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精选8篇)
《皇帝的新装》 篇1
安徽省六安市轻工中学:张初吴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但大家可能没有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人物对话中,使用了大量的语气词,仔细品味,或许会有一些新的感受。请大家再次研读文本,体会语气词的内涵。
(沉默了一会儿,只听到大家翻书的声音。开始有同学举手。)
生:“愿上帝可怜我吧!”的“吧”字,表明老大臣的恐惧。
师:还能读出什么?
生:紧张、惊讶,“吧”是老大臣复杂心情的总出口。
师:很细腻!
生:老大臣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哎呀”,我感觉,有一点儿夸张、做作。
师:有没有了?
生:做贼心虚、言不由衷。一个大男人用这样的词,有一点儿不伦不类。
(大家忍不住笑了出来。)
师:真不错!看来,不仅要关注别人说什么,还要关注用什么语气说,对吧?
生:我注意到骗子用的是“哎”、“嗯”,很有意思。
师:请你评评看。
生:骗子明知他看不到,还说“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这个“哎”有挑衅的味道。
生:有点儿鄙视他。
生:他们在冷眼旁观,看他怎么表演。
师:“嗯”呢,能体会到什么?
生:有一种胜券在握的味道。“嗯”透出的是淡定。
师:真漂亮,你们的点评太精彩了。
生:诚实的官员用的是“呀”,显现了一种自信。
师:大家思考一下,两人用词为什么不同呢?
生:他俩心理上有差异,后一位更张扬。
生:我注意到皇帝用的是“呢”,他在自问。
生:不是自问,“呢”表明他对自己看不到衣料的疑惑。
师:作者写道:“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接着,他回答道“哎呀,真是美极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生:“吗”的连续追问,透出他的不自信。
生:不对,应该是恐惧、害怕。所以,他用“哎呀”来掩饰。
师:掩饰什么呢?
生:掩饰紧张和难堪。
师:很好,我想,皇帝在说“哎呀”时,底气一定不足,心在流血,似乎感觉到了皇位的岌岌可危。
生:官员们都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与前面一样。没什么特别意义。
生:我不同意。他们说的和皇帝一样,正说明他们是附庸,没思想,没主见,即使有,也不敢说。
师:“哎呀”出现这么多次,说明了什么呢?
生:当所有人都在“哎呀”时,这个王国注定已经彻底腐朽了;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生:游行大典时,百姓说“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两个“啊”,真夸张。
生:他们言不由衷,却又说的那么自然真诚。我感受到的是丑陋。
生:我读出的是难过,是一种无名的悲哀。
师:还有吗?
生:绝望!为了面子,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是傻瓜,就轻易的说假话。
生:“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孩子嘴里发出的。我从中读出了天真,自然,纯洁。
生:“呀”,道出了真相,道破了天机。
生:“呀”是天籁之音。
生:“呀”让我为之一震,终于有人说出实情了!
生:“呀”是全文中最美的字,最让人振奋。在谎言笼罩的世界,终于有人说真话了,那怕只有一个人,那怕非常微弱,那怕只是孩子,毕竟,有人说出了真相。(热烈的掌声,他的评析引来了同学们不自觉的掌声。)
生:“上帝哟,……”从这个“哟”中,我读出了父亲的欣喜。
生:我不同意,在大家没有表态前,父亲更多的是担心,你看,他接着说“这个天真的声音”。
生:这是父亲在给孩子找后路。他在暗示,即使有人反对,他只是一个孩子,是可以原谅的,所以他说:“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师:真好,能体会到父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保护,真不错,似乎也有一点小小骄傲呢。
生:点头。
生:“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看到这个“呀”,我心中的石头可以落地了。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这是真实的力量。
生:民众的力量,良心的力量。
师:也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力量!
师:谢谢!通过语气词的品味,相信大家能感受到:文字是有生命、有情感的,文字的背后蕴藏更丰富。看来,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文章的立意、结构、主旨,也要关注其细微之处。唤醒它们,品味它们,能帮助我们更深刻的体味人性,体味文字的魅力,体味文字背后的心跳!
