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青蛙一样思考-读后感

2024-07-03

像青蛙一样思考-读后感(精选15篇)

像青蛙一样思考-读后感 篇1

职场内部的权力斗争从来都是隐形的。尽管大家面和心不和,私下里相互拆台捣乱,但 在表面上仍然不得不以工作为重。无论是如何的不情愿,也不得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但是这一次竞聘却将所有的盖子掀开,其后果就是使得原有的那种勉强的共生状态转变为一 种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这么一个情形,是小恐龙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对小恐龙说道:“这个送给你,以后当你掌握了决策的权力之后,就会谨慎行事。要知道,坏的决策是企业最可怕的事情,如果不能确定后果的话,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做出决策。”

大头蛙连想都不想,脱口而出:“至少有几百种方法夺回权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经理的职权故意给泥足蛙加码,把任务提高到他无法完成的程度上,因为你订的指标过高,远不是市场所能容纳得了的,到了年底绝不会因此而追究你的责任,相反,拼命苦干的泥足蛙却要为此付出代价。要是你嫌这么做太麻烦,那就干脆要求给部门 降低任务指标,使其它的同事也都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这样就将泥足蛙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再有一个办法是强行的将泥足蛙的工作拆分,拆成重要但最容易做成的和最不重要但难度却 最大的两部分,然后让泥足蛙承担最不重要但难度却最大的一部分。这样他无论如何努力也 肯定只是个有过无功。另外一个办法是将部门的任务全加到他的头上,用繁琐的工作压跨他,迫使他知难而退。第五个办法是重用新人,再招进来一个能力与他不差上下的,让他们两个 彼此制衡,剑龙作为管理者只需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第六个办法就是找部门中与 泥足蛙不和的员工,吩咐由他来负责此项工作,有意挑起矛盾,让泥足蛙的长处发挥不出来,第七个办法是加强工作的难度,将简单的工作流程复杂化,让泥足蛙陷入事务的泥潭中挣脱 不出来。第八个办法是将工作流程简单化,让泥足蛙的工作价值降低,使他辛苦一场却得不 到上层的赏识。第九个办法是节处生枝,拓宽部门工作领域,第十个办法是节内生枝,将泥 足蛙最擅长的工作部分分给其它部门或干脆取消,让他无用武之地„„”

被架空权力的十个解决方案 序号 方案 解释 加重任务 让对手无法完成,主动认输 减轻任务 降低工作门栏,使同事们也能轻易为之 3 拆分任务 将对手的任务拆分,使其徒劳无功 4 繁化任务 给对手增加任务,让他进退两难 5 重用新人 用新员工压制对手 提拔老员工 用倚老卖老的老员工压制对手 7 流程复杂化 增加工作难度 8 流程简单化 降低工作价值 节外生枝 扩大部门工作职责,降低对手的价值 节内生枝 将对手擅长的工作推给其他部门,让对手无用武之地 泥潭管理哲学----权力的技术解析

权力虽然是无形的,但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着其必然的要件。一般说来,权力的要 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控制信息就意味着权力

架构:权力不是凭空存在的,必须依托于组织架构而存在。目标:具体在公司的部门,目标就分解为具体的职能。程序:程序限定了权力,程序也标志着权力。成员: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样一来,我们就为权力这种无形的力量画出了一幅可以辨识的肖像: 权力的肖像

从组成权力的五个基本要件上,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获得权力的基本途径: 第一:通过扰乱信息流来掌握权力。第二:通过改变组织架构获得权力。第三:通过改变目标获得权力。

第四:通过改变程序、秩序或纪律获得权力。第五:通过改变组织成员获得权力。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小恐龙所遭遇到的事情,所有的权力之争就变得极为简单起来: 老青蛙通过对信息流的干扰,将小恐龙引入了雷龙集团的子公司。

老青蛙的所谓“定义问题”,实质上就是改变目标,并通过改变目标的方式,巧妙的获 得了拒绝政府对企业的赞助要求。

泥足蛙也是通过改变目标获取了权力,架空了剑龙。而剑龙则以牙还牙,仍然是通过对 目标的调整,夺回了权力。

小跳蛙则是通过打破秩序与规则,获得的权力,架空了温柔蛙。信息 架构 目标 程序 成员 技术 信息----------架构----------目标----------程序,秩序或纪律 组 织 成 员

目标与职责 组 织 成 员 组 织 成 员 组 织 成 员 信息流 组织构架 程序----------成员----------技术----------如果我们将信息、架构、目标、程序与组织成员这种方案加以组合,再配以实现目标的 技术或手段,那么,职场的政治斗争就显得光怪陆离,五花八门。

但无论权力斗争表现为多少种形态,总脱离不了上述表格中的种种组合,更多的时候,权力的斗争体现为多种手段的组合运用。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已是习以为常。那么,在权力的斗争中,胜负又是什么来决定的呢?

权力斗争的胜负,取决于斗争的双方驾驭权力技术的手段是否灵活娴熟。

权力技术娴熟者,就会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蹬上管理者的顶峰;技术拙劣者,只能居 于权力的下层;而不谙权力技术的动物,则只能停留在最底层,除了抱怨与牢骚,却对现状 的改变无能为力。

像青蛙一样思考-读后感 篇2

甚至狗都有梦想,

但你没有,

你只是个机器,

一个冒充生命的赝品。

一个机器人能写交响乐么?

一个机器人能把一个,

嗯,

帆布变成一幅美丽的杰作么?

提起人工智能, 很多人会首先想起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 (AI) , 该片曾获2002年奥斯卡奖。在电影里一对夫妇领养了一个机器人作为自己的孩子, 这个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思考, 具有喜怒哀乐, 在它的身上发生了许多的故事。

这样的科幻情景离现实又有多远呢?我们不妨先从人工智能的起源谈起。长久以来, 我们一直认为智能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 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推理和学习的机器是完全可能被制造出来的, 然而事情却不像想的那样简单。

模拟人工智能

在百科全书上, 人工智能的定义是“研究可以智能工作的机器的科学和工程”。不过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智能?很多情况下, 那些“不智能”的机器比我们聪明多了, 比如普通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将成千上万个数字的乘积, 可以记录下银行的大量款项, 这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可是, 他们只是能正确地完成大量计算而已, 还称不上真正的“智能”。只有某些人类特有的能力, 像认出一张熟悉的脸, 指挥繁忙时段的交通或者学会一件乐器, 才称得上真正的“智能”。

为什么制造一台智能机器这么难?这是因为, 一般情况下, 在给电脑编写程序之前, 程序员知道他想让电脑做的任务是什么。可是, 在人工智能领域, 程序员要求电脑做正确的事情, 可同时又不是很清楚事情到底是什么。比如我们让电脑去识别人脸, 可是我们人类自己也不是完全清楚大脑是如何识别人脸的。

