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精选11篇)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篇1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里生长出很多想法, 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关注细节, 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体现了数学‘冰冷的美丽、火热的思考’, 是这节课最触动我的地方。”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是三角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 这节课公式多、容量大, 如果每一个公式都让学生自主推导, 就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如何在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既能达成教学目标, 又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呢?”
……
这是数学组的教师, 在听完我所执教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课后, 在教研组的网易博客中所发表的见解。
互联网不仅为我们开创了知识共享的时代, 也打破了教研的疆界, 让教研活动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尤其在Wi Fi的支持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穿梭在网络中, 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网络中学习、研讨。那么, 教研活动又应该如何依托网络的虚拟助推教师成长呢?
网络备课, 预设精彩
张海波曾用“滑一代、微一代、搜一代、游一代、秀一代”来形容“90后”和“00后”的学生。在“90后”“00后”这些“数字原住民”眼里, 网络就是生活。这样的现实, 我们该怎样应对?作为教师, 我们除了要在教室、办公室教学、教研, 还必须学会适时地进入网络, 移民到网络空间, 去学习, 去开展教研活动。
为此, 数学组的教研活动开始走进网络虚拟世界, 依托网络, 我们在教研组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在网上共同研读新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内容, 设计教学流程, 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 要求各年级组及备课组教师根据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 精心备好一个章节的课,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 将自己备好的初稿发布到备课组的“博客”圈子上。其他教师则利用碎片时间在线研读, 参与网上研讨, 然后负责人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进行修改、上传。
这样依托网络平台展开集体备课、研课, 交流各自备课成果, 分享集体智慧的做法, 既为教师拓展了研究的时间与空间, 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对等、机会均衡, 也为教师们的成长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刚毕业的新教师, 他们虽然缺少备课、上课的实践经验, 但他们喜欢在网络中行走。因此, 依托网络平台的教研, 能让更多的新教师依靠网络快速地习得备课技能, 增长“教”的智慧, 避免了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走弯路, 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初登讲台的迷茫期。
网络观课, 开启教研新视窗
目前, 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守护三尺讲台, 认为它足以演绎教学的全部精彩。其实我们错了, 一个迈不出讲台的教师, 注定走不远, 也站不高。
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我们在共享网络集体备课成果的基础上, 依托网络又开展了观课。在观课过程中, 首先把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 并上传至教研组网络平台。然后, 秉承“找短板、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 让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所需, 选择看课点, 制作适合自己的观课量表, 并带着问题再次进入网络课堂, 在网络上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 进行反复、深度地观察和探究。
例如, 数学教研组的教师, 曾借助网络深度地研学了一位老教师所执教的《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首先, 教研组的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所需, 确定观课点和观察量表, 并把自己的观课点及观察量表上传至教研组的网络博客中。其次, 在观课时, 每个人依据自己的观课点, 先在现场观课, 然后在网络上反复观察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并对执教者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度解读, 如一位教师在反复观察这节课的视频后认为, 执教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从方法到探究结果, 都由教师提前细化为一张张填空的表格。课堂上, 学生只需严格按教师的“设计”进行“探究”就可以了, 这实质是在探究包装下的另一种形式的“灌输”。从而提出怎样避免形式主义, 真正落实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探究;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与探究耗时的平衡;如何在探究学习中增加数学思维的含量等一系列问题。然后, 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们依托网络平台, 在教研组博客中发表各自的思考、探索。经过网络中的反复观课、研课及磨课, 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得以快速地提升。
网络议课, 直面教育困惑
“张老师的这节课, 如果导入部分再简短些, 课堂会更详略有致;如果多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倾听学生心声, 课堂上会生成更多的精彩。”
“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教师交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式;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 让学生在回望中洞察自己的解题思路, 习得解题方法, 这是我特别欣赏的地方。”
“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到开幕前北京一个月的天气变化引入《函数的单调性》, 这样的情境创设, 耽搁了太多的教学时间, 是否有点偏离教学的主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 虽然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面对课堂上学生们解题思路的旁逸斜出, 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歧路动态资源’, 作为驾驭课堂的教师, 我们是该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引, 还是顺着他们的思路有效地挖掘?选择后者就会打乱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 冲击预设的价值, 但牵着孩子们走, 无疑又会置‘动态生成资源’于不顾, 扼杀他们创造的积极性。课堂中, 我们究竟该如何平衡这些?期待大家就这些问题能畅所欲言。”
“各位老师在博客中的精彩研讨, 让我这位新老师很受启迪, 这样的议课方式, 我特别喜欢!”
……
这是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在集体观课后, 大家在网络博客中所发表的部分见解。
多年来, 传统的议课方式是观课后, 教师们集中起来面对面地交流, 而在直面交流时, 很多教师往往碍于情面, 只讲执教者的优点, 少提甚至不提反面意见。这样, 一些真实的想法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为此, 我们将观课后的议课延伸至网络, 要求每位教师把自己观课后的思考, 发到教研组网络博客上, 然后再在网上共同研课、议课, 交流各自在“课堂事件”面前的“应对策略”, 反思存在的不足, 共享成功的经验。
网络是一个很大的平台, 开放、包容, 谁都可以进入, 谁都可以拥有。利用网络展开议课, 能够给教师更多的思考时间, 因而议课时的表述也会更准确、到位。同时, 教师通过博客进行交流切磋, 不仅使教师们能够更深入地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而且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我们也试图通过网络教研, 集体观课、议课, 找到一个“撬动”自己成长的支点……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篇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也走进了校园,使得我们的教师能跨越区域、跨越时间、空间进行交流、研讨,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加速了学校教师整体教研能力的提升。
我校以鸡西市教育研修网、鸡东县教育研培网为平台,以教学案例为个案研究,以教学行为反思促发展,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一、制度措施,相互兼顾
面对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以及数字化校园的到来,为适应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使我校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取得了进步,得到了发展。
为了拓展教学研究渠道,有计划地开展网络教学研究活动,方便对教师网络教研活动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主抓、教导处分管具体工作,并把教学研究工作列入教师量化考核中。学校还出台了《红少年小学网络研培制度》,规定各科教师在完成主体授课任务时要使用课件,网上了解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知识,定期在学校QQ群里进行研讨等
二、网络教研,以强带弱
要开展好“网络教研”活动,首先要加强硬件的建设。我校为各个办公室和班级配备了电脑,并安装了内存条和杀毒软件,为老师们的网络教研提供了根本的保障。此外,我校还架构了“校园信息网”、“校园电视台”、“校长检测评估系统(教导处)”“电子备课系统”以及“红少年小学网站”的组建。这些硬
件设施的建设,为我校教师的学习交流、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为信息的发布,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为教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校长检测评估系统(教导处)”的使用,实现了不下课堂就能检查课堂教学和检测教学成果的科学优化管理。真正实现了网络教研助教、助学、助研、助管的功能。在不断充实、更新学校现代信息教育基础设施的同时,我们着力抓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能力棒的网络教学队伍,他们在教学上带头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自制课件、或者借鉴他人课件,以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资源;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对其他教师也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三、理论实践,相辅相成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树立网络教研观念,才能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理论作支撑,因此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我校安排老师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学习《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等相关内容。同学年组的教师在学年组组长的组织下,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目标等进行研讨,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了、扎实了,更为教师有效地参与网络教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利用校本培训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分批进行电脑操作的培训,每周三的下午学生放学以后,微机教师对被培训的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使每一位教师学会下载图片,文件,链接、搜索资料等,熟练的操作电脑,并能制作简单、实用的课件辅助教学。
