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精选7篇)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篇1
怎样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根据《仲裁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一)有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及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签订的仲裁协议书。
(二)仲裁事项属于当地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三)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B、当事人申请仲裁,首先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1条的规定,申请仲裁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即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应协商一致,达成同意将双方之间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纠纷提交某一具体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书面意思表示。象你这种情况,你与房地产公司在签约时,已经明确约定了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双方之间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即已经达成了仲裁协议,据此,你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是符合该项条件的。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当事人通过申请仲裁,是想解决什么问题,保护自己的什么权益。同时,仲裁请求应明确具体,如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则应有具体的金额。值得注意的是,申请仲裁的内容要和仲裁协议中的仲裁事项相一致。如当初双方在仲裁协议中约定只有付款方面的纠纷才可申请仲裁,而现在却因质量问题提请仲裁,这里的仲裁请求和仲裁事项就不一致了,需要达成补充协议,否则,仲裁委员会就不会受理或不予支持。现在,你因开发商逾期交房和擅自改变房屋结构为由申请仲裁,它们均是仲裁协议中所列明的仲裁事项。因为,合同中,约定了因履行该合同所引起的任何争议,可提交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另外,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必须以一定的事实和理由为依据,申请人(即提出仲裁请求的当事人)在申请书中应把纠纷发生的客观事实情况陈述清楚,并应有具体的证据予以支持。
(三)仲裁事项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武汉仲裁委员会受理国内外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和财产权益纠纷。劳动争议、行政争议等则不属于武汉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C、当事人向武汉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提交下列文书:
(一)仲裁协议;
(二)仲裁申请书;
(三)有关证据材料等。申请人申请仲裁,需要预交一定的仲裁费用,仲裁费用原则上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到秘书处受案室办理立案手续,提交下列材料:
1、仲裁申请书原件
2、申请人、被申请人的身份证
申请人、被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或其它身份证明材料;申请人、被申请人是法人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工商注册登记资料、申请人法定代表人证明书;申请人、被申请人是其他组织的,应提交有关机关关于该组织成立的批准文件或能够证明其主体资格的材料。
3、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
4、仲裁协议
5、其它证据材料
凡案件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20万元以上的,适用一般程序,应提交上述材料一式五份;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凡案件争议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的,适用简易程序,应提交上述材料一式三份。被申请人为两人以上的,增加一个,应增加一份材料。书证为复印件的,应提交原件予以核对。所提交的材料一律采用A4纸张。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篇2
问:我所在单位曾多次改制, 名称也更换过几次。我能否申请仲裁确认我的连续工作年限?
答: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有关规定, 职工要求确认工龄的争议, 不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但若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停工医疗期和经济补偿等争议, 涉及职工工作年限的, 可作为劳动合同争议通过仲裁途径处理。因此, 在双方未发生实质纠纷的前提下, 不建议通过仲裁确认工龄。
(本栏提问由上海海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法务咨询顾问洪桂彬解答)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篇3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以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民负担减轻,土地价值明显提高,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日渐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的农村土地,由此引发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纠纷也日益增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近年群众上访的一大热点,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由此各地纷纷成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把原来的行政程序转变为法律程序,对于合理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负责处理本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充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负责管理仲裁员和组织仲裁工作;领导和监督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及印鉴管理工作;总结并组织交流办案经验。
2.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作用
2.1农村土地政策的落实,承包土地的变更、调整,土地经营权证的发放均由政府实施。由政府行使仲裁权,更利于准确地判断是非,做出正确裁决;对发放经营权证中出现的错误也更利于及时纠错。
2.2仲裁程序比诉讼更加方便、快捷。仲裁期限为60日,而诉讼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因此仲裁更有利于对农民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同时《仲裁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免费仲裁也减轻了农民负担。
2.3通过开展仲裁,减轻了各级党委、政府及信访部门的信访压力,也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解决方式。
2.4破解了一些土地承包纠纷投诉无门的难题,填补了机制上的缺陷。
3.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发展建议
3.1树立宗旨观念,和谐化解纠纷
申请仲裁的当事人解决纠纷大多经历了多层级、多部门的往来奔波,而调处未果,已经身心俱疲、满腹怨言,将一线希望寄托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这些人多是弱势群体,有的未分到地,有的地被抽回,有的经营权被侵害等。每位仲裁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性化接待当事人,端一杯热茶,露一张笑脸,说一句暖心话,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能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解惑;符合受理条件的,依法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下发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当事人到相关部门办理。多年来,仲裁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和谐化解纠纷,能通过宣讲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的,不进入仲裁程序;有调解希望的,尽量调解不裁决。
3.2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用力、用情调处案件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特别是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实施后,农业效益和土地价值大幅提升。过去在土地承包过程中积淀的各种矛盾逐渐显现,由此引发的纠纷案件日趋增加。如果放任纠纷不妥善处理,或者仲裁出现错误和偏差,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为此全体仲裁员克服种种困难,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与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要克服仲裁条件艰苦、仲裁庭不规范的难题,要严格依法仲裁,确保程序合法;经费不足,能节省的尽可能节省,维持仲裁工作开展。用心、用力、用情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为构建九台市和谐社会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用心是指为了查清案件事实,多次调查取证、查阅各种法律、政策,遇到疑难问题常向上级业务部门请示,全心办案。如在某村农民经营的水库淹没线高程217.35米以下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分配人口时点界定问题上,仲裁员们经多次艰难的调查取证,查明涉案土地系以其方式承包土地,认为该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应80%分配给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生效之日现有的2、3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留归集体经济组织。但乡镇政府和多数农民对以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生效之日界定分配人口持有异议,后来经请示省业务主管部门,证实仲裁员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用力是指仲裁员在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时敢碰硬、勇担当、不推诿。如某村6社农民徐某1987年结婚后户口一直没有外迁,至今仍在该社,长子张某某于1991年10月出生,出生后也将户籍落在该社。但在1997年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时,该村没有承包给母子二人土地。案件受理后,仲裁员们顶住了来自多方的压力,依法确认徐某和张某某母子的农村土地承包资格。但在落实承包地时,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误导群众说是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是枉法仲裁,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引发了群體上访案件。但经市政府组织专家、群众代表查阅仲裁档案和查证,确认仲裁裁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没有任何瑕疵。
用情是指在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时实行“人性化仲裁”,能调解的尽可能的调解。在调处某村农民王某某与该村委会纠纷一案时,为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仲裁员多次放弃休息时间,反复耐心、细致地向当事人宣讲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直至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书签字,调解圆满成功。这种默默地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无私奉献的意识已深深扎根在全体仲裁员心中。
3.3勇于探索,清正廉洁仲裁
从近几年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看,经过仲裁后,相同性质的问题有了参照在基层就可以解决。市里受理的案件多数都是新问题、新情况,很少重复。工作中仲裁员既要深刻领会所涉及的法律、政策精神实质,又要积极探索,剖析案情的着眼点,做到仲裁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法律适用适当。对每一起案件都严格按照严格法律法规,除了告诉双方当事人负责举证责任外,仲裁庭组成人员往往是深入村屯、下到田间地头广泛接触群众,走访知情人,实地勘验,查实案件的真实情况,找准纠纷的焦点,依法仲裁。
仲裁庭起着“准法庭”的作用,仲裁员手中掌握着相当的权力。为公正执法、廉洁办案,仲裁员始终做到“五个坚持”。 即坚持公正、公平、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坚持能调则调,当裁则裁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依法独立办案的原则;坚持先生产后解决纠纷的原则。从案件的受理到审理再到结案归档,严格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规范操作,不办人情案、假案。
