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活动心得(通用12篇)
教师教研活动心得 篇1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在合作学习中进步 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提及教研,我多有感触。以前我总觉得教育研究一直停留在“由上到下”的理论视野,研究成果似乎只适合在研究者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内部交流。而同广大一线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需求总是相差甚远。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和还有一些老师都有一种“课改越搞越不会上课,理念越讲越不会育人”的尴尬。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伴随着我校日益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谈谈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点滴感受。
一、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教师也更应增强合作意识才能增强教学战斗力。我作为年级组长和我的同伴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合作问题上,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小体制:
①课堂教学资源共享。这一点,三年多来我们一直是这么坚持着的。从低年级时的教学课件,到现在的写作片段、词句积累等,我们总是共同享用。比如我善于收集信息,经常从网络上找到许多教学资料,总是下载后供大家引用;单元测验或小练习,也是我们交流共享的内容之一,经常性的横向比较,会使我们发现差距,产生紧迫感,就会不断鞭策 自己继续努力。
②期中期末复习分工制。复习阶段,组内每位老师都能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反思,然后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提出不同的设想,讨论复习的方案。例如,三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计划制定后,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复习方向,讨论复习要点,然后由备课组长根据列出的各项要点,进行分工安排。如易游珍老师分到的是句子练习,她就想方设法找到了不同的练习类型,有针对性地选取精华部分,凑成了一张练习卷,供大家复习使用;我分到的是作文归类,就千方百计找了各种作文类型,什么看图写话,想像作文,续写、扩写等,每一种类型都有精辟的指导,让学生一看就能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要点……因为我们群策群力,所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最佳的复习效果。
③以学生为本,摒除个人英雄主义。在我们年级组,一切个人英雄主义及虚荣心理都被排斥在外,我们追求的是整体提高,和谐发展,携手共进。每位老师都能坦诚地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比如组内几个老师说我在作文的写段指导上很有特色,我们就在课余以交流,谈心等不同的方式把好的方法介绍出来,我也真诚地把自己的心得一一倾诉,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因为这样,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扎实,因为他们得到的不止是一位老师的经验。
二、加强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应该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才能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我校是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在这一方面,我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方面认真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我一直非常佩服两种人,其中有一种就是博学的人,这样的人犹如一座高大险峻的山峰,在上面零星点缀着让人神往的景点,它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博学之人犹如一汪深潭,知识的厚度使他深不可测。
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实习的时候,就是先听别的老师上课,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在我们的学校象贾高雁、余小芝、邹用华等许许多多优秀教学前辈,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就是最鲜活的学习教材,因此我总在各级教学活动中积极向他们请教,通过上公开课,课后交流等形式不断让自己成长。例如在去年的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语文赛课中我执教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了一等奖。课后在学校教科室几位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其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交流课改精神,后来我代表新泰的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另外也参加 了听课、说课等许多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虽然很多次挑灯夜战用去了不少课余时间,但获得的却是更多实践中的成长。鲜红的荣誉证书只能代表已经过去的成绩,但通过自身参与活动,无数次得到的指教,无数次聆听到的教学前辈们的经验之谈,对我来说才是永久的财富。
三、争做反思型教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论语》中的名句,向我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思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时代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作为教师在工作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细心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自己所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一个课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课间剪影等等,在校园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观察点、思考点,透过现象表面,我们都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冷静地思考和总结。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通过反思,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集腋成裘,总结成经验,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所以我把反思看成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 动,是自我觉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的过程。我经常把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也写自己在课堂的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再如写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我写的教学案例分析《评价的学问》一文被收集入《思维的碰撞》一书。还有许多教学总结性论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总之,我觉得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的确,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让我其乐无穷!
