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2024-09-28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共14篇)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1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描述:

这是一篇一册的阅读课文,全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深入理解阳光的作用,我在教完第一自然段后,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板画了山上的小树、田里的禾苗和长长的小河,而后进行了以下教学活动: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快点去看看阳光到过的这些地方?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看看自己的头脑中会出现什么?(各自朗读想像)

生:我好像看到山上的小树长高了许多,还长出了许多叶子。生:我好像看到田里的禾苗变得更加绿了,后来又长出了许多稻穗。

生:我好像看到小河了,小河上洒满了阳光,闪闪发亮可漂亮了。(学生尽情地说,学生说到哪,教师就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进行教学。同时指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在原有的板画上进行创造性地画,并让学生多次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朋友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那么,阳光到过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了呢?(课件展示小树、小河、禾苗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师配上音乐伴以深情地朗读)师:小朋友们,你觉得阳光怎么样?

生:我觉得阳光的本领很大。它能使这么多的东西发生变化。生:我觉得阳光很厉害,我很佩服它。

生:阳光的作用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世间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而且阳光还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如果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了。(教师带领学生给予这位同学最热烈的掌声)

师:是啊,阳光的本领很大。想想看,阳光除了让小树、禾苗、小河发生了变化,他还使那些东西也发生了变化?(出示句式“因为有了阳光,更……”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加以帮助。)生:花坛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生:竹竿上的衣服,因为有了阳光,更干了。生:天空中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飞得更高了。师:这些,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阳光说些什么?

师:阳光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能不能再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生:能(让学生带着对阳光的喜爱、感谢和佩服的情感,齐读——互读)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上述案例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点,巧妙地通过课件、音乐、板画、煽动性的语言创设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使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笔者认为其巧妙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优化“生态环境”——引发个性化阅读之药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说道:“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这宽松的“绿色生态环境”中,积极思考,积极赏析课文,阅读便成了个人的行为。在上述案例中,我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交流中并随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眼睛真亮啊!”……)。同时,学生说到哪,教师就教到哪,遵循了学生的意愿。在这样宽松的“生态环境”中,学生便能畅所欲言,因此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巧设问题情景——激起个性化阅读之点火石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巧妙的问题,能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超越。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情景,给学生开辟一块广阔的天地,从而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本案例中,我为了让学生理解阳光与世间万物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说说阳光除了让小树、禾苗、小河发生了变化,他还使那些东西也发生了变化”,随即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的答案也是多元化的,可每个答案却都是鲜活的,都是有生命力的。它们源于文本却又有别于文本,正是这样的创造,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丰富了课文的内涵,使得阅读教学中的人本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次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可见,开放式提问,是一块点火石,是点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导火线,它能使得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火花般灿烂。

三、尊重独特体验——促使个性化阅读之催化剂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章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各不相同,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因而,他们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做为教师,我们应该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在上述案例中,我为了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没有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朗读的效果,而是引领学生看画面,谈体会,充分地进行了语言实践与体验。同时,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体验,用心去尊重、去呵护、去鼓励、去赞赏,此时学生情绪愈益高涨,一个接一个地从心底里迸发出对阳光的喜爱和佩服的情感。随后,安排让学生进行多次朗读便水到渠成,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之中,使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展现,使课堂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乐园。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营造一个“绿色生态环境”,巧设一些问题情景,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便能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广阔的交流空间,学生便可以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个性的花蕾便可以尽情绽放。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2

1.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对自主识字比较有兴趣,有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他们能够较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够运用识字方法独立地分析字形,能够结合生活经验猜测一些常用字的含义。但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学习时持续注意的时间短,对缺乏变化的、单一的识字方式容易厌倦,因此在语境中准确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较弱。

2.教材分析

《我给奶奶送阳光》是上海市语文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讲述的是年仅四岁的小女孩鹿儿在外面玩耍时,看到了灿烂的阳光,就用围裙包起来送给腿有残疾的但是特别渴望见到阳光的奶奶,虽然没有成功,却使奶奶分外高兴的事。全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心中充满阳光的天使般的小女孩形象。体现人物特点的言行描写(包括环境描写)是本课主要的语言表现方式。文中的阳光内涵丰富,不仅是自然的阳光,还体现了鹿儿对奶奶的真切情怀。

全文共有10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集中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全文唯一的一处环境描写。另外4个生字分布在不同的自然段中,“叨”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通过奶奶的反复念叨,展现患有腿疾的奶奶对阳光的渴望和深深的遗憾,是整件事情发生的缘由。“慰”在文章的第13自然段,奶奶安慰鹿儿时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是全文理解的难点,蕴涵着“阳光”的深刻含义。

