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2024-06-21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

兴山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莉丽

2017年12月13日,由兴山特校承办,秭归特校、远安特校、当阳特校共40余名教师参与的“如何在培智唱游和律动教学中渗透康复教学”教研活动,我作为上课老师也聆听了另外的三节课:秭归特校的程婧老师《大家来劳动》、兴山特校的熊萍的《洗手绢》以及黄牟《洗手歌》。

在《大家来劳动》这一课,执教教师将重难点放在“节拍的掌握、唱歌曲时对歌词的咬吐清晰度及体会歌曲所带来的情感”,授课过程中通过看视频、听声音,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四二拍的强弱节奏类型。在《洗手绢》和《洗手歌》课堂上,执教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唱歌以外,还增加了音乐小游戏、歌词创编等环节。我在执教《大鸟小鸟》这一课中,将重点放在“教学生用正确的呼吸平稳的声音唱好歌曲上”,授课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正确的呼吸和发声。

熊老师扎实的音乐功底在举手投足间显露无疑,周围的其他老师也听得特别认真。熊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做洗衣律动热身操,学生动作特别娴熟,一看就有较强的基本功,学习新课《洗手绢》先听原唱感受歌曲的优美,紧接着熟悉歌词,领读歌词,纠正发音,然后进行哼唱,大声唱、齐唱,做到循序渐进。会唱之后就是音乐游戏,通过直观的图片,记住了歌词,在游戏中记住了旋律。熟练之后,引导学生创编歌词,不仅学会了唱洗手绢,还学会了唱擦桌子 洗衣服等自创歌曲。整堂课师生情绪饱满,慷慨激昂。陶冶了情操,增加了自信,对我来说一种享受。几节唱游课精彩纷呈,都突出了听歌曲、学唱歌、玩游戏、展风采、做律动等音乐教学特点,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她们的这些优势都很值得我学习。

在我的课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注重分层教学,在导入环节不够精彩,如果找到合适的视频(森林里面有很多小鸟飞翔、鸣叫)会更加的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这种环境下也更容易让孩子放松进行呼吸训练,在课堂中虽然有PPT,但是没有书面板书。在呼吸训练的时候,有的同学用胸腔呼吸,我没有及时纠正他们,在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环节,学生对附点音符的理解很难,可以说的通俗易懂些,前面的要把音拖得久一些,后一个音短一些。孩子特殊,就更需要老师不断的提升做改进。的确,在思维迟滞、简单的智力障碍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很不容易教会他们哪怕最简单的知识……但是,正如水手的幸福在于搏击风浪,教师的幸福不就在于克服困难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获取进步吗?为了这群特殊的孩子们,我一直在路上。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2

一、智慧碰撞, 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长期以来, 各位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的、分别展开的, 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集体备课, 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探讨教学的艺术, 交流彼此的经验, 共享成功的喜悦。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 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 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 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思想提供了借鉴的平台和空间。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 我们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 我们各自的教学思想发生了碰撞, 我们讨论得越深入, 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 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进行;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 要讲究精炼, 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 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有时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 食不甘味, 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 迥异的风格, 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 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拓宽视野, 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 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 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 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 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制可以被相互体会。

三、更新观念, 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听课期间, 我不仅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 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置身于课堂中, 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 在这里, 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 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 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 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 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 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 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 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 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 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 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 也缺乏理论的高度, 不能站得高, 看得远, 所以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 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 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虽然教学风格各异, 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的能力!

四、相互对比, 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 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 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 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 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 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我觉得, 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 因为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 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 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 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 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 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 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 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 循循善诱, 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 重视课堂生成,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 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 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 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总之, 这次学校组织的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 共同研究探讨, 共同提高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认真反思, 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 借鉴别人的长处, 不断在实践中探索, 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构建多重对话平台;可以拓展视野, 丰富教育教学艺术;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比较相互对比, 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并且可以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它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谈开展教研活动体会 篇3

【关键词】锁定目标 集体备课 说课交流 课堂施教 课后评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要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应抓好课堂常规教学的教改与教研。教改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切实可行,直接关系到教改教研活动能否收到实效,达到预期目标。学校应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及特点的需要,开展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突破口,以教改专题为龙头,以听课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的教研活动。经过近几年探索与实践,我们寻求到一种切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可操作性强,具有实效的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一、锁定目标

