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最美乡村医生(精选12篇)
我心中的最美乡村医生 篇1
我们心中的最美乡村医生
记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毛永明大夫
毛永明,男、57岁,原山西省平遥县千庄乡宋家庄村卫生所赤脚医生,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39年,他凭着高尚的医德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近四十年来,每天来回奔波在大山沟里为全乡人民救死护伤、除疾祛病、排忧解难,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乡人民的健康。曾经被当选为平遥县第十二届和十三届县人大代表,被县总工会授予“最美平遥人—杰出职工”称号,今年就他的感人事迹平遥县电视台和晋中市电视台先后对他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74年高中毕业的他,是他们那个山沟里唯一的知识青年。当时的卫生院院长找到他对他语重心长得说,“你是咱这山沟里唯一的一名高中生,咱这山沟里的老百姓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当医生吧!”。于是老院长安排他在县医院学习半年后回到了卫生所,从此他背着老院长给他的出诊包在山沟里风里来、雨里去,翻山越岭,不知翻了多少山、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磨破了多少鞋、不知吃了多少苦、也不知受了多少累,一奔波就是近四十年。
二、医德高尚、献身农村卫生事业
他从医近四十年,每天翻山越岭出诊看病、搞计划免疫工作、经常进城购药、同时还兼职卫生院的会计。奔波一天回来还的写病历、填表册、记账薄、并做好第二天的出诊计划。没有一天不是早出晚归、没有一天不
是加班加点,没有一天不是累的筋疲力尽。他顾不上照顾老人、顾不上照顾妻儿。他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和健康守护神。他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家乡的老百姓,献给了农村卫生事业
三、精益求精、搞好农村卫生事业
由于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医学院校,所以对于医学知识总是十分刻苦学习和认真钻研,经常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进城向县医院的医生请教,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精益求精。许多的疑难杂症都得到了解决。尤其近三年来,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他在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孕产妇、儿童、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认真工作为农村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行走乡村近四十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妙手仁心,用他的无私、用他的博爱感动着我们,那份至真、那份至善、那份挚爱,在岁月的洗炼下越发光彩熠熠。这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乡村医生。
2013年12月10日
我心中的最美乡村医生 篇2
岗位管理是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 解决乡村医生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意义当然不止是在全国找出10个“最美乡村医生”, 更在于“寻找”适宜政策解决乡村医生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行岗位管理应该是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17年真情驱散艾滋病阴影的张振江年已58岁, 再过两年就该退休, 但养老问题却始终没有着落。原先的政策只能是作为农民享受农保, 后来省里规定对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按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但这个政策至今未能落实。
——扁担医生李前锋做了肾移植手术后, 每年要服用6万多元的抗排异药。但这种药不在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按照大病救助制度只能补助2万元, 其余全靠亲友资助借贷。其“农民”身份决定他不能像乡镇卫生院职工那样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障。
——当了近3 0年“索道医生”的邓前堆, 直至2009年每月的工资只有200多元, 2012年增加到550元, 但其中包括药品由乡镇卫生院运往村卫生室的费用, 剔除这项开支, 仅有400多元。当地乡镇卫生院职工平均工资为2000元左右, 这位最美乡村医生待遇仅为其1/5。
——在海拔平均36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 乡村医生洛松江村所在的沙丁乡只有他1个医生, 他既是全乡6个行政村的唯一村医, 也是沙丁乡卫生院的唯一医生, 并且是这个卫生院的院长。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他的工资还不到卫生院新分来护士的1/3, 因为护士是国家分配来的公职人员, 而他的身份是“乡村医生”。洛松江村在电话里向我一再说明:他的这个院长也只是“临时”的。
——“天堑”医生居马泰曾说“不要让年轻人重复我的经历”, 这句话里饱含着何等的酸楚!
他们感人肺腑的事迹正在被人们传颂, 但他们“光圈”之后的苦衷是否也为社会所知?
社会对于“乡村医生”这个概念是缺乏了解的。陈竺部长在颁奖晚会中深情地说“他们是工作在村卫生室的医务工作者”。这看似普通的介绍却饱含着极其重要的提醒:他们是“医务工作者”, 他们理应享受“医务工作者”的最基本待遇。
政府对乡村医生是关注的。国家曾连续几年开展了优秀乡村医生的奖励表彰活动, 国务院领导多次把乡村医生请进中南海召开座谈会。但是如果不能从政策层面着手, 而是仅仅对其中极少数成员奖励表彰, 是不能解决这支120万人的队伍所面临的燃眉之急, 即便是这些当选为“最美”的乡村医生们, 也无一例外面临着这种制度性的不公!
