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有效教学

2024-09-08

网络有效教学(共12篇)

网络有效教学 篇1

21世纪,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势, 冲击着整个教育, 不仅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 它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理论及教育模式都将引起更深层次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经费投入的增加, 在不远的将来, 信息技术将更广泛地改善中小学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设备和网络将进入每一间课室。这样, 如何适应教育环境的这种深刻变化, 如何最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 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教法, 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 难免枯燥乏味, 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

应用多媒体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 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 传递教学信息, 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 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 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 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动机和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激起课堂高潮。

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 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一些教学软件中, 练习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 题目内容变成篮子, 练习题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而对有趣的练习, 学生思维敏捷, 精神集中,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 伴随的悦耳的音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 接受了教育, 提高了能力, 从而激起课堂高潮。

三、“化静为动”, 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 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使静态的事物变为动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欲望。传统教学中, 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 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 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 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 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 色彩可以变化, 速度可以控制。

四、运用信息技术,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 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 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 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 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教师, 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 这样利人又利己。

总之,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 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 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改变, 必将推动中职教育改革的进程。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 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G].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

网络有效教学 篇2

——2011年秋学期网络培训心得

有幸参加这次的网络培训,聆听了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和课堂实录,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品尝了一桌丰盛菜席,聆听着,思考着,默默地吮吸着名家的甘露,感受着自己精神上的洗礼与业务上的成长。下面就“有效教学设计”谈谈个人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分看重教育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预定性,导致教案编写过于详尽,以致在课堂教学中不关注过程本身,把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从而使最有活力的教育过程僵化。也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忽略学生的差异性,虽然他们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缺乏认真分析,并且不能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导致课堂教学中缺乏使学生群体呈现丰富的多样的学习状态的能力。

其实在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设计之于课堂教学,犹如枕木之于铁轨,基石之于高楼;作为一线教师,人人需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而最难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正是教学设计。没有科学的、艺术的、精到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优化的教学活动,不会有堪称精品的课堂教学,不会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质量,“有效教学”只是空谈。

那如何在教学设计时做到有效教学呢?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明白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就是看学生是否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目标制定应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可操作性目标。

2、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和强化储存的过程。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

3、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渗透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新授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在下一个环节中让学生运用所总结的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语文学习,因为我们运用的课文,往往段落之间的结构相似,我们教学时就要切忌平均用力,要把握课文特点,在总结学法上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从中学会学习。

(二)设计思维的发散点,在课堂上抓住教学时机,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我们就应抓住重点进行思维的训练点,引导他们从更多的角度、更高的层次去思考,因为这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机会。

4、善于总结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还要坚持长期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敏感地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不断开展观察行动研究,因为这样做,更有助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更有助于教师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5、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语文有效教学 篇3

一、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教学资源

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指导棒,教学是围绕着基本的考点展开,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视野限定在教材内,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教学是封闭的,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只是在识记书本知识,根本谈不上运用,更谈不上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要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更加倡导“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观。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学习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本,向宽广的生活空间延伸,将教学的视野投向宽广的生活与社会,补充更多的教学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教学资源,以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文化与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互联网有着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其内容之丰富、种类之多样,是以往时代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强大的检索功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库中收集整理出我们所需要的语文素材,如图片、图像、图表、音频以及视频等。我们可以彻底打破传统教学的一本教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动态、立体而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这样所向学生展现的不是枯燥而静止的文字教材,而是生动而动态的立体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优化教师教学手段,让教师的教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学定教,这是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并不是教师就不再重要,而是教师要以全新的角色投入到教学中来,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基于网络平台的语文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与网络的桥梁作用,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网络这个桥梁来进入语文殿堂,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观,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如古诗词、文言文,创作年代久远,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的文章,其描写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大多学生只能就文字表面来理解,而对于文章所包含的情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文本的整体理解与深刻掌握,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基于网络平台的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运用庞大的信息资源与计算机特殊的功能来将文本所包含的深厚情感、深刻立意、深邃意境等一些语言所难以描述清楚的内在事物用画面来烘托,用音乐来渲染,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想象,带领学生穿越,让学生如临其境,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之中。这样学生就可以产生特定的情感,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与作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如此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是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积极思维基础上的自主构建,是师生共同参与、多向互动的学堂。

三、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多维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相长

网络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新鲜事物,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网络常识,而且现在通讯发达,我们可以据此来展开多维的师生互动,不再只是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利课余时间,学生在家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QQ、博客等展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师生这个学习共同体联系更紧密、互动更频繁。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包括知识水平以及情感心理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制订个性化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来交流学习方法、心得与体会,或是针对某篇文章来展开交流与讨论,抑或是让学生一起就课堂教学提出改革意见与方案。还可以让学生建立专属于自己的网络小天地,用来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情感波动,其他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互动性评论;建立个人阅读室,展示阅读过的书籍与喜爱的书籍,还可以向同学推荐,在这里也可以进行互动评论,这既是加强师生互动的手段,同时又是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

