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

2024-09-08

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精选11篇)

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 篇1

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

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江岸小学 吕威

虽然我们不曾谋面,但我们已经心心相印,是什么魔力让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同行感到“天涯若比邻”?那就是网络。它冲击着我的视野,撞击着我的心灵,承载着我的理想。它为教改丰满了纤细的羽毛,为教研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在网络教研的空间畅游、翱翔、愉悦成长。

书写精彩博客,充实教学生活

名为“江岸时空”的博客,是我在网络世界里建立的第一个家,那里充满了温馨,充满了我的生活:工作随笔、学习心得、教学设计、心中的疑虑在这里找到了倾吐之地。本校教师的一句认可、学校领导的一句赞许、教育同仁的一句鼓励,让我信心百倍。在这里我们切磋教学,解除迷惑,博采众长,分享快乐。正如舒婷在《致橡树》一诗中所写:“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我成长的根就在“江岸时空”的博客里。

走进教育论坛,打造成长空间

记得那是的一天,年轻的我代表龙沙区参加省第三届教学设计与反思会的.网络说课的重担。第一次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在省教育论坛里研讨,第一次登录新浪UC,第一次使用小懒猫视频转换,第一次上麦发言。面对全新的课题,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回到家里,茶饭不思的我,带着班主任的疲惫与劳累来到电脑前,用渴求的目光搜索着新浪的脉搏,用清晰的键盘敲打着心中的所想。充满疑惑的我走进了省教育论坛和“小学数学教研在线”的UC房间,在这里,我汲取了同仁的经验,聆听了高技国主任、春苗、永远、浪客等教研名人的指点,明得了网络教研的诸多内涵,观看了名家名师的经典课例,感受了各地教师一同备课的感人场面。如饥似渴的我,在这里终于饱尝了一顿精神大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投入了教育论坛和网络教研活动,感受着“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风范。于是,我用心的学习使用一麦发言、二麦同步播放课件的转换方法,在省教育论坛的研讨活动中,积极参与、坦诚的交流自己的看法。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发挥,诸多的经验在这里交汇,全新的理念更是让我心领神会。用我的热情、我的心力播种着教研的种子。从中体会忙碌中的充实,充实中的快慰。

投入网络教研,成就年轻自我

投入网络教研,我方意识到自己的功底如此之缺乏,教学模式如此之简单。从此,我在教学中不断耕耘,运用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助教于课堂,寓乐于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课下,我还建立了以“我的班级”为名的QQ群,在这里分享我与学生的快乐和收获,拉近了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感受到了“春华秋实”的真正意义。如果说我有一点小小的成绩,那要归功于网络教研,成就了一个年轻的自我。

历时几年的网络教研,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两个字:“改变”。它改变了我的思维,我的教学,让我明得了:在平凡中坚守教育事业,在研讨中思考教学弊端,在改变中营造课改局面,寻求人生发展。也许我不能成为将军,但我要带着将军的梦想,继续投入充满活力的网络教研,教学因有网络而精彩。

教学因网络教研而精彩 篇2

一、利用网络特点, 激发学生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 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 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 (画面, 声响等) , 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 创设直观情境, 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 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提高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 许多学生没有观赏过钱塘江大潮, 如果只凭朗读课文, 是很难引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的。所以在上这一课时, 我把大潮的实况录像内容通过网络传送到学生的电脑上, 当学生听到远处传来闷雷一样的响声时, 立即被画面吸引住了。学生被这动人心魄的奇观震撼, 并陶醉其中。他们不但兴致勃勃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 而且对新课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自己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拓宽学习渠道, 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超越学科和超越课堂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 强调的是学生的信息搜集及整理能力, 因而网络以其便捷性和大容量信息处理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已经深深地融入语文教学中, 正因为有了网络, 综合性学习的空间才更广阔, 综合性学习才更丰富, 学生的学习才更加多姿多彩。

