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施工巷道技术要求

2024-10-13

井下施工巷道技术要求(共7篇)

井下施工巷道技术要求 篇1

井下巷道扩刷揭露密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为保证井下巷道扩刷顺利进行,原巷道内的密闭需揭露并重新建筑新密闭,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特编写该措施,相关单位及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二、揭露密闭时间和施工办法

1、揭露时间:根据巷道扩刷进度确定。

2、首先检测原进、回风巷口密闭前瓦斯浓度,在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在回风巷密闭上方打开一小孔,然后在进风巷密闭上方打开一小孔,形成通风系统。

3、不定时检测回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在保证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均不超过规程规定值时,逐步依次在进风、回风将通风口扩大,至密闭全部打开完毕。

4、回风流中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值时,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利用控制密闭通风口的大小将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规程允许值内,再进行下步工作。

5、主要进、回风大巷的密闭完全打开,形成通风系统后,并保证巷道内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均不超限时,可进行巷道扩刷。

6、根据巷道扩刷进度,对巷道内原有密闭依次揭露,并建

筑新密闭,利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的方法排除盲巷内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至规程允许值以下。

7、启封采用铜质工具,启封时先砸开一个0.3㎡探测小口然后在慢慢扩大至500×500的口,将风筒引入,对密闭内5米范围内的瓦斯进行排放,只有墙体5米范围内的瓦斯小于1.0%时,方可全断面启封。

三、揭露密闭前的准备工作及揭露后的组织程序

1、施工队组必须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及砸墙的铜质工具。

2、根据掘进过程中瓦斯涌出情况,采用2×15KW的局部通风机供风可满足排放瓦斯时的所需风量。

3、风机位臵设在进风侧距离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处。

4、揭露前要调试好风机是否正常运转,将风筒铺设至密闭墙前。

5、矿成立揭露工作领导小组,指挥所设在矿调度,矿总工程师任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启封和排放有害气体工作,启封及排放瓦斯工作由项目部负责。

6、现场成立揭露工作小组,组长由矿山救护大队队长担任,负责检查停电、撤人、设岗及指挥揭露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作,副组长由项目部通风负责人担任,指定各站岗人员和组织人员撤离受影响的区域,安检科设专人负责停电、撤人、设岗监督工作。

7、矿调度负责整个启封过程中的调度指挥工作及启封过程中的停送电工作。

8、只有各地点停电、撤人、设岗工作全部到位后,由现场揭露工作小组组长向矿调度汇报,经揭露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方可进行揭露工作。

四、揭露密闭安全技术措施

1、启封密闭之前一天,特邀矿山救护大队参加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具体分工安排和落实责任。通风科组织参与启封人员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措施

2、揭露前由电工先检查风机是否完好,瓦斯员应提前将风筒接到密闭前。

3、揭露排放瓦斯前,由通风科在第一风流汇合处悬挂一台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4、揭露前必须对启封点5米范围内巷道的帮顶进行观察,如有巷道支护变形或缺粱短架的,必须及时维护或更换,并清理杂物,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开始启封工作。

5、揭露密闭前,风机不先供风,观察无安全隐患,方可开启风机进行揭露工作。

6、揭露前经确认停电、撤人、设岗工作全部到位后,方可按措施要求组织启封排放瓦斯。

7、揭露密闭工作由施工项目部负责,设专职瓦斯员负责检测启封密闭时的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

8、揭露密闭前必须设局扇和风筒,启动局扇,对着密闭吹风,用铜钎打开不超过直径10cm的小孔(注意墙被撬松动后,轻轻地将砖石往外取下,禁止向盲巷里面推到,防止砖石掉下砸出火花,杜绝隐患),观测瓦斯情况(在破孔时如果瓦斯压力较大,不准扩孔,必须等到压力消失后再扩孔)。

9、做好揭露前的准备工作,揭露时,首先由瓦斯员检查密闭墙前瓦斯浓度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只有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方可按次序进行揭露操作。

10、揭露密闭前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操作,必须使用铜撬棍、铜锤等,并在密闭墙揭露过程中,不断对施工位臵洒水,直至揭露完成。

11、揭露密闭必须从上风侧开始,首先在密闭正中用长柄工具打开一0.3㎡的探测小口,瓦斯员将瓦斯器胶管伸入小口内,检测密闭内瓦斯浓度及其它气体浓度,如密闭墙内瓦斯浓度超高时,暂时不将密闭开口扩大,将风筒接到密闭处,对着小孔吹风,待小孔内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将小孔逐渐扩大,并随时检测瓦斯。

12、如揭露密闭时有瓦斯及其他气体超限的,瓦斯员必须立即通知现在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汇报启封工作小组组长并上报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只有作业地点瓦斯及其他气体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方可继续作业。

13、在密闭墙口逐渐扩大排放瓦斯时,应保证局扇排除密闭内的瓦斯不超过1.5%,且密闭墙5米范围内瓦斯浓度不超过

1.0%。

14、揭露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由墙体上方开始,并设专人观察顶板和墙体情况,砸墙人员必须站在墙体侧面,严禁站在墙体下方,防止墙体及顶板垮落伤人。

15、揭露密闭过程中必须保证墙体前的正常供风,当墙体周围5米范围内的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1.0%时,必须停止砸墙工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当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进行砸墙工作。

16、揭露密闭人员必须始终位处密闭外侧,严禁将头伸入开启孔内,以防窒息事故。

17、通风口的扩口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所有工具,敲打开凿时,锤子必须由外侧向内侧敲打,严禁由内向外敲打,且尽量用撬棍等非敲打手段操作,避免错误操作产生火花。

18、如揭露地点瓦斯,二氧化碳超限,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瓦斯超限现象。

19、密闭墙揭露完成后,必须先由瓦斯员逐步进入检测瓦斯及其他气体,各种气体浓度符合要求后,及时进行敲帮问顶和临时支护。

20、整个揭露及排放瓦斯工作期间,与揭露及瓦斯排放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进入警戒区域内。

21、所有参加揭露的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和氧气测定器。

22、揭露密闭及排放瓦斯工作完毕后,必须由施工队组进行

一次全面检查,只有确认安全后,其他人员方可进入该巷道。

23、巷道内如积水严重的,必须及时安排专人接水泵进行排水。

24、在整个揭露工作中不得用金属工具猛烈撞击密闭墙,防止产生火花引燃瓦斯。

25、密闭揭露后,应将材料堆码整齐,不得影响行人、通风安全。

26、密闭揭露完后,揭露工作小组组长现场向调度室汇报。

27、启封过程中,所有参加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格执行本措施规定,不得推诿、拖延、违章指挥,凡因不服从指挥或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或拖延工作者要追究责任

28、所有参与密闭启封人员必须在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并签字后,方可组织施工,入井前开好班前会,做好人员分工并明确各自责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五、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

(一)、瓦斯排放前的准备工作

1、瓦斯排放负责人,在入井前确认所有参与瓦斯排放的人员矿灯无失爆现象,衣物无化纤成分。

2、将揭露密闭的必要工具(铜镐、铜锤、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多种气体检测仪)运至密闭处。

3、由排放负责人按照《矿井停电安全技术措施》关于停电的相关规定,安排专人停电,停电范围:涉及到有隐患的所有电

源。

4、在进风侧距离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处安装一台FBD№2×15局部通风机,风筒沿帮敷设,实现“三专、三闭锁”。

(二)、瓦斯排放方法 采用断开风筒法:

1、在揭露密闭前先检查密闭前瓦斯,如有观测孔可先打开观测孔,检查瓦斯,如果不超限可直接破密闭排放瓦斯。

2、在没有观测孔不能掌握密闭内瓦斯的情况下,并在保证启封密闭前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先在密闭上方打开一小孔。

3、风筒要一节一节由外向里接设,直至能够保证新建密闭处周围10米范围内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不超限,即可停止排放,但巷道要正常通风。

(三)、揭露密闭后,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

1、瓦斯排放时,乏风流经过区域:施工地点经回风巷排到地面。

2、警戒位臵:主井井口20m处,回风斜井口上20m处。

3、排放瓦斯时避灾路线:揭露地点——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地面。

4、排放方法:采用局部通风机风筒接头调风排放法。排放瓦斯时,现场瓦斯员必须由矿上救护大队配合,瓦斯浓度必须控制住1.0%以下,瓦斯浓度达到1.0%至3.0%之间时,应控制风流排放瓦斯,瓦斯浓度达到3.0%及以上时,应立即汇报总工

程师,制定措施,指定专人,进行排放。

5、瓦斯排放期间,所有人不得进入瓦斯排放乏风流所经区域。

6、在排放瓦斯前,要撤出回风侧所有人员,并切断回风流中所有的非本质安全电源。

4、为安全起见,揭露密闭人员,条件允许时可把矿灯摘下,别人在全风压处给照明(一般情况密闭距全风压处不超过5米),防止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时矿灯失爆引爆瓦斯。

5、在排放瓦斯时应严格按照排放措施逐级逐段排放,严禁“一风吹”,保证排出的瓦斯与全压风流混合出的瓦斯与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并设专人巡回检查回风流中的瓦斯。

6、排放瓦斯过程中,排放现场监督负责人要严格控制瓦斯的排放速度,确保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超1.5%。

7、接入风筒必须严格按下列规定执行:在距离风筒出口10米处的停风区域内瓦斯浓度不超过1.0%时。

8、瓦斯排放工作,只需保证新建密闭地点周围10米范围内的瓦斯、二氧化碳不超过0.5%时,方可通知各设岗点警戒和观测人员撤离。

9、排放瓦斯时,主扇通风机井口附近30米内严禁烟火且派人警戒,防止出现意外。

10、瓦斯排放完毕后,必须在风筒迎头搭建临时栅栏,防止

人员进入。

六、危险源辨识

1、排放瓦斯和有害气体时严禁一风吹

防范措施:排放时的风量严格按照计算风量配风,不得随意配风。

2、排放瓦斯和有害气体时警戒设臵不到位造成其他人员进入氮气排放区域。

防范措施:设臵警戒时要悬挂排放区域“严禁入内”牌且要有专人在规定地点警戒。

3、未使用铜质工具引起火花,造成瓦斯爆炸

防范措施:布尔台救护中队在排放瓦斯时需使用铜质工具,严禁使用铁质工具,现场指挥要做好监督工作。

4、各种仪器仪表不完好

防范措施:各种仪器仪表不完好不得入井,现场使用仪器仪表时,必须再次检查完好性

七、新建密闭的要求

1、新建密闭时,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密闭地点周围10米范围内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均不超限。

2、密闭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包括砼、砖、料石等)砌筑,严禁漏风。

3、密闭位臵应选择在顶帮坚硬、未遭破坏的煤岩巷道内。

4、砌筑两道厚度不小于0.5m的墙体,中间间隔不小于1m,充填黄土。

5、永久密闭应设在距巷道口5~6m处。密闭周边应掏槽,见硬底硬帮与煤岩接实,掏槽只能用大锤、钎子、手镐或机械施工,严禁采用放炮方法。

6、掏槽深度:根据顶板压力大小,与煤帮联接,见实煤后帮槽0.2~0.3m,底槽0.2~0.3m,顶槽0.1m;与岩石联接,见实岩后帮槽0.2m,底槽0.2m,顶槽刨出麻面。

7、用砖、料石砌筑时,竖缝应错开,横缝应水平,排列应整齐,砂浆应饱满;灰缝应均匀一致;干砖应浸湿;墙心逐层用砂浆填实。

8、墙面必须平整,并抹有不少于0.2m的裙边,砖墙应抹面(每平方米凸凹不超过10mm),打光压实,料石墙应勾缝,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和空缝,保证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墙面应刷白。

八、密闭管理要求

1、永久密闭前5m内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无杂物、积水和淤泥等现象。

2、永久密闭前无瓦斯积聚。

3、永久密闭前应设臵栅栏、警标、说明牌,说明牌应注明:地点、砌筑日期、材料、砌筑厚度、面积等。

4、施工队组密闭施工前要将密闭方案报通风科审批,施工过程中通风科应进行质量抽查,施工完毕由通风科组织验收。

5、密闭每7天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数据及时填写在检查牌板上。

注:本措施未尽事项按《煤矿安全规程》相关条文执行。

井下施工巷道技术要求 篇2

1 巷道掘进托顶煤施工超前支护

巷道掘进托顶煤施工时, 要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超前支护方式, 通常而言, 石门揭煤时施工管缝锚杆作为超前支护;当煤层较硬便于施工高强锚杆时, 过断层托顶煤施工高强锚杆作为超前支护;当断层面附近煤层酥软不便于施工高强锚杆时, 施工管缝锚杆作为超前支护。

(1) 管缝锚杆超前支护。管缝锚杆的规格选为 43 mm×2 200 mm, 锚杆间排距设为300 mm×800mm, 允许偏差±100 mm, 锚杆与设计巷道坡度呈10°~30°夹角, 锚杆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00 mm。要求超前锚杆从掘进面起倒数第2排锚杆位置开始施工, 左起第1根锚杆距离巷道左帮350 mm施工。其超前支护布置如图1所示。

(2) 高强锚杆超前支护。高强锚杆的规格选为 20 mm×2 200 mm (或 18 mm×2 200 mm) , 锚杆间排距设为750 mm×800 mm, 允许偏差±100 mm, 设计锚杆与巷道顶板呈45°±10°夹角。每根锚杆使用1支MSCK2350树脂锚固剂和1支MSM2350树脂锚固剂, 按由快速到慢速的顺序装入[1]。每排掘进前必须挂金属网打超前锚杆, 左起第1根锚杆距离巷道左帮500 mm施工, 锚杆施加一定预紧力, 托盘必须压网。其超前支护布置如图2所示。

2 托顶煤施工支护方案

巷道掘进托顶煤施工时, 支护方案的选择要依据顶煤的厚度、煤层顶板的稳定程度、所托顶煤段所处的位置 (如断层面、断层的上盘、断层下盘等) 来定, 要求锚杆或锚索要锚入稳定岩层内。

(1) 顶板支护方案。 (1) 当托顶煤厚度h≤1 200mm时, 要求锚杆锚入稳定岩石的长度不得小于800mm (现场试验锚固长度为750, 790 mm, 经计算得锚固长度为749 mm) , 根据2517轨道巷外段托顶煤施工经验, 顶板支护方式选用 20 mm×2 200 mm高强锚杆+金属网+双抗网+M钢带, 双抗网加在金属网的上方 (图3) 。 (2) 当托顶煤厚度1 200 mm2 000 mm时, 根据2513改造巷过断层托顶煤施工经验, 巷道顶板支护方式选用 18.9 mm锚索+金属网+双抗网+M钢带, 双抗网加在金属网上方, 锚索根据托顶煤厚度选择, 要求锚索锚入稳定岩层的长度不小于1 000 mm (现场试验锚固长度为950, 980 mm, 经计算得 18.9 mm锚索锚固长度为953 mm) 。锚索施工好后, 必须及时穿上锚索托盘和锁具, 以待进一步张紧施加预紧力 (图5) 。 (4) 石门揭煤 (煤层位于巷道上方) 时, 根据21209胶带巷施工经验, 采用锚网喷的方式进行支护, 即拱部支护方式选用 20 mm×2 200 mm高强锚杆+金属网+碟形托盘+水泥砂浆, 锚杆间排距设为800 mm×700 mm, 允许偏差±100 mm。当锚网喷支护困难无法满足支护要求时, 采用29U型钢棚支护, 棚距700 mm (图6) 。

(2) 巷帮支护方案。 (1) 当巷道高度小于3.5 m时, 巷帮支护方式选用 18 mm×2 200 mm高强锚杆+金属网+木托盘+碟形托盘, 锚杆间排距均为800 mm, 允许偏差±100 mm。 (2) 当巷道 (煤巷) 高度大于3.5 m时, 在选择 (1) 中支护方式的同时, 再在巷帮布置2排锚索梁进行加固, 要求锚索梁间排距为1 300 mm×1 500 mm, 第1排锚索梁距离顶板的距离为600 mm, “一梁三索”, 锚索梁由12#槽钢加工而成, 锚索采用18.9 mm×4 500 mm的钢绞线。断面支护如图7所示。

(3) 施工要求。 (1) 图3—图5中M钢带长4.0m, 每根钢带有6孔, 孔间距为750 mm;锚杆间排距为750 mm×800 mm, 允许偏差±100 mm。 (2) 每根 20 mm×2 200 mm高强锚杆使用1支MSCK2350树脂锚固剂和1支MSM2350树脂锚固剂 (施工时按照由快速到慢速的顺序装入) , 锚杆预紧力不得小于250 N·m。 (3) 每根 18 mm×2 200 mm高强锚杆使用2支MSM2350树脂锚固剂[1], 锚杆预紧力不得小于200 N·m。 (4) 每根 18.9 mm锚索使用3支MSM2350树脂锚固剂, 锚索张紧后预紧力 (压力表读数) ≥25 MPa[2]。锚固长度L3=ND2L'/[K (D12-D22) ]。其中, N为锚固剂数量;D为锚固剂直径;D1为钻头直径;D2为锚杆 (锚索) 直径;L'为树脂锚固剂长度;K为扩孔系数, 通常取1.1~1.2[3]。

3 托顶煤施工顶板加固方案

加固方案中锚索长度的选择要和托顶煤施工支护方案中锚索长度分开层次, 尤其是当托顶煤厚度h>2 000 mm时, 不能将所有锚索布置在同一岩层面内, 以防破坏该层面岩石而发生冒顶事故。

(1) 根据地质条件、围岩性质、托顶煤厚度以及悬吊岩层情况, 锚索选用 18.9 mm的钢绞线。锚索长度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稳定岩层的性质、稳定岩层距巷道顶板的距离、托顶煤厚度等因素, 锚索长度L=L1+L2+L3+L4[4]。其中, L1为锚索外露长度, 0.20~0.25 m;L2为托顶煤厚度[5];L3为锚固长度;L4为探测的不稳定岩层厚度[3]。