总之,网络时代将语文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我们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借助网络平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实现有效教学。

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4

一、全面认识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在网络技术支持下产生的教学活动。与一般教学活动相比, 网络教学最明显的特征是教学资源对教学信息的承载作用。网络教学形式可以是班级课堂授课形式, 也可以是开放的网络教学形式。

由于网络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 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价都依赖于网络, 教师是网络教学的策划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 否则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低下。

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属性, 要求对网络教学活动结果与教育价值需求是否相符及相符程度的高低进行判断。理想的网络教学要遵循网络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 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关于网络教学的认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网络教学具有绝对优势, 可以代替一切教学形式;有人认为网络教学费时费力, 敬而远之, 抵制或否定网络教学。事实上, 任何技术都有其两面性:当技术被合理利用时, 其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当技术被误解或错误利用时, 其价值则难以发挥甚至适得其反。因此, 对于网络教学, 其发展趋势不可逆, 只有挖掘其积极的价值体现, 合理地规避其消极应用, 适时、适度地利用网络技术, 有效地实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辅导等环节, 处理好备、教、学的关系, 才能提高网络教学的实效性。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拉姆曾指出:“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 功能是一样的, 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 选择媒体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并在方便学生和教师两者之间做到合情合理的均衡。网络教学中, 并非所使用的网络多媒体技术越多越先进, 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越好, 效率就越高。如果使用简单媒体就能表达的内容, 反而偏要用复杂的技术来实现, 这必然导致时间、精力、资源的浪费, 造成教学效益的下降。

二、网络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从广义上讲, 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 而且还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网络教学策略包含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为策略、指导学习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含义。

1. 教学准备的策略——有效备课

确定教学目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目标要增加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不局限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如果是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情况下,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网络教学环节, 设置部分学生自学的目标。

分析教学对象:网络教学的对象主要以班级和选课学生为主。分析教学对象就是分析他们的年龄特征、起点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基础。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内部前提条件, 对新的学习起更大的决定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测验、平时作业批改和提问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选择教学材料:网络教学中的教学材料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资源, 既包括一般多媒体课件资源, 也包括网络课程开发的资源, 还包括传统教学的其他资源。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地方教育资源网的建设完成, 教学材料的选择显得更为容易和方便, 网络教学的备课环节也更加有效了。

有些教师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花在素材制作上, 忽略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要求这些最基本的备课内容, 只是把制作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当做备课的全过程。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 同时也是体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制作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 只能辅助备课, 而不能替代备课。

2. 教学行为的策略——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根据实施情况的不同, 网络教学过程分为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网络自学为主两种形式。从实践来看, 传统基于课堂的教学过程常常采用被动程度比较高、以集体为组织的同步讲授型教学模式, 而以网络自学为主的教学活动更侧重于由以集体为主向以个人为主变化, 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变化的, 活动模式以异步讲授、小组方式 (同步讨论型、异步讨论型和协作型) 和个人形式 (自学辅导型、掌握学习型、案例学习型、问题教学型和探索学习型) 相结合来进行。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网络学习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 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网络学习方法, 明确网络学习目标, 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保证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 让学生自拟学习计划, 发展个性。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可以很好地树立学习信心, 增强学习动机, 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与作业,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3. 教学辅导的策略——有效的开放教学指导

传统教学中, 课后辅导是教学延伸和教学优化的催化剂, 是解决学生难点的有效途径。同样, 网络教学中指导学习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过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网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由教师发起讨论, 也可以有学生“风暴式”发言。网络教学的指导可以通过E-m a i l、B B S等方式实现。网络教学的指导内容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内容, 可以作为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 从而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4. 教学评价的策略——有效评价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借助网络所具有的资源共享、实时处理、存储记忆等功能, 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

诊断性评价: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 对教学背景及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通常, 将需要测评的内容设计制作成一些可定量分析的选择题, 学生选择后, 再由网络实时分析统计。这样既使学生能了解各自的能力水平和需要提前复习或预习的知识, 也可以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实施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还为学生后一阶段的总结性评价提供参照。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的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获得教学反馈, 随时调整教学计划, 改进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成性评价, 主要通过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表现、出勤、书面作业等, 并辅助课后网络环境中的自测、电子作业、网络登录情况等进行数据统计。以网络自学为主的形成性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电子学档。

总结性评价:网络环境下的总结性评价要改革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 逐步实现网络电子化考试。网络考试可以从试题库中随机产生试卷,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考试。总结性评价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一个综合性依据, 但不能作为决定性依据。总结性评价应和诊断性评价进行比较分析。

以上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评价可以由教师自评, 也可以由学校行政部门对教师进行测评。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含运用网络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和指导的能力, 制定网络教学行为策略的能力 (对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 是否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开发能力等等。

摘要: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利用网络技术, 有效地实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辅导等环节, 处理好备、教、学的关系, 才能提高网络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

[2]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 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0, 11.

