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2024-10-01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精选12篇)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篇1

前言

近几年来, 人们对电力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也愈加重视架线作业的施工和调整方式。作为电力改造中的重点, 其施工管理技术与控制方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效益。从本质上来讲, 对人员安全与施工质量的保障是管理控制中的主要内容。因此, 架线作业施工管理手段的研究势在必行。

1 架线作业施工方式分析

想要对架线作业施工管理技术进行探讨, 就要首先了解它的施工方式。从展放类型上来看, 架线施工可以分为拖地展放与张力展放。从整体上来看, 张力展放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对电力施工环境进行有效规划, 并贯穿到每个施工环节当中, 使工程作业方式更加合理科学。在展放过程中, 工作人员主要利用牵引导线以及张力机进行施工, 架线首选要离开地面, 再穿过障碍物才能够实现放线工作。以放导、接地为主要目的, 按照相应的工艺方法进行附件的挂置, 接着将不同节点的线路进行连接, 实现紧线以及挂线工作。这种的整套配备工作可以称之为张力架线。张力架线的方式也有其特殊性。 (1) 以施工建筑为基础单位, 架线的位置是完全架空的, 并且没有缝隙。 (2) 它不受设计地段的影响, 能够在整体范围内进行施工, 并作出实际有效的规划。施工人员可以用直线塔搭建从起点到终点的工程范围, 并在塔内直接放线、紧线工作。从本质上来讲, 架线作业施工方式不仅十分科学, 还非常合理。但要确定施工管理技术与控制措施得当的情况下, 才能够突出其中的优势, 发挥具有的作用。

2 架线作业的施工管理

2.1 加强开工准备工作

开工准备的有效性是架线作业管理的基础与前提。传统的架线作业施工阶段, 开工准备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管理者在这方面并不是非常的重视, 导致控制措施的完善性有所欠缺。但从本质上来讲, 开工准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管理者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它是建筑单位组织的, 结合施工的规模以及具体难度进行工程讨论的一种重要形式。电力企业要号召各部门参加, 并作出及时的响应。通过这次会议, 企业要确立施工的各方面任务, 使总体过程得到规划。例如:其中包括施工目的、施工任务、施工时间、施工阶段以及各部分的细节设定情况。通常情况下, 各部门负责人应该将施工环节的相关流程进行说明, 并阐述其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做出最及时的响应, 保证每一环节都是相通的。由于高架线工作是一项工程巨大, 并且复杂性非常强的施工环节。所以, 在项目方案制定后, 相关人员要进行“交底”工作, 对施工要点予以分析, 制定各节点之中的重要方向, 对工程进行分段处理, 根据工程模式进行合理规划, 从现场管理做起, 在人员工作安排妥当的情况下做出应急备案, 被并重点施工段进行监督, 实现管理与控制的全方面评价。

2.2 工程安全管理

工程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安全管理方面。电力企业要对基层施工者进行全面的培训, 以保障架线工作的合理安排。首先, 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在理论方面, 主要讲解架线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以及规范性的施工程序。例如:在高空作业时, 应该佩戴好安全帽与防滑鞋。在放线时, 应该选择合理的工具, 不能够用手直接接触电路, 并确保断电的情况下再进行施工等等。在实践方面, 技术人员主要培养施工者的方式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架线作业场景, 对过程进行演练, 使工作人员注意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一些环节, 起到警示的作用。按照架线作业施工人员的数量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 每个小组要在实地进行操作, 技术人员会指出他们的一些缺点, 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及时的改正。 (2) 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的有效规划也是架线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a.管理者可以制定相关的安全计划与口号, 架线工作人员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施工。b.要在每个施工小组中设置小组长, 对组员的施工程序进行监督, 保证作业的规范性与标准性[1]。

2.3 加强设备管理, 实施绩效考核制

设备管理也是控制措施的主要方向。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强化施工的设备管理工作, 使架线作业的顺序以及流程得到有效的体现。电力企业应该派遣专业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摆放位置、数量以及类型进行监督。例如:电力企业内部可以设立“材料设备管理部门”, 在部门内部挑选出认真负责的员工作为小组长, 组长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施工规模进行任务分配, 使组员能够对架线所需工具、设备进行管理, 并按照不同的作业方式对架线进行配置, 选用符合性能的放线机械。组员内部实行轮岗制。在架线施工前将设备进行规划, 使不同类型的配套工具能够与架线相适应。在施工中, 严格按照准确的作业标准进行实施。在完工后, 工作人员应该对架线数量进行核对, 并将其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上, 方便二次施工。 (2) 管理人员以“月”为期限, 对组员的成绩进行评估。例如:如果哪位员工能够在架线规划的范围内, 列举出最有效的放线方式, 就给予该名员工一定的经济奖励, 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2]。

2.4 注重架线过程中的电害预防

(1) 架线工作的顺序非常复杂, 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 施工人员应该根据不同架线的接地类型进行定期的检查, 注意设备中规划不当的情况产生。 (2) 在施工中进行架线的保护工作。除了在架线性能的配备方面, 施工人员也要对放线滑车进行正确的悬挂以及摆放。如图1所示, 该图是高空架线结构示意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 高空架线的在外形与材质的选用上都是非常合理的, 外形一般非常紧凑, 而材质也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能够使架线得到延伸, 也起到了导线防震的作用。因此, 架线工作的电害预防在技术管理中也非常重要[3]。

3 结论

综上所述, 在架线施工管理技术与防控措施上, 电气企业应该在设备、工程安全、电害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过程规范, 在安全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加强防护工作, 促进技术的专业性发挥, 提升作业中的科学性, 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电力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作为电力供应的最重要表达形式, 架线施工作业方式尤为重要。传统的施工中存在着一些弊端, 主要体现为技术性不强, 管理效益低下以及人员的素质不高等等。针对以上情况, 电力企业应该改进现有制度, 转变工作人员观念, 提高施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本文从架线作业方式入手, 对管理技术与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架线作业,施工管理技术,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明亮.项目管理模式在拉线塔改造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09.

[2]姜中平.浅论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与管理[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5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5:2.

[3]葛涛.论如何加强送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 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 2016:1.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篇2

1.()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生物群体遗传物质的一系列不可逆转的改变。(单选)

A生物进化

B生物变异

C基因变异

D优胜劣汰

2.()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单选)

A蛋白质

B核苷酸

C核酸

D氨基酸

3.()是关于机会、可能性或不确定性的学科。(单选)

A计量

B数理统计

C概率论

D微积分

4.()说:“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儿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肩上的缘故。”(单选)A牛顿

B爱因斯坦

C居里夫人

D爱迪生

5.狭义的素质又称为()。(单选)

A遗传素质

B心理素质

C道德素质

D科学素质

6.()是人的认识、意志、信念、自信、向往和理想、目标、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单选)

A遗传素质

B心理素质

C道德素质

D科学素质

7.()是营造学术氛围的直接方式,也是最能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一种方式。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进行各类专题讲座、报告,使教师、科研人员了解相关专业的新成果、新动态。(单选)

A学术论文交流

B专题研讨

C学术讲座

D课件评比

8.()是人在自身先天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学习、交往和相应的教育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受人的知识、品德修养、能力等多种因素规定的一种希望与人合作并善于与人合作的稳定的意识倾向,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德。(单选)

A互助精神

B团结合作精神

C互相学习精神

D互利互惠

9.各层次方法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不同的。在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中,以()为指导。(单选)