政府对此已经引起高度关注, 从制度入手解决乡村医生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共识, 现在的焦点是选择什么样的制度。
二、从解决待遇入手, 建立村卫生室岗位管理制度, 是现实的选择
解决乡村医生问题不妨比照民办教师转正定级的办法, 将乡村医生转为国家公职人员。但这一意见一直存在争议, 从国家政策层面解决乡村医生问题的方案在“身份”问题上卡壳至今。
当一种方案争议很大, 迟迟不能取得共识的时候, 我们暂且将这个话题搁置, 换一个比较能够取得共识、又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去讨论, 或许可以出现突破。
按照这样的构想, 政策设计是否可以沿着这样的路径:首先确定村级卫生服务是农村不可缺少的社会服务, 乡村医生是工作在村级卫生机构的“基层医务工作者”, 在此基础上健全包括“岗位待遇”在内的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劳动法》的规定, “岗位待遇”应该包括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工资、福利比照乡镇卫生院水平, 社会保障按照城镇职工标准, 对此可能会有争议, 但只要确认“基层医务工作者”这个前提, 也就不难统一。如果这些认识统一了, 则乡村医生的薪酬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岗位管理制度需要澄清的两个疑点
建立村级卫生机构的岗位管理制度, 横亘着两个问题:其一是待遇的来源, 其二是管理的主体。
首先澄清待遇的来源。
在讨论乡村医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要解决待遇问题, 就必需解决身份问题,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身份问题解决不了, 财政就无法安排预算, 待遇也就无法落实;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身份”现在又恰恰不具备解决的可能, 于是这个问题也就成为解不开的死结。这种逻辑推理的大前提是乡村医生的待遇必需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小前提是财政预算无力承受, 于是得出结论便是待遇无从解决。
问题在于这两个前提都不成立。首先, 乡村医生待遇的来源可以来自政府财政预算, 可以来自合作医疗基金, 可以来自公共卫生服专项经费, 也可以来自受益者个人的支付。这些来源的构成比例, 则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服务项目而有所不同, 财政预算并不是解决乡村医生待遇的唯一来源。其次, 在我国的一些特殊地区, 譬如“最美”乡村医生洛松江村、居马泰所在的雪域高原, 邓前堆所在的边远山区, 张振江所在的艾滋病聚居区, 则应该由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全额保障, “财政预算无力承受”之说在这种地区是不能作为理由的。两个前提都不能成立, “待遇无从解决”之说自然也就不能成立。
再澄清管理的主体。
我国卫生行政机关只设置到县级, 县级卫生主管机关把行政管理延伸到村级卫生机构显然鞭长莫及。“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体制是由县级卫生主管机关制定规则, 委托乡镇卫生院按规则操作, 对村卫生室进行日常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运行十多年, 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 便可以卓有成效地建立起村级卫生机构的岗位管理。
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 是事业单位改革早已确定的路径, 但囿于各种制约因素举步维艰, 至今没有突破性的推进。在有些领域, 近年来甚至有强化身份管理以至于效率显著下降的现象, 乡镇卫生院改革前一段就走过这样的弯路。如果在乡村医生的管理体制中能够绕过身份管理这个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阶段, 直奔岗位管理,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爱心是卫生服务的基石
1月3日晚, 央视演播大厅正在录制“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观众席上, 许多人在不停地擦拭泪水, 所有的人都被那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感动。此时我突然想到那句“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些感人的事迹再一次昭示:当医术和爱心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便铸就了人类中的“最美”。乡村医生的医术算不上怎样高明, 是爱心使医术的能量放大了几十倍, 几百倍。
颁奖典礼结束后, 我久久地琢磨:如此圣洁的大爱缘何而来?
王布和8岁丧父, 是草原上的牧民把他养大。他当了医生后就一直坚持“有钱没钱都给看”, 虽债台高筑, 仍广济博施, 他的爱心源于感恩;钟晶在爱人调回城市后, 却选择留下, 从2008年坚持至今, 她不忍心这里的留守老人生病没人诊疗, 她的爱心源于怜悯;张振江为村里24名爱滋病人诊疗十几年, 说到其中1名病人去世时, 这位北方壮汉竟失声痛哭, 他的爱心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是人性中最质朴的元素, 滋润着他们的爱心。有了这颗爱心, 医疗服务就保持了神圣。
是雪山的晶莹, 怒江的清澈, 草原的浩瀚, 泥土的芳香, 是这些近于原生态的环境, 使人性中最质朴的元素得以完好保存。当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而来时, 这些最质朴的元素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剧烈变迁的大环境下, 社会应该怎样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重塑爱心, 正是今日医改必需面对的尖锐命题。几十年医改迂回曲折的经历, 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唤起爱心, 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老话题。我们曾一次次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 一次次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 一次次树立先进模范典型。但当我们以严肃的态度审视这一次次活动的实际效果时, 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迄今尚未真正破解的老话题。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 说得比较多的是医疗卫生体制必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现在很有必要反思如何准确把握这个“适应”。所谓适应, 是指它不可能封闭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里, 但不等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诸多特殊属性因为“适应”而变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7年印发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有这样一句极其重要的表述,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长期以来强调的是前半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却忽略了后者“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卫生事业的“内在规律”有哪些, 为什么要“遵循”, 如何遵循, 一直研究得不多, 体现得更少。
卫生事业诸多内在规律中最根本的一条, 是医疗卫生事业必需以爱心为基石。对弱者的怜爱, 对幼者的疼爱, 对伤者的关爱, 对同行的友爱, 对医学的热爱, 对所有求诊者的博爱, 组成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石。医乃仁术, 仁者爱人, 最美乡村医生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再次提醒我们:爱心是卫生服务的基石。
宋人林稹有诗曰“一泓清可沁诗脾, 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 回头不似在山时。”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泉水出山是无法回头的, 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沉淀、净化, 让其中一部分用于饮用的水保持清澈。市场经济大环境是社会必需面临的, 市场经济中的锱铢必较、弱肉强食, 以及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都是无可厚非的。重要的是社会必需形成一种机制, 确保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片以爱心为基石的净土, 这样的机制应该是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
