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

2024-05-26

实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精选12篇)

实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 篇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 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就是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 表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

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 在促进会计信息相关性、公允性、有用性的同时, 也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受到挑战, 因而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一) 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 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 企业之间的非货币交易还不规范, 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 因此, 适宜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具备。

(二) 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同一交易在不同的时间发生, 其价格的公允性可能不同, 同一交易即使在同一时间发生, 但由于交易地点不同, 其价格的公允性也会不同, 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操作中, 会计人员虽然知道那些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但如何计量, 从哪里找到参照物, 却显得无所适从, 结果会计人员更多的是运用主观随意性计量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综合判断能力较差, 成为应用公允价值的主要难题。

(三) 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

目前,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许多缺陷, 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 容易出现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会计人员在金钱和权力所带来的巨大诱惑面前, 往往容易丧失道德水准和职业良知, 或主动或迫于压力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进行虚假评估, 甚至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来操纵利润。

(四)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人员不但要系统学习价值评估方法, 而且要做出更多的专业判断, 有时需要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 这直接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但是, 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折现率等都是不确定的, 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

(五) 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

新会计准则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 但没有一个单独的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准则, 理论体系还不完善, 计算方法还不规范, 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都是体现在其他具体准则中, 使公允价值计量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解释与指引。

(六) 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企业, 会计人员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 对纳税事项进行调整, 还需将衍生工具交易、套期保值等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这个过程增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扼杀了中小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性。

二、对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建议

针对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 建立统一、开放、活跃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

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 急需完善资本市场, 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 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 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要打破行业垄断, 降低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的准入条件, 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

(二) 建立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

这样, 将极大地推进价格信息的公开化、实时化, 方便会计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定价时选取适当的数据。把各企业历年已实现的收益、报酬率、成本、价格、销售量等情况输入市场信息数据库, 以备以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采用。通过数据库里历年的现金流量资料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从而使现值技术由复杂变为简单。

(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强化法制教育, 要求会计人员保持职业良知, 在不违反法律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 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公允价值处理方法。

(四) 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 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对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会计实务的实践。短期研究的重点应是对公允价值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 长期研究应侧重健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论体系的研究, 尽早制定出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这个具体准则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

(五) 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加强监管。

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监管部门、证交所、专业媒体对企业的社会监督, 促进企业严格遵守会计规范, 使公允价值在掌握规则的行业“裁判”指导下实施, 对公允价值恶意操纵者及获益主体予以严惩。

总之,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国际趋势, 虽然在应用公允价值时遇到了一些难题,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环境将不断完善, 公允价值最终必将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会计的主要计量属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褚润贞.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J].时代经贸, 2007.7.

[3]甄改芳.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审计月刊, 2007.1.

实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 篇2

一、公允价值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1.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双方的交易情况的,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确定公允价值可根据以下三种依据:一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二是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三是如果该资产及其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确定。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却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资产的市价来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现值确定。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难以确保

相比以实际交换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市场交易不够活跃,也不具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成熟市场经济,因此在发达的市场上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的条件下,我国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就成了难题,这时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可能会发生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就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2.公允价值计量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目前国内的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经验是比较欠缺的,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而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会造成不同的`评估结果,若在没有可靠的市场价值基础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认定如计算现金流量折算值的时候,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的估计甚至折现期的估计等,都需要加上人为的判断――这就是客观上存在操作利润的空间。

3.公允价值计量易导致价格波动频繁

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固然能够合理地反应资产的当时价值,但是若该项资产价格总是频繁的波动,也必然会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变化,而这些由于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也许并不能够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市场上原料或商品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引起股价的较大变动,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公司财务发展不稳定。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容易造成较大的利润操作空间

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具有商业实质的,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所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过去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这样就是公允价值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2.在表内确认损益容易造成净利润和实际现金流背离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企业进行资产置换可能产生的利润,如以优质资产换取劣质资产等。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将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企业可以通过资产置换或重组来提高当期的利润。但是实际上此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可能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撑,既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现金流存在,也就是在没有现金流入或流出的情况下报告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增减。   3.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较少,不利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监督管理

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广泛运用,需要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披露。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大量的假设和估计,因此,会计标准应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形成具体形式的规范,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四、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性建议

1.对于无法从活跃市场取得报价以及估价技术的,应对其未来现金流量大小和折现率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而言,实际中可采用折中的办法,即未来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不是完全由主观判断决定,也不必将折现率固定为某一具体的值,而是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不同类型对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规定一个范围,允许其有一定的浮动。由此即可以缩小主观判断的空间,又能因各种非货币性资产具体交换业务不同可以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样可提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2.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取得的技术规范,增强其可靠性,并披露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应该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技术进行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一方面要基于市场价格:存在活跃市场的有实际市场报价、有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要考虑估值技术,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行业基准价、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以及期权定价模型。如果需要采用估值技术,应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还应该保持使用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及政策在整个企业中一致。对企业而言还要做好更新信息系统,对有活跃市场报价的,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建立计算机跟踪系统等方面的工作。

3.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的具体判断应该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并着重对关联方交易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般准则的规定过于细致会造成可操作性的程度减弱,但过于宽泛又会造成规定的滥用。所以,应对其中的“显著”、“重大”给出具体的数字参考,至少对其商业实质的判断依据引入附注中给于披露。若某项交换满足条件一,应对企业在附注中分别对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和金额做出简要罗列对比;若满足条件二,则要求企业简要披露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也就是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换出资产存在的明显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同时,由于新准则所指的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的,因此,折现率的确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披露。另外,由于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关系粉饰报表现象较为常见,当企业存在控制关系时,无论有无关联方交易都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关联方关系在附注中进行充分披露。

五、结论

新会计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一大突破,加速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存在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取得、允价价值的估价技术、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陶岩峰:公允价值应用急对理论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08(05).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中国财政部经济出版社,2006,6.

