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应用效果

2024-10-01

实际应用效果(共12篇)

实际应用效果 篇1

广西石化净水场为各生产装置和全厂消防系统提供所用新鲜水,利用水库地表水为水源,通过深度处理,将其净化达到生产用水的要求,总处理能力为2800t·h-1(4组700t·h-1气浮滤池)。因南方地表水质受季节的影响波动很大,雨季泥沙含量高导致浊度很高,其他季节虽原水浊度低但有机腐蚀类物质及藻类含量高,传统的“沉淀+过滤”工艺难以保证出水水质要求。为了保证水质,处理工艺采用-混凝(絮凝)-气浮-过滤-消毒的给水处理工艺,主要处理技术是气浮滤池,简称DAFF。该技术是澳大利亚WTA(Water Treatment Australia)公司的专有技术,在国内首次国产化应用。

1 DAFF工艺原理和技术特点

1.1 工艺原理

气浮滤池(Dissolved Air Flotation and Filtration,简称DAFF)是溶气浮选池(DAF,Dissolved Air Flotation)与多介质滤池(MMF,Multimedia Filter)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工艺。DAFF为一体化的水处理系统,将溶气浮选池(DAF)与多介质滤池(MMF)结合在一起,上部为矩形溶气浮选池(DAF),下部为多介质滤料过滤池。通过溶气和溶气释放系统,采用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回流比10%~20%,溶气罐压力0.5~0.7MPa。压缩空气注入溶气罐成为过饱和状态,然后通过溶气释放系统瞬时减压,溶解在水中的过饱和气体骤然释放,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絮凝产生的絮体物质和一些细小颗粒与微细气泡结合在一起,比重小于1的被浮至水面,通过刮渣器将悬浮物撇除;比重大于1的重力下沉到滤料层,过滤去除。一般来说,悬浮颗粒粒径越大,直接截留的作用越明显。普通的双层滤料滤池对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主要通过沉淀和惯性作用被滤料截留,对于密度比水大的颗粒更是如此。而粒径更小的颗粒则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截留的,此部分去除效率较低。

1.2 技术特点

1)DAFF将气浮与过滤合理结合,产生的气泡直径为10~20μm(传统气浮的气泡直径为20~50μm),增大了气泡比表面积,容易形成矾花,容易去除更小颗粒的悬浮物,从而提高了出水水质,占地少、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而地面水的水质特点是高有机物和菌藻,不易沉降。

2)DAFF溶气释放系统具有较小的气泡。根据吸附值理论,只有比悬浮颗粒粒径小的气泡,才能与该悬浮颗粒发生较有效的吸附作用。普通释放器产生的气泡直径一般为20~50μm,DAFF释放系统产生的气泡直径在10μm左右。较小的气泡更有利于去除地表水中的细小颗粒。

3)释放阀具有较大的消能值(消能值是指溶气水从溶解平衡的高能值降到几乎接近常压的低能值之间的差值),普通气浮溶气释放器的消能值一般在95%左右,DAFF释放阀消能值可达到99.9%。

4)释放阀具有最短的消能时间。2个体积相同的气泡合并之后,其表面能减少20.62%。为避免气泡的合并,在获得最大消能值的前提下,需要最快的消能速度即最短的消能时间。高效溶气释放器的消能时间应不大于0.3s,DAFF释放阀消能时间0.03~0.01s。

2 实际运行效果

1)该系统自2009年7月投运以来,运行稳定,产水水质好,主要技术运行指标均优于设计值,也优于《石油化工给排水水质标准》(SH 3099-2000)。

2)DAFF将混凝、絮凝及气浮滤池合建,气浮池与过滤池合建,为一体化处理构筑物,t水占地小于0.3m3,与沉淀过滤技术(t水占地0.6m3)相比,占地减少50%;处理构筑物合建,工艺流程简短,减少土建投资、系统管道及配件投资;混凝剂絮凝剂均采用PAC,减少了絮凝剂加药设备费用。

3)DAFF的处理效果相当于普通多介质过滤器与纤维球过滤器作用效果的总和,两者相比降低能耗40%左右;DAFF溶气水回流比10%~20%,常规气浮溶气水回流比一般为30%~50%,运行能耗可降低20%左右。

4)DAFF采用了先进的PLC控制系统,目前已改造至DCS控制系统,主要工艺操作全部通过中控室DCS系统实现,操作简便,所需操作人员少(只有4人)。

3 存在缺陷及改进措施

1)配水槽兼起原水调节的作用时,容积太小会造成原水水质波动,影响处理水质的稳定性。该净水场所配备配水槽体积为20m3,容积偏小,当原水来水压力、水质波动较大时,会影响气浮滤池的平稳运行,出现产水短时水质有较大波动。建议根据水量变化的调节容积确定配水槽的容积,并适当增大配水槽容积。

2)该净水场反洗水泵、溶气水泵、清水泵共用清水池,在气浮滤池反洗时容易造成清水泵的频繁启停。建议将清水池和反洗水池分开,且电机应按频繁启动电机配置。

4 结论

DAFF更适合于低浊高藻地表水的特性,混凝、絮凝效果好,水质稳定。水库水水质特征为低浊高藻,天然有机物丰富,水体的主要杂质表现为悬浮物、胶体物、溶解物。DAFF水处理技术能够通过微气泡将原水中有机物悬浮去除,将不能悬浮的杂质通过过滤去除。

摘要:介绍了气浮滤池(DAFF)水处理技术工艺原理及技术特点。对几年来的实际运行效果与传统水处理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技术优势、存在缺陷及改进措施,为其它企业类似的地表水净化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浮滤池,工艺原理,技术特点,运行效果,改进措施

实际应用效果 篇2

、切实注重风险防控实际效果,在推进工作上做到了“三个提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民政系统初步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以制度科学合理界定了权力,以制度优化了权力流程,以制度强化了对关键点的防控,以制度保证了权力公开。在推进民政事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全市民政系统呈现出“三个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创新廉政教育机制,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明显提升。通过廉政警示教育、廉政示范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权限和职责,改变了以前那种反腐之事事不关己、敷衍应付、无权无险等模糊认识,涤除了在广大民政干部中认为只有领导干部才有廉政风险的误区,牢固树立了有岗位就有职责,有职责就有权力,有权力就有风险的观念,增强了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为打造人民满意的最佳服务机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创新权力监管机制,机关效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全面清权、科学分权、公开“晒”权和民主评权等防控措施,进一步简化了行政审批环节,提升了为民办事效率。通过搭建内部管控、全面公示和社会监督三个平台,统筹利用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的监督效应和整体社会舆论等监督资源,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远离风险,使自己不能腐败、不愿腐败、不敢腐败。通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权力的规范、公开和高效运行,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目前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人讲职称、事争一流已蔚然成风。三是创新风险防控机制,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在推进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中,先后制订了岗位评议制度、岗位协调督办制度、岗位纠错整改制度、岗位履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等,这不仅畅通了群众投诉监督渠道,及时纠正了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堵塞了管理漏洞,而且有力推动了各项民政业务工作,使全市民政工作呈现出亮点纷呈、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去年以来,制定出台了31个惠民政策,及时下拨资金近10亿元,提高了“三个群体”的保障水平,使全市近20万困难群众从中受益。并先后投资1.6亿元新建147所农村敬老院,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了城区4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扎实推进社区信息网络服务中心、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市未成年流浪人员救助中心等10多个民生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为民解困平台。通过认真落实优抚政策,扎实开展拥军工作,有效实施村级民主管理,妥善安置退役士兵,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古代反贪制度设计的实际效果 篇3

吴晗总结说:“历朝的政治家用尽了心计,想法子肃清贪污,树立廉洁的吏治,不外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厚禄,他们以为官吏之所以不顾廉耻,倒行逆施,主要原因是禄不足以养廉,如国家所给俸禄足够生活,则一般中人之资,受过教育的应该知道自爱。如再违约受赃,便是自暴自弃,可以重法绳之。第二种是严刑,国家制定法令,犯法的立置刑章,和全国共弃之。前者例如宋,后者例如明初。”

厚禄、严刑两种方法,的确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反贪思想,相应地也曾经落实到制度设计,并进行了实践,但实践的结果是反贪效果并不理想。

“高薪”无法“养廉”

吴晗先生所说的“厚禄”,当代的说法是“高薪”。“高薪养廉”,也是中国当下不断有人提议的。不过,从历史实践来看,“高薪”并不能“养廉”。

中国古代各王朝中,文官待遇最好的是宋代。吴晗先生介绍说:“宋代官俸最厚,京朝官有月俸,有春冬服(绫、绢、绵),有禄粟,有职钱,有元随傔人衣粮、傔人餐钱。此外又有茶酒厨料之给,薪蒿炭盐诸物之给,饲马刍粟之给,米面羊口之给。外官则别有公用钱,有职田。小官无职田者别有茶汤钱。给赐优裕,入仕的人都可得到生活的保障,不必顾念身家,一心一意替国家作事。”

宋代对官员的生活的确很照顾,由此而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冗官冗费一直是宋代的大问题。但是,事实是否像吴晗先生所说的官员不贪污、“一心一意替国家作事”呢?

