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种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2024-07-21

打造四种教研,提升教师素质(共6篇)

打造四种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篇1

铸造教研平台 提高教师素质

习水县永安镇中学 喻国华

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领导与职工、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等思想交流、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是切实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技能,充分调动师生主观能动性,顺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 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对农村教研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本人的拙见。

一、教研工作的现状及分析

1、认识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

提到教研,多数学校只教学不研讨。一是教师们认为我是搞教学的,只要抓好教学工作不放松就可以了,研一阵也是摆脱不了的教书匠,没必要研讨。这观点就忽视了教学思路是要进化的,教学手段是要更新的,教学方法是要多样的,教学知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层次是要提升的,当教师是要成长的,要让教育教学长足发展、科学发展,也是要有一定教学科研成果展示的等内容的思考,研讨和不研讨一个样,研了无奖惩,不研无压力,难怪教研没必要了,这也正是社会人士叫教师为教书匠的缘由,视教书这行道多数人能做到的归因;二是教师们认为没时间研讨。尽管多数教师身处农村,有很多农活要做,需要有精力和时间对家庭照管,加之受市场冲击、金钱的诱惑,想从事第二职业,故认为没时间研究,一天几节课上完,课备完了,作业批改了,没有质量压力,便奔波于更实惠的农活和更找钱的职业,却忘掉了稳定的工作才是我们维持生计的根本;三是没内容研讨。研不过是听听课而已,并没有集体备课、说课议课、评课,更无第二次备课,把教学研讨简单化。研不过是完成学校所定任务而已,没有反思提出教学中的疑难,没有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没有一个可行而又实惠的课题,更无研究交流的载体。四是经费保障不足。虽说教研工作过程难免需要设施设备,需要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有部份认为,教研是学校组织的,是为学校干事,就要解决生活,就要解决研讨所需资料,既想马儿跑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也就成不了现实。综上所述,研讨太空乏,太枯燥,太无味,没必要了。

2、课堂教学无引领,过一日算一天。

人们常言:有些人教一辈子也没有上好过,那遥不可及。当然,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的追求不能十全十美,但不可能没有追求,不求完美,但求进步嘛。因为没有学习,故没有课程标准的指导,不能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和有效处理;因为没有学习,便不知新的教学手段,没有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为没有走出去,也没有请进来,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人家的课讲得多精彩,没有对比,没有借鉴,更无交流和研究,故要么自卑无助,闭关自守,要么孤芳自赏,自视清高,也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

3、内容形式单一,教学工作无活力。

一天的教,只是立足于教材现有知识点的教,没有深思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各学科知识的整合,没有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一天的教,只是立足于已前所采用的模式,传统的思维,没有远程教育资源的注入,没有借鉴别人的课件,没有利用周边可利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一天的教,只是教师周而复始的教,缺少很好的指导,缺少过程的互动,缺少成型作品(说议课、评课、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的评比;一天的学,仅倾听大理论的阐述,只有机械的硬任务,听讲、笔记、背诵、作业;一天的学,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自觉的学习,没有预习的检查、旧知识的巩固;一天的学,只是面对作业的阅号和红勾,没有贴近实际的评语、鼓舞士气的激励语、差错的更正语;一天的学,只有半期或期末的总结和表彰,没有利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习基本技能的竞赛评比,更没有思想沟通、心灵净化的德育情境。实在是缺少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措施及要求

1、建立健全教研组织,构建教研激励机制。一是各校要健全教研组织,班子要配齐,成员要得力,分工要到位,目标要明确,责任要落实;二是要制定教学研讨制度,坚持开展集体备课、人人说(议)一堂好课、人人评一堂好课、人人上一堂好课活动,规定听课任务,并将其纳入教学量化考核、晋级聘用之中;三是每周教研要有规定动作,时间要保障,研讨内容要有学科特色,确保有侧重研究,有研讨的突破口;四是教研组的工作、各教师的工作每期进行评比与奖励活动,既让各项工作务实,各过程资料管用,又让教研工作有所创新。

