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卷

2024-10-15

八年级语文试卷(精选8篇)

八年级语文试卷 篇1

2011—2012学

译:。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②③

三、记叙文阅读(15分)

(甲)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③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④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⑤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⑥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⑦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⑧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⑨——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⑩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乙)蛇爬到高高的大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有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鹰施出全身的精力,悲哀而痛苦地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那么幸福啊!……”

(1)、(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上都运用了哪两种写作手法?(2分)(2)、(甲)、(乙)两文中的海燕和鹰两个艺术形象,代表了,热情歌颂了。(4分)

(3)、(甲)文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其深刻含义是,用这一句作为全诗的结束语,其作用是:。(4分)

(4)、(乙)文中的“鹰”叹息、悲哀和痛苦的原因是什么?(3分)

和来表达(用文中词语)。(2分)

四、写作(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道路上要扬起自信的风帆„„

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请以“难忘那张的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

B卷(50分)

1、根据语境,依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限20字以内)(4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冈;,;欣赏

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2、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4分)

新京报讯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监督销毁被查封的铬超标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重新流入市场,严防企业以就地抛弃等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不合格产品,确保销毁工作到位。

日前,央视报道了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

国家药监局调查后,关闭了涉事的“毒胶囊”制造企业,同时公布了被曝光的使用问题空心胶囊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的抽检结果,共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

国家药监局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各地都在严查胶囊药品,抽检不会仅限于这一批,也不会仅限于这9家企业。

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痛苦与快乐是相生相成的B.快乐与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D.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7、请根据对联知识完成下联。(3分)

上联:园林青酒神州驰名下联:油焖大虾

8、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11分)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3分)(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4分)

活动目的:活动方式(写一种即可):(3)在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罗曼 ·罗兰的《名人传》中任选一部,写一段话把它推荐给你的同学。(4分)

二、阅读与探究(25分)

(一)诗词赏析(10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3、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5)、(乙)文中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描写海燕的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伤心秦汉经行处”,作者“伤心”什么?(3分)

10、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也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11、赏析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分)

(三)说明文阅读 梦幻视觉“水立方”(15分)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形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状有11种。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而如果臵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

“水女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系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会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

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来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16.如果说“鸟巢”因其雄伟壮观,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的建筑风格,那么“水立方”,则因其,展现出一种的建筑风格。(4分)

17、本文(一)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18、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19、“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3分)

20、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3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 篇2

一、非智力因素体现在卷面上的尝试

1. 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考试内容的尝试。

例题:

到目前为止, 我已经养成了__、__、__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出这道题的目的并不只让学生单纯地在横线上填正确答案,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又岂止是能正确地在横线上写出几个词或词组?如“专心倾听, 勇于发言”贯穿于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学习之中;“乐于阅读, 勤于积累”是持续于课堂内外, 伴随一个人成长的整个过程;“勤查字典, 自主识字”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养成坚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又岂止于一朝一夕!出这道题, 我就是希望通过考试的形式, 对同学们从小养成好习惯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 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足够重视, 使学生把教师的提醒、教材的要求、考试的试题转化为一种内驱力, 自觉地、持久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终身受益。

2. 阅读考核中渗透人文思想的尝试。

例题:我会读, 我会写。

两个梨

妈妈下班来, /带回两个梨。大的给哥哥, /小的给弟弟。/哥哥说:“弟弟比我小, /大梨给弟弟。”/弟弟说:“我是小弟弟, /应该吃小梨。”/妈妈没说话, /听了笑眯眯。

(1) 我会读: (在正确的后面画√)

①哥哥和弟弟都要吃大梨。 ()

②他们懂得互相谦 (qiān) 让, 哥哥把大梨让给弟弟吃, 弟弟把大梨让给哥哥吃。 ()

(2) 我会写:

我在生活中也经历过这样互相谦让的事。让我用几句话来告诉你吧。

现在的独生子女知道谦让别人、关爱他人吗?因此在期中检测的试卷中, 我尝试了以上试题, 把读和写结合在一起, 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人文思想的熏陶融会到一起。

3. 命题要求中渗透鼓励、自主意识的尝试。

这是我在试卷中体现非智力因素的另一尝试。主要是将命题要求的“指派式”变成“自主式”, 学生在看到题目要求的时候, 不再是被动的, 而是从“我会”“我能”“我知道”“我喜欢”中获得信心, 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答题, 把考试当作是一次激情练习, 发挥个人较好的水平, 获得更多的自信, 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以考试手段培养学生乐于阅读, 勤于积累的尝试

1. 采用附加分制, 鼓励学生乐于阅读, 勤于积累。

例题:

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表示节日喜庆的词语, 如:欢聚一堂、__、__、 (注:每多写对一个词加两分) ____。

在试卷百分制以内, 鼓励学生多写正确的答案, 每多写对一个就多得分。这些附加分作为“哄孩子”的一种激励措施, 让学生在能够多得分的愉悦心情中, 在迫切希望多得分的欲望中, 把“乐于阅读, 勤于积累”转化为日常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持之以恒。

2. 试题答案的多元性, 以课内阅读促课外积累。

一年级上册有一篇《秋姑娘的信》, 学生们学了此文后, 知道了青蛙是冬眠的动物。考试时, 在阅读短文《小动物过冬》后, 设置填空题:

