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2024-11-27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精选9篇)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1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社科联工作安排,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2006-2007)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条件 1、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内,市社科联所属学会会员(包括在杭的中央部属、省属单位工作的市社科联所属学会会员中的作者,下同)在境内正式出版或公开(含内部发行)发表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著作、工具书、理论普及读物、论文、研究报告、文献整理等社科类成果。

2、未公开发表和出版但进入党委、政府决策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也可申报,但必须递交被采纳的相关证明。

3、申报参评的成果必须是市社科联所属学会会员的成果,或以学会会员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合作成果。合作的成果在申报时,只能对成果整体以集体名义进行申报,不可以分割使用合作成果,具名以出版时封面署名为准。

4、合作的丛书类出版物,原则上应以个人单独完成的独立分卷、册申报参评。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整体参评,则必须以集体名义申报。但同一成果,二者只能选一,不能重复申报。多人文章编辑而成的论文集,不能以全书整体名义申报,只允许作者以自己的论文单独申报。

5、新闻报道、文艺作品、译著、自然科学类和为中小学生升学指导编写的读物、资料汇编等不参加评选。

6、已经申报或获得市级以上其他奖励的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选。

7、同一作者,只能申报一项成果。

二、评奖基本标准

获奖成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针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文风朴实,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社科类研究成果。

三、奖项和奖励 本次评奖拟设奖项30项。一等奖5项(其中著作类成果,每项奖金2000元;论文类成果,每项奖金1000元)。二等奖10项(其中著作类成果,每项奖金1500元;论文类成果,每项奖金800元)。三等奖15项(其中著作类成果,每项奖金1000元;论文类成果,每项奖金500元)。获奖证书由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

四、申报材料和时间

1.申报表一式三份,其中一份是原件。申报表和汇总表请直接从杭州社科联网(网址:http//)下载。申报表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4纸打印和复印。

2.研究成果一式三份,论文形式的,其中一份须原件。

3.反映成果学术价值或社会影响的佐证材料一份(被政府采纳的证明须是原件,转摘引用等材料可以是复印件)。

4.申报截止时间为即日起至2008年9月25日(双休日除外)。

五、联系方法

有关申报事宜与市社科联学会处联系。联系人:陈璇、陈炜,电话:0571-85811506,E-mail:hzsskl@163.com

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8年8月26日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2

一、活动内容

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为主题,结合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现状和问题,借鉴先进终验,研究、探讨我省如何抓住机遇,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针对全省“9+1”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山西特色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个着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较强指导的沦文,供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二、活动范围

全省各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各企业,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及社会各界人士。

三、要求

(一)内容要求

理论创新,见解独到。论点鲜明、科学,论据充分可靠。逻辑严密,语言精练。理论联系实际,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论文篇幅在3000字至5000字之间。

(二)活动日期

论文征集时间为2013年7月1日-10月20日,逾期不再接收。

(三)其他要求

论文须为原创,拒绝抄袭、套改或拼凑,不接受已发表过的文章。论文请自备底稿,来文不退

四、评选方式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征集论文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鼓励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本次优秀论文征集评选不收取费用

五、联系方式

承办单位:山西省经贸决策咨询中心、山西经济和信息化出版传媒中心

联系地址:太原市平阳路61号综合楼3层

邮编:030006

联系人:王红霖贾娟赵婧

电话:0351-7222838 13643518131

传真:0351-7337081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3

各县(市、区)妇联、教育局,市直属各学校,市家庭教育学会各会员:

近几年来,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广大家长关心、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为更好地宣传、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内容

家长自身形象塑造;对中外家庭教育思想的解读;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如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等各种优秀品质的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如青春期教育、耐挫教育、生命教育等);隔代教育;家庭育人环境创设(如互相尊重、平等沟通、互动学习、亲子阅读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思考等。

二、案例要求

(一)参评案例内容必须真实,能体现现代家庭教育的特征,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须为自己的亲身体验。

(二)参评案例必须主题明确,表达清楚,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在撰写中要有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教育事件的具体描述和对教育方法的理性思考分析,文中人物均使用化名。

(三)参评案例要有题目、单位、作者姓名、电话、电子邮箱等,正文用仿宋小四号字打印(行距20),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三、征集、评选办法

(一)征集方式:征集活动采取组织推荐和自主投稿两种方式。

(二)征集程序:各地各有关单位在广泛征集评选的基础上,择优推荐10个以上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参加市级评选。各县(市、区)妇联在6月15日前将参评案例汇总统一上报市妇联儿童部,书面材料一式三份,并提交电子稿。市直属学校直接上报至市教育局学生处,教育局再确定参评案例;自主投稿者可访问温州妇女儿童网(),点击本专题活动页面进行网上投稿。

(三)评选方法:市妇联、市教育局将建立评审小组,组织专家对参评案例进行评审,并将评出 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四)奖励办法:市妇联和市教育局将对市家庭教育优秀案例获得者进行通报表彰,并汇编成册。

