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装懂的寓言故事

2024-06-29

不懂装懂的寓言故事(共11篇)

不懂装懂的寓言故事 篇1

牙齿锋利的梭鱼忽然心血来潮,想去干猫的行当。不知道是不是天天吃鱼腻得慌,反正他央求猫带他去打猎,到谷仓捕食老鼠。

猫对梭鱼说:“算了吧,朋友,这种事你能行吗?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小心点,可别出丑啊!”

“嘿,没关系啦,抓老鼠有什么稀奇!别忘了,我可逮过不少鱼虾呢!放心吧!”

猫没有办法,只好带梭鱼来到粮仓,各自守候老鼠。猫玩够了,也吃饱了,便去看自己的朋友。只见梭鱼半死不活地躺在地上,嘴巴大张着,奄奄一息。原来他的尾巴被老鼠吃掉了。

猫见梭鱼根本不会捕鼠,只好把半死的梭鱼拖回了池塘。

不懂装懂的寓言故事 篇2

是的, 我是从我们的相遇讲起的。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 在市中心最大的商场从二层到三层的扶梯上。我上行, 她下行。突然, 我注意到了她, 她也注意到了我。我们的目光像闪电一样缠在一起。就一秒钟。一秒钟就够了。一秒钟就足够了。那是需要我用一生来回报的一秒钟。

我成了她的俘虏。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一秒钟。一秒钟就足够了。那是真正的“闪电战”。她长得一点都不漂亮, 但是她的目光里透出了一种特别的气质。我至今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定义那种气质。也许可以说是“柔弱的冷漠”?在那之前, 我一直觉得冷漠是世界上最强硬的情感, 可她的冷漠柔弱得令我痴迷。她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她好像是一个梦或者一个谜。这个谜, 闪电般地迷住了我, 完全迷住了我。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引起她的注意。她完全是在我注意到她的同时注意到了我。那是互动的一秒钟, 交融的一秒钟。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或者说, 它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在回头盯着她的背影的时候, 我肯定那互动和交融的一秒钟, 永远也不会与我们的生活分离了。她没有回头。但是, 她将脸侧过来了一点。她将背影升级成了侧影。我知道, 她在用余光延续刚才的互动和交融。

你想起来了吗?她在人群中的消失并没有令我失落, 因为我预感我们的相遇并没有结束。你想起来了吗?我的预感很快就得到了证实。那一天的傍晚, 我刚走进住处附近的那家快餐厅, 目光就被强烈地吸向了最角落里的那张桌子。她坐在那里, 柔弱又冷漠。她显然已经吃完。她好像正在等人。她好像正在等我。她特别的气质完全改变了快餐店的气味和气氛。它好像突然变成了令人心惊肉跳的情场。更准确地说, 它是突然变成了惊心动魄的战场。我稍稍迟疑了一下, 突然, 又有重新穿上了军装的感觉。一场新的战争即将开始了。这不是常规的战争:因为我射向“敌人”的将不是子弹而是词语。因为我的词语必须命中却不能致伤, 更不能致命。我的目标仍然是“占领”, 但不是占领我的“敌人”占领的地方, 而是占领我的“敌人”……这是更需要讲究战略和战术的战争。

你应该还记得我接下来讲的那些吧?

是的, 我没有走向柜台, 而是直接走上了前线。我在她的对面坐下。她有点脸红, 却并没有不安或者反感。我提起我们中午在市中心那家商场扶梯上的相遇。“我们?”她做出吃惊的样子说, “没有印象。”我说她“做”出吃惊的样子, 是因为我肯定她是在撒谎。这谎言远比真话重要。它暗示的是机会。我抓住了这关键的战机, 与她交谈起来。我首先主动暴露自己, 这当然是为了诱敌深入。我告诉她我就住在附近, 这家快餐厅就像是我的食堂。而她说她是第一次从这里路过, 当然也是第一次走进这家快餐厅。接着, 我谈起了我的工作和爱好, 我相信它们有利于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我的战术非常成功。她很快也开始提供对称的信息。她说她在图书馆的采编室工作。工作意义虽然不大, 却很安稳。她说她喜欢安稳的生活。我们的交谈直到最后才遇到一点惊险。

在她突然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 我匆匆忙忙在一块餐巾纸上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这当然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想她也做出对称的反应。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同一天在两个不同地方相遇, 这不只是机遇, 我严肃地说, 这是“缘分”。我没有想到这个词火力过猛。她显然是受惊了。她看上去好像连我的电话号码都不想要。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扔在旁边桌面上的那张报纸为我解了围。我借用那条醒目的标题, 说留下电话号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她的反应说明她有起码的幽默感。

这些都是我昨天已经跟你讲过的。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个电话号码。在她离开快餐厅50分钟之后, 我用它发起了第一次强攻。接通信号响了很久她才接起电话。我开诚布公, 承认中午与她擦肩而过的瞬间就成了她的俘虏。她没有放下电话, 也没有开口说话。我用同样猛烈的火力发起了第二次强攻。她还是没有说话, 也没有放下电话。

在拨打电话之前, 我反复设想过她对我第一次电话的反应, 同时也反复设计过对她的各种可能反应的反应。我设想过刚听到我的表白, 她就立刻挂断了电话。我会将这种反应当成是进展, 而不是终结。我会再拨通那个号码, 不停地拨, 直到她终于接起, 并且开口说话;我也设想过还没有等我表白完毕, 她就破口大骂, 骂我无聊, 骂我无耻。我同样会将这当成是进展。我会耐心地等她骂完, 然后不停地表白, 直到她变得心平气和;我还设想过在听完我的表白之后, 她会语重心长地规劝我不要有非分之想。这样的反应也会被我当成是进展。我会乘胜前进, 直到她停止对我的规劝……

但是, 她既不说话也不放下电话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这也可能就是她的“特别”之处吧。我担心这就是终结。我有点不知所措。正面强攻的战术显然已经失败, 我应该迂回包抄, 甚至以退为进。对不起, 我说, 我不应该冒昧地给她打电话, 更不应该这样露骨地表白对她的好感。我的后退立刻招来她的进攻。真没有想到, 这新的战术会如此奏效。是啊, 她说, 这样的行为绝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你听出来了吗?她这是在引用我50分钟前说过的话啊!这哪里是进攻, 这分明已经是就范!我为自己的首战告捷激动得彻夜难眠。

你还记得我昨天讲的这些吗?接下来的是一场持久战:长达11个月的持久战。在这段时间里, 我谨小慎微, 忍辱负重, 随机应变。我明明不喜欢吃甜食, 因为她喜欢吃, 我就说我也喜欢吃, 而且跟着她大口大口地吃;我特别喜欢看NBA, 因她不喜欢看, 我就说我也不喜欢看, 而且一场都没有看。我为自己纯真的感情说过无数的假话谎话疯话蠢话。她终于情窦渐开。从第一次强攻之后的第152天起, 她不再拒绝我在马路上拉着她的手。而那之后的第79天, 我想抱她的诉求终于获得恩准。又过了41天, 当我在潮湿的夜色中抱紧她的时候, 她不再将脸埋在我的胸口, 而是抬起来仰视着我。那种仰视令我的身心瑟瑟发抖。我尝试着将嘴唇贴近她的嘴唇。她没有将脸侧向一边。那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亲吻。它让我顿时感到了激情的膨胀。

就在那天晚上, 我第一次梦见了我们的肉搏。我曾经在前线经历过三次肉搏。那是真实的战争中最真实和最残酷的部分。那是“你死我活”的二律背反。而出现在我梦中的肉搏就像是一场美梦。我们好像是在空中翻转, 因为我们身体的下方没有任何的支撑。可我们却并没有悬空的感觉。我们各自的身体成了彼此依附的大地。我们与这温情的新大陆一起旋转和升华。我们的肉搏是充满辩证色彩的双赢。

你还记得吗?我昨天一直讲到了这里。我知道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却还是不停地讲, 一直讲到了这里, 一直讲过了这里。

我们的肉搏在一阵放电般的痉挛中结束。那已经是凌晨2点50分。我被那畅快的感觉惊醒了。我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她的电话。我想正式向她求婚。我想天一亮就去登记。她几乎是立刻就接起了我的电话。

