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阅读训练及答案(共13篇)
《皇帝的新装》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1
衡量幸福,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标准,那就是生活水平。过去我们盼过年,为什么盼过年,无非是盼“生活幸福”,吃好穿好。现在的人把过年不当回事了,从实质上说就是因为生活好了。如果说过年曾经是我们盼望和理想的幸福生活,那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达到“天天过年”。过去人们过年感到幸福,现在人们过年感觉不到怎么幸福。
其实幸福还有一种精神因素,精神达到了一定的满足,够幸福标准了,也叫幸福。比如一个人从穷到富,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吃饱了拍打着肚子在大街上散步,他觉得很幸福。忽然发现路边有个新装修的.店铺,走进去一看,万万没想到,这个店铺是他从前一个熟人的,这老兄本来比他穷多了,可几年时间,却有了这个黄金地段价值百万的沿街房!这一震动,几乎被震昏了,从此他就不再感到自己幸福了。实际上他的幸福没有减弱,可他的心理却不能承受,烦恼便来了,原来衡量幸福的新标准是烦恼!
现代人的最大特点是烦恼增多了。现在要衡量幸福不幸福,就是要看你的烦恼多少,烦恼越多就越不幸福,衡量幸福与经济上的差别不成正比。现代人的烦恼是怎么来的?一个是从外部来的,一个是从内部来的,从外部来的烦恼对一般人来说比较公允,就是所承受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还有一部分来自内部,就是从你个人心里产生的,这一部分烦恼无限,可以像蘑菇云一样生长,烦恼长满了肚子,这个人就不幸福了。成天与烦恼相伴,吃肉肉不香,睡觉觉不香,住高楼大厦也不幸福,已不知道“生活幸福”是个什么概念了。
其实,幸福与不幸福都是自己的选择。(先自1月23日《杂文报》作者山海夫,有删改)
1.作者认为,衡量幸福的旧标准是:;衡量幸福的新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现代人的烦恼源自哪里,并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文,联系下面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1)世界烟草大王杜克的女儿杜丽丝扣粘结剂时继承了不起2亿美元的资产,但她的一生却郁郁寡欢,最后寂寞地死去。
(2)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以“忘我就是快乐”的信念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说:“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把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生活水平,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否;烦恼,或烦恼的多少。
2.外部来的烦恼,工作学习的压力;内部来的烦恼,个人欲望的增长。举例(略)
3.要点提示:(1)名利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有时甚至会给人带来伤害。(2)用心去享受自己的生活。积极面对困难,即使是残疾人也会感到幸福。
《皇帝的新装》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2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 知识的爆炸和更新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加速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 获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新信息, 吸收先进经验, 了解国外政治经济动态, 加强国际间科技文化交流, 培养外语阅读的能力已经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阅读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知识, 增加学习的兴趣, 还能扩大词汇量, 促进听、说、写能力的发展, 有效地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培养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更多地输入语言材料, 逐步形成语感。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 阅读是他们大量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 又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阅读训练的艺术
1. 培养默读能力
默读, 指不出声的阅读方法。默读时, 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 化为思维活动, 不必通过发声刺激听觉, 不受语音和朗读技巧的约束, 有利于语言与思维的交流活动。因此, 默读的速度远比朗读速度快。在日常生活中, 主要靠默读接触大量的书籍资料, 迅速获取信息。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由于受习惯影响, 学生往往形成以下不良阅读习惯。
(1) 默读时, 嘴唇嚅动, 很小声地读出每个单词的发音, 不自觉地作有声阅读 (vocalization) ;有的学生虽然嘴唇和声带没有活动, 但在头脑中始终清晰地读出并听到每个单词的发音, 这称为无声阅读或心读 (sub-vocalization) 。这两种形式都是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的障碍。
(2) 逐词阅读, 视幅窄, 眼停次数多, 时间长, 并借助手指、笔或尺子指读, 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
(3) 阅读时遇到生词便停下来思考, 反复回视, 边读边查词典, 影响阅读速度, 不能整体理解。
(4) 阅读时头部随目光移动, 身体某部位轻微晃动, 容易造成疲倦, 妨碍理解。
(5) 缺乏英语语感, 阅读时通过母词心译作媒介, 严重影响阅读速度。
2. 提高阅读技能的方法
阅读技能包括理解和速度两个方面, 主要体现在默读的阅读方式中。理解是阅读的目的, 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一定的速度, 理解的效率就谈不上。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理解和速度是成良性循环的。阅读能力强的人, 阅读速度快, 理解力强, 对阅读感兴趣, 阅读书籍多;反之, 阅读能力差的人, 由于速度慢, 理解差, 对阅读无兴趣, 不愿意阅读, 形成恶性循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呢?
