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家的生活作文(共11篇)
农村人家的生活作文 篇1
我来自自贡,一个素有“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盐业之都”之称的文化古城。而我的家却坐落于古城中一群大山之间。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小时候跟着父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耘,粗茶淡饭。生活虽然很平淡,却过得非常充实。父母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好人,经常帮助别人。偶尔有来我们村卖东西的小贩,父母也会留住他们吃饭。弟弟自两岁时得了场大病后,反应开始变得迟钝,可能正是这样的原因让他对生活“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也就注定我以后的工作压力很大。
生活是要去实践的,而不是去幻想的。我的童年在一种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为何?无忧无虑——我想这个成语应该能完美的诠释它。
我刚上初中,父母就带上年幼的弟弟外出务工。我就这样独自一人生活到现在,对于当时还沉浸在父母爱中的我而言无疑是一种打击。不过,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渐渐地,我开始适应并接受这种生,只不过由于家庭的因素提前罢了。
都说“慈母多败儿”,所以家里母亲成了阎王爷,对我们很凶,对外人很友好,而父亲却成了典型的老好人。每当母亲骂人的时候,父亲都会对我们说:“别跟你妈计较,她来我们家吃了不少苦,凡事让着她点”。因此在母亲长期的虎威下,我养成了凡事忍耐,做事低调的性格。没当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我都会忍让一步。连妈妈的脾气都能忍住冲动的我来说,这根本不值一提。
爸爸是一个退伍军人,符合军人豪爽、重情义的性格。以前的往事不提,就拿今年的一件事来说:爸爸的舅妈过世了,舅公打电话来告知此事。当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外面还下着雨。舅公家很远,道路崎岖,我小时候去过。父亲接到电话后立即让我起床跟他一起去,当我们到那里时候已经是早上六点钟了。当时看到那边的人看我们父子的眼神时很惊讶,因为我们全身上下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后来我问爸爸这样做值得吗?爸爸直说了一句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望着父亲那已弯曲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时间的齿轮不会因你的虚度而停止转动。大年一过,我又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奔赴成都继续我的求学之旅。在与父母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我感觉一切都没有改变:母亲那装出的严厉中透出对儿子的怜爱,父亲那慈眉善目的笑容,弟弟那永远一副天真的表情。如果硬要说该变,那就是父母脸上多了几丝皱纹,乌黑的头发经不住岁月的摧残已有几根白发,弟弟走时稚嫩的脸颊增添的几分成熟。我经常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厌烦。我知道这并不是父母把你当成还未长大的孩子,而是他们用来表达对子女关爱的一种方式。所以一个几分钟的电话,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简单而温暖,普通而幸福。
这就是我的一家人,千万个普通家庭中的一个。我只想说:谢谢你们,我爱你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永远是„
农村人家的生活作文 篇2
新时代农村家庭在经济生活上有了极大的改善, 日常生活基本衣食无忧。家庭成员的构成和成员关系有了巨大的变化:一般不会再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 子女成家后一两年基本都和老人分开过日子;家庭成员基本不依赖于一个家长过日子, 而是各显其能, 年轻的外出打工挣钱, 老的在家留守看孩子。但在家风传承上仍然延续了以往的规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孝”为核心的安土重迁情结