[《皇帝的新装》语气词的背后--《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镜头 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 篇2
我们单位把这样一个童话故事颠覆性的排演成了中国古装荒诞戏剧小品,演出后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有幸参与了其中音乐音效的创造,创造过程中我也思前想后,尝试了各种类别的音乐音效,为达到良好的演出及试听效果我也算是煞费苦心了。《皇帝新装》这个小品的音乐音效运用,我没有采取以往的始终如一的音乐风格,而是尝试了多样的变化。 其音乐音效的运用的风格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甚至是有点杂。 下面就我创作音乐音效及运用谈谈我的创作感想及效果。
我想,既然是荒诞的喜剧,即有荒诞就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如果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我就应该可以天马行空的来编排我的音乐音效运用。于是解放了思想,我的创作就显得容易了很多。人物首先登场的就是两个骗子,他们是戏中的关键人物,其性格特点就是奸诈与狡猾,能说会到的他们不但忽悠了群臣,更是大胆的麻痹了昏庸愚昧的皇帝,所以根据剧中人物的特点,本着从人物出发的原则,同时为了增加戏剧的滑稽性,我采用了京剧中的上场方式,用快速地敲击 “板”引出,并用锣鼓点的方式使演员定场。这样即体现出骗子的狡诈,又有了浓郁的中国特色,使其看上去不像是安徒生的作品,更像是中国的古老传说。这样就完全的把一个外国的作品成功的嫁接到冠有“中国特色”的荒诞喜剧小品里了。
演员上场后是这样一段词:
甲 :我坑蒙拐骗偷
乙 :我吃喝嫖赌抽
甲 :只要钱财能到手
乙 :我瞎编乱造带胡诌
甲 :我能把黑的说成白
乙 :我能把大山说成沟
甲 :我能把太阳变月亮
乙 :我能让世道冷飕飕
甲 :谁要不信你往下看
乙 :看完戏我可把钱收
合:把钱收
根据台词的特点,我运用的音效是木鱼的敲击节奏,这样即和前面上场时基本保持了一致,同时也让人物的语言说出更有节奏感,不但使人物更加鲜活了,同时让观众也能轻松的跟着演员一起律动起来,很容易把观众的情绪直接带入戏中,这样观众就会和演员一起去体会创造人物,展开剧情的发展。
剧情发展到皇帝出场时我采用的音乐是非常大气的,不仅显出皇帝的威严还要给观众一种非常气派的感觉。皇帝出场后第一句话就是大发雷霆,于是在大气的音乐后面紧跟了晴天炸雷,雷声悠远,一下让观众的听觉马上紧张起来,皇帝这是怎么了?产生一定要继续看看的心里。当观众得知是因为不满意服装时,才渐渐消失了恐惧。当大臣说又找到两个服装设计大师(甲乙骗子)时,皇帝马上又喜笑颜开,可见皇帝的喜怒无常与昏庸。这时我运用了《西游记》中猪八戒娶媳妇的音乐,大家都知道这段音乐即轻松又幽默,听起来还十分的得意。之所以用它是我要用这样的音乐来嘲讽皇帝和愉悦观众。
皇帝问到骗子都有什么骄人的成绩时,两个骗子子又开始忽悠上了,其中一段台词是这样的:
合:我们设计的服装那可太多了
甲 :有婴儿装
乙 :老年装
甲 :帅哥装
乙 :靓妹装
甲 :职业装
乙 :休闲装
甲 :宫廷装
乙 :晚礼装
这段也是非常整齐的,如果还用原来敲木鱼的音乐固然也很好,不过多少会有些重复及偷工减料之嫌,而且两个音效间离的又太近了。于是我把音效做了节奏的改变,同样用木鱼的音色,但是在他们每说完一句的时候在进入音效,音效的节奏让我变成了后十六加一个八分音符(XXX XO),这样听起来律动感很强,而且不重复,台词说完起音效,音效结束说台词,这样把音效与人物语言较好而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且增强了试听的效果。(这种音效需要自己做了,找是找不到的,我运用了编曲软件来完成的。)但这一段其实最难的就是和演员台词间的衔接,需要多次的排演才能达到完全的融合,我到建议以后也想这么运用音效的人们,不妨把音效与台词录音,编辑好了直接播放就可以了,但这样就是减少了真正的现场舞台效果。
在戏剧进行到两个骗子要做服装的时候是没有语言的, 完全用舞蹈的形式来代替,我为他们配的音乐是花儿乐队的 《洗刷刷》的剪辑部分,当然也就是高潮部分。这样观众都非常熟悉的音乐可以增加观众的情感,同时这段音乐节奏欢快鲜明,旋律多重复,非常适合骗子的心里情感。加之二位演员滑稽的舞蹈表演,为这个小品增加了很多看点。但是这样的片段舞蹈,不能跳的太长,太长就会让观众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我们只剪辑了它最高潮的一部分,这样,让观众感觉还没有看过瘾就结束了,如果观众过瘾了,你再继续演就不好演了,戏剧的进程不就是要不断的吊着观众的胃口嘛。
要说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地方当然还是后面皇帝换好“新装”出场的部分,随着演员的一句“起驾——”我马上运用的音乐是当下最流行的《江南style》,这首歌曲的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哥很有男人味。这样一首当下流行很有男人味的歌曲,配上安徒生的作品,加之中国古装的荒诞改编,真是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这本身就是一个喜剧。当观众看着穿着“新装”的皇帝和穿着中国古装的大臣及宫女们跳着骑马舞上场,无不捧腹大笑,东倒西歪,前仰后合。可见荒诞的东西也要接近生活。只有接“地气”了,无论你是高雅的还是荒诞的,观众肯定还是爱看的。在他们跳到结束时,马上放了一句天真的小女孩声音:“妈妈,皇帝没穿衣服——”这一句连续播放了两次,目的就是为了表明事情的真相。这段话我是特意找了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我的宝贝女儿给录制的。本剧在皇帝的惊讶与羞愧的造型中结束。
皇帝的新装 篇3
人物
皇帝 骗子甲 骗子乙 老大臣 官员 两个内侍 小男孩 小男孩的爸爸
(皇帝上)
皇帝:我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我不喜欢打仗,也不喜欢看戏。我最大的爱好是穿好看的衣服,我常呆的地方是更衣室。要是我乘着马车逛公园,那是为了炫耀我的新衣服。
(两个骗子上)
骗子甲:皇帝陛下,我们是织工。
骗子乙:我们能织出谁也想象不到的最美丽的布。
皇帝:最美丽的布?
