天的气息……由此我结合大班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发现班里的孩子对海底世界又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大家总是聚在一起讨论海底有什么东西,它们都长什么样子,会有哪些好朋友,此刻我结合园本特色特设计了本次一节幼儿纸版画美工综合课,在幼儿已备有剪贴版画技能的同时增加幼儿对海洋的兴趣进一步施展孩子们的那份爱心。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帮大海里的鱼妈妈找鱼宝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乐意助人的情感。

2、引导幼儿大胆选择鱼模板,能大胆的创新制作版画。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难点:

1、能大胆创新进行装扮粘贴鱼宝宝;

2、油墨制作版画。

活动准备:

1、不同形状 “鱼”的模版。

2、大幅布自制《海底底世界》背景图片。

3、“海底世界” 和“油墨版画自制”课件。

4、笔、卡纸、乳胶、油墨、小剪刀、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鱼的知识了,认识了很多鱼,也学会了鱼的各种画法。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有趣的图片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来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放课件:幼儿欣赏

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并观察图片。

1、师:小朋友刚才的画面里都看到了哪些鱼?他们长的怎么样?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

幼儿发言后,教师总结:鱼的种类非常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不对称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非常漂亮

2、出示布自制的海洋背景图片

师:看,我们大一班也有一个漂亮的海底世界,在这个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可是鱼妈妈很着急,因为她们的宝宝出去游玩啦而且身上没有漂亮的花纹。那怎么办?

幼儿:探讨如何帮助鱼妈妈呢?

师幼:观赏课件--“油墨版画鱼”自制

师幼共同探讨油墨版画的制作过程。

三、幼儿进行制作

1、幼儿自由选择鱼的模版进行用形状的变化粘贴鱼。

----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粘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

----帮助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2、幼儿把粘贴好的鱼吹干,然后滚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油墨,再将它印到布自制的海底世界背景图上。(用油墨滚滚上油墨,印时将画抹平,抹匀)

四、结束部分:

鱼妈妈见了可开心啦,邀请我们一起来跳“鱼儿游游游”呢,结束活动。

五、活动后续:

1、在活动区域准备好大量的油画棒,待幼儿操作好的“鱼模板画”进行进一步涂色。

2、准备好大量的材料如:毛线、树叶、苹果包装纸等供幼儿自由粘贴海底不同的动植物版画。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前后照应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让学生去找哪些段落写了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又写的是物产丰富,先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发现课文描写了海底动物、植物、矿产,既是物产丰富又构成了海底奇异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异美丽,但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因此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海底世界》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综合运用搓、压、盘、手捏等多种方法表现海底生物的形态糕

2.会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能充分想象、尽情创作。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海底世界”视频。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3.音乐《水族馆》。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教师:我们一起欣赏过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通过活动前的视频短片,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对于海洋生物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把自己的感知经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知识的再现和积累过程,而且通过让他们充分表达,幼儿各自的感知经验得到分享。

2.分组讨论:用学过的多种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制作的内容及方法。

教师:你想制作些什么?准备怎么做?

(2)幼儿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代表交流作品构思。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1)鼓励幼儿运用搓、压、盘、手捏以及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和装饰。

(2)教师适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l)鼓励幼儿将本组的作品编成一个故事。

教师:请每组的代表来讲讲你们的海底世界里发生的故事吧。

●此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在语言方面的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绍小组的创作意图。

(2)教师对构思新颖的作品予以重点点评。

活动建议:

☆家园共育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表现各种海底生物,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欣赏一些实物鱼。有条件的可以去水族馆参观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回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用泥怎样来体现,鱼鳍除了用泥做还可以用什么辅助材料来表现更好,等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知识经验的迁移。

【评析】

本活动是幼儿在陶艺中所学技能的综合运用。因为是初次进行综合技能的使用,会有些难度,但教师不必参与太多,做好引导和鼓励即可。如,在制作前注重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和协商,体现幼儿间的互动与经验的分享;在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地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制作海底的生物,注意废1日材料的创意使用,力求新异等。