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利润操纵

1公允价值的含义和优点

1.1定义

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要形成公允价值市场必须满足一些条件:市场参與者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双方都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中;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任何市场参与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1.2取得形式

1.当某项资产或负债项目存在活跃市场时,以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2.当该资产或负债项目没有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或负债项目存在活跃市场的,参照类似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3.当以上两个条件均不满足时,以该资产或负债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

1.3公允价值计价与历史成本计价的不同之处。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虽是会计两种最基本的计量属性,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以历史成本计价的项目并没有承担市价变动风险,适合计量用于生产经营的、以长期持有为目的的资产,而以公允价值变动计价的项目则要承担市价变动风险,更适合计量短期持有、价格波动较大、以获取增值收益为目的的资产;历史成本面向过去,更符合可靠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而公允价值面向现在和未来,更符合相关项原则和配比原则。

1.4采用公允价值的优点

采用公允价值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以促进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还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处理中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都是短期持有,面向出售获利,要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市场活跃,价格变动频繁,以公允价值计价可以准确反映资产的现值,便于企业发现并抓住有利的交易机会。

2.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后续计量模式: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只有当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如今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更能反映房地产的真实价值,便于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采用购买法处理。在购买日,购买方取得的各项资产和负债要按当日公允价值重新调整。以公允价值计价,使企业合并处理更能体现交易性质,正确区分合并损益和资产处置损益,避免某些企业利用合并操纵利润,。

4.债务重组

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付出的非现金资产、股份应以公允价值计价,所付出的对价与重组债务债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处置损益,划清了债务重组损益与资产处置损益的界限。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处置资产损益。通过引入公允价值,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更符合交易实质,使换入资产成本的确认更加科学。

3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

3.1确定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某些情况下公允价值难以获取

现实中的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公允价值是一个区间。具体选择哪个点作为公允价值则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某项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时,或者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或者以该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但不可避免会发生偏差。

3.3公允价值缺乏可验证性

公允价值的确定是以假想的交易为基础的,公允价值并没有实际的交易事项和原始凭证。对于企业确定的公允价值是否真正“公允”很难验证,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3.4公允价值给利润操纵留下了空间

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为企业管理当局的利润操纵留下了空间,而其不可验证性又进一步纵容了这种行为。企业可能高估资产、低估负债以扩大收益、粉饰利润,也可能低估资产、高估负债以减少纳税。

3.5公允价值无法提供实时信息

现行的公允价值计价方法一般只在月末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但公允价值并不是实时信息,无法反应月内资产价值变动情况。对于价格变动异常频繁的资产,公允价值依然无法满足要求。

4如何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4.1完善证券市场和其他资产交易市场

存在活跃市场是确定公允价值的前提,必须健全和规范市场机制,培育活跃、健康的证券市场和其他资产交易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市场活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降低信息成本。可以设立网络数据库,实时记录并公布各种产品的市场状况。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物资流通网络,减少商品流通障碍。

4.2完善资产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制度,大力扶植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范资产评估师的评估方法。对于重要事项公允价值的确定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评估鉴定,以降低公允价值确定中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盈余操纵的发生。

4.3多种计价方法并用,提供多角度的会计信息

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以多种计价方法并用,对各类资产选择适合的计价方法。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从多个角度编制,提供多种视角的信息。

4.4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高,公允价值的确定难免有不合理之处。为此,应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4.5推进会计理论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价方法

一方面要借鉴西方会计领域的优秀成果,加强对公允价值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优化估值技术,完善公允价值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抄照搬,盲目跟风,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价体系。

4.6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我们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要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执业能力,还要完善监管体系,协调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职能,加强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监督,严厉处理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将公允价值引入我国会计准则符合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潮流,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打下了制度基础,推进了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处理技术的发展。但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规范公允价值处理方法。同时,要着力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并强化监督机制,促进公允价值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3-8

[2] Karl A. Muller, III, Edward J. Riedl, and Thorsten Sellhorn .Mandatory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Real Estate Industry [J].Management Science, Apr 2011; 10.1287/mnsc.1110.1339.

实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 篇4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规范不统一。在我国,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方法分散在各个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中,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重点, 但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不统一。

第8号—资产减值中, 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分为三个优先级次, 首先根据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格, 不存在销售协议价格的, 以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 连市场价格也没有的, 根据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

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公允价值的确定分为三个级次, 存在活跃市场的, 以市场价格确定,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以公平交易的各方最近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实质上相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 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采用估值技术确定。

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只要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都有“可靠计量”的要求, 什么是“可靠”, 准则中对“可靠”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 像上面列举的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 要求存在活跃市场的要以市场价格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采用估价技术确定, 而没有对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标准进行说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缺乏统一规范, 还以上面两个准则为例, 《资产减值》中确定公允价值的首选是销售协议价格, 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确定公允价值的首选是市场价格, 这就表明了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不统一。同一项交易, 市场价格、协议价格和评估价格都可以用来确定公允价值, 不同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确定公允价值,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2.市场环境不成熟。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必须要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确定的一个重要限制条件是市场环境, 特别是不存在交易市场的情况下, 主要依靠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选用一定的估计方法进行协商确定, 这就难免导致一些道德缺失的企业高管人员利用这一漏洞故意操纵交易的价格, 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伪造财务报表的意图。随着新兴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 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市场环境的要求更高。但是我国现阶段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 还未建立一个完善的动态市场价格系统, 因此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

3.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获得。一方面是如何获得公允价值的问题。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有很多交易事项并不存在活跃市场, 即使存在活跃市场, 其中也包含许多非市场因素与不规范交易。还有在我国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 并不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的, 而是受到大股东的操纵。因此, 面对这样的市场价格, 会计人员如何确定公允价值是个难题。另一方面是所获得的公允价值是否准确的问题, 也就是说通过种种方法获得了公允价值, 但所获得的公允价值是否可靠。

4.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我国对会计发展的重视程度起步比较晚, 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培养专业会计人才。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也大量引入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判断与合理评估。要对公允价值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估计, 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及时获取相类似项目市场价格与相关信息的能力, 还要熟练掌握理财知识和估价技术。此外, 光靠传统的手工会计也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会计人员, 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面对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与深入应用, 会计师应当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 并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会计。显然,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还没有达到上述要求。