骗子甲:是的,陛下。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非常好看,而且用它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非常奇异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
皇帝:那正是我最喜欢的衣服!我有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知道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好!你们马上给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骗子们:好的,我们马上开始织布。
(皇帝下)(两个骗子摆出两架织布机来,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什么东西也没有。)
骗子甲:我们要装作很认真织布的样子。
骗子乙:对,一直工作到深夜。
骗子甲:还要请求皇帝给咱们最好的生丝和金子。这些东西都装进咱们自己的腰包。
(皇帝上)
皇帝:我很想知道他们究竟织得怎样了。可是愚蠢的人或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这布的,万一我……那不可能,我是最聪明的,肯定能看到……还是先派一个人去看看比较妥当。我要派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看看,他一定能看出这布料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头脑,而且谁也没有他那样称职。
(皇帝下)(老大臣上)
老大臣:皇帝派我来看看布织得怎么样了。
两个骗子:大人请看,我们正在织布。
(老大臣围着织机转了一圈,瞪大眼睛看个不停,两个骗子正在空空的织机上忙忙碌碌地工作着。)
老大臣:(对观众)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骗子甲:大人,请您走近些看。(指着那两架空空的织机。)您看,这布的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老大臣:这个布料……嗯……(对观众)我的老天爷!我什么都看不到!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称职吗?不行,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骗子乙: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
老大臣:啊,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戴上眼镜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说我对这布感到非常满意。
两个骗子:嗯,我们听到您的话真高兴。
老大臣:我会向皇帝如实禀报,说你们是多么认真,布是多么漂亮。
骗子甲:好的。请报告皇帝,我们需要更多生丝和金子来继续织布。
老大臣:没问题,我们会大力支持你们的。
(老大臣下)(两个骗子高兴地蹦跳,然后又继续织布。)(官员上)
官员:我是一个诚实的官员,皇帝派我来看布是不是很快就可以织好了。
(官员看到骗子织布的情形,很惊讶,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
骗子甲:您看这段布美不美?
官员:(对观众)我并不愚蠢!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担当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但是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来!
骗子乙:(指着织机)您看这美丽的花纹,多漂亮啊!
官员:是的,我非常喜欢这些美丽的颜色和巧妙的花纹。是的,真是太美了!
(官员下)(皇帝、老大臣、官员上)
(皇帝看到的和前面两位大臣看到的一样。)
老大臣:陛下,您看他们工作多认真啊!
官员:是的,陛下请看这布料(指着空空的织机),多么美丽的花纹!多么美丽的色彩!
皇帝:(对观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真是荒唐!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真是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
两个骗子:陛下,难道您不认为我们织的布非常漂亮吗?
皇帝:啊,它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
骗子甲:我建议陛下用这种神奇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
骗子乙:对,陛下穿上这衣服,亲自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老大臣、官员:是啊!真是好极了!多好啊!
皇帝:好!(指两个骗子)我赐给你们每人一个爵士头衔和一枚勋章,并且封你们为“御聘织师”。
两个骗子:多谢陛下!我们要通宵不睡,连夜赶出陛下的新衣服。
(皇帝、老大臣、官员下)
(两个骗子点起蜡烛,连夜“赶制”皇帝的新衣。)
骗子甲:来,我们把布取下来。(他们装作把布料从织机上取下来。)
骗子乙:好的,这是剪刀,我们来裁剪布料。(他们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
骗子甲:用针仔细地缝起来。(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
骗子乙:新衣服缝好了!
骗子甲:大功告成!
(皇帝、老大臣、官员、两个内侍上)
骗子甲:陛下,请脱下您的衣服,我们要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好!(脱衣服)
骗子乙:陛下请看,这是裤子,陛下请穿。(装着为皇帝穿裤子。)
骗子甲:这是袍子!(装着为皇帝穿袍子。)
骗子乙:这是外衣!(装着为皇帝穿外衣。)
皇帝:(感觉别扭)这衣服……
两个骗子:陛下,您穿着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这也正是这件衣服最大的妙处!