[3]Merill M, Li S, Jones M.Second gener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ID2)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0, 30 (2) .

[4]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网络有效教学 篇5

陈军

(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广州市 510080)【摘要】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古诗教学正是以弘扬和吸收祖国的优秀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笔者从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目的、网络环境下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法及注意事项展开论述。本文以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低年级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为研究核心,在小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开展古诗教学。本研究旨在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关键词】网络环境;古诗教学;古诗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研究背景

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代表,以特有的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多重感官刺激、操作方便、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使学生能随心所欲地看到想看到的各种数据媒体信息及现实实况,让他们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突破了教室空间与教学时间的局限,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简化了学习的复杂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3]。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情趣,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1]。学生们自己操作计算机有选择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在这样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创造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相关研究

如今国内外有不少同类的课题研究,很多学者高度肯定读经典诗文给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与意义。分析后发现,目前的经典诵读都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缺乏系统性,背诵内容缺乏筛选;有的缺乏长期性,诵读活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缺乏趣味性,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多层次性、可操纵性和可再生性[2]。经典诗文”的“经典”是指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典籍,这里“诗文” 的“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贤文。“诵读经典诗文”有时简说为“诵读经典”,甚至进一步简说为“读经”,在这种情况下都是特指“诵读经典诗文”的意思。“诵读经典诗文”的“诗文”主要是就中华传统诗文而言,但同时也会遴选国外的精品诗文进行诵读。“经典诗文”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发人深省,语言精粹,极富情趣,诵读之后,既利于自己修身养性,又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流畅练达[5]。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实践研究

1.研究对象

实验班的学生是广州市东山区培正小学三年级7班的学生。学生喜欢语文课程的学习,具有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善于运用多种办法识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量大,喜欢阅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已掌握电脑基本操作,能运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对比班的学生是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该班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研究过程

⑴.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等渠道努力创建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为各班活动开展情况搭建展示的舞台。各班在教室黑板开辟“经典名句”一角,教师稍作讲解后,让学生每天早上诵读几遍,并引导学生做好整理归类。各班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诵读竞赛活动,“看谁背得好”,“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每个班的后门上都有赛诗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争创书香班级。

⑵.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我校学生沉浸在一片 “经典诗文”诵读声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室外墙壁,个性化设计本班的背诗评价表,师生共同检测孩子背经典的情况,以此营造浓厚的诗香氛围。评比表让大家一目了然看到每位同学背诗的数量及已会背的诗名。让同学们在这种评比活动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不断刷新个人的诵读纪录。而且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感受到古诗文的优美意境后,还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每个学期我们还评选书香家庭,在期末的家长会颁发证书。

⑶.加强日常管理,形成读经制度

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班级诵读古诗文竞赛榜,记录班级、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详细情况。班级设立每个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争章进度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踊跃夺章。我们还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集中安排诵读时段,提

升学生有效记忆。在课时安排上,除课外阅读外,我们学校在课程安排时,确定下午每天下午两点IP广播安排了一些唱诗,配乐诵诗,学生们边听边跟着唱,兴趣盎然。此外每周一、三、五日下午2:20至2:40为各班个性化的古诗诵读时间。我校部分班级还建立了学生家庭亲子阅读联系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每个家庭的阅读进展、阅读成效,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⑷.丰富诵读形式,注重活动渗透。

学校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材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我校各年级每学期按单元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此外我们还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展示平台。我们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背一背,评选记忆小能手;写一写,硬笔书法展才华;画一画,读诗赏画巧创作;演一演,吟颂诗文齐合作;品一品,撰写心得谈体会等。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我们找准切合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藉广州市书香校园阅读节、学校阅读节活动大力推广经典诗文的学习。