3.4抓好协调,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篇4
仲裁申请书(2009年版)1(示范文本)(2009年版)
申请人:Global(NY)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一家美国纽约州的公司(见附件第1至第3页,在美国纽约
州注册登记的官方文件)
住所(注册登记地址): 2345, Fifth Avenue, New York, NY 10017,USA 邮政编码:10017电子信箱:legalny@global.com 电话:(212)1234567传真:(212)1234568 负责人姓名、职务:Simon Smith, Chairman of Board of Directors申请人代理人:张三(见附件第4页,授权委托书)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
电话:传真:
被申请人:赵前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见附件第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中国居民身份证号码:
住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 电话:传真:
申请仲裁所依据的仲裁协议
申请人Global(NY)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与被申请人赵前孙里于1990年9月9日签订的GIT05/90买卖皮衣的合同(见附件第6页,)中的仲裁条款——该合同第十五条15.1约定:“„„”
所有当事人受此仲裁条款约束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仲裁请求:
1、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货款165,751美元;
2、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违约金4,131美元;
3、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3,000美元以补偿申请人花费的律
师费;
4、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偿付为办理本案支出的差旅费;
5、被申请人承担本案仲裁费。1 在该示范文本的制备过程中,吸纳了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何伯森教授的重要建议。1
索赔额的计算及各项计算数值的说明和依据:2
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交易背景/交易项目简介:3
1990年9月9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香港签订了GIT05/90号买卖皮衣的合同(见附件第6页),约定由申请人向被申请人出售皮衣若干,总价款为165,751美元,付款方式为D/A180天。
交易合同的履行和纠纷的产生:
合同签订后,申请人按照被申请人选定的羊皮、指定的皮衣款式、皮衣附料等进行了制作。被申请人验货后签署了检验合格证书(见附件第7页),河北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具了检验证书(见附件第8至第9页)。申请人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把货物及时装运。货到后,被申请人到银行承兑了汇票,提取了货物。在合同规定期内,被申请人未对货物的质量提出异议,也未提供合同规定的提出质量异议所要求的检验报告。
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努力:
申请人多次通过传真、信函等方式催要货款。被申请人拒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付款义务,已经构成严重违约。在此期间,申请人曾多次发函(见附件第10-15页)、通电话(见附件第16-17页的证人证言),并以各种方式谋求和解,因被申请人并无诚意,一直未果。
此致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附证据: 2 撰写“索赔额的计算及各项计算数值的说明和依据”的目的,是使仲裁员对该仲裁案件索赔的各项要求的依据和计算有一个全面、深入、细致而具体的了解,便于仲裁员查找相关的证据,研究索赔项目及款额的合理性,核算索赔的款额以及最终确定和计算裁决的款额。3 这部分以1500字以下为宜。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对仲裁案件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简介,包括项目的名称、内容,合同的签订时间,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此处不涉及具体的索赔要求、索赔款项、索赔论证、答辩说明以及索赔和反索赔证据等。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第一次提交文件时,均应编写该部分内容,以后提交文件时,如有需要,还可以补充该部分内容。
这部分简介的目的是使仲裁员对该仲裁案件涉及的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1、2、3、4、5、6、7、8、附件第1至第3页,申请人在美国注册登记的官方文件 附件第4页,授权委托书 附件第5页,赵前孙里的中国居民身份证 附件第6页,双方签订的GIT05/90号合同文本 附件第7页,被申请人验货后签署的检验合格证书 附件第8至第9页,进出口商品的检验证书 附件第10-15页,申请人致被申请人的函件 附件第16-17页,证人证言
(落款)
申请人及/或申请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名及/或盖章
(申请人)
1993年5月9日
(请留意:
1、《仲裁申请书》脚注和尾注的问题:当需要引用某些大段文字(如有关法律条文、有关国内外获本项目合同文本、或有关专著的论述等),而又不宜原封不动的写入正文时,可采用这种方式。脚注和尾注可放在本页页脚或该文件的最后一页。
2、关于证据页码的编排的事宜:
1)每一份证据在需要时可以单独编页码,该页码放在每一页的右下方。
2)全部证据应当编总页码。总页码在每一页的右上方。
3)当有多册证据时,每册的证据总页码应当连续;多次提交证据时,后来提交的证据应紧随先前提交的证据连续编页码。
4)每一份证据要证明的内容应当用有色笔在文中作出标记、划出重点,但不得对证据进行任何改动或者影响对证据原状的识别。
5)当再次提交的证据与以前提交的证据有重复时,说明前次提交的证据编号及总页码即可,一般不必重复提交。在十分必要时,也可重复提交,但应注明与以前提交的某个证据相同,且注明原先证据的序号。
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篇5
(2006年10月14日第三届厦门仲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并通过,自2007年5月
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则的制定
为规范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活动,保障公正、及时地审理仲裁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名称和组织
(一)厦门仲裁委员会(英文名称为:XIAMEN ARBITRATION COMMISSION,以下简称本会)设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二)本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七至十一人组成。主任按照仲裁法和《仲裁规则》规定履行职责,副主任或秘书长受主任委托可以履行主任的职责。
(三)本会设秘书处,在本会秘书长的领导下负责处理本会的日常事务。
(四)本会根据需要设立特定行业或专业仲裁中心,制定行业或专业仲裁规则。
(五)本会根据需要设立分会。
(六)仲裁员由本会依据《仲裁法》规定的条件从法律、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领域具有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公道正派的人士中聘任。本会设立仲裁员名册,并根据需要设立行业或专业仲裁员名册。
第三条 管辖范围
(一)本会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二)本会不受理下列争议: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劳动争议;
4.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第四条 规则适用
(一)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本会仲裁的,适用本规则。当事人约定适用本会制定的行业或专业仲裁规则且其争议属于该规则适用范围的,从其约定。当事人书面约定对仲裁规则有关内容进行变更,经本会或仲裁庭同意的,从其约定。
(二)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就仲裁规则有关内容的变更事项达成一致意见且本会或仲裁庭同意,或经仲裁庭询问,当事人对仲裁庭提出的有关仲裁程序事项安排无异议,记入笔录,对当事人有约束力。
(三)仲裁过程中,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仲裁规则中规定的任何条款或条件未被遵守,但仍参加或继续进行仲裁程序且未对上述不遵守情况及时地、明示地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提出异议的权利。
第二章 仲裁协议
第五条 仲裁协议形式
(一)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方式。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者以其他书面形式订立的仲裁协议,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二)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为本会设立的分会、本会设立的行业或专业仲裁中心(包括全称和简称),应视为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由本会仲裁。
(三)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从仲裁协议的文字表述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为本会的,本会予以受理。
第六条 仲裁协议独立性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未成立、未生效、变更、解除、终止、无效以及被撤销,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第七条 仲裁异议
(一)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以及仲裁案件主体资格问题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不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同意不开庭后十天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二)当事人未依照前述规定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异议的权利,承认该仲裁协议的效力及本会对仲裁案件的管辖权。
(三)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以及仲裁案件主体资格问题提出异议的,本会应作出书面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一方请求本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或者其中一方既请求本会作出决定,又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如果本会先于人民法院接受异议请求并已作出决定的,决定有效;如果本会接受异议请求后尚未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已受理了该异议请求,本会不再作决定。
(五)如果本会依表面证据认为存在由本会进行仲裁的协议,则可根据表面证据作出本会有管辖权的决定,仲裁程序继续进行。本会依表面证据作出的管辖权决定并不妨碍其根据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与表面证据不一致的事实或证据重新作出管辖权决定。
(六)当事人对仲裁请求事项是否属于仲裁协议范围提出异议的,应当在辩论终结前提出,由仲裁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在当事人没有异议的情况下,仲裁庭有权对当事人的请求事项是否属于仲裁协议范围,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第八条 申请仲裁
(一)当事人依仲裁规则申请仲裁时应: 1.向本会提交载明下列事项的仲裁申请书: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
(2)申请仲裁所依据的仲裁协议;(3)仲裁请求及所根据的事实、理由;(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2.向本会提交仲裁申请所依据的证据和证据清单。3.向本会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
4.按照本会的收费办法及指定期限预交仲裁费用。
(二)当事人的申请不符合上述第(一)款1、2、3项规定的,本会可以限期要求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书。
(三)当事人不预交仲裁费用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书;当事人迟延预交仲裁费用的,以实际预交仲裁费用的时间作为提出仲裁申请的时间。
第九条 受理
(一)自收到符合本章第八条规定的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本会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二)仲裁程序自本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开始。
(三)本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及时将仲裁通知书连同仲裁申请书及其证据、证据清单送达被申请人,并将本会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双方当事人。
第十条 答辩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被申请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三十日)内向本会提交答辩书和身份证明文件。本会在收到答辩书后应及时将答辩书送达申请人。