教研活动都要有自己的目标方向。因此,对于各类研究课、实验课、公开课、观摩展示课等,事先都要确定研究主题。先让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及执教者本人,根据活动目标、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执教者的个人教学风格,精心拟定出研究活动应达到的合理的、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有选择性地整理并打印成文,分发给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为教学研究活动的目标锁定方向。

二、集体备课

要求与执教者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都分别按照上述确定的“目标定向”中的要求,各自独立备课,设计教案。对于这一环节,教研组应做到每学期开学初要根据教研安排相应制定出各自的活动计划,告知每位教师,对备课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对课堂教学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课堂练习与作业,统一单元检测的内容与时间。

三、说课交流

把参加集体备课的全体教师召集在一起,各自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有针对性地交流和切磋,然后由执教者本人集中全体教师的优点,再度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样既培养锻炼了同科教师,又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点,特别是年轻教师更需要重点检查与帮助。

四、课堂施教

执教者根据修改后的教案进行课堂讲授。其教法应贯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尽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教研组教师可以利用听课时间进一步了解上课情况,并相互学习以利共同进步。这个环节是重要的,要求教课的与听课的都必须重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课后评论

根据执教者课堂施教的情况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照“目标定向”中所提出的目的与要求,教师们进行评议,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然后由教研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写出新的教案。因为相互协作和会话促进大家互相提问,交流思考成果,起到相互纠正、相互补充及相互促进的作用。

六、展示观摩

对涌现出来的教坛新秀和优质课、优秀教案及教改实验成果,开展观摩展示活动,让大家都有一个学习进步的机会。

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一环扣一环,其中后一环节是以前一环节为基础的,同时又对前一环节起着深化和发展的作用。教研活动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因此它适合于现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课程及学科。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开展教研活动可以发挥每个教师各自的优势,通过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集思广益,把各人的长处化为全组的共同财富,从而迅速提高全组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教研水平。

同时,由于教研活动资料的完善留存,也为今后确定新的研究课题提供了最原始和最翔实的资料,为新教师能快速上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与保障。如此的良性循环,起到了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教改的作用,从而可以使教学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及最优化,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存在问题

以上是教研活动中几项应该完成的工作以及实施的体会。但是在具体的教研活动过程中并不是这样的,多少都有些走过场的成分。

探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不重视,另一方面是教研活动没有明确和有效的题目及交流内容。教师不重视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这就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让每一位教师能有所收获,也能考验教研活动的组织者。

交流不仅是教师之间的事,还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等。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可获得新的体验,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去讲,这样才不会使教研活动变成走过场,从而获得应有的效果。

在具体教研活动的实施中,每次都要有具体的目标,不一定要每周都搞。另外,为了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除了在校内搞教研活动,还应走出去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使教師们发现自己的差距,又促进了各校之间的业务交流,使静态的教研活动变为动态的活动。

总之,教研活动的开展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只有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廖其发.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R].讲座稿提纲,2002.

[3]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4

2014年11月10日我有幸代表XXX中心小学参加了学区组织的听评课教研活动,受益匪浅。在参加活动之前,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出发的,因为在前辈面前,我只是一只刚刚学会振翅的“菜鸟”。我希望通过此次的活动,能让我在教学方面有所长进。

此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经历,赛课前,在拿到课题时,还好,是我所熟悉的高段阅读教学,不过“对手”都是老教师,我可不敢“轻敌”。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在不断调整,课件在不断的增减,就是相关的导语和衔接语也在修改。心里忐忑得不行,看来“赛课”实在是“磨人”。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借班赛课,我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只有赛课前的十几分钟,可见比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实力,包括对所上课的预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临场的应变能力等等。因此,这次赛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我想,不管这次赛课结果怎样,我至少收获了赛课的过程,收获了成长的经历。还有一点遗憾的是,赛课结束后没有预想的那样轻松,总有一种深深的遗憾萦绕在心头,总是在想“如果……我会……”。由于经验有限,上课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对课堂预设的一些环节,也并没有完美的实施。可见,我在课前准备上还是做得不够,同时在上课细节方面还需加强。

