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

2024-05-08

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共12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 篇1

导入:

1、开火车(10+1=11,10+3=13,10+5=15,10+7=17,10+2=12,10+4=14,10+6=16,10+8=18)

T:大家都算对了,而且算的很快,那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题,你们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啊?

(10加几就要往后数几个….也就是说10+1就是11,10+6就是16,……10加几就等于10几…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

2、猴妈妈给小猴带了些桃,但是猴妈妈有要求,如果小猴要吃这些桃必须要算对一共有多少个桃。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妈妈到底给小猴带了多少个桃呢?有一部分在盒子里,剩下的一部分在盒子外面。那我们先数一数盒子里面有几个桃?盒子外面有几个?

要求盒子里面和盒子外面一共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来算?(加法,谁来列一个加法算式)

9+4=13 你们可真聪明,小猴面对这么多的桃可犯难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它? 但是老师有个要求:你既要能算出结果,还要说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算的?)好,大家说说得数是多少啊?(13)

其实老师更想知道,你是怎样算的?(把9往后数4个……)

刚才有人说盒子里的桃是9个,这里还缺1个,有的人说可以使盒子里变成10个桃,怎么变?谁来试试?(盒子外挪到盒子里1个)

按照他这样变的话,他是怎么想的呢?(4个桃就分成了1个和3个,盒子里原来的9个桃和挪过来的1个桃就变成了10个桃,10个桃在和盒子外的3个桃合起来就是13个)

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4=13,那老师再考考你们,这回咱们用圆片来摆,大家来数,好不好?(左9个红圆片,右7个圆片,那咱们是要算几加几啊?9+7)

好,那谁来上前面来移动一下圆片,让大家知道你是怎么想的?(A、向左移1个,左边变成了10个,右边还剩6个,所以10+6=16 这样做也就是把7个园分成1和6,9个和1个合起来是10个,10+6=16.)(B、刚才这位同学移动的是黄色的圆片,那有哪位同学可以不移动黄色的圆片也能算出来?

向右移3个,右边变成了10个,左边还剩6个,和刚才的不一样,这回是把谁变成10啦?把7变成10,也就是把9分成3和6,7个和3个合起来是10,6+10=16)总结:这道题既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吧7凑成10.既然现在出现了2种算法,那哪一种算的更快,更简便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 小猴吃完桃子想运动运动,所以就做家务来整理木块(原来左边有几块数数看?9块,右边有几块呢?6块。为什么是6块?因为小猴搬走了1块)小猴是把哪个数凑成了10呢?聪明不聪明呢?聪明在哪里?(它就搬了1个,把9+6变成了10+5=15,就好算了。)(那它为什么不把左边的搬去右边凑成10啊?这样速度慢又很累。)

好,那大家拿出老师发的纸(9+6=15 小猴搬木块)

一起来摆小棒(在左边靠在一起竖着摆9根小棒,然后空一点距离再摆3根,现在我们要算9+3,你能移动移动一下小棒,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得数吗?)

9+3=12 练习题:圈小棒。

看黑板,我们刚才做过的联系题,大家一起读一遍。9+3=12 9+4=13 9+6=15 9+7=16 9+8=17 大家观察这几道加法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第一个数都是9,这就是我们几天要学习的,9加几【出题目】,那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大家都是把9加几的变成10加几)

看来大家都掌握了,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做好的加法卡片9+2,你是怎么算的?把2分成1和1,也就是说9+1+1=11)

那我出道更难的,看看这道题老师是想算几加几啊?卡片9+1+4(9+5)那这道题呢?9+9(9+9=18,变成9+1+8=18)看黑板:9+3=12(齐读)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这些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和也是从小到大且十位上都是1。横着看: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都少了一个,那少了的那个去哪了?和9凑成10了)

那我们就用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来算一算,看谁算的快(9+4,9+8……)好,我们增加难度,我说得数你们说9加几(15,18,12……)

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 篇2

一、让孩子学会倾听

“听”是取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堂, 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 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 一种礼貌, 一种修养, 一种品质,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倾听是教学中达到“听、知、思、说”的相当关键的一步.

首先, 教师要为学生起榜样作用, 应该认真听学生的发言, 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 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 都要专心地听, 偶尔可作提示, 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 这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 在无形之中让班中其余的孩子都意识到了“我们要认真去听”.

