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共12篇)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自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以来, 普通用途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医学生英语能力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应付普通语言水平测试上, 实际应用能力明显不足。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医务人员在医学领域正确和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从基础语言知识向应用实际技能的过渡, 医学生必须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 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医学信息资源获取专业信息;同时必须提高专业论文写作能力, 未来能够把独创性研究成果写成学术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
一、培养专业文献阅读能力
阅读作为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词汇是语言赖以存在的支柱, 是提高阅读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快速建立专业词汇体系是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1.建立专业词汇体系
医学英语有其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 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才能使医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在普通英语词汇教学中, 必须重视两栖词汇, 要向医学生强调两栖词汇的医学含义。英语中有许多普通词汇在医学专业文章中用作医学专业术语时具有与普通意义不同的医学涵义, 这些词汇就是普通和医学两栖词汇 (刘继民, 2008) 。例如:focus—焦点, 其医学含义为“病灶”。这些词汇在医学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 所占地位也很重要。通用大学英语教材中词汇基本是共核通用词, 其中两栖词汇数量有限, 分散于各单元课文后所附词汇表中。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务必帮助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提高对两栖词汇的认知, 避免学生在专业文献阅读中因词义选择不当而导致的理解偏差, 甚至错误。
医学英语词汇多由一定数量的词素组合而成, 同族词的现象十分普遍。Bauer等认为, 从阅读角度来讲, 词族是指一个词根词及该词能被学习者辨认的全部屈折及派生形式 (白人立, 1999) 。只要知道了一个词根的基本含义, 同族词中每个单词的词义很快就可以观察出来。一些滋生能力强, 使用频率高的常用词根, 例如:aden—腺体;arthr—关节;cardi—心脏等, 对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新词的数量与日俱增, 利用同族词方法学习和扩大医学专业词汇, 可谓事半功倍。
辨析同族词的词义, 词缀是非常有效和有意义的工具。常见的医学英语词汇都以后缀结尾, 主要表达该词的不同词性。表示抽象意义的前缀也是医学英语构词的重要素材 (刘道践, 范华泉1997) 。词缀法是医学英语最重要的构词方法, 医学英语的词汇数量最多的是来源于词素 (即词根和词缀) 通过派生而构成的。词素的构词潜能是巨大的, 词素造词产生医学新词的趋势至今非常明显。医学生要善于利用词缀联想法, 提高英语的实用性。通过串联归类, 纵横联系, 建立相互依存的词汇知识结构, 增强记忆, 这样的学习效果远胜于脱离实际地背单词。
2.准确分析专业文体
社会交际的需要使得语言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变体——文体, 即在不同的场合表达同一意义时, 对词汇和语法结构要进行恰当的选择 (任如意, 2009) 。医学专业文献除了词汇系统与普通英语有较大区别之外, 由于使用英语科技文体, 并且内容深奥, 还具有表达客观, 逻辑严密, 结构严谨, 行文简洁等语体特征。在阅读中, 必须留意医学英语文献中名词性结构较多这一基本特征。所谓名词性结构是指采用以名词为中心, 为主体的短语结构形式。医学文体使用名词明显多于动词或其它词类, 因为名词表意更为概括和深刻, 更加客观。名词化结构可以有效简化叙述层次和结构, 使行文更加紧凑、直接和简洁。在医学文献阅读中, 可以根据对名词性结构的分析使复杂的环节变得简单, 达到对其整体意义的把握。
接续关系的处理是阅读中对句子内容理解过程的必经之道, 医学文体的接续关系尤其复杂, 词语间衔接关系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存在多种可能性。甚至句中不止一组前后修饰和衔接关系, 而是两组、多组, 交织在一起, 形成复杂的交叉关系, 需仔细斟酌并根据句子语境对其做出恰当判断而正确理解。就逻辑关系而言, 同位解释、增补、推理、转折、重述和总结都有特定的连接性词语, 比如表示重述的that is;in other words;as stated previously等等。在阅读中要善于捕捉这些特定的语言符号, 才能迅速理解各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提高阅读效率。
医学科学对事物特征进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反映在语言上, 必然较多使用语法结构复杂的长句, 句型多样。长句复合句因为包含大量修饰短语和从句, 往往成为阅读中的难点。医学英语文章典型的句子结构通常分为四种: (1) 复合谓语; (2) 被动谓语+不定式; (3) 句首“of短语”结构; (4) It形式主语结构 (洪班信, 2008) 。只有掌握医学英语独特的句法特点, 分清句子结构上的主次, 才能抓住思想内容的主线, 理顺各部分的关系。
二、培养专业论文写作能力
考虑到学术成果交流的无障碍性和传播的广泛性, 英语是最符合的语种。据统计, 全球使用英文发表的科技论文占95% (巩倩等, 2009) 。医学生通过专业文献阅读, 增加语言积累, 强化语言输入, 才能使语言输出规范化。而学术论文的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输出形式, 能够有效激活已经存储和正在输入的信息, 加速语言形式的内化。为了与国际医学发展水平接轨, 积极推动国内医学走向国际, 医学生必须提高从医学基础到临床应用一系列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
1.医学专业论文写作规范
医学专业论文写作既遵循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规范, 又有其独特的要求。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医学期刊论文发表, 一些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组织, 如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 (ICMJE) 一直在倡导医学论文写作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 (又称温哥华格式) , 由于能够最明了地展现医学文章, 很快推广应用于很多医学期刊。温哥华格式规定论文主体结构为纲要式结构, 必须包括: (1) Introduction前言; (2) Methods and Materials方法和材料;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结果和讨论, 简称医学论文的IMRAD格式。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可以从国外权威医学杂志, 如英国医学会杂志 (BMJ) , 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 选取论文样本, 给学生用作参考和借鉴。
论文摘要因为提供了原始文献所包含的主要概念和讨论的主要问题,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医学论文要被SCI收录, 重要一点是英文摘要是否符合要求。温哥华格式规定的论文摘要应当采用四层次结构式摘要: (1) Objective/Purpose/Aim目的; (2) Methods方法; (3) Results结果; (4) Conclusion结论。字数约为150~400个实词, 表达精炼, 条理清晰, 内容完整。此外还有美国Haynes博士率先建立的八要素结构式摘要, 也很经典, 可以作为参考让医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合并或增减。熟悉并掌握医学论文的展开方式, 行文风格和逻辑结构的英语表述模式, 不仅培养医学论文写作能力, 对于阅读专业文献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医学专业论文写作特点
医学论文语言有三个显著特征, 即简明性, 准确性和规范性。医学英语写作较少使用短语动词, 更多使用书面语单个动词。单个动词词义准确可以避免短语动词的歧义和误解, 此外, 充分利用动词名词化手段, 可以减少使用句子和从句的频率, 使用起来更加简洁方便 (王武杰, 2008) 。医学论文写作中, 时态的运用非常严谨, 这是确保论文质量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学论文的时态通常交替使用现在时和过去时, 概述研究目的和结果以过去时为主, 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描述研究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过去时, 叙述结论或提出建议, 通常用现在时。恰当的时态运用才能准确表达医学论文作者的意图和信息。
