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读一卷书

2024-07-05

行万里路,读一卷书(精选15篇)

行万里路,读一卷书 篇1

行万里路,读一卷书

我不是一个爱旅游的人,当然就更谈不上旅行了。

小时候周围的同学朋友,有不少已经随父母走出自己居住的城市甚至是国家,而我最远的出行,就是坐火车回老家农村奶奶家几次,还有小学时跟妈妈单位组织的旅游团出去玩了几天。小小年纪已经晕车的我,除了记得一点路途中的劳顿和不适,几乎没有在记忆里留下任何美景和趣味。

等到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看到了电视和照片里的天安门,已经是我大学毕业那年了。

或许是因为成长的年月里没有太多机会去看外面的世界,没有经历过离开和远方的美好与新奇,又或许天性中就是一个更喜欢安顿简单和当下温暖的人,所以,很多年来,旅游这件事,对我更像是一种被书籍和照片所说服的,人生中不得不经历的美好,却总带着那么一点被动或不得已的气息。

这些年来,虽然不能算是一个哪里也没有去过的人,虽然最远的飞行已经是跨越了几万公里的异国,但是安静下来想想,却好像是没有真的去过哪里。

没有真的去过哪里的意思就是,在那时那地的那个我,没有读出(更不要说读懂)当时的山水当时的春色,当时的别人当时的自己,除眼目所见耳朵所听之外,蕴藏在更深之处的意义。

关于旅行的意义,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阿兰·波尔顿写的《旅行的艺术》,很惭愧,不爱旅行的我没有读过此书,只是时不时地在某些关于旅行的意义的文章里,看到过只言片语,我承认有些语言和思考很深刻动人,也肯定这样的.文字和意识对于未信主之前的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但是现在我明白,这样看上去充满艺术气息又不乏哲思的文字,最终还是将人们引向了一个更高更危险的欲望悬崖,那个悬崖的名字叫做:自己。

也许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出发,喜欢上了别处,因为可以远离此处索然无味甚至令人心生恨意的环境、工作、人群。不光是通过旅行,也包括阅读,网络,恋情,所有那些能带给人新鲜感受和心灵呼吸的经验。

信主之前的许多年,我也经历过许多这样的出发,这样的心灵放逐,但是几乎每一次过程当中和回归之后,我都发现那些看到和经历过的一切,对于治愈我心灵深隐的残缺和洗濯我灵魂暗藏的污浊,几乎没有任何益处。

原本,那就不是旅行或任何试图寻找新鲜体验的经历,可以承担的使命。

所以,我绝对不会相信阿兰·波尔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所说的:“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罪恶的必要良方。”我也未曾见过任何一个人通过旅行真正完成了心灵的自我救赎。残缺的依旧残缺,污浊的仍然污浊。

当然,也许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只是没有被闭关自守孤陋寡闻的我遇到过。如果你遇到过,请你告诉我。

今天的我,只单纯并坚定地相信:无论你是在路上还是在家中,无论你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离开了上帝,离开了基督,你的内心就是颠沛和纷乱的,你就无法承载那些灵魂深处深重的忧伤和罪恶。

因为你站在天地间却不认识天地,停留在内心里却不认识自己。

《圣经》罗马书1章20节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上帝给了人类两本书,向人启示k自己,一本是《圣经》,一本是“自然”。我觉得蛮有道理。

所以,这次长时间的旅行,于我而言,是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慢慢学习去读这一卷书,读得很浅,且刚刚开始回味……

行万里路,读一卷书 篇2

“行万里路”要从最近的春游、秋游开始,没有春游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在春天的教学口语交际“我们春游去”课堂上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时,把应该带的吃的、用的,要玩的游戏,准备的奖品,以及该注意的安全问题,都说得井井有条,学生畅想春游的画面,个个都很兴奋。看到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春游的模式,我觉得是到了写《我们春游了》的作文的时候了,这时有个男孩大声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真正地去春游?”学生不知道我没有这个决策权。于丹说:当下生活,如能添加一些趣味,就会日日欢欣,生机盎然。春游能使孩子开阔心胸,陶冶情操;春游能使孩子增长见识,强身健体;春游让孩子置身于青山绿野之中,春风拂面,芳草如茵,鸟鸣雀跃;春游让孩子们感觉心旷神怡,精神焕发;春游能让孩子们亲近自然,锻炼处事能力。剥夺孩子的春游,等于剥夺孩子心中的春天。