⑸校本课程落实到位。

落实校本课程,把经典诵读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里。做到级级有专题,班班有成果。主要围绕《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进行朗读、背诵、讲故事、习字。例如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就以《弟子规》中的“孝”、“悌”篇章为主要内容,在诵读中渗透了友爱、孝顺、谦让等品格规范的教育。在选读古诗的同时,进行了书写的训练,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在诗书礼乐的熏陶下,我们的学生知书达礼,才艺双全。在校园的创展平台里,学生书画作品总是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四.措施及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措施:一是要体现儿童运用网络环境学习的特点;二是要探索学生古诗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三是要尝试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实施以上措施时,应该注意教师引导与学生发现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个别因材施教的关系、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关系[4]。

五.结论

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的开展和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对古典诗文的教学与鉴赏能力,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着力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的低年级古诗教学,承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孩子奠基人文素养。以下测试数据显示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在平均识字量、阅读成绩和写作能力都高于对比班学生。一年前学生的水平如图6-1所示:

150100500前测识字量前测写作(说话)能力实验班对比班图6-1识字量、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前测图

经过三年的实验,如图6-2和6-3所示:

***02200中期识字量实验班对比班

图6-2识字量后测图

100806040200中期阅读能力

实验班对比班

图6-3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后测图

由上图可以得出,网络环境下的经典诗文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钟良全,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网络有效教学 篇6

我们先来看看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调用互联网或局域网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成"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课件"由教师经过分析教材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基础,兼顾各类学生需求,充分利用网络的容量大、交互性强的教学特点,可以制作成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的拓展性材料、讨论题、分级分类自我评测题等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

从学生方面来说,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完成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在网上收集信息。

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的使用不是对网上资源的简单搜索和累加,而是互联网对教学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提升。因此,我们在基于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时,应充分并且正确地发挥它的作用和效应,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当然,教师在网络教学资源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少数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较低,对教学仪器设备不能熟练地使用、操作、维护,而一些"经验型"教师则满足现状,不注重学习和研讨,以为一切知识都在心中,凭一张嘴巴就可以让学生接受所有知识,浪费丰富的网络资源不加以利用,导致逐渐落伍而跟不上时代。

2、部分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无目的、无计划,随心所欲地使用多媒体,片面追求高、精、尖、全的现代技术,认为技术万能而把技术凌驾于教学内容之上。

3、教育理念上落后。个别教师对于新的教育媒体在思想上有排斥心理,再加上课时多,劳动量大,片面追求成绩,该用的不用了。

网络英语新闻阅读的有效教学初探 篇7

《英语课程标准 》指出[1]:“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 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 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特别是报纸杂志等。 ”笔者尝试将集大众性、时效性、 趣味性和节俭性于一体的网络英语新闻引入高中英语选修课教学, 在实践过程中,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 探究网络英语新闻阅读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学习意义的获得, 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所以, 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 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二)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 因此,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 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 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2]。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教师的作用由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探究和实践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

1.与人教版各单元主题的整合

网络新闻题材新颖, 内容鲜活, 语言生动, 而且图文并茂, 是富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资源,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设法将网络新闻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使其成为教材的辅助和拓展部分。

2.与社会热点的整合

网络英语新闻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通过网络英语阅读, 学生们能了解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国际动态、各国的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 有效地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China Daily (2014-12-23 08:48) 于2014年底刊了一组标题为 “Yearender: What happened around the globe in 2014”的新闻图片, 向学生们展示了2014年全球的几大特点话题和简要评论, 学生们再次回顾了Ebola, MH370, 2014FIFA World Cup , Ice Bucket Challenge等热门话题。

3.与学生所熟悉人物、活动的整合

心理学家Carl Rogers认为学习者必须感受到他们所学的内容和他们个人相关, 在情感上积极参与学习, 体验学习的过程 (而不是仅仅被教) 。如在2015年3月19日的课堂上, 笔者选取了China Daily上标题为 “Star’s marriage is’bittersweet’ news for fans” 的报道, 这篇文章报道了 “Singer Jay Chou and model Hannah Quinlivan held wedding ceremony at the Selby Abbey in Yorkshire, Britain, Jan 18, 2015.”这件事及主人公的一个粉丝对这件事的态度和感受。 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他们结合自己的偶像情况,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些同学还对前几年几位明显的隐婚事件及一些粉丝的过激行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二) 教学模式的选择

建构主义者认为,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由学习的场所。 因此要创设一种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宽容的和谐的学习环境, 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以此观点为指导,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 笔者借鉴了昌乐二中模式, 简称“271课堂法则”, 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 划分为“10+30+5”。 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多于20%, 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 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3]。

1.课前预习精心准备

在开课之初, 老师对学生按性别、成绩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 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为8—10人) , 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 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等方法。 与此同时, 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 小组长负责收集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 将问题反馈给老师, 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2.课堂互动精彩纷呈