3.本学科现状分析

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们普遍感到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这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识字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几乎都采用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有利于字义的理解运用,但在具体运用中也有其自身的弱处,如目标散、不易集中,即“费时多、进程慢”。何况,从低年级识字的具体任务看,低年级学习的一般都是基本的常用字,因为是母语,所以学生对字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口语基础,因此字义理解并非学生识字的主要矛盾。显然,单一使用这一方法是不太合理的。方法上的“费时多、进程慢”与现实的“任务重、时间紧”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提高教学成效需要谋求新思路。

[问题提出]

根据本人对低年级段语文教学的认知,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会有两方面的困难:1.正确理解词句有一定的困难,而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贵品质又隐含在字里行间,蕴涵在这些关键的词语中;2.本课的生字量较大,在有限的时间条件下,既需要保证识字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又必须使学生切实理解感悟课文的语言和思想内容。

我的处理办法是:1.变革识字教学的方法,采用综合识字法,即借鉴并改善集中识字的方法,将分散的生字按一定的对象或意义进行组织分类,使其成为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意义模块”,以便于集中教学提高效率。2.借鉴、延伸“语境识字”的思想,将相应的关键词汇与课文的重点语境进行整合,并直接进行阅读教学,让识、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自然互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认读“外、遍、芬、叽、喳、沐、浴、裙、叨、慰”10个生字,理解“芬芳、沐浴、念叨、安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鹿儿关心、孝敬长辈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读准“芬”“叨”的字音,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芬芳”“沐浴”“念叨”“安慰”等词语的意思。

2.在阅读过程中理解鹿儿行为的句子,感受鹿儿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奶奶话的内涵,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预习(略)

环节二: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初步了解“礼物”的含义。

2.板书课题:我给奶奶送阳光。

3.明确文中“礼物”的特点,指导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礼物”的一般含义,进而感受到文中“礼物”的特殊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环节三:检查预习情况,了解鹿儿和奶奶各自的心愿

1.正确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紫花开遍大地,芬芳扑鼻;小鸟在空中飞,叽叽喳喳。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出示:外面______!紫花开遍大地,芬芳扑鼻;小鸟在空中飞,叽叽喳喳。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请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感受外面环境的美好。

设计意图:将“开遍大地、芬芳扑鼻、叽叽喳喳、沐浴”四个新词放入句段中练习朗读,既是巩固词语,也是整体感悟环境的美好和感受本文环境描写的语言特点。以补充内容的方式进行表达训练,教师在过程中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用“最、极、非常”等不同词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鹿儿和奶奶各自不同的心愿。

(1)了解鹿儿的心愿。出示句子: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

借助感叹号读出鹿儿对阳光由衷的赞美之情。

(2)了解奶奶的心愿。出示句子:鹿儿的奶奶腿坏了,不能出屋,嘴里总是念叨:“多想见到阳光啊!”

创设情境,理解“念叨”的意思。

(3)合作朗读。

设计意图:关注“念叨”一词在句中的复现,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理解词意。将鹿儿和奶奶的心愿整合在一起学习,通过个体的感情朗读、师生的合作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环节四:学习鹿儿行为表现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读第6至第10小节,找鹿儿行为表现的句子。

1.交流,出示4个句子。

鹿儿把阳光紧紧包在自己的围裙里回家了。

鹿儿一进门,就直奔奶奶的房里去了。

“奶奶,奶奶,我从田野里给您带来礼物了,您瞧,这里面是阳光。”

鹿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包得严严实实的围裙。

2.读描写鹿儿行为表现的句子,圈画动词。

(1)学生交流;(2)出示“包、进门、直奔、说着、打开”这些动词。

3.概括句意。

(1)学生交流;(2)板书:包住阳光、直奔房里、打开围裙。

4.指导朗读。

鹿儿把阳光紧紧包在自己的围裙里回家了。板书:紧紧。

从“紧紧”体会鹿儿对礼物的重视,指导朗读。

鹿儿一进门,就直奔奶奶的房里去了。

鹿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包得严严实实的围裙,

板书:一……就……,一边……一边……

从关联词中体会鹿儿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5.根据板书介绍鹿儿给奶奶送阳光的过程。

鹿儿给奶奶送阳光。她______。

环节五:学习奶奶表现的句子,多角度读好奶奶的话,理解奶奶话语的内涵

1.出示句子:包得严严实实的,怎么都没了呢?跑哪儿去了呢?

