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水平(共12篇)
教师教研水平 篇1
教研对新教师来讲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使其尽快地熟悉教材, 了解本学科的体系, 了解学生并掌握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入一种和谐境界。提升新教师的教研水平是为了让新教师教得自信, 教得幸福, 教得成功。为此采取如下提升策略:
一、实施有效性教学研究策略
教师上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新教师备课往往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备教材不备学生。新教师由于对教材不是很熟悉, 所以花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较长, 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却考虑不周。二是备章节不备体系, 备课内不备课外。以为一堂课结束, 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 新教师备课局限性很大。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注意引导新教师从一般性的备课转变到对教学的设计上来。
教学设计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可以是一堂课的设计, 也可以是一个章节、一个年级若干课的设计, 教学过程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更重视教师的机智与学识。有效性教学是教者及学者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可划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同时要考虑上述三个方面, 以使自己的设计达到最优化。有效性对学生来讲是花最少的时间却能得到最多的收效, 教者必须能够把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融为一体。要达到此目的, 首先, 在备教材上, 提供足够的大纲、课本、参考书及大量的参考资料供教师使用, 要求新教师在假期里对所教学科做到四备:备阶段, 备年级, 备章节, 备课时。目的是要新教师在了解“学科目标”的基础上统筹掌握本学科各阶段应达到的水平、应学的内容。这也有助于以后的课时备课。其次, 在备学生上, 要求每位新教师在假期都要读一本专著, 写一篇教育方面的论文。每周安排一节“师生共乐”课, 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多了解学生的周围生活。这样, 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会有的放矢, 增强有效性, 达到愉快教学、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实施反思性教学研究策略
教师听课有利于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教学, 有利于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新教师听课应注意几个问题:不要把听课作为一种负担, 为听课而听课, 或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任务而听课;要认认真真地分析一堂课, 这比随随便便听几堂课更有效;听课不是为了“克隆”, 把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作为“摹本”, 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自己的课上, 其成功率不会很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 引导新教师从原来单纯的听课转到教学比较中来, 实施反思性教学。教学比较, 主要是将自己与上课教师进行比较。如, 听同一年级的课, 新教师要先自己备好上课老师的课,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上课老师的授课有什么不同;如果有差距, 要找出原因, 同时也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 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听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老师的课, 要预先熟悉授课的内容,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教学思路;听课时要做好听课记录, 然后同上课老师交换意见;同时可做一些简单的调查, 如询问学生的意见、建议等。听课后新教师要写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以前接受和认同过的, 随时代的发展扩展了、变化了、深入了的观念和见解。新教师要勤于反思, 在反思中收获, 在反思中提高。
三、实施建构性教学研究策略
知识的构建更多的是采用对话方法, 在积极的态势中组建学习化的组织。建构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绝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 新教师单纯地讲课、批改作业是无论如何也构不成这样的情境的。
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 从某种角度上讲, 教学的过程也是以语言的方式完成的, 这一过程就在于它以独特的现实情境, 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对话是互动的, 也是复杂多变的。一种是强调简单, 强调普遍性, 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情境。另一种则是强调接受复杂性, 强调区域性、情境性和不可言喻性, 有利于民主、平等气氛的形成, 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堂好课往往就是一段精彩的课堂对话, 有对话的课堂必定是引人入胜, 使人流连忘返。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 批阅作业也是一种对话, 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可读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体会到学生情感的变化, 了解到学生对社会及生活的个人感受。因此, 新教师应在作业本上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反馈信息, 批阅作业是师生心灵对话的一个过程。能这样做的教师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能这样做的教师也是深刻理解教学本质的教师。这样的作业是学生喜欢的作业, 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学生渴望另一次作业, 渴望另一段对话。通过对话, 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学有成效。
优秀的教师, 教研成果丰硕, 视教学为一件富有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工作。所以, 教研既是新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也是获得职业幸福的必经之路。
教师教研水平 篇2
古城镇中心小学 周强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科研兴教、质量立校”战略逐步深入人心,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已成为中小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做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切实加强小学教研工作呢?我个人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明确小学教研工作的内容和重点
教研可分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教育科研是指“为改革和发展教育工作,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科学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普遍规律,探求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具有科学程序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对象包括教育规律、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教学研究则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教育科研的对象包括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偏重于宏观、理论方面。而教学研究局限于教学,偏重于微观、实践方面。从广义上讲,教育科研应当包括教学研究。由于教师长期置身于教育教学实践,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对象和设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最了解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在从事教研的科研人员、学校领导和教师三大支柱中,教师毫无疑问是主力军。因此,应当提倡和鼓励教师人人参加教研。
全体教师参加的教研,应当以日常教学实践为主要对象,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为目标,着力于教学内容、结构、方法、过程的研究、探索、改进,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教育科研领域进军,探索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在参与、引领群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可承担力所能及的教育科研课题,力争在理论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
二、提倡教师个人钻研
广义的研究,既包括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讨论、磋商,也包括同一主体对特定对象的分析、思考、领悟。不同主体间的研究应以主体各自的研究为基础。没有主体各自的深入研究,主体间的研究往往会变得浮浅甚至流于形式。加强中小学教研活动,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个人钻研。
首先,要引导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史等教育理论,形成现代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掌握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
其次,要引导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了解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动态,吸收最新 教育科研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再次,要引导教师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总结,运用教育规律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要有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勇于深入思考和大胆畅想,敢于将自己的教学设想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在实践中研究、创新,在实践中归纳、反思、提炼、总结,从而发现某些方面那怕是些微的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三、组织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在教师自我钻研、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和教研部门要重点抓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一是抓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定期开展的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是同学科教师研究、探讨教学中重点问题的有效形式。应当主要围绕当前教学,确定明确、具体的研究专题,确定中心发言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研组活动中,要倡导百家争鸣、商讨辩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学术气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研究专题形成科学的意见和结论,并做好记录、整理和总结工作。
备课组活动是同课头教师研究教学工作的日常形式,主要由备课组长或一名骨干教师对某一单元、章节教材及教情、学情进行分析,提出课时安排、教学结构、作业、实践等方面的初步设想,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出应对措施,交由集体讨论、完善,为集体备课打好基础。或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二是组织好组内听课、评课和观摩示范活动。应重点抓好优秀教师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类型的听课、评课活动。观摩、示范课一般在其一阶段教学开始时进行,具有导向、示范作用。观摩、示范课最好在施教前进行说课,即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重点说明“我准备怎样教”和“我为什么这样教”,通过说课使听者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讲课后组内进行评议,肯定成功经验,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供组内成员借鉴。汇报课应由任教者写出教案初稿,经骨干教师指导修改或集体研究、完善后定案。执教者讲课后组内评议,指出教学实践的成败得失,供任教者借鉴。
四、重视教师日常自发的磋商和研究
集体进行教学研究往往受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在此之外,有一种更为简便、高效,更能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这就是教师之间在办公室、阅览室、校园、饭厅、宿舍,在课间休息、个人备课、批阅作业和试卷时进行的相互请教、讨论、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活动具有自发性、开放性、自由性、实用性和问题具体性、效果显著性等特点。虽然涉及的问题多是存在于教学实践中不起眼又不具有普遍性而未能被集体教研活动涉及的小问题,但却是个人钻研未能解决,确实影响教育教学高效进行的客观问题,通过几名教师甚至只有两名教师的交谈、讨论或者聊天就可使疑问者豁然开朗,或者由一名教师讲述在理论学习或教学实践中的切肤体会,使大家受到启发和教益,收到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由于这种教研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科目、内容、人员的限制,突破了集体教研活动的局限,可与集体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故应大力提倡。中小学应积极倡导教师之间的日常交流、磋商与研讨。
