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评估报告

2024-05-20

银行评估报告(共8篇)

银行评估报告 篇1

一、2012年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2012年我行加大电子银行业务投入,加强电子银行业务建设,业务管理,提高业务风险防范能力,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各项业务取得的长足的发展,在上级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我行ATM有所幅增加。电子银行业务功能增加,系统稳定性提高,风险控制更为严密,各项业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准和电子银行品牌知名度。

1、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2012年我行网上银行其他业务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网银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和网银手续费收入均有大幅增长,见下表:

业务指标 2012年 2011年 同比增长

个人开户数(户)138773.8%

企业开户数(户)29126.17%

2、自助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2012年我行面向客户服务的自助银行机具在原有ATM柜员机、自动存取款一体机、存折补登等服务。2012年新增ATM设备(自动存取款一体机)5台,截至2012年底自助银行区1个,自助设备存量15台。

2012年全行ATM机交易笔数万笔,交易金额万元,手续费收入22万元。

二、2012年我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评价

2012年是我行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一年。网上银行业务系统升级改造、自助银行业务多台新设备投放,为我行电子银行业务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定完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调整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控水平,梳理业务流程,为我行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网上银行

1)优化网上银行功能,在新功能建设同时,充分考虑客户体验,对网上银行页面和流程进行了优化。

2)银企对账功能的推出为企业与我行间及时对账提供了网络渠道,大大节省了我行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

2、自助银行

2012年自助设备业务在新机器安装投放、业务管理、业务数据统计和功能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

完成ATM数据平台采集需求编写、业务测试和上线工作。该系统上线后对提供我行自助银行业务统计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化了业务监控能力;

3、POS业务

pos机作为现代化消费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已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主渠道。我行也紧跟各银行的步伐,积极营销特约商户客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2年我行新增POS商户96户,累计POS商户195户;新增固话POS商户109户。

三、2012年电子银行业务效益分析

目前我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着眼于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渠道,提高客户获得银行服务的便利性,借助电子银行业务渠道减轻营业柜台的压力,提高我行整体服务水平,因此,单纯从业务会计核算角度来看,电子银行业务为我行带来的直接利润有限。当前,培育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减轻我行营业网点柜面业务量的压力,是我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希望在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根据市场形势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调整电子银行业务政策,从而实现业务利润的增长。

1、网上银行效益分析

网上银行业务的支出主要包括系统建设投入、运营投入、职工工资、市场宣传投入、网银业务拓展费用等,因未对单项业务进行独立核算,网银业务支出具体数据无法统计,故网银业务利润也无法估算。

2、自助银行业务效益分析

自助银行业务收入是我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自助银行业务收入主要包括ATM本代他取款手续费收入和POS佣金收入。其中ATM本代他和转账手续费收费标准按照中国银联制定的标准收取。

2012年我行自助银行收入统计见下表:

收入类别 金额(万元)

跨行取款手续费收入 22

POS交易回佣收入 12

合计 3

4我行自助银行支出主要包括自助设备采购、安装、运营维护费用、系统建设以及相关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人力成本等。我行未对自助银行业务进行单项核算成本支出,因此暂时无法统计该项业务利润收入数据。

四、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状况分析

我行十分重视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2012年我行对全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分析各项业务风险点,梳理业务流程,规避业务操作风险,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我们认为我行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较严密,有效的保障了系统有效运行和客户资金安全。

回顾全年业务发展过程,我行严格按照《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全行电子银行业务进行有效管理,在控制业务风险前提下,加大电子银行业务投入力度,实现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向客户提供了安全、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我行电子银行业务品牌形象。

银行评估报告 篇2

(一)世行评估项目的经济背景。

世界银行会计和审计评估属于《关于遵守标准和守则的报告》(Reports on the Observance of Standards and Codes,简称ROSC)项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开发,用于帮助成员国通过改进同国际公认标准和守则的协调性来强化自身金融系统。这一项目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球金融危机。那次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遵守市场经济国际通行标准对于防范危机至关重要,由此,国际社会要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各国加强机构、体制建设以更好地遵循有关国际标准和守则。这些标准和守则共涉及市场经济中十二个关键领域,其中之一是会计和审计。

截至目前,世界银行已对全球100多个国家进行了评估,包括英国、波兰、俄罗斯、南非、韩国、印度、巴西等。世界银行会计和审计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各国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各国财务报告的质量、构建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增强各国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增强金融部门稳定性,为发展资本市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会计和审计评估的基准是国际认可的标准,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评估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将被评国所采用的会计和审计标准与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比较,为缩小其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提供改进建议;二是重点评估被评国会计和审计实务与该国所采用的会计和审计标准的符合程度。评估涉及该国的法律框架、会计和审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会计职业界、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等诸多方面。评估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人员和单位众多。

(二)世行对中国会计审计的评估过程。

财政部高度重视世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项目。2008年11月,由财政部牵头成立了评估国家指导委员会(NSC),王军副部长担任主席,成员由财政部(包括国际司、会计司、中注协、国家会计学院)、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代表构成。财政部会计司承担了整个评估过程的协调和辅助工作,协助世行独立进行评估。2009年1月,在有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下,按其特定的工作方式和程序,财政部完成了世行评估调查问卷填写工作;4月,世行独立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中,世界银行ROSC项目组走访了有关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国有大型非上市公司及高校等各种类型的单位。8月,ROSC项目组起草完成了项目评估报告初稿,提交给NSC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9月,ROSC项目组赴上海进行了第二次实地调研,补充完善了评估报告,再次征求NSC各成员单位意见,最终形成了评估报告。

(三)世行对中国会计审计评估的基本结论。

世行《评估报告》概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并结合会计审计的制度性框架,全面客观地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中国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进行了评估,为中国改进企业会计和审计实务提出政策建议。《评估报告》的基本结论为:中国在会计、审计和公司财务报告在制度框架与有效实施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已经与国际先进实务保持了一致。随着财政部制定的路线图的实施,中国将于2012年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持续全面趋同。在财政部的领导下,中国改进会计审计准则和实务质量的战略已成为良好典范,可供其他国家仿效。

《评估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为:所有的公共利益主体(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主体)公开其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应在会计审计国际良好实务方面受到充分培训,促进会计审计准则更加有效遵循。修订高等教育制度的会计课程,使其更关注中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实务应用。

