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科技馆报道(精选8篇)
参观科技馆报道 篇1
参观上海科技馆
12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五年级学生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上海浦东的上海科技馆,开始了一天的科技实践之旅。
上海科技馆是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以科普教育为原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现代自然和科技的融合。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进入科技馆内参观游览。在生物馆里,乌龟、蟒蛇、蝴蝶、蝙蝠的标本等一一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惹得大伙儿驻足观赏,惊叹不已。在地壳运动展馆里,许多同学们还亲身感受了一回“地震”的滋味。“高空骑车”、“静电感应”、“声波共振”„„同学们在视听展馆里玩得不亦乐乎,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太空展馆里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许多同学还坐上了宇航员训练器,模拟星际旅行。在机器人剧场,工业机器人为大家表演了舞蹈、京剧和摇滚等各类文艺节目,真是把孩子们乐坏了。最让学生们难忘的是“食物的旅行”。学生们坐上一辆辆小车,变成了食物来到了人的体内,感受食物从“入口”到“排出”的全过程。形象生动的3D画面,让大家在参观的同时,获得了许多的知识。各个展馆具有不同的特色,内容丰富,满足了同学们的喜好。
一天的参观,学生们通过实物的生动演示,在讲解和各种剧场的真实展示中、在更贴近科学的环境中通过看、听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吸收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的历程,也让大家更了解了地球和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使大家进一步体会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的活动带给他们的不仅是轻松快乐,还有探索科学的动力。
参观科技馆报道 篇2
走进展厅, 真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我像一只调皮的小猴子, 跑来跑去, 看看这个, 玩玩那个, 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地新鲜。
咦, 前面怎么有那么多人?一向爱凑热闹的我挤了进去, 原来是一个红色的小机器人在跳舞。它一会儿左转, 一会儿右转, 还不时翻着跟头。这么多人围着这位“舞蹈明星”, 它一得意, 竟摔了一跤, 大家都被逗笑了。
再往前走, 我把两只眼睛贴到了一个像金鱼眼睛的机器上。只见眼里的世界变小了, 远处的物体也模糊了许多,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鱼眼里的世界”?
我还体验了很多其他好玩的东西:没有鼓面的大鼓、红外线弹奏的吉他、球的旋行……这些有趣的科技展览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参观科技馆 篇3
突然,爸爸踩下了刹车,科技馆到了,我们怀着激动又好奇的心情走了进去。一进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声聚焦”。我看了体验此科技的方法,便在“锅盖”中央处铁环那里说话,没想到,在另一个圆筒那里的爸爸对我说:“听见了,你是说‘白’对不对?”我惊讶极了,这个小小的铁环真的能传递声音啊!我带着好奇心走到对这个东西的解释前:“声聚焦”是对声波形成的集中反射,使反射声音属于某个区域,造成音波在该区域特别响的现象。
接着,我看见一个更有趣的,叫“倾斜小屋”。咦,怎么回事?一进入小屋,我就感到头晕,赶忙冲了出来。哦!原来是视网膜在作怪,它给了我错觉,其实小屋并不是倾斜的。
还有我觉得最奇特的是“方轮自行车”。大家都认为自行车的轮胎理所当然是圆形的吧?而这个自行车却不是,它是方轮的。我满怀期待地坐上自行车,原来方轮自行车行进时,会给人一种颠簸的感觉呀!