我当然好奇她为什么还没有睡觉。她的回答更让我感觉神奇。她说她“知道”我会来电话。这怎么可能!我不敢相信。我不相信她能够感觉我们在梦中像光线和气流一样的翻转。她没有提到我的梦, 她提到的是我们在扶梯上的相遇。她说那一秒钟是我们相距最近的时刻, 后来她觉得我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如此“特别”的想法。我当然也崇拜那神谕般的最初一秒钟。但是我觉得后来我们更是在不断地走近, 总有一天, 我们会像在我刚才的梦中那样难舍难分。我们结婚吧!我怀着最神圣的虔诚恳求说。

她的沉默令我不知所措。我更没有想到, 在那么长的沉默之后, 她会用我冷漠又柔弱的声音说“不行”。我当然不会将这也看成是进展。“为什么?”我恐慌地问。她的回答让我感觉有点无聊。她说她是残疾人。我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开这样的玩笑。她说这不是玩笑。她说她不完美。我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她说没有人像她那样不完美。她说她的身体有缺陷。“怎么我不知道?”我有点不耐烦地说。她的回应很冷漠, “因为你不知道。”她说。她说这是真的, 她是有缺陷的人。我当然不可能相信她。但是, 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她为什么不用一个讲得通的理由来拒绝我?

我没有想到接踵而至的竟是她将近两个小时的讲述。“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她说。我不喜欢这种乏味的开始。接着, 她提到了许多毫无关联的人事和场景。在我就快承受不了的时候, 她突然将我带进了她的家庭。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向我提起她的家庭。她对她家庭的回避曾经也被我当成是她的“特别”之处。她的讲述躲躲闪闪, 含糊其词。她好像是故意不让我听懂。而且她吐字的速度极快, 显然是不想给我留下任何反应的空隙。

她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一直讲到晨曦透进了我的窗帘。直到这时候, 直到她突然挂断电话之前, 所有那些听起来毫无关联的细节才突然联在了一起。我至今也不相信从她烟雾缭绕的讲述里浮现出来的最后的场面。但是, 我听懂了……是的, 那时她刚满13岁。是的, 当时她正在家里的卫生间里沐浴。是的, 他闯了进来。是的, 他闯了进去……是的, 我听懂了这个我至今也不相信的结局。

我昨天一直讲到了这里。你还记得吗?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我真的不想再讲下去了。

我至今也不相信故事的结局, 更不相信那样的事会发生在她的身上, 或者说, 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听懂了却不相信, 这种矛盾的状态改变了战争的节奏和性质。我即将到手的俘虏逃走了。她突然挂断了电话。而我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躺了几乎整整一天, 就像一名阵亡的士兵。但是, 我的大脑不仅没有死亡, 反而异常活跃。我疯狂地想象着那个最后的场面, 所有那些毫无关联的人事和场景都历历在目, 它们像带着身体污垢的洗澡水一样汇入了结局的阴沟。

是最初的那一秒钟救了我。在夜幕降临之际, 那一秒钟的神圣感觉突然重现在我的心灵中。整整一天野蛮的想象被迅速击溃了。我开始接受她的“残疾”, 开始理解她的“缺陷”。我开始觉得正是她的“残疾”和“缺陷”造就了她的特别。生活对她的伤害猛烈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发誓我要用一生来爱她, 就像我在最初的那一秒钟感觉的那样。这崇高的爱促使我再次拨通了她的电话。但是她没有接。我不停地拨, 一直拨到了第二天。她还是没有接。这是自从我对她发起第一次强攻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我突然有不祥的感觉:她说我“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会不会就是她绝望地留下的遗言?我迅速坐了起来。我必须找到她, 将她从绝境中拉回来。

就在我刚准备锁门的时候, 电话响了。我冲进房间, 冲动地拿起话筒。我知道是她, 尽管她没有说话。“我爱你!”我对着话筒说, “我们马上结婚吧。”不知道等了多长的时间, 我才听到了她的反应。“你真的不在乎吗?”她用我几乎听不到的声音问。“不在乎什么?”我故意用问题来回答她的提问, 似乎是在炫耀我的毫不在乎。一个星期之后, 我们手拉着手从设在市中心那家商场顶层的婚姻登记处走了出来。

我明明知道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为什么还要接着讲呢?你看你这么使劲地摇着尾巴, 你真的急着想知道接着发生的事情吗?她可没有你这么着急。

她那天没有与我一起过夜。她说要等到正式的结婚仪式之后。她说那是她的原则。

我们正式的结婚仪式非常简单。她没有通知任何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人, 我也没有通知我家里的任何人。我们只邀请了几位要好的朋友过来。在附近的一家川菜馆吃过晚饭之后, 朋友们按照惯例到我们简朴的新房去闹了一阵。但是不到11点钟, 他们就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最后离开的是她最好的朋友。当她送她下楼的时候, 我迫不及待地脱去了外衣, 迫不及待地将堆放在床上的礼物都移到了沙发上。我站在门边等她, 我的身体已经忍无可忍了。她刚推开门, 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她抱了起来。我将她抱到床上, 迅速剥去了她的衣服。在高潮到来的时刻, 她用颤抖的声音不断感叹她的“幸福”。那颤抖和感叹带给了我极度的虚荣。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即将降临的应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和平。

我们躺在床上情意绵绵地交谈了一阵。然后, 她坐了起来。她说她想去冲洗一下。我在她走进卫生间之后, 闭上眼睛, 想好好回味一下刚才那登峰造极的虚荣。没想到这时候黑暗突然从天而降:从卫生间里传出的水流声竟突然变成了尖利的噪音, 如带齿的匕首。它刺穿了我所有的内脏。我闻到了来自身体内部的浓烈的血腥味:那是遗憾?那是恐惧?那是绝望?我马上就清楚了:那是对“不完美”的遗憾、恐惧和绝望;那是对“不再能”完美的遗憾、恐惧和绝望。那时她刚满13岁, 那充满童贞的沐浴却变成邪恶的诱惑, 却诱惑了那个最不应该被她诱惑的人……这生活中的黑暗将我带进了黑暗的生活。我的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恐惧。我绝望地想, 在标志着开始的那一秒钟之前20年, 一切其实就都已经结束了。我的身体因为这遗憾、恐惧和绝望而剧烈地疼痛起来。

如果不是因为听到了那温情的喊声, 这疼痛也许会慢慢平息, 我也许还有可能重见光明。但是, 我听到了她温情的喊声。“你不来冲一下吗?”她喊道, “你出了那么多的汗。”这是她从那一秒钟以来向我发出的最亲密的邀请。

她的邀请将我剧烈的疼痛转化成了怒不可遏的岩浆。我粗暴地冲进卫生间, 粗暴地将她抱起来, 粗暴地闯进了她的身体。她对我的粗暴一点也没有感到陌生。她用完全的驯服回报我的粗暴。她的惊叹不仅没有给我带来虚荣, 反而加深了身体的疼痛。我很清楚, 这“更好”的一次已经不是征服, 而只是被征服者邪恶的反叛。遗憾、恐惧和绝望重新占领了我的身体。伴随着这更深的疼痛, 那个最野蛮的要求出现在我的头脑中:我要“最上次”, 我要“第一次”, 我要, 我要……这时候, 我意识到身体剧烈的疼痛永远也不可能平息了。和平没有降临:我从一场战争直接走进了另一场战争。

那一次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次。从第二天开始, 她不再是我做爱的伙伴, 而沦为了我作案的对象。我不记得往她的脸上和身上吐过多少痰。我不记得多少次揪着她的头发将她的头往墙上或者桌面上撞。她额头上的那道刀疤是我的罪证。她后背上的那块烫伤见证的也是我的疯狂。在真实的战争中, 我从没有虐待过俘虏。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虐待自己最柔弱的俘虏。

所有留在她身体上的新伤丝毫没有减轻我身体内部剧烈的疼痛。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同样也是受害者。我受信息之害。我受诚实之害。为什么要让我“知道”那么多?为什么要跟我讲我“肯定听不懂的故事”?那些本来与我无关的“事实”, 因为我的“知道”而变成了我终生无法摆脱的“现实”。她为什么要用信息的病毒将生活中的黑暗扩散到我的身上?爱是生命中最大的虚荣。它需要激情的放纵, 而不是事实的约束。我对她的爱, 起源于与她在扶梯上的相遇, 它与20年前那个兽性的黄昏无关。