第十一条 放弃、变更仲裁请求或反请求
(一)申请人可以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并可以放弃、变更反请求。
(二)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应当在本规则第十条规定的答辩期内以书面形式提交。反请求的提交参照本章第八条的规定。
(三)逾期提交的反请求,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四)反请求经受理后,本会应及时将反请求书及其证据、证据清单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反请求书之日起十五日(申请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三十日)内向本会提交答辩书。逾期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五)本会或仲裁庭认为当事人提出的变更仲裁请求过迟而影响仲裁程序正常进行的,可以拒绝当事人的请求。
第十二条 财产保全
(一)一方当事人由于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仲裁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二)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本会应当于二日内出具转交函,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第十三条 证据保全
(一)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
(二)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本会应当于二日内出具转交函,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第十四条 代理人
(一)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四名仲裁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办理有关仲裁的事项。
(二)仲裁代理人应当向本会提交委托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代理人代为提起、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选定或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仲裁员,进行和解、调解,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仲裁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委托人应当书面告知本会。
第十五条 提交的文件份数
当事人按照本规则规定提交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反请求书以及证据、证据清单时,应一式五份;如果当事人人数超过一人,则应增加相应份数;如果仲裁庭组成人数为一人,则可以减少两份。
第四章 仲裁庭
第十六条 仲裁庭组成
(一)仲裁庭可以由一名仲裁员或者三名仲裁员组成。由一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为独任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为三人仲裁庭,三人仲裁庭设首席仲裁员。
(二)当事人应当在分别收到受理通知书或仲裁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为二十日)内,选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并选定或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三)仲裁员应当从本会设置的仲裁员名册中选定或指定。第十七条 仲裁庭的确定方法
(一)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方式选定一致的,从其选定,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当事人一致选定三人仲裁庭的,应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一致选定独任仲裁庭的,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3.当事人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选定仲裁员或者选定的首席仲裁员、独任仲裁员不一致的,由本会主任指定。
(二)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方式选定不一致的,由本会主任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独任庭的,应通知选定三人仲裁庭的一方当事人于五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十日)内选定独任仲裁员,并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2.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三人庭的,应通知选定独任仲裁庭的一方当事人于五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十日)内选定仲裁员及首席仲裁员,并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逾期未选定仲裁庭组成方式,由本会主任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独任仲裁庭的,由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独任仲裁员。
2.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三人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由本会主任指定,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为仲裁庭组成人员;当事人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选定仲裁员的,由本会主任指定。
(四)仲裁案件当事人一方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仲裁庭组成方式的选定及仲裁员的选定、委托指定,应当在该方当事人内部协商一致并共同行使。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协商一致的,由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及指定仲裁员。
第十八条 组庭通知
仲裁庭组成后,本会应当及时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第十九条 仲裁员地位
(一)仲裁员独立于各方当事人,并应公正、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二)仲裁员接受选定或指定的,应当签署保证独立、公正仲裁的声明书。第二十条 仲裁员信息披露
(一)仲裁员接受选定或者指定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知悉与案件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存在可能导致当事人对其独立性、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的情形时,应当立即书面披露。
(二)秘书应当将仲裁员的书面披露转交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就是否申请回避提出书面意见。
(三)当事人以仲裁员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仲裁员回避的,适用本章第二十一条第(一)、(二)、(四)、(五)款的规定。
(四)当事人在上述第(二)款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申请回避的,不得再以仲裁员曾经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回避。
第二十一条 仲裁员回避
(一)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二)当事人应当通过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说明事实和理由,并提供相应证据。
(三)对仲裁员的回避申请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如果回避事由的发生和得知是在首次开庭之后,回避申请最迟应当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案件,回避申请最迟应当在收到组庭通知之日起十日内提出,除非当事人是在该期限之后获知回避事由的。
(四)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另一方当事人表示同意,或者被申请回避的仲裁员获知后主动退出,则该仲裁员不再参加案件审理。但上述两种情形均不意味着当事人提出回避的理由成立。
(五)除上述第(四)款规定情形外,仲裁员是否回避,由本会主任决定;本会主任担任仲裁员的,由本会集体决定。上述决定是终局的。
(六)当事人在获知仲裁庭组成情况后聘请的代理人与仲裁员形成本章规定的应予回避情形的,视为该当事人放弃就此申请回避的权利,但另一方当事人就此申请回避的权利不受影响。因此导致仲裁程序拖延的,造成回避情形的当事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七)在本会主任或本会就仲裁员是否回避作出决定前,被请求回避的仲裁员应当继续履行职责。
第二十二条 仲裁员更换
(一)仲裁员因死亡、除名或者健康原因不能从事仲裁工作,或者主动退出案件审理,或者本会主任决定其回避,或者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其退出案件审理的,应当更换。
(二)被更换的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十日)内,重新选定;是本会主任指定的,由主任另行指定,并将重新指定仲裁员的通知及时发送当事人。
(三)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全部或部分重新进行, 是否必要, 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全部或部分重新进行。
第五章 审 理
第二十三条 审理方式
仲裁庭应当开庭审理案件。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必要开庭审理并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进行书面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二十四条 审理措施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发布程序指令、举行庭前会议、召开预备庭等;可以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由首席仲裁员或经仲裁庭授权的仲裁庭其他成员召集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并可共同确定双方争议焦点,由秘书记录在案;也可以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审理进行中的任何阶段,为查清案件事实,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回答问题。
第二十五条 合并审理
(一)两个或两个以上仲裁案件涉及到共同的或有关联的事实问题,应一方当事人申请,或者仲裁庭认为适当时,在征得所有当事人的同意后,仲裁庭可以将案件进行合并审理,但裁决书应分别作出。
(二)仲裁庭组成人员不同的,不适用前款规定。第二十六条 保密义务
(一)仲裁庭审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翻译人员、仲裁员、仲裁庭咨询的专家、委托的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人、本会的有关人员及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参加旁听的人员等,均不得对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开庭地点
开庭审理在本会所在地进行。应双方当事人申请并经本会同意,或由仲裁庭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决定并经本会主任批准,开庭审理也可在其他地点进行。
第二十八条 开庭通知
(一)本会应当在开庭审理三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为十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当事人。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庭可以决定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以请求延期开庭,但必须在开庭审理三日前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庭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在必要时可以自行决定延期开庭。
(二)第一次开庭后的再次开庭或决定延期开庭的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前款限制。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缺席
(一)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
(二)反请求适用前款规定。第三十条 庭审秩序
(一)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有关仲裁参与人应当服从仲裁庭的安排和要求,对未服从仲裁庭的安排和要求、违反开庭秩序的,仲裁庭有权予以制止。
(二)经当事人同意参加旁听的人员不得发言。第三十一条 举证责任
(一)当事人对自已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仲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
(三)当事人在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四)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则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时,仲裁庭可以依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考虑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五)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二条 举证