在上课的前十分钟, 教师引导小组之间交流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 课堂中段30分钟, 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组织整理, 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 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引导、分析, 此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 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3.课后测评归纳提升

课后测评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测评的形式可以是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 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 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 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以“Star’s marriage is ‘bittersweet’ news for fans”为例, 由教师提出问题:Any star like Chou comes to your mind?Intouduce her/him. Share with us the influnce she / he on you.各小组成员思考、 讨论后, 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 交老师批阅。

(三) 教学评价的选择

在教学评价方面, 笔者采用了学生与教师的互评机制, 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 规范开课

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精心准备开课材料, 如教学计划、参考内容等, 对自己所开课程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说明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限选人数、学生资格要求、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等各种动态信息, 使学生对该课程一目了然, 以便决定选课取舍。

(2) 客观考核

成绩考核方式可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1) 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占总课程成绩的50%,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出勤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及课后自学的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查, 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

(2) 终结性考试。 按考试大纲要求进行, 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终结性考试可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等形式进行。 这样以考促教, 以考促学,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1) 转变观念

由于选修课实行学分制, 有些选课学生单纯以拿学分为主要目的, 尽管选了课, 却很少参加课程学习, 以为只要选了课就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有的只是喜欢上课教师, 也不管所选课程是否适合自己。

(2) 评教机制

学生可充分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 建立学生评教机制, 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做出评价, 老师需认真反馈他们反映的情况。

四、结语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 笔者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

1.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进程, 只能顺水推舟, 不能拔苗助长。

2.有效的教学必定是注重学生体验的,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 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要这样认为 (解决) ”、“你是怎么知道 (解决) 的”, 而不只是问“你知道吗”、“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课堂, 让学生主动地学,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教师不能照搬照抄任何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蕾, 刘琳.浅析英语新闻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10) :265-266.

[2]舒江.自主学习——从阅读网络英语新闻入手[J].镇江高专学报, 2011, 24 (3) :93-95.

利用校园网络,提高语文有效教学 篇8

一、利用校园网络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期的教学效果不仅决定着学生学习基础的坚实度,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养成。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处于该时期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更容易从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因此包括小学语文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学均应当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对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优势,以多媒体作为教学平台,借此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生动展示,以此来引导小学生提高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将傣族的泼水节盛况视频进行整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微课的形式播放给学生,配以热闹、欢快的音乐伴奏,能够使学生对泼水节产生强烈的好奇,有利于收获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则能够有效夯实学生对该课内容的印象,拓展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视野。

二、利用校园网络提升文本阅读效率

小学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绝不仅仅体现于自身学科,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亦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时代,提升文本阅读能力和效率的意义重大,因此应当在小学阶段即不断为小学生打牢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网络已经全面覆盖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的建设并不局限于校园之内,对此,教师应当在此背景下迎合教育的发展趋势拓展家校合作的语文教学,畅通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在做好课堂语文课文教学的基础之上取得家长的协助,在课余时间让家长引导小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课文的拓展阅读。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赵州桥》教学之后,给学生布置阅读我国更多著名大桥文章的作业,通过拓展式文本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记忆力,如此便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三、利用校园网络加强交流协作质量

新课改理念始终在强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此能力的养成,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至关重要。校园网络的存在,使学校内部构建了海量信息资源库,对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传统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各方限制,所有的教学内容仅能够被圈定在课堂教材中。然而校园网络的应用却能够有效突破由此带来的束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性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月球之谜》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月球的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应用互联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拓展阅读,最后选派组长发言,总结自己小组针对月球之谜进行资料搜集与讨论之后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确保小学生的思维不过分偏离。之后,教师再根据实际的教学安排对课文进行讲解。如此,能够在教学之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式教学交流协作模式的展开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四、利用校园网络拓展写作教学空间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作文训练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不仅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更反映着语文教学的效果。新课改要求当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能将理念定位在应试层面,而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个性化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自古以来,作文之道便在于抒情,只有学生对自身情感真实抒发,才能保证作文的质量。校园网络平台凭借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此,教师可在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网络丰富写作的素材。除此之外,在校园网络覆盖率不断扩大的新时期,教师还可以在校园网平台上传小学生的优秀作文以供其他学生阅读借鉴。或者给予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在校园网平台中进行日记或周记等形式的写作,脱离课堂的束缚,使学生自由表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网络有效教学 篇9

