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札记散文

2024-05-21

落叶札记散文(共11篇)

落叶札记散文 篇1

落叶札记散文

1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今天,秋风乍起,一枚落叶经霜初红,飘落眼前,我知道那是秋天打出明信片,秋的脚步随落叶近了。

2

无数的“红蝴蝶”“黄蝴蝶”开始镶嵌枝头,竟然发现它们才是装扮这个秋最鲜艳的色彩。随风摇曳,翩翩起舞,象落入这天地间快乐的精灵。

3

我拾起一枚飘落的红叶,象是拾起一首感怀的抒情诗,记录着生命中曾经的美丽,也彰显着深沉的魅力。于是,它成了我诗集里一枚独特的书签。

4

凝视着这落叶,叶脉清晰,象通幽的小径,一路铺满成熟的气息。

5

总会为这落叶的飘零黯然神伤。却不曾想,旧叶的飘落是为给新叶腾出位子。每一片落叶都是在孕育一个美好的希望。欢乐归来,欢乐去兮,这正是世间万物轮回所寻求的目的。

6

到秋林中去!那片片落叶是这个季节最精美的邀请函。欣然前往,轻踏落叶沙沙。在铺满金色的林荫路上,我对生命的恢弘与热烈有了更深切的渴望。

7

一片秋叶缓缓坠落,一个优雅的后空翻加上一个360度转圈,似乎是要把美坚持到底。所以,落叶其实没有我们想象里的`那份萧瑟和悲凉,因为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这个季节渲染得如此丰满,它完成了生命所有的意义,无悔无怨。

8

落叶依旧纷飞,飘飘洒洒,追逐风的脚步,拒绝树的挽留,却把最后的余热默默献给脚下的土地。将它一份久远的情怀散落你我的心里。我总在想,人生,是否也可以像落叶这样完美谢幕。

读儿童文学散文创作札记 篇2

近读新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两种散文集颇为引人注目:一种是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另一种是文学新秀凌力的《幼年》。读着这两本书,留连低回之余,我不免也思索了有关儿童散文以及一般儿童文学创作的若干问题。

读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很自然地想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的名作《朝花夕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辉煌的散文遗产;在儿童文学散文创作中,也可以看到这部朴素隽永的回忆性散文深刻影响的印记。任大霖是为少年读者写作散文较为勤勉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一篇写于六十年代初的歌颂新时代生活的优秀散文《我的朋友容容》,那种融严肃与幽默于一体的笔调,即明显地师承于鲁迅先生;从他的回忆旧社会童年生活的多篇散文,即结集为《童年时代的朋友》一书中的作品,同时可以看到他对《朝花夕拾》宝贵的艺术经验的借鉴。

从旧社会苦难、灰暗的生活中发掘出美好、纯洁、善良和自由的因素并予以艺术的体现,是《朝花夕拾》独树一帜的创造。在《童年时代的朋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作家师法与遵循这一艺术经验所作的努力,不论是写可爱、淘气的芦鸡、小鸭、小狗,还是写童年亲密的朋友或老一辈乡亲;也不论是写童年生活里悲苦中的欢乐、贫困中的同情,还是写美好事物的横遭摧残、孤苦乡邻的辛酸与凄怆,作者都使你看到他从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朴实、善良、友爱、勤奋、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由于取材于作者童年时代感受较深的生活,感情真切诚挚,而且文笔清新细腻,这些散文是少年读者感兴趣、能理解的,对于今天的少年读者,可以收到潜移默化地认识生活、增长知识和滋润心田之效,会有丰富的得益的。

当然,《童年时代的朋友》中的散文并非臻善臻美,其中各篇的思想内涵深浅不一,艺术表现上也未能达到如《朝花夕拾》那样的不拘成法、变化万端,篇与篇之间,艺术手法上(如故事发展的起落上)有不少雷同之处,这说明作者的艺术功力还有所不足。