语文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同学年的语文教师将全册的书的内容分单元进行备课,并整理成册,授课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修改教案,并及时反思。这种
做法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教案,充分的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两者相互检验和指导,共同发展。
四、前沿信息,一起分享
网络教研必须依托网络,红少年小学网站的开通可以说为我校教师学习研讨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教师们将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经验材料、班队会设计、教学故事、演讲稿等材料发布在本校的网站上,共大家讨论研究,还将自己再其他网站发现的好文章、作品转载到本校网站与同事一起学习,自己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大家,并将自己的读后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学校网站的开通使得老师们有了互相学习、互相了解教学思想的平台,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教学方法,教学规律,互相学习,互相批评、指正、引导,促进,在这里可以不用集中就能完成思维的碰撞,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轻松进行研讨活动。
五、教研活动,凸显个性
为加强网络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2008年成功接通了鸡西教育专网,并与其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成功与南山小学、跃进小学、铁路小学进行了联片教研活动。教师在活动中与专家零距离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仅增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也为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升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为了更好的发挥“教育专网”的作用,我校每天安排4节在线课,并提前在网上公布课程表,供其他在线教师观摩学习。此外,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领导部门组织的各项网络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使我校教师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教师们得到了快速的成长,2010年鸡西市教育学院举办的‘鸡西市“五年耕耘,创新未来”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五周年活动中么海燕老师讲的《海上日出》一课获得小学组二等奖,2011年我校在全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小
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参选的三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宋婷婷老师的课件在课件制作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并在全县进行展示。2009年韩淑红等五名教师参加全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课、实验课比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大赛中,初金利老师的课荣获了市级壹等奖的好成绩。在各级各类教研课、研讨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中,也能看见我校教师的身影,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激发全校教师上博、读博、写博的兴趣,我校还组织专人对教师优秀博文及时进行认真筛选,并向鸡东县教育研培网、鸡西教育研修网进行推荐,很多教师的感悟、心得已经在这两个网站上发表,还有的老师的文章发表在鸡西《教育研修》刊物上。老师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发表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么海燕老师自己在新浪网上开通自己的博客已经有四年多了,其文章点击率非常高。
六、评价制度,弹性管理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年终奖励,平时在网络教研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的教师,给予宽松的时间,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其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达到预期效果后也进行奖励。这种具有弹性的、人文的管理方式,使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并对网络教研产生了兴趣。
七、尺寸不已,遂成丈匹
经过几年来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积丝成寸,积寸成尺,收获了不俗的效果。
一、网络教研框架基本形成。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网络教研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相关的制度也日趋成熟。每一次我校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他们都会及时将教学案例,教学疑难问题提交到博客上,进行实时的网络交流,网络答疑,同行之间互相切磋,达到了预定的效果。每次上完公开课、研讨课,教师们都会展开讨论,许多教师将自己的观点、疑问和课堂评析发布到博客上,让大家进行点评,许多专家、同行互相评价,交流观点,教师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反思,学会借鉴并获得启发。经过专家的引导和点拨,许多教师提高了自身批判性分析与吸收反馈信息的能力,可说受益匪浅。
2、网络教研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网络教研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得以与同行、与能手、与精英、与专家在线交流、探讨。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各学科教学的研究,改变了教师默默无闻、凭个体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的状态,实现了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近年来,我校教师在网上发帖上千余篇,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校本教研,使教师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3、网络教研促进了单纯、简单教书型教师向学习、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通过“教研博客”上的课例、反思、教学设计和论文,我们的教师不但是在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反思、去研究,并不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加快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步伐。广大教师取长补短,改革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发表一些教学中的反思,与同行共探讨。及时记录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便于保存,也为写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语言和实践素材。同时记录一些学校里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班级的管理困惑,让家长和更多的同行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这些,为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篇3
一、找准兴趣点,创新教研形式
探索新的多元化的教研方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也深深明白这一点。而对于新教师而言,这一条铁律依然适用。教研活动要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那么管理者就不能拘泥于以往一成不变的教研形式——领导者唱主角,教师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寻找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比如,在新教师亮相课的活动中,以往常常是新教师上课,其他老师听完发表意见,弄得整个一个“批斗”大会,说的人战战兢兢怕得罪人,听的人更是如履薄冰,怕被批得体无完肤。笔者为新教师亮相课做足了功课,收集新教师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为几个教研小组人员拍摄照片、教研活动时的及时影像制作了名为“快乐起航”的PPT,上午上课,第二天中午进行评课活动。首先播放新教师小时候的照片,让大家猜猜是哪位,这个环节首先就调动起了气氛,轻松而愉悦,接下来新教师介绍自己课的设计与不够完善的部分,然后用抽签的方式,请各教研组的代表发言,这份发言稿也是聚集了大家的建议,最后是园领导总结性发言并提出殷切的期望。秉承少批评、多鼓励的方式,让新教师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在活动中感受的是大家的帮助与自己的成长,这样的活动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两个小伙伴,一堂精品课”等活动,让新教师感受到了教研活动的“活”,都愿意深入其中,潜心向学。过去的教研活动,总是领导出问题让教师们在会上讨论,现在,教师们开始把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提到教研活动中,求得大家的帮助。通过活动,新教师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带班能力越发得心应手,涌现的精品课在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
二、立足支撑点,搭建研讨平台
李希贵先生在《学生第二》一书中这样说,“对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从关注教师开始。”幼儿园是教师的立业之基,成才之本,任何教师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幼儿园为其搭建的平台。