教师教研活动心得 篇2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教学与研究相得益彰。研究落实于教师的日常教学, 走向日常教学, 实现两者完美结合, 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有效上好理论课, 我和同事通过远程培训, 从拓展材料的“欢乐课堂”部门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 上理论课不一定非在教室, 也可以到机房上。1) 游戏激发兴趣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游戏引入教学, 然后再适当的给以学生动手的时间。例如:上学期给同学们上的一堂课, 首先由一个小游戏“猜数字”引入教学, 理论没讲之前让所有学生打开电脑, 猜数字 (这当然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材料下发到每台电脑) , 学生一下兴趣来了, 个个都积极参入, 再慢慢的一步一步给同学们分析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其中我穿插了QQ空间小游戏, 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 怎么进入, 又怎么退出空间, 学生带着好奇我讲解了这趟课的核心。一趟看似非常枯草乏味的理论课在老师精心安排的小游戏中完成了, 而且效果非常好。2) 建立学习小组法。采用学生组内竞赛的方式建立学习小组, 比如必修教材2.2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可以采用组内竞赛的方式使用搜索引擎, 还有必修教材第一章信息的基本特征, 可以采取分组活动集中探讨信息技术的各个特征。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些问题的调查, 作为建立学习小组的参考依据, 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交流、辐射作用。3) 研究性学习法。由学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建构而成的, 因而, 亲自整合信息, 选用信息, 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利用教材和资源网中的案例, 引导学生找出主要问题。此类方法是信息技术理论课值得深刻研究的方法, 我和我的同事正在研究和探讨中。
二、反思:研究型教学必备的教学手段
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加工、深化, 这是反思的典型表现, 也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一个核心特征。同时, 也正是这种反思, 让教师的行为有了不断修正和改进的可能。一个研究型教师, 首先要学会反思。
1) 教师平和、赞扬的语言可以化解很多的不和谐。教师在上每节课时, 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在这不同的情绪中, 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上周, 我在给高二某个班上完信息课后, 感觉非常惬意和喜悦, 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 爱打游戏的几个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 没有打游戏, 也没讲话, 而是积极动手做练习。后来, 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 不禁豁然开朗:记得上上周在这个班上课的时候, 这几个同学打游戏, 我没有采取命令式的口吻叫他们别打游戏, 而是采用幽默的激将法化解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尴尬和不和谐。课上这几个同学打游戏被我发现后我没有马上批评他们, 叫他们别打, 我采取温和的语气、赏识的心情说: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最聪明的是那几位同学吗?会打游戏的同学一定非常聪明, 否则他们怎会利用这么好的时间打游戏呢, 他们的任务一定是完成了, 他们是会学会玩的学生, 然后我叫其中一个站起来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 没想他真的很好地完成了整个操作。同学们在我的带动下全鼓起了掌。课后我特意留下这几个学生, 然后又用关心的语气和他们谈谈心:我们这课虽然不参加高考, 但一定要通过不然会影响高考填志愿等等, 你们既然到我们学校来一定都不错, 很聪明的, 但有一点一定要在学会玩的同时学会学, 上机操作这种时间课下没办法完成, 打游戏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 你们觉得是不是要充分利用好上机时间, 这几个同学都点点头, 最后我说你们几个在高三毕业时一定会考一个好的大学, 老师敢保证。没想上节课这几个同学表现还真好, 在这基础上我适当的走到这几个学生面前指导指导, 并培培他们的肩膀说:不错。效果还真好。
2) 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我们老师上课特别是这些非高考科目, 上课时总会有一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 记得有次上课几个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吃东西, 并把板凳弄倒了, 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发火, 而是走到同学中说:刚才的这位吃东西的同学肯定是知道老师上第四节课有点饿了, 不好意思直接给我吃而采取这种方式提醒我, 给我东西吃, 同学们觉得是不是, 没想所有的学生都鼓起了掌。从哪以后这位吃东西的同学再也没在课堂上吃过东西了。记得还有一次, 我说同学们下面我来演示操作给你们看, 没想下面一个“调皮”的男生说, 老师别演示了, 我还没做完呢, 而且声音特大, 忽然引起全班同学大笑。其实, 说实话, 这男生并没注意他的大声已经感染了其他同学, 说问题也没什么问题, 但如何让老师来化解这种尴尬呢:我忽然记得自己给自己的要求 (不要在课堂上发火, 因为发火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任何问题) , 站到这个同学旁边说, 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确实没做完, 他平时是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 不管哪节课他都非常认真地学, 你们要向他学习, 我们等等他, 稍后我再演示, 好吗?就这样即化解了这位学生的尴尬, 也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从那节课后我感觉这位同学比原先乖多了, 上课操作不但认真, 而且还非常尊重老师。
三、课下要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教研的需要
开展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成长 篇3
一、将教研和科研统一到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成长在于日常的教学,在平凡而又重复的工作中获得进步。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成长于真实的教学活动当中。因此,教师的研究型工作关注的角度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教研与科研两者不可分离,二者有效结合才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
根据教师发展的专业理论,教师的身份不仅仅能是教育者还应当是教育的教研者。当前,在小学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教研活动有过程而缺少主题,课题的研究往往有主题却缺少过程。小学教学研究要摆脱这个现状,就要整合教研、科研与教学三者的有机统一。教学研究不能脱离教师,教学研究应深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当中。建立以课题为依托的教学研究方向是研究型教学专业成长的需要。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校本教研课题化。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不断进步与成长的,随着教师从教时间以及岗位调动等活动的影响,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面临多种教学问题。教师需要认真归纳自己面临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形成课题式或者主题式的调研活动,切实地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二是研究课题校本化。小学的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是规划课题。学校是研究课题的主导者,研究课题的实施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调研活动。参与者包括:校长、主任、教学专家、骨干教师等。有这些教师中的领导,教学工作往往存在着高端化、理论性、宏观性的特征,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教师身上有一定的实施困难。所以,教师的科研活动一定要以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为教学依据,使教研活动校本化,开展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出发点的教学研究课题。这种亲民化、实践化的教学研究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实现教研活动促进研究型教师成长的目的。