在现实世界中, 我们不仅要面对还要处理种种不确定性事件。比如你在达到一个目标前, 受到诸多困难, 你需要排除万难;你在驾车时, 前方冲出一辆车, 你需要转动方向盘避免撞车;你在处理一项任务时, 突然接到另一项重要任务, 你需要随机应变。一个智能的电脑程序不仅能够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任务, 还能确保在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所以, 真正的人工智能, 必须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并对此做出反应, 适时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动, 以期出色完成任务。

哲学起源

在世界上第一台电脑问世前的很多个世纪, 人工智能的理念就已经初具端倪。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从假设得出结论的“三段论”就是一种机械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按照他的理论, 我们可以这样论述:一些天鹅是白的, 所有天鹅都是鸟, 所以, 一些鸟是白的。如果用符号表示, 即为:一些S是W, 所有的S都是B, 所以, 一些B是W。无论S、W、B代表什么, 我们都可以得到正确结论。根据这样的构想, 我们在没有完全弄清楚人脑是如何想问题的情况下, 或许就可以建立出一套智能化系统。

亚里士多德的构想为探寻人工智能的本质奠定了基础。然而, 直到20世纪中期, 电脑才变得足够复杂, 能够真正测试一下这些构想。1948年,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格雷·沃尔特制造出一系列具有感光和学习能力的会移动的机器乌龟。其中一个名为艾尔西 (Elsie) 的机器乌龟可以自动对环境做出反应, 比如当电池电量快耗尽时, 它就会自动降低对光线的敏感度。

1950年, 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提出, 如果电脑可以和一个人谈话自如, 我们应该“礼貌地”接受电脑可以思考的现实。不过, 直到1956年, 人工智能这个词语才被正式提出来。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一个暑期研讨会上, 这个领域的早期创始者们共同提出了他们的愿景:如果学习的各种方式或智能的各种特征都可以从理论上进行精确描述, 那么, 一台机器就可以模拟人的智能。似乎按照这样的目标快速发展, 拥有真人一般智能的机器早晚会出现。

化整为零

20世纪60年代, 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满怀梦想, 信心十足, 认为他们将在几十年内实现他们的目标, 就像航天领域里, 从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到人类登上月球也只用了30年。为什么人工智能不可以拥有这样火箭般的发展速度呢?

事实上, 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对于人工智能, 我们找不到像F=ma和E=mc2那样既简洁又通用的公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 研究人员意识到, 他们既没有足够硬件也没有足够知识, 来模拟人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于是整个领域被分成很多部分。以往研究人员的共同目标是制造一台拥有人类智慧的电脑, 取而代之的是, 研究人员侧重研究这个宏大问题的某个方面, 比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概率推理, 甚至国际象棋这个小领域。

可喜的是, 在每个分支领域, 研究人员都取得重大突破。1997年, IBM的“更深的蓝”电脑击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更深的蓝”电脑能在1秒内计算出2亿种可能性, 从而推算出之后棋盘的走势, 最终决定下一步怎么走棋。

“更深的蓝”电脑在这场需要高智能的象棋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然而, 这位“专家”的技能有点单一, 除了象棋比赛外, 它什么都不会做, 既不能和别人讨论下棋策略, 也不会玩其他游戏。尽管它赢了世界象棋大师, 但是没有人会把它错当作真人, 它只是一台电脑。

人工智能的时间线

1950年, 图灵提出, 经过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像真人一样回答问题。

1956年, 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一个暑期工作坊上, 这个领域的早期创始者们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词汇。

1958年Allen Newell和Herbert Simon预测在十年内, 电脑可以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不过在现实中这整整花了四十年。

1961年, 电脑解决了大学一年级程度的微积分题目。

1965年, 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心理治疗的聊天机器人ELIZA, 尝试着和人进行对话。

1967年, STUDENT程序成功地解决了用文字描述的一道大学程度的代数题目。

1973年, Freddy机器人通过视觉感知来定位和组装了模型。

1974年, 随着政府资助机构减少了对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拨款预算, 人工智能寒冬到来。

1975年, 斯坦福大学的MetaDENDRAL程序发现关于分子的新规律, 成果被发表在了美国化学学会的期刊上。

1980年, 自动行驶的汽车在慕尼黑大学里以9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

1988年, 人工智能的主要形式变为基于不确定数据的概率推理, 而不再是以往那样侧重于逻辑。

1989年, 美国航天局 (NASA) 利用自动聚类的电脑程序发现以往未知的几类恒星。

1997年, IBM“更深的蓝”超级电脑击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

1998年, 由Hasbro生产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的宠物Furby开始在美国出售;美国航天局 (NASA) 第一次有了完全由电脑程序自动控制的飞行器。

2000年, Nomad机器人探索南极洲的偏远地区, 采集气象观测样本。

2004年, 一个电脑程序可以比一个专业级真人飞行员更快地学会操纵遥控直升机。

2007年, 美国艾尔伯特大学的人工智能程序完全破解了西洋跳棋游戏。

2011年, 苹果的语音识别软件Siri可以让用户和i Phone对话;i Robot公司出售出了第600万个Roomba吸尘器机器人。

2012年, Google翻译做的翻译总量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类翻译者所做的总和。

2012年, 通过10亿个连接, Google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可以去识别一些常见的物体, 像人脸和猫。

或许你没有意识到, 其实你每天都在和人工智能打交道。它们帮你接通电话, 审核你的信用卡交易, 管理你的基金。它们还能从你的数码照片中识别你的脸, 在你玩视频游戏时识别你的姿势, 甚至帮助医生分析你的化验结果。

益智游戏冠军

2011年, IBM向世界推出沃森 (Watson) , 一个可以理解问题、并给出准确答案的超级计算机。沃森拥有3000个联网在一起的处理器, 其中储存着几百万份文件, 沃森可以利用这些海量的信息回答几乎所有问题。

IBM让沃森亮相美国一个电视问答娱乐节目《危险边缘》 (Jeopardy!) 。《危险边缘》一向以提出“拐弯抹角”的问题而出名, 有点像国内的《开心辞典》和《幸运52》。这个游戏可比国际象棋复杂得多, 沃森不仅需要综合所有人类知识, 还需要理解问题中的双关语等文字游戏。

在沃森精彩舞台表现的背后, 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领域——概率推理功不可没:这项技术帮助沃森从不完整的信息组合中提炼出完整答案。比赛前, IBM的工程师们把百科知识和以往《危险边缘》的节目资料塞进沃森的硬盘里, 然后把沃森的电脑程序分成100个小程序, 每个小程序负责一个方面。比如, 一个程序负责“著名作家”, 另一个程序负责“食品”。比赛时, 针对提出的问题, 沃森的100个分程序各自从数据库里寻找答案, 最终沃森综合这100个分程序的结果, 选择最有可能正确的答案。比赛结果并不出乎意料, 沃森曾经在电视节目中击败两位真人冠军。

