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及护理效果

2024-07-01

应用及护理效果(精选12篇)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1

医院是一个服务性机构, 从近年来越来越高发的医疗纠纷及极恶劣事件的发生来看, 医疗服务已经处于危机之中, 对中国的医疗现状有时不禁也会思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医疗质量三大因素。临床护理人员是患者入院后首先为患者提供服务的, 也是医疗服务过程中和患者接触最多的, 那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护理人员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不断创新护理工作模式, 在整体护理、星级护理及优质护理的基础上推出空姐式护理, 近一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空姐式护理到临床护理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组临床护理患者140例, 其中男63例, 女77例, 年龄18~75岁, 平均49岁。患者自愿参加本项试验, 均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1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19~74岁, 平均47.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8~75岁, 平均46.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护理小组进行护理管理, 根据有无实施空姐式护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优质护理, 研究组接受空姐式护理。

研究组接受空姐式护理, 笔者所在医院聘请广州白云航空公司专职教师到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 包括形体培训与理论培训。形体方面是航空服务礼仪, 包括人的容貌、姿态、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等。理论方面, 如护理美学、职业道德、语言技巧等, 并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学习考核。利用鲜花、植物盆景、图画装饰, 美化优化病房环境, 打造空姐式护理服务特有的环境氛围。护理部提出了“空姐式”服务“三个掌握”、“四个温馨”的必要条件, 即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家属社会因素, 营造入院温馨治疗、温馨疗养、温馨环境、温馨出院跟踪关怀。

1.3 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形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并对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护理人员形象包括护理人员的容貌、姿态、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护理质量由护士长及护理部按医院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和扣分原则进行现场评估和考核。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医院护理部下发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医疗纠纷发生率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 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引起的纠纷, 由医院和护理部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形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照组, 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3.1 医院是一个服务机构

近年来越来越高发的医疗纠纷及极恶劣事件的发生来看, 医疗服务已经处于危机之中, 对中国的医疗现状有时不禁也会在思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医疗质量三大因素[1]。临床护理人员是首先为患者提供服务的, 也是医疗服务过程中和患者接触最多的, 那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护理人员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航空服务礼仪是服务行业高标准的行为规范, 护理人员学习航空礼仪的意义在于: (1) 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2) 有助于对患者的尊重; (3) 有助于提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 有助于塑造医院的整体形象; (5) 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不断创新护理工作模式, 在整体护理、星级护理及优质护理的基础上推出空姐式护理, 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各个方面需求[2,3]。根据本文结论我们经过分析对比得出空姐式护理主要有以下优点。

3.2 相对于常规优质护理空姐式护理具有更好的形象

笔者所在医院聘请广州白云航空公司专职教师到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 包括形体培训与理论培训。形体方面, 包括坐、站、立、行走、合适的手势、适时的微笑、眼神的交流等。理论方面, 如护理美学、语言技巧等, 定期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 不断强化、巩固。护理人员每天淡妆上岗, 给患者以端庄、大方的视觉效应。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切记, 患者对医院护理的评判来源于您的形象, 学会用真诚自然的微笑、关注、会神的目光, 关怀、亲切的语气与患者交流。这样通过规范仪表仪态、语言及动作让患者体会到了更高的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明显提高[4]。

3.3 相对于常规优质护理空姐式护理具有更好心理素质

护士的情绪变化直接感染患者及患者家属, 空姐式护理人员即使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仍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样有助于减轻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压力, 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恐慌的心理, 护士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健和自信的情绪, 工作时自身力减小, 工作过程更加自然, 保证了工作质量, 这样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处理[5]。避免紧张情绪带来的不必要的错误。而且成这种良好的情绪会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支持, 给治疗带来有正能量。

3.4 相对于常规优质护理空姐式护理具有更好职业素养

护士的职业素养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 人们常见到在临床工作中有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差、工作失职, 患者及家属对此情况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及极恶劣事件, 如打骂护士、伤害医务工作人员等情况。空姐式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职业素养明提高, 在临床工作起到明显的效果,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并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医疗纠纷及极恶劣事件的发生[6]。

3.5 空姐式护理人员注重语言技巧, 巧妙与患者沟通

通过空姐式培训, 护理人员有了一定的语言技巧, 懂得取悦患者的服务, 让患者感动, 懂得如何和各种各样的患者沟通, 避免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各种矛盾, 转变服务模式, 提供爱心、热心、耐心、细心、温馨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这样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工让患者放心, 安心、舒心、动心, 这对于提高护理质理、疾病的治疗的效果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7]。良好的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让护理工作更好地展开, 患者的疾病才能更快地治愈, 很多医疗纠纷还没有发生时就让护理人员消除了。也塑造了良好的医院的形象[8,9]。