A特殊性的哲学方法

B普遍性的哲学方法

C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研究方法

D具体领域特殊研究方法

10.亚里士多德最早把推论作为研究对象,并由此建立了(),这也是他逻辑方法的核心。(单选)

A两段轮

B三段论

C四段论

D以上都对

11.()第一次把实验的经验研究方法和几何的演绎推理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建立了著名的杠杆定理,发现了浮力定律。(单选)

A欧几里得

B阿基米德

C德谟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

12.罗吉尔•培根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他是在人类思想史上最先提出这一名称的人。(单选)

A实验科学

B数学方法

C推理方法

D逻辑方法

13.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单选)

A达•芬奇

B吉尔伯特

C伽利略

D罗吉尔•培根

14.瑞典生物学家()对收集到的大量生物材料进行归纳和分类,开创了生物分类学,促进了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极大地推进了植物学和动物学的发展。(单选)

A孟德斯鸠

B达尔文

C林奈

D孟德尔

15.文献有助于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必须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以便了解拟选课题目前的研究动态、前人或他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等。(单选)

A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B提供理论依据

C论述充实

D增加论文内涵

16.()是运用录音、录像和摄影技术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文献形式,包括唱片、录音录像带、电影胶卷、幻灯片等。(单选)

A印刷型文献

B缩微型文献

C机读型文献

D视听型文献

17.从()上看,所有的系统都是由要素(或部分、环节)组成的整体。要素是系统最基本的成分,单个要素不能构成系统。(单选)

A内容

B构成方式

C作用

D演化机制

18.()是现代通信理论、控制论、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的综合运用。(单选)

A信息方法

B黑箱方法

C反馈控制方法

D功能模拟方法

19.研究型设计的设计原则中,()是指研究设计应当合乎一般的自然规律,要在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现象,修正和调整研究计划或内容,使之更加切合实际。(单选)

A科学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统计学原则

D规范性原则

20.()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单选)

A致谢

B批注

C脚注

D参考文献

21.生命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多选)

A蛋白质

B核苷酸

C核酸

D氨基酸

22.科研人员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多选)

A爱国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思想觉悟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3.逻辑方法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选)

A实验方法

B数学方法

C推理方法

D力学方法

24.科研选题包括()两个方面。(多选)

A确定研究方向

B选择研究课题

C搜集数据资料

D撰写研究论文

25.信息推理术包括()步骤。(多选)

A获取信息

B异质结合C由极少的资料、信息开始推理,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能力,敢于大胆地推测

D检验和证实

26.系统科学方法在应用特性上都具有()主要特点。(多选)

A整体性

B最优化

C层次性

D综合性

27.“黑箱”,是指那些人们暂时无法打开或不允许打开并且也无法直接观测其内部结构,只能从外部输入和输出来认识的系统,如()等。(多选)

A人的大脑

B大型企业中采用的生产监控装置

C各种工程技术系统

D复杂的社会系统

28.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确定受试因素需要注意()问题。(多选)A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

B找出非处理因素

C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

D实验对象的依从性

29.科研前期为课题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多选)

A科研资料的收集

B文献阅读

C整理出研究思路

D确定科研选题的方略

30.结论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多选)

A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B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C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D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3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判断)

正确 错误

32.爱迪生在强调科研人员的道德修养之重要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判断)

正确 错误

33.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重点是各门具体自然科学中的特殊方法。(判断)

正确 错误

34.实验方法是从观察方法发展起来的,它以观察方法为基础,但又高于观察,具有观察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判断)

正确 错误

35.扬长避短是一种片面的发展。(判断)

正确 错误

36.纵比,即不同的具体事物在同标准下的比较,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处,并探索原因何在。(判断)

正确 错误

37.文献调查法是以间接的形式收集文献信息并从中挖掘出新事实新材料的方法,与以直接的形式搜集经验事实的社会调查法等相比,有许多优点,并不存在局限性。(判断)正确 错误

38.系统科学与研究自然界某种形式的物质运动的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所不同,它反映和研究的是自然界各个领域和各门自然科学中共同的东西,同时也反映社会系统各个领域中某些共同的东西。(判断)

正确 错误

39.摘要可以是对文章题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的简单重复。(判断)

正确 错误

40.方法的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物,是主体实现客观目的的工具、手段、桥梁。(判断)

正确 错误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篇3

关键词:井下作业小修 填砂施工技术 研究与应用

0 引言

目前我国多数油田开发逐渐步入后期化,即使增产技术明显增加,但其产量仍然比较吃紧。在当前井下作业中,由于填砂工艺不完善,井下环境较为恶劣,对砂面准确程度和精细程度要求较高,很难实现填砂的一次合格化,不仅增加了成本投入,还难以确保井下作业小修施工质量与进度,可能对后期井下生产埋下安全隐患。笔者针对井下作业小修中填砂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而提高填砂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其能在井下小修施工中更好的应用。

1 井下作业小修填砂施工技术的实施原则及基本步骤

1.1 填砂实施原则。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性产业,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相关的水井产量增加措施和稳产措施逐渐变多,其中填砂压裂以及填砂挤堵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对井下小修作业进行研究,研究出一种密度差填砂法,能较好的弥补传统工艺出现的砂沉问题,确保填砂成功率实现90%以上,大大降低了井下作业者的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原油产量。在井下作业小修中填砂施工技术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小溢流井。在小溢流井填砂过程中,必须按照密度差填砂法的基本流程和规范,然后关井沉砂,沉砂所用的时间必须保持在24h之上。②大溢流井。在大溢流井填砂过程中,应根据管井注水沉砂法,确保48h小时连续间断地注水。③普通井。在对普通井进行填砂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高填低冲法,提高填砂一次成功率。

1.2 填砂施工技术基本步骤。在石油井下作业小修工序中,填砂工艺是一种常见的作业工序,但是由于填砂工艺存在一定的缺失,对砂面的精细程度与准备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下文对井下作业小修填砂施工技术的实施步骤进行阐述:①前期准备。在井下小修填砂过程中,采用的砂子往往为河砂,由于河砂杂质较多,填砂后可能造成油管的堵塞。因此必须对砂子进行必要的筛选,将砂石中相对较大的鹅卵石去除。也可以将滤网焊接到填砂漏斗上,最大程度将大块的杂质筛选出来,确保油管的通畅。②在实施填砂施工技术中,其管柱下带工具外径应保持在95mm以下,上提管柱2-3m,用大于井筒容积1.5的洗井液彻底洗井,直到进出口水质保持一致为止,确保砂面准确洗井后重新进行井底探测。③上提油管到设计面以上130m左右后,水泥车最小排量送水,将砂子缓慢倾倒,随时对套管出水情况进行密切关注。若套管溢流量较小或者突然没有溢流,应立即停止填砂,等到循环正常或者套管溢流量正常后方可继续进行填砂施工。用清水冲洗填完砂后的井口,停止水泥车送水,填砂施工结束。④将管柱上提到安全位置,提出漏点位置和上部油层位置,如果存在四寸套,应将四寸套提到悬挂器上方。如果没有油层,应将管柱提升到填砂柱2倍位置上方,然后活动沉砂。在沉砂过程中,必须持续活动2h,等到2h过后要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活动沉砂,其管柱活动时间最少应保持10min。⑤经过24h活动沉砂后,水泥车到位连接好循环管线,缓慢下放管柱探砂面,每下放1m管柱,上提2m,确认管柱无障碍显示后下放所提出的2m管柱,之后仍然按照下放1m上提2m的步骤进行。如果有遇阻显示,应立即停止下放。然后将管柱提出沉砂位置,并连接好循环管线,在实施1周的循环洗井后,继续进行沉砂活动。如果在预计砂面中,管柱没有显示出遇阻提示,在停止下放后,将管柱提出到沉砂位置,连接好循环管线,再实施1周的循环洗井。