我们的婚姻只维持了将近七个月。如果不是因为那位邻居, 它或许还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因为她不想张扬她正在遭受的虐待。那位邻居报警之后, “家庭暴力”不仅引起了法律的关注, 还成了媒体上的话题。除了三次警方的调查, 我们还被迫接受过一次报纸的采访。在调查和采访中, 她关于“情节”的说法远没有那位邻居报告的那么严重。我当然完全接受受害者本人的陈述。而警察和记者追问暴力起因的时候, 我始终都保持沉默。我还记得那位年轻记者对我投来的那种鄙视的目光。他当然不可能看到他的追问在我头脑中激起的水花。我疯狂地注视着在那水花里沐浴的身体, 那没有“缺陷”的身体。我的沉默差点就变成了我的爆发。

因为她与事实相悖的陈述, 我被免予起诉。当然, 我们的婚姻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离婚的过程一直进行得十分顺利, 可是最后的分手却意外地成了不欢而散。我完全没有想到她最后会突然说出那样的一句话:“我知道你会在乎的。”她说。在我听来, 这不是柔弱的懊悔, 而是冷漠的责备。我气急败坏地走开了。走了几步之后, 我突然回过头来, 对着她已经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吼叫着说:“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让我知道?”

我没有留下犯罪记录, 却留下了恶劣的名声以及那些看得见的伤痕和看不见的伤痛。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离开那个国家的原因。这当然也成全了我们的“缘分”。我们在一起生活快五年了吧。你都已经七岁了。换算过来, 差不多都相当于我的年纪了。在这样的年纪, 你还有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这是你的福气。我也不想听懂。我也想听不懂。可是我还要等很久, 等到已经完全没有记忆的时候, 才会有你这样的福气。好了, 不说了。我说好了要带你到山顶的树林里去。我昨天就跟你讲过, 大自然里没有你听不懂的故事, 你还记得吗?

这是怎么了?你好像还是不想去。你怎么了?你怎么突然变得不像是你了?你好像被雨淋湿了一样。你这是想干什么?你不要这样。你不要舔我的脸……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都怪你, 你知道吗?都怪你一定要听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你不要再舔了, 我一会儿就好了。你好好坐着吧。让我给你讲完吧, 讲完我就好了。

男人看不懂的故事 篇3

王桂花嫁给黄晓亚的时候,她娘直撇嘴,“读书人,不及一个八级工!”她爹是个八级工,养着8个孩子,王桂花是老八,娘是家庭妇女。

黄晓亚生得唇红齿白,王桂花心中欢喜。她上面的7个哥哥,个个都像是在煤堆里打了一个滚儿。

丈母娘嫌黄晓亚是个呆瓜知识分子,打煤球、挖白菜窖,没一样力气活能干得好,哪及她那七个生得黑又壮的儿子,从厂子里顺出把钳子,给家里补个锅底,用马口铁敲个大水桶,白占些便宜,早晚熬成个八级工,炸花生米下小酒。那日子多殷实。

王桂花是个能干的女人,结婚时的房子是自己刷的大白粉,家具是自己上的漆。她在一所研究院里干行政,上班时间织毛衣,上海最流行的花样她一看就会,一星期出一件活儿。她把哥哥厂里发的白线手套拆了,给全家人织自线裤,洗一水再穿在身上,松松垮垮地像拖了俩白口袋。她觉得自己活得挺充实。

文革结束以后,王桂花生了一个闺女。研究院里的领导开大会说科学的春天来了。黄晓亚几乎每个晚上都去办公室,大半夜才回来。他整个人都像是惊蛰之后还了阳的虫子,精神了很多。恢复高考之后,他跟王桂花说要考研究生。那几年工厂的效益特别好,王桂花上面的七个哥哥都长了工资,街上流行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王桂花不同意丈夫考研究生,她说读那么多书干什么,不及我爹一个老工人挣得多。

黄晓亚不听王桂花的,他好像从来也没听过王桂花的,他心里有个老主意,还是照样晚上跑出去,真报了名参加研究生考试,而且,真考上了。

王桂花抱着孩子回娘家,唠唠叨叨地诉苦,大家都给她算上研究生的几年少挣多少钱。回到自己家,黄晓亚已经开始收拾行装了,王桂花悄悄地看了看丈夫,发现他眉眼间活泛了很多,像青年团组织年轻人去春游的感觉。她心里有股莫名的恐慌,搅得胃里一阵翻腾,半夜里跑到卫生间吐了。

黄晓亚得意了

黄晓亚上研究生的那几年,王桂花秋寄寒衣、春寄夏衫。

寒署两假,黄晓亚回研究院与老同事做课题。他是带着工资上研究生的,毕业之后又回到了研究院,成了单位的骨干。没多久就跑去芬兰做了访问学者。

出国之前,他带着老婆和五岁的女儿爬了趟庐山,那会儿有个电影叫《庐山恋》火得不行,说一个爱国女华侨爬庐山,恋上了一个大陆小青年,俩人玩得爽了大叫“中国我爱你”。王桂花爬到庐山的那个景区,脸非常红,心里激动得不行,她也想大喊点儿什么,可女儿在眼前她说不出来,后来想想,就是女儿不在身边,她也说不出来。

黄晓亚用海鸥反转相机拍了好多照片。王桂花觉得特幸福,那是她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黄晓亚访问了一年就回了国,生活习惯有了好多改变。比如坚决性地不穿白线织的线裤了,还爱上了喝咖啡。晚上10点以后如果不是泡在办公室,回到家里就收听外国音乐,还偷偷地买来邓丽君的磁带听。

王桂花非常讨厌这些个资产阶级的习惯,她那个八级工的老爹只喝高沫,顶多喝一种茉莉花茶,满屋子都清香,喝不着的人也闻着高兴。喝乏了的茶叶还可以做枕头,去火。咖啡那叫个什么味儿?像熬糊了的中药。邓丽君的歌是街上穿喇叭裤的小流氓听的。

她对丈夫说:“你都快成一资产阶级分子了,再闹文革的时候等着瞧吧。”黄晓亚说,文革再也回不来啦!

黄晓亚的运气来了,他又办护照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了。打点行李的时候他坚决地不带王桂花为他织的麻花辫子毛衣,他还花一百多块钱给自己买了件雪花呢的短大衣。

王桂花的娘听女儿絮叨了这一切,说桂花你得提防着他变陈世美,到美国看人家满大街大胸脯的女人,未必不动心。她爹在一旁摇摇头说:“嗨,知识分子你不管严了就翘尾巴。”

黄晓亚三年之后回了国,用人家发的几万美金买回来个新仪器,全国独一份儿,新华社的记者都来采访了。家属院的大喇叭天天广播黄晓亚的爱国义举。王桂花去食堂买饭,别人都对她指指点点,她心里其实挺不高兴。出国人员是有指标的,人家都带家用电器,黄晓亚的钱够给她娘家七个哥哥买彩电了,为这事儿,那几个黑脸汉子私下里没少骂娘。

研究院里打算提拔黄晓亚了。

他真的成了陈世美

王桂花有一天洗衣服,发现黄晓亚裤兜里有一封信,挺长,写了三页纸,是个女的写的,说怎么怎么想念黄晓亚,语言非常流氓。信的落款是英文名字,她看不懂。

王桂花的眼泪流了下来,但随后心中的怒火又把眼泪给蒸干了。她想都没想就把信交给了组织。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不靠组织靠谁哪?

研究院的书记看完这封信,脸色挺难看,打电话叫来了黄晓亚。

晚上黄晓亚回到家的时候,王桂花卯足了劲儿给了他两个大耳光。她嚷嚷着你得交待!你得给我交待清楚!

