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的初中生作文

2024-09-30

关于老师的初中生作文(共12篇)

关于老师的初中生作文 篇1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弹指一挥间,初一生活已悄然离去,迎来了我新的生活,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我的老师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她留着长长的黄发,拥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她很年轻,皮肤白嫩。她讲课非常细致,每个知识点都讲许多遍,生怕我们记不住,并且每次讲单词,都要延伸到许多词组和语法。

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有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瘦小的身体充满着大能量。她曾经写过闪小说,她也喜欢阅读,她是我的学习榜样。以前,我看书少,写作能力不好,每次考试,语文都是我的弱项。但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下,我下定决心要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我的写作能力。语文老师也给我们提了几点要求:每周一篇周记,三页摘抄。这对我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接下来就是数学老师,他是个很幽默的人,每一节课都是活跃的。他教学的方法很独特,上课从来都不带课本,总是能清楚地把知识记起来,一点一点讲给我们,让我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好知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像沙漠里的一股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老师就像夏日里的一阵清风,吹拂我们的心灵;老师就像迷路时的指南针,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这个班里,我们有漂亮的英语老师,也有严格要求的语文老师,还有幽默风趣的数学老师。我很喜欢我的老师们,我很幸运自己分在这个班里,相信我一定能学会许多知识。

关于老师的初中生作文 篇2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生不愿意写作, 提起写作就愁眉苦脸, 不知道从何下手, 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一塌糊涂。具体表现为:

1. 学生根本不愿意写作。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生活空间毕竟有限, 生活内容较为单调, 一般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 再加上学生课业负担重, 缺少娱乐活动, 更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所以, 在写作时常常是无话可说, 无言可写, 不知道要写什么, 不知道怎么写。学生面对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学生就使得他们不愿意写作了, 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

2. 作文胡编乱造现象严重。

学生的作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 使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他们的作文根本不能反映现实生活, 也不能将现实生活转化为作文, 所以, 他们在无话可说的情况下, 只能胡编乱造, 瞎写一气, 编造一些故事来写在作文中, 让老师常常有啼笑皆非的感觉。比如, 写“我的老师”经常会出现几个学生都写“我生病老师的关心、送我去医院”等内容。

3. 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写作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不够积极。在现实的教学中, 语文教师在教授写作时一般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 大多走马观花, 即写作跟着课文走, 今天学了什么课文, 就写什么样的作文, 根本没有目的性可言。在话题固定、题材固定的情况下, 教师定下过高的目标, 觉得自己已经将写作的基本技巧交给学生了, 学生一定能够写出比较不错的文章来, 但是结果并不是这样, 所以, 教师的积极性就下降了, 自然在教学中也就不那么认真了。

4. 学生存在着一些写作的不良心理。学生进行写作时具有很多不良心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学生认识事物比较浅显、片面。要想写出好作文, 必须要对事物有理性深入的认识, 可以说, 作文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 人们可以直接获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或者通过阅读书籍, 间接地认识社会, 了解人生。中学生年龄小, 经历的事情不多, 对社会也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就算是阅读书籍, 也不能得到比较深刻的启示, 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去理解, 认知过程的浅表化、片面化是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

其次, 在审题构思时比较简单, 常常孤立地看待问题。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 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 常常不善于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也就是说, 构思比较简单, 没有细致地进行分析、统筹规划。所以,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既没有明确的中心, 内容也是或多而杂, 或少而空, 孤立地看待问题, 孤立地进行思考。

再次, 学生在写作时比较随意, 甚至套用写作模式进行写作。学生在写作时一般都没有在事先做好规划, 想到什么写什么, 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这种随意的增减必然造成文章思路不顺畅、内容不协调, 文章结构不严谨。而且, 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 人们逐步总结出了一套写作文章的基本方法, 有一套固定的模式, 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在一开始时可以模仿, 但是, 如果一直都按照固定公式去作文, 结果会怎样呢?模式单一、脸谱化, 千篇一律, 令人乏味。

最后, 写作没有个性, 比较盲目化。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有了思想的照耀, 一切都会闪光。”但是, 很多学生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在这样的写作目的下完成的作文, 能有个性吗?学生能写出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的文章吗?这样的写作充满了盲目性, 没有清晰的目标, 没有自己的个性, 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水平自然不高。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1. 教师精心备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精心准备, 设计好每一节作文课, 怎么样导入、怎么样讲解, 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唤起他们的写作动机, 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让学生对写作有清醒地认识:写作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是为了表达真实感情。在这样的教导下, 学生才会主动去写, 愿意去写。

2. 教导学生在平时注意阅读积累。

学生的生活阅历少, 对事物的认识多来自于书本, 平时积累的多少决定了作文素质的高低。所以,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重视平时的积累, 在阅读中看到好文章、好的词句和段落, 就剪贴、摘抄下来, 有的内容要背诵下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在生活中听到的好词好句及时记录下来, 这样, 在需要用时, 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就不必担心没有素材写了。

3. 注意观察生活,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艺术的来源, 要想写好作文, 提高作文质量, 丰富作文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公园, 欣赏春天的美景, 观察小草和小花的生长状态,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这样的教学, 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