2 溢流井填砂方法分析

2.1 对不沉砂的情况,可以将一定的压力打入井内,或者打开注水流程向井内注水沉砂,同时应重点考虑关井沉砂的方式必须有利于油管出油量的提升。

2.2 对于油管有溢流的井,原则上要求必须压井。如果不符合压井条件,出现砂子无法填入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①将油管上提至不向外溢水的位置,利用升降车升至井架向油管缓慢倒砂。在倒砂过程中,根据油管不溢水的相关规范,缓慢下放油管,同时进行砂子的倾倒,待油管放至井口方可实现正常填砂。②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油套密度差,首先应从管套替入20方清水,通过油管送入密度较大的压井液,砂子由密度较大的液体输送入油管,使油管液柱压力保持在套管压力之上,同时对套管出口溢流量大小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实现正常填砂,确保井下小修作业的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井下作业小修填砂施工技术在各油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更好的满足了现场填砂施工的各类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填砂施工技术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严格按照施工原则和步骤进行施工,克服砂沉问题,提高填砂的成功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井下作业小修施工质量安全与进度,切实解决了溢流井填砂沉砂的施工难题。

参考文献:

[1]张明慧,李文东,从玉新.强化井下小修作业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2:211.

[2]高雨雨.关于井下作业填砂工艺技术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2:46.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篇4

井下作业安全性十分重要。随着科学的发展, 很多先进的技术被运用到生产之中。在长时间的工作中, 经过不断完善, 在油田井下工作方面已经具备相当高的安全能力。在相关的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虽然如此, 一些危险事情却一直频繁发生。很多井下安全事故让人不寒而栗。例如, 二〇〇九年五月份, 我国四川省德阳新场气田出现井喷事件。在下压列管柱时出现井喷。虽然员工没有发生生命危险, 但是对在场的员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他们心中出现阴霾, 同时, 在社会上也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安全事故发生的起因是:工作人员操作不符合井控原则, 并且企业监管措施也不符合标准。还有华东石油局出现的严重伤害事件, 造成两人重伤, 主要原因也是操作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方面是由于管理混乱。

上面出现的很多油田事故都证明了说明井下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有很多的事项需要注意, 高处物体掉落、用电带来的危险、机械造成的伤害等都可能让工人出现重伤或死亡。所以, 我们应该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入手, 提高井下安全的系数。

二、井下安全需要技术支持

1. 油田开发上创新

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油田开发技术和经验, 创建我国独立的油田资料库。在这样的基础下, 把油气行业各类先进的开发技术运用到生产之中。创新方法把资料库的油田开发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上, 健全选择方案的系统性, 不同的油田要选择相应的方法去开发。

2. 安全需要从防御和管理上入手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 在这个时代显得更加重要。油田井下安全, 需要从预防入手, 作为主要对策。在预防的时候, 还要依靠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例如, 吐鲁番油田的吐哈油田井下公司就是依靠多氢酸等现在的先进科技, 顺利处理好注水井长期出现的堵塞问题和深处部位的隐患;现在的新科技——裸眼封隔方法, 利用自膨胀式封隔器的原理, 把膨胀橡胶安置在管外, 由于每种橡胶膨胀原理各不相同, 得以实现封隔环空。这样就可以形成无水泥层间封隔, 非常适合套管井和裸眼井的生产。

3. 人才的重要性

现在企业的发展要依托科技的进步和人才战略, 才能使油田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针对企业的关键技术要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提升, 把一些实用技术应用到工作生产之中, 集合大家的力量进行科技创新。因此油田企业的发展要以科技进步和人才为基础, 要科学的进行应用把各方面的管理技术使用在适当的情况之下, 不断地储备后继人才, 让企业能够长久发展。

三、安全生产需要完善的管理

1. 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企业生产发展的前提是安全, 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 之后才能进行工作。因此所有职工都应该重视安全, 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时刻树立安全工作的观念。对于管理者来讲, 更加重要, 这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大局。因此进行企业劳动保护, 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卫生、生产安全和各种制度章程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积极实施, 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危。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的体能, 不要出现连续作业的情况, 以免体力不支造成严重安全问题。还要注意各个流程容易出现的状况, 在安全防护和预测上做好工作, 尽量避免和减少安全带来的损害。

2. 进行科学管理

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借鉴新的科学管理方法, 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生产效益。应该使用科学开发, 保证油田在整体上有所提高。这就需要科学管理, 不仅在工作之中, 还要在工作前后环节下功夫。

要在基建工程上进行严格管理, 严格要求准入门槛, 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招标, 确保工程的质量。还要在物资采购上进行阳光管理, 通过价格和质量上的对比, 保证采购的公开公正, 才能缩减企业的成本。因此, 通过两方面的严格要求, 就可以达到低消耗高质量。

加强企业的安全环保工作。矿井生产应该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没有安全就无法稳定, 甚至影响工作和企业的发展, 可能会危及生命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 环境保护工作缺失, 也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 影响发展的大局。所以, 进行安全基础工作的严格管理十分重要。不但要保证班组安全, 还要大力进行安全环保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培训活动, 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和环保制度。还要专门成立小组, 由领导带头负责, 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有建立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集合团体的力量。从源头上做好工作, 保证安全绿色生产。

3. 进行安全监查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内容进行定期检查, 并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形成制度化和体系化。对工作一线的生产车间和采矿区要缩短检查周期, 重要的生产区间和作业组要进行每日清查。对企业的硬件设备方面比如消防安全、交通设施、压力容器等要及时检查, 明确责任到人, 并形成制度。企业石油的管理和防护需要达到相当的强度, 形成稳定有序的发展氛围, 促进油田井区工作稳定发展。

4. 井下生产要有安全标准

拥有井下作业的衡量标准, 才能保证工作安全进行。制度的建立是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 是长远发展的基础。要把工作从根本做起, 达到长远发展就要依靠制度的规范。同时, 现在的企业安全需要相关标准来界定, 它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 是企业的基本工程。再者, 要想落实责任, 形成长期高效的管理机制, 就要从此处着手。即使是在未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进行标准化的安全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手段。经过安全标准化企业的建设, 是从根本上进行, 达到人、机器设备、环境、管理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让安全体系更加稳固, 使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达到有效遏制。从源头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 在生产工作中, 要对人员和事情进行科学统筹, 达到整体协调、全全面生产的目的。

总结

地下作业对技术和设施的要求比较大, 危险度相对较高。如果某方面出现纰漏就会引发安全危险, 小则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危害, 重则致使大面积人员伤亡, 损失不计其数。可见石油井下安全不但涉及企业的稳定发展, 还影响着社会和谐健康, 是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它又具有面积大, 管理困难的特点, 所以更加要注意安全问题。要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 提高安全意识, 抓好职责关, 才能实现企业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朱红旺, 郭建设.管理提升技术创新服务油气—为公司持续有效协调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10.

[2]费功友, 熊智.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 2004.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篇5

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业

简答题:

1.总评估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总评估的作用和意义:总评估对各分项评估的结论加以综合汇总,对不一致的分项评估结论进行统一协调,对各分项评估加以补充完善,对项目进行修正重组,以及对多种项目方案进行比较选优。

2.什么是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从而在宏观上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3.什么是财务基础数据估算?