我知道冬眠的动物有:__、__、__等。

这道题的答案不是统一的, 可以联系课文来回答, 可以在短文阅读中寻找答案, 也可结合课外阅读获得的信息来答。只要填的是冬眠的动物即可。

三、在卷中设置综合实践题的尝试

1. 试题突出“语文性”, 同时整合课程资源。

苏教版国标教材编排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尤其是低年级教材,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比如《快乐的节日》在语文教材中是诗歌配插图, 在音乐教材中是歌曲配图画, 在美术书上就是“欢庆六一”的热闹场面……此类诸多。根据教材和学生们所学的内容, 我在命题时做了一些整合课程资源的尝试。

例题:猜猜画画。

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谜面为原人教版第一册中的课文)

(1) 我能猜出谜底:____。

(2) 我还能给这条谜语配一幅画哩!

这道题的考核意图就是让学生在读懂谜面的基础上, 兴趣十足地猜出谜底, 再根据谜面的表述, 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来反映“风”的存在。此题是图文结合, 据文画图, 难度不大。学生在动眼、动脑、动手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2.“做做说说”作为考题。

“语文实践”的最大特点, 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并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二 (下) 练习3的“口语交际”内容为“学会劝阻”。在试卷中, 我设置了这样一题:

例题:做做说说。

一天, 我看见一位同学洗手没关水龙头就走了, 我立即____对他说:“__。”他不好意思地说:“____”。

这道题一共有三处填空, 后两处为明显的“劝阻”对话, 考查的是“说”的目标。第一处考查的是“做”的目标。

3. 命题源于教材, 超越教材。

二 (上) 练习1“综合实践”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节, 学生为老师制作贺卡, 并写上一两句祝福的话。依此, 在新年到来之际, 请学生在期末考试卷上绘制一张贺卡, 并写上祝福的话。这一题来源于教材, 又略超出教材。因为在此卡绘制中, 学生要想一想这张贺卡准备送给谁, 根据不同的对象绘制不同的贺卡形状、图案, 再写出恰当的祝贺语, 在教材“原型”的基础上作了延伸、拓展。

4. 命题呈现可选择性, 鼓励创新。

试题的内容、难度要考虑到全体学生,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成功感。哪怕是在同一道题里, 也尽可能地让学生有选择性地答题。

例题:

我会写出下列标志 (略) 表示的意思, 还能画一个我喜欢的标志, 并写出它表示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试卷 篇3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卷帙/秩序反哺/抚恤金社稷/光风霁月

B. 憨厚/俯瞰车模/摩托艇鏖战/独占鳌头

C. 怡悦/贻害屏蔽/停机坪渔樵/翘足而待

D. 走廊/稂莠同庚/更年期窠臼/焚膏继晷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完好性服务等特色。

B. 《蛙》会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莫言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悲悯情怀,以及作为知识人面对巨变时代现实世界的精神纠结和痛苦。

C. “好奇”号项目总投资达25亿美元,携带多种先进探测仪器,是人类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陆的最精密的“移动科学实验室”。

D. 我国首只系统野化培训大熊猫放归自然,标志着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新纪元,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餐馆老板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字。(4分)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的美食来提高自身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成了好厨师。”

4. 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对画面作解说。要求:①标题不得为“无题”;②画面解说应符合情境,鲜明生动,字数不超过20字。(5分)

(1) 标题:

(2) 画面解说: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

《金石录》三十卷,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将:进益

B. 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信:凭证

C. 请钥上簿,关出卷帙关:支领

D. 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部:部署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石录》“得之艰而失之易”的一组是(3分)()

①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④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

⑤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

⑥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所以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 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唱随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 丈夫遗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 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

(2) 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3) 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①柳宗元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②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自永州奉诏还朝,但当权者大多是他抨击过的政敌。②堠:古代河岸记里程的土堡。

(1) 这首诗的起句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4分)

(2) 诗中“翻愁弱羽上丹霄”的“愁”是指什么?(2分)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三、四两句。(4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八)第3页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 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3) 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4)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水波卖牛朱雪

①水波的情绪变得不稳定起来。就在几月前他还把种地致富、当村干部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几月后,他觉得呆在我们山里没什么前途。似乎我们的生命都是天给的,人的命怎么可以掌握在天的手中呢。他年轻的心是奔腾着的,渴望大世界,而村子是狭隘的,呆板的,呆的时间久了,只依赖村子,没啥知觉了。他要挣脱。他想离开。

②因此,第二年,水波已没把种彩色苞谷放在心上了。水波又捡起了“读书梦”。我爹说如果他实在想回学校继续读书,就把家里的耕牛卖了他去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水波真的赶牛去卖。

③我记得那个初秋,一大早,水波就把牛从家里赶走了。

④水波赶着牛路过里湾,路过石嘴。他望着苞谷地、望着稻田,望着路边的树……苞谷地一片浓浓的绿,稼秆上的苞谷穗,还是青壳子。田里的早稻已熟了,黄亮亮儿的一片。油桐树和橡树、柿树上都缀着果实。油桐叶就像人的手掌似的,伸了几个尖尖儿出来。有的油桐叶是心形,托着又小又圆的青桐籽。橡子比桐籽还小,长圆形的,外壳扎乎乎的。最招人喜爱的是柿子。挂在树上红了,黄了的柿子,可以让人馋得流口水。

