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 明月 诗人

2024-06-20

酒 明月 诗人(共3篇)

酒 明月 诗人 篇1

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似乎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月是他的第一个知己。

虽然身在长安供奉翰林,却是有其名而无实职。才华横溢、傲骨铮铮的他。彷徨、苦闷,于是,他“举杯邀明月”.他向那盏洁白的明月,倾吐他的才情,他的诗意他胸中早已有蓄势待发的志向。明月,是理解他的,轻轻抚摸着伟大涛人棱角分明的脸庞。他高举酒杯,痛饮狂歌,陪伴他的,也只有属于诗人的明月。夜深了.诗人也醉了„„ ”登舟望秋月”,是诗人对空有经天纬地之才不能施展的遗憾; “举头望明月”,是诗人心中无法排遣的忧郁的解脱; “醉月频中圣”,是诗人对故土热恋的情怀。李白得到了明月,明月成全了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他是诗仙,更是酒仙。酒是他的第二个知已。

得志时,他手握金樽;失意时,他把酒临风;欢乐时。他干杯莫停;忧郁时.他一醉解愁。酒,是他的生命,“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酒是他的精神支柱。“金樽清酒斗十干。”酒,是他孤独生命中的一片天,“举杯邀明月”。

喝酒,是他对现实的控诉;喝酒,是他对生命的质问;喝酒,是他对未来的期望。酒人愁肠,化作的,是千古流传的诗篇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是诗人,而又不是诗人,他是位谪仙人!《将进酒》是他留给人间一颗闪亮的珍珠;《蜀道难》是他金樽中滴落的琼浆玉露;《静夜思》是他洒在人间的春雨,永远开放出骄人的花朵!那站在般头的一身白衣,又闯人我的视线

“月”一直以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宠爱。由于宠爱,就被多情的诗人们赋予不朽的生命色彩、情感色彩。使之闪烁着一种永恒的诗趣、词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目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面对朗朗明月,李白乡情波动,牵挂故乡的亲人,思乡的情愫一齐涌来,只有如霜的明月知道诗人内心的乡愁。这一份乡愁让李白夜深难寐,遥望故乡,惟有情寄明月,表达思乡之苦。“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这里的明月已经化为浓浓的乡情。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挂念、关切、同情和抚慰与朗朗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远赴龙彪。这里的明月成了友爱的使者,友情的见证。也因为这有情的明月,是王李朋友之情达到升华,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

张若虚写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诗句,写出了月上西楼,清辉照人,痴心一缕,相思一片,悠悠随月,飘飞千里。明月明月,你是怨妇的相思情,相思魂。

子夜歌“长夜不得眠,明月何灼灼,相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还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那 对情人缠绵不尽的思恋,以至于失眠,迷糊之中好像听到情人低声呼唤,不觉空自答应。这悠悠明月,千百年来你见证几多相思愁情;又有多少相思之苦,掩映在你的清辉之下。

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写出了皎洁的月光照着如霜秋露,冷冷生辉,情人离别,刻骨相思之情无法排解,在月光下

徘徊、踯躅夜深不归,为情所困为情所苦,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隐晦地表达离别之痛,情爱之苦。明月象一个碗,又盛满忧伤的爱情。

李煜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的秋凉,同样的秋月,给人凄惨,给人哀伤,给人以无限的悲苦。每每读到这里,有多少人感时伤怀,涕泪横流。亡国之痛,失国之恨,人生失意,命途多舛,都随一轮清月,漂流而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就明月下酒,借明月抒情,豪情奔涌的李白,在这样的月夜,不得不显露出郁郁寡欢,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的俗态,那种被政治抛弃,被世界遗忘,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无奈,那种失意悲情与清冷的明月,一同相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千年一怨,也只有苏轼,酒醉以后,幽怨明月,为何月圆人不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古难全。” 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世人啊,知足常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无知,明月有情,愿我们共浴明月之光,享受着美丽多情的精魂带给我们的美满。愿浓浓的乡情,汨汨的友情,绵绵的爱情相伴我们终生。

见到月亮总想到酒,也总想到我最喜爱的两位诗人和我最爱的两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须明,酒须清,饮者须至八分酒意,胸中豪杰之气须有十分,此时,天地俱为我而设,红尘俗事离我亦远矣。