联系人:王素芳、黄崇来,联系电话:88968667、88968657,传真:88968667,电子邮箱:etb@3861.org.cn。

温州市妇女联合会温 州 市 教 育 局

温州市家庭教育学会

2012年3月13日

抄送:省妇联,省教育厅,省家庭教育学会。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4

教信息[2012]304号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关于开展2012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

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教育局、省直管试点县(市)教育局、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各单位:

为鼓励全省教育工作者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水平,依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教信息〔2005〕39号)精神,现决定在全省开展2012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作品的范围及要求

参评作品应为各学科或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及研究领域的论文类、著作类和应用成果类成果。

(一)论文类成果包括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要求:论文要素齐全(包括封面、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创新意识,具有一定借鉴和推广价值。正文不少于3000字。作者不超过3人。每人限报1篇。

(二)著作类成果包括著作、工具书等。要求:取得ISBN统一书号,并公开出版发行。内容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关,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全书不少于10万字。著作权清晰。著作权不明晰的成果,必须进行著作权确认,由出版社对整部著作字数、每章节的字数和作者进行分割,著作权人签字确认,并进行公证。

(三)应用成果类成果包括已完成的应用软件、硬件、项目、课题及用于教育管理和教学的课件、网络课程等。要求:能够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将形式与内容融合,突出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作者不超过5人。

参加2012评选的成果发表或完成的时间应在2009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期间。参评成果须为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有侵权行为,取消参评资格,并通报作者所在单位。

二、评选等级及比例

优秀成果奖按论文类、著作类和应用成果类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的授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对组织参评成果数量多、质量高的单位颁发组织奖。

三、成果评选

省教育厅组成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成果进行评审,获奖成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发文公布,并颁发获奖成果和组织奖证书。

2012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的评选工作动态将通过省教育厅网站(http://访问,其流程如下:

(一)各申报人员在5月18日之前,自行登录“系统”,根据“系统”提示要求,认真注册个人信息,准确填写并在线提交《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申报书》,确认无误后打印纸质材料并装袋,在主管部门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主管单位进行初审。

(二)各省辖市教育局、省直管试点县(市)教育局、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负责辖区内申报单位参评成果的初审,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各单位由本单位初审。

以上单位要认真填写《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工作机构登记表》(见附件),加盖公章,于4月27日前传真至0371-68267693,或发送邮件至jscg@haedu.gov.cn,以免延误用户名及密码的发放工作。逾期未报者,视为不参加此次评审,不再受理对应的申报材料。

以上单位管理人员接收申报材料后,使用省教育厅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及密码(通过厅政务短信平台下发),登录“系统”进行初审。对于初审通过的成果,通过“系统”将申报作品信息选定,在线上报省教育厅。同时在纸质材料的“主管单位意见”栏填写“同意申报”并盖章,按要求整理装封,于5月21日至5月25日期间统一报送至省教育信息中心。

五、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由各主管单位现场报送,不受理邮寄材料,不受理个人申报。

(一)申报者须按要求登录“系统”填写并打印《2012年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一式二份。非经“系统”填写、打印的《申报书》,不予受理。

(二)申报论文奖或著作奖需提交作品原件1套;申报应用成果奖,存储数据载体的形式一般采用刻录光盘或USB盘,同时提交部分测试数据和必要的测试口令。鉴定书或使用说明等材料提交复印件,原件由主管单位审核后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

(三)上报材料使用纸质档案袋分装,每袋限装一项成果的材料,《申报书》封面和袋内材料明细表分别贴于档案袋的正反两面。

(四)主管单位完成初审后,使用“系统”打印本单位的“申报材料汇总表”,加盖公章,并按汇总表的顺序排列对应的申报材料。汇总表与申报材料不符的单位,不予受理。

六、其它事宜

(一)各单位要切实重视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的评选推荐工作,及时向所辖单位转达文件要求,明确责任机构和责任人,认真组织、高质量完成2012的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的材料申报工作。

(二)评选工作结束后,如需取回的材料由主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至材料报送地点领取。除硬件及已发表论文、著作原件外,其他材料不予退还。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5

成果奖评选申报的通知

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大中专院校、有关单位:

枣庄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市委、市政府设置的社科理论成果最高奖项。第二十次社科奖评选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凡我市个人或集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学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教科书、工具书、学术译著、古籍整理、注释等)在市以上新闻出版机关的正式报刊上发表,或出版社出版的,或经省、市新闻出版局准印的均可申报参评;或虽未公开发表,但有较高学术水平,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并被县级以上机关、部门采纳、转发、推广和介绍的调查报告、方案、经验、建议等(需有县级以上部门被采纳证明),或被市级以上社会科学权威机构鉴定确认合格的科研课题,亦可申报参评。

二、参评成果的有效出版(发表)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确认成果时限,以发表时间或版权页标明的出版时间为准,非正式出版物的时限以市委、市政府或相关部门的采纳意见,转发文件的时间或成果鉴定书通过的时间为准;带有