1.实践平台出真知——教师的实践平台就是课堂。走出去观摩各省市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让教师了解时下的教研动态、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幼儿园内互动课堂,我上课你观摩,你上课我评议,增强教师间的互动合作,取长补短;自己个人的研磨课堂,每一堂教学活动组织过后及时反思调整,在不足中求改善、在进步中求突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力求每一天都进步那么一点点,终将把自己锻造成为经验型、专家型教师。
2.研究平台显成果——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大课题研究,或者针对自己班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只要将心沉浸在其中,必然会慢慢找到研究的个中滋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研究中进步、成长。在这过程中积累的论文进行反复修改与润色,鼓励多投稿、多参加评比,不少老师从发表第一篇论文中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并积极向更多优秀的老师学习,开始了发表第二篇、第三篇的旅程。幼儿园积极搭建平台,给教师以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比如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指导写作、为老师集体订阅幼教杂志、在综合考评中开辟论文发表等科研奖等,鼓励教师往更高层次发展。
3.阅读平台扩视野——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育类的专著当然是教师的首选,因为它能快速帮老师找到方向与方法,不断积累理论知识,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除了这些,还应该涉猎一些其他的书籍,不断开阔视野,跳出教育的框框,有时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我园为教师的阅读专门打造了教师阅览室,里面都是精心挑选、适合教师的书籍。教师遇到什么教育难题,在这里能够找到答案、寒假暑假大量闲暇时间,可以辟一些时间给书本,沉浸在书中,开启一段奇妙的学习旅程,与大师对话,犹如大师就在面前指导,也许会让老师长久积于心中的问题豁然开朗。
三、紧抓生长点,凝聚团队合力
教研活动的最终是要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要实现提升,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磨课,是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老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这个词语对于老师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人无完人,课也无完课,但是一定要有让这堂课趋向完美的一颗追求的心。园领导的重视支持、老教师的倾囊教授、新教师虚心向学是团队合作的关键要素。
在磨课过程中,幼儿园里的领导团队、骨干教师团队、新教师互助团队在这时候就起到了合作提携的作用。在磨课过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团队合作的力量。一人上课多人助推,研讨修改完善再实践,上课的新老师也非被动接受,也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综合大家的有利建议,最终,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我园新教师在各种活动中的崭露头角背后,就是园所教学团队的有力支撑。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新教师不仅仅收获的是一本优秀教学活动的证书,而是磨课过程中的所思所得,让自己对以后的教学更加充满自信。
网络教研助推农村教师成长 篇4
当前,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也铺上了信息高速路。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的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农村教师一定要在这大好形势下迅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而网络化学习与教研是一条成长的捷径。网络教研必定是常规教研的未来趋势!网络教研是平等的,是公开的,是跨越时空的教研发展趋势。
网络教研是我国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应用逐渐深化而出现的新型教研形式,其特点是能够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以及专家引领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凭借网络技术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借助于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网络教研的优势
1. 丰富便捷的资源系统
网络以其庞大的资源系统,集结了许多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工作体会、学习思考。一些汇集新课程的教学资源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快捷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教研氛围。
2. 专家引领
在农村学校,由于人力资源极度缺乏,许多对教育怀着满腔热情的教师,长期独立地摸爬滚打,收效甚微,以致认为教学研究也不过如此。一些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也只能在杂志上看到。但网络大大缩短了一线教师与教育理论研究专家的距离,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观摩优质课例。以往的教育教学实验都是专家拟定教育教学方案,由一线教师按部就班地实施,而在新课程推广过程中,一线教师和专家的位置是平等的,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在即时的教学检验中也可以不断得到修正,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被及时地总结,网络构筑了新型的专家———教师互动模式。在这样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研究合作模式中,农村教师受益最大,一批研究型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实践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3.不受时空的限制
常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参与面小、交流不充分、回应不及时、跟踪指导欠缺等弊端。网络教研可以突破时空,使教研活动无限扩展。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让处于不同地方的人互相协作,取长补短,高效完成任务。网络教研正是利用这种优势,通过各种教育论坛或者基于在线通讯工具的教研群体,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异步交流。教师围绕同一个主题共同开展研究、共享成果,这是传统教研时代根本无法想象的。网络教研达到了一种跨区域的共享、互补的功效,能够实现异步、同步相结合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教研。而且,传统的教研活动,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而网络教研,大家的观点都留在网上,研究者可以在活动后自主安排时间对各种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而且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或者没有参加教研的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大家观点,参与研讨,影响面比较大,指导的面也更加广泛。
4.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
网络的隐蔽性消除了教师的戒备心理,特别有利于农村教师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网络教研中,有的老师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成功的教案、案例与同行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在群策群力中凝聚更多人的智慧,每个人在贡献自己智慧的同时也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了帮助和启发,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开放的网络平台、平等的交流氛围,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和提高,构建了和谐的抒发、表达、辨析、提炼教学思想、总结教学方法和探索教学规律的人文网络教研环境,在超越时空的研究中不断实现着自我的超越。
5.教研手段多样化
Email、QQ、BBS、Blog,既可作为教师群体的交流工具,又可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提供技术支持:教师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获得名师指导;通过QQ与名师进行即时交流;通过论坛上的“名师专栏”向名师请教,通过教师在线研修网中的“名师专栏”获得名师指导。网络教研使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农村学校进行网络教研的条件
1.硬件条件
(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不仅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够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建立校园网站,建议包括如下内容:设立教研新闻、课程改革、教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坛、教研论文、教研计划、教研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在此过程中,在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促进了教研观念的更新,对变革传统教研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而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2)基本硬件。包括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安装基本常用办公软件,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有条件的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以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进行教研学习。
2.教师素质需要提升
首先,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研理念。新课改的启动,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研。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
其次,培养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利用业余学习时间组织举办培训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络教研的相关培训。让每位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会在网络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向全体教师明确提出了开展网络教研规定和要求,开展网络教研,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再次,鼓励教师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一天不学习就有可能落后,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知识需要掌握,每刻都有那么多的新见解需要了解,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仅是业务方面,更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的,网络资源如此丰富,更应该成为教师日常性工具。