2、强化思想指导,酝酿教研氛围。

(1)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常规教研为基础,以课题教研为目标,以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学科带头人为纽带,以校际课堂交流为手段,加大学习力度,提高教师说课、议课、评课等方面的教研能力,狠抓课改理念的实践与探究,强化“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意识,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视教研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源头活水,实现教育教学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进一步加强教研思想渗透。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督查与指导,严格考核与量化,领导率先垂范,教师身先士卒,让人人争当良好师德师风的表率,争做教学研讨的排头兵,成为“学科的引路人和带头人”,真正让传授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转变。(3)满足教学所需,酝酿和谐教研氛围。适时完善设施设备,为教育教学研讨搭建平台,切实提高认识、增进情感,做到“四爱四力四气”:使全体职工对工作喜爱,对单位热爱,对同事友爱,对本人自爱;使整个单位内有凝聚力,外有影响力,当前有实力,发展有潜力;使整个团队个个都争气,同事很和气,队伍有朝气,整体好名气。

3、夯实理论支撑,找好研讨载体,抓好大众教研。一是人人具备课标,在教研会上学课标,通识学科学段教材,备课之前研课标,备教材与学生,说(议)课前谈课标,诉教材处理,让教学活动有依有据。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教法,真正作到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相长;二是要人人具有业务书刊,增加业务知识的汲取,技能营养的吸收,通过学习、对比与反思增强教师教学技能;三是要抓好抓实继续教育培训,学好所发的公共教材和学科教材,以五年为一学段发放笔记本,每期一检查一考核,让教师作有用的笔记。四是加大备讲辅批考五项流程管理与交流力度,抓好期中期末测评和质量分析,注重教师普通话表达、板书设计、命题、论文创作等能力的提高,切实提升教师服务于学生的质量。

4、立足师生实际,丰富教研内容,开展务实教研。

(1)上好“三课”。一是上好新任教师的达标课,通过督查、指导、再督查、再指导的形式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二是注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打造,上好示范课,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三是上好大多教师的常态课,以推门课的形式加大督促力度,以人人备、上、说(议)、评一堂好课为抓手,集中智慧作好探讨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2)搞好“三研”。一是要搞好教材的研究,让人人知道教材体系的构建,各册知识点的编排及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二是要研究教师的教法,让教法实在管用,贴进学生,让学生容易接受、很快接受、记得牢、运用活;三是要研究学生,了解其知识水平、思想动态、目标方法、习惯养成等,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开好“三评”。就是要在挖掘教师潜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肯定教师付出的基础上发现教师的闪光处,评出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论文,作好教学激励。

(4)将集体备课、上(听)课、说(议)课、评课、反思融为一体,实行“套餐型”服务,切实提升教学技能,确保开一次教研得一次实惠,开一次教研就获一次进步,上升一个品位。

5、抓实过程教研,走管用教研之路。

以往教研资料都是作好平时量化的内容,要求不高,考核不细,职称评定时也没用此资料,而是补补了事。所以要改变以前的现状,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让过程教研成为管用的教研。一是从教师实际出发,自查疑难,发现一个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让问题成为课题,搜集这方面的理论资料,学习别人处理此问题的好做法,做这方面深入的探究和交流,写此问题研讨的心得体会;二是求真务实抓教育教学研讨,扎扎实实抓过程反馈,高标准,严要求,操作实,高质量,让过程成为评职称、论奖惩、谈聘用、供考核的第一手资料,一切从严从实,绝不弄虚作假。三是将操作性强,实用效果好的教学设计、说(议)评课材料,极具特色的教研方法、活动形式发送到永安镇中学网站,通过网站宣传、交流、评比,促进教学交流与研讨,提升学校形象和教师声誉,开辟教研新路子,提升教研品位,打造学校品牌。

6、拓展教研形式,注入教研活力,打造创新教研品牌。

(1)抓好教师与教师的联动。一是成立新老结合互帮互助组,定人员、定任务、定目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是做好校际交流,让教师们动起来、比起来、研起来;三是要发挥教研处的职能作用。职能从以前的“教学管理”向现在的“教学研究、教学督导与教学服务”转变,加大中学对各小学教学督导;四是要“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教师视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经常注入教研新血液;五是要开好每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会,让各组的教师都谈起来,分析起来,总结起来,集中大家的智慧想好新点子,寻找新路子,让各教研组比起来,拿出教研成果,摆出教研成绩,展望教研新动态。

