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申报实施计划

2024-09-22

政策申报实施计划(精选7篇)

政策申报实施计划 篇1

“321引进计划”申报和政策兑现补充说明

一、进一步完善申报人诚信档案制度

申报人在线填写申报信息前,应按照“自愿申报,诚实守信”的原则,仔细阅读以下条款,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后,再依据当年度《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公告》和“321引进计划”在线申报系统的要求,逐项填写申报信息。申报人的申报信息在线提交后,经申报资格认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将直接取消申报人的申报资格,并适时予以通报。

1、同一批次的同一申报人,在不同的区(园区),以同一个项目或者不同项目重复申报的;

2、申报人属于同一批次本计划或同年度“南京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团队成员的;

3、申报人已入选本计划或“南京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或“紫金人才计划”的;

4、申报人属于本计划入选者的团队成员的;

5、申报人曾申报过本计划,且已进入上一批次评审环节,或已经累计2次进入评审环节,均未入选的;

6、申报人以已入选人才创(领)办企业进行申报的;

7、多个申报人使用同一个项目进行申报的;

8、创业计划书中,关键信息填报不完整的;

9、申报人现担任在宁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曾经担任过在宁企业法定代表人的;

10、申报人现拥有在宁企业的股权或者曾经拥有过在宁企业股权的;

11、使用其他违规手段(如冒用他人名义、未经他人允许使用他人信息)等进行申报的;

12、伪造申报材料或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报材料的。

二、进一步完善申报人创业团队成员的信息审核工作 申报人在线填报的团队成员信息,是评审工作的重要参考要素之一。为了保证团队成员信息的真实可靠并准确无误,现补充说明如下。

1、团队成员主要内涵。本计划所指的申报人创业团队成员,是申报人已征得本人同意,志愿加入申报人的创业团队,并在入选后共同执行创业项目的核心创业团队组成人员。申报人在线填写的团队成员信息,将作为入选后创(领)办企业的重要复核信息之一。申报人的团队成员最多不超过5人(含申报人本人)。

2、团队成员主要信息。申报人在线填报的团队成员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2)身份证或护照号;(3)联系电话和邮箱;

(4)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在学术、工作和创新创业等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和业绩。

3、团队成员验证材料。申报人在线填报团队成员有关信息后,还须同时在线上传以下2个验证材料,以便查验。

(1)由申报人和每个团队成员本人手持身份证件拍摄的彩色照片原件(要求为半身彩色照片,本人及身份证件信息页需清晰可辨);

(2)经申报人和所有团队成员本人签名的合作创业协议。

三、进一步完善入选者创(领)办企业信息复核工作 根据《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政策兑现服务细则》(宁人引[2012]3号)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321引进计划”入选者创(领)办企业,按照政策兑现服务流程和要求,在线提供企业相关信息和服务需求,并通过市专项办复核后,可享受全部的优惠政策。

(一)关于入选者创(领)办企业的基本条件 入选者创(领)办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

1、初创式入选者应为创(领)办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嫁接式入选者应担任企业副总经理以上职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且实收资本足额到位;

2、申报时已组建创业团队的入选者,其创(领)办企业须为团队成员办理社会保险,或团队成员须拥有企业的部分股权;

申报时未组建创业团队的入选者,其创(领)办企业须为企业员工办理社会保险。

(二)关于“延期注册”。对入选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商注册且实收资本足额到位的,将根据以下两类情况,分别处理。

1、在规定时间内,已完成创(领)办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属于以下2类情况的,可根据入选者和各区(园区)的申请,适当延期复核,但延期时限不超过一个月。

(1)实收资本未能足额到位的;

(2)未提供创业团队成员和企业员工的参加社保证明或股权证明的。

2、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创(领)办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的,不再受理入选者和各区(园区)的延期复核申请。

(三)关于“股份代持”。确有需要的外籍人才入选者,可委托一名中国籍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代持其在创办企业的全部股份,并通过该形式注册内资企业。

需查验以下材料:入选者创(领)办企业的营业执照;代持人与入选者的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全体股东签名股份代持协议;协议区(园区)专项办书面证明等。