(2) 巷道过断层托顶煤施工时, 顶板以巷中为中心布置3排锚索梁进行加固, 锚索间排距为1 300mm×1 500 mm (跨度为4.0 m的巷道) , “一梁三索”, 锚索梁由12#槽钢加工而成, 根据地质条件确定锚索长度, 要求锚索必须锚入稳定岩层中且不小于1 000 mm, 锚索施工要求同2。锚索梁滞后掘进面的距离不得超过5.0 m, 即符合打1根锚索梁的条件时必须施工锚索。巷道托顶煤顶板加固如图3—图5、图7所示。

(3) 岩巷石门揭煤托顶煤施工时, 顶板以巷中为中心布置3排单锚索进行加固, 正顶、两肩窝各1排, 锚索间排距设计为1 600 mm×1 400 mm, 要求锚索必须锚入稳定岩层中且不小于1 000 mm, 锚索施工要求同3 (2) 。巷道托顶煤顶板加固如图6所示。

4 支护效果监测

为准确掌握巷道变形及压力显现情况, 从而优化施工方案,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巷道支护, 以保证安全, 在巷道内安装了顶板离层仪、锚杆测力计和锚索液压枕等仪表。通过顶板离层仪观测顶板锚固区内、锚固区外和总离层情况及各区域的离层速率, 通过锚杆测力计观测锚杆压力的大小来判断锚杆支护效果, 通过锚索液压枕观测锚索压力的大小来判断锚固区外锚索支护效果。

(1) 2513改造巷过断层托顶煤处采用锚杆、锚索搭配支护, 为考察支护效果, 对该处进行矿压观测。 (1) 顶板离层观测。在观测的60 d内, 观测点锚固区内顶板离层为0, 锚固区外顶板离层达到2mm, 锚固区外和锚固区内离层速率均变为0, 说明该处矿压已经稳定, 顶板不再离层, 所选择支护方案合理, 支护有效。 (2) 锚杆锚索工作阻力观测。在观测的60 d内, 锚杆最大工作阻力达到52 k N, 锚索工作阻力由最初的70 k N增加到100 k N, 之后呈水平状态, 说明锚杆、锚索工作阻力已经不再变化, 矿压已经趋于稳定, 支护方案选择合理, 支护有效。

(2) 2513改造巷过断层托顶煤处采用长、短锚索搭配支护, 为考察支护效果, 对该处进行矿压观测。 (1) 顶板离层观测。在观测的54 d内, 观测点锚固区内顶板离层为10 mm, 锚固区外顶板离层达到9 mm, 总离层值达到19 mm, 锚固区外和锚固区内离层速率均变为0, 说明该处矿压已经稳定, 顶板不再离层, 所选择支护方案合理, 支护有效。 (2) 长短锚索工作阻力观测。在观测的54 d内, 短锚索最大工作阻力达到52 k N, 长锚索工作阻力由最初的100k N增加到244 k N, 之后呈水平状态, 说明锚杆、锚索工作阻力已经不再变化, 矿压趋于稳定, 支护方案选择合理, 支护有效。

通过观测与分析可以看出, 托顶煤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搭配或长、短锚索搭配的支护方案合理可行, 支护效果良好, 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 保证了施工安全。

5 结语

(1) 超前支护是成功托顶煤施工的重要步骤, 每循环落煤前必须先进行超前支护, 支护形式选择取决于现场煤质情况。

(2) 锚杆、锚索配合支护的支护方案有效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同时保证了安全, 支护形式要根据巷道地质条件、围岩性质、托顶煤厚度等来选择。

(3) 托顶煤期间, 要根据现场打眼时探测到顶煤及岩石的厚度合理选择顶板加固形式, 从而有效控制顶板离层, 进而控制巷道成型。

摘要:煤矿井下煤巷过断层和岩巷石门揭煤均会出现托顶煤施工的情况, 为保证施工安全, 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案尤为重要。阐述了托顶煤施工支护方案的选择及锚杆、锚索配合支护技术在托顶煤施工中的应用。通过不同条件下托顶煤施工方案的选择及现场试验, 对其支护效果进行了观测、分析, 实现了支护方案的优化。

关键词:托顶煤,断层,石门揭煤,超前支护

参考文献

[1]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MT146.1—2002树脂锚杆锚固剂[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2.

[3]陈建明.影响锚杆锚固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州煤炭, 2013 (1) :51-53.

[4]张永国, 曹立庆.锚索支护技术在托顶煤巷道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 2006, 37 (1) :27-29.

井下施工巷道技术要求 篇3

【关键词】巷道支护技术;煤矿;井下掘进

前言

相比于煤矿的露天开采来说,地下开采的更具有危险性,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为了保证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必须要提高巷道支护技术水平,打破传统的巷道支护实施方案,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巷道支护方案的设计,提升巷道支护工艺与手段,确保巷道支护的质量,为煤矿井下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一、巷道支护技术的相关概述

(一)巷道支护技术的基本介绍

巷道支护技术是煤矿井下掘进常用的技术手段,一般分为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不管是哪一种支护方式,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被动支护主要就是围岩支护,其中比较常见的被动支护有棚式金属支架支护,使用金属支架对矿井中的围岩进行支撑,确保煤矿开采人员在下井工作的时候不会受到围岩脱落的干扰。但是,这种支护形式并不适宜长期使用,其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无法为煤矿开采工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其他常见的巷道支护技术还有锚杆支护技术[1]。

(二)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

1.型钢支护

型钢支护是采取了钢材的强度高、韧性强的优势,在实际煤矿井下掘进的时候能够表现出抗压、抗拉等不同的性能。一般情况下,煤矿巷道支架需要承受来自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分别是横向荷载、纵向推动力,如果巷道支架不能够承受这两个方向的荷载力,就会造成巷道支架的不稳定,使巷道支护失去其本来的效果。型钢支护能够承受的负荷比较强,及时面临比较大的横向荷载与纵向推动力,也能够抵抗住压力带来的影响,确保巷道支护的正常使用。

2.预留煤柱支护

预留煤柱支护是一种巷道支护技术中比较传统的一种,分为上区段与下区段两个方向进行预留,一般情况下,会将上区段作为运输平巷,将下区段作为回风平巷。不管是上区段还是下区段,都要预留出一定宽度的煤柱,确保回风平巷能够准确的避开支撑压力的峰值,防止支撑压力将下区段压倒,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从技术层面的角度来看,预留煤柱支护技术的可操作性比较强,不需要非常繁琐的步骤就能够完成,对于煤矿井下的通风、排水等活动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巷道支护方式。但是,在预留煤柱支护技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仅会增加巷道支护技术的成本支出,还会增加对巷道的维护难度[2]。

二、煤矿井下掘进过程中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地下煤矿的开采现状来看,巷道支护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利于地下煤矿开采的顺利进行。煤矿井下掘进过程中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巷道围岩产生变化影响煤矿的开采进度与开采质量,另一方面是巷道围岩遭到破坏,增加了地下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巷道围岩具有遇水膨胀的性质,一旦巷道围岩膨胀起来,就会对周围的岩壁造成挤压,导致围岩变形,影响巷道支护效果的发挥,甚至会使巷道支护失去效果,煤矿开采人员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入没有进行巷道支护的矿井内,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冒顶事故[3]。

三、煤矿井下掘进过程中巷道支护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

锚杆支护技术适用于软岩性质的巷道支护,因此,在进行巷道支护之前,首先要明确巷道的材质,如果是软岩性质,就要在第一时间采取锚杆支护技术。软岩性质的巷道与正常巷道存在很大的区别,在进行巷道支护的时候,必须要采用专门的巷道支护方式,根据巷道的之际情况去完善巷道支护技术,大大降低了煤矿施工过程中难度,为地下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另外,还要注意巷道参数的变化,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巷道参数都是不相同的。

(二)严格遵照巷道支护的规章制度

不管使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巷道支护,都要严格遵照巷道支护的规章制度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巷道支护的目标。煤矿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对煤矿周围以及内部的环境进行分析,完善与煤矿相关的观测资料,根据观测结果与煤矿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巷道支护技术,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设计与实施。在巷道支护实施过程中,要明确施工的方式与施工的目标,确保巷道内部的光滑平整,最大限度的发挥巷道支护技术的效果[4]。

(三)合理的使用巷道支护技术手段

根据地下煤矿的地质情况进行巷道支护技术手段的选择,传统的巷道支护形式为预留煤柱,将地下煤矿划分成上区段和下区段,上区段属于运输平巷,下区段属于回风平巷,不管是哪一种划分形式,都要预留出一定宽度的煤柱才能确保巷道支护的正常使用。现代化的巷道支护形式为型钢支护,在韧性、强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见,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面对不同的地下煤矿地质情况,合理的进行巷道支护技术的选择,确保巷道支护技术的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注意锚网索支护技术的应用

锚索网支护技术能够对锚杆和非锚固岩层间的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岩体进行支撑,确保地下煤矿开采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会受到脱落岩体的影响,为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避免了地下煤矿崩溃、坍塌的现象。由此可见,锚网索支护技术的合理使用在巷道支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缓解煤矿开采对周围岩层造成的压力,还能够解决巷道煤矿支护进行难度大的问题。另外,锚网索支护技术还能够减少地下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如果不及时对瓦斯进行处理,就会造成瓦斯的积累,不仅会增加巷道维修的工作量,严重的还会造成地下煤矿爆炸的危险。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给我国煤矿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很大的危机,地下开采面临着很多挑战,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好地下煤矿开采的问题,不仅会对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还会大大降低我国煤矿产量,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由此可见,对煤矿井下掘进中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不影响地下煤矿开采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成本的降低,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亚辉.化乐煤矿泥化软岩巷道支护及快速掘进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2]鄢耀.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研究[J].河南科技,2013,12:35.

[3]杨磊,高远.探析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J].河南科技,2013,17:38-39.

井下施工巷道技术要求 篇4

2014年*****矿业公司井下工作总结

暨2015年工作部署

2014年***矿井下安全、生产、技术、施工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重视生产技术创新、科学协调组织施工生产、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行高效生产矿井建设,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安全管理稳中求进。2014井下共发生重伤事故1起,轻伤事故4起(含外协施工单位2起),比2013年(死亡事故1起,重伤2起,轻伤2起)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产量进尺全面完成计划。全年提矿**万吨,完成充填21.9万立方米,中孔施工223.6万米,完成掘进工程量2.14万米,开拓工程3672米,圆满完成了全年计划;

——出矿品位管控成效显著。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合理规划出矿品位,加强品位管理,调节主矿体和Ⅱ-1矿体搀兑比例,2014年全年平均出矿品位为P2O5:7.53%,TFe:为13.67%,综合品位为21.2%,完成了综合品位21%的计划。

——降本增效成绩优异。响应公司号召,安全、生产、技术、施工多部门紧密配合,多次召开降本增效专题会议,制定有效的降本增效措施,为公司在经济困难时期渡过难关贡献力量。

Ⅰ、2014年工作总结

对2014年井下安全、生产、技术、施工总体工作,可以用 “五新”概括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重点管控,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多措并举促进安全管理关口前移。一是坚持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重点对掘进系统、出矿系统、运输系统、机电设备系统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二是做到安全隐患源头控制,从采矿设计开始考虑安全生产问题,对每一项设计均必须首先考虑安全可行性,避免给后续作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三是通过班组建设,加强班前班后会管理,系统性隐患在每日班前会上提出,强调有效防范措施,起到预防效果;四是坚持安全作业程序,重点施工作业,重大检修活动均必须提前制定安全作业程序,通过讨论审核,将作业活动进行推演,找出可能涉及安全的关键作业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在实际作业时加以实施。

(二)教育处罚相结合治理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可直接导致事故,是威胁安全生产的大敌。2014年继续组织各区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学习考核,强调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针对检查当中发现的不安全行为,采取教育处罚相结合的有力手段,对发现的每一起不安全行为必须有教育也有处罚,毫不手软,2014年全年安全管理部井下安全科安全处罚金额达到70300元。

(三)全方位整治重点安全隐患。一是对安全管理部井下安全科每日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现场采取临时停工措施,下达停工指令,通过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形式确定治理方案进行治理;二是对检查中发现的次重要隐患下达整改指令,确定相关整改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三是重视政府安监部门检查出的安全问题,根据隐患性质确定相应的一级主管为整改治理责任人,必须在政府安监部门指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

2014年5月在449-461矿块采空区充填作业中发现空区顶部向上抽冒至距470顶板2米左右,之后塌方高度发展到超出470底板高达14米,并以每天2米的速度继续向上抽冒。继续向上抽冒的结果是波及到Q2含水层,造成灾难性事故。白总带领部分管理人员现场踏勘后,发现情况紧急,决定进入抢险状态。在白总组织下生产技术、安全管理、采矿生产等部门领导共同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经多方案比较,决定采用从477中段施工充填钻孔充

#填空区的应急处理方案,期间时任采矿部经理助理兼西采区区长的***同志带领西采区两名同志从470中段穿过采空区到10#,用编织袋装矿渣人工垛起临时挡墙,为抢险争取了时间。6月15日重新调整位臵施工钻孔时,钻孔均施工至充填体,未触及空区,证明充填基本接顶,上部空区已经所剩无几,经松散体塌方后完全可以接顶。至此抢险结束,彻底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同时也为以后小分段采场矿房长度的确定、采空区暴露时间等积累了数据和经验,对破碎带和断层提前预防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安全管理部井下安全科全年排查安全隐患6238项,平均当月整改率97%,全年发现并处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险肇事件12起(其中有7起直接避免人员伤亡事故,附表如下)。

(四)一视同仁加强外协施工单位管理。将外协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统一纳入公司管理范畴,外协单位承担了开拓、采切等最前沿的掘进工程,作业风险较高。采取外协单位自查与公司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安全管理部井下安全科每日都必须对外协单位施工作业面进行检查,有力保证了掘进作业过程安全。

(五)重点盯防系统性风险。我公司矿井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产矿井,水灾构成了我矿井下安全生产系统性风险。2014年继续按照重大危险源的各项管理要求进行严格管理。一是加强对西区护顶矿柱安全厚度的监管、监控,尽量减少空顶面积和暴露时间,在采矿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对安全护顶矿柱的破坏作用,须预先做好防护措施,确保采矿安全;二是加强地表塌陷区管理,严防地表水导入井下,造成事故;三是修订突水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做到有备无患;四是重视火工器材及爆破作业管理,成立了专门的爆破安全管理小组,将火工器材管理及爆破作业管理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人,现场爆破警戒制度严密、分工明确,做到万无一失。

(六)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为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真正落到实处,2014年3月,公司下发了《关于成立领导下井带班领导小组的通知》(***【2014】*号文件)对领导下井带班工作流程、需完成的安全管理任务、安全检查的内容、考核条款等分别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并制定了《领导带班下井工作任务清单》,2014年9月根据制度执行情况,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重新下发了《关于成立领导带班下井管理小组的通知》(***【2014】**号文件)。

制度贵在执行,我们没有把领导带班下井当成一种形式,而是把这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转化为安全管理的主要力量。在带班下井制度落实方面,公司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其他安全管理人员做出了表率,真正做到了与当班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除此以外,还建立起了其他各层次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包括:采矿部一级主管及工区长带班值班制度、安全管理部专职安全员值班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值班制度。实现生产一线的每一时刻均至少有一名一级主管和一名二级主管在现场,使安全生产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对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坚持召开各种例会,及时解决生产问题。坚持召开每日井下安全科例会、每日一次井下各部门安全生产协调会、每周一次机电安全管理小组例会、每月一次技术分析会,通过会议及时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充分发挥专业化小组的安全管理支撑作用。2014年继续发挥井下防治水工程队、爆破器材专职安全管理队、井下爆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组、井下机电安全管理小组、爆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等专业化小组在安全管理中的支撑作用,解决专业化问题,效果显著。

(九)全员参与开展安全培训教育。2014年继续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引导员工由被动管理向主动防范转变。以强化员工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为主线,以凿岩作业、爆破作业、运输作业等为重点进行培训。采用授课、自学、启发式讨论等多种培训形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着重加强了新员工入井安全培训、师带徒培训等,为员工提升岗位安全技能搭建起了有效平台。

(十)文化保安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一是举办井下各作业工种范围内的安全知识竞赛;二是举办“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三是将自主管理、提案管理、设备绩效管理等管理活动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安全文化,有效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优化工艺,加强组织,采矿生产再创新记录

(一)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一是继续使用遥控铲车对西区小分段出矿采场残矿进行回收,解决了资源浪费严重问题,提高了回采率。2014年使用遥控铲车多回收矿石2万吨,价值260万元;二是优化西区分段菱形矿房充填法采切、开拓工程,降低采掘比。通过提高小分段采场菱形体的爆破高度,同时在菱形体的底部施工加长川优化工程,提高回采率。减小底部结构出矿进路的数量,减小出矿进路断面,降低掘进工程量。优化开拓工程布臵形式减少开拓工程量。2014年仅施工加长川一项就多回收矿石1.4万吨,价值180万元;三是对主井提升机运行速度进行优化,缩短单程运行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二)合理调度,注重协调,实现高产高效。一是每月对生产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并根据各采场作业面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主矿体与Ⅱ-1矿体的配采关系,在保证出矿品位的同时实现高产高效。二是合理协调掘进与出矿的生产作业区域、作业时间,避免发生冲突,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建立了“管理团队”、“井下安全生产信息”两个微信群,及时共享矿井安全生产信息,部署落实现场存在问题,提高了信息沟通效率和问题整改速度。

三、精益管理,深入挖潜,机电设备管理再现新成效

(一)设备维护:从设备及自动化室到各工区,从日检、周检到月检,都明确了固定的责任人,所检查的项目以及所填的表格都有详细的规定。每月对设备管理落实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存档。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杜绝了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维修: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今年完成1#、2#、3#HT72中孔台车大修,425-4#水泵大修,2#空压机大修,1253台车大修,9#电机车大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顾之忧。更换了使用8年之久的主井提升机首绳,有效保证了主井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设备优化改造:我矿主井提升系统是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提升设备为瑞典ABB公司原装进口设备。随着提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高,老产品备件难以保障,尤其是电控部分,为了保证我矿提升系统的正常运转,2008年3月由烟台金建矿山设计院对我矿主井提升系统电控部分进行了升级改造。