(2)作好师生互动。一是注重对教学点预习、听讲、练习、复习、作业的全面监控;二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歧视、忽视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三是用好作业批语、课间休息等时空领域作好思想沟通和交流,达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目的;四是构建兴趣小组,作好指导和带动,开展如书画、演讲、作文、奥赛、技能赛、田径、歌咏、舞蹈、体操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充实学生学习生活;五是由点到面,以个别班级为试点狠抓礼仪教育,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管理。作好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心理渴求的调查、信息搜集和整理,作好家长培训,让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而且成为家长接受培训阵地。让家长同孩子对话、教师与家长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者相互对话联动,缩短几者之间的距离,解决家长教育孩子的难题,减少几者之间的分歧,让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管理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独创特色,点点击破,全面辐射。除将教学研讨作为教研内容外,还要辅之以学校管理、食宿交流、德育探讨、班级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内容,才不至于乏味,才能形成整体效应。

总之,我们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于教研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做细做实做深教研工作见功力、以优质高效的教研工作求发展,以规范有序的教研工作促提高,以满意的教研服务见实效,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

打造四种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篇2

一、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的背景分析

一直以来, 学校的校本教研受传统思想束缚, 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思想, 研究的主题不明, 教师在迷茫中摸索着前进, 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二是学校的教研氛围不浓, 好多教师把教研当作一种任务, 为教研而教研, 是流于形式上的教研, 是一种浅层次的教研。如, 在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中, 听到最多的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评课的教师讲得顺畅、上课的教师听得舒服, 形式上是以“一对一”的静态交流为主, 内容也多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等。教研效果也可想而知, 最要不得的是, 学校与教师都将教研的重心停留在教的层面上, 对研的开展缺乏实质的工作, 教与研的脱节非常严重。

三是在教研活动中, 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认真对待, 可停留在单兵作战上, 没有团队协作的氛围。有的教师只顾自己的发展, 只耕耘自家的三亩地, 只强调自己的生存空间, 只知清扫自家雪, 认为知识是私有的, 经验是自己的, 好的教学信息不交流, 好的教学经验不传授, 有了问题相互指责, 有了成绩相互争夺。教育教学各自为阵, 这些问题是与课改的理念格格不入的, 是我们亟待摈弃的。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从2010年起, 提出了为期三年的《东湖镇中心小学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活动方案》, 方案的提出得到了教师的大力支持, 足见教师对自身成长其实是很渴望的, 只是很多时候处于迷茫状态, 无所适从而已。打造校级骨干教师队伍, 必须给教师搭建好一个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于是, 我们提出了主题式教研团队的活动方案。主题式教研团队的提出基于这样几方面的认识: (1) 我校现有教师69人, 其中市、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7人, 校内骨干教师人数相对缺乏, 但如果能发挥好已有名师的引领作用, 效果肯定会不一般的, 因为这些土生土长的草根专家对教师的身心示范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 (2) 学校教师69人中近50人在35周岁以下, 年轻教师占了大部分, 这些教师的冲劲与激情尚未全部锐化, 还处于可打造阶段, 他们经过多年工作积淀, 已有一定教学经验, 如果能给以恰当的引领, 必定会脱颖而出。 (3) 可以从两个角度同时入手, 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质量。一是开展主题式教研, 有研的主题, 能按主题方案开展教研活动, 使教研活动的目的性明确;二是构建教研团队, 营造团队教研的氛围。在团队中开展活动, 用团队的思想, 集团队的智慧开展活动, 使我们的教研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 我们提出以构建教师教研团队为途径, 按照学校制定的主题式研讨活动, 开展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 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攀升业务新高峰, 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的作用, 使之成为学校深化课改实践的领跑人, 逐步成为学校教育品牌的主力军。