安土重迁是中国农耕社会一个典型的文化特征。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 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是现代城里人无法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信仰是祖宗崇拜, 葬我祖先的地方是我乡, 我生于兹, 也当死于兹, 死后葬入祖坟, 见列祖列宗。近些年很多家庭在县城或城市里买了房, 让父母搬过去住, 但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住在自己的老屋。主要原因之一是:不习惯。或者说:根在这里, 挪不动。这种安土重迁显然不能简单地用对祖宗的“愚孝”评论, 毋宁说这是对传统家风的一种传承。现实表现还有过年过节对祖宗的祭拜和对健在父母的侍奉, 除了仪式上的严肃, 还有日常生活中的问候与给养。对孩子们而言, 耳濡目染间, “孝”的理念深入心底。“一辈传一辈, 不教自己会”, 俗话不俗。
二、以“仕”为核心的尚文重仕情结
对于农村人而言, 大多数人不明白什么叫“学而优则仕”,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文化人”的敬仰。笔者作为本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笔者1993年上大学) , 至今还享受这个红利。如对后辈学习方面的指点;闲谈中时局的判断及至庄稼的长势, 如果笔者在场, 其他人自然而然地认为笔者是权威的。这是很多收入和地位远高于笔者的村人享受不到的。鉴于此,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相当重视。如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花高价钱学英语, 或者家里给他们买了学习机、电脑等。好好学习, 将来上大学当大官。这仍然是村里人对孩子最好的职业规划。除非孩子自己说不念书了, 一般家庭的态度是, 只要孩子愿意学, 就是借钱也会供他上大学。还有更多亲戚朋友为本人的未来做出规划:先当一般的老师, 慢慢地熬个干部, 将来做个校长什么的, 这才是最大的本事。
三、以“仁”为核心的崇礼敬人情结
老人通常会说“年轻人不懂礼法”。什么是礼法?通俗地说就是家庭之间迎来送往的规矩。在村里, 过年回家是不言而喻的。而且, 年初一到初五, 只要是长辈亲戚, 小辈一定要上门去拜年, 还要带着礼物, 哪怕在每家只站一两分钟。更重要的是, 对方还要到自己家给长辈拜年。不去或不来就是“不懂礼法”。“礼法”还体现在婚丧嫁娶方面, 只要是本家, 举行仪式那两天一定要前去帮忙。本家人多, 无事可做, 但可以在那里玩, 不去就是不懂礼。成年男子不懂礼是个很没面子的事情。在这些日常的迎来送往中, 孩子们会慢慢认识到什么是“家族”、“亲戚”, 什么是“长幼有序”。若干年后, 他们当中有人在读《论语》, 看到其中的“仁”时, 刹那间“心有戚戚焉”。
四、当代青年家风传承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 以“八零后”和“九零后”为劳动力主体成为家风传承的主力。他们普遍接受比父辈和祖辈更好更多的教育, 整个群体几乎都有在城市生活的经验, 借助于手机和互联网, 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和旧事物的扬弃比其父辈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风由以往“家族群体”性更多地向“家庭个体”性转变, 在坚持继承传统核心理念的同时, 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以“孝”为本, 由安土重迁向四海为家转变。
以年代来划分的话, “六零后”和“七零后”打工的目的是“挣钱回家”;而“八零后”和“九零后”的观念是“随遇而安”, 哪里好在哪里安家。以往本村人外出打工的主要地点在东北三省和京津地区, 现在京津依然是主要目的地, 但在遥远的上海、广西、云南和海南也有好几家人在那里打工, 而最火爆的是海外打工。本村有近百人, 分别是在近处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远一点的是在以色列、澳大利亚和非洲, 最远的是在美国打工。到去年底, 已有三家人靠打工分别移民美国和澳大利亚。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外地定居, 孩子们被父母接到他们的工作地去上学。一句“为了孩子”, 就把故土抛在身后。他们回乡探亲一般都选择在过年的时候, 这样一是能在家多待几天, 二是能和更多亲朋好友聚会。近几年借助媒体的宣传, 村里人更加认识到:对长辈的孝道, 不仅是给他们钱, 还要尽可能陪护他们。因此, 最近的“五一”和“十一”也有一波小小的“返乡潮”。
(二) 以“仕”为荣的重仕情节变成仕商并重, 尚文情节有所减弱。
随着大学的扩招, 大学生在村子里不再享受如二十年前人们青睐的眼光, 虽然每年本村考上大学的人不会超过5个。现实情况是:往往是谁家有孩子上大学, 谁家的房子还没翻修。经济账很明显, 孩子上大学, 一年得花个一两万;可孩子打工, 一般一年能挣个一两万。四年大学就有十几万元的来去。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差距。再进一步说, 即使孩子大学毕业在城里工作, 城里的房价也不是一般农民家庭能承受的。另外, 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婚姻问题在“钱”方面比打工的孩子更紧。不过大家都承认:上学毕竟还是有前程的, 因为有文化的人永远不会吃亏。与此同时, 打工或经商能挣大钱已经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其标志就是家里盖着很气派的新房或者在城里买楼房, 或者过年开辆好车回家。目前村里人的最高致富标准是:全家移民国外, 这与当年考上大学有一比。通常人们教育孩子的一句话就是:看人家!有能耐你也移民到美国去。其实他们几乎不知道:外国的蓝领也是非常辛苦的。