医学论文中, 有许多常用表达法, 包括词汇、短语和句型, 由于使用频率很高, 已经成为人们习惯的信号词, 被视为特定语境中的规范表达方式。对应医学论文的纲要式结构, 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用词和句型表达, 是每一结构的体现样式。仅以引言部分为例, 经常出现的体现样式有: (1)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以往研究显示……) ; (2) Only a few cases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只有少数几例临床应用的报道) ; (3) Studies have differed in their conclusion on/about/regarding…… (关于……不同研究有不同结论) , 等等。医学生在专业论文写作中运用甚至完全套用常用表达法, 掌握医学论文语篇体裁的体现方式, 可以在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框架中, 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外语的工具性及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当前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应该与医学生知识结构相结合, 词汇句法和语篇突出与医学专业相关活动的语言应用, 避免内容重复引起的学习自满、懈怠和学习兴趣下降、动力不足的状况。通过迅速建立专业词汇体系及准确分析专业文体来培养医学生专业文献阅读能力, 通过熟悉医学论文写作规范及掌握医学论文写作特点来培养医学生专业论文写作能力, 努力营造满足医学生需求的英语语言环境, 顺利实现基础语言知识向应用实际技能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刘继民.联想法教学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 (5) :984-985.
[2]白人立.国外词汇习得理论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1) :19-22.
[3]刘道践, 范华泉.医学英语术语构词[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7.
[4]任如意.医学论文英语写作的文体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17) :83-84.
[5]洪班信.医学阅读中的特殊句式结构[J].中国医刊, 2008, (11) :78-80.
[6]巩倩, 陈华, 李锋.医学科技论文英语摘要概况及目前存在问题[J].学报编辑论丛, 2009.54-58.
[7]王武杰.浅析医学英语的文体特点[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 (1) :127-128.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2
天津市财经职专
我所教的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本门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实践应用范围广的学科。针对目前学生和社会的现状,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教学中我多次尝试项目教学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交流:
一、为什么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项目教学法融合能够整合了某个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旨在把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计算机是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以具体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因此项目教学方法适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案例
下面我以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景点宣传片的制作》来简单的加以说明:
项目的确定
项目选取的原由:这个项目名称来源于《职业模块》中的内容,它整合的知识点是PPT演示文稿的综合运用,相当于一次PPT的总复习。我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简单罗列,为了复习知识点而做题的枯燥复习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实际的工作项目中“假设你是一名旅行社经理,如何利用已经掌握的PPT基础知识,为自己的旅行社做一个优美的景点介绍宣传片?”由此虚拟岗位提出练习项目,由实际的工作需求布置课堂教学。
项目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是首次接受项目练习,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比较重,先帮助
他们分析要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几个步骤,然后针对这个项目需要依次完成哪些个内容。如果学生已经熟悉了这种教学方法,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比较简单了,只是一个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同时帮助他们审核项目完成方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比如我们这个项目经过分析得出它的实施步骤如下:
(1)根据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本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项目能否顺利完成。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锻炼优秀学生的组织能力的同时,又能使较差学生在较好学生的帮助下,积极努力向上,超过预期目标。同学们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人分享的能力。
(2)教师协助小组完成项目分析,确定项目完成方案。例如本项目的工作流程为: 确定旅游景点——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定所使用的软件——设计项目方案——小组成员分工——着手完成自己的工作——小组作品合成。
项目实施:
(1)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示范相似的项目案例,学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了解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它的优缺点,了解完成该项目所需要设计的模块,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各组在项目经理(组长)的组织下,按照项目分析中所确定的项目方案着手实施该项目的具体环节,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该项目。
项目评析:
首先组内进行项目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对各自的工作进行总结,完成自评部分的成绩评定。
其次进行班内项目展示,进行分组交叉评价,根据评价量表对小组项目完成的效果给予成绩评定。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表示祝贺, 关注学生项目的实施过程,分别从小组之间的协作、团队精神,项目的完成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做好铺垫。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反思
项目教学法更多地体现了“放手让孩子自己学”的一种理念, 项目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项目的确定。项目的选择不但要考虑项目中所能涵盖的知识面,还要考虑学生对所选项目的熟悉程度,也要考虑项目中遗漏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设计项
目时要力争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以及所涵盖本门课程的知识面的宽窄等几个角度充分考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3
关键词实际应用 语言能力文化 培养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但目前的英语教学与《基本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学生人数多,不利于进行诸如情景对话练习的课堂活动;英语课时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上一年半甚至更少时间,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教材内容,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抓精读和听力;学生不够重视,高职类院校学生往往迫于就业的压力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忽视了英语特别是英语文化等的学习。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于文化的分类,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家庭、社会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许多语言教育者认为:应该有所区分“big C”与“small c”,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首先考虑“small c”.