秘密、机密、绝密字样的研究成果在保密期间不得申报评奖;网络上发表的社科研究成果不予受理。所申报的成果一律不予退还。

三、成果申报方法

市社科联学会会员向所在学会申报,亦可以非会员的身份申报,非会员申报可直接到市评委办公室(市社科联学会部)办理。申报成果时,必须经所在单位或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会员须经所属学会)签署意见并盖章方予受理。申报者须按要求填写一份《枣庄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表》(请登录枣庄市社科联网站http:///下载),连同科研成果材料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为原件)一并上报。

四、参评成果申报时间

本次申报工作从2011年9月16日-----2011年11月8日止,过期不予受理。

参评成果报送地点:枣庄市社科联学会部(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新城市委综合楼321室)。邮编:277800 联系电话:0632-3315463 联系人:徐东梅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6

各有关单位:

为了鼓励我国科技新闻工作者科技新闻作品的创作热情,提高科技新闻作品的传播力,推动我国科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于2016年开展“光明杯”科技传播奖优秀作品评选活动。现就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作品申报范围和条件

1.本届参评作品系2011-2015年公开发表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体上的科技新闻作品、科技新闻栏目。具体如下:

【1】报纸、通讯社科技新闻作品:(1)消息类(2)评论类(3)通讯类(4)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

【2】广播电台、电视台科技新闻作品:(1)消息类(2)评论类(3)新闻专题类(4)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5)新闻访谈节目类(6)新闻现场直播类

【3】新媒体科技新闻作品:(1)评论类(2)新闻专题类(3)新闻访谈类(4)科技新闻文章、微视频

【4】综合类:(1)科技新闻摄影(2)科技新闻专栏(3)其他

2.参评作品的内容须客观真实,具备科学性,同时要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文字生动,通俗易懂,传播效果好。

3.导向正确,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产生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系列作品可整体参评,也可以其中一种单独参评,但必须另文介绍整套作品概况。

二、推荐渠道与办法

1.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单位会员或专业委员会推荐。

2.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注册成立的传媒组织或机构推荐。

3.科技传播专家(正高职称)5名以上联名推荐。

4.通过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网自荐(5名以上正高职称科技传播专家评价意见)。

推荐采取单位推荐、专家推荐和网络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各单位应根据科技传播奖优秀作品的评选条件,做好推荐工作,并由申报人本单位写明申报意见,加盖公章。单位推荐参评作品限1-3篇,个人自荐参评作品限1篇。

三、评选机构

1.中国科技新闻学会聘请科技传媒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新闻传播专家、科技管理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设名誉主任委员1-3名,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2名,委员若干名。

2.评委采取轮换制和回避制。

四、评选程序

1.由评审专家以通讯(如通过网络)评审的方式对参评者进行初评,并给出详细的评审意见。依据得分高低,进入复评。

2.复审采取专家评审会的方式进行。实到评委须达到全体评委三分之二的人数,方能召开评审会。

3.评委会在认真审阅推荐材料并充分评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科技传播奖获奖作品。获奖作品须达到实到评委三分之二的票数。

4.获奖作品名单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网上公示一周无异议后,产生最终评审结果。

五、奖励

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于2016年择机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及奖金。

六、推荐材料报送要求

1.《科技传播奖优秀作品推荐表》一式10份,其中原件1份,复印件9份。

2.附件材料2套,包括候选作品获奖证书和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参评作品复印件。

3.打印或复印一律用A4纸。

4.所有参评材料须制成一张光盘(内含每位参评者2寸彩色正面免冠照一张),与文字材料一起报送。光盘外包装盒上务必写上参评者姓名和作品名称。

存入光盘文件的格式如下:照片JPEG格式、文字WORD格式、广播(音频)WMA格式、电视(视频)WMV格式。

5.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享有无偿使用科技传播奖获奖作品所有参评材料的权利(含获奖者照片及作品)。

6.评选办法解释权归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7.评选活动不向候选人或者候选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推荐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16年8月30日。有关报送材料(附件)下载请登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网站:www.csstj.org.cn

七、联系方式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奖奖励办公室

地址: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471-473室

邮编:100045

联系人:李松纬

联系电话:010-68598472、68598031(兼传真)

邮箱:kjxw@sina.com

附件:

1.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奖奖励办法(修订)

2.科技传播奖优秀作品推荐表

3.科技传播奖优秀作品专家推荐表

4.科技传播奖优秀作品系列(连续、组合)作品目录

5.科技传播奖优秀作品报送材料一览表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7

为了弘扬国内外优秀建筑文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建筑和民族建筑学术水平的提高与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在前四届“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评选”的基础上,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决定, 今年举办第五届论文评选, 从第五届开始, 扩大征稿范围, 并将原“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评选”正式更名为“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 每年举办一届。现将本届论文评选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范围和参评条件