农村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有效途径
1.集体备课电子化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集体备课不外乎是同年级同学科组的教师,参照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教学的目的、重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而许多农村学校没有平行班级,教师备课一直是单枪匹马。采取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就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容。这样,农村教师的电子备课,就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时空内进行专题研究。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解读按时上传“ftp”专门文件夹,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网上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撰写课时教学计划。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有效,使教师智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
2.专题研讨交互化
围绕某个专题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研讨,这是常规教研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形式。网络环境下,我们运用网上交互方式来实现专题研讨,研讨内容更深入、研讨时间更持久,研讨的范围更宽泛。比如“网上沙龙”是一种崭新的研究形式,农村教师可以借助论坛进行在线实时“网上沙龙”,给自己来一次头脑风暴。学校网站也可以开辟“教研专题论坛”,开办“每周一题”,教导处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根据教师需要“发帖”,引导全校教师展开讨论,营造浓郁的教研气氛,为教师搭建一个对研究主题思考、讨论、争鸣的广阔平台,如“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观”“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如何进行习作讲评”“如何上好复习课”等等,教师借助“论坛”这个平台,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跟帖”,评判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能够经常性的交流研究,集思广益,更好地讨论一些重要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使理论学习在思考中内化、在讨论中交流、在争鸣中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彻底摆脱了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局限,使教研活动弥散在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
3. 教学研究微格化,听课评课最优化
课堂教学研究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课堂教学研究微格化。校园网和现代信息技术, 为课堂教学微格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网络教研中授课者则可将自己的教案及实录发到网上,让大家评析。以往的听课与评课只局限在本校听课者与上课老师之间的一对一交流、一次性无跟进互动。随着听课者离开,听课评课活动即告结束。而且因为评课者都是很熟悉的同事,很多人碍于情面,不肯说真话,这种活动停留于“好话、假话”云云。听评课活动一旦延伸到网络中, 就会形成积极主动、民主对话、平等互动的群体教学研讨氛围,让每位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唱主角。这样一次互动变成连续跟进的多次互动,一对一的交流变成一对多、多对一的交流,真正使教师通过研讨活动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授课教师则可在“备课———反思”中实现多次循环,使自己的教研水平有一次飞跃。
4. 教育叙事,从“草根”到研究型教师
一些有追求的教师在网络中渐渐不满足于下载或上传课件、教案以及教学体会,他们开始在网络尝试着以“白描”方式述说自己的教育故事,并开始反思教育教学故事背后的意义。“草根式”教育研究热潮已开始形成,涉及的教育教学主题多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问题,这些教育实践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大家以平等、探索的态度共同协作和商讨。参与者也由最初的一线教师中的网络爱好者,渐渐普及至一般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一线的、朴素的“草根”研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教育叙事研究”之后,会渐渐发现自己已经跟新课改同步化,专业理论日渐丰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新课改中的研究学习型教师
农村学校网络教研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研纵使千般好,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校进行网络教研存在着下面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加强管理。
一是农村学校由于教育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电脑设备老化,人多机少,维护跟不上,这些都影响了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许多有学习研究意愿的教师面对如此情景只能望洋兴叹了。所以,学校基本硬件的配备还有待加强。
二是需要转变教师观念,提升计算机运用水平。目前社会上评价学校看的主要是升学率。可是,大家都知道,从认识论上讲,要转变一种观念又是多么的难呀,包括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当然,社会的发展肯定是要我们迅速转变这种观念的。
第三,相应的教学资源不到位。农村学校实现网络教研缺少相应和必要的资源支持特别是软件资源,网络教研就只是个“空壳子”。如今的中小学校园网,有条件的建,没条件的也建。打开校园网,空空如也。一张主页若干网页,无论多么精美,除耗费时间外,找不出对教研有什么作用,更没有发现校园网在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上有什么作用。校园网缺少教研的内容,缺少教师之间教研的交流,这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网络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5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很多教师以各种理由“拒绝”网络教研,敷衍应对,草草了事。主要是教师观念未转变,仍习惯于一支笔一本书靠经验进行教研。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百度一下”,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去查询参考书,忽略了网络教研的强大功能和重要性。以教育博客为例,“博客”是教师存放、整理个人资料的最好空间,也是教师的个人资源库。如果教师把“博客”作为教育叙事和自我反思的有效平台,不仅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开放的文本也会成为其他教师成长的借鉴。
教师应正确认识网络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认识网络教研的益处,愿意主动去了解电子邮件、论坛交流, UC研讨、MOO虚拟环境,以及QQ聊天、视频会议等网络工具,拓宽教研渠道,结合自己学科特点,有选择地使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健全制度,着重激励
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我觉得这个需要分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内在需要凭兴趣,外在需要靠制度。所以需要管理制度的跟进与保障。为了规范网络教研活动,促进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科教师个人教研能力,强化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的意识并形成自觉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网络教研应该建立健全执行及评价制度。譬如建立《网络教研制度》《教师网络教研要求》《教师网络教研评价考核标准》等制度,使得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时有指导有监督,也便于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教研进行量化考核。如有一所学校《教师网络教研要求》规定如下:
1. 在不违反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每位教师都要建立个人的以教研为主题的博客;
2. 每学期至少发布一篇教学故事,字数不少于200字,形式不限;
3. 每学期至少发布两篇教学设计,能体现一节课或课堂某一环节的设计思想;
4. 每学期至少发布四篇教学反思,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
5. 能主动参与博客圈中的讨论主题,积极思考,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不敷衍了事,博客圈中讨论主题初定每学期两次;
6. 每学期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此评价结果作为该教师业务表现的考查材料之一,也将作为该教师参与其他教学评比活动的参考成绩。
虽然这个制度存在一定的缺憾,偏重于对教师进行教育博客的要求,但它依然有可取之处,至少向我们传递出这样几条信息:
A. 领导重视是关键。从传统教研向网络教研的转型,领导发挥着核心力量,引导着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
B.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前提。“成也观念,败也观念”,只有从观念上正真接受网络教研了,才有可能愿意投入精力去做。
C. 参与网络教研的数量(次数)是网络教研质量的保证,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D. 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反思。
E. 以评价促进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营建氛围,有效分享
教师要认识到网络教研的最大魅力便是有效分享。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基于课堂,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共同学习的过程,那么,网络教研就是基于网络,通过分享共同提高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会自觉地把博客当作一种乐趣。即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写博客,也愿意随时翻开网页浏览他人的博客并收获学习的快乐。