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禁游”、“限游”的做法,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教研室副教授解亘笑称,这是“防卫过当”。他说,任何人包括学生,都生活在不可预见的风险社会中。而春游、秋游、踏青等活动,是孩子在风险社会中成长的“必修课”。可现在,由于家庭结构和社会宽容度的变化,一旦发生校园和学生安全事故,家长、舆论乃至社会,一股脑把责任都算在学校头上,为规避风险,难免明哲保身,“过度反应”,进而因噎废食,“禁”字当头,显然不可取。纵观世界多数国家学生春游等野外活动,如日本学生一年两次的远足、新加坡中小学每年3月份为期一周的体验式活动及韩国的修学旅游等,主要靠集体保险机制,分散安全风险,而不是把学生的“成长风险”统统转嫁给学校。

九几年的时候还有春游,那时我在万宝中心校教书。每年运动会的第二天便是春游,每次的目的地虽然都是北山,但孩子们的热情丝毫不减,有时间的家长也可以自愿参加,提前到北山上清理游戏场所,享受天伦的同时,好像也找回失去的童年时光。每次的春游都有爬山比赛,虽没有奖品,但是孩子们那种奋力攀爬的情景历历在目。事先准备几个小问题,或者给孩子出几个“怪题”,让孩子来个脑筋急转弯。做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几种小奖品。这些奖品,可以是学习用品,也可以是孩子平时喜欢但家长没有买的东西(特殊奖品可以事先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准备)。孩子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物品,喜形于色,让人难忘。

近距离的春游踏青好处多多,而且容易实现,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践行“行万里路”的下一步———旅游。旅游能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以便下一学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又是暑假来临,孩子们在盼望的同时,不禁有些许迷茫。因为参加辅导班不亚于平时的上学,据了解,一般的孩子都有两到三个辅导班要参加,每个按两小时计算,再加上中间的交通费时,基本上要花掉孩子8个小时。

知识是多元的,书本上的是知识,难道生活中就没有知识吗?更何况中国孩子的书本知识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我想,何不利用寒暑假带孩子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增长社会阅历呢?

小学中年段有一篇课文,讲的是外国的一个小孩名叫乌塔,独自出国游玩的事情,她每到一处,必先给家里发一张明信片,之后打听当地的警察局以备后患之需,玩累了回酒店睡觉,醒了看会儿书。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做事那么自立,俨然就是个小大人。当时我在引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感触颇多,让学生和文中的同龄人比较有哪些不同,孩子们七嘴八舌:妈妈肯定不同意我自己出国,不是出国,就是自己出县城也不可能同意;而且自己也会心里没底,会害怕……前一段时间,在一本文摘上又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一个14岁的苏格兰小孩,打扫厕所一学期存了点钱,就到欧洲旅行,钱花完了一点也不害怕,去街上吹苏格兰风笛赚钱,再继续下一段旅行,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发生在孩子身上更是“大逆不道”。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模式,孩子可以这么不一样。可想而知,他们将来长大以后,能做的事情也绝对不一样。

相比较而言,外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更有生活的动机,动机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没有动机,根本就没有出发点。我在女儿小学毕业时带她去海边旅行,因为女儿想看海;初中毕业时想去古都北京,这两次出行,女儿现在还津津乐道,竟下决心到海边城市上大学,并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这正如英国查实的菲尔爵士所说: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中迷失,徒劳无功。

行万里路,读一卷书 篇3

爸爸旅行观:一个人的意志和性格,不是靠一次两次旅行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孩子的见识在旅途中会不断增长,见识多了,自然就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意志力。

居住地:上海

3岁时,因妈妈出国,小老虎跟着妈妈去了一趟德国、法国,他的首次旅行非常顺利,几乎没有不适应,没有对另一个国度的陌生感。所以,从小老虎4岁开始,爸爸王保卫便开始为小老虎计划一年至少两次的亲子游了。