(一)英语教学中,应该把语用知识与语言知识放在同一重要位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向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中国人常说的,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doing? 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这里的说话规则是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一种双方交际时都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职学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识。
(二)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防止文化休克现象发生。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或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学中称“文化休克”。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判断英语的语境,极易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中国人喜欢从动态中观察分析事物,西方人习惯从静态中观察分析事物。中国人善于把握整体,注重平衡,习惯从整体中看个体;西方人喜欢化整为零,注重分析,习惯从个体中看整体。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崇尚斗智,因而棋术十分发达;西方文化崇尚斗勇,故而体育甚为突出。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们创造更多培养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高职的外语教学课堂,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还是在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时间、空间和学生思考时间以及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的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应更多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比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留学归国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可以举办外国影视或音乐欣赏会,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的状况,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去欣赏,我们也可以结合一些西方重要的假日。
三、结语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4
一、对当今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分析
通过十年的高职教学经历, 发现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存在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较好, 如我院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在入学时有的学生的高考分数甚至在120分以上, 而有些专业, 比如物流、报关与货代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而这些专业不论学生学习能力与语言水平都使用同一种英语教材, 这使老师在教学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但对于英语的听力和口语几乎没有进行系统的培养。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最初的大学英语课堂上适应不良, 大部分学生不能接受老师全英授课, 也不习惯大学的英语教学方式, 甚至许多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原有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最后, 学生对于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 也没有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未来一片茫然, 这就导致了他们没有学习的目标, 进一步导致了对于自己未来的茫然, 并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根据以上三个共性的问题, 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首先, 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 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材, 不要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同等难度的教材。具体来说就是在学习基础英语课程的阶段, 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材的难度, 比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从一些基础教材的稍高阶段的教材开始学习, 而一些其他英语基础薄弱的专业则可以从最基础的学起。这也与这些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相关, 比如, 从事外贸类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他们应该能够在职场中应用英语来从事日常工作, 比如与客户之间的外贸类的函电处理能力 (写作能力) , 接待国外的客户 (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 以及参加会展等。而物流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对于英语的要求相应不高, 甚至有的工作基本不要求使用英语进行日常工作。
其次, 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就让他们开始了解自己未来有可能要从事的工作,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使他们有相关的了解, 一是教师利用自己与往届学生的联系帮助学生与已经参加工作的学哥学姐建立联系 (QQ、微信等等) , 二是鼓励学生利用学期间的假期去从事相关的实习工作, 积累工作经验并了解相关工作领域。三是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 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信息。通过这三种途径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就业前景, 以及要从事相关工作应该具备的英语应用能力, 这样他们能够有源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去激励自己学好英语, 提高自己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高职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作用
通过十年的教学, 有以下的心得可供参考:
(一)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必须要摆脱“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多元化的丰富的练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商务英语的时候, 每节课都布置一些口语练习在下节课上请同学们在讲台前为大家展示, 练习形式可以是一个人的产品介绍, 主题演讲, 小组的商务英语谈判或商务会议等。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学习方法和教师自身对于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来指导学生在课下的练习。总之, 教师应该时刻谨记在教学中只起到主导作用,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课堂成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场。
(二) 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时刻要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准则
在教学过程中, 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记住以下四点, 即以学生为主体, 以任务为核心, 以目标为导向, 以实践为标准。而且一定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情景, 情景教学法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视频来为学生展现相关工作场合的情景使学生进一步的获得知识和能力,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练习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能够更迅速而准确的掌握所学到的语言, 通过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使学生更熟练的使用这门语言, 并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学习更有效率, 促进他们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 教师对学生要作出积极评价, 并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评价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 只有让学生处于和谐、宽松的环境中, 才能使他们更愿意用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客观、积极而又诚恳的评价。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并能够满足学生对成功刺激的需要, 调动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大, 学生们更愿意和自己所喜欢崇拜的老师学习。