(四)关于“股权出资”。入选者系外地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前十大股东,原则允许其以原上市公司作为唯一出资方,直接投资注册南京创业项目。入选者系外地的非上市公司股东,不可以公司名义代为出资,但如符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的,可通过股权出资方式,对公司注册进行出资。

需查验以下材料:

1、原公司股权变更证明

2、新公司的验资报告

3、以股权出资的投资人签署的股权认缴出资承诺书。

4、股权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需加盖股权公司印章)

5、协议区(园区)专项办书面证明。

南京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专项办公室

二○一三年七月十七日

政策申报实施计划 篇2

一、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实施效果

计划生育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中国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首先,来对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现实背景及主要内容进行回顾。

1. 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的现实背景及主要内容。

建国之初,在“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灌输下,引起了第一次出生高峰,三年自然灾害以后,中国的人口经历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出生高峰期。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两次出生高峰的出现,人口无计划地盲目增长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促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1971年,中央开始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1980年,面对接近10亿的人口数量,中央发布了著名的“9·25公开信”,正式提出“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此,中国开始全面推行“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1984年,鉴于“一孩化”政策在农村实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对“一胎化”政策进行调整,而后逐步形成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即除对占西藏人口绝大多数的藏族农牧民没有限制生育数量的要求外,在城镇地区实行“一孩”政策,农村大多数地区“一孩半”政策,对少数民族及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实行更宽松的生育政策。

2.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自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少生了4亿多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从传统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自然增长率到现代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为世界人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三是提高了人口素质,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四是为经济增长创造了四十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1]。

当然,计划生育政策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出生性别比偏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以及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等等,接下来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产生的问题及负面影响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缓解了人口膨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在肯定其对解决人口问题的贡献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1.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男女比例失调,即性别比失衡是计划生育带来的比较显著的问题之一。性别比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下页图1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高出正常值范围并持续攀升,并在2008年达到峰值120.56。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可见,中国的性别比已经严重失衡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在中国,发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是复杂的。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原新认为,“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是重要原因。是的,经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束缚,“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封建思想在人们尤其是农民的心中根深蒂固,随之产生的对女孩的关注程度不够,女孩的生长环境差,女婴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等危及女孩的生存权,危害女孩健康成长的问题使得中国性别比持续偏高。

性别比失调的直接后果是产生“剩男”。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出现大约3 000万“光棍”。而这3 000万的剩男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婚姻挤压”现象。性别比失调不利于家庭婚姻关系的建立和稳固,不利于社会稳定。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不稳定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单身族的壮大,必将带来性犯罪、拐卖妇女等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影响社会安定。此外,性别比失调必然导致非婚生育、婚外生育和重新组合家庭中的超孕、超生,引起无计划的生育,进一步威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2. 人口素质下降。

人口素质,又称人口质量,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人口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是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人口学所讲的人口素质,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它反映了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本文所讲的人口素质下降主要是指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素质的下降。

实施计划生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但是它却给人口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首先,对人口质量的危害表现在素质下降问题上。由生物学可知,头胎可能会由于母体自身机能的不完善和不适应造成生理上的缺陷,同时,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均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现行生育政策允许素质落后的农村生二胎,在遗传学上不利于优良基因的遗传,从而相对降低了人口素质。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陷入困惑,教育的缺位和教育方式不科学造成的独生子女素质的下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样家中就只有一个孩子,长辈对他必然疼爱有加,以至于达到溺爱的程度。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极容易造成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自利、任性等不良心理特征。再次,计划生育可能导致独生子女性格扭曲。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使得社会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当独生子女走出家庭进入学校和社会面对竞争时,那种作为“唯一”的优越感将不复存在,竞争中的挫败感加上父母的期望会在无形之中给独生子女的成长带来压力,长久的压抑会导致独生子女性格扭曲,从而变得自负、孤僻、不合群甚至会做出犯罪等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