如此看来,建立欣赏的文化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你尽可以不欣赏他但你要尊重他。”如果说容人之短需要的是气度,那么容人所长需要的就是一种智慧。我们做人做事很多时候不缺乏“气度”,而是缺乏“智慧”。网页上常常会看到这样温馨的留言:“感谢您来我家留下珍贵的脚印。原来,这里也有一片美丽的天空。”是啊,当你迈出脚步走进别人的家园时,主人感受到的一定是你的真诚,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网络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师本身固有的知识就是一个有力的挑战,促使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慧眼和力量把学生引向更高处。我们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有了网络,我们的教研就从原始状态转为数字化教研时代。例如博客,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博客和个人日记的不同,就是博客除了自己反思,还要给别人看的,这样,我们就要深思熟虑,才能下笔成文。在自己的博客里,我们有绝对的自主权,平时教学的快乐、苦恼、问题和体会等可以淋漓尽致地发表出来。这样就促进了我们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网络可以消弭时间空间的局限,同伴的及时互助,更激发了我们自身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研究意识。这样就成了良性循环。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与专家对话,这时候我们发现,原来专家并不神秘,原来我们也可以质疑专家的观点,原来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是专家。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依靠课程专家的指导,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网络教研,让我们的教师学会了在争议中感悟,在碰撞中思考,在交流中分享智慧,反思中探求真谛,在关注中共同进步,在相互扶持中共同成长。教师有效开展网络教研将受益无穷。
走微格教研之路助推农村教师成长 篇6
关键词:微格,教研,农村教师,成长
如何高效开展校本研修、快速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是所有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尝试开展了微格教研实验。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对农村学校开展微格教研的意义、基本原则、适合农村学校开展的微格教研模式和需要克服的问题有了明晰的认识。
1.农村学校开展微格教研的意义
通俗地说,微格教研就是运用录像技术提取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通过一套可描述、可量化分析、可操作的评课指标对该环节进行定格研讨,有效地架起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桥梁,使教师对课堂教学要素、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把握更加规范、准确。
微格教研具有切口小、目标明确、反馈及时、真实重现等特点,使教师从“当局者”的身份转变为“旁观者”的角色,有利于教师自我对照、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对青年教师来讲,开展微格教研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他们开展教学实践,帮助他们克服高原反应,有效缩短成长时间;对中老年教师来说,开展微格教研可以帮助他们提炼自己的教学特点,形成自己的良性教学风格。微格教研还需要教师之间精诚合作,因此开展微格教研收获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掌握,而且还有情感上的共鸣,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使参加教研的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增强的同时,专业情感也得到培养,促进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朝着可持续性的、能力型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市城乡教育设备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大部分农村学校都配备了音像录制设备,基本具有了开展微格教研的条件。农村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微格教研的意义,积极开展微格教研,努力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缩小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
2.农村学校开展微格教研的主要模式
农村学校开展微格教研要基于校情,以改进学校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设计行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发展方向;还要组织教师加强学习,积极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熟悉微格教研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并勇于尝试,且行且思。基于以上要求,我校尝试下列模式开展微格教研。
(1)指向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师徒结对。农村学校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让所有的教师通过微格教研系统训练所有的教学技能是有困难的。具体的应对办法有两个:一是拉长时间跨度,降低训练密度,每学期训练两三个技能;二是因人而异,师徒结对,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更容易接受的是第二种方案。每个教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采用第二种方法不仅时间成本小,而且更有利于针对短板进行强化训练,使教师得到快速的提高。
第二种办法规范的操作流程如下:明确研究内容—徒弟进行教学实践—评价反馈—师傅示范—比对教学效果—徒弟再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视具体情况更改流程,比如说研究内容可以在徒弟教学实践后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师傅的示范可以用观摩优秀教学案例视频来代替,等等。
(2)指向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而课堂观摩为教学反思提供了第一手信息和资料,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微格教研的观摩活动除现场观摩外,更注重对记录教学过程的录像的运用,使观摩活动有针对性地定格在局部环节,研究目标更加明晰、具体。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改革理念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农村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理解的深入程度和准确性都有欠缺。在教育装备科技含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的今天,农村学校要充分发挥微格教研的直观性,从环节、活动、手段、机智和特色等微视角深入观察,通过复盘、深入反思,追问:教师有哪些行为?行为程度怎么样?教学活动由哪些环节构成?这些环节切合教学目标吗?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效果怎么样?……经过深入反思,协作研讨之后,再进行认真总结,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会大大提高,教学行为自然会得到优化。
(3)指向破解教育教学难题的专题研究。由于农村学校占领理论高点的专家型教师稀缺,因此很多教育教学难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新的任务新的课题不断呈现出来,面对这些老的难题新的课题,农村教师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比如说写字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过去教育装备落后,无法对制约写字教学效率的因素进行微观研究,开展微格教研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微格研究”课题组成员,开展微格教研,分别对控笔能力训练的有效性、观察能力训练的有效性、双姿指导的有效性、教学环节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书写兴趣激发维持方法的有效性、书写规则经验积累内化方法的有效性、书法欣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专题研究,得到了很多启示,有效地提高了我校语文教师的写字教学能力。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篇7
一、优质的硬件设施为网络教研“铺路搭桥”, 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学校的领导始终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想方设法创设条件, 使尽可能多的教师能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为了给老师们打造一流的网络教研环境, 学校将视频设备更新换代, 并亲自指导视频教室的装修与改造工程。大到桌椅的购置、木地板的铺设, 小到窗帘的颜色、灯光的效果, 这其中无不浸润着领导的殷殷期望。这样高效舒适的教研环境, 为成功进行网络教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而更加激发老师们的教研热情。
二、网络视频前,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研预热引领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当接到网络教研通知时, 我们首先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 在集体备课室内提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研预设备课。为了在视频观摩名师教学时真正做到心中有文本, 脑中有设计, 大家纷纷走近文本, 解读新课程标准, 开始了“七嘴八舌话设想”的教研预热。大家纷纷集思广益, 畅所欲言自己执教这课的教学设想。以前的“会议宣讲”式的教研不复存在了, 在经历了面红耳赤的激烈争论后, 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之下, 本课的教学设想也就理所当然地“横空出世”。达成共识的环节, 我们熟记于心;有分歧的部分, 我们也记录在案。在网络视频时, 大家期待看到“英雄所见略同”的精彩, 更渴望在网络教研时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研预热为大家夯实了网络教研的思维基础, 并且成功记录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三、网络视频时, 打造“全神贯注与一针见血”的听评课教研,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合理“提速”
上至校长, 下至普通的任课教师, 大家在听课时都真正做到了全神贯注。没有交头接耳, 只有认真的记录和积极的思考。
更令我们难忘的是:当第一次视频教研的网络随机点评开始时, 大家都屏息凝视, 在全区教师面前谈自己的观点, 多数老师不够自信, 他们担心教研员“钦点”到自己来评课, 所以在忐忑不安中聆听了一个个思维的火花绽放的声音, 还有幸听取到一个个或中肯或锐利的建议, 大家都由衷地感叹:网络视频教研打造了无限的交流空间, 互动的沟通方式拉近了全区教师的心灵距离。一针见血的评课方式更让我们有机会走近真实的课堂。大家也越发地喜欢这种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点评形式。于是, 在随后进行的几次视频教研中, 大家惜时如金, 利用课间休息的15分钟, 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讨论。有佩服, 有建议……当激动人心的点评开始时, 大家都争先恐后, 踊跃争夺第一时间的发言权。在面对扩音器的同时, 自信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评课水平也在悄然提高, 我们在感受教师成长的喜悦时, 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步入了“高速路”。
四、网络视频后, 落实实践强素质, 高效课堂展风姿