王保卫想的很简单:一定要让孩子长见识。

如今,王保卫夫妇带着小老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广西、北京、武夷山、湖北、安徽、海南、山东、云南、浙江、四川等等,但他们很少选择艰苦的目的地,活动量不能太大,王保卫不主张冒险,哪怕小老虎“挑战成功”,也可能把身体累坏了,他觉得亲子游还是休闲点好,父母不能太“虎狼”,所谓意志力、性格的培养,顺其自然,美国的“虎妈”,太恐怖。

行程安排也很随意:走到哪儿,玩到哪儿,有啥看啥,有啥吃啥。很多时候都会听取小老虎的意见,前几年小老虎迷《三国》时,就带他去赤壁、荆州等地,这一两年他迷上了玉石、翡翠还有古玩,王保卫就带着他去云南随走随看。

王保卫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读完万卷书,再行万里路,而是“一卷书,一里路,一卷书,一里路”密密实实铺出来的。很多家长在对待带孩子旅游方面常这样想,18岁以前不让孩子出门,得专心读书,18岁以后再出去长见识。但是,“小孩子长见识,在不同年龄段是不一样的,不常常带着他出去,等到18岁,他可能已经错过很多了”。王保卫说,小老虎6岁时去武夷山,车在盘山公路上,底下就是悬崖,小老虎一直看着车外的这番景色,“高山是什么,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王保卫还曾带着小老虎站在高处看洪水,小老虎说不好看,扭头跑了,“但那种声音、震撼,已经在他脑中”。王保卫说,一个人的意志和性格,不是靠一次两次旅行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孩子的见识在旅途中不断增长,“他的见识多了,自然就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意志力。见识才是基础”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篇4

妈妈和我定下了暑假里要去北京和厦门,我们选择自由行,因为这样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和行程。出发前,妈妈帮我选了几本有关北京和厦门风景的散文书,让我可以选择先看书再看景点,或者先看景点再看书,这个过程中,我会时不时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受。

以前出去旅游,我总是走马观花,这次在阅读中旅行,我有了更深的感悟。比如当我徜徉在北京颐和园的美景中时,曾经读过的作家笔下的《颐和园》,用移步换景手法描写的万寿山、昆明湖那些优美的语句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如果不读书,美景在眼前也只能是苍白的,无法体会到文字散发出的美。其实游览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阅读的方式呢!

每到一座城市,妈妈会带我去当地的图书馆和特色书店感受阅读的休闲快乐,真是令我眼界大开。还有,旅途中在高铁上捧着一本书静静地读,既能解除旅途的疲乏,又为旅途增添了一丝快乐,原来读书与旅行真的不冲突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 篇5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英国学者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读书则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在读书过程中,有“甘”有“苦”,其中的滋味,却需要亲自体会。

读书,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金钱买不到亲情,买不到纯真的友谊,还有宝贵的生命。书就不同了,它像一位知深的老者,教会你如何待人处事,这样,亲情,友谊与生命将与你共存之,让你享受人间的无穷乐趣。如果说字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辅导老师,那么书就是生活的伴侣是与你诉说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书,是一种信念。

周恩来小时候,校长问他为什么读书?他洪亮地答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就是靠着信念,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领导人民走向了解放、致富、和平的道理。周恩来总理则是抱着一种信念,所以我们只要肯下决心,我们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漫漫的而又是短暂的,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你将不再虚度光阴,生命将会充实美满。最后一段:

让我们一起,踏着前人的足迹,好好读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篇6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有些人只说到名师指路这儿,有些人是全部说完,似乎没有名师指路或自己去悟人就不能成功,片面地强调某一点。这样就进入一个认识的误区:读书有何用,做的再多有什么用!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连起来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启迪人,一本好书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事非常多。可见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读了很多的书,知道了很多的理论、方法、技巧,可是不去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去,这对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为什么现在又开始流行读书无用论,就是基于许多的大学生学了很多知识出来却不能有效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不能产生效益这种现象才造成的。古语说要“学以致用”。行万里路就是指的行动、实践,只有多做,你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才能真正的掌握学到的这些技能和方法。