今年9月份采矿生产部在*总的带领下,仔细研究初步设计资料,发现主井提升能力还有一定的挖潜空间,决定在不超越初步设计、不影响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提升机运行曲线,深挖提升机的潜能,使其发挥最大效能。通过此次优化,一次提升循环时间比之前节约22秒,年提矿能力提高22万吨。解决了制约我矿井下生产的瓶颈问题,节约投资改造费用1000多万元,同时也为我矿进一步优化劳动组织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设备更新:

购入美卓公司生产的一台进口C120颚式破碎机取代能耗高、效率低、维修成本高效力20多年的原1#颚式破碎机。C120颚式破碎机机体过重且超长,入井是难题。为保障设备安全入井,相关技术人员提前制定了具体运输方案,运输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相关领导全程跟踪,实现设备顺利下井。安装工作从11月25日开始,12月25日完成1#振动条筛改造,一次试

3车成功,正式投入使用。新购入一台100m螺杆式空压机取代原能耗高、效率低、维修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的活塞式空压机,保证了井下凿岩、装药供风量。

四、创新驱动,勇于探索,技改工作再出新成果

(一)一次成井试验:井下天溜井以前全部由外协施工队人工掘进施工,由于工艺落后,存在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成本高、安全隐患较大等诸多缺陷。2014年分阶段研究实验完善 10米以下及15米以下切割井爆破一次成井工艺,经过一年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全年完成一次成井爆破150米,节约费用15万元。并形成了标准化作业程序,有效降低了人工施工溜井的安全风险,为今后的推广收集了数据、总结了经验。

(二)充填料场扩建:随着井下充填量的增加,原C料厂C料供应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井下充填生产需要,公司决定新建一套充填料生产线,采矿生产部主动承担了此项工作。项目从筹建、设备安装、电气安装、自控系统安装到调试结束历时2个多月即投入了生产使用。充填料场产能从3万吨/年,提高到10万吨/年,有效满足了井下充填生产需要,生产线实现全自动控制,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

(三)部分废石不出井:根据井下西区充填法采矿实际情况,采矿生产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共同研究提出井下部分掘进废石用以充填采空区,经讨论论证具有可行性。2014年开始实施,经实践证明,充填废石不影响充填体强度,另一方面可减轻主井提升的压力,达到多提矿石降低提升成本、充填成本的目的。2014年累计充填废石1.8万吨,节约费用40万元。

五、细化考核,节支降耗,降本增效工作再出新成绩 2014年在国家整体经济萎缩的大环境下铁磷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公司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采矿生产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等井下各部门不等不靠,积极响应公司号召,把降本增效工作作为首要重点工作来抓,团结一致研究降本增效方案,发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作业人员的聪明才智,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生产成本。2014年完成的主要降本增效工作有:

(一)不断优化设计及工艺,降低成本费用

1、取消425中段20#以西下盘巷的施工,用出矿联络道代替下盘巷,节约投资527万元;

2、通过对470加固巷支护情况和近几年的采矿情况的分析,取消了470中段Ⅱ-1矿体加固巷注浆长锚索的施工,2014年共计节约投资72万元。

3、优化西区分段菱形矿房充填法采切、开拓工程,降低掘采比,节约成本639万元;

4、优化380中段西区0-10#矿块采准工程布臵形式,减少307米掘进支护工程,节省费用107万元;

5、西区废石不出井用以充填采空区,节省提升费用、充填费用共计40万元;

6、采用砂浆锚杆取代了大部分长锚索,降低支护成本,全年节约支护费用160万元。

7、优化改进西区进路法和小分段充填设计,减小灰砂比,降低充填成本180万元。

(二)加强材料、备件管控,降低消耗,节约成本

1、对采场路面加强管理降低轮胎的损坏率,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对旧轮胎翻修再利用,共计节约成本9万元;

2、严格控制机械油消耗管理,加强使用考核,2014年实际用量节约25吨,节约成本30万元。3、281台车及1253台车备件国产化改造,节约成本50万元。

(三)鼓励修旧利废,节约材料成本

1、引进电缆接头硫化技术,实现废旧电缆再利用,使电缆使用寿命延长30﹪以上,2014年电缆用量节约1000米,节约成本10万元;

2、实施返粉炸药回收再利用,在装药之前创造现场回收条件,使得大部门返粉炸药得以回收再利用,降低炸药使用量,2014年共计回收返粉炸药13吨,节约爆破成本6.3万元;

3、废旧铝棒、铝线回收重铸电机车铝棒,实现电机车铝棒不再外购,有效降低了电机车备件成本。现已回收的旧铝棒、铝线可以重铸满足5年使用量的铝棒,可节约费用20万元;

4、对井下旧风水管路、旧锚杆、旧工字钢、旧槽钢、废旧轨道、网片、空心锚杆等进行回收再利用,全年回收使用废旧道木2000多根,回收使用废旧铁道382米,回收使用挂网盘圆300公斤,回收废旧空心锚杆、砂浆锚杆约5000根。

Ⅱ、形势与任务

2014年井下安全、生产、技术、施工等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环境下,公司需要摆脱困境扭亏为盈,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有:各项工作标准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现场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零伤害”尚无保障;标准化作业流程应用不够广泛;对外协施工队伍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2015年井下安全、生产、技术、施工管理将积极适应矿业市场新形势和安全管理新常态,作为矿山企业的排头兵,必须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降本增效,实现高效开采;加大各项工作管理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Ⅲ、2015年工作部署

2015年井下安全、生产、技术、施工管理工作将以提高效率、提高标准为目标,秉承“强基础、促安全;强管控、促效益;强创新、促生产;强素质、促提升”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具体目标:

——安全管理:杜绝重伤以上事故,轻伤以上事故不超过4起4人(其中采矿生产部2起2人,**分公司、***处各1起1人); ——产量任务:全年出矿量170万吨(其中采场出矿155万吨,副产矿石15万吨),完成掘进进尺8812米。

——品位指标:平均出矿品位P2O5 =7.62%,TFe=13.22%,综合品位不低于20.84%,对(P2O5 + TFe)品位低于17%的矿石视为废石,不予计算出矿量;

——成本指标:平均出矿成本较2014年降低17.4%,综合工况成本控制在85元/吨以内(2014年为102.9元/吨)。

2015年井下安全、生产、技术、施工管理工作在白总带领下,提前进行谋划,梳理出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定时间定责任人专题攻克,现从四个方面分述如下:

一、狠抓基础管理 实现全年安全管理目标

随着井下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地压不断显现,安全管理的难度也逐步加大。2015需要继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规范基层人员作业行为,杜绝违章作业,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两方面抓起,在安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采矿生产部、外协施工单位紧密配合下,完成“全年无重伤以上事故、轻伤事故不超过四起”的井下安全管理目标。

1、做好基层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根据基层员工三班作业的具体情况,不适宜集中组织培训学习。2015继续探索“自学——考核”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主要为:巩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熟悉岗位危险因素、掌握岗位危险的防范措施、了解井下生产安全基本常识、了解国家及企业安全管理动态等(由程宏、薛生财具体负责实施)。

2、注重系统安全管理

提高对系统性安全隐患的认识,系统安全隐患不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也是灾难性的,在2015年的安全管理中必须提高对系统性安全隐患的认知程度,步步为营做好防范。① 提升系统(责任人:***)

充分发挥井下机电安全管理小组、采矿生产部设备与自动化室、运转区、提升区的作用。监督以上各部门做好值班、带班工作,做好提升系统例行检查、定期综合检查,做好关键部位的检测维修工作,确保提升系统安全运行。

②供排水系统(责任人:***)

由采矿生产部主管设备副经理负责组织运转区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对供排水系统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排查供排水系统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保证供排水系统安全可靠。

③供风系统(责任人:***)

做好空压机及供风管路的维护保养,按照制定的检查表定期检查供风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满足井下用风量要求,做好供风统筹规划,保证安全高效低成本供风。

④通风系统(责任人:***)

做好整体通风系统设计规划,保证通风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独头掘进的巷道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及时加装局扇加强通风,保证各作业面的风速、风质符合规程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检查,排查通风系统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

⑤通讯系统(责任人:***)

加强通讯系统的维护维修力度,保证井下各关键部位、井下与地表联系畅通。保证井下紧急通讯线路两个方向进线、两部电话畅通。通讯系统图及时更新,并在井下各中段醒目位臵张贴、悬挂。⑥供用电系统(责任人:***)

在井下机电安全领导小组带领下,按照检查制度及时组织对供用电系统进行检查(包括日常检查、例行检查和综合检查),排查隐患落实整改,确保供用电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⑦充填系统(责任人:***)

认真做好充填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井下与地表的联系与沟通,使地表各种充填参数符合井下实际充填需要;其次是做好井下充填管路的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是做好充填挡墙的质量验收工作,做好充填作业过程控制,保证充填过程安全。

⑧运输系统(责任人:***)

一是做好中段电机车矿石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电机车司机、放矿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杜绝装车时有杂物超出矿车车帮,严禁超速行驶。加强机车、矿车、轨道的日常维护与维修,避免掉道事故发生。二是做好物料斜坡道运输,尤其是三轮车运输,三轮车安全性能差,在运行中必须保证低速一档行驶,加强维护保证车灯、车闸、喇叭完好有效。

⑨井下避灾六大系统(责任人:***)

做好井下避灾六大系统的维护与维修,安全管理部做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六大系统长期处于有效状态。

3、做好井下常见事故的重点防范工作 ①井下火灾事故(责任人:***)区分造成火灾事故的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炸药着火危害性极大,必须将爆破器材管理活动的每一环节管理到位,不能出现任何失误;木材、棉纱、编织袋、柴油等易燃物品着火,主要采取杜绝着火源和管理好易燃物两种措施,要求井下作业单位及时将废旧易燃物(废旧木材、废旧棉纱、废编织袋、废油品等)回收出井;由井下机电安全管理小组完善日常检查措施做好电气火灾的防范。

② 井下突水事故(责任人:***)

依据水文地质资料制定详细的防突水作业规则,严格控制西区小分段采矿Q2高压含水层的位臵,其基岩面与采场顶板的距离要符合采矿安全要求,坚决杜绝突水事故发生,确保矿山安全稳定生产。

③ 井下爆炸事故(责任人:***)

首先是做好火工器材管理,落实好每个环节详细措施,包括地表运输、井口保管、入井、425马头门至井下临时发放点电机车运输、临时发放点存放分发、临时发放点到作业面三轮车运输以及人力搬运、作业面爆破器材存放箱保管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详细辨识各环节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杜绝人员违章作业。其次是做好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教育培训,每一个爆破作业人员都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装药、联线、起爆等作业,必须做到“零失误”,爆破作业过程中产生盲炮要具体分析产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处理。再次是做好爆破警戒工作,充分发挥东西区现场爆破作业小组作用,在工区带班领导、安全管理部井下专职安全员、施工单位安全员三方共同配合做好爆破警戒工作。④冒顶片帮事故(责任人:***)

目前井下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顶板浮石,从日常检查来看冒顶片帮安全隐患占80%以上,2015年必须在治理冒顶片帮隐患方面有所突破,主要从技术角度做好地质成岩分析,巷道开口、走向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针对各种岩石状况制定规范支护措施等。

④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责任人:***)

加强炮烟检测管理,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要求专职安全员、管理人员、公司带班领导入井必须携带炮烟检测仪,随时对炮烟进行检测。

4、其他重点安全管理工作 ①领导带班下井

加强监督考核,全面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做好带班领导牵头处理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工作。安全管理部每月做好领导带班下井计划,并根据计划严格检查执行情况。另外,加强对外协施工单位的带班情况的监督检查。

②安全检查

按要求落实好各层次安全检查,包括安全管理部专职安全员每日巡回检查、采矿部值班工区长每日巡回检查、各专业化小组专项检查、每月一次例行检查、每月末综合检查。各种检查均必须制定安全检查表,做好检查记录。

③安全例会 继续抓好各项安全例会工作,安全管理部井下安全科每日例会、井下各部门安全生产协调每日例会必须按时召开,做到各种安全隐患处理不过夜。次外,在每周一次机电安全管理小组例会上重点解决设备、电气安全运行问题,每月一次技术分析会从设计、技术角度考虑安全生产问题,从源头上解决系统安全隐患。

④安全管理创新

本着改进设备少用人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创新工作,2015年重点研究解决凿岩设备改型、一次爆破成井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

除此之外,2015年还需要在职业卫生监测、员工三违的治理、溜井管理、出入井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做好应急演练、班组建设、文明生产等各项管理工作。在井下文明生方面,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都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精,彻底杜绝物料及效能浪费,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继续优化设计 探索合理高效采矿方法

1、西区矿体赋存状态较为复杂,需要提前准确的圈定矿体,并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能分采的分采,不能分采的就进行合采,对Ⅱ-1矿体采用分段崩落阶段出矿采矿法,做好生产衔接工作,优化采场布臵形式,减小上下中段互相制约的问题(责任人:**)。

2、研究并优化335中段开拓系统布臵方案,满足多种采矿方法以及正采和倒采两种方案的需要(责任人:***)。

3、进一步完善西区分段菱形矿房充填法采准工程布臵形式,降低采掘比(责任人:***)。

4、在425中段0-2#矿块试验分段凿岩阶段出矿采矿方法在2#矿体的适用性。主要包括顶板抽冒情况、大块率、铲车出矿效率、矿房两帮直立情况等,为380中段西区采矿方法的优选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支撑(由***责)。

5、做好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的试验,特别是切井布臵形式,采宽等参数的确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责任人:**)。

6、调整充填灰砂比,灰砂比从1:12降低到1:16,全年节约成本94万元(责任人:***)。

7、在保持三级矿量平衡的基础上,2015年采掘工程量控制在8812米以内,减少工程投资3500万元(责任人:***)。

8、合理调节矿块配采关系,在保证出矿量的基础上做到品位最优,完成综合品位≥20.84%的目标任务。此外,须做好每日品位预测工作,给选矿提供数据支持,预测品位波动不得超过〒1%(责任人:***)。

三、落实责任考核 确保重点技改如期完成

1、研究探讨主井提升系统改造方案

研究更换电机、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和主轴,使主井提升能力达到230万吨/年的可行性(责任人:***)。

2、盲竖井提升系统改造 解决盲竖井提升能力和主井提升能力不匹配问题,更换卷扬、电机、钢丝绳、控制系统等部分,并在335中段增加破碎机,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其中335中段破碎硐室改造由***负责,其余部分由***负责,完成时间为2015年7月)。

3、充填系统改造,实现两套系统同时运行

新施工两个充填钻孔,对充填站管路及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尾矿输送量到160m/h,实现两套系统同时运行,以满足充填要求。在515中段设臵充填硐室,缩短一次竖管长度,自由落体液面距离地表控制在10米以内,降低管路磨损(责任人:***)。

四、贯彻降本增效 全员参与完成成本计划

2015出矿成本计划已经确定,需要井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广大员工参与共同完成。目前,井下各生产部门已经按照新的成本计划做好了层层分解工作,而落实降本增效措施是完成计划的根本保证。2015年在巩固执行上一年降本增效成绩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挖潜,现已制定出14项具体措施,并且分别指定了保证措施落实的责任人,共计可节约成本660.1万元,分述如下:

1、扩大自营工程范围

由采矿生产部成立兼职自营工程队伍,承担铺轨、架线、照明等巷道装备工程;承担泄水孔、充填钻孔、探水孔和注浆堵水工程的施工;承担开拓采切工程中的风水管路、照明、电缆铺设以及探矿工程,2015年共计可节约投资62.24万元(责任人:***)。

2、降低锚网喷支护厚度

根据岩石情况和节理发育程度,2015年计划把3000m巷道的支护厚度从90mm降低至70mm,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万元(责任人:***)。

3、改革锚网喷支护验收办法

3从2015年开始要求施工单位购买取芯电钻,对取芯进行厚度测量,以便精确验收。根据巷道服务时间长短,下盘巷、采场联络道,出矿联络道、安全通道、斜坡道、开拓工程等永久工程支护必须达到设计厚度,否则返工。对于服务时间短的采准巷道工程,平均厚度不小于50mm,不影响实际使用,按照实际厚度进行验收,按比例降低单价结算,2015年可节约费用37.6万元(责任人:***)。

4、降低采掘工程支护率

优化支护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支护,支护当中在达到支护作用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成本的支护方式。2015年把支护率从85%降至80%,可以节约支护费用146.02万元,此项目分别由生产、技术、安全三方共同保证完成(生产由***负责,技术由***负责,安全由***负责)。

5、降低采场大块率,减少二爆费用

通过加强设备的检修和保养,改善液压支撑顶支护方式,提高中孔施工精度,减小偏差;改善炸药的性能,提高装药密度;精细化设计,利用不同参数进行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不同矿岩条件的爆破参数;在335中段增加破碎设备后,适当提高大块标准;由此提高采场出矿效率,降低采场大块率,使大块率从30%降低至20%,2015年可节约费用54.25万元。

其中,控制中孔施工深度(不超过16米),合理设计分段高度由***负责;研究炸药性能,探讨适合的爆破参数由***负责;台车完善改造由***负责;中孔施工精度由***负责;从风压、装药密度、炮泥充填等方面改善爆破效果由**及现场爆破技术人员负责。

6、利用原有临时支护的空心锚杆代替砂浆锚杆

空心锚杆加工时制作弯钩,作为挂网的弯钩,用以代替砂浆锚杆。有空心锚杆的地方不再施工砂浆锚杆,2015年可节约费用64.8万元(责任人:***)。

7、调整空压机开启时间节约电费 由采矿生产部主管设备副经理负责制定包括空压机节电在内的全面详细的节电计划,要求空压机在电费高的峰段16:00—21:00停止运行;施工单位喷浆班组、使用风动装岩机班组作业时间调整在21:00之后,2015年可节约费用54.25万元(责任人:***)。