赛课后,各位听课的老师给出了宝贵的意见,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还需要下一些功夫,对于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也还有待加强。并不是赛课后,就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因为在面对学生的需求时,不能只有一桶水,教师更应该像是“自来水”。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位合格称职的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这需要靠长期的实践来积累经验。我们常教导学生要“终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名教师更是该“活到老,学到老。”在业余时候,应该多看些和专业相关的书籍。多汲取先进教师的经验。在活动中,我也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和他们相处得也很愉快。并且和其中一些老师成为了朋友,可以在今后交流一些教学经验。我所上班级的余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找了教学参考书,交流了班级里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这让我参赛时不那么紧张。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5

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候,我运用纲要中的理论、用纲要中的精髓去指导自己设计思路。如在设计活动中,我努力把握以开放式的提问去引导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教育活动的内容考虑到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幼儿喜欢学习,喜欢探索。改变了以往我过多的强调认识、强调幼儿学会什么、掌握了什么,而不顾幼儿实际能力和需要。同时在设计课程时我会考虑到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选择的教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视野,又重视幼儿兴趣上和能力上的差异。

2、努力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也从纲要中了解到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把握自己与幼儿的主客体关系,努力发挥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当幼儿需要遇到难题时我也是他们的引导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我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当他们在游戏时,我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我经常会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游戏,指导他们的游戏

3、用纲要指导,使我成为了反思型教师。

在平时教学中,我常用纲要中的精神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如当遇到幼儿不听话了,我就想怎样处理即不伤害幼儿,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当教学时我就想怎样教学才能让幼儿成为快乐学习,当处理家园关系时我就想,怎样的方法才能即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又能体现服务与家长。所以都是通过纲要中的学习才使我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才真正体会纲要中让幼儿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体现纲要中服务与家长的宗旨。

4、学习纲要,我学会了正确评价幼儿。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幼儿园的评价还是用来比较幼儿能力上的差异,用来检查幼儿对教师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因而在评价在相当程度上并没有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也没有对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在以前我对幼儿的评价过多的用横向比较,并没有纵向评价,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所以纲要之后,关于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以多种形式评价。我在平时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激励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以多种方式评价幼儿,以便了解他们的强项和弱项。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6

我有幸参加了百春幼儿园周厮为老师组织开展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现场观摩活动。她为我们进行《幼儿园主题教育方案设计》的知识讲座培训,周斯为老师介绍了教学活动设计的来源,教学目标的设计,主题墙的设计,五大领域涉及的内容及区角材料的投放等等。

周斯为老师对园本教研的含义、对什么是主题教育也进行讲解,并对主题教学与分科教学进行阐述,还对主题活动,主题网络图进行知识讲座,并现场把我们老师分为小中大班三个组进行现场教研活动,分别给了我们每个组一个主题,自己进行方案设计,老师们从主题名称、来源、活动目标,主题网络图、主题墙的设计来完成自己的主题方案设计,通过现场教学,现场观摩,对我们乡村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收获点。

最后,兴义市百春幼儿园韦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同时,对如何开展好园本教研活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就这样,周厮为老师通过理论解读、现场观摩、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环节,向观摩的老师展示了本园常态下的园本教研活动,为其他幼儿园组织开展园本化的教研活动、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提供了借鉴,提高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城乡幼儿园之间的横向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之心得 篇7

一、活动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活动教学?作为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笔者梳理了不同的人对其的理解,发现每个人的理解并不相同。这种缺乏统一定义的教学方式虽然会因此缺乏了一些指导性,但也给一线教师的理解与操作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从而让一线教师可以更为自由地发挥。也许这一过程会有弯路,但对于探索活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是大有好处的。

小学语文中的活动教学,就是指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让学生对所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产生更多的体验与认同,从而真正让语文知识进入理解的层次。由于小学生是比较喜欢活动的,因而活动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可以让更多的活动显得更加自然而非做作;由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往往是需要活动支撑的,因此活动教学可以更好发体现小学语文的特点,从而让语文知识以更加鲜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此基础上去寻找活动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些认识:一是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认知行为。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形象思维的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可以说是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一致的;二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想像能力。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说与写都属于表达的范畴,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生成相当丰富的经验与认识,而在这些经验与认识的驱动之下,学生往往会有一种表达的欲望与内容,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内容,其实就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现象。而活动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想像,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伸,这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极有好处。

二、活动教学在小语教学中的初运用

例如,《狐假虎威》是一篇经典的课文,怎样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并且能够长时间记忆呢?