老大臣、官员:一点也不错,相当美妙。(装着欣赏的样子,啧啧称奇。)
两个骗子:陛下,最后再给您系上后裙。(他们在腰围那儿弄了一阵子,好像是系上了后裙,假装拖出来很长的一块布。)
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有些犹豫)这身衣服……
两个骗子:这衣服多么合身啊!式样裁得多么好看啊!
老大臣、官员: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最华丽、最贵重的衣服!
两个内侍:大家已经在外面把华盖准备好了,只等陛下一出去,就可撑起来去游行!
皇帝:我已经穿好了,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装作认真地欣赏美丽的服装。)
两个内侍:(用手在皇帝身后的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真的拾起衣服的后裙,两手托着,小心翼翼地,脸上显示出惊艳的表情。)多好看的后裙啊!
(众人开始出行,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走起来。趾高气扬的神情,时不时向民众摆手。)
(民众上,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爸爸。众人站在路的两侧。)
民众: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衣服是多么合身!(称赞声一片)
小男孩:(高声)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小男孩的爸爸: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大家窃窃私语,重复着小男孩的话,民众交头接耳,有人窃笑,时不时瞄一眼皇帝裸露的身体。)
民众一: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民众二:小孩子是不会撒谎的!
民众三:他确实没穿什么衣服呀!
所有民众:是啊,他的确什么都没有穿,皇帝居然光溜溜地游行呢!
(有人开始小声地笑,继而所有人压低声音笑,再来民众全部大声地嘲笑。)
(皇帝看向两边人群,有点儿发抖,他觉得民众讲的是对的,又觉得必须把这游行大典继续下去,只能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摆出一副骄傲的神情。他的大臣和官员们跟在他的后面,低头哈腰,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
读懂剧本
读剧本时,要特别留心人物的动作、表情提示语,这些地方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比如皇帝试穿“新衣”时,有两处省略“这衣服……”“这身衣服……”就是他矛盾心理的体现。他对“新衣”持怀疑态度,然而虚荣心占了上风,最终还是闹了大笑话。
小练笔
最后,真相被揭穿,皇帝却还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剧本这个地方比较简单,请你重新编写。皇帝听到小孩的真话时,会有什么表现?会讲什么话?大臣和官员面对民众的嘲笑,又有什么表现?
戏剧常识 如何写心理?
皇帝的新装 篇4
皇帝听了大家的话,无地自容。他面带愧色地坐在那儿,呆若木鸡。
出游一完,他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飞快地跑进更衣室。托着后裾的内臣们一时没跟上,只得装模作样地说:“哎!撕破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皇帝换上了华丽的衣服,心生怒火。他怒气冲冲地叫来两位骗子,判其死刑。两个骗子吓得面如土色,但还是被拖走了。
皇帝的臭美瘾可还没过呢!他又花高价聘请了一位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
这位裁缝坐在皇帝的金织布机前,穿针引线,上上下下,忙极了。
趁着皇帝换衣服的时候,他又赶制了一件衣服。皇帝瞪大了眼。
就这样,皇帝一天到晚都在换衣服,忙忙碌碌的。
邻国大举进攻,灭了这个国家。
皇帝被俘前手里还是紧紧抓着一些五颜六色的衣服。
续写《皇帝的新装》 篇5
皇帝死要面子活受罪。游行大典很快就举行完毕了,但他的心却一直在抖——因为他的百姓们都没有看见自己美丽的衣服。于是,皇帝找来他的大臣,询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老大臣得意洋洋地说:“这一切都只能证明他们愚笨或者不称职呗!皇上,依我看,他们这是嫉妒,嫉妒您衣裳的华丽,所以才说您没有穿衣服的!”皇上摸着下巴,傻笑一声,自我安慰着:“对!他们都是嫉妒!纯纯的嫉妒!”