⑤他拉了一下牛绳,看见牛也在看苞谷地。牛还回头朝池塘的方向看去。它像是在看它喝过水的池塘,又像是在看池塘边黄了的稻田。牛突然对着田,对着苞谷地,长哞了几声。样子似乎在跟它的朋友打招呼。它欢快地走了一会儿,又回头看着水波,好像不懂主人要把它朝哪里赶。因为平常它是在河滩上和山坡上吃草,那是它熟悉的,不从这条路经过。

⑥走完了村里的庄稼地,水波仍然牵着牛顺着大路走。牛站着不动了。它回头,像在问水波到底要去哪里。

⑦走!水波不看它,用棍子抽了一下牛。

⑧牛挣脱着绳子,步子跨向了路边,仰着头。水波拽着牛绳,又抽了它几棍子。牛一个转身,气汹汹地冲水波瞪眼。水波一愣,蹲下来,把头埋下来。有些懊恼。牛把脖子伸过来了,用牛脸磨擦着他的胳膊,眼神温和。水波摸了摸牛脖子,站起来,牵着它,继续朝前走。

⑨牛又是一声长哞。

⑩走出梅花塘。走过三道弯,再过三道梁。一路上,望见庄稼,望见绿水,望见行人。只有踢蹬踢蹬的脚步声。水波和牛都沉默着。

B11快到秀水街时,水波让牛在路边吃了一会儿草,又找了个干净的水坑,让它喝饱,才朝街上牵去。

B12在大街道一侧的岔口深处,水波找到了一个小型屠宰市场。水波拉着牛,在屠宰场站了一下,一个一脸黑肉的生意人朝他靠近了。水波捡了个干净的位置站定,跟生意人谈价。在他的旁边,地面是红色的。血迹染红的,飘着腥味。是猪血、狗血、羊血,还是牛血,很难分得清楚。粪便,却是一目了然的。牛把头扎在地上,嗅着血,又对着不远处一泡同类的粪便,一声长哞。那叫声很悲凉。

B13谈定了,一千二百块。够水波的学费了。

B14牛大滴的眼泪掉落着,眼巴巴地看着主人。水波不看它。

B15在生意人要牵牛绳时,水波紧握着牛绳不放。牛卖了,家里的地用什么耕种!它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啊!没它不行啊!水波犹豫起来。生意人抱怨水波不该做事婆婆妈妈的,说再给他加一百块。水波想卖。他蒙着头,想了半个小时,觉得不能卖,就决定不卖了。水波拍拍牛头,说,回家啦。

B16回来的时候,牛很高兴。它从屠刀下重生了一次,就连叫声也是快活的。走在街上,它挣开绳子,仰起脖子叫了一声,禁不住引来了他人的目光。路上过来了一辆车。它停下来看车。车驶过去了,它嗅着扬起的灰尘。水波追上来了,它撒着欢子。

B17水波唤着:牛娃儿,妈儿呀,妈儿——呀!

B18牛站着等水波。

B19水波重新把牛绳攥在了手里。出了秀水街,牛又撒欢跑着,水波紧紧地跟着它。跑一阵,歇一阵。太阳洒在水波的背上,也洒向牛;秋风抚着水波赤着的胳膊,也抚摸着牛的身子。快晌午了,水波已赶着牛回到了梅花塘。

B20水波赶牛又经过石嘴大柿树的时候,他把牛绳解了。野鸡翅、茅草芽子、小檀树叶、狗尾草、枸杞叶。牛在树下跑来跑去,寻着可吃的草。

B21水波站在树下。如果真的不可以再去上学,他打算出去打工。他不信命,他的一颗渴望驰骋的心是什么也拴不住的。他向往一片广阔的天地。任凭自己只是一只丑陋的山鼠,什么能够阻止他对山外生活的想象?没有。

(节选自《梅花塘》)

11. “水波的情绪变得不稳定起来”,请分析小说开篇这句话的作用。(4分)

12. 文中画线处描写了秋天田野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13. 文中牛的三处“长哞”原因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4分)

14. 请结合全文,探究水波开始为什么要卖牛?最终为什么又决定不卖了?(6分)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张柠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到莫言的《欢乐》、《粮食》、《天堂蒜薹之歌》等小说时的情境。饥荒的年代,一位农妇偷偷将生产队的豆子完整地吞进肚子,回家后再将豆子呕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孩子和濒死的婆婆,自己“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围着瓦盆抢食”。

读到这里,我的确忍不住要流眼泪,接下来的情节却让我忍俊不禁:农妇的“血骂”铺天盖地,将自己和辱骂的对象一起贬低为畜生和肉体器官,一股戏谑的民间语言的风暴扑面而来。当我正准备哈哈大笑起来的时候,天堂乡的盲歌手张扣的歌声又响了起来:“乡亲们种蒜薹发家致富/惹恼了一大群红眼虎狼/收税的派捐的成群结对/欺压得众百姓哭爹叫娘……”是这些充满伤痛的底层经验,充满民间智慧的叙事语言,充满想象力的叙事风格,刺激我写下了《文学与民间性——莫言小说里的中国经验》那篇长文。

