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心得

2024-05-18

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心得(共5篇)

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心得 篇1

我看过的书有很多,有《八十天环游地球》,《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可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18世纪的乔纳森·斯威夫特。他生于德国首都——柏林。他写的这本书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这本书主要写了雷米尔鲁·格列佛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在船上工作。之后,船出了事,格列佛到了一个小岛上小岛上的人只有五六寸左右,这就是小人国。后来,他又到了大人国,那里的人都有五六十尺长,格列佛成了“小人”。后来,他又到了飞岛国,慧鬕国。

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大人国,有一章,大人国的人们把格列佛放到一个箱子里,箱子里有床,桌子,椅子,还有一个小窗户,箱子里的家具用钉子固定着,因为万一箱子晃得厉害,家具也不会晃来晃去。

我觉得格列佛非常聪明。到了小人国,格列佛被捉住,格列佛为国王和贵族表演了一个特殊的游戏——描写宫廷中各种娱乐活动格列佛得到一些条件后获得自由。到了大人国,王后从捡到他的农民手里买回了格列佛。回到王宫以后,王后把他献给国王他和国王的大学者辩论,最终,他们为格列佛提供了一个木箱子作为他的房间,如果他没有智慧的话,也不会为自己争取一个房间。……我很喜欢格列佛。

如果让我在我读过的书里面选一本最好看的书,我觉得,非格列佛莫属,我非常喜欢它!

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心得 篇2

“在所有的严肃作品中, 讽刺手法就是两种结果的强烈对比—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形象和人们假想或是声称的形象的对比” (Bullitt3)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 《格列弗游记》无疑正是手法成功的运用。作品中, 斯威夫特不断地将人类的所作所为与他们掩饰下的所作所为进行对比, 从而使“人类为自己的这些劣根性而汗颜。”所以作为一部讽刺小说, 作者的矛头是指向18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而其抨击的主要对象却是人性本身。尤其是当人性中的“狭隘、鲁莽、荒谬和兽性” (Tuvenson, 57) 暴露无遗而人类还常常为之洋洋自得时, 这一讽刺就更显得犀利和尖锐。

纵观整部作品, 这部中篇小说可分为四部分。在这四部分中作者针对当时社会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了有力地抨击。在第一部分中, 作者主要对当时的教育、法律和政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一部分中,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异的小人国 (Lilliputian) 。在这个小人国,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近乎苛刻—家长“每年只能看望看望孩子两次, 每次不超过一小时”;教授还要对这样的探亲进行监视, “不允许家长与孩子间小声说话”、“不允许家长流露出疼爱的表情”、更“不允许家长给他们赠送礼物”。这些清规戒律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 但无不发人深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略显“失真”的描述只不过是对当时的教育所进行的前瞻性的预测。因此, 通过这样的讽刺, 读者不仅会对当时英国的教育体制有所深思, 甚至会联想到我们今天的教育。其次, 这一部分还涉及到了司法制度的问题。小说中非常可笑的是小人国里大臣的任命取决于候选人所跳绳索的高度。这一匪夷所思的构想无疑又是对当时社会司法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又一有力鞭挞。同时, 政治这一主题亦未能逃出作者犀利的笔锋。十分有趣的是小人国两派政党是以鞋跟的高低来区别的。回顾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讥讽无不透视着现实的影子—18世纪的托利党与辉格党实质上并无太大差异。

小说的第二部分, 作者将我们带到了另一个虚构的岛上—大人国 (Brobdingnagian) 。这个岛四面环山, 礁石遍布, 交通不便从而与外界长期隔离。许多学者认为这一点似乎很象亚马逊河流域的印第安部落。在这一部分主人公格列弗被安置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他成了这个“伟大民族”的宠儿, 但却是以丧失人类的尊严为代价的。这引发我们进一步反思人类社会中那些被圈养起来供人观赏的动物。人类是否有权利“关押”他们?在人类大谈人权的时候是否也应还动物一个自由之身?如果有一天地球被更强大的动物所征服, 人类是否也将面临被“关押”的境地?这一连串的疑问都是作者敏锐的目光和巧妙的讽刺手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第三部分, 作者抨击的矛头又一次对准了学术界。拉普塔 (Laputa) , 这个漂流岛的虚构本身就有一定的比喻意义。它暗示了如果武断的将人的理性与现实决裂开, 那么理性最终也只会面临消亡的下场, 而这一价值观最终也只会阻碍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同时也就更谈不上服务社会改造世界了。这一点在小说中几乎以荒诞的方式体现了出来。那里的科学家, 哲学家们时常迷失在自己所构造的抽象世界和概念里。更值得讽刺的是他们精心缔造的这座学术大厦很多时候都是毫无意义, 劳民伤财的。这些课题多是因人类对常识性问题的匮乏所引发的。这些都与大人国里所提倡的实用主义及其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现实, 许多评论家认为乔纳森·斯威夫特是在讽刺当时皇家学院里的那些大科学家们。同时也在暗示读者共同反对所谓的政绩工程而借此大发其财的投机商。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 讽刺直击人性本身, 因此也通常被认为是整部小说的高潮。在这一部分中, 对战争、人性本身等的抨击可谓一针见血。比如说, 作者通过强有力的论证指出傲慢无礼的欧洲国家所谓的“文明开化”对那些温顺的本土居民所发动的战争只不过是掩盖其真实目的的幌子。另外, 主人公最终的自省有进一步加深了这部作品的主题意义。与人类有着十分相似恶习的人性兽“慧马” (Yahoo) 其实就是人类的化身。但这些“慧马”却有着比格列弗所在的社会更为合情合理的法律。同时, 他们对人类的许多习惯深恶痛绝, 以至于使主人公格列弗后来也蔑视他的同类了, 他但愿自己也是一匹“慧马”, 能让自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这无疑是对人性的又一莫大讽刺。