掌握了这些技能和方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我们必须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知识、阅历、经验,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阅人无数就是要跟更多的、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人的本性,吸取每个人的优点,摈弃缺点,为我所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洞察能力。

我们学了很多、做了很多、也跟很多的人打过交道,为什么我们还会有困惑?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困惑中走不出来,我们就会很迷茫,慢慢地就会迷失方向,放弃自己所追寻的。在这个时候,有高人的指点就非常重要,他可以帮你理清思路,找到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方向、更轻松的上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外因,最重要的一定是要把这些外在的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悟”。“悟”就是思考,是认识,是内因。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所以就有了拿破伦.希尔《思考致富》这本书。人类的进步都是思考的结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策略

1.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国家课程标准虽在“附录”部分,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但推荐的读物太少,太一般化,缺少层次性,为此,我们实验班的老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流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我们列出的必读书目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国儿童文学50年精品库》——童话卷、诗歌卷、散文卷、科学文艺卷、小说卷、故事卷;少年侦探易拉明科学探案系列——《神秘的脚步声》、《神秘的草房子》等10本;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奇境历险》、《绝路逢生》、《鲁滨逊漂流记》等6本;《中国儿童阅读文库》——小说篇、古诗词篇、散文篇;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365夜》;世界著名神话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童话故事集》、《红岩》等。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报刊有《小学生学习报》、《少年儿童故事报》、《报刊文摘》、《衢州晚报》、《少年报》、《读者》、《小学生时代》、《少年博覽》等。

2.读书活动荟萃例析

(1)建立“读书积分卡”

建立“读书积分卡”。为了促进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对孩子的读书活动进行量化,每个实验班都成立了读书会,给每个会员建立了“读书积分卡”。以学校推荐书目为主进行阅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目阅读,学生读书积分成绩由实验老师认真核实。学生每阅读一万字的内容,可积10分。设立“读书星计划”,四至六年级学生积满50分,可获得一颗读书星,获得30颗读书星,将荣获“班级读书大王”称号;获得60颗读书星,将荣获“校级读书大王”称号,荣获“校级读书大王”称号的学生,可获得老师赠送的精美图书一套。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a.剪报本——每生用厚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

b.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

实验班的每位学生都做得非常棒,在每学期一次的读书成果展览会上,孩子们的剪报本、摘记本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故事报、新闻报、诗歌报、作文报、图案报、生活常识报、数学报等精彩纷呈,摘记内容丰富生动,值得积累,很有价值。通过评比“优秀剪报手”、“摘记小能手”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热情。

(3)争当最佳图书推销员——孩子们开始热爱读书了,可书从何来?a.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里有藏书几十万册,除必读书外,每个学期再搞个调查,列出班内学生最想看的书目,每个月让图书管理员到图书室去借出多于班级学生数10本的书,做好有关登记后,一一借给学生看,然后在每天中午半小时阅读课中,学生可以随时先还后借,每次限借一本,最迟在7天内归还。b.学生个人购书。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课外书。在班内搞个图书推销活动,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好书,再借给同学看,看完后讨论讨论。凡推销成功一人者可得10分,谁推销的多谁得分就高,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图书推销员”若干名,实验老师要对这些可爱的孩子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当然《借书制度》得人人遵守,爱护书籍的教育必不可少,“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损坏丢失照价赔偿”得警钟常鸣噢。

(4)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

实验班每学期都要组织“读书节”主题读书会活动,且各有侧重,三、四年级为童话系列;五年级为古典名著系列;六年级为了解中外著名诗人、作家与作品系列活动。而背诵积累中华古诗词活动则始终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

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而且这是长大以后没有办法弥补的。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之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经济开发区东鸭池小学)

【辩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篇8

书本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行万里路却能获得更多耕多......即使书里写的也就是你旅游所看见的,但是那种亲身体验的心情是万卷书不能带给你的。

读万卷书是间接经验,行万里路是直接经验。所以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防守上正方必须明确两者都是必要的,不读书或者缺乏理论上的支撑都是不行的。但是既然是比较重要性,就看在相同条件下,那者更为重要。那么在时间和精力都充足的条件下,当然是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那么在时间和精力不充足的条件下,行万里路固然行不完,读万卷书也读不完,所以只能有选择的读书和有选择的实践。这个战场上,辩的是双方的辩论技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读万卷书更注重传承,行万里路更注重创新。有些时候传承是创新的基础,而有些时候传承会束缚创新的发展