我不认为莫言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他笔下的中国乡村世界是那么真实,真实得极端残酷。我也不认为他的语言有什么“狂欢化”的特点,他的语言是悲伤的土地中蹦出来的带着泥土腐味的语言。如果说他具有“民间”色彩的话,那也是中国特色的民间,而不是巴赫金笔下的中世纪欧洲的民间。莫言的小说叙事,是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是白话汉语文学经历了100年的操练,在叙事文学中结出的最新果实。

更具有特色的是,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莫言的文体,是一种生长在真正的“民间”土壤上的“欢乐文体”。他对民间悲苦的生活的表达和讲述,既不是哭诉,也不是记账式的恐吓,没有给人制造压力,没有给人心灵投下阴影,而是给人一种“欢乐”的、继续活下去的力量。真正的文学形式,就这样既凸现了生活的残酷性和荒诞性,同时又消解了残酷生活带来的阴沉、死亡的气息,或者它的片面的“严肃性”,从而体现了文学的“民间性”中最本质的欢乐精神。这就是莫言的特殊意义。

此外,“莫言的获奖”也很有意义。它证明了只有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才能使得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获得更多的共鸣。

我希望“莫言的获奖”仅仅是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序幕。

(摘自2012年10月12日《新京报》)

15. 文章中“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16.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五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有什么作用?(6分)

七、 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40年10月22日,3个英国绅士在伦敦荷兰屋图书馆的废墟里安静地读书。这时节,伦敦的天气已经相当寒冷。一天前,伦敦刚刚下过雨,德国空军在伦敦西部发动了骚扰性的空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 其 奔 走 于 二 袁 之 间 困 于 吕 布 而 狼 狈 于 荆 州 百 败 而 其 志 不 折 不 可 谓 无 高 祖 之 风 矣 而 终 不 知 所 以 自 用 之 方 夫 古 之 英 雄 唯 汉 高 帝 为 不 可 及 也 夫。

(苏辙《三国论》)

20. “自将以攻人”中的“人”指的是谁?(1分)

21. 苏辙认为刘备未能夺取天下的基本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困下邳,为了保护甘、糜二夫人,他以降汉不降曹为条件投了曹操,曹操急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赤兔马。

B. 《边城》中的老船夫“爷爷”是一个淳朴厚道却又倔强的老人,他最后的那句“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是他从相信天命最终走向反抗天命的愤激之语。

C.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他对亡妻始终怀念不已,小心地珍藏着她的遗物和照片;他对曼诺林怀有慈父般的感情,很小就带着他出海,教他捕鱼。

D. 《药》中的华老栓在去往刑场的路上,天气本来比屋里“冷得多”,但他却因将要得到人血馒头的兴奋而“倒觉得爽快”,这个情节深刻地表现出了华老栓的愚昧麻木。

E. 《哈姆雷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安排高手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比剑,他既让雷欧提斯在利剑上涂毒,又准备毒酒为他庆祝胜利,其目的是一箭双雕,将两人都置于死地。

23. 简答题(10分)

(1) 《红楼梦》中,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没有采纳王熙凤“平心静气暗暗访察”的建议,却听从了王善保家“带人到各处丫头的房里搜寻”的话,王夫人的用意何在?暴露出贾府怎样的矛盾?(4分)

(2) 《茶馆》的结尾,是怎样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的?(6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国画大师李可染说:“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但是,当下的中国画领域,有部分人却认为老祖宗的传统不吃香了,吃香的是中西结合,用西洋油画改造中国画这一套。结果,根本还没有从传统打进去,就想着打出来,为创新而创新。一些所谓的中国画作品展览中,不少作品不中不西、非洋非土。这些所谓的创新之作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稽之谈。书坛耆宿章汝老曾经说,“中国画的薪火传承只能靠在中国画自身范畴里的深耕发掘来解决”。相对于创新,今天的中国画更应该倡导传承。对当下的中国画创作,老老实实下苦功夫“打进去”远比一心想着与众不同的所谓的创新来得重要,没有真正“打进去”,何来“打出来”的真材实料的成果?而且,也只有有传承、有根基的艺术创新,才能得到欣赏者更广泛的认同,成为民族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但是,讲传承,从传统“打进去”,并不意味着中国画要与时代脱节。这一方面是指我们传统绘画中有不少十分现代的理念和元素,传统与现代有相通之处,作为有出息、有眼光、有追求的艺术家要善于挖掘和提炼;另外一方面,也要准确把握住新时代的审美特点,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艺术养分。

(选自2012年10月27日《文汇报》,有删节)

24. “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论述的是什么问题?(6分)

25. 请具体解释“无本之木”在文中的意思。(3分)

26. 你认为应该怎样“打进去”?又怎样“打出来”?(6分)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4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豪迈的西风从长空sà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脚同时低唱起yīn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

sà__________yīn__________犷__________刹__________

2.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__________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懂得很多好道理,未必真有用处,__________正像温室里的花卉似的,是经不起日晒雨淋的。