翻开《幼年》的书页,立刻使人产生同样是丰富的却又是和读《童年时代的朋友》迥然异趣的感受,读之耳目为之一新。

《幼年》的作者是幸运的,她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这本散文故事,就是她从幼年时代在陕甘宁边区度过的既艰苦又欢乐的生活记忆中“抄出”的。这位颇具才华的新作者以她纯真而美好的记忆,满带着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儿童情趣,写出了小主人公从呱呱堕地到“七岁八岁狗也嫌”这最顽皮年龄的有趣经历,笔致欢快、明朗、流畅,读来使人感到有不尽的余味。延安的窑洞,“借”来的奶羊,长满野花的简陋的飞机场,以及南瓜夜餐,月光下能照出塔影的延河水,……这一切,构成了特殊而又率真、质朴无华而又令人神往的环境和气氛。《行军》一节写小主人公坐在马背摇篮里的行军,她从马背上爬下来雄赳赳地加入步行前进的行列,快活地又叫又唱:

“青天呀蓝天这个蓝蓝的天,这是什么人的队伍上了天(前)线?诸位呀老乡细听我来言,这是咱们的八路军上天(前)线!”

如此活泼动人而又高昂悠扬的描写,是任谁也不能不为之动容的。我也不能不为今天的少年读者能读到如此优美精彩的散文而由衷地喜悦。

儿童文学的散文,应该是十分自由的样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幻想与现实,今天与历史,都可以灵活地进入它多彩的画幅;这里可以有少年朋友能够理解、能够感受的我们时代以及过去时代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以有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的天地。在取材上,它和一般散文有不同处,思想上力求单纯、明朗,艺术上则要求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但儿童散文,也应该异彩竞放,这是没有疑义的。

可惜,在过去,在束缚重重的儿童文学领域里,创作指导基本上可列为下式:多写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少写旧社会题材;多写工农兵英雄人物,少写孩子;——写孩子,也要多写少年儿童参与“三大革命运动”,少写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据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以充满时代精神的作品去加强对下一代的思想教育。在这种简单化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不待说,儿童散文的自由和灵活,实在有限得很,孩子们喜爱的散文花朵,往往只能在岩石的夹缝中求生存了。以任大霖写作《童年时代的朋友》一书中的散文为例,除一篇近作外,其余全部写于被称为儿童文学创作“黄金时期”的一九五六、五七年,和创作稍有复苏的一九六二、六三年;而在阶级斗争愈益“尖锐复杂”的那些年月里,《童年时代的朋友》这样的作品是被目为“脱离政治”,需要归入不宜多写之列的。究其实,且不说作者从这些旧社会素材中发掘出了多么美好的事物,即以对旧社会的暴露而言,这些散文将少年读者引向作者所置身其间的那个时代,使他们看到旧的思想、习俗、制度所投射在生活中的种种阴影,这对于少年读者认识过去乃至今天的生活,丰富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精神情操,都会是有益的。对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要加以限制呢?

《幼年》这本充满生活情趣和儿童情趣的书,倘若在过去,那也不可免地要被列入“不宜提倡”一类里去的。《幼年》写的的确是地地道道的儿童生活,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顽皮嬉戏、摹拟生活;但从这些最平常不过的儿时琐事中,作者在陕甘宁边区的背景下,却如此奇妙地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反映了新中国诞生过程中那个极可怀念的光彩年代的眉目、风貌与脉搏。这样的儿童生活,这样的儿童情趣,它的思想容量不可低估,我看比起那些干巴巴的作品来,它更真实可信,也更细致入微地表现了通常所说的时代精神。为什么不能提倡为孩子们多写这样的散文呢?

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其对孩子们思想的熏陶、影响,有时甚至是在孩子们不自觉中完成的。对于某些思想意义不怎么外露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的同志每每以孩子们读了之后“说不出什么来”而加以贬低。殊不知在小读者“说不出”的同时,实际上作品已经在他们不知不觉中发挥了感染、陶冶的作用了。主张耳提面命,是对儿童文学教育作用的曲解。造成儿童文学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积习难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主要者而言,我以为其一是文艺与政治关系上“左”的倾向的影响,其二是对儿童文学教育作用的简单、狭隘的理解和要求。救正之道无他,只能是从生活出发,强调写作家在生活中真正有体验,真正感受深刻的事物。