二、关于对《评估报告》框架和内容的系统解析

《评估报告》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第二部分为制度性框架;第三部分为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第四部分为审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第五部分为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观察;第六部分为政策建议。

(一)第一部分——背景。

本部分首先从经济增长、市场环境和金融业改革等三个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作出了基本评价,这是评估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前提。

《评估报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三十年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平均每年约9.7%的增长率已经帮助数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在过去20年中,中国一国就为减少发展中国家贫困做出了超过75%的贡献。全球金融危机可能会限制中国在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然而她仍将远比其他大多数国家增长得更快。

《评估报告》对中国的市场环境进行的评价为:中国的市场规则持续现代化。现代化的一部分包括将国有企业重组和改制为上市公司。但国家仍然是许多上市公司最大的控股股东。成立于1990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在这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包括A股和B股、债券、封闭式基金和回购协议。除B股外,所有证券均以本国货币进行交易。

《评估报告》认为,中国金融业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重大的市场化改革。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进一步深化了中国金融改革。这些法律允许国有银行专注于商业性贷款,并强调金融机构必须在其贷款业务中遵循商业标准,包括采用会计准则和审慎性规则。

《评估报告》在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进行基本评价的基础上,描述了对我国会计审计进行评估的目的,以及评估采用的方法等。《评估报告》指出:ROSC会计和审计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审查和报告有关规范公司会计、报告实务和执业会计师审计实务的规则和准则,在实务中使用和遵守规则、准则的方式,以及本着公众利益进行监督和强制执行的机制、体制和架构。重点关注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会计和审计环境的优势和弱点。《评估报告》强调指出:考虑到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本报告还概括描述了取得这些成就的步骤和过程,希望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ROSC会计和审计评估方法是采用决策机构和国家其他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的方式。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司监管机构、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会计师、银行家和投资分析师、财务报表编制者、审计师和学者等。

(二)第二部分——制度性框架。

本部分重点从法律框架、审计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会计和审计准则制定、确保会计和审计准则的遵循等五个方面涉及的制度安排,对中国会计审计的制度性框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估。

1. 法律框架。

主要对中国在会计审计方面的立法状况、监管体制架构和涉及财务报告的制度体系等进行了阐述。《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30年中,中国适用于公司主体、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的会计和审计立法和监管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管会计、审计和公司财务报告的制度性框架,中国已制定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根据这一法律框架,财政部具有监管中国会计和审计实务的主要责任。财政部的责任包括制定政策、颁布法律和规章、制定准则、确保遵循财务报告规定、为会计和审计行业提供指引并组织实施,以及对审计师执行法定审计业务开展定期检查和特别调查。其他各类监管机构与财政部共同合作,其对会计审计的监管活动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

这一法律框架决定了中国会计审计行业监管体制的架构。《评估报告》指出:中国会计职业的监管体制是由政府管理机构领导,辅之以职业组织的活动。财政部被授权监管会计师事务所的活动,对违规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个人和审计客户实施行政处罚。财政部会计司和各省级财政厅(局)会计处负责所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和监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一个职业组织,其根据《注册会计师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负责对成员进行注册登记和管理。

在涉及公司类主体应当遵循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定方面,《评估报告》描述了我国以《会计法》为基础,《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为补充的制度体系。《评估报告》指出:《会计法》为确保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公司主体财务报告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的统一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这是市场经济中投资者理性决策的一个关键要素。《公司法》明确了管理层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义务,公司管理层有责任确保及时编制财务报表,并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编制中期(季度和半年)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并将其提交给证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中国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由银监会设定的披露要求是对《会计法》相关规定的补充。审计署对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来自更高层面的制度安排,《评估报告》指出:宪法第91条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审计署主要负责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单位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2. 审计职业。

主要对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职业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和行业发展战略等进行了阐述。《评估报告》指出:审计职业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并受财政部的监督。本着公众利益的监督对于确保鉴证质量、调查和惩戒体制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换言之,世界银行认为财政部对审计职业的监管属于本着公众利益。

《评估报告》对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10月3日转发财政部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给予了高度评价。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已制定战略,用5年左右的时间,积极发展10家左右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面会计和审计相关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200家能够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管理规范的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与此同时,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结构,实施人才战略,以及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3. 职业教育和培训。

肯定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而且指出“财政部对会计人员实行的考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际教育准则第6号的要求”。报告介绍,财政部管理的考试系统主要是为了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实践应用情况,包括测试会计人员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要求在现实环境下做出的判断。报告认为,财政部管理的考试有助于更全面地增加专业人员,以确保配置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会计人员。

《评估报告》肯定了国家会计学院在会计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报告还介绍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指出该项培训注重适用的会计和审计准则、职业挑战和价值观,以及会计和审计实务的国际视角。该项目的参与者将同海外的著名机构和职业组织进行专业接触。

《评估报告》指出了我国现行会计职业教育和培训存在的不足:很多接受调查的利益相关方表示,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会计准则实务知识、沟通技能和运用复杂会计政策时的专业判断能力。会计课程并没有充分关注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应用,高校普遍采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会计审计教材,但忽视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对会计审计准则应用能力的培养。

4. 制定会计和审计准则。

介绍和充分肯定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构成、制定机构、制定程序、国际趋同策略以及与相关监管规定的协调等。

《评估报告》指出:根据法律规定,财政部发布会计和审计准则及相关法规。……财政部制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组成。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财政部同时发布了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48项审计准则。

《评估报告》介绍了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审计准则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能。报告指出:中国建立了由主要利益相关方组成的会计准则委员会,为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1998年,财政部成立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主要提供的建议有:会计准则的总体规划、结构和制定;会计政策选择以及会计准则的实施。2003年委员会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由26名财政部委任的委员组成,分别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学术界、会计职业团体和企业界等。报告介绍: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由1995年成立的专家咨询组在2005年改组而成,设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聘请的专家来自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机构和高校。

《评估报告》认为:与国际先进实务一致,会计准则的制定遵循了应循程序。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依照应循程序制定审计准则草案并报财政部批准,该应循程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程序类似且符合国际先进实务。

《评估报告》特别描述了中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情况:财政部为小规模企业发布了一套单独的准则,列出了简化的财务报告要求。……《小企业会计制度》引入的简化要求更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较简单和股东范围较狭窄的小企业。《评估报告》高度肯定了这一举措,认为这是财政部迈出的值得赞许的一步,也是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值得借鉴之处。