五、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的总结与交流
总结、交流是提高教学、教研成效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予以加强。一是教师要搞好日常教学经验、教研成果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学习、思考、研究、实践,对某些问题往往可以获得深刻的领悟和独到的见解,或形成点滴的成功经验。但如不及时归纳、整理、总结、记载,便不能提炼和升华,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淡化和遗忘。鉴此,教师应通过教学后记、札记、心得、体会等形式,随时整理、记载自己的实践成果,形成文稿,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
二是要着力抓好日常交流。要加强教师间包括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听课、观摩、教案展览等活动,适当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考察、参观、学习、培训,请名师作课、讲学。每次活动后由教研组或备课组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充实、丰富、完善自己,提高教学和教研水平。
三是要引导、组织教师搞好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和交流。期末结束时,学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引导教师认真回顾、反思、总结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形成具有实在内容和个性特征的文字总结。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不可强求面面俱到,切忌形式主义。可以自己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或教学实践成败得失的突出感受代替全面总结。
在教师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好分组交流并择优进行校级交流,相互学习、吸收成果,推广经验。对其中的优秀成果,由相关人员协助充实、完善,报送上级教研部门或专业报刊,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推广。以上几点希望各位教师能认真执行,以提高各自的教研水平。谢谢大家。
切实加强教研工作 提升教研工作水平
周强------教科研专题报告
教师教研水平 篇3
一、成立中心教研组,建立教育教研管理系统
为了让城乡幼儿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成立全县幼教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组长由幼教教研员担任,成员由各幼儿园的园长或骨干教师组成。中心教研组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制度、明确目标任务。中心教研组的成立使全县教科研活动网络健全,信息沟通顺畅,教研活动行动迅速,达到资源共享。
二、筛选来自基层园的热点、难点问题
来自基层教师的声音不容忽视,只有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开展的教研活动才有实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为了带动全县幼儿教师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问题,每学期开学初,教育局教研室发放幼教热点、难点问题征集表,征集全县各园工作的困惑及问题,中心教研组长在众多的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选择集中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中心组开展研讨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直击教学关键问题,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容易研究并形成经验推广。
三、依托中心组,开展问题研究
每学期筛选好4个重点、难点问题,将这4个问题分配到4个活动小组,每一个活动小组承担一个问题研究。由一个能力强的幼儿园担任主要研究任务,组内其他幼儿园辅助研究。中心组成员每月集中交流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承担主要任务的幼儿园作中心发言,展示教学研究成果、经验,交流活动方案,小组内其他成员单位一定要发言,中心组其他成员可以作补充发言。会后主要发言单位将共同研究形成的书面经验材料整理下发给其他中心组成员,达到资源共享。比如:《如何开展科学小实验》这一问题,由南片中心教研活动小组承担,灵璧县幼儿园主要研究,其他组内各园也进行研究。灵璧县幼儿园疏理了科学小实验经验的类型,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实验如何做、如何准备材料、如何记录等,其他中心组成员补充,然后由灵璧县幼儿园把《如何开展科学小实验》经验材料发给大家或上传到网上,经验共享。这样每学期都有4个幼儿园来牵头研究、讨论,锻炼了幼儿园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全县各中心幼儿园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发挥中心组成员作用,有效开展二级培训活动
一个骨干教师水平提高了,并不能说明全县教师业务水平相应提高。为此要求中心组成员带着经验和收获,到本乡镇对全乡幼儿教师开展二级培训活动。中心组成员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传授给本乡幼儿教师,以少带多,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五、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
中心教研组筛选出来的问题,有些不是一两个月的时间能解决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障,我们就以微型课题的形式进行。比如:《如何利用本地资源,丰富幼儿操作材料》这一问题,因涉及内容广,涵盖了五大领域,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才能出结果和成效。我们选择一个农村中心示范园,让其承担课题工作,其他中心组成员给予支持。承担课题研究单位写课题申报,课题研究方案,开展了《有趣的稻草》、《美丽的新汴河》课题研究公开课,全县中心组成员及其他园骨干教师前来观摩,观摩后研讨交流。从理论到实践,各园教师将看到的、学到的经验带回去,自己结合本园实际自主选择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全县教师解决问题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也教会了一批幼儿园如何做微型课题,效果十分显著。
教师教研水平 篇4
一、理念指导, 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 能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让教师想发展, 让教师能发展。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 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 两方面相融合。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 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 教学质量能否提高, 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坦率地说, 如果忽视了教师, 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 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因此, 必须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工作。
1.“内涵发展, 均衡发展。
”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 学习是途径, 反思是关键, 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这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 促进发展”。
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创设条件, 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 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 明确目标导向, 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 最终走向自觉进取, 促进成长, 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 激励成长”。
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 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 但是, 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 也最为有效的激励。学生需要赏识, 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个人, 工作被认可和赏识, 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 一线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 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搭建平台, 促进交流
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 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
1. 开辟交流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 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 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由此, 构建学习化校园, 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 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 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 尝试开展“每周论坛”、“对话与交流”及“网络学习”等活动, 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认真学习《立足原起点, 实现新目标》、《帮助的力量》、《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和《有爱才有教育》等。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 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 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 一种成就。
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 言之有效, 关键还得联系实际。教育的现实性, 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 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 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 等等。总之, 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行则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 也是一个工作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 学是为了用,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 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 在反思中改进, 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服务教育。这一点是“交流平台”的归宿之一。
“交流平台”活动的开展, 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 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 对构建学习化校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 “交流平台”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 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 研训结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
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所以, 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 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 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 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 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 来源于实践, 服务于教育, 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 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 与教研交流相结合, 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 促进内化学习,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手记反思, 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
在手记中,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在反思中, 不断获得体验, 积累经验, 改变做法。坚持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教后反思并作为自查的一项内容。
4.
网络交流, 整合各种教育资讯,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显然, 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 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 教师不再是教书匠, 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的工作转型, 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 课题引入, 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 资料相对丰富。
几年来, 我参与了“构建学习化校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县级课题) 、“新课程课外阅读” (县级课题) 和“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县级课题) 的探究活动。
2.