不过, 成为《危险边缘》节目的冠军并不是沃森的真正使命, IBM计划给沃森更实用的任务, 比如给医学、商业、农业等领域提供时效性强的重要信息。

无人驾驶汽车

行驶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公路上, 如果你看到一辆汽车的牌照是红色, 其上印有无穷大符号, 就要留意一下了, 它是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2012年初, 美国内华达州为无人驾驶汽车发放了第一张牌照。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 无人驾驶汽车也会火起来吗?应该说, 到现在为止, 驾驶还是一项由真人司机占据主导地位的任务。虽然驾车称不上很难, 但其中有太多变数, 比如尾随你的汽车是以60千米/小时还是7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角落里是否有一辆行驶在你的视角之外的汽车?如果你想超车, 前面车的司机会不会突然加速?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并不难。早在1994年, 两辆无人驾驶汽车就曾经在环绕巴黎的公路上行驶了1000千米。但是, 如果让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中穿行, 任务一下子就变得困难很多, 城市交通中很多不成文的规则会让无人驾驶汽车摸不到头脑。比如, 如果谷歌公司的工程师严格按照司机守则为无人驾驶汽车编写程序, 在十字路口上一定要为其他汽车让路, 他们会发现, 这台太过老实的无人驾驶汽车永远也没法走过这个路口。于是, 他们对程序做了一点改进, 当无人驾驶汽车等待一段时间后, 就会自动缓慢向前移动, 向其他汽车示意自己想要先走, 而不只是傻傻地等待。

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 还有一个难题, 即如何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GPS有时并不靠谱, 误差会达到几米之多。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能使用GPS, 还能同时开启照相机、雷达和测距激光, 共同帮助校正GPS的数据。

除了担任驾驶职责外, 无人驾驶汽车还能自动调节汽车燃料进出, 提高能源利用率。代表前沿科技的无人驾驶汽车综合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 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通过特别许可, 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完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路和街区中穿行了成千上万千米。相信世界上其他地方很快也会接纳智能的无人驾驶汽车。

垃圾邮件猎手

如今, 全世界的电子邮件中, 每10封恐怕有9封都是垃圾邮件。如果这些垃圾邮件和正常邮件混在一起出现在你的收件夹里, 电子邮件的方便快捷功能将大打折扣。通过垃圾邮件过滤器, 你可以把垃圾邮件从收件夹里过滤出来。

要判断什么样的邮件才算是垃圾邮件, 只要看一下邮箱主人打开邮箱后, 把哪些邮件加上星号保留, 哪些邮件看也不看就直接删掉即可。这些举动为垃圾邮件过滤器提供了最好的参考。电脑程序根据这些信息把每封邮件分解成很多个特征, 每个特征可以是一个单词或词组, 也可以是邮件发送的时间, 还可以是发送邮件的电脑信息。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电脑程序判断一封邮件是否垃圾邮件。比如, 一封邮件里包含“最低价格”“精心包装”两个词组。根据全球统计数据, 这两个词组在垃圾邮件中出现的概率高达8%和3%;而在正常邮件中, 它们出现的概率只有0.1%和0.3%。之后根据数学上的贝叶斯定律公式, 计算出这封邮件是垃圾邮件的概率高达99.9%。

重要的是, 垃圾邮件过滤器需要根据经验不断更新判别模式。再好的垃圾邮件过滤器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 可能放过坏邮件, 也可能错杀好邮件。每当邮箱主人把一封垃圾邮件从垃圾邮件箱移回收件夹或者标识并删除一封遗漏在收件夹里的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过滤器会立刻更正自己的参数, 做出改进, 以提高识别垃圾邮件的准确率。

自动翻译高手

2012年, “谷歌翻译”的翻译总量超过所有专业翻译员的翻译总量。“谷歌翻译”掌握65种语言, 可以任选其中两种语言进行互译。“谷歌翻译”得以运行, 全靠人工智能领域的概率推理技术。

很多年前, 语言学家通过双语字典和语法规则来构建自动翻译系统。遗憾的是, 这样做失败了, 如此翻译会很生硬、不灵活。比如, 在法语语法规则里, 形容词一般置于名词后。而在英语语法规则里, 形容词一般置于名词前。当然, 也有例外的时候, 比如, 英语中表达“神奇的光”时, 使用“the light fantastic”词组, 形容词fantastic置于名词light之后。

过去十多年, 自动翻译依靠的不再是语言学家手写的规则, 而是从现实案例中学习而来的概率准则, 就好像以往是通过背单词和记语法来学外语, 而现在是通过身临语言环境中学习。自动翻译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电脑和真人之间的配合和交互, 很多自动翻译系统都是先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真人翻译过的文件作为参考。

当然, 自动翻译还远远称不上完美, 但是它正在被逐步改进——准确率越来越高, 翻译的语言种类也越来越多。谷歌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名为“翻译” (Translate) 的安卓手机程序, 当你与对方通话时, 你可以说母语, 该程序根据你的选择, 把你所说的话转换成对方的母语, 发送给对方, 而对方在和你通话时也可以说母语。随着自动翻译技术的发展, 一个被长久期盼的诱人目标将有机会实现——每个人不需要学习任何外语, 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交流。

让程序自我进化

现今大多数的人工智能系统如果完全依靠手动来编写程序, 会变得很复杂, 一个另辟蹊径的方法是让电脑程序自己进化自己。在虚拟的环境中, 程序通过不断的迭代, 尝试变化各种参数, 在不断尝试和失败之中, 程序逐渐“自然而然”变成设计者期望的样子。

首先, 设计者们为程序搭建一个模拟环境。就垃圾邮件过滤器的程序而言, “环境”就是大量邮件, 既包括正常邮件又包括垃圾邮件。然后, 程序的不同版本同时在模拟环境中接受检验, 输出各自不同的结果。在对结果进行评分后, 分数差的程序被淘汰, 分数好的程序被进一步修改。修改后的程序再次接受检验, 同样优胜劣汰。如此往复, 最后, 程序可以自然进化成比较理想的状态。

这个过程其实有点类似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一个程序的某个参数被修改如同自然选择中的基因发生随机突变;两个程序还可以各取一部分交叉到一起产生一个新的程序, 就如同动物交配产生后代一样。这种让程序自我进化的方法被称为“遗传算法”。

电脑也需要直觉

人永远不是绝对理性的, 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会犯很多常见的错误, 并且容易受到无关细节的干扰。有时, 我们相信自己的直觉, 未经深思熟虑, 即匆忙做出决定。我们曾经认为, “冷静”的电脑不像人一样冲动, 一定是件好事。可是, 最近的认知科学研究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人先天具有两种互补的做决定的方式, 一种是缓慢的、深思熟虑的、理性的, 另一种是迅速的、冲动的, 通过联系当前情况和以往经验, 快速做出决定。第二种方式或许才是人类智能高效的关键。

不难想象, 深思熟虑和理性必定要以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比如, 有一辆车正迎面撞向你驾驶的车, 你需要立刻做出反应, 或者鸣笛, 或者刹车, 或者转向, 而不是经过复杂的计算决定哪种选择最优, 估计等结果算出来事故已经发生了。此时, 快速反应成为关键。在非紧急情况下, 这种快速反应同样有益。比如, 如果每天都在认真思考到底穿深蓝色衣服还是浅蓝色衣服这类无伤大雅的问题, 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耽误更重要的事情。