下面就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深刻感受。

一、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质疑与自主解疑, 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学贵有疑”。疑是启迪思维, 培养创造力的源头。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生词的教授形式单一, 老师领读, 学生跟读, 老师校音。学生不能通过读领会单词的用法, 有了疑问也不能自主解决。在本节课的单词处理上, 笔者就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质疑, 自主解疑。笔者把生词全部编在《功夫熊猫》的自我介绍里, 遇到生词, 学生只要把鼠标点到哪个单词, 哪个单词的发音、含义、例句就能通过Flash呈现出来, 有些单词还配有图片。例如, 用一张农夫的图片, 学生就可理解单词farmer;encour age这个单词学生很难理解, 因此笔者就在Flash上写下:encourage sb t o do st h.还在下面写上例句:The boy di d a bad j ob i n t he exam.Hi s mot her encour aged hi m t o st udy har d.这样学生就不会孤立地去理解这个单词, 而是能掌握这个单词在句中的用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自行掌握听读单词的次数。笔者还在短文的下方嵌入百度字典,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通过网上字典自行查阅单词, 听所查单词的发音, 还可了解这个单词在句中的不同用法。对学困生来说, 这是一个极好的自主学习机会。原来他们因为害羞或基础差, 不会读单词, 又不敢问别人, 就逐渐拉大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也慢慢地失去了自信心。网络教学, 消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可以得到更多锻炼口语的机会,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利用网络丰富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课堂上, 老师提出问题, 个别同学只能用口头回答问题, 而其他同学都处于倾听状态。即使有几个同学补充自己的观点, 但由于时间关系, 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些同学在课上走神, 根本就没听到老师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 因此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在本节课中, 笔者利用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吸引同学主动参与课堂, 如:利用功夫熊猫的片絮引出功夫熊猫的自我介绍;利用百度字典让学生自己解决生词;利用卡通图片帮熊宝宝找家;利用flash填出熊猫的生长期;利用BBS留言等活动。对本节课中的网上自测题, 每一个同学都必须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来完成。这些活动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原来枯燥的语言材料, 在增加了形象生动的图文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后,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锻炼了学生在网上的动手能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全部知识, 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网络迅速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 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上, 对课堂检测的检查大多都是老师评讲或是学生报答案, 学生之间互相校对, 再由学生自己说出错的题目。老师只能了解少数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在网络课上, 学生的课堂检测的结果可以迅速反馈到老师的主机电脑上。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自己的上课进度, 这样就充分提高了上课效率。如在本节课中, 帮助熊宝宝找家的练习中, 通过反馈就可看出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来掌握单词教学的时间;让学生找出熊猫在各个阶段的生长期, 老师可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调控学生的阅读时间以及阅读次数。

四、利用网络形式各异的评价优势, 激励学生动手操作

在传统的课堂上,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是用一些口头上的表扬, 如:Well done.Good.A good j ob.You ar e a ni ce st udent.有些学困生由于自卑等原因, 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因而他们是没有机会得到表扬的。而在网络环境中, 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评价, 评价的方式不仅多样化, 而且更具有私密性, 因此网络评价既激励了学生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在本节课处理单词的英文释意时, 笔者采用的是帮熊宝宝找家的方式:找到家就给一个可爱的笑脸, 找错的给一个哭脸;在找出段落大意时, 找对的打勾, 找错的打叉;在选择熊猫的生长图上, 学生能看到答对几条, 答错几条。利用软件各位学生能自己看到评价的结果, 也可看到有多少同学答对了题目和多少同学答错题目的百分比。通过网络, 也可以进行小组比赛, 回答问题的小组成员答对的加星, 答错的减星, 组员既可以看见自己的星数也可以看见自己小组的星数。这样既保护了有些爱面子的学生 (想回答问题, 可又怕说错, 被人家取笑) 的自尊心, 也激励了他们提高自己答题的准确率,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五、利用网络通过BBS留言进行协作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上, 学生协作学习的成果只能通过口头或是书面形式进行反馈, 其他同学只能听到或看到部分同学的协作成果。而在本节课的BBS留言板活动中, 笔者让学生先看关于野生动物面临危险的图片, 再讨论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然后选择一个爱护野生动物俱乐部, 利用BBS表述自己的观点。所有同学的观点都出现在大屏幕上,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屏幕上时, 特别是让全班同学看到自己的观点时, 尤其兴奋。学生可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点评, 老师也可及时点评学生的作品。这种交互式展示、点评方式, 增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有利于全班学生协作学习, 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大幅度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 以英语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平台, 把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整合, 确实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情境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多彩的协作学习, 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 不仅能学到相关的课堂必须学习的知识, 还能学习到更多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 并通过BBS留言交流, 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总之,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使课堂更生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更有效, 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把英语教学和网络教学进行整合, 利用网络教学的图文并茂、资源丰富、及时评价等特点, 让学生自主质疑和自主解疑,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进行协作学习, 再通过形式各异的独立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英语课堂更有效。