二、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

1.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要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 就应该在准则中提出明确的方法。因此要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指南。我国现有会计准则体系中并没有单独为公允价值计量制定准则,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也是分散在各个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中。这样就导致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务可操作性差。所以, 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务可操作性, 我国应该尽早制定更为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应用指南。针对上文提到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体系存在的缺陷, 我国制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应解决三个问题: (1) 公允价值的定义:包括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只有将公允价值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化, 才能有利于实务操作。 (2) 完善估值技术的应用:如何确定公允价值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核心问题, 实务中如何确定公允价值需要详细明确的指南。在我国市场中只有少数的交易存在活跃市场,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困难。我们应该根据资产和负债的特征和市场状况制定不同的计量方法, 还要提供关于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标准及应用指南。什么样的情况下应使用哪种估值技术, 估值技术所涉及参数的确定都要有明确的方法。 (3)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应注重与独立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一般而言, 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不会受到企业利益取向的影响。还有就是要做好公允价值生成的内部控制审核, 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2.健全并完善市场机制, 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良好的市场机制以及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是公允价值会计赖以生存并发展的基础, 要构建一个合理健康的制度规范, 要加深我国经济环境的市场化程度, 致力于形成一个完整、开放、活跃、统一、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全面推广使用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经济大环境。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 燃眉之急是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力度。扩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 尤其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这种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的建设, 使之形成为一种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3.构建网络技术平台, 完善相关制度。面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稳定, 不够规范, 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估值技术不够过硬的现状, 企业要想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来预测未来的经济收益情况, 则亟需引入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或机构如行业协会等来创建基于资本市场的数据信息库, 搭建能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并且足够可靠的平台, 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 以此避免一些企业妄想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

实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 篇5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运用已经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领域。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该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

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国际借鉴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定、研究和应用FASB、IASC一直走在前列,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基本上是追随FASB、IASC而展开的。美国最早的公允价值概念始见于1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告书4号。30年来,FASB对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目前,FASB共发布了153个财务会计准则,其中60个与公允价值有关。IASC从1988年到现在共颁布了41个会计准则,其中在金融工具、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农业等近20个会计准则中都程度不同的运用了公允价值。非凡指出的是,IASC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5年颁布的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和1998年颁布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个准则奠定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2004年前后,国际财务告准则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完成了对已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的一揽子修订,同时改进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第39号这两项有关金融工具的准则,发布了5项新的国际财务告准则,为国际财务告准则于2005年起实施构筑了稳定的平台。FASB和IASC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有两点,一是FASB的准则是规则导向的,而IASC的准则是原则导向的,但是修订后的IAS32和IAS39完全向规则导向趋同了。二是将所有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是IASC追求的目标。因此,与FASB保持一致是IASC制定准则的一个重要原则。有些准则如套期会计的分类两者间虽有差异,但本质上已没有多少区别。

三、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国内应用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学术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在相关准则的制定和运用上曾有过反复。目前,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关于金融工具的一些基本概念、会计处理方法和有关制度安排散见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规则第18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非凡规定》、银监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治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会计司《金融机构衍生工具交易与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及财政部《金融工具的确认》等规定和相关的制度中。非凡指出的是,我国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

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由于FASB和IASC的准则中只有不具强制约束力的“概念框架”,并没有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基本准则”。因此,我国将公允价值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在这30个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体运用情况见下表:准则名称

初始

计量

后续

计量

准则名称

初始

计量

后续

计量

准则1-存货√×准则12-债务重组√×准则2-长期股权投资√√

准则14-收入√×准则3-投资性房地产×√准则16-政府补助√×准则4-固定资产√×准则20-企业合并√×准则5-生物资产√√准则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准则6-无形资产√×准则23-金融资产转移√√

准则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24-套期保值√√

准则10-企业年金基金√√

准则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准则11-股份支付√√

--

说明:√表示运用,×表示没有运用-在存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四项具体准则中,均在计量或初始计量中做出了几乎一致的规定,即:投资者投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这意味着接受投资形成的有关资产,必须以公允价值确定。另外这些准则都同样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所取得的相关资产的成本,应分别按照相应的准则确定。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准则均涉及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仅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引入。

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已经较为广泛,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公允价值的非主导性。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这也说明,我国是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公允价值的非主导性在具体准则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几乎所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体准则中都规定要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才可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二是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运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假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应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必须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也有类似的规定。再如《企业会计第12号-债务重组》,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前提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则规定,可以运用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其中,商业实质是指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不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公允价值的,不能满足公允价值适用条件的企业或事项是不答应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无论是概念还是具体运用的范围都充分借鉴了IASC的准则,体现了与IASC准则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并没有完全照搬FASB或IASC的会计准则,而是在坚持与IASC准则趋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体制和公司治理,以及法律、文化等会计环境,不是简单地追求相同,而是保持了中国特色。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它昭示着会计反映从静止的观点转向了运动的观点,是熟悉论上的一大跨越,是科学的会计反映观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资产计价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公允价值会计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参考文献:

1、陈小悦等,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财经论坛,2005。

4、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张学谦,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北京:经济治理出版社。

罗殿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金融工具项目进展简介,会计之友,2003。

汪祥耀等,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告准则――研究与比较,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会计研究,2006。

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会计研究,2006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金融工具会计与保险会计,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11、FASB,SFAS149:

试论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 公允价值;债务重组;会计信息

随着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尤其是物价频繁变动, 给历史成本计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随着我国加入WTO,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公允价值与债务重组的概述

1.公允价值的概念

我国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可见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在现行经济情况下对资产或负债影响的市场评价,可以作为外界相关利益者, 特别是决策者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在要求, 以利于他们针对真实的企业内在信息并根据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不同的决策。公允价值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 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 而在于双方一致同意就会形成一个价值。在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价格,即可观察到的,由市场决定的金额。

2.债务重组的概念

我国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的范围缩小了,限定在对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时债权人做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债务重组业务实质。这种范围的缩小使得该准则的针对性更强而且更加准确。

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在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有关债务人会计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债务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

2.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应分别按以下情况处理:①债务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②债务人为其他企业时,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份额确认为实收资本,股权的公允价值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3.债务转为资本和修改债务条件的,企业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增加企业当期损益。