还有许多科技,比如“弹跳摸高”“音乐坡道”“全息幻象”等,都很有趣,使人体会到了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科技促进着时代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而这个科技馆里,每一处都充满了人类的智慧结晶。
(指导教师 黄爽清)
【评点】
小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自己和爸爸一起参观县科技馆的事,侧重描写了“声聚焦”“倾斜小屋”和“方轮自行车”,对其他科技一笔带过。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参观类报道 篇4
盛夏六月,凤凰花开,灿若红霞别样美。6月20日上午,万仟堂艺术品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年轻客人——厦门大学美术学院的蒋老师和艺术类等设计专业的30多名学生。
在万仟堂产品展览室内,同学们欣喜地畅游在质朴的陶艺世界:这里三五位聚在一起,兴奋的讨论陶器的设计与风格;那里一二位正低头细看和小心触摸……美术专业的苏同学:“感觉产品像融入禅意,有种质朴的味道。”看着乡村系列陶器的黄同学说:“造型挺特别的,给人一种沉淀的感觉。让人想起以前小时候奶奶家的石磨坊,觉得好亲切温暖。”
每一件陶品都有着生命,都融入万仟堂总设计师蔡万涯先生的创作灵感。“创作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一种随时随地的灵感记录”,蔡先生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创作,他呼吁大家要拿起手中的笔,随时将灵感绘画下来,再动手去创作会有更多的感悟。产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融入周围的空间,是一种陈设一种背景。
同时蔡先生认为,大学四年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同学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动手能力,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营销学上,未来的设计师更多的是比拼专业功底。“在未来发展中,应该用专业的智慧去赢得投资者的青睐。专注设计,创建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才是一个设计师内心最大的满足。”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研发设计室内,同学们兴奋的摸着陶土,感受那一份亲切与自然。在万仟堂总经理季琳女士的介绍下,在目睹工艺师对陶品一笔一画的雕刻中,在参观陶土、素胚、模具、机器和窑炉的生成流程中,同学们对陶器的生产有了深入的了解。万仟堂每一件陶器问世的背后,都融入设计师的灵感创意、工艺师傅们双手的雕刻与温润,都经过严格的把关与检测,最终才以完美的姿态展示于市民面前。
参观科技馆报道 篇5
继PACS启动会议顺利召开后,PACS升级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已按部就班地部署.本周一上午,由信息处张正春处长带队,放射科、医学工程处及信息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一行人来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对该院新版PACS/RIS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参观学习。
参观人员一到放射科就被门口醒目位置摆放的3台自助胶片/报告打印机所吸引。通过读取就诊卡或者扫描条码,自助设备屏幕上即会提示是否有未打印的影像报告或者胶片,大约45秒后,CT普放等数字化胶片从自助机中吐出,曙光医院放射科詹松华主任介绍说,添置了自助设备后,病人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前来取片取报告,节省资源方便病人的同时,解决了人工发放时遇到同名同姓患者发错报告的问题,也改善了分诊台围拥的局面。
(PHOTO * 2)
走进放射工作大厅,詹主任有条不紊地为参观人员展现了放射检查的整套流程,所到之处都结合新版系统的功能给以解读,一个真正无纸化的,满足医疗业务和管理决策的PACS系统,给每一位参观人员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经过分诊台的高拍仪快速扫描后的电子申请单,可以跟随着患者的检查流,在技师工作站和影像医生站中方便调阅,彻底改变了通过纸袋的排序进行检查和签片的工作模式,医师完全根据排队序号、检查时间先后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确保了各类报告的时间要求;通过候诊区大屏,病人实时掌握等待检查和等待报告的时间;通过虚拟拍片打印功能,临床医生看到的不再是所有薄层图片,而是经影像医师标记出的有效影像;强大的统计分析后台能够准确反映每台设备的经济指标以及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参观的同时,双方也就苏沪两地在放射诊疗领域不同的政策背景做了探讨,参观人员对新版系统的又好又快实施更加坚定了信心。