(一)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对举证期限另有约定且征得仲裁庭同意的,从其约定。当事人应当在要求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不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的,可在期限届满之前申请延期并说明理由。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材料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接受。
(二)当事人对自己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分类、编号,对证据的来源、证明对象及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并注明提交日期。
(三)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的真实性没有表示异议,可以视为与原件或者原物一致。
(四)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提交的外文证据材料和书面文件应当附有中文译本,但经仲裁庭同意的,可以不附具中文译本。
第三十三条 仲裁庭自行收集证据
(一)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或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仲裁庭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时,认为有必要通知当事人到场的,应当及时通知。经通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场,不影响仲裁庭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
(二)仲裁庭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当送交双方当事人,给予双方当事人一定时间提出意见。当事人逾期不作答复的,视为接受该证据。
第三十四条 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
(一)由当事人申请并经仲裁庭同意或仲裁庭认为必要的,仲裁庭可以将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交由当事人约定或协商确定的专门机构进行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当事人协商不成或未作协商的,由仲裁庭指定。
(二)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而且当事人也有义务提供或出示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所需的任何文件、资料、财产或其他物品。
(三)对需要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申请或不预交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承担因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四)当事人与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人之间就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所需的文件、资料、财产或其他物品是否与案件有关有争议的,由仲裁庭决定。
(五)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报告的副本,应当送交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对报告提出质证意见。当事人逾期不作答复的,视为接受该报告。
(六)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并经仲裁庭同意的, 应当通知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人提问。
(七)当事人要求重新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的,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五条 专家咨询
仲裁庭就案件涉及的专业技术性问题可以根据需要向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意见供仲裁庭参考。专家咨询费用由本会承担。
第三十六条 质证和认证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前已经交换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由当事人质证。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已经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仲裁庭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不经出示,直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二)对于当事人当庭或者开庭后提交的证据材料,仲裁庭决定接受但不再开庭审理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采取书面或其他方式进行质证。
(三)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及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报告,经质证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采纳。
(四)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仲裁庭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五)当事人在仲裁申请书、答辩书、陈述以及其他书面意见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证据,仲裁庭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六)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第三十七条 辩论及最后陈述
(一)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
(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三)当事人在辩论终结后提出新的事实或仲裁庭认为必要的,可以恢复对案件事实的调查。第三十八条 庭审记录
(一)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有关仲裁参与人可以当庭或者在开庭后三日内阅读庭审笔录。当事人和有关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可以申请补正。仲裁庭不予补正的,应在庭审笔录中记录该申请。
(二)庭审笔录由仲裁员、秘书、当事人和有关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有关仲裁参与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在庭审笔录中记录该情况。
第三十九条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
(一)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凭仲裁协议与和解协议,请求本会组成仲裁庭,按照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仲裁庭应当就和解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案件审理的具体程序,经双方当事人书面同意,可以不受仲裁规则其他条款限制。
(二)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有利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适当方式进行调解。
(三)仲裁庭在进行调解的过程中,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终止调解或仲裁庭认为已无调解成功的可能时,应停止调解。
(四)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本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五)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或裁决书。
(六)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并作出裁决。
(七)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在其后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和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仲裁庭在调解过程中的任何陈述或意见作为其请求、反请求、答辩的依据。
第四十条 撤回仲裁申请
(一)当事人申请仲裁后,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申请撤回仲裁申请。
(二)经仲裁庭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回仲裁申请。
(三)当事人在仲裁庭组庭前申请撤回仲裁申请或反请求申请的,由本会作出决定;在仲裁庭组庭后提出申请的,由仲裁庭作出决定。
(四)申请人撤回全部仲裁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就被申请人的反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被申请人撤回全部仲裁反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就申请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
(五)本会受理仲裁申请后,仲裁庭组成前,当事人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本会预收的案件受理费全部退回给当事人;仲裁庭组成后开庭前,当事人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本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退回部分受理费给当事人;开庭后,当事人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本会预收的受理费、处理费不予退回。
第六章裁 决
第四十一条 仲裁决定
(一)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任何决定均应当按照多数意见作出。如未能形成多数意见,则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二)经当事人同意或者仲裁庭授权,首席仲裁员可以就程序事项作出决定。第四十二条 裁决作出期限
(一)仲裁裁决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四个月(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案件为六个月)内作出。在特殊情况下,由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报经本会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该期限。
(二)前款所指四个月或六个月不包括公告期间、决定仲裁协议异议期间以及对专门性问题进行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的期间。
第四十三条 裁决的作出
(一)仲裁裁决应当依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仲裁裁决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二)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及仲裁地点。当事人协议不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
(三)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本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在裁决书上签名,也可以不签名。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不签名的,不影响仲裁裁决的效力。
(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第四十四条 中间裁决和部分裁决
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当事人提出请求经仲裁庭同意时,仲裁庭可以在作出最终裁决前,就案件争议问题作出中间裁决或者部分裁决。中间裁决和部分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五条 费用负担
(一)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败诉、部分胜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其各自应当承担的仲裁费用的比例。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各自应当承担的仲裁费的比例;协商不成或者未作协商的,由仲裁庭裁决。
(二)因当事人未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或因当事人的其他原因导致仲裁程序迟延、费用增加的,增加的相关费用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
(三)因当事人选定住所地不在厦门市的仲裁员等事由而发生的办理案件的差旅费、食宿费等相关费用以及因委托审计、审核、评估、鉴定、检验以及聘请翻译等原因而发生的相关费用,本会或仲裁庭可以指定当事人在限定的期限内预交,仲裁庭对当事人预交的上述费用最终由谁承担应当作出裁决。
(四)仲裁庭可以不受当事人请求范围的限制对前三款规定的相关费用的承担进行裁决。
(五)仲裁庭有权裁决一方当事人承担另一方当事人因办理案件所支出的差旅费、律师费等全部或部分合理费用。
第四十六条 裁决补充、补正