3.6 医院加强了对空姐式护理人员管理

这其中包括了业余时间加强基本技能学习, 通过规范仪表仪态、语言及动作的反复练习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 加强医患沟通, 建医护之间的良好沟通等, 全面提高护理满意度, 明显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10]。

3.7 空姐式护理小组利用鲜花、植物盆景、图画装饰, 美化优化环境, 打造空姐式护理服务特有的环境氛围

护理部提出了“空姐式”服务“三个掌握”、“四个温馨”的必要条件, 即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家属社会因素, 营造入院温馨治疗、温馨疗养、温馨环境、温馨出院跟踪关怀, 具有服务一流、强大亲和力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 空姐式护理人员形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 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较低, 值得在临床推广。当然空姐式护理还是刚刚兴起, 很多学者对此存在争议, 笔者所在医院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如何更好地使空姐式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还有待进一步从多方面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空姐式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近半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40例患者, 根据有无应用空姐式护理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空姐式护理,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形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并对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形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照组, 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空姐式护理的护理人员形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常规优质护理有明显提高, 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减少。

关键词:空姐式服务,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邱绪文.基层医院医疗纠纷的源头分析与规避策略[J].现代医院, 2013, 13 (11) :93-95.

[2]闫洁.空姐式服务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3, 29 (1) :66-67.

[3]莫咏梅.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导医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8 (5) :339-340.

[4]黎国梅, 彭彩红, 陈伟年, 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专科医院病区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23) :3544-3547.

[5]华亚芳, 张雪芳, 王雪婓, 等.空姐式服务模式应用于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6, 2 (5) :76.

[6]张雪芳, 华亚芳.空姐式服务模式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 2007, 21 (6) :770.

[7]王丽荣.实施空姐式护理示范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6 (19) :331.

[8]华亚芳, 张雪芳, 王雪斐, 等.空姐式服务模式对提高SAS治疗依从性的疗效评估[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10) :852-853.

[9]张正萱.参访台湾医院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启示[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9) :111-114.

[10]李海涛, 苏静怡, 杜彩云, 等.门诊输液室潜在护理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22) :3515-3517.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2

中国早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25年将达到20%,2050年达到25.5%,也就是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断加剧的老龄化现象使得老年护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然而老年护理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就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护理技能的老年护理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学校德育中爱的肤浅性、形式化问题,从爱的教育对象、方法、内容和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学校教育以爱为中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和爱的需要,感悟爱的力量,践行爱的行为。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才能真正做好老年护理工作。为了探索这种爱的教育形式,我院从《老年护理》这一课程着手,对每一堂课都进行课前关爱教育,教育学生爱人、爱己,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和实践。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把2012级三年制高职护理6班和7班126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同年级大专8班和9班14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二年级女生,年龄18~23岁,平均(20+1.69)岁。无文化课基础、年龄及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且由相同的讲课教师、统一的教材以及教学大纲,而且课时数相同,理论课28,实验课8。

(二)方法

1.实验组方法。每节课前5分钟采用视频、音乐、图片、PPT、情景剧以及角色扮演或者跟父母通话2分钟等形式进行课前关爱,让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充分分享爱和表达爱。

2.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即教师采用提问、复习等传统的课前导入形式,按照《老年护理》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将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教师配备、教学内容、学时以及教学进度等方面要一致。

(三)评价

成绩评价:完成课程后,通过采用相同的试题以及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总分100分,其中理论基础成绩占70分,实验成绩占30分。

教学评价:在实验组,发放100份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对课前关爱的效果进行调查并全部回收,有效率100%。

(四)统计学的方法

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及统计描述。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综合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经过t检验,差异明显(P<0.001)。

(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课前关爱是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通过课前关爱可以更加了解老人的心理以及对护理的需求,对学生关爱老人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老年人是一个庞大而弱势的群体,其身心状态以及对护理的要求和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而从事老年人的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关爱和理解老人,现在许多护理人员的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而且父母还比较年轻,使她们很少有机会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护理要求,很难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不同形式的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亲身体会到护理老年人时更需要细心和耐心,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加懂得关爱老人、理解老人。

2.课前关爱开启了课堂美妙的前奏,改变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传统教学习惯,真正体现了情感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实现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教育的实现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陷和不足,这样有利于避免以后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表2显示,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课前关爱,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表1显示,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这些更加说明课前关爱提高了学生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静,马颖竹。老年大学学员心理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6(3):4,172.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3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骨科护理 疗效 护理满意度 护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42-01