结束语: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 高职教师应该时刻谨记, 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为导向, 在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除了在教授一些基础词汇和语言点外更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 从而能够有的放矢的学习, 注重自己听、说、读、写、译几方面技能的培养, 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能力, 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国云.大学英语技巧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加强小学生对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已逐步在各小学得到实施。从反馈的信息不难知晓,在进行教学模式“破与立”的过程中,包含着诸多需要长期克服的因素。如,受到校际间区域竞争的作用,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存在。为此,本文在讨论“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时,就须明确一点: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时,不能脱离现阶段客观教学环境来展开。惟有这样,具体的实施途径还有可行性。
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出了建立快乐课堂的目标导向。通过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建立在快乐课堂基础上的数学教学,则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因此,建立上述课堂氛围,便形成了本文的逻辑起点。
一、应用能力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
正如上文所述,在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时,首先则须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主动性的发挥。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引致出他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教师则主要通过引导、启发等环节来完成教学。由此可见,上述课堂氛围的营造,本身就是主体性教育所要求的。
另外,在数学教学模式与手段上,还需分别引入“师生互动”与“探究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不简单的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关系;而是建立在课堂平等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数学问题的相互商讨所形成的互动过程。由师生互动关系的建构,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习得中,有效激发出他们积极思考的意愿。探究式教学方法,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探究式教学从字面上来理解,便与“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相适应。它主要在于,培养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小学生惟有具备了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才能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主动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综上所述,考察应用能力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后,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进行重构。具体而言,引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学手段;并伴以快乐课堂氛围的营造。最终,实现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上述内在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上文所给出的观点,这里将具体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构建。
(一)快乐课堂氛围的构建
1.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赏识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关键在于这3个方面:
(1)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与鼓励;
(3)激励学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力,并将优化小学数学学习的效果。
2.尊重、激励、宽容的教育理念。尊重体现为:承认学生的能力将在不同方面展现。因此,以一种包涵的教育心态来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激励将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上来。宽容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特征,区别于功利性教育的方面就在于: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不用尖刻的言语与行动惩罚他们。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
上文已经提出,师生互动模式不是单纯的一问一答,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所建立的商讨机制。因此,该模式并不一定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应用。具体而言,当涉及到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便可以应用该模式,着样一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教师则适时的将问题的讨论引向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来。
(三)探究式教学手段的构建
探究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主要体现为通过问题导向来完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关键问题建构出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针对问题的讨论进程,适时的将问题进行延展。从而,激发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在完成一系列问题的互动讨论后,对于学生掌握该知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探究式教学还形成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种精神将有效使他们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来考察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这本身就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教学途径的实际应用
以“重量单位”的教学内容为例:在导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这个问题直接与学生自己有关,因此,课堂氛围就活跃起来了。然后,教师随机抽一位学生回答自己的体重,学生可能会回答:XX公斤或斤。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本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重量单位——千克。教师在纠正了学生刚才所回答的XX公斤或斤后,就应及时引入千克与公斤、斤的换算公式。及时的目的便是:学生在产生迷惑与好奇的心态时,往往是注意力最集中的。由此,给出三者之间的换算公式,便有助于学生掌握。最终,教师再让全班的学生使用“千克”为单位,报出自己的体重。如果班里的小胖报出自己的体重是XX千克,一定会激发课堂愉悦的氛围。
最后,当知识学习完后,便可以将问题引向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如,利用家里的弹簧称,称出家中某一类蔬菜的总重量。再根据该类蔬菜的总价格,求出每千克的价格。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关切度。有助于,自身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6
一、实行课文整体教学
新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开始就分段教学,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课文的正确方法应按照“整体-分段-再整体”的顺序进行。
课文整体教学要根据课文材料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我自开始课文整体教学的尝试以来,采用了下列教学方法:
1.简化课文听说法。就是教师把课文简化后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一开始就了解了全文大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材料,了解细节。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听”的训练。
2.问答法。英语的疑问句,尤其是特殊疑问句,如同教师手中的一把万能钥匙,可以用来打开英语知识宝殿的大门。教师若适度地运用疑问句进行课文教学,可将学生“听、说、读”训练有机结合一体,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通过几个问题的回答,不仅解决了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问题,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言语实践机会。由于学生在回答某些问题时,必须重新构思,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阅读理解法。“阅读理解法”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以突出理解课文和处理课文信息为目的。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学高年级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视听法。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充分利用有关的图片,实物或运用简笔画,采用“视、听、说”入手的方法,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借助简笔画、手势和表情,用英语向学生讲述经过。我发现学生听得那样的认真,那么饶有兴趣。
二、用英语讲解课文
要使学生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坚持用英语讲课。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结构形式讲解课文句子,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用英语去分析讲解课文,使学生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语言知识范围。持之以恒,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精讲课文,并综合归纳,辩义解惑