《评估报告》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战略和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相关过程。报告认为,财政部通过2005年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一系列合作,确立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战略,并指出:财政部会计司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技术专家,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间的可比性进行了长达一年、逐项不同方面的分析,达成了中国趋同战略的协议。2005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联合声明。

《评估报告》高度评价了财政部于2009年9月发布的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称这一新的全面趋同战略是中国响应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建立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号召所采取的积极行动。报告指出:财政部计划于2010年年初开始对中国会计准则进行修订,预计2011年年底前完成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将维持现状,具体会计准则的相关部分将被更新。

关于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已为中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作出安排……在此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将在2009年10月前制定更新的中国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供公众反馈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计划更新中国审计准则以与国际审计准则一致,在2010年10月实现全面趋同。

《评估报告》认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策略收到了巨大成效,显著提升了中国准则的国际地位。报告指出:中国会计准则被认为是在中国本土之外多个国家与地区适用的财务报告准则。

《评估报告》对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定与会计准则的协调给予了关注。《评估报告》指出:金融部门监管机构发布审慎监管规定,可能会对一般目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产生一些影响。……在银行业和保险业中,审慎报告要求与一般目的财务报告要求存在差异,例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和保险公司技术性储备的计算。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银行和保险企业执行会计规定的不一致。

5. 确保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遵循。

全面总结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顺利平稳实施的相关经验,肯定了财政部为新准则实施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赞赏财政部采取了各种准备措施以支持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评估报告》指出:2006年7月,财政部启动了全国性的新准则培训活动,上市公司、有资格向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高等教育机构的会计学者,以及相关的监管机构参与其中。……超过一万名培训生参与了这些培训项目。与此同时,财政部会计司专家团队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研究,以识别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必要行动。

《评估报告》认为,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平稳实施得益于财政部与相关监管机构的密切合作,共同监督准则的实施。《评估报告》指出:在来自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及其他机构的协助下,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专家工作组,就准则应用中出现的紧急问题提供建议。

《评估报告》还肯定了中国证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地方会计管理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评估报告》指出:证监会建立前瞻性安排,以执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规定。为了监督和执行适用的准则,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全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机构,设置了实时反馈机制以查明和解决企业会计准则应用中的问题。……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实施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进行审核。在此方面,财政部在各省的派驻机构以及各省财政部门制定了工作安排。……财政部还建立了由准则制定机构、证券市场监管者、会计监督检查机构、中注协以及其他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以查明企业财务报表中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违规之处。《评估报告》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上述措施有助于新会计准则在中国的监管和执行。

“制度性框架”是《评估报告》的核心部分,几乎占了报告的一半篇幅。《评估报告》认为,中国在改善企业会计、审计和财务报告实务的制度性框架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整体而言,该框架是全面和健康的。特别是这一框架所具有的动态性是一个有意义的重要特征,并不是在所有国家都能观察到这一特征,因此,特别值得关注。报告认为这一制度性框架的重要作用将满足国家金融体系的需要,并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影响。

银行评估报告 篇3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026-02

阿荣旗自 2003年4月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世行贷款及中央配套、自治区、市、旗县配套经费,项目历时8年,覆盖了阿荣旗17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32万人口,覆盖率达100%。

世行贷款项目对全旗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结果:2003年~2009年,全旗该项目共发现879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涂阳患者778例,复治涂阳患者101例,完成计划数的100.7%。发现的新发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达到94.5%,复治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达90.0%。结论:经过全旗的共同努力,项目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计划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旗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内蒙古阿荣旗结核病控制项目。

1.2项目背景:

为了促进《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由世行(WB)、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中国政府共同探讨新的筹资模式,开展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本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国家和16个项目省《规划》的支持,《规划》要求十年间全国发现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400万,16个WB/DFID项目省十年间将发现、治疗285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占《规划》病人发现目标的71.3%。

1.3项目总目标、目的与工作指标:

1.3.1 总目标:减少发病率、死亡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1.3.2 目的:提高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及DOTS策略的实施质量。

1.3.3 指标:①项目实施以乡镇为单位,实施DOTS策略覆盖率达100%;②新发涂阳患者的任务指标完成率100%;③涂阳患者治愈率达85%以上。

1.4 项目覆盖范围:

项目覆盖全旗17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共计148个行政村,覆盖人口达32万。

1.5 项目执行周期:

项目执行期为8年,项目自2002年起至2009年10月底。

1.6 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资金为32.5万元,各级配套经费共计35.00万元。日本赠款8.39万元,中央经费40万元。项目总预算:115.89万元。

1.7项目支持活动领域:

药品、病人发现、诊断、病人管理、设备、 人员培训、技术援助、实施性研究、督导等领域。

1.8项目组织管理结构:

项目领导小组:为保證项目按计划执行,我旗于2002年4月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计划、扶贫、文体广电、审计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设在旗疾控中心,旗疾控中心主任任项目办主任,成员为旗疾控中心结防科全体成员。旗项目办工作制度健全,有明确的工作程序。

1.9项目执行情况:

我旗自2003年启动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2004年8月10日印发《阿荣旗2004—2010年结核病控制规划》,8月15日印发《阿荣旗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计划》、制订并实施了《阿荣旗少数民族乡结核病防治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2 项目组织管理

2.1项目启动:

阿荣旗于2002年12月,旗政府副旗长代表旗政府签署了还贷承诺书。启动世行贷款项目。2004年旗政府旗长与呼伦贝尔市财政局签署转贷协议书。旗项目办于2004年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并下发各医疗机构。

2.2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

旗项目办于2004年8月10日以政府办文件印发《阿荣旗2004—2010年结核病控制规划》,8月15日印发《阿荣旗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计划》。

2.3组织机构

项目领导小组:为保证项目按计划执行,我旗于2002年4月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计划、扶贫、文体广电、审计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

2.3.1 旗项目办设置:旗项目办设在旗疾控中心,旗疾控中心主任任项目办主任,成员为旗疾控中心结防科全体成员。旗项目办工作制度健全,有明确的工作程序。

2.3.2 人力资源:我旗结防人员8名,其中专职人员5名,兼职人员3名。专职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4名,中专学历1名;职称中级1名,初级4名。结防专职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管理及督导人员1名、统计兼督导1名、门诊医生1名、检验人员1名、放射医生1名。