过了几天,皇帝想让骗子再织几件衣服,好穿着他们去参加伯爵的生日聚会。皇帝吩咐大臣找到骗子,骗子又开始了工作,还向皇帝要了比上次更多的金钱和生丝。
皇帝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衣服给盼到手了。皇帝穿上大衣,把屁股往后翘了翘,在镜子面前转动了好一会儿。皇帝叫了一群高贵的随员来到伯爵家,一开门,伯爵尖叫到:“ohmygod!我敬爱的皇上,您居然没有穿衣服就来了,太不可思议了!我是在做梦吗?太荒唐了!”皇帝冷笑一声,用藐视的眼光看了伯爵一眼,伯爵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解释:“皇上,您难道不知道吗?您聘的那两个织工其实都是骗子!您想想,世界上哪里有那种衣服?我劝您赶快觉悟吧!”皇帝回想着事情的来龙去脉,突然大叫一声,反应过来,知道他被骗了。他赶紧叫人去找骗子算账,可骗子毕竟是骗子,他俩早就连夜逃走了,还顺手牵羊地把皇帝的一些衣服带走了。
皇帝后悔莫及,同时也十分恼火。晚上,他托梦给上帝,请求上帝惩罚惩罚骗子,哪知上帝回答说:“你这个整天游手好闲、庸俗无能的皇帝啊,我本想再给你一次改过的机会,没想到你不但不自我反省,还怪罪在别人头上,真是无可救药了!”说完,上帝就派了两个天使拆掉了皇帝所有的更衣室,把华丽所有的衣服换成了老百姓的衣服,最后撤销了皇帝的职位1年。
皇帝的新装反思 篇6
江苏省淮北中学王卫
何谓教学反思,就是对已经教学的内容进行回头看,找出优点、弥补不足的过程。本文试就《皇帝的新装》谈点感想,谈点反思。
《皇帝的新装》教学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比较拘束,所以一开始上课时,气氛有点沉闷。我及时引导调整,使学生很快投入课堂。学生经过老师及时引导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高涨。
《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话。
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为: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教学难点确定为:联想及想象力训练。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更有效的语言训练,说出自己的阅读理解,这非常重要。
我的导语设计、以及问题设置都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的导语设计: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这些问题一下子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己愿意说,而且有话可说。再比如在本文中,谁在钓鱼?骗子想钓哪条鱼?骗子用的诱饵是什么?骗子为什么用新衣作诱饵?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皇帝喜欢新衣?等一系列的提问,既与开头导语的问题紧密联系,又非常有趣味。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我请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分析,牢牢抓住文本进行解读,又分了四组,分别解决某个人物的形象,在当本组人员没找全的时候其他组学生可以参与补充。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性,参与到其他人物的性格分析中去。
《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读有所得,笑有所悟。
最后乘同学们的兴趣甚浓,我布置了一个写作题《<皇帝的新装>后传》(正题),“皇帝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副题),并作了如下的提示:
1、受了骗的皇帝
回到皇宫,他会想到些什么?有怎样一番表演?
2、全城的老百姓又会怎么议论这件事?
3、想象假如孩子没有把真相说出来,结果会怎样?结合课文合理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回味无穷的结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几乎有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写作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也深化了开去,将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让语文课脱下“皇帝的新装” 篇7
一、创新的背后是语文课的自我迷失
“新”是我们的目标, 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只是延续、一味地继承、没有丝毫自己的创见。那么, 我们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创新的理解又是什么呢?把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曲解为抛开语文特质而进行的品德和价值观教育, 只重“道”而忽视“文”, 不管文字、文句、文章, 直奔主题, 甚至只要抓一点与文章相关的思想内容就展开讨论、拓展, 让学生谈认识、抒豪情、说壮志、表决心, 语文“人文性”好像体现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仿佛尊重了, 但语文课却迷失在了教学内容的偏差、杂乱之中。
有些教师也重视“发现与创新”, 但是不知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与创新的能力, 找不到方法, 片面追求形式主义。凡是语文课改的公开课几乎一律使用多媒体, 五彩缤纷的课件总有喧宾夺主之嫌。语文新课程仿佛非得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可, 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堂披上了华丽的外衣, 成为掩饰传统教学的“遮羞布”, 还美其名曰“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课、优质课”。而对于多媒体设备薄弱的学校, 又有多少实际指导意义呢?
二、热闹的讨论背后是认识的肤浅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热热闹闹”似乎成了许多教师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于是, 本来一堂简单的语文课, 偏偏人为地添置了很多“化简为繁”的程序。学生们一会儿小组讨论, 一会儿情景表演, 一会儿探究学习……一节课下来, 看似热热闹闹, 轻松愉快, 可真正引导学生沉浸于文本, 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我们说, 语文姓“语”, 语文教学最终只能落脚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 落脚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根本任务。以下是我发现的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弦外音”:
1. 简单追求学科的综合。
新课标强调, 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 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于是, 为了体现新课程精神, 在我们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幅幅“热热闹闹”的风景。表演、歌舞、讨论, 各种多媒体……一拥而上, 令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最终却连一节课应该传授的基础知识都没有说清楚。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设计这些形式上, 忽略了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
2. 没有实效的随意讨论。
一堂好的语文课, 要有书声琅琅, 议论纷纷。于是, 我们很多教师就认为每堂课都要合作探究, 每堂课都要小组讨论, 这就容易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即不管大事小事, 有无必要, 都要分小组讨论一下, 美其名曰“贯彻新课改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实则劳而无功, 一堂课下来, 学生们在嘻嘻哈哈中度过, 错过了感悟文本的机会, 更不会有丝毫的收获。
3. 追求“看点”, 哗众取宠。
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一直被人们口诛笔伐。因此, 实行新课改, 有太多上公开课的教师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 刻意制造所谓“看点”, 这样的语文课, 笑声、掌声不断, 可谓热闹非凡。但是, 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 看似热热闹闹, 气氛活跃, 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 试问: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其实, 许多语文教师都知道, 学语文有时“沉静”比活跃更重要, 让学生在“沉静”中用心去悟, 去贴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只有在这种静读中, 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放飞, 个性解读才能产生, 我们所期待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才不是一句空话。
三、无原则的表扬是对学生的放任
案例1: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热闹非凡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 还是写了几个字的, 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 还是回了几句话的, 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你真好!”“你真行!”“你真棒!”称赞声不绝于耳。教师还兴师动众地要求全班学生一次次掌声鼓励。可能是太投入了, 教师竟没有听到开始整齐响亮的掌声正变得稀稀拉拉……
反思:廉价的表扬真的有效吗?