事实并非如此,宋代贪腐大案不少,著名贪官也很多。早在宋太祖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查处的较大的贪污案就有30多起。北宋后期,贪污之风盛行,“士或玩法贪污,遂致小大循习,货赂公行,莫之能禁。外则监司守令,内则公卿大夫,托公循私,诛求百姓,公然窃取,略无畏惮”。

著名贪官有因受徽宗宠信而被时人称为“六贼”的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以及杨戬、高俅等人。近年出版的《中国反贪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贪腐的史实,从中可以看到宋代贪腐相当严重,看起来并没有比其他朝代好多少。由此可知,高薪并没有达到养廉的效果,宋代实行的厚禄制很难说起到多少扼制贪腐的作用。

另一个实践是清代自雍正年间开始实行的“养廉银”制度。

雍正年间实行了养廉银制度,相对于该制度实行之前,养廉银是原有薪俸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完全可以说是高薪了,但是,官员廉洁了吗?事实是,雍正年间制度实施之初,加上雍正的高压政策,贪腐现象略有收敛;而在雍正之后的乾隆年代,贪腐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加剧了。

据档案初步统计,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总督、巡抚因贪腐被查处的案件不过十余件,而在乾隆一朝,督抚被查处案件即有29件。

有研究统计,清代二品以上大员,因侵贪或因侵贪与另罪并罚而被处斩、处绞、令其自尽的官员共有41人,而乾隆朝则有27人之多,其中因侵贪而被处以极刑的督抚有17人,如闽浙总督陈辉祖、江西巡抚郝硕、浙江巡抚王亶望、山东巡抚国泰等,皆是大贪。

乾隆四十六年(1781)被处斩的王亶望,家产被查抄后估值银达“三百余万(两)之多”。在乾隆后期,甚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和珅。这就说明,实行养廉银制度,对反腐没有起到多少实际作用。

“严刑重典”治贪不可持续

清代历史学家赵翼认为:“宋以忠厚开国,凡罪罚悉从轻减,独于治赃吏最严。”(《廿二史札记》卷24)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有政治遗嘱,要求他的后代善待读书人,不要杀知识分子。

但在对待贪腐问题上,赵匡胤却没有松口,严惩不贷,杀了不少贪官污吏。如建隆二年(961)四月,“商河县令李瑶坐赃杖死”,五月,“供奉官李继昭坐盗卖官船弃市”,八月,“大名府永济主簿郭顗坐赃弃市”;建隆三年(962)八月,“蔡河务纲官王训等四人坐以糠土杂军粮,磔于市”;乾德三年(965)四月,“职方员外郎李岳坐赃弃市”,八月,“殿直成德钧坐赃弃市”,十月,“太子中舍王治坐受赃杀人,弃市”,等等。

中国历代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看到前朝因为贪腐横行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而导致王朝更替的事实,为了王朝基业的长久稳固,都会总结经验教训,重视反腐,大多主张要严刑峻法,力刹贪腐之风。如上述宋太祖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反腐力度尤其惊人,其严酷做法,导致政治气氛紧张甚至恐怖,甚至已到“官不聊生”,让人不敢做官(“人不愿仕”)的地步。其做法包括:

降低贪腐被处死刑标准。朱元璋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对官吏贪赃枉法犯罪的处罚规定比前代更具体、更严厉,如在贪腐被处死刑方面,规定官吏贪赃枉法至80贯者,或监守自盗至40贯者,都要判处绞刑。以洪武年间宝钞40贯不到现在2万元钱。贪污2万元就会被判死刑,这是相当重的刑罚。

采用酷刑。朱元璋对贪官采用诸如凌迟、枭首、墨面文身、挑筋、去膝盖、剁指、断手、刖足、阉割等30余种酷刑。此法残忍无比,朱元璋以后未再采用。

大开杀戒,甚至牵连无辜。在洪武十八年(1385)的“郭恒案”中,“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从中央到地方,几万人死于非命,其中既有郭恒之类的贪官,也有一些无辜者。曾受朱元璋表彰的循吏(清官)——曾任山东济宁知府的方克勤(方孝孺的父亲),就受洪武年间的另一大案——“空印案”牵连致死。朱元璋搞的两个大案——“空印案”和“郭恒案”,杀人据说达到8万多人。

朱元璋用“严刑重典”来反贪,其效果到底怎么样?历史上有肯定意见,如《明史》评论说,朱元璋的肃贪使得官吏“一时守令畏法”,“吏治焕然丕变矣”,其效果很好——“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不过,这种说法也让人怀疑,中国历代王朝,建国初期七八十年一般比较清明,贪腐不像中晚期那么严重,这是普遍现象,朱元璋时代腐败受到扼制固然无疑问,但朱元璋死后很多严刑酷法已废弃不用,“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即使为真,也未必就是朱元璋“严刑重典”的效果。另外,朱元璋自己都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这就说明,实际效果可能也有限。

nlc202309082137

再者,“严刑重典”的可行性是很成疑问的。

朱元璋去世后,孙子建文帝继位,曾谕刑官曰:“《大明律》,皇祖所亲定,命朕细阅,较前代往往加重。盖刑乱国之典非百世通行之道也。”朱元璋和建文帝的话,实际承认了“严刑重典”是不可持续的。即便是《大明律》,有些规定如贪腐被处死刑标准过低,实际上也是无法实施的。清承明制,《大清律例》继承了《大明律》的相关规定,对官吏“受财”即贪污80两银子就要判绞(监候)。

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案发的甘肃全省官员集体贪污案中,几乎全省官员都涉案,如果执行贪污80两就要判绞刑的标准,则可能全省官员要被杀光,乾隆无奈将判处死刑的标准提高到2万两,是80两的250倍,最后被处死的官员还有56人,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各1人,道员、知府5人,同知、知州8人,通判2人,知县35人,县丞3人,这些都是县级以上官员。

对于上述“高薪养廉”(厚禄)和“重典治贪”(严刑)反腐的实际效果,吴晗先生总结说:“宋代厚禄,明初严刑,暂时都有相当效果,却都不能维持久远。原因是这两个办法只能治标,对贪污的根本原因不能发生作用。”

监察、巡视制度效果有限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比较完善的监察制度。监察百官的机构,从秦汉到宋元叫御史台,官员称御史。隋唐时期,出现监察御史的职衔。

到明代,朱元璋将御史台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以上为坐院官,有时并不全设。另有总督军务、漕运、粮储、巡抚地方等项事务官员,因事添设,无定员。

为了监督地方官员,明代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清代为十五道),十三道是按省来划分的——明代政区有两京(南京、北京)十三省(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每省7~11员,总共110员。十三道监察御史官秩不高(仅为正七品),但负有纠察之权,还被派遣分巡天下,即巡按御史。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狩”,对巡按地方的官吏“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所以地方官员闻风丧胆。对御史也有监督,如果他们贪污受贿,比其他官吏罪加二等。

为了监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中央官员,朱元璋又设六科,官员叫给事中。刚开始时各科给事中2人,后来各科设都给事中1人、左右给事中2人、给事中4~10人。六科给事中后来事实上拥有了纠察百官之权。

这样,在理论上就形成了对中央、地方官员的严密的监察制度。各部和各省之内,上级官员对下级也负有监督之权。上下级监督,加科道官员的专门监察,理论上每个官员都处在监督之下,不留死角。应该说,这种官员监督制度的设计是相当完善的。

现代以来,人们对古代监察制度的评价不一。有些人(如孙中山、钱穆等)认为,御史制度是运作良好的监察机制;另一些人(如著名历史学者何炳棣)却认为,御史制度所起监察职能有限,更经常的是沦为官僚政争的工具。

在明代中后期,负责反腐的巡按御史,本身就贪赃腐败,已起不了反贪的作用。如御史陈志先按察江西,途中丢失4件行李,为地方官查获,发现“其中皆金宝”,还有受贿簿,记载受贿“不下数万”。殷正茂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岁受属吏金万计”。沈汝梁巡视下江,“赃贿数万”。祝大舟巡按江西,“临行票取多赃”。由此可见,御史的设想和设计虽不乏合理之处,然而实际运作的结果却不甚理想。