首先确定,读万卷书是一个知的过程,行万里路是行的过程,但是这个行不仅仅是低着头去做,更是在做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来知,可以将知和行完整的统一。而仅仅是读万卷书则达不到这个效果。然后可以选择从效果方面入手强调行万里路从收获方面而言更具有针对性,更易于获得成功。人不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全才,必然会有偏重,或者说专于某一个方面。只有行才能知道自己做什么更合适,光是读书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如果从以上的分析入手破题,应该理论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抓住自己的底线,全队的攻防体系会比较统一,容易配合。但是理论的简单,很难让你在核心部分抓住优势。个人认为,如果是我打比赛,我的核心在于目的与手段的判断,读万卷书可以说是打好基础的手段,但是行万里路才是目的,知的目的就是为了行,强调知的作用,会让整个行动本末倒置。而强调行的效果才是王道。因为在知的方面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行的效果来打基础的。
如果把这部分加入到前面的理论当中,可能更完善,但是,缺少核心点,建议,将前一点作为主线进行立论和放手,而将后一点作为辅线进行进攻。

„读书万卷‟的中国知识分子很多,人文关怀、兼济天下的雄心也是豪情万丈,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天下自然没有他们的份,还落得个“无用”的恶名,这实实在在的证明了中国知识分子眼高手低的坏毛病。理论知识不能学以致用,终究是不出鞘的宝剑,空负了“龙泉”美名。王莽改制只是两汉的一个小插曲,不过几十年。在我的印象里,历代开国皇帝中,要数此人还算是个读书人。王莽,一个不折不扣的腐儒,孔孟读得多了,脑袋僵化得可以。收私田为王田、废奴、改革货币……结果书生政治终究行不通,王莽身败被杀,舌头也被分食。书生就是书生!读书可以“万卷”,步子却迈不出“半步”。通病!有没有不出书斋却知天下事的大家吗?有,而且很多。如康德,他一生未出哥尼斯堡,但胸中的宇宙比大多数人都要宽广。不过,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他研究的领域是一个纯粹理性世界,与我们的经验世界不是一个路数。在那个世界里,讲的是真理、上帝、宗教、逻辑,那是一个浮在云间的天堂,而大多数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凡人,活在地面之上。知识来源于经验世界,这点相信不会有很多异议。大脑对世界的种种刺激反应,并且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整理、归纳,才形成我们的“书万卷”。在人类知识的长河中,实践过程始终是主导力量,理论再有高明,也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而且当今科学已经开始显露它的疲态,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各门学科的领头人,是花在实践方面的时间多,还是花在书本上的时间多?“万里路”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对“万卷书”的继承和高举,对于“万卷书”的尊重。不再重复前人已经作过的实验,正是由于前人已经反复替我们作过了,而我们的更艰巨使命在于,要站住前人的肩膀上去作更新的探索实践,去寻找新的理论。再看,千百年世界自发形成的秩序是最精密、最自然的,它的存在不是“理论”指导的结果,可以说,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于现实世界的。理论的存在只是解释这个世界。特别是社会、经济领域里,理论的作用实在有限,而经济生活几乎就是人类生活的主题,目前为止,有此企图都无可幸免的失败。而真正能体现理性威力的地方,只能是物理、化学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奠定恰恰还是无数的实验、实践,并且他们的发展仍然要基于未来无数的实验与实践。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读万卷书”小于“行万里路”。万卷书只是理论知识,万里路才是实际生活。理论和实际之间是有差距的。读万卷书用的只是头脑,而行万里路却需要手、脚、脑、身体并用。我们人类的祖先就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发现树枝可以用来够到树上的果实,进而促进了人大脑的发育。所以这万里路才是真正有利于人的脑部发育。但是万卷书是我们人类几万年知识的精华。在现今的高科技社会里,没有万卷书的提点,还真不行。祝你能读万卷书,又能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400字 篇9