4.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备件等混合重组方式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余额与重组后债务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据此计算债务重组利得。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于当期确认。

三、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问题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是建立一个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没有完善的交易市场就难以取得有关造价的完备信息,难以为由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提供可依赖的证据。那么,相关资产活跃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的存在是必备的条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可观察到的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虽然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也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

2.可操作性问题

新准则体系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按照市场活跃程度将公允价值的运用划分为三个级次:第一级次是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二级次是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级次是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显然,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专业技术较高、诚信的评估师队伍,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变得相对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

3.盈余管理问题

公允价值有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等情况下,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产信息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甚至带来任意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四、解决办法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债务重组中运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性地使用公允价值

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项目,只有在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项目,才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2.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只有在活跃的、完善的资本市场上,才有最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的市场价格。国家在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同时,建立类似于股票交易系统的动态的公允价值信息发布系统,供企业随时从公允价值信息发布系统中获取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

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公允价值的确定它依赖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保证。

4.加强监管防范利润操纵

新准则的实施,会计政策的选择性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为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创造利润,需要充分发挥银监会、证监会等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防范操纵利润。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选择空间进行造假,就是因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正处在完善的过程中。在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规范的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正确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公允价值的普及运用已是必然趋势,我们应该科学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结合企业内外环境,使公允价值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

[2] 卲毅、任坐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于晓镭、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徐娟.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J].财会通讯,2006,(5):80.

[5] 张倩.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是亮点[J]. 现代商业银行,2006,(5):52-54.

[6] 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5):31-35.

[7] 王雷、朱学义.谈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会计),2006,(7):16-17.

[8] 陈晨.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问题的解析[J].财会研究,2006,(6):22-24.

[9] 刘培强.公允价值探析[J].商业会计,2006,(5):8-9.

[10] 董京原.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差异比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8):38-39.

实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 篇7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根据很多国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们能够总结出以下几点对公允价值含义的表述:

1. 公允价值形成的前提必须是在公平的交易下, 并且交易的彼此熟悉且自愿的同意交易的金额;

2. 公允价值它必须是负债或者资产的, 且它计量的目标是全面的;

3. 能够在市场里进行公平交易的市场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无论这个市场是活跃与否。

公允价值主要是期望在计量的过程中双方是真实的, 无欺诈行为, 是公平公正的进行交易。而公允价值也并非只是一种计量方式, 它是很多种计量方式的一种组合的表现形态。

二、实际运用时, 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1. 在活跃市场里公允价值的反馈问题不够及时。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 商品越来越多的能够在市场里找到其相应的价格, 特别是在活跃的市场里, 更能够合理地反映出其商品的可靠的公允价值。但是企业得到在活跃市场里回馈的公允价值不够及时, 甚至严重滞后了市场的信息更新。因此, 这种不及时性使得公允价值应用于市场得到了一定的障碍。

2. 现金流量折现的变量参数有很大弹性, 对投资者投资带来一些错误的指导。

虽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简单、易操作, 但是如果选择的变量的方法不合理, 也会使得计算出来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这样对投资者带来误差。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差异的主要方面有: (1) 预测在未来的现金流量, 或者在更加复杂的条件下, 预测未来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点的现金流量。 (2) 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钱数额和实际可能存在的变动。 (3) 使用没有风险利率所体现出的时间价值。 (4) 存在于实际会计计算资产或者负债价值中的不确定性。 (5) 无法识别的一些因素。在以上总结出的五个方面, 都需要财务人员经过多年的经验对这些方面的判断和估计, 不一样的参数将会很客观地给公允价值带来很大的变化。

3. 资产评估方面有待增强。

一方面, 现在很多评估机构都不按照业务规程进行操作, 影响了资产评估的质量, 也使得公允价值无法得到公正、客观的结果。另外一方面, 很多的执业评估师的职业知识与专业水平无法达到一个高度, 甚至有些评估师的职业操守与素质更是会对公允价值的公允性造成直接性的影响。

4. 企业通过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而操纵盈余。

随着新准则的颁布, 企业的盈余管理空间增大, 不确定性的增加, 管理当局为了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稳定, 很有可能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盈余, 从而使得新准则的颁布面临的新的一个严重问题。

三、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建议

1. 优化公允价值运用于市场的条件。

从实际的市场价格得到了可靠的、客观的公允价值, 虽然它并不完全等于公允价值, 但是它却更直接地从市场保证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那么对于生产市场我们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来保证更好的持续发展: (1) 加强对生产资料市场的监控, 适时地监测信息来保障公允价值获得的持续与完整。 (2) 发展农村市场, 推动社会主义农村的进步。 (3) 推动流通方面, 使得不断转变生产资料市场得到增加。 (4) 改造批发市场, 让其得到质的提升。可以适当地引进新品牌进入二手交易市场, 同时政府对于中介服务结构应给予支持, 使得交易双方都能够快速得到公允价值的信息, 优化公允价值的滞后问题。

2. 增加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问题。

文章之前也提出这个问题, 公允价值的很多不确定性, 需要执业人员良好的职业操守, 才能够避免一些执业人员钻法律空当来利润操纵, 所以需要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另外一方面来说, 在新准则出来后, 很多会计人员需要培训, 了解新出台的政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公允价值通过财务人员进行合理地应用和估计。

3. 增强资产评估方面的操控与发展。

资产评估能否健康的发展影响着公允价值。首先要提高对资产评估部门监管, 增强监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水平, 还要重视来自于社会的监督, 让公众参与进来。其次, 评估分析师的继续再教育也要不断提高。通过合理的利用资产评估协会, 改善环境, 让诚信建设持续开展下去。

4. 完善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和制度, 杜绝操纵公允价值盈余的动机。

国家一些相关部门应该实施相关处罚, 修订相关法规, 配合相配套的公允计量模式。从而使得一些操纵公允价值盈余的人们打消念头, 从根本上得到完善与改革。

四、结语

国家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严谨的增加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并且密切关注与研究相关国际有关方面, 当然目前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些问题存在, 但是我们可以不断解决问题, 并为我国的相关法定法规得到很好的完善做出相应的贡献, 使得一些想通过公允价值来操纵盈余的人们打消念头, 并且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让我国在会计实务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更加趋于成熟。