是进行财务评价和开展经济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财务基础数据测算的结果是否可靠,直接影响到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是否合乎实际。

4.什么是建设投资?

是指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与筹建期间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预备费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探索 篇6

一、 信息技术作业的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笔者在作业设计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 层次化作业

目前,学校教育还是采用大班授课,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上课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作业上体现分层教学,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较难作业和挑战性作业。基础作业的要求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会简单操作为原则;较难作业可根据练习内容或题型设置多个题目;挑战性作业一般是知识点的深入应用,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作业,并适当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让“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十课“用图示整理知识”的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1)基础题——用组织结构图表示你家亲戚的层次关系,并进行简单的修改美化;(2)加深题——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图示来表示大气降雨循环的过程,进行个性设置;(3)挑战题——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用图示来整理所学学科中的某一个知识点。

(二) 全面自能式作业

全面自能式作业指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完成、自己评价的作业方式。全面自能式作业,有较大难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但能达到“教,为了不用教”和“学会学习”的最佳教学效果。这种方式的作业在理论课学习上用得较多。如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课“我看网络”,因具有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操作性不强的特点,所以笔者将作业设计为: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以及老师提供的部分阅读材料内容,出一份习题卷,共5题,必须涉及整课内容,题型不限,将答案写在题目后面,并给自己答题打分,满分为10分。

(三) 竞赛型作业

竞赛型作业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当堂课完成,并通过个人比赛或小组竞赛评出班级一、二、三等奖的作业形式,比如基础知识竞赛、中文输入比赛、网络应用能力竞赛、明信片制作比赛等。竞赛型作业一般在复习课中比较常见,比较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四) 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如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学信息技术》(第四册)就可以用一个调查作业将所有内容连贯起来。首先,让学生调查自己班级同学的零花钱情况,调查结果输入到excel表格中;然后,教师将整个年级的调查情况汇总到一起,让学生按不同年龄、性别对信息进行分析,并拿出分析图表。这种联系实际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研究的能力。

二、 信息技术作业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意见,我们在作业评价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采用教师评价、伙伴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一) 等级制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要弱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加强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笔者在对学生作业评价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发现A,P,E等级制评价标准(A代表优良,P代表合格,E代表不合格)效果最好。具体操作为:当学生作业完全正确或作业中操作题完成很认真时,得分为A;当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一般时,得分为P;当学生作业只做不上交或是完成很不认真的时候,得分为E。 A,P,E还可折算成分数:A为5分,P为2分,E为1分。这样,在计算学生期末课堂作业成绩的时候,只要将每次作业分数相加即可。如表1所示为一学生一个学期的作业得分情况。一学期20次作业,每次满分为5分,所以这个学期的作业满分为100分。该生的课堂作业成绩换成分数为65分。按平时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来计算,那么该生的纳入期末总成绩的平时课堂作业的成绩为26分。

此外,笔者允许学生在当堂作业完成的基础上补交上次作业,作业批改后,取最好的一次作业成绩为该次作业成绩,评价标准同样适用。这个方式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上次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提高。

通过一个学年的尝试,笔者发现,使用了这个等级评价标准后,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学生作业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而笔者批改作业速度快了,压力也小了。

(二) 评委式伙伴互评

伙伴间的互相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激励或互相帮助找出不足,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加强对学习内容的体验与感悟,加深理解。如在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中,笔者把班级按4人一组分成了10个合作小组,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相互之间评价交流;小报制作的最后阶段,小组成员合成作品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并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作品。这种评委式的伙伴互评在小组合作中起到了相互促进学习的作用。

(三) 提纲式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自评可以把做作业的情况和掌握知识的情况真实地汇报给老师。笔者给学生制订了自评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有选择地评价。这种以提纲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比如在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总结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小报设计中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并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勾,教学效果较好。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篇7

1 基地设计

1.1 设计原则与林地选择

作好基地的科学合理规划是前提。一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 选择最适宜的树种, 并根据造林对象预期的主要功能有目的地进行造林作业设计。二要坚持突出重点, 相对集中的原则。因害设防, 营造地点优先安排在交通方便的商品林林地, 并尽可能做到自然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连片, 以便于建设管理。三要坚持先易后难, 先急后缓原则。为此, 具体林地选择上要选择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立地条件好、土壤深厚肥沃、温润环境和方便管理的林地。根据基地的规划设计要求, 在充分进行林地外业调查的基础上, 林场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选择在林场的葫芦洞工区, 面积为1373.9公顷。

1.2 造林类型设计及树种选择

(1) 造林类型设计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 林地现状和营林技术要求, 结合林场的实际情况, 对规划设计地块中立地条件好的迹地进行新造, 培育速生丰产优质林分;对规划设计范围内的中幼林进行抚育, 提高林分质量;对部分林分质量差的林分, 进行改培。

(2)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其作用, 结合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树种生长特性以及林场的造林经验, 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乡土树种, 具体包括杉、红锥、火力楠、樟树、荷木等。

2 造林技术设计

2.1 造林技术

(1)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的采用不炼山清理整地方式,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加土壤有机质。采用水平环山带状方式清理林地, 带距3米, 带宽1.5米, 对造林地全面劈山, 植树带内清理灌木和杂草。

(2) 整地挖穴

采用穴状整地, 整地时穴土要全部清出穴坑, 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 经风化一段时间铲肥沃表土 (将树根、草头和石头拣净) 与基肥搅伴均匀后回填半穴, 再将心土覆满全穴, 并高出穴面10~15cm, 在穴面开小明穴用于蓄水。植穴规格为50cm×50cm×40cm。

(3) 良种壮苗

选择种源优良、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或损伤、木质化好的一年生壮苗造林。要求苗高40cm、地径0.5cm以上, 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苗木保护工作, 确保造林成活率。

(4) 造林密度

杉新造株行距为1.6m×3.0m, 每亩139株;红锥新造株行距为2.0m×4.0m, 每亩84株。

(5) 树种安排

根据造林树种生物学特点和立地条件,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按要求设计为杉新造、红锥新造、火力楠新造, 并将樟树、木荷作为伴生树种, 营造混交林。

(6) 基肥与回穴土

根据林场林地土壤肥力不高的情况, 造林基肥选用复合肥, 每穴施复合肥250克。基肥施放要求在挖穴验收合格后进行, 先回表土至半穴高, 再施放复合肥并与表土充分搅拌混匀, 使复合肥均匀平铺在穴土中, 然后回填至穴满, 待雨后栽种苗木。

(7) 栽植

造林季节选择在春节前后待下雨穴土湿透时进行, 最好选择阴雨天进行栽植。裸根苗栽植前先用黄泥水+适量磷肥浆根, 栽植时, 必须保证苗木根系的舒展, 防止窝根, 深栽、种正、压实, 比原苗蔸深栽2cm以上, 营养袋苗必须除袋后带土球栽植, 要求成活率90%以上。

(8) 幼林抚育

造林后连续三年抚育5次, 采用全铲水平带与劈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抚育作业时, 要求全面劈草劈灌, 植穴松土、培土, 植株除萌, 带内除草归带作肥, 不压苗;追肥每株每次施尿素150g, 采用挖穴点株施放方法。

(9) 配套工程

按因害设防、合理区划的原则, 在造林设计的同时科学设置防火林带与林道, 防火林带20米以上, 林道宽1米以上。

2.2 抚育间伐

主要采用卫生伐、透光伐和间伐方式进行。卫生伐主要是砍除林内杂草、杂灌、萌条、藤本、枯死木及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其他植物。透光伐主要是清除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和不良林木, 一般结合卫生伐进行。间伐是根据林木生长情况, 因地制宜地伐去枯死木、林下木、下层木、双丫木、过密木、弯曲木、生长不良及病虫害木, 保留优良木, 间伐强度为林分密度或蓄积的10--20%, 且郁闭度一次下降的幅度不超过0.2。