二、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的行动策略

1. 组建学科教研团队, 营造合作的团队氛围。

根据实际情况, 学校组建了12个学科教研团队。分别是一至六年级六个语思学科团队, 三个数学学科团队, 一个英语学科团队, 一个体育学科团队, 一个艺术科技学科团队。聘请了12位工作敬业、业务素质突出, 并有一定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团队组长。通过积分的形式开展了教研团队激励工程建设。

2. 确立团队主题研修流程。

(1) 发现问题, 确立主题。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提炼研究的主题, 确立研究课题。 (2) 专题学习, 提高认识。专题理论学习具体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业务学习, 学习一些与主题接近的理论资料。二是实践中学, 从理论的层面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剖析, 并寻找其根源。三是教后学, 对实践过程中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与交流。 (3) 集体备课, 共同讨论。集体备课主要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讨论, 围绕主题,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4) 课堂实践, 印证预设。每学期进行的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 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 是教研主题实施的有效保证。 (5) 共同探索, 反思教学。通过反思逐渐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思在课后”就是教师在教学后必须有反思, 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开展自我分析, 以便打造亮点、剖析暗点, 总结经验, 提炼理念,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些环节中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 主题的确定必须体现“源于实际需求,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是整项活动的纽带。而课堂实践是整项活动的灵魂, 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3. 确立团队活动主题。

根据学校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的精神及学校围绕校本教研所制定的文化战略, 学校制定了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主题的东湖镇中心小学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方案。提出了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基础, 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为研究核心, 以深化“课例研究”为突破口, 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团队主题研修活动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总的研修方案, 各教研团队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子课题, 每学期有研究的重点及落实计划的部署。

4. 做好团队主题教研及课堂实践活动。

根据学校制定“关注课堂有效性”校师现场书面评课———上课教师说课反思———主评教师评课———随机抽签评课———自由互动评课———教科室点评。其中主评教师评课由上课的教研团队事先确定1位教师为主评教师。随机抽签评课教师。由教科室当场抽5位教师进行现场评课, 评课时每位教师发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不少于3分钟。

5. 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推动教研团队和谐发展。

为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 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学校建立了教研团队激励工程活动方案。按照期初落实活动主题、中期强化过程管理、期末总结考核评比工作思路, 从过程与结果两方面入手, 采用积分的形式予以综合评价, 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积分主要涉及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开展及活动的参与情况等五个积分指标, 期末, 教科室提供五个指标的活动数据, 各团队对照五个指标自评积分。结果的积分强调的是在团队的合力作用下所取得校级、区级及以上等方面的成绩, 主要涉及内容为课堂展示、教改项目、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情况, 教科室在期初公布结果的积分项目, 便于各团队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期末, 根据过程本研修活动主题及《东湖镇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课教研流程规范方案》, 由教科室统筹, 期初落实具体研讨内容、参与人员及活动时间。主题式团队教研课堂实践活动采用组内备课、代表上课、全员评课的模式进行操作。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 由教研团队负责举行团队主题教研活动, 具体流程是一周前先组内集体备课, 交流备课意见, 施教者组内施教, 组内反思性评课, 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步, 一周后校本研讨, 活动由教科室负责, 上课的教研组组长主持, 大致流程安排如下:围绕主题施教———教与结果两方面的活动情况, 评出一、二、三等奖团队及优秀教研团队组长, 公示结果, 在全镇教师会上表彰的同时给予各团队一定物质奖励。

三、打造主题式团队教研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个聪明人可以创造奇迹, 另一个聪明人也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两个聪明人联手合作, 他们创造的就不仅仅是奇迹, 而是一切。校本教研需要的就是这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合作可以使教师在互补中成熟, 在互动中成长。

1. 团队的合作氛围、研讨氛围浓了。

作为在校本研修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研活动, 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 聚合团队力量, 使集体备课、议课、评课过程更富有成效, 极大地检验和提升了教研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达到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我校一年级语思组李孝青老师, 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团队工作中, 正是这样的热情带动了整个团队, 使得整个教研团队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把教研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的概念, 无形地渗透到团队中每一个教师身上, 使得他们凡事以团队的利益、团队的目标为第一考虑。

2. 实现了“三个转变”。

以教师听为主的教研模式向教师参与的互动式的教研方式转变;教研内容单一向教研内容多元化、专题化转变;教研模式的开放, 带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不断提高。

