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考试试题(精选8篇)
机械设计考试试题 篇1
一、是非题:
1、蜗杆传动的强度是取决于蜗轮轮齿的强度,
机械设计考试试题
。( )2、蜗杆传动的传动比。( )3、蜗杆传动在啮合过程中有较大的相对滑动,因而更容易产生齿面点蚀和塑性变形。4、自锁蜗杆传动的效率一定高于50%。二、选择题:1、起重用手动蜗杆传动装置,宜采用________蜗杆。(1)单头、小升角;(2)单头、大升角 (3)多头、小升角; (4)多头、大升角2、园柱蜗杆把中园直径定为标准,其目的是________。(1)简化计算;(2)限制滚刀数目,便于标准化;(3)提高效率;(4)增加刚度3、在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中,若蜗轮材料是铝铁青铜或灰铸铁,则其许用接触应力[σ]H 与_______有关。(1)蜗轮铸造方法;(2)蜗轮是单向或是双向受载;(3)齿面滑动速度V大小;(4)应力循环资数N的多少4、蜗杆分度圆直径公式是_________。5、设计蜗杆传动时,如要求传动效率高,其蜗杆头数应选____________。(1)单头(2)多头6、为了提高蜗杆的刚度应( )A、增大蜗杆的直径系数q;B、螺杆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C、增加蜗杆的硬度7、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应为( )A、B、C、8、蜗杆传动变位时( );A、蜗轮和蜗杆均可以变位,B、只有蜗轮变位,蜗杆不变,C、只有蜗杆变位,蜗轮不变9、在哪种情况下采用蜗杆传动?(1)轴线是平行的,(2)相交成某种角度,(3)相交成直角,(4)直角交错10、哪一个确定蜗杆的传动比的公式是错的。(1),(2),(3),(4)此处—角速度,—转速,—直径,—齿数,下标1—蜗杆,下标2—蜗轮11、下面蜗杆传动中,哪一个蜗轮转动方向是错的12、蜗杆传动中滑动速度VS等于什么?(1),(2),(3),(4)V1——蜗杆分度圆周速度,V2——蜗轮分度圆周速度,——蜗杆螺旋升角13、其它条件相同时,若在蜗杆传动中,用四头蜗杆代替二头蜗杆,则传动效率怎样变化?(1)增加 (2)减少 (3)不变 (4)可能减少可能增加三、填空题:1、在闭式蜗杆传动中,常见的失效形式有__________;当蜗轮轮齿的材料为锡青铜时,其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当蜗轮轮齿材料为无锡青铜时,其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_。2、图示传动系统中,蜗杆为动力输入,轴Ⅲ为输出,已知n4的方向(如图示),为了使轴Ⅱ上蜗轮的轴向力与园锥齿轮的轴向力相抵消一部分,则蜗杆的转向_______,旋向__________。3、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以中间平面为准,中间平面是___________。若蜗杆传动的模数m=3mm,q=12,蜗杆头数Z=1,右旋,蜗轮齿数Z=40,此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是:蜗杆分度圆直径d=_________,蜗杆螺旋升角入=_________蜗轮螺旋角β=__________蜗轮旋向__________,该传动的传动比i=_________.一、是非题:1、蜗杆传动的强度是取决于蜗轮轮齿的强度。( )2、蜗杆传动的传动比。( )3、蜗杆传动在啮合过程中有较大的相对滑动,因而更容易产生齿面点蚀和塑性变形。4、自锁蜗杆传动的效率一定高于50%。()二、选择题:1、起重用手动蜗杆传动装置,宜采用________蜗杆。(1)单头、小升角;(2)单头、大升角 (3)多头、小升角; (4)多头、大升角2、园柱蜗杆把中园直径定为标准,其目的是________。(1)简化计算;(2)限制滚刀数目,便于标准化;(3)提高效率;(4)增加刚度3、在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中,若蜗轮材料是铝铁青铜或灰铸铁,则其许用接触应力[σ]H 与_______有关。(1)蜗轮铸造方法;(2)蜗轮是单向或是双向受载;(3)齿面滑动速度V大小;(4)应力循环资数N的多少4、蜗杆分度圆直径公式是_________。5、设计蜗杆传动时,如要求传动效率高,其蜗杆头数应选____________,(1)单头(2)多头6、为了提高蜗杆的刚度应( )A、增大蜗杆的直径系数q;B、螺杆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C、增加蜗杆的硬度7、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应为( )A、B、C、8、蜗杆传动变位时( );A、蜗轮和蜗杆均可以变位,B、只有蜗轮变位,蜗杆不变,C、只有蜗杆变位,蜗轮不变9、在哪种情况下采用蜗杆传动?(1)轴线是平行的,(2)相交成某种角度,(3)相交成直角,(4)直角交错10、哪一个确定蜗杆的传动比的公式是错的。(1),(2),(3),(4)此处—角速度,—转速,—直径,—齿数,下标1—蜗杆,下标2—蜗轮11、下面蜗杆传动中,哪一个蜗轮转动方向是错的12、蜗杆传动中滑动速度VS等于什么?(1),(2),(3),(4)V1——蜗杆分度圆周速度,V2——蜗轮分度圆周速度,——蜗杆螺旋升角13、其它条件相同时,若在蜗杆传动中,用四头蜗杆代替二头蜗杆,则传动效率怎样变化?(1)增加 (2)减少 (3)不变 (4)可能减少可能增加三、填空题:1、在闭式蜗杆传动中,常见的失效形式有__________;当蜗轮轮齿的材料为锡青铜时,其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当蜗轮轮齿材料为无锡青铜时,其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_。2、图示传动系统中,蜗杆为动力输入,轴Ⅲ为输出,已知n4的方向(如图示),为了使轴Ⅱ上蜗轮的轴向力与园锥齿轮的轴向力相抵消一部分,则蜗杆的转向_______,旋向__________。3、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以中间平面为准,中间平面是___________。