那么, 是否应该给人工智能加入直觉成分呢?事实上, 很多现代人工智能系统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瞬时反应, 一部分用于理性分析。一些机器人使用多层系统结构, 最底层只做反应;较高层则负责抑制这些反应, 组织更多目标行为。这种方式很有效, 控制步行机器人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就是一个例子。

另外一种方式是在人工智能程序中加入一些“情感”。比如, 如果一个机器人反复尝试做一件事情, 不断遭遇失败后, 一个表达“气馁”情感的电路就可以“激励”机器人转换思路。人工智能的创始者之一马文·明斯基认为, 情感并非人脑的一个独立事件, 而是人脑的多个部分之间、人脑和身体之间的互作。毕竟, 人是感性动物。在我们做出某些选择时, 情感因素高于其他因素。如果一个电脑程序受到情感驱使, 自然更像人类智能。

像大脑一样的机器

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制造一台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 为何不直接复制一下人脑呢?毕竟, 人类自己是智能的最好样本。过去几十年, 神经科学为大脑如何处理和存储信息提供了很多新的认识。

人脑是由连接着1000亿个神经元的100万亿个神经突触组成的网络, 这些神经突触和神经元的状态每秒改变10~100次。人脑的这种结构使得它非常擅长诸如在图片中辨认物体之类的任务。一台超级计算机拥有100万亿字节的内存, 拥有的晶体管电路的运算速度比人脑至少快1亿倍, 这种结构使得计算机擅长有明确定义、工作量大、要求精确的任务。

这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如果完成模糊性任务, 人脑更占优势。比如, 诸如识别面孔的任务, 无需计算高度精确的电路。

相比于超级计算机, 人脑是一台节能机器。人脑进行各种计算时, 所需功率约20瓦, 只相当于一个亮度很低的老式电灯泡。而一台进行类似计算的超级计算机所需功率约20万瓦。据统计, 2010年, 谷歌公司用电23亿千瓦时 (度) , 相当于20.7万户美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41座帝国大厦一年的用电量。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并非传统重工业的公司却是个耗电大户, 这不由引发研究人员思考人脑的节能高效。

我们都知道, 任何一台电脑都有CPU、内存和硬盘。假设CPU是你, 内存是桌子, 硬盘是柜子, 而程序则是那些你放在柜子里的各种书籍、文件、玩具等, CPU负责运算和执行各个程序, 硬盘存储着各个程序。如果想看书或玩玩具, 你得先把相应的东西从柜子里拿出来放到桌面上, 然后才可以在桌面上看书或玩玩具。桌子就相当于内存, 是一个临时存储程序的地方。在电脑里, 这三个部件缺一不可。可是, 在人脑里, 我们并没有相应的这些部件, 处理、存储信息都是放在一起同时进行的。按照传统计算机的结构, 你玩完玩具想去看书, 需要先把玩具从桌子放回柜子里, 然后再从柜子里拿一本书放到桌子上, 完成多个不同任务需要一道道的工序, 效率就会降低, 可是人脑允许你同时做很多件事情, 不需要做完一件再做另外一件。

据此, 很多研究人员正在模仿人脑制造新型计算机:它们平行地而不是一件一件地完成任务, 它们更加模拟化而不是数字化, 它们虽然会慢一些但是耗能较少。

“更深的蓝”电脑能在1秒内计算出2亿种可能性, 从而推算出之后棋盘的走势, 最终决定下一步怎么走棋。

一封邮件里包含“最低价格”“精心包装”两个词组。根据全球统计数据, 这两个词组在垃圾邮件中出现的概率高达8%和3%;而在正常邮件中, 它们出现的概率只有0.1%和0.3%。之后根据数学上的贝叶斯定律公式, 计算出这封邮件是垃圾邮件的概率高达99.9%。

像黑客一样思考 篇3

“我是白客”

说起“黑客”(Hacker),人们觉得很酷又有点感觉复杂。广义的讲,“黑客”这个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词汇原本代表那一群热爱科技和自由、喜欢钻研互联网与电脑技术、熟悉操作系统和互联网漏洞的IT技术精英,于是有了“黑客精神”这样的充满了激情的词汇。但特别是在国内,“黑客”这个词语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就直接等于破坏者和恐怖分子,这实际上是“狭义上的黑客”(Cracker)。于是,麦卡锡以“白客”自居。

有一段时间,麦卡锡的工作曾经是每天尝试侵入各种各样的网络。但她不是为了搞破坏或者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受雇于一些公司去检测它们系统的安全性。

早些时候,麦卡锡在Sun 公司做一些教学工作,她所教授的内容包括硬件架构、系统管理和安全。在这些专业的IT技术领域里,安全问题当中的“灰色”领域引起了她的注意。例如这个“灰色”领域是如何针对某个系统的漏洞对它发起攻击,侵入到这个系统中,并在其中获得很大的访问权。这自然是不能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不过激起了麦卡锡的浓厚兴趣。

由于麦卡锡在“灰色”领域的研究经历,加上她所受过的教育和正在负责的培训工作,Sun公司的内部审计组决定聘用她来做这种侵入性的系统测试工作。她的职责就是去检查这家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络的安全性,看看能不能去突破侵入到这些系统中,借此找到系统的弱点,发现让它变得安全的方法。结合她当时为其它很多公司高层管理人士教授安全课程的职务,麦卡锡也开始为更多的公司提供这样的“入侵服务”。她从教学的角度来做一些入侵,希望籍此让她的学生们——那些高管人员理解他们公司的漏洞将如何被黑客利用,将构成怎样的威胁。

“从保护系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项工作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我可以在其中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前瞻性的思考,确保自己的思路是领先于黑客的,至少是领先好几步的。”麦卡锡这样评价自己曾经的“黑客”工作。

事实上,相比之下一个真正黑客要做的技术工作比一个安全人员要轻松许多。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黑客与安全人员之间的“不对称”战争,防御要比攻击更困难和复杂。不论现在的企业装备了如何精良的“铜墙铁壁”,安全公司又如何为他们出谋划策,就好像伊拉克战争中“来复枪打下直升机”一样,虽然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没人否认其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如今正在变得越来越大。麦卡锡说:“我在六、七年前为Sun工作时侵入一个系统所需要的时间比现在长多了,因为当时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开发具体的入侵工具。而现在这样的工具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到。”因此,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二流”黑客,他们通过从网上下载的黑客工具来扮演黑客的角色,非常“方便”。

但作为安全人员,麦卡锡的工作就不仅仅是入侵攻击那么简单了。她必须通过这种设身处地的作法来最终了解黑客要做什么,并为此做好准备,而这在现实当中是相当困难。不过,麦卡锡多年攻击他人网络的经历已经给她的思维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她可以像黑客一样思考。