在骨科患者中,外伤患者占很大比例,由于外伤多来势凶猛,患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加之康复训练所需时间较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护患纠纷等各种问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该附属医院骨科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过程中充分满足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现简单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骨科就诊的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实施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8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70例,160例患者均为病情稳定、能接受访谈且同意合作的成年患者,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方法实施具体如下:人性化护理的建立与普及是指导护理人员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理论前提[1-2]。在骨科中患者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就是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最大程度的维护病人的利益。开设了人文关怀及人性化护理的相关讲座,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护理理念。培训的同时要形成一套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评价体系,真正把人性化服务的工作开展起来,形成人性化服务的完整培训和评价体系[3-4]。在患者初入院时,多关心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入院24h内,护理人员发放人性化护理需求调查评估表,结合病情制定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只实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1d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5]。做好术前宣教工作,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增强患者信心,减轻患者术前恐惧感。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及时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6-7]。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并提前告知病人家属院外康复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并解答病人疑惑[8]。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疗效有效率、满意度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统计。该研究主要参考骨科患者临床疗效判断标准[9]: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疼痛或肿胀显著减轻,体征积分减少95%及以上;显效:疼痛或肿胀明显改善,体征积分减少至71%~94%;有效:疼痛或肿胀有所改善,体征积分减少至31%~70%;无效:疼痛或肿胀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且体征积分在30%及以下。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比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统计患者的疗效,结果分析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后患者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充分体现人文特性的更高境界的新型护理模式,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后患者恢复总有效率(83.75%)明顯高于对照组(70.00%),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护患纠纷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6.25%),人性化护理有利于疾病恢复率,患者满意度的提高,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和谐护患关系。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也得以提高,并促进了科室自身的发展。综上所述,在骨科开展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和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可作为骨科护理的常规方法。

参考文献

[1]钟丽容,孔容冰,黄素芳.康复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92-393.

[2]邓丽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3.11(7):1886-1887.

[3]张欣.人性化护理在工作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6):615-617.

[4]梁小英.人性化服务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175-4176.

[5]李凉英.人性化护理对骨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24(2):944-946.

[6]吕贤贞,丁芳.吴华美.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97-2399.

[7]黄芳艳,罗琳雪,冯玉珠,等.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702-3703.

[8]刘英明,刘连祥.心理治疗/三步法0指导骨折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124-125.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手术患者2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10例。观察组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 (38.5±5.4) 岁;男58例, 女52例;普外科手术42例, 妇科手术38例, 脑外科手术30例。对照组年龄19~66岁, 平均年龄 (39.4±4.9) 岁;男61例, 女49例;普外科手术44例, 妇科手术39例, 脑外科手术2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前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成功。术前护士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手术方式以及各种检查结果等基本信息, 并按照患者的相关资料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术前1 d对患者进行访视, 并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和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手术中相关注意事项等, 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教授患者放松方法, 使其以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接受手术。②根据手术室制定的护理流程进行手术护理:术前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巡回护士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 对患者的隐私部位注意遮挡。注意术中保温, 手术开始后将水毯调至40℃, 使患者感到舒适。手术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 及时清点术中的敷料和器械, 避免异物留在患者体内,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③认真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术后护理对术后恢复十分重要。及时向患者交代手术情况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效果评价标准:护理质量评分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其中包括仪器设备准备情况 (30分) 、消毒隔离情况 (40分) 和巡回护士配合技能 (30分) 3个方面, 分数越高, 表明护理质量越好。将术前紧张情况分为重度、轻度、无紧张3个等级。术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紧张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紧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状态。见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对手术护理满意108例, 护理满意度98.18%,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护理满意101例, 护理满意度91.8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对于护理工作, 需要对护理学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细节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学者新推出的一种护理模式[1]。其是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性化为原则, 以质量、安全和服务意识为基础的护理模式, 通过对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帮助其早日康复[2]。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一直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紧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对手术室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进一步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患者22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术前紧张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术前紧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细节护理能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志华.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32 (4) :144-145.

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篇5

1护理方法

1.1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有遵循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观测生命体征,按时合理用药,细心照料患儿的饮食起居。

1.2治疗组

不仅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还在护理过程中加入优质护理的方法。其内容如下:

(1)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

儿科病房的多数患儿年龄较小,心理脆弱,对于医院环境是恐惧和抵触的,因此为了是儿童能够更好的接受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应是温馨的、舒适的、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在儿童病房的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条件最大化的接近居家氛围,努力营造儿童容易接受的就医环境。

(2)护理操作时的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护理操作是痛苦和有创的,如静脉穿刺、插胃管等,这些痛苦在成人是可以忍受的,而在儿童身上却是难以接受的,操作中的痛苦会让孩子哭闹、恐惧,从而抵触治疗和医院。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积极优化护理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要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和患儿取得有效的沟通,用儿童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治疗的时候可能有点痛,但是对于病情是有好处的,相对于疾病的痛苦治疗时小疼痛不算什么。

(3)沟通技巧的护理

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有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儿科病房中多是年龄较低的患儿,护士的护理工作包含患儿的医学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起居、心理护理等,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患儿及其家属的感觉和信任,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良好的沟通技巧。护士在与患儿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态度,对待患儿家属要做到端庄、大方、礼貌,对待患儿要多拥抱、抚摸、夸奖和鼓励,有时间的时候多陪患儿玩游戏、讲故事,关心患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在仪表上要做到笑容甜美、眼神温柔,让患儿感受到温暖和真诚,从而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1.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最满意护士来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的对比,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6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护理体会