要通过课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讲,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凡是学生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还不会做的,就启发他们自己去做。学生的基本技能是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练出来的,不是由教师讲出来的。只有精讲,才能省出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和思考问题。学生只有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才能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学习和运用语言之必需。
要使学生达到快速自如,准确地道地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当前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综合归纳,逐步形成学生的知识网络。
四、复习巩固再提高
1.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纲要性复述、表演性复述、转述性复述。
2.加强学生书面练习。要使学生具有灵活处理语言信息和活用语言的能力,仅仅靠记住或掌握课文中的现有知识是达不到目的的,还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笔头训练,以逐步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对学生时行训练时,既要考虑有利于巩固本课知识,又要考虑使练习具有综合性、新颖性、灵活性特点,突出“活用”二字。
学生每学完一课后,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如:拟纲写、扩写、缩写、改写、仿写。
由于自已在课文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宗旨,所以,我的教学深受师生欢迎,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7
一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 想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就需要让学生具备学习动机, 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与自主学习相关的学习动机有很多, 包含了价值意识、目标意识、自我效能感、兴趣等。如果每一位学生都对英语学生产生了兴趣, 那么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强其自觉性以及主动性, 从而融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主要是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设一个平台, 由于在平台中所输入的信息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互接近的, 在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层次的学习要求的设置:对于动机较强的学生, 就可以为其设置具有难度的目标或长远的计划, 并且给予其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让其完全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来开展自学。同时,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际教学法, 依靠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为学生设计出最真实、最直接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来完成某一项任务。如让学生以小组编出既定情景的对话, 并在课堂上表演, 选出优秀小组。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之间, 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而适当的竞争促使学生的语言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对于学习动机相对较弱的学生, 可以设置一些相对容易或者是近期的目标。如教师可以提出学生在一定期限内记住规定的词汇以及基础语法知识, 这个要求要学生比较容易达到。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动力, 促进其学习兴趣的产生。另外, 对于同一水平上的学生, 可以指定相互竞争的对象, 有了竞争的存在, 学生也会“被迫”产生兴趣,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不仅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 同时, 也能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 让自己的学习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是学习和应用语言的最好方式。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 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 创造学习策略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在实践的氛围之下完全地占据学习的主动, 这样也能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也能让其更好地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所以,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 教师需要将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 再配合上语言形式和内容、个别和一般、讲与练之间的有机结合, 做到张弛有度, 才能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实践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调节以及组织, 就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章程”当中行动起来, 从而在实践的氛围当中不断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转换成为学生能够理解的信息。这样, 教师不必再使用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同时, 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探索, 对于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意义。
高职英语学习, 也就是将一个新的系统建立在大脑之中, 也就是从一种语言思维朝着另一种语言思维方式进行转变。实际而言, 就是要求学习者能主动地选择所输入的信息, 能将已有的信息与输入信息相互的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新的结构, 并且不断地加以积累。对于这样的转变, 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就能够满足的, 更多的是需要将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的相互结合。所以, 教师应当将课外实践中学生的检索、获取、信息的使用也看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图书馆、网络等学习环境, 获取更多的语言学习材料, 从而参与到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并且不断地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对课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巩固与补充, 能通过学习策略的运用, 在实践环节当中自我调控、自我管理, 以此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学分级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 同时, 也是让学生找寻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兴趣, 提升自我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的需求。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存在差异, 因此,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级教学, 就能提升教学效果, 满足课堂优化需求。因此, 本文从实际出发, 对于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兴趣,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储春艳、左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 2009 (10)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能力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能力,终身学习,教师自我提升,与时俱进
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接触英语, 不具备英语语境, 这对英语教学是个很大的阻碍。所以英语教学是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能力是每个英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很重要的问题, 也是每个英语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很多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 就是英语教学的成功, 但是这是错误的, 英语教学不是为了应试的, 英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交流能力, 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潜力。
传统的教育方法多是死记硬背, 只注重试卷成绩, 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 并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作者, 很多学生最后能在英语测试中拿到很高的成绩, 却无法开口进行对话, 甚至不能听懂一句简单的问话。这是长期存在的听说缺失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忽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适应学生进行中外沟通和理解世界, 英语成绩只是一个外在的证明, 并不是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表现。
在面对学生时英语教师不能像其他学科的教学者那样, 纯粹将学生放在知识接受者的位置上, 英语教学的教学相长远高于其他学科。例如英语口语变化很快, 随时能出现很多新概念, 有些时候教师并不一定能知道, 但是学生由于接受渠道广, 学习兴趣浓厚, 能够快速掌握这些词汇。