小说的这四部分平行排列,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社会及人性进行了抨击, 因此更加强了其讽刺的力度。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将焦点放在了英国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上;第三和第四部分更加关注人性本身。然而这四部分又没有相互割裂而是交叉重叠的。每一次的旅行都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对自身有更深刻的反思, 从而最终迎来了结尾高潮部分的自省。因此, 可以说小说的结构是呈现螺旋状的。用Tuvenson的话来说就是, 讽刺“由国外转到了国内, 从科学研究转向了生物个体, 从人类社会转向了每个个体, 直到最后直击我们每个人自己” (62) 。借着讽刺这把利剑, 斯威夫特劈开了自欺欺人这一道德上的否定和懒惰的源泉, 由此击碎了人类长久以来持有的骄傲。伴着主人公格列弗的旅程, 人们脱掉了虚伪的外衣, 更清醒的看清了我们的社会和我们自己, 以此激励着我们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在那里人性中善的部分将散发出更强的光和热。

摘要:《格列弗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通过使用讽刺手法对当时英国社会及人性中的弱点进行了有力地抨击。本文将重点对讽刺这一写作手法进行剖析, 旨在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

关键词:讽刺,社会,人性

参考文献

[1].Dobree, Bonamy.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Oxford, Great Britai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2].Bullitt, John M.1966.Jonathan Swift and the Anatomy of Satir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Davis, Herbert.1964.Jonathan Swift Essays on His Satires and Other Studie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Bonamy.1959.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M].Oxford, Great Britai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Ewald, William Bragg.1954.The Masks of Jonathan Swift[M].Oxford, Great Britain:Basil Blackwell.

[7].Lock, F.P.1980.The Politics of Gulliver's Travels[M].Oxford, Great Britai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Tuveson, Ernest. (Ed.) Swift.1964.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M].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9].http://www.cyberpat.com

格列弗游记读书笔记 篇3

在小人国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长度的十二分之一。人的身高只有6英寸。格列佛在那犹如巨人,一顿要吃好几车食物。但格列佛也对小人国心怀感激,帮助小人国取得战争胜利。

而在大人国,一切与小人国恰好相反,居民身高80多英尺,麦子也有40英尺高,格列佛变成一个小小的“宠物”,随时有被踩扁的可能。

但在这些国家里,官员们还为了自己的权位进行无聊的政治斗争,而格列佛到了飞岛国和慧姻国以后,更是一种荒唐景象。飞岛上的统治者靠搜刮下方财物养活自己,若不服从,国王就把飞岛罩在他们头上,夺取阳光,甚至直接毁了下方。格列佛和马国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讽刺。这一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罪恶。

《格列弗游记》读后感 篇4

本书的主人公是格列佛。文章写了他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S国的种种奇特经历。还写了所有国家的法律、规定等,来和英国做比较。他还提醒一些作家:不能写背离事实的事。

起先还没有看的时候,我想:“是写哪些国家的故事呢等。”面对着种种疑问,我开始看《格列佛游记》了。第一篇我简单看,因为一般第一篇都是说做什么事情要开始了。当从第二篇看时,发现小人国的人才6 厘米,我想:“格列佛写的也太夸张了。”小人国的所有兵抬格列佛等有趣故事忍不住让我哈哈大笑,还看了一些国家的特点,格列佛也用了不少的好词好句,如:他们的历史是我们无法忘怀的,也是我们无法抹去的。让我学会这些好词好句。看到了大人国的时候,我就知道是比格列佛大好几倍的人了。他们的许多东西另我们很惊叹。我想:“这不就像我们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互相促进发展,改良不足的地方。”格列佛他的探险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学习、敬佩的。

电影《格列弗游记》观后感 篇5

赵苹

电影《格列弗游记》讲述的是一个小人物的转变过程,通过对人物的言行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了解到小人物行为背后的特性,我们可以如何避免这些特性带来的负面后果,然后合理的去运用这些特性让自己在自我成长、人际关系以及生活品质等方面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观看之后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自己有要求,勇于面对自己表达自己。