二、形成以教研组为载体的研究共同体
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通过依托教研组为载体而形成的教研共同体的集体性听课、评课或听讲活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成长,教师队伍当中越来越多地注入新的活力,这些新时代的教师要求开展能够落地的、实在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教研活动。他们期望通过共同学习、交流共享的方式增强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师合作研讨组的有效形式在于教研组的改进与运作方式的变化。教研组的改进主要是将教师专业作为教研活动的中心,而运作方式的变化则是课题活动交流组、同行交流方式、结伴合作方式等。通过这种合作交流教研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为促进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
研究共同体能够带动每一位教师认清自身的责任并参与到教学的研究过程当中。所有的成员能够共同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观点,众多的教学经验能够在思想的交融中碰撞,产生具有实践价值的成果。充分发挥每一位教研者的优势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实际的研究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的活动者转化为教学的艺术者。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所有成员为学校的教研活动贡献力量,将教研与科研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优秀的教学文化,除去单纯的理论探索,更多地探索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领教师不断成长。以教研组为载体的研究共同体能够更好地将研究型教师的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这不仅对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有所帮助,更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已有的教学理论,为日后研究型教师的顺利成长奠定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合作型的教学教研活动是现代化教师成长的一种趋势,合作型的教学研究能够激发头脑风暴,弥补和改进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自我成长。构建教师研究学习成长的命运共同体,教师在相互合作的学习探讨过程中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学习借鉴彼此的优点和经验,互相传递更贴近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最终实现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培养。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4
(一)教学一定要要树立强烈的学情意识,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授课过程中,听课老师主要提到学情这个问题。因为我叫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理解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有待提高。但是,在教学设计前,我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个问题,导致课堂上学生与我的互动明显欠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点一点由浅入深,稳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课件制作要简洁精美,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结合PPT课件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眼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如果PPT的图片过于多的话,可能会起到分散他们注意力的消极作用。这节听评课中我制作的课件内容虽然具体全面,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图片插入频繁,给学生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造成只看图片,不注意知识点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我今后讲课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同课异构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收获颇丰
虽然这次组织的教研活动并没有规定教师必须要讲哪节课,讲哪种类型的课,但是,不约而同,地理组内包括我有四位老师都讲了《农业区位因素》这一节内容。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老师们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通过活动,我认识到“同课异构”对于教学的积极的促进意义: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识点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顺序;第三,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读书心得比赛活动 篇5
通
知
为全面贯彻教育局关于《化隆县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要求各位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把理论学习贯穿于岗位练兵活动的始终,深入进行教育通用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教育法规等内容的学习。
具体要求如下:
1、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每位教师至少要选择研读两本教育理论书籍;
2、每位教师所读书目要在教研组长处登记;
3、学习要有过程、有成效,需撰写2000字以上心得体会一篇;
4、学习心得体会完成后先交教研组长保管,后再由教导处统一收集,送校长室审阅,评选出撰写优秀的学习心得体会,推荐到县教育局参加相应大赛。
教师活动心得体会 篇6
作为一名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应对,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对待同事要真情,和谐相处,虚心学习。
聆听了他的讲座,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八年前,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是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及憧憬,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听了他的讲座后,我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在连山中学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有这样真诚相待的同事,我一定可以尽情施展,干一番事业!
是的,请允许我把自己的工作称为“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也许我一辈子都干不出有多么辉煌的业绩,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喜欢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每当我走上讲台,把我所知道的知识,力求用最生动,最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每当孩子们通过周记,或者自己跑来,跟我分享他们成长中的快乐和困恼,向我讨教,我感到深深的幸福,我会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对得起“老师”这个称谓!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份伟大的事业!