一是引导学生思考文题中“假”字含义的活动。因为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时总是搞不懂其中“假”是什么含义,因为他们发现如果理解为真假的话,题意根本是不通的。于是设计让学生去猜想,这一活动主要是一种讨论的形式,而一些学生即使已经触到了正确答案,他们也不敢确认,且有人并不认同;另一些学生可能寻找不到答案,但这正好可以为下面一个活动埋下伏笔。

二是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文中的角色。笔者设计让一个学生模仿狐狸,一个学生模仿老虎,让别的学生去模仿其它小动物。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真实自然,笔者还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狐狸和老虎的面具等。在活动中,扮演狐狸的学生演得惟妙惟肖,而其它角色也扮演得十分认真。这就让狐假虎威的情形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即使脱离课本,学生仍然能够完整地复述出本文的大意。显然,这是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整体感知”。由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活动中整体感知到了故事的情节,于是其它小动物为什么会害怕狐狸这一问题就始终存在于学生的思维之中。而小动物其实并不是害怕狐狸而是害怕老虎的答案也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最终,狐狸原来是“借”的老虎的“威力”(学生在课堂上引用的原语)的含义也就清晰了。“假”为“借”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三、小学语文中活动教学研究之心得

第一,小学生其实是渴望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活动的。活动往往带有玩的性质,而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学生爱玩的特点,并且将活动设计得与语文的关系十分密切,那学生就可以在活动中收获语文的许多素养。

初中语文活动的点滴体会 篇8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加上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教学较多,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浓,加之学生受语文能力本身的一定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所以,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重性,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我校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难以有序进行。因此我校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一些规定,并且在时空上给予保证,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彝族地区学校之一的我校,从2008年开始,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2009年秋正式开展试验。

二、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和优势

语文活动课中的“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到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着较强的现实生活色彩。所以,它能够进一步补充讲读课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在语文素质需要上去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活动课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教师给予一定指导,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后,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三、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表明,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还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更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来自于他们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因此,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學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运用,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使他们觉得切实有用。

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把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语文作为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语文活动课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由“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这都无疑需要教师为此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只让一部分学习好的在“活动”,而使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按照不同学生分类要求,分类指导,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分工,适当轮换。这样既能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生动活泼,切实有效。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一定收获。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推荐] 篇9

----第二届教研节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教研节的基础上,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以“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为校本教研操作模式的第二届教研节。这次活动为期两个月,9月15日开始,11月15日结束,以“提升教学效益,优化学生素质”为目标,以“高效课堂建设、学科建设”为支柱,围绕“小组学习、学案编写、课型探究”开展系列活动,有力促进学校教育高效、和谐发展。此次教研节共开展了九大项目的教研活动,即提升引领、名师课堂展示,课堂比武、学案编写、学案展评、名师论坛、典型问题针对教研、衔接教研、心得展评等。

这些教研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名师课堂展示和教学大比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使我收获颇多。下面就将我听名师示范课和参加教学大比武活动的收获及体会总结如下:

“名师课堂”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龙勇副校长的作文课,让一直对作文教学头疼不已的我豁然开朗。龙校长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的教学设计十分新颖,让学生互评互改大家的习作,从中体悟写作的要领。整节课,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除了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具体细则时教师做了详细的讲解之外,其他的内容都让学生自由畅谈,充分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实际上,这堂课带给我的感受还有许多,虽然笨拙的言辞无法把我内心的感受书写的淋漓尽致。但我学习讨教的心是真诚的,相信只要虚心请教,多揣摩,多研究,多学龙校长之优点,尽量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总会有些收获。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继续整理、不断反思,找差距,相信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进步。

此外,“教学大比武”活动给我们每一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提升的平台,让我能够有机会进入更多的优秀老师的课堂,聆听了十几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老师们广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有值得我学习的独到之处。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些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他们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这个地方你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由此,我再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目标不明确、预习不充分;学生讨论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效果;课堂上语言贫乏、苍白,达不到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切都告诉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2 篇10