(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矫正有声阅读和心读。根据心理语言学观点, 阅读是一个语言与思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不断的、长距离的静默交流。阅读时, 读者联系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运用语言技能和阅读技能理解文章的内容, 了解作者的思想。所以, 阅读时把单词读出声来是不必要的, 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思维。学生要克服发音阅读的习惯, 仅仅强迫自己紧闭嘴唇, 不发声心读是不行的, 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 主动在内心和作者对话, 思考有关阅读中的内容。例如“这一点有道理”、“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等, 这样主动地强制自己把精力放在理解上, 也就无暇顾及发声了。
(2) 关键词阅读。每个句子都有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决定整句的意思。只要抓住关键词, 就能理解整句的意思, 通过理解各句的意思, 也就可以理解整段和整篇文章的大意了。训练关键词阅读时, 学生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句子的实词上, 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及短语关键词上, 对其它的词一掠而过。
(2) 猜测生词词义
(1) 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的一大难点是生词, 要改变学生一遇生词就停下来思考或查词典的习惯, 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构词法的原理, 即派生法、合成法和转化法等, 记忆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 在阅读时对生词词义进行猜测。
(2)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词汇量的多少是决定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英语中大多数的词具有一词多义性, 只掌握孤立的词义而不能根据上下文准确地判断词义是难以正确理解的。阅读时, 学生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 不必搞清楚每个生词的意思, 有些生词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推测出来。这种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
3. 精读教学
精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习英语语言知识, 发展口笔语能力, 都是在精读教学中进行的。精读是通过对课文认真而仔细地阅读, 对文章中必要的语音, 重要的词、短语、句子、语法现象, 人物, 事件, 中心思想和篇章结构进行分析, 以达到准确地理解。
精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基础阶段更是如此。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多和年级的增加, 精读教学的比例应逐步减少。教学前, 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学习查词曲, 了解生词词义;教学时,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加强语篇理解, 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篇章结构等, 传授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方法阅读技巧, 注意朗读与默读相结合, 加强以阅读为主的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在学习和巩固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 泛读教学
泛读是针对精读而言, 即广泛、大量而快速地阅读。它对文章中各种语言现象不作全面而详细的分析, 只要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获取必要的信息。因此, 泛读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和教师的正确指导。
阅读训练答案 篇3
(一)1.lonɡ diāo 2.略
3.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4.(1)丢失 羊圈 (2)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5.略
(二)1.(1)魏国 楚国 南方 北方
(2)①马好 ②路费多 ③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3)①√
2.B 3.略
(三)1.mò qián 2.略
3.捉它很容易。
4.“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5.四件事。捕鼠(没捉着老鼠,还说老鼠太瘦了);捉鱼(没捉着鱼,被鱼尾巴打了一下,还说是利用鱼尾巴来洗脸);掉进泥坑(还说是用这个办法治跳蚤);掉进河里(还说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6.猫爱吹嘘自己,掩饰过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被淹死了。
7.结合实际谈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四年级阅读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一)1.叼走 幼儿 清淡
唠叨 幻想 谈话(答案不唯一)
2.(1)大自然的规律
(2)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二)1.biān bǔ bì ruì
2.灵活 敏捷 启发
3.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4.(1)蝙蝠的眼睛被他们把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2)塞住了耳朵,蝙蝠就像失控的汽车到处乱撞。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不能安全飞行。
5.三,蝙蝠在夜里靠什么飞行,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1.严密 立刻 启示
2.风马牛不相及 声名狼藉 逐臭之夫 污秽
3.A 4.略
五年级阅读主题:语言表达的艺术
(一)1.shì shèn yì wèi yìnɡ qín
2.(1)拜见 就,于是 (2)给……看 说
(3)没有
3.略
4.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二)1. jú zhǐ 贼 赔
2.微笑 傻笑 冷笑
3.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4.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5.(1)种植用的土地 楚国的风气(楚国偷盗的风气)
