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古诗苑漫步(精选8篇)
八年级语文古诗苑漫步 篇1
古诗苑漫步
精彩开篇词
登高望远,每每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时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鞑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百花园,在缤纷的诗歌奇葩中尽情徜徉吧。)学习目标
1.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诗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背诵小学阶段和初
一、初二年级应背的古诗。2.以小组为单位,编辑诗词。
(1)可按诗歌体裁: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等。
(2)可按内容:咏志,咏物,咏史,感怀,田园,边塞,山水,送别,思乡,友谊等。(3)可按主题:①描写四季的古诗;②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③描写花鸟虫鱼的古诗;④抒发离情别绪的古诗;⑤表达友谊的古诗;⑥表达哲理的古诗。(4)可按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教师准备
设计活动内容,制作课件,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展示、总结。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两三千年绵绵不绝,代代相承,不断向前发展。今天,古典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神州大地孕育了众多杰出的诗人,留下了无数光辉的篇章。
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陶渊明的“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陆游的《书愤》;从东坡的《念奴娇》到稼轩的《永遇乐》;从“三曹”到“四杰”;从王(维)孟(浩然)到高(适)岑(参);从李(商隐)杜(牧)到周(邦彦)柳(永);从“苏门四学士”到“中兴四大诗人”;从李煜到李清照;从欧阳修到姜白石;从刘禹锡到王安石;从李长吉到龚自珍„„这一串串光辉的名字,以及他们所留下的无数优秀诗篇,足以彪炳史诗,光耀千秋!
背诵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可以聆听教诲,可以受到熏陶;如同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觉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
二、课堂展示—交流与探究
(一)四季诗之韵
春之美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美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夏之韵在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头”„„
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在诗人的眼里是悲凉的,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致远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冬孕育了梅花的骨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描绘了塞外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抒写了北国风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品味诗之情 ▲品味乡愁
乡愁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
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伤; 乡愁是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叹;
乡愁是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彳亍。▲品味送别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安慰朋友;
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品味爱国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昌龄《出塞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品味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三)风流诗之人 ▲李白之千古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之千古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蜀相》 ▲白居易之千古名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苏轼之千古名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雨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王维之千古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李清照之千古名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又名《夏日绝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六年级《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篇2
《古诗苑漫步》
教学分析:
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已经学习接触不少古诗词了。但好多同学对古诗词不感兴趣,对学过的古诗词不能很好的理解感悟。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督促学生更多地积累背诵古诗词,通过由浅入深的几项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另外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组为单位,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还能使他们感受到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2.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创造的喜悦。
3.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重点:督促学生多积累一些古诗词,学会把学过的诗词整理归类。难点:增强对古诗的感悟理解,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课型: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教法:自主合作式,情境式,激励法,体验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提前让学生准备所有学过的古诗(包括课内课外古诗词及学校自编校本)。课时:课前准备时间一周课上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班级分成三或四个学习合作小组。
2、新课标推荐的必背古诗词让学生去诵读。回顾小学学过的古诗词。
3、用一周的时间以“古诗中的——”为专题分类集诗。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体会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