高尔基说得好,好的散文,应该“让思想饱和在生活之中”。强调思想与生活的融合,我认为高尔基的这个“饱和”(他的措词是何等警辟、贴切)十分重要,《童年时代的朋友》《幼年》便都是不同程度的思想“饱和”在生活之中的产物。而许多为读者所淡忘了的散文,有不少往往大都不是“饱和”而是“掺和”甚至是“外加”,——某些刻意适应政治需要而对人物形象的“拔高”,不正是一种“外加”吗?思想“掺和”和“外加”于生活的结果,常常使散文说的不是真诚的由衷之言,写的不是娴熟于心的人物;这样的散文,当然就难于使少年读者觉得好象是结交亲密的伙伴而长留心中了。

周晓关于《童年时代的朋友》《幼年》及其他

近读新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两种散文集颇为引人注目:一种是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另一种是文学新秀凌力的《幼年》。读着这两本书,留连低回之余,我不免也思索了有关儿童散文以及一般儿童文学创作的若干问题。

读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很自然地想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的名作《朝花夕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辉煌的散文遗产;在儿童文学散文创作中,也可以看到这部朴素隽永的回忆性散文深刻影响的印记。任大霖是为少年读者写作散文较为勤勉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一篇写于六十年代初的歌颂新时代生活的优秀散文《我的朋友容容》,那种融严肃与幽默于一体的笔调,即明显地师承于鲁迅先生;从他的回忆旧社会童年生活的多篇散文,即结集为《童年时代的朋友》一书中的作品,同时可以看到他对《朝花夕拾》宝贵的艺术经验的借鉴。

从旧社会苦难、灰暗的生活中发掘出美好、纯洁、善良和自由的因素并予以艺术的体现,是《朝花夕拾》独树一帜的创造。在《童年时代的朋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作家师法与遵循这一艺术经验所作的努力,不论是写可爱、淘气的芦鸡、小鸭、小狗,还是写童年亲密的朋友或老一辈乡亲;也不论是写童年生活里悲苦中的欢乐、贫困中的同情,还是写美好事物的横遭摧残、孤苦乡邻的辛酸与凄怆,作者都使你看到他从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朴实、善良、友爱、勤奋、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由于取材于作者童年时代感受较深的生活,感情真切诚挚,而且文笔清新细腻,这些散文是少年读者感兴趣、能理解的,对于今天的少年读者,可以收到潜移默化地认识生活、增长知识和滋润心田之效,会有丰富的得益的。

当然,《童年时代的朋友》中的散文并非臻善臻美,其中各篇的思想内涵深浅不一,艺术表现上也未能达到如《朝花夕拾》那样的不拘成法、变化万端,篇与篇之间,艺术手法上(如故事发展的起落上)有不少雷同之处,这说明作者的艺术功力还有所不足。

翻开《幼年》的书页,立刻使人产生同样是丰富的却又是和读《童年时代的朋友》迥然异趣的感受,读之耳目为之一新。

《幼年》的作者是幸运的,她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这本散文故事,就是她从幼年时代在陕甘宁边区度过的既艰苦又欢乐的生活记忆中“抄出”的。这位颇具才华的新作者以她纯真而美好的记忆,满带着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儿童情趣,写出了小主人公从呱呱堕地到“七岁八岁狗也嫌”这最顽皮年龄的有趣经历,笔致欢快、明朗、流畅,读来使人感到有不尽的余味。延安的窑洞,“借”来的奶羊,长满野花的简陋的飞机场,以及南瓜夜餐,月光下能照出塔影的延河水,……这一切,构成了特殊而又率真、质朴无华而又令人神往的环境和气氛。《行军》一节写小主人公坐在马背摇篮里的行军,她从马背上爬下来雄赳赳地加入步行前进的行列,快活地又叫又唱:

“青天呀蓝天这个蓝蓝的天,这是什么人的队伍上了天(前)线?诸位呀老乡细听我来言,这是咱们的八路军上天(前)线!”