其次, 当教师看到有学生走神了, 做小动作没有在倾听, 这时就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 可以停下课来, 目视该学生, 当教学进行过程突然停止, 学生就会有所意识, 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一开始任课就要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做法是什么意思. 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小动作加以配合, “老师开始‘扫雷’啦! 看看你的眼睛看着我了吗? 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了吗? ”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 立即坐端正眼睛炯炯有神, 这时学生倾听学习的状态很好, 注意力很集中. 当然有时为了让教学继续完整进行, 不中断正常的学习, 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在教室走动, “顺便”走到没有听讲的孩子旁边用手摸摸他的头, 亲亲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 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这时孩子肯定明白了老师的暗示. 不是在全班面前指名道姓, 而是个别性提示, 这样的方式既提醒孩子认真听, 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再次, 教师要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 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妮妮今天听得多认真呀! ”“萱萱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 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 多棒呀! ”“琦琦真厉害, 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 ”教师的这些鼓励性话语, 既表扬了认真倾听的学生, 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

最后, 学会“倾听”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倾听能力, 让学生在倾听中生疑、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解惑. 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 学会体谅, 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 学会“倾听”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动、静结合, 学会“倾听”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二、让孩子学会观察

观察是精神领域中创造发明的源泉, 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而且又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教育需要, 是发展学生其他思维能力的基础, 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新知的重要手段. 因此, 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能培养小学生追根究底的习惯,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就小学低年段学生而言, 他们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抽象阶段, 所以教师不只是单纯知识的讲解, 更应该注重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以帮助对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 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 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 到较好的 效果, 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例如:“2~5的分与合”教学中, 重点讲解4, 5的分与合, 这两块内容属平行内容, 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孩子分圆片、说分与合、记分与合, 重复的劳动很容易让孩子觉得乏味、枯燥.这时就得需要教者好好钻研教材, 改变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5的分与合中一种分法可以说出两个分与合, 让学生在观察后学会推理, 从而增加了课堂的思考性, 另外也优化了记忆分与合的方法, 很好地为后面其他数的分与合做好铺垫.

总之, 通过对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一般的观察方法, 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 提高对数学观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让孩子学会思考

低年级教师是“孩子们通向未来成功之路”的关键设计师和引路人. 因此, 低年级教师更要着意设计好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习惯和自主学习精神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综合练习时, 出示:看以上各幅图你想说什么? 每幅图都有10个小格, 每幅图乒乓球个数不同, 每幅图乒乓球缺少的个数也不同. 问:如果都装满, 一共应是几个球? 突出“10”这个总数不变, 看□ + □ = 10;问两个小窗户分别藏着几和几, 结合图形整理出:9 + (1) = 10, 看9想1;8 + (2) = 10, 看8想2;7 + (3) = 10, 看7想3……以此类推, 通过数形结合建立清晰表象, 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退位减法中的“破十法”打下坚实基础.

思维活动是在学生大脑中悄悄地进行, 但同样可以通过外显的形式表露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思维的活动尤其会在语言上反映出来. 如质疑问难就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最佳方式.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虽然词汇量有限, 语言表达能力较低, 但是, 他们主动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 教师要通过说的训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使学生敢说、会说、爱说. 在教学中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多让学生说算理、说题意, 甚至说错例, 通过说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一年级语文:“学”二年级数学? 篇3

说着李老师让面前的七八个孩子读背“方位”儿歌,并轻轻地对我说:“一年级的孩子读读背背儿歌还行,可是要他们根据提供的相关的图填方位。还真难为了他们。这不,今天上午才给他们讲过,下午他们又不清楚了,即使今天过关,明天可能又有一些学生弄不清了。”李老师讲的话,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因为就是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方位”,也有一些学生有困难。听我一说,李老师轻声问我:“那。我是讲还是不讲呢?”“这……”我也被李老师问住了,只好含糊其辞:“少数学生有困难可以暂时放一放。对于方位问题,既然教材上有,就尽量耐心地给学生‘磨一磨’吧。”

离开一(2)班教室,我直接回到办公室,打开苏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第97页,(图1)同时打开苏教版国标教材二年级数学课本(上)第58页(图2)。经比较,发现语文和数学中的“方位”问题十分相近,而且,感觉二年级数学中的学习要求,比一年级语文课上的要求还要简单一些。“方位问题”让孩子在一年级学习好,还是在二年级学好呢?我为难了。