不必在浔阳江头,灞桥柳边,阳关道上设那一杯送行的薄酒。前路茫茫,还要赶一段长路哩,如果浅尝辄止,怎能尽兴?何况咽下这一杯苦泪相伴的苦酒是一件困难的事。只挥一挥衣袖好了,潇潇洒洒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也不必如稼轩醉倒推松,刘伶“死便埋我”,易安醉数海棠„„放浪形骸的诗人们只为掩饰那不欲人知的苦闷罢了,借酒逃避人世间的纷扰也能成就千古美谈,然而因少了一分豪气,也就少了二分洒脱,三分动人。

就在那么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独在,明月柔和,怒放的鲜花吐着幽香,诗人很轻易地就醉了,在月下与影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独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人就如此用手中的酒杯倾尽这千年的诗愁,一夜的闲情。千年之后,是我们这些痴痴的后学者,在静夜里沉淀自己的心情,翻寻内心的渴望,在乎人生的不平,为无言的美而沉醉。或许在我们简陋的居室中,留下的只是慈母手中一把轻柔的白绵线,只是西窗下一支嗤嗤作响的短红烛,只是夜雨中那一棵剪下的嫩绿春韭,这已足够了,甚至不须善酒,也不须善诗,只要有一颗善感的心,也能被诗中的酒香染上一脸的酡红。

枕着古诗人的余韵入眠,窗外的明月似在眨眼,我知道明天将又要面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但今夜的逃离是如此地美,而月色也是如此地明净,我的心也是如此地平静欢喜。

酒 明月 诗人 篇2

关键词:唐代诗人,诗酒情结,诗酒交融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 也是酒的故乡, 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 是属于物质的, 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而诗与酒的联姻, 更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说, 在古代中国, 特别是盛唐时代, 许多优美的诗篇都是中国酒文化的产物, 诗酒之缘, 在唐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据统计, 《全唐诗》中有“酒”字者共计5113首, 而唐诗之咏酒及与酒有关者多达万首。如此丰富多彩的饮酒诗和咏酒诗, 反映出唐代诗人普遍具有非常浓厚的诗酒情结。

一、酒文化与唐诗不可分割之关系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 而是一种文化象征, 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 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 物我合一, 天人合一, 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 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追求绝对自由, 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 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 酒神精神无所不往, 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 因自由而艺术, 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 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 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 以天地为一朝, 万期为须臾, 日月有扃牖, 八荒为庭衢。”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 这样的例子在唐代诗史中俯拾皆是。唐诗中涉及酒的诗有近万首, 间接与酒有关的几乎占唐诗的半数。在唐人的生活中, 酒扮演着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大凡朝廷官宴、乡社聚会、节日往来、送别饯行、朋友相逢、个人独酌、听歌观舞等, 上从帝王将相, 下至贫民百姓, 都与酒密切相关, 而这些都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唐代的酒与酒文化可以说是唐诗重要组成部分。试想, 唐诗中若是没有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王维的《渭城曲》,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王翰的《凉州词》, 李贺的《致酒行》等名篇, 唐诗无疑将会大为减色。

酒浸入了唐诗的灵魂, 唐诗中充满了酒文化的精神。唐诗中浸透着尚侠重义、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浸透着超越现实束缚、积极争取人格独立的自由精神, 浸透着昂扬奋发、生机勃勃的创造精神, 这些精神都与酒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唐代的诗人们大都嗜酒, 酒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条件, 王绩说:“平生唯酒乐, 作性不能无。朝朝访乡里, 夜夜遣人酤。” (《田家三首》其三) 李白说:“三百六十日, 日日醉如泥。” (《赠内》) 杜甫说:“把酒从衣湿, 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 (《徐步》) 白居易说:“但遇诗与酒, 便忘寝与餐。高声发一吟, 似得诗中仙。引满饮一盏, 尽忘身外缘。” (《自咏》) 论起酒与诗的密切关系时, 他们常在诗中诗酒并提:“一见醉漂月, 三杯歌棹讴。” (李白《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冶楼》) “客醉挥金碗, 诗成得绣袍。” (杜甫《崔驸马山亭宴集》) “林间暖酒烧红叶, 石上题诗扫绿苔。”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情为世累诗千首, 醉是吾乡酒一樽。” (温庭筠《杏花》) 唐代诗人与酒、唐诗与酒文化间的密切关系, 于此可窥一斑。