这样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 古有1800多年前的闽籍道医董奉“为人治病, 不取钱物, 使人重病愈者, 使栽杏五株, 轻者一株, 如此十年, 计得十万余株, 郁然成林”;今有接受最美乡村医生王布和免费治疗的病人为表示感激, 为其诊所旁的敖包添上一块石头, 10年间小敖包已经变成了大敖包。历史和现实清楚地说明:在一脉相承的华夏文化中, 医疗服务是最能滋生爱心的土壤。只要我们善于继承华夏文化的优良传统, 吸纳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 这种以爱心为基石的医疗卫生体制就一定能够建立。
社会力量是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柱
在“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上, 人们为乡村医生的事迹深深感动, 也为爱心人士对公益事业的鼎力支持深表钦佩。
——中国工程院院士、7 8岁的钟南山教授由广州专程赶来参加颁奖典礼。当有人说“想不到您对乡村医生如此关注”时, 他略带沉思地说:“乡村医生是不为人们所熟悉的群体, 他们很重要, 很辛苦, 社会需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77岁的才旦卓玛, 80多岁的阎肃, 都是带着同样的深情冒着严寒赶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当场表示, 愿意免费招收最美乡村医生居马泰的女儿入学;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玉村握着最美乡村医生洛松江村的手说:“我们决定满足你临床进修愿望, 我愿意作为老师亲自带教”。10家三甲医院把10位最美乡村医生所在的卫生室确定为帮扶重点。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当场宣布, 为10位最美乡村医生每人提供10万元资助, 并且为他 (她) 们偿还在医疗服务中欠下的全部债务。为漂流在洪湖上的村医谢爱娥、何太瑜夫妇提供救护快艇, 为最美乡村医生张正江所在的村卫生室兴建艾滋病人诊疗和活动小区。
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纷纷向最美乡村医生送去了关爱, 展示了社会的力量。
必需意识到, 在有幸得到社会关注的10名最美乡村医生之外, 全国还有百万乡村医生。如何广泛地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村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是一个需要系统策划的社会工程。在经济快速发展了30多年的中国, 社会已经拥有强大的力量和丰富的资源, 现在需要破解的是如何畅通和规范社会资源反哺农村的渠道。
其一是动员社会关注农村卫生现状。农村卫生是弱势领域, 缺少话语权, 很难形成社会影响力。农村卫生服务又是一块贫瘠的市场, 很难形成丰厚的资金回报。要在社会爱心与农村卫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构建起纽带和桥梁, 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媒体的力量。没有媒体的力量,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的不易, 农村医务人员的艰难, 以及他们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 很难进入社会的视野。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这次“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 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其二是畅通和规范反哺农村渠道。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卫生事业, 一种无偿捐赠, 这种类型进入的渠道是通畅的。另一种是有偿投资, 就是社会力量以“资本”的形式进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2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在200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又提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这些政策已经为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卫生事业畅通了渠道。农村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是向全民提供的公共产品。对这类服务的投资, 理应作为公益投资, 以不追求营利为前提, 按照非营利机构管理。
我心中的最美乡村医生 篇3
她说:“这里有我放不下病人和村民,每次看到他们期盼的眼神,我就不忍心离开,我是一名医生,我有责任留下来。”
为爱来到乡村
2008年之前,钟晶的丈夫一直在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工作,而钟晶则在贵阳市的长江医院上班。由于分隔两地,俩人基本上一个月才能见上一两面。
在探亲的时候,钟晶得知有的妇女为了去镇上看病早上5点就要起床,走上3个小时的山路,之后还要匆匆赶回家干农活。还有的妇女因为简单的妇科病导致不孕不育,甚至因此家庭破裂。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敲打着钟晶的心灵,作为一名医生,对病人和弱势群体那份强烈的怜惜之情终于让她决定辞掉城里医院的工作,来龙河村开办一个医务室,一来可以帮村民看病,二来也可以留在丈夫身边,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
钟晶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钟晶的脑海里随即闪现一个念头: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从医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了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外表柔弱的钟晶骨子里其实很要强,她想再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帮村民们普及点医疗知识。于是,她和丈夫约定,如果3个月后她坚持不下去了,就回城。
守候乡村的天使
钟晶没想到,这间小小的卫生室不仅让她坚持了3个月——时至今日,她已经在那里坚持了6年。
每天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渐渐地,“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都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本来钟晶只会看妇科,后来发现村民有什么病都来找她看,只得从头学。她平日里一边工作,一边抽空看书学习,书上没有的,她就去远点的镇上找其他大夫学。但是让钟晶没想到的是,村里的牲口病了,村民也都拉来诊所找她想办法,这让钟晶哭笑不得。“以前只想着就是给村里妇女看看妇科病,没想到现在连牲口生病都得会治,我哪会啊,可是村民那么质朴,那么信任我,我就得学啊。”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地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有一次,丈夫回龙河村办事,两个人走在村里的路上,好多村民都亲切地和钟晶打招呼,这让丈夫又惊讶又羡慕。钟晶像个小女孩一样得意地回忆:“他(钟晶丈夫)说他在这工作了十几年,走在路上也没有这么多人认识他、跟他打招呼,他还问我是如何做到的。”
钟晶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医术、用自己的真心,换回了村民对她最质朴、最真诚的情谊。
爱在坚守中传递
钟晶在村民面前是一个值得信赖、做事沉稳的好医生,但私底下,她也是个典型的80后。
来农村之前,钟晶下班后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生活,喜欢吃零食、逛街买衣服、唱歌跳舞、看电影……“现在两三年了,也没怎么买过新衣服。平时在村里工作都是穿裤子,穿裙子的机会都很少。”钟晶说道。
刚成立医务室的那年,钟晶25岁,孩子也很小,为了专心诊室,她把孩子放在婆婆那照顾。长时间看不到孩子,钟晶就特别想,再加上丈夫也不在身边,她对家人的思念无比强烈。“过年回家看孩子,她都不认识我了,我带她,她也不跟我,那时候心里特别难受。等相处了几天熟悉了,她愿意跟着我了,我却又要走了。”每次临走前,女儿拉着钟晶的手恋恋不舍,不让她走的时候,她真的想留下来陪女儿,再也不离开了,可冷静下来想想,至少女儿在城里能够有书读、有好医院看病,可是村里的孩子如果没有她,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所以她再一次踏上回村的路途。
钟晶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她被网友们誉为“最美乡村女医生”。还有一些人被钟晶的事迹所感染,希望到龙河村做志愿者,还有的人给钟晶的卫生室捐赠药品。