按照学校和理综组对新老师的要求,本周我又上了一节物理公开课。本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对“功,功率,功的原理”的专题复习。

本专题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考物理的必考,而且还对九年级学“电功,电功率”有一个铺垫的作用。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做题。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决定将这部分知识再当作一个专题给学生复习一遍。

首先我通过ptt和随机抽查学生为他们复习了关于“功、功率”的定义和单位,发现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还是比较熟悉。但难点在于“功”和“功率”的计算,为了突破难点,我通过一边给学生复习公式,然后马上让他们练相应的题。整堂课还是比较流畅,但是一些细节还是需要提高。

比如:

1、整节课眼神对学生的关注较少,不能通过学生的表情和眼神了解他们的学习程度如何。

2、板书过于潦草。

3、对于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确。

4、由于是复习课,给学生练的习题相对较简单,让部分学生收获不大。

以上就是理综组各位老师对我的建议,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感谢,我一定慢慢改正这些不足之处。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点滴体会 篇11

一、转变角色,改变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主角,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完全是灌输给学生,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手工制作》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完成的作品中有用啤酒瓶盖制作的小灯笼,用洗涤剂瓶制作的小花篮,用易拉罐制作的小帆船,用纸壳制作的坦克车等。一件件精美的小作品展现在课堂上,真是令我欣喜,这些小作品从构思到制作完成都是由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启发、参与的作用。

二、创造广阔的开放性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习的东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他们才能展翅高飞,搏击长空。如,在开展《走进春天》的活动中,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去观察,去寻找春天的颜色。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春天的美好。

他们有的采集植物的标本,有的观察记录,有的用相机拍下浓浓的绿意。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知道沐浴在春天阳光中的孩子,放飞的是心情,收获的是希望。

三、回归生活和社会

我曾经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讨活动,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感受颇深。

其中有一位教师讲授的是主题汇报课,这节课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研究》,学生经过几周的调查采访,他们把食堂粮食的浪费现象,课间营养餐的浪费现象,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学生学习用品的浪费现象,饭店、小吃部的浪费现象,家庭生活的浪费等身边常见的浪费现象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学生还对如何减少浪费进行了研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今天,各个小组以演讲、短剧等方式进行汇报,整节课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引导总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还有一位教师讲授的是“身边的标志”,我们身边的各种标志很多,但有很多学生却不认识,不知道。通过对我们身边标志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他们,如银行的标志,交通规则的标志,毒药的标志,禁止吸烟的标志等,学生就会很好掌握他们的图案和这些标志的意义。

正是由于学生没有“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去调查去研究,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四、勇于参与,大胆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动”中学。如我们开展了“十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件好事”“制作一个科技小制作”“编写一份科技简报”“为妈妈洗一次脚”“收集一条生活小常识”“写一篇读书心得”等。在活动中,学生都有很大的积极性,都能主动参与其中,亲自去做,去调查,去收集。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积极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不仅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五、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我们学校所处的位置是农村,学生也都来自学校周边的村屯,农村的资源很广阔,正好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开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当地植物生长的种类状况,我们开展了《家乡植物一百种》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亲自动手采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樹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

六、参加劳动,体验收获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块很大的校田地,我想正好利用这块校田地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地,上课时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田地里亲手耕作土地,选种,播种。幼苗出土以后亲手给幼苗除草,浇水,上土。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苗在学生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开花,结果。秋天到了,学生亲手摘下果实,看到自己劳动的收获,学生脸上都挂着阳光般的笑容。通过几个月的劳动,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理解了父母劳动的辛苦,增进了学生与父母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美丽风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使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发展,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得以提高,社会责任感,人生价值观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越“飞”

越“高”。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阳春三月,我班用了两天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面试模拟”,其结果可谓喜忧参半,别有一番滋味在“面试”。

“面试”共分为三部分,即背诵、朗读、说话(脱稿口语表达)。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预设了两种方案:其一,主动面试者可以自主从备选话题中选择话题,如“我想对你说”“我心目中的老师”“我的理想”等。其二,被动面试者,其内容均由老师为其确定,即为即兴演讲、说话。在面试时,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如面试者应注意站姿、语言、声音、眼神交流等,同时确定各项分值,鼓励学生树立自信,超越自我。