(一)如果裁决有漏裁事项,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仲裁庭就裁决中漏裁的仲裁事项作出补充裁决;如确有漏裁事项,仲裁庭应在收到上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天内作出补充裁决。仲裁庭也可以在发出裁决书后的合理时间内自行作出补充裁决。
(二)对裁决书中的文字打印错误、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意见部分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已经作出判断但在裁决书主文中遗漏的,仲裁庭应当补正。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仲裁庭补正;如果属实,仲裁庭应在收到上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补正裁决。
(三)仲裁庭不同意补充、补正裁决申请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四)补充裁决和补正裁决构成原裁决书的一部分。
(五)仲裁庭作出补充、补正裁决的,本会不再收费。第四十七条 重新仲裁
(一)仲裁庭收到人民法院重新仲裁的通知后,认为应予重新仲裁的,进行重新仲裁;认为不应重新仲裁的,须将书面意见提交本会,由本会函告人民法院。
(二)仲裁庭同意重新仲裁的,本会不再收取案件仲裁费用。
第七章 简易程序
第四十八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凡案件争议金额不超过20万元(指人民币,下同)的,适用简易程序。
(二)争议金额超过20万元,双方当事人约定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适用简易程序。
(三)没有争议金额或争议金额不明确的,由本会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涉及的利益大小以及其他有关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并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四)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可以提出书面意见,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第四十九条 仲裁庭组成
(一)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由独任仲裁庭审理。
(二)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十日)内在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双方当事人逾期未能共同选定,由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第五十条 答辩和反请求的期限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为二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身份证明文件;如有反请求,也应当在此期限内提交申请书和身份证明文件。
第五十一条 简易程序变更
(一)仲裁请求的变更或者反请求的提出导致案件争议金额超过20万元的,不影响简易程序的进行。但仲裁庭认为影响的,可以向本会主任申请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审理,是否同意由本会主任决定。
(二)双方当事人可一致请求将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
(三)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程序变更通知之日起五日内,按照仲裁规则的规定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原独任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
(四)新仲裁庭组成前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由新仲裁庭决定;新仲裁庭组成后仲裁程序的进行,不再适用简易程序。
第五十二条 裁决作出期限
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二个月(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案件为三个月)内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独任仲裁员提请本会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五十三条 本规则其他条款的适用
本章未规定的事项,适用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
第八章 时效与文件送达
第五十四条 时效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五十五条 期间
(一)期间包括法律、本规则规定期间和指定期间。
(二)期间以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三)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是否准许,由本会或者仲裁庭决定。
(四)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当事人的案件,其期间参照适用本规则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当事人所适用期间的规定。
第五十六条 送达方式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有关仲裁的文书、通知、材料可以直接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也可以以邮寄、传真、电报、委托等方式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
(二)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可以送达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也可以送达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可以送达本人或其同住的成年家属。
(三)直接送达而被送达人拒绝接收的,可以留置送达。
(四)直接送达或邮寄、传真、电报等方式送达有困难的,送达人可以邀请, 公证人员到场,把需送达的书面材料留在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现住地,以公证书形式记录送达情况,即视为送达。
(五)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前述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的,可以公告送达。
第五十七条 送达地址
(一)当事人申请仲裁或答辩时应当向本会或仲裁庭提供或者确认自己准确的送达地址,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二)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内容应当包括送达地址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以及受送达人的联系电话等内容。
(三)当事人在仲裁结案文书送达之前变更送达地址的,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告知本会。
(四)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经本会或仲裁庭告知后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合同约定的地址为通讯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地、合同约定的地址为通讯地址。
(五)经合理查询不能找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没有住所的境外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点、经常居住地或者其他通讯地址而以邮寄、专递的方式或者能提供作过投递尝试的记录的其他任何方式投递给受送达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营业地点、经常居住地或者其他通讯地址,即视为已经送达。
第五十八条 送达日期
(一)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经直接送达的,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并记明收到日期。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二)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本会或仲裁庭、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通知、材料等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三)留置送达的,以在场人员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四)邮寄送达的,有送达回证的,以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没有送达回证的,以回执或特快专递查询单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传真送达的,有回传送达回证的,以送达回证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没有送达回证的,以传真回单上注明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六)公告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七)其他方式送达的,以相关证据证明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语言、文字
本会以中文为正式语言、文字。当事人另有约定,并经本会同意的,可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语言、文字。
第六十条 本规则的正式文本
本会公布的本规则的中文、英文以及其他语文文本,均为正式文本。不同文本的表述产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的表述为准。
第六十一条 本规则的解释
本规则条文标题不用于解释条文含义。本规则由本会负责解释。第六十二条 本规则的施行
解析大连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篇6
(2000年3月9日大连仲裁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大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本委)受理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仲裁申请。
本委可以受理涉外和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商事纠纷的仲裁申请。
第三条 本委依法不予受理下列纠纷的仲裁申请: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三)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第四条 仲裁应当遵循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第五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本委可以告知另一方,如另一方同意仲裁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仲裁协议或者分别向本委作出接受仲裁的书面表示,本委予以受理。
第六条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合同之外达成的仲裁协议书以及在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等文字载体上,以书面方式表示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的有关记录。仲裁协议可以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项;
(三)选定本委的意思表示。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其协议。
第七条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第八条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本委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本委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如果本委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作出决定,以本委作出的决定为准。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约定不开庭的,应当在提交答辩书前提出。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得就仲裁协议的效力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第九条 当事人协议向本委申请仲裁的,即视为同意按照本规则进行仲裁。
第十条 本委作出的裁决为终局裁决,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得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章 申请和受理
第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本委的受理范围。
第十二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向本委递交下列文件:
(一)仲裁协议;
(二)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二)仲裁请求所依据的证据材料。
仲裁申请书应写明:
(一)申请人、被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姓名或名称、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邮政编码、电话,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电话;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及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十三条 本委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也可以当即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当事人在收到本委的受理通知后,应当按照本委制定的仲裁费用收取标准,预交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第十五条 本委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将本规则和本委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本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15日内向本委提交答辩书。本委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5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六条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应当最迟在开庭辩论终结前以书面形式提交本委或仲裁庭,并按照本委制定的仲裁费用收取标准,预交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被申请人在开庭辩论终结后提出反请求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本委应当在收到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将仲裁反请求申请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反请求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本委提交答辩书。申请人在指定期限内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反请求的其他事项,适用于本章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申请人变更仲裁请求或者被申请人变更反请求的,须在开庭辩论终结前提出,逾期仲裁庭可以拒绝其请求。
第十八条 当事人向本委提交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反请求书和有关证明材料,当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时,提交一式五份;当仲裁庭由l名仲裁员成立时,提交一式三份。
第十九条 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本委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裁定。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二十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受委托的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当向本委提交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三章 仲裁庭的组成
第二十一条 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员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在本委仲裁员名册中选定或者各自委托本委主任指定l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委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在本委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委主任指定。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自收到本委仲裁员名册之日起15日内,未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未在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的,或者双方当事人对应当共同选定的仲裁员未达成一致的,由本委主任依法指定。
本委主任指定的仲裁员不能履行职责时,由本委主任重新指定。
第二十三条 仲裁一方当事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在本委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同一名仲裁员,选定不一致时由本委主任指定。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本委通知之日起5日内,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重新选定仲裁员:
(一)因出差不能承办仲裁案件的;
(二)因健康原因不能承办仲裁案件的;
(三)依法应当回避的;
(四)其他不能履行职责的情形。
第二十五条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向本委请求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的。
当事人对担任本案仲裁员以具有上述回避情形为由提出回避申请的,须同时提出申请回避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仲裁员的回避请求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第二十七条 仲裁员是否回避,由本委主任决定;本委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的回避,由本委全体会议决定。
仲裁员有回避情形,本人或者当事人未提出回避请求或者申请时,本委主任有权决定该仲裁员的回避。
第二十八条 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
第二十九条 仲裁庭组成后,本委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5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及仲裁员。
第三十条 仲裁员不准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在仲裁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本委应当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并有权中止该仲裁员的职责,必要时予以除名。
第四章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一条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 不公开仲裁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仲裁员、为仲裁庭提供咨询的专家和仲裁庭委托的鉴定人及本委有关人员,均不得透露案件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三条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必要开庭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应当在提交答辩书前提出。
第三十四条 案件仲裁一般在本委办公地点进行,经本委同意,也可以在其他地点进行。
第三十五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经商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开庭的,应当在开庭3日前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第二次及其以后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或者仲裁反请求的相对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进行缺席仲裁和作出缺席裁决。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仲裁员在办案过程中,有权就该仲裁案件的相关证据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予配合。
第三十八条 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
以上证据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三十九条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但应当与原件、原物核对无误。
第四十条 仲裁庭认为需要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勘验的,由仲裁庭组织勘验。
仲裁庭应当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员、当事人和被邀请参加的人员签名。
第四十一条 仲裁庭认为需要对证据进行鉴定、评估的,可以委托当事人约定的鉴定、评估部门或者专家进行鉴定、评估。也可以委托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评估部门进行鉴定、评估。
当事人有义务按规定的期限向鉴定、评估部门或者专家提供鉴定、评估所需要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
鉴定、评估报告副本,应当送交双方当事人。
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通知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第四十二条 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并经当事人互相质证和仲裁庭认定。
第四十三条 经当事人请求或者仲裁庭认为有必要补充证据或者其他书面材料的,仲裁庭可以同意或者要求当事人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交。逾期不提交的,仲裁庭可根据已有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裁决。
第四十四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本委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裁定。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在开庭时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第四十六条 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就重大疑难问题请求本委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仲裁庭应当认真听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论证意见,并决定是否采纳。
第四十七条 本委发现仲裁庭在仲裁案件时有程序上的错误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裁决情形的,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仲裁庭应当认真听取,并决定是否采纳。
第四十八条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有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仲裁庭不予补正时,应当记录该申请。
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其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在仲裁庭组成前当事人撤回仲裁申请的,撤销或注销案件的决定由本委作出;在仲裁庭组成后当事人撤回仲裁申请的,撤销或注销案件的决定由仲裁庭作出。
第五十条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
第五十一条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在仲裁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者仲裁庭在调解过程中的陈述、意见、观点、建议作为其请求、答辩或者反请求的依据。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十二条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本委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五十三条 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五十四条 仲裁庭对案件中部分事实清楚的,认为必要时,可以就该部分作出先行裁决。
第五十五条 仲裁庭应当在仲裁庭组成后四个月(不含鉴定或者评估的时间)内作出仲裁裁决,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首席仲裁员书面提请本委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仲裁庭原则上只能提出一次延长仲裁期限的申请。
第五十六条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
裁决书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不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
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对裁决持有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裁决书应当加盖本委印章。
第五十七条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八条 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对当事人申请仲裁事项遗漏未作裁决的,仲裁庭应当作补充裁决。
当事人发现裁决书中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书面请求仲裁庭补正或者作出补充裁决。
补正或者补充裁决,应当以裁决书的形式作出。
第五十九条 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本规则未被遵守,但仍然参加仲裁程序,并且对不遵守本规则的情况未及时提出书面异议的,视为放弃提出其异议的权利。