“现在我这已经有几名志愿者了,可以帮我分担工作,我会一直等到有一位好医生来接替我的工作,否则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不会离开。”
最美的幸福
最初看到钟晶的事迹,感觉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一触,因为一个地道的城里姑娘,一个喜欢逛街、唱歌、吃零食的80后,却为了一方父老乡亲的依赖和信任,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职业的发展上做出了一个不平凡的选择。
6年来,生活中不能相夫教子、不能孝敬父母,学习上无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请教,工作中得不到片刻休息,但钟晶始终坚守在小小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
6年来,钟晶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恪守职责、无私奉献的医者之歌。韶华逝去,钟晶换来的是龙河村几千村民的身体健康;环境艰苦,钟晶赢得了龙河村上下老百姓的信任和感激。
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钟晶,还有更多的“钟晶们”,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青春无悔的奉献诗篇。
推荐最美乡村医生 篇4
浙江省东阳市王村卫生室来荣夫(来一鸣)来荣夫又名来一鸣,东阳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政协特邀代表。1943年1月出生,20岁开始从医,1979年随浙江省医疗队来到东阳王村,在王村医务室工作5年后,又去缅甸行医6年,后又于1990年来到东阳六石街道王村,从1990年开始一直扎根在王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来荣夫日诊临床、夜读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走访名家或上级医院医生,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09年取得了执业中医师资格。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来荣夫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利用自己的中医特长,根据专家指导性意见,调配好中草药分发给大家,增强了大家战胜“非典”的决心,陪伴着大家一起度过你那段艰难的时期。
在这小山村里行医数十年,他以诊断正确、疗效显著而赢得国内外病人的一致好评,就诊者逐年增加,今年他已七十岁,每天仍坚持亲自诊治四十人次以上。他为国内外培训过多名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师承医生。他保存有五十八万病人处方存根。四十年里在他处看过病的病人,只要报出就诊年月日,都能查到存根,规范化的病案、舌苔、脉搏、病情症状、药味配伍,服用时间,禁嘴及估计疗程均一清二楚写在处方单上,而且每张处方药味都是一首有韵律的七字四句诗歌,且没有一首是相同的。他又是东阳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现在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用诗歌开处方”。他为六石中心卫生院全院医护人员及个体医生免费讲课,传授中医知识,要求医生多看舌苔,少开CT单、B超单、化验单,获得掌声不断。他要求现在的联村责任医生要多懂点中医药知识,使之能更好的为农村的老百姓服务!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来医师总是热心帮助他人。在六石中心卫生院的驻王村及附近几个村庄联村责任医生有困难的时候,来医师总是义无反顾的支持、帮助责任医生,如有的老百姓对农民健康体检和慢性病随访工作不理解,他同责任医生一起上门做工作,推心置腹的跟老百姓交流,凭借其数十年在王村的扎实的群众基础,基本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他还深怕自己的一身技艺没有人继承,虽然带了多名徒弟,他还是惦记着能让他一生所学发扬光大。他每晚都著书立说,白天把典型病人的舌苔照片拍下来,晚上整理概括,从一万多张彩色舌苔图中筛选出624幅,编写成《望舌识病的奥秘》,在杭州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十六年中已第八次印刷,此书荣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出版社多次向他预约再出新书。他就又化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走遍东阳的歌山画水,把东阳的治癌草药拍个遍,春天秋天的不同长势都拍下来,择优选出了101种,编写出姐妹篇《百草治癌春秋图》,他还著有《乡村名医—苦寒来》、《古币妙用医》等医杂文选十一册。现在的时代:六十岁算小弟弟,七十岁多来唏,八十岁不稀奇,九十岁也不能算古来稀。来医师写的《我的长寿八大秘诀》从医学、心理学、起居饮食、人文的多角度总结精华,把他七十岁还眼不花、耳不聋、精力充沛像四十多岁的年轻人,每天能预约病人三十人(实际要看四、五十人以上)的多年养生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他先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减免医药费数千余元。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外村、外省甚至外国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他乐善好施,对残疾、困难户病人都给予适当照顾,免费诊治,曾捐献给市残联、母校、市诗词学会各12345.67元。他在发言时讲:“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这是一个音乐的基本符号,任何一首歌都是从这七个符号演变出来的,我祝愿市残联能用这七个符号编写出一首更美妙的歌,让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远离贫病,享受人间快乐”。
东阳建县1800周年之际,他用一万八千枚铜钱串成一条巨龙,供大家展览、助兴,市委、市政府为此授予特殊贡献奖,此龙获得了东阳市第一个“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近接受横店集团徐文荣总裁的邀请,挂在横店影视城九龙大峡谷金龙厅内展出,国内外游客均叹为观止。来医师去年被命名为东阳市第三批民间艺术家。
多年来,收获荣誉不少:连续十多年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他家的墙上挂着百余幅锦旗、奖状,其中有王村老年协会:敬老爱老助老;樟村初中:捐资助学、公德千秋;诗词学会:医诗俱进、德艺双馨;台湾自然疗法学会:舌诊先驱;浙江电视台:医林高手等特别注目。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来荣夫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他身兼多个职务,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去年医疗改革开始时他以政协代表的身份提出七点建议及政协提案,有部分因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被采用。
献给最美乡村医生 篇5
群峰连绵,多高才算高耸;来水滚滚,多汹才算急流;白雪皑皑,多厚才算积雪。跟着央视的镜头,走进乡村中国,寻找最美的答案,我终于明白了,是他们,作为平凡的乡村医生,只为捍卫生命的尊严,坚守在国土的角落,辗转在最艰辛的乡路,却显得那般执着而从容。是他们,把“一切为了生命,为了一切生命,为了生命一切”演绎得如此动人。无人不被他们那朴素灵魂所倾倒折服,为他们那高嵩品质而默默歌唱。
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只为解除乡民病痛,成为耕耘在田间地垄的白衣天使;他们默默坚守,携着医者仁心,把无悔青春献于大山;他们涉足他乡,执着捍守,只为简单一句“乡民需要我”。一个个美丽动人的镜头在我眼前不停地回旋。
新疆居马泰,驻点生涯二十年,翻雪山、过冰河,为救人于危难而无畏艰险;贵州八零后钟晶,放弃城里优越工作,离乡背井,只是割舍不得一直照料的乡民;广西李前锋,身背透析袋依然坚守岗位,只为对乡亲们的身体健康负责到底;安徽张振江,他的从容与淡定,给阴霾的 “艾滋病村”,带去新生命;西藏洛松江村,踏冰卧雪,只为乡民能按时服药,脚下送药路十八年如一日;湖北谢爱娥,二十年来,远离儿子却依旧坚守,只为守护渔民的生命健康;江西陈凡经,拖着疲惫的躯体,只为根治血吸虫,给岛上渔民多一分安全感;内蒙古王布,他的仁爱与淡泊,为让穷人能看得起病,自己却欠下百万巨债 ;重庆周月华,管不得风雨与烈日,顾不得黑夜与白天,随艾起的背上出诊路;云南邓前堆,溜索渡江,往返怒江两岸二十八年,无数欠条换来乡亲健康;节目走到尾声,黑屏中带给我一串省略,思绪早已牢牢扎根于那大山深处,飘过寻常百姓家,追寻更多更多默默奉献,而不为人知的乡村朴衣天使。我要放声为他们歌唱,给他们送去真诚的问候,最美的嘹音。
我是最美乡村医生 篇6
布满芳香 清新的空气 陶醉了归途的我 我从山路那边走来 洁白的衣服 恬谧的慈祥 银亮的药箱 鲜红的十字 犹如游历凡尘的天使 百鸟为我欢呼 鲜花为我绽放 欢迎凯旋的勇士 又一次战胜病魔
我骄傲------因为我是最美乡村医生!