第二天,我召集任教一年级的5位语文老师、4位数学老师和任教二年级的6位老师。开了一次小型“实话实说”座谈会,就“认识方位”的教学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结果老师们的一致意见是:把它安排在二年级数学中学习要好一些(当然二年级学生学习方位也不容易)。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这样的内容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年级语文中可保持“方位”儿歌的学习,把“方向的练习”取消。

九加几课件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的算理。

教具学具:小黑板、口算卡片、图片、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一只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出示小猴)它带来了一些加法题。

10+3= 10+4= 10+7= 10+8= 10+9= 10+2= 10+5= 10+6= 师:小朋友们都算对了,而且都算的很快,那我们观察这些算式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并板书:十加几就是十几。

二、探究新知

这是之前我们学过的内容,今天猴妈妈给小猴准备了一些桃,但是猴妈妈有个要求要想吃这些桃,首先要先算对这里一共有多少个桃。我们先来看看猴妈妈给小猴准备的桃。出示盒子,这是一部分放在盒子里,还有一部分放在盒子外面。我们先来数数盒子里有几个桃,盒子外面一眼就看出几个。要求盒子里面和盒子外面一共有多少个桃,该怎么算。9+4等于多少呢,小猴子看到这么多桃,口水都流下来了,一下子没算出来多少,你们能帮帮它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既要算出结果还要能说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桌两个人说说看你是怎样算这道题的。得数还不是最重要的,老师更想知道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还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移一移看看你是怎么算的。9个往后数4个(让生数)9加1个再加3 刚刚有小朋友说盒子里是9个还差一个就是10,刚刚有小朋友说能把盒子里变成10个,有谁能来变变看,(生移)这时候就把外面的4个桃变成1和3.。刚刚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4=13.小猴子也会算了,它想自己来算几道题。它想摆圆片来算,老师摆小朋友来数,左边摆9个,右边摆7个,小猴想算几加几啊,谁能帮小猴想想看,哪个小朋友能.到前面来移动圆片让大家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移动一个到这边,这边变成10,也就是把7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等于16 刚刚我们是移黄颜色的,有没有哪个同学说我不移动黄颜色的也能算出来。这样就不是把9变成10,而是把7凑成10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9+7=16 这时候小猴开始动脑筋了,小猴开始想这么多算法怎么算比较好,比较快呢。

看,它想搬木块,左边有9个,右边有6个,看小猴它怎么想的。搬一个到左边,你觉得小猴聪明么?他聪明在哪里,它只搬1个就让我们小朋友一眼就看出答案。那小朋友能把小猴思考的过程写下来么?

小朋友们,你们想通过摆小棒来算算么?先摆9根,空一点距离再摆3根,(一个学生到前面摆),你能移动一下小棒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是多少么? 刚刚我们学习了一些加法题,把我们学过的加法题一起读一读。这几个式子都有个共同的地方?这些式子我们都是怎样算出得数的。老师来出一道题目,你会变么?9+2怎么变

再读加法题,看这些加法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教学例题

①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②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9+4= ③师:“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④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⑤学生汇报,及时肯定学生各种正确的想法。⑥重点讲解“凑十法”。盒子里原来有几个桃?还加几个是10个?这个1个从哪里来?这样盒里就有10个,盒外剩下3个,合起来就是13个。师:怎么会想到把9个凑成10个来算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师板书思维图。师:为什么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介绍“凑十法”及它的重要性。

⑦师带读计算过程,再学生齐读计算过程,最后点个别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齐说。刚刚我们这个方法是凑十法。⑧比较方法,优化算法。

2、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图

②师: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师板书:9+7= ③点人上台圈一圈,要让大家很容易看出一共有多少朵花。④根据圈法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3、比较

师:观察9+4=13 9+7=16这两个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揭示并板书课题:9加几

小结:我们探究出的一种比较好的计算“9加几”的方法是凑十法,先想到9+1=10,再从加上的数里分个1出来和9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小猴也在算9加几呢?你知道小猴算的是9加几吗?它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填好书上的方框。

学生填完后,指名汇报怎么填的。

2、操作练习

用小棒摆9+3 9+8 快速移动小棒算出结果,再点人说计算过程。师:其实通过移小棒,凑桃子,圈花,小猴搬木块,都是把9加几的算式变成10加几来算。3、有规律的排出9加几的算式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师:齐读算式,边读边观察得数的特点。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 ①结果都是十几。

②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凑10)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快又准的计算9加几了。

四、课堂总结

九加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9加几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能正确计算9加几,并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成10加几的转化思维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有位新朋友要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数学,你认识他吗?(认识,喜洋洋)出示多媒体。喜洋洋说,他先要来考考大家,出示幻灯片(口算)。9+()=10 左边出示:10+1=?10+6=?10+7=?