2.3 改培

改培一是对林龄偏大或郁闭度偏高的林分进行改造间伐修枝, 将林中胸径小于5㎝的生长差劣的目的树种、杂木伐除;次年进行割灌、修枝、追肥 (0.1kg/株) 抚育作业。二是对杂草灌多、林木长势一般的林分采用除草割灌、间伐、林地清理、追肥方法进行改培, 以促进目的树种生长, 提高林分质量。改培一般安排3年3次抚育, 第1年进行除草割灌、间伐、林地清理、追肥, 第2、3年进行除草割灌、追肥。

3 工程组织与管理

3.1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项目如期、有序完成, 成立项目的领导、实施小组。按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按工序制订施工计划, 并对计划执行进行严格管理。

3.2 施工管理

实行工程招标承包责任制, 工程实行公开招标, 新造项目中标者要包造林、包成活达标、包抚育三年、包质量指标, 并制定工程质量奖惩制度;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 控制工程投资, 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要实行工序管理, 对每个工序都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现场填写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单, 不合格的工序必须翻工, 直至质量合格为止, 否则就不能转入下一工序施工;实行资金按工序结算制度, 为确保资金按工序投入, 在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 就立即兑现承包经费, 以保证经费的专款专用和工程的有序进行。

3.3 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单独建账, 单独核算, 专人负责, 专款专用。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帐册, 设立总账和明细账, 按上级批复的建设方案内容项目设置专栏, 核算项目支出。所有支出须有合法票据并附施工合同和工程验收报告以及工程结算单据等。工程结算支付必须按照资金管理规定要求执行, 不得违规用现金支付工程款。

3.4 抚育管理

营造林成功的关键在于加强抚育和后续管理。一要结合当年抚育进行全面的成活率检查, 发现死株应及时补植, 保证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二要认真执行抚育计划, 按时按标准进行抚育, 确保种植的幼苗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促使其早日郁闭成林。三要加强管理工作, 坚持日常巡护, 严防人畜破坏。四要加强信息反馈, 护林员在巡查时发现有生长不良或发生病虫害的林木应进行登记, 及时报告林业部门进行核查和治理。

3.5 检查验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 建设单位先进行全面自查, 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复查和核查验收。

3.6 档案管理

为了完善项目的后续管理, 应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文件归档, 建立项目管理的文件档案。

4 小结与建议

在新一轮绿化广东和林权改革基本完成的大背景下, 木材战略储备林的建设意义重大。通过木材储备基地的建设, 示范带动全社会共同建设速生丰产商用林基地, 增加林地单位面积产出, 改变现在的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总量不足的情况, 增加木材供给能力, 解决木材这一战略资源的安全问题, 增加林场及林农收入, 为经济发展助力。但林业是个周期长的弱质产业, 林木从种植到产出周期长, 政策及其他外部环境风险较大, 社会参与的热情有待提高。为加强木材储备基地的建设, 需在各方面得到加强。一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 以市场为导向, 培育速生丰产林为主。二要坚持适地适树, 新造、抚育和改培相互结合。三要以基地示范带动, 建设高标准、高投入、集约经营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基地。四要政府在资金扶持、补贴、政策和宣传等方面进行引导, 实现造林主体的多元化。五要在良种壮苗、森林保险、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科技上多角度进行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付卫华, 冷建文.优质高产的营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 2011 (11) :90-91.

探讨井下作业的技术与发展 篇8

最近几年, 由于技术的发展进步, 油田井下作业技术发展很快, 这些技术水平的提升, 对我国的油气勘探与研究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油天然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从上千米深的地下开采出来, 国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代价。由于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 造成了油 (气) 井在整个开采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 对出现问题的油 (气) 井进行井下作业, 是为了保障油 (气) 田的正常生产。

二、国内目前井下作业之现状

石油企业目前在井下开采的整个系统工程工艺和技术构成方面包括几个方面:

1. 开采需要什么样的工艺技术;

2. 对工程作业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 整体的施工方案的设计

4. 贯穿整个作业过程的管理和安全保障问题

5. 实施安全作业的配套措施问题

各原油开采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近几年的井下勘察作业中, 重视了对工程装备的投入更新与作业技术的提升, 在科技的创新与技术应用方面也重视了投入。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 企业也舍得大手笔投入, 再加上企业多少年的技术积累、创新改造和经验总结, 也提升了井下作业的技术水平, 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虽然如此, 但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 还存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是:1、硬件方面, 开采设备和工程机械方面存在差距;2、上述机械设备的配套齐全方面也存在差距;3、软件方面, 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对硬件的整合能力方面差距更大。在修井设备的标准化、自动化程度方面, 国外的更胜一筹, 在井下作业中, 国外已经普遍使用双滚筒乃至三滚筒的装置和顶驱装置以及动力水龙头等先进设备了。反观国内采油企业, 不但配套方面存有差距, 而且连标准化都还没有最终形成, 高性能的工具和具有先进水平的辅助配套工具更是缺乏。在试油测试在施工、压裂酸化方面, 国外对生产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与管理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极大的减少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投入。

三、未来井下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问题

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包括石油开采企业在内的企业永恒主题。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是企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保证, 那么未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对油气田的勘探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拟就发展趋势做一个评估, 仅供参考。

1. 关于提高单井产量的技术

若想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的目标, 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要提高单井的产量。而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单井产量需要对4项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这四项技术是:径向钻孔;高效选择性堵水;防砂射孔;气体增产。

(1) 关于径向钻孔技术的深入研究问题

虽然存在明显的缺陷, 但是低渗透技术在过去一直沿用。如果研发出更先进的径向钻孔技术, 就可以实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标。现在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1、通过大孔径射孔技术射穿套管, 然后利用高压水射流喷射地层, 最后形成孔眼;2、既使用机械旋转钻头钻穿套管, 也使用水射流, 还使用机械旋转钻头, 三者相结合取长补短钻出地层孔眼。根据选优法, 然后与配套的地面设备和井下工具器械结合使用。

(2) 关于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的研究

堵水在注水开发油田以及控制油井出水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去经常采用的常规油井堵水方法有两种:1、化学堵水法;2、机械堵水法。实践中, 机械堵水的方式局限性很大。机械堵水难以解决在中后期油气田开发过程中, 因含水上升导致层间、层内以及平面出现的矛盾。研究开发新的堵水技术是目前采油工程中的当务之急, 选择高效堵水技术是目前重点的研究开发方向, 而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尽快研究开发出高效选堵剂。另外, 如何更好的解决深部堵水施工作业的技术难题,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项技术攻关需要加快, 早日解决这个技术难题, 提高堵水防漏水平来达到提高油气产能的目的。

(3) 关于防砂射孔技术的研究。

亟需使用充填式防砂射孔和大孔径防砂射孔的技术, 来改善我国油田现在的油气层开采状况。要在原有的单一防砂射孔弹技术的基础上, 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对防砂射孔弹的防砂效果进行重点攻关研究, 此外, 还要尽快开发出相关防砂射孔优化设计的控制软件, 将防砂射孔的技术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提高防砂效果, 增加油气井的产量。

(4) 关于气体增产技术的研究

该项技术的目标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增产增效, 然后再提高热、电、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采收率, 尤其重视开发所必须的电、二氧化碳等物质。通过形成综合的配套技术, 最终提高综合效益。