如何让网络教研的“智慧种子”在教研组内生根发芽, 是学校领导及各个教研组长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在每次的网络教研后都会趁热打铁, 详细讨论出我们先前的教学设想与视频的教学环节差别在哪里?谁更合理?谁更出色?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别?针对教研预热阶段的共识与分歧, 我们四年级教研组适时开展了“回顾与展望”的后续教研活动。例如, 在听完一位名师讲授的《全神贯注》一课后, 我们细细品味先前有分歧的部分, 比差距、找原因、谈启发, 规划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从共识的部分中我们也能积极谈出之所以成功的理由, 并决心贯彻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之中去。全校的语文老师也都打破了级部的界限, 纷纷在校园网博客平台上记录自己的听评课感想。“一枝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精细的反思之后, 大家都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加明确。我想, 有了这样的教研后劲, 我们的高效课堂还会远吗?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篇8
一、注重校本研训,锤炼教学技能
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的整合,是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近年来,沐浴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春风,我校把校本研训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蕴含巨大智慧力量的群体作用,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促使全体教师在校本研训中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发展。为了将校本研训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了“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立体培训机制,借助网络、学科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及操作策略;观摩高效课堂视频课例及专家名师讲座;举行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分享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经验,探讨课改焦点问题。同时,学校特别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来锤炼教艺,促使全体教师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达到共同成长的最终目的。我校教务处加大说课、跟踪听课、随堂听课的力度,大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推优课、“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高效课堂全员过关课”等教学展示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助推全员;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多元化教学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近年来学校借助“全员动态”这一平台,全方位推动高效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合作学习展示、捆绑评价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学校过去那种领导、专家、骨干教师一统“教研舞台”的局面,教师个个成了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角,人人都在演绎着教学的不同精彩。
二、创新“四自”模式,打造生本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意识、情感、方法、态度的培养,使每一个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大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构建生本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
为了提高课堂改革的实效性,我校教务处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及骨干教师开展大量听课与研讨,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声,创造性推出了独具特色的高效课堂“四自”教学模式,即自我准备(铺垫导入)—自主学习(导学探究)—自主检测(巩固内化)—自我提升(总结评价)。“四自”模式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并存的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目前,我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四自”模式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学与教相得益彰。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动起来了,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了,学生的双手动起来了,学生的大脑也动起来了,“我学习,我快乐;我展示,我自信!”已成为我校生本课堂最贴切的形容。“四自”模式的创新运用,实现了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既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生本课堂已成为我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孩子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展现激扬生命的芳草地,放逐心灵的跑马场,可谓活力四射,熠熠生辉!
三.开展“片区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万安县教体局为了全面推动我县高效课堂改革的进程,将全县所有中小学划分为六个高效课堂责任片区,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片区内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迈入“深水区”。
我校作为第一批被评为吉安市课改实验学校的县城学校,能积极牵头谋划高效课堂第一责任片区活动:召集片区六所学校主要领导及骨干教师商讨制定了片区活动实施方案,对片区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在片区内分阶段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人员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及经验交流活动,以课堂展示、讲座汇报、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充分展示各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借助片区合力共同探讨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捆绑评价的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运用等热点问题。与此同时,我校还能积极发挥县城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势,组织名师骨干深入片区农村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互相观摩、互相研讨的过程中,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四、落实“青蓝工程”,搭建成长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的决定因素,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群体中全面实施“青蓝工程”,建立“以老带新”“青蓝结对”的教师成长机制,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的创新结对方式,采用“自愿结对”和学校“指定结对”相结合的方式,一师带两徒,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了使“青蓝工程”实施不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翔实且操作性强的方案和考评细则,对“青”“蓝”双方每学期、每月的听课、评课、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参与教学竞赛均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期末进行专项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在“青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蓝方”教师对青年教师在理念上进行引领,在实践上进行指导,促使年轻教师积极进取,提升教学技能。“青方”教师能自我加压,虚心求教,对骨干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加以分析、比较、提炼,以促进自己的感悟、内化和提升,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同时,学校也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安排年轻教师送课下乡、教学开放、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并要求结对“蓝方”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与青年教师共同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力促活动效果最大化。
目前,我校所实施的“青蓝工程”已取得良好效果,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磨炼并脱颖而出,步入县级以上名师骨干的行列。迄今为止,学校青年教师中拥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16名,并有3人获得市级名校长和名师称号,2人被评为县级知名教师。
五、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新课程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意识,致力于课题研究。为了抓实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课题组领导机构,宏观调控和指导各学科课题组研究工作。为了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效果,学校教务处能重点抓实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抓实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督促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大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资源共享。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各个课题组能在研究内容上突出一个“实”字,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话题,把话题生成问题,把问题生成课题,引导教师反思、分析、梳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将其中最主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究。共性的问题总能激起共鸣与探究欲望!为了寻求破解问题的密码,课题组教师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提炼,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提升课堂效益。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为我校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团队,全面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何等重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倾力教研,凝聚的是智慧,燃烧的是激情,唤起的是灵性,收获的是享受。回眸应笑慰,征途再扬帆!让我们在校本教研的征程中,共同谱写教师专业成长最华美的乐章!
