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循化县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思考(精选2篇)
对循化县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思考 篇1
对循化县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思考
一、县情概况
循化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是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之一。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辖3镇6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2.5万人,其中撒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2.2%,藏族占23.4%,回、汉等其他民族占14.4%。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50万元,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2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为今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循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民增收缓慢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一般认为,农民增收有以下主要困难:
一、制约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农业生产规模偏小,影响了农民增收。一是从单个农户看,全县绝大多数农户每年种几亩地、养几头(只)牛羊,年年周而复
始维持简单再生产;多年来,生产规模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当然难以增收。二是从全县面上看,农产品不成规模,小而分散,经营粗放,提篮小卖,无大批量的产品供应,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2.农业生产资金缺乏,影响了农民增收。我们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农户有扩大种、养规模的愿望,但由于生产资金难以筹措,最终无法实现。
3、技术缺乏,影响了农民增收。再加上农村社会基础资本也
严重不足,乡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必然影响了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宽。人力与社会资本的双重短缺,导致农村科技、信息、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高素质人才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加大了发展高效农业、特色经济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限制了农民增收。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乡镇企业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阶段,发展比较落后,吸纳农村劳动力极为有限;小城镇建设也相对滞后,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村隐性失业率较高。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少,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作业时间一般为2~3个月,其余时间从事非农业。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或经营二三产业。
二、关于农民增收的可行性对策
从循化县农民收支结构和特征可以看出,农民增收困难,是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
率不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要农民增收,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合理的产业布局。从循化县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来看,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比较大。依靠科技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综合效益。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显、区域布局合理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产业开发格局。进一步扩大加工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农畜产品的增值空间,带动全县农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大力发展“花椒”、“核桃”、养牛、养羊等优势产业的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农牧民建立并参加各类协会,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增强农牧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立足于农产品加工、旅游和运输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拓展就业空间。二是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3、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工作在稳定家庭承包经济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抓好土地整理、主体培育、形式创新、机制建设等工作,使流转面积逐年扩大、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也可以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将地方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和土地流转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个乡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明确各乡镇、企业的目标任务。
4、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结合“阳光工程”,不断加强宾馆、餐饮等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注重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管理人员。在狠抓导游队伍建设的同时,组织专门力量系统地编撰各旅游景点的解说词,不断丰富景点文化内涵,并大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经营实体的建设。我县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发展旅游农业有较好的基础,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将农业产业链延长。在模式上可以发展以下几种:一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为特色的农家乐。二是以展示地方风土人情为特色的民俗旅游。三是以观赏农业新科技、新品种为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
5、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重点抓好“阳光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的建设。通过培训,确保外出务工农民有一技之长,能依靠学到的技术获得就业岗位增收,确保在家务农的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能依靠所学技术发展种养业致富。
对循化县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思考 篇2
中国共产党开封市第十次党代会,是我市迈入“十二五”新征程召开的极为重要的大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保障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贯彻大会精神,促进农业产业化,我进行认真的思考,现整理如下。
一、打造产业基地。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的原则,继续围绕十大主导产业链建设,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规模化种植小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依托,巩固提高己建成生产基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新途径,遵循“自愿、依法、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快新基地的建设。
二、培育龙头企业。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特色明显、带动力强的企业集群。对已经确定并有明显优势、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将其培养成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具有更大带动能力的龙头集团。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加大改革盘活和嫁接力度,使之发展壮大。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进力度,不断催生新的龙头企业。
三、发挥品牌效应。坚持以品牌农业引领市场,按照“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基地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一方面,重点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强化技术、提升质量、加强管理等反面给予重点扶持,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名牌产品,为农业产业化深度发展打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加快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步伐,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按照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动城乡产品批发市场的横向联合、协同运作,积极发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物流产业,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网络。
四、创新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是企业、基地、市场、农户的共同体,企业和农户作为市场主体,要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逐步发展适合不同条件的一体化的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完善“企业(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稳定农户与企业即农产品加工销售主体的关系,引导龙头企业完善“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模式,探索股份合作制的参股方式,构建农户与企业新的产权联结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五、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优化软硬环境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土地征用、税费减免、交通运输、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以政策优势结合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客商到开封投资兴业,鼓励本地能人大户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鼓励龙头企业、技术部门和农村能力、专业大户、经纪人等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推动松散型合作组织向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转变。加大对具有法人地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使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营销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大联合、大运营网络。
【对循化县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思考】推荐阅读:
循化县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10-10
循化职校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05-23
湖南省安化县06-08
浙江省开化县论文07-29
湖南新化县第七中学08-21
淳化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简介05-16
仁化县机关幼儿园2013年工作回顾06-19
新化县中医院综合楼竣工验收汇报材料10-14
沾化县地税局加强新税源管理实现新突破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