4.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提倡“个性化写作”。

关于让高中生当体育小老师的探究 篇3

关键词: 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尝试和研究

G633.96

一、前言

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与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己成为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针对高中生的特点,以每位学生轮流自带准备操取代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体育老师组织准备操,形成新的带操方法。坚持利用好每节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准备部分,由易到难,由集体练习到分组练习,由模仿到创编,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自带自编准备操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时间主动地参与到他们喜爱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在不间断的自我挑战和超越中体会体育教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和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了美的情操,学生学习主动、富有上进心,并有效地降低了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实验对象及方法

(一)实验对象和时间

于2009年10月-2010年7月,在饶平县第二中学2009届的高—级(1)、(2)班125人为实验班,高—级(3)、(4)班126人为对照班,进行一年的研究。

(二)實验方法和步骤:

对照班采用老师带操,实验班有学生带操,并按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2009年10-11月,共7节课,(1)利用了2堂体育课向学生传授如下内容:A、课堂常规。B、带操的意义和作用;C、带操的内容、原则、组织方法、具体手段、基本要求、动作名称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们对带操活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每人发一份自编操图解及文字说明,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喊口令;(2)自编一套简单而科学的徒手操,A、模仿→领操,B、操的基本顺序正确,C、口令力求响亮,5人一组,课上轮换一人带操,克服羞涩胆怯,大胆展示自己。

第二阶段:2009年12月,共8节课,教师确定单元计划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己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每堂课十分钟的准备活动,在体育委员的分配下,教师的协作下,由1位学生(在第一阶段表现较好的8名学生轮换开始)带领,目的为了让小部分的学生先展现自我,同时也帮助另一部分胆小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第三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4月,每课分成4组,体育委员统筹安排带操人员的顺序,并由4位学生(小组中轮流进行)自编、自带、自锻,带操前1-2天交出教案;培养自信和果断,提高动作质量,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第四阶段:2010年5-6月,各组推荐带操能力强、创编操较新颖的2名同学,评出4名优秀带操组员。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了有关论文、著作和文献资料。

教学干预法:教师根据“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

问卷调查法:自设有关问题进行问卷,发放250张,回收250张。

访谈法:找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个别访谈,访谈的核心议题是“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教学以及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带操情况的分析

实验对象高—级(1)、(2)班经过一年的时间带操,人均带操4-6次不等,不满意带操为55次,占9.5%,满意率为90.5%,这说明学生主观上对带操是十分的尽职和尽力,也很感兴趣,深受学生的喜欢。从实验组学生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学生阶段的升级和带操次数的增加,学生的带操质量在不断地提高,表现在动作新颖、美观大方、易教易学易做。实验组的学生经过了亲身实践活动,深刻认识到带操的必要性,在这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胆量,在同学的面前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经调查显示,结果呈显著差异(见表1、表2)。

(二)学习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得到提高

学生课堂的学习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是学生愿意去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达到完美的地步的一种推动力量。在“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教学过程中,使他们扮演了向往已久的“干部”角色,为做个“优秀”的体育委员,学生能自觉地学习、掌握编操和带操的方法,主动观察、模仿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态度端正、进取心强。因为“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教学过程,深刻认识到带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并在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胆量。同时,在同学面前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意识也明显加强。

(三)其他能力和情感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随着阶段性培养目标的逐步达成,学生在不断接受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实践中获得了自信和快乐,学生更乐于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了,课堂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不断的激发和提高,其相应的能力和情感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每位学生的性格趋于更加的开朗,精神面貌更加振奋。增强了自信心,善于观察、勤学、善思风气渐长。师生间的交流、情感沟通更加频繁、默契,课堂学习气氛热烈。在学生轮换带操过程中,学生人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角色的不断转换,促进了学生相互理解、学生间加强了互动沟通、相互体谅、相互鼓励和帮助,增强了个体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彼此来往密切,既加深了感情联络,又提高了待人接物的能力。并能不断加强自我约束,使自己的言行与班集体的要求相适应,自觉性、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增强,减少主要依靠教师在组织管理中进行硬性调控。

(四)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得到提高

通过一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中个体约束力得到提高,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明显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体育理论、技术评定、健康锻炼成绩、体育总评等,明显好于对照班(见表3)。因此,结果呈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体育理论,经测试实验班学生体育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因为他们对体育由衷地热爱和喜欢,产生浓厚的兴趣,深知体育理论知识能指导运动实践;二是运动的技术评定,在体育锻炼中,运动技术水平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运动成绩,而技术水平的提高完全依托体育理论知识的支撑,每当一个体育项目授课完毕,都要进行技术评定,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测试,实验班均胜于对照班;三是健康锻炼成绩,不论哪一大类,还是总评,其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实验班均大大高于对照班;四是体育总评,每学期结束,经几项体育综合测试,按照评分标准给每位学生一个体育成绩,实验班体育总评明显好于对照班。

(五)预防运动损伤状况

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对运动卫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树立了运动安全意识。学生对实用徒手操、准备操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为后继体育课堂教学中减少、防止运动损伤提供了切实而有效的基础保障,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树立了牢固的运动损伤预防意识,为健康体育,健康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我们对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对照组运动损伤人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呈显著的差异(见表4、表5)。表4 两组学生在上课时损伤状况统计表