课题创生, 尝试从“有效课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欣赏课”课堂教学新模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 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研讨。
四、自我调节, 促进发展
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 进行自我反思, 实现专业成长。在反思中发现问题, 调整做法, 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 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不断提高自律素质, 促进教师成长, 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通过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活动, 加以锤炼, 凸显自身能力。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校本教研, 激发了我的内驱力,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研活动的开展, 使我的日常教学更符合新课程理念, 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研活动的开展, 有效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摘要: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 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 是发展教师的动力, 是提升教师的平台和成就教师的保证。为了学生的发展, 从途径和方法上看, 主要还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 学校才能获得发展, 只有教师获得了发展, 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 通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让教师想发展、能发展。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 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 进行自我反思, 实现专业成长。在反思中发现问题, 调整做法, 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 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促进教师成长, 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走符合学校的校本教研之路, 开展适合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 让每位教师在研究自己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这是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师个人教研心得 篇5
我xx年参加工作,这些年来,我一直努力着,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现将近年来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常规教学
我坚持认真做到备课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批改细致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式;我坚持做到爱生如子,尊重学生,在学生面前不是严师,而是益友,让学生在轻松和谐,阳光民主的环境中成长。
二、教研教改
我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物理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物理课程。通过学习,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深深体会到:当一位物理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更不容易。物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它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此外,采用看优秀教学录像、听同头课、自己讲公开课等形式,让我了解名师们的教学风格,接触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通过互相学习,相互研讨,共同促进,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了基础性课程的研究,并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研和科研结合,提升了教研水平。同时,针对教学进行探讨式评课,反思:假如我来教,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怎样去评价肯定学生,怎样进行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怎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真正让课堂充满文化魅力、思想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学术上的交流,教法上的切磋,对提高我的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对教案强调要突出: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②要列出必要教学程序;③要认真写好教学后记。
教师教研水平 篇6
网络教研相较于传统教研有时间和空间的优势,传统教研需要专门的活动地点,要有专人组织活动,教师在活动之外很难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实现了教学问题的即时性讨论,调动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是传统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补充形式。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具有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使教学思想和教研成果可以更快地传播,使教师合作有了更多的可能,具有传统教研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意识,养成网络教研习惯
信息开发和媒介多向交流是网络最明显的特点,网络媒体带来的知识是多渠道、跨时空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这一特点,实现教研的交互性和自主性,通过网络交流和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题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合作有网络集体备课、网络专家指导、网络教师互动、网络课题研讨等形式。“网上集体备课”指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研平台(如学校内部网页或者QQ群等)进行集体备课。具体做法是就教学内容的某一部分,由一个教师担任主备课人,通过查阅网络资源,掌握教学内容,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传至网络教研平台,其他教师下载并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形成定稿。传统集体备课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很难进行大信息量的交流,网络教研教师可以随时就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在线研读和参与讨论,实现了教研的灵活化,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网络专家指导”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传播的主要形式,它有效及时,可以让教师短期内了解本科目教学领域的新方向和新要求。“网络教师互动”实现了教师的实时交流,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教学和教研内容,其他教师可以下载学习和研究评议,从而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网络课题研讨”可以就同一课题及子课题研究实现网络探讨,常见的有教研博客和QQ课题研讨群等,教师可以通过QQ群即时讨论课题研究的进展及课题研究中存在的疑问,课题主持人还可以通过QQ群发布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等要求,教研博客可以上传较为严谨的课题研究成果。
网络条件下的校本教研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网络教研意识和网络教研习惯,教师要有求助于网络和展示在网络的教研希望和热情。网络教研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多样,有很多传统教研无法达到的优势。教师有了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的习惯,将会给校本教研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升校本教研的效果和水平。
二、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教研和教学服务
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资源的丰富。这要求教师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二是分享和补充网络资源。教师要提高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提升网络教研技术平台的使用,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充实教学资源库,达到校内或校际甚至全国的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有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教研和教学中可以加以挖掘和利用。首先集体备课中,主要备课人应该搜索所有相关的网络资源,了解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详尽的查阅和甄别,找出最能反映本节或者本章节所学内容的网络知识,运用于课程备课,然后传到网络教研平台供本校其他教师进行选择和使用。在课题研究方面,教师要研究本科目某一方面,应该对该方面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解和查询,然后根据查询结果设定自己独有的教研课题,尽量做到不做重复研究,不做无用的消耗,这时网络便成了不二选择。教师在设定课题方向和课题研究内容方面,尽量实现研究内容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一方面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经验,不重复别人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找出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现课题研究的最大价值。
除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还需要分享教研成果,每一个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总有一些独有的成功秘诀,这些秘诀写成文章就可以在网络进行传播。教师在这些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这便是对网络资源的丰富和补充,可以让优秀的教学经验惠及更多人群。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教研形式有其明显的优势,也有其不足,比如网络教研比较粗放,缺少必要的组织和统一的目标。因此,网络教研也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校本教研,而是作为校本教研的补充,弥补传统教研的不足。当然,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必须得到学校的重视,在平时的教研工作中多加运用,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之更好地为校本教研和教育教学服务。
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3]GHB0104)研究成果。
教师教研水平 篇7
一、农村初中开展化学教研所遇到的困难
⑴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少。由于化学学科只在九年级开设, 化学教师在数量上比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少, 学校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通常也只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人数多的单独列为教研组, 而像化学这样的学科由于人数太少, 通常与物理、生物等学科列为理化生综合教研组。因此化学教研开展只能在综合教研组内进行, 教研活动开展也多半只是相互听听课, 探讨一些教学表面的问题, 而不能就学科内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对于化学教研中实质性的问题更无从涉及。
⑵农村初中现有的教学条件局限。由于农村地处偏远, 经济发展落后, 学校办学条件有限, 教学设备、教学资料严重不足, 化学教师到外地参加学习或培训的机会少。化学是一门为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由于办学条件的制约, 化学实验仪器、药品不齐全, 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员, 一些演示实验教师只能通过讲实验来解决, 而学生实验更无从谈起, 一年下来有些学校学生根本就没有进过化学实验室, 而对于实验教学的研究就不言自喻了。
二、以联片教研为抓手, 促进农村初中化学教研的开展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研的现状, 本人觉得除了加大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外,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联片教研的力度。化学教研可以从学校的实际和自身发展出发, 依靠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学研究。但是毕竟农村学校资源有限, 力量不强。所以, 在这样的背景下, 联片教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⑴建立联片教研组织。联合邻近乡镇的农村中学, 建立和健全化学联片教研机制, 这样既可以转变教研方式, 扩大教研范围, 还可以以强带弱, 以强促弱, 建立校际间的教研学习共同体, 使校际之间形成和达到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 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片区内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中学往往由于器材、药品和教学交流的局限, 实验教学通常是走过场, 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 学生缺少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更谈不上进行实验的探究。我们学校在联合周边几所学校建立了联片教研机制后, 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互补共享, 实验教学得以提升, 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果。如利用各学校资源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整合成一整套装置, 利用该装置既帮助学生回顾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 又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验证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现象明显, 操作简单方便。