8、其他降本增效措施

改变砂浆锚杆的直径,年节约材料费用20.2万元(责任人:***);合理调配副井的运行时间,年节约电费5.09万元(责任人:***);探讨改善大爆破装药方式,利用混装炸药车装药,减少炸药返粉浪费,年节约费用27万元(责任人:***);减少备件库存量,节约备件消耗费用,年节约费用27万元(责任人:***);加强保健供应的管理,减少供应份数,年节约费用29.7万元(责任人:***);爆破一次成井施工切割井和溜井,年节约施工费用24万元(责任人:***);加强安全管理,避免重伤以上事故发生,年节约费用30万元(责任人:***)。

2015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以上各项任务,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肩负的使命光荣,希望井下安全、生产、技术、施工各单位各部门能够紧密团结、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和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全年各项工作当中,在新的一年里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绿化施工主要程序及技术要求 篇5

1)清理场地

对施工场地内所有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

2)场地平整

严格按设计标准和景观要求,土方回填平整至设计标高,对场地进行翻挖,草皮种植土层厚度不低于30cm,花坛种植土层厚度不低于40cm,乔木种植土层厚度不低于70cm,破碎表土整理成符合要求的平面或曲面,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整势整坡工作。标高符合要求,有特殊情况与业主共同商定处理。

3)放线定点

根据设计图比例,将设计图纸中各种树木的位置布局、反映到实际场地保证苗木布局符合实际要求。实际情况与图纸发生冲突时,在征得监理同意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4)挖种植穴和施基肥

乔木种植穴以圆形为主,花灌木采用条行穴,种植穴比树木根球直径大30cm左右。施基肥按作业指导书进行。

5)苗木规格及运输

选苗时,苗木规格与设计规格误差不得超过5%,按设计规格选择苗木。乔木及灌木土球用草绳、蒲包包装,并适当修剪枝叶,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而影响成活率。

6)苗木种植 按《苗木种植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乔木须立保护桩固定。苗木种植按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地被——草皮的顺序施工。

7)种植浇灌

无论何种天气,何种苗木栽后均需浇足量的定根水。并喷洒枝叶保湿。

8)施工后的清理

对施工后形成的垃圾及时清理外运,保证绿地及附近地面清洁。不影响业主整体房产运作。

四、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4-1平整场地工序

1)施工工具配置推土机、运输车、吊车、反铲机

铁锹、铲子、锄头、手推车

2)施工内容

施工员负责平整场地的面积范围。用上述机械、工具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坡地进行平整、高坡削平、低塘填平。

对特殊场地,如草坪地,应具备适宜的排水坡度,以2.5%—3%为宜,边缘应低于路道牙3—5㎝。

对场地翻挖、松土厚度不低于50㎝。条件不允许时,保证草坪种植土厚不低于30㎝,花坛种植土厚不低于40㎝,且将泥块击碎。对低位花坛,应高于所在地面5—10㎝,以符合苗木种植要求。

3)检查项目

平整度、清除杂物杂草程度、松土质量。

4-2定点放线工序

1)施工工具锄头、铲子、皮卷尺、木桩、线、石灰。

2)工作内容

对照图纸,用上述工具在整形好的工程场地上,采用方格法对乔灌木、地被、草皮、小品等进行定点放线。

对于规则式灌木图案花坛,做到放线准确,压线种植,图案清晰明了。绿篱应开沟种植沟槽的大小按设计要求和土球规格而定。

3)检查项目

施工图定点放线尺寸应准确无误。

按公司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做文字记载。

4-3挖植穴工序

1)工具锄头、铲子、铁锹。

2)工作内容

根据定点放样的标线,树木土球的大小确定植穴的规格,一般树穴的直径比规定的土球直径要大20㎝—30㎝。

对于花坛、绿篱的植穴按设计要求确定放线范围,或植穴的形状,绿篱以带状为主,花坛以几何形状为主,在花坛、绿篱周边须留3—5㎝宽、3—5㎝深的保水沟,翻挖、松土的深度为15—30㎝。

3)检查内容

苗木的规格质量植穴质量杂物、石块的清理度

按公司相关的质量标准检查验收,并记载。

4)注意事项

注意设计施工图与现场具体情况的结合,对不能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地方,提出合理建议。

4-4下基肥工序

1)施工工具锄头、铲子。

2)工作内容:

基肥种类:有机肥、复肥、有机复混肥

有机肥用量表:

乔灌木基肥用量

土球直径(㎝)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基肥量㎏ 10 20 30 50 65 80 90 100 150 180 220 250 草坪、花坛的基肥量宜控制在10㎏/㎡左右。

施肥方法:

与泥土混匀,回填树穴底部;草坪、花坛散施深翻30㎝,使土肥充分混匀。

3)检查项目

基肥是否与泥土混匀,防止烧根。

回填土高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免树木晃动。

按公司质量检查标准检查,记档。

4)注意事项:基肥应沤熟,与泥土混匀,以防烧根。

4-5苗木种植工序

1)工具:锄头、铲子、护树桩、木板、吊车等

2)苗木规格施工顺序:

先栽植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地被—草坪

3)工作内容

苗木修剪

在种植苗木之前,为减少树木体内水分蒸发,保持水分代谢平衡,使新栽苗木迅速成活和恢复生长,必须及时剪去部分枝叶,修剪时应遵循各种树木自然形态特点,在保持树冠基本形态下,剪去萌枝,病弱枝,徒长枝,重叠过密的枝条,适当剪摘去部分叶片。种植土有关要求

种植土的数量。

乔、灌木类:根据各类苗木土和树穴的直径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加填土20-30CM来确定种植土数量(见表)

各类土球及树穴规格表(㎝)

土球直径树穴直径(面直径×底直径×深)2040×30×30 3050×40×40 4060×50×50 5080×60×60 土球直径树穴直径(面直径×底直径×深)6090×70×70 70100×80×80 80110×90×90 90120×100×100 土球直径树穴直径(面直径×底直径×深)100131×101×110 110140×120×120 120150×130×130 种植土的土质要求

土壤杂物及废弃物污染程度不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酸碱度适宜。种植土建议采用无大面积不透水层的黄壤土。

乔木种植

护树桩、支架

新栽树木,由于回填的种植土疏松,容易歪斜,倒伏,因此行道树必须设立护树桩保护。护树桩一般以露出地面1.5-1.7米为适宜。护树桩统一靠非机动车道方向绑扎。其它护树支架用竹子、木桩等,一搬采用三角支撑方法。

种植要求 先将树木放入树穴中,把生长好的一面朝外,栽直看齐后,垫少量的土固定球根,填肥泥混合土到树穴的一半,用锹将土球四周的松土插实,至填满压实。最后开窝淋定根水。

本贴得筑龙币:22 等级得币:2 版主奖励:2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1 得信誉分理由:解决网友问题

执行奖励版主:一棵小草 本贴评定等级:4执行评定版主:一棵小草

[定制广告] 城市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3楼 2007-5-21 21:14:00

园林绿化建设程序

要求建设工程先勘查、规划、设计,后施工。

根据这一要求,园林绿化建设程序的要点如下:

投资意向---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可行性报告,计划任务书---委托监理----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物资采购---施工准备---施工---动工前准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归纳起来一般包括计划、设计、施工和验收4个阶段:

(一)、计划

计划是对拟建项目进行调查、论证、决策,确定建设地点和规模,写出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计划任务书,报主管局论证审核,送市计委或建委审批,经批准后才能纳入正式的年度建设

计划。

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项目类别、建设单位负责人、建设地点、建设依据、建设规模、工程内容、建设期限、投资概算、效益评估、协作关系及环境保护等。

(二)、设计

设计文件是组织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资料。

园林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二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不得改变计划任务书及初步设计已确定的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和概算)

(三)施工

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并严格按照施工图、工程合同及工程质量要求做好生产准备,组织施工,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竣工验收

竣工后应尽快召集有关单位和质检部门,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进行竣工验收,同时办理竣工交工手续。

本贴得筑龙币:11 等级得币:1 版主奖励:1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0 执行奖励版主:一棵小草 本贴评定等级:3执行评定版主:一棵小草

[定制广告] 旅游景观公路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4楼 2007-5-21 21:49:00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柳语在2007-5-21 18:45:00的发言: 您好:

我是园林绿化行业的一个新人,以后的工作重点是施工管理,想请教大家: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和流程是怎样的?我们公司正在投标一个住宅小区的绿化工程,假如中标的话,应该怎样展开工作,比如:先做什么工作后做什么?

小区绿化一般包括栽种树木、种植草坪、拼碎花岗岩及花岗岩平台、面包砖铺设、停车场广场砖铺设、植草砖硬化铺设、卵石康体路硬化。

总的施工顺序应该是:场地平整—土方调配—道路景点施工—栽种树木—种植草坪。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分别如下:

1、树木:施工顺序:定点—挖坑—换土—栽植—浇水—抚育管理;

2、草坪:施工顺序:挖土方—外运渣土—回运种植土—过筛—平整场地—起草皮—草皮运输—草皮栽植—浇水—抚育管理;

3、拼碎花岗岩、花岗岩平台:施工顺序:挖土方—素土夯实—卵石底层—水泥砂浆结合层—花岗岩铺设—素灰抹面;

4、面砖包铺设:施工顺序:挖土方—土方过筛—道牙安装—拌合三七灰土夯实—面包砖铺设—细沙扫缝;

5、停车场广场砖硬化铺设:施工顺序:挖土方—素土夯实—卵石底层—广场砖铺设—细沙扫缝;

6、植草砖硬化铺设:施工顺序:挖土方—更换种植土—素土夯实—细沙找平—植草砖铺设—培种植土—栽草—浇水—抚育管理;

7、卵石康体路:施工顺序:挖土方—素土夯实—卵石底层—水泥砂浆结合层—卵石铺设—养护管理。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zjxbh于2007-5-21 22:23:00修改了此贴子。

本贴得筑龙币:28 等级得币:8 版主奖励:2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1 得信誉分理由:解决网友问题

执行奖励版主:一棵小草 本贴评定等级:4执行评定版主:一棵小草

[定制广告] 旅游景观公路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园路工程技术规程

作者:硕博网 文章来源:中华硕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3 中华硕博网(http://)全球500所高校指定报名中心--园路工程技术规程

论文摘要:作为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指导性文件。关 键 词:园路 工程技术 规程

一、为配合我市申报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提高各级各类绿地中园路的质量和景观效果,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二、凡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各级各类绿地及景区内具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构成园景功能的道路应遵守本规程,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三、原则上参与创城的工程所有园路应具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对于工程量较小,不影响创城验收的园路其设计文件可以适当放宽,但是必须能有效指导施工。

四、园路设计可选用标准图集,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予以综合补充和修改。

五、园路建设应体现功能、景观要素,使其在引导交通的同时具有观赏价值。

六、园路线形应流畅、优美、舒展。断面形式、尺度、路面材料的质感、色泽等应与周边环境协调。

七、在建造园路时,应切实保护原有树木和植被。对确需破坏的植被和树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八、园路路径布局合理,弯曲道路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游人走捷径损坏绿化。人行道路与机动车道交接部位应设置路障防止机动车破坏行人园路。

九、园路路形及道路宽度、转弯半径等应合理、适用;园路建设时应考虑园灯、坐椅、排水等要素,园路尽量采用自然排水或明沟排水。明边沟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可采用混凝土、块石、石板、软石等材料砌筑,明边沟底不得低于附近高水位。

十、园路纵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主干道应设置无障碍通道。设计无要求时横破2%---3%,主路纵坡宜小于8%,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横坡,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

十一、园路基层设计要区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对通行1、5吨以上的机动车道和停车场要按照市政道路设计或参照有关图集。

十二、园路基层设计宜采用透水透气的砂、石等材料,除机动车行车道外尽量不采用混凝土基层。园路基层必须压实并符合设计要求。如遇软土地基,应进行补强处理。

十三、园路路面应耐磨、平整、防滑、适用、美观。除起装饰、点缀作用的线条等部位,不应使用光滑面层。面层材料宜选用当地材料,充分体现自然特色,面层图案应丰富多样,避免单调乏味。

十四、园路路面设计可结合我市常用的路面用材合理确定,通常园路路面(地坪)可分为下列几类:

1石质路面(地坪):如石板、块石、条石、片石、石板嵌草、石板软石等。

2混凝土路面(地坪):如普通混凝土划块、斩假石、混凝

土预制块铺装、混凝土预制块嵌草等。

3鹅卵石路面

4各类行道砖铺路(地坪)

5花街铺地路面(地坪):用小青瓦、砖和碎缸片、碎瓷片、碎石片等。

6陶制品路面(地坪):如广场砖、地板砖铺设等。

7混合路面(地坪):用多种路面材料,经设计组合而成的路面或地坪。

8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园路,如老年漫步径、健身道、盲人道等,应按功能要求使用相应的路面材料。

9其他路面。

十五、路缘石安装其色泽、尺寸等应与路面协调并符合设计要求,无缘石路面应作好周围土体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污染路面。

十六、施工单位园路施工时应作好充分的施工组织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要求。

十七、园路工程、地坪等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完工后,方可进行施工。

十八、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进场材料未经验收不准使用。有些对环境景观效果影响较大的材料要经上级有关领导批准。

石板、块石、弹石、侧石的强度、色泽和加工精度均应达到设计及要求。棱角应完整、无翘曲。

十九、施工过程中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力争创造精品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责任单位应认真执行工序验收制度,未经验收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二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进行施工放样,经有关单位和部门验收后再大面积施工。有些对环境景观效果影响较大的部位,其施工放样要经上级有关领导验收。施工放样尤其应注意交叉路口,不同材质的路面结合处等特殊部位。

园路交叉口及二种不同路面材料衔接点的放样,面层铺设以主路优先,次路服从主路为原则,应注意标高和坡向,防止积水。

园路放样时,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减少踏步,减少土方挖填。

十一、园路铺设时结合层应密实、牢固。如发现结合层不平,应取出路面材料,以结合材料重新找平,严禁用砖、石材料临空填、塞。

卵石面层施工,在基础层上浇筑后3—4天方可铺设面层。卵石要求质地好,色泽均匀,颗粒大小均匀,粒径3—5cm为宜。基础层上的粘结层以厚度为5cm的1:2砂浆为宜,卵石在水泥砂浆层嵌入应大于2/3,并应竖向排列不得平铺。要求排列美观,面层均匀高低一致,面层卵石无水泥浆等污染物。

大理石碎片、广场砖的铺砌,宜座浆施工,要求结合层密实,表面平整。特殊功能要求的路面应按设计施工,并结合相应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十二、现浇混凝土路面及基层 为混凝土的路面应合理留置伸缩缝,伸缩缝的留置不允许破坏观感效果。伸缩缝的留置距离按照设计文件执行,设计无要求时涨缝按30米,缩缝按6米。

混凝土表面如需做图案或压纹时,应在表面收水、终凝前划线或模压。

十三、排水管道及各类检查井应按设计要求施工。井盖顶标高应与路面持平。

十四、园路尽量不设置踏步,确需设置踏步时不应少于2步并符合以下要求:

1、踏步宽一般为30~60cm,高度以10~15cm为宜,特殊地段高度不得大于25cm。

2、踏步面应有1~2%的向下坡度,以防积水和冬季结冰。

3、踏步铺设要求底层塞实、稳固、周边平直,棱角完整,接缝在5mm以下,缝隙用石屑扫实。石料的强度、色泽、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踏步的邻接部位,其叠压尺寸应不少于15mm。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129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试行)园林树木建植规程(试行)

DB33/T1009-2001 DB33/T1009.1-2001 总

1.0.1 为提高我省园林树木栽植的质量和园林艺术水平,充分发挥绿化功能,促进各有关方面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指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各类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地在新建、扩建、改建中园林树木的设计、建植、监理、质监和养护。

1.0.3 园林树木建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向外地引进或输出的树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地区有关植物检疫法律和法规,办好植物检疫手续。

栽植前的准备

2.1 设

2.1.1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绿化总平面图、绿化栽植平面图、竖向设计图、地上地下管线图等)、经费预算表和文字说明,并附植物品种名称、规格和数量。

2.1.2 屋顶绿化设计必须符合该建筑设计规定的负荷量,并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图纸还应包括屋顶防水处理施工图。屋顶栽植以低矮灌木、地被植物、草坪以及箱栽、盆栽植物为宜。

2.2

地 形 设 计 2.2.1 应全部清除地面的建筑垃圾、杂草、树根等残留物,化工、汽修地块应清运酸、碱、盐渍土类和油污土类,换上种植土。针对现行城市绿化中普遍存在的建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在对树木生长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采取就地掩埋和改良利用的办法,但要防止转嫁和形成二次污染。

2.2.2 载植地岩、坚土、重粘土等不透气土层或排水不良、不透气的废基,栽乔木按深1.2米、宽1米,灌木按深0.6米范围予以清理。

2.2.3 根据设计标高,翻整土地,加填客土,翻土深度应不小于30cm。

2.2.4 应按竖向设计平整场地,整理地形,一般不得有低洼积水处。

2.3 栽 植 地

2.3.1 栽植地宜选择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栽植土。

2.3.2 树木栽植土土层厚度应符合表2.3.2的规定。

表2.3.2 树木栽植土土层厚度要求

栽植种类 乔木(cm)灌木(cm)藤木(cm)