若蜗杆传动的模数m=3mm,q=12,蜗杆头数Z=1,右旋,蜗轮齿数Z=40,此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是:蜗杆分度圆直径d=_________,蜗杆螺旋升角入=_________蜗轮螺旋角β=__________蜗轮旋向__________,该传动的传动比i=_________.4、蜗杆传动的总效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项,其中对总效率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5、设计闭式蜗杆传动时,除进行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外,还须进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计算;6、蜗杆传动的计算以_________________的参数和几何关系为准。四、计算题:1、图示蜗杆一园锥齿轮传动。已知蜗杆主动,大锥齿轮转向如图示。试求:(1)为使蜗轮与锥齿轮3的轴向力方向相反,定出蜗轮齿向和蜗杆螺旋线方向;(2)画出各轴转向;(3)画出Ⅱ轴上两轮各分力的方向。2、图示为一台手动绞车,利用蜗杆传动及斜齿轮传动,已知起重量Q=20kN,卷筒直径D=300mm,Z1=1,Z2=50,蜗杆右旋,m=5mm,q=10;齿轮传动中,Z3=19,mn=4mm,Z4=60,β=9.10°;蜗杆传效率为 η=0.4;其它效率均不考虑,求:(1)提升重物时蜗杆的转向?(画在图上)(2)在图上画出蜗轮螺旋角方向。(3)求出蜗轮三个分力的大小,并在图上车出三个力的方向。(4)为使蜗轮轴向力与齿轮3的轴向力抵消一部分,请在图上标出齿轮3、4螺旋旋向。3、在图示提升机构中,各参数值见图,总效率η=0.35,其中,蜗杆蜗轮副效率η1=0.4。求:(1)匀速提升重物时,加在手柄上的圆周力F至少需多大?手柄转向如何?(标示在图上)。(2)若蜗杆蜗轮副的当量摩擦系数μV=0.13,试判断(通过计算)蜗杆副是否自锁?(3)若蜗杆副自锁,分析重物悬空停住时(手柄无推力),蜗杆蜗轮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各个方向标示在图上)(4)若要求II轴上的轴向力较小,斜齿轮2的螺旋线方向如何取?试在上图中画出蜗杆和斜齿轮的旋向。4、图示一提升系统简图试回答:(1)提升重物时,电机的转向如何?(2)提升重物时,欲使II轴所受轴向力为最小,小斜齿轮螺旋角的方向如何?(用文字说明旋向)(3)说明I轴,II轴,III轴各受什么载荷?五、开卷试题1、有一蜗杆传动,已知m=4mm,q=11,Z1=2,Z2=27,如果希望中心距a=80mm,试计算该传动的变位系数
机械设计考试试题 篇2
关键词:试题库,试题难度,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调查法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许多高职院校的部分课程相继建立了试题库系统, 作为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突破口[1]。高质量的试题库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讲授课程内容, 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手段, 改善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质量试题库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科学的确定试题的难度等级, 只有试题的难度等级确定的合理、准确, 才能使组出的试卷难度合适, 不出现试卷难度偏高或偏低的情况[2]。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试题库建设为例, 研究探讨确定试题难度的各种方法。
1 确定试题库试题的难度等级
《机械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涵盖了机械工程材料, 构件的静力学基础, 构件的基本变形, 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液压传动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 知识覆盖面广而杂, 要全面并深入的了解所有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综合考虑以上原因将《机械基础》课程试题库中的试题难度划分为很容易、容易、中等和困难四个等级。
2 试题难度确定的方法
2.1 根据试题考核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确定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机械基础》课程中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不完全相同, 分别可以划分为“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种。针对能力层次要求为“识记”的知识点所出的试题, 多数难度等级确定为“很容易”;针对能力层次要求为“理解”的知识点所出的试题, 多数难度等级确定为“容易”;针对能力层次要求为“简单应用”的知识点所出的试题, 多数难度等级确定为“中等”;针对能力层次要求为“综合应用”的知识点所出的试题, 多数难度等级确定为“困难”。
2.2 根据专家调查法确定
当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单一, 试题的考核角度或问法简单, 则根据试题考核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确定试题难度等级较为准确。但有些试题可能同时包含两个或多个能力层次的知识点, 有些试题的问法或考核角度与常见试题不同时, 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知识点的同时还能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分析, 针对这类试题显然不宜再用上面的方法来确定试题的难度, 而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来确定。