(2)三,没出息,做了盗贼;羞辱晏子,显楚国威风。
6.略
(三)1.鲁莽 野兽 宰相 牢固
腥味 猩猩 冒犯 规范
2.管家 无可奈何 盛情 恍然大悟
3.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4.(1)因为……所以…… (2)如果……就……
(3)如果……就…… (4)如果……还能……
5.清政廉洁、有远见
六年级阅读主题:难忘的历史
(一)1.rěn zhònɡ zhuó
2.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3.可以体会到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面对危险和困难,坦然自若、临危不惧。
4.略
(二)1.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全句: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2.(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2)引用 对比
3.张思德同志牢记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三)1.chǔ wànɡ cónɡ ái
2.祸 殃 张 结 羞 怒 遍 鳞
3.略
4.(1)第一个是过度疲劳而休息。 第二个是死亡、牺牲。
(2)吉鸿昌坚贞不屈,忠于抗日,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赞扬其英雄气概,并为英雄的死感到惋惜。
5.(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2)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3)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水车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4
水车 郭远辉
①它不像一张犁,要用的时候,挂在背上,赶着牛就走;它不像一担箩筐或是一担土箕,平凡得可以到处乱放;它甚至不像绝大多数的农具,总是低着头默不作声。它,是水车,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车,说它是车,是农耕诗人给它戴上的一顶桂冠。它身上没有安装一个轮子,它不但不能载货驮物,反而每一次从农家到水塘去车水,都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扛着去。可以说,它是我所见的所有农具中,做工最繁杂、力学原理和生产美学得到最充分融合的一件农具。它总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
②1980年,生产队将所有集体的生产工具分到各家各户,由于全队只有五辆水车,每户人家都想要,队长只能以抓阄的形式来确定。母亲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大家先抓,留下最后一个阄给母亲。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她打开阄时,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水车”两个字,她自然高兴,但当她看到最想得到水车的李伯因为没有抓到阄而神情无比沮丧时,母亲竟然将全队人视为神器的水车让给了李伯。
③第二年开春时,母亲请来村里的老木匠罗秋生,为我家做一架水车。母亲把藏在老屋二楼上的一批准备盖新房的上好杉木料搬了下来。母亲说,水车是田喝水的碗,没有水,田就会渴,经常口渴的田园,禾苗怎么能长得好呢?罗木匠是一个做农具的能手,村里几乎所有的农具都是他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做的。一根根木讷、沉闷的木头,在他斧锯凿刨的作用下,重新活了过来。它随着一个家一起呼吸,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他用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水车做了出来。崭新的水车静静地躺在晒谷场上,木香怡人。母亲望着它,脸上漾着笑意。
④从此,这架水车被父亲和母亲扛着从一丘田走向另一丘田,从一方塘转向另一方塘。在干旱的季节,在田地需要灌溉的时候,它总会挺身而出,把低处的水抬到高处,把远处的水拉到近处。很多次,在月朗星疏的夜晚,我跟着母亲在水车上散步,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车的轱辘,竭尽全力把池塘里的水抽进农田。我们踩得越快,水流就越大,踩着踩着,仿佛自己跑了起来。在茫茫的旷野里,水也跟着我们的脚跑了起来,从池塘出发,从水车幽深的身体流出,流向水沟,流向田畴,流向庄稼的血管。
⑤舒婷的诗里写到: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每当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心里就会随着水车的转动而酸楚起来。现在看来,水车俨然成了落后生产力的代名词,可是又有谁注意到,水车从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到三国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转动了1700多年。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曾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
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抽水机的广泛使用,使水车悄然身退。母亲本想再修修这架老水车,但秋生师傅年事已高,早就收斧挂锯,马放南山了。五里八乡,再也没有人需要水车,也没有人会造水车了。母亲洗净水车身上的污泥和水草,郑重地将它收了起来,安放在老屋的楼上,与其它业已退休的农具堆放在一起,让它安享晚年。
⑦每一次回故乡,我都会爬上楼,看看那架老水车,凝望中,母亲踩着水车时那吱嘎吱嘎的转动声又在我心里响了起来……(选自《散文》2011.2 有删改)
14.文章主要是写水车,为什么在开头还写到了其它农具和车?(4分)
15.品读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它随着一个家一起呼吸,一起劳作,一起生活。
(2)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曾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
16.“每当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心里就会随着水车的转动而酸楚起来”一句中, “我”的心为何“酸楚”起来?(3分)
17.“我跟着母亲在水车上散步,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车的轱辘,竭尽全力把池塘里的水抽进农田”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它有何作用?(3分)
18.联系全文,说说水车与母亲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省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4.(4分)将其它农具和水车进行比较,衬托水车的不平凡、精巧美妙;(2分)将车和水车进行比较,突出水车的特点,表达农民对水车的钟爱、赞美。(2分)(大意对即可)