网络有效教学 篇10

传统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3个要素构成, 但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 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育界所广泛重视和采用。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原理和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动手操作, 通过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来解决一些实际网络安全应用问题。在此基础上, 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 具备解决实际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较多, 不仅包含计算机方面的内容, 还包括数学、运筹学、概率论和密码学等方面的知识, 有些内容理论性较强, 甚至枯燥难懂, 要较好地实施教学, 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地、愉快地学习;必须让枯燥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鲜活地走进学生的心里, 使他们喜闻乐见, 从而提高他们学好课程内容的信心和动力。在Internet日益普及的今天, 选择恰当、适宜的网络视频资料, 对做好网络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有裨益。

2 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视频资料的必要性

(1) 教学中利用视频资料,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青年学生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 意志力比较薄弱, 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 感兴趣的愿意去做, 不感兴趣的就有些心不在焉。高职生由于年龄尚小, 在此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因此,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变得非常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自己要做一个“乐业者”, 还要努力使学生成为“乐知者”。而要做到这一点, 课程教法就必须有所改革和创新, 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 教学内容必须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适时而恰当地运用视频资料, 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 引起学生心理的感知与彻悟, 让学生乐于去接受和思考, 从而达到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目的。

(2) 有利于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实现师生心理的共鸣, 使学生乐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心境与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教学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 也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前提。如果能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 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有帮助的。而视频资料的选择与适当的运用, 可以使师生共同去学习和感悟, 使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融, 使师生之间在认知和情趣上达成共识, 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3)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信息量增大,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视频资料, 其信息总量要远远大于教师讲课所提供的信息量, 给学生的刺激也更强烈, 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模仿。恰当的视频资料的使用使教学的真实性和交互性大大提高, 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 增强学生学好本课程的自信心, 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能使学生收获知识技能, 还能提高他们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 提高他们使用网络的自律性, 从而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利用视频资料, 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

3 网络视频资源在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Internet上提供视频资源的网站较多, 有代表性的有优酷网 (www.youku.com) 、酷6网 (www.ku6.com) 、土豆网 (www.tudou.com) 、56网 (www.56.com) 、新浪视频 (video.sina.com.cn) 、迅雷看看 (www.xunlei.com) 等。这些都是规模较大的提供视频资源的网站, 其涉及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视频较多。我们在具体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时, 可选取有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和恰当地进行选取。以下本文就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有关章节和内容, 结合我们具体的教学实践, 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1) 本课程的第一章是网络安全概述,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认识。网络信息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因此, 可运用以下网络视频资源:防务新观察——深海谍影:越洋光缆话安全 (网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i_di4_ibQc/) 。通过这段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为学好后面的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2) 在讲述密码编码学基础时, 可选取下面的视频:

1)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315”再追踪——你的账户安全吗? (网址: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CCTV2prog_20090317_7013055.html) 。通过这段视频, 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网络信息安全决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 还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2)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解密商用密码确保账户安全 (网址: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CCTV2prog_20) 。通过这段视频使学生认识到, 网络世界虽然危机四伏, 但并不是不可控的, 只要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再结合当前的高新技术, 网络就可以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 没必要谈“网”色变。

(3) 在讲述有关操作系统安全内容时, 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MS的黑屏事件”。从2008年10月20日开始微软在中国推出两个重要更新——Windows正版增值计划通知 (简称WGA) 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通知 (简称OGA) 。届时, 盗版XP专业版用户的桌面背景每隔1小时将变成纯黑色, 盗版Office用户软件上将被永久添加视觉标记。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经常使用的视窗操作系统安全性的担忧和思考。同时也说明, 为保护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 应该研发和使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 (网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3ODMyNTY=.html,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 。

(4) 在讲述有关黑客攻击及防范内容时, 可选取下面的视频:

1) 中国黑客触动美国网络神经 (网址:http://v.ku6.com/show/6oC_SFhQRgo1NJtd.html?ptt-1-p1-ddetail) 。

2) 重访黑客江湖 (网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X6eM3hIkzo) 。

通过上述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黑客的含义, 不但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 还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黑客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技术, 从而在制订网络信息安全方案时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5) 在讲述有关病毒及防范内容时, 可选取视频:熊猫烧香的恶果 (网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rc8aBqVe0I) 。通过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和危害性, 该视频讲述了“武汉男孩”从爱好计算机黑客技术, 到开发对网络造成巨大危害的熊猫烧香病毒, 自己最终锒铛入狱的事件,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使用网络的自律性。

当然, 可以利用的网络视频资源很多, 不赘述。如国内外以黑客、信息安全等为题材的优秀电影如《剑鱼行动》《网络杀机》等, 可在课下第二课堂或以讲座的形式介绍, 寓教于乐, 开阔视野。

3 结语

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料, 可以达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的讲解与启发, 再结合学生的质疑、提问和讨论,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真正成为乐学者。

参考文献

[1]陈元电.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和解决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5) .