专家调查法是选定若干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家, 采用背靠背的方式, 使每位专家独立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经过几轮反馈, 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 得出最终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保证每个专家能独立的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集, 参加者也已接受结论, 具有一定的综合意见的客观性。
在使用专家调查法时除了要保证挑选的专家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 还要进行问题表的设计, 在《机械基础》课程试题库建设中试题难度确定问题表和统计表的设计如下:
从统计表中可以得出试题1的难度为“很容易”, 试题2的难度为“容易”, 试题3的难度为“中等”, 试题5的难度为“困难”, 而确定试题4的难度时专家意见分散, 不能一次确定, 可以经过多次反馈调查使意见趋于一致。
2.3 通过试题测试确定试题难度
说明:专家意见单元格中填写试题难度等级:1.很容易2.容易3.中等4.困难
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试题难度时主要是根据有经验的专家的主观意见来确定试题的难度值, 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客观现实, 专家们的意见难免出现偏差或意见严重相左的情况, 针对调查中专家意见比较分散的试题可以通过测试计算出试题难度等级。综合考虑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高职院校《机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确定难度系数p≤0.2的试题难度等级为“很容易”, 确定0.2<p≤0.4的试题难度等级为“容易”, 确定0.4<P≤为0.6的试题难度等级为“中等”, 确定0.6<P≤0.8的试题难度等级为“困难”。比如通过对试题:拉伸试验时, 材料在拉伸力不增加而变形增加的阶段称为 () 的历次考试分析发现150名学生有135人答对该题, 根据难度系数计算公式:
R表示答对的人数
N表示应试的人数
得P=0.1, 所以该试题的难度等级为很容易。
2.4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具有“模糊性”的事物的系统分析方法, 是以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3], 是借助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即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整体的评价。确定试题难度值的因素不仅多而且难以定量分析, 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确定试题的难度值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整体思路是:确定评价对象→确定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确定评价等级→建立数学模型→估价结果分析
在《机械基础》课程试题库建设时为了确定试题难度等级首先确定试题难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由表3可知, 第一级评价要素集合为:U={U1, U2}, 第二级评价要素集合分别为:U1={U11, U12, U13}, U2={U21, U22, U23}。
第二, 根据试题难度等级:困难、中等、容易和很容易, 即得评语集合为:V={v1, v2, v3, v4}={困难, 中等, 容易, 很容易}, 并规定v1=0.8, v2=0.6, v3=0.4, v4=0.2, 所以V={v1, v2, v3, v4}={0.8, 0.6, 0.4, 0.2}。
第三, 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权重为:
考虑在确定试题难度时, 抽查的学生数量有限, 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学生的情况, 主要还是依据专家教师的评价来确定, 所以教师评价因素的权重指标取0.6大于学生评价因素的指标权重0.4, 故A= (0.6, 0.4)
A1= (0.2, 0.4, 0.4) , A2= (0.4, 0.1, 0.5) , A1, A2表示各元素相对于其上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
第四, 选取30名有关专家教师和100名学生, 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第二层各元素进行单因素评价, 通过统计和整理, 见表4:
由表4可以构造出专家教师和学生对试题难度值的评价矩阵:
由A1= (0.2, 0.4, 0.4) , 可得教师对该题难度的评价向量为:
由A2= (0.4, 0.1, 0.5) , 可得学生对该题难度的评价向量为:
由B1, B2可以构造模糊评判矩阵:
再由A= (0.6, 0.4) , 便得到了该试题的难度值综合评价向量: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该试题的难度值为0.5120。
根据V={v1v2v3v4}={0.8 0.6 0.4 0.2}, 判断该试题的难度等级为中等。
3 结语
确定试题库中的试题难度等级时, 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到判断试题难度的各种因素, 能对蕴藏信息呈现模糊性的这些因素做出比较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 因而确定的试题难度值较为可靠, 可以使组出的试卷难度合理分布。但在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时要求测试的样本必须足够大, 才能使评判的准确度更高。此外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也比较复杂, 不可能对试题库中的所有试题都采用该方法, 因此在试题库建设中应该把以上四种方法结合起来, 共同确定试题的难度。
参考文献
[1]任占营, 牛金成.试题库质量控制和评价技术研究。中国市场, 2008, 03, 05.
[2]靳荣, 刘树淑, 赵宇宏.模糊综合评价在确定试题难度值中的应用.信息技术, 2004, 07, 30.