15.(4分)(1)运用了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把水车写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家庭成员,表达了对水车的亲近、喜爱、赞赏之情。(1分)(大意对即可)
(2)千百年来,水车广泛地运用于农业灌溉,(1分)养育了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分)(大意对即可)
16.(3分)因为已转动了1700多年的水车俨然是落后生产力的代名词,(1分)作者为母亲劳作的艰辛、(1分)为农村生活的清苦而伤感、忧伤。(1分)(大意对即可)
17.(3分)动作(或细节)描写,(1分)形象地描绘了母子俩踩着水车的情形,表现了劳作的艰辛,(1分)及母子融洽、亲密的关系。(1分)(大意对即可)
18.(4分)勤劳、无私奉献(2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及水车的喜爱、赞美、怀念的深厚感情。(2分)(大意对即可)
19.(4分)结构: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主旨。(2分)
表达效果:强调往昔的生活片段浮现在 “我”的脑海里,并让我沉浸其中;(1分)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1分)(大意对即可)
六、(8分)
20.(8分)(1)(3分)示例:吴天祥在工作的30多年间,义务献血,四次跳入长江救人,照顾孤寡老人、儿童,主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写出人物1分,写出事迹2分。)
(2)(3分)壹 陆 贰 玖(书写全部正确,给1分。)
示例:李爷爷,祝您早日康复,阖家幸福!(称呼1分,祝语1分,合情合理即可。)
雾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5
①雾遮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②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魆魆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渺的思想的。
③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④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踪。
⑤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⑥我诅骂这抹煞一切的雾。
⑦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⑧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⑨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身后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1.联系语境,文中加点词濯濯的意思是____
2.从时间的推移和雾的形态变化上看,本文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__段。
3.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是从原文中抽出的,如果要放回原文,它的位置应当是( )
A.④段与⑤段之间 B.⑤段与⑥段之间
C.⑥段与⑦段之间 D.⑦段与⑧段之间。
4.从总体上看,本文最主要的写法是 情 景。
5.本文描写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物衬物,文章前半部分写_、_、_、_,意在衬托雾,二是用□□的写法,以寒风和冰雪进一步刻画雾。
6.本文先从视觉角度描写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________;又从主观感受上描写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___
7.本文抒情的基调低沉但并不消沉,文中多处透露出作者这种并不消沉的情感,例如:第②段,通过写_,抒发了__的感情;第⑥段,通过写,抒发了_的感情;第⑦段,通过写_,抒发了_的感情。
8.综观全文,联系时代背景,文中浓雾弥漫的景象象征什么?请简答。_____
?答案:
《雾》: 1.光秃秃或不长草木。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2.(6)。
3.B。
4.寓(寄)于
5.山峰电线杆太阳(阳光)大地;(只答两处不给分,能答对三处给1分。)对比;
6.遮没(抹)一切(吞噬一切、抹煞一切)使人(令人沉闷颓唐(使你颓唐阑珊)
7.黑暗中的灯火不满现实,向往光明(有向往光明之意即可)宁要寒风和冰雪不愿颓唐,渴望奋斗(有渴望奋斗之意即可)红鲤鱼的跳跃不堪沉闷,要奋起抗争(有不堪沉闷之意即可)
《登快阁 》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6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①此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时作,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县东澄江之上的快阁览胜。“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
(2)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阅读训练答案 篇7
勤奋的童第周
1.chà chóng
2.毫不气馁 奋起直追 名列前茅
3.天刚亮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复习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远渡重洋求学。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曹冲智救库吏
1.脸上没有一点血色 想办法
粗心大意 形容不高兴的样子
2.辛 幸 幸 辛
留 流 流 留
3.库吏平时勤勤恳恳,为人老实,马鞍被老鼠咬坏,是一时疏忽。
4.(2)(5)(1)(3)(4)
5.①把“虽然”改成“不但”
②“脸色苍白”与“面无人色”意思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四年级阅读主题:欣赏美景
美丽的鸟岛
1.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
2.C
3.碧波万顷 色彩夺目 小巧玲珑 洁白
4. A.仰视 颜色 比喻 B.多 乐园
日出
1.鱼肚白—淡红色—深红—金黄
2.呈现(显现) 尤其(特别) 尽量(尽力)
3.(艳丽的)朝霞 (火球般)的红日 (远处)的树
(地上的)花草 (青青)的山 (绿绿)的水
4.(第1~2节)∥(第3节)∥(第4节)
5.时间 日出的景色
五年级阅读主题:我的祖国
可爱的祖国
1.水平如镜 格外
2.屹立—矗立 壮丽—美丽
3.我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
4.第1节、最后1节各为1段,第2、3、4、5、节为第2段。
5.领土广大 物产丰富 矿产资源种类多 山河壮丽
6.应画出“波光粼粼的太湖……格外美丽”
太湖 西湖 一颗颗明珠
7.+ A C
8.①万里长城是象征。 ②长江、黄河流入大海。
我爱家乡的小河
1.mì xù qióng
2.清澈 明静 健壮 绿油油
优美 纯净 潺潺 轻声
3.如:弯弯的小河就像一条绸带穿过我的家乡。
小河 绷带
4.美丽 慷慨
5.我爱万里河,更爱像小河那样绚丽多彩的美好生活!