⑵以县为单位, 由县教研部门牵头建立县内化学教师QQ群。组建化学教师QQ群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在QQ群上可以交流的话题很多, 如“说说我的教学小策略”“初中化学知识的杂、散、细”“预测化学中考的探究题、实验题”、“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融入到学习中来”“谈谈中考前化学复习的策略”“怎样教学化学概念”等, 这些话题的交流无疑给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带来极大的帮助。在群内还可以组织化学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可以给化学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信息等, 这些对于农村化学教师来说都显得相当重要。
⑶利用教学开放日加强联片教研的实效性。在联片教研组织内, 可以设立每学期一次的开放日。不同学校的开放日可以承担一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从解决问题入手, 提高联片教研的实效。还可以聘请教研员及有关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 这样通过专家引领, 便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获得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以便不断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促进化学教学研究。
总之, 只要我们的化学教师能迎难而上, 联片教研, 互相帮助, 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教研水平 篇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高中模块教学的开展, 通过教研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的认知势在必行, 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遇到的新问题会越来越多, 教研是引导教师朝专业化发展, 增强教师新课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依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通过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研究, 提出的一种更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的教研方式, 这就是“级本教研”。而“级本教研”既是体育校本教研真正的切入口, 又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有效缩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发展周期的有效手段。笔者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与研究分析, 行成思路, 提出拙见与大家商榷, 请专家指正, 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1.什么是“级本教研”
“级本教研”指的是:同一年段、同一学科的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这种方式比校本教研的效果更直接、有效,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不拘形式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时间、场地、内容和组织方式灵活多变, 针对性、实效性更强, 可以直接解决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与校本教研的联系与区别
专家认为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基地, 以学校内体育工作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 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 所开展的体育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本质上是行动研究, 它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 并借助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
“级本教研”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年级体育学科教学产生的实际为内容, 并依此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在校本教研的作用和指导下开展, 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 “级本教研”是以同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促进年级、同学科的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 而开展的研究活动;其三, “级本教研”是研究、讨论同一年级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是同一年级的体育教师以相互探讨技术技能, 并借助反思、听课、自己掌握的运动技能互相指导, 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为目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级本教研”的特点
“级本教研”能有效缩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发展周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现象是即时的, 而学校教研活动往往是一周安排一次, 或者二周安排一次, 问题的处理、解决滞后, 相对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及时开展“级本教研”能正确、有序地解决这些即时产生的问题, 使教师在短时期内教学水平得到发展。
“级本教研”能及时帮助教师修正教学方法, 让学生受益。“级本教研”不受场地、时间、形式的限制, 可以无拘无束地开展, 具体可以细化到一个技术的讲解和如何对学生进行表扬等。通过体育教师间交流学生在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的成功或失败经验, 修正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锻炼的方式、提高体育实践的能力。
“级本教研”能促进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 真实地构建学习型组织。参与这种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上下级别关系, 体育教师可以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可以公平、公正地对知识进行探讨, 互相平等, 相互尊重。这也是“级本教研”的重要特点之一。
“级本教研”的体现形式, 更多的是案例型, 是对问题的分析和优势的传播。“级本教研”讨论的是体育课堂实践中的直接问题, 切入点小、针对性强, 以课堂案例的体现形式为主, 操作便利, 注重同年级、同教材、同内容的细节探讨。更有利于教材环节的整合, 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直接体现在体育课堂实践中。
二、为什么要开展“级本教研”
(一) “级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级本教研”开展的重要性: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级本教研”是为了促进体育教师间的互补, 由于对知识的理解、对运动技术掌握能力的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在知识层面上出现差异, 这就需要教研来弥补差异的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以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级本教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教师的反思性研讨。
“级本教研”开展的必要性 (产生“级本教研”的背景) :对体育学科校本教研当前的现状分析:1.体育教学的校本教研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实际效果不理想, 有些学校只是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教研, 认为教研就是写写教研记录, 在检查时有据可查就行了。2.不良竞争使教师缺乏应有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为了生存彼此相互保留。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提供自己的教学经验, 很难达到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缺乏经验的教师不愿暴露自己的不足, 更不用说对学生实际、教材实际的分析, 对学校现有资源的合理运用等。这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 阻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3.教研目的不全面、方向不正确, 注重对教材和大纲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各种资源的研究。对教研活动的目的片面地认为是对付优质课、评比课, 是为教师的荣誉、学校的面子而开展, 缺少对学生的研究。4.一些体育教师认为研究是学者的事, 不愿意研究, 对新课程实施的研究只是浮在表面, 看别人怎么做, 自己跟在后面依样画葫芦, 没有实质性的理解。
“级本教研”首先从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实际出发, 立足于课堂教学, 立足于教学方式的改变, 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围绕同一年级体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其次, “级本教研”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 让体育教师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 提高了体育教师教研的积极性。虽然也许不一定会做到统一, 但是通过交流会促进教师吸收不同的思想与方法, 并实际运用到教学中。其三, “级本教研”是研究学生,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所以, “级本教研”的开展符合基层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情。
“级本教研”开展存在的问题;“级本教研”类似于有的地区和学校的“备课组活动”, 效果比“备课组教研活动”更明显, 却没有在体育教学界引起重视, 这与“级本教研”存在相应的缺陷有一定的关系。“级本教研”有较强的自发性, 相应缺少组织性, 即具有松散性。同时它缺少对知识的深入性和知识互补性, 以及对问题深度的研讨性。
(二) 开展“级本教研”要注意的事项
1. 提高认识, 落实职责
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一年段、体育学科教师之间要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应逐步提高对“级本教研”合理性、重要性、科学性的认识, 加强教师教学工作的协调配合, 把开展“级本教研”的职责落到实处, 不能脱离体育教学的性质、目的、要求、方向, 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共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这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体育教研组的配合、老教师的带头。
2. 积极交流合作, 倡导民主和谐氛围
开展“级本教研”教师之间要互相合作、互帮互助、互相提高, 要形成团结、奋进、向上的工作氛围。“在开展级本教研”中不要害怕发错言、犯错误, 害怕犯错误, 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体育教师好运动, 坐不住, 不喜欢教研, 所以要鼓励他们在教研活动中大胆交流, 给他们交流的机会, 赞赏他们的发言, 教“会”他们交流的方式, 让体育教师感到学术、技术交流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3. 注重“心理换位”研讨, 善于“稚化思维”思考
体育教师要注重“心理换位”研讨, 多从学生的眼光与心态去审视教学内容, 以“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难学生所难”为切入口, 从细节着手, 重视各环节的整合, 尽量把教师原始的思维活动过程还原展开, 引导学生去思索, 并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其次, 教师要使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上、运动技术上和技能水准上, 多以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和练习方法去传授学生运动技能。
三、开展“级本教研”的步骤和思考点
1.步骤 (做法流程)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发现问题) —教师互动 (交流探讨) —教学研究 (理论、实践结合) —教师再次互动 (依据案例再次开展教学实践认知) —整理思路 (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案例相吻合) —修订教学方案 (具体指导教学实践依据) —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 (求证、找出数据) 。
体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抓住问题的要点, 积极反思 (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 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同年级教师马上开展教研 (因为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 发现问题可以立即在办公室、操场解决, 也可以适当邀请其他年级的教师参与) , 及时探讨、分析, 进行教学上的研究, 改进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思考:开展“级本教研”要做好“新、活、实”三字文章
新:内容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节能感比武等研讨形式;实:效果实—技术练习自己先练到, 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开展“级本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 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做到小而精、准确有效。
教师教研水平 篇9
《中国教师》:李老师,从实验版课标的颁布实施至2011年课标标准版的颁布已经过了十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韶关市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的落实情况吗?