二、诗酒交融对当代诗人创作的影响

诗酒本同源。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认为西方的诗来源于希腊悲剧, 而希腊悲剧来源于原始希腊酒神的祭祀仪式。柏拉图谈到诗人灵感缘起时说, 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 一种如醉如痴、神智昏迷、精神恍惚、类似疯癫的状态, 诗人正是在酒神的狂欢中灵感闪烁, 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将酒引起的生命的力感化为对人生诗意追逐的动力, 心灵的飞翔成为活性的生命的沉醉, 这是诗化审美化生命的沉醉, 诗人在醉境中摆脱世俗的羁绊, 洞见世界的光辉, 从某种意义上讲, 诗的形式本身就是酒神仪式的移位。

诗是酒之华。从唐诗丰富多彩的咏酒诗和与唐人大量的酒后所作的精彩诗篇来看, 这些诗确实是唐人酒文化营养基中所孕育出的精神花朵。“醉后乐无极, 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 出语总成诗”。 (张说《醉中作》) “灯花何太喜, 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 诗之与酒恰如花之与叶, 互为表里, 相依为伴。从唐诗的兴盛和创作的角度上来讲, 酒的功劳不可泯没。酒能够激发出诗人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使想象插上了翅膀, 让诗人感觉到一种思想的亮光, 领略到一种灵魂飞升的姿态。只有想象才能够真正揭开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由的欲望, 让人们在梦想中获得生存的智慧和力量, 激励着人们重新返回精神的高迈和圣洁。艺术是一种梦想, 是通过想象来实现人们人类内心的自由冲动, 展示了人类丰富而广阔的精神景观, 体现人类灵魂的伟岸和不朽。想象是文学给人以诗性的力量并使人们超越庸常现实的重要保障, 是体现一个作家精神深度和艺术品位的核心素养。想象常常是以非固定、非理性的方式, 呈现出人类思维无限广阔的可能性的前景。它没有边界, 没有终点, 只要人类的心智足够强大, 就可以抵达无限丰富的奇异的地带。因此, 在文学创作中, 酒作为刺激物, 与诗性相结合, 激活了创作主体的潜在思维, 引领着人们向着生机勃勃的诗性境界飞翔。关于此点白居易有深刻体会。他在诗中写道:“醉来狂发咏。” (《偶吟》) “酒狂又引诗魔发。” (《醉吟二首》其二) 他晚年的诗多写于醉中。在醉中, 诗人的想像力特别丰富, 平时所想不到的奇思妙语、独特构思, 都会突然出现。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贺的《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样美妙的诗句, 也只能是酒中的产物。“诗句乱随青草发, 酒肠俱逐洞庭宽。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微茫梦一般”。 (李群玉《重经巴丘追感》) 诗人的想像确实十分丰富而奇妙, 在醉中可谓是涉笔成趣, 触目成诗。

此外, 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气氛的熏陶也具有独特作用, 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情有独钟。可以说, 没有酒, 就没有李白, 没有杜甫, 没有白居易, 一代唐诗将大为逊色。凡此种种都表明, 诗酒风流是唐代的社会风尚, 是唐代文人共同的生活方式, 对于唐人来说, 没有诗的人生是寂寞的, 没有酒的诗歌是干涸的。酒, 成就了一代唐诗。

三、诗酒交融展现唐代诗人的审美情境

在尼采的美学中, 醉是一种基本的审美情绪, 醉是诗酒交融的表现形态。与西方酒神的醉不同, 中国唐代诗歌中酒和诗紧密联系, 充满着诗性智慧, 是一种心灵的自远状态。自远是诗酒交融的基本特征。自远是人生负重的消解, 是轻盈的舞蹈。心灵的自远是上下俯仰自得、远近归去的心灵悠游。诗和酒交融的自远审美状态是一种对自己于此在生命和现存生命的享受, 是“心远”的意境。我们说, “心远”是一种心理距离, 或者说是一种精神挪移。这种精神挪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回归的过程。“云鹤有奇翼, 八表须臾还”, 因为心远, 而能圆融, 而能够保持心灵的澄澈、明净;因为心远, 而能够悠然神遇, 化于自然, 于悠然中打开生命的新天地。诗和酒交融的审美精神正是一种生命精神, 是心灵的自远。这种自远使人走向生命真实, 感受到勃发的生命力感, 达到超越时空的审美极至。“醉境的人生状态无酒而醉。既悲戚又疏放, 既充满激情, 又富有蜜意, 既飘逸旷达又澄明无滞, 追求生命力的高扬, 崇尚审美世界的空灵”。