(三) 传统的“仁”融入了现代的法律意识。
传统的“礼法”在现代法律的框架下逐渐失去了以往的效力。“亲帮亲”,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是过去家长经常对孩子耳提面命的。市场经济下人们对外交往增加, 使“契约精神”、“个体权益保障”等现代法制观念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信息时代, 一方面, 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社会关系让位于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利益关系。现在亲朋之间借款一般都要立个字据, 一些家庭财产的分割需要法律的介入。传统意义上的“族长”或“家长”已经失势或退隐, “有事找警察”成为新一代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些孩子们也有了“私产”的概念, 如压岁钱, 家长是不能动的。有些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更多的人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和法制教育的成功。另一方面, 经济实力的普遍增强带动了“礼法”的完善。如红白事的仪式渐趋庄重、正式;年节的礼物也日益美观、实用, 修家谱也成了家族成员每年春节谈论的内容之一, 传统依然坚定地发挥着作用。
五、结语
家风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因子,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信息时代社会关系的巨变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内部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势必造成家风在传承过程中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传统家风的冲击是巨大的。不过, 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能够最大化地缓解这种冲击带来的震动。这种冲击也只是家风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一些外在表层的现象。其核心价值如“孝”、“仁”等理念不会随着传统农业文明的衰落而衰落, 恰恰相反, 面对新时代, 家风逐渐舍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传统糟粕, 积极吸纳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念和有益的文化成分, 使自身日益完善, 日益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家风依然维系着每一个家庭健康稳定发展, 依然推动着整个社会文化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27-32, 37-39, 51-71.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52-57, 64-75, 76-82.
看人家荷兰人的生活 篇3
50%的妇女在家中生小孩,产假有16周,结婚与同居的权利义务相同。
看病至少要等3-7天,要先预约以安排时间,不是随到随看(除非很紧急)。
没有医师处方,在药房只能买到维他命及止痛药。
到餐厅用餐是最近几十年才流行的,而有段时间餐馆都是中国人开的。
在荷兰,用餐很悠闲,一桌一个晚上通常只做一个桌次的生意,不赶时间(当然也不赶客人)。用餐坚守“各付各的”原则。
送礼一定附发票,不是要让你知道花多少钱,是让你不满意可以去更换,或方便维修。荷兰流行二手商店,一年中几次节庆还会有全国性跳蚤市场。在荷兰买房子贷款可以贷120%,因为装修也要花钱。
发生车祸,通常双方车主下来握个手,换张名片就走了,因为吵架不能解决问题。保险公司会处理一切。
荷兰女王的公务车是福特,私家车是富豪,不浪费公款。
荷兰主流媒体有不成文规定,不报丑闻。读地方报不花钱,全国性大报纸星期日不出刊,让大家休息。大学毕业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免费周报,每年填一次问卷就可以一直看。这份报纸分量跟杂志差不多,内容精彩,水准很高,是靠广告收入维持的。
工作者每年都有23天的年假,部分人以缩短工时代替加薪,可有36天年假。6月份会发一个月度假费,因为怕员工没钱度假会影响工作情绪。荷兰人很喜欢旅游,平均每天有300万人出国(2001年时,该国才1600万人)。