2 良好的教学知识
这是提高英语教学实际能力的重中之重。英语教学相关知识是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的动态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应含多元内容并且不断发展, 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2.1 普通文化知识
是指一个人或一个普通英语教师应具有的对周围世界和事物最一般、最基本的常识或认识。教育的宗旨就是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就更应该首先具备这些普通文化知识。特别是外语课, 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涉及中西文化、习俗、古今知名人士、流行现象、历史、音乐、地理、人文、科普常识、经济、政治、文艺、体育, 几乎无所不包, 这更使英语教师不能偏居一隅, 虽不一定样样精通, 但也应略知一二。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养成关注世事的习惯, 注重各类知识的点滴积累。
2.2 专业学科知识
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语言教师, 教授另一门语言当然要知道语言学知识, 其次才是一名英语教师。因此, 在谈及专业学科知识时, 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知识。
2.2.1 扎实的英语教学专业知识
英语教师要学好英语, 掌握英语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是根本。如果缺乏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自然难以确保正常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教师还应具有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了解英语民族的风俗及国家的概况, 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体会并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之处, 帮助学生建立公正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不同之处, 达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和理解世界的教学目的。
2.2.2 扎实的语言学基础知识
英语教师还应重视对语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对外语教学相关的分类学科, 如语用学、语言符号学、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习得论等等的了解, 以便把握和认识人类在语言的学习及学习曲线上的一些共同规则和相关理论, 从而发现和认识外语学习规律, 选择和使用符合第二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
2.3 优秀的本民族语言技能
作为一名中国的英语教师, 首先要具有良好本民族语的能力, 对本民族语语言知识及其所承载的悠久丰富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能够正确的使用本民族语言阐述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前提。因为不可能在一开始就使用全英语教学, 学生都是从最基本的字母开始学习英语的, 本民族语言是传授这些基础知识的关键, 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才不会使学生对英语望而生畏。而为本民族语言是教师上好英语课, 在教学中进行中外语言的相关知识对比,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本族语言和处理中外文化冲突的必要条件。
2.4 一般教学法知识
英语课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与其他学科一样, 同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的制约。因此, 英语教师必须熟悉这类学科, 了解教育规律、普通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为此, 英语教师要学习一定的英语教学论知识, 了解英语教学史上的一些主要教学法流派, 合理借鉴前人、外人的英语教学经验还要深人了解中国英语教学的国情特点和实践经验。
2.5 个人实践知识
这里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指两方面的知识。其一, 通过实践研究, 把前人的知识深化为自己的认识。因为人们在吸收前人的知识时, 总会根据自己的情感、信念、阅历去进行诊释、提炼, 从而使这些知识带有重新创造的特征。如一个在二语环境里学会英语的教师会把英语教学法理解为跟着别人模仿学习的艺术。其二, 通过反思、行动研究等方法, 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显然, 这两种实践知识应是教师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
3 终身学习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 需要的断提升自我的职业。所指的终身学习主要有两个途径。
3.1 学校培训
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必需的, 只有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水准, 教师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保障。学校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资和力度, 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环境, 帮助教师能够在更便利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我能力。
3.2 教师自我提升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学位教育, 而是逐渐演变成了终身教育职位, 为人师表, 除了“身正为师”, 更要“学高为范”, 对于专业知识的最新进展要有把握和了解, 对于专业基础知识要不断巩固, 对于教育知识的变化和发展也不断学习, 帮助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最佳效果。教师要对于自我提升有清楚认识, 不是把它当成完成任务, 而是明白这是作为教师应尽的义务。不断充实自我, 提升自我, 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职业或者相关培训、进修、深造和访学等等活动, 开放思想进行校内外交流, 坚持自学提高, 扩大自己的交流面, 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4 与时俱进
英语是一种语言, 语言传递的是现时信息, 帮助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 所以内容是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的。每个一段时间都会出现新的词汇或词义, 淘汰旧的词汇或者词义, 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与时俱进, 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教给学生新的知识, 是英语成为能够交流的工具, 而不是单纯的应试工具。
参考文献
[1]黄剑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 , 2006.
[2]曹南学.浅议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师胜任力的提升[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王振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5]辛广勤.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 2006.
[6]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D]外语知识, 2002.
[7]卢武.浅谈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思考[J].才智, 2009.
日本学力测试,重视实际应用能力 篇9
对算术·数学出题有深入了解的筑波大学坪田耕三教授认为, 这些测试题是“考察儿童思考能力的良问”。小学六年级算术中, 新学习指导要领中重新导入圆周率“3.14”, 只不过出题方式是用图示表示, 将圆细细地分割, 然后重新组合成长方形, 来推导面积的计算。坪田教授指出:“ (这种出题方式) 不是仅仅强调记忆知识, 而在于要求理解公式的意义。”初三有关于立体图形中线与面是否垂直问题的考查, 也要求学生“从实际的分解立体图形、调查平面图形的经验中获得知识”。算术·数学问题中还出现了折扣券的设问。“今后, 在课堂中只对知识进行填鸭式教育的方式将不再适用”。
但国语作文教育研究所的宫川俊彦所长认为, “过分强调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也许反而欠缺踏踏实实地培养孩子们思考力的视点”。小学六年级的国语, 出现了关于小松左京的作品。题目要求是阅读一篇以外星人钓鱼迷为主人公的故事, 写读后感。宫川所长指出:“这并不是以逻辑基础为立足点和明确文章目的的文章读后感。”初三的国语考试中, 有虚构的关于作家太宰治报道题材的问题。对此, 宫川所长认为, “题材虽然好, 但是这个问题只要阅读文章就能回答, 对于有学力的学生来讲过于简单”。
文部科学省先前就表示“问题整体的难易度没有变化”, 事实上也是如此。问题形式同前年相比没有太大差别, 大部分都是选择题。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10
1 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通过精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阅读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引导学生精读每篇课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1) 快速阅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快速阅读, 找出答案, 从而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教师应该注意所设问题要难易适中, 具有概括性, 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力。 (2) 精讲课文。首先, 引导学生找出段落主题句。主题句一般位于句首, 有时会出现在句中或句末。把握好主题句能更好地理解全文。主题句是每段的关键内容, 如能正确把握, 对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有着举足起轻重的作用。其次, 讲解课文重点及难点。重难点往往给学生顺利阅读设置了障碍, 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借助板书来概括总结, 让学生一目了然。 (3) 通过习题、复述等形式来巩固课文内容。以上三个步骤体现了从整体到细节, 再从细节到整体的阅读原则, 通过阅读课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一篇文章。