3. 加速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上升的现象,一般认为,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时就属于老年型人口。根据这一标准,中国2000年左右就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六普”初步汇总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人口老龄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生育率下降的增度可以加快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国旨在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大地加快了中国生育率水平的下降速度,加速了人口老化,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据曾毅对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下中国劳动力快速萎缩与人口老化加剧的预测与分析,“若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00年的6.7%快速上升到2050年的27.8%;最需要照顾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00年的1%上升到2050年的9.1%,是2000年的9倍多”[3]。我们都知道,若老年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老年人数增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老年人数增加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快速下降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快速上升。他指出,“若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中国劳动力资源从2030年9.59亿快速萎缩到2050年的7.77亿,减少了19%,每年减少近1 000万,每十年减少近1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减少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更糟糕的是,青壮年劳动力快速萎缩的同时,劳动力资源本身的老化现象将十分严重:55~64岁接近老年劳动者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将由2000年的10.1%迅速攀升至2020年的17.1%,到2050年将达到26.7%,这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4]

是的,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它必将加剧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首先,计划生育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结构的转变影响劳动力的供给,青壮年劳动力的萎缩和劳动力资源本身的老化都将威胁着中国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计划生育改变了中国的家庭结构和赡养结构,使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结构和赡养结构呈“4-2-1”型,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家庭结构的变化会使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下降,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家庭劳动适龄人口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面,这样就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进一步加剧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这样,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深化,老年抚养指数必然上升,财政中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从而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三、对策建议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产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有些甚至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得不引起对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的重视。

1.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5]

2.在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加强“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生育观念,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推进两性的公正、平衡发展,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严厉打击技术越轨,加强对违反《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的人员的惩罚力度,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进而达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完善独生子女教育体系,培育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加深独生子女对社会的认同,提高独生子女的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素质。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引发的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背景;问题;对策

一、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的背景与实施效果

建国初期,随着“人多力量大”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内的首次生育高峰期开始出现,后来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第二次生育高峰开始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两次生育高峰的影响下,人口盲目无计划增长的态势与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实际矛盾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大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社会面临的人口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在1971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晚、稀、少”的策略,1980年初,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近乎10亿,中央及时发布了“9.25公开信”只允许每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独生子女。在1982年

9月,党召开了十二大,并正式把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始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1984年,面对农村实施“一孩化”政策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央略微调整了“一孩化”政策,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在这时逐步形成。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产生的效果,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推进,很快降低了人口生育率,其取得的成就也非常显著:(1)少生了近乎5亿人,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开始逐步由高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高自然增长率,开始转变为低自然增长率与死亡率,有利于中国人口的科学发展。(2)人口增长影响经济、环境以及社会资源的压力也开始逐步缓解,(3)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经济飞速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在长达40多年的实施中,也给我国带来了不少现实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

我国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人口数量的增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人口问题不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环境压力,影响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可有效缓解由于人口膨胀,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非常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一方面应肯定其贡献,另一方面也不应忽视它给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引发的显著问题之一就是男女比例失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别比失衡。我们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性别比,一般情况下,生物学规律是决定性别比的主要因素,应保持在103以上107以下。下图1为2006-2010年出生人口条形图性别比,由图可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与正常值范围比一直高。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比失衡现象。

在我国造成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如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养儿防老”思想等,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开始渐渐不重视女孩,造成女婴死亡率高以及给女孩提供相对比较差的生长环境等,这样造成我国的性别比越来越偏高。

性别比长时间的失调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剩男”问题,据有关部门预计截至到2020年,我国的光棍数量可达到3000万,同时性别比严重失调后,对建立与稳固家庭婚姻关系也是十分不利的,若家庭不稳固,便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固。单身男性的增多很容易引发性犯罪,以及拐卖妇女事件等。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人口素质下降。人口素质也可以说是人口质量,主要指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我国的人口素质在“十一五”期间有了很大提高,但与越来越激烈的综合国力相比还是很难适应,计划生育实施后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但它却在某种程度上危害到了人口质量。

(三)加速人口老龄化。我们通常把人口中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7%以上时,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人口都称作老年型人口,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大大改善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这逐步加快了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

生育率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我国实施了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后,大幅降低了我国的生育率水平,使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可以说计划生育是一种催化剂,催化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对策建议

(一)工作思路要明确。应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身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创新体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生育水平平稳降低,逐步改善人口结构,大幅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科学合理分布,促进我国人口大国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让人口、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资源实现最终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教育。让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主动、积极开展一些关爱女孩活动,促进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让两性实现公正、平衡发展。对各种技术越轨行为应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对哪些用医学手段鉴定婴儿性别的惩罚力度,部分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实现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还应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工作,不溺爱子女,培养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感,让独生子女能独立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三)重视发展经济,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应逐步改善家庭养老结构,完善社区老年服务建设,让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紧密结合,不断夯实养老保障体系。

四、结束语

总是,要想更好的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引发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的背景与实施效果,认清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庆伟;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果、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 (3).