教师教研活动心得 篇7
“一磨”教研实录
(一)“一磨”活动简案(大班)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附后),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创编队形。
A.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
B.根据幼儿讨论的方案完成集体舞的创编。
4.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 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因为是第一次上舞蹈课,我有很多方面考虑得不周到。舞蹈教学首先是要熟悉音乐,理解歌词,而我在孩子不熟悉歌词的情况下又用了音乐节奏较快的伴奏带,孩子听不清楚歌词,创编动作时就很茫然。再者,在孩子不理解歌词的情况下,我开始做动作,孩子们跟着我跳,无形中我就把孩子的思维给禁锢了,体现不出创编,是我在教幼儿学。分辨左右这一环节进行得太快,致使许多幼儿没有分辨清楚左右。
(三) 参研者互动交流
徐老师:活动中手花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舞蹈时,大多数仍然分不清左脚和右脚。手花是戴在手腕上的,可以让孩子用戴手花的左手拍拍与其同侧的左腿,这样,孩子在伸左脚和右脚时就不容易搞错。
韩老师:教师发现许多幼儿分不清左右,却没有及时给予纠正,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
曹老师:目标1中提出要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但自始至终,教师并没有鼓励幼儿去创编,而是让幼儿去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四)“一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整节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能基本理解乐曲,如能够用“暖洋洋的,心里很舒服”“高兴”“想飞天”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能提炼出教学的难点在于分辨左右。(3)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地很滑,我们很容易摔倒”“伸左脚、伸右脚时必须快”。
2.活动的不足之处:(1)教育目标与教育环节脱节。活动的第一个目标重点在于创编,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够,主要表现在:歌曲相对较长,教师只让幼儿听了两遍音乐,幼儿对音乐的素材感受不足。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在幼儿创编前的示范动作给了幼儿不必要的暗示。第二个目标是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但活动中,教师只是出示了队形图谱,却没有引导幼儿掌握正确创编队形的方法。让幼儿左手戴上手花,但缺少了强调,导致大部分幼儿仍不能清楚地分清左右,在幼儿舞蹈的过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纠错环节。(2)个别教育细节的问题:教师能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却没有引导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幼儿戴手花,教师自己没有戴,导致在引导幼儿区分左右时,不能以标志物“手花”作为切入点。
(五) 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方案宜精练,目标的设置应尽量细致、明确,以便实施时可以灵活进退。
建议二:应较早加入音乐的伴奏或者伴唱,最好先用伴唱跟随幼儿,然后用速度较慢的琴声,幼儿进入较为熟练的状态后,再使用更有鼓舞性的录音伴奏。
建议三: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特定的标志物手花,理解其作用,以帮助幼儿减轻空间认知上的负担。
“二磨“教研实录
(一)“二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看图谱创编队形,准确分辨左右,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教师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吗?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跳舞,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教师提问:
A.我们现在要创编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吗?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帮手——手花,请戴在你们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时候是否邀请同伴一起跳?你是怎么邀请的?你在做动作时有什么发现?
(2)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并根据图谱变换队形。(将“创编队形”改为“变换队形”,使活动容量更适宜。)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二) 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我觉得目标1基本达成了,目标2达成情况仍然不是很好。细节方面:首先是椅子的摆放不合理,如果摆成半圆形就不会影响孩子们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次是在创编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为了照顾全体幼儿,我几乎让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自己创编动作的展示,导致这一环节时间太长。
(三) 参研者的互动交流
梁老师:孩子们创编的积极性很高,但创编的时间太长,而展示的时间又太短。
曹老师:我同意梁老师的观点,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幼儿创编动作花去近35分钟,而“依据图谱变换队形”仅用了10分钟,致使教育目标2达成得不是很好。
徐老师:与上次活动比较,对手花的利用度有了提高,但手花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少幼儿仍然不能很清晰地分清左与右。
杨老师:由于教师对座位的安排欠妥,孩子在上下座位时显得非常乱,这个时候,教师可适当维持秩序,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四)“二磨”活动整体反思与总结
1.活动中好的方面:(1)教师能创设持续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联想、想象。例如,在引导幼儿依据歌词“请你和我跳个舞”进行创编时,教师用适宜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联想:请小朋友想一想,动画片里王子邀请公主跳舞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2)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现对音乐的理解。(3)能及时对幼儿的创作成果精心评估,发现优秀的“作品”能作为典型用来带动全体幼儿。
2.较“一磨”活动,本次活动中改进较为成功之处:(1)利用琴声与教师哼唱相互结合,让幼儿听清了乐曲,理解了歌词,为创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能够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全面吸纳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再以教师为先导。
3.本次活动仍需改进之处:(1)目标与内容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目标2上,帮助幼儿区分左与右,仍需商榷:A.教师要求幼儿把手花戴在左手上,但不少幼儿操作时与教师的要求相悖,教师没有及时予以指导。B.教师没有明确向幼儿说明手花的作用。C.幼儿跳舞伸左脚和伸右脚时,教师应放慢速度,给幼儿充分的自我纠错的时间。(2)教育细节方面:A.座位的排列以半圆形较为合理。B.幼儿创编“你把双手拉着我”时,有不少幼儿是用单手与同伴牵手,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
(五) 可行性建议
建议一:增加幼儿体验的机会和时间。幼儿创编动作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他们自己创编的动作,充分体现集体舞“跳”的特点。
建议二:不用逐句对歌曲进行创编,可选取重点乐句和有创编空间的乐句进行创编,以节省创编的时间,有效地缩减课堂容量。
建议三:两次试教面对的幼儿不同,在活动之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合理修改方案。
“三磨”教研实录
(一)“三磨”活动简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在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请。
2.能准确分辨左右,体验变换队形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花和队形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听音乐,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2.集体创编集体舞。