A.如果

B.如果那么无论都就 那么即使也因为

C.因为所以无论都因为

D.因为所以即使也就

3.揣摩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夜雨中,人生和历史都在蹒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暴政。《孟子》七篇,是他与弟子的合著。

C.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豪放派代表。其词前期多反映闺中悠闲生活,感情自然,清丽明快;后期多悲叹身世,凄凉悲痴,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夜雨寄北》等。

D.袁枚,字子才,号随同主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是“乾隆三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随园诗话》。

5.默写、填空。(每空l分,共10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看,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正如《论语》中说的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声声慢》中连州了七对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的句子是: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中抒发杀敌立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5分)

为了营造绿色人文书香校园氛围,学校拟举办“阅读文学名著、打造书香校园、追求完美人生”主题系列活动,按照学校要求,请我们八年级同学积极参与下列活动吧。

“名著阅读黑板报专栏评比”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本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分)

②【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某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3分)

7.赏析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关题目。(5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诗歌的二、四句都有“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不是重复?请做简要赏析。(3分)

二、阅读与欣赏(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弈之为数,小数.

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8.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意。(4分)

暴()___________诲()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下列对选文第一段段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接下来又以“弈秋诲二人弈”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弈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弈”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

因就在于“智弗若”。

11.从《孟子论学习》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并造句。(3分)

成语:(1分)

造句:(2分)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相关题目。(13分)

(甲)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乙)雄阔的大草原

当一群群的羊儿陆续归圈的时候,我也回到牧家乐。

多么和谐的羊的乐园啊!这使我联想到卡通剧《喜羊羊与灰太郎》,故事题材反映了羊的睿智和爱心,纯粹儿戏,无可指责。但从羊一族的风靡,我产生一种感觉一一中国人从骨子里都是喜欢做羊的。不幸的是,草原同时养育了狼,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狼吃羊,是自然法则。

脚踏这片草原,我希望寻找到根植于草原几千年的雄风和野性,而这恰恰是中原王道一直缺失的东西。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强势的文化,毋庸置疑,但汉民族懦弱的民族性格却是不能让人恭维的。

民族性格是长期教化的产物,众多历史教训表明,汉民族的教化一定存在致命的缺陷。而汉民族的性格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对此,所有中华子民都应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以愚见,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具有最先进的生产力,优雅的气质,高度的争信,不可侵犯的威严,威加天下的霸气。

西方人崇尚骑士风范,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我想这应该属于民族性格的范畴。恕我愚钝,我不知当代中国人崇尚什么,信仰什么。由此看来,中华民族任重道远。让我们期待又一个圣人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虽然游牧文明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世界仍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难道不是吗?世界何时真正太平过?透析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我希望那些游牧民族的雄健、勇敢和剽悍的基因,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真正得到遗传。

天色已晚,我仍坐在牧家乐的围栏边,望着朦胧的大草原。满天的星星见证了我和大草原一同不眠„„

12.甲文中“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一句,化用了北朝民歌《___________》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意境。(3分)

13.乙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4.甲文作者说“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又说“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综合感悟乙文思想内容,你认为乙文的作者是愿意做“母牛”还是“烈马”?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3分)

15.甲文结尾作者说:“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乙文结尾作

者却说:“满天的星星见证了我和大草原一同不眠。”你认为“善忘”的是什么?而“不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简要回答。(4分)

(三)阅读欣赏下文,完成相关题目。(14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选,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作者:梁衡)

16.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4分)

(1)燕剪春风(2)鹰击长空(3)雁横烟渚(4)莺穿柳浪

17.第③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干柴”“火种”和“会

着”,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的是什么?(4分)

18.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1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背书与理解”或“背书与创新”的看法,50字左右。(3分)

三、表达与交流(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了春,越过了夏,步入了冬,新年在向我们招手;走过了童年,体验着少年,青春在向我们招手„„亲爱的同学们,你可曾聆听到你成长的脚步?你可曾欣赏过你成长的足迹?这期间,有多少亲人、同学和朋友关注着你,有多少鲜花、掌声利泪水陪伴着你,有多少书籍、歌曲和电影引领过你„„

请以“___________引领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期末质检八年级语文试卷 篇5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按要求完成1—10题。(3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炽(chì)热 繁衍(yǎn)阴翳(yì)深恶(è)痛疾

B、睥(pì)睨 鞭挞(tà)胆怯(qiè)璀(cuǐ)璨夺目

C、干涸(gù)挑衅(xìn)哂(xī)笑 相形见绌(chù)

D、譬(pì)喻 发蔫(niān)苋(jiàn)菜 囿(yòu)于成见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暗然失色 冥思暇想

B、寒风凛洌 长嘘短叹 蜿蜒起伏 盛气凌人

C、杯盘狼籍 苍海桑田 相辅相成 莫衷一是

D、晨光熹微 囊萤映雪 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B、张山是个爽快人,干起活来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C、海峡两岸是一家,中华民族终究要统一,这是不容置疑的事。

D、这段广告词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容易传诵,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曝沙之鸟,呷浪之鳞(鱼)