关于《机械基础》考试改革的思考 篇3
与其他课程一样,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关知识的掌握,传统的考试是期末闭卷考试。这种考试存在的弊端是
第一,受考试时间和试卷幅面等因素的局限,无法体现《机械基础》这门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也难以在内容上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考试内容主要是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记忆和公式的计算,命题形式单一、呆板,考试前“划范围、圈重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技能,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
第三,考试方式单一,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笔试常常是以一个班甚至于一个年级为单位,试题一样,答案一样,这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完全脱离了生产实践。
第四,记分方式不科学,用百分制,只重判分,不重视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夸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考试既不利于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体现不了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容易出现作弊等违纪现象。因此,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一、考试方式
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特点,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的“一锤定音”,采用开放灵活的多种考试考核方法,包括开卷笔试、大作业、实验操作、课程论文、口试、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还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的表现等平时考核。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作弊,还便于考核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解决《机械基础》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考查他们查阅、收集和利用《机械基础》有关资料的技能。
1、考试方式多元化
(1)作业、课堂提问、讨论占15%。由于学习与考核之间的间隔较长,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机械基础》的学习内容较多,考试内容不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所以平时考核可以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
(2)调查报告、大作业、实验操作及实验成绩占25%。注重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实验操作及实验成绩占很大的比例。
(3)课堂小考占10%。通过平时小考让学生对每一章的重点和脉络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同时根据小考成绩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特别是后进生的问题,以缓解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
(4)期末考试占50%。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所有内容,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知识体系。
2、考试方式全程化
这种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学习全过程的考核,要贯穿各阶段目标的学习过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例如,工程力学部分知识脉络清晰,内容结构紧凑,可以每讲完一章,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详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写出一份复习提纲或小论文,这不仅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了解更深,而且使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常用机构部分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采用的测试方式是让学生制作小机构,写出说明书并进行简单答辩。这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的能力,又增强了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又有一些理论实用计算,可采用的考试和考核方式有闭卷、半开卷、实践操作、调查报告等。考螺距、模数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机械零件的安装、调整、维护可采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这样,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用不着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而是把重点放在准备资料,加强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能力的提高上,使学生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挥。
二、考试内容
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从考原理、公式、基本知识转化到重点考核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加强对学生理解《机械基础》知识、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核。命题应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统一来拟定,出灵活性大、知识性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的题目。
1、联系实际生活或工程实例
试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基础、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尽量缩短《机械基础》问题与学生生活经历之间的差距,追求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和积极情感,使学生学会运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问题。例如,“家用的摇头电风扇能来回摇头,里面有什么机构?能否设计一个可以任意调节的摇头台扇?”再如,“自行车飞轮的内部结构属于棘轮式超越离合器,它有什么作用?”“自行车为什么可以蹬车、滑行、甚至回链?”这样的考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他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热情。
2、综合运用知识
在编制试题时,应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出发点,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作用。如考核常用机构部分,通过观察、拆装自行车,分析自行车由哪些机构和零件组成,其作用是什么;观察各机构构件的组成及动作,分析各构件的结构特点,分析各运动副的结构、装配关系及润滑方式:观察各零件的结构形状、材料,根据结构特点分析其作用、失效形式和应采取的措施等。再如,对机器拆装调整的综合实习考核,改革过去以实习报告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实习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现场处理问题的情况,现场面对面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这样的考试内容,使学生思维活跃,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创造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三、评分方式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对学生成绩进行多层次、多学分、多形式的评定。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作业、课堂表现等)、课程测验成绩(包括实际操作、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期末成绩(试卷)组成,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为了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学习的积极参与性,要加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另外,在平时测试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淡化分数,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可以按照5分制或ABCD级制度评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促进学习的方法之一。这种多元化、全程性的考试模式,能更全面地考核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验和总结,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提高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考试题及答案(两套) 篇4