每天的忙碌 过度的劳累 父母苍老 子女叛逆 爱人误解
我也很无奈------因为我是最美乡村医生!病人疾痛 我会心焦 因为知识有限 挑灯夜读 是为了充实 集中精神 是为了迎战 虽然很苦 但也无怨
因为守护着一方平安
我自豪-----我是最美乡村医生!
我荣幸参加这“5.12国际护士节”。借此机会我由衷的感谢广大群众对我的信任,感谢局领导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工作上的认可!谢谢您们!谢谢!
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篇7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渐渐明白了他所说的意思。我原先以为他的“差”是相对于好的同学来说的。教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在我所教的语文这门学科上是相当的薄弱。虽然,上课时他很积极, 但只要提问、作业和测试时,你就能发现他的问题所在。但看他开学时留给我的印象不错,又是在高年级,只要他努力,加上我的帮助,他的语文成绩应会有一定的进步的。于是,在此后的教学中,我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在课后给他进行了个别的辅导。 他的态度也不错,每次我布置给他的任务都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辅导的效果甚微,他也是很自责和难过。我认为他是由于懒惰不肯用心在学习上才会这样,于是我对他的要求更加严格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到了期末考试。我觉得我花费了一番心血,杰应该能取得很大的进步,至少能比上一次提高十分左右。可是,等考试结果出来后,杰的成绩令我非常失望。他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比上一次还低了一分!
这下我的怒火全面爆发了。我把他喊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把他训了一顿。临走时他只是轻声地说了一句:“老师,对不起,我已尽力了。”
他走后不久,班上的几位女班委找到我对我说:“老师,他每天都认真看书,还上了补习班,但成绩还是这样。再说他的其他几门功课和语文一样不好。他很老实,我们觉得他蛮可怜的,你就不要生他的气了。”
听了她们的话,我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按照加德纳的观点,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 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七种智力。
杰可能在学习这方面没有天赋,但他的体育很好,又爱帮助人。作为教师,我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关注学生的优点,并学会放大。
我想到《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这本书里描写的场景:试想一下有这样一所学校———“在那里,爬树和搭个小窝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分数。在那里,如果想的话,你可以冲着老师大喊大叫。在那里, 规范日常生活的各项规定是由大家一起民主协定的。在那里,如果孩子想的话,他们可以整天玩耍……”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变自己的观点,全面地评价学生,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的发展做好指引和规划。
一、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 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天才。
二、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人才。像杰这样的学生,我们对他的要求不能太高,并要及时地对他进行鼓励表扬,以保持他那份对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三、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地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个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学校不是制造同一产品的工厂,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我们教师应该保护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开拓他们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四、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
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
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 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我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尤其是像杰这样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呵护。
我的学生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我又像从前一样对待杰,不断地鼓励、表扬、关心他。杰也慢慢地恢复了自信,脸上也有了幸福的笑容。我对杰说:“你在我心中也是最美的。美在你对生活积极的态度,美在你乐于助人的品质。这些是学习好比不上的。”杰开心地笑了。
我心中的最美乡村医生 篇8
妻子给予了他最深沉的爱