2. 关于压裂酸化的技术

最大程度的降低压裂酸化的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是油田开发的基本要求与目的。若想达到此目标, 除了重视设计的优化外, 还需要转变开发压裂的研究方向, 将对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的深入研究作为攻关重点。

3. 关于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的研究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过去使用的工艺技术在井下作业中和开采中日益显现出不足和局限性, 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 象侧钻小井眼井、水平井、多底分支井等特殊工艺井作业的井下工具的创新研发和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是工作的侧重点, 最终形成系列配套的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 以此来完善过去的短板。

4. 关于井控的新技术问题

不破坏油气层, 还能对油井进行有效保护, 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对油气层造成二次污染, 是新的井控技术的显著优点, 而且还可以使油气井的产能得到有效提高。但这是有条件的, 就是要改进原来的不压井的作业技术和工艺, 要对井口处的控制设备、井下的控制设备等都要改造, 使得在油、水、气作业的全过程中做到不压井, 进而有效提高油气井的清砂、检泵作业效率, 以及有关油套管压力的控制水平。

结束语

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 井下作业的工艺技术得以一点点积累, 并保留下来了一些珍贵的技术资料, 这些几代石油人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将会对我国的石油勘探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 寻求新的技术突破, 是广大石油人的努力方向, 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国辉;;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0期.

浅谈井下作业的技术与发展 篇9

近年来, 井下作业持续发展, 技术也在逐渐改进, 井下作业技术为油气勘察和研究开发有重大作用。埋在地下的油气对国家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重大影响。而地下的这些宝贵资源则是通过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凿通地下油层通到地面的岩石通道开采出来的, 由于油田勘探的特殊性, 导致油井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故障, 为了保证油田的正常生产, 就必须对出现问题的油水井进行井下作业。

2 国内井下作业的现状

目前, 我国国内的井下作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井下作业所需机具设备的安装;

(2) 作业采用的工艺技术;

(3) 作业的施工方案设计;

(4)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管理;

(5) 确保作业安全实施的具体保证措施。

在近年来的一些井下勘探开发中, 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开始对工程装备与作业技术进行更新与提升, 并且在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在技术方面, 企业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 加上企业自己的创新研发, 使企业的井下作业技术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同时企业的服务管理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加快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速度, 满足了一定的需要。然而, 我国的井下作业技术在工艺方面与外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些差距包括设备的先进程度、工具配备的全面程度以及生产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与管理方面。设备方面尤其是在主体设备的配备上, 与国外更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距, 国外修井设备配备标准相对较高, 自动化程度也较高, 双滚筒甚至三滚筒装置在国外的井下作业中比较常见, 其还配有顶驱或动力水龙头;工具配备方面国内工具尚未形成标准化, 缺少高性能工具, 缺乏先进的辅助工具;而国外的试油测试施工、压裂酸化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能够及时采集、分析并形成相关技术数据, 远程传送生产信息, 实现远程技术指导与监督。

3 井下作业技术的未来方向

综上所述, 结合上文的发展趋势, 按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基本要求, 对油气田勘探技术将来的发展防线做出评估, 为同仁提供参考。

3.1 提高单井产量作业技术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 要提高油气田的开发技术, 实现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 必须要对4项基本的技术进行研发, 这四项技术包括防砂射孔技术、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径向钻孔技术、气体增产技术。

3.1.1 防砂射孔技术研究

对于现在的油气层开采状况, 需要使用充填式防砂射孔和大孔径防砂射孔技术, 企业要在这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在原有的单一防砂射孔弹技术基础上, 针对防砂射孔弹的防砂评价进行重点研究, 开发相关防砂射孔优化设计软件并尽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形成一系列的防砂射孔技术高效系统以提高防砂效果和油气井产量。

3.1.2 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

常规的油井堵水有两种, 即机械堵水与化学堵水, 在注水开发油田以及控制油井出水中, 堵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 机械堵水存在很大的局限, 对于中后期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含水上升导致层间、层内以及平面矛盾不断出现, 机械堵水则难以适应需要, 这就必须研究新的堵水技术, 向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方面发展, 这其中以研制高效选堵剂为重点。同时, 研究深部堵水施工作业技术, 填补当前的油气田开采技术漏洞, 增强堵水效果与提高油井的产量。

3.1.3 径向钻孔技术研究

在过去使用的低渗透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油气藏的泄油面积太低、研发成本过高等。这就需要我们研发更先进的径向钻孔技术, 以提高单井产量。这可以使用两种方案, 一是通过大孔径射孔射穿套管、高压水射流喷射地层等技术形成孔眼, 而另一种是使用机械旋转钻头钻穿套管、水射流与机械旋转钻头相结合钻出地层孔眼, 在这两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 然后研发配套的井下工具与地面设备。

3.1.4 气体增产技术研究

开展气体增产技术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产量, 增加热、电、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最终采收率。例如:洁净煤的发电, 充分利用所发的电, 对于燃烧后产生的烟气, 也进行回收和二次利用, 用其进行油田开发, 尤其是开发所必须的电、二氧化碳等物质。通过研究开发的基本原理, 着重开展上述物质综合应用的工艺技术研究, 例如:吞吐、驱替与注采等, 主要研制气体的处理、运输、注入设备等, 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配套技术。

3.2 压裂酸化技术

按照油田开发技术的基本要求, 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压裂酸化的使用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对于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的研究, 进一步转向开发压裂的方向。

3.3 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

以前的工艺井作业在开采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 这里我们就需要重点开展针对侧钻小井眼井、水平井、多底分支井等特殊工艺井作业井下工具的创新研发和配套工艺技术研究, 形成系列的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 以弥补之前的不足, 使其更好地满足在生产技术中的需要。

3.4 井控新技术

这种技术不破坏油气层, 可以对其进行保护, 防止作业过程中造成油气层的二次污染, 能有效提高油气井的生产能力。但是需要对原有的不压井作业技术进行改进, 研究在井口方面的相关控制设备、井下作业时的控制器具, 并对相应的作业技术进行改进, 实现将油、水、气的作业全过程不压井, 将油气井的清砂与检泵等作业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油套管压力控制水平有效提高。

(1) 提高作业自动化程度和作业质量配套工具、装备研究;

(2) 无伤害作业工作液体系研究;

(3) 油、气、水井作业全过程不压井作业机具及施工技术研究。

4 结语

现有的井下作业技术是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点点探索积累总结下来的珍贵技术和资料, 其中很多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勘探开采还具有很重大的指导意义, 但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 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 我们应在原来的井下作业技术基础上寻找需要创新突破的地方, 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来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陈德东.浅谈井下作业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中国化工贸易.2012

探讨井下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 篇10

1 井下作业技术的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1.1.1 压裂酸化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在油田勘探及开发过程中的不断应用, 国外很多国家以井下压裂技术及酸化技术为基础, 创造了很多新工艺及新材料。不仅减少了勘探开发的成本, 也提升了经济效益, 比如美国使用的重复压裂技术, 因其有着很高的成功率, 而被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还有光纤辅助压裂技术, 将压裂液成功灌进光纤网络中, 进而产生机械性运动, 可以用来运送悬浮物, 从而避免支撑剂的产生沉淀和返排, 这种技术在加拿大的得到了普遍使用。