如此活泼动人而又高昂悠扬的描写,是任谁也不能不为之动容的。我也不能不为今天的少年读者能读到如此优美精彩的散文而由衷地喜悦。

儿童文学的散文,应该是十分自由的样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幻想与现实,今天与历史,都可以灵活地进入它多彩的画幅;这里可以有少年朋友能够理解、能够感受的我们时代以及过去时代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以有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的天地。在取材上,它和一般散文有不同处,思想上力求单纯、明朗,艺术上则要求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但儿童散文,也应该异彩竞放,这是没有疑义的。

可惜,在过去,在束缚重重的儿童文学领域里,创作指导基本上可列为下式:多写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少写旧社会题材;多写工农兵英雄人物,少写孩子;——写孩子,也要多写少年儿童参与“三大革命运动”,少写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据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以充满时代精神的作品去加强对下一代的思想教育。在这种简单化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不待说,儿童散文的自由和灵活,实在有限得很,孩子们喜爱的散文花朵,往往只能在岩石的夹缝中求生存了。以任大霖写作《童年时代的朋友》一书中的散文为例,除一篇近作外,其余全部写于被称为儿童文学创作“黄金时期”的一九五六、五七年,和创作稍有复苏的一九六二、六三年;而在阶级斗争愈益“尖锐复杂”的那些年月里,《童年时代的朋友》这样的作品是被目为“脱离政治”,需要归入不宜多写之列的。究其实,且不说作者从这些旧社会素材中发掘出了多么美好的事物,即以对旧社会的暴露而言,这些散文将少年读者引向作者所置身其间的那个时代,使他们看到旧的思想、习俗、制度所投射在生活中的种种阴影,这对于少年读者认识过去乃至今天的生活,丰富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精神情操,都会是有益的。对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要加以限制呢?

《幼年》这本充满生活情趣和儿童情趣的书,倘若在过去,那也不可免地要被列入“不宜提倡”一类里去的。《幼年》写的的确是地地道道的儿童生活,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顽皮嬉戏、摹拟生活;但从这些最平常不过的儿时琐事中,作者在陕甘宁边区的背景下,却如此奇妙地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反映了新中国诞生过程中那个极可怀念的光彩年代的眉目、风貌与脉搏。这样的儿童生活,这样的儿童情趣,它的思想容量不可低估,我看比起那些干巴巴的作品来,它更真实可信,也更细致入微地表现了通常所说的时代精神。为什么不能提倡为孩子们多写这样的散文呢?

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其对孩子们思想的熏陶、影响,有时甚至是在孩子们不自觉中完成的。对于某些思想意义不怎么外露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的同志每每以孩子们读了之后“说不出什么来”而加以贬低。殊不知在小读者“说不出”的同时,实际上作品已经在他们不知不觉中发挥了感染、陶冶的作用了。主张耳提面命,是对儿童文学教育作用的曲解。造成儿童文学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积习难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主要者而言,我以为其一是文艺与政治关系上“左”的倾向的影响,其二是对儿童文学教育作用的简单、狭隘的理解和要求。救正之道无他,只能是从生活出发,强调写作家在生活中真正有体验,真正感受深刻的事物。

病中札记优秀散文节选 篇3

住院的计划,缘于八月。计划等到了九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去住院。计划得非常周密:月初有点热,月底有中秋节和紧随其后的国庆长假,最好在月中住进来,二十号前后出院。这个计划真的不错,如意算盘敲得达达响。

按照网上的预约,九月八号找到了我想找的专家。根据医生的安排,十四号住院。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住院前一天,我出了一点意外,周一赶到医院退订。于是,所有的计划付诸东流。主动的选择变成了被动的等候。这是计划的终结版。

到了十九号,医院打来了电话询问情况,得知没问题,通知周一也就是二十一号去办理住院手续。没有任何商量,我接受了这个决定。二十号晚上,正与那家伙讨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会是生命中最难忘的一个时,女儿传来了国庆要回家的信息。怎么办?因为清楚这个病不要紧,所以没打算告诉她。现在她要回来了,先答应了再说,到时候就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吧。

女儿从小到大,没有见过我生病。倒不是我的身体有多好。九三年就病过一次,而且挺危险。只是,那时候的女儿刚刚两周岁多一点,压根儿不会有妈妈生病的记忆。我想,她记忆中的妈妈,永远都是那个“老顽童”般的人,精力充沛,快人快语。

这次过节回来,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她会怎么想?秋天了,那时自然的季节。妈妈病了,那是她人生的中年。会不会由此让她多了人生的感悟?那家伙开解我,看到又何妨?自家孩子,自己的娘!哪有吃了五谷杂粮不生病的人!