黄晓亚交待了,千言万语一句话,就是在美国搞破鞋了,作风败坏了,学资产阶级了。可王桂花问破鞋是谁,黄晓亚就是不说,俩人闹了大半夜,天快亮时,黄晓亚下跪了。

女儿11岁了,躲在自己的屋子里哭。早晨没人做饭,孩子空着肚子去上学了,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儿。

王桂花骑着车子回了娘家。中午下班的人群看到王桂花那七个黑脸哥哥等在研究院的大门口,黄晓亚一露头就给揍了。有好几百人站着围观。院里最拔尖的人才、组织部正在考察的干部,就这样丢了自己的前程。

黄晓亚晚上破头烂腚地回到家,吓了王桂花一跳,心想兄弟们的手也忒黑了点儿。王挂花也吓了黄晓亚一跳,一天未见,老婆缩水了一样,脸都小了一号。

黄晓亚用没给打肿的那只眼看到饭桌上有他喜欢吃的糖醋排骨,还有西红柿蛋汤。黄晓亚端着汤,眼泪滴进了碗里,排骨他咬不动,因为门牙给打松了。王桂花什么也没吃就收了碗。

王桂花从厨房出来,一眼看到黄晓亚在床上已经睡着了,怒火中烧,一步冲上去掀了被子,惊醒了的黄晓亚下意识地抱着头喊别打啦别打啦。女儿跑进来抱住了父亲,哭着喊“爸呀爸呀!”王桂花更怒了,顺手抽了女儿一个灯泡,嘴里吼着“你还向着他,你还敢向着他!”

黄晓亚在女儿的小怀抱里真正醒过来。才知道不是那七个大舅子又来寻仇了。他与女儿泪眼相望,都哭出了声来。

这时已经有邻居敲门了,在外面大喊桂花你开门,你开门呀!黄晓亚你没事吧?15分钟之后工会主席就到了。

众人们散去时已经快12点了。王桂花关上门回过身来,发现黄晓亚和女儿已经双双跪下了。黄晓亚的脸肿得没人样了,女儿披头散发,这俩人看起来都非常可怕和陌生。

黄晓亚说:“桂花我错了,我改了。”女儿巴巴地看着母亲说:“妈,饶了爸爸吧!”

王桂花心里的气顺了一些,她到厨房给自己盛了碗汤,拌着米饭吃了,这是她看到那封信之后吃的第一顿饭。

他们付出的代价

每天晚上,王桂花吃过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审黄晓亚。女儿长大之后说,审问的问和答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她能背下来。

王桂花根据黄晓亚回答得是否前后一致,来判断这个男人是不是老实交待了所有的问题。有些细节显然是刺激了她,因为她间或会喊一声“天杀的呀”。最后的一个提问永远是哲学意味的:“黄晓

亚,你为什么就熬不住?我怎么就能熬住!”

黄晓亚每次回答这个问题都显示出了一个畜生的本性。他慌张、混乱、软弱、无耻!王桂花的大脑瞬间就被点燃了。她愤怒得抓狂。黄晓亚就开始自己抽自己耳光。

黄晓亚终于说出了那个女人的名字。后果是可以预料的,王桂花把她结结实实地揍了。三个月之后,那女人的丈夫就和她离婚了。王桂花说这就是报应,这还不够!她从女儿的语文课本里学会了一句话: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他们家里的风暴像是没完没了了。黄晓亚的态度有点反弹了,有点耍泥腿了。王桂花继续审下去有点困难了。因为黄晓亚偷偷到医院搞到了安眠药,吃下几粒,任凭王桂花如何起劲儿地抽他、踹他,他都能睡着了,就是坐在凳子上都能睡着了。

王桂花的月经已经给气回去了,只能回娘家搬兵。她娘家妈说治得黄晓亚轻,还说桂花你千万别心软,男人吃腥,有第一回就会有第二回,你可得收伏了他,让他长个记性,要么让你哥哥再去一趟7王桂花拦住了哥哥们,她怕黄晓亚给打残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她不知道黄晓亚已经不打算和她有以后了。他在研究院呆不下去了,因为臭街了。他给自己找了家医院,人家知道他的名气,不在乎他搞没搞过破鞋。

当王桂花知道这事儿时,黄晓亚已经到医院上班了,王桂花不干了,当即找到研究院书记,书记和颜悦色地接待了她,然后语重心长地说:王桂花同志,我看这事儿就算了吧,他们已经付出代价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啊!其实黄晓亚同志是个人才啊!

王桂花打算再到医院闹一闹,这时黄晓亚从家里搬了出去,在饭桌上留了一份离婚申请。

离婚的那张纸让王桂花清醒了一点,她找到了黄晓亚的新单位,黄晓亚看到她时脸都黄了,他慌慌张张地往外溜,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王桂花的后面是不是跟了那几个黑脸的大舅子哥。

王桂花想这男人真他妈怂啊,这就给打怕了?她喊就我自个儿,就我自个儿!黄晓亚这才停住了脚步。

王桂花说我不离婚,你也别想离得成。黄晓亚说你把我摘成这样子了,你不恶心我,我还恶心自己呢。

王桂花说你犯贱啊!黄晓亚摇摇头说:王桂花,你再抽我俩大耳刮子吧,然后,就放了我吧!

黄晓亚离家出走了。也不去那个医院上班了,人间蒸发了。

三个月之后,法院开始审理离婚时,黄晓亚才出面,他对法官说,如果不判离,他就当庭自杀。王桂花说你还是男人吗?黄晓亚低着头说我不是人,我就根本不是人呀!

半年之后,离了。因为黄晓亚真喝药了,急救车冲到法院把人拉走,才救了一条命。那几年单听说判离婚时被抛弃的女人喝药的,黄晓亚又出了一回名。

这男人如此决绝地,头也不回地,走了。

女儿结婚了

黄晓亚没有提出要女儿,就是要王桂花也不会给他。

这之后王桂花一直没嫁,她听说了不少继父糟蹋养女的故事她不能再信男人了,所以她不敢嫁。离婚刚判下来时她对女儿说你那个不要脸的爸终于可以跟那个破鞋结婚了。

事实上黄晓亚再没有找过那个女人。有人看到他们在街上相遇俩人站着,都愣着,无语,然后离去。没有多少感情能架得住如此的代价吧!何况,那不过是没有耐住寂寞的一对男女的短暂的一夜情。

黄晓亚又回到了那家医院,成为了首席专家。没过两年,就遇上了一个气质优雅的女知识分子,他们结婚了。没有人再提过去的那点儿破事儿,真应了那句老话:关于感情的绯闻,提起来千斤重,放下来四两沉。

王桂花的父亲退了休。老八级工的工资赶不上一个知识分子的中级职称了。他那七个儿子所在的企业突然就变得不景气起来,四十多岁的人都显出老相了,一个个的都变得安分守己了,再也不出去和人打架了。

王桂花在单位干后勤了,她周围的好多人都混出了五大的学历,调了几次工资,她没有学历,为此,她和学历结了仇。

女儿高考的考分不够上大学,只能勉强上个大专,想复读,王桂花说没钱再读一年高中,凑合着上吧。

女儿每次向王桂花要钱,王桂花事先答应好的,也总是要让女儿在她面前站很久。王桂花总是说,钱放在自己身上多一分钟也是好的。女儿感到了耻辱,每次都哭。

女儿上了个很差的专科,一上学就开始到麦当劳打工,她挣回的第一笔钱全部交给了王桂花。王桂花拿着它,觉得这是这个世界最值钱的钱。

女儿在麦当劳认识了一个很好脾气的男生,到了去见未来公婆时,她发现这家人非常重视儿媳的智商,他们说自己的儿子智商130。儿媳的”可以低一点,但应该总得有个本科教育吧”,婆婆说。

从男生家出来,她什么也没说,回到家里拿出了课本开始读书。王桂花觉得奇怪,说不陪妈看电视啦!女儿说妈,我要专升本,上一个本科。然后把婆婆的话如是这般地说了一遍。

王桂花听了直撇嘴,她替女儿不值。骂那婆婆事多说研究院里一个老处女,50岁了还嫁不出去,出了名的,是个博士。整个人像一个傻子一样,一点心眼也没有。

女儿其实挺聪明,果然上完了本科。毕业之后就结了婚。

女婿那时应聘到了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做销售,很快就成了大区的副总,王桂花有一次听到女婿打手机,分明听清了对方是个女人,声音非常嗲,她马上问那个是谁?女婿说是老板。

王桂花晚上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女儿,女儿说没事儿!说我知道他老板是个女的,台湾女人都这样。王桂花说傻闺女啊,有事就晚了,你妈就吃了个大亏啊!得盯着点儿他们。

从此,王桂花只要见女婿打手机,就给女儿使眼色,还努嘴,示意快贴上去。

见女儿跟神有点儿犯迷糊,她就凑上前去,用脸往手机那儿贴,女婿发现了一次,给雷住了。出了门问媳妇:“你妈怎么了?”