荷兰人相当幽默,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在学校就要学讲笑话。
荷兰人基本上不加班,该度假就度假,商店早上10点开门,下午6点关门,只在8小时内工作。尽管如此,经济力还是排在世界的前端。在荷兰,无法承受工作压力也算工伤,许多人(将近100万)因此在家休养。
荷兰人不相信权威,彼此以平辈相处,对老板也是直呼其名。
荷兰人少有贪污,因为没有人行贿。
荷兰人会4种语言的很普遍。
九成的荷兰人觉得自己很幸福,八成六的人觉得自己很健康。
摘自《躬耕》
农村的生活作文 篇4
以前有一些人都觉得牛因为帮他们做了很多事情,所以都不吃牛肉的,爷爷说他以前有玩过牛粪,他先等牛粪乾了以后,像飞盘一样的往外丢出去。而且那些牛粪也能当田裡的肥料。妈妈还说他以前有看见许多小朋友会去玩车后载满甘蔗的牛车,还会趁别人不注意时拉一条甘蔗出来呢!而且一说到「牛」我就会想到社会课本提到的作品「归途」,是黄土水做的,他做的每一隻牛的线条和纹路都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有一次爸爸说他有放牛过,每一次放牛时他都会找几个朋友去,他们都会把牛绑在树下,自己就跑去找朋友玩……等。其实牛也是很辛苦的,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一直工作。而且只要牛一老就会被卖掉,我以牛的命运也不好受!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所有的机器都取代牛了,虽然使用机器的速度比牛快,但是牛比机器更有感情,更有乡村的乐趣!不过,线在已经很少人用牛在耕耘、翻土了!现在科技很发达,如果想要再回到以前的农业社会可能已经不行了。不过现在的地方也有一些民宿,提倡像乡村一样的生活,让我们在现在什么都电脑化的时代裡还能享受农村生活。
美好的农村生活作文 篇5
它,没有城市的繁华,也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但,它有城市所没有的独特美景,热闹清晨、美丽田园、欢快夏夜。
清晨,城市里的孩子们都是被吵闹的汽笛声或可恶的闹铃声惊醒,而农村里的孩子们则是被欢快的虫鸣声或高声的鸡鸣声唤醒。农村的孩子一踏出门,就能欣赏到一幅幅热闹的场景。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去水中觅食。它们一个接一个,像极了一条条正在戏水的小龙。“扑通、扑通、扑通……”小鸭子井然有序地跳下水,别提有多可爱了!阿狗阿猫跟在奶奶左右,像奶奶的两个侍从,奶奶叫它们干吗,它们就干吗,一边干一边显摆,好不威风!
农村的孩子们吃完早饭,总要到自家的田里走一走,看看那里的美丽风景。极目远眺,金黄的麦浪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灿烂;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它们在细雨的抚摸下,显得格外透彻……它们的四周有一排排高大的桑树,叶子像一把把蒲扇。它们笔直地竖立着,像一个个卫兵,保护着这一片田园。
夜晚,农村的`孩子们总爱在野地里聆听昆虫们演唱那余音袅袅的协奏曲。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呱……”,从野地那边传来的领唱声打破了夜晚的沉静。不一会儿,到处都响起了歌声。蝈蝈、蛐蛐、青蛙……它们一起唱响这美妙的协奏曲。农村的孩子们听了这欢快的歌声,就能安心入睡了。
我眼中的乡下人家作文 篇6
在这里,一排排大而又不失精致的房子映入我的眼前,和城里的钢筋水泥不同,他们是用砖和瓦片做顶,石头砌墙,房前还搭了一个瓜架,上面的绿叶攀上房檐,与灰、红色的瓦片搭配,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有的人家屋后会有一片竹林,那竹子真绿,绿得发黑,像一片翠玉,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竹子的清香随风沁人心脾,远处一片芍药开得正欢,仰着头,向人们露出一张张自信美丽的笑脸。
走到田里,这里的麦子如同绿色的海水,片片麦浪随风摇曳,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的除草,施肥,田埂边,几只大白鹅脖子扬得高高的,悠闲的散着步。天空中偶尔有不知名的鸟儿飞过,口中发出悦耳鸣叫。
乡下的“娱乐设施”也有很多,自己家搭的秋千,爸爸制作的陀螺、毽子……偶尔还有戏班子来搭台,为喜欢戏曲的人表演。
乡下人家的四年级作文 篇7
古人云: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来到乡下清闲的环境,当然去游山玩水啦!到山上,一片竹林点缀着山顶。在竹子下,顽强地长出一朵鲜艳的花,又向前去,一片花海散布浓香,让你醉在其中。细细品味,花香不仅甜而沉,还有一丝清新的泥土味,是花顶吐出的味?还是泥湿了的味?在丝丝挂在天上的濛雾挡住了。
乡下人家的山很美,河也美。小河流在屋上,水如铃铛叮咚流着。一群鸭,有力地拍打脚掌,顺水而下,东游过去。游到一处水刷出的台阶,飞一下,扑在水面上,水也扑下,又慢慢地淌着。夜里,躺在山坡上,看满天星烁,听河咏奏,看鸡鸭戏,又咬住一根麦杆,嚼在嘴里,细细品尝。这一天,如童话一般,留在美好的回忆里!