生命之真是心灵的醉乡, 这是诗酒之醉的逻辑起点。尼采的酒神精神提倡一种“真”, 提倡一种更原始、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精神。然“中国的生命意识同西方殊异。它渊源于中国人个体与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心态。因此在生命的反思与体验中, 它不是向前以死作为生命的界定。而是折回头来走向人们所自来的生命的本真状态和自然的原始状态, 走向圆满自足的自然感性”。唐代文人饮酒赋诗的过程也是寻找心灵真实、回归本真的过程, 而醉态正是生命情态的展现。“千金骏马换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 凤笙龙管行相催”, (《襄阳歌》)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哗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水如一匹练, 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 看花上酒船”, (《驮浦歌》其十二) 诗酒的醉境为诗人思想心灵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醉境中弥漫着的是飞动的情思和本真的情境, 这种醉态的生命表现出一种本真的生命气质。

诗与酒所开创的境界是天地境界。冯友兰在《新原人·境界》中指出: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不同的意义, 就构成了人所有的某种境界。人所有可能的境界有四种, 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把天地境界作为最高境界, 把天地境界中的人称之为圣人。在唐代诗人眼中, 饮酒不单纯是为了解愁、娱乐和创作, 而是事天依地的存在。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就传神地勾画出当时八位豪饮者生存状态:“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百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贾至的《对酒曲二首其二》更能代表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天地境界:“春来酒味浓, 举酒对春丛。一酌千忧散, 三杯万事空。放歌乘美景, 醉舞向东风。寄语尊前客, 生涯任转篷。”

参考文献

[1]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5.

[2]萧涤非, 程千帆, 马茂元.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酒 明月 诗人 篇3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韵味绵绵悠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诗与酒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中语文教材中不少诗人都用他们那被醉人的酒香熏染的、裹挟着浓浓情思的诗句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悠远的诗韵飘散在千百年的岁月沧桑里。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应以教材为参照,关照“酒”意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以帮助我们读懂诗歌,理解诗人。

一、触景生情,酒为媒

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建安风骨的慷慨激昂,酒作为触景生情的载体,积淀着诗人的豪情抱负,将它化作了诗的旋律在文学的长河中流转不息。

二、寄酒为迹,诗言志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寄意遣怀的诗人。酒这个“忘忧物”在陶潜的诗作中传达出了他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志趣。“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只有高天阔地的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自由,也只有酒的洒脱,才懂得诗人的傲岸。

三、酒动诗兴,出华章

深得诗酒韵味并将之流转成浪漫情怀的是盛唐诗人李白,他让酒文化在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在《将进酒》里,他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无奈与忧伤排遣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愤,用“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落寞浅吟自己无人理解的深悲巨痛,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快意超脱表达鄙弃功名富贵,纵酒销愁的愤懑、痛苦与挣扎。他用酒当墨,用心作笔,让酒、诗与生命在激荡中完美交融。

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则将理智与情感放在酒中慢慢蒸发。他借酒细细品味友情与乡情,“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借酒感慨困窘潦倒的一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酒与诗见证了诗圣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呈现出了诗圣一生波折、大起大落的人生画卷。

四、情蕴酒意,词抒情

宋代词人们在酒中酿入了人生百味,令人止不住地在酒风诗韵中沉醉——

被贬黄州的苏轼站在赤壁矶上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从此,词的境界里平添了一股豪情。

柳永擎着酒杯,泪眼婆娑,面对别离低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低回婉转,千百年来仍动人魂魄。

李清照独守窗前,在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雨里浅酌低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家国之悲,亡夫之痛齐齐袭来,怎不教人断肠?

诗情恰在醉魂中,当我们接触到这类诗歌的鉴赏时,须得细细斟酌酒与情的交织与融合。

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二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①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诗人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我们借助注释了解到,诗人是在支持新政被贬、远离故土亲人时写的本诗,能感受到诗人“酒阑无奈客思家”的无奈、思乡与孤寂。月夜千山峰峦上,远处悠长的笛声伴着寒意袭来,而同一个月亮的清辉之下,千山之外的故乡亲人同样也在思念这个孤独的迁客吧。梦中,诗人孤身走在突然变得昏暗的路上,芬芳的花气迷惑着诗人。这正是被贬后的失意,现实的困顿、前路的迷茫、令诗人倍感忧心的表现。“烂柯”的典故更让我们看到诗人对年华老去,人事变迁的深重感慨。离乡的哀愁、人生的无奈、家国的命运重重袭来,酣畅的酒意也挡不住无奈的哀伤,诗人以酒结哀情,将浓重的愁绪渲染到了极致。当我们体会了诗中酒与情的关系,鉴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芸芸 重庆市江津二中 402284)

上一篇:年终大会上员工代表讲话下一篇:人算不如天算6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