(一) 论文内容范围

1.传统建筑 (含古城古镇古村) 的保护、利用研究。

2.传统建筑 (特别是少数民族建筑) 营造和修缮的技法、工艺、材料的研究。

3.建筑文化研究。

4.城镇规划、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研究。

5.建筑施工管理研究。

6.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及建筑物加固、抗震、防灾研究。

(二) 论文参评条件

1.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指定的2010年至2011年出版的国内期刊 (CN刊号) 和正规出版社2010年至2011年出版的论文集上刊登过的论文免费参加评选 (指定刊物和论文集名单详见附件《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组委会指定期刊和论文集名单》, 因指定名单在不断的更新中, 在出版物发表论文前请先向我们咨询该出版物是否为我们指定, 以免耽误参评) 。

2.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各项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

3.专为本次论文评选撰写的论文、未在指定期刊或论文集上公开刊登过的论文。

二、论文撰写要求

(一) 格式要求

参评论文应顺序包括以下内容:标题 (原则不超过20个字, 副题除外) 、作者单位、作者姓名、摘要 (要用第三人称写法, 200~300字) 、关键词 (3~5个) 、正文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 同一层次标题的格式必须统一;内文有表格的, 表内序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注释、参考文献、作者信息 (电话、单位、职务、有效通信地址、邮编、电子邮箱、接受资助和公开出版物刊登情况) 等;有配图的, 还应提供图片说明或注释;论文正文原则上应在2500~5000字之间。

(二) 内容要求

1.论文能反映本专业的最新学术水平,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实际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本领域的发展方向。

2.论文应对现代建筑及传统建筑有深入的研究或弥补学术理论上的空白, 能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办法。

3.论文提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已产生或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论文作者要学风严谨, 所阐述观点、意见及内容能够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

三、报送要求

1.本次论文评选只接收电子文档 (word2003格式) ;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的论文, 应在论文后面注明出版物名称及刊发期数, 并提交对应的出版物原件 (在指定期刊或论文集上刊登的, 由指定出版单位寄送, 不用作者另行报送出版物原件) 。

2.电子文档应以完整论文题目做为文件名, 统一发送至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组委会邮箱, 邮箱地址为:LWPX11@126.com LWPX11@163.com。

3.对于2010年以后, 专为本次论文评选活动撰写的论文和未在指定期刊和论文集上公开发表过的论文, 参评作者需交纳参评作品公示费1500元/篇, 组委会负责推荐在国内正规出版物上刊登公示。公示费一律通过邮局汇款, 收款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汇款时, 请将个人手机号码写在汇款单附言栏内, 汇款单上所留手机号码应和论文稿件上所留号码一致并真实有效。

4.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 应在文稿上作者名后注明会员证编号。

四、

凡参加此次论文评选的论文, 组委会拥有论文的使用权、发布权和刊登权

五、

论文征稿时间:本次论文征集从即日起至2011年10月30日止, 以收稿日期为准, 超过收稿日期的, 归入下一届论文评选。

六、奖项设置及颁奖

(一) 奖项设置

1.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设特别奖1名, 一等奖3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30名, 优秀奖若干名;所有获奖作者均可以获得获奖证书和奖金。

2.对于优秀论文评选相关组织单位, 将授予“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组织奖”奖牌, 获奖单位负责人将获得“中国民族建筑杰出贡献奖”, 并被邀参加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3.所有参评作者, 符合条件的, 经本人申请, 可获得中国民族研究会会员资格。

(二) 论文的使用

1.所有获奖作品免费入选由中国民族研究会汇编并正式出版的《中国优秀建筑论文作品选》和中国民族建筑网优秀建筑论文数据库;

2.除编辑出版《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获奖作品选》外, 还将编辑出版《中国优秀建筑论文参评作品选》, 所有参评作品均免费入选。

(三) 颁奖仪式、时间、地点

1.颁奖仪式和颁奖时间:将于2010年11月26—27日举行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盛大颁奖典礼。

2.颁奖地点:人民大会堂 (暂定) 。

3.出席颁奖仪式的领导和专家:届时将邀请有关领导、两院院士、专家参加颁奖典礼。

4.届时将邀请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新闻门户网站在内的国内主要媒体以及《中国建设报》、《中华建筑报》、相关建筑期刊与会报道。

七、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收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胡同73号天津银行8楼邮编:100052

联系电话:010-52535415 (总机) 83318888-8006传真:010-68092501

邮箱:lwpx11@126.com

lwpx11@163.com

联系人:郭爱民 (组委会秘书长)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8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 以国家、省市等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工作指南, 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学校信息化综合水平为重心, 搭建信息化与教育和课程的融合平台, 从而促进“互联网+”时代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联合主办基础英语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征集奖励活动, 包括“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教师“”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共五个分项的征集奖励。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其他情况说明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二、支持单位:翼课网科研办公室

《英语教师》杂志社

新课程报教育信息化研究院

三、本次征稿截止日期

2015年11月20日

四、本次奖项公布时间

2015 年12 月初, 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期间。

征集活动每年两次, 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一次, 活动相关信息持续在翼课网 (www.ekwing.com) 、翼课网官方微信、新课程报等媒体上发布。

活动将邀请教育信息化专家和基础英语教育专家共同评审。奖励证书由主办方签发。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期间, 将现场为本次获奖单位和个人颁证。