(六)培养学生组织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每当班级、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例如羽毛球赛、乒乓球、小型足球赛、拔河赛、象棋赛等,体育教研组总会放心地把比赛任务交给实验班体育委员去分配,他都能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圆满地完成任务,用师生的话来说:“某某同学组织能力真强!”经过一年短暂的磨练,实验班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极大多数学生均有能力组织班级开展各项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四、结论

1.“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是中小学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育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种具体可行方法和手段。

2.“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能力和树立主人翁精神,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大胆、自信、果断的心理素质和语言与动作协调发展能力。

5.“学生自主轮换带操法”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要,拓宽体育课的内容,能使学生将获得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与锻炼身体的方法加以运用,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6.從长远角度而言,学生自带自编准备操能力的培养,能潜移默化地刺激学生强化运动安全意识,让学生对运动前如何合理、正确地选择准备操,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有了一个比较深刻、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能更容易地做到学以致用。

五、建议

1. 教师坚持多观察,多巡视,多表扬,多鼓励,教师及时的目光赞许和语言鼓励,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带操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每个人的带操活动都很受老师重视。

2.坚持对各小组领操情况、组员练习情况进行简洁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全体学生在每一次准备活动后都能明确哪些是做得较好的,哪些是需要在今后注意弥补或克服或纠正的,更好地鼓舞学生的士气和后轮学生挑战超越的勇气。

3.宽容地对待发现的问题。以委婉的口气指出学生在各阶段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其能及时地愉快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小问题,以便在下一轮练习中改进、提高其带操质量。

4.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提示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相互观察,学会对比,取长补短。

5.教师需要积累较多形式的徒手操、器械操,以便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时提供较多的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动作内容。

参考文献

[1]周温玉.简述自我教育2002(2).

[2]步振威.体育科研2004(2).

作者简介:

关于老师的故事初中记叙文 篇4

还记得第一次与相见,那是入学时,我怀有一颗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的心来到了六中。来到六中后,将带领我们走三年初中的美好岁月的,正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意气风发,敬岗敬业。她说,她要让我们至少也是上盐中北大班。她教会了我很多,也让我就长了很多。

刚来到六中时,我十分的懒散,总是在想着如何偷懒。第一次月考结束后的那个周末。我因为不想做语文作业。就从网上找到了那次语文作业的答案,在周日晚上睡觉前匆匆地抄上。周一来到学校老师把试卷收了起来。我也不紧张,因为老师前面几次将作业收起来后,并没有检查。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很快抄答案的事

被老师发现,并且不只有我一人。当天晚上我被叫到了办公室,在班公室中我的父母等待多时了。我低垂着头,不敢看向老师,可老师并没有向我大发雷霆。那晚老师说的话不多,但却表达出对我的期待。

到了初二,母亲怀孕了。五一假期过后。母亲便住进了医院。爸爸也去陪母亲了家里没有人,老师主动让我去她家到了老师里后,老师平常并不像在学校里那么严厉。她也是一个在平日里平易近人的一个人。在老师家里,我并没有感到不适应。跟老师在一起,周大日的学习也有了激情。而且老师对我也十分关心。

在那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在老师的照顾下,拼命学习。在老师的监督绝对松懈半分。我那曾经落下的成绩在老师的关照下重新回升。

而今,时光流逝。我已经到了初三。我与老师共度的时间只有一年了。这是第35个教师书,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我会永远记住老师的教导。

关于老师的作文:温柔的老师 篇5

文心苑新五年级谢依辰

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上夹着一副眼镜,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微笑。她就是文心苑教作文的邵老师。原来的我并不是很喜欢习作,从今年的3月份,当我遇见了文心苑,遇见了温柔可亲的邵老师,我发现,我爱上了习作。

我喜欢邵老师的国学课。上课时,邵老师总会带领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完后,还会用她那甜甜的嗓音给我们解释古文的意思。枯燥乏味的古文,在邵老师的带领下,就像跳动的音符,一蹦一跳地像我们奔来。诵读课中,我们书声琅琅,我们找到了读书、背书的乐趣!

我喜欢邵老师的作文课。自从在文心苑遇到了邵老师,我从原来只能写100多字的作文,直接变成能写500-600字的作文了 ,而且越写越棒!在作文上,我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的想法,诉说着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受,把所有高兴不高兴的事都在作文里说出来,不管说没说错,邵老师都会鼓励我们勇敢、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怕。在文心苑,我的作文提高了不少,这多亏了邵老师那么用心地教导我们。记得有一次,邵老师因参加学校活动脚受伤了,还坚持给我们上课,同学们知道了,都非常用心听讲,想让邵老师快点好起来。

邵老师就像一名园丁,辛苦培育我们,让我们快点成长。而我们就是一棵快要破土而出的种子,在文心苑这个有着无限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翱翔。邵老师就像一盏明亮的路灯,在我们迷失方向时,给我们照亮前方的路,让我们更好的找到知识的源泉。所以,我爱邵老师,也爱这个美丽的文心苑。