(1)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利用手花帮助幼儿区分左右。
(3)幼儿讨论集体舞队形,体验变换队形与集体跳舞的快乐。
3.请幼儿谈谈活动的感受。
4.请幼儿邀请听课的老师跳舞。
(二) 执教者的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有了充分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活动中我努力体现孩子的主导地位。
(三) 全园教师的评议
通过前两次的磨课,本次研讨课目标设置合理,达成情况良好。教师不仅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创编,还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队形变换。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还积累了集体舞创编的基本经验。而且本次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教育的细节,引导同伴之间用眼神和动作进行交流。教师已能自如地掌握活动的节奏,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论有效教研是教师的自主教研 篇8
自主教研是指教师在教和研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自发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因此厚实教师的知识素养,增强教师的教学底气。
一、自主教研是一种主动性的教研,其重点应立足于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
一是对文本本身进行深入一步地开掘。就语文来说,现在语文教材编选的篇目大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而经典就是因为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如《简笔与繁笔》一文,发表于1981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曾被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现又被选入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本,依然展现出它的生命力,是一篇颇具可读性的文章。这篇文章从题目的确立、议论的布局、结尾的样式等都有耐人咀嚼的地方,已经经过多方面的开掘,但细微之处仍可推敲。比如通过举例论证论点,作者用了四个例子加以论证:两个是简笔用得好的例子,两个是繁笔用得好的例子。简笔的例子,意在论证简笔的“得宜”和“尽妙”。简笔例子用得好有三,第一是举了《水浒传》的例子,这是因为《水浒传》是公认的传世佳作,这一例子具有典型性,其中“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可谓典型中的典型。第二是文章在列举了“武松打虎”的例子之后,再举一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例子,似乎是违背了简练为文的原则,其实不然,一个好的例子可能只是一个个例,两个例子便显得充分些。第三是这两个例子不能调换,“武松打虎”写景阳岗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破落”一词用了两个字,可谓是精练至极了,但更有用一个“紧”字的便能传神,比前者更进了一步,二者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深入剖析这一点,无疑对指导学生用例证法来写作有着现实意义。
二是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拓展,这就需要教师多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课文主要是写蔺相如,然而标题中廉颇却是放在蔺相如前面,这样的编排值得研究,需要跳出文本,将视野放大到对司马迁及司马迁写作的了解上。《史记》中合记的列传不少,如《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一般是按照标题顺序,前者为先,后者排后,分别介绍。列在前面的,其历史地位往往要高于后者。《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别出心裁,缘于司马迁个人的经历,他对地位卑微,却能作出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的英雄最为欣赏,如荆轲,如陈胜,对他们的赞赏常常是不吝笔墨,把自己的理想抱负熔化在所向往的人物身上,字里行间,英雄之气格外浓烈。司马迁对蔺相如的敬重可以从传记的结束语看出:“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如果有了这些材料的补充,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是大有裨益的。主动性的教研,是有效教研的前提。
二、自主教研是一种反思性的教研,其重点应立足于对各种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参照、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正确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察各种教学参考资料也是一种共享互补,毕竟在现实中不能一直依赖于团体的帮助。要有质疑的勇气,更要有解疑的能力,这样教师的个人能力,包括教学问题的诊断,教学行为的改善、改进等,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对教参进行分析研究一是不迷信教参。例如《病梅馆记》中对“文人画士”的理解,很多教参的解读把它当作是“封建统治者”的比喻,这就值得商榷。如果“文人画士”是“封建统治者”,那么文中的“有人”是指什么呢?是“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但从原文“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中看,“有人”的发号施令更像是“封建统治者”,因此有的解读就把“文人画士”看作是“有人”(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如果这样理解,那么“鬻梅者”又该作何解呢?因而又有解读把“文人画士”当作是帮凶中的“元凶”,而“鬻梅者”成了帮凶。解说中所出现的矛盾,就在于将文中勾勒的人物形象一一指实,影射成现实中的人物,所以才会产生不能自圆其说的结果。其实“文人画士”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只是统治阶级的御用人才,而“有人”则是文人画士的帮凶。这可以从本文最后的叙述“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中得知。这里龚自珍把“予”和“文人画士”区别开来,说明“予”不把自己当作是“文人画士”,表明“予”对“文人画士”的不屑,不愿与之为伍。如果“文人画士”在这里是指封建统治阶级,而“予”就是指龚自珍自己,那么龚自珍在此作“予本非文人画士”的申明就显得奇怪,因为龚自珍原本就不是封建统治阶级。龚自珍和文人画士的不同,主要是龚自珍的叛逆个性和文人画士的道统思想格格不入。在清朝大兴“文字狱”的背景之下,龚自珍显然不敢公开和封建统治阶级对立,更不敢与之决裂,反之倒是寄希望于封建统治阶级。二是在考证中要有自己的正确结论。比如《促织》中一句子:“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其中的“旬余,杖至百”,很多教参中的翻译都是:“十几天中,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笔者以为这样的翻译尚可斟酌。在小说中,蒲松龄是借明代的政治腐败来批判揭示清朝的社会现实,如果用“十几天中,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这样的解释显然还不能昭示批判的力度。从文理上说,“宰严限追比”有一个期限,当然这个期限实际上是空的,既然蟋蟀这东西不是当地所产,即使在一年之间也难捉到官府认可的蟋蟀,十多天怎么够呢?无非是以此敛财罢了,因为交不出钱,只能受到杖刑的惩罚,而且是杖刑中的最高级一百。因此较好的翻译应是:县官严定期限,追逼交纳,十几天后,成名受杖刑一百。对教参进行研判、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是一种教学反思,通过对自身教研活动的注意和知觉,获得知识。反思性的教研,是有效教研的不竭动力,它应贯穿于教师自主教研的始终。
三、自主教研是一种创造性的教研,能够兼收各种教学研究之长