一、选择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现有一个蜗轮,其参数为m=2mm,α=20°,β2=3°34ˊ35″(左旋),能与该蜗轮正确啮合传动的蜗杆的螺旋角是。
(1)γ=86°25ˊ25″(左旋)(2)γ=3°34ˊ35″(左旋)(3)γ=3°34ˊ35″(右旋)
2、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的主要原因是。
(1)打滑(2)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3)带的弹性和拉力差
3、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是。
(1)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2)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紧密性
4、普通平键联接的主要用途是使轴与轮毂之间。
(1)沿轴向固定并传递轴向力(2)安装与拆卸方便(3)沿周向固定并传递扭矩
5、根据轴在工作时承载情况分类,自行车的前轴为。(1)转轴(2)传动轴(3)心轴
6、为了保证轴上零件与轴的定位端面靠紧,轴的过渡圆角半径应 相配零件的倒角尺寸或圆角半径。
(1)小于(2)等于(3)大于
7、滑动轴承中开设的油孔及油沟,应设在 位置。
(1)油膜压力最大(2)油膜压力最小(3)轴瓦的上表面
8、下列各类滚动轴承中,除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外,还能承受不大的双向轴向载荷的是。
(1)深沟球轴承(2)角接触球轴承(3)圆柱滚子轴承(4)圆锥滚子轴承
9、设计滚动轴承组合结构时,对轴承跨距较长、工作温度变化较大的轴,为了适应轴有较大的伸缩变形,应考虑。
(1)将一端轴承设计成游动的(2)采用内部间隙可调整的轴承(3)采用内部间隙不可调整的轴承,而将一端轴承外圈的外侧留有适当大小的轴向间隙(4)轴颈与轴承内圈采用很松的配合
10、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
(1)缓和冲击和振动(2)补偿两轴的综合位移
(3)防止机器发生过载(4)连接两轴,使其一同旋转并传递转矩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蜗杆传动中,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规定在法面。()
2、带传动设计中,限制V带轮最小直径Dmin的目的是避免带的弯曲应力过大。()
3、键的长度主要是根据轴的直径来选择的。()
4、轴套的主要用途是零件的轴向定位。()
5、角接触球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的能力取决于接触角的大小。()
三、分析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写出图示各种螺纹联接的名称。
2、试说明下列各轴承的内径有多大?哪个轴承公差等级最高?哪个轴承一般成对使用?哪个轴承不能承受径向载荷?哪个轴承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1)圆柱滚子轴承N308/P4 2)深沟球轴承6208/P2 3)圆锥滚子轴承30208 4)推力球轴承5308/P6
四、(10分)一单头蜗杆传动机构,已知蜗轮Z2=40,d2=320mm,蜗杆分度圆导程角γ1=5°42ˊ38″。试求:模数m;蜗杆直径系数q;蜗杆分度圆直径d1;传动比i;中心距a。
五、(10分)图示蜗杆传动中,蜗杆为主动件。试在图上标出蜗杆的转向、蜗轮轮齿的旋向及蜗杆、蜗轮所受三个分力的方向。
六、(1)(8分)如图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18,z2=36,z2'=20,z3=80,z3'=20,z4=18,z5=30,z5'=15,z6=30,z6'=2(右旋),z7=60,n1=1440r/min,其转向如图所示。求蜗轮7转速n7大小及转向。
(2)(4分)试分析图中轮系为何类型轮系,并指出其具体组成。
七、(16分)分析图示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请将不合理之处编上序号,并用文字说明不合理的原因(答对8处即可)。
八、(12分)已知一对7206C角接触球轴承支承的轴系,轴上作用的径向载荷R=6000N,轴向外载荷A=600N,计算轴承内部轴向力的公式Fs =0.4Fr。求:(1)轴承1、2的径向载荷Fr1和Fr2;(2)轴承1、2的轴向载荷Fa1和Fa2。
试题答案
一、选择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2 2、3 3、2 4、3 5、3 6、1 7、2 8、1 9、1 10、4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三、分析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螺钉联接(1.5分)2—双头螺柱联接(2分)3—螺栓联接(1.5分)
2、轴承内径d=8×5=40mm(1分);公差等级最高的轴承6208/P2(1分);成对使用的轴承30208(1分);不能承受径向载荷的轴承5308/P6(1分);不能承受轴向载荷的轴承N308/P4(1分)。
四、(10分)解:d2mz240m320mm m=8mm(2分)
d1mz1tg8tg5423880mm(2分)
q= d1/m=80/8=10(2分)
iz2/z140/140(2分)
200mmad1d22803202(2分)
五、(10分)蜗轮右旋,蜗杆顺时针转动。(力各1分,旋向、转向各2分)
六、(1)(8分)解:轮系为定轴轮系
i17=n1/n7=Z2Z3Z4Z5Z6Z7/Z1Z'2Z'3Z4Z'5Z'6=720(4分)
n7=2r/min(2分)n7转向逆时针(2分)(2)(4分)该轮系为复合轮系。(1分)其组成:1-2定轴轮系(1分)
2/-3-4-B周转轮系(1分)
5-6-6/-7-A周转轮系(1分)
七、(16分)(回答对一处错误2分,答对8处不合理结构即得满分)
不合理处:
1、轴承盖与箱体间无轴向间隙调整垫片;
2、箱体与轴承端盖接触处应设凸台;
3、轴伸过长;
4、角接触球轴承应正安装;
5、轴肩高度应低于轴承内圈厚度;
6、轴上两键槽不在同一母线上;
7、与齿轮配合轴段长应较轮毂宽度短2-3mm;
8、套筒厚度应低于轴承内圈厚度;
9、应设阶梯便于轴承拆装;
10、轴承盖内孔直径应较轴径大,且要密封;
11、套筒不应与轴承端盖接触;
12、键过长;
13、箱体外齿轮应较轴端外移2-3mm,且加轴端挡圈对齿轮轴向定位。
八、(12分)解:
1、根据力平衡
Fr1 +Fr2 = R
Fr1×2l= Fr2×l Fr1 =2000N(2分)Fr2 =4000N(2分)
2、求内部轴向力Fs Fs1=0.4Fr1=800N(1分)Fs2=0.4Fr2=1600N(1分)
3、求Fa
机械设计考试试题 篇5
1.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40,求它内切正六边形的一条边长度? 20。2.公差分有哪几种: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
3.常见公差符号及名称有哪些?至少填写五种,如(⊥垂直度): 同心度、平面度、平行度、对称度、位置度。
4.钢材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正火、回火、淬火、退火。5.钢材的化学处理有哪些: 表面渗氮、表面渗碳、表面镀铬。6.常用的三种机械传动机构分别是: 链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
7.为了便于互换及适应大量生产,轴承内圈孔与轴的配合采用 基孔 制,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 基轴 制。
8.按照平面图形的形状,螺纹分为 三角形螺纹、梯形螺纹 和 锯齿形螺纹 等。
9.选择普通平键时,键的截面尺寸(b×h)是根据 轴径d 查标准来确定的,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 侧面。
10.三大类焊接方法指: 熔焊,钎焊,压焊。
11.图样上四个相同M6螺纹孔尺寸标注的正确方法是: 4×M6。
12.钢铁材料按制造加工形式分为哪几类: 铸钢、锻钢、热轧钢、冷轧钢、冷拔钢。13.下图是千分尺测出的示值,其正确的读数值是: 14.685mm。
30.0210.0510.0313题
14题
14.上图示为使用游标卡尺测出的尺寸,两孔中心距应是: 40.06。
15.螺纹联接防松,按其防松原理可分为 摩擦 防松、机械 防松和 永久 防松。16.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 大 径。
二、画图题
1.用第三视角画出俯视图
2.用第一视角画出俯视图(6分)3.用第三视角画出俯视图(6分)
4.对此导套进行标注,未知尺寸用字母代替(6分)
三、简答题
1.解释调质处理的意义,并举出几个常用零件应用调质处理的的例子
答:调质处理的意义是提高零件的塑性和韧性,降低或消除残余应力并稳定零件形状和尺寸。
举例:轴类调质、2.解释极限偏差意义,并举例说明某基孔制零件的极限偏差
答:极限偏差即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分上偏差和下偏差。轴的上、下偏差代号用小写字母es、ei表示;孔的上、下偏差代号用大写字母ES、EI表示。
举例:,它的上偏差为0.021,下偏差为0。
3.23.3.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2的单位是什么?