欢迎各相关单位和广大英语教师踊跃参与。相关说明见附件。

附件1: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2: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3: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4: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5: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相关征集说明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89 号华景软件园A栋16 层南

邮编:510630电话:020-29187183联系人:罗老师18665602600李老师18665601715

邮箱:jyxxh@moyi365.com (“教育信息化”全拼的首字母)

附件1: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师、初中英语教研组/备课组

二、征集主题

本次活动征集的案例, 必须围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研实践”, 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形成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突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某一事例或某个具体方面。

征集案例分为两类: (1)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 (2) 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案例 (含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设计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综合案例) 。具体如下:

1. 研究报告

以在线教育平台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 开展教学教研研究、实验, 形成教学教研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结果与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图表等。

2. 典型教案

一线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教案。典型教案内容包括,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等。

3. 典型案例

一线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某个阶段的案例。典型案例要素, 含测试时间、对象、统计处理、班别、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期测试、中期测试和后期测试, 测试结果与反思, 可以是整个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案例。典型案例内容包括, 案例背景、案例主题、案例过程分析、案例反思等。

4. 教学反思

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 对自身教学理念、思想、心理感受与体验进行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对自主学习模式的反思;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反思等。

5. 课堂教育教学叙事

以叙事为主, 夹叙夹议, 直接形象地反映出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及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或某个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 突出信息技术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并阐述其深刻感受与启发。课堂教育教学叙事内容包括,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感受与启发等。

6. 教学资源

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备课资源、教学视频、微课视频、教学材料 (拓展性阅读材料、延伸性练习或超链接) 等。教学资源内容要求围绕教学目标, 反映主要教学内容, 与教育信息化相关, 突出信息技术对教学中的应用。课件限定PPT (2003/2007) 格式。

三、征集要求

1. 案例的内容必须与教育信息化相关, 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数据准确、案例典型、文字简洁, 理论联系实际。

2. 以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 (翼课网) 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的优秀案例优先考虑。

3. 可以是凝聚集体 (备课组、教研组) 智慧的教育教学应用案例, 也可以是个人的教学应用案例。

4. 参赛者可自选其中一种或几种征集材料提交。另“教学资源”可与同期举办的“微课征集活动”或“课例征集活动”的配套教学资源, 一并提交。

5. 以上第1 至第5 项应用案例呈现形式word (2003/2007) , A4 规格, 字数不少于3000 字。第6 项应用案例“教学资源”呈现形式可以是Word、PPT、视频、音频、图片等。

6. 每个案例要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突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某一事例或某个具体方面, 将主题、过程及效果写清楚, 体现在线教育的特色。

7. 案例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独创性或在某一方面具有开创性;案例导向正确, 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

8.案例中使用的数据真实准确, 无虚假成分, 且案例的应用已正常开展, 并取得明显成效。

视频和PPT具体格式如下:

1) PPT制作要求

界面通常包含有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元素。界面设计要做到内容合理、条理分明、和谐美观。

内容合理:文字内容选用要提纲挈领, 突出主题。其他元素要服务于主题表现, 有助于提高学与教的效果。

条理分明:要吃透文字教材, 进项整体的“谋篇布局”。内容的排列组合由其相互内在联系为依据, 需表现的各元素主次分明, 主要内容处于界面的中心。

和谐美观:课件整体要色调和谐, 各元素搭配构图得当, 背景和文字颜色有反差, 文字修饰适度, 字体、字号有层次, 前后风格统一。

插入的视频分辨率:要求像素720伊576, 声音清晰、画面清晰;插入的图片要清晰;插入的音频声音清晰、无失真。

格式:2003/2007 版PPT

字体: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行距20磅

(2) 视频要求

视频画面:清晰、图像稳定、构图合理、声画同步, 能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景。

视频相关内容: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动画:根据实际需要, 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设备:视频采用专业设备拍摄, 如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录屏软件等。

分辨率:1024伊768像素。

时长:“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视频”录制不超过40分钟, “微课”视频不超过8分钟。

文字:视频使用规范语言, 普通话或英语需标准, 语言富有感染力。

内容:简单明了, 反映主要教学环节, 有字幕提示。

声音:声音清晰,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保持良好的同步。

背景:简洁。

头像:构图要留天, 居中, 光线合适, 无阴影。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文件大小:视频作品建议最大不超过500M。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化成果推广3 个角度, 对提交的案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 名, 二等奖10 名, 三等奖18 名,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 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 获奖者予以颁发奖品, 优秀的案例有资格入选《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集》。

3. 获奖作品可作为“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4. 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平台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微、翼课网平台等。

5. 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2016 年的“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 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 优秀案例将通过相关途径报送教育部相关部门。

8. 特别优秀的成果将结集出版, 汇编成文集印刷成书, 作为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成果存档。即可获得免费媒体平台出版 (出版署正式报号或CN刊号) 、刊登其优秀案例成果。如《英语教师》《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翼课网等。

五、其他事项

1. 每个学校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 5 件。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 人。