我院对120例需要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人性化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120例需要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5.8岁;手术类型:泌尿外科手术5例,胸外科手术7例,妇科手术30例,骨科手术32例,普外科手术46例。文化程度均高于初中。全部患者在進入手术室之前均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拥有清醒的意识,全部可以正确表达主观思想。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的要求、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当场收回12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人性化护理 第一,术前护理策略。在术前1d接到手术通知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房进行定时巡护,对于患者的合并症、过敏史等基本情况必须要熟悉掌握,查看患者的各种实验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并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波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地讲解手术的基本情况,例如手术室环境、手术设备、麻醉师建议、麻醉方式等等。第二,术中护理策略。在进入手术室后2h,需要确保手术室环境的舒适性,例如合理调节湿度、温度等;患者进入手术间,需要注意合理保温,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患者危害较大。因此术中应持续监测体温,加强对患者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易出现低体温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正确设定手术间温湿度,手术室温度最好不低于24℃,相对湿度40%—60%为宜,合理使用充气式保温毯、热风机等保暖设备,利用加温输液器和恒温箱对输入液体或血液进行加温,研究表明,静脉输注的液体加温至37℃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遮挡隐私部位;护理人员交代手术过程中的必要配合,诚恳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绪,耐心回答患者问题。为了增强术中舒适度,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温盐水冲洗腹腔;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整个手术过程,所有医疗器械必须准备完善,医护配合必须密切,同时为了降低了患者的感官刺激,要尽量防止器械碰撞。特殊器械配置和专科物资配置的优化需要深入化,让物资的配备更加的合理化与齐备化;另外,各专科手术配合流程尤其是常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完善与规范,让人性化护理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每一台手术的细节当中。第三,术后护理。术后访视是对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延续。手术结束后,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告诉患者或家属体位、饮食、引流袋、引流管、镇痛泵、输液管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术后2d—3d,手术室护士再次询问患者术后体温、排气、饮食、大小便、疼痛和愈合情况等,了解其术中感受及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术后和康复注意事项,做好记录,认真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2 结 果

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主要包括: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良好的耐心、亲切的态度、细致的解答、舒适的环境、隐私的保护、全程跟随;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前的护患关系、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医疗环境的满意度分别为51.67%、43.33%、40.83%、52.50%,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的护患关系、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医疗环境的满意度分别为85.00%、91.67%、88.83%、87.50%,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和护士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手术室护理不能单纯局限于对手术的配合,更要将人性化护理运用护理实践中去,让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以人为本”是护理的基本原则,患者的心理感受及要求是医护人员护理的重要依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紧张繁重,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护理工作高风险、高强度,要将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有效呈现出来就要合理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首先要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保证休息,才能有效提高手术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随着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和护士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传统护理模式下的弊端和不足也因此得到了完善与弥补,使得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贴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服务。本研究显示,经过人性化护理,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显示了护士的内在价值,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使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敏燕.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人文化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01):125—126.

[2] 罗艳琴,赵新爱,王凤兰.人文关怀理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15):123—124.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72例作为试验组, 其中自然分娩226例, 剖宫产146例, 年龄24岁~34岁, 平均年龄 (26.5±4.1) 岁;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2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自然分娩186例, 剖宫产134例, 年龄23岁~35岁, 平均年龄 (26.4±4.2) 岁。2组对象年龄、孕期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 按照分组责任制的工作方式, 责任护士分管15~20例患者, 实行三班倒的排班模式。护理内容包括:患者的常规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母乳喂养的指导、患者的健康教育、新生儿的护理、产后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按照优质护理的工作模式, 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1], 实行小组包干制的工作模式。1个医疗组配备1名责任组长, 2名管床护士, 责任组长分管6~8例患者, 管床护士分管10~15例患者。医疗、护理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协作组, 共同为1组患者提供整体的、连续的、不间断的医疗护理服务。责任组长实行8 h在岗, 24 h负责制, 2名管床护士实行12 h轮班制, 以减少交接班的环节, 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2]。护理内容包括:患者各项基础护理措施的落实、健康教育的执行、新生儿的护理、产后康复指导、母乳喂养指导。

1.3 观察指标

向患者发放自制的问卷调查表, 分别从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服务是否及时、指导母乳喂养、产后康复指导、巡回病房是否及时、基础护理的执行、患者安全感、夜间工作、病区环境10个方面进行调查, 分别设定优、良、差3个等级, 优为8~10分, 良为6~8分, 差为4~6分。每份调查问卷得分≥80分为优, ≥60分为良, 60分以下为差, 统计2组的优良率, 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 效果评价