网络教研促成教师专业成长 篇9
一、网络教研, 催生新型教研文化
网络教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教研形式, 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 建立的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 以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它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 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 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 以一种开放、共享、平等、共进的活力与交流方式, 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高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具有常规教研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其一, 强调人文性。网络教研催生了高效、开放、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参与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既体现个性, 又强调协作, 显示出一种平等互利的现代理念。
其二, 具有生态观。网络教研成本较低, 只需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一次性投入, 教师不用出门就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研修, 参与者广泛, 资源达到了高度共享。
其三, 显示效能化。网络教研较好地弥补了常规教研模式的不足, 解决了教师参与教研限额问题, 减少教研管理的中间环节, 提高教研效率。
其四, 体现和谐性。网络教研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的个性化要求。选择的空间大, 有利于教师间跨学科研讨, 更有利于上下沟通教研实情, 强化了教研服务。
二、网络教研, 促成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素养, 教育科研已经不再是教育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的事情。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沿着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不断成长, 教师个人的智慧是否在不断增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不断学习, 不断思考, 不断反思, 并不断记述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间的同伴互助、获得专业化引领。网络教研能把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三种力量最大化, 使之发挥更好的效用。
1. 网络教研有助于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专业成长
博客、论坛、QQ群、魔灯等平台促使教师有了自由发表心声的地方。当教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帖到博客、论坛、QQ群时, 阅读者要细心地读帖, 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进行询问, 或进行答复, 或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 实现了从现象观察到问题研究的“跃进”。网上的人不留情面, 他们对任何帖子都可能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反复问难中, 促使个人进行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 网络教研有助于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同伴互助
教研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网络教研, 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 互动的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网络教研因为其共享性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 教师们通过阅读平台上的帖子, 了解各家观点, 参与研讨。这样, 跨区域的教师个体之间互相交流, 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强化,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互动。
3. 网络教研有助于实现专家与教师间的互动———专业引领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教师体验着探索带来的快乐, 品味着创造带来的收获,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的“水土不服”而产生困惑, 感到迷失, 这就亟须身边的专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关注。一方面, 传统教研活动往往由专家或领导主讲, 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 因为大家很难在短时间内吃透专家的讲授内容, 也不好意思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另一方面,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 更多的专家并不能很容易地与教师同行, 难以对实践进行明确的指导, 甚至过高或过低估计了一线的情况。通过网络教研, 专家可以定期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 既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 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回应与质疑, 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
4. 网络教研有助于改变研教分离的状态———广泛教研
网络教研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网络教研带来的另一个不凡的现象就是“泛研”现象的产生。“泛研”是指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教研不再仅仅以教研部门为中心, 而是以教师自身为中心, 网络使得教师能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超越自我, 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教研”。所以, 网络教研不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 而是一种行为变革, 更是一种思维创新, 这会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产生深度催化作用。
三、网络教研, 需要探寻的思考
没有任何一种教研方式是完美无缺的, 网络教研也是如此, 在充分发挥它的特长和优势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网络教研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其一, 应正确把握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关系。开展网络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因此, 它和传统教研的目标完全一致, 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在加强网络教研, 提高网络教研水平的同时, 传统教研工作非但不能削弱, 而且要发挥其在“点”教研方面的优势, 发挥其面对面交流的长处, 提升传统教研的水平。
其二, 教研活动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教研团队。网络教研既强调自主学习, 更强调协作学习, 共同成长。因此, 在组建网络教研团队时, 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型”团队:所有成员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行动, 都秉承“只有学习精彩, 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 生命才会成功”的信念;也应该是一个“反思交流型”团队:所有成员都能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 并能定期交流,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不存在话语霸权;同时也是一个“互助协作型”团队:所有成员共同打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 在对话与沟通、协调与合作中分享经验与成功, 共同进步。这样, 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合作团队, 去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网络研讨活动, 在团队中去领悟、去感受、去发展, 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其三, 网络教研的教师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隶属和主管领导关系, 要使之健康长青, 而应该具有四种精神: (1) 不断进取精神。参与网络教研要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水平和取得的成绩, 要有借助网络教研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之决心。这样才能不断学习, 积极反思, 汲取他人之所长, 补自己之所短。 (2) 敢于求真精神。交流时, 要能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看法和设计说出来, 不因权威而盲从, 不因稚嫩而紧张, 不因虚荣而恭维。一方面敢于竭力地维护自己的观点, 另一方面又虚心地汲取他人之优秀经验, 从而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这样才能激发起一次次充满理性和睿智的头脑风暴。 (3) 真诚奉献精神。优秀的经验只有被激活、被分享, 才会不断升值。参与网络教研要乐于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 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其他成员分享、交流, 通过从同伴中获得信息, 借鉴和吸收同伴经验, 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 实现由个体反思向群体反思、由肤浅反思向深度反思的转变。 (4) 合作共赢精神。只有本着合作共赢的网络教研宗旨, 充分认识到只有与他人合作自己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形成优势互补, 相互启发, 相互激励, 共同提高。
总之, 网络教研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 实现着跨区域、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的影响, 对于促成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有着传统教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它必将成为现代教师研修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如果说我们教师从事的是“渡人”的工作, 那么网络教研就是我们手中有力的桨, 它将引领我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它让我们尽情享受在风浪中带领学生扬帆前行的快乐, 它让我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 成就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蒋敦杰, 上博客.做教研——海南省网络教研新探[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2) .
[2]黄小平.一线教师的网络化成长:网络教研的几点探析[J].基础教育课程.2006, (10) .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篇10
【关键词】网络教研 教研平台 教师 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16
网络教研是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是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教研方式或常规教研方式有益的补充。其定义从广义的角度看,网络教研是指在教研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研活动;从狭义的角度看,网络教研则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研究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目前,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讲授型模式,另一类是协作学习模式,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网络教研可以帮助教师开展网络研讨活动;第二方面,网络教研是能起到有效反馈信息的交互功能;第三方面,网络教研缩短了时空距离;第四方面,网络教研是远程教研的延伸。
一、网络教研对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电脑等硬件设施的配备,加上学校网站的建立,网络教研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研形式已逐渐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研效率。
(一)网络教研的形式
网络教研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教师们开展网上教研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网上授课,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了,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二种方式,教材研读,通过将教材上传到教研博客中,让教研区内的所有老师共同研读教材,并发表各自的授课意见,互相讨论,以达到共同教研、一起提高的目的;第三种方式,主题教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主题研讨,并将探讨结果派送给各个学校;第四种方式,资源共享,通过在教研博客中设置课堂实录、研究论文、文学世界等栏目,以供教师发布自己的教学资料与他人分享。
(二)网络教研对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网络教研凭借着其时效的延长性和教研形式的灵活性等优势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可否认的,网络教研的开展,使教研效果的深度及广度得到了拓展,对小学教师专业的成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教研可以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例如,一个刚毕业出来就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他在教育方面的经验肯定有所不足,包括备课经验、讲课经验和对学生的习题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假如,他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将自己每天在备课、讲课以及评价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和该如何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写在自己的博客上,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博客上就可以完整地呈现出他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成才历程了,而且这种记录方式比其他的记录方式更方便、更保险、更不易丢失。
2.网络教研是教师教学反思的记录本。参加网络教研的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的教研平台,随时随地地记载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的精彩部分与失败细节,并以此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发表改进意见,再通过实践,看看自己的改进意见是否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有所改善,并且可以随时地进行修改。
3.网络教研可以记录教师行动研究成果。作为一名教师,会经常性地参加一些由学校或其他教育部门组织开办的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可以更方便地利用博客日记功能来记录自己在研究活动中的数据,以便在日后发现问题时更好地解决问题。
4.网络教研平台是教师的资源U盘。通过网络教研平台的教研博客,将自己整理的课件、练习题、教学方案、论文、课题研究成果、教学反思等作为教学资料存放在自己的博客上,可以使其变成教师的数字化资料仓库,便于携带的资源U盘。
5.网络教研平台是教师思想火花的碰撞地。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中可以浏览到别人的博客,在别人的博客中对能够引起自己共鸣的文章进行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别人给自己的文章评论中汲取知识,在一次次地汲取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
6.网络教研平台是教师和谐发展的情感地。网络教研平台中集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朋友,这些人不仅可以在工作方面给予相互的支持跟帮助,在感情和生活方面也可以相互的鼓励,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和谐,从而使得教育的发展更加的和谐。
二、依托叙事,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一)实施培训——走近教育叙事
为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化大为小、变虚为实,我们以《走近教育叙事》为题,围绕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种类、如何认识教育叙事、写教育叙事时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组织业务干部进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从理论与具体案例两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培训、交流。之后,学校又通过《学校简报》向教师进一步介绍了教育叙事。通过培训,老师们不但从思想上接受了教育叙事,而且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我也能写的写作冲动。
(二)完善机制——走进教育叙事
为确保教育叙事活动不走形式,学校采取了多种机制、多种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深化教育叙事研究。
1.提出数量要求。学校从实际出发,要求中青年教师每两周撰写一篇教育叙事,50岁以上老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育叙事,上不封顶,篇幅可长可短。2.搭建教育叙事平台。学校采用例会交流、《简报》刊载、推荐发表、组内研讨、结集出版等多种途径搭建教育叙事研究交流平台,展示叙事研究成果,有效调动了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的积极性。3.完善激励措施。学校及时通过各种会议,利用各种机会,充分肯定了教师在开展教育叙事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及时反馈教师撰写叙事和录用情况,组织教育叙事评选活动,激励教师深化叙事研究。
综上所述,网络教研这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不仅仅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一定的促进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网络教研平台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群体的和谐,还能有助于教育的发展更加的和谐化。
参考文献
[1]王殿强,张法林.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3)
[2]朱德怀,江卫荣.积极有效开展网络教研的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07,(12)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篇11
一、网络教研的概念界定
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改善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网络教研的产生与发展既适应了信息时代的潮流,又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
二、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方式,由于具有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和网络教育论坛三种重要的实践形式,而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网络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网络教研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因此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开展.