我的初中老师初中作文 篇6

王老师个子不是很高,胖胖的,带着一副眼镜,年龄看上去大概有五十多岁。王老师课堂上十分幽默,在他的课上,我们经常被他那风趣的语言逗的开怀大笑。同时,王老师也十分和蔼。

记得临近期末的时候,考试次数增多。一天早晨,王老师发下来昨天的考试试卷,我小心翼翼地掀开卷子,生怕别人看到,偷偷地瞄了一眼,结果看到分数中间的那个阿拉伯数字二似乎在向我冷笑,我死死的盖住,心里怦怦直跳,又没考好。我心想:完了完了,我连续几次数学成绩不理想,老师会不会批评我?课间,我每次遇到王老师就像老鼠遇到猫一样,赶紧避开,生怕他批评我。

不出所料,在这一天午自习时,王老师找了我,他走到我面前,我心里紧张极,心里默默的想:老师是要找我谈论这次考试成绩吗?我该怎么回答?王老师叹了口气,我以为老师要严厉的批评我,结果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这几次你的成绩怎么考都不理想?成绩都在一百三十分左右。你的字迹怎么潦草?刚开学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最近你的退步很厉害,做题要细心啊!”我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只能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老师的教导。他又说:“看看自己做题,一遇到难点儿的就不做,考试就是从这些题里提分。这些题的分值这么高,如果你认真做这几个题就不会失分这么严重,你要知道你可是一个组长,其他人能做对你也一定能做对。怎么回事?”我心里十分惭愧。

王老师离开了,我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为什么不早点觉悟呢?世上没有后悔药,只能现在赶紧改正才是正道。

关于老师的初中生作文 篇7

一、以学生为本, 树立其写作信心, 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 它的写作主体因驾驭整个写作活动, 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 到材料的谋篇布局, 到立意成篇, 再到修改推敲, 无一不突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因此,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树立其写作信心, 激发其写作兴趣至关重要。作家梁晓声说:“对于少年儿童, 快乐写作是最值得倡导之事。惟快乐, 才有自愿可言;惟自愿, 才有真情实感的流溢和表达。而真情实感, 乃初级写作起码的元素……”针对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 我认为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 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 以“我”为先, 使他们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 缘于“情”而作。我们每个同学都有把作文写好的可能。有些同学虽然语文成绩不尽人意, 不懂得语法知识, 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把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但却能写出一篇篇文笔流畅, 见解独到的好文章。潜能生能写出好文章, 优秀学生当然就更有可能。为此, 我常在班上对学生说:“在写作方面,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 关键看你是不是抒发了真情实感, 展现了个性魅力。”在我的感召下, 每位同学都树立起了写作的信心, 我认为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因为不管做什么事, 信心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包括写作) , 充满信心地去做和垂头丧气地去做, 那效果肯定大不相同。例如:我班有位后进生, 每次语文考试, 他都只能勉强及格, 而且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但他所写的文章, 尤其是周记却常有妙句和新意, 于是我就常常以此来鼓励他, 促进他写好作文……后进生能写出好作文, 优秀生当然也不示弱, 他们你追我赶, 终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写出了文质兼美的文章。

二、培养关注生活的主动意识, 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热忱地投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 亲身体验各种滋味。其次, 教师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奇人趣事, 在搜集整理中, 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 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 形成独特的视野, 孕育鲜活的思想, 又有兴趣参与写作, 得“一石二鸟”之效。再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细心地观察、感受、体验, 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像观察身边人, 如同学、老师、家人、邻居和我们周围的有特点的人, 通过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致观察, 就会获得更多写作灵感, 描写出来的人物才会活灵活现, 充满生机。像杨绛笔下的“老王”, 就非常具有典型性, “他僵尸一般的身躯, 镶嵌在门槛上, 还有那暗淡的脸色和那残疾的眼睛。”这些细节之所以会清晰得如见其人, 都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看世界、看各色人, 并从细致观察中获得写作素材。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 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 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 表现生活的高手。

三、搞活作文课堂教学, 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难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 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 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难题指点门径, 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 引导学生分析命题,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任何一种作文命题, 无论是何种体裁, 也不管是何种形式, 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 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 削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我们应该与现实社会接轨, 关注社会公共事件, 并从这些事件中获得一些写作角度和写作材料, 这样才能增加作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像某中学生自杀事件这类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这些学生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呢?其事件背后又折射哪些社会问题呢?学生心理脆弱的根源在哪里呢?只要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度剖析, 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过去被忽视的东西有多么重要。在作文中连接社会事件, 不仅是对社会的认知, 也有力促进自我成长。这样的作文就会显得很有分量, 比起那些“假大空”式的喊口号作文要强之百倍了。

(二) 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同一个题材,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发现的问题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 “万涂竞萌”, 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 不落窠臼, 想人之所未想, 发人之所未发, 那就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向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 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 要写的东西很多, 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 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 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 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青少年学生思想解放, 喜欢独立思考, 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 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 思想还幼稚, 看问题片面, 没有深度, 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 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 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 进行评论, 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 褒贬得当, 就不至于泛泛而谈, 单薄无力了。