在鄱阳湖中央有着这么一个偏僻的乡镇——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南矶乡,它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四周环湖,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陈凡经,便出生在这里。在他年幼时,南矶岛上的百姓备受血吸虫病折磨,一些人早早地被夺去生命。大家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陈凡经一家也不例外。他暗暗发誓,长大后要当一位能够免除岛民病痛的人。
陈凡经兄弟五个,他排行老大,因而从小就担起了长子的重任。1972年,17岁的他从新建县共大医务专科毕业,便参加工作,希望能够为父母分担一些负担。两年后,他实现了儿时的愿望,成为了南矶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紧接着,陈凡经面临着人生中的又一件大事——成家。长辈为陈凡经定了一桩婚事,女方是另外一个村子的姑娘——谢灵香。同在一个岛上生活,陈凡经是知道谢灵香的,印象中她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姑娘,在家也是排行老大,虽然读书不多,但她孝敬父母、爱护弟妹,为人朴实勤快,颇受周边村民称道。只是因小时候患病,她的听力不太灵敏。陈凡经想,自己平时也是个闷葫芦,跟人打交道半天说不出啥来,谢灵香跟自己还真是天生一对。没多久,在长辈的安排下,陈凡经与谢灵香正式见面,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走入了婚姻。
40岁时,谢灵香双耳已完全失聪,陈凡经与她的言语交流屈指可数,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的相濡以沫。结婚数年后,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看着这两个健康可爱的小家伙,陈凡经夫妇喜笑颜开,即便是在孩子哭闹时,他们也倍感幸福。
陈凡经是个“工作狂”,即便周末也不闲着。谢灵香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深知如何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媳。她勤勤恳恳地孝敬公婆、照顾儿女,让陈凡经全无后顾之忧。陈凡经治病救人,没有一个固定的饭点,哪怕卫生院离家不到两百米,他也顾不上正点吃饭。
一天,陈凡经又忙到很晚才回家。他一推开家门,抱着一个东西靠在椅子上的谢灵香立刻站了起来。陈凡经很是纳闷,不知妻子怀中抱着什么,指着东西问了句:“这是什么?”谢灵香没有言语,只是把外面的毯子取下来。陈凡经这才明白,原来妻子怕饭菜凉了,便用一只碗盖住饭菜,再用毯子把碗裹起来保温。陈凡经喉头一阵哽咽,上前拉着妻子的手让妻子坐在身旁,闷着头把饭吃下去。
谢灵香不仅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常常抽空到卫生院帮忙。卫生院人手不够,她便主动揽下了卫生院的基本清洁工作,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将院门口、大厅、走廊等打扫得一尘不染。南矶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岛上的村民看病大都到乡卫生院,若是离家远的,看病时间久一些,当天便赶不回去。因为卫生院没有食堂,他们会自带些包子、馒头之类的干粮。患的是一般外伤还好,若是内伤,这些干粮对于患者来说便难以下咽。于是,谢灵香会在家中细细熬好一大锅粥,带上碗勺,请护士帮忙分发给那些患者。看到患者脸上的欣喜与谢意,谢灵香并不多言语,默默地看着他们吃好后,便收拾锅碗回家。彼时,陈凡经可能在办公室替患者看诊,也可能正在手术室治病,夫妻俩在卫生院碰面的机会不多,心却时时刻刻连在一起。
生活平静如水,陈凡经夫妻安安静静地度过了大半辈子。2011年,陈凡经80岁的母亲因病瘫痪在床。此时,作为南矶乡卫生院的院长,陈凡经不能常在床前照顾母亲,愧疚万分。让他稍稍感到心安一点的是,妻子毫无怨言地侍候婆婆。谢灵香虽然听不到婆婆的话,但看着婆婆的脸色一天一天地好起来,很是欣慰。2014年,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尽管陈凡经知道妻子什么也听不见,他依然深情地对她说:“多亏了你,不然我会愧疚一辈子的。”
一双儿女是他最大的骄傲
谈起一双儿女,陈凡经颇为自豪。虽然他很少陪伴他们,但女儿和儿子也像当年的他那样,懂事乖巧。女儿陈淑平在家里是个“小大人”,常常帮母亲洗衣服、做饭。儿子陈齐琳从小也抢着替家里分担家务。因为生活在四周环湖的岛上,岛上的百姓常常会到湖边割水草。1983年秋天,还不满四岁的陈齐琳快快乐乐地跟在谢灵香身后去割水草。当谢灵香割了一大堆水草放在岸边,准备扛回家时,陈齐琳乐呵呵地捞起近一大团水草,扛在头上就向家的方向奔去。于是,大家就在路上看到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画面:一大团水草好似自己长了双腿一样,“呼呼呼”地从眼前跑过,待跑远了些,才见到底下那个赤足奔跑的小屁孩。说起孩子的这段往事,陈凡经笑开了花。
初中毕业后,陈淑平在父亲的影响下考进了南昌市卫生学校,想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不久后,陈淑平有些怀疑自己的理想。陈凡经看出端倪后,耐心地询问:“淑平,有事你就跟爸爸说,不要憋在心里。”过了一会儿,陈淑平才慢慢地说出心里话:“学校里有解剖课,还要动刀子,我害怕,晚上都不敢一个人走路。”陈凡经有些犹豫:是不是让女儿学点别的呢?总不能让孩子整天担惊受怕吧。深思熟虑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孩子,爸爸做了这么些年的医生,心里明白做医生苦啊,可是,做医生也是幸运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儿疑惑地问:“既然当医生苦,那你还说幸运?这不矛盾吗?”陈凡经耐心解释道:“这听起来有些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如果夜里来了特殊病人,你即便刚躺下也得爬起来给病人治疗。越是过年过节,医生就越不敢松懈。单看这一面,医生确实挺苦的。但是,医生救死扶伤,尤其能够造福一方百姓,这不是很幸运吗?”