1.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网络环境下,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主要途径依然是撰写教育日志,当然,网络教研中教育日志有其显著的特点:第一,形式更加开放.撰写教育日志不受具体时间的约束,也摆脱了主题和规范的束缚,可以随时记录教师的所感所想.第二,内容更显个性.教育日志撰写从统一转为个性化,记录内容打破统一规范,教师可以真实地表达思想.第三,动力更为充足.教育日志撰写从被动转为主动,转向了更自觉地促进专业成长的需要.
2.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自发组织的,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积极探寻各种自主学习形式的群体.在网络教研协作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教研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者个体的活动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关系.网络教研协作强调任务驱动下学习者之间的积极协作,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网络教研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
3. 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常规教研中,专业引领的活动形式虽然多样,但大都是按照一定的频度开展,而一线教师遇到的问题却是经常性的,因此专业引领往往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网络教研可以促进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专业引领的完善:第一,依托教育主题网站的资源平台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第二,基于教育博客的纵向交流模式建立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日常对话机制;第三,基于论坛的答疑模式建立专家参与的在线研讨制度;第四,基于Transana平台的视频课例可视化分析.
三、网络教研的特点
1. 跨时空性
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教研成为一种可以超越时空,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的活动.教研员可以在网上指导教研;不同地域的教师之间可以共同探讨专业问题;名牌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共享自己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以促进地区间的教育教学交流.
2. 主动性
网络教研中,教师主动上网查找并处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从教研员的学科网站上获取;可以通过上网查找其他教师的优秀课件、教学实录等优秀教学资源来获取;还可以从系统根据记录的个人资料,获取个性化教学建议.
3. 交互性
通过网络教研,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和范围,拉近了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完全交互式的网络通讯手段,使得教研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双向互动作用,研究的层次更加深入.通过网络教研,教师可以同专家、同行、学生之间形成链接,在交流共享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4. 便利性
开展网络教研,可以有效缩减一些面对面的教研活动,使信息查询检索更方便,编辑整理资料更简单,发表教研观点更容易,和同行交流沟通更快捷.大量教研智慧结晶的快速获得,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新颖,新技术掌握得更快,创新思维更容易激发.网络教研,将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机械重复劳动,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许多方便.
四、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1. 网络教研拓展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时空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匮乏、教研力量不足是一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之间加强学习、交流与合作.长期以来,教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难及时共享他人的智慧.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但传统教研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网络教研为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由于网络系统是开放的,可以实现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的连接;其次,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学习资源.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个体之间的交流,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助,使自主学习、自我更新、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发布及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一线教师服务.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等方式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改变了教研活动辐射面小的状况,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交流变成了现实.教师在分享同行经验的同时,转变了观念,提升了自我,获得了专业成长.
2. 网络教研构建了专家专业引领的平台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困惑,这就亟需专家给予及时的指导.因为有了专家的引领,教师才能拓展视野,提升理念,在不断的智慧交流中获得专业的发展.但是普通教师很难有机会与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通过网络教研,专家定期参与讨论学科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又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看法与质疑,也使得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在即时的教学检验中不断地得到修正,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能被及时地总结,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都有所获.
通过网络,普通教师可以与优秀教师、教育专家零距离对话,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享专家、名师的优秀资源,体悟名师教学中的精髓,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质量与效率.
3. 网络教研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专业引领,但最终形成的应该是“自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发表的观点往往得不到及时评价与点拨,因而自主参与意识会被削弱.而在网络教研中,教师将观点发表在网络上,教师间可以浏览并参与交流与评价,能促使教师更深层次地思考学术问题.通过网络,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发表,将与教育教学实际情境以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密不可分的一些教学行为专长、教学智慧等记录和展现,教师个人的思考与收获因而得到广泛传播,在与他人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反思的理论层次,在交流中得到认可与激励.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话语权回归到每个教师自己那里,能够让每个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从而更关注自我发展,推动自身的进步,促进专业成长.
4. 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走出了一条探索的道路: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新要求.为此,必须搭建起一个促进与鼓励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网络教研.故此,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基于网络技术组织一些网络教研活动,不少教育工作者也自发地开始了很多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使其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网络教研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有效地推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经验来看,网络教研是教学研究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网络教研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更将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文化,在这种新文化的渗透中,教师们期待着、探索着、实践着.相信网络教研将伴随着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一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
[2]于海涛,安洪涛.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3]张伟,陈琳.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支持服务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推荐阅读:
网络教研总结06-26
网络教研深化策略08-29
区域网络教研平台12-09
网络教研个人材料08-19
网络教研方式培训09-25
网络教研汇报材料10-25
网络教研研修总结01-19
多维教研引领教师成长10-28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11-24
网络视频教研平台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