创造并非一定要标新立异,只要有自己的独立认识和独立见解,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能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都是创造。例如,鉴赏中国古代诗词,有很多教学资源可供参照,但要与众不同,就要对原有教学资源进行再创造。就选择诗词色彩这一角度进行鉴赏来说,诗词中的色彩描写实在是多种多样,有的是一种颜色:“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有的是二种颜色:“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鱼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有的是多种颜色:“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有的是冷暖色调的,如冷色调:“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周弼《夜深》)暖色调:“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乐雷发《秋日行村路》)冷暖色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有的虽是一种颜色但有层次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也有的既有色,又有香或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由此可以说明绘画是用色彩来描绘大自然的美,而诗词则用感性的文字来描述自然的道理。诗词不是绘画,也不能替代绘画,但可以通过精美的文字描述达到绘画的效果,甚至超过绘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色彩不仅展示了自然的不同景物,也同时反映了诗人的不同心境,并可以此举一反三。黄巢的《菊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用金黄这一种颜色布满整个画面,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弥满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用形象思维表现自我,菊花的形象描写透视出诗人的壮志豪情。以此可以类推至另一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夕辉晚照,枫叶似丹,层林尽染,通红如火,红得令人赞叹不已。通过和二月春花的比较,更显出霜叶的红艳,秋天的山林所具有的热烈与生机勃勃,使得秋天也有着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诗注重意境,在客观的景物中流露出诗人的主观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和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可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应对的,所以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教研予以推进和解决,这是有效教研最终目标。[e]
教师读书心得比赛活动总结 篇9
时值年末岁尾,尽管学校各项工作纷繁复杂,但首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的教师读书活动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完成了,首先感谢所有老师对读书活动的大力支持。
从始至终,本次读书活动井然有序,特别是我们教师所写的读书心得,更是异彩纷呈,妙语连珠。所写的内容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三类:一类
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另一类是班级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第三类是有关教师成长的心得体会。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心得体会,教师们都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体会,说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所写感想,内容丰富全面
由于我们教师所选书目较多,因此教师所写心得,更是各不相同:有关于听课、评课的内容,有关于阅读指导方面的内容,有课堂教学实效方面的有课堂教学中反思方面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课堂管理的经典细节,也有赏识孩子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教师成长方面,内容同样丰富多彩,如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优秀教师成长之路等各个方面,这些让人看了耳目一新。
二、有针对性的去读,去写,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
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想,因为每位教师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不同。因此看不同的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会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关注不同的细节、不同的章节。如《透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一书,牛秀侠老师细读本书,工作执着、富有爱心让她一生难忘;邹炜老师读了本书,明白了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重要意义,表示今后一定会在这方面苦下功夫;张广顺校长读了本书,则对课前准备工作与倾听孩子心声这两方面情有独钟,感受颇深。本次教师读书活动虽然历时仅仅一个月,但教师参与积极性之高,参与人数之多,学习态度之认真,的确令人感动。
三大活动教师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我市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问题大化解”三大活动,我校响应号召,实行了相应举措,在学习文件精神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三大活动”是市委“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举措。
学校开展的“教师家访活动”,要求我们真正做到“深入民心”,让教师走进每个学生家中,走近每位家长,更好地了解家长及学生的需求及与愿望,以指导我们更好的工作,真正成为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教师。我在此次家访中发现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到了以前工作中可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得到了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次活动我中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缺点,认识到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勤于思考与探索,适时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育理念,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立体工程,诸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人素质、群体素质、单项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等。而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是有创新素质的队伍,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而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要破“以教为主”、“教与学统一”的观念,立“教为不教”的观念。
三、责任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社会和他人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缺乏责任心,就不会真正去关心、爱抚自己的学生,就会把教书育人仅仅当作一项工作任务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而忘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责任和担子。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是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的,当然也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的,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好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走进学生的心灵,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责任心是成功教师的前提。有了责任心,老师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这次家访活动让我更深地认识到,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身上责任的重大,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望,我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给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一、首先来交流一下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每年的中考牵动着无数人(包括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心。所以考前总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复习?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张学位老师为我们提出复习要领——依据课标,有效复习。