[2] 都阳.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形成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5 (12).

[3] 傅国平.出生性别结构失衡的治理对策[M].长沙:湖南大学2002级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孙淑翠.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果及困惑[J].大众文艺综合学术论坛,2011 (21).

政策申报实施计划 篇4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利,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户籍或者居住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建立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按本办法规定的比例承担计划生育奖励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计划生育奖励和优惠政策落实的日常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履行其职责。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女方年龄在49周岁以内且男方年龄在60周岁以内的,可以向双方任意一方单位(无单位的向户籍地)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一)夫妻合法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收养一个子女,自愿终身不再生育也不再收养子女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再婚后不再生育也不再收养子女的;

(三)夫妻合法生育或依法收养两个以上子女,只存活一个未超过18周岁的子女,且死亡的子女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的;

(四)再婚夫妻双方均有一个子女但都未直接抚养,再婚前没有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婚后不再生育也不再收养子女的;

(五)非婚生育一个子女后,已承担了相应的计划生育法律责任,办理了结婚证,不再生育也不再收养子女的。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育龄人员(女方年龄在49周岁以内,男方年龄在60周岁以内),单方可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一)没有结婚的公民依法收养一个子女,自愿不再结婚生育也不再收养子

女的;

(二)离婚或丧偶前合法生育一个子女或依法收养一个子女且没有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离婚或丧偶后不再结婚生育也不再收养子女的;

(三)一方再婚前有一个子女,但没有直接抚养,另一方无子女的,依法再生育一个子女后,初育一方可申领;

(四)再婚夫妻双方均有一个子女,只有一方直接抚养子女,且再婚前没有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直接抚养子女方可以单方申领。

第六条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对象,从领证之月起到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5元至2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单方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按一半标准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按下列办法支付:

(一)夫妻双方有工作单位的,由双方单位各支付一半;一方有工作单位,另一方无工作单位,由有工作单位的一方工作单位支付全部。单位聘用一个月以上的临时工,由单位按月支付一半。下岗未再就业职工由原单位支付。解除劳动人事关系的职工,其独生子女保健费由原单位支付到子女十四周岁止。劳动合同未到期的职工,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发放到合同期止。

(二)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或城镇未从业居民,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支付,所需费用由各级计划生育经费分担。

(三)个体工商户及雇员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列入税前支出。

(四)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离婚或丧偶的家庭,其独生子女保健费由直接抚养子女方单位支付全部。直接抚养方再婚后,其配偶无子女也不再生育或配偶只有一个子女且未直接抚养的,重新换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婚夫妻双方单位各支付一半独生子女保健费。

(五)夫妻一方死亡的由另一方单位支付全部;夫妻双亡的,由夫妻原单位支付;夫妻无单位的,由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支付。

(六)夫妻一方服刑的,服刑期间由另一方单位支付全部;双方服刑的,服刑期间由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支付全部。

第七条 符合《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子女的夫妻,其女方年龄在40周岁以上49周岁以内,且男方年龄在60周岁以内的,提出自愿不再生育的申请,经

审查属实按下列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

(一)奖励费支付标准:

2003年1月1日前达到再生育间隔的育龄夫妻,农村居民每户奖励1000元;城市居民每户奖励2000元。

(二)申报程序:

1、符合再生育政策放弃再生育的夫妻必须先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落实长效避孕措施后,再向村或社区(有工作单位的向单位)申请放弃再生育,填写《放弃再生育子女申报表》,签订不再生育的承诺书。

2、村(社区)或单位在15个工作日(含张榜公布10日)内核实申请人情况,符合条件的张榜公布,无异议的签署意见后,上报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