指名朗读。

2.学习奶奶安慰鹿儿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的好宝宝,不要担心,阳光都跑到你心里去了。

(1)理解“安慰”,模仿奶奶安慰鹿儿。

(2)联系上文,体会奶奶说话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想象奶奶说话时的表情,指导朗读。

(4)结合前文的学习,用“我没有收到鹿儿送的阳光,但是我收到了——”的句式想象奶奶心里的想法,指导朗读。

(5)理解奶奶安慰鹿儿话语中“阳光”的意思。板书:孝心、关爱。

3.引读。

出示句子:奶奶最喜欢鹿儿了,把她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紧紧地抱着,抱着。

4.总结谈话。

设计意图:理解奶奶话语的内涵,读懂“阳光”的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我围绕“安慰”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奶奶说话时的心情、表情,从多角度揣摩人物角色的内心变化。在此基础上,多层次反复朗读,既突破学习的难点,也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同时使学生学会朗读的方法。

板书设计:

13我给奶奶送阳光

环节六:课后作业

1.正确朗读并抄写下面的词语,每个2遍。

外面、开遍、芬芳扑鼻、沐浴、围裙、念叨、安慰。

2.抄写句子。

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

3.用“包住、进门、直奔、说着、打开”5个动词写一写鹿儿给奶奶送阳光的过程。

[自我反思]

1.借鉴“集中识字”的方法,在结构分类中提高识字效率。文中有的生字、新词和人物有关,有的生字、新词和环境有关,我就将这些词根据其间的意义关联进行分类并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把词语分成这样的类型,他们分别与怎样的内容和意思有关?从课堂教学反馈情况看,这样做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能够很快通过比较寻找到词语间的关联性,在归类、重组中快速学习、识记,这样的集中教学不仅费时少而且进程快,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借鉴“语境识字”的思想,在内容整合中提升识读成效。本课所学的新词中较多是重点词语,它对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语言和思想内容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就以提高词语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思等语言实践活动,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多个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内容的整合,使“识、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自然结合,变成了整体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专家点评]

在识字教学方法方面,我们过去几乎均采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种分散识字的方法。这种方法确有其自身优势,其中最突出的优势是有利于字义理解和运用引导,但也有其自身的弱处,即内容“分散”“费时”“学习进程慢”。集中识字虽有其不足,却也有其突出的优势,即利用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识字。执教者的综合识字是在分析和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各自特质和低年级语文学习任务的具体现状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这样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各取其长,灵活运用,是执教者的方法论思想;不拘定式,舍形取神,用好,用活,用出创意与个性体现了执教者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特色。

本课的教学,给了我们较多的启示:对于优秀的传统经验,我们该如何深入认知,以真正理解其实质,把握其精髓?运用经验如何充分了解其应用的对象、环境、条件,从实际出发,不生搬硬套……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关于识字教学,在众多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方法论和策略,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手段多元化不足等问题。

一、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重要知识点。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惯用手法或套路,没有从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及特征出发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发散不足

从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当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问题就是内容发散不足。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因此,这里的“发散”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来掌握多少衍生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发散,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识字环境,让学生加快速度记牢字词,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但是从当前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的时候很少能真正将范围扩大,而是仅局限于课本中,或是当前章节涉及的范围。

2.形式枯燥单一

除内容发散不足的问题外,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还面临着形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本应是充满欢乐和轻松氛围的课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教会学生基础的拼音、写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快速掌握具体字词的用法。但是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都是普遍统一的,并且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同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也不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存在。

3.缺乏关联性

在多种记忆和学习法则中,关联性法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法。所谓关联性并不单一指通过某一汉字创造词组,而是可以通过感官刺激以及心理等多个层面建立目标内容与学习者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特定汉字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多重释义或场景进行全面理解,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但是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教学中对关联性法则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法则的价值和作用。

二、以“春”为例——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对当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目前的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认知和了解。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以“春”为例,围绕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科学选择,多元化形式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开展,与教师的审美选择有着密切联系。以“春”这一识字教学为例,要想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丰富,首先需要教师在方向上进行一轮选择,即究竟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听觉还是触觉,抑或是心理感受层面。基于此,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春”给人的感受中,哪一部分是印象较深刻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孩子们脱掉厚厚的棉袄,开始与绿意盎然的大自然亲密接触,身心愉悦。因此,在进行这样一个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收集或采纳一些春天圆舞曲作为课程的引入,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春天的魅力。

2.合理发散,加深认知记忆

“春”是一个很宽泛的汉字,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能衍生出“春风、春雨”等关联词,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特定事物带来的感受,势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在发散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发而不散,尽可能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组和场景,做到目的明确。

3.构建联系,深化立体感知

顺利进行课程导入并且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持续跟进到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字词的印象。立体感知是让学生融入教学的重要法门,针对这一内容,我们需要考虑:“春”这一题材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营造立体感知?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寒冬过去,春天意味着新希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希望还比较抽象,卸下冬装,步履轻快地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应该是很幸福的事。因此,如果围绕“春”进行联系构建,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分享对春天的感受或是春天经历过的难忘的事,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深化立体感知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来说,一定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入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合理发散,营造立体感知及感受,加深、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发散、联想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4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整体感知生字的字形。

3、想一想,这些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识记?