李文:从课标开始实施以来,我市主要通过三方面工作对课标的理念与目标进行落实:一是全员培训;二是持续不断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三是行政方面的推进。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感觉大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比较熟悉。现在到学校调研与教师交流的时候,老师们都能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新课程的理念,如都知道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学习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等。而且,在对课标的学习理解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已经把新课标的理念变成他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合作学习,原来就是简单的小组讨论,仅仅是形式上的学生合作。现在一些教师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本地农产品的种类调查、学校门前小河的污染源调查等,然后让学生把调校展示。这些教学活动说明了新课程的理念正在我们的教学中逐步落实,部分教师已经初步具有了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
一个理念如果真正落实下去,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在新课标理念的落实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们在逐渐地改变。有一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将课标理念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在慢慢地适应新课标理念,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还在沿用原来老的教学理念。总的来说,和原来没有实施新课标相比,还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中国教师》:结合韶关市的实际情况,您认为在2011版课标理念与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李文:我认为2011年版课标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与以前教学过程中相比,应该差别不大。在教研培训过程中,结合我们韶关地区的实际,我感觉地理学科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乡镇中学的地理教师基本是非专业的,而且流动性大。这样的师资队伍带来的后果是教师对地理教学的内容不熟悉,大部分没有参加过地理学科的新课程培训,没有学习过地理课程标准。例如,去年的教材培训活动中,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是第一次上地理培训课,以前从来没有教过地理。这样的话,教师对地理学科就相当地不熟悉,即便经过一年培训后,教师对课标有一定的了解了,第二年培训你会发现又换新教师了。我认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再加上教师的自学能力也很强,只要经过两三年的专业培训,即便是非专业出身的教师也能熟悉地理教学内容,慢慢地转变观念,逐步地落实地理课标的理念。但是现在面临这样一个尴尬问题,不要说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都难以落实。
《中国教师》:为了保障新课标理念与目标的顺利实施,面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韶关市具体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李文:我所在地区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就是加强集中培训;第二,就是把平时的教研活动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研究结合在一起;第三,我们市里还开展了大型的同伴互助活动,把城里优秀的骨干教师与乡镇的教师结成对子帮扶;第四,市、县两级的教研室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让城里教学经验丰富、新课程理念落实比较好的教师到县、乡镇的学校上观摩课,起示范引导作用。
《中国教师》:在新课标的修订过程中,“乡土地理”部分相对改动较大一些,新标准将原有8项精简为6项,并重新进行了表述和梳理。对于这部分教学,请问李老师,韶关市过去十年中是如何进行的,接下去又有什么打算?
李文:对于乡土地理这块,过去我们是用乡土教材《韶关地理》开展教学。从去年开始改用新编的乡土教材读本,把韶关地理与历史融合在一起。从我们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在学习中国地理相关内容时教师能结合乡土教学,教学效果比单独学习要好一些。比如学生学到地形部分,教师就结合韶关的地形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才会感觉到地理就是身边的事物,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打算今后继续朝这方面努力。
《中国教师》:目前,初中地理课程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大多数学校都将其当做“副科”,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地理课程的评价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实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呢?
李文:对于地理学科是“副科”的看法,由于高考科目的设置的变化,这种观念在逐步改变。行政层面已经开始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
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谈评价的话,评价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地理学科没有设置为中考科目之前,我们韶关的部分教师就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到一起进行评价,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教师们都会做一个记录,包括学生的笔记、课堂练习等都把它们记录到最后的总成绩中,这样的活动落实后,学生还是比较重视地理学习过程的。
再一方面,教师们也很有创意,像有的学校一个学期开展一次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比如聚落的调查、当地乡土工厂的调查等等,然后把学生调查学习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这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对学习过程和取得成绩的肯定,让他们感觉学习地理很有意思。
《中国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落实2011年版地理课标的目标与理念,是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接下去要努力和奋斗的,对此,您还有哪些建议和希望要寄予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谢谢!
李文:我认为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你才能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问题,才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抓实校本教研,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篇10
一、抓管理, 机制保障
学校将校本研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将校本研究上升到学校自我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的高度, 制定了《大港二中校本研究制度》, 经校长办公会、教代会讨论通过, 从时间、地点、主讲人、研究内容、经费使用、评价办法等方面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校内学习研究、广泛征集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朝着制度化、日常化轨道进行。
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构建起约束与激励性机制, 教师将教学研究转化为自身自觉的行为, 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 这样的校本教研才是活泼、生动的, 才会有长久生命力。我们先后开展“ABC三级备课组”创建活动, 注重用团队的智慧促进团队的发展, 做好备课组建设。即A级“规范备课组”:一是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二是出勤率高, 有主讲人;三是每人都能认真备课并有教案上每一节课;四是一部分课和一部分备课组活动能对校外开放;五是有一定教育、教学成绩;六是组内有研究专项。B级“开放备课组”:一是具备“规范备课组”的条件;二是精心准备备课组每一次活动, 每节课对校内外都能开放;三是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都做到精心准备;四是本备课组教师有较为突出的教育教学经验, 较高教学成绩;五是组内有研究。C级“优秀备课组”:一是具备“开放备课组”条件;二是每一节课都是备课组精心准备的课, 通过个人备课、同伴挖掘, 形成共识, 进行实验反思, 实现“一课两议”, 在教案上有体现, 有总结性材料, 札记中有反映, 备课组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三是备课组内每个人每节课都是高质量的课;四是备课组教学质量在区名列前茅, 教学成绩、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论文获奖, 特长生培养等方面成绩突出。
实践证明, ABC三级备课组的评选给平凡的教学生活注入了乐趣, 给新老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舞台, 实现了同伴合作, 使教师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抓活动, 搭建舞台
开放校本教研、搭建共同参与的展示交流平台是我校校本教研体系的重要措施,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 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市课改工作推动会、市首届同课异构研讨会、区校本教研现场会、教科研研讨会、暂困生转化推动会等大型活动先后在我校召开, 我校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校本教研聚集地和集散地。“请进来, 走出去”, 八方取经, 与多方交流, 我们先后请来本区和外省市兄弟校一线教学成功实践者、本市专家、外省市专家为我们指导、示范, 先后派出多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本区兄弟校、其他区的学校以及外省市学访, 参加研究活动和比赛, 我们为之送课、送讲座。目前, 我们与全国的十多所学校建立了互访关系。这些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推动和提升了我校校本教研水平, 通过一次次交流活动使我们看到教师的巨大潜力。
校际交流常态化。过去交流活动, 我们每次参与的都是那几个人, 现在由几个人变为大多数人, 由部分人研究变为全组人研究, 而且是人人都能说课、上实践课、评课, 人人都有一技之长, 人人都有自己的研究。过去参加交流活动是学校指定, 做工作, 今天, 由“要我教研, 要我献课”变为“我要教研, 渴望教研, 争着献课”, 交流课随备课组正常活动。外出参加活动, 教师本人与学校共同承担费用, 参与人数成倍增加。交流活动促进学校工作整体上水平, 卫生不用突击做了, 免检了, 班级布置文化味浓了,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更强了, 更文明了。仪表免检, 考试免监。全体师生都秉承“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 教研组、备课组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法, 学校将学访活动程序化、制度化, 每一次活动就是对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检阅, 每一次活动就是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有益尝试, 每一次活动就是教师团队化成果的展示。一次次交流活动, 一次次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奉献大, 收获则更大。