3、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在15个工作日(含张榜公布10日)内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由村(社区)或单位二榜公布,无异议的签署初审意见后,上报区、县(市)人口计生局。

4、区、县(市)人口计生局在15个工作日(含张榜公布10日)内对申请人情况进行终审,符合条件的由村(社区)或单位三榜张榜公布,无异议的签署终审意见后,上报市人口计生委备案。

第八条 放弃再生育奖励费的所需费用,由单位支付的,在单位福利费中开支;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支付的,由市、县财政按比例安排专项经费,具体承担比例以及管理实施细则由市财政局会同市人口计生委联合确定。

第九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按下列办法免费享受《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农村居民可在户籍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免费接受基本项目的服务;在户籍地以外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服务的费用,可按省规定的标准到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销。

(二)城镇未从业居民接受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费,可按省规定的标准到计划生育管理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销。

(三)单位职工(包括聘用一个月以上临时工)接受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费、合法生育分娩费和产假工资,按《湖南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规定,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或者不属于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项目的,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支付。

(四)省内未从业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接受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费,可在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销。跨省未从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费,由户籍所在地按当地规定办理。

(五)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支付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费用,按省、市规定的分级承担比例,从各级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支付。

第十条 农村居民实行计划生育享有的其他优惠政策:

(一)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符合政策只生育一个子女或生育二个女孩,年满60周岁的,每人每年奖励抚助费600元。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及省规定的比例承担。

(二)晚育的减免本人当年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资金。

(三)分配集体收益(包括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1人份额。夫妻只一方户口且独生子女户口在本地的,增加2/3人份额;夫妻只一方户口在本地而独生子女户口不在本地的,增加1/3人份额。

(四)划分宅基地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照顾,征地拆迁安置中,集体经济组织采用统一方式安置被拆迁农民的,独生子女户可按重建安置房价的70%加房屋层次调整系数每人优惠购买40平方米;自建安置住房的,独生子女户在支付重建安置房基础费的70%的款项后可多享受一人的占地指标。

(五)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居、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对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就学、就医给予补助的标准、对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在扶持生产、介绍就业等方面给予照顾的规定。

(六)有条件的地方,生育一个子女或生育两个女孩后落实了绝育措施的夫妻,可以采取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形式,为其办理养老保险。

(七)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开展小额贷款、项目开发、科技扶持、以工代赈、扶贫助教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待。第十一条 单位职工实行计划生育享有的其他优惠政策:

(一)男女双方系初婚,男方在25周岁以上、女方在23周岁以上结婚为晚

婚,增加婚假12天。

(二)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者实行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增加产假30天。

(三)产假期间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产妇增加产假30天,丈夫休护理假15天。

(四)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通过职代会制定对独生子女入园、入学、就医给予补助的标准。

(五)接受计划生育手术,享有下列规定的休假待遇,如遇特殊情况,由医师决定:

1、放置宫内节育器,自手术日起休息2天,重体力劳动者,术后一周内不从事重体力劳动。

2、取宫内节育器,当日休息1天。

3、输精管结扎,休息7天。

4、单纯输卵管结扎,休息21天。

5、人工流产,休息14天;人工流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休息16天;人工流产同时结扎输卵管,休息一个月。

6、中期终止妊娠,休息一个月;中期终止妊娠同时结扎输卵管,休息40天。

7、产后结扎输卵管,按产假另加14天。

(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职工,自法定退休年龄退休之月起,由原单位按其本人基本工资5%的标准增发退休金,改制或破产企业按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执行:

1、持有效《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单方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只领证方增发工资);

2、终身未婚或婚后未生育且未收养子女的;

3、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也未收养子女的;

4、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都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婚时子女均由前配偶直接抚养,且不再生育也未收养子女的。

第十二条 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

(一)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情况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对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二)村(居)委会和单位应当将奖励政策、奖励对象、标准和奖励费发放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奖励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四)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再生育子女的,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停止享受独生子女及父母优待。已领取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其他奖励费用必须全部退还。属于违法生育或违法收养子女的,按《条例》第四十三条、四十五条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五)符合再生育政策申请放弃再生育,领取奖励费后再生育或再收养子女的,收回原支付的奖金并按银行同期活期利率交纳奖金所孳生利息,属于《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项和四十五条规定情形的,还应按条例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六)县以上各级政府每年组织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对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资金配套和奖励费发放的公开、公平性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本办法从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政策申报实施计划 篇5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