那台湾的女老板凡事都打电话来要主意,王桂花很生气,嘴里不免就唠唠叨叨。

女儿经不住自己的亲娘成天叨叨,也有点儿犯疑心,经常会审审丈夫,小两口就有了最初的争吵。

女老板来到了他们住的那个城市,总归是要接接飞机的,然后是接风的酒宴。王桂花让女婿带着老婆一块儿去。女婿说不合适吧?

王桂花说又没有鬼,有啥不合适的。女婿听了这话,脸就拉了下来,王桂花还不住嘴地说:“你们没有见不得人的事儿吧?我怎么瞅着你心里那么美呢?”女婿拎着包就出了门。

这天晚上,王桂花和女儿也来到了女老板下榻的酒店,娘俩就坐在一楼的大堂,死盯着旋转门。女儿还戴了个黑墨镜,王桂花看着女婿和女老板进了酒店,是十点十一分。从电梯里出来时,是十点二十四分。女儿出了一口气,说这么短的时间,啥也干不成。王桂花说,要是有这个贼心,啥也干得成!

娘儿俩回到家里,见女婿正坐在沙发上刷牙。非常吃惊地看着这俩人空着手回来,心想这么晚了这俩人到哪儿去了?

女儿又离了

王桂花娘儿俩自打见了台湾女老板,心里更不踏实了。因为那女人看起来风姿绰约,一点儿不像50好几的人。说她30多岁,一定有人信。

关于不懂就问的故事随笔:行动 篇4

其实在交给刘珏同学这一任务时,我是有些顾虑的,因为我们班还有不少的同学具备绘画天赋的,为了让我的工作更有规范性和公平性,我在星期五的周总结时是这样说的,刘珏同学一定要保证完成任务,其他同学如有好的想法和创意也可以积极参与,周一到校后我们再做最后的决定。我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同学们说我偏心偏向了。

刘珏同学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可靠性,交给他的任务可以十分的放心,可以想象未来的刘珏同学将会是多么得了不起啊!

二班的高媛同学也是一位不懂就问的好同学,她今天问了我一道有关“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一道题,难易度合适,现在正值期中复习阶段,大家都在主动地复习,在复习中只看书本上的定理定义作用不大,像高媛同学这样结合着具体的题目反思解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背后的知识,效果是比较好的。昨晚,我回家后关心了一下女儿的复习情况,她说复习了,我估计是主动地看了一下课本,放心不下,于是给她布置了几道具体的题目,结果还是有粗心的现象或不会的题目,所以只看课本式的复习可能效果不会太好,应该具体到实际的题目中。建议同学们作业之余还有精力的话可以做一些有答案的题目,做对了就给自己加油,做错了就找到错误原因,不会做就看看详细的解答,看解答还不懂就可以找王老师了。

说一个我自己的事吧!暑假的时候,时间宽裕,我写了不少的大篇幅的书法作品,像《孙子兵法》、《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名贤集》、《心经》,还有一些小篇幅的“微作品”,开学后,因为工作比较充实,就没有这么多写字的时间了,就想着等放了寒假心能静下来时再写吧!给自己的松懈找了个理由。昨天,一位朋友托我写一篇《心经》,我想朋友的请求是必须要重视的,下定决定拿起了笔,一写才知道,自己的功力又有了长进,感觉写起来比以往又轻松了不少,而且写出来的感觉要比原来的更满意。所以要感谢这位请我写《心经》的朋友,要不是朋友的要求,我是没有心思拿起笔写这样一幅完整的作品的。最后我得出了这样一个体会:不是等着心静了才去做事,而是在做事的时候心才静了。

同学们,不是等着把心情调整好了才去学习,而是马上行动去学习才会把心情调整好。无动于衷的开始学习吧!马上行动,学习的感觉就来了!

面试大忌:不懂装懂信口开河 篇5

前几天,汤明到该公司应聘楼面督导职位,并按要求填了登记表。回家等通知期间,汤明并未花力气了解这家公司。面试时,主考官问汤明对公司了解多少,汤明凭印象说这家公司是外资企业,还十分肯定地说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事实上,该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团,注册资金也不是汤明说的那个数。汤明落聘了。

主考官李先生说,楼面督导是楼面的管理人员,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原则性。汤明的问题在于不懂装懂,而且不够诚实,“这样的人很难坚持原则,如果在工作中也这样信口开河,说不定会闯出什么乱子。”

李先生说,面试时,主考官通常都会问应聘者对公司的了解情况。求职者在报名登记后,最好设法了解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相关情况,途径有:查看公司网页、注意观察公司的宣传栏、橱窗等。如果应聘者在面试前不努力了解招聘单位,守株待兔坐等通知,在面试时就会很被动,这时,应聘者若不懂装懂就会犯了面试大忌。

不懂装懂的寓言故事 篇6

上线,习惯了隐身,不是为了等一个人,而是在躲一个人

幸福,只不过是通话剧里的泡沫,你的幸福更加的讽刺了我的痛苦,你的世界我从此止步,没什么好留恋只是陌生人而已,我的世界充满着你,不容他人过往,如果可以请把这辈子该属于我的你留给下辈的我,不论你在哪里,我都在你一转身的距离,因为你一直都住在我心里最重要的角落

被遗忘的爱,是残留的记忆

你知道吗?我忘记了呼吸,也忘不掉你

你说:你会永远爱我,那个永远有多远呢?

那些莫名的伤痛啊!只有我自己能懂

有没有让你告诉你,你是我无期的唯一

我聆听着人们的伤悲,但却无法宣泄自己的忧伤

整个梦境里都有是你的气息,如今,梦碎了,脑海里都是你的身影

曾经你给的甜蜜,是我现在惨痛的回忆

你给我一个美好的开始,却也抚平不了你给我的创伤

默默数着我们的回忆,近视繁花和美丽,结局确实分离,

资料

想你是一种无法呼吸的同!转身抱紧你,不让你跑掉,可是无论如何再也找不到一个拥抱你的理由

我所有的秘密便是我爱你

你已退出我的世界,我试着默写你爱我的那一切

我还是在等待,等待着你回来的那一天

你来过我的世界,然后头也不回的走掉

越来越不能够相信,生命中没有你

我站在你的离开的地方,思念如此蔓延,一切措手不及

过去的再也回不来,回来的再也不完美

我真想找个没有手机号的手机,给你发条“我爱你”

我like你,是我最珍贵的独家记忆

想你,恨你,无论怎样,记忆删除不掉你

失去的那段时光叫做回忆,是那般遥不可及

回忆是没有你最伤心的解药

我用最悲伤的文字去回忆关于你的一切

读不懂的张爱玲 篇7

曾乐琛

这些年张爱玲也渐渐红起来了。四十年代写就的小说, 在世纪末的人们看来, 无疑有了超前的意义。于是乎, 内行人纷纷评论, 文学史得到更新;就连外行人也来凑热闹, 人口一个张爱玲, 生生把“张爱玲”这三个字也说得俗气起来。不过, 听说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 大家闺秀的她却口口声声地强调自己是个大俗人。看来再多一个乌鸦学舌的人也不会辱没了张爱玲的身份, 所以我决定俗气一把。

当我发觉自己在初中一年级就开始读张爱玲的时候, 我的心情十分复杂, 不知该吃惊还是该自豪。中国小孩的心理发育迟, 跟不上蓬勃发展的身体四肢, 所以读到初中一年级, 只能追随琼瑶阿姨神游玫瑰乐园, 学到一点点矫揉造作的文采, 还练就一身对月长吟迎风落泪的真本领, 等到成年以后才大叫上当受骗。那时我是一个既听话学习又好的乖宝宝, 不满足于私底下偷看几本琼瑶版爱情宝典;又听内行人指点:张爱玲是传奇作家, 缪斯信徒不可不读。于是我便找来她的书, 满脸虔诚地翻开《倾城之恋》——倾城之恋, 多美的题目啊!深受才子佳人小说熏陶的我, 未看小说光看题目就已经想入非非:莺莺张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 倾国倾城的大美女加上貌比潘安的大才子, 整一个就是千古绝唱荡气回肠嘛!所以, 这种符合广大长期生活于小农社会的中国人民之审美观, 使我在拜读了《倾城之恋》之后的失望情绪不亚于小学五年级时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我查字典查得满头大汗, 终于弄明白, 大诗人用了那么多华丽词句歌颂的原来是老夫少妻的爱情, 而且还是公公娶媳妇的畸恋!多丑恶啊!