以《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为例, 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 各小组根据成员的长处, 确定自己的任务, 以便优势互补:在查找资料方面, 上网方便的同学利用网络查找, 其他同学可以利用书籍或别的途径;在展示成果方 面, 精通电脑 的同学可 以用网页 或powerpoint的形式展示, 绘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制作手抄报……给每个成员明确任务, 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 各司其职, 各尽其法, 围绕一个主题相互协作, 那么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会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班级博客, 让学生及时欣赏到自己以及不同小组的作品, 既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三、搭建讨论平台,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 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 教学过程中, 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此, 利用网络搭建讨论平台, 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

如在进行《再塑生命》教学时, 我布置预习作业, 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并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上, 而其他的学生则可以跟帖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争辩。这一环节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如一学生问及:“是什么力量让那位安妮·莎莉文老师那么耐心地帮助一个已经多年盲、聋、哑的小女孩?”网上马上就有学生跟帖:“这是因为爱的力量。”另一学生回帖:“爱? 安妮老师和小女孩素未谋面, 怎么可能爱她呢?”学生能够把握住课文的主旨和提出问题是令人惊喜的, 教师通过网络提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 困惑什么, 在课堂上就可以在讲到相关的部分时把学生提出的, 或没争论出结果的问题带出来, 和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学生的讨论, 不再是教师指定,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 多向互动, 协作学习。此时, 教师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 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 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 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展示学习成果,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写的作文得到认可。然而,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 让他们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确实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进步明显的文章和优秀范文发表到班级博客上, 以博客作为学生的成果展览室, 要求学生对文章作点评, 这既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 又能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班级博客还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库, 学生可以从中摘录优秀的文章做读书笔记, 还可以建立超级连接, 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教师利用班级博客, 让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发挥出来, 让学生的价值得到别人的承认,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网络,语文教学因你而精彩 篇3

一、利用网络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等),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许多学生没有观赏过钱塘江大潮,如果只凭朗读课文,是很难引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的。所以在上这一课时,我把大潮的实况录像内容通过网络传送到学生的电脑上,当学生听到远处传来闷雷一样的响声时,立即被画面吸引住了。学生被这动人心魄的奇观震撼,并陶醉其中。他们不但兴致勃勃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拓宽学习渠道,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超越学科和超越课堂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强调的是学生的信息搜集及整理能力,因而网络以其便捷性和大容量信息处理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已经深深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正因为有了网络,综合性学习的空间才更广阔,综合性学习才更丰富,学生的学习才更加多姿多彩。

以《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为例,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成员的长处,确定自己的任务,以便优势互补:在查找资料方面,上网方便的同学利用网络查找,其他同学可以利用书籍或别的途径;在展示成果方面,精通电脑的同学可以用网页或powerpoint的形式展示,绘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制作手抄报……给每个成员明确任务,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各司其职,各尽其法,围绕一个主题相互协作,那么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会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班级博客,让学生及时欣赏到自己以及不同小组的作品,既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三、搭建讨论平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此,利用网络搭建讨论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

如在进行《再塑生命》教学时,我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上,而其他的学生则可以跟帖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争辩。这一环节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如一学生问及:“是什么力量让那位安妮·莎莉文老师那么耐心地帮助一个已经多年盲、聋、哑的小女孩?”网上马上就有学生跟帖:“这是因为爱的力量。”另一学生回帖:“爱?安妮老师和小女孩素未谋面,怎么可能爱她呢?”学生能够把握住课文的主旨和提出问题是令人惊喜的,教师通过网络提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困惑什么,在课堂上就可以在讲到相关的部分时把学生提出的,或没争论出结果的问题带出来,和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学生的讨论,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协作学习。此时,教师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写的作文得到认可。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让他们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确实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进步明显的文章和优秀范文发表到班级博客上,以博客作为学生的成果展览室,要求学生对文章作点评,这既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又能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班级博客还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摘录优秀的文章做读书笔记,还可以建立超级连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教师利用班级博客,让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的价值得到别人的承认,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网络,将语文教学引进了广阔的天地,突破了传统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局限性,满足了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针对性地参与学习,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与共享性使得师生不断变换学习的主体,同时也丰富着网络资源本身。将网络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数学教学因阅读而精彩 篇4

康庄中心小学

郑永涛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说起阅读,人们只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其实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简洁精要、甚至有时常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

那么,数学阅读应读什么又怎么去读呢?