2.3.3 项目管理人员:旗疾控中心主任任项目办主任,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向项目领导小组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2.3.4 项目财务人员情况:旗项目办项目财务有会计、出纳各1名,均属兼职,负责项目资金管理。

2.4 项目政府的落实和具体的管理措施

①我旗于2003年开展启动世行贷款项目,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实施。 ②每年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状并下发相关单位,年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总结和考核,保证项目工作科学有序实施。 ③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阿荣旗通过制作广播节目,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作、散发传单、宣传画,以及在医疗卫生单位门口悬挂“肺结核病人免费检查、治疗”导医牌,制作墙体广告、车体广告和妇联、教育等部门合作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④加强了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结核病业务培训,提高了认知程度,巩固和加强归口管理工作。另外,及时发放报病费、管理费和追踪补助费,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三级防痨网建设,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⑤加大结核病病人发现力度,加强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病人追踪工作,落实DOTS策略。

3 项目实施结果

3.1 项目和DOTS覆盖:

项目实施以乡镇为单位,实施DOTS覆盖率达100%;

3.2 患者发现:2003年-2009年,全旗该项目共发现879例涂阳患者,其中初治涂阳患者778例,复治涂阳患者101例,涂阳患者完成任务指标数的100.7%。

3.3 治疗管理:

患者的治疗管理:03-09年,对发现的879例涂阳患者,全部落实了DOTS治疗及全程督导管理,新发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达94.5%,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90%。二月末痰检阴转从2003年的77%到2008年的96.7%。完成疗程26人,占3.1%,丢失或迁出3人,占病人总数的0.36%。

3.4 实验室工作情况:

我们坚持按照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痰直接涂片检查,并根据上级要求定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控,加强对乡镇痰检点的痰检人员培训和督导,保证了痰涂片镜检质量,被上级评定为合格实验室。

3.5 结防机构能力建设:

项目的实施:使我旗结防人员从2002年的3名增加到2009年的8名,人数逐年增长,其中专职人员5名,兼职人员3名。专职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4名,中专学历1名;职称中级1名,初级4名。全旗乡级防痨医生21人,专科毕业18人。其中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占总人数的30%。

3.6 培训:

①培训原则:旗项目办负责对乡镇防痨医生进行培训,每年举办培训班2-3轮次,并参加省级及市级的各项培训。

②培训情况:8年来,我旗共参加省级及市级培训54人次,旗项目办举办各类培训班44期次,培训乡镇防疫医生及村医2260余人次。使全旗三级防痨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做到业务熟练、本领过硬,能够胜任全旗的防治任务。

3.7 督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证项目工作质量,需对所辖乡镇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督导单位,以便改进工作。2002-2008年,共计接受省级督导1次、接受地市级督导21次、县级累计督导乡镇数990次,累计访视患者1483例。

3.8 药品的采购与管理:

自项目实施以来,药品主要来自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和中央转移支付等项目拨付。我们对项目药品设专人、专柜、专帐管理。

3.9 健康促进:

根据结核病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妇联、教育、共青团等社会平台,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健康促进宣教活动。

3.10 激励机制:

工作人员补助:

2003-2008年,我们共发放涂阳患者报病费16000元,治疗管理费69880元,发放涂阴患者报病费1770元,发放涂阴患者治疗管理费10680元。

3.11 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2004年,我们设立了世行贷款项目独立帐户,对项目资金进行独立核算,2003-2009年,我们共收到省级配套12万元,市级配套12万元,旗县配套3万元,现已使用配套经费43.52万元。

我们每年的财务报告由旗审计局进行专项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3.12 项目设备管理及土建:

我们共收到世行项目设备电脑一台,生物安全柜一台,观片灯一个。现以上设备都登记入帐,由专人管理。除生物安全柜外均可正常使用。2005年我们对X光室进行加固改造,使用项目资金2.5万元。

4 主要成就

4.1 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单一疾病预防成为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疾病控制工作。

4.2 发现和治愈了大批结核病人,传染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结核病疫情。8年来,我旗新发涂阳病人年均发现率为项目实施前的3倍。

4.3 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引起了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结核病的关注,提高了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积极配合結核病防治工作,主动到旗结防机构就诊人数占初诊人数50%。

4.4 卫生行政部门的有效干预,促进了我旗归口管理工作的落实。

4.5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结核病防治队伍,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困难与问题:

5.1 基层结核病防治人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长期直接接触传染源而缺乏完善的防护措施,对结核病防治人员身心造成很大的损害,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2 健康教育工作难度较大,缺乏贴近群众的宣传手段。

5.3 结防所设在疾控中心,结防工作人员短缺,基层防痨医生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6 建议:

6.1 政府继续加大对结控经费投入,为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上的支持;适当扩大免费范围,建立贫困结核病人救助基金等。

6.2 加强健康促进宣教工作,采用生动、有趣、群众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保证内容、时间和效果落实,全面提高群众知晓率。

6.3 加强结防队伍建设,稳定现有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结核病防治整体水平。

银行关于案件防控自我评估报告 篇4

按照《河套农商银行案件防控工作自我评估实施细则》(巴农商银发〔2014〕58号)要求,我支行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按照《河套农商银行案件防控工作自我评估实施细则》中各项评估指标和要求,对2013年案件工作作出认真全面系统的自我评估制定如下方案。

一、成立支行自我评估小组

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支行特成立案件防控排查工作自我评估小组: 组 长:龚长裕

副组长:陈龙杰

成 员:蔺向宇 张少博 王晓娜

二、具体排查范围及措施

按照总行制定合规及案防教育规划和重点业务培训计划及方案,同时建立配套的培训考核机制,并与员工岗位、待遇等进行考核,定期培训一线员工案防合规引导员工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案件风险防范问题有效地堵截新案,挖掘初旧案、杜绝隐患。

(一)重点岗位人员的排查。

我支行重点排查会计岗、储蓄岗、信贷岗,以及其他重要岗位。主要排查是否参与民间融资、非法集资、民间高利贷等活动;是否存在经商办企的情况;是否存在涉赌、涉毒情况。

(二)案件风险防控培训。

根据总行案件防控制度定期对我支行全体员工就国家有关金融政策法规、内部制度和监管要求进行专题培训;对重要业务和新开办业务岗位的新员工开展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和开展案件风险防控培训。