六年级阅读主题:情感品德
不为什么
1.天真可爱 和蔼可信
2.B C
3.母亲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4.万象纷乱 略(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5.美好的世界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爱。
眼神儿
1.①看得比较准
②感到难以应付
③自己对自己说话。
2.①有一个孩子来老奶奶这儿存车,谎称钱丢了而没付存车费。
②孩子为了归还老奶奶的两分钱跑那么远的路,老奶奶看到孩子诚实、守信用的好品质,心里十分激动。
3.第1段(第1节);一个老奶奶看了10多年自行车,自认为啥样的人都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第2段(第2~4节):一个孩子来存车说忘带钱第二天还,老奶奶因刚受另一个孩子的骗,她不再相信孩子的话,只相信自己的眼神儿。
第3段(第5~7节):第二天,孩子特意来还两分钱,老奶奶感动之余怀疑自己的眼神儿。
说真诚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8
阅读《说真诚》,完成1 ~4题。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疾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之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的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脑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买不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④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买不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③段中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点。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2.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
3.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
《淡之美》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9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⑦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⑧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⑨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⑩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自如而不(),审慎而不(),恬淡而不(),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2.第⑩段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3分)
A.急趋窘迫狷躁凡庸B.急趋狷躁窘迫凡庸
C.窘迫狷躁凡庸急趋D.窘迫凡庸急趋狷躁
23.请分析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4分)
24.第⑧段中作者说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除本文提到的事例外,请为他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这句话更具有说服力。(3分)
25.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文中举出两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3分)
26.作者说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也有人认为轰轰烈烈才是人生之精彩所在,你认为那种说法更有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证明。(4分)
参考答案: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3分)
22.(A)(3分)
23.(4分)答:运用对比论证,将土耳其咖啡浓的效果和西湖龙井淡的感受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为后文表达自己对淡的生活做了铺垫。
24.答:比如范进因为中举之后强劲持续的喜悦,疯掉了;比如打篮球时很兴奋,但持续的打很久会全身脱力,身体不适。(能体现强劲持久的兴奋和负面效应的事例即可,不一定要是自身的或典型的)
25、(3分)例1: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例2: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第一句话在强调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的同时,也肯定了浓到好处,不易。
而第二句话则将两种方式并举后,用一句我呢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鲜明而不片面。
江南瓦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10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江南瓦
陈志宏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丝丝然,飘飘然,升腾一缕轻烟。如烟如梦,亦似花。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恰似性感女人着一袭素白的丝质旗袍。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其声势堪比一场中雨了。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偶尔,有种子在风中摇落于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
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深沉如佛。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形容词--
瓦蓝。
江南瓦,没有北方琉璃瓦那种贵族气息,卑微如草芥;更没有琉璃瓦那种流光溢彩,粗糙如土坷。但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
只是钢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进历史的暗角。真担心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狐疑的神情在“百度”里去探寻:什么是瓦?什么叫瓦蓝?那时,谁还会如我般深情地怀念那江南瓦。(选自《散文》杂志 第2期,有改动)
1.请你筛选文中描写江南瓦的有关信息,填入下面的横线中。
答: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3.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4.①文末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的忧思?