一、创新形式,激发兴趣

数学语言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语言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为他们持续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提供内在动力,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分类阅读,循序渐进

1、阅读课题

课题就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浓缩的概括。通过阅读课题,让学生大致了解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

2、阅读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模式。

(1)在阅读中理解概念的条件。(2)

在阅读中理解概念符号的含义。

三、阅读例题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例题,举一反三呢?(1)读中理解(2)读中比较

四、指导阅读,及时讲解

课堂讲授必须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要及时检测阅读质量,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根据反馈信息来进一步调整讲授重点和关键。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教学设计 篇5

宁夏青铜峡四中 王红琴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每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帮助他们树立崭新的生命观、自然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其他生命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二、教学重点:认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 :珍爱生命,保护生命,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三、学情分析

关于生命的教育对七年级学生应有很大的难度,也很难全面的。只能就某

一、两各方面通过感性的认识,逐渐提高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感受和认识。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社会经历有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大多数孩子对生命异常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部分学生以摧残其他生命体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等为荣。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与意义。使他们懂得珍爱生命,学会关爱其他生命,培养他们的爱心。

四、教学策略。

(一)主要采用 “启发引导-----提问——讨论——总结”的教学方式进行。

(二)从理论和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感受——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生命的可贵;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三)在教授期间展示图片,播放动画录音,让学生感受生命体的可贵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授课班级:初一*班

八、教学过程

(一)世界因丰富多彩的生命而精彩

展示地球与月球多媒体图片

同学们,我们认识他们吗?你能感受到地球上与月球哪个更美?为什么?同学们尽情想象后回答。(约3分钟)

(有生命、有动物、有植物、有水)师总结:(同时展示图片)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回答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地球上有生命,地球之所以如此的美丽、生动、精彩,是因为到处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这些生命不仅包括人类,还包括大家所看到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生活在草原、森林、大海,甚至沙漠深处。也正因为有了生命,地球才成为太阳系中最为美丽的星球。

师:每种生命都有自己独特性,我们依赖于大自然,但如果有一天,大家喜欢的这些有生命的东西都没有了,或者说地球上如果没有了其他生命体,会发生那些事情?(5分钟的讨论时间)

没有生命的星球将变得非常的荒凉、孤独,死寂与可怕。大地荒芜、洪水泛滥、瘟疫肆虐。人类就无法生存。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师:大家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关爱其他东其他生命的道理吗?谁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地球上各种生命之间息息相关,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态系统,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随意毁灭某种生命,就会使这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受到破坏,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因此,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我们一定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与其他生命和睦相处。

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其他生命相处呢?

关爱、呵护;不破坏、不残杀我们周围的生命

师:同学们,你能讲一个你或他人关爱大自然中动植物的故事吗?(或讲一个你看到、经历过伤害自然界中生命的事件吗?)(学生讲故事。)(播放录音)1985年在东北发生了一件影响全国的赈救野生动物事件,唤醒了人们保护自然觉悟。

(二)生命需要互相关爱 多媒体动画(斑羚与猎人)师:大家看完以上动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现在同桌互相讨论3分钟回答)

师总: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关爱、呵护我们周围的生命。

课后作业:

据专家预测,如果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费程度和破坏程度保持目前态势,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将会减少15%~20%,其消失的速度将由目前的大约每天一种提高到每小时一种,比物种自然消失的速度快1000倍以上。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侧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

(2)我们应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拯救即将灭绝的物种?(3)请为关爱生命,保护身边的环境出谋划策。(请写出随手可做的十件事)

答:(1)如果没有了这些生命体,世界会变得沉闷、荒凉、孤独、可怕,令人恐惧,让人窒息。那世界是难以想象的,它将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最终毁灭人类。

(2)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我们每一个人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珍稀野生动物,尽量减少对动植物生存空间的破坏,不乱砍滥伐,不乱捕乱杀 的办法,尊重地球,尊重生命,保护地球。