我把这种失望情绪归根为我读不懂。我竭力想在这久负盛名的文字背后寻找有关“浪漫”和“崇高”的字眼, 或者诸如此类的概念, 然而读来读去, 明明就是一个寡妇找丈夫的故事嘛!没有月光与星子, 没有玫瑰花瓣和雨丝, 彻彻底底地颠覆了琼瑶式的爱情理念。

中国人民是热爱面子、讲究传统的民族, 因而无数的现当代作家都有着坚定不移的文学观:“文以载道。”并且或多或少都有着神圣的使命感, 实质上是政治情结。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行其道, 而日常生活的凡人小事却登不了大雅之堂, 就如同现在《金瓶梅》仍然被广大群众视为黄色小说一样。所以13岁的小女生有理由为《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范柳原你来我往不见硝烟的较量迷惑上七八年。

女主角白流苏出场的时候已经二十八岁了, 离了婚, 寄居在娘家, 被她那些尖酸刻薄的哥哥嫂嫂挤压得几乎无立锥之地, 而她的母亲又是死要面子的老派人, 不肯帮亲生女儿流苏解决生活难题, 只想替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宝络找个对象完婚, 免得落人话柄。“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 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1]白流苏为了求生存, 只得利用自身仅剩的一点女人的姿色, 从妹妹宝络那里提前一步抢走范柳原的心。

这段恋情从一开始就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 或者说是目的性过分强烈, 所以作家自始至终都是冷冷地讲着故事, 没有半点哀婉缠绵。这是因为爱情根本就不在白流苏的人生状态里, 她需要的是靠婚姻的保障抓住范柳原, 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而范柳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三十三岁的浪荡子, “赌嫖吃着, 样样都来, 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1]白流苏的眼睛是雪亮的。“范柳原真心喜欢她么?那倒也不见得。他对她说的那些话, 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对女人是说惯了谎的。她不能不当心——她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1]

白范二人的爱情故事背后, 究竟有多少看不见的硝烟, 是可想而知的。后来香港陷落了, 战争结束了他们的爱情较量。因为他们终于明白, 不管有多少的算计, 都抵不上每天早晨醒来, 看见爱人睡在身边的淡淡幸福。这种幸福感如白开水一般, 却足以促成两个犹豫不决的人缔结一场婚姻, 尽管结婚以后, 爱情的游戏会不复存在。因为他们是无法选择的, 作不了主的, 所以就不作选择地结婚了——很圆满的收场, 可依旧苍凉。

这就是张爱玲式的爱情理念——一个苍凉的手势, 一声重重的叹息, 因为“生在这世上,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2]相比之下, 还是琼瑶阿姨那些逻辑简单的古典爱情容易赚取十亿观众的眼泪。张爱玲退而居之——不知这是否社会风气的进步?人人都长出一颗水晶玻璃心, 不复面临白流苏式的生存困境了。

张爱玲是天才, 七岁就能写小说, 其代表作《传奇》和《流言》都是在她二十五岁以前完成的。在写作这些男男女女情情爱爱的故事时, 她大概还没谈过恋爱呢。所以人们都奇怪, 她的写作经验从何而来?一个妙龄女子何来那么多不堪的故事, 一提笔就是满纸的阴冷和苍凉?这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她早熟早慧, 第二是早年的精神创伤。张爱玲的父母志趣不相投, 很早就离婚了。她的父亲是典型的遗少, 把心思都花在姨太太身上。张爱玲得到的亲情之爱是很少很少的。她曾在一篇文章中描述过父亲因为一件小事而发狠打她, 全无半点父女之情, 足可见对她的伤害之深, 尤其是对一个心智早熟的孩子而言。这竟成为她一生都摆脱不了的心灵创伤, 她不再相信所谓的天长地久了。所以, 老弗洛伊德说, 一个人若要健康成长, 必须以幸福的童年打底, 否则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这是很有道理的, 尽管成不了天才。

参考文献

[1]均摘自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

是你不懂还是孩子不懂? 篇8

你是怎么评价的?

是嘲笑他(她):“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是指导他(她):“你画的不对,小白兔应该这么画......”

还是鼓励他(她):“宝宝画的真好,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这样画小白兔吗?”

如果你是第一种妈妈,你不但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而且可能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你是第二种妈妈,你是在无意中暗示孩子做事只能循规蹈矩,不能想像;

如果你是第三种妈妈,一个未来的小画家或是小发明家有可能在你的鼓励中诞生!

绘画最易诱发孩子的想像力。儿童从2、3岁起就喜欢绘画,儿童是在用画来描绘他想像的世界。

对于下边(图一)这幅画,你用成人的眼光看,它可能是一顶帽子。可是画它的作者——一个6岁的小男孩会告诉你:“我画的不是帽子,是原始森林中一条吃了一头小象的蟒蛇。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图二)

这时你能理解孩子的想像吗?可惜,不是所有的大人都能理解。更不幸的是,大人不但不理解,而且不屑于倾听——帽子里怎么会有战斗!于是,这个孩子又创作了下面的这幅画——在大蟒蛇的肚子里画了一头小象。他想,这回大人应该看懂他画的是什么了。

这次大人们的反应是,让他把丛林蟒蛇的画放在一边,“不管它肚子里,还是肚子外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去背书写字去吧。”

于是,一个6岁的孩子,也许可能成为著名画家的机会,就这样被断送了。大人的态度,让他觉得他的两幅创作画都是失败的。

如果你不想做这样的家长,那么就真诚地欣赏孩子画的“最不像”的画,并鼓励他(她)将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出来,这是最好的发展孩子想像力的方法。

创造想像是孩子创造力的最主要成分,幼儿创造想像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状况。孩子正是借助于创造想像才在绘画、音乐、制作等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创造性来的。

培养孩子的想像力,一方面是随时随地的(像上一篇中那样与孩子共同想像)、另一方面又是循序渐进的。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个故事,但要将结尾留给孩子去想像,最好是两种以上的结尾,带孩子玩接龙的游戏,然后鼓励孩子将故事画出来,再大胆地讲出来。其实这是一种综合训练,引导孩子在听、想、编、画、讲中无限地想像,在想像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读不懂。你瞳孔的虚伪 篇9

看着曾经/

属于我们A幸福

`点点消逝

━┅》

而莪却无能为力

uv◆

vu ◇

qqr

〔qゆs〕

tss

『泼墨年华』

━━━━

完美纸张も

依旧勾勒不出

你侧脸つ

幽雅的容颜e

读不懂

你瞳孔中的

虚伪

你看不到

我心中隐藏

悲伤

uwv ミ◆

vwu ミ◇

原来

你口中的誓言

只是一时的

失言

▲▲▲▲▲▲▲▲

QQ个性分组

老娘还在/

披荆斩棘A路上✰

━━━━━━━┿

ㄍm,

读不懂,

电脑资料

《读不懂。你瞳孔的虚伪》()。你瞳孔的虚伪

 

。雪山未翻ㄟ

ㄍm。大河未过ㄟ

ㄍm。巨龙未杀ㄟ

ㄍm。帅哥未泡ㄟ

L/。

●-─---@●

│● .●│

t──-─s

q⌒f 我是笨

q⌒f 我是傻

q⌒f 我是憨

看不懂的海地 篇10

大地震把海地推到了世人眼前,继而把这个危重国度推向了暴力的深渊,到处都是打砸抢,政府几乎瘫痪,连总统说话都没人听。海地落到今日地步,外患与内乱要各负一半责任。

独立了反倒向殖民者赔巨款

1697年,法国得到了现在海地领土的1/3,当时海地盛产糖和咖啡,并有大量非洲奴隶被贩卖到这里。奴隶们无法忍受严酷的非人生活(一般都活不过21岁)。1791年,在黑奴卢维杜尔的率领下,海地展开了反对殖民者的斗争,反抗持续了12年后,终于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并取得独立,但法国却要求海地赔偿他们价值约1.5亿法郎的黄金。