5、搜集并学唱相关古诗词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这节课刚上,老师就想先来考考你们(出示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感悟他们的旷达胸襟。(出示3)
二、课堂活动(分八个版块)(出示4)第一版块(出示5、6)
(一)四季篇:
第一组题 请每组从春季开始各说一句名句,然后夏、秋、冬(出示7---17)
(二)色彩篇
第二组题 依诗填空
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1、岱宗夫如何?齐鲁()未了。
2、()山横北郭,()水绕东城。
3、()毛浮()水,()掌拨清波。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柳色新。
6、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7、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
1、青
2、青 白
3、白 绿 红
4、紫 红
5、青青
6、碧 红
7、绿 红
(三)植物篇
第三组题 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1、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2、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明月()间照,清泉石上流。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花始盛开。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满皇都。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答案:
1、桂
2、菊
3、松
4、桃
5、烟柳
6、红杏
(四)动物篇
第四组题
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既可爱又好玩,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1、山光悦()性,谭影空人心。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归来。
4、春()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答案:
1、鸟
2、鱼
3、燕
4、蚕
5、蜻蜓
(五)地名篇
第五组题
古诗中常会出现地名。我们看下面就是一些含有地名的诗。
1、()()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朝辞()()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城阙辅()(),风烟望五津。
4、()()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答案:
1、洛阳
2、白帝
3、三秦
4、姑苏
5、扬州
(此题前四组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组答题,最后一组题为抢答题。)
(六)心情篇
1、乡愁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
2、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
3、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此题出示前半句,学生答后半句,此组题为抢答题)
第二版块 古诗中的成语
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很多成语都有典故,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来源于名家作品。古诗中也有成语。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①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②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柳暗花明)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第三板块 名句接龙(实力比拼,大显身手)
每组答一组题,注意书写工整,教师抽查出示,大家共同检查。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学生每组选答一组题,注意书写工整,教师从每组中抽查一份用实物投影显示,大家共同检查答题情况。)
第四版块 读诗猜物 说说下列诗句各描写了什么
(答案:柳、梅花、雪、云、蜂、萤火虫)(每组同学轮流说出)第五版块 集“诗”广益!、说出带“风”的诗句
2、说出带“花”的诗句
3、说出带“月”的诗句
4、说出带“雪”的诗句
(每组同学轮流说出自己所收集的诗句,看哪组说得又多又准。)
第六版块
1、赏画配诗
教师出示画面,让学生品味画中情境,猜出诗的内容。
(各组学生讨论体味画面意境,猜出诗的内容。讨论分析一幅配诗画面,学习用自己的艺术形式表现诗歌内容。)
2、读文悟诗
1、唐诗素描1:你能说出上面是哪首诗的素描吗?(请一生读)答案:《江雪》
2、唐诗素描2::你能说出上面是哪首诗的素描吗?(请一生读)答案:《枫桥夜泊》
3、诗中悟理
许多诗人常常以诗来勉励自己,或是诉说某一道理。许多名句流传至今,令我们受益匪浅。你也许也从某位诗人的诗句中悟出了某些道理,或是人生的哲理。大家一起分享吧。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七版块 声情并茂读古诗
请个人或一小组有感情地背诵一到两首古诗,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第八版块 诗情画意唱古诗
请学生说出有哪些古诗已谱曲,并鼓励学生唱古诗。(说出搜集到的已谱曲的诗词,试着唱古诗。)
小结:通过本次活动你有何收获?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有何意义?
古诗苑漫步作文 篇3
似乎离开家乡只是在春天,总是在柳絮飘飞的花季。多少人揣着豪情壮志,在天子面前许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人誓言,于是,盔甲长袍加身,乘上一匹千里马,带领着成千上万的士兵绝尘而去。男儿保家卫国的确是应该的,可是,在纷飞的、如雪的柳絮中守望的妻儿该何去何从?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战场,原来并不是一个挥撒热情的地方,战场里埋葬并多少忠心,又浇灭了多少热情?这里还囚禁了多少相思泪?皓月当空,柔和的月色流泻了一地的愁肠断绪。“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泪的晶莹剔透,正呼应着寄托相思的月光,不然,为何它们都闪着思恋的光芒?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Y尸还!”
战争开始了,一如既往地惨烈。沙场,杀场,这的确是一片厮杀的土地。鲜血四溅,呐喊声此起彼伏,横七竖八的尸体充斥着眼球。凌乱,不堪。可是,血腥抹不去忠君爱国之心。血液里翻滚着战必胜的信念,跋山涉水,手持长枪,独立军前,即使天寒地冻,哪怕“风掣红旗冻不翻”,寒光照着铁衣,朔气传金柝声,只有一张张坚毅的侧脸。“死,又有何惧,‘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战争,开始了……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是战场,又是乱坟岗,刚刚还在呐喊中冲锋的将士,不得不在这儿长眠,在这儿永恒。长眠,也许是一种幸福,天为被,地作床,只有凛冽的夜风吹奏着他们前往上帝处的乐曲。这儿,便是他们的最后的归宿!
“突营射手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战争,或胜,或败。数年的征战,或许功亏一篑,一步走错,但惨遭围歼,只得奋勇拼出一条血路,但大多数将士从此只有在另一个世界与他们的妻儿相会了。部分幸免一难,但也丢盔弃甲,他仓惶而归,屈辱而归,又何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这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季节,能从战场归的人,杨柳还在原地等待吗?