表示的意义是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μm; 答: 3.2的单位是μm。
4.简述带传动的优点?
答:适于中心矩较大的场合;
带具有良好的扰性,可缓和冲击、吸收振动;
过载时带与带轮间会出现打滑,打滑虽使传动失效,当可防止损坏其他零件;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四、自由题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试题 篇6
答案 铆接:能承受冲击载荷,联接可靠,结构较轻,紧密性差;
焊接:有残余应力,需作退火处理;
粘接:工艺简单,重量轻,若表面处理不良,粘接质量欠佳,易脱落.
2 可拆联接有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特点?
答案 过盈联接:对中性好,承载能力大,承受冲击性能好,对零件的削弱少,但加工精度高,装卸不便.
型面联接:对中性好,装卸较方便,无应力集中现象,承受较大扭拒,加工要求高;
销联接:适用于轻载,相互定位的场合,还可用作安全元件,过载时被剪断。
3平键联接有哪些特点?
答案 截面为矩形,两侧面为工作面,键的顶面与轮毂键槽间有间隙,对中性好,结构简单,装卸方便.
4 半圆键联接有哪些特点?
答案 键两侧为工作面,传递扭矩;能自动调整轴毂的倾斜,使键受力均匀,适用于传递扭拒不大的场合.
5平键联接的强度计算为什么只验算挤压力?
答案 根据标准选择的尺寸要进行链的挤压和剪切强度的验算,由于一般来说若挤压强度足够,其剪切强度是足够的,故只验算挤压应力.
6 销联接通常用于什么场合?
答案 常用于轻载联接,或要求相互定位的场合,还可作为传递扭矩的过载安全保护元件.
7 当销用作定位元件时有哪些要求?
答案 销的柱面和被联零件的孔应用较高精度及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圆柱销因多次装拆会使柱面和孔表面磨损,圆锥销无此缺点,为保证销有足够刚度,直径应取大些.
8 常用的普通平键中的a、b、c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 a型键两端为半圆形,c型一端为圆头,一端为平头,b型两端为平头,并且圆弧部分不承受载荷。
9 花键联接的特点如何?
答案 花键分为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矩形花键依靠内径定心,渐开线花键依靠齿面定心。它们都有很高的对中性和承载能力,可用于传递大转矩的轴和毂联接中。
10 普通三角形螺纹联接有什么特点?
答案 具有磨擦摩擦系数大、加工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成本低应用广泛,但它的应力集中严重.
11 普通三角形螺纹主要参数有哪些?
答案 大径、小径、中径、螺距、线数、导程、升角及牙型角。
12 三角形细牙螺纹与普通三角形螺纹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在螺纹大径相同下,细牙的螺距和升角都较小,而内径较大,自锁性和紧密性好,适用于细小、薄壁等零件。
13 组成螺纹联接的基本紧固件有哪些?
答案 有螺栓,双头螺柱,螺钉,以及螺母,垫圈等.
14 螺栓联接有何特点?
答案 螺栓联接有普通螺栓联接及铰制孔螺栓联接。这种联接无需在联接件上制作螺纹,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应用广泛.
15 双头螺柱联接有何特点?
答案 此联接多用于被联接件较厚或材料较软、经常装拆的场合。螺柱的长螺纹一端拧入较厚的被联接件中,另一端用螺母拧紧。
16 螺钉联接有何特点?
答案 将螺纹直接拧入被联接件中,不用螺母;结构简单、但不宜经常拆卸.
17 紧定螺钉联接有何特点?
答案 将螺纹拧在被联接件上,螺钉头则沉入轴上小坑里,常用于固定两零件的相对位置,传递较小的力矩和力。
18 螺纹联接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 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种: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
19 螺钉联接为什么要预紧?
答案 一定的预紧力可提高联接的刚度、紧密性及防松能力,增大被联接件的摩擦力,提高横向承载能力.
20 螺纹联接在拧紧时有哪些阻力矩?
答案 螺纹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受到预紧力,此外受到螺纹牙处的摩擦转矩和螺纹支承面上的摩擦转矩。
21 螺纹联接的紧联接与松联接有什么不同?
答案 紧联接是对于重要的螺纹联接要严格控制拧紧力的大小;松螺纹联接则不需要加预紧力就可以承载使用。
22 为什么螺纹联接要采用防松措施?
答案 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变载和温度变化大的情况,螺纹摩擦力不稳定甚至会失去自锁能力,联接就可能松动,联接失效,为此应添加防松措施,保证机械正常运行。
23 螺纹联接靠摩擦力防松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对顶螺母、弹簧垫圈、双头螺柱等防松措施。
24 螺纹联接用机械元件防松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开口销穿入槽形螺母和螺杆组成的.防松措施,还采用止动垫片、钢丝穿入螺母孔中组成的防松装置等。
25 螺栓按所承受的载荷可分为哪几种联接?
答案 只承受预紧力的螺栓联接,受横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联接,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联接。
26 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联接在强度计算时是如何考虑的?
答案 分为普通螺栓联接和铰制孔螺栓联接。前者靠预紧力产生的摩擦力来承受横向载荷,工作时被联接件间不得有相对滑动;后者考虑螺杆不被横向载荷剪断及螺杆与孔之间不被压溃,它只需较小的预紧力,保证联接的紧密性。
27 为什么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联接要进行补充拧紧?