参考文献

[1]闫丽.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08 (3)

[2]蔡晶晶, 花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运用中的探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3)

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 篇8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实施与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理论体系不足。我国的财务领域及相应的会计学术领域, 在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被应用实施之前, 没有相对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 这就造成了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得到相应的理论支撑, 使其应用效果不佳。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明确标明了企业应当进行八项计提工作, 这就涉及了公允价值。但这一制度没有明确说明如何计提及公允价值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造成公允价值无法得到合理应用。

第二, 可靠性缺失。可靠性缺失, 主要指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有时难以判断其自身的可靠性。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模式,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及不确定性, 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相比缺少一定的可靠性, 且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第三, 很难取得公允价值。我国的金融财务交易市场并不像西方国家那么发达和普及, 因此我国金融市场内部的现金流量在具体的金额、时点及货币本身的价值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这就造成计量操作有困难, 公允价值无法准确获得并得以实施。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 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

1、公司、企业合并。目前, 我国很多公司及企业在进行合并的过程中, 如果双方企业是处于同一控制情况之下, 就按照传统形式的账面价值来进行相应的计量工作。但如果双方企业并不处于同一控制情况下, 就可以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

例如, 某市有两家大型企业, 为了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开拓新的市场, 双方决定进行业务合并。在进行合并过程中, 这两家企业并不处在同一控制情况之下, 但在进行合并中的价值讨论交换时, 体现出来的是这两家企业自愿进行交易的结果。因此, 这两家企业在进行合并过程中有双方都能认可的公允价值。在这一情况下, 双方企业合并就可以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核算。这两家大型企业在利用公允价值之后, 双方在合并过程中对价实现了公允体现, 保证了双方企业的自身效益。

2、计量。这里所说的计量, 主要指的是金融工具计量。在我国现行的企业类会计准则中, 对金融工具计量进行了明确规定。新会计准则指出, 金融工具在进行计量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公允价值对初始以及后续方面的内容进行计量。与此同时, 现行企业类会计准则还明确规定了在对金融工具进行二次重新分类以后, 对其进行的后续计量仍然可以被看作是公允价值。如果自身内部的持有能力与相应的持有意图发生了转变, 就会造成某种投资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被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这一情况下, 应当将这一类投资进行重新分类, 并在重新分类之后按照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在这一投资的重新分类日, 被重新划分的投资的自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会形成一定数量的差额, 该差额应当被计入所有者的权益范围内。与此同时, 在此可以被用来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发生减值情况或终止确认后被转出, 还要计入当期的损益之中。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 计量是其主要的应用方面, 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认识, 在进行计量的过程中保证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

3、投资性房地产。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中, 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了相应明确的规定。这里所指的投资性房地产, 是能够进行单独出售及单独计量的, 包括企业为了赚取相应的租金所持有的房产及增值之后所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主要有公允价值模式及相应的成本模式。在成本模式计量下,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比照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还要进行相应的减值测试。如果投资性房地产能够表明其内部的公允价值可以连续取得, 企业就可以应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例如, 某市财务部门在对本市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价值计量时, 先是确定了相应的计量条件。该市的财务部门认为, 符合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满足如下条件:第一, 房地产投资市场相对来说较为活跃;第二, 企业在进行房地产交易的过程中可以在交易市场的内部获取到更为详细的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信息。只有满足这两个主要条件, 该市的财务部门才会对这类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该市财务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 将公允价值计量看作是主要的计量模式, 没有将折旧价值进行计提, 而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 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体现出来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调整, 并且将公允价值与此前进行比较的账面体现的价值差额算出, 并将差额计入到具体损益当中。

4、债务。企业或公司之间如果要进行相应的债务重组工作, 同样需要在重组过程中应用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的新会计准则下, 债务重组过程中企业或公司所转出的个人资产及债权人自身所有的股份权益都要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相应的计量。在债务重组过程中, 会计人员还需要将公允价值与原有的账面价值之间体现出来的差额计入到损益中去。这样一来, 在企业债务重组工作中就会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对于债务重组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保证重组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开展。在进行债务重组过程中, 会计人员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公允价值的应用, 做到应用与实际相结合。这样, 才能避免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债务重组工作出现严重脱节。

5、非货币资产。非货币类型的资产在进行交换的时候, 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相应的计量。非货币资产在进行交换的过程中, 会计人员可以看交易过程中是否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商业性, 之后再根据交换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有相应规定, 非货币类的资产在进行交换的过程中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够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相应的计量:第一, 交换过程有明显的商业性意义;第二, 进行交换的资产在被换出或被换入的过程中能够有可靠的价值来进行相应的计量。

(二) 如何加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效果。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效果和实际价值, 在未来也具有相对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就需要我国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主要措施来加强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效果。

1、完善制度。我国的市场行为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元, 所面对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但是, 当前的会计制度还具有相对不完善的地方, 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 这就需要我国有关部门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 为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有关部门要对现行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规进行合理修改, 保证会计工作中的内容与现行的会计准则是一致的。在完善制度工作中, 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相应的监管工作。我国相关财务部门要在工作中针对企业表现出来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防止企业在利用公允价值过程中出现相应的虚假瞒报行为, 让企业在利用公允价值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合理操作, 以避免不规范现象的出现。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 经常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自身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例如, 某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员为了提高会计人员应用公允价值的能力, 专门组织了会计人员培训。首先, 在培训过程中, 会计人员接受了职业道德培训。这一部分培训内容主要是让会计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 让其认识到公允价值的重要性。此外, 职业道德培训还着重加强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职业操守的养成, 避免其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等现象。其次, 在进行培训的时候, 会计从业人员还接受了相应的业务培训。在业务培训中, 会计从业人员对于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有了明确的认识, 提高了应用公允价值的能力, 在工作中避免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失真性和偏差性。由于该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强化培训, 使会计从业人员掌握了公允价值应用的正确方法, 为日后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让会计信息为投资者或使用者提供合理的预测与帮助, 还可以对过往会计预测工作的具体效果和质量进行检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有多个方面, 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相应问题。只有解决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才能保证其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春霞.浅析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 2011.2.