右边出示:3+10=?5+10=?9+10=?

同学们,通过这2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左边都是10加几,右边都是几加10,它们都等于十几。)

二、新课授入

1.同学位表现得真棒,喜洋洋今天心情很不错,他带来了一些糖果,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能帮他数数有多少颗吗?(多媒体出示糖果图)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一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起来告诉老师。(1)数数的方法,1颗1颗的数,1,2,3,4,……13,共13颗。

(2)用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面已经有9颗,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颗。(3)凑十法,从外面的4颗,拿一颗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面有10颗,外面3颗,共13颗。那么该怎样列式呢? 9+4=13,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九加几”(板书)。动画演示凑十法的转换过程,从外面拿一颗放到盒子里,把盒子里凑成十颗;加上外面的三颗就等于13颗(动画演示,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凑十法)

2.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来计算的9加几的方法在数学中就叫“凑十法”,也就是把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算(图示九加几转变到十加几)

3.出示凑十法法则,并齐读(一九一九好朋友,见9想1,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同学们,在上面几种方法中,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更简便?(凑十法)4.巩固凑十法,探讨9+4=13运用凑十法分解过程。5.做一做 9+3=? 9+7=? 6.出示幻灯片,5颗黄色按钮,9颗红色按钮,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颗?)怎么列式?5+9=?探讨5+9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相互交流。引导“见9想1,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问题”。

7.做一做

9+2=?

6+9=?

9+9=?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用凑十法来解决9加几的问题,见9想1凑成十,把9加几的问题转变成10加几来解决。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你们学会了吗?

四、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5= 9+2=

9+7=

9+9=

9+4= 6+9=

9+10=

7+9=

9+0= 9+1=

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教学过程

一.抓本课主题联系身边生活引入复习

1.你们平时喜欢做运动吗? 那你都喜欢做哪些运动? 看来,你们都是爱运动!现在运动场上正在举行一场激烈运动会?想去看看吗? 不过我们要闯关成功才能参观运动会,你们想去吗?那就让我们先闯关吧!2.闯关

第一关:开火车

∕﹨

∕﹨

∕﹨

∕﹨

∕﹨

∕﹨

∕﹨ 1()

1()

1()()1()1

()

()第二关: 口算 9+1+2=

9+1+3=

10+3= 10+7= 10+5= 10+4= 二.新授

1.教师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真棒!恭喜你们顺利过关。看运动会开始了,多热闹。从图中你看到什么?和你同桌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1--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

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9加几》并板书课题。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小朋友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7个跳远的,你能根据提供的数据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7)师:9+7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三、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四、课堂小结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五、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 篇7

作者简介:蔡绪光,高级教师。先后获宁波市小学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浙江省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各级奖项多次;多次承担区级、市级、省级的课堂教学展示。

点评:本节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贯穿课的始终。同样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巧妙构思,定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本节课来说,为解决直线运球的问题,教师设计了“沿线运球”的游戏,学生有着非常直观且具体的感受,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沿着直线去运球,可能练不了几次,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此节课,教师将直线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拓展,学生的兴趣在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可见,善于动脑筋的教师更有创新意识,选用一个简单的游戏进行教学,被教师拓展变通,让学生累得满头大汗还意犹未尽,这不正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吗?