备注

深根 浅根 大 小 大 小

一般栽植 ≥120 80~160 60 40 60 40

树坛、屋顶、平台

宜栽亚乔木花灌木

2.3.3 栽植土的PH值应控制在6.5~7.5,对喜酸性的植物PH值应控制在5~6.5。

2.3.4 屋顶、平台栽植土应以腐植土为主,并掺蛭石、珍珠岩及经腐烂的木屑等质轻、排水良好的基质。

2.3.5 用于珍贵珍稀树木的栽植土应进行消毒处理。

2.4 树 木 质 量

2.4.1 树木质量应分别符合表2.4.1-

1、表2.4.1-

2、表2.4.1-

3、表2.4.1-4的要求。

表2.4.1-1 乔木的质量要求

栽植地方 质量要求

树干 树冠 根系 病虫病

主干道、广场、公园、单位附属绿地主干道(含中心绿地)等绿地 主干挺直或按设计要求 枝叶茂密、层次分明、冠形均匀 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完整 无病虫害

次干道及除上述绿地和林地外的其他绿地 主干不应有明显弯曲或按设计要求 冠形均匀、无明显损伤 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完整 无明显病虫害

林地 主干弯曲不超过一次或按设计要求 树冠无严重 损伤 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冠整 无明显病虫害

表2.4.1-2 灌木的质量要求

株型 要求

自然式 植株姿态自然、优美,丛生灌木分枝不少于5根,且生长均匀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三年左右为宜

整形式 冠形呈规则式,根系完好,土球符合要求,无明显病虫害

表2.4.1.-3 藤木的质量要求

地径 要求

0.5cm以上 树干已具有攀援性,根系发达,枝叶茂密,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二至三年生为宜。

表 2.4.1-4 绿篱的质量要求

冠径 要求

40cm 生长旺盛,具有冠形,根系完好,无明显病虫害,不脱脚叶。

2.5 树木起掘包扎

2.5.1 起掘树木的规格,应符合设计的合理要求,并有利于树木成活。

2.5.2 树木起掘时间:落叶树木应在发芽前或落叶后降霜前进行;情况较特殊的个别树种,应另行参照有关资料。

2.5.3 其掘乔木、灌木的土球或根盘,应分别按表2.5.3-

1、表2.5.3-2规定执行。

表2.5.3-1 乔木带土球或根盘规格

干径(cm)土球直径(cm)根盘厚度(cm)根盘直径(cm)备注

3~4 30~40 20~25 40~50 常绿乔木带土球,落叶乔木带根盘(含宿土)。特殊树种直根系很明显,根盘厚度及土球深度作适当调整如枫银杏

4~5 40~50 25~30 50~60

5~6 50~60 30~40 60~70

6~8 60~70 40~45 70~75

8~10 70~80 45~50 75~80

表2.5.2-2 灌木带土球或根盘规格

冠径(cm)土球直径(cm)根盘厚度(cm)根盘直径(cm)备注

40~60 25~40 20~30 40~50 常绿乔木带土球,落叶乔木带根盘(含宿土)

60~80 40~55 35~45 50~65

80~100 55~70 45~55 65~80

100~120 70~80 50~60 80~100

120~140 80~100 55~65 100~120

2.5.4 带土球起掘的树木,不得掘破土球。如有意外应立即植回原地,并采取保护措施,原则上土球破损的树木不得出圃。

2.5.5 包扎土球用的绳索粗细宜适度,质地要结实,一般以草麻绳为宜,尼龙绳、塑料包装绳等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

2.5.6 土球包扎形式应根据树种、规格、土壤质地、运输距离等选定,但应保证牢固,防止土球破碎。

2.5.7 散生竹类宜选二至三年声母竹,带来鞭70cm左右,近距移植可带宿土,远距移植应带土台。

2.6 树木装运

2.6.1 装运树木应做到:轻抬、轻卸、轻放,做到树木土球不破损碎裂,根盘无擦伤、撕裂,枝杆保持完好。

2.6.2 树冠开展的树木应用绳索绑扎树冠。雪松、龙柏等主梢具观赏性的树木应保护主梢。装运竹类时,不得损伤根蒂(竹竿与竹鞭之间的着生点)和鞭芽。

2.6.3 汽车装运带土球或根盘的大树,其根部必须放在车头部位,树冠倒向车尾,叠放整齐,过重苗不宜重叠。树身与后车板接触应用软物衬垫并固定。

2.6.4 装车时应清点树种及数量,检查规格及质量。装运及现场应及时验收。

2.6.5 树木运输时间应选择在夜间,原则上保证随起、随装、随运、随种,树木运输途中,行车宜平稳。长途运输树木必须覆蓬布,并应运输树木必须覆蓬布,并应做好防冻、防晒、防雨、防风和防盗等工作。树木载植

3.1 载植季节

3.1.1 载植季节:参照本规程第2.5.2条的规定,畏寒树木不宜在冬季载植。

3.2 树木载植

3.2.1 各项载植工序应密切衔接,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养护。树木起掘后,不得爆晒或失水,若不能及时种植,应采取保护措施,如覆盖,假植等。

3.2.2 在载植过程中,若遇气温骤升骤降或遇大风大雨等特殊天气,应暂停载植,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如覆盖、假植等。

3.2.3 树穴规格的大小深浅,应按植株的根盘或土球直径适当放大,使根盘能充分舒展。高燥地树穴稍深,低地可稍浅。树穴规格应符合表3.2.3-

1、表3.2.3-2的要求。

表3.2.3-1 绿篱树穴规格

冠幅()单行种植 双行种植 备注

规格:宽*深(cm)规格:宽*深(cm)

30*30 50*40 70*40 双行种植呈品字形

40*40 60*45 90*45

50*50 70*55 110*55

60*60 70*60 130*60

表3.2.3-2 乔灌木树穴规格

分类 规格(cm)树穴直径(cm)树穴深(cm)备注

乔木 干径 3~4 50~60 40~50 乔木按胸径(胸径以离地米计),亚乔木按地径

4~5 60~70 50~60

5~6 70~80 60~70

6~8 80~100 70~80

8~10 100~120 80~90

灌木 冠径 40~60 30~50 40~50

60~80 50~70 50~55

80~100 70~90 55~60

100~120 90~110 60

120~140 100~120 65

藤木 地径 <2 30 30

2~3 40 35

3~4 45 40

4~5 50 45

竹类 丛 110~120 40 散生竹按土台适当扩大

3.2.4 挖掘槽穴时,若遇夹土层、块石、建筑垃圾及其他有害物,必须清除,并用载植土更换。槽穴挖成直筒形。表土要单独堆放,覆土时先放入槽穴。3.2.5 载植时可结合施用基肥。基肥应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也可施用复合肥,用量要适当。基肥可施与穴底,施后盖土,勿与根系接触。

3.2.6 载植时应选丰满完整的植株,并注意观赏面。孤植树更应注意冠幅完整,群植树木应按设计要求组合。藤木植物应栽在靠近建筑物或支架的基部,枝蔓应根据长势整理,分散固定于墙面或支架上。

3.2.7 带土球树木的载植,应先将植株放在载植槽穴内,定好方向。在扶正时宜移动土球,不得摇动树干。土球经初步覆土塞实后,方可将土球包扎物自下而上小心接触。若土球有松碎时,下面的包扎物可剪断,不宜强行取出。随后继续填土,分层捣实,待填土至土球深度的2/3,浇足第一次水,经渗透后继续填土至地表持平时,再浇第二次水,以不再向下渗透为宜。

3.2.8 裸根树木的载植,应先在穴内填一层种植土,再浇植株放在树穴内,扶正立直,定好方位后,按根盘情况先填适当厚度的载植土,将根系舒展,均匀填土,稍作上下抖动使根系与土密接,然后继续边填土边捣实,待与地表平时,浇透水直至不再向下渗透为宜。

3.2.9 树木载植深度应保持在土壤下沉后,基茎与地表等高。竹类宜较原来深度加深5~10cm,培土捣实时,勿伤鞭芽。

3.2.10 树木载植后,应沿树穴的外缘做好水穴,高度约为10~20cm左右,以便灌溉,防止水土流失。

3.2.11 载植后,应在三日内再复水一次。复水后若发现泥土下沉,应在根际补充载植土。3.3 卷干与支撑

3.3.1 乔木和珍贵树木在载植后,必须立支撑。支撑可用人字形、扁担形、三角形或单柱支撑,支撑要牢固。支撑下埋深度,可按树种规格和土质定,严禁打穿土球或损伤根盘。支撑的高度应按植株高度定,一般应支撑在植株高度1/2以上。支撑与树木扎缚处可用软质物衬垫。扎缚后树干必须保持正直。斜立的单干支撑设在迎风面。

3.3.2 高度在5m以下需支撑的树木,可采用定杆支撑,5m以上的树木宜结合使用定杆支撑和牵引固定。

3.3.3 干径5cm以上乔木载植后,在主干与接近主干的主枝部分,应用草绳密密卷缚,以保护主干,卷缚须整齐。3.4 修 剪

3.4.1 为确保植株成活,载植前后必须修剪,修剪时结合树冠形状,先将枯死株及运输途中损伤的枝叶剪掉,剪口必须平整,梢倾斜,必要时剪口用采取封口措施以减少蒸发。

3.4.2 常绿植株初剪后,须摘除部分叶片(月1/2)。

3.5 非适宜季节载植 3.5.1 因特殊情况,在树木非适宜季节载植时,树木的起掘、包扎和定植等工序必须紧密衔接。各类树木必须带好土球。

3.5.2 应根据树种和气候等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1

进行较强修剪,但至少应保留枝条的1/3。2

可摘去大部分树叶,但勿损伤幼芽。

载植后需经常浇水和喷雾,夏季应早、晚进行。4

卷干保护,必要时应予遮阴,冬季载植注意防寒。载植后养护(第一年)

4.1 灌溉与排水

4.1.1 新载植树木应根据不同树种和立地条件以及气候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4.1.2 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差或对水分和空气湿度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必须防止干旱,还应适当进行叶面喷水。

4.1.3 灌溉前应松土。灌溉时间:夏季一早晚为宜,冬季以中午为宜。4.1.4 发现雨后积水应立即排除。

4.2 中耕除草

4.2.1 新栽树木生长势较弱,应及时清除影响新载树木生长的杂草。

4.2.2 新载树木基部附近土壤常因灌水而板结,应及时松土。

4.2.3 除草可结合中耕进行,在生长季节,应每月进行一次,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为宜。4.3 施 肥

4.3.1 新载树木应按生长情况和观赏要求适当施肥。为扩大树冠,以氮肥为主;为促进开花结果,以磷、钾肥为主。

4.3.2 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若施用化肥,应以复合肥为主。

4.3.3 生长较差或生长较慢的新栽树木,在生长季节可每月进行根追肥一次,追肥浓度必须适宜。

4.4 整形修剪

4.4.1 新栽树木可在保留自然树形或原有造型基础上修剪。通过修剪,调整树形,促进生长。4.4.2 新栽观花或观果树木,应适当疏蕾删果。4.4.3 新栽树木根系或土球损伤严重或生长势较衰弱者,应进行强剪,甚至短截枝,促抽生强枝,恢复树势,枝希疏者可多摘心,促新枝茂盛。

4.4.4 主梢明显的乔木类,应保护顶芽。孤植树应保留下枝,保持树冠丰满。

4.4.5 藤木攀援类本植物为促进分枝,宜适度修剪,并设攀援设施,使姿态均衡茂盛,发挥缠绕功能。4.4.6 绿篱修剪整形按设计要求进行,新栽绿篱应适当修剪整形,促其枝叶茂盛。

4.5 保护措施

4.5.1 如遇持续高温干旱,除及时灌溉外,应按新栽树木的抗旱能力,适当疏去部分枝叶。对新栽珍贵树木,必要时应遮阴和叶面喷水。

4.5.2 防风:对新栽树木的原有支撑应经常检查,在风暴来临前应及时加固或增设支撑。对迎风面过大的树冠应适当疏枝。风暴过后,应及时抢救扶正倒伏树木,加固支撑物,修剪树冠和清理残枝等。4.5.3 防寒:凡易受冻害的新栽树木,寒冬来临前应采取根际培土、主干包扎或设立风障等防寒措施。防寒工作宜在11月进行,12月上旬前完成,年4月上旬开接触包扎物,遇有大雪应及时清除树冠积雪,但不应损伤树冠。

4.5.4 新栽珍贵树木在整个养护过程中,应防止人为践踏、碰撞和折损等影响树木生长的行为。在不影响景观条件下,可在树木周围设置栏杆围护。

4.5.5 养护及防治病害虫,可参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6—2001执行。

4.6 补 植

4.6.1 新栽树木因死亡发生缺株,应适当补植.补植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及规格.若需改变树种或规格,应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验收与备案

5.0.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挖穴、换土、施肥、树木、质量、修剪、栽植、支撑、筑堰、浇水、扎缚、清场。

5.0.2 栽植季节内本地区树木成活率应大于95%,外地引种树木成活率应大于90%。5.0.3 非适宜季节内本地区树木成活率应大于75%。5.0.4 成活率应按下式计算:

成活率=

成活珠数

*100%

实际种植株数

5.0.5 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应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树木死亡。5.0.6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花坛、花境建植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2—2001 1 总

1.0.1 为提高我省花坛、花境的建植质量,充分发挥其景观效果,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各类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地在新建、扩建、改建中花坛、屋顶花坛等可参照执行。

1.0.3 花坛、花境建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一、二年生草花

从下种到新种子成熟的生命期在一年之内完成的花卉,春播的秋季收获,收播的到次年春末采种。2.0.2 多年生草本花卉

生命能延续多年,包括终年常绿的和地上部分开花枯萎的,以芽或根蘖、地下部根茎越冬越夏的花卉,包括须根类、非须根类和变态茎类。2.0.3 球根花卉

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部分肥大,茎或根形成球状物或块状物的花卉。2.0.4 宿根花卉

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性强,冬季在露地安全越冬。依冬季地上茎叶枯死与否,分为落叶与常绿两类。2.0.5 花坛

绿地中精细配置花卉并有明显标界的一种花卉布置形式,用来点缀绿地或庭院。布置形式可分为规则式花坛、自然式花坛、立体花坛、组合式花坛等。2.0.6 模纹花坛

以模纹图案形种植的花卉。2.0.7 自然式花坛 一般采用一个或数个品种的花卉,单色或多色,按设计株行距植,是充分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坛种植形式.2.0.8 花境

绿地中的路侧或在草坪、树林、建筑物等边缘配置花卉的一种布置形式,用来丰富绿地色彩。布置形式以自然式为主。

基本要求

3.1 花

3.1.1 花坛植物材料宜由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球宿根花卉及低矮色叶花植物灌木组成。3.1.2 花坛植物材料应选用花期一致、花朵显露、株高整齐、叶色和叶形协调,容易配置的品种。3.1.3 花坛花卉必须选择其生物学特性符合当地立地条件者。

3.1.4 花坛讲究群体效果,符合功能要求,并与环境协调。模纹花坛要求图案清晰、色彩鲜明、对比度强;自然式花坛要求花繁色亮,美观大方。

3.2 花 境

3.2.1 花境用花宜以花期长、观赏效果佳个球(宿)根花卉和多年生草花及高度40cm以下的观花、观叶植物为主。

3.2.2 花境配置应具有季相变化,并突出重点景观。

4.0.1 花坛、花境的设计应与整体环境协调,配置合理,主题突出。选用的花卉应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花。

4.0.2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或剖面图)、经费预算表和文字说明,并附花卉品种、规格和数量。平面图比例根据地形、面积大小,可采用1:20、1:50、1:100。剖面图应剖示花卉植物与地形、环境的关系,比例可采用1:20、1:50、1:100。3 比较复杂的花坛施工图,应用方格网或坐标表示,立体花卉应附效果图。

4.0.3 花坛设计应付一年内花卉配置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换花时间。花坛一年换花不应少于4次。

施 工 5.1施工准备

5.1.1 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材料、场地、人工等准备。

5.1.2 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应提前7天作出调整方案,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施工。

5.2 土壤要求

5.2.1 栽植前土壤必须进行深翻细作,翻地深度不应小于30cm,清除石块、残根、杂草,施入基肥。5.2.2 栽植前土壤应进行杀虫和灭菌处理,严禁有害、有毒物质存在。

5.2.3 栽植土必须采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对不符合栽植要求的土壤,必须根据植物的习性改良土壤结构,调整酸碱度。有机肥可在翻地时施入,亦可在挖穴时施入穴底。

5.2.4 花坛土壤宜提前测试,土壤主要理化状宜符合:土壤PH值6~7.5,酸性花卉土壤PH值5~7,有机质含量≥2%,通气孔隙度≥6%,有效土层≥30cm.(以上数值供参考)

5.3 土壤要求 5.3.1 花坛植物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花坛用花品种要求:主干矮壮,分枝(分蘖)强健、株型整齐,抗病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2 花卉应统一规格,同一品种株高、花色、冠径、花期等无明显差异。3 花卉生长健壮,无明显病虫害,无枯黄叶,根系完好,无严重损伤。4 开花及时,盛花期应符合设计时间要求。5 花卉在花坛中有效观赏期不少于31天。地栽花苗起掘应带宿土,用盛器运输,防止机械损伤,保持湿润状态。

5.3.2 花境植物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宿根花卉根系发育良好,每丛3~4个芽,选用常绿或绿色期长的品种,无明显病虫害或机械损伤。2 根茎类多年花卉宜选用休眠不需每年挖掘地下部分作养护处理的种类。要求植株健壮、生长点多。3 球根花卉的种球大小基本一致,种球无明显病虫害。矮生木本植物应选用株型丰满、无明显病虫害的观花或观叶植物。木本植物宜经移栽或盆栽。5 一、二年生草花质量要求同花坛用花。花苗移植前要分清品种、色彩、以防混杂。木本花卉地栽苗要切断主根,少伤须根,尽量多带宿土,要随掘随种。

5.4 栽 植

5.4.1 施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园林工人或具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员。5.4.2 应按设计要求对地形、坡度进行整理,做到表土平整、排水良好。5.4.3 应按设计要求放样、定好株行距。初种时的覆盖率,花坛不宜低于80%。