说实话, 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我们低年级语文课堂上为数不少。或许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 或许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 再者是因为那句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所以, 教师们都慷慨无私地献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 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诚然, 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 即使是平庸的学生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但是, 物极必反, 凡事过头了就未必是好的了。一味表扬, 正如一味惩罚一样, 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 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事实上, 对学生而言, 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 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的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案例2:曾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 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这位教师上的是《秋姑娘的信》一课, 导入新课时, 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喜欢夏天, 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游泳。”教师听了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 还会游泳呢!”这位学生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可能会游泳就是聪明吧。当另一位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 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试问, 他读得好吗?到底好在哪儿?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很有可能会误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
反思:“高帽子”可以随意“戴”吗?
以上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 教师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 就像个大帽子, 扣在谁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 教师的评价语是“你真聪明, 还会游泳呢!”其实, 这位学生的聪明之处在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 还说出了喜欢的理由, 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还告诉了大家喜欢的理由, 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这样有针对性地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学生都来学习这种说话方式。可上述案例中, 由于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 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次“扬长避短”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送给学生, 这是极不负责的。
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 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 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不仅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激励,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往深处说, 是对学生错误思维的肯定。而这种肯定, 也许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让我们每节课后问问自己吧:今天, 拿什么评价你, 我的孩子?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篇8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一课吗?
生:不知道。(全体摇头,很期待老师的下一步行动)
师:那请大家一齐看大屏幕上出现的关键词来猜猜看。第一个词“炫耀”,第二个词……
生:《皇帝的新装》(全体学生面带微笑高声叫出,很兴奋)。
(紧接着,老师点击鼠标,大屏幕出现课题《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
师: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课文印象非常深刻,老师所给的词语还没出现完,大家都已经猜出,那让我们把老师所给的词看完并齐读两遍,好吗?
(接着,大屏幕出现“不可救药、骇人听闻、称职、滑稽、随声附和”)(学生高声响亮地齐读,精神状态特饱满)
师:既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那老师想问:“你们打算怎么再学一遍?”
生1:老师可以带领我们把课文复习一遍。
生2: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来再次学习。
生3:可以对课文进行续写。
生4:可以对这篇童话进行评析。
(学生兴趣盎然,发言踊跃,充满好奇地等待老师将如何带领大家再次学习本课)
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都挺不错,平常都可以运用。但今天老师想用质疑探究的方式来带领大家进一步学习课文,好吗?首先,还是让我们先来一齐回顾这篇童话的情节。作者是以“新装”为线索,按“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四部分逐步展开故事情节的。那就请大家从骗子的角度来转述“看新装”的情节,最好用上大屏幕上出现的这几个词语:炫耀、不可救药、滑稽、随声附和。
(生陷入思考,而后有生发言)
生1:从前有个皇帝,特别喜欢穿新衣服,每穿一件新衣服都要向别人炫耀。一天京城里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织成一件奇特无比的衣服: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信以为真,立即下达御旨让他们开始织这样的衣服。在骗子们织新衣的过程中,皇帝还先后两次派大臣去看进展情况。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官员和大臣什么都没看见,因为那衣服根本不存在。但等到第三次皇帝带领大臣、随从亲自去看时,众人都随声附和:“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转述,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请点评一下,好吗?