2. 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初中基础教育信息应用案例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该作品。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案例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邮件主题:省份+单位+姓名+案例主题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提交信息表

附件2: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征集说明

一、参赛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研员、初中英语教师

二、征集主题

本活动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 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展开简短、完整的课程资源, 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征集的微课分为两类: (1) 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点; (2) 应用类:关键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应用问题 (例题) , 并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开展分析、讨论, 最后解决问题。

此次提交的微课材料, 包括微课视频、微课设计说明和配套的微课资源, 具体内容如下:

1. 微课视频

1.1 微课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 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

1. 2 微课程:指系列化的微课堂教学, 一门微课程不少于3 个微课堂教学。微课程以服务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 微课设计说明

指的是制作微课视频用到的设计思路及反映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小结与反思等。

3. 微课资源

特指制作微课视频时用到微课设计材料, 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教案、拓展性阅读材料、延伸性练习或超链接等素材内容。

注:特别说明, 微课视频中用到的相关辅助性素材需在微课设计中注明来源, 比如微课练习来源于:翼课网的同步作业, 人教新目标7 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 A 1a, 1b, 1C中的目标语练习。

三、征集要求

1. 符合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善于利用智能化在线教学平台上的资源 (如翼课网) 的微课作品优先考虑。

2.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可用于课堂教学或网上学习。

3.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生动活泼、启发性和引导性强,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适应多种技术条件应用的需求, 要充分考虑网络技术与微课资源的结合, 有利于资源在各种平台环境中的共享。

5. 微课作品最终应统一打包提交1 个文件夹, 内含3 个文件或文件夹, 提交相对应的是3 类材料:微视频 (wmv或flv) 、微课设计及配套的微课资源。具体编辑要求如下:

(1) 微课视频的编辑要求

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包括拍摄类和录屏类。拍摄类微课制作利用专业摄像机等设备拍摄、制作加工而成微课视频。录屏类微课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声音输入设备, 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 (或电子白板、一体机等) 上演示, 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的微课视频。

时长:控制在8~10分钟左右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分辨率:为标准1024伊768像素

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画面:画面清晰、图像稳定、构图合理、声画同步, 无质量缺陷

文件命名:省份+单位+姓名+作品主题

文字:视频要有片头片尾, 片头应显示微课名称、作者和单位, 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内容要简单、明了, 每屏文字不宜太多。文字位置合适, 字号适中, 可见度足够。

声音:使用标准普通话和规范学术用语配音, 表述清晰、有条理;声音清晰、响亮, 节奏感强,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保持良好的同步, 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 适当使用画笔功能。

(2) 微课设计说明的编辑要求

微课设计首页面:包括教材版本、册次、单元或模块、适用对象、作者及单位等。

文本格式:中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20磅。

文本字数:1000字以内。

(3) 微课资源的编辑要求

微课资源既可以是文本形式、PPT形式, 或视频形式。

文本格式: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 磅。文字数不超过1000字, 确保学生1 分钟左右阅读完;PPT限定 (2003/2007) 格式;视频形式时长3~5 分钟。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 (教学选题、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视频规范、网上实用性3 个角度, 对提交的案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 名, 二等奖10 名, 三等奖18名,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 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 获奖作品将有机会编入“翼课网教研资源”。

3. 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平台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方微信、翼课网平台、《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等。

4. 获奖作品可作为“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5. 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2016 年“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 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 优秀微课将通过相关途径报送教育部相关部门。

五、其他事项

1. 每位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提交作品数量限为1~ 2 件, 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 人。

2. 所有参评作品概不退还, 请参赛者提交前自行备份。

3. 所有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 均视为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对其产品进行应用开发、宣传、推广并使用, 版权归论坛组委会所有。

4. 参评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 不得抄袭。如有抄袭, 取消参评和获奖资格, 并由当事人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5. 凡提交作品参评, 即表示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同意接受组委会制定之所有参赛细则章程。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征集的微课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邮件主题:省份+单位+姓名+微课主题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征集报名表

附件3: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活动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研员、初中英语教师

二、征集主题

课例是指课堂教学实录以及对此进行的阐述 (分析与反思) 。内容必须围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教学环节的某一方面进行设计, 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深度融合, 探索结合信息化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模式。

课例类型主要包括:

1. 教学反思

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 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进行阐释, 并“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 即问题解决的效果, 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字数:800 字左右

2. 教学设计

对某一节课或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配套教学课件 (PPT) 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

3. 教学实录

以视频 (wmv或flv) 为主要载体拍摄教学实况录像, 配套教学设计方案。一线英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

注:课例中用到的相关辅助性素材需在教学设计中注明来源, 比如课堂练习来源于:翼课网的同步作业, 人教新目标7 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 A 1a, 1b, 1C中的目标语练习。

三、征集要求

1. 课例要求必须以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 (翼课网) 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将平台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

2. 课例内容必须围绕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要求, 针对某个课时 (教学或教材内容等) 进行教学, 要求内容新颖、丰富。