如同前文所述,明清时代各个时期都很腐败,表面完善的监察、巡视制度,实际效果有限,并没有扼制住贪腐。

中国古代起到预防腐败作用的制度设计还包括任期制和回避制。

中国古代在反腐实践中,除了反腐制度设计之外,也有对官员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以扼制腐败的经验。比如朱元璋的反腐策略中就包含这方面的内容。朱元璋曾颁布反腐倡廉材料,试图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官员心理。

朱元璋在反腐倡廉上实行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应该说一时会有一定作用,但高压态势不可持续,官员也有另外不得不贪的理由,对官员廉洁的心理塑造恐怕也难有长效。

纵观中国古代反腐思想和制度设计,可谓穷尽古人的智慧,各项设计都很合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扼制贪腐,需从贪腐的动机、机会、收益及风险等方面综合设计。古代反贪设计,厚禄(高薪)意图减少腐败的动机,回避减少腐败的机会,监察、巡视及严刑都提高了腐败的风险,因此,它们都是合理的设计。按照这些设计,按理应该能够扼制腐败,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历代王朝反贪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王朝也因官吏贪腐虐民而被更替,其中原因,恐怕是因厚禄、严刑、监察、回避等等设计,都是治标之术,并非治本之法。

(摘自《共识网》)

实际应用效果 篇4

1 地质概况

该区是具典型的台地型双层地壳结构, 基底岩系为太古宇太华群中深变质花岗—绿岩建造, 是“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的赋矿层位。上段主要由紫红色及绿灰色的铁榴更长角闪片麻岩、铁榴角闪片麻岩组成, 为矿带底板岩层, 是矿区的重要标志层。中段主要为灰绿色及灰色中粒芝麻点状更长角闪片麻岩及条带状更长角闪片麻岩、蛇纹石磷铁矿、磁铁蛇纹岩、金云母片岩、透辉更长片麻岩等岩石组成, 是矿区的重要含矿岩段, 磁铁矿体产于该岩段下部。下段主要由肉红、灰白色条带状混合岩、均质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组成, 间夹混合岩化较轻的角闪片麻岩, 自下而上混合岩化程度逐渐增高, 呈不规则状分布于透辉更长角闪片麻岩段之上。

2 物性特征

矿区磁性参数统计结果, 磁铁矿磁性最强, 磁化率为71000×4π×10-6SI, 剩磁25240×10-3A/M;其次为角闪岩和闪长岩, 磁化率值为2340-2830×4π×10-6SI;安山岩磁化率值为1820×4π×10-6SI;片麻岩和混合岩磁性微弱, 不少标本无磁性, 统计磁化率为160-210×4π×10-6SI。由此可知, 磁铁矿石具明显地高磁性特征。

矿区岩矿石密度参数测定统计结果, 磁铁矿石密度最高密度值变化范围2.61g/cm3~4.18g/cm3, 平均值3.43g/cm3;其次为角闪岩和蛇纹岩, 密度平均值分别为3.05 g/cm3和2.92g/cm3;片麻岩和安山岩密度相对较低, 分别为2.85g/cm3和2.71g/cm3;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和闪长岩的密度值表现为最低, 为2.44g/cm3~2.66g/cm3。由此可知, 磁铁矿石具明显地高密度特征。

3 工作方法

扫面工作用手持gps定位, 剖面工作用RTK定位, 地面磁力ΔT测量工作采用加拿大生产的GSM-19T质子磁力仪, 重力野外工作采用LCR-G型重力仪和Z400型重力仪。

首先进行磁法扫面, 然后对其进行日变改正、基点改正、正常场改正等, 计算求得地面磁力异常ΔT。

布格重力Δg测量的方法是在剖面上进行重力场观测, 然后通过基点改正、重力潮改正、地形改正及布格改正, 最后取得布格重力异常Δg数据。

4 推断解释

4.1 平面ΔT异常特征

4.1.1 异常分布特征

本区的ΔT异常比较发育, 异常峰值一般在-1000nT~1000nT之间, 部分可达-2000nT~3000nT。在平面异常图上, 等值线排列复杂, 走向凌乱, 没有明显展布趋势, 显示了异常分布的复杂性 (见图1) 。

整体上, 测区西部等值线, 异常发育相对集中, 异常峰值相对较高, 梯度较陡;东部异常等值线相对稀疏, 异常梯度变小, 峰值降低, 表现出一种渐变态势。在测区中部偏南位置, 也有高峰值异常相对发育。

引起异常的因素主要有矿致异常, 岩体异常, 构造异常和干扰异常。

矿致异常

矿致异常包括已知矿异常和推测矿异常, 异常的第一大特点是强度较大, 虽然调查区矿体埋深、产状等各有差异, 但从收集资料看, 垂直场强极大值△Zmax均可达700~数千nT。只有部分地区由于氧化程度较深, 磁性较弱, 异常强度较低, 但仍有异常反映。第二大特点是形态较规则, 研究区矿体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 就是出露矿体, 上部均被氧化, 磁性较弱。异常主要反映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深部矿体, 因此, 异常较规则。第三大特点是异常多呈近等轴状不连续的孤立异常, 且不同方向各异, 这说明矿体受后期复杂的构造错动影响较大。第四大特点是异常中心正负值的范围都较大, 反映矿体产状平缓, 水平宽度较大。

岩体异常

闪长岩异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 异常形态规则, 近等轴状, 与矿异常类似, 强度中等, 一般为300nT~1000nT。总的来看, 闪长岩体的强度一般比矿异常稍低, 且主要产于中元古地层中, 这是与矿致异常的主要区别。

安山岩引起的异常主要特征, 从异常形态来看, 主要分两类:一类条带状异常, 异常零乱, 强度自西向东逐步减弱, 这主要反映裂隙喷出及自西向东覆盖逐步加厚的特征。另一类是低缓异常, 其特点是形态规则, 近等轴状, 范围大, 强度低, 均为50nT~100nT。说明这个地区的安山岩层位稳定, 厚度大, 埋藏深。

干扰异常

图上的点状异常一般由非地质因素干扰引起。工区工业比较发达老矿山, 矿山, 工厂, 村镇建筑, 高压输电线, 都是产生干扰的因素, 必须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 才能显示出磁性地质体引起的异常特征。

4.1.2 ΔT数据处理后的异常特征

低通滤波

为了更充分地研究异常主要特征, 在分析、处理数据等值线异常的基础上, 对ΔT异常进行了低通滤波处理。处理后的异常分布见图2, 各异常特征更为清晰, 相互之间关系明确, 异常边界及范围利于识别。

经初步分析认为, 图4-2显示的异常特征可能对磁性地质体研究和异常划分更为有利。以异常幅值≥100nT为依据, 根据异常特征, 可对ΔT异常划分出18个局部异常 (群) 。

化极异常

对上述低通滤波结果进行化极处理, 其结果见图3。与图2对比, 可知局部异常特征有细微变化。在平面位置上, 所有ΔT异常中心均表现北移;正异常强度及异常面积也明显增大。位于正磁异常北侧的负异常幅值及面积一般有所减小;位于正磁异常南侧的负磁异常面积及强度则明显增大。

向上延拓处理在低通滤波和化极的基础上进行。上延处理的目的是研究ΔT异常沿在不同深度垂向空间 (特别是深部规模异常) 的变化趋势, 从而估计铁磁性矿物富集体的规模及变化。

上延250m

向上延拓250m异常特征见图4。

在该异常图上, 所有的ΔT异常中心都有向北偏移的趋势, 但位移距离不大。在该平面图上有2条清晰的负磁异常带, 直接分割了磁场, 推断由断裂带引起。其中北东向断裂带规模较大, 对此异常发育影响及异常带延伸有明显控制作用。

从ΔT异常展布特征看, 局部异常分布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带趋势。其中的DT6、DT8、DT10、DT11、DT12及DT14等构成了一个弧形异常带, 大致东西向展布。异常带的西端的ΔT异常最强, 发育了DT6异常, 东端的ΔT异常最弱, 发育有DT14异常, 其它异常强度依次降低。异常带东端的DT14异常被北东向断层断开。在矿区中部, 由DT9、DT16和DT18组成了一个北北西方向的异常带。异常带的南端DT16附近异常强度最大, 向北西强度降低。该异常带也明显被北东向断层冲断, DT18异常似被断层隔开。

4.2 剖面工作异常特征

异常分布特征

在Δg异常平面图上, A区异常等值线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 异常强度自西向东增大 (见图5) , 大致在-1~11×10-5ms-2之间变化;在测区北侧的等值线具有明显东西向展布特征, 显示了有局部重力高异常东西向发育的特征。测区内异常梯度发育不一, 在测区中、东部及西部边侧, 异常梯级带较小, 测区的西部有明显梯级带发育。