高中数学教学因合作学习而精彩 篇6

吴正朝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开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精神的要求,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接受、模仿、记忆与练习。如果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则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演绎更加精彩的高中数学课堂,下面是我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浅显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还时不时地问学生“会了吗?懂了吗”,学生正襟危坐,好像听得很认真,却没有一个回应的。如此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累,学生也累,教师心力交瘁,学生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教师占据着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很难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究者。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时,我常常采用小学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等课时,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彻底打破“自己讲学生听”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他们踊跃参与,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二、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性活动,新世纪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个性的,应该是有主体性的,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才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指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时,我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合作学习改变了那些得不到参与机会的学生只是“旁观、旁听”的被动状态,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时,我充分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组内设置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每个人都在小组内担任任务,承担角色,这就给每一个学生铺设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路径。正是小组合作才让学生有了彼此交流的机会,才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国家前进的动力,一个民族的振兴,科技的发展靠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时,我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例如在学习“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我积极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了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合作中快乐交流,互相交换自己的理解,他们在交流有所感悟、有所疑问。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质。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形势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进取,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由愉快地进行学习。我相信,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定会因合作学习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徐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

[2]王红。浅谈高中数学的分组探究式教学。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

识字教学因“随文”而精彩 篇7

一、移植情境,在随文中链接生活

汉字不仅仅是单独割裂的僵硬符号,更是融合了音、形、义等诸多元素的表意文字。如果单纯的集中识字,就会使得原本有丰富意蕴的语言文字变成呆板的“客观存在”了。因此,在随文识字过程中,教师要紧紧依托文本中营造出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韵中开展识字活动。

例如,《秋游》这篇课文中有一个生字“喊”,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这个生字的意蕴呢?教师先是引导学生回顾文本语言:“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文本的情境进行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呼喊什么呢?”此时,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上台表达内心的感受,表达过程中的声音、神态都与“喊”字的状态契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告诉学生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口”字旁表示形,需要用口才能“喊”出来。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现场书写汉字,让学生经历情境感知、观察字形、实践练习等思维过程,夯实识字教学的整体效益。此时,教师随文识字的教学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引导学生再度诵读含有“喊”字的语句,在情感浸润中关注生字的表达效果。因为学生已经完全扫除了生字带来的阅读障碍,其的把握也更为深刻,不仅读得入情入境,“喊”得也是情绪高涨。

在情境中引出生字、体悟生字,将生字和相应的生活状态链接起来,加速了学生对汉字的感知与品味,将学生内在的情感认知充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感悟生字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大道无痕,在随文中润物无声

有人说过,最好的教育是让教育对象意识不到教育的过程,真正达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传统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将一大堆生字集中堆砌在一起,犹如一座生字大山,在学生还没有学习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识字教学的效益可想而知。教师应该结合文本情境,对学生进行艺术化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识字学习。

例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文中的“强”字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随文识字:

师: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你看到了怎样的太阳?

生:我看到了灿烂的太阳。

师:灿烂的太阳会发怎样的光呢?

生:强烈的光。

师:你们被强烈的光线照过吗?你会有什么反应?(学生纷纷模仿孙悟空,做出单手遮挡阳光的动作后,齐读:强烈的光)

师:风儿在干什么?

生:风一直在拼命地吹,吹得很大。

师:那是怎样的风呢?

生:强烈的风。

生:能把船儿吹跑的风,就是强烈的风。

师:太阳和风儿都这么厉害,我们来看看谁的本领才是最大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太阳和风儿两者之间的“强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理解“强”字的含义创设了具体感知的情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感觉到教师教学策略的刻板痕迹,而是在与教师愉快的对话中完成了对生字的感悟。

三、多维展示,在随文中丰富积累

随文识字教学策略的精髓在于运用文本中现有的情境,为教学的汉字创设可感的问题情境。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情境认知,还要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加以利用,在文本和生活的双重作用下,为学生的识字过程提供扎实有效的情境支撑。

还以《谁的本领大》一文为例,课文中出现了两个动词:“推”和“挂”,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两个汉字呢?教师在充分运用文本资源的基础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来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他们都有一个提手旁。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提手旁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提手旁表示一个动作,一般都是用手来做的。

师:你说得真好。让我们找找课文中的句子,看看我们猜测得对吗?