说到读书, 有人会摇头:“读书苦啊!”可我觉得读书很有乐趣。书是人类智慧的 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从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培养我的读书能力,让我不懂的地方查字典,并且还提问我一些问题,以至于到小学以后,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在网络作文大赛中,我的作文还得了奖。从此我更努力了,天天手不离书,妈妈还抽空陪我去书店去买书,看书。有一次,在考试的前一天,我借了同学一本课外书,刚回家准备看,妈妈就来“收缴”课外书了。我脑袋一转,便把书塞在口袋里,装模作样的进了厕所。尽管厕所臭气熏天,但是我仍然看的津津有味,最后妈妈进来了,看见我在捧着书傻笑,气得火冒三丈,教训我一通。虽然妈妈教训了我,但我更加爱书了。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它,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人类的阶梯,是它,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它,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这里是万花筒,这里是大观园,这里的生活五彩缤纷,这里的世界色彩斑斓。书伴着你长大,伴着我长大,让我们爱读书吧,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篇10

南宋诗人陆游曾做一首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诫儿子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学问也好,搞教育也罢,书本上的经验和知识固然重要,但要把这些经验变成有个人风格,符合自己行事特点的东西就要放在实践中去实验,去完善,是谓行万里路。

从上一届的307到这一届的304班,当班主任近六年时间,自我感觉是我人生筋骨血肉成长最快的六年,是我人生喜怒哀乐感情最丰富的六年,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六年,是人生千变万化的六年。在这六年中,我碰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也经常意气用事,但更多的还是从周围吸取宝贵的可操作经验,在一次次的问题磨合与反思中,把这些“别人”的共享变成“自己”宝贵的私藏。

一、在惊喜与感动中成长

这一路走来,从厌烦班主任到慢慢觉得这个工作的惊喜!上届的304班,我十分喜欢,即使他们没有尽善尽美,但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成长!还记得开学第一天“起立”时,我绕着走了一圈,并告诉他们,班里没有人比李老师矮了,以前是我照顾你们,现在该是你们照顾我了吧!一声响亮的“好”让我震撼!才两个月左右就被学生感动的稀里哗啦了三回。第一回,军训齐心协力的他们一心想拿个优胜班级让我惊喜,然而他们的表现却不甚令人满意,但当我踏入教室门口,全班学生自发组织齐声说:“对不起,李老师,我们让您失望了。”顿时泪奔。第二回,教师节时,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教师节献礼”文艺演出。每位老师的礼物是我准备的,所以我没要,但是学生自发秘密的准备了好几天,送了他们的心意,真的又泪奔。第三回,女生寝室生活指导老师告诉我,刚住校的几个女生犯了寝室规矩,要扣分,她们居然抱成一团在寝室里哭,怕我会难过,好感动。

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上个学期笔者办公室里多了个做作业的学生,他叫王××。一个月前,他还是个晚上看小说到12点,白天课堂睡觉从不做作业的学困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没希望了”。但我从未放弃他,一次次找他,家访,夸他聪明,在军训中,文艺表演中给了他自信,或许是被我的坚持感动,周日至周四晚上他不再上网,白天认真听课,晚上自己做作业,不抄,不乱做。一个多月的坚持,现在的他经常跑办公室,让老师们给他批试卷。原来班级倒数的他,在期末考试考进了校330名。他对班级男生、女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或许我也受到了《班主任兵法》与《孙子兵法与教育孩子》这两本书中的“擒贼先擒王”的影响吧!但并非他从此就潜心向学了,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挑战所在了,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上周他好像参与了初三不良事件,我问他的时候,他居然说:“他们叫了我不好意思拒绝”的幼稚话语!当时感觉天崩地裂,所有心血付诸东流。郁闷了两天,在攀岩活动之后一下子豁然开朗:也许人生注定了,不管老师怎么谆谆教导,父母怎么苦口婆心效果也不大,有些弯路是绕不过去的,必须要走过之后才会明白!所以我也会继续充满信心地教育他,当然该负的责任,他也必须承担。