(三)案件风险防控制度修订情况。

针对支行内部案件风险防控制度是否健全;进行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对于无章可循或制度不能适应支行业务发展和管理实际的,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四)违规操作规范情况排查。

对存在违规办理存、取、贷款及转账业务现象,按规定进行管理、管制,重点关注柜面业务及柜员操作管理等风险点,主要规范一线临柜人员严格执行综合业务系统操作制度及流程。

通过案件防控自我评估完善案件防控工作组织,提高支行内控执行力和问责力度,推动案件防控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进一步摸清案件支行防控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规范员工履职行为,完善内部制度、堵塞风险漏洞,遏制案件风险,有效防范案件发生。

银行评估报告 篇5

总部监察保卫部: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银星支行安全防范情况,根据《涡阳县农村商业银行安全保卫检查积分表》的要求,我支行及时组建安全检查小组,按照通知要求的检查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网点安全设施及环境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安全检查小组: 组长:杨 艺

成员:朱淑侠 孙 艳 郑 静

将安全检查列为每月重点工作,定期对营业场所、保险柜、柜员营业区、消防、计算机、电器线路等进行安全检查,支行负责人负责各项安全检查情况的工作汇报。

一、营业场所:

(一)物防设施

1.营业室后窗已安装金属防护栏或相应防护措施。2.网点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均已安装防护门,但该门为老式电动门,需要更换。

3.网点现金业务均有新式款箱,能正常使用。4.营业场所外电动卷闸门能正常使用。

5.支行的防尾随缓冲式电控联动门,虽然正常使用,但是老式门需要更换。

6.现金柜台已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柜台高度>=800mm、宽度>=500mm。

7.现金出纳柜台上方安装了透明防弹玻璃。

8.现金出纳柜台上方安装的透明防弹玻璃有检测合格报告,安装形式符号标准,且长、宽、高、面积及其上部封顶符合标准。

9.现金业务柜台的台面设置和收银槽长宽高符合要求。

10.网点营业场所已配备消防设施。

11.营业场所已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且可用。12.网点已配备自卫器材。

(二)技防设施 1.监控设备

(1)营业场所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安装了视频监控装置。

(2)营业场所现金业务区、非现金业务区等均已安装视频监控装置,且实时监控各区域人员活动情况及现金区域的现金支付交易全过程。

(3)营业场所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的回放录像能清晰分辨出入营业大厅人员体貌特征。

(4)网点录像资料保存期均在30天以上。2.报警及其他技防设施

网点具备与公安110报警服务台报警联网条件且安装了与公安机关110联网的紧急报警装置。

二、营业室安全

(一)实体防范 1.营业室照明系统总闸装置有保护措施且置于有效监控范围。

2.出入营业室的通道为单一设置。

3.营业室结构墙体已达到相应级别建筑标准。4.保险柜和保险柜锁具符合标准。

(二)技术防范

1.入侵报警系统能准确探测报警区域内门、窗、通道等重点部位入侵事件。

2.报警控制主机和线路未裸露,具有防破坏报警功能。3.营业场所已采用2种以上向外报警传输方式。4.报警装置有备用电源,能保证在断电后系统供电时间<8h。

5.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的存储时间均在30天以上。

6.营业室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回放录像能清晰显示人员在库内活动的全过程及库内所存放物品。

7.营业大厅的回放录像能清晰显示出入库人员活动情况及面部特征。

8.启动紧急警报装置时能同时启动现场声、光报警装置。9.营业室的回放录像能清晰显示营业人员活动情况。10.清分整点柜台在每个营业柜台安装了摄像机进行独立监控和录像,回放录像能清晰显示交接、清点、打捆等操作全过程。

11.装卸区及出入库交接场地的回放录像能清晰显示运钞车停放、护卫及提款箱交接等进出库区全过程。12.视频监控资料保存时间均在30天以上。13.声音资料保存时间均在30天以上。三.消防安全

1.建立了逐级防火责任制。

2.已明确逐级防火负责人职责、已明确岗位防火责任人。

3.已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培训组织。4.职工知道岗位责任区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5.设立兼职的防火安全人员。6.建立健全了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7.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及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消防设施。

8.能保证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完好有效。9.能保证消防疏散通道畅通。

10.制定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计算机安全

(一)营业场所计算机安全

1.营业场所计算机室安装了防盗安全门并且与110报警服务台相连的紧急报警装置及入侵报警装置,能准确探测报警区域内门、窗、通道等重点部位的入侵事件。

(二)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安全

1.数据交换和处理中心计算机机房在建筑物内设置为独立区域。

2.独立设置的计算机中心进行封闭式管理且设置周界报警探测装置。

3.防水、防盗、监控、报警设施健全。4.有备用电源且处于良好安好可用状态。5.能及时更换计算机的口令或密钥。6.有防雷接地等必要防护。

五、安全保卫基础工作

1.单位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全保卫工作,查找安全防范工作隐患并研究解决问题;保卫工作全员参与。2.我支行设立了安全保卫小组、处置突发事件小组、消防小组、联防小组等相关组织。

3.营业场所配置了兼职保卫人员(支行负责人兼职)。4.我行建立了保卫工作考核、评比和奖惩机制。

5.对公安机关、银监部门和上级单位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行作出及时整改。

6.我行不断完善和健全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及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7.我行按时签订各级治安保卫责任书。8.营业场所有日常安全检查记录。

9.业务库门钥匙和密码执行单线交换、分别保管。10.我行员工能够熟练操作本岗位所需掌握的自卫器材和消防器材,了解安全防范制度,熟悉本岗位应急预案处置方法。

通过此次安全评估自查,使我行员工进一步提高了相关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将安保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今后我行将加大对安全教育的学习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为我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确保我行各项生产经营持续、安全的运行。

以上自查报告如有不妥,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银行评估报告 篇6

第一部分 石材行业信贷环境分析

第一章 石材行业基本特征分析

1.1 行业界定及主要产品

1.1.1 石材的分类

1.1.2 天然石材的定义及特性

1.1.3 人造石材的定义及特性

1.2 我国石材行业特征

1.2.1 中国石材工业的演变进程

1.2.2 中国石材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1.2.3 中国石材业进入良性化发展轨道

1.3 世界石材业发展特点与形势

1.3.1 全球石材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1.3.2 美国石材行业发展概况

1.3.3 意大利石材行业发展概况

1.3.4 西班牙石材行业发展概况

1.3.5 巴西石材行业发展概况

1.3.6 埃及石材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章 石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2.1.1 2007年中国经济指标统计