后记:
听,嘶鸣的铁马,铮铮的弦响,正冲破时代的尘雾同我们袭卷过来。
《古诗苑漫步》教学反思 篇4
今天,任务已经完成,好好轻松一下,来一次心灵漫步。
我讲课的内容叫做《古诗苑漫步》,回想起来,当初不知要讲哪一课,于是在中午,大家都回去休息的时候,我独自在办公室里,徘徊不止。
想想去年讲了一节文言文----《狼》,想起来就有些打怵,当时一周下来,几乎每晚12点前没睡过觉,分析教材,查阅教参,比较优秀教案,寻找自己的思路,还不想太落俗套,其实自己改进的也是微乎其微。自己定下思路之后,我开始一遍遍试讲,请老师们去听课,老师们很是痛苦,很多事情要干,还得静下心来听我唠叨,因为待会儿要给我做出点评。我也是累的面目全非。
今天,我大刀阔斧选中所讲的内容,不再在这里浪费时间。我选中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然后寻找思路,网寻课件,好在这两项还比较迅速。
题目选中,我开始揣摩如何来讲。这可真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想到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课到讲时方知难,平时总不想在课堂的设计上下点功夫,不擅长打造每一节课,于是到真正拿出一节像模像样的课时,心里便一筹莫展。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也给学生展示自己在朗诵、编辑、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特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2.写作能力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之一,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动手写或画的内容,引用前人的成果不要照抄照搬,要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实感受。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怀疑精神,不迷信前人的说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活动中可以有选择地引用或借鉴前人的成果,要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引用全部或引用部分,引用原文或是转述,或只是受到某一方面的启发,可以灵活处理,但都要加以说明。3.口语交际的训练,其实在辑、品、诵的活动过程中都含有说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是自主活动,遇到困难就需要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形中就锻炼了交流合作能力。但是,把口语交际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很必要的。这个环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流开展活动的心得体会或好的经验,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二是组织对优秀评点、赏析文章、音乐、舞蹈、书法作品进行观摩欣赏,进行课堂交流。
三、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活动评价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评价指标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门别类辑古诗的专集、评点、前言或编后记,对同学的朗诵的评点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准确性。2.总结交流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对同学诵读古诗的评点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是否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3.评点、前言、编后记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语言表达是否文从字顺。
4.在辑古诗、品古诗、诵古诗等体现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是否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有关资料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6年级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骆宾王4.风(解落三秋叶)李 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8.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 翰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12.鹿柴(空山不见人)王 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王 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 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 白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 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 白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 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 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 白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 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 适2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 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 甫25.绝句(迟日江山丽)杜 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 甫27.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 郊 28.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2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 岛
30.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 继3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2.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 纶3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5.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36.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7.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38.悯农(锄禾日当午)李 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李 绅40.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 牧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 牧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 牧 43.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44.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 隐
45.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 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 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 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 轼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55.示儿(死后元知万事空)陆 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 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61.春日(胜日寻芳水滨)朱 熹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 升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 卷 65.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 鼎66.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 冕 67.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 谦6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 燮 69.所见(牧童骑黄牛)袁 枚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二)本套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至八年级下册所选古诗词目录(按在教科书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观沧海
曹 操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龟虽寿
曹 操
过故人庄
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 李 白夜雨寄北
李商隐
泊秦淮
杜 牧浣溪沙
晏 殊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如梦令
李清照
观书有感
朱 熹木兰诗
北朝民歌
山中杂诗
吴 均竹里馆
王 维
峨眉山月歌
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逢入京使
岑 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约客
赵师秀论诗
赵 翼 望岳
杜 甫春望
杜 甫
石壕吏
杜 甫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 维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游山西村
陆 游长歌行
汉乐府
野望
王 绩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黄鹤楼
崔 颢
送友人
李 白
秋词
刘禹锡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浣溪沙
苏 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赤壁
杜 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三)《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节选)(顾之川)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所以,诗歌教学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好的诗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都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或侧重故事,或侧重知识,或侧重趣味,直接调节情感的作用都不如诗。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静女》《蒹葭》等诗作,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之情,就会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后,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一览无遗之感。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中小学生多读些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像,发展想像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仑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他们多数人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和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像力更多一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牛顿海阔天空的想像,产生了地心吸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冒气,也海阔天空地联想想像,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而莎士比亚戏剧中那瑰丽的艺术境界,丰富多彩的人物,自然也是作者丰富的想像力的结晶。这说明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需要具有很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3.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中小学生一般说来从六七岁到十七八岁,正是人生的花季,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从踏入校门开始,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特别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和帮助。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可以说,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正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如,《诗经》就是一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离骚》反映了屈原高洁贤贞的人格和对美好政治的理想,陶渊明诗中的率性自然,李白诗中的浪漫情怀,杜甫诗中的家国兴亡之叹,宋词婉约细致的柔情之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声,以及通俗精彩的元代散曲作品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审美范本。至于古诗词中的消极因素,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之类,正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对作品进行阐发、评价、质疑以及分析批判的能力。4.积累名言警句,开发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以及准确、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精彩的文学语言。诗歌语言,往往又是很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渊薮。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大量对音乐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之五)陶渊明诗于自然平淡的语言中,蕴含了深杳的情怀。学生多读这类诗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直接的作用。