3. 成就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 逐渐成为学校学科的领头人, 如, 我校语文学科中的顾敏, 数学学科中的高伟芳等, 体育学科中的冯建江老师不但校内名声赫赫, 就算在区内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在这些学科领头人的带领下, 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也逐渐成长起来, 在学校的各个教学岗位担当起重任。教师专业成长分层推进的框架基本形成。

打造四种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管理 高专 教师素质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高专担负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的光荣任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的质量。我校是2004年升格的高专,同其他新升高专一样,部分教师教育观念和业务水准仍不同程度停留在中专阶段水平,难以胜任高专教书育人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有鉴于此,怎样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高专教学的要求,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校除重视外出培训外,还从加强校本教研管理工作入手,大力提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能力。

1 校本教研管理对提升高专教师素质的作用

论述校本教研管理的意义必须先从校本教研的作用谈起。校本教研是指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以本职工作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中进行教研、在教研中进行教学,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群众性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管理则是指学校对校本教研实行有效的管理,使之得以长期开展下去。在教师素质中,教育研究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它引领和带动其他品质和能力的发展。高专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这种能力是衡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首要方面。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校本教研。教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需要教研,教研促进教学。教研可促进教师学习政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教研可培养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技巧和水平;教研可使教师感悟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和崇高的理想去追求;由此带动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的位置,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对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始终处于学科和专业的前沿。“教而不研则浅”,不重视教育研究的教师不能成为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只能是一个缺少创新精神、处在经验型层面的“教书匠”。优秀教师不是生来就是的,而是在教育研究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高专教师必须增强研究意识,使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职业状态下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师转变为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校本教研是一条实现科研兴校和保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人人都能参加、人人都需参加、人人都可成功的有效途径。要使这条途径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校本教研管理是可靠的保证。

2 加强校本教研管理的措施

2.1 增强教师校本教研意识

学校领导将高专培养目标、办学理论转变为全体教师的共识,让大家看到学校及个人的现状与国家级高专之间的差距,认识到教学研究是探讨教学规律、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是高专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克服“教师搞教育研究困难”的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制定不同职称教师教育科研任务,将其纳入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把参加校本教研取得绩效作为考核与奖励的硬指标,给教师压担子,促进教师积极投入教研工作。

2.2 构建校本教研管理长效机制

校本教研牵涉内容多、范围广,是今后高专管理长期的工作重点,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首先,学校领导应制订长期规划,明确工作的要求及目标,定期查找存在问题,完善改进措施。其次,建立医学教研室、科研处等管理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再次,制定教研管理各项制度,构建教研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

2.3 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本校和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争当“名师”、“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活动以及优质课、教研成果、教研优秀论文等评选活动。定期对教师教研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发表教研论文和取得教研成果作为名师培养对象、名师、学科带头人评选的必备条件以及考核、评先、晋职、提薪和发放奖金的依据。

2.4 搞好校本教研服务

学校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广泛征订中外图书、报刊及电子文献,为教师扶持1000元资金购置电脑,给他们在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将网络引入教师办公室,使教师能在网上与专家对话,拓展交流空间,丰富教研信息量。二是加强与教育科研所和本系统省内外高校专家的联系,聘请他们来校举办讲座做理论辅导,增进与兄弟学校教研教学交流。三是从办学经费中提取足够教研经费,专款专用。四是注意把握教研课题的导向,做好情报、预测等方面的信息提供和申报、管理、跟踪指导、成果上报“一条龙”服务。