生2:他刚才语言组织得不错,老师所给的四个词都用进去了。但他没能从骗子的角度来转述,而是站在读者或者第三人称的角度复述“看新装”的情节,这一点最不符合题意要求。
生2:还有,我觉得他刚才在复述时应该突出“看新装”这一情节。
师:刚才发言的两位同学不仅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能发现问题所在,指出努力的方向。第一位主动要求完成这一任务的同学勇气更可嘉,值得敬佩。接下来,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按要求转述,注意一定要从“骗子”第一人称的角度,突出“看新装”这一情节。(受表扬的学生神情得意,更加专注,被点评的同学频频点头,若有所悟)让我们一齐来听下一位同学的转述。
生3:我们来自京城。听说邻国有一位皇帝可以不理朝政、不管军队,但不可以一天不换新衣,这样我们就有钱可赚了。还听说他穿上新衣后总爱向周围的人炫耀。我们自称能织出人世间最美丽的布,缝出奇特无比的衣服: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他居然相信了我们的话,让我们赶紧为他织出这样的新衣。这位愚蠢的皇帝两次派人来看织新衣的进展情况。嘿,他所派来的官员和老大臣被我们用谎言蒙蔽得够可怜的,在看织新衣的过程中不停地露出滑稽的模样,叫人看了十分想笑。最可笑的是,当皇帝亲自带人来看新衣时,我们看出了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看见,他内心非常恐慌,但他的一群随从都随声附和:“皇上请看您的新衣——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师:好,第二位同学的转述完了。同学们觉得他转述得怎么样?符合要求吗?
生4:非常棒。我们听得都忘记鼓掌了。(啪啪啪,学生经点评的同学这么一提醒,立刻掌声一片)
师:确实棒极了。那么对于《皇帝的新装》这样的经典,到底该怎样阅读呢?(学生饶有兴趣地等待老师的下一步行动)
(大屏幕出示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名句:“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
师:遵循余华先生的这句话,让我们先来抓住“这篇童话中到底谁是骗子?为什么?请依据文本说出理由”这样两个问题进行探究质疑。
(生再次陷入思考,约两分钟后有学生发言)
生1:两个织工是骗子。因为第4自然段说“他们摆出两架空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生2:两个织工是骗子还有据可证。第2自然段“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一听这话就知道是假的,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衣服。
师:刚才两位同学一语中的,说得很有道理。那除了文中两个织工是骗子外,还有谁是骗子?请依据文本再来说说。
生3:老大臣和官员是骗子。书上第8自然段老大臣有一句心理活动:“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当两个骗子问他有何意见的时候,老大臣却违心地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非常满意。”第13自然段说:“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
生4:官员是骗子。第17自然段说:“他就把他完全没有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颜色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生5:皇帝自己也是骗子。第21自然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太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皇帝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也在睁眼说赞美的虚假的话,说明皇帝是骗子。
生6:百姓是骗子。当游行大典开始后,百姓们都出来看皇帝的新衣。第32自然段描写道:“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能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角度来寻找到理由支撑。那么,我们试着用朗读的方式来读出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好吗?
(有一些举手的同学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人物,采用表情朗读,把握住了人物的语气语调,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师:那么安徒生所创作的这篇童话中的人物为什么要你骗我,我骗你,骗来骗去?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
生1:每个人骗人都是出于私心、私利。骗子骗人是想得到更多的钱财。老大臣、官员骗人是想保住官位、头衔,为了自己以后更好更快地升官发财。
生2:皇帝骗人是想保住皇位,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百姓骗人是不想惹是生非,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丢掉性命。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在理。这是一个极端畸形的腐朽的黑暗的社会。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呢?请看大屏幕介绍:“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虚伪愚蠢至极。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这个国家自上而下都在说谎、骗人,且唯有这样做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这恰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人心的丑恶、人性的扭曲。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带领大家就本文的一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究质疑,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看能否通过推敲作者的遣词造句来发现作者写此文时一些背后的信息,蕴含的言外之意。请看大屏幕:“‘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游行大典还没结束,为何用“最后”表达?
(全体学生陷入深深思考,然后有生发言)
生1:这“最后”是指当时在场说话的人顺序的最后,指在时间上或次序上处在后面。
师:你的说法为何如此术语化、书面化?你是怎样弄明白这个词义的?
生1:我刚才查词典的。
师:这位同学的学习习惯真好,遇到不懂的、不明白之处就向字词典请教。大家可要向他学习哦!(受表扬的这位同学脸颊泛红,面带微笑)大家对这个词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2:“最后”是指游行大典快要结束了,这小男孩是抢在游行大典结束之前说的这句话。
师:是这样的意思吗,同学们?这“最后”的声音到底是谁发出来的?
生(齐):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孩子。
师:继续往深处想,到底是谁叫出来的?
生(七嘴八舌):百姓;不,是作者!(声音渐高)
师(借机继续启发):为什么不能说是百姓而能说是作者?
生(若有所悟,七嘴八舌):因为百姓根本不敢说,他们都在等待有人先说这句话,先揭示出真相。
师:所以,百姓们都在等待、观望,寻找谁是最勇敢的人,但始终没人敢站出来。此时的作者再也按捺不住,他多想人群里有百姓的声音,哪怕一个,很微弱也行。但无论怎样盼望都不会出现奇迹,至此,他实在抑制不住一颗焦灼的心,借小孩子之口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而小孩子的话就像一根火柴点燃了人群,引爆了现场,接着才有小孩子爸爸说的那句话。(大屏幕出示安徒生创作宣言: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
师:再请看下面这个问题:“全城的人都想看看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究竟”一词有何意味?能否去掉?为什么?