二、交流讨论,识字写字。

1、识字。

出示生字字卡,以“我会认”的方式,把已经认识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一认,读一读。

小组交流,看谁的方法最好。

教师总结归纳:本课生字的识记,可以通过给生字找朋友的方法,和组内伙伴开火车认读的方法,加减偏旁法(日+西=晒说——脱许——午),偏旁归类法(眼睛)等方法进行识记。

2、写字

生字笔画书空。

自由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妈、奶、放、收)

三、自主尝试,朗读课文。

1、朗读比赛:你喜欢读哪一段或你认为哪一段你读的.最好,请你大胆地试一试。

2、分组读妈妈、小峰、奶奶的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读中感悟,激发感情。

1、学生自选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再读课文。

2、边读边想: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为什么说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

3、小组讨论,合作回答。

4、选举代表向大家汇报。

5、结合理解,进行说话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说说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6、同桌感情互读有关段落,进一步体会母子俩的孝顺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联系生活实际,夸夸家人或自己关心长辈的事。也可以将耳闻目睹的败坏尊老爱老的人或事说一说,通过对比,谈谈自己的相法。

七、作业:

1、写字。

2、练习册。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案 篇5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也、长”。认识一种笔画“

”和一个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阳光。谁会念?引导学生注意2个都是后鼻音。(板书:yánɡɡuānɡ)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个词的?谁还会读?(指名2生,集体读。)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阳光》。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你喜欢阳光么?为什么?

2、有个人也很喜欢阳光。一会儿我们来读一读课文,要是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呀?(你的办法真好!)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78页,借助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

2遍读完的孩子可以站起来读第三遍了。

生自由朗读(5分钟)。

3、反馈:我们来开开小火车,每人读一句,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一会儿请你来当当小评委。(相机纠正字音:“阳,像,更,长”后鼻音,“金,晨,进”前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

4、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有那些呢?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

5、反馈交流:有哪些生字?(板帖生字卡片)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字在字音或字形上容易出错,谁能当当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

6、下面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组员认读学具卡片,要是有小朋友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其他小组员一起帮帮他,好么?

7、反馈交流: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老师读的是哪个字?比比谁能又快又准确地猜出。(阳,野,面,长,早,晨,拉,谁)

猜得这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黑板上的生字吧。(集体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生字给他们找找朋友吧。

8、生字都会读了,现在你能把课文读好了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还可以读给同桌小朋友听。

9、反馈,请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巩固生字

1、老师发现今天小朋友学得特别认真,不仅生字读得好,课文也读得那么流利。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老师这儿有一些句子,你还能读么?(出示句子)?红红的太阳像火球。早晨,我吃了一碗拉面。

小文走进教室问阳阳:“你知道这是谁的雨伞吗?”稻田旁边有几多金黄色的野菊花。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小朋友听听。

3、反馈。

4、集体读。

四、指导写字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6

授课时间 : 2014年 11月 10日 教案序号 :83 课 型 : 新授 教学目标 :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教学设计: 一:音乐导入:

1、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

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四、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设计意图: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五、随堂练习口头组词

晨 春

六、作业布置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7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这个主题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 向孩子们展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画, 让孩子们欣赏。在展示的过程中, 孩子们被春天那五彩缤纷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自然而然地活跃了起来。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我想, 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 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记得在教学《柳树醒了》和《春雨的色彩》这两篇课文时, 我采用了课堂表演的教学方法。当时孩子们非常踊跃, 被请到台上来的孩子, 利用一些适当的动作和语言进行表演, 比如在表演《柳树醒了》这首儿歌时, 扮演春雷的孩子, 一边用手做着动作, 一边还用嘴发出“轰隆隆, 轰隆隆”的声音;而扮演柳树的孩子开始是闭着眼睛的, 后来经过春雷的呼唤, 才伸了一个懒腰, 将眼睛睁开, 孩子们表演得那么认真、那么可爱。我在让孩子们表演时, 不仅是要表演课文里面有的角色, 还让他们表演课文里没有的角色, 比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 我让孩子既可以表演课文里的角色, 也可以表演课文以外的角色, 于是,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参与表演。有些孩子扮演的是课文里有的角色——小燕子、麻雀、小黄莺, 他们按照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些孩子扮演的是课文以外的角色——猫头鹰、小鸽子、布谷鸟、啄木鸟, 他们有的说春雨是黑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无色的, 并且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就这样, 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明白了, 春雨本身是无色的, 但它滋润着万物, 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 我还注重培养孩子们动手和动口的实践能力, 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 去学唱关于春天的歌曲;利用周末的时间, 和爸妈一起到公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同时还通过细心的观察, 用笔去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孩子们准备了之后, 就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 以及自己唱会了的歌曲、画的图画, 表现得比较出色的孩子, 就让他们走到讲台上来展示, 这样一来, 孩子们对春天的认识和体会就加深了一步。