5.4.4 栽植穴稍大,使根系舒畅伸展。盆栽苗要除去花盆及垫片。栽植深度应保持花苗原栽植深度,严禁栽植过深。

5.4.5 栽后填土应充分压实,使穴面与地面相平略凹。

5.4.6 栽后应用细眼喷头浇足水分,待水沉后再浇一次。结合浇水可施以腐熟的稀薄有机肥料,施后叶面要用清水喷淋。

一、二年生草话第二天再一次浇透水,一周内加强水分管理。球根和木本花卉一般不需要再浇水,待土壤干时再浇。

5.4.7 大株的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栽植时,应进行根部修剪,去除伤根、烂根、枯根。

养护管理

6.0.1 花坛、花境的养护可参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6—2001执行。

7验收与备案

7.0.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挖穴、换土、施肥、植株质量、修剪、栽植、筑堰、浇水。

7.0.2 栽植季节内本地区植株成活率应大于95%,外地引种植株成活率应大于90%。7.0.3 非适宜季节栽植的植株成活率应大于85%。

7.0.4 成活率应按下式计算:

成活株数

*100% 成活率=实际种植株数

7.0.5 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按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植株死亡。7.0.6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地被建植技术规程(试行)

DB33/T1009.3—2001

1.0.1 为提高我省地被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功能,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地在新建、扩建、改建中地被绿化的设计、建植、监理、质监和养护。

1.0.3 地被绿化建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地被绿化是指在园林的空旷地、坡地、疏林地及大树下等裸露地面,栽植适宜品种的地被植物,形成一个常绿、单季或随季相变化的景观,能稳定覆盖地面、保持水土,改善和美化环境。2 术

语 2.0.1 地被植物

指株型低矮、枝叶茂盛,能严密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气候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分木本地被植物和草木地被植物两大类。与草坪相比,地被植物一般不宜践踏,也无需多次修剪。2.0.2 田间持水量

指土壤在排去重力水后所能保持的水分含量,用水分占干重或体积百分数表示。田间持水量以25%为宜。2.0.3 自衍力

植物通过自身种子的自然传播与萌发来繁衍后代的能力。2.0.4 植物抗性

指植物对自然界中气候的高温与严寒,干旱与雨涝,土壤的肥沃与瘠薄,病虫害的感染及大气污染等抗受性和适应性的能力。

3基本要求

3.0.1 各类绿地的裸露地面凡能栽植地被植物的地方,都应栽植地被植物。3.0.2 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适于栽植地土壤、气候、光明等立地条件的多年生球宿根类;不需每年挖掘地下部分的球茎类;自衍力强的一、二年生草本;藤木植物和低矮的常绿(或落叶)木本植物。2 宜选择种源丰富或容易获得的品种,使能很快独立形成较稳定的群体。3 宜用抗性强和管理粗放的品种。能满足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因子、抑制杂草等功能,且花形、花色、叶形、叶色应与种植地的景观相协调。观花类地被植物宜选花繁或花大、花朵顶生或显露的品种,观叶类宜用叶形和叶色妍美、群体观赏效果佳的品种。应采用乡土种类为主,积极引进适宜本土的优良品种。3.0.3 地被植物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置方式以大面积片植、花带和装饰三种形式为主。合理培植、高度适当,使植物群落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开花的地被植物,花期和花色应与主体乔灌木协调。注意季节和色彩的互补。

4.0.1 地被设计应与整体环境协调,植物材料必须按阳光照射强度、地形起伏、土壤酸碱度及湿润度,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4.0.2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或剖面图)、经费预算和文字说明,并附地被植物品种名录、规格和数量。

工 5.1 施工前准备

5.1.1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材料、场地、人工等准备。

5.1.2 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必须提前7天作出调整方案,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施工。

5.2 土壤要求

5.2.1 栽植前应进行土壤测定,土壤应符合下列标准:PH值6~7.5,有机质含量≥2%,通气孔隙度≥10%,有效土层为20~30cm,石唢粒径≤2cm。

5.2.2 栽植土有效层下方如有不透气废基,应打碎或钻通,使上下通气透水。

5.2.3 栽植地必须具备满足园林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光、热等环境因子。严禁建筑垃圾和有害物质混入。

5.2.4 栽植土不能满足植物需要,必须进行土壤改良。5.2.5 栽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使用除草剂应掌握好药效期,提前施用。

5.3 植物材料 5.3.1 应根据景观和功能要求选择植物品种。5.3.2 地被植物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标准: 1 所有植株同一品种时,规格大小应无明显差异。2 植株根系完好,生长旺盛。植株无明显病虫害和较严重的机械损伤。植株运输过程及运到栽植地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其维持湿润状态。5.3.3 若栽植面积较大,又有种子来源,则宜直接采用种子播种。

5.4 栽

5.4.1 栽植前土壤深翻应大于25cm,结合深翻清除石块等杂物,施足基肥,杷细整平,做到表土平整,排水良好。

5.4.2 栽植前应按设计要求放样,定好株行距,做好分株、切根等准备。5.4.3 栽植坑应稍大,使根系舒展,填土压实,土面平整。

5.4.4 栽植后应立即浇足水分,可结合浇水喷施腐熟的有机肥,施后用清水喷淋茎叶。栽后一周内注意土壤湿度,发现表土干裂,应及时浇水。

养护管理

6.0.1 栽植后要保持田间持水量60~70%,直到出苗或成活,以后不必经常浇水。经常性养护可参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6—2001执行。

草坪建植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4—2001 1 总

1.0.1 为提高我省草坪建植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功能,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各类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地在新建、改建、扩建中草坪的建植、监理、质监和养护。

1.0.3 草坪建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草坪

用多年生的矮生草本植物密植,经修剪成均匀一致如毯状的地坪。2.0.2 观赏型草坪

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四周有保护措施,仅供观赏,不能如内的草坪。2.0.3 单纯型草坪 用一种草坪建植的草坪。2.0.4 混合型草坪

用二种以上草种混合建植的草坪。2.0.5 冷季型草

温带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草种,适于15~35℃。耐踏性相对较低,生长迅速,需经常修剪。在浙江夏季有短暂的修眠期。2.0.6 暖季型草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上生长的草种,适于25~35℃。耐踏性优干冷季型草坪,在浙江,冬季地上不枯黄,次年3月下旬返青。2.0.7 客土喷播

把水添加到土壤、种子、肥料、纤维等组成的喷附材料中,调成稠糊状,使用机械喷附到陡峭坡面上的播种形式。2.0.8种子喷播

把种子、肥料、纤维等材料放于水中,使用泵类喷至缓的坡面上的播种形式。2.0.9植生带

采用无纺布或纸,将种子、肥料按播种密度均匀夹在两层布(纸)中间,用机器压紧成卷,使用时需按面积剪好拉平,并固定。2.0.10 覆盖度

草坪覆盖土壤的面积与草坪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2.0.11 纯净度 将单纯型草坪中所选用草种外的草视为杂草,在1平方米内主草数量与杂草数量的百分比。2.0.12 比降

草坪中高低二点的水平高差与二点间距离的比值。

3基本要求

3.0.1 草坪设计应根据其观赏效果、气候因素、生长条件及是否如许游人进入踩踏等具体要求,选择适宜的草种和种植类型。

3.0.2 草坪的坡度不宜过大,应以利于排水、修剪、游人安全为原则。3.0.3 各类草坪的覆盖度应大于95%,集中空秃面积不超过49cm。

3.0.4 覆盖度达到95%所需时间,籽播、茎播、分植带铺设在2~3个月内,满铺草坪成活时间,生长季节应在一个月内,非生长季节不超过三个月。

3.0.5 草坪纯净度:单纯性草坪纯洁度保持大于95%。混合草坪应达到没有影响景观的双子叶植物和与草坪不协调的禾本植物的要求。

施 工

4.1.1 施工人员应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园林工人或具有相关知识和技能人员。4.1.2 应准备好必要的播种和铺植设施。

4.2 土壤要求

4.2.1 土壤理化性状应符合以下要求:PH值6~7.5,有机质含量≥2.0%,总孔隙度≥50%,石砾粒径≤1cm,石砾含量≤10%。

4.2.2 土壤改良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PH值<6或>7.5的土壤,应采用石灰、草木灰或酸性介质进行土壤改良,使土壤栽植层内达到PH值6~7.5。总孔隙度50%的土壤,必须采用有机质或疏松介质加以改良,如粘重土和粉末结构土应加入30~40%的粗砂。对有机质低于2%的土壤,应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含丰富有机质的介质,调整到有机质含量≥2%。4.2.3 翻耕与平整:草坪翻耕前应进行化学除草,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还应进行多次喷杀。在除锈剂药效期过后,全面深翻25cm。必要时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病菌和害虫(包括和蛹)。随后将土耙细,在土壤板结地带应进行机械碎土,使土块直径<1cm,清除杂草及杂物。严禁在雨期进行翻地。对低洼水地应填土整平。

4.2.4 地形整理:按设计要求,使栽植地具一定坡度向路面或排水口倾斜。4.2.5 排灌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面积在1000m以上的草坪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和完善的灌溉设施。必须及时排除积水,面积≤1000m的草坪,可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比建3~5‰。面积在1000m以上的草坪,应建永久性比建为5‰的地下排水系统,与市政排水管接通。安装自动喷灌的,除计算好给水范围和适当的喷头、水压与扬程,还应设置移动水管进行人工补浇。

4.2.6 肥料准备: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用量0.5~1.0kg/m,过磷酸钙50~75g/m,可结合翻地,将肥料均匀施入。

4.3 种子植物材料要求

4.3.1 种子要求:纯净、千粒重符合有关标准,发芽率达到95%以上。4.3.2 铺植材料要求:生长健壮、整齐,密度在95%以上。

播种草坪的建植

5.0.1 播种期:根据草种生物学特性适时播种。冷季型草种原则上除冰冻期和30℃以上高温期外均可播种,但以9月初至11月底最宜。在10℃以下播种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以利发芽。暖季型草种宜在2月下旬至5月中旬完成播种。

5.0.2 播种量可按下式计算,再根据播种土壤条件、平整度等增加20~30%损耗。

计划播种面积(m)*千粒重(g)*10 播种量(g/m)=

1000*种子纯度*发芽率

5.0.3 播种方式分人工撒播、机械喷播和植生带三种,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人工撒播草坪后应及时覆土厚度为种子高度的一倍。覆土后镇压,压后用喷雾、灌水或滴灌的方式浇透水。机械喷播可采用客土喷吹和种子喷播二种方式。客土喷吹是将种子、泥土、肥料、水和纤维质等量混合均匀,用机械喷附在陡坡,厚度应大于20cm。种子喷播在土面上,纤维含量为200g/m.3 植生带的草坪建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植生带的草坪建植应按设计面积计算用草数量,在平整好的地上依次铺设,并将植生带拉直、铺平,接缝要紧密,但不可用力过大。

2)

植生带铺好,覆土2~3cm,滚压后及时浇透水。5.0.4 播种草坪苗期管理应按表5.0.4规定执行。表5.0.4 播种草坪苗期管理

人工撒播

机械喷播 植 生带

喷水 小苗初期每天喷灌1~2次,视天气情况可逐日减喷次数 种子萌发前2~3小时喷水一次,喷水量不可太大,喷湿为止,出苗后视天气情况酌喷水次数 幼苗期每天喷水早晚各一次

除杂草 除早、除小、除净,可用适当的除草剂除草 选用适当的除草或人工除草 除早、除小、除净

除去覆盖物 小苗出土50%左右时,可除去覆盖物,及时拣除草坪内的垃圾 及时清除垃圾等杂物 及时清除垃圾等杂物

其他管理 需要间苗的,应在幼苗分蘖时一次完成 覆盖率达70%~80%时滚压一次,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草坪平整 幼苗发芽时,再覆2~3cm土层,促匍匐茎生根

6铺植草坪的建植

6.0.1 密植:把草皮按统一标准切割成块,按彻砖的格式平铺在土面上,草块间隙1cm,交接处填干燥肥沃土1kg/m,铺后及时滚压浇透水。冷季型草种可不留缝隙。

6.0.2 间铺:铺种方法同密植,将草皮切割成条或统一大小的块,一般1平方米草皮约铺2~3平方米。铺后滚压,浇透水。

6.0.3 点铺:将草皮切成2~3平方厘米小块等距点植,一般1平方米草皮约铺3~5平方米。铺后滚压,浇透水。

6.0.4 茎铺:将匍匐型草种选茎枝长的,剪为2~3cm小段均匀撒铺于种植地上,覆土1~2cm,铺后滚压,浇透水。

6.0.5 草坪铺植后的管理,应按表6.0.5执行。

表6.0.5 草坪铺植后管理

密植、间植、点植 茎铺

浇水

每周浇水一次,浇透、浇匀 保持土壤湿润,表土干即浇

除草

草皮成活后及时清除杂草 发现新苗后及时清除杂草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 及时防治病虫害

其它管理

铺植后2~3天滚压一次,以后每周至少一次,直至成活,若有明显隆突现象,应适时重铺 铺后检查,有茎裸露应及时覆土压平

7冷、暖季型草坪复播

7.0.1 复播时间:宜于9月初至1

1月底(气温8℃以上)进行。7.0.2 实施复播应按下列要求执行: 1 播种前一天对播种地喷浇水。用铁钉制成拍板(钉齿露长1.5~2cm)在暖季型草坪上均匀拍出播种孔。3 播种方式可采用人工撒播或机械喷播。播种量可参照本规程第5.0.2 条计算。4 播种后,可用扫帚轻扫播地,覆以少量细土,喷浇适量水。以后每天适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促使草籽萌发,萌发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补播。对复播草坪上冷季型草,应将其高度控制在3~5cm左右,以免其生长过高影响暖季型草坪的正常生长。

养护管理

8.0.1 草坪建植后的养护管理应符合本规程的质量要求,苗期管理应按本规程第5.0.4条及第6.0.5条执行,经常性养护参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33/T2009.6—2001执行。验收与备案

9.0.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换土、施肥、播种、铺植、浇水。9.0.2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行道树栽植技术规程(试行)

DB33/T1009.5—2001

1.0.1 为统一我省行道树的栽植技术,提高栽植质量,充分发挥行道树绿化的功能,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以及风景区行道树的栽植、监理和质监。1.0.3 行道树的栽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标准的规定。基本要求

2.0.1 行道树栽植前应了解栽植地道路及周围环境条件。可栽植行道树的人行道宽度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 人行道宽度宜在3cm以上。人行道宽度在2cm左右时,沿街建筑应在两层以下。

2.0.2 在道路弯道内侧栽植行道树不得影响行车的安全视线。

2.0.3 行道树与地面有关设施的距离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的规定。

3.0.1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种植平面图、立面图、道路断面图、地上地下管线图等)、经费预算表、文字说明,并附植物品种名录、规格和数量。

工 4.1 施工前准备

4.1.1 现场调查及放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施工前应对人行道的公共设施、土壤、路面、沿街建筑物、地下及架空管线等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好详细记录。行道树的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实地情况进行。3 施工时如发现图纸与实际不符,应由设计部门变更设计。4.2 土壤要求

4.2.1 土壤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栽植土应呈微酸性至微碱性,PH值在6.0~7.5之间。树穴内有建筑垃圾,或土壤中含有害物质,必须用栽植土予以更换。

4.3 植物材料

4.3.1 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树木的品种和规格。必须选择树干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树木,胸径应在6cm以上,栽植在机动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分枝点应高于3.5m,无中心立枝的树木必须有4~5根一级主枝,长度不得小于35cm.4.3.2 同一条道路或路段应栽植同一品种、规格的树木。

4.3.3 裸根树木根系直径和带土球直径及深度规格,应符合表4.3.3所列要求。表4.3.3 树木根系和带土球规格

树种 胸径

根系和土球规格

土球直径(cm)根系深度(cm)

乔木 6~7 55~60 35~40

7~8 60~70 40~45

8~10 70~80 45~50

10~12 80~90 50~60

12~14 90~100 60~65

4.4 树

4.4.1 树穴规格尺寸,长*宽*深不得小于1m*1m*1m,穴底的尺寸不得小于上口。树穴周围及穴底能自然渗水,否则必须采取措施达到渗水要求。

4.4.2 树穴内挖出的栽植土及废土(包括砖石瓦砾),分别堆置于穴外侧,废土杂物应集中清运。穴内土质符合要求的,亦应将土球根部以下的土壤翻松10cm~20cm(此土不必取出)。

4.4.3 挖穴时如遇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应停止操作,并即会同有关部门商定变更办法;若树穴挖至预定深度发现地下水位偏高,应采取增设排水垫层或采取推土栽植等措施。

4.4.4 挖穴后栽植前,应穴内施足腐熟的基肥。空穴过夜,必须设置警戒标志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植 5.1 栽植条件

5.1.1 落叶乔木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土壤冰冻前进行,但个别树种如:乌柏、枫杨、谏树、重阳木等应在芽刚萌动时栽植。

5.1.2 常绿乔木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发芽前、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降霜前栽植。5.1.3 栽植行道树的各工序应紧密衔接,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浇。5.1.4 综合工程中行道树的栽植,应在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后进行。

5.2 起掘包扎与装运

5.2.1 参见《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1—2001第2.5节树木起掘包扎。

5.3 修

5.3.1 树木在挖掘前可适当进行修剪,以减少蒸发量。树木运到栽植地要进行定形修剪,修剪应注意树形均衡。应剪除有病虫和损伤的枝、根、剪口截面直径大于8cm时应采取防腐处理。

5.3.2 为了减少常绿树蒸发量,种植前结合定形修剪,可摘除部分树叶,但应防止碰伤叶芽。

5.4 栽

5.4.1 主干略有弯曲的树木,栽植时其弯曲面应与道路走向平行,最大弯曲面朝向护树单柱桩。5.4.2 树木栽植后的覆土高度应与地表持平。待土下沉,加土持平后,用地被植物覆盖,做到黄土不露天。