3.1 由表1可以看出, 试验组实行优质护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 改革护理模式, 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成为全面改善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抓手。

3.2实行优质护理工作, 改变排班模式, 实行责任到人的护理工作模式, 实现了包床到户, 由1个医疗组、1个护士小组负责一组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 医、护、患三方归属感增强。

3.3 减少了交接班次数, 交接班在1组患者中执行, 管床护士12 h换班, 减少了交接班次数, 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护士分管患者有所下降, 可以挪出一部分时间与患者交流, 指导母乳喂养。

3.5 护理质量检查能做到随时检查、控制, 责任组长一般由年资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由责任组长对2个管床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管, 避免了以前由护士长检查控制不到位现象的发生[3]。

3.6基础护理落实到位[4]。制定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实施内容及实施时间, 以前由于产妇坐月子期间受传统观念影响, 不洗头、不洗脚、不刷牙, 实施优质护理后, 护士加强了健康教育, 加强了晚间护理, 产妇早晚刷牙, 晚上温水泡脚能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妙芬.不同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8) :24.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1.

[3]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5C) :75-76.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门诊患者, 组A50例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组B50例来源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 组A患者50例, 包括男性28例, 女性22例;年龄11~72岁, 平均年龄 (45.34±2.91) 岁。组B患者50例, 包括男性28例, 女性22例;年龄12~77岁, 平均年龄 (45.67±2.45)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

组A患者行门诊常规护理服务, 组B患者行门诊优质护理服务。 (1) 更新护理观念,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鼓励门诊所有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岗前教育培训, 改变现有护理服务方法和理念, 提升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 并使优质护理服务扎根于每个人的心理, 以患者为中心, 实现主动服务、用心服务[2]。并要求护理人员着装规范, 热情接待患者, 回答问题有请声, 进门有迎声, 出门有送声, 使患者感受到热情, 心情愉快[2]。 (2) 门诊环境改善。根据科室差异设置不同诊区, 安装自动挂号和智能呼叫系统, 一人一诊, 尊重患者隐私, 并在候诊墙上提供就诊服务流程图, 就诊须知和医师简介等, 并设置有一次性纸杯和饮水机, 提供温馨的就诊环境。 (3) 导诊服务和预约挂号服务。在网络上或电话等扩展预约挂号途径, 并通过屏幕滚动式宣传, 推出多种预约挂号措施, 以缩短患者挂号等候时间。另因门诊病种复杂, 环境特殊, 患者对门诊环境陌生, 需开展一站式导诊服务, 全程提供导引服务, 从挂号开始, 安排专门护士引导患者就诊、开单、化验和拿药等, 减少就诊盲目性。 (4) 排班模式。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工作量、高峰期等合理排班, 确保包干到组, 责任到人, 减少交接班次数, 分层实施质控, 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和有效配置率。 (5) 个体化护理。根据科室不同实施个体化护理, 如心内科患者先接受心电图检查后就诊, 消化科腹泻患者经导诊护士送至肠道门诊就诊;优先安排年老、病情重和体弱者就诊, 并为患者提供推车和轮椅等辅助设备, 重症患者需送至急诊科并做好交接工作[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护理差错、纠纷和缺陷发生率, 并统计挂号等候时间、检查等候时间、整体服务质量评分 (总分0~100分, 分数越高, 护理质量越高) 。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 护理满意率、护理差错、纠纷和缺陷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挂号等候时间、检查等候时间、整体服务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 用 (±s) 表示, 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比较:

组B患者挂号等候时间 (8.32±1.07) min、检查等候时间 (12.02±1.97) min、整体服务质量评分 (97.84±2.31) 分明显优于组A, 分别为 (14.06±1.24) min、 (22.14±2.11) min和 (81.23±2.14)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护理满意率、护理差错、纠纷和缺陷发生率比较:

组B患者护理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组A82.00%, 护理差错、纠纷和缺陷发生率分别为2.00%、0.00%和2.00%, 明显低于组A12.00%、14.00%和1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反映医院医疗质量水平, 门诊患者病情复杂, 疾病种类多, 患者年龄分布范围广, 且以小儿患儿和老年患者居多, 护理工作繁重, 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更高[4]。

优质护理以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和最大程度满足其身心需求, 促进其身心康复为最终目标, 优质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 实现人性化护理, 全程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5]。同时, 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责任感不断提升, 通过良好分工和激励机制的完善, 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 为门诊患者提供更有效、更高效的护理服务, 缩短挂号和检查时间, 提升护理质量, 减少了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优质护理不仅使得护理人员潜能得到激发, 也实现了其自身价值, 深化了护理内涵, 还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融洽, 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有效规避了护理纠纷[6]。

本研究表明, 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确切, 可有效规避护理差错、缺陷和纠纷的发生, 改进护理质量, 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提升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研究的实验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门诊患者, 组A50例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行门诊常规护理服务, 组B50例来源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 行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组B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组A, 护理差错、纠纷和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组A, 挂号等候时间、检查等候时间较短, 整体服务质量评分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确切, 可有效规避护理差错、缺陷和纠纷的发生, 改进护理质量, 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价值,效果

参考文献

[1]容根南, 杨杰, 张黎珍, 等.噪声管理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6) :71-73.