论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语文 课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学前班上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无拘无束。他们对新环境感到新鲜,对新老师感到好奇。在课堂上,有时他们还要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说一些自己忽然想起的话。假如我们用强制的手段限制学生的“动”,强制他們听课,到头来,他们的行为是控制住了,但思维却被束缚了。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之后,对课堂结构的安排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得轻松了,老师教得也轻松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从学前班上来的学生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爱看动画片,喜欢小动物,爱听故事。上课时,讲个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让他们扮演其中—个角色,为故事里的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那兴奋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我利用图片、音乐,把小朋友们带到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小马要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送到磨房去。去磨房得经过一条小河,小马该怎么办呢?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小松鼠说河水很深,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小马到底该相信谁呢?小马非常着急。小朋友们,请你们帮帮忙,帮小马解决这些难题,可以吗?孩子们可高兴了,谁都想帮助小马。整节课,小朋友都把自己当成了大英雄,每解决一个难题,就感觉成功一次。就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掌握了课文内容。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文化氛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五第一项字词句的训练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年有几个季节人手,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喜欢的季节,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四组,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种和谐氛围,从而主动地学习。接着,我抓住时机,出示一幅黑白风景画,让他们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孩子们没有束缚,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自由组合、讨论:春、夏、秋、冬四季各是什么颜色?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学们经历了对四季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但他们没有感到学习的沉重与压力,他们和老师一起经历了欢乐、思考和收获,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对探究学习有了信心。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也便于今后应用。

三、游戏活动,发展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而且是很有效的教学手段,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比如,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苹果熟了”的游戏:画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上面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上面写着生字,学生念对了就奖给他。这样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

四、激励斗志,增强信心

儿童是娇嫩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不是都说“儿童的脸像天气预报”吗?阴、晴、雨都在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喜欢得到表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一些激励童心的语言。比如“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勇敢”、“你比以前强多了”等等。孩子们听了老师的表扬后,便会信心倍增,更加认真地学习语文,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年级的老师,如果能够把小孩子爱讲、爱动的特征用到课堂上来,抓住这些特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识规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且有趣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从而达到想学,爱学,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结束语

阳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预设目标:1、感受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预设流程: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篇课文。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师范读:

听了后,你有什么感受。(很美,很宝贵,小作者很喜欢……)

3、自读全文:

5分钟时间朗读全文,可多读几遍。

4、检查朗读:

开火车逐句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金、晨、进”是前鼻音,“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

5、朗读巩固:

2分钟时间,哪几句不够通顺再多读几遍,或者再读读全文。

二、深入感知

1、像什么?(金子)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

3、为什么说像金子?

(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4、为什么说很宝贵?

①学生读句子:田里……山上……河面……

②指导感情朗读:

a、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画面。)

b、选择一句,自由朗读。

c、交流反馈,请三个学生读句子。

d、你最想向谁学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句子。

e、再次反馈,交流朗读。

③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更高了。……)

5、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学生说感受。

是的,会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是大家的。

6、全文朗读,学生质疑。

为什么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带给万物生命。)

三、识字写字

1、复习巩固二会字。

①朗读带生字的词语:

、像金子、田野、更绿、更高、河面、长长的锦缎、早晨、拉开、跳进、谁

②在文中找到词语划下来,读给同学听。

③老师报生字,学生在生字表上标序号。

④形声字练习。

出示:早、星、晨、春、香、阳、晚

找一找,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都和“日”有关)

组词理解。

2、学写四会字。

①学习笔画(竖提,与竖折)。

a、自己寻找新笔画。

b、彩色电线演示新笔画。

c、书空笔画。

②写字练习。

四、扩展练习

1、组词理解:早、星、晨、春、香、阳、晚

2、找找有“日”的生字。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阳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课文第一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先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象,它让孩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课文通过一些寓于动态的词语给我们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更、锦锻”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借助媒体体创设情境地,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学懂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阳光的美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2.“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是培养学生自读自悟;“遵循四个原则”是 :

1.“三为主”的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启发探讨。

3.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热爱大自然。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把学习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教法是启发式、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主读书,读中感悟。

三、说教学程序

--1--

1.想象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从配乐想象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以及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接着“你看到了什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产生积极的情感,最后引出课题(教师板书:

8、阳光)

2.朗读感悟

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了自己对阳光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播放课件并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本的美。

朗读阶段,先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然后谈一谈,通过读课文明白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继续练读。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字词句的指导。比如“洒遍”、“更绿了”、“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跳进”、“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以教材文本作为材料,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多种形式的练读,增强了朗读训练的趣味性和自主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朗读指导中对学生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它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水平的提高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3.拓展说话