在B区, 重力高异常主要呈南北向展布, 但外侧等值线展布则表现为南东东

—北西西走向, 表现有该方向的重力高局部异常存在。

局部重力高异常特征

重力高异常主要沿测区东部边界附近发育, 近南北走向, 形成了重力高“脊梁”, 重力低异常则主要沿测区西界展布。局部重力高异常发育, 主要呈舌状自重力高异常带伸出, 向西切入重力低异常中。依据Δg异常等值线分布特征, 大致可划分出7个重力高局部异常, 编号Z1~Z7。

重力异常因素分析

结合有关地质资料, 可以认为重力异常的宏观走向大致与区域地质构造相一致。区内的局部重力高异常发育, 可能与基底凸起有关。强度大的局部异常发育可能与地层内的磁铁矿发育有关。结合异常体征分析, Z1异常指示有铁矿存在的可能性最大;其它异常位于Z1异常的东侧, 异常背景高, 指示场源深度小, 可以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进行推断。

5 重磁异常相关性特征

5.1 异常场相关性

在全测区, 布格重力异常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重力高异常明显沿测区东部分布, 形成一个南北走向的重力高“脊梁”;重力低异常则沿测区西部分布, 也大致呈近南北向展布, 与重力高异常形成平行分布的异常带 (区) 。ΔT异常, 测区西部具有较高的背景, 向东有所降低;局部异常在西部发育明显, 在东部则发育较少, 该现象在A区最为明显。

从上述的异常发育及分布特征, 可以认为在区域上的布格重力异常与磁力ΔT异常不具有正相关性。

5.2 ΔT局部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的相关性

ΔT局部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由于圈定异常较多, 依据等值线分布特征及异常分布趋势, 只对部分有突出代表性ΔT局部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T1异常

T1异常区附近有重力高异常发育 (见图6) 。

其中, T1异常的尾支次级异常与重力高局部异常Z1基本完全对应, 表现出较好的重、磁同源的双高特征。T1异常的主部没有独立的重力高局部异常发育, 但在异常陡变梯级带上有舌状重力高异常显示;如果考虑T1异常北侧的负磁异常属于伴生异常, 则重力高异常带有可能与T1异常较好对应。所以, T1异常主部有可能属于重、磁同源的双高异常。

T3异常

T3异常附近有重力高异常发育 (见图7) 。

其中T3-2异常北侧的梯级带及伴生负异常与重力高异常Z2对应。考虑到地球斜磁化因素, 可以认为Z2重力异常与T3-2异常同位, 属于重、磁同源的双高异常。注意Δg异常等值线, 可以看出Z2重力高异常明显向西偏南延伸, 指向T3-1异常及其北侧的陡变梯级带。考虑地球斜磁化因素, 也可以认为T3-1异常属于重、磁同源的双高异常。

6 结语

调查区包括已知矿区 (开采区) 和扩展区, 根据收集到的前人工作资料, 运用重磁综合方法, 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互印证, 推断解释的准确率进一步提升, 部分异常已经得到钻探验证。数据处理后, 低通滤波的ΔT异常形态良好, 有利于异常识别和异常范围的圈定。但该滤波异常不表示地磁异常的真实形态和强度, 与原观测平面异常相比, ΔT化极异常的强度增大、位置北移、北侧伴生的负异常减小。这些特征说明了本区的正、负磁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 指示了地球磁场效应的真实存在。在一般情况下, 矿床的水平投影范围会向北偏离ΔT异常圈定范围。ΔT (化极) 向上延拓异常的发展趋势, 说明了DT3 (DT6) 、DT16及DT18具有独立场源特征, 其它异常则可能是铁磁性矿物富集带 (区) 的局部显示。随上延高度的增加, 主要异常向西偏移明显, 可能指示了矿床在整体上向西侧伏的趋势。

摘要:利用重磁综合方法, 在某铁矿资源远景调查中,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圈定ΔT平面异常18处, 圈定ΔT剖面异常9处, 布格重力Δg测量平面图上圈定局部异常5处。属于重、磁同源的双高 (重力高、磁力高) 异常5处。通过在矿区开展布格重力Δg和地磁ΔT测量, 圈定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 达到了确定成矿有利地段和靶区, 为铁矿调查提供进一步工作依据, 并最终确定矿床数和资源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 利用多参数综合方法, 加上必要的数据处理手段, 可以起到信息相互补充, 相互验证, 减少物探多解性, 提高定性、定量解释精度的作用。

关键词:重磁多参数,ΔT特征,Δg特征,重磁同源

参考文献

[1]张前进, 杨进.综合电法在深部隐伏矿体勘察中的应用实例.物探与化探, 2010-1-1.第34卷

[2]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2010DD2010-05

实际应用效果 篇5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记忆是无处不在的。与同学相约,开心的出游,是我们宝贵而珍惜的事情,我们需要将这样美好的时光记载在内心的深处,记忆在大脑的深处,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与回忆。同样,即使是不开心的事情,比如做某件事情遇到挫折不能成功,我们也需要记忆下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将经验总结出来为我所用,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这些,仅仅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显示出了记忆对我们的重要功能。

除此之外,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学习之路上,记忆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究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成为一直以来人们探讨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来看,要想提高记忆的效果,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1.一天二十四小时,人所拥有的记忆能力是不一样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差异。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因此,要想增加自己的记忆效果,可以选择在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学习。2.多重复,多滚固。对于新的知识,如果只记忆了一边,只能形成短期记忆,过不了几天,所记忆的东西将全部忘光。要想形成长期的记忆,一定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滚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3.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一心一意,否则效率会大大降低。

4.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实际应用效果 篇6

“语块”一词最早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它一出现便很快为语言学家所利用。国外语言教学很早便开始研究语块的价值。鲁川、钱旭菁、陆俭明、吴勇毅等学者都对“语块”这一概念进行过讨论。今年来,随着“语块”意识的不断增温,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笔者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角度,通过翻阅教材和观察课堂,发现教学实践中的“语块”具有以下特征:1、跨越多个语言要素层面:语块下接词汇,上达篇章,可以是词语、词组、完整的句子、句子的框架,以及篇章衔接和架构的零件。2、语表形式很简单,多使用常用字,结构简单。3、在口语中,句子的语气也可以是语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4、许多语块的真正价值并不是其字面义,而是其内在的语用意义,以及在生成语言时起到的协调功能。从这些特征中可以看出,语块集形式、意义、语用于一体。若在口语教学中突出语块的作用,兼顾语言教学的其它方面,使整个口语教学融为一体,既能促进二语习得,又便于教师教学。

现今的语言教学越来越重视语用教学的作用。语用功能显著的语块不得不被人们所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级汉语口语的教材以及教学目的都格外强调语法项目功能,重视语用的教学。翻阅多本口语教材可以发现,大多数教材都有单独的语法项目的教学,尤其突出这些语法项目的语用功能。这些特殊的语法项目与我们所说的“语块”有较大的重合。可以说,语块教学虽然没有以“语块”的形式明文出现在教学大纲上,但是在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语块教学也早已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从理论上说,语块应该能促进口语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表明,进入中级阶段之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口语水平都会遇到“瓶颈”。一边是教师用尽一切办法,却无法使学生完全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语句。另一边是学生的口语水平出现“僵化”现象。“语块”教学似乎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笔者从教材、学生、教师的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教材、随堂听课、问卷调查来找寻语块教学失效的原因。以语块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充分考虑中级口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特征,分析教材,笔者认为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语块选择有三个主要标准:首先,应从汉字难度和语块使用频率这两方面来考虑的常用性。这要求语块在形式上必须容易记识,且应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能贯穿于日常的交际之中。其次,应注意语块结构的固定化程度。凝固性较高的语块往往容易被人识别,相比之下,凝固性较低的语块,如一些习惯搭配,究竟算不算语块,许多学者看法不同。笔者认为,在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中,这类习惯搭配是应该被重视的。虽然它们出现的频率比习惯用语略低,但习惯搭配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某个特定的场景出现,是表达某一意义时最常用的语言形式。它们代表着汉族人说话的习惯,是汉语口语是否地道的细节特征。再次,语块在结构上具有连续和不连续之分。连续语块主要有:熟语、习惯搭配和一部分常用语。不连续语块主要有:框架语、框架句型和句子连接词等。

笔者认为那些不连续但却前后呼应的结构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相对于熟语,这类结构使用频率更高;相对于习惯搭配,这类结构的固定性更强。这类不连续的结构使用度很高,而且经常参与语法结构的配对,常是偏误的高发地。有一部分不连续的框架句型,功能单一,但可使用的场合很多;但却因信息量不大,容易被忽视;这些结构可能是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学过,但由于时间限制并未好好吸收的知识。