就本节课而言,个人认为游戏1“如影随形”的效果可能并不好,对待水平一的学生,选用简单的游戏,效果可能更好,这个游戏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学生理解为比赛,追求“快”,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阻碍直线运球这个内容的学习,如果直接分组进行边线的运球,接着再开始游戏2,个人认为效果可能更好,整个课很流畅,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游戏3“运球达人”也可稍作改进,如,让学生听到音乐必须在场内的各种直线上进行运球练习,然后听到音乐再停下来原地运球。这样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又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是否效果更好,有待实践操作。

点评人: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三小学李莉

点评:本课的亮点是采用游戏进行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游戏“沿线运球”,巧用直线引导学生进行“人在线上、球在线外”,“人在线外、球在线上”及“人球都在线两侧”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巧妙适时,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达成了目标,也提高了学练质量。由于行进间直线运球需要在熟练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一课时来学习原地运球,学生按拍球的部位和手控制球的能力是否能够牢固掌握,可否多安排2课时原地运球技术的学习,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左右手反复体验,以提高学生原地运球的能力。本课教学设计流程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之前的热身时间为2分钟,学生不能充分热身,如能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兴趣,进行充分热身后,再安排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这样就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及重难点的解决充分作好了铺垫。在选择游戏时,如能针对行进间运球技术进行游戏或比赛,就显得充实多了,另外低年级学生的教学采用探究式学习,探什么、探到什么程度、是否适合等还值得商榷。

打造小学一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58-02

夷陵区教育局近几年正在如火如荼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掀起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这学年我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内容看似简单,运用起来却需教师多动脑筋,要活用新教材,运用新教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集中能力时间较短。针对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我觉得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减轻学生负担,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因此,本人就如何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所要关注的问题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目的。一节成功的课学生会思维活跃,兴趣极高,不觉得累,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部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次下课后学生说:“老师这节课这么快就上完了。”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其次,教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也会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来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二、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3的分解时,形象地把它画成,并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先左手拿1根,右手拿2根,合起来共3根,让学生看手说:“3可以分成1和2。”再让学生左手拿2根,右手拿1根,让学生看手说:“3可以分成2和1。”利用3根小棒,让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3的组成分解和3的加减法。另外,一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尤其需要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会识别几何形体。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形体时,让学生从家里找来牙膏盒、茶叶筒、药盒、皮球等,将这些东西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体的特征,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学生由于这堂课利用了直观教学,并结合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兴趣较大。

三、要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能真正深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处于导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思考教师的问题,遇到难题师生要相互讨论,同学们也要相互讨论。从而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上课后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请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如遇到困难,可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接着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才能真正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要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手段

“今天的课堂黑板还需要吗?”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时机,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我们应该树立整合的思想,要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并科学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媒体,就一定能显示它的优越性,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8加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动物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即小花狗自夸是数学的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猴子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牙刷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把牙刷,盒外有3把。当小猴子提出共有几把牙刷?怎样列式?得什么?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花狗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

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了“小动物找家”,“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人》”等画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数学课堂不应该只是教给孩子数学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数学知识的王国,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 篇9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经常熟悉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定。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倡导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课题(如拿矿泉水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九加几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例四 【课程标准描述】

1.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习目标】

1.通过快速说出得数的活动,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通过对比练习,初步感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理念,能灵活运用这个方法快速进行口算,说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推理的能力。

3.通过计算和观察,感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规律,能利用规律进行计算和检查。【学习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快速进行口算。【学习难点】

感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小组合作时“说一说”和“做一做”评价目标1。2.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比较不同的方法,说一说哪种方法最适合,评价目标2。3.通过完成课后练习3,观察规律并集体交流,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两组口算题,分别是复习9、8、7、6加几的练习和“小数加大数”的练习: 练习1:比一比,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2=

8+5=

8+3= 7+5=

6+4=

9+5= 以9+2=?为例复习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即“凑十法”。练习2:学生抢答快速计算。

7+8= 6+9= 6+8= 7+9= 7+8= 6+7= 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演示各种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快。学生可能会有两种计算方法: 预设一:凑十法

预设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大数加小数。

二、比较发现,探究新知

1.快速计算说得数。(评价目标1)教师出示例4题目: 5+7= 5+8= 4+8= 3++9= 学生独立计算出以上每道算式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题组计算中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评价目标2)教师出示下列题目:

9+5= 9+4= 8+3= 9+2= 5+9= 4+9= 3+8= 2+9=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看一看:观察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与计算结果。想一想: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说一说: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结果也是相同的。(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总结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语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3.比较发现,感受关系(评价目标3)教师出示下列题目: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算一算:你能快速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想一想:每组算式中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得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说一说: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几或少几,和也随着多几或少几。(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总结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语言: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