三、理论到实践的跃迁

理论到实践的距离有多远?这是一个很难去估量的距离,可以是一瞬间也可以是一生。但不论多远都值得我去努力践行。

距离中考还有3个月的时候,班里的李×和隔壁班的陈×赶末班车谈起了恋爱。单元检测成绩大幅滑坡,上课时人神游天外。我没考虑更多的问题就在班级最后一节总结课上大发雷霆:“不要在最关键的时刻赶末班车,谈恋爱影响学业!”虽然没点名,但是班级的大多数同学都心照不宣地瞟向他,有些人还在暗暗发笑。之后的几天,我没有再看到他们走在一起,正当我高兴地以为这件事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其他老师却和我说起,在僻静的小路上看到两人云云。听得我不禁一晕。

思考良久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便咨询了其他几个老班主任,又上论坛上发问,又有不少老师留言为我出主意。我整理好思路以冷处理为主,先和家长沟通,再在班级看牢。两周下来,效果显著,他们俩分开了,成绩有明显回升,上课情况也好了很多。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原本开朗阳光的李×变得沉默了,每天只是在座位上闷声不响,谈话也是默不作声。新问题不断出现,怎么办?

其他人的经验是他们的,而学生和问题是我自己的,我只能借鉴他们的想法,不能完全依照他们的做法。我感觉还是要继续开导他,针对他的情况,我和他做了一次掏心窝的深刻沟通。首先和他道歉,原因是老师太心急,而心急却是担心他的未来发展;然后他表情松动了,我趁热打铁,让他负责班级体育考试的科目训练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结果,小陈如愿考上了高中。

在班主任漫长的道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它可能是我目前能够解决的,但更多的是新的问题。时代在变,教育的本质始终如一。我们只能不断地从先行者中汲取力量,并不断地应用到实践中,更是要把自己的经验传送出去。我不仅是一个接受火种的人,也是一位传播火种的人,抑或是万千火种中的一员。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10.

[2]蒋星五,曾琳琳.孙子兵法与教育孩子[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400字 篇11

我想了一小会儿,便对妈妈说“这意思是不是说,读万卷书学到的只是教科书上基本的东西,是做一个人,必须要学会的。而行万里路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踏遍了天南地北,认识更广阔,而恰恰在这些现实生活中,又能学到教科书上没有的,也就是更多的东西对吗?”

妈妈觉得很奇怪,问我“你不应该觉得这句话是错误的吗?教科书上有很多知识,而大好河山一点儿知识都没有,你是怎么学到更多知识的?”我笑着回答道“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我们在生活中的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比较科书广阔多了。记得以前有一个医生说过,病人不可能按教科书生病,而这时就要看看自己累积的经验,和广阔的见识了!”

我说了很多,可就算我领悟了这么多,妈妈还是说我只懂一些皮毛,没有更深层次的去了解。不过我还是得洋洋的说“那也总比皮毛都不懂要好!”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阅读及答案 篇12

②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

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③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④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⑤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⑥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⑦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加了面试,未破聘用。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有好风景。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2分)

小题2:.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文中画线部分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3分)

小题5:.首段中写道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许多名人成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仿照举例再写一个相应的事例。(2分)

举例: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参考答案:

小题1: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小题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论题;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小题1:比喻论证或排比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读书的重要意义。

小题1: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

小题1:略

小题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能力,仔细阅读第一段,从第一段中总结出论点。

小题1:.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引证的作用。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然后具体分析。

小题1:.文中画线部分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论证的作用,分别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排比论证。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1:.首段中写道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许多名人成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请仿照举例再写一个相应的事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篇13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即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乐于动手、乐于动脑,在探究中感悟物理现象、物理情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科学探究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呈现,而且还作为一个目标向学生提出,在这里学生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其过程方法和能力,而且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将在此积极体现和养成.但是,目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只注重书本、利用满堂灌的方法来“传到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亲手实践能力、课外以及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因此,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现象、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等缺乏认识和感悟,从而觉得物理知识枯燥难学.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一个“讲者”,而应是一个听者,一个智慧的问者,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物理知识.以下将详细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

2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方法及实践

常言道:“千言万语说不清楚,一看实验就分明”.对于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如果教师死板的讲授,定会将知识“讲”死了,如何才能活化这些知识,就必须借助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感悟物理事实.