[2]史玉凤.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YT通讯为例[J].商, 2015.9.

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篇9

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企业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时应该严格遵循公允价值的定义, 及在计量日, 无论企业是否能得到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或者其他市场信息, 其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应当保持一致。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企业应当遵循本准则的要求对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但企业对哪些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应当由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规范。

对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计量、资产减值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等与公允价值类似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和披露、股份支付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 企业应当遵循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进行。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虽已针对公允价值计量颁布了第39号准则, 但在大多数非金融企业的实务操作中,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仅占一小部分。而在资本市场中, 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大, 因此, 本文选取了截止到2016年4月为止, 在A股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 分别研究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对总资产、总负债和净利润的影响。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对总资产的影响

在4家上市公司中, 可以看出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总额绝对数最多的是中国人寿, 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从2012年-2014年都高于500, 000百万, 远超其他三家保险公司, 中国平安位居第二, 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总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的规模大致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 中国平安在总资产高于其他三家公司的情况下, 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比例远低于四家公司的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中国平安在初始划分金融资产和对其进行后续计价时持有更谨慎的态度。除此之外中国平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都采用了成本模式, 并未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属于第三层次, 可靠性不高;也有可能是因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幅度远远高于其他资产, 会增加企业利润的波动性, 不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 在2012年-2015年, 四大保险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分别为19.51%、20.59%、22.59%和27.60%, 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在2013年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数量占总资产的比例略微下降, 随后在2014年继续上升, 而中国太保呈相反趋势。可能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力度加大,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货币市场出现季节性资金紧张, 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上升, 股票市场结构分化显著等原因造成的。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对总负债的影响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主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股票增值权负债和衍生金融负债和独立账户负债。

四大上市保险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都比较小。其中, 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小于1%, 低于平均水平;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高于平均水平, 新华保险最高。

3.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的变动对利润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

由表2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的变动对利润表的影响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其中,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基本为收益, 只有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在2013年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值;进一步分析可发现, 大部分计入当期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值,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变动值为负数且其变动的绝对值远远高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加值, 最终使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为负。

受近几年国内股票市场持续低位运行的影响, 中国平安的资产减值损失波动很大:-6585 (2012) 、-1502 (2013) 、-8934 (2014) 、-1075 (2015) 。除此之外, 从2015年度新华保险的财报中可发现, 其净利润增幅达到了34.26%, 本次利润的大幅增长得益于保险业务的累计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和投资收益的良好表现, 具体来说,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贡献的投资收益增长了109.1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增长了89.16%。由以上两个事例可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运用中波动性较大。

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公允价值在实务运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在我国现有的市场条件下, 公允价值较难获得②公允价值在相关资产和负债中的应用③公允价值的披露问题。

公允价值的确定要素中提到了有序交易、主要市场、市场参与者等概念, 但现阶段, 我国缺乏主要市场, 这使公允价值的获得变得困难。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方法有:建立统一的市场, 打破垄断, 使市场价格能完全体现被交易对象公允价值;政府部门减少对交易商品的价格干预, 使市场价格能真实公允的反映被交易对象的价值;建立高效互通的信息数据库, 消除信息不对称, 使市场参与者能在信息充足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避免其他因素影响被交易对象的市场价格间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根据四家保险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公允价值层级的披露可发现, 大多数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都被列在了第二层级, 也就是说, 该类金融资产的金额是由会计人员使用估值技术计算得出, 所得出的数值一定程度上会受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影响, 这就削弱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因此, 改进估值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可以参考国外的估值技术, 根据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制定出更详细的会计准则, 明确列出可以使用的估值技术以及相对应的可应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公允价值的披露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十分重要, 财务信息披露的不足可能会使投资决策者忽略潜在的风险, 做出错误的决策。在有关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方面, 四大保险公司详细地披露了各层级的构成及对应金额、各层级转入转出和购进卖出、各层级的公允价值损益大小和数量波动原因。这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透明度, 增加了财务报表的可使用性。笔者认为, 这样的披露范围和形式可以推广到保险行业以外的行业, 帮助所有投资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其投资的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号, 2014-01-26.

[2]张佳宇.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J].财经纵横, 2014.

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问题,对策

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其最主要的变化就体现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上。自应用以来, 公允价值在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和我国国情, 应用亦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相应的对策。

一、公允价值含义分析

我们先对应用中一波三折引起大家广泛热议的公允价值的本质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

综合对比公认较为先进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广泛应用的国际会计准和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 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 那么我们就对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进行对比分析, 求同存异,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以找出公允价值的内核。

究其本质, 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金额, 这种金额在一定条件下形成, 即有一个完全的、有序的市场, 要在进行公平交易中, 同时要求交易双方自愿形成。

由此可见, 公允价值存在的条件是较苛刻的, 也较为理想化, 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 出现完全市场经济、完全公平、完全自愿都是比较困难的, 于是在应用中, 两个会计准则都做了进一步较实际的规定, 公允价值应用主要遵循了“如果存在活跃市场则以存在的市价为准, 而非活跃市场以估值技术加以确认, 而且市价优先于估值技术”的原则。应用中对其定义打了折扣, 只能是尽量逼近公允而非绝对。

那么, 在公允价值这种略理想主义的计量属性下, 实际应用中的估值就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而来更有一系列的问题是公允价值的固有弊端, 全世界应用这一计量属性的国家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笔者将先对这一部分固有属性带来的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延伸开来,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全面论述。

二、公允价值自身属性导致应用中的问题

(一) 公允价值无法保证可靠性。

由前面对公允价值本质及特点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 在实际应用中, 公允价值是一种近似的公允。在有活跃市场的情况下, 交易中的双方形成的价格并不一定完全公平。而如果并不存在活跃市场或交易还并没有发生的情况下则要企业的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 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价值进行估计, 在这个过程中不确定性就更是大大增加了。