教学反思:

通过画《海底世界》让我从中发现了以下几点

1、孩子对线条的绘画能力有些欠缺

2、涂色均匀和颜色搭配不够完善

3、孩子对作品的展示和自我介绍很大胆很自信,而且本节课我也做到了尊重幼儿的表现及表达

4、在下次绘画中我会注意以上失误,多方面培养幼儿绘画的能力。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奇妙的海底世界》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26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找妈妈》》:中班教案《找妈妈》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愿意表达自己爱妈妈的情感,运用大小对比的方法表现熟悉动物的明显特征,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找妈妈》教案吧。

和孩子游海底世界 篇15

宝宝带着美好的憧憬和想象,来到海底世界,还疑惑地问我:“妈妈,记住这些就可以真的当导游吗?还挂牌子举着导游的旗子吗?”我非常肯定和专注地告诉他:“当然,那是一定的!”

进入海底世界,我询问宝宝:“有海豚馆、企鹅馆、水族馆、海豹馆,你打算先看哪几个馆?”宝宝思考片刻告诉我:“我要看表演,还想看企鹅。”商量片刻,我们决定先看水族馆,然后去海底探险,到时间就去看企鹅表演。

来到水族馆,看到高大透明的展柜里面,鱼儿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地游玩,宝宝立即被吸引住了,趴在玻璃前,贪婪地看着鱼群。

“宝宝,你看到什么啦?”我问。

“妈妈,这种鱼有好多白胡子,有的长长的,有的短一些。”宝宝趴在玻璃上边看边比划着。

“哦,我看看,真的呢,宝宝你观察好仔细,还看到什么啦?”我凑过去和他一起看着。

“还有它的肚子是白白的,都是白白的,尾巴不一样,有的是橘色的,有的是红色的。”

“还有的是淡淡的黄色呢,你看!”我一边说着一边激动地指着那条鱼。

“妈妈,还有很多鱼,我们再往前看。”宝宝一边迫不及待地往前跑着一边说。

我赶快耐住性子说:“你等下,我要看看,这条鱼叫什么名字呢?”宝宝连声喊道:“对对对,看看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他叫“白鲶”。宝宝鹦鹉学舌似地念起来。就在宝宝急着要走的时候,我拿着相机故意问他,一会要是记不得了怎么办?宝宝毫不犹豫地说:“拍下来回去再看看就是了。”我连连赞成:“好主意,那么就由你来拍怎么样?”宝宝欣然答应,拿着相机俨然成了一名摄影师。

当我们来到下一个展柜的时候,我看看鱼,有点茫然地问宝宝:“宝宝你拍了这么多的鱼可是都没有名字怎么办?”宝宝看看鱼看看图片介绍告诉我:“简单,我拍鱼,你拍名字,我们轮流拍,回家就可以看了。”

观看北极熊的时候,看着憨憨熊在水里,对着喷水口做游戏,我立即给熊配旁白。

“水、水、有水可以洗澡了?”(北极熊径直对着喷水口游过来)

“咦,有个洞洞呢,水是这里冒出来的吗?”(北极熊用爪子抓着洞口)

“水管里面有什么呢,我要看个究竟,会不会有魔鬼呢?”(这时北极熊正对着出水口往里面看)……

宝宝在妈妈精彩的配音中笑得人仰马翻,引来众多围观。大家一起为北极熊加油!