法国的理由就是海地在战争期间没收了白人的种植园,这一无理要求在1825年遭到拒绝,于是法国派遣了一支舰队来封锁海地,强索3000万美元的赔偿。海地政府最后同意支付1800万美元,但是国库无银,只好再同法国展开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是把赔款减为1200万美元,在30年内支付,每年支付40万美元。

1200万美元是个什么概念?1783~1789年,美国政府6年的收入总共只有750万美元。到了1800年,美国对外贸易总额也只有2600万美元。可怜的海地政府作为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当时在世界上只单影孤,寡不敌众,根本无法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从而不得不接受殖民者赔款的无理要求,这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1900年,海地每年要将国家预算的80%用于支付赔款。有时为了及时支付赔款,他们不得不从美国和德国借款。 在如此的窘况下,海地的执政者并没有发展国家经济,反而走上了军人独裁的路子。在一系列内战中,胜出者均是臭名昭著的独裁者,不但没有建设海地,反而疯狂地掠夺人民的财富。1947年,海地终于偿还完了所有赔款,但它就像一个重伤病人从ICU病房出来后再也没有醒过来一样继续昏迷。

1911年~1915年间,海地接连换了6位总统,每位不是被刺身亡,就是被迫逃往国外。1915年7月,威尔逊总统以保护美国经济利益为由,派出330名海军陆战队,就占领了海地。此后美国派了名“高级专员”,等同于太上皇,到1934年才把政权归还给海地政府,但仍继续控制海地对外财务,1947年才终止。

美国占领的后遗症是军人当政,从1957年起,军医出身的杜瓦利埃做了14年总统,其间并自封为终身职。他创立了一支手持砍刀的义勇队,到处敲诈敛财。1971年他死后,儿子继承大位,直到1986年被政变推翻为止。父子两人执政29年中,杀害无辜平民至少3万人,令海地人谈虎色变。杜瓦利埃父子的恐怖统治为海地的内乱打下了“良好”基础,从此海地毫无悬念地滑向苦难的深渊。

大片土地荒芜,人们却载歌载舞

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全国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海地以农业为主,耕作技术落后。

牺牲的中国维和人员钟荐勤在日记里说,“2009年3月份我们到离太子港100多公里的海恩,参加尼泊尔维和部队的授勋仪式,沿途路过许多村庄,四处可见荒废的大片农田,地里只有稀稀拉拉的玉米和甘蔗,其实这么大面积的耕地,就是随便撒上些种子,一年的食物也不成问题,但沿途的村民和他们的老黄狗一样,闲散地蹲在村子门前,目光呆滞地看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守着他们肥沃的土地饿着肚子。”

2008年4月,由于国际粮食涨价,海地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游行,示威群众喊着“我们很饥饿”的口号,浩浩荡荡地向大街进发。饥民终于转为暴民,把总理狼狈撵下了台。两个世纪前,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马修斯曾假设,一个人口过快增长的国家最终会因吃饭问题而分崩离析。海地不仅经历了,更是超越了马修斯所描述的情况。

由于买不起食物,海地有将近500万人营养不良,首都太子港竟然有人卖泥饼,就是泥巴里搁了些盐和面粉之后就被“制饼工人”拿去晒出来的,这就是贫穷的食物。一名海地港的民众投书加勒比海媒体时指出,过去一个山谷农业地带生产的大米就能喂饱全国,现在就算人口翻了一番海地还是有希望,但是海地人呢?

海地人似乎并不为饥荒发愁,相反,海地天气热,人也热情四溢,不管遇上什么大小节日,往往是通过跳舞和音乐来宣泄的。最大的狂欢节是在临近中国春节那几天,一般是3天时间。中国维和民警说,只有在海地才看见五六万人一起狂舞的场面,纯天然的迪厅,好不壮观。这种景象往往令人不解: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怎么还能通宵达旦地狂欢呢?这可是巨大的体力活!

父母乐意子女进黑帮

从海地国家皇宫开车10分钟后,经过一片五彩斑斓的墓地,就是佳乐福加里小镇,这里的父母对家中男孩参加黑帮感到高兴,他们还对自己的女儿参加儿童卖淫组织感到高兴。“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填饱肚子了。”

英国《泰晤士报》毫不客气地指出,海地负债累累,国家正走向崩溃边缘。当地充斥着洪水及饥饿灾难,还有习以为常的绑架、强奸及虐童。海地全国失业率高达75%,大部分人是文盲。法律允许平民能购买一些廉价食物,然后以微薄的利润在市场上销售,但近来政府强力整理街道,使平民生活雪上加霜。

卖毒品、卖军火、抢劫、敲诈勒索及卖淫,成为大多数人的“工作”,对黑帮来说,在海地这样一个没有什么主导产业的国家,恐怖活动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将目标放在没有反抗能力的妇女及儿童身上。锯掉人质的手指,然后送给其家人,并敲诈勒索,即使他们得到了赎金,他们还是会杀死人质。在海地,平均每5天就有一起绑架杀人案,在2008年前几个月达到顶峰。在有的地区,一半的妇女和女童都被强奸过。

一名到海地考察的历史学家,陈述为了保护客人,一家海地酒店的规定,不要单独出门;不要离开酒店2公里;不要在傍晚后出门;如果听见枪声,就呆在酒店;要朝拿枪站在门口的男子微笑。

钟荐勤在日记中透露,他们到达海地前3个月,中国防暴队的两名海地雇员翻译的家属就被绑架,而且赎金高得惊人,都在10万美金左右,让人难以承受。武装匪徒发现被绑人家属报警或长时间拿不出钱就很快会撕票。

暴力让警察局都退却

在飞机抵达海地上空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大片棚户区——太阳城,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美丽名字,本应让人充满幻想和期待,但是那里居住着30多万生计极端贫困的居民。

可以说,海地的一切特点集中体现在太阳城身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连一片的棚户,多为空心砖简单堆砌,或是用木头简单地搭起框架,搭上一些大小不一的铁皮,整个地区一眼望去,笼罩在沉闷的灰色和锈红色之中,加上遍地的垃圾和横流的污水,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刺鼻臭味,还有随处可见的遍布着大小不一弹孔的墙壁。一条条宽窄不一、崎岖难行的道路,人们懒散地站在自家“房”前,眼神空洞,迷惘地大睁着;衣衫褴褛的黑人小孩光着脚踢着破皮球,狭小的街道两边是些石块堆砌的球门,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无人看管,光着屁股在地上自己爬着。

自2004年匪徒向太阳城一处警察分局扔进手榴弹、炸死2名警察并将警局炸成一片废墟以来,那里至今没有再设警察局。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之为“死亡之城”,绑架、枪杀、强奸、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高发不断。穿越其中的国家一号公路被人称为“死亡之路”,2007年以前没有任何外地车辆敢进入或通过该区域。

2004年,在帮派争斗最激烈时,人们连出外取水都成了一种奢望。红十字会为了确保人们能安全地获取用水,与当地水务部门合作,在太阳城维护和管理着53个公共供水点,每月开放20天,每天开放几个小时。

83岁的埃莱瓦尼斯?蒂多尔(Elevanise Tidor)是太阳城的老住户,她在1993年时首次被卷入黑社会交火中。2004年,她再次遭受不幸,胸部和腹部中弹。她一边解开褪色的衣裳,露出了乳房切除后留下的伤疤,一边告诉记者后来她又被车撞伤、现在几乎不能走路了:“虽然子弹打在我身上,但我的家人遭到的打击最重。我不能干活,也不能为他们做任何事。孙儿们常常在上床睡觉时饿得直哭。”

太阳城已经危险得让持有重型武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都不敢进入。海地人谣传联合国维和人员多次杀害平民,还说联合国人员在这里倒卖军火和毒品,害得很多海地人都不信任外国人。