生:起风了!快挂帆吧!在我们生活中,“挂”是指用手把物体置于高处。

师:你能表演一下“挂”的动作吗?(学生表演平时挂衣服的动作)

生:只见风推着帆。我们平时“推”,也是要用手的。(该生说完,自己就做起了动作)

师:像这样有提手旁动作的词语,你们还积累了哪些,跟大家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教材课文为蓝本,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链接,引导学生真正感受了汉字的“动作要领“。学生在随文识字过程中,对具有提手旁的汉字有了一定的自主体验后,教师则以提手旁为圆心,引导学生积累同一类型的汉字,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在归纳中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四、实践练习,在随文中强化运用

在很多文本中,生字的价值不只是学生掌握的对象,有很多生字都承载着表情达意、展现文本情境的作用。针对这一类型的生字,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音、形、义,还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议论、练习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生字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内涵的洞察与体悟。反之,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意境的浸润下提升识字效益。

例如,《梅兰芳》一文中在描写梅兰芳练习眼神时就运用了“紧盯”和“注视”两个词语,将梅兰芳刻苦的精神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两个关键词语就有两个生字。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了语言情境:“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教师要求学生从句子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并相机对学生进行“盯”的教学: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可能与什么有关?课文中的“紧盯”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情境,说出自己对“紧盯”的理解,并用自己的动作加以形象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相同的方法学习了“注视”。最后,教师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自己还积累了哪些表示“看”的词语,创造适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从众多表示“看”的词语中进行辨析选择,提升学生感知同义词语细微差别的能力,夯实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语言情境,巧妙地将生字的形态、意蕴等元素融合其中,促进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童话教学因情境创设而精彩 篇8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段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几乎伴随孩子一同成长。童话教学贯穿整个中、低年级教学。儿童喜欢童话,也爱上童话课。创设良好的情境,能为童话教学增添活力。

一、以读促情,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与指导。显然,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撞击中与课文内容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从而更好地朗读好文本。如教学《去年的树》时采用不同方式的读,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这篇童话的特点的重要手段。第一次树与鸟的对话要读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之情。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让人多么无奈、多么伤感。树的话中包含请求、期盼:“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做出了保证:“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是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所以,读鸟与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三个角色的回答,其身份不一样,朗读时也应有所不同。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忧伤的语气,因为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声音要显得平淡,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小姑娘的回答则要稚嫩些。

二、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会引起对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兴趣,是兴趣的先导。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其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巨人把孩子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问题: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巨人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激发了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迫切希望获得解答。

三、通过合理想象,创设情境

提到听故事,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不感兴趣,上童话故事也是如此。教师在授课前,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童话故事,情节性强,具有曲折性、悬念性、趣味性等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在上《小木偶的故事》时,让学生续编:有了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如果再次遇到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它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1:熊警察会揭穿小红狐说谎的事实,并把小红狐关进牢房。

生2:小兔子开始同情小木偶,并陪同小木偶上医院看病去。

生3:老婆婆自己就是老中医,她会亲自上山采药,给小木偶治好了病。

凭借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编并不困难,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想象练习很感兴趣。

四、通过课文插图,创设情境

以图画再现,创设情境,这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乐于接受的认识特点。低年级学生已经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持续太久。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大多配以精美的插图。教学中如果我们巧妙地利用这些插图,则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就配有一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观察的精美插图。“智慧的女儿”听到三个牧童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后概况道:“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智慧的女儿在图中的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个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情节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课堂情境性。

五、通过表演,创设情境

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就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如《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木偶、熊警察、小红狐、小白兔、老婆婆等角色。他们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融入童话之中,成为童话的一员,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课堂充满情趣。

课堂因你而精彩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9

——扩展语句一课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进入高三阶段后,高考考点是语文课堂上的主要复习内容。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到了高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大减,甚至个别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心理,所以平时我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尽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次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也注意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让我更加坚信课堂因学生才会变得精彩。具体反思总结如下:

在高考考点的落实过程中,学生往往先表现出畏难的情绪,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本节课的讲授过程中,在导入部分,我通过一则小故事让学生对比“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的表达效果,在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之后,顺势引出学习重点内容——扩展语句。这样,在学生自评的过程中,一方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产生了“我能行”的心理暗示。通过整个课堂所展现出来的效果,可以说导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接下来重点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句意丰富型”和“情景再现型”是我设计的学习重点。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句意丰富型”时,我放手让学生把“她笑了”这个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写,由于是由简入难进行扩写,所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参与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所以在练习“姑娘摘葡萄”这个句子的时候,学生不但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认真扩写,还有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这一次,我没有去点评学生的作品,而是把点评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自己。这个大胆的尝试让我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不但能发现他人作品中值得学习的优点,而且能够精确的找出其中的不足,并以之为戒。所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身为教师一定不要主观臆断学生的能力,而应多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可以做得很好。

而在学习“情景再现型”的时候,我就彻底的放手去由学生自学,自行评判和总结。我出示“以歌声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歌声”的例题,并为

学生提供三组答案由学生自行判断。力求让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总结此类型题的答题技巧。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变得活泛起来。尤其是个别学生的点评精练得当,让我没了点评的空间,却让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起来。

当然,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我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授课时的语速应注意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适当减少自己的课堂上的点评语,多去肯定学生。

因服务而执着 因奉献而精彩 篇10

------富水初中刘博同志“争先创优”事迹材料

刘博同志,男,中共党员,从事教育事业16年。该同志立场坚定,思想进步,能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高度保持一致,能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领会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科学内涵。在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争先创优活动中,该同志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查找不足,整改提高,作为一名年轻的党组织成员,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做事先做人,做人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认真细致,艰苦奋斗,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时时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较强的党性,不仅从组织上入党,更是从思想上入党,具有较强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十多年来,刘博同志,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办事,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多次被评为镇“优秀党员”、“红星党员”以及校、县级“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篇教学教研论文获县、市级奖励。特别是07年担任校长办公室主任以来,工作更是严以自律,不计得失,成绩显著,有口皆碑。

一、上传下达,当好助手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烦杂多变,上传下达、来人接待、职称评定、计划总结、对口支教、资料收集、规章制度的起草制定等,没有办公室不要做的。同时,还要当好校长参谋,积极为校出谋划策,分忧解难。办公室工作事事俱到,不可有丝毫疏忽与怠慢,否则,学校正常工作将受到影响,造成的损失将不堪设想。对于繁琐的办公室工作,多年来,他从不言烦,一个电话,一份文件,一纸通知,他都能做到认真记录,及时回报,工作范围内的周密布置,落实到位。每年一次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财经年报、总结计划、各类评估等从未因工作繁杂而疏忽滞后,我校办公室工作成绩显著,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求真务实,工作严谨

刘博自承担办公室工作以来,一直是务实严谨,一丝不苟。一年一次的教职工职称评定,可以说是最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加之我校教职工人数多,每年都有教师参加职称评定,虽然参评人员的各科材料由自已准备,一旦材料集中在一起,就是一大堆,每人每份材料他都要认真翻阅,仔细核对检查,逐一登记,防止出现差错,影响职称评定,耽误他人增资晋级。如果发现材料失真,他也从不含糊,一律按章办事,不许上报,不让一份虚假材料过关,多年来,学校职评、晋级等工作从未出现过人为失误。

档案建设是办公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办公室人员只有一个助手,平常案头琐碎工作都集其一人身上,包括文件的收发整理,材料汇总上报等,各类资料收集齐全,整理有序、登记在册,装订在盒,分门别类,查找方便。做

到大小活动、会议有记录、文件等均有登记,奖惩、出差、来人开支等均记录在册,无一遗漏。我校08年通过市民主示范学校验收过程中资料档案建设工作,无不渗透着刘主任的汗水,特别在09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校整理出二十多盒档案资料,为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很好的蓝本。另外学校的各项档案资料均能按县档案局的统一要求,案卷分类清晰,目录清楚,规范建立,在县局近几年的校长目标考核检查中,连年受到县局的表扬。