(二) 公允价值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中不仅存在着很多的估计数, 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同时人为因素的过多参与加之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使得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为避免所谈空泛, 笔者将从公允价值应用的几个具体准则中挑选较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来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可能造成操纵利润的原因。

1、金融资产。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转换做有严格规定, 但是大量的主观分析和判断使得公司仍然一定程度上通过划分为其他类型的资产来调节其入账金额, 估价的程序、方法、模型的改变便可以影响计量结果。同时, 新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则不可计入当期损益, 这样企业便可根据自身的需要, 在欲调整利润的时候对利润进行“平滑”。

2、债务重组。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 在发生债务重组的时候, 如果偿债支付的是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时, 应该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那么, 同样由于公允价值确定的人为因素, 在对支付的资产或转增的股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上公司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这种调节的结果将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中, 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

3、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即取得商誉的时候, 不做会计处理, 不调整成本亦不影响损益, 但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投资成本。关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 又有计入损益的可能, 则投资企业可通过对净资产数额的误判来影响初始投资成本差额的数额和方向, 从而使公司通过收购高投资差额子公司来调节当期利润。

4、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允许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其中的减值所依据的是各资产的公允价值, 虽然形式不同, 但本质上都有人为估计的不确定因素存在, 如存货按成本与可实现净值孰低原则计量等, 应收账款按各项应收款项的可能回收金额计量, 而这些减值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 于是对这些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又为企业的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性, 多计减值准备以调减当期利润, 少计则调高利润, 实现利润的平滑。

三、我国具体国情产生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健全, 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诚信机制没有得到完善, 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这些大环境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产生了众多影响。

(一)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的改革开放仅有30年的时间, 一切都还在探索中前进, 法律法规中仍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让许多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对在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会遇到的具体问题都没有经验。另外, 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般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完成, 本国自己的实际应用具体问题的应对方式还有待慢慢暴露, 逐渐解决。因此, 尚在起步阶段的公允价值的应用必然面临没有有力法规约束的问题。

(二) 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公允价值的应用时间并不长, 尤其在我国, 研究提出也只是在上世纪最后几年, 应用的过程更可谓一波三折。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一直进行着不懈地研究努力, 但是由于时间短, 理论体系一直尚未完善。而且我国主要是延续国外的研究, 没有和本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使得理论和实际也较为脱离, 指导作用并不强。

(三) 市场经济不健全, 没有完全的活跃市场。

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期中, 即由行政主导的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系。转型虽一直在进行, 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完成。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普遍的认为, 公允价值适用于完善的市场经济。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仍在发展中, 属初级阶段, 市场并不活跃, 交易中尚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 甚至有些行业仍存在买卖并非完全自愿, 因此对企业而言, 找到一个较完备的市场价值很困难。

(四) 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的自身特点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技能, 能够进行准确的职业判断。其中涉及到现值、折现率等问题, 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而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直接影响职业判断水平, 制约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效果。同时, 会计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而公允价值的应用使企业拥有了更多的操纵利润的空间, 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那公允价值的应用势必将演变成假账横行的局面。

在对公允价值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之后, 综合其自身特点和我国的具体国情, 笔者指出了公允价值无法保证可靠性, 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法律法规不健全, 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 市场经济不健全, 没有完全的活跃市场, 监管问题, 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

四、对策分析

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公允价值固然有很多的缺陷, 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废食, 而是要在理解它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让公允价值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此, 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一) 适当而谨慎地应用公允价值。

我国目前市场发展不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并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迅速解决的, 而在此之前公允价值的好处我们还是要利用,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进行控制还是很必要的, 适度利用、谨慎推广才能给企业和社会经济一个缓冲的空间, 也能给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供时间。

(二) 完善法律法规及公允价值理论体系。

法律是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 公允价值的理论是对实际应用的重要指导, 完善两者才能给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是靠会计准则推广, 我们要对会计准则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具体准则中应对公允价值的细节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 以便于会计人员实际操作, 避免由于制度漏洞而被人为操纵。同时, 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应增强具体准则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三) 改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市场环境。

首先, 要加快市场经济发展, 完善市场体系。只有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 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只有健全市场体系, 价格才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在充分考虑了收益和风险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其次, 要发展对公允价值可靠性验证的机构, 使得当公允价值需要估计才能应用时, 企业除了可以自行估计外, 还应有独立的、公平的中介机构帮助估计。

(四)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公允价值归根结底还是要会计从业人员来应用, 这些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

提高专业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固本培元的好办法。只有深入推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 同时也将对整个经济、会计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五、结论

实际应用中的公允价值 篇11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核算;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1.市价法

市价法是以所要计量项目的当前市场价格为基础制定的公允价值的方法,但是所要计量的项目价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点,才能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来对企业的资产或负载加以核算,以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第一,所选的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应该为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第二,选择与计量项目的相同物品的近期市场价格;第三,所选计量项目当日的市场价格,如果无法取得计量当日该项目的市场价格,则可以选择与计量日相近时间的市场价格,但是要根据该项目的市场走向与外界因素的影响,适当对该价格加以调整。

2.类似项目法

类似项目法属于一种替代法,它是通过以与计量项目相类似的项目的市场价格为参考依据,来确定所要计量项目公允价值的。在这个方法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如何去确定该项目是否与所要计量的项目是类似项目。首先可以初步选择一个与计量项目相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然后将两个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影响这两个项目的价格因素是否一致;最后再仔细判断影响二者现金流量的因素是否根据经济状况的改变有相同的变化,如果以上因素皆相同,則可以判定二者是类似项目。

3.预期现金流量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现金流向的预期发展情况来确定所要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对所要计量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按照适当的折现率来计算该项目的公允价值。使用这个方法来确定所要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采用准确、合理的方法与手段来确定该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第二,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将所要计量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折算成现值。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保证所要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真实、准确。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1.交易性金融资产方面

自新会计准则出台以来,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方法已经受到了各大企业的广泛应用,这也成为近年财务核算上的一大创新政策。公允价值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不易掌握,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可以在会计期末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进行一些相应的账务处理,保证企业资产更加准确,如果期末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高出其在市面的价值,则可以对高出部分计入当期收益,如果反之,则将低于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部分计入当期损失中,这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在企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掌控。