[2]鲍杰, 刘晓丹.门诊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的检验[J].中国临床护理, 2015, 13 (4) :277-280.

[3]王玉秀.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和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 2014, 21 (29) :49.

[4]刘静, 汤焕梅, 陈麒麟, 等.全程健康教育在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5, 6 (9) :1030-1031.

[5]李红梅.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23) :107-108.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比较组和探析组, 各40例。患者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 (34.5±5.5) 岁。其中子宫肌瘤22例, 卵巢囊肿32例, 宫外孕12例, 子宫腺肌症14例。

1.2 方法

比较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 探析组在比较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主要是指逐渐提高常规护理工作质量, 为妇科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首先, 要整理好床单位、对患者开展早晨和晚上的护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护理工作计划。护理人员在护理路径中常修剪患者的指甲, 帮助患者洗头和擦浴, 还要对患者实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定期或者不定期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积极向患者宣传妇科疾病预防和护理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妇科疾病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帮助患者提高相关的卫生知识掌握水平。及时安排大扫除, 使用84消毒液对办公用品以及病历夹、监护仪袖带等进行清理, 保持医院卫生环境清洁, 修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尊重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态度、接受合理的意见[2]。

其次, 积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提升医患之间的沟通效果, 为构建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护理人员的管理者必须要严格按照医院内部制定的巡视标准进行寻访和观察活动, 及时发现患者和护理人员的问题, 掌握医患动态。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掌握患者的实际需要, 从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护理路径的程序和模式。

再次, 还要重点改善当前妇科护理路径的管理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护理人员也要严格按照医嘱, 对患者开展需要的优质服务护理工作,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提升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最后, 护理人员自身也要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观念。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积极改善护理服务的效果, 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在患者入院时告知其疾病费用的查询途径, 在各妇科病房增加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 并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宣教[3,4]。

1.3 观察指标

比较和统计不同组妇科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 在相关妇科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实际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探析组患者在相关妇科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实际效果较比较组好。见表1。

由表1可知, 比较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程度为55%, 平均住院时间为 (16.5±3.5) 天,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为18例, 满意度为45%, 护理效果一般。探析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程度为90%, 平均住院花时间为 (8.5±4.5) 天,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40例, 护理满意度高达100%。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改善当前医院妇科护理工作和服务的质量, 同时也能够改善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极大的缩短了妇科患者的住院时间。不仅如此, 也较好的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了服务的热情和意识[5]。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妇科护理路径的发展, 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水平, 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疗效, 提升医院的信誉和形象, 降低医患之间的纠纷概率, 构建和谐的治疗和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宁宁, 陈佳丽, 陈忠兰, 廖灯彬, 李卡.探讨慢性伤口治疗多学科合作模式中的团队建设[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15) :1100-1102.

[2]高军军, 张渝, 李冬云, 洪昌明.优质护理服务与传统排班模式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 2011, (03) :230-234.

[3]单君, 丁敏, 强莹, 朱健华, 顾艳荭.单病种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指标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报, 2011 (05) :790-793.

[4]朱秀琴, 黄丽红, 郭巧珍, 李秀云.责任包干制结合工效挂钩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 2010, (21) :450-455.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次研究主要以24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女患者的数量分别为178例和122例, 年龄5~81岁。这些患者中进行普通外科手术的有72例, 骨科手术的为44例, 妇科手术的有53例, 胸科手术的为10例, 神经外科有35例, 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为3例、泌尿外科手术为21例以及口腔科的2例手术。240例患者在手术前都进行了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时间为30~395 min, 平均 (162.4±23.7) min。手术都顺利完成且术中没有明显的并发症状。通过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2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其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 即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一般的手术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要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细节护理, 并实施相关针对性的防范。

1.2.1 术中潜在风险防范

(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院应尽可能选择高专业素养并热爱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加入到护理团队中去, 并对手术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班次进行合理的安排, 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量, 以保证护理人员工作中的最佳情绪。 (2) 加强对医护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增强他们的法律法规意识。医院要定期组织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通过分批学习来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技能和应急能力, 鼓励医护人员的外出学习, 提高他们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仪器的掌握能力, 减少或避免相关技术性差错的发生。同时, 还要加强医护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以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守法自觉性。 (3)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手术标本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记录要进行妥善的保管, 严格执行查对与清点制度。

1.2.2 心理护理

在手术开展前, 患者由于对手术了解较少, 常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 从而产生较大的负性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手术患者的体贴与关心, 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的积极指导,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 树立他们的治愈信心, 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配合度。