5.4.3 栽植裸根苗应将树根舒展在树穴内,均匀加入细土至根被覆盖时,树木略向上抖动,提到栽植位置,扶直后再边培土边分层实。

5.4.4 带土球树木栽植时,在树穴内应先将土球放妥后去包扎物并将其取出,然后从树穴边缘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层 实,不伤土球。

5.4.5 树穴周围应设保护树穴的侧石,主要道路及行人频繁的道路应铺设架空树穴盖板,盖板的铺设应保持土壤疏松,不移土。

5.4.6 行道树栽植后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

5.5 卷干与支撑

5.5.1 落叶乔木行道树宜用单柱桩,在树穴挖好后,应朝盛行风向倾斜5度立好护树桩。预制的混凝土单柱桩全长3.5m,埋入地下1.1m。竖桩位置与主干间距为30~40cm。一根垂直护树桩,桩全长2.3m,埋入地下1.1m。竖桩位置应距土球外援10cm。

5.5.2 常绿乔木宜用扁担桩形式支撑,必须在树栽好后再支撑。先在土球两侧各打入一根垂直护树桩,桩全长2.3m,埋入地下1.1m。竖桩位置应距土球外援10cm。5.5.3 护树桩的定位应与行道树走向平行,整齐、统一。

5.5.4 单柱桩:扎缚材料应在距护树桩顶端20cm处,呈“∞”字型地扎缚三道加上腰杂,保持主干直立。5.5.5 扁担桩:设离地面1.1m高处,应在主干内侧架一水平横档,分别与树干主干、护树桩缚牢,保持主干立直。

5.5.6 发现树干下沉,出现吊桩等应及时调整扎缚高低和松紧度,与树干保持水平和直立。

5.6 筑堰与浇水

5.6.1 树穴栽植培土后,应在树穴周围用土筑成高于根颈10~15cm的浇水堰,应筑实、底平、不漏水。5.6.2 树木栽植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并注意缓浇慢浇,隔日再复水一次。遇到天气干燥,需适时胶水。常绿树还需向树冠喷水,以减少水分蒸发。

5.6.3 浇水过程中如发现土壤下陷或树木倾斜,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后,应及时封堰整平。

非适宜季节栽植 6.0.1 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培育无中心主枝的乔木,应短截为主,疏剪为辅,为保持分枝匀称,高度基本一致,可进行重截或强截。2 具有中心主枝的乔木,中心主枝不得截去,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修剪量宜保留原树冠的1/3,保持树冠和树性。若有些树种因疏剪或短截而影响树形恢复与观赏,则可减少修剪量而代以增加摘叶量来维持水分平衡。6.0.2 树木必须带土球栽植。其主干和主枝必须用草绳卷干包扎,但不得影响树梢。6.0.3 树木土球直径应相应放大,一般为基径的7~8倍。6.0.4 栽植后定入定树重点养护,早晚应及时浇水喷雾。

7验收与备案

7.0.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挖穴、换土、施肥、树木质量、修剪、栽植、卷干、支撑、筑堰、浇水、扎缚。

7.0.2 栽植季节内本地区树木成活率应大于95%,外地引种树木成活率应大于90%。7.0.3 非适宜季节栽植在树木成活率应大于70%。

7.0.4 成活率应按下式计算:

成活株数

*100%

成活率=

实际种植株数 7.0.5 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应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树木死亡。7.0.6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

DB33/T1009.6—2001 1 总

1.0.1为加强我省风景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养护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绿化功能,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各类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绿地的养护管理技术工作。1.0.3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 园林植物凡经栽植成活一年以上的,其保存率均应达到98%(应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树木死亡)。

树 木 养 护

2.1 灌溉与排水

2.1.1 新栽植的树木应根据天气、立地条件和树种的抗旱能力,进行适期、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

2.1.2 绿地中已栽植成活的树木,在久旱或立地条件较差、土壤十分干燥时,应及时采取灌溉措施。2.1.3 在夏季空气干燥时,对一些叶质纤薄易受日灼的树种还应适当进行叶面及枝干喷雾,必要时搭棚蔽荫,午间喷水于荫棚上,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

2.1.4 灌溉前应先松土。夏季灌溉宜早晚进行,冬季灌溉应中午进行。灌溉要一次浇透,尤其是春、夏两季。

2.1.5 暴雨后应排除树木周围的积水。新栽树木周围积水尤应尽速排除。对于栽种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块的苗木,特别是大乔木更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2.1.6 灌溉用水不能采用有害污水。灌溉时,要注意保护树木根部的土壤不被冲刷。

2.2 中耕除草

2.2.1 各类绿地中影响植物景观的直立性杂草必须铲除。对影响相互木生长的各类野生藤蔓,应及时清除。

2.2.2 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在蒸腾忘记须每月松土一次。中耕深度为10~20cm,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

2.2.3 中耕除草应选在晴朗或初晴天气,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时候进行。应注意不可削伤树皮,折损枝条。中耕时应及时清除土壤中的瓦砾、石块等。

2.3 施

2.3.1 树木休眠期,需施基肥。树木生长期施追肥,可以按照植株的生长势进行。(注:花灌木应在花前、花后进行。果木应按不同种类的养护技术要求进行。)

2.3.2 施用的肥料种类应按树种、生长期、土壤条件及观赏等不同要求定。早期欲扩大冠幅,宜施氮肥;观花观果树种应增施磷、钾肥。常绿针叶树在幼龄期间,不宜施用化肥。要注意应用微量元素根外施肥的技术,喷施时间以清晨和傍晚为宜。逐步推广应用复合肥料。

2.3.3 施肥量应根据树种、树龄、生长期、肥源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等条件决定。一般乔木干径在15cm以下的,每3cm干径应施堆肥1.0kg;干径在15cm以上的,每3cm干径应施堆肥1.0~2.0kg。树木青壮年欲扩大树冠的,以及观花、观果类植物,应适当增加施肥量。

2.3.4 乔木和灌木均应挖好施肥环沟,其外径应与树木的冠幅及新种泥球树穴大小相适用,深度应在根系密集层以上,宽度约为25~30cm。施肥后,应将环沟填平。栽植在草地上的树木,可采用穴施。2.3.5 树木养护施用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不宜长期施用单一化肥。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施用宜在晴天,除根外施肥,肥料不得触及树叶。

2.3.6 公园、景点不准施用未经过腐熟的人粪尿。施用有异味的肥料,应在公园、景点闭园时进行。

2.4 整形修剪

2.4.1 树木应通过修剪稳定树形。均衡树势,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肥水分配,调整植物群落为主。因景观需要,可根据树木生长发育的特性,将树冠修剪、整理,使形成和保持一定形状。

2.4.2 树木应根据不同生长习性采取不同的整形措施。对广玉兰、雪松、银杏、鹅掌揪等顶芽优势特别强的树种,应保留其顶芽,维护其塔形、圆锥形树冠;对海桐、山茶、含笑、杜鹃、子花等顶芽优势不太强而发枝能力强,易形成丛状形树冠的树种,宜整修成圆球形、半圆球形或自然形树冠。对已成形的球形植物,在整形修剪时,应适时进行摘心,对空隙点要进行吊扎;对观花小乔木的整形修剪,宜符合其自然形态。

2.4.3 树木修剪的程度,应根据主、侧枝间的生长习性、树龄及树种的特性决定。在整形时,为使主枝间的生长势平衡且保持树冠均匀,应采用“强主枝重剪,弱主枝轻剪”的原则;如要调节侧枝的生长势,则采取“强主枝轻剪,弱主枝重剪”的原则。对衰老树木可采取重度修剪,以恢复其树势。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有伤流的树种应尽量避免雨期修剪,宜在休眠期修剪。

2.4.4 树木修剪时期应根据植物的不同物侯期与树种的抗寒性定。春、夏季开花的花木,应在花后及时修剪;秋季开花的花木和一般树木,应休眠期进行。对腊梅、山梅花、紧荆、金钟花、金丝桃等常在根际萌发新枝的灌木,应删除更新衰老枝。畏寒植物一般在春季修剪。

2.4.5 对成型乔木树种,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残枝、枯枝以及根部萌蘖枝等。除特殊需要,一般不宜作过度修剪。对不同品种组合的树群,修剪时要注意调整植物群落,突出层次,做到相互间协调统一。

2.4.6 行道树干分枝点高3.5m,树冠一般宜保持自然生长,如遇架空线应按杯状形修剪(悬铃木可按”三主六枝十二叉”的杯状形修剪)。行道树全年末芽不少于3次,不定芽的长度不应大于15cm。树枝稀疏或缺枝处,要有目的保留一些不定芽,使它成为补充枝。抹芽时不得拉伤树皮,不得保留残枝。修剪下来的树枝应及时清除。

2.4.7 花灌木的修剪,应有利于促进短枝和花芽形成,有利于枝叶繁茂、分布匀称。修剪应遵循“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原则。

2.4.8 绿篱的修剪,应促其分枝,保持全株枝叶丰满;也可作整形修剪,特殊造型绿篱应逐步修剪成形。2.4.9 木本地被、攀缘植物的修剪,应促进分枝,加强覆盖和盘缠的功能。对多年生的攀缘植物要定期翻蔓,清除枯枝,疏删老弱的藤蔓。

2.4.10 对非观果和非留种树木,要及时摘去残花、果实;对观果树木的修剪应按各类不同果木的修剪技术要求进行。

2.4.11 修剪时,切口部必须靠节,剪口应在剪口芽的反侧,呈45度倾斜,剪口应平整。一般花木枝条剪口大于6cm、珍贵花木枝条剪口大于3cm,应涂抹园林用的防腐剂。对过于粗壮的大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防止坼裂,操作时必须保证安全。

2.4.12 上树修剪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5 防护设施

2.5.1 为防止人蓄或车辆践踏、碰撞树木,在不影响游览观赏和景观的前提下,可在树木周围用各种栅栏、绿篱及其它方法维护。开放景点、公园和城市主干道,严禁用刺铁丝维护。

2.5.2 高大乔木在台风等灾害性风暴来临前夕,应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对一些根浅、迎风、树冠庞大、枝叶过密以及立地条件差的树木,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立柱、绑扎、疏枝、扶正等措施。预防台风的各项工作应在台风来临季节前做好。风暴后,应即使进行抢救,首先是风暴林地等处树木。对于就地抢救难以成活的树木,应将树冠强截后移送苗圃栽种养护。对无法成活的树木,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处理。风暴过后应及时拆除有碍交通、观瞻的加固物。2.5.3 凡易受冻害的树木,冬季应按不同树种分别采取根际培土及覆草、主干包扎、修剪等防寒措施。防寒工作应在12月上旬前完成。对包扎保护越冬的树木,按树木耐寒程度和天气情况,在春分后逐步拆除其包扎物并即清运,最迟应在4月上旬前拆除清运完毕。对新栽种需防寒保护的珍贵树木,必要时应在树的西北面塔防风棚。

2.5.4 为防止雪压损枝,大雪时,应及时清除枝叶积雪。有倒伏危险的树木应立柱支撑保护。清除积雪时不得损伤树冠。

2.5.5 对树干的空洞应及时填补。

2.6 枯死树木的挖除

2.6.1 市区、风景区主要干道以及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处的枯死树木应及时连根挖除,并天平坑穴。其它地点的枯死树木可结合补植工作及时挖除。

2.6.2 枯死的大树和古树名木在挖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擅自挖除。对枯死的古树名木应及时归档销号。

2.7 树木补植 2.7.1 树木缺株应尽早补植。

2.7.2 落叶树的补植,一般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发芽以前或在秋季落叶后土壤冰冻以前进行;针叶树、常绿阔叶树的补植,一般应在春季土壤解冻以后发芽以前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降霜前进行。2.7.3 补植的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规格也应相近;若改变树种或规格应与原来的景观相协调。补植行道树树种及规格必须与原树种一致,补植行道树的规格应与原树木相协调。地被和草坪养护 3.1 地

3.1.1 地被植物在未覆盖地面期间,每年应及时除去杂草、中耕若干次;清除废弃物、除草、中耕时,应防止损伤地被植物的根系。

3.1.2 天气干旱、土壤干燥时,要适时、适量进行浇水。早春发芽前期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进行普遍施肥。开花的地被植物应在花前和花后各施一次追肥,肥料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亦可施复合肥。3.1.3 发现枯死植物应及时挖除并补植。影响景观的枯叶残花要随时整理清除。

3.1.4 木本地被植物萌发能力强者,应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修剪。应使植株在生长期间,始终保持在高度不超过60cm的低矮状态。3.1.5 球根、宿根类地被植物,经3~4年生长后,根部拥挤以至影响其正常发育时,应按不同类群的生理习性进行分株,更新移植。

3.2 草 坪 3.2.1 草坪覆盖度应大于95%。3.2.2 全年绿色期应大于220天。

3.2.3 草坪中杂草应及时除去,大型野草更应随时挖除。单纯型草坪纯洁度应保持大于95%,杂草过多又无法净化时,应淘汰重铺。除草可采用人工、机械、生物和化学除草方法,人工除草要将杂草连根拔除。3.2.4 裸露地块应及时补植。草坪出现衰老时可采取补播草籽、条状更新、定期封闭和断根更新等复壮方法。必要时,可重新建植。

3.2.5 草坪在生长季节,应适时进行加土、镇压,保持土壤平整和良好的透气性。应适时进行修剪,草的高度控制在4~6 cm,除个别品种外不得高于8cm,路边和树根边的草要修剪整齐。修剪应使用轧(滚)草机,滚草前必须清除草坪上石子、瓦砾、树枝等杂物。滚草要平整,边角无遗漏,草屑应及时清除。3.2.6 草坪内的树穴、花坛及沿道路边缘,应及时切草边,保持线条清晰。

3.2.7 草坪施肥:冷季型草种追肥宜在春季和秋季,暖季型草种宜在晚春。追肥应以复合肥料和有机肥为主,追肥的时间和数量应根据土壤肥力、草种和草坪生长情况定。施肥可采用撒施和根外追肥,宜采取浓度淡而次数多的追肥方法。

3.2.8 土壤干燥时,应及时浇水。浇水方式宜以喷灌为主。

3.2.9 草坪播种期、萌芽期以及土壤过湿或板结,浇水后应暂停开放。

3.2.10 病害、虫害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梅雨季节和高温季节,冷季型草坪应按情况每月喷洒1~3次防病杀菌剂。防治应药应选择生物制剂和高效无毒或低毒的药剂。

3.2.11 每年秋季可采用打孔机在草坪上打孔的方式松土,去除打出的旧土,撒入培养土或沙粒。3.2.12 凡低洼常年积水处,要填土整平或盲沟排水。4 花坛、花境植物养护

4.1 花坛植物

4.1.1 应根据不同花卉品种和花坛的不同要求,制定养护技术措施。花坛每年换花应不少于4次,全年观赏期应不少于330天。每次换花期坛面裸露时间不得超过4天。花坛内应无明显缺株倒伏的花苗,枯枝残花率小于10%。

4.1.2 花坛换花除了间种以外,在移栽前必须深耕细耙,要去除土层20cm内的石块、草屑、残茎和落叶等杂物,并施足基肥。

4.1.3 花卉生长旺期应适当追肥,施肥量根据花卉种类而定。施肥后应用清水喷淋。严禁肥料污染花、叶。公园、景点在施用有异味的肥料时,需在闭园后进行。

4.1.4 枯萎的花蒂和黄叶要及时剪除,缺株要及时补植。凡须摘心的品种,应及时进行。木本花卉应及时修枝、整形;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应及时更新;易倒伏的花卉应立支柱绑扎。应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1.5 花坛的防护设施应保持清洁完好。花坛的垃圾应及时清除。4.2 花境植物

4.2.1 花境植物的一般养护可参照本规程第4.1节花坛植物执行。4.2.2 花境植物必须经常修剪以保持最佳效果。5 水生植物养护

5.0.1 湖、池内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应严格控制,防止影响水面倒影。超出范围的叶片,应在水面以下随时割除。

5.0.2 水生植物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5.0.3 水生植物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枯黄部分应及时清除。

5.0.4 为保护水生植物不被鱼类破坏,可在水生植物栽植区域四周设置围网。6

古树名木养护 6.0.1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6.0.2 古树名木应建立档案和标志,进行重点保护,严禁砍伐或擅自迁移。因特殊需要确需移植的,必须按规定报批。

6.0.3 对古树名木生长不利的立地条件必须及时整治改造。对腐烂的部位应及时剔除,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为保持其古老苍劲的形态,树干的空洞应及时填补,填补后的表面颜色、形状可与树皮外观相近。6.0.4 古树名木易受蛀干性害虫危害,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防治。

6.0.5 对生长日益衰弱的古树名木,应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制定复壮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养护。6.0.6 已倾斜的古树名木应予以支撑,防止倒伏。所设支撑应注意美观,支撑点必须有垫衬物。6.0.7 对易受雷击的古树名木,应设霹雷装置。对处于交通要道及游人量较集中的公园、绿地、景点中的古树名木,应设围栏保护。

6.0.8 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为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m。在此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不得堆放土、石等杂物,不得挖坑取土,不得排放污水咽气、倾倒垃圾和动用明火。6.0.9 对有历史背景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已枯死的古树名木,应立碑保留。7

病虫害的防治和杂草的杀灭 7.1 病虫害防治

7.1.1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并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原则,利用保护和增殖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以致病虫危害。

7.1.2 应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治效果应达到95%以上。

7.1.3 严禁的开放性地区使用剧毒、高残毒和有关部门规定禁用的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用严格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施行。

7.2 除莠剂的使用

7.2.1 使用除莠剂应了解其药剂性能、适用杂草种类、使用地周围的花木种类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应先经过小面积的药效和药害试验,以确定使用药剂的种类,浓度和施用方法,切实做到安全、有效。禁止在开放地区使用对人蓄毒性高除莠剂。

7.2.2 调配药剂应采用标准量具,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浓度比例和当天需用量进行配置。已配制好药剂,应避免置烈日下爆晒。