2 通过课外阅读, 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1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课外读物能扩大视野, 激发阅读兴趣。目前英文课外读物相当多, 选择阅读材料必须按照由浅入深, 由简到难的次序。中职学生只有初中英语的基础, 一旦选择冗长、生词较多, 句型复杂的文章, 极易使他们产生畏惧、厌烦、退缩的阅读心理状态。因此, 在选择课外读物时, 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开始尽量去选择生词量较少, 句型、语法简单, 篇幅较短的文章供学生阅读。比如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一些幽默故事。其生词量少, 故事情节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逐步过度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这一阶段的阅读应当鼓励学生查字典, 扩大词汇量。教师可以给学生推介《英语沙龙》等刊物, 其中的语言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大词汇量, 还能让学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2.2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进行课外阅读
作为在校学生, 利用学校图书馆及微机室进行课外阅读无疑是一个既经济又有效的阅读途径。目前我校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内容积极健康, 可以供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来选择。另外, 利用校园网络阅读不用担心学生会看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相反可以供学生选择各种体裁的阅读材料, 如幽默故事、寓言、小说、诗歌、散文等等,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3 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读后感
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积极性较差, 提交读后感使他们在阅读时有了很强的任务性及目的性。读后感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必须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并用自己的话重新总结。这在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及概括能力。学生有了很好的理解、概括能力无疑使阅读效率得到提高。同时, 通过读后感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为进一步的阅读训练提供了参考。
3 训练阅读技巧, 培养阅读习惯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 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
3.1 猜词法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喜欢逐字逐句的阅读, 一旦遇到生词就退缩, 无法继续阅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要畏惧生词, 不妨根据已学知识或上下文联系来猜测词义。一方面学生遇到生词时, 教师应引导他们试图找出词根, 有的生词实际上是已学过的单词, 只不过是词性发生了变化, 比如当遇到生词confidence时, 教师通过例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单词confident, 从而将这两个单词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尽快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即confident (有信心的、自信的) 是形容词, 而confidence是名词形式, 表示“自信心”;当遇到unconfident时,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构词法知识, 即前缀un-表示相反及否定, 学生就不难猜到它的意思“不自信的”。另外, 阅读是一个快速、连贯的过程, 如果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 往往会打断思路、减慢速度, 降低阅读效率, 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依据上下文来猜测词义。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反义词或对比关系来猜词义, 提示这类关系的信号词有but, however, yet, rather than, on the contrary等等。例句:In the past the world seemed to run in an orderly way.Now, however, everything seems to be in a state of turmoil.此句当中通过however可以认定turmoil与orderly (秩序井然的) 互为反义词, 就不难猜出它的意思了, 即“混乱的”。同样, 可以鼓励学生用近义词关系来猜词义, 提示此类关系信号有like, as…as…, the same as等。
3.2 朗读法
大声朗读课文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在英语阅读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及效率。学生应该把握晨读这一大好时光, 大声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教师全程监督这一过程, 及时纠正个人的发音及抑扬顿挫, 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重要性。
4 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提高阅读水平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阅读作为语言学习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 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固然重要, 但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困扰。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传授文化知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渗透。
4.1 从习俗差异着手, 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 逐渐提高跨文化阅读能力
中国与英美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 习俗上的差异往往会给阅读造成障碍。如遇到“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幸运儿) ,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 (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等句子时, 教师应及时告诉学生“狗”在西方人的观念里代表着忠诚、善良, 是褒义词。而在中国的习俗中“狗”只是一种看门的动物, 因此有“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等贬义词。
4.2 从思维方式差异着手, 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分析阅读材料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英美人写文章常常是直线式思维, 在句法上注重结构, 语句重心在前, 好用被动句等。而中国人写文章往往是螺旋式思维, 在句法上注重意合, 语句重心在后, 喜用主动句等。学生在阅读英文时, 只有打破固有的中国式思维, 才能领会作者意图, 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阅读能力较差, 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精读教学, 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强化阅读技能训练, 适当渗透中英文化差异, 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阅读是语言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作者针对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谈了自己的体会与尝试。
关键词: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11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语法 技巧培养 词汇
在此,笔者就自己十余年的英语教学体会并综合其他几所中学的教改经验谈一下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问题,希望对高中的英语教学活动有所借鉴和启发。
一、以面带点,提倡广泛的课外阅读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已由基础句型教学提高到课文教学,也就是把教学的重心转向到培养学生的外语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上面来。但就目前高中教材所选列的课文来看,全部是经过改写和国内写译的文章,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大多是有规则的单一形式,其内容亦学生们有所了解且容易理解的,这样的文章学习起来容易搞通或搞精,从而便导致了学生思路的局限性,一旦拿出一篇同等程度的原文文章时,学生就未必能那么吃得透了。这就说明,仅靠教材课文学习,对单纯巩固学科基础知识是有益的,对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就远远不足了。
二、循序渐进,既脱离又联系教材进行阅读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灵活掌握,既不拘于教材又要与教材内容相联系。最好,结合教材的课文背景原文让学生展开阅读,这样会更有助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难易程度方面应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但这种由浅入深并不是单纯的升幂关系,可参照教材程度按照下面程序过渡:稍难于课文——〉易于课文——〉更难于课文——〉稍难于课文——〉与课文难易相当——〉再难——〉更难……
在学生阅读时应重点强调对读物的理解,即准确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要避免片面追求阅读量和阅读速度以及死抠词汇和语法的弊病。必须使学生读过一篇文章、作品后确实能有所收获,也确实对学习教材产生了积极的辅导作用。
三、开展阅读时应重点抓好的几个环节