(生又陷入思考状,眉头紧锁、眼睛发光。几分钟后有人发言)
生1:“究竟”一词不能去掉。因为“究竟”一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到底”。说明这座城市的人都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强,自己天生聪明,别人天生就是个笨蛋。
生2:“究竟”一词还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取乐别人、想看别人笑话的心理。
生3:这个词也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很不正常,人们的心理、心态都出了问题,专门以想看别人丢脸、出丑为乐。真让人倒吸凉气、心生寒气。唉,当时的丹麦人民,太不幸了!(声音高,以手捂胸,做同情状)
师: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都很棒,都能够看到作品背后作者欲言又止的心迹。特别是第三位同学,不仅有语言,更有手势、动作,传达出对19世纪丹麦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好,同学们。刚才有一段时间,是老师带领大家在用“质疑探究法”进行自主学习。下面的时间请同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按前后4人一组的形式进行比赛,找出文中有意味的词语或标点符号,看哪组发现得准,分析得妙。
(生立即组成4人一组,唧唧喳喳一堆。约5分钟后,讨论声自然停下。接着学生争抢着发言)
生1:第36自然段“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更骄傲”一词,可以看出皇帝此时内心的更加慌张、害怕。但为了完成游行大典,皇帝只好装出趾高气扬的样子。其实,皇帝越是这样装模作样,越能反衬出他内心的虚弱和虚伪。
生2:我们小组找的是第1自然段“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一句中“总是说”一词。这个词告诉我们,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就能说出皇帝在做什么。他除了会在更衣室里穿新衣、换新衣,其他什么都不会做。这是一个十足的无能、昏庸、奢侈的皇帝。
师:那这样的一位皇帝,人们提到他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说这句话?
生:漫不经心、无所谓的态度。
师:为何用这一词?
生:人们对这位昏君已经绝望,对他的执政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师:那请你读出这样的语气,好吗?
(生表情朗读,赢得掌声)
师:还可能是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
生:(七嘴八舌)痛恨、痛苦、嘲笑……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请同学们用或痛恨或痛苦或嘲笑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好吗?
(生表情朗读,又赢得掌声)
师:好了,有同学的手一直在高高举着。下面继续我们的“寻找”和“发现”。
生:我们找的是第32自然段“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一句中的“从来”一词。这一词说明在此之前,皇帝每穿一次新装都向别人炫耀过,正说明这位皇帝爱新装成癖。
生:我们找的是第34自然段“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中的“天真”一词。这个词是这位父亲在替儿子说话,言下之意是:小孩子头脑简单,心地单纯,性情直率。如果说错,千万别怪,因为他毕竟还是个孩子。这实际是父亲在保护自己的儿子。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都会做的事情。(啪啪啪,掌声响起)
生:第35自然段“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说他没穿什么衣服呀”中“有一个小孩”一词耐人寻味。意思是说如果说“我”是聪明的,“我”看出了皇帝“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如果说“我”是愚蠢的,那“我”可不承认,因为“我”是顺着一个小孩子的话在说的,错与“我”无关。这显示出大人们的明哲保身,拿小孩子做挡箭牌。
生:第19自然段“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一句中“全副精力”一词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说明这两个骗子在众人面前很会演戏,而且演技高超,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生:第32自然段的“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一句中“乖乖”一词太有情景感了,我们小组想请全体同学一起来表情朗读这句话。(提议好,生高声、齐声朗读,气氛相当热烈)听,不用我们做任何分析,就能看出人们当时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嘴脸了。
(生手还在高高举着,始终不愿放下……)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了“质疑探究法”深入学习了经典名作《皇帝的新装》。其实,经典的魅力是永存的,不同年段读来会有不同的体味,就像在纪念安徒生逝世200周年大会上有人说的那样(大屏幕展示):让5岁的孩子倾听安徒生;让15岁的少年阅读安徒生;让25岁的青年品味安徒生;让35岁的成年人理解安徒生;让45、55岁的人思索和回顾安徒生。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安徒生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启迪、欢乐、温馨,更多的是思索和悠远的人生体味。
师:同学们,课文学习到此,不知你们回去后还想继续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吗?
生:想!(声音极其响亮,带有兴奋感)
师:老师还想把作家余华的那段话继续展示完(大屏幕展示):“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老师希望你们能永远与经典相伴。因为“阅读启迪心智,经典浸润人生”。(老师将最后一句寄语板书于黑板)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感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皇帝的新装》】推荐阅读:
皇帝的新装教学05-28
皇帝的新装教案09-30
皇帝的新装免费课件05-23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06-30
皇帝的新装公开课08-28
皇帝的新装续写-初一作文10-24
续写《皇帝的新装》初中作文08-13
皇帝的新装动画片10-21
皇帝的新装续写七年级10-28
皇帝的新装一等奖教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