B、造饮辄尽,期(希望)在必醉 名(名字)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迁客骚人(诗人),多会于此 策(用鞭子打)之不以其道

D、春和景(景色)明,波澜不惊 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往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北斗星曲折的形状,(还看到)蛇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滕子京)于是重修岳阳楼,扩大它的规模,把古今文人墨客(歌咏岳阳楼)的诗文刻写在上面。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7、默写古诗文句子。(10分)

(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诗。(2分)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

□□□□□□□,□□□□□□□。

(2)诵读中国古典精美诗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我们再一次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吧:“□□□□□,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吴均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身处逆境,不失进取之心;“□□□□□,一览众山小”——杜甫远望泰山,壮志豪情油然而生;“但愿人长久,□□□□□”——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面临生死存亡,舍生取义,直抒胸臆;“□□□□□□□,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辞官还乡,以花为喻,表明爱国心志;……这些古代贤人高贵的心灵、博大的胸襟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也变得更加纯净,让我们的胸襟也变得更为宽广。

8、请根据《西游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只要填序号。(2分)

(1)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偷施暗器金刚圈击中悟空,悟空被擒。

A、二郎神 B、如来佛 C、玉皇大帝 D、太上老君

(2)孙悟空在()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拿到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A、观音菩萨 B、文殊菩萨 C、太白金星 D、托塔李天王

9、请根据《名人传》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只要填序号。(2分)

(1)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的《月光奏鸣曲》是为()而创作的。

A、盲姑娘 B、布伦瑞克 C、朱丽埃塔 D、母亲

(2)“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是()的名言。

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托尔斯泰

10、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下面请你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4分)

(1)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两句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词,并加以品析。歌词:

品析:

(2)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阅读理解(35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2题。(4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小石潭得名的根据是:。(用原文回答)(1分)

12、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依据文中的什么内

容得出这些结论的?(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2分)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

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沿海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以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海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助纣为虐的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13、第③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1)大灾难:

(2)助纣为虐:

14、第④段画线的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5、第④段画线的语句中“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语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16、细读第⑤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3分)

17、你同意“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8—20题。(14分)

雁 阵

①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②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③(A)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④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或许是走得急了些吧,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⑤“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⑥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⑦“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⑧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⑨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⑩“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B)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11)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12)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13)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14)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15)“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16)(C)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17)他呆了。他也呆了。

(18)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19)“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20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D)狗娃的双眼溢满了浊泪。

18、第(14)段中说“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这“事情”具体指什么?狗娃为什么“不知所措”?(4分)

(1)事情:

(2)不知所措的原因:

19、“驼爷”身上有着忠于职责、不畏强横、镇静自若、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来应证这些结论。(4分)

(1)忠于职责:

(2)不畏强横:

(3)镇静自若:

(4)关心他人:

20、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把我们阅读时的思考、联想、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请从文中(A)(B)(C)(D)四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两个句子写点批注,每处批注不得少于40字。(6分)

原文:(只要填写画线句子的序号)

批注:

原文:(只要填写画线句子的序号)

批注:

写作(40分)

五、根据下面的提示和要求写作文。(40分)

21、题目:课余,我喜欢

【提示】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同学喜欢唱歌、跳舞、弹琴;有的同学喜欢绘画、下棋、打球;有的同学喜欢玩电脑、看电视、读小说;有的同学则帮助家长做点家务活,或者去野炊、去旅游……请把你的课余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一两件事写出来。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课余,我喜欢打球”、“课余,我喜欢做家务”;②把补充完整的题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的第二行,正文从第四行开始书写;③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抒情,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班级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B

2、D

3、A

4、B

5、D

6、B

7、(1)(0.5×4=2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1×8=8分)采菊东篱下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当凌绝顶 千里共婵娟 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

是无情物

8、(1)D(2)D

9、(1)C(2)B

10、(1)能准确地写出一两句歌词即可得1分,能品析出歌词所含的思想感情得1分。(2)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只要能运用题目所规定的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即可得2分;没有运用题目所规定的修辞手法者不得分;如果只引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类的名句,没有自己的创意,最多得1分。

二、1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2、从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1分),可知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快乐的(1分);从文中所渲染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氛围(1分),可知作者游览到最后的心情是凄凉忧伤的(1分)。

三、13、(1)苏门答腊岛附近海湾发生强烈地震与海啸造成15万人伤亡(1分)。(2)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使全球变暖(1分),导致海湾生态脆弱,沿岸抗灾防灾能力减弱(1分)。

14、列数据。具体说明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严重程度。

15、不能去掉,因为它表明了后面结论得出的前提,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确。

16、(1)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2)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3)逐渐升高的海平面必然污染海平面以上的淡水系统,威胁人们的生存。

17、【参考示例】我同意,因为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必将超出人们的抵御能力,最终将招致毁灭性的后果,所以说“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回答不同意也可,但需说明理由)。

四、18、(1)狗娃只想用长刀威胁驼爷,逼驼爷害怕而跪地求饶,然后踢驼爷一脚,再臭骂驼爷一句,以“报仇雪恨”。(大意对,即可。)(2)驼爷镇静自若,不畏“长刀”,还对狗娃充满信心:“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这完全出乎狗娃的想像,让狗娃事先精心准备的“复仇计划”完全失效了。