在面试时,我先请两位准备较充分的学生上台模拟面试,紧接着我也加入被面试行列,亲自“下水”并作适时指导、点评。在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时,我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我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面试结果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班级数十位学生得分均在85~90分,而科代表杨婉晴同学所作的有关“我的理想”的演讲,无论是台风、眼神交流、朗读停顿节奏、情感把握,还是演讲内容、语言衔接等方面均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最终得了94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眼神交流不够,普通话平翘舌不分,不能很好地放松下来;有的学生前两项背诵、朗读尚可,说话时仅说了几句便“卡壳”了,满心的话语竟无从说出口,如“热锅上的蚂蚁”;更有几个平时相当活跃的学生竟然“临阵脱逃”,主动弃权,最终只能被无情的“面试”竞争所淘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学生平时说话做事较为随便,但他们在“面试”时进入角色后却一反常态,较好地完成了“面试”任务,特别是即兴演讲让我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后被“评委们”给出了85~90的高分。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得到了激发,在实践中学习了语文、运用了语文。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综合实践素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师应逐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树立自信,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要努力构建鲜活的、生成的、动态的课堂,立足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之所在。言语是心灵的表达,正所谓“言为心声”,言语亦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亦可谓“情动而辞发”。

教师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3

在合作学习中进步 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提及教研,我多有感触。以前我总觉得教育研究一直停留在“由上到下”的理论视野,研究成果似乎只适合在研究者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内部交流。而同广大一线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需求总是相差甚远。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和还有一些老师都有一种“课改越搞越不会上课,理念越讲越不会育人”的尴尬。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伴随着我校日益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谈谈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点滴感受。

一、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教师也更应增强合作意识才能增强教学战斗力。我作为年级组长和我的同伴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合作问题上,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小体制:

①课堂教学资源共享。这一点,三年多来我们一直是这么坚持着的。从低年级时的教学课件,到现在的写作片段、词句积累等,我们总是共同享用。比如我善于收集信息,经常从网络上找到许多教学资料,总是下载后供大家引用;单元测验或小练习,也是我们交流共享的内容之一,经常性的横向比较,会使我们发现差距,产生紧迫感,就会不断鞭策 自己继续努力。

②期中期末复习分工制。复习阶段,组内每位老师都能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反思,然后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提出不同的设想,讨论复习的方案。例如,三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计划制定后,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复习方向,讨论复习要点,然后由备课组长根据列出的各项要点,进行分工安排。如易游珍老师分到的是句子练习,她就想方设法找到了不同的练习类型,有针对性地选取精华部分,凑成了一张练习卷,供大家复习使用;我分到的是作文归类,就千方百计找了各种作文类型,什么看图写话,想像作文,续写、扩写等,每一种类型都有精辟的指导,让学生一看就能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要点……因为我们群策群力,所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最佳的复习效果。

③以学生为本,摒除个人英雄主义。在我们年级组,一切个人英雄主义及虚荣心理都被排斥在外,我们追求的是整体提高,和谐发展,携手共进。每位老师都能坦诚地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比如组内几个老师说我在作文的写段指导上很有特色,我们就在课余以交流,谈心等不同的方式把好的方法介绍出来,我也真诚地把自己的心得一一倾诉,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因为这样,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扎实,因为他们得到的不止是一位老师的经验。

二、加强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应该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才能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我校是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在这一方面,我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方面认真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我一直非常佩服两种人,其中有一种就是博学的人,这样的人犹如一座高大险峻的山峰,在上面零星点缀着让人神往的景点,它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博学之人犹如一汪深潭,知识的厚度使他深不可测。

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实习的时候,就是先听别的老师上课,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在我们的学校象贾高雁、余小芝、邹用华等许许多多优秀教学前辈,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就是最鲜活的学习教材,因此我总在各级教学活动中积极向他们请教,通过上公开课,课后交流等形式不断让自己成长。例如在去年的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语文赛课中我执教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了一等奖。课后在学校教科室几位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其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交流课改精神,后来我代表新泰的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另外也参加 了听课、说课等许多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虽然很多次挑灯夜战用去了不少课余时间,但获得的却是更多实践中的成长。鲜红的荣誉证书只能代表已经过去的成绩,但通过自身参与活动,无数次得到的指教,无数次聆听到的教学前辈们的经验之谈,对我来说才是永久的财富。