1.1.2 试油测试技术

试油技术主要用于地层测试、排孔、射孔以及压力恢复等环节中, 是油气层开发中的重要技术。很多方面的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试油测试技术。在地层测试技术中, 能够实现很多施工环节, 并且还可以进行联合作业, 比如测压、射孔等, 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试油周期, 缩短了测试成本。在射孔作业中, 通常使用负压射孔技术, 由于其相位分布很均匀, 因而可以降低油井的出砂率, 提升油气产量。美国近些年来利用激光进行射孔, 此项技术的使用, 提升了射孔的渗透率及射孔缝隙, 在井下作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1.1.3 修井作业技术

修井作业使用的工具, 其国外技术在开发及使用上具有以下特点:

(1) 国外开发及使用的修井工具一般为组合式或者复合式, 且功能性很强, 配有组合式的打捞矛或者可退式的打捞筒等。

(2) 国外的修井工具开发很快, 有水利机械切割及可退式的打捞筒、捞矛等。

(3) 在国外, 一般辅助性修井工具的研发迅猛, 像井下视频装置的使用及打捞用马达等。

1.2 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我国井下作业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发展。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工艺技术等得到了普及及应用。随着经济化大潮的来临, 勘探技术以及开发技术对井下作业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对井下技术的发展及更新越来越重视, 都把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因而, 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及技术, 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及工艺改革, 使得我国的井下作业的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 经济效益及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基本上满足了我国油气藏的勘探及开发需要。

虽然就国外先进技术相比, 我们还有段距离,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设备及装备的制造商, 数据化信息的处理及管理等。在设备上, 在国外很多的井下设备都已经使用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 其配备的标准也很高, 而在国内, 目前尚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在装备上, 国外工具的标准化程度很高, 且工具性能较好;而在国内, 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 质量也达不到应有要求。在辅助性工具方面, 还称不上专业及先进。在国外, 很多的施工环节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比如酸化及压裂环节等。在信息数据处理上, 在国外已经实现了信息数据的有效提供, 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及传送, 还可以进行远程指导及督导等。

2 井下作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1 井下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化的建设速度, 对井下作业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勘探及开发实际需要量的不断提升, 井下作业技术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原有的技术越来越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 对井下作业技术的创新是未来探勘及开发事业发展中迫切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发新的井下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升常规作业水平。井下施工的常规性作业水平, 决定了勘探开发的效益及收益, 也是井下作业的技术基础。对于井下常规性作业水平的提升, 是井下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 需要积极投入技术开发成本, 积极研发勘探开发的配套作业技术, 以降低边际油气藏的开发成本。

(2) 努力完成自主研发井下作业项目技术, 整合技术体系, 提升技术的使用范围及效率。对试油测试技术在使用范围上进行相关改善, 以扩宽井下作业的技术需求。

2.2 井下作业技术发展方向

井下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应以提升产量为主。结合勘探及开发未来发展情况, 进行研发力度的整合, 合理及科学配置技术力量, 技术工艺及设备等。

2.2.1 压裂酸化技术

在油田进行二次开发的压裂酸化技术是以原有技术为基础的, 为了提升产量, 降低成本, 使得原来的单层压裂技术被逐步发展成为多层压裂。同时, 为了减少压裂液的污染及对油气层的伤害, 提升压裂液的使用安全, 在工器具的使用上, 也进行了相应开发, 并已经形成配套及配液装置。

2.2.2 开发提高单井产业的井下作业技术

想要降低开发成本, 就需要提升单井产量。因此, 对防砂射孔的研发、径向孔技术的研发以及堵水技术的使用等, 都相应提升了油田的产量。在实际应用中, 也得到了实际验证。防砂射孔技术是以大孔径防砂及充填式防砂射孔为主要研发对象, 径向钻孔技术的使用, 单纯把提升产量, 降低成本作为了研发目标, 而高效堵水技术的研发, 主要针对深井作业时的堵水施工等。

2.2.3 井下控制新技术

开发油层保护技术, 需要以原有技术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 通过对控制工具的研发, 井口控制装置的使用, 极大提升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及清砂作业中的对油管压力的控制水平, 在井下作业的整个过程中, 减少了压井环节, 减轻了井下作业对油气层的伤害, 提升了产出油气的质量, 提高了油气层产量, 提升了经济效益及生产效益。

3 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 我国油气田在开发以及未来发展中, 对井下作业技术的研发及使用是未来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因此, 对井下作业技术的研发及使用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对现有技术进行完善, 对现有工艺及条件、装备、工器具等进行创新, 才可能使得井下作业技术满足现阶段油气田的勘探及开发要求, 才能适应各种工况环境及工艺条件, 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及效果, 为我国油田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篇11

在此,以石油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经常进行的有限空间作业为例进行有关危害辨识与控制的分析。为其它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提供危害辨识与控制分析的参考。

一、有限空间作业危害辨识

(1)危险类别与危害后果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发现导致人员中毒、窒息、伤亡及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与石油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存在有毒气体、易燃易爆、使用电气设备及工作场所的特殊性有密切的关系(见图1)。

(2)有限空间事故隐患识别

安全生产的宗旨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可能发生事故的作业场所进行有效地控制。要防范有限空间场所作业事故的发生,首先要科学的、全面的识别出该场所内存在的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换一个角度讲就是对事故隐患的有效控制。要有效地控制事故隐患,就要识别事故隐患。通过对图1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四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有限空间场所作业的事故隐患(见表现1)。

二、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分析

对识别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分析,是进行危害控制的重要过程。根据识别出的四个不同类别的事故隐患,通过简易故障树的方法,分别进行初步分析。

1、缺氧、有毒气体失控事故分析(见图1)。

2、易燃、易爆气体失控事故分析(见图2)。

3、狭小空间作业伤害事故分析(见图3)。

4、用电伤害事故分析(见图4)。

三、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控制措施

在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有毒气体导致作业人员中毒事故;缺氧导致作业人员窒息事故;可燃气体闪爆或爆炸事故;与作业空间相连工艺设备有毒或可燃气体发生泄漏事故;作业场所内自聚物裂解爆炸事故;设备检修作业人员碰伤、砸伤事故;用电电击伤人事故。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危害控制措施,分列如下:

1、在作业前,由企业安全生产部门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处理、救护方法等;

2、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装置进行清洗、蒸煮、吹扫、置换等必要的处理,严禁用关闭阀门或用止逆阀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识,并在作业过程中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连续监测,如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停止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并办理相关作业票,进入带有搅拌装置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切断电源,并在开关处加挂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4、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处不得有障碍物,应保持畅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须经企业安全部门批准;

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需使用临时照明,所用行灯或电筒必须为防爆型且电压不超过36伏,在金属设备内及特别潮湿的地方作业,电压不得超过12伏,且绝缘良好,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有完好的漏电保护设备;

6、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必须安排轮换或休息,每次作业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7、有限空间作业应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但禁止向有限空间通入氧气;

8、 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空气不合格时马上停止作业,进行置换处理;

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工具、材料要登记,防止遗留在作业点内,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材和灭火器材;

10、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的防护器具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

四、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处置

通过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危害辨识,认识和发现导致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和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上述各项控制措施可以基本实现安全生产,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的疏忽大意、设备的意外损坏等都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要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事先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中毒事故相对较为常见,且救护的正确与否对受害者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应急处置流程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应急处置分两步,第一步(图5)是发现有人中毒,开展抢救中毒人员的应急处置;第二步(图6)是查找有毒气体泄露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达到安全状况后恢复作业。

(2)电击、窒息等其它失控情况也可建立相应的应急流程。

五、结论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危害辨识与控制,同时对可能存在的中毒、窒息、电击等失控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制定应急处置流程。着重从事前、事中两个方面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实现和提高在有限空间场所作业的安全性。