企业中的“游说者”

在加州的一家公司里,麦卡锡正在为他们的首席安全官做一些事情。这家公司在入侵检测方面只有一种基于签名的身份管理产品。麦卡锡在它的防火墙外安装了一个基于协议的入侵检测的测试程序,三十天内一共识别出了八万次攻击,而这个小小的测试程序还仅仅是“抓”到了所有攻击中的一部分。此前这家公司由于资金不足忽略了安全问题,麦卡锡通过其它一些现身说法的例子和那个自制的测试程序说服了该公司的高层,最终在安全方面拨款几百万美元来加强其入侵检测能力。

这正是麦卡锡心目中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是这样的,入侵他人系统的经历确实给麦卡锡带来了丰富的技术积累,但是她在今天要面对的安全威胁速度更快、结构性更强、技术含量更高、破坏性更大,她并没有太多时间把现在遇到的突发性问题与过去自己所做的入侵实况作对比。相对于解决突发事件,她更多的是借助自己的经验去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威胁、未来的攻击将会是怎样的,而这些才是最能说服那些身处险境而不自知的人的最佳材料。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高管人员没有被说服,他们就不会对这些实际已经存在的安全问题投入资金。这些人平时总是忙于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麦卡锡说,“我过去那段与众不同的工作经历让我可以把安全看成一个业务问题来对待,而不仅仅是计算机电脑问题。” 事实证明,“黑客”的经历帮助麦卡锡更好地与公司高层沟通安全问题,也能轻松地与家庭用户沟通。

现在,麦卡锡更关注的是如何更快地拿出安全产品来,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教育工作方面,我同样要确保我的思路具有领先于黑客的前瞻性思考”。她目前在赛门铁客公司的CTO下面工作,首席技术官办公室每天迎来的各种不同的新项目都是由麦卡锡着手来操作的。除此之外,她还在赛门铁克公司内部启动一些新的商业计划,比如赛门铁克出版社。在这个由首席技术官领导的出版社中,麦卡锡参与了大部分的工作,协助出版社不断在市场上推出一些安全方面的、同时面向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的最新著述。

麦卡锡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来展开她的“游说”工作。除了外出演讲和授课,她写作了《信息安全——企业抵御风险之道》一书。这本书的主旨是讲述如何构建世界级信息安全组织,而麦卡锡依旧是借助她满腹的典型案例来阐述安全专家的看法。刚开始计划写这本书的时候,麦卡锡的蓝图跟现在出版的成品完全不是一回事,她在签约以后突然意识到以前的思路不对,因为她以前计划的那本书“不能很快地帮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去解决安全问题”,于是重头开始。这样一来,留给麦卡锡的时间就只有六个月了,她还不能丢掉她的全职工作,赛门铁克同期又给她分派了一个全新的项目——实施某个新的安全产品。因此,她只能花去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写书。

让员工像经理一样思考 篇4

欧姆龙的创始人立石一直在著作中曾强调:“让每位员工像社长一样思考自己的工作”,这个理念伴随着欧姆龙70年的成长。

欧姆龙公司创建于1933年,是日本第一家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的公司。经过近7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分支机构已遍及全球。欧姆龙的产品包括工业自动化设备及系统、控制设备元件、公共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健康医疗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欧姆龙的创始人立石一直在著作中曾强调:“让每位员工像社长一样思考自己的工作”。这个理念伴随着欧姆龙70年的成长。尽管欧姆龙已是世界级的大企业,但仍能不断制造出适应社会飞速进步的自动化产品因为企业活力可以诱发出每个职工的崇高志向。

欧姆龙的企业理念的精髓是什么?

欧姆龙的社训是工作充实生活,开创美好世界。每天早晨,欧姆龙在世界各地的员工都会首先在心中默念社训,才开始一天的工作。为实现社训,欧姆龙有六项基本的经营精神:最大限度满足用户要求、不断进行挑战的精神、注重赢得股东的信赖、尊重个人、努力争作良好的企业公民和开展具有高度企业道德的活动。

欧姆龙公司员工“像总经理一样思考”的表现是什么?

创始人立石一直留下的这句话一直是引导欧姆龙企业健康发展的箴言。根据我的经验,主要有以下表现:

1、员工主动工作:在日本的欧姆龙,为了让管理层培养健康的价值观,部门经理为公司服务6年后,必须休假3个月,利用这段时间对人生、工作进行再思考。我本人也有过这样3个月的思考经历。尽管对暂时的离职非常不放心,但当我休假结束后回到公司时,被井井有条的工作局面以及良好的业绩深深地震撼了,

在没有领导直接管理的情况下,员工们仍然能够自觉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不是像总经理那样思考,员工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主动性与责任感。

2、积极创新:欧姆龙是一个敢于冒险的公司。它的DNA是“创造社会需求”,也就是及时掌握社会变化和用户潜在的需求,不断创造新价值、开拓新市场。“创造社会需求”的动力源泉就是创业精神。30年前,欧姆龙作为一个制作零部件的小企业,承接了许多大企业都不敢研制的“售票检票机”。在先决条件不足、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12个技术人员从零开始,12个月后将这个项目一举拿下。

3、团结协作:虽然倡导员工像总经理一样思考,但这不意味着每个人可以特立独行。在欧姆龙,所有的岗位都是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设立。无论是产品开发、生产还是销售,都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环节。员工必须像公司的总经理,顾全大局,调动资源。

怎样才能让每位员工像总经理一样思考?具体措施有哪些?

首先是充分放权。只有当员工有一定的职能权利,才能保证员工的创新思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放权能让上一层经理人思考更高层次、更深远的战略问题。欧姆龙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大企业了,却主张像经营小企业一样经营大企业,绝对抵制官僚、倚老卖老、不思进取的作风。欧姆龙实施分公司制,陆续成立了许多分公司,从而给各个地区更多的自主权。

第二点是鼓励公司员工创新。欧姆龙不仅长期地在经营哲学方面教育员工,在制度上也有许多保障。欧姆龙工厂的“改善小组”就是极具特色的举措之一。改善小组由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组成,他们定期坐在一起,根据从顾客方面获得的信息,共同探讨可以改善的方面。在欧姆龙总部,还设有“改革奖”、“创新奖”,这些奖项不仅针对新的产品,也表彰各种创新的行为,无论服务于哪个部门,每位职员都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杰出创造力获得奖项。

另外,欧姆龙还废除了年功序列制,鼓励内部创业,让年轻人有机会施展才华。它成立了许多“微型公司”,鼓励有潜力的员工走出去当总经理。

在事业中获得成功,您认为什么最重要?