三、刻苦钻研,工作效率高

1、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为办公服务

为了适应现代化办公条件的需要,他刻苦钻研计算机专业知识,努力学习微机操作技术,为办公服务,方便自己,方便工作。现在学校的各项材料他都可以在微机上熟练操作。微机理论及操作水平已达标。

2、积极参加自学考试,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刘博同志,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刚参加工作不久,他就积极参加全国统一的自学考试。为了考出好成绩,他不顾白天工作的劳累,晚上伏案自学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六年的顽强拼搏,刻苦学习,顺利通过本科毕业考试。近年来,教师的继续教育,新课程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各类培训学习他都能积极主动参加,并顺利通过,力争把自己塑造成现代社会的“多师型”人才。

四、从严要求,硕果累累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负出的劳动最多,最辛苦,成绩也最显著。他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远大理想的教育。他经常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开好主题班会,出专题板报,作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清理卫生死角,义务植树、修路,帮助街道孤寡老人挑水扫地打柴,赢得周边群众的一至好评。同时,他还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三德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优良品德,树立崇高理想,自觉抵制摒弃假、恶、丑,颂扬学习真、善、美。由于是带毕业班,一些学困生对学习信心不大,因此,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对这些同学,他不是采取批评训斥,而是同他们促膝谈心,交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常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学生的教师。真心实意地去与学生交朋友,奇迹定能出现。学生周峰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成绩一般,对自己要求不严,经常违纪,通过几次对面的促膝谈心,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不但能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也愿意与同学交心做朋友,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后来回村当了村干部,工作非常出色,多次受到了镇政府的表彰。

在教学工作中,他能熟练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分析教材,准确把握内容,明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驾驭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诱导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近几年以来,他多次在学校上示范课,并有四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近几年县级质量检测成绩大幅度提升,稳居前十名,现己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

地理教学因“活动”而精彩 篇11

【关键词】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活动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认识的日益提高,“活动”教学成为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活动教学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地理新教材的每一课都设计了活动,活动贯穿于全书,是教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给学生提供了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活动成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一、地理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1.地理活动的目的

地理活动教学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储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地理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理新教材活动的目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发现问题,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在过程中有所发展。

2.地理活动的作用

地理活动是对地理知识体验的过程。传统的地理应试课堂教学,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体现在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地理新教材的“活动”部分把学习过程置于体验、探究的过程当中,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地理新教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因此设计好地理活动栏目教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活动中得到体念和发展,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创新的过程,显得更为重要。

3.地理活动的意义

地理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载体。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地理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并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查阅资料以及操作等)、动脑(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等)、动口(讨论问题、辩论等),突出“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创造性。旨在通过活动,要求学生逐步养成发现、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活跃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地理实践能力。而这些要求又要靠地理活动来完成。

二、地理活动的教学设计

(一)地理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

1.普遍性原则

活动内容设计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个人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先进生,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共同发展,从不同角度体现各自的才能。

2.时代性原则

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与时俱进,展示社会的新发展,解决新问题。新教材的内容本身取材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因此,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紧密联系实际。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谈到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可以根据近阶段来的“雾霾”天气,展开讨论。学生不仅有感而发,而且感受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真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地理活动学习是学生通过实践方式进行地理学习。它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同时,它依靠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方式的地理实践活动,包括地理观测、地理摄影、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参观、地理旅游、野外实习、教具制作、地理辩论、地理游戏、地图绘制、论文撰写、墙报编辑等。所以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以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地理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并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丰富阅历,开拓知识视野。

4.开放性原则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创造了条件,因此,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开发,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地理活动设计就迫切需要实行面向全体的全面的开放性,实现活动在时间上的开放、空间上的开放、材料上的开放、内容上的开放、形式上的开放、方法上的开放。

【内容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缩减了正文的内容,增加了“阅读”和“活动”内容,特别是“活动”内容大幅增加,本文通过对“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就活动作用、活动目的、活动原则、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活动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认识的日益提高,“活动”教学成为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活动教学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地理新教材的每一课都设计了活动,活动贯穿于全书,是教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给学生提供了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活动成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一、地理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1.地理活动的目的

地理活动教学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储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地理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理新教材活动的目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发现问题,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在过程中有所发展。