7.2.3 喷药应严格防止沾染到花木上,对敏感性强的花木,尤其是生产绿地,必须划出保护区或设置保护物隔离。喷药应均匀,有风时,应注意风向,风大时不宜喷施。7.2.4 在草坪操作时,药桶下应有保护物垫衬,药液不得外溢。

7.2.5 药剂用完后,工具要立即洗净,洗用过的水不得倒在植物根部附近、草坪上及水体中。8

技术档案

8.0.1 各园林绿化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的植物养护管理技术档案,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8.0.2 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绿地气候、物候、水文、土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地下构筑物的变化资料及调查报告。2 绿地建设历史及发展状况。植物种类:按植物分类记载地区名称、规格、来源、栽植年月、生长势和日常养护措施及其成效等。4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的单项技术资料。5 各类统计报表和调查总结报告等。枯死树木挖除后必须记录归档。其内容是:编号、地区、树种、规格、枯死原因、死亡日期、经过何种措施抢救、挖除人、记录人、主管人姓名等。8.0.3 技术档案应每年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编好目录、分类归档。古树名木应每年对其立地环境、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并附照片归档。

园路工程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7—2001 1 总

1.0.1 为提高我省各级各类绿地中园路的质量和景观效果,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内各级各类绿地、风景名胜区内的园路工程,同时也适用路宽3m,强度与弯道半径能满足通行要求,可通行1.5吨以下小型汽车道路的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和管理。如需通行1.5吨以上汽车的,则按市政道路的有关规范执行。1.0.3 建设园路工程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凡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各级各类绿地及风景名胜区内具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构成园景功能的道路、游步道、登山道统称园路。2 一般规定

2.0.1 园路工程的施工,应具有设计图纸。施工图的出图标准,应满足本规程要求。2.0.2 园路工程(含地坪,下同)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完工后,方可进行施工。

2.0.3 在建造园路时,应切实保护原有树木和植被。凡古树名目或干径在15cm以上的树木,应原地保留,道路避让。一般树木或坎或迁,应按规定报批,批准后方可施工。

2.0.4 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按园路工程量的大小、繁简等不同情况,单独或单项编制,作为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部分。3 设

3.1 原

3.1.1 园路线形应流畅、优美、舒展。断面形式、尺度、路面材料的质感、色泽等应与周边环境协调。3.1.2 园路、登山道最小宽度应大于1.2m;弯曲道路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游人走捷径损坏绿化。3.1.3 园路路面结构设计要求:面层薄,结合层平,垫层强,土基层稳定。如遇软土地基,应进行补强处理。设计园路标高,应尽量利用原有地势、地形。路面宜平整、防滑,路面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经济、适用、美观原则,尽量选用当地材料。

3.1.4 主干道应设置无障碍通道,道路纵坡等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有关规定。

3.2 图纸要求

3.2.1 在工程总平面图上应准确标明园路红线。园路施工图上应绘制坐标方格,并注明坐标基线(纵横两向)的系数依据。

3.2.2 应以不同平面祥图,标明不同路面用材(材料品种、色泽、产地及厂家、规格等)。

3.2.3平面图上应准确绘制园路路形及道路宽度、转弯半径;路旁进、排水口位置;交叉景石布置;栽植花木和沿路设置园灯、园椅的位置。

3.2.4 标高:园路起点应注明标高,随地形起伏,每隔10米左右及休息平台位置,应注明中心标高并标明坡向(单坡或双坡),可绘制部分等高线以显示园路与地形之间的关系。3.2.5 断面图及祥图(包括路面高出或低于地面处的护坡,路侧石等祥图)。

3.2.6 设计选用标准图集的,应根据现场实际,选用时,予以综合补充和修改,并图示或加以说明。

3.3 路

面 3.3.1 按本省常用的路面用材的不同,园路路面(地坪)可分为下列八类: 石质路面(地坪):如石板、块石、条石、冰梅石、弹石、片石、石板嵌草、石板软石等。同时,按石质色泽不同,又称青石板地坪、红块石地坪等。混凝土路面(地坪):如普通混凝土划块(石板形、冰梅形等)、斩假石、混凝土预制块铺装、混凝土预制块嵌草、混凝土预制软石铺装块、混凝土预制块嵌软石等。软石路面(地坪):如拼花软石、素色软石、软石冰梅等。又以软石不同色泽,加称白色、米色、黑色等。砖铺路(地坪):用方京砖(又称金、经砖)、八五砖、横道砖、混凝土仿京砖等铺设。花街铺地路面(地坪):用小青瓦、砖和碎缸片、碎瓷片、碎石片、软石等材料单独或组合镶嵌铺设。6 陶制品路面(地坪):如广场砖铺设等。混合路面(地坪):用多种路面材料,经设计组合而成的路面或地坪。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园路,如老年漫步径、健身道、盲人道等,应按功能要求使用相应的路面材料。4 施工准备

4.0.1 园路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放样、挖填土方、地基夯实、标高控制、休整路槽、铺设垫层、场内运输、铺设面层、嵌缝修补、养护、清场、近边地形整理等工序。

4.0.2 定位放样应以施工图为依据。在预备阶段,施工单位可先放毛样,如平面位置及标高与现场不符,应由设计单位作更设计。其中游步道、登山道的路形及走向,也可由施工单位按实际地形在现场放样后,征得设计单位认可,补出联系单确认。

4.0.3 施工单位在选购路面材料时,其品种、色泽、质感、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石质材料要求强度均匀,抗压强度〉30MPa。软石要求细滑,耐磨。料径大小分为:特大(10~20cm)、大(6~10cm)、中(4~6cm)、小(2~4cm)。软石表面应洗净。

4.0.4 石质材料加工:要求平直通角,陵角无损。光面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为凿子光,要求找平,凿痕均衡,深度在5mm以内;二级为粗斩光(一斧光),剁齐均匀,残留凿痕在2.5mm以内;三级为细斩光(三斧光),剁齐均细,消除斧痕;四级为磨光(含锯光)。在园路工程中,除大理石碎片地面(地坪)及大面积铺装分隔线条外,一般不宜采用磨光。如采用机械加工的锯光板材,也宜按二级光面标准再剁斧加工。4.0.5 机械设施与工具的准备:应准备各种材质园路施工时所需机械设施及工具。5 施

工 5.1 放

5.1.1 以施工图为依据,并按本规程第4.0.2 条的规定,已经试放样认可后,正式定点放样,按路面弯曲要求设置定位桩。

5.1.2 园路交叉口及二种不同路面材料衔接点的放样,应尽量减少四向交叉。面层铺设以主路优先,次路服从主路为原则,应注意标高和坡向,防止积水。

5.1.3 园路放样时,在施工图许可范围内,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减少踏步,减少上方挖填。5.1.4 原有树木应按本规程有关要求妥善处理。

5.2 基础及垫层

5.2.1 根据放样位置及设计深度,进行路槽开挖。在 实基土后,按规定程序分层作业。垫层的用料、级配、厚度、做法,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在铺设垫层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路拱。

5.2.2 基础开挖后,如遇疏松土质、暗塘(河)、地下管线等,应会同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5.3 路

5.3.1 路面施工应在基础垫层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路面用材及标准,应以设计图为依据。5.3.2 石板、块石、弹石、侧石的强度、色泽和加工精度均应达到设计要求。陵角应完整、无翘曲。铺设时,应先侧石,后面石,分别用水泥沙浆、石屑或黄沙结合,要求密实、牢固。如发现结合层不平,应取出铺石,以结合材料重新找平,严禁用砖、石材料临空填、塞。要求路面平整,路拱在2~3%左右,石板、条石、冰梅接缝在2~3mm左右,块石、弹石接缝在5~6mm以下,缝隙用黄沙或石屑扫实。

5.3.3 现浇混凝土路面的强度等级及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安装模板时,应注意路形曲线圆顺,防止出现硬角。如需仿冰梅或石板的,应在粉刷层表面收水、终凝前划线或模压。冰梅划线时,应防止三块形成一直线。斩假石的加工应达到石板二级光面标准。粉刷层如需加色,应先做试块,并经设计、建设单位认可。

5.3.4 软石路做法:一般分预制和现浇两种。现浇做法:按设计标准,铺设侧石或图案分隔材料。拍实后,用干水泥扫平,再洒水至透,然后将表面残留水泥用水刷掉,以保持表面整洁。路面要求平整,路拱2%。

5.3.5 砖路面应按设计要求,先切边磨光,待四边平直后再铺设。

5.3.6 碎缸片、碎瓷片、小青瓦做路面材料使用时,应挑选并做必要的加工。要求色泽、大小、片形基本一致。小青瓦应切边。

5.3.7 大理石碎片、广场砖的铺砌,宜座浆施工,要求结合层密实,表面平整。特殊功能要求的路面应按设计施工,并结合相应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5.3.8 混合路面的做法:不同面层应分开铺砌,原则上应先湿作业,后干作业;先侧石,后石板、块石,再软石。嵌草路面:先铺块石、预制块或石块,空隙填土压平后再填草,要求表面平稳。各式预制块的铺设,可参照本规程5.3.2 条规定执行。

5.3.9 园路工程竣工后,需进行养护和保养。养护时间按有同路面不少于3~7天。10~14天内不宜上人及承受其他荷载。

5.3.10 及时清场及整理近边地形。

5.4 雨水边沟

5.4.1 园路应尽量采取自然排放雨水。坡地面为防止水土流失,可置景石挡土。登山道可采用明边沟排水。

5.4.2 明边沟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可采用混凝土、块石、石板、软石等材料砌筑,明边沟底不得低于附近高水位。

5.4.3 排水管道及窑井,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窑井盖顶标高应与路面持平。5.5 踏

5.5.1 踏步级数的设置以奇数为宜。踏步宽一般为30~60cm,高度以10~15cm为宜,特殊地段高度不得大于25cm。踏步面应有1~2%的向下坡度,以防积水和冬季结冰。

5.5.2 踏步铺设要求底层塞实、稳固、周边平直,棱角完整,接缝在5mm以下,缝隙用石屑扫实。石料的强度、色泽、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井下施工巷道技术要求 篇6

点支承玻璃幕墙的支承形式有:玻璃肋支承、单根型钢或钢管支承、桁架支承、张拉杆索体系支承等。

(1)点支承玻璃幕墙的玻璃面板厚度:采用浮头式连接件时,不应小于6mm;采用沉头式连接件时,不应小于8mm.(2)点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应采用钢化玻璃或由钢化玻璃合成的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

(3)玻璃支承孔边与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70mm.孔洞边缘应倒棱和磨边。

(4)矩形玻璃面板一般采用四支点支承玻璃,但当需要加大面板尺寸而导致玻璃跨中挠度过大时,也可采用六点支承;三角形面板可采用三点支承。

(5)拉杆和拉索预拉力的施加要求:

钢拉杆和钢拉索安装时,必须施加预拉力,以张拉力为控制量,且应考虑施工温度的影响;

(6)玻璃面板安装

玻璃面板之间的空隙宽度不应小于10mm,且应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嵌缝。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1、幕墙的接缝设计内容

(1)幕墙与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

(2)幕墙金属竖框与横框的连接;

(3)玻璃与金属框的连接;

(4)各种埋件与连接件的连接。

2、幕墙的结露问题处理

在幕墙的金属框与玻璃接合处存在很严重的冷桥现象,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会出现结露现象,应采用断桥和保温处理。

3、建筑幕墙常见技术术语

(1)硅酮结构密封胶。幕墙中用于板材与金属构架、板材与板材、板材与玻璃肋之间的结构

用硅酮粘结材料。

(2)硅酮建筑密封胶。幕墙嵌缝用的硅酮密封材料,又称耐候胶。

(3)双金属腐蚀。由不同的金属或其他电子导体作为电极而形成的电偶腐蚀,也称电化学反应。

煤矿井下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探析 篇7

关键词:软岩,软岩巷道,支护

0 引言

地下开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煤炭资源获取的主要方式, 这就需要在矿井下面挖掘足够的巷道。对于煤矿建设和生产来说, 必须保证巷道的通畅和围岩的稳定。由于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受、地应力强度、围岩破碎松软度、巷道与硐室断面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这就需要改进和提高煤矿巷道支护技术, 尤其是煤矿井下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本文重点论述井下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1 煤矿井下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分析

在软岩巷道变形上, 软岩巷道表现为蠕变变形的特点, 有三个时期, 具备显著的时间性。在变形的初级阶段, 能够快速地形成压力和存在较大的变形量, 这是巷道稳定性的有效应用。倘若不能够实时地控制软岩巷道变形, 冒落岩块的情况会发生, 这会损坏巷道。不兼顾软岩的变形特点, 支护通过刚性支架进行就较难维护巷道, 也会压坏支架, 从而导致巷道的垮落。另外, 软岩巷道大部分是环向的受压方式, 缺少对称性, 在开挖巷道的时候, 变形的顶板较易冒落, 以及导致底板的底鼓, 倘若不能够实时地控制底板的底鼓, 就会使巷道受到破坏。在增加煤矿井下深度的过程中, 会加大软土巷道的变形量。在不同的地质状况以及煤矿区域, 一种独特的软化临界深度会形成, 超出了此深度会提升支护的难度。基于应力的影响作用, 变形的软岩巷道具备相应的方向性。软岩的失水和吸水都会由某种意义上导致软岩的变形膨胀和泥化, 从而使巷道受到破坏。

在支护软岩巷道上, 变形的围岩会使其机理受到破坏, 应当对围岩变形以及支护的过程进行协调, 进而选用适宜的支护参数与方式, 实时地加以支护。在硬岩和软岩上, 岩体的特点存在差异性, 应当选用适宜的支护方法。其中, 制约巷道稳定行动一个关键要素是支护参数, 一般的选择根据工程类比的方法。针对简单的地质状况来讲, 通过工程类比的方法对支护参数的选用能够实现基本的需要, 可是针对复杂的地质状况而言, 就难以实现支护需要。

支护软岩巷道重点表现为围岩表明约束力、开始支护刚度, 以及围岩自承圈厚度上。在围岩自承圈厚度上, 应用端锚锚杆较难实现锚杆杆体的长度, 导致浪费, 进而难以抵抗围岩压力。在开始支护刚度上, 由于开挖巷道导致的围岩变形, 因此会对支护体导致相应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支护体的刚度使围岩的抗压性受到制约。增加支护体刚度会提高围岩抗压性。倘若支护的刚度太大, 较难适应围岩的变形量和变形速度, 那么会使巷道受到破坏。在围岩约束力上, 支护体受到高应力与构造应力的制约, 岩石破坏、变形、松动的情况会发生在较为薄弱之处, 这使破碎区形成, 而存在的破碎区会使围岩的自承圈受到破坏。借助通常的锚网喷加以支护, 那么难以使喷体的强度实现需要。

2 煤矿井下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1) 锚杆支护的原理。在支护巷道的时候, 锚杆支护系统的刚度非常关键, 特别是锚杆的预应力会直接影响到支护作用。借助锚杆加以支护应当对煤矿巷道围岩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把握, 确保选用适宜的锚杆预应力, 在高预应力的时候, 应当使锚杆的强度提升。借助锚杆加以支护, 重点是借助锚固区对围岩新裂缝的扩张性、裂缝的张开和离层进行控制, 确保围岩处于受压的状态, 尽可能地防止围岩的拉伸、变形弯曲, 以及剪切破坏。借助锚杆支护从某种意义上确保了锚固区围岩的完整性, 实现了锚固区围岩稳定性与整体强度的提升。锚杆的支护性能关键凭借扩散预应力进行。锚杆的单独应用, 其体现预应力的范围较小, 应当借助其它的构件, 像是钢带、托板、金属网等, 尽可能地体现锚杆预应力的功能。在借助锚杆开展支护的时候, 锚索功能的体现重点表现为:一是借助锚索的预紧力, 对岩层当中的间断断面、节理裂缝、层理等挤紧和压密, 以使断面的抗剪性能增强, 进而使围岩的强度大大地提升。二是借助锚杆连接形成的次生承载构造和深部围岩, 从某种程度上使次生承载构造的可靠性增强。

(2) 煤矿井下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第一, 提高支护喷层的强度、刚度, 也能够在较为薄弱之处, 加固锚梁加以支护, 从而强化围岩表面约束力, 以及对围岩破碎区范围的纵深发展进行有效地控制。第二, 选用适宜的时机强化二次性支护, 以使支护的强度提升, 确保支护开始的柔性。在确保巷道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下, 控制围岩的变形, 确保其可以释放足够的能力。另外, 在二次性的支护之后, 应当确保支护体的强度、刚度, 可以实现对围岩变形的控制。第三, 针对支护软岩巷道厚壁来讲, 能够借助对螺纹钢等其它强锚杆的全长锚固, 以支护软岩巷道厚壁。第四, 对变形围岩的破坏区域进行控制, 以使围岩的强度以及围岩的自承能力提升。能够推广与应用光面爆破技术, 以使围岩震动干扰大大地减少, 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围岩的环向裂缝, 尽可能地确保围岩整体的强度。也能够对巷道周围的光滑性与平整性进行维持, 从而对集中的应力进行控制, 使破坏的围岩减少。还能够借助膨胀性的材料填满锚杆孔, 进行全长锚固, 最终使围岩自承性能增强。

3 结论

综上所述, 煤矿软岩支护技术, 在不同的理论支持下,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煤矿巷道周边围岩地质条件的不断恶化, 相应的支护难度也逐渐增加, 因此, 煤矿巷道软岩支护技术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保证煤矿工程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高, 聂德新, 韩文峰.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19 (06) :726-730.

[2]何满潮, 彭涛, 陈宜金.软岩工程中的大变形及研究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4 (05) :5-8.

[3]何满潮, 景海河, 孙晓明.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 2000, 08 (01) :56-62.

[4]陈晓祥, 王世斌, 雷铁山.下石节矿风井软岩支护技术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 2003 (02) :16-17.

上一篇:服装销售合同下一篇:综治维稳工作站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