三、争做反思型教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论语》中的名句,向我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思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时代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作为教师在工作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细心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自己所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一个课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课间剪影等等,在校园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观察点、思考点,透过现象表面,我们都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冷静地思考和总结。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通过反思,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集腋成裘,总结成经验,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片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4

9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南海十周年校庆学术周“阅读学生,研究学生”主题教研活动,这次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上课,三位南海学校的优秀教师周珊珊、周莹、包柳鸣,分别执教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交换律》、《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第二环节:说课、点评,三位上课教师对自己执教内容从教学设计,理念支撑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来自岱山、普陀、嵊泗的老师和南海学校的苏明杰老师进行了点评。第三环节:讲座,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以“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应以学的活动研究为基点”为题,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周珊珊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从动态中引入,积累了本节课的素材,然后逐步强化,使学生切身体验了“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周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给我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更多的是反思。这三位老师的课堂都非常注重阅读学生,从学生出发,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在课堂中,我也能感受到那种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氛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使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学堂。钱特的讲座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我们了解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教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从备课开始就要以学生为主,找准学情,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情、错误、困惑、心里,并及时机智的处理。最后他还送给我们三句话:以学科内容来思考学法的有效性;以学法的要求来追求教法的科学性;以教法的启发性和引导使学法得以改正、改进和提高。

这次活动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做为新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特别对如何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这方面多做探索,让自己能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课改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体会 篇15

一、“活”是活动课的灵魂

1. 活动课的内容要新颖、生动、有趣, 富于探索性。

内容源于教材且高于教材,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有一种好奇感, 并感受到知识的无穷魅力和实用价值。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能立即解决, 从而产生新的知识需求, 或对所学知识的巧妙应用, 从而产生一种好奇或动力。同时活动课内容应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只有新颖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生动才能使学生愉悦;只有有趣的、富有探索性才能使学生渴望进一步去探讨。我们应努力通过活动课去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的能力。

2. 活动课的形式要多姿多彩富于变化。

活动课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活动课的形式应尽可能变化多样, 通过不同的渠道, 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获得知识, 体会到变的乐趣。通过学生的活动去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采用分组比赛、智力竞猜、数学游戏、脑筋急转弯、实践操作等, 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活动课的目的是要学生动起来, 全身心地投入, 在“活”中学, 在“活”中思, 在“活”中悟, 在“活”中获。

3. 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

活动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活动, 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 因此要使活动课获得成功, 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应建立相互重、相互学习、民主平等、自由交流的朋友式关系, 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同学们坐在一起, 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思考、大胆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 主动参与, 自我探索中, 聪明才智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4. 活动课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活动课不仅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索来解决问题。解题思路要灵活多变且富有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相互争论, 甚至把教室变成“战场”。只有讨论才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来自于实践, 创新超越于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动”是活动课的原则

1. 让学生多动手, 培养操作能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又能深化认识。活动课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亲自实践, 在深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发展。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量一量、摆一摆、贴一贴、算一算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深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动手中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 让学生多动口,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实际上表达能力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加以培养, 以解决想得到而说不出的问题。教师应多创造机会, 让学生用口进行表达交流。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们要让学生在动中有言可发, 谈吐有理。

3. 让学生多动眼, 培养观察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同时也是大脑的窗户, 绝大部分的信息靠眼睛获取。因此, 培养观察能力, 应作为活动课的一个重要项目, 并贯穿始终, 以培养学生细致、全面、迅速、准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4. 让学生多动脑、培养思维能力。

在众多能力中, 思维能力是核心。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都以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前提。活动课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品质。在思维的诸多能力中, 独创性是重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 活动课应把树立创新意识, 训练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作为重点, 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勇于质疑。在活动课中应为学生创新提供条件, 营造环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才智, 拓宽思路, 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上一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结下一篇:我想对你说初三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