水族馆、水母廊,海豚表演,我们津津乐道地观看。我们边看边说着,边走边拍着,观看表演的时候还相互讨论着。配着旁白的时候,说着孩子熟悉的笑话。海底世界的游玩就在轻松、好玩的游览中结束了。回来后,我们一起在电脑里面观看照片,说着动物的名字。

又一个周末到了,我们“天使团”一行5人向海底世界出发,宝宝是导游我是领队。看着宝宝带着自制导游牌,熟练地介绍各种各样鱼的名字,边看边解说鱼的特点,我俏皮地向他抛着“媚眼”,他朝我挤挤眼,心中无限欢乐。

游玩中,我还是耍了些小花招:

1.大力创造观看氛围,激发孩子游玩的兴趣

对于5岁~6岁的宝宝来说,直接说“记住这是什么鱼,你要记住它有什么特点”,孩子不但兴致不高,还会失去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我通过激励宝宝当“导游”来吸引孩子观看,并在观看的时候,通过自己的言行点燃宝宝观看的欲望,从而激发孩子想要了解各种知识的兴趣。

2.“提问、拍摄、观看图片”三部曲,帮助掌握各种海洋生物的特点

观看的时候,我的问题逐步深入,层层开花,让孩子在轻松的观看氛围中,将看到的信息及时表述出来。同时通过参与的方式,平等地和宝宝对话,告诉名字、特点。在拍摄和观看图片中让幼儿熟悉各种海洋动物的特点,为做好一名导游准备着。

3.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实践中充满自信

《海底世界》听课反思 篇16

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这课,收获颇多。

首先给我的感受是整堂课充满浓浓的情意,教者情绪高昂,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其次,教者创设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尤其是情境的创设: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海底世界,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学生身临其境,激起了强烈的探究欲。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长。

在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如:第一小节抓住“依然”进行换词练习,运用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以及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

在教学中,教者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走向大语文,真正学好语文。如:在指导学生理解“窃窃私语”这个词时,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词。学生的回答异常精彩,这时的课堂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海底世界教学实录 篇1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写“波涛、海参”等词语,重点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并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海底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生说)那你们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出来?(生说)来,打开书,翻到96页,迅速地找一找。(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你们想不想到这样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呢?那好,我们一起去游览那神奇的海底世界!(播放海底世界的片断)

师朗诵:在深蓝的大海里各种各样的鱼快乐地游来游去,他们互相玩耍着、嬉戏着,成群结队地穿过造型奇特的珊瑚,穿过茂密的森林,啊!多么美丽迷人的(海底世界)啊!

二、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㈠学习“海底景色奇异”这部分。

师:是不是还想看呀!(是)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意犹未尽!不过,没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位书中的文字,相信那里的海底世界一定也会让你留连忘返的。首先,(课件出示)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3自然段,你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小声地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并且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并用波浪线把它勾画出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1、来,把你读书的收获,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谁先发言?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师:奇异在哪儿?(生说)(板书:波涛澎湃、宁静)

师:“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生说。

谁能读读这个词?(生读)再读,你还可以读得更好一些。(生再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生齐读)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波涛澎湃的景象!(播放课件)瞧,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依然很(宁静)。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奇异的景色。(海底很宁静,再读)

2、师: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从哪些句子也感受到了海底景色奇异?生: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师:为什么觉得奇异?

生:因为前面说500米以下就全黑了,而这一句却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这很奇异。

师:哦,老师听明白了,你是觉得海底“暗中有光”非常奇异,对吧!(板书:暗中有光)

师:那你们能把这奇异的景色给读出来吗?让老师也感受一下。(能)真有信心,那现在我们来男女生比赛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读后两句)

师:我们还是先请男同学来吧!男同学准备好了吗?我们期待着你们的精彩表现!(男读)。

师:读得不错,女同学,该你们了,有信心读好吗?好,老师为你们加油!(女读)

师:你们读得都很好,都让我感受到了海底那奇异的景色!

3、师:是呀,海底是个多么奇妙的世界呀!那这样的世界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生说:不是的。)你怎么知道的?(生说:因为海底要发出…‥)你是怎么听到的?(用水中听音器)如果不用水中听音器,能听到吗?(不能)为什么?

生: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板书:窃窃私语)

师:海里的这些小动物们在窃窃私语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你们同桌两个同学就像蜜蜂、小鸟一样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吧!