游三峡人家的小学生作文 篇8
7月中旬,为了丰富我的暑期生活,妈妈给我报名参加了报社首期小记者夏令营,在这5天的时间里,我们去了宜昌,积玉口,高石碑等地的景点,宜昌三峡人家就是其中的一个。
到夏令营的第三天早上,我们坐了3小时的车,一路经过宜昌市,在车上远远地看见了壮观的.三峡大坝,终于到了三峡人家。
我们坐在车上,向窗外望去,大地一片清新,高高的群山,很雄伟,很壮观。到了景区,我们被茂密的森林,清澈的小河高高的瀑布所吸引,景色真美啊!
清澈的小溪也很好玩,当我们走到它旁边时,炎热立刻被凉爽赶走了,像吹空调那样的爽,看见我们迟迟不肯挪步的样子,带队的老师说:“你们下水玩会儿吧!”我们立刻下了水,我从这块石头上跳到那块石头上,有趣极了,正当得意时,突然,“扑通”一声,我掉进了溪水中,还好,溪水很浅。那天,我们在景区还参观了其他许多景点。
写景作文:乡下人家作文 篇9
一幢幢泥屋之间,有的仅隔一条小径,有的仅是一墙之隔,有的探出头来就能清清楚楚地瞧见对面人家在干什么。乡亲之间毫无顾忌、猜疑。半掩着大门,怕的只是人家的鸡呀、狗呀的会进来。富庶些的人家,就在门口浇一大块水泥地,平坦、好走,也方便晾晒。邻里之间,瓜谷、豆子、山粉常在这儿占有一席之地,整日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晒着,也不怕人吃了、用了。和谐、信任,成了乡下别有风味的一道景色。
乡下的每户人家,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青翠欲滴的竹子,少则几十竿,多则百余枝。“无竹令人俗”,有了大片大片使人心旷神怡的翠竹,乡村更添了几分清新的味道。春雨过后,一个个小竹笋傻傻憨憨地探出小脑袋来,有的不足半厘米,有的已有一人高,惹得人手痒痒了,猛地一拔,摔你一个大跟头。
有些勤快些的,家里养着各种动物。最厉害的一户人家,养了百余头猪、十几只鸡鸭、一只浑身卷毛的小狗、一池塘的鱼儿和螺蛳。空闲时,来到池塘边,找个伴儿,把自制的钓鱼竿系上鱼线,躲在树阴下,在鱼钩上串上一截蚯蚓。顷刻间,一条条贪嘴的鲤鱼、鲫鱼被甩上岸。小鱼放进桶里,大鱼网在袋子里,浸在水中。当一个“弯钩垂钓姜太公”,静等鱼儿上钩,倒也是一种享受。
乡下人家,因为没有上班的约束,生活方式也大不相同。有的窗户朝东,迎着第一缕霞光起床劳作;有的在清洌的桔花香味中直睡到日上三竿;有的懒汉甚至会睡到人家吃中饭才款款起床。大家起床时间不同,睡觉时间更是千差万别。有的爱在最后一缕夕阳消逝之时便入梦,有的爱看完咿咿呀呀的京剧再睡觉,有的爱打牌打到深夜一两点才回家。就因为各人的作息时间都不同,所以村中狭窄昏暗的小径上总有几个人在穿梭。使这乡村之夜虽宁静却不失去半点生机。
农村人家的生活作文 篇10
母亲喜栀子。7月乍来,乡下家家户户不管是屋里屋外,还是小巷亭台皆是扑鼻清香。母亲最喜在暖和的天气采摘栀子继而煮栀子茶,然后一家子围在一起叙说着家长里短。栀子香,浓郁、芬芳,使我的心也沉静,身也飘然,觉得要和它弥散在含着温情之意的庭院里了。栀茶杯里袅袅升起的薄烟氤氲着家的温暖,轻抿一口,意料之内的香甜,却又有意料之外的苦涩绵长。
母亲素善。每年5月,栀子断断续续的开花了。我总是喜欢穿身嫩黄衫子,倚在秋千旁,去感知这份安意。只是这满院的栀香太过浓郁,老老少少提着小花篮呼朋引伴的来我家拾栀子。母亲也不恼,只是一如既往和熙地笑着,宛若乌云偷走的阳光。接下来的时间里老老少少像张开玫瑰红的翅膀飞来飞去。期间总会听到母亲软糯的闽南腔:“够不够,再装点哟!”待到花篮里盛放不下,便把篮子摆置在桌上,采的累了,母亲会在这时信步而来,倒刚刚煮好的栀茶,每人一盏,侧身,臀部微撅,接着双手端上。隔壁的、对门的……大大小小的家围成一圈组成一个大家庭,嗑瓜子,谈天论地。喧闹声渐渐低了下去,入眼靛蓝织上天空,仿佛一汪水;月色是清的,出落得尤为精神。老老少少也就逐渐散了,明早还要早起下地干活哩!母亲招呼着:“明晚再来呀!”,这就是无数个小家的风貌,和谐,美好。