十四作业区绥滨农场参观学习报道 篇6
参观学习的报道
应农场领导指示及建议,昨日我第十四作业区全体执勤人员及部分种植户一行十二人前往绥滨参观学习。
学以致用,取长补短,为做强大普阳农场基层企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组织这次外出绥滨农场考察学习的目的所在。
一路走来,无论是沿线规划、管理体制、作业机制、园区建设,还是种植生产、机械配备、科研创新等,可圈可点、可供学习的地方确实很多。
“这次考察收获很大,绥滨农场的多元化观光农业发展进度,实施管局观光农业战略,沿线风景的设计、创新、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尤其是‘两场一地,沿线艺术化种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启发也很大,走文化与产业与农业标准融合发展的道路,是最有市场和生命力的,我作业区今后将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第十四作业区主任吴昌勇在考察后说。
——第十四作业区
报道员:黄传琦
浅谈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篇7
化“瓶颈”为“亮点”
科技报道通常约访难、采访难、写好难。如何突破瓶颈, 将难点变为新闻点, 将科技新闻写得鲜活可读, 更是对媒体人的一种挑战。
采写为“神舟”和“嫦娥”配套的黑龙江科研单位, 是科技报道中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首先, 采访涉密, 有关单位多三缄其口;其二, 由于采访的都是高精尖的技术, 科研人员的介绍理论性极强、术语繁多;其三, 技术要求苛刻、精准, 写出来往往晦涩难懂, 不招人看。
笔者深入科研单位, 一方面, 在了解相关高新技术的原理后, 将其转化为形象易懂的大众语言, 用形象的比喻诠释深奥的科技原理;另一方面努力挖掘科研人员的科研精神, 将科研人员的崇高精神作为报道的突破口。而在实践中, 绝大多数科研人员虽能将自己研究的技术说深说透, 但一谈到个人的付出却总是显得无话可说。所以采访这些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 使笔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但是, 最能表现人物精神的细节总是缺位, 很难将他们潜心钻研、勇攀高峰、贡献卓著、不计名利的科研精神充分展现。
思路一转天地宽。在采写通讯《龙江“智造”助力“嫦娥”再探月》时, 笔者转变思路, 逆向思维, 将采访“瓶颈”化为新闻“亮点”, 用采访难衬托科研人员的崇高精神, 写出了为科研精神咏叹的小言论《低调的执著》。该言论画龙点睛, 广受好评, 使稿件在众多同类题材的报道中脱颖而出, 最终斩获2010年度黑龙江科技好新闻一等奖。
可见, 做科技报道不能拘泥于人物、事件本身, 常常要跳出科技看科技, 才能写出好文章。
在会议中“淘金”
“低调”是科技界的普遍状态, 因此科技新闻线索的获得, 绝大多数来自于会议。作为科技报道的记者, 应擅于在会议采访中“淘金”, 并通过深入采访使金子闪闪发光。
获得2010年度黑龙江科技好新闻消息类一等奖的作品《大豆丰产增效技术获重大突破》, 就是一篇来自会议上的消息。笔者采访“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鉴定会, 没有拿了材料就走, 而是认真倾听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及专家提问, 最终捕捉到新闻点“不论气候条件如何恶劣, 只要使用该项目创建的大豆丰产增效技术, 保证能达到亩产260公斤以上, 超越了发达国家的大豆抗逆减灾能力。”并将此作为副题进行了报道。编辑慧眼识珠, 当即安排在要闻版面头题进行刊发。
通讯《大农机崛起启示录》也是在会议中淘到的新闻。采访一个新型联合收割机的成果验收会时, 笔者认真听会, 抓住了技术人员偶然提到的与国外著名品牌的较量这条线索, 深入采访, 总结了国产农机品牌在夹缝中创新求生、克敌制胜的成功之路。
2010年度中国科技新闻奖作品、通讯《石墨由“平民”变“贵族”路有多远?》的灵感也来自于会议。笔者在黑龙江省科技厅与鸡西举办的厅市共商会议中认真倾听市委书记的发言, 捕捉到了材料之外的宝贵信息———精、粗加工的石墨售价有着天壤之别。笔者敏锐地感到, 石墨令人痛心的现状正是我国稀土长期面临的状况。于是, 深入当地石墨粗加工现场, 采访了有关人员, 剖析了“黑金子”卖成“白菜”价的原因及对于出路的探索。可见, 会议中隐藏着大量的“金子”, 只有勤“淘”才能收获更多。