②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担忧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屋瓦风雨声 檐下滴雨 瓦上日光烟影 屋瓦积雪消融
2.①骈散交替,整齐而又有变化 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 语言别致,雅俗共赏,突出屋瓦的功效。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檐下滴雨因风而动的美感 表现了作者对檐下滴雨的喜爱。
3.对比。将江南瓦与琉璃瓦对比,突出江南瓦“卑微”“粗糙”的特点,反衬它“卑微”中的崇高,“粗糙”中的伟大。强调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更深入地揭示作者对江南瓦钟情的原因。
4.①含蓄地表达了对在以“钢筋水泥”等为标记的现代城市文明的逼迫下,以“瓦”“瓦蓝”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日渐消亡的忧思。
②示例:这种担忧没有必要。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
②示例:这种担忧有必要。
貂皮大衣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11
貂皮大衣
(美国)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1.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阿曼达的形象。(5分)
2.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下面空格。(每空不超过6个字,共3分)
接受遗产买大衣 —— —— —— —— 获赔大衣
3.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最后一段的特点与作用。(6分)
答案:
1. 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形象。(3分)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幸福快乐;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2分)
2.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接受遗产买大衣——享受大衣——看守大衣——遗失大衣——获赔大衣(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课外五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12
作者:李守波
⑴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⑵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⑶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⑷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⑸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⑹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⑺……还是失败。⑻再试……
⑼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⑽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⑾儿子的眼睛热了……
⑿“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⒀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不少于四个成语(2分)
2、第⑷段中的划线句子如果改成“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怕弄出声响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推好抽屉。”好不好?请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3分)。
3、第⑽段中划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在这个句子里“孔”的准确含义是。(3分)
4、第⑿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5、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5分)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
参考答案88:
1、行云流水、文思泉涌、朝夕相处、没完没了
2、原句中“不敢”“惟恐”“轻轻地”这些词语从心理和动作上刻画了母亲怕打搅儿子工作而处处小心谨慎的心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一切为了儿子,对儿子充满无微不至的爱的母亲形象。改换后的句子语言比较平淡,无法从细节上体现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备至。
3、特殊含义,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渠道(如答“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机会”,“母子间情感交流的空间”等也可。
4、①这个“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②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5、略
89.(一)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炫耀武力,更不像冰雹那样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风险给人类,而对人类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灯西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1分)短暂-()奉献-()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2分)
3、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1分)
4、作者为什么把露珠比作老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赞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89:
1、长久 索取
2、(略)
3、(略)
4、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风险给人类,而对人类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灯西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
5、这段话赞美了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
(二)青蛙和大雁
一只大雁和一只青蛙在水平如镜的湖面同住了很久,他们相亲相爱,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后来天旱,湖水干枯没水了,大雁想飞到有水的地方,但舍不得把青蛙留下来。
“怎么办?”大雁和青蛙商量着说。
青蛙想了想说:“用一根小绳子,你衔着两头,我衔在当中,我们一起飞到有水的地方去。”大雁同意了。
他们在空中飞了起来,飞过几个蒙古包的时候,有人看见了,人们惊讶地喊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真有办法!”青蛙心想,这是我想的办法。
又飞到了有很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的人看见了。人们齐声赞美道:“大雁带着青蛙飞行,谁想出这么好的办法!”青蛙更得意了,它差一点喊出来:“这是我想的办法呀!” 又往飞到了更多蒙古包的上空,更多更多的人看见了。人们赞不绝口:“大雁带青蛙飞行,想出这个办法的人真聪明。”青蛙再也憋不住了,终于张开了大嘴。
青蛙从空中掉下来,活活地摔死了。有谁知道青蛙摔死的原因了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1)惊讶——(2)赞不绝口——
2.前两次,青蛙听到人们称赞为什么不张口?第三次为什么忍不住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干枯——()聪明——()赞美——()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惊讶:惊奇,奇怪。
(2)赞不绝口:不停地称赞。
2.因为它知道自己一张口就会掉下去。因为夸奖的人更多了,青蛙太得意了,再也憋不住了,终于张开了大嘴。
3.湿润、愚蠢、批评
《杨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篇13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文章发表于1935年。有删改)
[注]①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树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称“垂杨”。
1.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
2.“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3.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
【参考答案】
1.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
2.“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3.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皇帝的新装》阅读训练及答案】推荐阅读:
《皇帝的新装》06-09
皇帝的新装教学05-28
皇帝的新装教案09-30
皇帝的新装免费课件05-23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06-30
皇帝的新装公开课08-28
皇帝的新装续写-初一作文10-24
续写《皇帝的新装》初中作文08-13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10-21
皇帝的新装续写七年级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