张学位老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依据初中每年课本的编排以及新课标的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考总复习:
(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精讲多练、面向全体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一轮的系统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应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紧扣中考纲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依据课标,整合话题,分类教材。
同时应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方法主要是以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把过去三年里学过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通过本轮复习,力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其次进行专项训练。进行第二轮的分块复习即语法专项复习。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语音、词汇、语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有效地对中考的知识点、语法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点拨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应力求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稳住好学生,积极鼓励并转化差学生,重点抓中等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辅导和提升,力求遵循“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复习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作为辅助手段。要将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作为复习的主体内容,对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精简,重点讲解学生不够熟练的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复习,要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专项训练。做到每节课复习都有复习目标、要点、课内追踪练习、课外巩固练习等,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轮综合复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一阶段着重于中考题型的模拟训练,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熟悉题型,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压力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提高得分效率。
综合练习,进入模拟冲刺阶段。大约20天左右,完成10套模拟题。主要紧扣题型,讲练结合。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听力、笔试为一体的成套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应中考要求。
(二)梳理词汇,归纳句型,总结美句
如果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词汇、短语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复习、记忆,而且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三年所学的精美句子总结出来重点记忆,在英语口头式书面表达中便可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三)链接中考,分层训练,强化作文
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15分,分值也相当高,该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按照命题要求,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上近几年英语作文贴近生活,题材多变,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于是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得分已成为了各大学霸的争论点,所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当然这离不开平时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过由易到难逐步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生达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按上述这样的策略去组织复习,并且配上教师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不断强化,夯实基础,相信在英语考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其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中、高考虽然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指挥棒,但也不能完全为了应付中考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
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体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注重学生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但一个人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学成的,需要一直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短暂而有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路漫漫,我所能做得,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再次感谢县教育局及张学位老师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
教师教研活动心得 篇12
一、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无效或低效的管理原因分析
1. 教研活动内容和方式单一
学校日常的教研活动通常在一个学校范围内的教师之间就某一问题或话题进行。因为教研活动总是在本校教师中定期进行, 从而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有些学校就在一周或一个月中的某个固定的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如果一个学校的教研活动的内容丰富、方式多样, 又有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引领, 每次活动都能够让参与者有所收获和提高, 而这样的教研活动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自然会受到教师的欢迎。但是如果一个学校的教研活动一学期甚至一年都采用一种方式, 而且没有什么新的活动主题或话题, 或者研讨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关度不高, 又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指导, 那么这样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而且还浪费了教师宝贵的时间, 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时间一长, 教师对这样的教研活动就没有了兴趣, 也不再重视, 因而不会积极参与甚至不想参与, 即使被迫无奈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 也只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 走走形式, 这样的教研活动当然不会有什么成效, 自然也不会受教师的欢迎。
2. 教研风气不好, 研讨交流触及不到问题的要害