第六十条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本委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应当在仲裁裁决书确定的期限内履行裁决。未确定履行期限的,应当立即履行。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六十二条 对人民法院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案件,应当由原仲裁庭仲裁。原仲裁庭同意重新仲裁的,应当对案件程序和实体进行全面仲裁。
第六十三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本委预交仲裁费用,仲裁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被申请人如选定本委境外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仲裁员的,其办案差旅费由被申请人预交。
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各方责任的大小,确定其各自应当承担的仲裁费用。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各自承担的仲裁费用。
第六十四条 本委受理仲裁申请后至仲裁庭组成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本委退回预收的案件受理费,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取部分案件处理费。
仲裁庭组成后至首次开庭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本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退回部分案件受理费;开庭后,案件受理费不再退回。
第五章 简易程序
第六十五条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争议金额在20万元人民币之内,且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争议金额超过20万元人民币,但双方当事人选择简易程序的,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第六十六条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本委应当立即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受理通知。
第六十七条 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由1名仲裁员独任仲裁。
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本委仲裁员名册之日起5日内,在其名册中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委主任指定l名仲裁员。双方当事人逾期未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委主任指定仲裁员的,本委主任应当立即指定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
第六十八条 被申请人可以当庭口头答辩,也可以书面答辩。书面答辩的,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5日内,向本委提交答辩书及有关证明文件。
第六十九条 仲裁庭可以按照当事人的共同要求,进行书面仲裁。仲裁庭可以当即开庭,也可以确定开庭日期,但最迟应于仲裁庭组成之日起10日内开庭。
第七十条 仲裁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入普通程序仲裁的,由仲裁庭提请本委批准,可以转入普通程序。
第七十一条 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裁决,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仲裁员书面提请本委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七十二条 本章未规定的事项,适用本规则其他各章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 涉外仲裁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七十三条 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的纠纷适用本章规定。
第七十四条 仲裁庭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参考国际惯例、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独立、公正、及时地作出裁决。
第七十五条 本委受理案件后,应立即将受理通知、本规则、仲裁员名册及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同时将受理通知、本规则及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之日起 45 日内,向本委提交答辩书。
第七十六条 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应当于收到受理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本委提交仲裁反请求书。
第七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自被申请人收到本委受理通知之日起20日内,未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本委主任指定。
第七十八条 仲裁庭组成后,本委应当立即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及仲裁员。
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时,当事人应当自收到本委重新选定仲裁员通知之日起 20 日内,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重新选定仲裁员。
第七十九条 本委应当在仲裁庭开庭30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经商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12日前书面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第二次及其以后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条 仲裁庭应当在组庭后9个月内作出仲裁裁决,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首席仲裁员提请本委主任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八十一条 涉外仲裁程序中提交本委的外文书证及其他材料均应附有中文译本。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域外寄交或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后,方具有效力。
第八十二条 涉外仲裁的法律适用,应当以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法律为适用法律,或者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必要时也可以适用国际条约或者国际惯例。
第八十三条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向中国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或者根据中国缔结、参加的国际公约、条约,向有缔约关系的外国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
第八十四条 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仲裁案件参照本章的规定执行。
第八十五条 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
第七章 附则
第八十六条 本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需要翻译的,可以由本委提供译员,也可以经本委同意后由当事人自备译员。
第八十七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八十八条 有关仲裁的文书、通知、材料等,可以当面递交或者以邮寄、电报、传真、留置送达的方式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也可以委托其他仲裁委员会代为送达。
如经上述方式不能送达,送达人可以邀请证人到场,并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和日期,由送达人和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需送达的书面材料留在受送达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营业地点、惯常居所或者通讯地址,即视为送达。
如经上述方式仍无法送达时,可以通过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公告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 60 日内,即视为送达。
第八十九条 向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送达的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如经当面递交受送达人或者邮寄至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点、惯常居所或者通讯地址,即视为已经送达。
第九十条 仲裁文书、通知、材料当面递交的,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留置送达的,以证明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九十一条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 1 日为期间届满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仲裁文书、材料、通知在期间届满前交邮、交发的,视为期间。
第九十二条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本委或者仲裁庭决定。
第九十三条 仲裁协议或者仲裁条款中有“大连”、“仲裁”字样或者虽然没有“大连”字样,但约定在合同签约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仲裁,且合同签约地或者合同履行地在大连地区的,均应视为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由本委仲裁。
第九十四条 本规则由本委负责解释。
第九十五条 本规则自2000年3月9日经大连仲裁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实施。《大连仲裁委员会仲裁暂行规则》即行废止。
发布部门:大连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0年03月09日 实施日期:2000年03月09日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篇7
关键词:强制性仲裁;南海争端;公约;管辖权
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083-03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文简称“公约”)相关规定,提起了强制仲裁程序(第二百八十七条以及附件七),并向中国发出书面通知及权利主张,2013年2月19日,中国向菲律宾提交照会,拒绝接受通知并将其退还给菲律宾,并且拒参仲裁庭的组建,但是,中国的这种拒绝并没有影响仲裁庭的组建,仲裁庭于2013年4月24日组建完成。既然菲律宾是依据公约提起的仲裁程序,那么根据“公约”附件七提起强制仲裁程序需要什么条件呢?有受到什么限制呢?中国应如何去应对这一问题呢?等,文章将对上述等问题予以分析。
一、提请强制仲裁的条件
《公约》第十五部分建立起了一个及其复杂的争端解决机制,被认为是“海洋领域中新的世界秩序的支柱之一”①菲律宾是依据《公约》第二百八十七条提起强制仲裁程序,这一条款是《公约》解释或适用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条款。根据该条款的规定,有四种强制程序,分别是依据公约附件八、附件七、附件六设立的特别仲裁法庭、仲裁法庭、国际海洋法庭以及国际法院,根据公约的相关规定,提请强制仲裁程序应符合以下条件:
1.自由选择解决方式。例如双方或多方谈判或协商。如果争端双方根据这种和平方式仍不能解决争端,并且争端方又不存在关于排除强制仲裁程序的协定,则争端各方可以根据公约的规定提请强制仲裁。
2.《公约》第二百八十七条第1款规定,对于强制程序,一个国家在签署、批准和加入《公约》之时或之后的任何时间,以书面声明的方式自由选择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程序。②根据《公约》第二十八条第三款和第五款的规定,假若缔约国没有采用上述其中一种强制性程序,亦或所采用的强制程序并不是同一种,就认为缔约双方已同意该公约附件七规定的仲裁。
3.强制仲裁程序的提起,要求各方不能存在《公约》第十五部分第3节所规定的限制条件。第3节限制主要是指《公约》第二百九十七条限制和第二百九十八条规定的任择性例外,并且,争端各方没有根据《公约》第二百九十八条做出保留声明。
二、中菲南海争端不适用强制性仲裁的分析
(一)从启动强制仲裁的条件方面看,菲律宾违背了提起强制性仲裁的首要条件
我们知道,用谈判、协商等和平方式是提前强制性仲裁程序的前置义务,而且在某些特别问题上,争端当事方在提起强制性仲裁前,双方必须进行谈判,这是公约已有规定。比如海洋划界问题上,在国际上尚未确定海洋划界的方法,再加上海洋划界往往设计许多其它的复杂因素,所以海洋划界问题上争端方的谈判、商议或许更适合争议的解决。具体到中菲南海“九段线”海洋划界问题,谈判或者协商是中菲处理该问题的最佳方式。
公约规定,争端各方应当在对公约的解释或适用发生争端之后及时交流,对是否以谈判方式或其他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发表各自的意见。③即,交换意见也是争端发生后争端各国的义务。但是争端发生后,菲律宾并未就此问题与我国进行交涉,也可以说并没有履行谈判和交换意见的义务,而是一意孤行的将争端提交海洋法庭强制仲裁。
另外,“公约”第二百八十二条也有相关规定:作为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各方的缔约各国如已通过一般性、区域性或双边协定或以其他方式协议,经争端任何一方请示,应将这种争端提交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程序,该程序应代替本部分规定的程序而适用,除非争端各方另有协议。④所以,相比于强制性仲裁,区域性协定的争端解决方式更具优越性。而且,《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于2002年由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其第四条规定,有关南海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⑤中菲都是《宣言》的缔约国,因此,菲律宾有义务尽可能通过双边磋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对此《宣言》第四条的理解,有些学者片面的理解为当通过和平对方法仍未解决时方可适用强制性程序,但是,从“直接”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争端的解决排除了第三方的干预,所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属于《公约》中“排除任何其他程序”的协议(第二百八十一条第一款)。⑥但是菲律宾并没有同中国进行磋商谈判解决争端,而是不顾中国的呼吁,单方面提起强制性程序。