2.地理活动的作用

地理活动是对地理知识体验的过程。传统的地理应试课堂教学,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体现在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地理新教材的“活动”部分把学习过程置于体验、探究的过程当中,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地理新教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因此设计好地理活动栏目教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活动中得到体念和发展,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创新的过程,显得更为重要。

3.地理活动的意义

地理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载体。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地理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并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查阅资料以及操作等)、动脑(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等)、动口(讨论问题、辩论等),突出“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创造性。旨在通过活动,要求学生逐步养成发现、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活跃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地理实践能力。而这些要求又要靠地理活动来完成。

二、地理活动的教学设计

(一)地理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

1.普遍性原则

活动内容设计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个人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先进生,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共同发展,从不同角度体现各自的才能。

2.时代性原则

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与时俱进,展示社会的新发展,解决新问题。新教材的内容本身取材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因此,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紧密联系实际。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谈到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可以根据近阶段来的“雾霾”天气,展开讨论。学生不仅有感而发,而且感受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真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地理活动学习是学生通过实践方式进行地理学习。它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同时,它依靠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方式的地理实践活动,包括地理观测、地理摄影、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参观、地理旅游、野外实习、教具制作、地理辩论、地理游戏、地图绘制、论文撰写、墙报编辑等。所以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以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地理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并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丰富阅历,开拓知识视野。

4.开放性原则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创造了条件,因此,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开发,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地理活动设计就迫切需要实行面向全体的全面的开放性,实现活动在时间上的开放、空间上的开放、材料上的开放、内容上的开放、形式上的开放、方法上的开放。

(二)地理活动教学设计的方式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见,地理活动可化繁杂枯燥的地理知识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会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的效果。所以“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课堂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等。通过我的教学实践、与同事的交流,总结出以下方法:

1.制作演示活动:通过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动手制作、操作某一地理仪器、模型、标本或专题地图。学生动手制作、演示的过程中,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是学生发明、创造的过程。例如:按提示步骤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并说明有关的地理现象;绘制校园平面图、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等。学生通过这些动,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特别是对一个初一学生来说,他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地理概念及地理要素的理解,提高到运用的能力。

2.图表分析活动:图表分析要求学生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在图上填绘重要的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分类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分析,分析归纳,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及时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八年级(上)“读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布”,不仅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分布,而且要联系中国的地形、气候等条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材料分析活动:地理材料分析活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活动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能将地理情境材料与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密切联系,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去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狭小天地,这将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八年级(下)“珠江三角洲”外形型经济的分析,从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交通、土地、环境、资源等多角度的分析他的优劣,进而类比到“长江三角洲”的分析。

4.知识竞赛活动: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包括地理智力竞赛和地理技能活动,这类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任务,可以促使学生相互竞争、积极参与。例如:学习了我国的34个行政区划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竞赛;利用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28日)、全国土地日(6月25日)等组织进行地理故事演讲、手抄报、地理摄影、墙报编辑等比赛。

5.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体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学生学习富有个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角色扮演活动中可开展辩论、对话、演讲等形式活动。例如:“模拟天气播报”、“美国种族歧视的人物对话”、“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等。

6.社会调查活动:这类型一般是让学生课后进行的活动,可要求学生课后自已去做社会调查,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来完成这类题目。同时培养学生的自觉性,锻炼他们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实践出真知”,调查与研究会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积累经验,实现由“自由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例如:“调查家乡的水资源环境”、“调查家乡的土地资源情况”等。通过活动,还可以指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我指导学生撰写了“白鹭归来”小论文,说明家乡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地理专题活动:地理学科由于和生活联系紧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野外的地理考察、地理参观、地理观察、地理旅游等活动。例如:学校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活动;学校的小小气象站观察记录活动;家乡的地质地貌旅游观察活动;播放地理专题片活动;听讲地理专题报告活动等。

新教材的地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如果将它们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地理教学将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 潘洪建. 活动教学界说[J]. 教育改革,1997.4:9-13.

[2]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

[3] 陈素芹. 中学地理活动教学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3.

[4] 刘恭祥.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装修销售技巧和话术下一篇:工商局行政审批办主任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