答案 螺栓受到预紧力而伸长,被联接件被压缩,当加上工作载荷后,螺栓再伸长,被联接件反弹,被联接件间压力减少,若为紧密容器将产生漏逸,这时需补充拧紧.
28 按工作方式将螺旋传动分为哪几类?
答案 分为传力螺旋、传导螺旋、调整螺旋。
29 传力螺旋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答案 螺纹副的磨损,若螺杆较长,工作受压时可丧失稳定性。
30 确定螺旋传动的螺杆直径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机械设计考试试题 篇7
一、机械原理课程不及格率偏高的现状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基础课, 修读的学生数量庞大, 课程本身难度较高, 总体看来, 这几年学生的不及格率相当高, 值得深刻反省。从我校近年教学情况的统计, 一般不及格学生人数约占总体修读该课程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有的学生反复重修, 反复考试不及格, 每个学期学校不得不为这部分学生开设专门的重修班, 班级人数一般在百人左右, 牵扯了教师相当多的精力。
二、学生学习成绩滑坡的原因分析
1. 扩招与社会现实的影响。
由于大学扩招使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逐年增大, 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会遇到就业困难, 而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凭借家庭背景却能觅得较好的工作或其他出路, 从而造成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泛滥, 一部分学生因而感到前途茫然, 学习态度不积极, 学习目的不明确, 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师生比大大提高, 教师人数和教学资源不可能随着招生数同比例扩充。导致师资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生源质量下降。部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升入大学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 不良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班风、学风, 反复的补考和重修,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 学校方面的原因。
(1) 部分青年教师在目前严苛的科研考核体制下, 忙于每年凑够论文数和经费数, 缺乏敬业精神。高校中相当部分的教师缺乏反复认真的教学总结与反思, 课件不过是教材的翻版, 全然没有认真地总结目前学生的新特点,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 教师间缺乏真正的竞争机制。虽然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 学生已经可以自主选择许多课程, 可是受学校师生比例的限制, 许多课程的选课过程中, 学生不可能真正做到自由选择老师, 而教师之间缺乏以教学质量为标准的优胜劣汰, 使得教师没有危机感。许多年轻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 使教学水平长期没有提高。作为主要教学力量的中青年教师, 很多担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科研指标的负担, 除了不能专心于教学, 还缺乏敬业精神。 (3) 机械原理课程本身的原因。由于机械原理课程本身的难度比较大, 与前期众多课程有延续的关系, 使该课程很难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考前突击“混”过去, 而需要平时认真学习, 并且要求具有前期学好理论力学、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 导致某些前期数学和力学课程有欠缺的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出现前期课程学习欠佳所积累的问题总爆发的现象。 (4) 考试纪律不够严明、考评方式不合理。在研究中发现:老师考试前不做针对性复习, 长期严格要求的课程, 监考抓得严, 处罚及时, 学生自知作弊无望, 花在这门课程上的时间就相对多些, 经过若干个学期后, 考试通过率就会升高;反之, 复习课针对性过强, 考风不严, 处罚不及时或过轻, 学生就会存有平时不必努力, 到时突击针对性复习或干脆想办法作弊混过去的侥幸心理, 平时学习抓得不紧, 经过若干个学期, 则补考率就会升高。所以考试纪律和学生投入的精力是成正比例的。 (5) 有必要对考试成绩的评定方法进行探讨。目前高校的课程成绩评定是平时成绩与大考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的比例计算的, 考核基本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比较单调, 强调公平而不重视平时过程的评价方式容易造成某些学生不重视课堂认真听讲和作业的独立思考, 寄希望于临近考试的突击复习和打听要点的捷径。但学期结束时往往考试课程较多, 学生来不及突击, 结果就会导致大量的不及格。 (6) 对扩招后部分学习态度不积极又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学生缺乏切实有效的教育新手段。目前, 高校虽然是学分制, 但由于师生比例高, 难以实行与之对应的导师制, 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年级辅导员负责。辅导员人数有限, 大多数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又没有思想工作经验, 要负责学学生的思想工作确实有难度, 难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
3. 学生考取大学后在思想上的茫然。
进入高校前, 家长和老师以高考为动力, 鞭策孩子要进入理想的大学, 紧盯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进入高校后, 上哪所大学的高考的目标已经不可更改, 就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 大多数学生并不在户籍所在地学习, 使得家长的关心也有些鞭长莫及。许多学生在大一时未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能适应大学要主动学习的学习规律。还是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 缺少了中学时期家长和老师天天盯着学习的监督, 对自己放任, 在心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贪玩, 等发现出现了问题往往已经积欠了若干门课程的不及格, 严重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降低高校学生考试不及格率的对策
1. 抓好日常教学管理, 真正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目前的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 部分领导认为, 科研可以出亮点, 而日常教学再好, 看不出领导的政绩。从而在抓科研的同时, 放松了教学。应本着对国家的未来和下一代负责的态度, 关心基层教师的疾苦, 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家庭与事业、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建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制度。广泛开展听课、评课的督导制度, 对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古人说:“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能否抓好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工作者良心的根本标准。有了重视教学的学校领导, 才会有严格的教学管理。任课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 严格课堂纪律, 还应定期与年级辅导员联系, 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 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帮助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成才。学校、学院应严格教学纪律, 既要杜绝学生的作弊行为, 更要管理好教师队伍, 严肃对教学事故的处理, 真正对教师实行优胜劣汰, 不能把论文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根本标准。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考核, 首先要贯彻教学责任制。
2. 教材求精不求新。
目前, 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强调了教材的“新”, 甚至要求优先选择近两年内出版的教材, 这是不科学的, 教材的优劣是在若干年的教学实践中评定的, 因此要慎重选择教材, 根据学科特点选优而不选新。另一方面, 教师不能数十年一套ppt的完全照本宣科, 要及时将新的知识引进课堂, 使教学内容有新意, 符合时代要求。
3. 及时进行入学教育, 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良好的开端极其重要, 风气一旦行成就很难改变。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初对大学生活都是充满了期望的。新生入学教育做得好, 学生学习态度就容易端正, 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习惯, 反之, 如果新生学风没搞好, 到了高年级, 就很难改变了。新生入学教育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形势教育。学生最关心的就是今后的出路和前途, 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人才竞争的状况, 就能激发学习动力。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 树立信心, 同时增强竞争意识对促进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二是及时教育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学籍管理规定、毕业要求和申请学位条件等, 使得学生明白, 大学还有更艰巨的学习任务, 并不是可以混日子的开始。三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教育和警醒新生, 可以开展专题讲座, 请有经验的教师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谈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他们现身说法, 解读专业特点、传授学习体会比教条式的说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 年级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要互相配合。