话是这么说,不落到自己身上不会想那么多。就像那家伙,因为我要住院,主动开始了做饭学习。他一本正经一板一眼的认真,和我的随意正好相得益彰。本来啥都不弄的大男人,现在做好了饭菜,等着我大快朵颐地吃喝,再送给一两句顺口的奉承,就会很开心。要说我就那么放开手,显然不真实。这么多年的习惯,因为这次住院却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生就是这样,谁都不知道,未来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好在,没有“所遇非人”。

至少到住进医院,到进行了手术前,陪在我旁边的`,还只有那家伙。是的,我有弟弟妹妹,还有老娘。他们每个人都曾经表示过要来帮助我们。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孩子要上学,要高考。每个人的工作压力,能不增加麻烦就自己克服吧。老娘七十大几岁,不给我们增加事情就是好事,哪敢惊动她。何况她心理素质太差,会忍不住泪眼滂沱。到时候,我还得花精力照顾她。

我一直以为我是马大哈。单位里好多同事也这么认为。自从带上腕环,忽然变得不马不哈了。这么多的担心这么多的牵挂,让我连续几天没有休息好。而且,第一次定好的日子没有住进来,一样的担心却重复了两次。这就是我周密计划的精到!

落叶季节的散文 篇4

虽然花比叶美,但我对花并没有林黛玉的怜悯;也没有杜甫“感时化溅泪”的惆怅。我不会去葬花,为花落泪。我对叶倒是独有一种情感。每当我看到枯黄的叶从枝头跌落下来,摔碎了,我的心仿佛也跟着碎了,一地都是。

去年的秋天,我和朋友一起上山游玩。漫山遍野的落叶先映入我的眼帘,空气中还弥漫着些许泥土的香气。这泥土是叶化成的,所以这香气也是叶的。于是,我俯身想拾起一片,但叶很脆,手刚一捏就碎了,破碎是声音在静谧的秋山中显得特别清晰,那是叶在呻吟。我突然觉得不应该去碰她,只要她还是完整的,那么她就还有一丝的生息,直至化身为泥。想到这,我开始对叶产生了怜爱。我和我的朋友停止了前进,以免踏碎落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落叶,我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场面?我想应该用“庄严”

现在又是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叶还是以去年的姿势躺在地上。我没有再去碰她,只是静静地凝视,抑惑是欣赏,抑惑是怜悯。欣赏这生命是安然;怜悯这逝去的无奈。

落叶秋思抒情散文 篇5

当树梢上的黄叶萧萧飘落的时候,我便知秋天已降临了。

经过了冬的等候,春的蓬勃和夏的积累,秋仿佛显得有点苍凉和冷清。走在石板路上,脚踏着片片的落叶,不禁感到生命终结时的寂静和可悲。曾经,季节给予它绿的生命;如今,季节却收回它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令人不禁为它们的命运感到无奈,慨叹季节的残酷与无情。

也许,它们仍留恋树根旁的野花;也许,它仍怀念曾依偎在树下看书的女孩;也许,它记挂着在树下摇着葵扇乘凉的老伯;也许,它忘不了在树下许下海誓山盟的情侣;也许……此时,树枝末端的一片黄叶随风缓缓地飘了下来,落到我的肩上。我轻轻地把它放到手心中。虽然它很瘦削,但我仿佛看见它的血液在流动,感觉到它还在呼吸。我心中充满同情和怜悯,犹如细沙在指间滑落而又无能为力的感觉。

秋风再一次把柔弱的它吹了起来。此时,我并没有伸手去挽留它。因为,它犹如一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旋转起舞,那么的优美与轻盈,仿佛在上演天鹅湖般轻快。

我懂了。落叶不感到可悲,因为它并没有辜负季节对它的期望,在那个冰雪融化的清晨,它顶着头上的冰块,绽出嫩绿的芽儿,给予行人重新的启示;在那个春雨绵绵的日子,它为女孩遮挡毛毛细雨,使她安心地读书;在那个烈日高照的夏天,它无畏强烈的太阳,让那群树下的孩子尽情嬉戏;如今,它又一次告诉人们,收获的季节到了……感谢季节的.考验,让它再次回到大地的怀抱,把自己融入到孤寂的大地中;感谢季节的考验,使它明白到光明的可贵和不可虚度的道理;感谢季节的考验,令它更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