井下作业技术与管理 篇12

一、ZigBee技术及光纤环网冗余技术简介

(一) 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是一种双向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具有结构简单、近距离、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优点, 被称为IEEE802.15.4 (ZigBee) 技术标准。ZigBee技术一般适用于自动控制领域, 还能够支持地理定位功能。ZigBee技术在理论上是支持在单一网络中寻址65535个结点, 与移动通信的CDMA网或GSM网有点类似, ZigBee网络中的每一个模块就像是移动网络中的每一个基站, 这些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里互相进行通信。

1) ZigBee技术所采用的自组织网是怎么回事?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对这一问题作出解释, 当一队伞兵进行空降之后, 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一个ZigBee网络模块的终端, 在伞兵降落到达地面之后, 只要伞兵都是在网络模块的通讯范围之内, 那他们就可以利用手上的模块来寻找对方, 这样很快就能够找到对方并形成一个互相联通的ZigBee网络。并且, 在寻找的过程中, 人员在走动, 位置发生变化, 彼此间的联络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ZigBee网络模块可以通过重新寻找新的通信对象, 来让彼此进行联络, 这样也是对原有的网络进行刷新, 这个就是自组织网。

2) ZigBee技术为什么要使用自组织网来通信?

网状通信其实就是多通道的通信, 在实际的工业现场, 受到很多原因的影响, 并不能保证每一个无想爱你通道都是畅通的, 就像城市的街道, 可能因为交通事故而阻塞, 也有可能是道路维修而要暂时中断通行, 可是由于我们还有其他的通道, 车辆仍然可以从其他通道到达目的地, 控制数据也是一样。这一点对于工业现场的控制十分重要。

3) 为什么自组织网要采用动态路由的方式?

动态路由指的是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路径不是按照既定的数据进行设定的, 而是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 需要对网络当时可利用的所有路径进行搜索, 对这些路径的位置关系和远近进行分析, 然后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来传输数据。在网络管理软件中, 选择路径一般是使用梯度法, 也就是先选择最近的一条通道进行传输, 如果这条通道不通, 那就选择另外一条稍微有点远的通道来传输数据, 以此类推, 一直将所有的数据都传送到目的地为止。在实际施工现场, 预先设定的数据传输路线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被中断, 或者发生了其他的变化而不能够及时的将数据传送到目的地。动态路由在加上网状拓扑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保证数据的及时输送。

ZigBee技术所具备的网络特征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很多想死的地方, 所以很多研究机构已经将ZigBee技术作为市无线传感网络的开发平台, ZigBee技术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价值而拥有了广阔的开发前景。

(二) 环网冗余

环形网络是使用一个连续的环将每一台设备都连接在一起, 这样就能够保证只要有一台机器发送信号那么其他设备都可以接到这个信号。而环网冗余指的是交换机在不能够支持网络, 并且出现了线缆连接中断的情况的时候, 交换机就会接到这个信息, 从而将后备端口激活, 让网络通讯恢复正常能够继续运行。在同一时间, 网络中的第7口和第8口就会将原先连接中的交换机断开, 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 指示灯也会想用户发出错误报告。当线路修复之后, 继电器和指示灯就能够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

二、矿井人员管理系统构成

这个系统是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是无线定位、光前环网冗余实现数据传输和地上监控部分。

无线定位系统是在ZigBee无线模块基础之上建立的, 这其中包括了ZigBee无线定位固定节点以及地面上移动人员所携带的ZigBee无线模块。ZigBee无线定位固定节点是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来进行合理的布局的, 一般都是设置在人员的出入井口以及井下主要分叉口, 以及一些工作入口的关键部位, 这些出入口的横街面积一般都是在12平米的巷子, 是可以在沿坑道每隔400米的距离设置一个无线定位固定节点, 工作面的距离可以适当降低一点, 只需要有150米就可以了。

移动目标的节点也需要根据需要来连接不同的传感器, 从而组成一个具有沈飞识别以及传感功能的移动装备。每一个固定点其实就是一个定位节点, 网络节点是可以通过对移动无线模块内所设置的信息以及信号强度进行自动读取, 然后来确定煤矿底下的矿工的移动位置的具体信息, 每一个固定节点都组成了一个无线传输网络, 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到光纤环网冗余的网络上面;这边所传输的数据是通过适配器、交换机来上传到煤矿上面的主要控制的计算机, 煤矿上的主计算机就会将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移动网络数据通讯来将一些比较关键的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技术人员的手机上面, 这样技术人员就可以对井下的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 与互联网一起进行远程监控。

三、矿井人员管理系统设计

(一) 硬件设计

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部分主要是包括了ZigBee无线传输固定节点以及信息采集的前部分。无线传输固定节点中所需要的硬件有处理器、ZigBee无线模块、存储器以及一些外围电路设备, 处理器所采用的是先进的嵌入式处理技术, 是由三星公司所生产的ARM7处理器S3C44B0X, 这是一种功耗低、性能高有16/32位RISC, 以及在ARM7TDMI核基础之上的微核处理器, 这款处理器的主频能够达到64兆赫兹, 板载的借口比较丰富能够支持μC/OS-II和μC/Linux等其他的操作系统。

存储器包括了SDRAMFLASH和SDRAM, 是为程序的运行提供临时的存储空间, 电源管理模块所使用的电源可以使交流电也可以使单独的直流电, 通过降压芯片, 将原有的电压转化成2.5V和3.3V, 这种电压就可以为系统的CPU以及其他的模块提供电源。

信息采集的前端部分的模块一般就被安装在煤矿公认的安全帽上, 使用的是电池来进行供电, 所以在采集的前端的射频通信模块应该尽量制作的精致小巧, 这样才能够让矿工人员佩戴。另外, 矿工是系统中的移动节点, 所以应该和固定节点做一样的模块处理, 都是将单片机和射频模块进行组合然后形成了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不过使用的是缩小版, 采用了CC2430芯片, 并且还在CC2420芯片中ZigBee射频收发器前端所具有的优势的基础上, 加入了一个8位MCU, 这样系统设计就更加的简单可靠。

一般在设计的时候如果是遇到一些特殊的场合, 那么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传感器的测试, 例如瓦斯, 一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 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字转化之后, 利用ZigBee模块进行传输。每个矿工所佩戴的安全帽上都有一个ZigBee无线传感器, 这些无线传感器都有一个固定的并且是唯一的编号信息, 通过井下网络中的固定节点将这些编号信息传送出去。网络中所存在的固定节点在检测到编号信息后, 就会通过光纤环网网络传输到矿井地面上的主监控机上, 并且会与计算机中数据库中所存在的人员的信息进行对比, 这样就能够确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身份, 以及作业人员在矿井下的具体地理位置。

(二) 软件实现

对软件进行设计是对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 软件的设计一般都是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方法, 这其中对煤矿的监控系统中数据的现实以及处理都需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JAVA开发平台上进行操作。

ZigBee无线模块在平常状态下都是处于休眠状态, 这样能够减少功率的消耗, 然后在需要的时候通过中断, 来唤醒ZigBee无线模块, 模块从睡眠状态转入工作状态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后, 就会对信道上是否有采集前端发送过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查询, 如果有数据, 那么ZigBee模块就会对数据进行接受处理, 再校验正确之后, 通过光纤环网冗余网络将数据发送给矿上监控主机。

参考文献

[1]吕治安.ZigBee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推进素质教育下一篇:体育运动处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