(同桌在一起窃窃私语)

师:刚才老师俯下身子,努力地想听清你们在说些什么,可是我并没有听清。你们刚才这样子就是窃窃私语。海底的动物们呀就和你们一样,也经常这样窃窃私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都发出了哪些声音?(播放课件)

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说)你们听得真仔细!那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生说)

师:哦,你还能想像到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的声音。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想到了哪些声音?(生说)

师:你们说得真好。如果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那就更好了。思考十秒钟,谁来?(出示: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指名说。)

生1: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小牛一样哞哞,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还有的好象在唱歌…

生2: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小猪一样吭吭,有的像小青蛙一样呱呱,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还有的好象在演奏……

4、师:你们想像真丰富。我好像已经听到了动物们那窃窃私语的声音!是呀,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描写声音的句子吗?那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们读好呢?(声音小一点,轻一点)哦,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师:你们真聪明!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准备,呆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窃窃私语的语气给读出来了!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练读)

谁来读?(指名读)

他读得怎样,谁来说一说?(指名说)谁能再读一读?(生读)哦,你让我感受到了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读,能让我试试吗?(师读)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准备好,把书拿起来,齐读这两句话。(生齐读)还有,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还会()。真棒,你们让我听到了动物们那

窃窃私语的声音。

孩子们,作者把海底的声音描写得多生动呀!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想)那就请大家看着上面的提示,自己试着记一记。(生自己背)

师:记住了吗?会背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书或提示,注意,动物们在窃窃私语。(生背)

师:真能干,刚学完就会背了。如果还能把窃窃私语的语气给背出来,那就更好了!

㈡学习“海底物产丰富”这部分。

师:孩子们,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那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5、6自然段,从中寻找答案,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勾画出来。(生读书)

师:来,把你读书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说)海底物产丰富表现在哪里?生1:海底的动物很多。(板书:动物多)

2、海底有煤、石油、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少有的稀有金属。(板书:矿物多)

生3:海底有森林、草地。(板书:植物多)(相机板书)

师:你们刚才说得都很好,如果能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更好了?(生说)师:是呀,海底的物产的确非常丰富,光是动物大约就有三万种。它们还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你能把自己当作海底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活动的吗?(生上台表演)

师:在介绍之前,罗老师想问一问你,面对这么多老师和同学,你应该怎样做自我介绍,是不是像海底动物那样窃窃私语?应该怎样?声音响亮、有礼貌)好,谁来?

甲:大家好,我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你们猜猜我是谁?师:罗老师想问一问海参:四米长吗?

生:不长。

师:那你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是爬得是快还是慢?

师:你把海参的活动方式介绍得特别清楚,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谁再来?

乙:大家好,我的身体象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火车还快,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

师:这真是一条可爱的梭子鱼!谁再来介绍其它的动物?

丙和丁:我是乌贼他是章鱼,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先向前喷水,靠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真是有礼貌的章鱼!

生:大家好,我能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的旅行,记住,我是免费的。你们说我是谁?师:有机会,你也要带着老师和同学一起去旅行哟!师:哦,你们表演得真棒!那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活动方式,能给大家说一说吗?(生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资料上知道的)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海洋世界,谢谢。谁再来说?(生说)看来,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能在这里一一地介绍给大家了。不过,你们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编成手抄报,并为手抄报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办好以后,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对方听,让你的同桌

能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它们的有趣!(同桌互读)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让听课的老师也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它们的有趣!(引读第四自然段)师:你们真会读书,看看海底小动物们对你们说什么呢?(课件出示)“ 你们真棒!欢迎你们到海底来做客!”(声音课件)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播放课件)师朗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各种动物奇特的活动方式,植物的多种色彩,海藻的大小悬殊,都是那样的奇异。据最新资料介绍,海底的生物物种数占地球的近80%,共有20万种左右。人类所需要的许多物质和生产药品的资源都可以在海洋中找到。海底矿物资源也很丰富,石油储藏量是地球储藏量的3倍。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波涛澎湃、宁静动物多

暗中有光植物多

上一篇:梭子蟹养殖技术下一篇:关于好看的青春励志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