落叶归根散文 篇6

“远离家乡,不甚唏嘘,幻化成秋叶,而我就像落叶归根,坠在你心间”,是啊,秋已过,世界安静没有声响,落叶铺满冰冷的路面,我们的思念就像落叶散漫大地,寒冬裹着呼呼的大风扑面而来,似乎要将整个世界笼罩在她的魔掌下。但我知道思念是没有办法抹去的,无论是家还是家里的人,都会让我用心去铭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虽然离家并不久,但是心里的思念比贺知章感觉还要多。窗外寒风凛冽,让人不寒而栗,让我想起了家的温馨,想起了那熟悉的声音,想起了那并不热闹的街。故乡的梧桐点燃了眼里的篝火,记忆在十八岁,似这初冬的夜晚,雾气弥漫没有方向。啊,不知为什么勾起我那么多的愁绪,不自觉眼里噙满了泪水,是思念,还是愁绪?我想只有窗外的落叶知晓,毕竟他将我的思念带入了大地,带入了家。

想当初,余光中的乡愁引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我却独自享受着这份痛苦,感觉好悲凉!

落叶的抒情散文 篇7

新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落去了叶子的树枝如同国画的墨线,登上郊外的小丘,极目远望,视线无阻挡地到达了极远极远的远方,顿感心胸无限开敞。

有时是艳阳高照,空气中仿佛没有一粒微尘,随着一点点轻响,一枚两枚的树叶从树头上落下来,带着某种神秘;有时是隔着竹丛或树林,听见干透了的树叶在林间空地上滚动,窸窸窣窣的,如同嬉戏的儿童;有时是坐在公交车上,看着两旁,看到许多的树叶从树枝上随着风飘落,夕阳照在这些叶子上,闪闪发光。我心中充满了快乐,充满了遐想。

从秋到冬,让我迷恋的是落叶之美。

古人多悲秋,而这悲,常由落叶引发,如“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片片落叶给他们带来的是情感的萧瑟、悲凉、落寞。其实,这样的悲,往往只是身世感怀,与季节并无必然联系。而我,从来就是喜欢秋天的,喜欢秋的高,秋的爽,秋的云,秋的风,还有秋天的落叶。短短的秋天,实在是一年中最美的`好时光。

泰戈尔说,人生要“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静美,这是泰戈尔眼中的落叶之美,但我以为,这样述说秋叶,仍然是片面的,在我的眼中,落叶美的内涵实在还要丰富的多,决非成熟、飘逸等几个词汇可以概括。

比如,上班的路边有几棵银杏,秋天,它们玲珑的叶片变成了金黄,如同艳丽的蝴蝶,特别是一棵老银杏,如同一个高贵的王,更是丰采逼人。这是在其它季节绝对看不到的情景。

比如骑车到山野,那里,大片大片树林的落叶,最能赏出秋的气韵。城南的山区,那里多枫树和刺槐,红的如花,黄的如金,一夜秋风,落叶满地,厚厚的,如毡,远望,如同大自然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加冕典礼,秋的气息热烈而盛大。有的山上多杂树,黄、红、铁锈色,青绿与明亮的紫,错杂而繁复,在林中穿行,能使人时时感到生命的神秘和生息的旺盛。

秋叶之美,还在于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落叶的树,就像一个正在抛弃鼓掌生涯的人,抛弃盲从、喝彩和满脑子闹哄哄的迷乱,变得安静下来,从而带领整个世界安静下来,走进睿智和哲理。

离住处不远是一个公园,秋日晨练,总看到一个戏剧学校的老师带着几个孩子在练嗓子,老师不时停下来纠正,一天天地听下来,能听得出孩子们的进步。“戏,就是一个磨,回想起来,倒是那唱错的部分最让人感动!”记不得这是谁的话了,但让人感慨,让人想起那些生命中的细节,想起青春、朝气、莽撞、冲动、热情和岁月的流逝。

与落叶的散文 篇8

历经了秋天的寒气、冬天的凛冽之后,春天可说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但是在春天季节的画布中,却也有着类似于秋天的萧瑟场景,正悄悄地恣意挥洒,那就是落叶──春之落叶。很难想象春天竟然会与落叶扯上关系,而且是在桃花心木和菩提树两种乔木的身上,接连发生……