(2015年12月31日)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事关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适应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现就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下简称全面两孩政策),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经济恢复、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和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的提高,我国总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4亿人迅速增加到1970年的8.3亿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国家从七十年代开始在城乡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我国实施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环境压力有效缓解,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极大改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力支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也为世界人口发展和减贫作出了重大贡献,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在此过程中,亿万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符合我国国情,是正确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伟大事业。

(二)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的趋势性变化,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面、深刻、长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群众生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养老抚幼功能弱化;人口红利减弱,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在13亿以上,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立足国情,遵循规律,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三)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重大决策。单独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为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积累了经验,当前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法治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使计划生育成为惠及亿万家庭的甜蜜事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四)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努力实现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五)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尊重家庭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

——创新发展。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

——法治引领。充分发挥立法对完善生育政策和服务管理改革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法治水平。——统筹推进。注重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与服务管理改革同步推进、配套政策措施同步制定。

(六)主要目标

到2020年,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较为完善,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诚信自律的多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计划生育治理能力全面提高;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人人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人口总量控制在规划目标之内。

三、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七)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善相关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综合评估本地人口发展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政策实施风险,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确保政策平稳落地,生育水平不出现大幅波动。

(八)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改进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

(九)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测。加强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国家与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户籍管理、婚姻、人口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共享。

(十)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根据生育服务需求和人口变动情况,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院、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

四、大力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十一)加强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向不孕不育等生育困难人员提供必要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推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人才培养,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在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全面推进知情选择,向育龄人群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开发推广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新技术新产品。

(十二)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服务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范围。巩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机制。推进网上信息核查和共享,做好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生育登记服务。广泛开展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增强流动人口等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关怀关爱流动人口和留守人群,促进社会融合。

(十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卫生和计划生育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建设。稳定和加强县、乡级计划生育工作力量,妥善解决好村级计划生育专干的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

(十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广泛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生力军作用,切实加强县、乡级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和能力建设,更好地承担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鼓励社会组织依法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慈善与帮扶救助活动。在城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引导群众广泛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五、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

(十五)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使他们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在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推进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对政策调整后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不再实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等政策。

(十六)增强家庭抚幼和养老功能。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增强社区幼儿照料、托老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等服务功能。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大对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帮扶支持力度。广泛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和新家庭计划。

(十七)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创造有利于女孩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依法保障妇女的宅基地、房屋等财产继承权和土地承包权。依法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支持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落实党政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目标任务未完成、严重弄虚作假、违法行政造成恶劣影响等情形,实行“一票否决”。(十九)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和领导小组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发展影响评估机制,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有效衔接。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重点解决好政策配套、公共服务保障、执法协调、信息互通等问题,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

(二十)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变动趋势,加强前瞻性研究,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编制中长期规划。科学评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准确研判生育水平变动态势,做好政策储备。加强人口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十一)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取得的伟大成就,做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解读。加强人口基本国情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国情和国策意识。总结推广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表彰先进典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支持政策落实和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政策申报实施计划 篇6

区县卫生局:

为加快社区卫生高级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卫生系列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经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现将2010年度本市卫生系列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0年度卫生系列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受理办法、申报程序等基本要求,按《上海市卫生系列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试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37号)执行。

二、各单位要根据岗位设置的情况,逐步实行缺额申报。申报材料须认真核查,重点是申报人的岗位、学历证明、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工作业绩等材料的真实性,把好申报准入关。

(一)申报范围

申报“社区卫生高评委”评审的对象,是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含已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并受聘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1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下列人员不能列入“社区卫生高评委”的申报评审的范围:

1、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2、申报时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岗位上,并借调在外单位工作一年以上(含一年)的人员;

3、从外省市或本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调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不满一年的人员。

4、当年度已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已办理延长退休手续的除外,须提供延长退休审批表)。

(二)上一年度评审未通过,第二年继续要求申报的人员,必须在申报当年度取得以下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之一的,否则不予受理:

1、取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主要贡献者,具有个人证书;

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项目或产学研项目,或者作为项目负责人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级认定的项目,须提交立项及项目完成的相关证明材料;

3、独立撰写并公开出版的专著。

三、诚信记录和公示

自2010年起,申报人员均须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在送审前须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申报人的学历、经历、工作业绩、论文、课题等。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并由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公示证明。

四、凡申报人员须参加评审面试,面试时,申报者须用PPT形式进行汇报,主要介绍本人学习、工作简历和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及取得的成就等,时间不超过5分钟。

因在国、内外执行援外医疗、抗震救灾、对口支援等公务不能参加面试的人员,由单位专题报告并提供有关批件等材料,可以进入评审程序。单位申报时须提供《因公执行公务人员名单表》。

五、单位或主管部门在上报申报材料时,按《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管理系统》软件信息要求上报。

六、受理时间、地点及相关费用

(一)受理时间:9月7日至8日

(二)受理地点: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成都北路408号),联系电话:021-63596135

政策申报实施计划 篇7

需要说明的是, 2010年纳税年度终了后,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时, 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本纳税年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主管税务机关要核实企业2010年纳税年度是否符合下述小型微利条件, 即企业是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并符合下列条件:工业企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第二,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延长至2010纳税年度。根据财税[2010]10号规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23号) 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 继续执行至2010年12月31日。即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 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 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 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 (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 可上下浮动20%, 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 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需要说明的是, 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 纳税人年度应缴纳税款小于扣减限额8000元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扣减限额8000元的应以扣减限额8000元为限。企业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 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 当年扣减不足的, 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第三, 2010年度取得的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仍然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根据财税[2009]87号规定, 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凡同时符合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 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条件的,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四, 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企业发生的广告业务宣传费支出的税前扣除政策执行至2010年度止。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4条规定,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根据财税[2009]72号规定, 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 对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 (不含酒类制造, 下同) 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30%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对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饮料制造企业, 饮料品牌使用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30%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 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归集至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 由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作为销售费用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 可将饮料品牌使用方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剔除。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应当将上述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单独核算, 并将品牌使用方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数据资料以及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证明材料专案保存以备检查。

需要说明的是, 如果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今后没有另行规定, 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企业, 自2011年1月1日起,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第五, 个别政策涉及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调整、需要补 (退) 税款的, 在2010年12月31日前自行到税务机关补正申报可不予加收滞纳金。

根据国税函[2010]249号规定, 因2010年5月31日后出台的个别企业所得税政策, 涉及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调整、需要补 (退) 企业所得税款的纳税人, 可以在2010年12月31日前自行到主管税务机关补正申报企业所得税, 相应所补企业所得税款不予加收滞纳金。

各地税务机关对个别企业所得税政策出台、需要补正申报2009年企业所得税的企业, 应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及时受理补正申报, 补退企业所得税款。

需要说明的是, 企业若不能在2010年12月31日前自行到主管税务机关补正申报应补税款, 根据《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 企业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发生当年据实扣除, 以前发生尚未处理的股权投资损失准予在2010年度一次性扣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明确, 企业对外投资期间, 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所称投资资产, 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 投资资产的成本, 准予扣除。

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是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6号规定, 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 (以下简称股权) 投资所发生的损失, 在经确认的损失发生年度, 作为企业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企业2010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尚未处理的股权投资损失, 准予在2010年度一次性扣除。

第七, 新办文化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期限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根据国税函[2010]86号规定, 对2008年12月31日前新办的政府鼓励的文化企业, 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 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 享受优惠的期限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

新办文化企业, 是指2008年12月31日前登记注册, 从无到有设立的文化企业。原有文化企业分立、改组、转产、合并、更名等形成的文化企业, 都不能视为新办文化企业。政府鼓励的文化企业范围见《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5]2号) 附件。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133号) [Z].2009.

[2]、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的通知 (财税[2010]10号) [Z].2010.

[3]、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87号) [Z].2009.

[4]、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72号) [Z].2009.

[5]、关于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249号) [Z].2010.

[6]、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 (2010年第6号) [Z].2010.

上一篇:杜甫三吏下一篇:心怀感恩,拥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