(四) 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 彻底告别“四不像”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 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 缺少“规矩”。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 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 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平时的写作中, 由于不重视文体特点, 对文体缺乏正确认识, 很多学生都会弄出“四不像”的作文来。如今, 这种“四不像”作文已经近乎达到泛滥的程度, 夹叙夹议。语言像散文, 形式却不是散文结构;抒情意味很浓, 但又不是一般议论文中的论据叙述方式。这当然不是学生的错, 教师没有严格规范要求, 错误理解“文体不限”这个概念, 以至造成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清晰的文体概念, 自然就不会写出文体鲜明的作文。因此, 规范学生作文行为, 强调文体特征, 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写作习惯, 这已经成为当下初中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五) 运用范文引路, 提高作文规范化程度

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 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因此, 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 作好写作安排, 教者心中有数, 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 可以有目的地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 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 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 而不是抄袭, 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 并加以发挥, 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 “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 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已是箭在弦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从“文本”走向“人本”, 要让学生敢于抒发真情, 展现个性, 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之路将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在激扬文字中重塑人格[J].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 (金华) , 1997 (6) .

[2]洪胜生.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准作文方向盘[J].中学语文教学, 2002 (6) .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篇8

“作文,作文,一作头疼,绞尽脑汁,还批不行……”,这句话在不少学生中广为流传,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作文时的窘相与痛苦。我教初中语文已多年,所见所闻,作文教学相对薄弱。虽然每学年都有二十多篇作文练习,但是由于训练没有系统性,对每一次训练的侧重点不够明确,一学期训练的总体规划不明确。老师本人又没有动笔写下水文的习惯,学生生活范围狭窄,题材及累少,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作文练习时选抄袭范文,考前突击背范文的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真实的告诉我们,初中作文教学相对薄弱。究其原因,不少老师认为,作文训练是磨杵成针滴水穿石的长线工程,不如阅读教学和语言积累训练立竿见影,在这种形势下训练学生作文得不偿失的。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到了一个非加强不可的时候了,那么增养加强作文教学呢? 一、 设法让学生喜欢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读书,可以拓宽的学生的视野,可以弥补学生现实生活的不足,扩大题材和写法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高效的作文指导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更是大有裨益。那么怎样进行读书指导和作文点拨呢?⒈多读书,常积累 金庸先生曾指出:“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你们要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必须要多读书,书读得多,中文水平自然就高……什么考试都不用怕了。”我很赞同金先生的看法,自然他的话引发了对我初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思考。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初中学生读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长期坚持,必有奇效。 ⑴以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为轴心,读书种类要多。可以从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入手,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领略古代文学高超的艺术;也可读读沈从文的《边城》,领略湘西绮丽的风光,沈从文语言的清雅天然;可以读朱自清的精美散文,体会朱自清观察的细腻,感情的丰富深沉,想象的奇特和自然,语言的清新飘逸。可以读池莉的短篇小说集,可以读童话、寓言。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一大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有计划地阅读,从中吸取营养,领悟写作方法,丰富情感体验,不断充实内心世界。 ⑵对优秀作品要反复研读,用心揣摩,把握其精髓。对优秀作品要反复研读,用心揣摩,把握其精髓。可适当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更可以随文写评点。毛澤东读《史记》、《二十四史》都用了些随文评点的读书方法,受益匪浅,受用终身。⑶和朋友、老师多交流读书的心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以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共同阅读某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后交流所思所悟,切磋疑点;必要时多和老师交流,有阅读困惑和较大疑难是时多向老师请教,学习一些网络阅读与交流的技能,对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将大有益处。⑷探索作文写作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笔者认为学生作文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标题创新;②结构形式创新;③文体创新;④语言创新;⑤主题创新;⑥思路创新;⑦题材创新。这里以标题创新为例,略作说明。使用个性鲜明、活泼生动或意味深长的标题,是作文创新的表现之一,更能吸引读者。下面以“拼博”为话题,从不同角度拟出创新的标题:⒈引用法。⑴引用歌词。①阳光总在风雨后;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③爱拼才会赢。⑵引用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⒉公式法。①成功=汗水+方法;②学习=扎实+痛快;⒊含蓄法。①不断超越自我;②为我喝彩。当然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当然,以上只是略谈了一些关于作文标题创新的方法,其实作文的创新远不止这些。只要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其它方面的创新也会有突破,作文创新就能逐步实现。 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充实学生内心世界,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古人的“游学”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古代大凡文学集大成者,大多年少时饱览诗书,成年外出游学,踪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派;李白十八出蜀游历,成为一代“诗仙”;司马迁二十岁到南北周游,最终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我们初中学生,视野狭小,所历有限,更需要提倡“游学”。我们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名人故居和纪念馆,提醒学生用心观察社会人生。成立文学社,办班报校报,写随笔、杂记、诗歌、小说、童话,并组织各种作文竞赛,为学生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提供广阔的平台。训练学生写真事、说真理、抒真情的能力。另外教会学生借助英特网收集积累写作素材的本领,培养学生上网收集素材的习惯,弥补时空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从多个层面上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 二、让语文教师喜欢训练学生作文解决老师怕训练作文的难题的途径也有两个:一是改革作文命题形式;二是对语文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机制。作文命题形式和对语文教师工作的终端评价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作文命题要有利于区分作文训练与不训练不一样,避免通过猜题、押题侥幸获胜的可能;对教师工作的终端评价,要注意将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考核。这样才更科学,更实际,更有说服力,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习作训练课的流程一般如下:作前准备(出示文题、学生读题写初作)─习作指导(师生对话,明确习作的要求)─初作交流(按四人小组交流初作,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指名朗读优秀初作,师生共同评议)─习作修改(学生根据交流的意见,有主见的修改习作)─作文誊写─习作评讲(请习作优秀者对全班朗读自己的习作,表扬激励,师生二度评点)─修改、推荐优秀稿件投稿等。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体现。需要我们边工作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做到“养起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走出尴尬境地,作文教学必将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美好局面。