年级辅导员的特点是经常深入班级、宿舍, 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 对学生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等有清楚的了解, 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的需求。教师的特点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果辅导员能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对后进的同学可以建立详细的思想和学习档案, 把“辅”与“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了解和分析新时期学生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工作, 教育好新一代的大学生,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其学习的动力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 这一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个大学教育工作者面前, 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颖, 刘善壮。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 2005, (2) :78-80.
机械设计考试试题 篇8
【摘 要】本文在对“机械制图及CAD”课程考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闭卷考试模式的缺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考核模式。经过2011-20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專业学生的实践,结果证明效果显著。
【关键词】机械制图;考试改革;双证书
“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是机械和机电、数控、汽车维修等近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继学习机械设计类、机械制造类和工程实践类课程的铺路石,是工程技术语言。“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图学教育的研究重点,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最初的改革主要集中在针对不同专业,增减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改效果并不明显。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认为“机械制图及CAD”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没有多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考核方式存在缺陷。因此,在对学生加强教育,增强其对本课程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考核模式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1.“机械制图及CAD”课程考试现状分析
我院“机械制图及CAD”课程分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学习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学期末老师出一套AB卷的考试试卷,考试时教务处随机抽取一套,采用100分钟闭卷考试,题型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补全视图、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识读等。
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核了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学生绘图和读图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试卷容量和考试时间的制约,考核范围无法涵盖整个教学内容。而且这种考核方式还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仅仅通过强化记忆例题和习题的方式获取高分,但实际上完全不具备熟练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无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2.考试模式改革
“机械制图及CAD”是一门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在考核过程中,除了应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考核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对2011-20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机械制图及CAD”课程考核进行改革试点。
2.1第一学期的考核
改变过去简单采取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模型制做占20%,减速器测绘占30%,平时成绩占10% 的原则评定。
2.1.1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内容包括:1)制图的基本知识,主要考核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2)点、线、面的投影;3)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基本体及其截切体三视图的画法,以考核截交线的画法为主;4)相交立体三视图的画法,以考核不同情况下相贯线的画法为主;5)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考核方式是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补画三视图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识图与绘图能力,尺寸标注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家标准的应用能力。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基础知识表达形体的能力。
2.1.2模型制作
组合体的内容讲授完成后,由学生进行水萝卜切割造型、黄泥造型、纸片折叠成形等方式,制作组合体实物,并绘制三视图。这种先制作模型后画图的学习方式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减速器测绘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螺纹紧固件、齿轮、轴承、键、销子等标准间和常用件,以及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内容多而杂,无法用试卷的形式来考核。为此,在实践中,笔者采取的是测绘加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2.1.4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
2.2第二学期的考核
第二学期主要是对计算机绘图部分的考核,结合学院实行的“双证书”政策,通过参加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CAXC证书的考试来代替期末考试。近四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全体同学都参加了这两个证书的考试,通过率达到了98%。
3.实践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良好的“机械制图及CAD”课程考核机制,主要取得以下效果。
3.1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增加模型制作、减速器分组测绘、口试等环节,增强了学生在教学与考核过程中的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拾遗补缺
“机械制图及CAD”课程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能无法完全掌握,通过减速器测绘、模型制作与绘制三视图,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查漏补缺。
3.3双证书教育
以制图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对“机械制图及CAD”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调整,使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之间建立双向沟通的对等关系,将课程考核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响应学校的双证书教育,保证“双证制”在学生培养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慧玲,李卉.“机械制图”考试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2]徐永军,陈伟,漆文凯.减速器参数化绘图系统的开发研究[J].通用机械,2006(9)
【作者简介】
张世亮(1981-),男,汉族,籍贯:山东临沂,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机械设计考试试题】推荐阅读: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a08-31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题及答案08-27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考试复习总结01-01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题及答案及复习指导10-10
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09-15
课程设计中机械设计06-16
机械设计与安全设计08-01
机械设计基础10-13
机械精度设计01-17
机械设计质量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