在日常采访中累“金”
一项新技术从酝酿、研发到结果, 再到产业化, 往往是十年磨一剑, 技术的特性使得科技报道不像民生报道那样感人的例子随处可见。而新闻报道若离开事例空谈, 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日报》2008年策划的《聚焦·发挥好十大资源优势》报道, 科技资源是其中之一。一版头题消息配发整版报道, 时间紧, 任务重。正值北京奥运年, 笔者将在日常采访中积累到的多项黑龙江人创造的“科技奥运”世界之最一一列举, 作为综合消息的开篇, 引出成果背后有着强大的科研队伍作为支撑, 即科技资源优势。该报道吸引了无数眼球, 连科技主管部门也为之一振, 因为有的事例他们也是通过笔者的报道才知晓。
如果说挖掘科技新闻难, 那挖掘对俄科技新闻就是难上加难。“多做少说”是科技主管部门和对俄科技人员一贯的遵循。笔者觉察到对俄科技合作几乎是新闻报道中的真空, 于是有意积累, 将从多个角度获悉的黑龙江对俄科技合作的素材优化整合, 最终形成了消息《我省成对俄科技合作桥头堡蓄水池》。该报道令人眼前一亮, 获得2009年度中国科技新闻奖。
这一个又一个的素材就如同散落的珍珠, 在合适的时机, 将其聚集、优化整合, 就可以呈现出一条魅力四射、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积累的奥秘正在于此。■
科技模型大赛现场报道 篇8
领队:波比
我们的小记者们又出动了!个个都积极又勤奋,值得表扬!这次的任务是采访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上的小选手们,地点是重庆市人民小学。天气?唉,可惜一直都下着小雨,很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小记者们采访的热情哦。
对对对。小记者的热情和天气是完全成反比的。那天早上他们比我还来得早,唉,惭愧惭愧。好啦,我不啰嗦了,一起去现场看看,比赛正激烈地进行着。
一走进人民小学。我就看见校园里人山人海,必定是各路英雄汇聚在此。经《课堂内外》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番指导,我们开始了采访行动。我的第一位采访对象是正忙着指导队员的教练。
“你好!我是课堂内外驻重庆四公里小学小记者站的小记者费郁枫,请问您是带领自己学校的参赛队来参加比赛的吗?”
“是的。”
“参加这样的比赛,您觉得意义何在呢?”
“这样的大赛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快乐,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而且还能为学校争得荣誉。我们的队员在前几届科技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完成了第一次采访,我更有信心了。又把目标锁定在一位家长和一位学生身上。家长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告诉我,他十分赞成孩子参加类似的比赛,因为这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孩子的兴趣,还让他们开阔了视野。
(本刊小记者:费郁枫)
乐乐姐姐点评:不错,采访落落大方,并且把老师和家长的感慨也表达得很到位。要注意的是,采访的前一天。一定要把提纲拟好。拟好提纲是指把自己想采访的问题提早拟定好,这便于我们采访时更能应对自如,收集更多的资料,写出更好的稿件。
上午8点,校园里的体育馆早已挤满了参赛选手,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选手们却信心满怀。他们正在为比赛做准备。
这时,我看到一位选手正把双面贴粘在遥控车轮上,连忙上前问个究竟。
记者:你好!我是课堂内外的小记者。请问,把双面贴粘在遥控车轮上起什么作用呢?
选手:防滑。今天天气不太好,体育馆地面很滑,贴上双面贴就可以避免失误了。
记者(目光迅速转移到遥控器上);为什么每一辆车上都有编号?
选手:每一辆车的遥控器和车的背面有同样的编号,有两种好处:1.找不到自己的车时,可以通过编号来找车;2.参赛的车太多了,大家很难分出你我。有了编号就不会发生互相遥控的事情了。
(本刊小记者:汪雨洁)
【参观科技馆报道】推荐阅读:
参观泉州科技馆05-31
参观“上海科技馆”09-13
参观科技馆感言10-28
参观洛阳科技馆作文06-29
中学参观科技馆简报08-15
参观科技馆小学作文12-20
参观科技馆-四年级作文06-30
参观芜湖科技馆小学作文10-23
参观大庆石油科技馆有感10-28
参观科技馆作文750字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