关于老师的作文:我的美术老师 篇9

我与梅老师认识至今已有七八年了。还记得那一节课,我们的小手中都拿着彩色粉笔,来到操场上,梅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画出我们心中的高楼。那是小学的第一节美术课,而梅老师就是我的第一任美术老师。

梅老师长得高高瘦瘦,大眼睛,脸上总挂着一副让人舒心的笑容,洋溢着阳光气息,似乎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他的美术课。

四年级时,梅老师叫我加入美术小组。每天放学后都去练习画画。记得那时,美术室里挂着一幅人像素描,是梅老师画的。我十分敬佩他有如此好的画功。于是,我就暗下决心要学好画画。每天我去练习画画时,梅老师总是问我一句话:“你的画画好了吗?”其实这并没有丝毫催促责备之意,只是要关心了解学生罢了。当我把画交给他时,他总是要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然后再把画中的不足之处一一指出,然后再让我修改。当我遇到困难的地方,他总是先示范一遍,然后再让我练习,日日如是,我的画技也渐渐有了一些长进。

到了五年级时,梅老师带着我去参加市的比赛。我在赛场上紧张地比赛,而梅老师就在赛场外紧张地等待,还不时给我一些指导。梅老师在赛前就为我花了大片心思:为我找素材、修改、提意见。但我最终还是令他失望了,我只得了优秀奖,与三甲无缘。而梅老师却鼓励我说:“这次不要紧,‘初生牛犊不怕虎’嘛!明年的比赛继续努力!”听到老师的鼓励,我也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是,没等到我参加第二次比赛,梅老师已经调到其他学校任教了。

再次之后,我们要参加一次集体画比赛,梅老师还特地回校指导我们。我感到无比的高兴,特别努力地练习。可在那一次之后,我与梅老师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关于老师的初中生作文 篇10

“哈哈,一千元,发财了。”送报的大妈还没走出门徐老师就大喊。我们班的“探子”打探到了这个消息,由班长领头:“老徐,得了稿费请次客如何?”徐老师听了大惊失色,转身就跑,我们可不能放过他,连忙上去,有的抱腰,有的拦路。徐老师急忙说:“我们有话好说。”然后我们一起走到了楼梯口,一不留神徐老师不见了踪影。我心想:呵,小气。

下午,广播里说“请全校师生到田径场进行捐款。”校长大人先把两千元大大方方地放入捐款箱中,然后让每个老师献出自己的爱心,到徐老师了,我双眼死死盯着徐老师的手,一张、两张、三张......十张!我惊讶地发现徐老师竟然捐出了一千元!

原来徐老师也不小气。

作者:谭董宇立

公众号:昆明小荷作文

★ 钱初二作文600字

★ 小气老爸作文

★ “小气”的奶奶作文

★ “小气”的爷爷作文

★ 钱的作文600字 一元钱的故事

★ 一个小气的人小学生作文

★ “小气”的爸爸作文800字

★ 老师作文600字精选

★ 老师作文600字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命题;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富兰克林曾说过:“空袋子很难保持直立状态”,同理作文无法脱离生活。作文教学重在从平时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许多人尚未把作文教学生活化。必须能用合理的语言材料传递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1]。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及高水平的写作技能。笔者改变了传统作文写作方法,采取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一、命题生活化

教师对作文命题的选择确定常倾向于自己的情感、喜好,很少顾及到学生是否感兴趣。其实教师应尽量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

一次,在暴雨来临之时,恰好学生们在教室内上课。暴雨来前气压特低,天气闷热,学生无心上课,一会儿,天空像被一块巨大黑布遮盖住。天色越来越暗,外面刮起狂风,电闪雷鸣,瓢泼般的大雨倾泻下来,一会儿地上就形成了股股溪流,溪流逐渐汇集,水流越来越急……学生全部注意力都集中窗外,这时我看到这情景,灵光一闪,停下原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看着窗外的景物,聆听风雨的交响乐,让学生口述当时的所见所感:有学生说:“它让我见识了大自然的威力”,还有的说:“看着外面暴风雨中的小树,摇摇欲坠,突然觉得我自己好渺小,突然觉得我的苦恼根本不算什么”等,于是我出题《暴风雨来了》,学生创作热情很高,不少学生写出以前未曾写出的好文章。可见,“生活化”的作文命题远比教师个人凭空想象好得多。