当今父母有“六不懂” 篇11

不懂让孩子吃“独食”的危害

不少父母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疼爱或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等, 将所有好吃的、有营养的水果或食品全都交给孩子独吞。在餐桌上, 父母也都是将那些好肉好菜全都夹到孩子的碗里。有时甚至是别人送的、从未见过的水果或食品, 父母都舍不得尝一口, 只是看着孩子津津有味、旁若无人地将那些水果或食品独吞完……孩子吃惯了独食, 必将会影响人格品质的建构, 养成任性霸道、自私残忍、缺乏爱心、情感冷漠的个性, 导致孩子成人后无法融入社会、四处碰壁、丧失自信和生活的乐趣、引发不测等悲剧。为此, 作为父母, 必须要深刻认识非理智地疼爱孩子的危害性, 无原则地溺爱, 最终只能是害了孩子。明智的父母每次都应该与孩子一同分享食品, 哪怕是少得不能再少的食品, 也要与孩子共同分享, 绝不能让孩子独吞独揽, 在这个问题上, 父母的心一定要“硬”, 否则, 一定会导致“好心没好报”的结局。只有科学理智地疼爱孩子, 孩子长大后才会有爱心和同情心, 才会知道与他人一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才会建构起完善和优秀的人格。

不懂家庭教育应该是“少言多行”的

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少言多行”的, 可是眼下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大多犯有“言多行少”的错误, 违背了家庭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导致家庭教育事与愿违, 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凡事应给孩子做出榜样。要多鼓励孩子, 给孩子作出示范, 多留意孩子的点滴进步, 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 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教育专家关鸿羽指出:“家庭教育, 三分教诲, 七分等待。”可见,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训练、巩固的过程, 企望一天两天就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好是不现实的。如果父母成天在家里骂骂咧咧、唠叨没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日久, 对父母的谩骂、数落已经习以为常, 产生了感觉的适应性, 就如病人产生了“耐药性”一样, 孩子被骂皮了, 最终尽管父母的骂声一天比一天高, 但孩子仍然是盐油不进, 刀枪不入。这就是不少父母为之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教育孩子, 适当的说教是必要的, 但不能滥用。否则, 尽管是父母的肺腑之言, 但最终还是事与愿违。俗话说得好:“好话不过三, 过三惹人烦。”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身教重于言教的, 用父母隐性的模范人格和建立在尊重热爱基础上的显性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 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不懂“百依百顺”是家庭教育的大忌

据笔者所知, 现在的父母简直就是孩子的“仆人”和“丫环”, 对孩子关心得过于周到和细致, 从而影响了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如孩子做作业时, 父母紧紧陪伴左右, 随时听从孩子的差遣。孩子一时叫父母削笔, 一时叫父母拿字典词典, 一时叫父母拿圆规三角板, 一时叫父母拿草稿纸, 一时叫父母拿水, 一时又问某个题目怎么做, 一时又问某个字怎么写……若是大热天, 还一时叫父母抓痒, 赶蚊子, 一时又叫父母拿“风油精”和“清凉油”……在整个做作业的过程中, 孩子是接连不断地向父母发号施令, 指手画脚, 父母是马不停蹄地为其忙这忙那, 三、四十分钟下来, 父母常常被折腾得头晕脑胀, 筋疲力尽。

如此的家教方法着实令人感到可笑。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 这是愚蠢的做法, 是父母自己害自己, 是自己在断送孩子的人生和前程。这是当今社会青少年一代为什么独立生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和病根所在。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关心得过于周到和细致, 剥夺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锻炼和养成的机会。这样下去, 只能将孩子铸造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离开父母就寸步难行的畸形人, 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由此可见,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既会学习, 又会生活的优秀的社会公民, 父母必须要转变自己的家教思想和观念, 尤其是家教方法和手段, 要真正懂得“百依百顺”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应该多让孩子去经历和品尝挫折和磨难, 以便他们长大后不被生活的风浪所击倒。

不懂知识不等于智力

“知识是人们在创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是眼下的父母却对知识与智力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的可能丝毫不知, 误将知识当智力的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如片面追求子女的学业高分, 表现在孩子还只有两三岁时, 就盲目教孩子认字、数数、背书等, 以为孩子知识多了, 人就聪明了,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了, 就万事大吉了。最终将孩子培养成了高分低能的废物, 无数的家教悲剧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下面这两个例子就很能说明上述问题。

有一个幼儿园老师给幼儿讲解了水的特性 (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有浮力等) 之后, 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回答:如果一个乒乓球掉进了无水的大缸里, 伸手又拿不到, 怎样才能把它弄出来?有的幼儿哑口无言, 有的幼儿说请父母帮忙, 有的幼儿说用小棍来拨, 而有的幼儿说往缸里灌水, 因为水有浮力。这些幼儿学到的知识是一样的, 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还如, 有一个幼儿能背颂上百首古诗词, 不少人都夸奖这个家长教子有方。有一次, 一位搞教育的人对他进行智力测试, 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匹马加两头牛等于多少个什么?这个孩子怎么也回答不出。然而另一个不会背很多古诗词的孩子却能很快地回答:“两匹马加两头牛等于四个动物。”很明显, 后面这个孩子的智力水平高于前面那个孩子。可见, 知识与智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历史上的《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典故, 同样说明了智力与知识的区别, 也凸显了智力在人的学习与生存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要想孩子智力水平高, 父母不能只让孩子去死记硬背那些书本知识, 而应让孩子多在大自然和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积累和丰富感性经验,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多引导孩子举一反三, 从而达到提升孩子智力水平的目的。如父母引导孩子认识了春天———春天是草木萌发的季节, 且雨水多, 天气变幻莫测, 气温忽高忽低等之后, 就应该向孩子提出一些与春天有关的问题, 如:为什么农民伯伯总喜欢在春天播种, 而不在冬天播种?在春天里, 我们如果出远门要带些什么东西?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什么?平时穿衣服要注意什么?等等。这才是丰富孩子知识、提高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

不懂家庭教育是“且慢”的艺术

不少的父母不懂家庭教育是“且慢”的艺术, 又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忽视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 那就是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过于心直口快, 不会“慢半拍”, 使家庭教育陷入了“适得其反”和“事与愿违”的境地, 这是父母始料未及的。如孩子问父母:“是太阳大, 还是地球大?”孩子的话音未落, 父母就立即不假思索地答道:“太阳大。”孩子问父母:“梅花是冬天开花还是秋天开花?”也是孩子的话音未落, 父母就立即答道:“冬天开花。”等等, 每次都是如此。这类父母也许不知道如此回答孩子提问的危害性:最终使孩子养成一看题目不经任何思考地马上就问父母的习惯, 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自然也就影响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理智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提问时, 会采用“且慢”的艺术, 先不急着告诉孩子答案是怎样怎样的, 而是这样回答孩子:“这个问题的答案爸 (妈) 一时想不起来了, 你可以先看看教材, 翻翻有关资料, 看能否找到答案。”驱使孩子通过找资料、看教材等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 有助于孩子独立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只有这样, 父母才不会“事后悔”。可见, 家庭教育是一门“且慢”的艺术, 为人父母者必须要掌握这门学问。

不懂如何给孩子零用钱

不少父母因为孩子天天讨要零用钱伤透了脑筋。孩子用这些钱天天去买那些垃圾食品, 既影响了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 也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父母是干着急。你不给, 孩子就纠缠不休, 就以不上学、不吃饭来要挟。父母只好用给零用钱来买孩子上学和吃饭。其实这些父母根本不必如此。如果孩子真的因父母没给零用钱而不肯上学, 父母多次说教无效时, 完全可以采用“饥饿法 (饿孩子几餐) ”“冷漠法 (对孩子不理不采) ”“劳动法 (安排大量的活要孩子做) ”等教育孩子, 让孩子感到如此赖在家里太无聊, 没意思, 饿得慌, 相信孩子过不了几天就会屈服。这时, 父母才要他保证, 今后不乱要零用钱。

其实, 适当地给孩子一些不对孩子的品德、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零用钱也不是坏事。如可以将孩子的零用钱改成“好孩子奖励金”, 就是父母给孩子约法三章, 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段里表现好, 没有违背约定的要求, 就可以奖励孩子少量的零用钱。如果没有到规定期限违背了约定的要求, 就要重新开始计算日期, 之前的时间就作废了, 使零用钱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关于进取心的演讲下一篇:地下室防水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