仲春三月,春雷惊蛰之后,大地虽仍春寒料峭,天空却常万里无云。开车返家,途经高雄的博爱路上,宽阔的快车道两旁,原本绿意盎然的桃花心木,却在春风悄悄的轻拂中,不经意地泼洒出一大片红黄相间的彩色新装。这种大地写意的画作,已为大自然时序的舞台,勾勒出几许热闹的气息。

初见此种时序转变,系在校园的角落处。一株原本记忆中的黛绿大树,却意外地为深咖啡色的树叶所覆盖,犹如被烈日烤焦一般。该树外表了无生机、状似枯木,在满园绿意的无限铺陈中,显得非常突兀。树下飘落枯叶几许,呈现不均衡的分布,微风过处,随风起落。

该区树种繁多,但以独株为主,平素行经该地,总是行脚匆匆,并未刻意了解其树名。由于事前未能得知其名,彼此之间的情感,也就显得相当有限。因此,当瞥见其中一棵树木遭逢干枯变故之时,虽内心感到讶异,却也未能引发进一步探究的动机。终究,在这复杂多变的世俗社会中,我们所能关心的事物,似乎也极其有限。

这种单一树木的转变,起初并不以为意,直到车行至博爱路时,发现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已被彩绘成各种深浅不一的红黄咖啡色泽之时,这才蓦然惊觉,原来黛绿的桃花心木,业已在大地的催促下,积极准备换装;而校园中的那棵干枯树木,原来就是桃花心木,它也谨遵时序,依循着这一自然的法则。从黄叶开始以至于形成深咖啡色,其间的变装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只是平素忙忙碌碌的我们,似乎总是错过欣赏自然幻化的机会,而仅能在事后空留无限的感叹与遗憾而已。

枯叶落尽之后,满树新芽似乎会在一夕之间突然迸出,难得一见的疏影横斜画面,又再度为无尽的绿叶所隐没。叶落叶出,天地一瞬;前叶今芽,宇宙如一。了悟自然变易之道,善体宇宙恒常法则,生生灭灭,来来回回。终究,改变者是时间,不变者是自然。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看到大地另一种形式的幻化,是在多年前一个清明节的偶然。那一天,天空多云无雨,但是风势不小。从台南乡下扫墓返抵高雄,已是晚霞夕照的时分。

当车行博爱路时,但见宽阔的安全岛上,两行樟树绿意盎然,而人行道上的菩提树,则是黄橙一片。一阵强风掠过,在树影摇曳的沙沙声中,无数的黄色叶片,纷纷自上方飘落;慢车道上,原本满地的黄叶,也随之而飞舞翻滚,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林野地之中。这是菩提换装时分,时序季春四月。

身处亚热带,一般人对落叶的感受,可能仅限于秋天的枫红时节。而那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凄美景象,也的确令赏枫的人们,凭增无尽的惊叹与遐思。天之于物,春生秋实,而秋之落叶,基本上着眼于生命之潜沈,它隐涵着对生物的肃杀气氛。终究,在繁华落尽之后,疲惫的生命,总需要有一番潜修静养之空间,以待来春的惊蛰、大地的复苏。

春之落叶,虽外表与秋之落叶无异,可是却无〈秋声赋〉中所描述“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的凌霜气氛,反而有着一股温馨感性的宁静。因为在落叶缤纷之中,新芽嫩叶却静悄悄在你我不察之中,突然地满树迸放,展现出另类的换叶风情。因此,春之落叶,焦点在于新旧交替,它一方面显示出对既有生命之尊重,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无限希望与憧憬。

一种落叶,两类风情。基本上,天有时序,物有生机,只有依循自然法则,方能可长可久。如果不依时令,强行抽芽换叶,则原本的无限生机,将可能会在秋之寒气、冬之大雪之中,遭到无情的摧残与斫伤。虽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环境却能左右运气走势,不违“命”理,方能改“运”。唯有彻悟自然天理,洞悉内外环境,且能知所进退,方可顺势而为,期待有成。