2.1.2 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三

2.1.3 2009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统计

2.1.4 2010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1.5 2011年1-3月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2.2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2.2.1 财政政策

2.2.2 货币政策

第三章 石材资源开采及相关行业情况分析

3.1 石材资源及开采总体情况

3.1.1 中国石材资源的总体分布状况

3.1.2 石材的开发利用

3.2 相关产业总体情况

3.2.1 石材加工设备行业

3.2.2 建筑装饰材料行业

第四章 石材行业预测分析

4.1 石材行业发展趋势

4.1.1 未来石材行业倡导节能观念

4.1.2 未来几年中国石材工业仍将保持强劲增长

4.2 2012-2016年石材行业关键指标定量预测

4.2.1 市场需求预测

4.2.2 供给能力预测

4.2.3 盈利能力预测

第二部分 石材行业经济运营状况与财务风险分析

第五章 石材行业总体经济状况

5.1 2009-2011年3月中国建筑装饰用石开采经济数据分析

5.1.1 2009-2011年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总体状况

5.1.2 2010-2011年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构成情况

5.1.3 2010-2011年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构成情况

5.2 2009-2011年3月中国建筑用石加工经济数据分析

5.2.1 2009-2011年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总体状况

5.2.2 2010-2011年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构成情况

5.2.3 2010-2011年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构成情况

第六章 石材行业产品产量统计

6.1 2009-2011年4月大理石板材产量统计

6.1.1 2009年全国及重点省市大理石板材产量统计

6.1.2 2010年全国及重点省市大理石板材产量统计

6.1.3 2011年1-4月全国及重点省市大理石板材产量统计

6.2 2009-2011年4月花岗石板材产量统计

6.2.1 2009年全国及重点省市花岗石板材产量统计

6.2.2 2010年全国及重点省市花岗石板材产量统计

6.2.3 2011年1-4月全国及重点省市花岗石板材产量统计

第七章 石材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7.1 我国石材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7.1.1 石材行业总体偿债能力分析

7.1.2 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7.1.3 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7.2 我国石材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7.2.1 石材行业总体盈利能力分析

7.2.2 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7.2.3 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7.3 我国石材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7.3.1 石材行业总体营运能力分析

7.3.2 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7.3.3 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7.4 我国石材行业成长能力分析

7.4.1 石材行业总体成长能力分析

7.4.2 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成长能力比较分析

7.4.3 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成长能力比较分析

7.5 关于石材行业财务状况的结论

7.5.1 石材行业总体财务状况

7.5.2 不同所有制企业财务状况

7.5.3 不同规模企业财务状况

第八章 石材行业重点企业财务状况

8.1 济南市青华山花岗集团总公司

8.1.1 公司概况

8.1.2 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8.1.3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8.1.4 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8.1.5 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8.2 沈阳闽南实业有限公司

8.2.1 公司概况

8.2.2 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8.2.3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8.2.4 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8.2.5 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8.3 沈阳精品石材市场有限责任公司

8.3.1 公司概况

8.3.2 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8.3.3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8.3.4 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8.3.5 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8.4 文登市华岩石材有限公司

8.4.1 公司概况

8.4.2 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8.4.3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8.4.4 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8.4.5 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8.5 广西岑溪市归义花岗岩开发公司

8.5.1 公司概况

8.5.2 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8.5.3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8.5.4 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8.5.5 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部分 石材行业信贷建议及风险提示

第九章 石材行业银行信贷建议

9.1 石材行业信用风险五因子评级模型

9.1.1 行业定位

9.1.2 宏观环境

9.1.3 财务状况

9.1.4 需求空间

9.1.5 供给约束

9.1.6 关于石材行业信用风险评级的结论

9.2 针对石材行业总体及不同规模的信贷建议

9.2.1 石材行业总体信贷建议

9.2.2 大型企业信贷建议

9.2.3 中小企业信贷建议

9.3 针对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信贷建议

9.3.1 国有企业信贷建议

9.3.2 私营企业信贷建议

9.3.3 股份制企业信贷建议

9.4 石材行业信贷风险提示

9.4.1 石材行业面临的经济风险

9.4.2 石材行业面临的政策风险

9.4.3 图表目录:

图表 2012-2016年石材行业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图表 2012-2016年石材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 图表 2012-2016年石材行业累计利润总额预测 图表 2009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构成情况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资产总计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构成情况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资产总计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构成情况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资产总计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构成情况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资产总计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装饰用石开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对比 图表 2009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总体数据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构成情况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资产总计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构成情况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资产总计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对比 石材行业面临的技术风险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构成情况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资产总计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对比 图表 2010年1-11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构成情况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资产总计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建筑用石加工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对比 图表 2009年全国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河南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江西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福建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山东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广东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湖北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河北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全国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福建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河南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广东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山东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湖北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广西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全国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福建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河南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江西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广东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山东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河北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湖北省大理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全国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福建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山东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广西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广东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吉林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年内蒙古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全国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福建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山东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广西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吉林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广东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内蒙古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0年河南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全国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福建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山东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广西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内蒙古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吉林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广东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11年1-4月山西省花岗石板材产量数据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产权比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权比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权比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产权比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产权比率对比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销售利润率对比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总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资金利税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资金利税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产销率对比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总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产销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均销售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均销售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产销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均销售率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周转次数对比 图表 2011年1-3月石材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均销售率对比 图表 2009-2010年111月石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对比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对比 图表 2009-2011年3月石材行业累计利润总额增长率对比

银行评估报告 篇7

一、市场供需准确的判断是项目决策的基础

任何企业投资项目, 不论是制造企业, 还是服务性企业, 要开张经营, 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市场信息。如不能获得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市场信息, 所作出的决策必然缺乏坚实的基础, 甚至可能与现实背道而驰, 从而导致经营失败。市场供需的准确判断是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的基础。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市场供需信息比较容易掌握, 一切商品都是在计划中生产, 市场是在计划中调节供需。现在市场经济时期, 市场依靠自身调节供需。所以掌握市场供需的难度较大, 难点就是无法统计某一种产品在全国生产厂家的规模、能力、产量, 全国消费量、进口量、预测需求量。有的虽能从统计部门、行业协会获得了统计数据但也不完全, 很难掌握全国或地区的准确数据。对项目产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供给分析和综合分析,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各种价格水平下, 消费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也就是对商品购买能力的预测, 是一种有效社会需求。这种需求包含着两种含义, 一是现实的社会需求, 另外就是未来的潜在需求, 也就是市场预测。然后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判断和预测得到的结论才有可能正确,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把风险压缩到最低点。