栀香萦绕鼻尖,家中与我的玩伴们嬉闹,我们这群顽童怎是“小儿笑靥何其多!”了得!不必说掘蚯蚓,放牛羊;也不必说油蛉浅唱,蟋蟀弹琴。单是周围的溪水潺潺就有无限趣味。孩童伏在河沿上钓虾,农村的水是干净的,并非城市中的污浊,所以是适宜的。虾是水世界的呆子,绝不但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虾送到嘴里,而且不半天就可以钓到一大碗。其次是竹蜻蜓,比谁飞得更久、更远。唇边笑语,犹如一米阳光,散发浓浓的天真与无邪。
簇状的叶片在晓风中晃晃悠悠,步轻抬,眉梢弯弯,鼻翼微扬。书桌前,曾祖父在绘墨竹,瘦瘦的身躯,花白的发丝,如今已经是耄耋之年。曾祖父画的竹子,粗看好像只是墨笔乱撇,但细看之下,竹叶的疏密,浓淡等都要讲究,这些都是我从曾祖父那学到的。我最爱画兰,画兰先浓后淡,先肥后瘦,下笔静心,身正,更讲究那撇出的随意之感。兰,高洁、贤德。女子、男子便要如此。曾祖父告诉我:“画出的竹要有活的神气,而不是照描。”如今偶尔闲来一作,也确乎是这样。但曾祖父尤其爱画子孙满堂的景,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关乎“家和万事兴”的画。他画的家,有着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家是什么?于千万人中有千万种答案。有人说,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或有人说,家是感情的归宿,灵魂的延续;还有人说,家是理解、宽容、接纳。而家对于小时候的我而言平凡而又简单,于现在异地读书的我而言——一份情思藏在乡下家深处细语呢喃。儿时的我,记忆中的温情,原来都躲在这里了。
愚人家庭作文 篇11
4月1日是愚人节,不久就快到了。去年的愚人节,我还记得,那是有多么开心多么搞笑啊。
那一天,外婆表妹都在我家。中午,大家各忙其事,老妈在看书,老妹在看卡通片,外婆在织毛衣,而我在发呆。突然,一个主意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于是,我说:“今天是愚人节,我们来玩一个叫“愚人家庭”的游戏吧!”我学着老师的强调说着。表妹赞成地呼喊激动地拍手。看着表妹的举动,我欣喜若狂。
“愚人家庭”的游戏开始了。我对妈妈、外婆、表妹说:“欢迎三位玩我的游戏。游戏很简单,谁被骗的次数最多谁就是“大笨蛋”。”说完,我在本子上写上我们四个人的名字,这不游戏就开始了——
过了一会儿,我故意走到阳台,大声喊道:“妈妈衣服掉了。”妈妈闻声赶来。哈哈,妈妈上当了。我对她说:“愚人节快乐!”说完,我在妈妈名字后面画上了一笔。妈妈气得直跺脚。
“佳佳,你想看的电视开始了。”外婆说。“哇,太好了。”我跑了过去。看见外婆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哈哈,你也是愚人家庭的一员了。”
“姐姐,巧克力吃完了。”我气急败坏,往盒子里一看,巧克力还多着呢!原来是表妹骗了我,这是一波未平,一波就起。
【农村人家的生活作文】推荐阅读:
乡下人家的作文06-09
那难忘的三峡人家四年级作文07-14
三峡人家游记作文07-26
三峡人家四年级作文11-12
山水人家高三优秀作文09-22
描写乡下人家作文450字11-25
小桥流水人家优秀作文10-22
城里人家的范文06-05
四年级写乡下人家作文400字08-14
鼓励人家追对象的语句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