1.2.3 手术前准备

在手术进行前,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挂图或“一对一”的疏导等方式来向患者讲述疾病与相关手术的基本知识, 提高他们的依从性。而对于患者自身来说, 手术前要做好病史采集与相关的一系列检查, 并对患病的皮肤进行术前1 d的消毒。此外, 医护人员还要在术前辅助医师掌握好患者的手术适应证, 并做好急救准备[1,2]。在仪器配备上, 医护人员要准备好监护仪、麻醉剂等手术设备和器械, 并在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消毒与打扫。

1.2.4 手术中护理

手术进行中医护人员有严格的工作分工, 器械护士要严格掌握患者手术的进程与具体步骤, 保持手术台与器械台的清洁有序, 并将不同手术器械做好分类放置。同时还要在医师进行手术时集中精力, 以及时准备地进行刀、钳、镊和干纱布等物品器械的传递, 并保持手术器械的清洁状态。在手术结束后, 要认真清点使用过的缝针、敷料等小器械, 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对于巡回护士, 则需要在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糖、心率以及脉搏等生命特征, 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 并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工作。当手术中有违反无菌操作时, 要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5 手术后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切口、引流管以及饮食等护理, 注意督促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 避免剧烈动作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引流管的固定工作, 以保证引流管的畅通和有效;在饮食护理上, 要监督和指导患者的用餐, 多食新鲜的蔬菜、瓜果, 避免进食豆浆、牛奶等腹胀食物。在患者出院时, 责任护士要认真填写患者的相关档案与病情, 并通过电话等做好后续的咨询和防治工作, 督促患者术后的合理用药。

1.3 效果评价

通过满意度调查表来进行患者和医师对两组手术护理效果的评价, 满分为100分。且问卷调查要经过权威专家的审核认定方能实行。

1.4 统计学处理

可以利用SPSS13.0软件包来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得出的检验结果为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 共收回232份, 其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患者和医师对总体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即P<0.05,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明显意义。

3 讨论

从以上研究实验可以看出, 细节护理为患者和医师带去了更多人性化的服务, 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配合度。干预组的护理是结合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了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细节护理, 并在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全面、体贴、专心、细致, 对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傅菊红, 梁柳芳.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3) :97.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肾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可有效消除肾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肾炎;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33-01

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主要临床现象为蛋白尿、尿血、水肿、高血压等。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导致该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经济负担较大,预后效果不佳。因病程较长,反复迁延,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生理、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人文关怀以人的生存状况作为关注点,尊重与人性相符的生活条件,实现人类自身解放及自由。为探讨人文关怀在肾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我院对120例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干预,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及高血压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3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38.4±15.2)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65±1.01)年。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分布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38.2±14.6)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2.62±1.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控制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感染等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营造人文环境温馨、和谐的病房。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段等选择患者喜歡的称谓称呼患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做到情真意切,在用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的同时需对患者给予心理上的关爱。经常换位思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可将肾炎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病房中物品的摆放无需统一的标准,可视患者习惯而定,保持病房整齐、清洁[2]。

第二,发挥社会及家庭支持。向患者亲朋好友解释社会及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嘱咐患者家属主动关心患者,适当延长探视时间,使患者感到来自社会及家庭的温暖。

第三,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小册子、宣传栏、讲座及个别指导等形式,向患者传授疾病的相关知识。

第四,心理护理。倾听患者主诉,引导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对患者进行鼓励,讲述治疗成功的精力,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1.3评价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程度进行评价,SAS和SDS各有20个项目,每个条目分为4级,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高。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分为24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t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肾炎患者因病情反复、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佳,加上对疾病认知不够,使得患者处于困境和痛苦中,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反应,部分患者甚至丧失勇气。此时,患者对周围的环境比较敏感,需要他人的爱护和关心,急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进行干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文关怀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的。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和谐的人文环境可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同时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患者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社会、家庭关怀可视患者充分感受和谐的氛围,增强了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对疾病产生全面的认识,有效消除了焦虑及抑郁,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3]。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可有效减轻肾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等情绪,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窦海川.人文关怀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54-555.

[2]寇红艳,侯华芳,花霞.PBL在临床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0):1213-1215.