2.5 发挥教研骨干示范带头作用

重点抓好教研室主任、课题组长、学科带头人、名师和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榜样作用,一是鼓励他们多出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带动群体性的教研活动的开展;二是举办学术研讨或讲座、现场教学观摩以及“师徒结对子”、“以老带新”等活动,介绍自己从事教研的心得体会,指导广大教师总结教研及教学经验,使其缩短成长周期迅速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2.6 教研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研室是学校的基层教研组织,学校教研管理部门既要放手让教研室开展工作,支持教研室积极开展多种方式、不同内容的教研活动,又要要求教研室围绕学校长期规划制订出每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组织教研室进行跨学科教学项目的研究。教研室要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营造教研团队的协作氛围。校本教研通常采取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群体研究可从教学的各环节或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焦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制定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统的研究活动,又可由学校确定课题,然后由各教研室教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最后由教研室、学校汇总。还可由高级职称教师牵头,组成教研班子,申请上级教育机关下发的教研课题,进行教研公关,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个体研究既提倡有问题就研究的方式,也可针对教学实践中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撰写反思笔记。对于教研室和个人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研管理部门要有检查、有验收、有记录、有总结,还要注意加强各教研室之间的交流。

2.7 多种方式展示教研成果

学校定期召开全系或全校教研经验交流会,组织观摩教学,使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的经验得到推广;举办优质课大奖赛、实验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表演大奖赛;定期编印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集,促使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8 做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提升专业素质 打造专业团队 篇4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财务主管高级培训班学习心得信息来源:省联社资金业务管理部作者:史丽娜 本站收录时间:2007-7-

4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省联社集中组织全省系统内的财务骨干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高级培训班。这是省联社成立三年来首次组织的如此规模的培训。可见,这次的培训得到了省联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首期培训班学员共71人,我非常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怀着满腔热情,踌躇满志,来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一走进校园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这一个月里我聆听了许多位专家、学者的讲课,他们精深的理论功底、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犀利的社会洞察力,令我钦佩不已。这次培训的课程安排紧凑有序,学习内容精广相济,极具理论性和系统性,使我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知识决定高度

每一堂课所传授的知识,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些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用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最前沿的观点、最权威的理论,并结合鲜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将复杂的原理讲得通俗易懂,使我深受启发。通过学习,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认识到自己专业上的差距;通过学习,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当前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会计职责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过去对会计的认识局限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种狭隘的认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企业竞争愈演愈烈,农村信用社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挑战,要想求生

存促发展,对财务人员必须有更高的要求:精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精通业务,具备战略性思维。必须超越传统观念,站在更高的位置,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首先,提高对财务预算的重视度,建立成本控制和管理体系,降低经营成本。作为财务人员要深入业务部门,才能更有效地对外部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才能确保成本效益优化的原则,才能合理的分配、管理资源,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其次,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努力提高财务分析能力。过去由于我们的财务分析能力弱,无法为管理者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此外,完善农信社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是当务之急,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完成。

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充实,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知识的贫乏,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当然,一个月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的深度也是有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引、促进工作,用实践深化、巩固学习成果;还要不断汲取专业知识,深入钻研,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二、能力体现素质

老师的授课很注重对我们学员能力的训练,要求我们除了接受知识,还要学以致用。因此他们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紧密结合工作、生活中的实例加以阐述和分析,并且充分与我们学员交流,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开拓我们的思维,引导我们思考。记忆非常深刻的是国家会计学院的夏院长给我们讲的一堂关于博弈论的课。这堂精彩的讲课让我感触很深。他用轻松自然、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给我们讲述生活中运用博弈论的案例,并且和我们做游戏,让我们在互动中体会博弈论的含义和运用。博弈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运用换位思考和逆向归纳的思维方

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站在对方或者全局的立场去考虑;在面对工作中的问题,一时又找不到解决方法,采用逆向思维也许会更容易从问题中解脱出来。

课余的时候,我们常常组织小组讨论,根据老师当天的讲课内容,结合我们实际工作情况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每一次的讨论,我们的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与他人的意见不同,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讨论效果非常好,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都有权力发言,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团队发挥优势

最记忆犹新的一堂课就是团队拓展训练。老师将全班同学分组成队进行沙漠生存、移动木棒、坦克兵团、数字传真等项目,让我们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虽然我们第七小组并未取得最好的成绩,但结果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团队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从陌生走到熟悉,从相知走到团结,从互助走到胜利。这一切源于我们对团队精神的深刻理解。古人云:“康泰之树,出自茂林,树出茂林,风必折之。”一棵健康高大的树木,一定是从茂密的森林中生长出来,这棵树如果离开这片森林,风一吹来势必折枝散叶。在现今社会中没有一个人单靠自已就能顶天立地,所以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已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应该将团队意识深入到企业内、部门中,引导大家的意志和行为向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强化团队精神,使员工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责任心,从而增强信用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提升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打造全新的农信品牌。