根据以上标准,笔者从某本现行使用较为广泛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选出260多条项目,并从结构和功能上对其进行分类。从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为:习惯搭配、熟语或常用语、框架结构、句子连接成分等固定结构。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功能上将语块分为:社交互动功能、必要话题、话语连接。并在这三大类上进行了次类归纳。笔者选择了四个班进行随堂听课和问卷调查,而在调查中这些被挑选出来的项目是考察的重点。

通过调查问卷和随堂听课,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出现在课本中固定结构的理解能力没有太大偏差,但使用的意识并不明显。相对于连续结构,更倾向于使用不连续结构。影响语块学习效率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概括:

1.教材中语块的展示方式是影响语块教学的重要原因。现有的中级汉语口语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情景为纲,另一类是以言语行为所具有的功能为纲。由于教材编者们对于固定结构的梳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是会有一些不同与不足。1、现有的语块教学关注的是语块在意义和功能方面的特征。而语调和语气作为语块表达语用的主要手段却受到了忽视。鲜有教材对不同语块的语调和语气特征做特殊的要求。2、忽略了日常口语中大量的习惯搭配。对于口语来说,习惯搭配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口语得体和地道的关键因素。而教材中习惯搭配的数量十分有限。3、语块标识不明显。只有专门的语法项目的教学,才会注重固定结构在课文中的出现形式,会对课文中出现的类似语块的固定结构做着重标记。而非专题教材,如《中级汉语口语》并没有在课文中对具有语块特征的固定结构做明显标识。4、只注重新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旧知识的回顾。很多语块复现率不高,并不能对学生的目的语系统产生影响。5、练习忽略了学生在语篇中使用语块的能力。

建议:

(1)教材应以言语行为功能为纲,辅以情景导入。以言语行为功能为纲,能够控制情景和话题,能够保证学习者对语块的理解,和不同语块的不同使用方法。

(2)必须加大可供输入的材料,提高语块的复现率。提高已学语块的复现率。

(3)语块练习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兼顾记忆与理解。

2.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以及回避策略。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已经纳入他中介语体系的、更简单的语法形式去表达意义。第二语言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词汇,但是对于新的语法形式,往往容易采取比较排斥的态度,采取回避的策略。交谈中话题范围过窄,内容重复。并且学习者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语块注意程度不同。被试者对框架结构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其它语块。受注意程度越高,输入的有效性就越大;对语义表达影响越大,受注意的程度越高。人们习惯优先处理比较有意义的项目。学习者会愿意学习对他们汉语表达有实际意义的语言项目。在交际中,能够加工和处理语言形式的时间非常少,所以他们一般急于表达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出于这个原因,他们更愿意使用早已掌握的结构,例如一部分框架句型。相对而言,常用语不与句子结构成分产生联系,虽然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但基本上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也不对目的语交际产生影响,因此使用较少。

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是教学过程中最难控制的一个部分。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学习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太复杂,因此这方面的原因较难控制。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意识、课堂语言是否涵盖学过的知识。在随堂听课中我们发现,老师作为课堂的指挥者,常忽略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和自我发现错误的能力。在教材的指引下,老师都会对教材中重要语句进行讲解,而忽视隐藏在课文中和练习中的一些内容,忽略语篇练习。语块练习只在老师所能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势必会带来一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假象。学生的水平越高,老师越容易忽略语块的教学。同时,老师并不注意在课堂语言中使用已教过的语言项目,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教学建议:

(1)对于“语块教学”不要盲从,教师必须有语块系统意识和自主的教学规划。

(2)应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动者。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培养敢说、爱说的习惯,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动自发地注意语言当中有特殊功能的固定结构。

(3)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尽可能的使用已学过的语言项目。

参考文献:

[1]丁洁.汉语口语常用语语块的特性及其重要意义[J].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丁洁.口语常用语作为预制语块的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语文学刊版),2005,(6).

[3]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2008,45(5).

[4]刘德联,刘晓雨.汉语口语常用句式例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刘德联,刘晓雨.中级汉语口语(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吴勇毅,何所思,吴卸耀.汉语语块的分类、语块化程度及其教学思考[A],见第九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第二册语言分析(2).台北:世界华文出版社,2009.

[7]王慧.二语习得中的汉语语块研究[D].暨南大学,2007.

[8]丁洁.留学生汉语口语常用语块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

[9]宋文杰.语块与句子加工——以框架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周倞.对外汉语语块[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1]粟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常用语理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12]国家汉办.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S],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2.

刘莺倩,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中文系教师。

实际应用效果 篇7

一、何为一堂好课

观点: 课堂气氛融洽、轻松。也就是想法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high起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 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 那么开课的目的、意义就很好实现了。

二、为什么要运用翻转课堂模式

在翻转课堂中, 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 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 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 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视化强; 2、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共同运用。例如: 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 3、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4、学生可以进行多次的观看、学习; 5、巩固、强化记忆。

三、选择《瑜伽》课程进行改革的原因

1、任意一项体育运动都会导致身体受到损伤, 只有瑜伽练习是治疗身体疾患, 延缓身体外在和内脏衰老的运动。最重要的, 是释放压力, 学会放松, 使心态变得平和, 从内心给予人力量, 锻炼内在强大的法宝; 2、 教室空间小, 实现小班授课; 3、瑜伽课堂讲授时间长, 占用学生练习的时间多; 4、其他体育课遵循精讲多练, 瑜伽课多为边讲边练。而教师不动时, 学生不愿做过多练习, 接受知识较为被动; 5、教师的因素 ( 热情、知识面、沟通的技巧、自我弱化的能力) 。

四、传统瑜伽课上课模式和运用翻转课堂进行瑜伽课堂实践效果的对比

本实践对于大一瑜伽课的所有学生全面展开。将一到三节课进行传统教学模式, 四到六节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1、认知体式第一遍, 教师讲解加动作演示。2、学习体式第二遍, 教师边讲边示范, 学生跟做。3、练习体式第三遍, 教师语音引导, 学生整体进行练习, 教师进行逐个纠错。4、在个别体式中分成两人一组进行互帮互助式练习。学生较为活跃。5、教师要求学生记住瑜伽体式的名称和对应的动作。具体记住与否, 只有在最后一堂课考试时才能揭晓答案。6、学生只在回答问题时受到加分奖励。

效果: 1、课堂安排紧凑, 课堂安静有序, 但缺乏生气。2、教师占主导, 体式练的越来越好。学生被动记忆, 被动纠错, 记忆不扎实, 学新忘旧。3、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是知道练习瑜伽益处多而练。课下很少复习。4、多为集体练习, 可以得过且过。5、一次考核, 分数一锤定音。且考核时发现学生记忆不扎实。

翻转课堂上课模式: 1、课前: 建微信群, 课后发放微课。 ( 省略了传统的123) 。2、课中: 基本操练过后, 分组研究视频内容。分组抽签展示, 组与组纠错, 教师给予加减分数评定、学生自我总结评价、教师最后总结。 ( 受到传统4的启发, 并用翻转课堂模式作为载体扩大化) 。3、课下, 预习新内容。

效果: 1、课前预习好, 课上效率高。2、师生互动自然, 学生互相指导、纠错热情高, 能够愉快参与到教学中。3、分组进行时, 学生间“榜样” 的影响力远大于教师。教师只作为引导和仲裁, 弱化了存在性, 明显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更易发挥和创新。4、课上省去现场教授的环节, 课下学生必须做预习。不用做过多的敦促要求。5、分组展示, 即刻得分, 无法得过且过。而展示后组与组之间的纠错又加深了自己对体式的认知和记忆, 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6、基于微课的预习模式, 学生自身与小组绑定, 荣辱与共, 所以大家互相扶持, 增强团队意识, 而不是学期结束互不认识。7、学习过的东西终身难忘, 想练就练, 实用性强。 8、每课得分制, 使期末考试不再可怕且评分更客观。9、教师更易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材施教。

五、实操后的总结

1、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很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过的内容记忆扎实、深刻。2、学生能够主动预习下堂课内容, 并互相切磋交流, 互帮互助增进感情, 增强团队意识。3、在课前预习和课上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将气质和身体素质打造提升。4、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模式好, 因此从第七堂课到学期末的课程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六、建议

1、翻转课堂效果的发挥, 需要有方便、快捷的网络教学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视频资源支撑。学生现场观摩视频不流畅, 影响切实有效的实施。2、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有自觉性很强的对象, 如何调动和开发学生的自觉性还需要教师在微视频和课堂方法结合中下一番苦工。3、翻转课线上辅导。 堂同样适用于其他体育学科。例如: 乒、羽、网、足、篮、排。体育课堂遵循的是精讲多练, 把大块时间留给同学实践, 但这样的弊处是学生得到的信息太简化、教师的示范动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影像会慢慢淡化, 导致错误动作的生成, 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与“精讲”擦肩而过。那么, 微课的录制可以细化知识点、扩大知识面, 不必为了完成任务而单教教案上的一点。比如: 结合肌肉讲解技术动作原理、错误动作会造成哪个部位的损伤等。另外, 课下学生也可以录制视频发给教师, 教师课下进行

参考文献

[1]智国建, 张瑞霞, 吴振华, 张于贤.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09) :12-13.