三、抓课题, 深化研究
1. 课题引路。
几年来,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 向教科研要质量, 我们认为教科研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而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教科研要管用, 要结合本校实际、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教”和“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的校本教研是“教学行动研究”, “实践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学校”是我校的发展目标, 通过对教育部“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和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的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民主氛围更加浓厚, 学生之间更加团结互助, 我校的领导班子、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 形成了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自觉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2. 立足校本。
目前, 市级科研课题“培养读书习惯, 提高素质品位”和区级科研课题“暂困生转化的研究”已处于结题阶段。在教学研究中, 我们把培养学生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与暂困生的转化两课题相结合, 把课题研究与年级的学科教学相结合, 把课程和教学中的问题课题化。课题化的问题研究能体现实践和研究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实效性, 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可以理性的回答教学研究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 从教师身边的问题抓起, 让教研为教学服务。低负高效是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最佳选择, 如何把暂困生转化工作做细;如何架起师生理解的桥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在教师, 让教师在实践中找出问题的原因, 让教师在研究中找出解决的办法, 我们采取感受、体验和调查、研究两种方式, 为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提供条件。
一是感受、体验。我校开展了“体验学生一日生活”活动, 了解学生乐学、厌学的原因, 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问题, 为校本教研、为有效教学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二是调查、研究。对于暂困生的转化工作从调查研究入手, 通过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 分析暂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原因找到后, 备课组结合本组的实际确定子课题, 从不同的方面开展研究, 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有课题, 加强了任课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研究、积极实践, 从教学方法上做调整, 在教学艺术上做文章, 使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想着暂困生, 使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不再成为空谈。真正做到教师在研究状态中教学, 在“二中”工作即研究, 研究即工作。教研成果显著:班集体建设具有了科学性;学科方面, 数学组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科日记、数学教具我来做;物理组小组长承包制;英语组小师傅带徒弟制;语文组的自主作业、五星级作业、五色卡、作业的6小时内反馈、课前的演讲;化学组特色学习小组、丰富家庭实验设计等, 都成为教师的科研实践。并随着教师教研工作的不断进步, 这些校本研究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教学中我们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于暂困生转化的研究, 教师从学生“学不会”的原因去寻找转化暂困生的方法, 各备课组在学法上深入研讨, 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五个一” (积累一点常识、识记一组雅词、条理一条线索、分析一组妙句、赏析一段精段) , 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化学组教师分工合作, 办起了学科网页, 除将初中段所有教学资源发布在网上外, 还将相关知识分类并融合在一起, 绘制了知识网络图。数学学科集学习方法和疑难问题的研究为一体的知识一条巷, 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氛围。物理学科整体知识建构形成学科知识长廊。政、史、地、生学科的每课一讲材料的搜集, 既彰显学科特色又给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
3. 回归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与“学”的结合点, “教”的成功不等于“学”的明白,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 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真正实现教师在研究状态下的学习与工作, 使科研源于教学, 又服务教学, 达到以科研促课堂教学、以科研促教师队伍发展的目的, 我校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成功课堂”的研究。
教师评:每周末每位教师都要对自己一周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思, 做自我评价, 找出自己一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确定自己本周的“成功课”, 并写出具体的教学分析。学生评:本周最后一节课利用3~5分钟, 让学生回顾一周来本学科教学中哪节课最成功, 填写“成功课”推荐表, 说明评价理由。学生的感受:“开始评课, 觉得很怵头, 一是忘了老师讲的是什么, 二是不知怎么评课, 后来经过老师的培训, 我知道怎么评了, 实际是学会听课了, 上课注意听了, 听明白了就觉得老师讲得好, 以前和同学交流少, 我也不愿意和老师说话, 现在自己会点儿了, 也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教师结合自评和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做出具体分析, 研究自己的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 促成“教”与“学”的统一。
四、抓引领, 提高水平
为了更好地落实《大港校本教研指导意见》, 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 我们确定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 注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成了一种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机制。工作中我们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 注重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注重每一个教育时机的把握, 激发教师内在成长的动力。
1. 强化校本培训。
在学校, 我们把校内领导培训与备课组内的骨干教师引领相结合, 规定每单周四为全体教师的雷打不动的校本培训时间, 由学校领导负责, 培训内容力求全面、丰富、翔实, 形式多样。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 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 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几年来, 我们举办了“落实‘七个优化’创办优质教育”、“怎样写教学课例和教学案例”等专题培训, 在备课组内, 由备课组组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一堂好课标准的研讨, 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研水平。
2. 借助专家引领。
在校本教研中, 广大教师虽然多的是一些管理和教学的方法, 但是往往缺少在理论指导下的清晰思路, 为此, 我们请天津市教科院的王敏勤教授就整体知识的构建给教师作报告, 帮助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拓宽思路;请天津市教科院邢真所长就如何开展读书活动、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研组组长座谈;请山东邹平教研室主任成浩就如何深入开展“听说读写”进行专项指导;请天津中学的张素兰老师就如何推进高效合作学习进行现场指导;请市教研室教研员赵福楼老师就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进行指导;请教育局中教科葛长容科长介绍山西、四川、上海等地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以此指导和推动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请我区教科室徐升恒主任多次来我校就暂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与我校的干部座谈, 指导我校的备课组开展课题研究。区教研室的教研员多次来我校, 针对各学科的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具体的指导, 尤其是市、区级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锻炼了教师队伍, 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各级专家的指导提高了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水平, 为教师成长提速。
五、抓特色, 形成模式
1. 抓备课组建设, 形成“二中”校本教研模式。
备课组强, 则学校强。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不是精心准备的课决不能进课堂。课改以来, 我们更加重视备课组建设, 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 我们尝试“共享教案”, 即在集体备课时确定教学设计, 再由一人负责写出教案, 打印后发给备课组教师, 课前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自己的教学特点, 进行教案的二次修改, 并在教案上留下意见。个人上课后, 根据自己的上课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反思、再修改后, 形成特色教案。
通过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校本教研活动, 即各学科每周半天的教研日活动, 每次安排一至二节备课组内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观摩课, 各年级教师轮流上课, 供备课组教师研讨, 教务处安排人员给做课教师录像, 评课时边看边评, 形成了“个人研究—集体研讨—轮流执教—聚焦问题—反思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 形成优秀的教师研究文化。