像阳光一样透明读后感 篇5

《像阳光一样透明》虽然只有着为数不多的三章,却有着极大的韵味。如,在”悠悠之情别样浓“一章中,讲述了亲情;在”花瓣停留在三月“一章中,讲述了童年;在”宽宽窄窄的日子“一章中,讲述了生活。这三章文学作品虽题材各不相同,但,都围绕着”学会认识人生“这个主题给予大家其启示。书中的文字伴着亲情、童年与生活,带领我们逐步向人生、向世界摸索。

这本书教会了我,要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教会了我,要热爱生活,不被一些小挫折击垮;教会了我,要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分钟,好好学习,不虚度光阴;教会了我,要懂得让自己的思想展开翅膀,学会想象与自主自立;教会了我,要好好运用人生中那绝无仅有的童年,让自己从欢乐中学习,从学习中享受欢乐;教会了我,要把握自己的人生,学会成长;教会了我… …

像自由一样美丽读后感 篇6

真实的一切,只是展现在特莱津每一个囚人的面前。

这个原来容纳六千人的小镇,如今关进了六万五千名犹太人!由于空气和水的缺乏,生活条件十分艰难。还有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遣送命令,饥饿寒冷疾病痛苦……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失去自由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无力自拔。这些成天只能待在自己小小的空间里,闻着污和良知教给孩子们,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支持。而孩子们,在残酷的环境下,学会闭上眼睛,回想从前美好的一切,学会坚持对美和善的追求,学会在狱中拿起极差的工具作诗和画。

可是这些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再也没有能够长大。

但几十年后,从这个镇上的墙根瓦角挖出来的儿童画作,仍在告诉这个世界:有一些东西,是纳粹和一切邪恶势力试图摧毁,却永远也无法摧毁的,那就是爱与人性。

庆幸,这些孩子,极少一部分孩子,带着这样的记忆长大了,勇敢艺术家们,为民族保存了一个未来。

如今,当我们看到这一切,当我们看到当年孩子们画下的画:他们画下窗外的风景,他们画的特莱津,他们画的蝴蝶和花,他们画的自己……都闪烁着人性的纯真光芒和永恒的生命力,他们就如同黑暗中闪亮的星星,在告诉大地,光明仍在。当我们看到他们写下的诗句:他们写梦想,写家乡,写亲人,写希望……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眼泪,与那眼泪之后坚毅的脸庞!那种力量以善和爱的名义消灭了丑陋的一切。孩子们小小的灵魂,让那个时代的罪恶,失去了最后的生命力。

像火鸡一样思考的人 篇7

在《Antifragile》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看来,火鸡不但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还错误地相信,11月是自己最安全的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虽然众人皆知11月份是火鸡们的“末日”,但火鸡自己却不知道。自从它们出生,人类就好吃好喝“伺候”它们。

如果它们一开始还心有疑惑的话,在人类日复一日都这样善待它们后,只怕最多疑的火鸡也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基于人类一直善待自己,人类在未来还会一直善待自己。在11月,也就是说火鸡积累了最多的证据证明人类的善意时,突如其来的厄运会让它们措手不及。这就是塔勒布提出的“火鸡寓言”。

塔勒布认为,火鸡这样想固然可笑,但在很多领域,我们和火鸡的思考方式并无不同。比如,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领域,我们往往看到很多专家都身为“火鸡”而不自知。这些专家和火鸡一样坚信,一件事从未发生过便意味着这件事不可能发生。

2008年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房产的次贷危机所造成的。那么,经验丰富的美联储以及时任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为何未能提前预判并阻止次贷危机的形成呢?事实上,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许多专家认为,次贷可能会影响一些地区,但不会对整个美国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从未出现过全国性的衰退”。

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作文1000字 篇8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要知道,近年来,以“机器人超越人类智慧侵占地球”为题材的科幻电影层出不穷。然而电影终究是电影,在现阶段甚至更长远的未来,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计算机给人类带来很大的便利,它便利快捷,计算迅速,存储量大,但它的本质,也无非就是一个人类开发出来,便利生活的,一个只知道“0”与“1”的“笨蛋”罢了。而人类的大脑思维,可比这小小的计算机,要复杂多了。

可担心就担心在,若是一些人类的思维逐渐“计算机化”,那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的。

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会使人失去同情心。计算机是没有七情六欲的,自然他们也不会有同情心。一个没有同情心的社会将有多可怕。从小事来说,你不会再喂食小区里的流浪猫,从大事来说,哪儿地震海啸了,大家不关心,不捐款,任由灾民自生自灭。所有人关上家门过各家的生活,这样冰冷的社会,又怎么能长久呢?

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会使人失去价值观。身为计算计,它不会有自己的价值观,简单来说,没有任何理想追求,也不明白自己的价值。一个社会体,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来共同组成的。一个社会体的形成,需要不同的人,来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也正是因为人们有不同的追求,从事不同的工作,才会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若是失去了价值观,没有了追求,那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正是有了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我们才会如此努力的学习,希望梦想成真。故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存在。而一个人若是没有了价值观,那他无疑是可悲的。

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会使人失去创新的能力。都说计算机是“聪明的笨蛋”——它的用处虽然很大,但它没有思维,不会自己去创新。仅仅是人一个指令,它一个动作罢了。但若是人如计算机一般没有了创新,那后果将是可怕的。远古时代,人类还是猿人的时候,正是因为创新,制作石器,钻木取火,才会不断成长,成为万物之灵。也正是因为创新,才带来了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无数优秀的发明。可以说,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再创新,社会发展也将随之停滞不前。也只有人类不断的创新,才会给我们带来更舒适的生活。

像青蛙一样思考-读后感 篇9

现今,21世纪,计算机科技发展空前迅速,人类的生活在逐渐智能化。想买东西却没有带钱——移动支付都可以解决;想看新闻却找不到书报亭——打开手机刷刷微博;出门旅游不小心迷了路——打开手机导航就能轻松找到路。许多人看到了智能的便捷之处,却不免顾虑人工智能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像人那样思考,甚至淘汰人类,而我却担心人类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如果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再领悟到价值观深意。价值观其实是一种很难描述的东西,其实应该说是一种精神更加贴切。那是一种只有人类思维才能理解的精神。习近平主席是这样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习了价值观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价值观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而计算机不能。计算机只能记住这二十四个字,或者单纯的解释词意,而不能真正的去体会它,因为计算机根本就没有灵魂,它就只是一个只会计算编程的一个傀儡。

如果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么他们就不会拥有同情心。失去了同情心,不知人类世界会变得怎样的冷漠无情。设想一下,如果法官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他的眼里就只有对错之分,木槌重重敲下,是多少人妻离子散的痛苦时刻。如果医生也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生离死别的到来他都不会痛苦,那一颗麻木的心就知道活着就是活着,死去就是死去,看到伤心落泪的家属非但不安慰他们,还要用直白的话去刺激他们。如果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不知有多少可怜的小生命流落街头,忍饥挨饿,多少人终日郁郁寡欢,好似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张口闭口都是机械化的语言,没有诗情画意,没有委婉曲折。

我不要再往下想,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冰冷的世界,空洞的眼神,没有灵魂的躯壳,失去了人类引以为傲的复杂思维,与世界末日没有什么两样。