3. 避免平铺直叙, 不能乏味, 要有主题, 能解决现实中普遍性教学问题, 他人能从课例中学有所获。

4.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重难点突出。

5. 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 可从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任选一项或多项提交。将分项文件夹放入一个总文件夹中一次性提交。

7. 具体编辑要求。

(1) “教学反思”格式主要用word (2003/2007)

字体:中文小四宋体, 英文小四Times New Roman, 行距20磅。文本为word (2003/2007) 格式。

字数:教学设计全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教学反思全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教学设计封面:标题通用格式为“** 版** 科目*** 年级** 内容的教学设计;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2) “教学设计”采用PPT格式 (相关word文件格式同“教学反思”格式要求)

PPT通常包括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在设计方面要做到内容合理、逻辑清晰、和谐美观。

内容:确保多媒体课件及嵌入的媒体素材内容无误, 突出主题, 符合英语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

逻辑:对教材理解透彻, 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 内容的排列组合以其内在关系为依据, 各元素主次分明, 条理清晰。

界面:界面设计要求简洁美观、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整体色调和谐、风格统一、色彩搭配符合视觉心理, 形式新颖、活泼、富有创意。

排版:排版格式整齐规范, 标题与正文的字体字号合理分布以突出内容的层次感。

字体:正文字体为中文小四宋体, 英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 磅。格式:Power Point2003/2007。

其他:如有视频、动画插入, 像素要求不低于720伊576, 声音、画面清晰。

(3) 课堂实录主要以视频为载体

制作方法包括拍摄、录屏等。拍摄类课例视频制作利用专业摄像机等设备拍摄、制作加工。录屏类微课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声音输入设备, 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 (或电子白板、一体机等) 上演示, 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的课堂实录视频。

分辨率:为标准1024768像素

时长:控制在45分钟以内

文字:插入的文字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使用规范学术用语, 表述清晰、有条理, 采用标准普通话配音, 声音响亮, 节奏感强。位置合适、内容简明、字号适中、可见度够、片头片尾完整 (视频片头需显示视频课例名称、作者和单位) , 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声音:声音清晰,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同步

背景:简洁大方为主

主体画面:主体画面为讲解者时, 以不影响主要内容的呈现为准。人物构图要留天, 居中, 光线合适, 无阴影。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文件大小:视频作品最大不超过700M

文件命名:课例类别+ 学校名称+ 教师姓名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一) 征集程序

1. 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报名表》, 须盖学校公章;

2. 评审委员会审核;

3. 审核通过者, 予以颁发证书。

(二) 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教学效果等) 、翼课网平台后台数据、创新与实用等3 个角度, 对提交的课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 名, 二等奖10 名, 三等奖18 名,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 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 获奖作品将有机会编入“翼课网教研资源库”。

3. 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方微信、翼课网网站、《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等。

4. 获奖作品将作为“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5. 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 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 获奖者获得免费在《英语教师》上发表1 篇论文的机会。

五、其他事项

1. 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 件。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 人。

2. 获奖作品需适用于课堂教学、网上学习或二者兼顾。

3. 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其著作权, 并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相关教研活动和推广活动中使用该作品。

4. 参评的课例及相关材料必须为本人原创, 不得抄袭, 如发现抄袭现象, 取消参评资格。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参评的课例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单位+姓名+课例主题

注:请将所有提交材料打包在一个文件夹内, 压缩成RAR文件。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信息表

附件4:

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骨干英语教师

二、征集要求

1. 将在线同步教学平台 (如翼课网) 与教学结合运用, 并取得一定成果;

2. 在推进年级/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中, 做出一定贡献的先进个人;

3. 提交平台应用成果汇报, 包括使用目的、使用过程、使用数据、使用成果、使用感受等, 主要是数据报告, 不少于3000 字, word (2003/2007) 格式, 其中平台应用案例相关视频 (wmv或flv) , 大小不超过500M。

注: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请表, 可在翼课网官方微信、翼课网 (www.ekwing.com) , 新课程英语教育网 (www.ncneedu.cn) 下载。

三、评审和奖励

(一) 评审

1. 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请表》, 须学校盖章。

2. 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核, 评选出最终获奖名单。

3. 获奖名单及案例在面向全国进行公布, 并在高峰论坛期间颁发证书。

(二) 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从英语学科教学特点、翼课网后台数据等角度进行评选, 最终评选出10 名示范教师, 颁发证书, 并奖励以下项目:

1. 颁发“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荣誉证书。

2. 优秀的平台使用案例有机会收录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案例集》成果结集中。

3. 应邀参加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 会务费、食宿费由翼课网承担。

4. 以多元化媒体出版形式择优刊发示范教师的研究成果, 包括《英语教师》杂志1 人/ 篇·学期、新课程报、相关在线媒体。

5. VIP缴费每满50 人, 即赠送2 名免费VIP名额。

6. 优先参与研究翼课网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 免费为入选教师组织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场交流会等一系列奖励项目。

7. 提供相关宣传, 包括专版报道、专栏报道、个人采访等多种宣传推广形式。

四、其他事宜

1. 参与教师的相关材料必须为原创, 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2. 获奖教师享有申报资料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示范教师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