2. 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创建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大港二中的青年教师是幸运的, 学校高度重视, 师傅热情帮助, 锻炼机会多。学校要求每位进入大港二中教龄未满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 规定师徒的职责和义务, 如, 每周师徒互听两节课, 徒弟教案要经师傅签字才能使用, 评课坚持“三个一”制度, 即一个优点、一个缺点、一个建议。让优点和缺点对等出现, 体现了互助合作的精神, 达到了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从教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周要上交一次集体备课记录、听课记录、教案等。开学初上一节汇报课, 期末师徒各上一节优秀课。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青年教师做课, 校领导也亲自听课评课, 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我校先后利用周六、周日和下班之后的休息时间开展了文、理分科的青年教师培训。每次培训过程中, 按照“看课堂录像—说教学反思—大家评—个人谈收获”的模式进行。在培训过程中, 同科教师从学科整合、新课程理念、课堂实效性等角度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 很多青年教师取得了长足进步。
3.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创设读书研训模式。
教师的“理论学习、专业提升”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课改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 在全校开展读书系列活动, 先后为每位教师购买了几十种理论书籍, 搭建了教师学习的平台。学校在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读书活动, 交流读书心得, 实现人人读书, 大家受益, 从而带动全体教师和学生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从而获取更多信息。我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学习, 提倡教师抽出一定时间读书学习, 写一次反思报告。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业务学习”和“教学随笔”两个笔记本, 鼓励他们经常把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读书活动相结合, 进行反思, 使教师不再为读书而读书, 而是把读书与教育教学研究自觉地结合起来, 用读书指导实践, 用实践深化读书, 使读书成为教师职业人生的一部分, 并将自己的学习经验重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学会自我扬弃, 达到不断提高。学校形成了“搭建平台—典型引路—自我反思—实践升华”的读书研训模式。
论有效教研是教师的自主教研 篇11
自主教研是指教师在教和研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自发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因此厚实教师的知识素养,增强教师的教学底气。
一、自主教研是一种主动性的教研,其重点应立足于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
一是对文本本身进行深入一步地开掘。就语文来说,现在语文教材编选的篇目大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而经典就是因为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如《简笔与繁笔》一文,发表于1981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曾被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现又被选入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本,依然展现出它的生命力,是一篇颇具可读性的文章。这篇文章从题目的确立、议论的布局、结尾的样式等都有耐人咀嚼的地方,已经经过多方面的开掘,但细微之处仍可推敲。比如通过举例论证论点,作者用了四个例子加以论证:两个是简笔用得好的例子,两个是繁笔用得好的例子。简笔的例子,意在论证简笔的“得宜”和“尽妙”。简笔例子用得好有三,第一是举了《水浒传》的例子,这是因为《水浒传》是公认的传世佳作,这一例子具有典型性,其中“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可谓典型中的典型。第二是文章在列举了“武松打虎”的例子之后,再举一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例子,似乎是违背了简练为文的原则,其实不然,一个好的例子可能只是一个个例,两个例子便显得充分些。第三是这两个例子不能调换,“武松打虎”写景阳岗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破落”一词用了两个字,可谓是精练至极了,但更有用一个“紧”字的便能传神,比前者更进了一步,二者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深入剖析这一点,无疑对指导学生用例证法来写作有着现实意义。
二是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拓展,这就需要教师多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课文主要是写蔺相如,然而标题中廉颇却是放在蔺相如前面,这样的编排值得研究,需要跳出文本,将视野放大到对司马迁及司马迁写作的了解上。《史记》中合记的列传不少,如《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一般是按照标题顺序,前者为先,后者排后,分别介绍。列在前面的,其历史地位往往要高于后者。《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别出心裁,缘于司马迁个人的经历,他对地位卑微,却能作出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的英雄最为欣赏,如荆轲,如陈胜,对他们的赞赏常常是不吝笔墨,把自己的理想抱负熔化在所向往的人物身上,字里行间,英雄之气格外浓烈。司马迁对蔺相如的敬重可以从传记的结束语看出:“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如果有了这些材料的补充,对课文的分析理解是大有裨益的。主动性的教研,是有效教研的前提。
二、自主教研是一种反思性的教研,其重点应立足于对各种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参照、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正确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察各种教学参考资料也是一种共享互补,毕竟在现实中不能一直依赖于团体的帮助。要有质疑的勇气,更要有解疑的能力,这样教师的个人能力,包括教学问题的诊断,教学行为的改善、改进等,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对教参进行分析研究一是不迷信教参。例如《病梅馆记》中对“文人画士”的理解,很多教参的解读把它当作是“封建统治者”的比喻,这就值得商榷。如果“文人画士”是“封建统治者”,那么文中的“有人”是指什么呢?是“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但从原文“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中看,“有人”的发号施令更像是“封建统治者”,因此有的解读就把“文人画士”看作是“有人”(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如果这样理解,那么“鬻梅者”又该作何解呢?因而又有解读把“文人画士”当作是帮凶中的“元凶”,而“鬻梅者”成了帮凶。解说中所出现的矛盾,就在于将文中勾勒的人物形象一一指实,影射成现实中的人物,所以才会产生不能自圆其说的结果。其实“文人画士”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只是统治阶级的御用人才,而“有人”则是文人画士的帮凶。这可以从本文最后的叙述“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中得知。这里龚自珍把“予”和“文人画士”区别开来,说明“予”不把自己当作是“文人画士”,表明“予”对“文人画士”的不屑,不愿与之为伍。如果“文人画士”在这里是指封建统治阶级,而“予”就是指龚自珍自己,那么龚自珍在此作“予本非文人画士”的申明就显得奇怪,因为龚自珍原本就不是封建统治阶级。龚自珍和文人画士的不同,主要是龚自珍的叛逆个性和文人画士的道统思想格格不入。在清朝大兴“文字狱”的背景之下,龚自珍显然不敢公开和封建统治阶级对立,更不敢与之决裂,反之倒是寄希望于封建统治阶级。二是在考证中要有自己的正确结论。比如《促织》中一句子:“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其中的“旬余,杖至百”,很多教参中的翻译都是:“十几天中,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笔者以为这样的翻译尚可斟酌。在小说中,蒲松龄是借明代的政治腐败来批判揭示清朝的社会现实,如果用“十几天中,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这样的解释显然还不能昭示批判的力度。从文理上说,“宰严限追比”有一个期限,当然这个期限实际上是空的,既然蟋蟀这东西不是当地所产,即使在一年之间也难捉到官府认可的蟋蟀,十多天怎么够呢?无非是以此敛财罢了,因为交不出钱,只能受到杖刑的惩罚,而且是杖刑中的最高级一百。因此较好的翻译应是:县官严定期限,追逼交纳,十几天后,成名受杖刑一百。对教参进行研判、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是一种教学反思,通过对自身教研活动的注意和知觉,获得知识。反思性的教研,是有效教研的不竭动力,它应贯穿于教师自主教研的始终。
三、自主教研是一种创造性的教研,能够兼收各种教学研究之长
创造并非一定要标新立异,只要有自己的独立认识和独立见解,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能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都是创造。例如,鉴赏中国古代诗词,有很多教学资源可供参照,但要与众不同,就要对原有教学资源进行再创造。就选择诗词色彩这一角度进行鉴赏来说,诗词中的色彩描写实在是多种多样,有的是一种颜色:“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有的是二种颜色:“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鱼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有的是多种颜色:“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有的是冷暖色调的,如冷色调:“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周弼《夜深》)暖色调:“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乐雷发《秋日行村路》)冷暖色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有的虽是一种颜色但有层次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也有的既有色,又有香或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由此可以说明绘画是用色彩来描绘大自然的美,而诗词则用感性的文字来描述自然的道理。诗词不是绘画,也不能替代绘画,但可以通过精美的文字描述达到绘画的效果,甚至超过绘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色彩不仅展示了自然的不同景物,也同时反映了诗人的不同心境,并可以此举一反三。黄巢的《菊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用金黄这一种颜色布满整个画面,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弥满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用形象思维表现自我,菊花的形象描写透视出诗人的壮志豪情。以此可以类推至另一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夕辉晚照,枫叶似丹,层林尽染,通红如火,红得令人赞叹不已。通过和二月春花的比较,更显出霜叶的红艳,秋天的山林所具有的热烈与生机勃勃,使得秋天也有着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诗注重意境,在客观的景物中流露出诗人的主观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和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可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应对的,所以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教研予以推进和解决,这是有效教研最终目标。[e]