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想在阳光下做什么。最后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去户外切身体验美好的阳光。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储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足之处:

1.后半节课思路不够清晰,并且在时间分配上不合理。

2.教师先进行教学预设,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要机动安排时间。3.应多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能更好地进行说话训练。4.没有及时评价,评价的语言比较单调。

今后我要不断努力,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向师傅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课后及时总结、反思,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初中阶段一年级语文教学理念探析 篇11

关键词:阅读计划;阅读能力;文学素养;文学评论

一、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已经接受了基本的训练,但是在阅读量上却有所差异,有的学生读过的书多,有的学生读过的书少。因此,学生升入初中后,语文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1.对于学生阅读书籍一定要保质保量,切忌只图读书的数量而忽视了对书中内容以及思想的理解

初中阶段不同于小学阶段,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读书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文字、词句等的用法,而初中阶段则更多地倾向于对于文章的理解与把握。所以说,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大量阅读是其根本基础,但是认真体味文章同样不可或缺。

2.对于小学阶段就已经进行过大量阅读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更高层次的读物

小学阶段所能接触到的读物大多是童话、寓言故事、四大名著、历史故事以及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美德并且引發学生的思考,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就会显得肤浅。所以,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国内经典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顾城或莫言等作家的文学名篇。此外,还要为学生的哲学启蒙打好基础,为学生推荐一些哲学类入门书籍,比如说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成名作《苏菲的世界》,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从陌生人那里收到了一封封关于哲学思想论述的来信,从而开始对整个世界、自身所处的环境产生好奇,进而引发了对于生存、死亡等的思考。这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自身带入书中的角色,从而跟随作者或者书中的主人公一同思考这个世界,思考生存的意义等。

3.广泛阅读,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

中国的学生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因为学生通常只能一门心思地将精力都投入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知识的摄取。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趁着学生还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定要教育学生广泛地摄取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的条条框框,要多读各种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

4.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每星期认认真真读一本书,建议不超过两本

学生要根据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写出阅读感受,自己的收获包括本书带给自己的改变是什么等。不断思考,积少成多,逐渐培养读书兴趣与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1.可以快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看到一篇文章,快速读一遍之后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内容、结构,并且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然,这要建立在一定量阅读的基础之上。所以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之外,老师还要刻意地去训练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结构、中心思想等的掌握,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模式,即看完一篇文章首先就想到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捋顺文章的结构等,这样假以时日的训练,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同感的能力

所谓同感就是“感受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说,学生在看完一篇文章后,要能够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要学会去感受作者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鸣。产生思想或情感共鸣,那么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更加透彻。老师在训练学生这种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仔细体会词汇的用法,揣摩句子与句子之间使用的关联词,以及文章抒情部分的描写等。抓住这些细节,便可以在整体上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等。

3.文学评论的能力

对于文学素养来说,文学评价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文学评论,简言之,即看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对其进行评论、赏析等。这就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够分析文章结构的利弊,支撑点的合理与否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知名学者或作家所写的文学批注,诸如毛宗岗评《水浒传》等。对于中学阶段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不必过高,只需要根据文章的结构、内容等对其表达方式、逻辑性以及价值观念做出最基本的判断或评价即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学生本身语文水平的可塑性。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要求要有所区别,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等。此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样不可忽视,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也大有裨益,可以定期让学生对某些文学作品做赏析、评论等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洁.培养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12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素养,积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中的三年级来说,可谓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是第二学段的开始,因为有了“习作”这一内容,从而使“听”“说”“读”“写”更加完整俱全。如何巧妙用好“听”“说”“读”“写”,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听”促“读”

优美范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一篇课文,我都做到课前充分读,力求在课堂上用饱满的感情、纯正的字音、恰当的节奏、最好的语气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听”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感和魅力,也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除了为学生优美地范读课文,我还为学生范读一些古诗词、现代小诗、童话故事、经典名著中的片段等,让学生听得享受,听得入境,从而课后去积极阅读、拓展阅读,详细了解原文原著,并像老师这样去朗读。事实证明,一个语文老师优美地范读,积极引领,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探究语文。

认真倾听,以“听”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后,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角色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接龙读;纠正读、比赛读、个性读(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的学生有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语气,“听”的同学也有要求:眼看耳听手指,认真倾听,听字词有无差错、句段是否连贯、是否读得比自己好等等,发现差错立即指正,觉得自己比同学读得好,可以展示读。经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听的同学还是读的同学都更加认真,课前预习时更加认真强化字词,多遍读文,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预习语文的能力。