五、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相关证明材料汇总在一个文件内, 压缩后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 单位+ 姓名+ 主题

六、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报表

附件5:

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面向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融合效果突出、信息化建设完善的学校。

二、征集内容及要求

1.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成效的研究报告。

2. 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培养方案及其成效。

文本格式:word (2003/2007) , 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磅。

文本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三、征集程序

1. 学校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申请表》, 须盖学校公章;

2. 评审委员会审核;

3. 审核通过者, 予以颁发证书。

四、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分两轮进行评选, 最终评选出10 所示范校, 颁发证书, 并奖励以下项目:

1. 由“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组委会颁发“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荣誉证书/ 牌匾。

2. 校方可获赠价值1~ 3 万元信息化和基础教育相关的配置图书。

3. 邀请示范校相关领导参加“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骨干英语研修班等活动。

4. 安排相关专家送课入校。

5. 针对示范校的经验进行全国范围的宣传推广, 包括专版/ 专栏报道、校领导采访, 互联网宣传、会议宣传等多种形式。

五、其他事项

1. 参与学校的相关材料必须为原创, 具有时效性。

2. 获奖学校享有申报资料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示范校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征集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邮箱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单位+主题

注:请将所有提交材料打包在一个文件夹内, 压缩成RAR文件。

关于开展杭州市社科联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篇9

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为鼓励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不断提高外语教科研的质量和效益, 经研究, 我会决定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科研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评选办法

教育科研是外语教育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提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为鼓励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不断提高外语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 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参评人员:主要为中小学外语教师、中小学外语教研员和其他从事中小学外语教育科研的有关人员。

第二条参评作品内容:应是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参评作品包括研究论文、专著、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

第三条参评作品要求:参评作品须由第一署名者申报, 署名最多不超过三人。凡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20日期间完成或发表的科研成果均可申报。曾获过奖的成果不得再次申报, 每人限报一篇参评。所有申报作品都需原创, 文责自负。

第四条评选标准: (详见学会网站) 。

第五条组织机构:成立评选组织委员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正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任正副主任和委员, 正副秘书长任组委会正副秘书长。组委会负责统筹评选工作, 由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负责评审工作。

第六条评审程序:本项评奖每两年一次。

1、省教研单位推荐:

由县级教研部门推荐, 地市级教研部门初评, 省级教研单位组织复评, 名额按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下属地级市 (自治州、区、盟等) 数量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 每个学段各一名 (参见附件4) , 送评论文和参评表加盖省 (直辖市、自治区) 组织单位公章, 报送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

2、学会会员直接报送:

我会会员可把论文和参评表加盖单位公章后直接报送至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

3、评审委员会分小学、初中、高中三组进行终评。

第七条奖项设置:本次论文评选活动设置的奖项包括: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第七条成果展示与推广: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将在2009年秋季。

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年会”上宣布获奖名单, 颁发获奖证书。除特别指定的大会或分会场报告人, 此次年会的主会场或分会场报告人将在论文获奖者中选定, 并由我会向报告人颁发证书。获奖证书颁发前在本学会网上公示十天后 (网址:www eltchina..org) , 在本学会会刊和会报上公布获奖者名单并择优发表。一、二等奖成果将择优汇编成集, 正式出版。

第八条评审经费来源:参评者交纳的评审费。

二、论文格式

1、论文一律采用Word电子文档 (勿用WPS) ;A4型纸, 页边距设置上、下为2.54cm, 左、右为3.17cm;

2、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正文标题下方居中位置请用小四号楷体注明作者及所在单位;正文前的内容摘要请用五号楷体, 不超过300字, 并注明“内容摘要”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 (页码格式为阿拉伯数字, 居中) ;

3、论文中的图形要“组合”, 并环绕编排;

4、论文封面请按所附格式填写;

5、其它信息请勿放在正文中, 可放封底页;

6、具体论文稿件格式及写作要求请登录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网站查阅 (http://www.eltchina.org) 。

三、交稿、交费方式:

1、报送论文、参评表一律用A4复印纸打印, 一式两份寄至学会秘书处办公室;

2、将校对好的论文、参评表电子文稿发E-mail至nfltra@163.com;邮件主题处请注明“省份、姓名及论文评比”字样, 附件中请注明“论文评比”和“参评表”字样。

3、论文评审费每篇100元。交费方式:邮局汇款 (请注明收款人:陈玮;请在附言栏中注明:论文评审费) 。

请各地积极组织、参加论文评选, 并于2009年8月10日前将参评论文及参评表、评审费邮寄至我会秘书处办公室, 论文及参评表电子稿发邮件至学会邮箱, 逾期视为弃权。我会将于8月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

秘书处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4号 (北区) 4号楼5层

邮编:100088

电话:010-62389388/62381700传真:010-62363656

电子信箱:nfltra@163.com网址:www.eltchina.org

联系人:陈玮李娟

上一篇:热工进助工工作总结下一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