19、(1)从“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的心理描写和“呐,我又栽上了”的喃喃自语中,就可以看出“驼爷”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2)从“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描写中,可以看出“驼爷”不畏强横,面对威胁不退缩的优秀品质。(3)从“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描写可以看出“驼爷”镇静自若的优秀品质。(4)从“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描写可以看出“驼爷”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20、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只要能紧扣文本,言之有理,表述简明,即可酌情得分。【参考示例(1】】A句:此处的景物描写,渲染的是一种紧张的氛围。一片空旷无人的野地,一个双眼冒着恨意、袖里藏着长刀的莽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的气氛,映衬后文“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的心理活动,揭示了这“静”的表象之下是两个人物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参考示例(2)】B句:此处的景物描写从侧面刻画了狗娃面对“仇人”急于报复的心理,同时也再次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这“刀片上一闪,又一闪”的“兴奋”的阳光,就是此时人性尚未复苏的狗娃那充满着强烈的急切的“复仇”情绪的眼光。【参考示例(3)】C句:“雁阵”的出现,唤醒了狗娃内心人性的良知,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心中的“仇恨”也随着“雁阵”的徐徐南飞而烟消云散。“雁阵”的出现,化解了两个人物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点明了“雁阵”的象征意义,为小说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示例(4)】D句:“双眼溢满了浊泪”与“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首尾呼应,对比鲜明,细腻传神地表现了狗娃的变化,突出了“人性美”的崇高的感召力。这“浊泪”之中,有对往昔罪孽的悔恨,有对父母双亲的愧疚,有浪子回头的决心。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篇6

本次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参加考试的总共有84人,其中最高分为 98分,最低分为 36分,平均分为68分。

本次试卷共包括三个部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二、阅读(46分)

1、文言文阅读(15分),2、现代文阅读(26分);

三、作文(50分)。我们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这次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主要有两大板块:古诗词填空和名著填空。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陋室铭》和现代文《金属如何耐寒》,《3000斤的良心》。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个别的同学对“素琴”的解释不清楚。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现代文阅读,总体上的感觉就是同学们在考场上阅读的程度还是不深、不细,这使答题的时候很不全面,或者大不到点子上。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尤其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字词的认读,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概括,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比如课内的现代文。阅读中答的最不理想的就是13题,从此题可看出同学们对议论文的知识掌握的不好,还不会很好的找论据论点,这在教师的教学中应是一个注意点。

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字词的认读、词语的运用、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等一些最基础的题失分都不少,但更突出的是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能准确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必要的信息,也就是抓不住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即没有把握题干的特点,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

第三部分为半命题作文。以“感恩——”为话题,这个作文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对考生来说,选题作文写作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也是要中心突出,所选材料不能偏离主题,不能偏离话题,文体也要明确,不能四不像。作文语言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

本次检测中既有它的进步方面,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进步方面: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文言古诗的背诵、仿句能力、换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不足之处:

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

2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

3作文分数普遍不高。作文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老大难,整个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上50分的寥寥无几,让人心理真不是滋味。教学启示:

1、更新教学理念,探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的指导者、促进者,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要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语文教学承载的任务很重很广: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注重文化积累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创新的意识,等等。语文教学的这些任务,说明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基本的文学常识缺乏,写作中名言名句引用少、事例都是老一套等等,都说明了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还不够重视多方面的积累。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向课外要时间,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同时,教师本人也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储备能指导学生阅读的资本,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基础知识,加强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的一个话题,两者必须并重齐抓。试卷答题情况就足以证明:知识与能力同样重要,抓“双基”是一项务实工程,只有务实,才能创新。例如写作,最突出的现状是多数学生作文是基本功不扎实,缺乏起码的“规范”,所以教师一定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投身课改,正确认识很大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不佳的现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打实基础,提升能力。在课内,要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从小处、从底处入手,进行科学有序的扎实训练,少一些只给一个题目的大作文,多一些有针对性的小作文等片段练习,精心指导,重视过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应有的写作方法。在课外,教师要鼓励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积极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同时要大力提倡用写日记、周记或随笔,以此来反映自己的思想言行,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来表达对人对事的态度,描绘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鼓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学做真人。

4、转变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创造性回答。在新课改下,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树立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意识。建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的科学评价意识。

八年级语文试卷 篇7

一、十分勤劳的父亲

我家的台阶父亲觉得太低。但是, 这三级台阶也是年轻时的父亲勤劳的结果。“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 用三块青石板铺成”。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这可是一块一块“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的, 而且是“一口气背到家”的。“父亲”的力气可真大, 这样节省了石料钱。力气大而且勤劳, 父亲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家。父亲的个子高, 力气又大, 长年累月地在地里劳作, 但毫无怨言。

父亲的勤劳还可以从那双脚上看出来。“他的脚板宽大, 裂着许多干沟, 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 他一般都去凼里洗, 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父亲的脚, 要过年才在家里用板刷刷洗一次, 而这次, “我为他倒水, 倒出的是一盆泥浆, 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有这样一双脚的“父亲”, 是农民的本色, 是农民的骄傲, 这是一双多么勤劳的脚啊。和那些笼在袜子里鞋里的细皮嫩肉的, 还要去“洗脚城”享受一番的脚相比, 父亲的脚, 可以说是“铁脚”, 踏踏实实地生长在泥土之中。

父亲的每一年, 都在勤劳中度过。“于是,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 四个月去山里砍柴, 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哪一天闲得了?