二、指导的生活化

经验之父常提醒我们:偶尔不经意的生活琐事都会成为绝妙的写作素材[2]。我校周围小摊点比较多,在小吃带给学生们视觉、嗅觉以及味觉上的享受之时,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其带来了的环境影响。有的摊点忽视周围的环境,将一些垃圾乱丢,一片狼藉。不仅影响市容,而且散发着异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在七年级中有一个单元是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摒弃了教参中的教学内容,先用电视播放“文明城市”宿迁的美丽风光,再带学生沿着街道附近的道路行走,引导他们说出所见画面,所闻气味,并谈谈自己看法。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于是我让学生课后收集本地环境污染的资料,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向社会发起倡议,要求大家不能胡乱丢弃废品废物。这一倡议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的同学在作文上说:“没想到我们作为初一的学生竟然能通过作文改变一些人的生活环境,我爱上了写作文。”是的,只要我们在写作时注意“生活化”,相信學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将会慢慢被成就感所代替。

三、写作过程的生活化

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紧张,所做的事儿多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越放松,事情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完成作文。确实,刚开始实行这个措施时,的确有学生想混水摸鱼,要么写不到一页就交上来,要么字迹潦草,对于前者我会把学生单独叫出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写作目的重新再说一遍给该生,对于后者我会采用放学后留下该生,陪在他身边一起把作文重新抄工整,再送他回家。同时在送同学回家的路上往往成了我和学生谈心交流的好时刻。几次之后,学生不再出现这种对自己作文不负责任的现象。

四、作文修改的生活化

作为语文教师我看到很多的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大都采取在办公室、在家中独自一人批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我们认真批改,仔细评分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本就“啪”的一声扔进抽屉,我真的不知道老师看后感受如何?因此,我曾采用多种批改方法,让成绩优异的两个人互评后,评议中等学生,中等的评议各方面较弱的。而较弱的同学欣赏成绩优异同学的作文。但采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是可行的,从长远方向看,不利于教师的讲评,也不利于提高较弱生的写作。我还曾采用一对一互帮互助式同样取不到意想中的效果。最终我采用本校教师语文教研时提出的方法——面批,每天利用10分钟和5、6个学生面对面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并给他们时间修改,并提出希望下次力求比这次更好。 这样,教师批改量化整为零,学生又可以了解到自己习作中的不妥,何乐而不为?

五、讲评的生活化

个人认为,作文讲评课还应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都是他倾注的心血,应该给予尊重[3]。在讲评课上教师难免带上自己的喜怒讲评,学生的头低得都快塞进课桌,这样的场景倒像在开批斗会,把师生关系搞得不愉快,因此,在讲评时应注意生活化,让学生针对两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心得,并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同学边听边做记录,提出修改意见。这样,讲评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之,教师应以生活化来教授学生的作文,让教师寓教于乐,也让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让他们在作文天地中自由自在的呼吸!

参考文献

[1]孙建锋.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石家庄:河北教育,2011(12).

[2]梁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教育交流·理论版,2012(03).

[3]张达富.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思考[J].石家庄:语文教学之友,2010(8).

关于老师的初中生作文 篇12

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由此可见,作文评价已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在群体中所处位置, 而更是让学生在现有作文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那么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价现状怎样呢?为了得到真实资料,笔者就长桥中学七年级学生在作文评价及喜欢的写作形式方面做了调查与研究。

参与调查的是随机抽查的初一(2)班、初一(3)班和初一(5) 班,共计110名学生,其中男生71名,女生39名。问题设计如下:

(1)你最喜欢写两周一次当场大作文、周记、还是不限形式字数的日记?( )

A. 大作文B. 周记C. 日记

(2)你大作文本发下来后,你会认真看老师的评语吗?( )

A. 会认真看B. 不太在意C. 随手翻翻

(3)在作文讲评课中,你的文章被老师选作优秀范文的情况怎样?( )

A. 经常B. 有过几次C. 从来没有过

(4)针对老师作文批改中指出的修改意见,你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修改吗?( )

A. 很认真修改B. 只修改一些错别字C. 不修改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整理与统计以及随机访谈,我发现了作文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几个普遍现象及规律:

1. 第1个问题,选C的同学70人,占总人数的63.6%,尤其男生较多。通过随机访问,大部分同学说作文写不满600字,日记不限形式和字数,有助于完成作业。可见学生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还是很严重的。

2. 第2个问题,选A的同学92人,占总人数的83.6%。可见,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评语还是很认真对待的。这说明学生很渴望教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指导。这就是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说的学生的重要特性之一“向师性”。但是从问题3中我们发现,选A的同学只有7人,占总人数的6.4%,而选C的同学竟然有36人, 其中男同学31人,占男生人数的43.7%。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同学从来没有被老师关注过,写作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过愉快成功的体验,这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极大失败,我想我们的作文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与兴趣。

3. 从问题4我们发现,有50个同学选择B,还有个别同学选C, 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同学,在老师给出修改意见后根本不修改,或者只对错别字进行简单的修改。通过随机访问,很多同学都说写下一篇作文时老师不检查修改。由此可见,我们的作文训练没有延续性,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和矫正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是老师作文批改不认真?还是学生的随意偷懒 ? 从走访调查中发现,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语文教学”中“以发展为特征的评价体系”还没真正领会,语文老师只关注结果,没有关注学生动态发展的历程,导致作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单一化、片面化。因此我认为:老师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实践和探索,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真正让评价成为一种快乐而不仅仅是一种评判。