三、类比迁移,深化理解 1.口算。

5+7= 3+9= 4+8= 6+7= 3+8= 4+9= 4+7= 5+6=

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完成练习,巩固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2.计算。

9+4= 9+5= 2+8= 8+3= 4+9= 5+9= 8+2= 3+8=

借助刚才的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从而计算出结果,教师指名回答。3.填一填

教师出示下列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指名回答,让学生当小老师订正错误答案。评价目标3 4.做一做

学生充分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板书设计】 5、4、3、2加几

2+8=

10+5=

8+6=

8+2=

5+10=

6+8=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

【学习目标检测】 1.快速说出得数

4+9= 5+7= 3+8= 4+7= 2.填□

一年级数学快乐教学的运用 篇11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文化知识,但他们仍沉浸在童话故事里,脑袋里想象着童话人物的活动。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童话故事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游戏或者故事去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学生主动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很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与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学好数学的保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爱听故事、爱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也能从中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节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故事、游戏。

例如:教学《8的分与合》这一课,我用一个故事引入,有一天,兔妈妈拔回来了8个萝卜,小白兔和小灰兔可开心了,正准备美美地吃上一顿,这时兔妈妈给他们出了一道题,要他们先把这8个萝卜分成两堆,分好了才能吃。这可把两只小兔子难住了,急的直转悠,怎么分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分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找全了8的几种分与合的情况。这样的引入增加了教学的诱因,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

二、游戏活动,轻松学习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中,针对教材本身特点和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就会掀起课堂的小高潮,课堂生动有趣,从而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元、角、分》时,在课堂上开展“说数拿钱”的游戏。我拿着一张1元的人民币,对学生说:“我拿着一张人民币,请问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学生齐声回答说:“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1元。”接着我说人民币的面值,让学生拿出相对应的人民币,并把它举起来。经过几轮师生之间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游戏规则,然后生生之间再做。这样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既能过区分出人民的面值是多少,找出正确的人民币。还可以在游戏中比比谁找的最快,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愉快。

适当巧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做思结合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比看教师摆,画,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改变了数学枯燥、难学的状态,让数学课成了“人性的数学”。这种教学法浸润着人文色彩、负载着精神使命、流溢着生命动感,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与同伴一起实验、观察、猜测、推理、交流和验证等活动,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练习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课前在每个小组里放一张算式磁铁卡片)现在小兔子有一些信想寄给大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分别要寄往2号邮筒,3号邮筒,4号邮筒,5号邮筒。(黑板上出示2号邮筒,3号邮筒,4号邮筒,5号邮筒磁铁卡片)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小兔子这个忙吗?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将算式磁铁卡片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篇12

1. 多媒体展示,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 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 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 使得各种媒体互补, 传递出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 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不但信息量大, 而且图文声并茂, 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 而且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例如, 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 我简单地操作键盘, 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 接着跳出“1”“2”“3”“4”“5”“6”“7”“8”“9”, 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 看不起“0”, “1”出来打抱不平, 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 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 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 1和0站在了一起, 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我自然地引入新课:“10的认识。”

2. 精心设计作业。

2.1 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学生写不好数学作业, 就会遭到教师、家长的批评, 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书面作业, 非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一年级学生虽然不太会写, 却很愿意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年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 他们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这一认识, 我让学生回家“说一说”, 即把你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这样, 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让家长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状况,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2 让学生“玩一玩”。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 认为学就是学, 玩就是玩。学好了, 才能玩;学不好, 就不能玩。长此以往, 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 而不是一种乐趣, 做家庭作业只是在完成任务, 根本不投入情感, 更谈不上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学习的乐趣, 我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例如, 在教学《比多少》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4个杯子装一样多的水, 然后分别放入1、2、3、4块方糖, 猜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 发现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又如, “比高矮”的作业:回家和家长排排队, 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巩固比高矮的方法, 创造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机会) 。“10以内的加法”作业: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复习10以内的加法, 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提高口算速度) 。“前后、左右”作业:请家长坐好, 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各有些什么。

3. 进行教学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 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3.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会数学地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角度去展开。

3.2 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 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已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愿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知识, 否则常常会进入误区,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开发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 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使他们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3 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上一篇:新文化论文下一篇:我家的电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