四、学习改变命运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深刻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必须把握此次学习机会,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要胜任肩负的职责,就必须重视学习。省联社成立以后,把提高财务主管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提升行业管理能力、防范管理风险的重要任务,在全面培训基层农村信用社财务人员业务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财务主管的水平,参加此次培训的我们深感肩负着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的历史使命,更应当把握时机,努力学习。学习是一项终身受益的事,所以要持之以恒,没有学习就没有提高,不能提高就无从谈发展和进步。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是一种责任,是保持自身素质与岗位一致性、形势任务要求一致性的需要。世界瞬息万变,唯有不断的学习新理念、新业务、新技能,才能让自己适应这个多变的环境,不被淘汰。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认识到企业管理与创新要靠学习,靠培训,要接受新理念、新业务、新技能。不学习就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就会被社会淘汰。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的挑战。认识到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以上是我参加培训的一点感悟,作为一名农村信用社的财务人员,我们肩负着提升行业管理能力、防范管理风险的神圣使命,应积极投身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探索之中,成为我省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引领者,切实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农信社的管理改革之中,切实发挥财务管理在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提高系统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为提升行业管理能力、防范管理风险水平奠定基础。今后,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化的水

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懈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了,但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拓展中的团结互助却永远没有结束。这次的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不仅使我增强了专业知识素养,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那种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

打造四种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篇5

**区分局巡警大队以开展“平安广安”、“文明城市”活动创建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全面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积极打造小平故里一流巡警队伍。

一、严肃纪律强化管理能力。该大队始终把队伍正规化建设作为推进队伍建设的根本来抓,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以落实《内务条令》、“五条禁令”和“四句话”要求入手,进一步完善大队各项规章制度,狠抓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强化各项监督措施的落实,树立良好警风,确保政令警令畅通,争创“无违纪科所队”。

二、勤练技能提高实战能力。为确保队伍做到“招之既来,来之能战”,大队把苦练基本功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制定了全年训练计划,规定了每月训练内容,明确了每周具体课程。以“三懂四会”为主要内容,组织民警有重点地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知识;以例会形式安排大队小教员讲解处突事件的方法技巧,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演练,提高处突能力;通过开展“日学一法”活动,不断提高民警的思想素质,组织开展体能练兵,提高民警的身体素质。通过开展计算机培训、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能训练,将巡警炼就成小平故里一支能打硬仗的巡警队伍。

三、无隙巡逻提升防控能力。该大队始终以“降低发案、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不断探索巡防新路子,结合城区发案特点,按照“有警处警、无警巡逻”的原则,屯警街面,提高街面见警率,并采取步巡与车巡,武装巡逻与便衣巡逻、蹲点守侯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网格化”24小时的巡逻防控体系,切实提高巡逻盘查及打击犯罪能力,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如1月1(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日,龙某等人刚骑上盗得的摩托车来到岔马路武装检查点时就被民警邓光成等人查获。

四、快速反应提高维稳能力。该大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严格值班备勤制度,做到闻警即动,快速反应,以快维稳,随时完成好各项急、难、险、重任务。6月上旬,石笋镇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大队接到指令,紧急调集60名警力赶赴现场,成功妥善处置了该事件。

打造四种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篇6

当初提倡集体备课是因为:1.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需要。面对新课程, 不少老师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 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如何理解新课标、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 心中常感惴惴不安, 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 显然不可取。集体备课,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实现取长补短, 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2.教师专业逐步提高的需要。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 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 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 这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 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博采众长, 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落实课改要求的需要。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教的方式的转变, 依赖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而这种变化仅靠个人的努力是很难达到的。所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钻研的三结合, 自然而然地成了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之路。集体备课正体现了这种三结合, 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促进了教学相长, 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4.教科研氛围创设的需要。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 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 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而学校层面的教育科研, 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 否则易流于假、大、空。

两年多的集体备课实践中我们体会到:1.凝聚了集体的智慧。组织开展集体备课, 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的相互交流与切磋, 既学习到他人的长处, 又找到自己的不足, 通过扬长避短, 实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3.整合了课程资源。师生的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发展目标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在集体备课中得到合理的整合和最优化的配置。4。加强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在活动形式上做到了“四固定”, 即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和课程目标。

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 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或“各种资料的拼盘”;集体备课导致教师的“不作为”;集体备课缺乏教研意识等。

反思之一: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为什么教师参与的热情度不高呢?