个性展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提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我将全班同学按座位排好顺序,课前学生自选课外读物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或精彩的段落句子,摘抄的名言、警句、谚语,一个成语的出处释义,积累的好词好句、词语成语,搜集到的拓展小资料、语文小知识,介绍一位作家的生平,为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理由等等,每节语文课前一分钟,轮流由一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展示朗读。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进行个性展读,人人都要做充分准备,人人都从中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台上一分钟,课下大练功。短短一分钟,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读的能力和听的水平,又引领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搜集整理,使学习语文变成快乐有趣的事情。

大量的“听”和“读”,正如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说”和“写”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好了积淀。

二、以“说”促“写”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口语交际”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习作”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口语交际、口头作文等来以“说”促“写”。

课堂敢说,以“说”促“写”。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不自信自己的答案,或不善表达。为了整体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敢于表达、敢于说话,我采取了很多激励办法,如: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找同学回答、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同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回答、本组同学向他组同学提问发言等。在学生敢于发言、能普遍发言的基础上,比比哪位同学哪个小组的发言正确流畅、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还展开比赛,说说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会,复述课文内容并续写、仿写,精炼总结全文、简单评价人物等。如此,在语文课堂中,争先恐后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发言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在提高了“说”的能力后再去“写”,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大大提高。

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我将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首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各种时机、场合下与学生说话的语句、措辞、语气,为学生做好典范。细心搜集整理学生平时说话中的精彩之处、语言口误、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等,为口语交际课中的案例,具体分析、指导、点评,让学生说好每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大作用,让学生说好我们的母语,传承好我们的母语。会说还要会写,平常有学生请假,及时指导学生写请假条;有学生借书,及时指导学生写借书条;元旦联欢会,指导学生写节目串词;六一运动会,指导学生写为运动员加油的小稿件;还指导学生写班级好人好事、小新闻等。在口语交际和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说”和“写”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口头作文,以“说”促“写”。一说起作文,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别提有多难了,不是无话可写,就是记流水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先“写”作文,而是大胆让学生先“说”作文。比如,第一阶段,先让学生简单描述人或物:口头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外貌,描述小动物的外形,描述生活物品、学习用品的样子等,因为很熟悉,学生大都能口头描述清楚,老师只要加以引导描述的顺序即可。第二阶段,让学生口头讲述人或物的特征:讲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讲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述一件物品的作用等,若加举例更好。第三阶段,让学生口头描述场景:如描述同学们做大扫除卫生时的场景,描述同学们开运动会时的场景,描述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等等,若能描述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更好。第四阶段,让学生口头简要评价,概括对一件事一个场景的看法和想法。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层层训练,学生不再胆怯写作文,不再苦于无话可说,也不再写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话可说,也就有话可写,顺畅地实现了写好作文的巧妙过渡。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13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卷

班别姓名成绩

卷首语: 一转眼,第二单元的学习又告一段落了,孩子们是否觉得自己比第一单元有进步了呢?检验的时刻到了,只要你用心去对待这份练习,就能证明你的进步!不过,希望你的试卷有一张清秀的面孔,给人心旷神怡的感受。现在就动笔吧!加油呀!

出卷人:王玉红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piān zhāngchà dàoní jiāngyìyōngbì miǎn

()()()()然平()()

二、给划横线字选择准确读音,用“√”表示。(2分)

1、耳畔(pàn bàn)食不下咽(yàn yān yè)藐视(miǎo mǎo)

2、《水浒传》(zhuàn chuán)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请选择正确的一组在“()”里打“√”,错的把错别字改正在括号里(4分)

思潮起伏 囫囵吞枣 狂风怒吼 司空见惯 水落石出()

濒来入梦 百折不回 寝不安席 张冠李戴 可见一斑()

天崖海角 牙牙学语 滔滔不绝 悬崖绝壁 波涛起伏()

惹人叽笑 水落石出 碧空如洗 顶天立地 同心协力()

四、考考你的词语积累,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字,前后不重复。(4分)

()然大悟()然大物()然泪下()然大怒

()然无存()然若失()然起敬()然一笑

五、选词填空(2分)

阻碍 阻挡 阻挠 精细 精密 精致

1、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亲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2、惰性是我们前进的()。

3、小红太任性了,妈妈无论怎么说,也()不了她出去。

4、显微镜是一种()的仪器,用它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六、判定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中打“√”。(4分)

1、冬天到了,所有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

2、五星红旗在天空中迎风飘扬。()

3、凡是穿大白褂的人就是医生。()

4、小华的成绩好,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很明确。()

七、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李明对赵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2、(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3、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缩句)

4、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关联词)

八、名言积累:按要求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记得写上作者。(5分)

1.(),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才有真进步。()

4.我爱我的祖国,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5.我还积累了类似的名言: 九:语文实践。(5分)

本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上网查找,搜集到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有、,背诵了歌颂祖国的诗文,还学唱了歌颂祖国的歌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自豪!