[2]姜文红.网络安全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德年.高职信息安全技术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 2007 (8) .

[4]陈宏愚, 欧明籼.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J].中国信息导报, 2002 (6) .

[5]王丹玲.信息安全技术的融合趋势[J].教育信息化, 2005 (11X) .

网络有效教学 篇11

一、网络环境下,改变“教”的方式

网络环境集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不仅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改变了过去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上课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导演”或“演员”的教学方式。现在初中地理教师备课除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上网查找整理各种资料,认真筛选、下载、整理学生需要的网上信息资源,将与课程主题相关的主要资源,如图片、新闻、政策、法规、动画、音频、视频等文件,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存放在制作好的主页中,合理设置网页导航和提示,提供筛选好的网站链接,并在课中渗透网络道德文明、网络安全教育,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充当的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要从农村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知识。选择这些内容进行网络教学,在农村地理教学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改变“学”的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探索问题,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利用网络查阅信息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构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是指导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讲“旅游业”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要求,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和网站,搜寻、下载、筛选、分类处理信息。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价值的内容下载并保存在教师指定的FTP中,充分了解相关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电子地图、旅游线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环境保护等等。在学生浏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还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培养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锻炼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名农村初中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当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时,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合作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FTP和网络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相互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共同探讨,促进每个学生的提高和进步。在网络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BBS进行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不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探究学习

网络教学使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从单一的“授受”式向“探究”式发展。教学中通过网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通过观察、操作和记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思考提出假设,继而分小组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进而验证假设,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中国的人口》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启发,以现行教材内容为基础来探究人口总数量、年龄构成、城乡构成、性别构成、劳动力状况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解难释疑,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

三、网络环境下,改变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的学习必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支持,除了教材所提供的文本、图像以外,教师还需设计一些与课本学习主题相关的网上学习资料,如图片、电子地图、文字、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好载体。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真正的参与者。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农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也改变了农村地理教学环境。

当然,网络资源使用不当,也会使农村学生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我们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教学 篇12

所谓“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理,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更提倡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不能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 而必须通过实践活动, 获得相应知识的理解。因此,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 必须注重学生课外网络知识的积累, 然后通过课堂, 让学生彼此之间共享资源, 这才是我们计算机网络整个教学的核心。以下, 为一节计算机网络课的教学实例:

本节课的主题是“计算机网络安全”。

这节课对学生课前准备要求非常的高, 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 或网络中找出现今计算机网络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表现是什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组织。最终, 在课堂要求每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小组收集的资料, 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 要求三组同学分别展示各组课前准备好的资料, 一位同学演示, 一位同学讲解。讲解完后, 全班同学可以针对性的提问, 并给予回答。

通过这一环节, 让学生不仅学会灵活使用PPT, 学会网上资料收集,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他们深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以及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最终目标:资源共享。

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是计算机病毒、黑客大比拼, 全班分成八小组, 其中四小组作为病毒、黑客, 另四组作为病毒、黑客的客星。要求每一小组例举的病毒和黑客必须形象生动, 拿出的方案必须具体。学生讨论, 准备, 教师指导。

这环节, 让学生不仅增强了自己的表演能力, 而且, 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形象记忆各种病毒和黑客的特征, 让那些本来死记硬背知识点, 通过表演, 能够被形象记忆。学生的学习变得既轻松又愉快。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的总结, 本环节不仅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日新月异, 可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网站, 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本节课内容。

以上, 只是例举了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节课, 其实它的每一节课都可以这么上, 比如:RJ-45的制作 (水晶头的制作) 可以让每一位同学自己亲手制作, 教师可以选择成本比较低的水晶头, 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作废的网线、压线钳、剪刀等) 实现水晶头的制作。还比如:一些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使用, 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整个传输过程。

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 始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学会利用现有资源, 学会质疑、探究, 无痕地走进计算机网络的世界。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整个教学过程, 做到适时适度, 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 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这一门专业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教学, 就是要求, 我们的教师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 始终让学生作为主体, 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而且是全面的发展。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 还有计算机其它方面知识的了解, 也必须贯穿其中。

第二, 关注教学的效益。

教学的效益, 不能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而因取决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 就是要学以致用, 能解决实际问题。所在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 课外时间去讨论解决, 找出最终结果。

第三,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

如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 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 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 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上一篇:平面构成课程下一篇:移动支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