实际取得效果并不如预期 篇8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节能、减排、经济、安全、削峰填谷、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多种不可替代的优势。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节能不是单纯的设备或者工艺的节能, 而是整个供能系统的节能。由于系统建在用户现场或邻近, 因此减少了能源输运过程的损失。分布式能源不仅避免了输配电损失, 还应用了能量梯级利用原理, 先发电, 再利用余热, 体现了由能量的高品位到低品位的科学用能, 使一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能够大量减少烟气中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成分。据测算, 在满足同样电热负荷条件下, 天然气分布式供能方式与传统燃煤发电分供方式比较, 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约50%。

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除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减排以外, 还能够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传统的集中供电依赖于大电网、高电压输变电系统, 系统中有一处障碍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也可能引起大面积的停电。分布式能源在大电网出现突发事件时可以维持当地继续供电, 减缓了地方对集中供电系统的过分依赖, 还可以根据用户负荷的特殊需求采用调节手段提高供电质量。

此外, 它还能够改善能源使用结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对电力与燃气供应的削峰填谷是其重要的功能。如北京等大城市夏季多采用电制冷, 冬季用燃气锅炉供热, 电力及燃气供应存在很大的季节性峰谷差, 以2007年以来的北京为例, 采暖季天然气耗量可占全年用气量80%, 冬夏燃气供应量峰谷差达到8:1以上, 而制冷季空调耗电占总电负荷的40%, 电力峰谷差接近2:1。采用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发电余热可用于供热和制冷, 既能减小电空调造成的供电高峰, 又填补了燃气供应在夏季的低谷, 缓解了各自的峰谷差, 是供能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手段, 有利于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多城市都在积极发展三联供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王振铭告诉记者, 我国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发展。他介绍道, 上海是国内最早应用冷热电三联供的城市, 上海市完全依靠外界供应能源, 因而对能源非常重视, 也比较早地意识到燃料结构变化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2003年12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力量完成了“建筑物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研究课题。2004年6月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完成了“上海市燃气空调分布式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发展规划”。上海冷热电三联供最早的应用项目是黄浦区中心医院, 机组于1997年安装, 1998年正式投产。随后上海又进行了一些其他项目的试点, 包括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闵行中心医院、上海舒雅良子休闲中心等项目。

黄浦区中心医院项目按每年运行5840小时计算, 每年可节约运行燃料费用120万元左右。机组如果按额定负荷运行并考虑折旧等各种费用约4~5年左右时间即可收回投资, 但由于当时对整幢大楼的热冷负荷预测值过高, 而实际要求热电负荷低于当初测算负荷, 故造成所选用的装置容量偏大,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该装置的优势, 且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 经济性差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该医院正在积极设法扩大热、电负荷用户, 使热电联供装置在额定负荷下运行, 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广东省也开发了多个分布式三联供项目, 其中广州国际金融城区项目每年可节约8.64万吨标煤, 比常规供能方式降低30.64%。冷热电联供可使金融城的CO2排放量从常规方式的85.22万吨/年降至37.21万吨/年, 排放量仅为常规方式的43.66%, 每年可减排CO2约48.01万吨, 每年的能耗费用可减少2.72亿元, 降低34.65%。

天津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正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已建成三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分别为:中新生态城、天津西站、航天五院。此外, 北京、成都、济南、武汉、长沙、南昌等多个城市也都建有分布式三联供项目。

与预期有差距

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田国栋认为,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天然气能源品质高、排放清洁的特点, 符合国家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的方向, 因此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其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已建成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距离原来的设计初衷有较大的距离,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以北京为例, 近年来已建成的天然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部分项目甚至出现了停运的尴尬局面, 致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节能减排、运行经济、高效等诸多优点无法充分发挥, 不利于技术的推广。据田国栋介绍, 十几年来北京已建成北京燃气集团大楼、次渠城市接收站、文津国际大厦、北京会议中心9号楼、京丰宾馆、蟹岛绿色生态园、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北京南站、宝能热力、中关村软件园、清河医院分布式能源项目。近两年建设的中石油科技创新基地、金燕饭店、华电丰台总部基地等项目也正处于最后的调试或试运行期。

但是上述已建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现状大部分与设计预期相差较远, 只有北京燃气集团大楼等少数项目能实现发电机组长期稳定运行。部分实现发电机组间断运行的项目几年来总体运行时间较短, 有些项目部分设备甚至几年来运行时间不足2000小时。另外还有北京火车南站等项目的发电机组长期处于停机状态, 要重新投入运行需对发电机组进行彻底的维护和检修。总之, 目前已经建成的项目大部分没有体现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技术先进性, 其经济性更加难以考核。

排污申报在实际工作中效果的探讨 篇9

1) 填写排污申报登记表。规定排污单位每年12月15日前到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领取排污申报登记表等相关表格, 在下一年度的1月1日至15日及时交回。填写该表的依据是本单位在本年度实际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及在下一年度制定生产计划将要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本表要求企业填报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必须填报正常作业下污染物排放情况;2) 排污申报登记审核。针对排污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环保的主管部门在接到相关企业的报审后, 要及时进行审核。排污者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审核工作应在下一年的2月10日前全部审核完毕, 并对审核合格的《排污登记表》发回排污者。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有谎报或故意瞒报排污情况的, 要求其限期补报并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如因对申报表格内容不理解、不符合规定、技术方面问题等诸如此类客观原因造成的审核不合格, 应对排污者及时纠正错误或责令其补报。上述排污申报登记表格在审核过程出现问题的排污者,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报排污申报表格, 否则视为拒报, 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的行政处罚;3) 排污变更与排污核定。申报审核合格的排污单位, 因污染防治设施、排污口规范化设施 (包括排污口监控装置) 需调整、检修、重大改变以及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数量、方式、去向等排污量需要变更的情况, 排污单位应在变更前15日内向所在地的环境监察机构说明变更原因, 履行变更手续。当情况发生突然重大变化或者发生污染事故等造成污染物排放紧急变化的, 应在变化发生后的3日内到所在地的环境监察机构填写《排放污染物月变更申报表》, 履行变更手续。

排污者填写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需要环境监察机构定时核定 (按月或按季) , 就是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终了后的10日之内, 按照《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表》及《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 相关部门要结合排污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类, 同时还要对数量进行认真核定, 并向排污单位送发《排污核定通知书》。

2 排污申报登记在实际工作中效果的分析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在污染源动态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及排污收费等工作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这一制度的实行, 便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对有关污染物排放和污染防治信息进行全方位掌握, 同时为环境管理其他方面提供了依据。但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 “预申报”造成企业申报数据不真实。国家环保总局在环发[2003]64号文和环发[2003]187号文《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境监察机构应要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一切排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以下简称排污者) 于每年12月15日前, 填报《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 (试行) 》 (或《第三产业排污申报登记简表 (试行) 》、《畜禽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简表 (试行) 》、《建筑施工场所排污申报登记简表 (试行) 》) , 申报下一年度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等情况, 并提供与污染物排放有关的资料……”, 通过上面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排污申报实际上就是预申报, 在《通知》中规定的企业“正常状态下的作业情况”在实际工如作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是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例如企业进行定期检修、停产、歇业等情况, 这就需要排污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 做好“下一年度正常作业条件下的排污情况”。同时作为政府机关一定要做好各项服务, 防止出现法律真空, 能够让政府机关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数据。

同时即便企业能够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申报,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会出现不能按照计划中的情况进行生产, 出现这种情况, 企业就需要进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污不正常或者非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污, 企业就应该依法及时履行相应的变更申报。这样就出现了事前申报与事后申报而产生的两个不同时段的“申报制度”, 而之前的申报就不存在任何意义;2)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时限上的缺点。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在环发[2003]64号文和环发[2003]187号文《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排污者必须于每年1月15日之前完成排污申报。这个时间段也是中国农历的“正月”,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 许多企业已经放假, 即使不放假的企业, 大部分无法联系到负责人员, 很少能够按时进行排污申报;3) 排污申报表格缺陷。排污申报表格所涉及的项目十分详细,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有些企业负责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培训, 在填写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漏项或者数量级错误, 而由于条件限制, 环保部门负责排污申报的工作员一般又无法去现场核实, 这就使得企业申报数据准确率偏低。

3 如何提高实际工作中排污申报操作性的建议

1) 加强环保法规的宣传。要加强环境监管, 防止企业谎报、瞒报等违法行为, 宣传工作时必不可少的;2) 提高环保部门自身对“谎报”行为的识别能力。一方面要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环境巡查监管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横向合作, 全方位、多角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监管;3) 合理规划申报时限, 增加申报率, 推行事后申报。要求企业进行申报的时限可以延后一个月, 这样既能增加申报率又能稍微减轻企业负担。

摘要:排污申报登记作为一项法定的环境管理制度, 实践和事实证明, 及时、准确的排污申报登记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这也是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监督和环境保护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 它对强化内部管理、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排污申报登记,申报时限,强化执法,事后申报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环境监察执法手册, 2009, 7.