我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写了一篇演讲稿,写演讲稿先要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合适的,然后写演讲的,注意结合把要表达的说清楚,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或向听众发出。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詹天佑》片断,按要求做题。(10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蜜周密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 鼓舞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惹外国人讥笑,()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2分)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

3、给词语中第一个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2分)

勘测(shènkān)塞外(sāisài)恶劣(wùè)讥笑(jǐjī)

4、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2分)

()—()()—()

5、用”画出詹天佑不顾条件恶劣坚持野外工作的句子。(1分)

6、从本段文字中可以读出詹天佑具有这样的可贵品质(最少两种):(2分)

二、阅读《怀念母亲》选段,回答问题。(6分)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

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读这段话,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画面,请给这个画面定个合适的标

题:(1分)

2、“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想象一下,在“我”

心里活动着的是什么?(2分)

3、本段话中有些字用得特别妙,如“织”字,“糊”字,请选择你觉得用得

最妙的字,谈谈你的理解。(1分)

4、学问学问,学会提问。读了本段请你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着按

你自己的理解来解答。(2分)

问题:答: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师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摩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是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闻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索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名声大振:

一扫而光:

2、细读文本理解:(3分)

“你开错了窗”是指

“换一扇窗户”又指的是

3、这篇短文主要写2分)

4、为什么说换了一扇窗户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呢?谈谈你的理解。(3分)

5、请用两个词语来评价玛利亚老师的做法或品质、(2分)

6、请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第三部分:作文(35分)

题目:我们需要这样的人

提示:一个人的力量也许不足以改变世界,但可以给他身边的人甚至生存环境带

来影响,或积极的,或消极的。

一年级语文《阳光》教学案例 篇14

学习目标:

1、能把课文读得最流利;

2、会认12个会认字,并认识偏旁“耳朵旁”;

3、能流利的背诵课文;

4、会写4个生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课文读得最流利;

2、会认12个会认字,并认识偏旁“耳朵旁”;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八课《阳光》请看老师书写课题。(板题齐读)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是能把课文读得最流利;2、会认12个会认字,并认识偏旁“耳朵旁”。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同学们现在请借助拼音朗读课文,3分钟后咱们比一比谁能把字音读得最准确。

(一) 先学

1、生自由读。

(二) 后教

1、指名读(现在咱们开始比赛,听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听得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生纠错、师板书出错音

3、同桌互读易错音

4、齐读易错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认字)

课文大家读得这么棒了,那老师把课文中生字宝宝带着拼音朋友来考你们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A 出示带拼音词语

阳光好像金子田野更好河面长长早晨拉开进来 你是谁

1、生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后进生)

B 出示去拼音词语(那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么?)

阳光好像金子田野更好河面长长早晨拉开进来 你是谁

1、自由读

读会了么?快考考你的同桌吧。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后进生)

C 出示单独生字(读得那么好,老师要加大难度考你们了)

阳光好像金子田野更好河面长长早晨拉开进来 你是谁

1、生自由读,遇到不会的可以问同桌(要求组词)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后进生)

重难点:拉 提手旁 阳和目有关左耳旁长多音像右边是大象的象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课文谁读得流利)

现在把生字放回课文中,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了,3分钟时间,3分钟后咱们比能把课文读得最流利!

1. 生自由读

师:比赛开始了,咱们比比看谁不仅能把字音读得准确,而且还很流利。

2. 指名读

3. 男女赛读

4. 齐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棒。

六、布置作业(当堂训练)

会认12个会认字

七、板书设计

7、阳光

阳光  好像  金子  田野  更好  河面  长长  早晨  拉开  进来   你是谁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利背诵课文;

2、会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8课《阳光》,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口述)1.能流利背诵课文;2.会写4个生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出示以下内容:

1、阳光像(   )

2、金子是什么样子的?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一)学生自由读完成以上的练习。

(二)指名回答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指名读第二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师范读

3.自由读

4.同桌互背

全文朗读学生质疑

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背诵课文)

课文 读的这么好了,那你们能背会吗?

1自由背

2.指名背

小组赛背

五、

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生字)

同学们可聪明了,相信大家能把文本的四个生字写的漂亮、端正。

1、生自由观察

2、描红

3指名上台写,其余同学在本上写。

4师生共评

5、生再练习

(注)“长“长的第一笔是撇

山的第三笔是长竖

五、小结

同学们可真能干!取得了胜利

六、布置作业

在作业本上写三个生字,第个3遍,组两个词语(注意坐姿、字体)

七、板书设计

7、阳光

长山出也

八、教学反思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竞聘演讲稿下一篇:惊心一跪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