像教育家一样思考 篇10

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年一份抽样调查显示,时下有80%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属于知识型教师,也就是被称之为“教书匠”的一类人。“匠”是什么?“匠”是中国古代对那些具有某方面精湛技巧的师傅的称呼,如木匠、泥水匠、金匠等,都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但他们大多数具有熟练的技巧而缺少理性的认识,纯粹是一种操作行为上的活动,虽然能知道如何去操作,却不知道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教书”而被称为“匠”,也就是说教师一辈子认认真真教书,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却缺少理性的认识和总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上课而已。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教书匠?尽管有诸多客观因素,但主观因素不容小觑,归纳起来有这么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是职业观不端正。一些教师把教书育人工作仅当作谋生手段,缺乏精神动力,整天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另一方面主要是教学观陈旧。一些教师把自己看成知识的象征,视学生为待灌的知识容器,认为教学就是教书,教书就是传授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把教材知识毫无遗漏地传授给学生。但无论是从个人的专业成长,还是从社会的进步,乃至从教师的幸福指数来看,一辈子单纯满足当一名“教书匠”显然会留下终身遗憾,恰如缪徐老师在讲座《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中所说的:“教书匠式的教师”与“教育家式的教师”永远是两个境界、两个层次。

当然选择做“教育家”、成为“教育家”,这样的目标有些近乎完美,达到这样的终极性目标也有莫大的困难,但是,有美好的愿望,有高远的志向,现实才会越来越好、个人志趣才会越来越高。更何况,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也不是指那些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长篇巨论,著书立说,周游四方游学演讲的教育专家,而是指对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追求,勇于把三尺讲台当作大事业来经营,甘于在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尽显自己才华的“教育家式教师”。虽说大多数教师一辈子也成不了教育家,但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也应该向教育家的方向努力前行,即使做不了教育家,也可以做一名教育家式的教师,至少应该学会像教育家一样思考。

其实,从“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的历程,无非是从“匠人”到“匠心”的升华,也就是说,“教书匠”与“教育家”之间本无本质区别,仅有的区别就在于教师对自己事业的态度:如何认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去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根底的奠基,使得教师能够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曾说: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实践工作者,就算是“教书匠”,也应该是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的“教书匠”。我的理解是,教师,不能只有书本上的知识以至于照本宣科,而一定要有理性的思考,要有科学的认识,要有丰厚的学养,要有扎实的知识,我想这样的教师肯定能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东西。省教研员倪娟15年的中学教学任教经历,特级教师缪徐、严西平不愿离开三尺讲台的事实,均验证了:缺乏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是成就不了教育事业的。如果教师教书二三十年,只是照搬教案上课,不但显得可悲,且会使这份工作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即使教了二三十年的书,也就是二三十遍的机械重复,只有量的积累,没有质的升华。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熟练的教书匠。须知,一个有价值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是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倪娟在《化学教育科研选题与研究方法》讲座中,把教师发展提高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形象地比喻为鸟飞翔的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是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一个翅膀则是投身教育学习的实践。教师离开这两个“翅膀”,就难以展翅“飞翔了”。所以,思考和实践,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

记得在互动环节中,有学员问镇江市化学学科带头人邱激扬老师:“我只是一个普通初中教师,能研究什么?”邱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的思想当如农民亲近土地、从泥土中刨出金子来一般。她列举了她的一个教育案例。早期,学校让她带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体育班,她没有如同前任教师那样灰心丧气、敷衍了事,而是潜心思考,认真分析影响体育生成绩滞后的缘由,把这个问题找出来了,就是课题。然后再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撷取出其中一些相对有效的方法,再用这些方法去提升体育生的成绩,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成功的诀窍,无非就两个字——思考。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语中的: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如果说“思想就是力量”,那么思考就是奋发向上的力量之源,只有思考才有可能产生“无边的力量”、“伟大的力量”。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创造性的事业,是用一个心灵去影响另一个心灵的“润物”过程。所以,教育更需要“无边的力量”、“伟大的力量”,需要教师经常性的实实在在的思考!倘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只有懵懵懂懂,没有醍醐灌顶,哪来教学工作的丰富多彩和硕果累累?因为教育需要规避把人类传承的知识像搬运工一样原封不动地“搬”给学生,所以,教师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带着研究的意识去进行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静止的东西动态化,把无形的东西实在化,不断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超越。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能否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辈子的事业,我将怎样完成,是平庸地做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还是智慧地做一个学习的领路人?因为“匠人”与“匠心”虽是一字之差,却是教师从事这一辈子事业所要终身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像青蛙一样思考-读后感 篇11

看完央视播出的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我被他们的杰出事迹感动着!98岁的胡佩兰奶奶一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格桑吉德教书的那个地方,拍的那个小孩子,穿的那么脏,那么破,我们随便给他们一点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好意思浪费,怎么好意思随便把衣服什么的丢掉,应该捐出去。还有捡破烂资助孩子上学的刘盛兰爷爷,他活的那样勤劳;还有为孩子凑学费在生命的最后抢时间为孩子们绣制清明上河图的母亲姚厚芝,时间对她来说多么宝贵,我想她每天都会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给他一点时间,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所浪费的今日,是昨日殒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还有义字当先为牺牲的战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还有为了孩子们上好学舍弃小家的好老师!还有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航天英雄们!等等!他们的事迹使我非常感动!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格桑德吉:格桑花开 主要事迹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颁奖辞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推选理由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

胡佩兰:秋兰为佩 主要事迹

胡佩兰,女,享年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2014年1月22日清晨,98岁的胡佩兰于睡梦中安然辞世。此前一天,她在诊室一直忙碌。胡佩兰留给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

颁奖辞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理由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刘盛兰:崇仁厚德 主要事迹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1996年就开始拾荒助学。18年来,他总计捐资助学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由于腿疼得走不动,不得不暂停拾荒卖钱,但他捐资助学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

颁奖辞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像爸爸一样教案 篇12

1、能和爸爸一起阅读,理解绘本,尝试大胆讲述狮子宝宝和狮子爸爸长相、本领的不同之处。

2、感受狮子宝宝对狮子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激发宝宝对自己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融洽父子(女)之情。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绘本

3、邀请幼儿的爸爸到现场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请宝宝和自己的爸爸一起上课。

二、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父爱的多面性。

1、分页欣赏绘本。

(1)讨论大狮子的样子。(观察图片)

大狮子长的什么样子?

(2)观察狮子宝宝的样子,比较狮子爸爸和狮子宝宝的不同。

狮子宝宝在哪里?狮子宝宝和狮子爸爸长得像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欣赏PPT,教师讲述,狮子宝宝要哪些地方像爸爸一样呢?

说说自己与爸爸不一样的地方,希望什么地方长得像爸爸一样?

2、亲子阅读绘本。

(1)这本书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请爸爸们一起大声地把书的名字念给宝宝听。像爸爸一样)PPT

(2)爸爸和宝宝一起阅读,感受狮子宝宝对狮子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

(3)每个宝宝说说自己爸爸的本领,激发对爸爸的喜爱、崇拜之情。

狮子爸爸有很多本领,都教给了狮子宝宝,那你的爸爸有什么本领呢?