陈凡经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陈淑平在学医之路上充满了自信。她像父亲那样坚持走在这条“苦却幸运”的道路上,如今,她已经是新建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的一名医生。
nlc202309020148
陈齐琳毕业后,也踏上了从医之路,成为了南矶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陈凡经一开始并不同意儿子的决定,因为他从骨子里极为反感裙带关系。除了要避免父子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情况之外,陈凡经担心儿子像有的年轻人那样,开始带着美好的憧憬,不久后却收拾铺盖走了。但,陈齐琳用实际行动打消了父亲的顾虑,他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一心一意为乡亲们服务,一干就是五年。
2002年的一天,陈凡经特意等儿子一同回家吃饭。谢灵香一看,便知父子俩要小酌一杯,利落地备好了酒菜。陈凡经一杯酒下肚,高兴地拍拍陈齐琳的肩膀,说:“儿子,这些年爸爸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你不愧为我们陈家子孙。”说罢,陈凡经起身将在一旁忙碌的谢灵香拉到饭桌上,示意她歇一歇,先吃饭。
谢灵香温柔一笑,取了碗筷,安静地坐在了陈凡经旁边。陈凡经轻轻握着她的手,转过头对陈齐琳说道:“你如今也有23岁了,立业、成家都是要考虑的大事。”陈齐琳听罢,回道:“爸,我想像您一样,一直服务于这里的乡亲父老。”陈凡经听了摇了摇头,说:“现在跟我那时候不同了,血吸虫病早已得到控制,岛上的卫生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你若有志,大可以走出去看看。而且,我和你妈都觉得你是时候考虑婚姻大事了。我们当初结婚是以长辈的意见为主,这么多年平平淡淡,自有一番甘甜。但现在时代变了,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不会干涉你和你姐这方面的自由,希望将来与你携手过一生的人由你自己来选。不过,这里的年轻人大都到外面闯荡了,你若一辈子待在这个岛上,谈何成家?”父亲的一番话语,让陈齐琳陷入了沉思。最终,他遵从父亲的建议,考入了新建县中医院,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奉献聪明才智。
小家伙们,一起去北京领奖
到县城工作后,女儿、儿子先后找到了意中人,组建起各自的小家庭,让陈凡经和谢灵香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后来,孙子、外孙的呱呱坠地更让他们乐不可支。两个孩子渐渐长大,说话、走路、跑步,每一个成长中的小细节都让陈凡经激动不已。陈凡经虽自称是个“老古板”,两个孩子却和他非常亲热。
有一次,陈凡经深夜突发急性阑尾炎,却坚持不让妻子给儿女打电话,说吃几片镇痛剂缓缓,等天亮了再说。谢灵香急得团团转,只能不停地给他擦汗、端水。第二天一早,同事见陈凡经情况比较严重,便将其转到县医院治疗。陈淑平、陈齐琳两家大人小孩随后也赶到了医院。当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陈凡经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家伙盯着他,好似怕他不见了一般,不禁微微一笑。做完手术,回到病房后,两个小家伙轻轻地抚摸着陈凡经的肚子,一个问:“爷爷,痛痛,对不对?”另一个说:“姥爷,你别怕,我轻轻地帮你摸一摸,很快就好了。”
没休息多久,陈凡经执意要回卫生院工作,拒绝儿女要他在县城休养一段时间的好意。
陈凡经始终保持着年轻时的那股劲头,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但现在只要一得空,他就跟谢灵香嚷嚷着要去县城瞧瞧两个小家伙。一次,陈凡经在儿子家里吃午饭,小孙子吃了一口菜后说:“好辣好辣,受不了啦!”小家伙一边喝水,一边擦汗。陈凡经看到后也尝了尝,发现桌上的菜果然挺辣。其实,这是陈齐琳夫妇知道他很少到县城,所以,每次总是按照他的口味做些好吃的菜。陈凡经对儿子儿媳说:“你们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我是喜欢吃辣一点的菜,可是孩子受不了啊。你们以后要多照顾孩子,我就跟着小孙子学着口味淡一点,养养生嘛。”
逢年过节,陈淑平、陈齐琳都想把父母接到县城住,但陈凡经坚持要在卫生院值班,谢灵香也默默陪伴着他。姐弟俩跟各自爱人商量后,两个小家庭干脆一起回到南矶岛。所以,每到年节时,陈凡经的家里欢声笑语不断,两个小家伙更像活宝一样,在空气清新的岛上玩耍嬉戏。两个小家伙还常常自来熟地加入其他小伙伴们的队伍中,兴奋地向湖中结队的候鸟吆喝,被一望无际的绿草甸所震撼,沉醉在南矶岛的秀美风光中……假期结束要回县城读书时,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相约下次回岛的时间后,才依依不舍地跟陈凡经、谢灵香告别。
2015年5月14日,全国妇联“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全国的100个家庭脱颖而出,陈凡经家庭以“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光荣入榜,获邀出席颁奖仪式。陈凡经夫妻决定带着两个小家伙一同前往北京参加颁奖仪式,一方面,他们难得有时间陪孩子们好好玩一玩;另一方面,陈凡经想借着这个机会,让两个小家伙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
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兴奋不已,由各自的父母向学校请好假后,便和陈凡经、谢灵香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在北京,他们爬了八达岭长城,参观了故宫、天安门。在游玩的过程中,陈凡经给孩子们讲了好些人生故事。陈凡经说:“人活一世,一定要做个好人。这都是我从爸爸的爸爸那里学来的人生经验,你们可不能忘喽!而我这半辈子也有些自己的经验……”还没等陈凡经说完,小外孙抢着问:“姥爷,是什么啊?”陈凡经笑着说:“老实为人,勤恳做事,知足常乐。”
陈凡经把大半辈子的时间花在了南矶岛上,花在了南矶岛老百姓的健康上。在陈凡经夫妻的影响下,他们的儿女在医生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孙子、外孙也在这种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与其说陈凡经在鄱阳湖上营造了“最美家庭”,不如说陈凡经为中国的万千家庭树立了一个榜样。因为他的“最美家庭”不是一个空洞模糊的标语口号,而是在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践行着“老实为人,勤恳做事,知足常乐”的人生信念。
做最美乡村医生作文 篇9
做最美乡村医生作文湖南省蓝山县第一完全小学五年级 肖 芊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乡村医生。
我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是个美丽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没有一处医疗诊所。乡亲们有个伤寒病痛都是用一些老一辈留下来的土方子医治,实在不行,就叫村里的兽医应付一下。小时候,我听奶奶说,村里有一位老人食物中毒,来不及抢救就死亡了。这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我,从那一刻起,我就立下了一个志愿:长大了,我要当一名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又苦又累又清贫,我是绝对能想到的。这里不是都市,村民不可能有大把大把的钱找医生看病。这里是养育了我的地方,如果我不回家乡,还有哪个外地人会来我们这个落后的`地方呢?我想,我回来是理所当然的。
我会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学习知识,考上一所好的医科大学,掌握医治本领。我学成归来,当上了乡村医生后,要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建一个小诊所。这个诊所一定要建在村中心,方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病人家中。建好了诊所,我会在村里普及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以减少患病的几率。对于家庭贫困的病人,我会免费给他们看病,免费给他们用药。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病人,我会到他们家中去诊治。除此以外,我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多钻研医书,研制出一些治疗绝症的药品……
梦想给我插上翅膀,我希望梦想成真。我要做一名乡村医生,做一名最美的乡村医生,让我乘着这双翅膀高高飞翔吧!