(四)古诗词曲谱举例(略)
八年级语文古诗苑漫步 篇6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上网等途径,分类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鉴赏、吟诵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2、教学课件及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涛声依旧》中歌词依据的古诗
2、咏雪和咏柳名句
3、生活中我们用古诗抒情
二、分组古诗接龙比赛活动。
1、各组推荐接龙学生。
2、各组代表分组进行古诗接龙比赛(接龙的诗句是七、八年级语文书中出现的名句,每组四句共十六句)。
3、教师及时对活动进行点评。
4、全班齐读所接龙的古诗句。
三、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
1、复习搜集资料的途径。
(图书馆、实地调查、采访、上网……)
2、学生活动:分组分类上网或从书中收集相关古诗句
(第一组:描写山水风光;第二组:描写春夏秋冬;第三组:抒发离愁别绪;第四组:表达人生哲理)
3、各组同学间进行交流。
4、各组指名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把收集到的古诗在小黑板中设计出黑板报。
5、教师引导对各组板报进行点评。
四、诵古诗
1、各组派代表朗读一首古诗。
2、任选一组所朗读的诗全班齐读并作朗读指导,。
五、古诗今写
1、学生自由写古体诗。
2、每组指名一位同学诵读自己写的古体诗。
六:在《明月几时有》的歌声中结束本次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题复习题 篇7
1、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柳宗元)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7、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8、诗中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11、表达离愁的诗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龚自珍)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在所学的诗文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句子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范仲淹)
14、《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
16、《行路难》(李白)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2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籍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1、《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2、《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与朱元思书》(吴均)中描写水尤为清澈的诗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4、《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5、《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联想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6、《过零丁洋》中,概括地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示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缺”;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8、《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文中写人驻远望、感慨横生句子是:望西都,意踌躇;曲中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9、《饮酒》(陶渊明)中写出面对美景而神往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中表现作者爱菊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0、《行路难》中,表现诗人的政治出路遭堵塞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3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着起来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4、《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5、《岳阳楼记》(范仲淹)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亦矣;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亦矣;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 月夜美景的句子是: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描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6、《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主旨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7、《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概括地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8、《马说》(韩愈)一文中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或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材,鸣之不能通其义。
39、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0、描写春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又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 古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曲中的主旨句是。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诗中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暗用典故的诗句是,;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8.《茅屋这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写北方过地风狂风早的诗句是,;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0.《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11.《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
1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13.《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主旨句是 ;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 ;描绘的四季景色是。
14.《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n 15.《马说》一文的主旨句是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是。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两句话是。
八年级语文古诗苑漫步 篇8
桃花源记 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â)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1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自我做答)
爱莲说 1 基础知识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 文言词语
u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â)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u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1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1 基础知识 ²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²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
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
三峡 基本知识 *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 上。[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ǎ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 问题探究
l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l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l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l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l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l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l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l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l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l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l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l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l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l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l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l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l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瞿塘峡、西陵峡。
记承天寺夜游 1 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衷名利,为俗务所累。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 1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 文言词语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八年级语文古诗苑漫步】推荐阅读:
古诗苑漫步八年级作文10-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名句默写05-09
三年级语文古诗教案07-05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08-29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07-23
八年级语文组歌07-01
八年级语文总结09-02
八年级语文试卷10-15
语文八年级总结12-04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复习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