1.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个体性的,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认真批改作业和用心辅导学生, 就完成教学任务了, 不需要搞什么集体备课。这导致很多老师不接受也不乐意参加集体备课。

2.缺乏专业带头人。这造成了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从效果上看没有很大区别。教师个人过硬的业务素质是集体备课成果能够顺利显现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

3.教师的职业习惯是自我封闭的。我曾经引用苏轼的绝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来形容老师的职业自我封闭, 其实苏轼对庐山认识的精髓在从不同角度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庐山是这样, 集体备课也是如此:“角度不同, 深度不同, 得到的结果一定不同”。

反思之二:我们对集体备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安排:包括集体备课的召集人, 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要求及反馈等, 为什么集体备课仍与初衷相背呢?

1. 沟通不够。校长、主任、组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够。怎样才能更好地沟通呢?沟通首先是以学校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基础, 而不是以个体的利益和感情为基础。其次是平等待人。第三是以理服人。第四是双向性的。沟通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的目标和最佳的工作效果。

2. 专业引领不够。澄迈中学目前有9名省级骨干教师, 分布在不同的学科, 但在集体备课中学校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 我们还有53位中学高级教师, 他们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专业引领就是要从研究、指导、服务三个维度, 积极地促进集体备课的建设。很可惜不论三个维度中的哪一个, 我们都做得不够。

3. 对集体备课的成果没有合理使用。集体备课就是让教师们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 发挥集体的智慧,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拓展教学思路, 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 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可惜大部分教师把集体备课当做自己“不作为的法宝”。

4. 集体备课组成人员单一, 集体备课除同科组的备课外, 还要进行同教学班的备课, 否则不完美, 例如高三年级在每次测试后可以以班为单位举行集体备课, 面对相同的教学对象老师都认真进行反思式集体备课, 参加的人员包括科任老师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

5. 集体备课制度还不健全。为了更规范化管理, 应完善下列制度: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制度。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所完成的中心设计任务, 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作为个人教学情况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集体备课结果使用制度。各教师领到集体备课资料后, 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 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 甚至再创造, 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三是反馈制度。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 总结教训, 老师每课都必须反思, 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 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 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四是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建议从两个方面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是学生在课堂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数量、质量及方法。二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心理 (兴趣、参与意识、思维状态等) 的表现。

反思之三: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集体备课该怎么办?

1.刘良华的体验学习论认为, 求知兴趣本身就具有知识价值, 缺乏求知兴趣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杜威也强调了求知“兴趣”的问题, 他在《我们怎样思维———再论反省思维与教学的关系》中从个人方法的角度强调了个人态度为:虚心、专心和责任心。其中, “专心”集中表现为“热情”。在杜威看来, 真诚热情的态度是一种理智的力量。很可惜, 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对老师的个人热情、信念、参与、个人理解等因素关注不够。

2.由Collins, Brown, and Newman首先提出的认知学徒模式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并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的和文化适应的本质。从这一理论反思, 我们缺少经验丰富和技能专精的“师傅”, 导致我们的集体备课总是停留在低层次的“五环节”上, 其实集体备课还应包括:思维策略 (问题解决的思路) ;控制策略 (监控、诊断与修正) ;学习策略 (如何获得新的概念、事实和程序) 等。

3.哲学中的矛盾论告诉我们, 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一般号召与个别工作相结合。从这个角度看集体备课, 总觉得我们工作中一般号召多了, 个别工作少了, 不论是针对不热情甚至反对集体备课的教师, 还是对针对有能力进行专业引领的教师, 我们的个别工作都少。

上一篇:去三亚有感作文下一篇:花三亚会议执行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