电影的开始,从格列弗的微胖身材、起床后懒散的生活习惯、做事随意以及不听别人把话说完等等这些现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自己没有要求且自控力差的人,然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因此这也导致了他成了一个生活品质差,完全属于中下阶层的人。遇到喜欢的女孩子时也不敢承认,在别人提及时还瞪大眼睛转移话题否认,希望别人能够相信他,内心极度心虚,然而越无所谓越表现出他没有能力和勇气面对这件事,他只是在逃避。

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就跟这个小人物一样,包括我自己。内心极其渴望自己能有好的生活品质,却缺乏自控力,主要是对自己的目标不够清晰坚定。如果你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起眼没有大作为的小人物,那么你将不会有力量去接受自己的不足面对自己的无知和愚钝,更加不可能拥有美好的生活,只会深陷其中而吸引来更多不好的境地。

在了解了这些特性之后,给我的启发是:我必须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对自己要有要求,去寻求方法让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对于自己在思维课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问题,必须首先用学习成长的方式去疏导调整自己的恐慌心理。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思维混乱和解读缓慢的弱点,敢于去面对和表达自己,即使没有抓住要点或者表达错误混乱也不能选择不去表达,而是更应该大胆的说出来,从中找出问题以便于下一次能够更快抓住重点,在自己无聊闲散时,多去找一些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做,可以看书、听音乐、跟读英语、练习书法绘画等。这样自己也就更加充实,也更能够成为一个有品质的大人物,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只关注吃喝玩乐,既低俗也没意义。

二、理性思考,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方法。

影片中格列弗工作了十年仍被降职,而新来的同事在第一天却被升职,耿老师在这里暂停提问:如果你是这个人,你会怎么做?这也让我想起了曾经有一个同事被老板辞退的事,他被辞退的理由大致是教学理念不同,生活习惯差,行为影响不好。之前对这些问题也有提及几次,但他以理念不同为由而仍然没有什么改变,反而带来了更多不好的影响,最后不得不落得被辞退的境地。

当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时,首先不要让自己陷入情绪中,不管发生什么,都应该保持头脑清醒,理性地去思考,然后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方法,而不是去抱怨环境和他人。有利的帮助应该是反思自己到底是做了什么而出现这样的遭遇,别人的成功是具备了怎样的特质。古人说:反求诸己,凡事只要是先从自身找原因,问题就不会那么难解决了

三、去了解自己害怕的东西,才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可怕的不是你有害怕的东西,而是你连自己害怕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像小人国里的人一样,连格列弗是什么都不清楚。然而当你在害怕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时,也就反映除了你的茫目无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强大的人,那么你就应该去了解你所害怕的,然后再去思考如何解除你的害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就像我选择来明心学堂之前,心里不仅纠结,也有害怕和恐惧。纠结的是我就要远离我熟悉的城市和朋友,以及相对步入正轨的工作。害怕的是我能否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未知的问题和真实的自己。在我清楚了自己的这一系列内心活动之后,我反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就是想要认识真实的自己想要成长和完善自己吗?不就是想要更好地走在教育这条路上吗?如果我连尝试和了解都没有,只是虚有的害怕,我又怎么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结果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呢,然后我就毅然决定来了。事实证明之前的害怕是自己所构想的,我很迅速地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在清晰自己的不足之后,也不断地在调整着自己的多变情绪和心理障碍,并且在努力的改变成长中。

四、接受别人的建议,否则就会一直犯错。

影片中格列弗到大人国之后,自暴自弃,开始承认很喜欢在小人国被别人当成英雄的美好感觉,不愿意从中出来。在大人国被当成玩偶时,认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完了,不愿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做出努力。而当好友告诉他他仍然是英雄,可以去改变一切,尤其是听到心爱的女人也到了小人国,他决定努力改变这一切。

一直以来,虽然都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并没有真的从内心里去接受它,在别人提出来的时候,第一反应多是抗拒不接受。毕业实习时跟朋友去了一家新开办的幼儿园,园长是体制小学的一名老师,这位园长对我和朋友都比较欣赏,朋友对蒙氏数学比较了解,而我是英语专业毕业,因此就很放心的让我和朋友两个各自独立带班,当时的我对教育工作并没有很深的概念,而且认为教育工作并不是自己的目标,只把自己放在一个实习两三个月而已的位置,自然工作态度和表现都很随意,不久之后园长在会上指出我的问题,我当时并不接受,而是不断地找借口来解释自己,之后的工作中便有了不良情绪,态度更加不好,最后自己不得不选择离开。

之后又去了一个幼儿园,差不多也是因为自己工作态度的问题,最后不欢而散。

直到进入读经教育圈,在接触更多的教育理念和心灵成长方面的学习之后,渐渐地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堂主也多次在我出现问题时给予了引导和建议,我很感谢那两年半里,堂主给予各种学习机会,也感谢同事们对我的照顾和帮助,以至于我能早日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在某些事情上避免持续重复犯错,然后更好地去成长自己。所以说,重要的不是自己会不会犯错,而是犯错之后是否能接受别人的建议,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去找方法改变,不至于再犯同样的错误。

上一篇:雨晨下一篇:水小学校卫生安全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