(二)从仲裁庭的受案范围来看,菲律宾提出的“强制性仲裁”不符合仲裁庭的受案范围
“公约”第二百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只有与本“公约”有关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才能提交“公约”附件七的强制性仲裁。⑦此条款其实就是对强制性仲裁的受案范围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争端与“公约”的解释或者适用无关,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争端的存在时,就不能申请强制仲裁,因为这不属于强制性仲裁的范围。需要做进一步解释的是,这里的争端只能是法律争端,根据王铁崖先生的观点,政治争端是由政治利益引发的国际争端,它会影响到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等问题,因此,国际法和法律方法并非它的最佳处理方式。法律争端属于可裁判的争端,指的是争端各方的要求以国际法为基础的争端,也就是说它可以用法律方法加以处理。从历史、法理以及中国政府和外交部多次公开表示中可以看出,中菲之间的争端属于政治争端,而非法律争端,所以,根本无法用仲裁方式来处理。外交部有许多关于中菲问题的发言,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谈到菲方要将黄岩岛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时,他指出:关于黄岩岛的主权问题,不管菲律宾做了什么努力,都无法改变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基本事实。
(三)菲律宾提出的“强制性仲裁”悖于中国声明的保留范围
《公约》第十五部分第3节对强制程序作出了限制和排除性的规定,根据第二百九十八条的任择性例外规定,一国在签署、批准或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抑或在此后任何时间内,可以通过书面声明的方式,在有关海洋划界、军事活动、渔业和科研执法等重要领域选择性地排除第二节规定的强制程序。⑧由于中国一直坚持争端各方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基本立场,而《公约》第十五部分所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具有相当程度的强制性。为了调和这一矛盾,中国政府在2006年8月25日根据《公约》第二百八十九条发表了排除性声明:“对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二百八十九条第一款(a)(b)(c)项所述的任何争端(及涉及海洋划界、领土争端或军事活动等争端),中国政府不接受《公约》第十五部分第二节规定的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⑨据此,菲律宾提起仲裁显然不可能不考虑到中国的上述声明,于是,在诉讼请求中,对于大陆架界限、划定专属经济区和相关岛礁归属等问题,菲方采用的是故意回避的态度。另一方面,在“九段线”问题上,它要求判定“九段线”无效,它还要求认定相关岛礁的法律地位以及一些其它问题,且菲方认为,中国上述排除性声明对其在仲裁程序中的主张无效。但中方认为,“九段线”就是中国主张的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海域划界限,这是具有历史根据的,该划界限与南海岛礁的领土主权密切相关。因此,就算菲律将此问题聚焦在“九段线”争议上,也无法避开中国所声明的保留。既然是领土主权,那么就属于中国声明的保留范围,因此就不能用仲裁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
(四)从国际判例分析国际海洋法庭对此案无管辖权
从国际判例来看,至今以来,提交附件七的仲裁案也有不少,比如“南方蓝鳍金枪鱼案”、“巴巴多斯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海域划界仲裁案”、“圭亚那诉苏里南案”、“孟加拉湾海洋划界案”等。其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诉日本的“南方蓝鳍金枪鱼案”是第一个按照附件七组成的仲裁庭审理的案件,也是国际仲裁庭拒绝管辖权的第一个案例,因此,这个案件对海洋相关问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中菲南海案也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在1993年时缔结了《养护南方金枪鱼公约》,其中第十六条就规定,对于提交国际法院或者法庭的争端需要在争端当事方都同意的前提下才能提交诉讼或者仲裁。⑩虽然澳大利亚新西兰依据《公约》提起了强制仲裁程序,但是,仲裁庭最终依据上述的十六条裁定其对南方金枪鱼这个案件没有管辖权。2002年中国签署的《南方各行为宣言》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争端双方的同意才能提起仲裁或诉讼,但是,其第四条规定,有关南海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对于《宣言》许多学者认为其只是一个政治文件,不是条约,因而《宣言》难以构成仲裁庭管辖权的障碍,但我个人赞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宣言》即使不属于条约,但是根据一般国际法的诚信原则,该宣言也与《公约》第二百八十二条有着密切第联系,起到了排除仲裁庭或海洋法法庭的管辖的效力。
三、中方应对措施
在如何处理中菲南海争端问题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存在不同的意见。一些国内学者支持中国应该参加仲裁程序;亦有国外学者赞同,即使有许多的国际司法判例以及《公约》能为协商解决奠定基石,可真正的解决方法依旧是政治方法。关于此问题,国内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应该积极参加仲裁程序,{11}他们赞同用国际仲裁的方式解决南海诸岛问题,这是一种比其它方式更具有优越性、更符合实际的方法。所以,中国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策略。
(一)对于争端解决途径的司法化的问题
如今,用司法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案日趋增长,形成所谓的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倾向。{12}其实根据《公约》第1节规定的用传统的和平程序解决争端,以及《公约》二百九十八条规定的自动例外和二百九十八条的择任性例外,我们可以分析到,缔约国一般不选用司法途径来解决海洋争端,并不认为用司法途径来解决海洋争端是最好到选择,否则就不会出现对强制性程序的限制以及保留等一系列情况了。其次,中菲南海问题,涉及的不是经济发展等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往往是涉及岛屿的归属、海洋划界等与主权相关的一些政治性问题,这些政治性问题也往往与国家领土的完整以及国家利益等等有着重大的联系,所以也不适宜用司法程序来解决。再次,从实践上来看,一些案件是通过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法院和仲裁法庭来解决,但是数量很少,许多案件一旦涉及到国家领土划界等问题,一般还是用谈判、协商等传统的和平方式解决。还有重要的一点,仲裁法庭没有强制执行判决的能力,因此,在实践中,未执行的判决往往是关于海洋划界、领土划分这一类型的案件,比如,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的领土与海洋争端案、柬埔寨诉泰国的隆端寺案等。所以,相对与用司法途径解决中菲争端来说,传统的和平方式更加适合。
(二)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关措施
因为根据《公约》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知道,即使中国不参与仲裁程序,也不影响仲裁庭的组成,也不影响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因此,我们不应该消极对待,虽说不一定要积极的参与仲裁程序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外交、舆论、媒体等的作用,坚决的表明自身的立场,这样也可以给仲裁员不少的外在压力,也可以说是间接的参与了仲裁。因为现在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所以,现在最急切的的目标是中终止裁程序的进行,最有可能终止仲裁程序进行的就是通过争端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因而终,在实践中,比如“新马填海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期望菲律宾行终止,不过这种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很小,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我们都应该努力的去谈判、协商,争取仲裁程序的终止。
其次,因为我国一直是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我国还是还是要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基础上通过政治方法或者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对待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南海其他国家的沟通,避免中菲南海争端问题扩大化,我们需要利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声明,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刻提醒他国不要干预中菲南海争端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将此问题国际化。
最后,我们也应该做好最坏的准备,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现在南海周边的国家纷纷购买武器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南海争端局势越来越严重,面对迫在眉睫的南海局势,加强我国的海军力量对维护我国的南海主权及南海航道安全至关重要。{13}同时加强海上巡航力度。
四、结束语
文章着重对《公约》附件七强制仲裁进行分析,研究提起强制仲裁的条件,排除以及例外性规定等,以及借鉴一些关于海洋争端等国际判例,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强制仲裁问题机型分析,指出菲律宾启动强制仲裁程序违背了启动强制性程序的条件,违背了中国所声明的保留,也指出国际海洋法法庭也无管辖权,同时也略析了中国应对菲律宾申请强制仲裁的策略。
注 释:
①J.G.M errills,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3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96.
②余民才.菲律宾提起南海争端强制仲裁程序与中国的应对[J].现代国际关系,2013(5).
③高健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155.
④王勇.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强制性仲裁”的限制条件[J].政治与法律,2014(1).
⑤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⑥⑦余民才.菲律宾提起南海争端强制仲裁程序与中国的对应[J].现代国际关系,2013(5):53.
⑧吴慧.法律方法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实践分析[J].厦门大学法学评论,2003(2):247.
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⑩缪晓婕.海洋岛屿争议强制仲裁的不适用性研究[M].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12.
{11}余民才.海洋争端强制仲裁程序及我国的对应政策[J].商法研究,2013(3).
{12}毛俊响.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的政治和法律分析[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4(2).
{13}李金名.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J].南洋问题研究,2002(1):61.
参考文献:
〔1〕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2〕尚大鹏.关于菲律宾对中国海事争端申请强制仲裁的国际法思考[M].华南理工大学.
〔3〕余敏友,雷筱璐.南海诸岛争端国际仲裁的可能性[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毛俊响.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的政治和法律分析[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4(2).
〔5〕李金名.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J].南洋问题研究,2002(1).
〔6〕王旭.中菲南海争端的法理分析与对策建议,[M].中国海洋大学.
〔7〕李文杰,邹立刚.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对菲律宾诉中国案的管辖权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14(5).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推荐阅读:
仲裁委员会10-01
重庆仲裁委员会07-13
仲裁委员会章程08-29
重庆仲裁委员会文件05-12
仲裁委员会会议纪要12-15
仲裁委员会述职报告09-13
××××仲裁委员会调解书12-05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10-02
合作意向书-深圳仲裁委员会10-15
医疗器械采购合同-深圳仲裁委员会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