二、现金流量是评估项目真实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

现金流量表蕴含着重要的财务信息, 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清楚反映出企业项目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 更为清晰地揭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状况。现金充足的企业, 其支付股利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也会相应更强, 发展的前途也更为广阔。在项目评估中, 重企业利润分析而忽略现金流量表的现象比较突出, 如果单纯地以企业获利润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 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因为企业在会计核算上采用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包含估计因素, 一定期间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偿债或支付能力。在某些情况下, 虽然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经营业绩很可观, 但财务困难, 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还有些企业虽然利润表上反映的经营成果并不可观, 但却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可见, 对盈利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的用途既不必互相排斥, 也不能互相代替。但盈利毕竟比较抽象, 现金则十分具体。

(一) 现金流量表分析在项目评估中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作为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流量净额的报表, 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法的要求和标准, 借款人主营业务收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贷款风险分析的核心, 也是第一还款来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价值, 主要表现在:

1.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信息, 明确资金的来龙去脉, 从而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即从企业现金流量的整体状况, 就可以大致判断其经营周转是否顺畅。

2.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分析, 不但可以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债权人要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作出是否借贷的判断, 投资人要根据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3.可以用来验证利润表中所反映的税后利润的质量。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 而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 企业有利润的年份并不代表具有现金流量, 同样, 企业亏损并不代表没有现金流量。从这个角度而言, 现金流量表对贷款银行来说, 至少是其进行风险分析, 作出是否对企业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 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技术指标

1. 分析企业投资回报率。

(1) 现金回收额 (或剩余现金流量) 。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该指标相当于净利润指标, 可用绝对数考核。分析时, 应注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是否有其他不正常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2) 现金回收率。计算公式为:现金回收额/投入资金或全部资金。现金回收额除以投入资金, 相当于投资报酬率, 如除以全部资金, 则相当于资金报酬率。

2. 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虽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也能反映资产的流动性或偿债能力, 但这种反映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是因为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 现金流量和债务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偿还债务的能力。 (1) 现金到期债务比。计算公式为: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余额÷本期到期的债务。这里, 本期的到期债务是指本期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若对同业现金到期债务比进行考察, 则可以根据该指标的大小判断公司的即期偿债能力。 (2)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看企业的实际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期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流动负债。由于流动负债的还款到期日不一致, 这一比率一般在0.5至1之间。这一指标偏低说明依靠现金偿还短期负债的压力较大。 (3) 现金债务总额比。计算公式为: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余额÷债务总额。这一指标比率越高, 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 分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存在的问题。

(1) 分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否正常。在正常情况下,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财务费用+本期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摊销。计算结果如为负数, 表明该企业为亏损企业, 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能抵补有关支出。 (2) 分析现金购销比率是否正常。现金购销比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到的现金。在一般情况下, 这一比率应接近于商品销售成本率。如果购销比率不正常, 可能有两种情况:购进了呆滞积压商品;经营业务萎缩。两种情况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 分析营业现金回笼率是否正常。营业现金回笼率=本期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100%。此项比率一般应在100%左右, 如果低于95%, 说明销售工作不正常;如果低于90%, 说明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虚盈实亏。 (4)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比率是否正常。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比率=用于职工的各项现金支出/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这一比率可以与企业过去的情况比较, 也可以与同行业的情况比较, 如比率过大, 可能是人力资源有浪费, 劳动效率下降, 或者由于分配政策失控, 职工收益分配的比例过大;如比率过小, 反映职工的收益偏低。

(三) 分析现金流量可以初步判断借款人能否还款和还款来源是否充足

企业能够产生现金流的活动可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三种。正常经营情况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首先要满足其现金流出, 而不能用于还款。可以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1. 当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时:

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可以用来偿还贷款;不足时, 可用投资活动的剩余现金;仍然不足时, 就要借新债还旧债。这时的还款来源可能是经营活动, 也可能是投资和融资活动。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首先要弥补投资活动的现金需求, 然后偿还贷款;不足以弥补投资需求或还款时, 借款人要对外融资。这时的还款来源可能是经营活动, 也可能是融资活动。

2.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

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 则首先要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然后才能还款;不足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或还款时, 借款人就要对外融资。这时还款来源可能是投资活动, 也可能是融资活动。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 则借款人必须进行融资, 以弥补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这时的还款来源只能是融资活动。

现金流量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汇总说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状况的会计报表, 是一张动态报表。它通过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说明企业经营业务获取现金、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利息的能力, 通过对表中各项目增减情况的分析, 可以说明企业各环节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是企业或项目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经济越快速发展, 现金流量在企业生存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影响就越大, 现代财务管理之一大转变就是对现金流量的重视。我们在项目评估中大部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较为重视, 看看企业赢利和负债情况, 有的企业虽然有赢利, 但是不能变现很难偿还银行贷款。所以说看一个企业能否有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 重点应关注企业现金流量表。

除此之外在房地产开发贷款评估中对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分析测算项目偿债能力;另一种是分析测算借款人综合偿债能力。项目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从项目角度来考虑还款来源, 站在项目角度分析还款能力。借款人综合偿债能力分析是从企业原有效益、在建项目、拟建项目的盈利能力转到企业整体偿债能力评价上, 即以借款人为对象评价贷款的安全性。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用途的贷款, 在测算偿债能力上可能有较大区别, 在商品房开发贷款评估中, 测算在计算期内资金来源与运用情况, 确定各年可还款资金的来源, 实际上是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为商品房开发具有流动性较强的特点, 贷款形成的资产也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因其较强的变现能力, 考察项目流动性就更有意义了。