最美乡村医生现代诗歌 篇10
春天的山路上
布满芳香
清新的空气
陶醉了归途的你
你从山路那边走来
洁白的衣服
恬谧的慈祥
银亮的药箱
鲜红的十字
犹如游历凡尘的天使
百鸟为你欢呼
鲜花为你绽放
欢迎凯旋的勇士
又一次战胜了病魔
你就是最美
每天的忙碌
过度的劳累
白了双鬓
辛酸谁人懂?
你也很无奈
父母苍老
你会心疼
因为缺少照顾
子女叛逆
你会难过
因为疏于管教
爱人误解
你会沉默
因为没能陪伴
病人疾痛
你会心焦
因为知识有限
挑灯夜读
是为了充实
集中精神
是为了迎战
虽然很苦
但也无怨
你就是最美
你不富有
甚至有点贫穷
你不高大
甚至有点瘦弱
你不光鲜
甚至有点卑微
但你却用羸弱的`身躯
守护着一方平安
你就是最美
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篇11
一个炎热的夏日,我漫步在小巷的尽头,满头大汗的我正急于寻找个避暑的场所。走着走着,忽然飘来一阵阴凉,啊!原来前面不远处是一片树林。我飞快地跑进树林里,迫不及待地靠在一棵大树上,任习习凉风吹散我的倦怠,吹走我的暑气。汗渐渐干透,我起身观望四周,只见四周长满了一棵棵参天大树,树上的叶子青翠欲滴,在风中哗哗鼓掌,为这美好的夏日尽情欢呼。阳光从树叶中透出来,星星点点地照在散发着清香的泥土上,就像一串串珍珠,明亮、耀眼。地上铺满了被风吹落的树叶,层层叠叠,斑斑驳驳。这简直就是一个绿色的世界!一个令人陶醉的世外挑源!
此时此刻,我覺得没有任何地方比这里更凉快、更舒适了。同时满脑子的疑问也在跳跃:为什么这里的空气如此清新?为什么这里会有一方如此让人向往的静土?为什么……我在树林里尽情地玩耍,尽情地享受着这一方静土赐于我的礼物。无意间,我抬起头望见远处的高楼,此时的我一切都明白了,因为这里树多!这里是一片小小的树林!如今树木大量被砍伐,很少有这样的林子了。我想:几年前这里也许是一片森林吧,因为隐隐之中让人感受到这里处处透着林子的神秘纯洁。此刻的我暗下决心:以后每年都来这里植树,而且带着家人一起,让这一片小小的树林给人带来更多的凉爽,真正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我喜欢我家附近的这片树林,它不仅是乘凉的好去处,还给我带来了植树造林的动力和希望。但愿这片林子能让更多人警觉,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让这美丽的风景长留人间!
指导老师:王凤宝
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介绍 篇12
任长娟,女,出生日期:1975年05月,汉族,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副主任医师职称,中共党员,现任肇源县新站镇人民医院内儿科医生。
我于1994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同年在肇源县新站镇人民医院参加工作,担任内儿科医生,工作伊始,面对工作环境陌生、临床经验不足、乡镇医院缺医少药的现状,我在掌握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高年资住院医师学习诊治技巧,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用心为每一位患者体检,结合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综合分析后提出最佳的诊治方案,慢慢的,我的临床经验不断丰富,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初出校门的年轻医生,我把医德医风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时时刻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为了不断的丰富自己,掌握前沿医学技术,经过充分准备,我于1997年参加成人高考,被哈尔滨医科大学录取,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我又在哈医大二院儿科进修一年,系统的学习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的学习,我成为我院内儿科的技术骨干,除了可以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我对新生儿疾病有独到的诊治经验,成功救治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三十余例(新生儿张宝宝,出生时严重窒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
性脑病,经过我的准确诊治、细心护理、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患儿已经完全康复,没有遗留任何后遗症。),对多例21三体综合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川崎氏病、新生儿硬肿症、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例提出诊治意见,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为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争取了有利时机。2003年,“非典”来袭,我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到抗击“非典”一线,为阻断“非典”传入我县,铸就牢固的防线。医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于2005年再次参加成人高考,于2008年取得本科学历,获得学士学位,于2007年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是我院第一位儿科主治医师。经过多年的历练,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也深深的植入我的脑海中,2010年05月,我因车祸导致颈椎受伤,遵医嘱应该卧床休息半年至一年,以确保康复,但是,我考虑到医院儿科医生人员不足、患者量大的实际情况,仅仅休息了半个月就带着“颈托“回到工作岗位,并谢绝了领导“可以不参加值夜班”的照顾,这一幕被患者记录并被《长寿养生报》“医线资讯”专栏报导。于2012年,我通过了考试和评审,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职称。
参加工作22年来,我平均每年诊治门诊患者近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千余人;22年来,参与抢救危重患者近二千人次;将多年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撰写学术论文近十篇,编撰论著一部,针对内儿科疾病提出了详细的诊治方法。为了不
给患者增加负担,我尽量选择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品和治疗项目。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恪守职业道德,多次拒收患者的“红包“。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专业技术、忘我的敬业精神让我不但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同事的尊重,更赢得了患者的认可,被患者亲切的称为”暖心医生“。
22年来,我获得了无数次的嘉奖,如:2003、2004、2005、2007、2009、2010、2013、2015年均被肇源县卫生局评为“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在“巾帼建功”活动中被肇源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县域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我心中的最美乡村医生】推荐阅读:
我心中最美的图画作文06-27
我心中的最美老师 靳春放07-25
我心中的莲最美作文07-29
初一叙事作文:我心中最美的季节08-27
我心中最美的老师作文700字09-02
我心中最美的店员作文600字11-13
研修日记----我心中的最美幼儿教师08-02
高中作文您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10-12
歪脖子老树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作文06-04
您是我心中最美的人作文300字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