2.投资性房地产方面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与壮大,房价也在飞速的上涨,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是否正确,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市场价值以及其发展走向,企业的利润也会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哪种计量模式对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需要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通常情况下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往往是进行一些摊销与计提折旧,使得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在不断地降低,但是新会计准则不在进行以上的账务处理,而是选取资产负债日当天,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市价作为计量标准,将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产生的差额计入到企业的当期收益或损失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价值不断上升,其长期费用也会不断减少,则企业的利润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利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一些非货币性质的资产进行相互交换,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方式对企业的货币性资产涉及较少。在这个过程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交税额将成为双方交换该项资产的成本价值,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的差额需要记录到企业的当期收益或损失中。交易双方需要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利用这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能够快速取得企业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并利用这个方法来分析该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为会计核算省去许多麻烦的手段,方便又快捷。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方面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根据企业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企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被处置,则会释放出一定的利润,在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将原本记在所有者权益中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数值转出到当期的投资收益中。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习惯将企业也对外投资的部分划分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中,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将会对企业的资本公积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其盈亏情况并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如果企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幅度下降,且可以预见下降时期较长,则需要对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以确保企业资产能够更加符合实际。

5.所得税方面

新的会计准则施行后,许多上市公司出现了一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这个科目所反映的的是该公司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但是许多上市公司都在纠结应不应该为此缴纳一定的所得税。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对企业持有至到期的贷款、投资等确认利息收入,该项收入需要记录到当期应缴纳的所得额中,如果该项利率没有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则需要将其在当期应缴纳多的额中扣除,这为企业在所得税方面的核算指明了方向。

三、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优点

1.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新会计准则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相比,属于一种动态的计量方法,其可以通过需要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市场价格情况,更加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当前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使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总额更加符合实际,从而使决策者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企业在此期间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信息,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2.有利于企业保全资本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在飞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拥有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如果一直采取之前的历史成本法,很难体现出当物价上涨或者下调时,企业资产或负债的现值情况,然而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可以随时计算当前市场状况下,企业拥有的资产或者负债的实际价格情况,这样能够更加准确的体现出当期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与规模,更加有利于企业保全自身实际资本。

3.更能满足金融市场的需求

新会计准则执行之前,大多数企业对其持有的金融市场中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还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确认该项金融工具的初始价值,无法根据后续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其现有价值进行确认,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进行计量恰巧弥补了这样一个缺点,这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根据企业所持用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变动及时发现企业将面临的金融风险,并及时对此作出相应的规避措施。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拥有的资产或负债加以核算,能够更加清晰、准确的反应企业在当前市场状况下的资产与负债的现值,能够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保全企业资本,也能更加满足当前金融市场的需要,更加符合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波.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12):142-147.

[2]江光容.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企业导报,2015 ( 01):35-37.

公允价值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应用 篇12

一、基本概念及特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界定基本相同,都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虽然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前也曾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但是由于多数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因此,公允价值被限制使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工具的普及,公允价值的引入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据统计,在新会计准则30个会计要素计量中,有17个具体准则可以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具有其独特的特点:(1)动态性。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确定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同一交易所确定的价格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公允价值也随着变化。(2)相关性。由于公允价值的动态性,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未来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经济事项情况下,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特点,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对经济业务性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计算、比较等各种合理的方法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和程序等做出最终的判断、估计或选择。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整个会计活动当中,与公允价值一样,也具有其特点:

(一)主观性,这是会计职业判断最显著的特征。

会计职业判断依赖的是会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反映的是会计人员在不确定的会计环境下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不仅要独立地判断交易和事项的合法性和可靠性,更要独立地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二)决策性。

为了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达到维护和增长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在面临多个可行的政策和方法时,需要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做出决策,如到底是倾向于信息的可靠性还是倾向于信息的相关性。

(三)动态性。

职业判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以及会计人员技术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会对会计政策做出不同的选择,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四)受制约性。

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然会受到限制。除此之外,会计的某些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理论框架等内容也会制约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

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允价值依靠会计职业判断,二是会计职业判断反过来促进公允价值的应用。公允价值和会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用哲学语言讲,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依靠会计职业判断

这一关系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需要依靠会计的职业判断。由于我国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因此在应用公允价值时具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例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计量基础采用公允价值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判断该交换是否满足商业实质,需要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条件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判断也需要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判断。

其次,公允价值的计量金额需要通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三个层次,即: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对于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如何采集、确定以及不存在活跃市场时估值技术如何选择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会计职业判断促进公允价值的应用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增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也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在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使会计人员的主观性、自由裁量权都大大增强,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为例,若不存在市场价格,金融工具可以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公允价值入账,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涉及许多内容,如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情况变化。如果会计人员在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更加准确,公允价值的确定也可更加“公允”。

我国会计人员普遍缺乏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是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制约着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也制约着公允价值的使用效果。但是如果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得到提高,公允价值将得到更淋漓尽致地使用。

三、公允价值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应用

在这里,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公允价值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应用。

(一)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会计职业判断主要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是否可以采取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判断。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和未来的盈利,这是由公允价值的特征决定的。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第7号准则。通过前文可知,会计人员需要通过职业判断确定换入资产的计量基础,相比于采用账面价值计量,仅在收到补价情况下才能按比例确认收益。新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将直接产生利润。

(三)资产减值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其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予以确定。可收回金额应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公允价值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确定可收回金额,进而确定需要计提的减值准备。

(四)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主要是在用实物抵债时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五)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分为很多类,而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更为显著。准则规定,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当金融及金融衍生品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时公允价值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其市场价值。而这些信息会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对投资者进行投资能够提供高度相关的信息。

从上述简单的举例中不难发现,公允价值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的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上的应用对会计职业判断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公允价值而言,完善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致力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促进公允价值有效合理的应用。如转变观念,积极、稳妥地推行会计职业判断,努力形成开放的会计文化;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为会计职业判断构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强会计人员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注重会计人员多方位的知识培养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等。

四、小结

上一篇:未来人口下一篇: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