开展广泛阅读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巩固、提高英语知识水平的过程,因此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这样才能使学生读有所得。一般来讲,在阅读时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1.通览全文,抓其大意。课外阅读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去研究语法规则,而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语言的综合运用,这样,在阅读时首先应当通览一下全文,简要了解一下文章的框架,然后再从头阅读。也可以先读一下文章的内容介绍或相应的汉语译本。对阅读时出现的生词无须逐个查字典,可以通过前后文内容去推断生词的词义,尽管有时会搞错,但同一个词如果重复出现几次后,一般是能猜出它的词性和含义的,文章大意弄懂了,阅读的第一个目的也就达到了。
2.了解背景知识,注意上下连贯。阅读一篇文章,尤其是较长的小说、资料等,还要首先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一点与汉语阅读似有相同之处。如读“A Tale of Two cities”时,就该先知道一下作者情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历史前提,否则在阅读时就不清楚Antoine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人物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命运,也就不易抓其大意,就会遇到更多的阅读障碍。进而还要注意上下文、句子、段落和词的连贯性,稍一脱节,意思就模糊了。特别是有些多词性、多词义的词,只有在特定的文章和句子中才能局限出它们特定含义。此外,让学生学习一点简单的英语修辞知识也是必要的。
3.全面语言分析,重点语法、词汇理解。经过了前面的两个环节之后,就要针对阅读文章中的一些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全面的语言分析,重点理解了。这一阶段是整个阅读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实际阅读水平的拔高阶段,此时,应借助于工具书、参考书进行较细致一点的阅读,教师应有侧重地予以指导。参照教材所学知识,对所读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汇进行归纳,可以作一下阅读笔记。分析文章时可参照下面三类段落有所侧重。
非重点段落:读通,衔接好上下文
次重点段落:词——略记,句——与课文所学相比较联系
重点段落:内容理解,分清层次
词——熟记、试用、掌握词义及变化规则
句——全面分析,掌握,仿造,练习
4.检验掌握程度,记忆吸收。阅读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吸收。这也是对前三个阶段阅读效果的最终检验。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作品,让学生回忆一下该文的内容,想一想读后学得了哪些知识。首先可通过阅读时的机械记忆,熟记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并在读其它材料是加以巩固,这是记忆、吸收最起码手段,应随时应用于阅读过程中,其次是对原文的简述、复述,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同一内容,先由书面改写,慢慢可以口头复述,这是自我检查阅读效果的良好方法,此外,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全文改写、分析、中心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意译能力。最普遍的是通过阅读理解测试题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是目前标准化考试、水平测试中检验阅读能力的流行方法。总之,我们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学生对所读文章内容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了解、掌握住,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篇12
在我国的英语课文教学当中, 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但由于我国的英语课文教学大多数情况下, 英语教师都是将外语课当作历史等知识课程进行教授, 都是逐一朗读、分析语法的结构、举例进行说明的这样的程序, 所有的知识传授方法都是灌输式的, 而我们的英语教师也将学生当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但是这种教学的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 所以说教师的所有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课文和学生展开的。而课文的整体教学还要根据课文的材料来采取不同的形式, 本文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 做到全英语的教学
教学手段对于教学的效果来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想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就要始终坚持全英语教学, 要做到让学生在会读会写的前提下, 还会说、会听。所以说全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当中占据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 而在课文进行整体教学之后, 再进行分段教学, 在分段教学当中我们的英语教师要尽量的采用句型转换、单复句互换等方法尽量的做到全英语教学, 整个课堂都用英语进行教学, 用英语来分析和讲解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渐渐的熟悉了新的语法知识以及听英语的能力, 只有这样, 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但是这一方法还只是一个方面, 要向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还需要我们的英语教师借助一些其他的教学手段, 比如说可以借助自身的肢体语言, 借助实物挂图等等教学教具, 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使英语课堂全英语教学的进行。
2 整合教学的内容, 显现教学重点
课文整体教学是建立在传统的分块教学基础上的, 整体教学是指我们的英语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 要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文当中来, 然后在引导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当中, 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 英语单元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整个单元最难的部分, 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师要结合单元教学中的部分内容, 及时的掌握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将课文的中心做一个高度的概括, 适当的简化课文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容易的掌握全文的含义, 促进学生能够自觉的去进行阅读, 要让学生在结合书本知识的同时, 还要专心的听教师的讲解, 而我们的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也要适当的使用学生以前学过的词汇, 这样方便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同时还可以借助教师自身的手势、表情等进行教学,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听说环境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的主要方法就是问答式的教学手段, 这一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中的相关问题作为核心教学的, 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 要尽量的避免出现满堂讲解的情况, 不给学生提问的时间, 学生对于接收到的知识并没有一个完全详细的了解, 想要向教师提问, 但是教师只顾着讲解, 最终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下降, 所以我们的教师一旦要杜绝这一现象的出现, 另外在对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 还要尽量的使用之前学习过的语法, 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很容易, 而且还能够将学生听英语、说英语以及读英语的训练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 来自己设立相应的语言环境,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方面的机会。此外我们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 还需要注意一定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的技巧, 只有这样, 教师提出的问题才会更加具有目的性,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思维清晰, 有条理。
4 通过巩固复习来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复习是学生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在学习了新的知识之后没有很好的进行复习, 那么新旧知识就不能做到很好的对比, 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学生的所学的知识, 给学生一个提供言语实践的机会, 所以说我们的英语教师在教完一个新的课程的时候都要进行复习, 以此来组织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而对于复述来说, 又是一种相对全新的创造性的综合思维训练的方式, 复述能够有效的将理解、分析相互统一起来, 这种方式可以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所以说复述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一般情况下, 复述的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比如说提纲式复述, 这一复述形式主要是我们的英语教师将课文当中的关键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边,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信息来口述文章的大致含义, 这种形式目前广泛的应用在各大学校的英语教学当中, 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再就是表演式复述, 这种复述形式是让学生扮演教学文章中的某一个角色, 借助相应的动作语言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文建昌.初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的理解与实践[J].陕西教育, 200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