应用及护理效果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现有编制床位730张, 护士262名;学历:中专、大专、本科各占31.3%、54.2%、14.5%。职称:护士、护师共205名, 占78%;主管护师53名, 占20%;副主任护师4名, 占1.5%。

1.2“9S”实施方法

1.2.1 准备阶段

(1) 成立院领导小组及院9S管理检查组。 (2) 制定“9S”管理活动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和检查评价标准。 (3)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 将9S管理的目的、意义、基本要求及检查评价标准等内容告知每位护士, 各科室反复学习相关标准及要求, 达到人人知晓, 使9S理念深入人心。

1.2.2 实施阶段

1.2.2.1 步骤

(1) 对病区环境、基护、级别护理、急救药品、物品、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消毒隔离、服务态度、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2) 划分责任区, 按人员数量划分区域责任到人, 针对存在的问题, 制订整改错施。 (3) 全面实施“9S”, 根据检查评分情况分析目前缺陷发生条目、频次及其分布特点, 持续改进。

1.2.2.2 具体方法

(1) 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护士在各自负责区域内将不需要的物品、药品及时清除现场, 需要的按使用频率、用途、失效期做到定点、定容、定量有序放置, 分类标识清楚, 取用方便, 保证工作场所整洁宽敞, 一目了然;清除现场脏污, 建立清扫标准, 保证各类物品设备清洁整齐, 干净划一;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让整理、整顿、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 让工作现场始终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1]。 (2) 强化节约意识。利用头脑风暴法从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提出节约措施并加以落实。避免操作不熟练、重复穿刺而浪费时间, 避免寻找各类物品、药品浪费时间。在治疗室、更衣室、库房等地方增加台面, 既能增加物品存放量又能对物品一目了然而充分利用空间;在资源材料方面, 避免油墨纸张的浪费;各类仪器设备专人管理, 及时维修定期保养, 延长使用寿命;护士实行弹性排班, 节约人力资源。 (3)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药品分类统一标识, 定量定位放置并注明有效期, 特殊药品用红色容器放置在显眼位置, 毒麻精神类药品独立上锁保管, 备用液体统一按左入右出顺序摆放取用, 避免出现过期药品, 确保用药安全;物品、仪器、设备定点放置, 标识清楚, 确保取用物品的准确性、及时性、视觉性;重视交接班、查对、医嘱处理等重要制度的落实, 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按操作流程规范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4)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编制《护理人员语言行为服务规范手册》及《导医工作手册》进行培训考核;按教育的逻辑关系, 从简单的基础教育到入院接诊礼仪、出院礼仪等深度教育, 从如何建立医护患之间的信任到提高护士素质的品质教育, 对全院护士进行全方位的培训[2];并进行护患沟通情景演示竞赛, 培养护士的沟通技能,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对年老体弱、不懂就医流程的患者, 全程陪护办理入院手续等, 在全院开展人性化服务, 营造和谐医患氛围。

1.3 评价方法

1.3.1 病区环境评价对治疗室、护士站、值班更衣室、库房及病房等进行考评。

1.3.2 护理质量评价对级别、基础护理、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消毒隔离、服务态度、护士仪容仪表等8个方面进行考评。

1.3.3 满意度调查 (1) 根据文献资料及结合我院实际工作设计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每月对病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仪表、病区环境、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临床护理质量等多方面。 (2) 医护人员对实施效果的评价表, 每季度对护理人员及医生进行1次随机问卷调查, 内容涉及工作环境、物品取放流程、节约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最后将每年度的满意度及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4 各项目严格按照检查评分标准, 将月检查、日常督察、季度大查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前两名者发放流动红旗。对工作开展突出的科室, 在院报上给予表扬, 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在护士长会上进行图片曝光, 查找原因, 综合分析并限期进行整改, 保证了9S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实施9S管理前后病区环境检查评分 (见表1)

2.2 护理质量评分 (见表2)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3)

2.4 护士和医生对护理工作评价见表4和表5。从表4和表5可见, 实施“9S”管理方法后护士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改善病区环境, 提升医院形象

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 给患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使患者产生对工作环境的信任感, 继而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自己动手创建一个明快、舒适的就诊环境, 养成随时自觉保持和维护工作场所整洁的习惯及主动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工作效率, 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升医院形象。

3.2 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 是优质服务的关键, 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9S管理, 全院护士护理行为逐渐规范, 提高了护士的服务安全意识及应对能力, 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 减少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制定合理的检查标准, 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有效的监督及落实[3], 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3.3 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了患者、护士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

全院护士通过培训学习, 逐步转变了服务观念, 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 规范了护理服务行为。特别是健康教育及人性化服务的开展, 主动与患者沟通, 构建了信任的护患关系, 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开展9S管理, 护士在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中工作, 身心愉悦, 工作热情高涨, 工作积极性增强, 使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敬业精神、遵守规章制度方面表现出高水平的素质[1], 因此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 也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及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实践证明, 通过“9S”管理活动, 人人依规定行事, 以自我管理、勤俭节约、持之以恒为原则, 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的习惯。9S管理模式的应用, 能有效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的状况, 提升工作效率, 并能有效提升个人行为能力与素质,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9S管理模式是促进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护理质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邱钧琦, 方明, 黄小珍, 等.9S管理在口腔门诊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3) :2346

[2]王晓燕, 王玉玲, 范蕾.韩国护理服务艺术培训模式与启迪[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5) :58~60.

上一篇:水的运用下一篇:会计手工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