我校上一届入学学生185人,外来务工子弟学生有161人,占总学生人数的87%。其中近三分之二又是男同学,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参差不齐,这对我们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2011年的入学测试中,我校语文成绩为区第14名;在2013年的中考中, 我校语文成绩为区第7名,其中作文分数的排名紧跟市区初中,明显比基础分数排名靠前。该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在作文评价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分享一下自己在作文评价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二、实践和探索

(一)循环日记——作文评价及时化

从第一个问题可知,我校学生,尤其男同学,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很严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除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教学外,还试行了“循环日记”写作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班级学生分成6到8人不等的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轮流写日记。 日记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起伏的心情,可以是眼中独特的风景,还可以是某段文字的效仿。更重要的是字数不限,一百字不少,二三百字更欢迎。

“循环日记”的评价由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轮到写日记的同学要像微博微信点赞和评论一样,对上一个同学的日记进行简单的评价再进行创作。还要根据上个同学写日记的态度、细节描写的精彩情况等打一分数,满分5分。为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每天交上来的8篇日记,我不会在字数、内容上指指点点, 只是每天上课时抽出两三分钟及时展示一下当天批5分的同学的日记。对于5分日记中题材有新意的,我会激情评价,这种赞赏既肯定了写日记的同学,又鼓励了批改的同学,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一次”作文——作文评价目标化

在“循环日记”这种自由写作的基础上,我也会两周布置一次有字数要求、有目标要求的命题作文。如为了训练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故事的完整曲折等,而布置相应的作文题目。如果写人记事,我会要求学生使用相应的人物描写方法;如果写景状物,我会要求学生使用相应的修辞方法。我还告诉学生,好的文章应当追求描写细致,情感细腻。

根据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的不同,在“一次”写作后,我会有目标的变换着评价的内容及重点。有时把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或心理作为评价的重点;有时把环境描写作为评价的重点;有时把作文的开头或结尾作为评价的重点;有时把中间的过渡语或过渡段作为评价的重点。总之,我会根据每一单元的写作目标和每一课的写作特点随时调整评价重点和方式,实行点面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二次”作文——作文评价纵深化

从调查的第4个问题中我们发现,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还缺少一个矫正和巩固的环节。所以,在“一次”作文评讲后,我根据“一次”作文评价的重点,有目的开展“二次”乃至多次的写作,让学生根据“一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实现作文升格。

“二次”作文的评价更加多元化、纵深化。首先,分小组讨论推优。 小组推优的作文再参与六个小组评优。推荐出来的六篇文章,我会借用我任教的另一个班的同学参与评价。评出一篇书写端正,在立意、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升格优秀的文章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 并向校广播站投稿。其次,引导学生“纵向比较”。小组推优是自己作文和别人作文的“横向比较”。评出来的优秀作文基本上固定在几个书写漂亮、语文素养较好的几个人身上。这种论“文”不论 “人”的横向评价,会使优生因优止步不前,中等生得不到关注, 差生可能会因差变得更差。因此,在小组推优时,我会引导学生加强“纵向比较”,对优生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那种成绩一般、非常守纪律、平时不爱说话、不大进入老师视野的“灰色儿童”格外关注。在小组评优的时候,我还会让同学评出本组最优进步作文:可以是书写上的巨大飞跃;也可以是某一训练目标的精细化。这样,那些平时乖巧听话的学生很容易进入同学和老师的视野。再次,利用班级考核平台为作文评价助兴。小组推优的文章,作者加10分,推荐小组成员加5分。最优进步奖的同学每人加5分。最后,优秀作品结集存档。每次作文的推优作品,我会让同学打印成电子稿发我邮箱。一学期下来,我会将优秀作品结集,存放在班级书橱浏览传阅。还让每位学生利用假期把一个学年的成功作品结集,建立自己的作文档案,为自己积累素材。

三、成效和心得

(一)遵从写作规律跟进过程评价学会了才有兴趣

“循环日记”的及时评价,既消除了同学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又培养了学生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让教师享受到了作文教学的乐趣,又确保一周内每位同学都被老师关注一遍,让学生感到了写作的快乐。“一次”作文有目标的布置和评价,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作文训练。“二次”作文的强化巩固及纵深评价,使学生作文在语言、构思等方面有新意、有特色,使得作文在某个方面更出彩。在及时跟进的评价中强化巩固优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学会作文,提高写作的浓厚兴趣。

(二)尊重学生特性增加“人”的评价被关注了才快乐

在作文评价中,我们既要了解学生“向师性”的特点,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了解学生“独特性”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利用作文评价平台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找到沟通和教学的契机,激发学生热爱写作,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的教育目标。

(三)改变教师观念放下师道尊严共同发展才双赢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不但成为写作的主体,也要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我个人的观点是: 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不包办、不代办。学生不能做的, 也要想办法让学生做,给他方法、给他策略、给他平台。放下师道尊严,建立基于尊重,体现发展精神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又使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双赢局面。

上一篇:红星照耀中国考点下一篇:快乐的我写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