案例分析一

教师在讲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就这样一句抽象的语言,学生很难留下什么印象,更不用说去理解后来要学的折射定律,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海市蜃楼等现象了.为此,我借助了这样一个“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现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之:用激光器照射盛有清水的烧杯,搅动清水时,屏幕上光点不动,然后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并仔细观察屏幕上光点的变动情况:

(1)在水中倒入少许蔗糖,稍微搅动水.

(2)不断搅拌直到蔗糖全部溶解至蔗糖水均匀.

(3)取盛有冷清水的烧杯,让光束通过在其中慢慢注入热水.

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也有了更具体形象的认识,这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感性基础.再如,在讲望远镜与显微镜时,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我们分别从望远镜的发展史讲起,拿来透镜让他们试验,体验发现的这个过程,学生接受起来自然而轻松,这比空洞的讲上十遍的效果还要好,而且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用实验让学生来体会感悟一些物理事实,这样将大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案例分析二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我先准备一段优美乐曲的录音磁带让学生去感受.事先让学生从家中备带各种乐器、瓶子等,也可临时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东西来探究声音.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案例分析三

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

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问题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有些同学开始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图1);

步骤2: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图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3),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实验,学生就能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了,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做归纳与总结,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此有深刻的印象及理解.

3 小结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合作关系 篇14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开始对此话的理解是这样的: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我相信有许多人跟我的理解是一样的,我还记得我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然而我发现我错了,我相信古人开始说这句话时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应该理解为:要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没有要么这一说法。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读万卷书:那是让我们要多读书,多去学习别人的东西,去融合别人的思想和理论,来求得进步,然而书,毕竟只是书,书中所讲的只能是过去的现实社会的思想和理论或者是过去的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还有就是现在的现实社会的思想和理论或者是现在的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行万里路:就是要我们自己去经历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和没有看到的东西,让我们亲生去自我体会,自我的去对现实与未来的理解和想象。也就是要做到耳听与眼见相结合。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看别人的并去亲生体会,然而不应该是只是去看别人或者只是去体会。结合他人和自己一切来看世界去看未来,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

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而不是个人的世界。无论是什么只有合作才能完成,没有什么能去独立做的,至少现在我没有发现。我想可能许多人多有写过“以合作为题或者为话题”这一类的文章,像这种文章在小学或者初中的试卷上时有出现。为什么要去写这类文章呢?我想大家多很清楚,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我想提个小小的意见大家可以去想想当时写的什么如果您是一个爱保存的人的话建议可以去找找当时写的什么,再去想想现在写的话又该写什么。

其实在我们的世界一直如此,我们去跟古人合作跟身边的人合作跟我们可能不认识的合作。这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着别人写的书提高自己的身心,走着别人走过的路丰富自己的阅历。

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只是去读书或者只是去旅行,我们应该在读书的时候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感悟书本中的知识,或者在旅行的途中我们可以停下或者放慢脚步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书。只有读书与旅行相结合了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行万里路,读一卷书 篇15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名言;“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应该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不可争议的共识。作为一名老师,读书与我们更是息息相关。

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师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一代又一代的成长。学生的知识增长和我们的知识构成密不可分,那么主要影响我们知识构成的是什么呢?是读书。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第二,教师读书应该有选择,有方向性。

首先,我先来介绍第一个问题,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打开一本书,静静倾听,用心去阅读,无声之中,你已领会万千世界。书之声如天籁、如仙乐、如蝉鸣、如鸟语、如风声、如鹤唳,世间一切的呐喊、哭泣、欢呼都在其中。心灵随之波动,感情随之震撼。“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灵魂已飘然于云际之外。这些感觉想必大家都曾有过,特别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更需要有这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让读书来洗涤我们的心灵,让读书来提高我们的素养,让读书来培养我们的气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又更深刻、更丰富的知识来教导我们的学生。

针对我们语文老师,则需要对读书有着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它有着丰富、厚重的内容。我们所选的课文,一般包含了各个方面,远至古代传闻逸事,近至当代的新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这一切若我们的语文老师没有丰富的知识底蕴,那么我们将很难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与之相关的如:追求精致的生活或许是每个人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若不多读书,是很难成就的。

上一篇:教务人员工作职责下一篇:三头六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