无边落叶翩翩下,不尽新芽滚滚来。铅华落尽,静心涵养蕴育新机;新旧交替,无限菩提绽放禅意。世事更替,总见大地因缘;生机绵延,只缘顿悟自然。清澄心境,自然物我合一;弃绝怨怼,将更喜舍包容。终究,事有本末,物有终始,不求意尽,则可无穷。

落叶不知秋抒情散文 篇9

秋的后半夜依然下着雨,窗外除了夜游的东西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似乎有点冷,拿出一件稍厚的衣服御寒,却想到白天的我还穿着韩版的衣服配着九分低腰牛仔裤,前卫的厚底休闲鞋努力协调着带有卡通图案的服饰,摩登的外表打扮怎么也掩饰不了我此刻孤寂的心,欧阳修的《秋声赋》戚戚切切,哀哀婉娩,一片悲凉凄然之意串到我的脑海竟挥之不去,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引我神

徐志摩散文落叶 篇10

见到落叶并不稀奇,,但是这是在春天,四月的春天!春天见得最多的应是傲然怒放的鲜花和东风自得的杨柳,而不是这像蝴蝶一般在空中翩翩起舞,萦绕的落叶。我看着地上的落叶,有三种差此外颜色:翡翠般绿的,金子般黄的,火一般红的,真可以说是色彩繁多了。今年似乎与往年差别,春天的落叶特别多,几乎在每一棵树旁,都会有一片片落叶静静地躺在那儿等着清洁工人来扫除。

有些处所的叶子更多。我家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成堆的落叶铺散在石路上,没有什么人来扫除这里。一次,我放学来到这里,踩着已经没有水分的落叶,发出簌簌的响声,好像叶子碎了。但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里的落叶竟一片也没有碎裂。

落叶有很多种,按季节,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叶子;按树木,可以分为梨树叶、桃树叶、樟树叶等形态各异的叶子;按颜色,可以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

落叶寄秋·浪子天涯散文 篇11

九月,这本已是秋季,夏阳的余热还未全部散去,身在秋中,不禁想起天涯与浪子。

红叶皆飞,零落几许。叶,枯黄而苍老,带着年月的记忆,归根入地。

落叶归根,不错的,落叶有根,那么浪子呢?常有言:浪子总无根!

虽也同落叶一样,有着悲伤的情,浪子多情,恐最多的是一份寂寞的情。

天涯是冷清的,秋也是冷清的。冷清的.是那么孤独!暮秋里落叶霜寒,天涯上浪子冰心!

如果能有一杯酒,浪子一定愿意把所有的愁苦混在酒里,然后一醉方休,若有闲情举樽空对月,醉死又何休!

我是一个浪子,踱步天涯,又凭添几分寂寥。我虽像落叶一样自由,像落叶一样飘荡,可我更愿意像落叶一样——有根!

思念并不痛苦的,任何一种思念都很美好,至少无可思比有可思更沉痛。

中秋将至,圆月别离,倾听一颗浪子心声,他所向往的是归程,回家的归程。

乡愁是每一个浪子的苦,是每一个归家人的福。

有人望月,方咫尺天涯间,寄托一份念家的情。中秋圆月,是古人文墨客的诗,圆月最初的意义也是相聚,可曾想当缺月弯牙时,是否也象征人的一点点的离去。

圆月与别离始终也分不开来,而浪子拥有的却只是别离,与友人的别离。

生活的苦痛常有很多种,有一种则是与人分离久后,再重逢旧友。但有异乡遇故友,且往事皆成梦的悲凉。浪子更需要的,更多的也是故友知交。

落叶本是柔和,却偏在风的推动里,利如锋刀。吹打在浪子的心上,那种痛比刀割更难忍,就像是一种撕裂,有力的手,撕裂薄弱的,愁苦的心。

人生来本没有一个人是浪子,他们也曾有过温馨与幸福,而现在,既是浪子,他们已想回到最初的美好!

浪子啊,浪子;落叶啊,落叶。暮秋古树,天涯远路,故而融心同步,将浪子与落叶溶成,度秋过路,漫踏归程。

今朝愿有一杯酒,把无情愁醉;此刻应有一团火,把冰心灼热;他时必有一座芦,把浪子归根!

上一篇:肠外营养护理下一篇:消防设备点位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