3、说说爸爸的情绪。

(1)狮子爸爸带狮子宝宝捕猎,一大群蜜蜂追着狮子爸爸。

(书名:

爸爸和宝宝一起看!狮子爸爸怎么啦?PPT

狮子爸爸受伤了、不开心了,狮子宝宝会怎么做呢?(教师引导宝宝、爸爸共同参与)

平时你的爸爸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让爸爸开心的?

我们来看看狮子宝宝是怎么哄爸爸开心的?PPT

(2)表演:请爸爸们来学学狮子爸爸,受伤了,不开心,宝宝给爸爸挠挠痒痒,逗爸爸开心,让爸爸感受宝宝的爱!

爸爸开心了,给宝宝一个感谢的亲吻吧!

小结:希望爸爸和宝宝多一点相处的时间,爸爸心里的爱要多表现出来一点,让宝宝感受到你的爱。

三、互动游戏,体验父亲的力量。

爸爸不光有很多本领,还是个大力士呢,我们请爸爸和宝宝一起玩“大吊车”的游戏吧!

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变革 篇13

又到年根岁末,这是老生常谈、无可回避的议题:大多数企业又开始了无可厚非的年底反思总结、来年的变革展望。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的弦开始绷紧起来。又一年紧张忙碌地过去了,但看看企业的创业绩效,较之去年没有多大的改善,相反逐年提高的创业成本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只得以企业在成长进步聊以自慰,并再一次地寄希望于来年变革,大干一场,让企业有大的突破。

我们唯一的不变是变,这是我们习惯的思维,而且认为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殊不知变到最后的结果竟是可以忽略稍许成长的不变。在没有结果盲目的变中,我们丧失了累积的机会,没有在创业中、工作中经年累月形成企业的领导文化,没有形成合理、有序的工作流程,没有形成卓有成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们“灵感突现”般的、随意的变带来的。走在怪圈中,我们无法自拔。

总结、规划,本身无可厚非而且必须/需,但怕的是我们在大张旗鼓中偃旗息鼓,雷声大雨点小,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感觉,没有什么效果显现。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我们制定的年度计划往往可操作性很小,难以预计的状况经常出现,并在琐碎烦杂的事务中我们坠身其中,迷失了方向。弹性过大的计划无异于没有计划,而且制定的无效计划遮蔽了我们的双眼,影响了我们的创业行为。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法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来说,灵活善变的思维方式益处很大,但于企业来说行不通)。所以,从当下开始,我们必须低下我们高昂的头颅,虔心向成功的企业家学习,像他们一样思考变革。

此变非彼变,正如丁磊制定的变革方案不是我们通常制定的、没有准备周全的变革方案。对于丁磊变革方案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许多人——实际上是大多数人——害怕变革,因而会出现上面所说的雷声大雨点小。但对真正的企业家而言,没有什么比停滞不前更令人可怕的了,此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家知道,没有变化,就没有进步,进步是成功的主要部分。创业难免充满不确定和挑战,关键在于对变化、对任何情况都有准备,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并为此作周全的准备。

像,一样造句 篇14

造句,动词词语,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以下是“像,一样造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战士们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2、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不能发慈悲的。

3、干部脱离群众,就像鱼儿离开水一样。

4、走在软绵绵的`沙滩上,就像走在地毯上一样。

5、两国边境上人民经常往来,就像走亲戚一样。

6、乡亲们都夸奖姐姐心灵手巧,绣出的花鸟像真的一样。

7、妈妈实心实意地伺候奶奶,就像对待亲娘一样。

8、眼看着战友在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心像刀搅的一样难受。

9、我们要爱惜时间,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10、赵大妈对待自己养的小猫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11、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洒满大地。

12、她那洁白无瑕的心灵,像水晶一样透明。

13、旧中国像一块肥肉一样被帝国主义强行瓜分了。

14、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扫荡社会丑恶现象。

15、但是他欢天喜地地为自己辩解,简直像精神错乱了一样。

16、你看他被称讚后沾沾自喜的那付得意神色,好像要飞上天去一样。

17、他有时的表现就好像没有脑子一样。

18、今天上午,突然狂风四起,大雨滂沱,下得满街水像河一样流。

19、思念像风一样,漂浮不定,又像乱麻团一样,总让人理不清。

20、他的字就像他本人一样,精神极了。

21、我正干着的这个活儿对我来说,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2、你这种作法是在自掘坟墓,小心像商鞅一样作法自毙。

23、那位阿姨友善的微笑让我像回到了家一样,倍感亲切。

24、我每天的努力就像滔滔江水一样付诸东流一去不复返。

25、就像“黄杨厄闰”一样,今年我也是流年不利,没有一件事不碰钉子、不出差错的!

26、母爱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就像港湾一样保护着我。

27、对于这种异常现象,他说得头头是道,好像就跟真理一样。

28、我欣赏像这首一样的歌。

29、他的旧居得到了个修缮,连内室那副“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对联也油漆一新,像刚刚做成的一样。

像朋友一样 篇15

你是否注意过呢?在外面,跟同事,跟朋友,你是一个谦卑礼貌公认的好脾气,从来不着急,从来不生气。只有在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你变成了火药桶,一点点小事情就会爆炸。

你是否注意过呢?面对朋友的错误,你可以直言不讳,可以耐心引导,可以包容忍耐;只有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坐姿不端,你就变成了疯子,不停地拍桌子瞪眼睛。

你是否注意过呢?你是否注意过呢?如果你真的注意到了,那么你想过改变吗?

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想起之前我就心疼,一直不敢相信回忆里的那个易怒无常的人,真的是我吗?当嘶吼着批评孩子的时候,我是那样轻易就忽略了孩子畏惧的眼神,当五指山留在孩子后背的时候,我是那样轻易就忽略了孩子伤心的脸庞,当……这种回忆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我曾经那样用爱来伤害着我的孩子。

还好,我遇到了很多帮助我的朋友,他们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是那样淋漓尽致地帮我解读我的无知,我是多么的惭愧和自责。自己偷偷哭了好多次。

把孩子像朋友一样对待,平等地去对待,他不再是我的梦想的承载者,他可以坚持自己更多的喜欢;把孩子像朋友一样对待,换位去对待,他也变成了知心大哥哥,驱散我的小烦恼;把孩子像朋友一样对待,包容地去对待,所有的错误都不过是一个认真的辩论,不再有诋毁和打击;把孩子像朋友一样对待,忍耐地去对待,一人一尺,退让出平和的生活。

这是一种悟性,只有悟道,才可能做到,不管我们之前生活是多么远地偏离正确的生活,只要可以懂得,什么都来得及。像朋友一般地主动是承认错误,像朋友一般地抱抱他,像朋友一般地去信任他,等待他,一切都还有机会。

上一篇:概率论复习重点下一篇:郧阳科技学校2011年阳光工程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