[2]杨玉峰, 傅国伟, 等.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6) .

实际应用效果 篇10

自2012年全县推进《郫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以来, 为有效解决“谁来种田”、“谁来种粮”、“谁来服务”等现实问题, 郫县农林局按照“政府推动, 全民参与, 提升素质, 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 全民动员, 积极开展全县农民的素质提升工作, 并对照成都市《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试行意见》文件要求, 加快构建郫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积极开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大力培养了一批符合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积极培育了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着力提高了郫县职业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本领, 加快推动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郫县农林局围绕绿色蔬菜 (食用菌) 、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等三大主导产业, 按照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都市现代农业战略目标, 主动结合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两种需求”, 采取“人才+基地”、“人才+项目”、“人才+资金”的“1+3”的捆绑培养模式, 利用院县合作契机, 把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管理支持机制, 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 为农村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环境, 逐步提高了农村人才技术创新、逻辑思维和市场营销等能力。

2.1 开展分类定向培训, 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农民素质

主要围绕三大优势产业, 瞄准市场需求,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本着“市场需要什么、产业发展缺少什么、农民需要学习什么就开展什么培训”的原则, 每年整合资金近100万元, 有计划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民职业经理人培训等。通过建立扶持政策体系, 改善发展环境, 吸引和留下了一批青壮年农民、返乡农民工、转业军人和大学生毕业生, 通过系统培训, 使之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后继者和经营管理人才。2014~2015年, 全县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7万人次, 大部分受训者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2012~2014年, 共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440人, 获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264人, 其中初级93人, 中级163人, 高级8人。借助农业部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基地落户我县农科村的便利条件, 每年安排10名左右农村杰出实用人才免费参加农业部举办的脱产强化专题培训班。通过田间现场会, 对农业生产环节、关键技术、难点问题, 采用专家和农民“一对一”方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2.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人才良性发展

坚持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采取“1+3” (即人才加项目、基地、资金) 的办法, 既加担子又给政策, 既定目标又给项目, 既下任务又有措施, 帮助其快速成长、健康发展, 不仅自己成长, 还要将“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对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办领办农民合作社、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粮食规模化基地和购置农机具等, 在同等条件下相关补贴上浮10%~20%;支持农业职业经理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对个人应缴的20%缴费基数, 由财政补贴12%, 个人仅缴纳8%。同时, 探索设立风险补偿资金, 支持农业职业经理人凭资格证书进行信用贷款, 化解“融资难”的问题。

2.3 推行“土专”结合, 促进农民技能提升

2.3.1 充分利用农业专家大院暨人才工作站专家的才智

通过项目包装, 把四川省农科院专家由城市引到农村, 把技术由实验室引到田间, 实现了专家与农民、科研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协同共进。先后建设了沙西优质水稻示范区、特色蔬菜高效示范片、种苗生产示范基地等,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2 实行“本土专家”储备、推荐制度

通过全县遴选、评审, 将取得资格证书的农村实用性人才和每年定期聘用的本土专家纳入农业人才工作站人才库统一管理, 形成覆盖全县所有涉农村社的农业科技指导服务网络。2016年, 共聘请28名本土专家为全县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指导, 每名本土专家联系1个村, 指导10户以上的科技示范户, 开展技术服务和“四新”示范, 并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4 利用专家交流平台, 促进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方式, 通过专家讲座、龙头企业和能人示范带动等形式, 引导农民更新观念, 用规模生产代替分散耕作, 用市场运作代替分散经营, 用抱团协作代替单打独斗, 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目前, 全县有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9家 (国家级2家、省级6家、市级20家) , 中国驰名商标4个, 地理标志产品3个。以集聚56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为依托, 通过洋专家专业策划, 农产品品牌资源整合, 本土专家技术升级, 辐射带动县内产品种植基地6667hm2, 年均产值达40.3亿元。通过高新技术助推产业升级和发展, 探索建立绿色产品整体推进体系, 蔬菜种植面积达16.67万hm2, 总产量70万t, 年产值超过10亿元。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667hm2, 认证产品79个, 有机 (转换) 农业生产基地582hm2, 认证产品8个。

2.5 开展信息公开平台服务, 带动现代农业规模经营

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 引导鼓励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聘用农业职业经理人;支持农业职业经理人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粮经产业规模生产基地, 有效引领带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截止目前, 全县聘用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达到39个, 占全县农民合作社总数的20%;聘用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领办创办的农业企业达到18个, 占全县农业企业总数的11%;农业职业经理人领办创办的家庭农场达到11个, 占全县家庭农场总数的32%。

依托“郫县创业天府菁蓉汇”大数据库建设平台, 遵循市场运行规则, 探索培育实体经济为主体市场, 引导创新与职业经理人为主体创业群体。已引导全县合作社、农业企业2家、职业经理人5名加入成都市创业联盟, 并成为理事成员, 推动职业经理人新组建家庭农场2个。

2.6 实施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助力新型农民培育

指导和助推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训, 采取离岗培训、脱产学习、基地实践、外出参观等办法, 轮回推进农技人员培训。特别是与四川省农科院签订了为期10年的“院县合作项目”, 对全县农技人员中开展“全方位培训”, 实现“科技换脑”的目标。将培训成绩与目标考核相结合, 培训成绩和结业证书载入个人档案, 作为提拔、评优、评先和年终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也为大面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夯实师资力量。

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的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职业农民培育和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二是农民培训需求和要求会随市场不断变换, 培训科目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民素质提升的空间很大, 目前的培训方法和形式不够灵活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好职业农民培育的机制, 不断提升职业农民的素质;二是准确了解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及时给农民提供所需要的高水平专家,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三是不断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和方法, 逐步提高农民素质, 引导本地优势农业产业集中成片良性发展, 从而扎扎实实地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摘要:为解决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瓶颈, 郫县围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等三大优势产业的产业布局, 按照“优生态、强镇村、兴产业、促改革”的工作主线, 着力破解“田由谁来种、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三大问题。郫县农林局通过院县合作平台, 创新农业服务模式,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发展和强化科技兴农等方面,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实际应用效果 篇11

关键词:城乡统筹;信息化;民生;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S126;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39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与之相伴的却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深化:从全国来看,呈现出东部发展、西部落后的局面;从区域角度来看,则表现出农村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经济基础的薄弱和现代化建设的落后使农民在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受到“歧视”。这样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弊端,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扭转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我国于十六大会议中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

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其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为实现重庆社会经济优质发展,2007年国务院确立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就目前来看,信息化已区别于传统的发展方式,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能够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资源有效流动,从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因此,很有必要对信息化给城乡民生统筹带来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Phillimore等研究发现,城乡卫生不平等现象已经在近年来被忽略;他们通过收集数据,重新分析了英格兰北部地区卫生与剥夺问题,并以此检验城乡卫生差距[1]。 Singleton提出了一种在现代日本中存在的城乡差异结论,数据来自一所为城乡提供教育服务的中学[2]。Dobson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儿童比农村儿童更健康[3]。Gupta等通过测量比克内尔的2 000名城乡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发现,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体重也超过农村学生[4]。洪银兴认为推动城乡公共产品分配均等化,首先要使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5]。李实指出,城镇居民在享用社会保障、公共住房和其他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所获得的各类隐形补贴远高于农村居民,这导致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扩大[6]。徐孝勇结合重庆市城乡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重庆城乡信息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7]。唐小翠等分析指出,现阶段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基础设施落后、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民主体性发挥欠缺等突出问题,探讨了在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和措施[8]。

从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实证研究城乡之间教育、卫生、经济等民生方面的差距。国外关于城乡研究比较微观,侧重实证研究;而我国的研究比较宏观,集中研究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现状以及缩减城乡差距的政策性建议等,较少实证讨论信息化对城乡民生统筹发展的作用。

2 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对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有二三十种,代表性的有波拉特法、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信息化综合指数法等。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定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由六大项共21项指标组成[9]。本研究以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我国城乡信息化实情,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人才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来评估信息化程度(表1)。而对于城乡民生指标体系,本研究将围绕十七大的民生主题,从教育、就业、医疗、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5个方面对城乡民生统筹进行测评,共设置二级指标5个(表2)。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统筹城乡方面作了先期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张克俊等指出,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其农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开发了所需人才和市场,有利于推进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10]。重庆信息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其为代表分析信息化对城乡民生统筹的促进作用更有典型性。党的十六大会议首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因此本研究样本的时间区域以十六大为起点,收集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等。朱允卫等认为,各个指标原始数据的量纲不同,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更好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11]:

由方差分析得出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与调整后的R2均超过0.98,说明样本二次回归的解释能力很高;模型的估计标准误差为0.021,表明二次回归模型的精度很高;F统计量为593.544,表明回归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较高(表3)。从整体上讲,该模型效果较好,由表4可知其具体模型为y=0.33+0354x+0.641x2(x≥0)。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针对城乡统筹下信息化与民生的相关实证展开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城乡统筹实现以来,重庆市信息化水平与民生状况都逐步改善。信息化指数从2003年的0096提高到了2010年的0.916,民生指数从2003年的0056提高到了2010年的0.891。(2)信息化与民生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信息化指数与城乡民生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84,大于0,接近1,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信息化对城乡民生统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模型可知,信息化指数对民生指数的促进效应至少为0.354。

nlc202309032004

鉴于以上结论可知,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化在实行城乡统筹中对民生的促进与协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水平与民生发展极不平衡。因此,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在我国城乡统筹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城乡民生统筹发展,本研究建议:(1)重视重庆市城乡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城乡信息化人才队伍。从城乡信息化指标权重来看,重庆市人才信息化贡献仅为0.094,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信息化人才问题亟需解决。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信息技术的培训,鼓励大学生村官为农村首席信息官,引导农村信息化工作;二是要依托高等院校、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机组织设立信息联络员等,建立村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统筹发展能力。吸引更多营运商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不断打破垄断,以降低电信、网络使用资费,缩小城乡信息资源投入的差距;建立有利于农村信息化的相关法规与优惠政策,使信息通道深入千家万户,提高信息化的普及率;扩大像重庆市大足县珠溪镇这样的“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试点乡镇的示范效应,逐步实现各县(市、区)、村镇通过网络平台向外推介地方特产资源或农产品。(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1)积极贯彻“科教兴渝”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大R&D活动投入,提升科技人员队伍素质,着力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2)重视城乡教育公平,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3)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建成像国际会展中心、三峡博物馆等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打造重庆广播影视品牌节目;(4)卫生部与重庆市政府要共建统筹城乡卫生发展试验区,以卫生资源调控、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医疗保障改革等为重点,促进城乡居民均衡享有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Phillimore P,Reading R. A rural advantage? Urban-rural health differences in northern England[J].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1992,14(3):290-299.

[2]Singleton J. Urban-rural comparisons in Japanese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05,1967,13(4):470-482.

[3]Dobson R. Urban children healthier than rural children in developing world[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7,335(7616):67-367.

[4]Gupta V,Saxena S. Nutritional status of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of Bikaner,West Rajasthan[J]. The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7,44(10):301-308.

[5]洪银兴. 城乡差距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优先次序[J]. 当代经济研究,2008(1):38-43,72.

[6]李 实,罗楚亮.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1-120.

[7]徐孝勇.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关联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01-108.

[8]唐小翠,龙汝晴.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9):32-32.

[9]信息产业部. 领导决策信息[N]. 市场报,2001-08-02(32).

[10]张克俊,何 飞. 关于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思考[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4):5-7.

[11]朱允卫,黄祖辉. 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6(5):9-14.

实际应用效果 篇12

关键词:冰蓄冷技术,区域供冷,能源中心,运行费用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和建筑产业的发展,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 在我国, 建筑能耗占国家总商品能耗20%以上, 而空调能耗则占公共建筑总能耗的40%以上[1]。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发展既节能、环保又经济可行的空调技术将显得尤为重要。由此, 将区域供冷技术与冰蓄冷空调技术联合应用, 对于人口密集、空间紧张的城市来说, 无疑是推进建筑节能、实现经济环保的一项重要措施。研究表明, 与常规空调相比, 冰蓄冷空调可降低制冷机的装机容量、减少运行费用并有效进行电力的削峰作用[2]。将区域供冷技术与冰蓄冷空调技术联合应用, 在平衡城市电力供应方面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 可促进整个社会的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上海某能源中心冰蓄冷系统为例, 对其实际运行工况性能进行实测, 从而分析该系统运行效率, 同时将该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运行费用等进行比对分析, 这可为区域供冷技术与冰蓄冷空调技术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 项目概况

上海某开发区地块总占地面积194118 m2, 分为5个区, 一区为宾馆及办公区, 二区为总部园区, 三区为SOHO办公区, 四区为商贸区, 五区科研区。该地块规划设置能源中心供给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目前二区总部园区建设已完成, 能源中心也已投入运行, 能源中心总建筑面积为6650 m2。已建成使用的二区总部园区由7栋建筑组成, 总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

能源中心空调系统配有:2台双工况 (乙二醇) 离心式冷水机组, 单台机组额定制冷量5627k W, 额定功率1134k W;1台基载主机离心式冷水机组, 单台机组额定制冷量2813k W, 额定功率484k W。

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日常运行充分利用峰谷电差价, 尽量降低能源消耗成本。通常夜间22:00至次日06:00, 开启1~2台双工况乙二醇主机进行制冰, 白天由冰池往末端换热站提供冷量。

3 冰蓄冷空调系统测试

3.1 双工况主机运行性能测试

在开启2台双工况主机进行夜间制冰, 对应开启2台乙二醇冷冻水泵情况下, 对1#、2#双工况主机的冷冻水流量、冷冻进出水温度以及主机运行电流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1#双工况主机的制冰工况平均运行效率为4.36;2#双工况主机的制冰工况平均运行效率为4.41。制冷效率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3.2 双工况乙二醇泵运行性能测试

在开启2台双工况主机进行夜间制冰, 对应开启2台双工况乙二醇泵情况下, 对1#、2#乙二醇冷冻泵流量、1#、2#乙二醇冷冻泵进出口压力、1#、2#乙二醇冷冻泵运行功率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为:1#乙二醇泵平均效率74.2%, 2#乙二醇泵平均效率74.0%。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3.3 双工况主机冷却泵性能测试

在开启2台双工况主机进行夜间制冰, 对应开启2台双工况主机冷却泵情况下, 对1#、2#双工况主机冷却泵水流量、1#、2#双工况主机冷却泵进出口压力及运行功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为:1#双工况主机冷却泵平均运行效率61.5%;2#双工况主机冷却泵运行效率55.9%。运行效率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4 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的比较

4.1 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冷水机组运行能耗及费用比较

经计算分析可知, 在全年同样提供615.3万k W·h冷量的情况下, 冰蓄冷空调系统相对于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而言, 全年需要多消耗电量约43~72万k W·h, 但可以节省全年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约86~115万元。相比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而言, 该冰蓄冷空调系统年节省运行费用约45%。

从比对结果可以看到, 冰蓄冷空调系统利用峰谷电差价的优势明显, 与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相比, 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4.2 冰蓄冷空调系统平衡电网峰谷差分析

冰蓄冷空调系统一个明显优点就是能移峰填谷、平衡电网负荷。其移峰填谷产生的社会效益可通过高峰用电量转移率来考查:

对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按照峰、平、谷3个时段分别进行各用能设备逐月能耗统计, 得到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 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峰时段用电量为64 676k W·h。

假设以常规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替代目前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 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 (包括空调主机及输配系统) 的能效比范围取3~3.5, 则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提供相同的冷量需消耗的用电量约为173015k W·h~201 851k W·h。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到, 相比常规冷水机组系统, 冰蓄冷系统高峰用电量转移率约为60%, 移峰填谷效果较明显。电量转移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注:峰平谷时段电价按照上海市电网销售电价计算;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运行费用按1元/ (k W·h) 计算。)

5 结束语

通过该地块能源中心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现场测试和该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运行费用等进行比对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该能源中心双工况主机和各级水泵的实际运行效率均较好。

2) 相比常规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而言, 该冰蓄冷空调系统年节省运行费用约45%, 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3) 相比常规冷水机组系统, 冰蓄冷系统高峰用电量转移率约为60%以上, 移峰填谷效果较明显。

4)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区域供冷系统中应用效果良好, 可降低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 节省设备的空间占用, 取得社会、经济和环保方面的积极效果, 并为未来城市园区或商务中心建设区域供冷技术与冰蓄冷系统联合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宝龙, 石文星, 李先庭.空调蓄冷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暖通空调, 2010, 6 (40) :6-10.

[2]柳昊.某大型商业建筑冰蓄冷空调方案可行性研究[J].暖通空调, 2010, 2 (38) :23-25.

上一篇:前期培训教育下一篇:应用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