商品房开发贷款评估中, 现金流量分析体现在资金来源与运用上, 资金来源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源 (销售收入、租金收入)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来源 (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其他负债) 、其他来源等;资金运用包括项目经营成本、经营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土地增值税、所有税以及企业的留存收益、股东分红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相抵减后为项目的盈余资金, 即项目的还款来源, 用以测算项目偿债保证比。站在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问题, 就更容易理解其内在含义及特点, 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在商品房开发贷款评估中我们会发现, 在项目建设期未实现销售收入时, 盈余资金为零, 甚至为负 (即出现资金缺口) 。而进入项目销售期后, 盈余资金为正, 说明项目已有还款来源。但盈余资金过多或过少, 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如在项目建设与销售交替期, 盈余资金过多说明项目资金相对过剩, 可能存在贷款额过大或是资金运作上存在其他问题, 则该笔贷款的发放会增加借款人挪用资金的潜在风险, 评估人员应对此更加警觉。当然现金流量分析不是对所有的项目在考查其偿债能力时都适宜, 但它不失为帮助我们分析项目的一种好方法, 更有助于评估人员理顺评估思路, 提高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三、内部收益率与投资资本回报率是不容忽视的指标

内部收益率做为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的主要判定条件之一, 早已经为广大评估人员所熟悉。内部收益率 (IRR) , 是指项目在整个评价期内, 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所占用资金的盈利率, 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可以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中净现金流量用试差法求得, 实际上是通过解方程或通过反复迭代试算求得的, 并不存在着求解内部收益率的现成公式。 (IRR) 该值愈大愈好, 当所求得的 (IRR) 不小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时, 即认为其盈利能力已满足最低要求, 在财务评价上是可以考虑接受的。

投资资本回报率 (ROIC) , 该指标主要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中有效利用营运性资本创造回报的能力, 是综合反映一个投资中心、一个企业, 甚至一个行业的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是考察企业或公司创造价值能力的主要静态评估指标。投资者进行各种投资活动, 是预期通过这种行为获得回报, 取得收益。预期获得的回报率即为投资回报率。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企业各类资本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能够为公司创造新的增量价值, 这种投资行为就是可行的, 一般也要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投资资本回报率指标是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中利用资本创造回报的能力, 是考察企业或公司创造价值能力的主要静态评估指标, 只有公司或企业投入资本的回报率超过用以进行现金流量折现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 才会创造价值。内部收益率指标是指项目在整个评价期内, 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所占用资金的盈利率, 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只有当一个项目计算出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时, 才能被认为投资方案是经济可行的。

投资资本回报率是企业年度价值评估指标。它是驱动企业价值和自由现金流的关键因素, 只有企业投入资本的回报率超过用以进行现金流量折现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 才会创造价值。

财务内部收益率一个项目在整个评价期的评价指标。它是决定项目投资与否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 即:只有当一个项目计算出的财务内部收益率 (IRR) 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ic) 时, 才能被认为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值得对其进行投资。可见投资资本回报率与内部收益率的区别与联系就是价值评估与项目评价的内在区别与联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项目评估在信贷决策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和需要,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评估工作, 规范项目评估的内容、深度和要求, 从根本上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 掌握和运用项目评估的科学方法和操作技能, 使项目评估真正成为信贷决策时的可靠依据。

摘要:文章从评估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 论述有关技术指标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在项目评估工作中有所借鉴。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信贷风险;风险评估;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88-01

一、前言

商业银行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是保证各经济主体顺利运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是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风险和收益并存,各大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信贷业务量逐渐增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多样化,对各个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H银行作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研究其信贷项目风险,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其服务地区经济,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及金融发展中的效用。

二、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H银行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H银行成立于1994年,下设1个营业部、18家分社,网点遍布全市14个乡镇,是H城目前规模较大的综合性金融机构。H银行一直秉承经营理念,为区域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H银行为提高经营效益,不断发展信贷业务,努力提高相关信贷业务的效率,各相关环节也逐渐趋于流程化和专业化。为满足不同企业的信贷要求,根据各类企业的业务特点,目前H银行所开展的信贷业务种类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贷款、票据业务、特定担保下融资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等。并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放贷流程较为简单的贷款。全方位提升H银行的信贷业务量。

(二)H银行对企业风险评估现状。

目前,H银行对信贷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因素识别。(2)建立合理的风险指标体系。(3)进行风险评估。(4)对相关企业进行风险控制。

既要保证收益,又要降低信贷风险,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全面分析各个企业的风险因素,考察会触发风险的原因,针对不同的企业必须有不同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三)H银行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面临问题。

外界经济环境多变,在进行初期评估时往往对预期不能合理预测,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外在因素掌控和预测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对银行信贷人员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其次,信息不对称带来诸多问题。银行主要通过企业的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贷能力。但在此过程中,除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公开以外,其他企业提供的各项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探究,尤其是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较为活跃,他们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增长点。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不确定性因素更大,其信息可变化性也更大。所以,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滞后性,也为银行评估企业的信用及风险带来很多困难。

三、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银行内部信贷业务及风险的管理涉及制度、流程、人力资源、贷后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不能笼统概括,所以,在一级指标的设定中,将银行内部操作一项细分了风险识别评估流程、人力资源、贷后监督管理三个具体的方面。所以在H银行信贷风险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有外部环境、风险识别评估流程、客户企业信用评价、人力资源以及贷后监督管理五个。指标体系构建如表:

指标体系构建以后,将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H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项目进行综合评估。

四、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综合评估控制建议

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得出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结果,有34.76%有可能是较差,有43.11%的可能性是一般的,有22.12%的可能性是良好。所以,对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且较差的可能性大于较好的可能性,因此整体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从个别指标的分析来看,有很多薄弱的环节有待加强,只有从具体入手,才能提高整体。所以,根据分析并针对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一些改进性的建议:(1)加强人员培训,持续提高人力资源水平。(2)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识别控制能力。(3)加大责任追究,不断加强贷后监管。(4)加强风险意识,持续改善风险控制环境。

五、结论

经过分析,得出H银行在企业信贷项目风险管理控制上比较薄弱的方面主要有持续改进应急能力、信息安全、人员培训、持续监督方面,在这些方面的控制管理上应该加强,提出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持续改进;加强人员培训,持续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不断加强监管,有效防控风险。在这些环节不仅要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更要确保这些制度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适应H银行的发展。最后,必须明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必须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重视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杜小山,孙若梅,任常青.银行信贷知识读本[J].2012

[2]陈俊,王曙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3(3).

[3]李利民.论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山东经济,2010,5.

[4]孙若梅.企业信贷在信贷市场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12(8):34-43.

[5]刘卫红,胡亦夏.企业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05-205.

上一篇:综合布线系统建设方案下一篇:感恩老师主题班会----一年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