二、非常节俭的父亲

父亲十分勤劳, 也非常节俭。这是中国广大农民的本色, 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 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 父亲感到太可惜”。一双草鞋, 现在还有多少人看重?尤其是那些几千块钱一双的名牌鞋子, 买来没穿几天就因不够时髦而丢弃的“大款”, 不知作何感想。当然, 经济发达了, 条件好了享受一下是可以的, 但浪费永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父亲要建新屋, 这是一个长久的打算。“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 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终于“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高”。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一块石头, 在今天有几许人看中了?除了像“父亲”这样节俭的农民。“勤俭持家, 家大业大”, 这是农民的信念、追求、希望。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舍不得穿一件新衣服, 舍不得穿一双新鞋, 这就是“父亲”样的农民啊。“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这应该是作为燃料, 物尽其用了。

三、需要尊重的父亲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而其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其实, 父亲也需要尊重。就算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农民, 中国的农民, 没有社会地位, 但不能没有人格。愚昧也好, 落后也行, 就是不能丢了自己的人格。中国人口十几亿, 多的就是农民。每个农民都能在人格上进行自我塑造, 在潜意识里提高自己的地位, 那么, 中国人的脊梁一定会挺得更直。

的确, “家乡地势低, 屋基做高些, 不太容易进水”。这是实用一说。“另外还有一说,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这个目标, 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终于, 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新台阶砌好, 九级, 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这时, 我们不妨揣摩一下“父亲”的心理:在不大自然之中, 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骄傲自豪吗?老实厚道的“父亲”, 不懂得炫耀, 但他的内心应该是有一丝满足的。别人尊重与否, 姑且不论, 但自己尊重自己总行吧。父亲一生的奋斗, 就是要赢得尊重。

四、心情沉重的父亲

父亲辛辛苦苦勤劳节俭了大半生, 积铢累寸,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实现了, 心头的喜悦自是难以言说。但是, 新屋落成了, 有了九级台阶了, 人却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年轻时, 背三百来斤的青石板, 能从山上一口气背回家。但在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时,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是呀, 自然法则, 岁月不饶人, 当年的壮小伙子, 而今成了力不从心的老人了。“有一天,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 在上台阶时, 父亲的腰又闪了。虽经母亲的土方医治, 但父亲毕竟老了, 再不敢让他担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 又觉得很烦躁”。连在自己骄傲的青石台阶上坐坐, 也“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人聊天了, “偶尔出去一趟, 回来时, 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的确, 父亲的心情是沉重的。有时, 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后, 就会陷入一种迷惘之中。而父亲呢?怎么了?那极短的头发, 像“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高低不齐, 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五、结语

八年级语文试卷 篇8

基础知识百花园

3.成语填空并分类。

( )通( )大

大( )无( )

( )神( )主

若( )若( )

波( )壮( )

蹑( )蹑( )

描写人物的成语: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并写下来。

我再次改变了实验步骤。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5.写出句子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菜蜜园

按要求填空

1.名言警句:愿乘风_______ ,面壁_______。

2.歇后语:孔夫子搬家——_______;

3.对对联:上联:四海皆春_______,

下联:_______,

横批:_______ 。

4.把古诗中的千古名句补充完整:

(4)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

(3)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谁言寸草心,_______。

口语交际趣味园

丁丁和冬冬在打电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上冬冬的话,使他们的对话合理紧凑。

丁丁:你好,冬冬,我是丁丁。你找我有事吗?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噢!没问题!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再见!

阅读思考大观园

1.根据课文《凡卡》写一段话,说明凡卡的不幸遭遇,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语句要通顺。

痛苦 幸福 欢乐 想念

2.用课文題目填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______》,跟随老舍游赏《______》,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又与巴金先生畅游了《______》领略了榕树的大,鸟儿的多。欣赏美景之后,我们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这样的景致,有些已被破坏,看着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要向全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吧,我们人类的《_______ 》。”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的三处美景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阅读课文段,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答案不止一个。)()

A.兴奋B.厌恶C.惊喜D.平静

(2)“蓬松松”给人一种像棉花一样松软、轻飘飘的感觉。“沉甸甸”给人一种像铁块一样沉重的感觉。用这两个词形容同一个事物——雪球,是否矛盾?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矛盾。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不能同时用来形容同一个事物。

B.不矛盾。从外形上看,堆在松柏上的雪球显得很轻,但是他们堆得很厚,将树枝都压弯了,从这里更能看出雪下得大。

C.说不清楚,不了解作者的意图。

4.阅读短文,回答问題。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遂,惑敌人的能力。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

③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说说迷彩服为什么能迷惑敌人?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_______在出差的列车上,______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有趣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在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机会 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读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外国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将文章( )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表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

(2)“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这句话说明毛主席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

快乐习作园

上一篇:幼儿园晨间接待行为规范下一篇:运动会幽默押韵口号(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