在有些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 特别是在听课评课的时候, 如果有学校领导在场, 同组同科教师之间出于种种原因, 在评课时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充分发表意见, 而是只讲优点和长处, 或者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套话, 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即使心知肚明也往往避而不谈, 这样就使存在的问题不能够被充分地揭示出来;有时即使提到问题, 也只是在发言结尾的时候轻描淡写一下, 或一句带过, 或避重就轻, 甚至找理由掩盖。在这样的人人都做老好人的教研风气下, 在看似一团和气的研讨中, 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被搁置一边, 讨论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和表层, 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这样不能发现问题或只停留在问题表层的教研活动, 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方面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只会使教研活动成为一种例行公事的形式。
3. 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
同一所学校里的同科同组之间的教师工作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中, 接受基本相同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 平时交流比较多, 大家在所了解的信息、所接受的教育信仰、所认同的教育理念、所遵从的规则等很多方面基本上不相上下, 因此, 同校同科的教师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也往往存在“英雄所见略同”的现象, 不容易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或质疑, 所以在这种缺乏高水平专业教师引领下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可能会长期处于“高原期”, 很难有大的提升和突破, 长此以往, 就会影响到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成效的对策
1. 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丰富教师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成效的一个有效途径。当教研活动研讨的内容是教师教学中实际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时, 教师对这些问题或话题有切身的感受, 同时又存在某些方面的困惑, 所以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就会比较高。因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是会随着学生的变化、教育教学理念和政策要求的更新、课程教材的更替而不断地变化, 所以教研活动探讨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最好的办法是由学校的科研部门定期向全校教师征集即将要研讨的问题或话题, 或者根据学校总体的研究计划提前把即将要研讨的问题或话题让教师了解, 征求他们的意见, 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话题没有实际效用, 就更换教师认为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或话题。
教研活动的方式对教研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教研活动的方式仅仅是学习文件、听听报告, 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始终把持着话语权, 大多数的教师只是充当听众或者看客, 没有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必要的交流、互动、争执与辩论, 这样的教研活动可能传播了一些信息, 但却没有研究的成分, 所以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教研活动可以有多种方式, 但是无论哪种方式, 如探讨问题、听课评课、观摩学习、听专家讲座, 还是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远程研讨和学习, 关键的是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全身心地、全神贯注地参与其中, 用心、用脑、动情。而不是心不在焉, 置身其外, 甚至做其他的事情, 比如备课、批改学生的作业、玩手机、看无关的书籍、私下聊天等, 这些现象在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种情境下的教研活动效果可想而知。
2.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风气
人是环境的产物,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的行为。所以良好的教研氛围对于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和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 良好的教研氛围有赖于整个学校的风气———教风、学风、校风。如果学校的整体风气不倡导或者不利于教师说真话、做实事、提问题, 那么这种环境下的教研风气和氛围也必然受到影响, 教师会出于自我保护或习惯性地选择做老好人, 评价一节课或一个问题时倾向于只讲优点和好处, 回避缺点和真实问题。其次, 良好的教研氛围还可以在进行教研活动时主动地营造, 比如, 主持人的民主作风和有意识地将活动场地布置成有利于大家面对面地交流、互动的圆桌会议式或小组讨论式, 而不是等级次序、长幼尊卑分明的排列方式, 即使是讲座报告也留出交流互动的时间, 增加教师主体意识等。良好的教研氛围应该是所有参与者都能感到的民主、平等、宽松、尊重不同声音的氛围, 倡导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面对的问题, 允许并欢迎质疑、辩论、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3.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智力资源
校内的智力资源主要指学校自己培养的各种层次的名师和有名管理者, 在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中, 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师并挖掘这些教师身上在教科研方面的潜能, 让他们在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活动中起到带头引领和榜样示范的作用, 教师对于身边的名师和名管理者的现身说法会更容易接受和模仿。
引入校外的智力资源可以有多种途径, 各学校最熟悉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请校外的有影响的名师和专家等来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校外的名师和专家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会比校内名师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更大。首先, 因为有校外的名师和专家前来参加研讨活动并点评, 所以执教教师或主讲教师甚至整个学科组都会非常重视, 会群策群力尽力把课备好, 实际上这个准备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次, 作为名师和专家前来听课点评的任何人, 出于对自己特定的身份和声誉的维护, 以及展示自己专业水平的需要, 一定会对所听的课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优点、亮点、缺点、不足及改进的策略与途径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阐释, 尽显行家里手的专业水准, 否则如果一个人只讲好话套话, 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指不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其他人都认识到的明显的或潜在的问题, 就会让人对其名师和专家身份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显然没人会这样做, 因此, 研讨中的问题就可以被充分地揭露并得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的建议。再次, 名师和专家因为其视野的广阔和专业的精深, 在评价与研讨的过程中肯定会给长期以一线教学为主的教师们带来他们平时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接触到的某些专业的、新的、前沿的信息、理念或知识, 为教师自主学习或深入研究提供了机会。
【教师教研活动心得】推荐阅读:
2022年音乐教师教研心得08-26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11-24
教师教研水平10-01
幼儿教师教研12-17
音乐教师教研总结12-18
教师个人教研活动总结11-27
小学英语教师教研活动05-19
教师教研工作计划12-16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05-26
多维教研引领教师成长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