提升高职院校教研管理水平的思考 篇12
高职院校是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职院校的教研是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素质培养、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教研作为高职院校应有的功能, 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1,2,3,4,5]。
教研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课题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 而且还受教研职能部门管理水平的影响。高职院校教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 直接影响着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进而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竞争力[1]。
近年来, 随着高职院校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视度逐渐加强, 教研课题数量和经费逐年增多, 但教研质量、研究效果却不理想。这就需要加强教研课题管理, 对教研课题质量把关, 把教研课题的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创新教研课题管理理念, 优化教研课题管理内容、管理方式, 完善教研课题管理体系, 促使教研课题研究人员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的研究, 孵化教育教学成果, 提升学院影响力, 形成一个正循环。
1 高职院校教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教研管理规范化有待提高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研管理主要是对教研立项、教研过程产生的费用以及后续相关工作的管理。实际项目管理工作仅仅是下发文件、项目资料收集以及组织项目会议等, 而对项目实施效果、进展情况, 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环境、学院实际发展需求, 以及项目实施效果情况等, 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监督, 导致了教研课题管理过于简单化, 缺乏规范化。
1.2 教研管理队伍力量较薄弱
高职院校教研管理队伍是组织学院教研工作的主要力量,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目前管理队伍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专职人员少。目前, 一些高职院校职教研究部门, 只有一个领导和一两个工作人员, 有的工作人员还要代课, 或者身兼数职。因此在项目研究及管理过程中, 难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教研管理工作上。二是专业水平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教研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计划、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承担学院教研项目等方面的管理任务[1]。这就需要专职人员熟悉高职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国家政策法规, 能针对学院特色、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制订教研项目申报指南, 对研究项目进行系统管理等非常专业性的工作。但是,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研管理人员本身并不是学习高职教育专业的, 从事该工作后, 也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只是机械、照搬, 过于统一化, 并无针对性的进行管理, 这些极大地阻碍了教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进展。三是业务素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面对逐年增多、种类繁多的研究项目, 管理人员工作任务重, 在负责研究人员申报、检查、结题等过程中, 对项目情况不闻不问, 不能及时解答教师在教研过程提出的疑问, 任由发展, 监管不力, 造成项目流产、延期结题或者项目研究质量不高, 教研水平整体提升不快。
1.3 教研管理监控体系缺失
在高职院校教研管理工作中, 对教研课题完成过程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教研课题从立项到完成的整个过程, 有效的监控管理能够使各个阶段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强化监管, 才能保证教研课题研究顺利进行。但是从目前来看, 教研监督机制不健全, 没有形成统一的、全面的教研监管体系。
1.4 教研氛围不浓, 研究团队尚未形成
在目前教研活动中, 专业和学科骨干教师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研究和探讨。在教研项目管理中发现, 由项目主持人单独完成项目, 独挡一面的现象比较普遍, 部分属于实践方面的研究项目仅纸上谈兵, 没有真正深入到社会实践中, 无法解决企业、行业的实际问题, 也谈不上更深入的研究, 浓厚的教研氛围和学术气息尚未形成。
2 提升高职院校教研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教研管理流程, 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
教研项目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的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主要内容为项目的申报、评审、批准立项;中期管理包括项目的计划编制、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阶段总结;后期管理为研究工作结题总结、论文发表及成果转化推广管理等。首先, 在立项的过程中, 要根据立项的实际需要进行, 在审批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 体现出教研课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其次,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为保证教研成果的产出, 必须要签订立项的项目合同任务书;制定完善的进度规定, 明确每个阶段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关注教研进程, 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强化教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 注重教研成果管理和转化推广[1]。再次, 在监管过程中, 要针对教研课题整个教研过程进行监管, 切忌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在监管过程中要重视教研的质量和整体的情况。最后, 针对教研成果要形成完善的鉴定过程, 使鉴定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确保教研课题研究货真价实。
2.2 加强教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教研管理综合水平
一是引进人才。高职院校结合学院发展需求, 有针对性地引进或者选拔出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研管理人才补充到高职院校教研课题管理队伍中, 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队伍。二是提高教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教研管理人员自身加强学习教研发展的前沿动态, 培养服务沟通能力, 此外, 教研管理人员要善于总结, 及时将管理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 规范管理程序,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此外, 职能部门要结合高职院校教研成果管理的实际要求, 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定期安排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等, 使新老员工共同进步,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1]。三是增强自身主动管理意识, 做好服务管理。教研管理人员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热爱工作,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主动出击, 广泛搜集教研信息, 做好服务, 为教职工提供各种方便, 及时解答教职工在教研过程中的问题或困惑, 增强管理人员与教师间的感情, 积极调动教职工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在高职院校的教研课题管理队伍中, 需要完善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使每一位教研管理人员都能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认可。
2.3 完善教研管理的监管机制
建立的一套与教研课题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或管理制度, 并通过不断完善制度, 促进教研成果的转化。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研课题数量的不断增多, 需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课题监管机制, 以此作为优化教研课题的手段。如建立专家监督机制, 从专家的视角来进一步分析教研课题立项的可行性。建立可行的评估机制, 通过综合的评估体系来促进教研管理工作的完善。
2.4 做好教研专题的培训和指导, 组建研究团队
高校教研团队的组建是增强高校教研实力的关键, 高职院校教研管理部门是学校教研工作内、外联系的桥梁, 要充分发挥这一部门为学校教研团队牵线搭桥的作用[1]。通过定期开展职教研究讲座, 教研课题项目相关专题、座谈会、优秀评选等活动, 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形成研究团队, 集成各种研究优势, 融合不同思路, 整合教研队伍和各类教研资源, 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做贡献。
总之, 建设教研团队是推进学校科学研究事业的规范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教研课题管理, 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研水平, 提高高职院校教研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刚, 张晓妮, 王国辉.对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 2013 (01) :66-68.
[2]关尚杰.加强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认识[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2) :65-67.
[3]林再兰.刍议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63-66.
[4]沈雁飞.关于高职院校开展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 2008 (12) :150-151.
【教师教研水平】推荐阅读:
搞好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11-16
加强听评课活动 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05-29
网络教研助推教师成长05-26
多维教研引领教师成长10-28
骨干教师教研工作汇报05-20
教师如何做校本教研08-21
小学教师教研计划08-26
教师教研活动心得10-01
2022年音乐教师教研心得08-26
园本教研幼儿教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