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孤独的萤火虫(精选8篇)
中班音乐孤独的萤火虫 篇1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的兴趣。
2、学习听辨并唱准两段歌曲结尾处的区别.
活动准备
多媒体《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组织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萤火虫》: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个怕黑的孩子睡不着觉,妈妈轻轻地在孩子的耳边唱了一首歌曲帮助孩子入睡。
2、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
1、这首歌真是太好听了,让我们一起再听一遍。
2、说说二段歌词是否一样
3、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跟音乐轻声学唱,引导幼儿感受夜晚萤火虫慢慢飞舞,四周静悄悄的氛围。
3. 怎么样使这首歌更好听?(注意要中速)
4、教师重点范唱结二段不一样的地方
四、结束部分: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好听的歌演唱给大家听。
中班音乐孤独的萤火虫 篇2
一、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育人, 而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在于补偿其智力和行为上的缺陷, 争取适应正常生活、适应社会。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和语言沟通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他们非常需要借助音乐这种非言语的交流方式来表达自己。他们对音乐表现出的特殊爱好, 使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都认识到音乐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和治疗方法。音乐教育在孤独症儿童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两个方面:使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水平方面得到提高;使孤独症儿童在行为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一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孤独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 了解其心理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孤独症儿童有针对性的进行音乐教育, 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心理成长。
二、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的关系
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处于一种边缘状态, 在可见的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中, 有两种观点比较普遍, 一种观点认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治疗, “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音乐课程与普通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程不尽相同, 更多的属于音乐治疗范畴。因为残障儿童很难通过普通音乐课达到提高音乐修养与开发音乐才能的目的, 而预期出现的效果是通过音乐治疗手段恢复其心理、生理的功能, 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上的缺陷, 争取他们能够适应正常生活、适应社会”。[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特殊教育领域中, “一个音乐教育者可能教孩子演奏一种打击乐器;一个音乐治疗师可能利用相同的行为练习孩子眼和手的协调。虽然目的可能重合 (一个学生能演奏一种打击乐器, 同时练习眼和手的协调) , 但其结果是教育性的还是治疗性的还要依据专业人员的训练和优先目标来确定”。[2]这一观点认为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于目的不同: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对音乐本体的学习;音乐治疗强调的是通过对音乐本体学习来达到非音乐的治疗目的。
人们对音乐教育目标的片面认识是基于传统教育观念的。但随着后现代课程观的出现, 传统观念已发生动摇。经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 新的音乐课程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简单来说, 就是音乐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关系并不像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可以混为一谈, 或者互不相关。它们的关系更倾向与一种递进关系。因此,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的实践应该是彼此融合的, 而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音乐教育有着比音乐治疗更深一层次的目标以及要求, 除了要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达到治疗补偿的目的之外, 还需要培养特殊儿童的音乐技能以及认知内容。所以笔者认为,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具有高于音乐治疗的重要意义, 音乐活动的干预不仅要使孤独症儿童得到康复补偿, 对音乐技能以及认知深度的要求也是有必要的。
三、对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展望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 要发展特殊教育领域内的音乐教育只有不断去探索, 用心去钻研, 努力开创出一条适合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的音乐课程体系, 使其能尽早步入正常人生轨道的最佳途径。对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 立足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实现孤独症儿童教育目标。教育科研是时代的要求, 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教育科研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 是运用教育科研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性, 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醒而完整的认识。通过教育科研我们的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明确教育规律, 使教师从中学到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 分析、归纳、总结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经验和学特色, 进而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提高教学质量。
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教育与普通儿童的音乐教育需要更好的融合, 使更多的不管是暂时需要还是长期需要的孤独症儿童获得真正的音乐教育;使部分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得到特殊的音乐教育。这将引起师资培养、政策法规等一系列的支持措施的变化或改革, 并会对普通学校的教师音乐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取消培智学校, 而是要真正采取动态的双向多层次的安置方式。师资培养的方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 普通音乐教育的教师会受到特殊教育基本知识的训练或熏陶, 使之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 专门的特殊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重点将从学科型转向资源型教师, 成为在普通学校专门帮助特殊儿童或普通教师的专家。
近年来, 随着国力的增强, 我国的残疾人事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国内先后成立了许多特殊教育高等院校, 这对于改善残疾人事业研究条件和提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虽然已有诸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作了“音乐治疗”技术试验, 但数量非常有限, 科学论证还不够充分。特殊音乐教育 (Mus ic Spe cial E d u c a t i o n) 应该采用先进的音乐训练手段, 形成特殊教育自己的艺术教育体系, 使特殊音乐教育更具特色, 更行之有效。目前, 中国在特殊教育领域音乐教育及音乐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不仅在智障儿童和孤独症儿童领域, 在聋儿康复 (提高残余听力) , 盲人音乐体态律动训练 (提高身体协调性) 等许多特殊儿童中都可能通过音乐教育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质量。因此, 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音乐教育研究还需更多的人关注, 尤其要创造更多的科研条件, 获得更多的科学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材;培养更多专业知识过硬, 富有献身特教精神的音乐教师。
结论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培养与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只要经过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与训练就可以极大程度的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 丰富他们的想象, 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他们真正在音乐教育的殿堂里尽情的描绘灿烂的明天, 歌唱美好的未来。但中国当前对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至今还很有限,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很小。因此, 还需要更多的音乐、心理、生理、医学、教育等几方面的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及方方面面的合作, 促进我国的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造福于所有孤独症儿童及他们的家庭。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2]彭丹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探寻——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3) 。
[3]David J.Elliott.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等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4]陈莞.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 2002, (1) 。
[5][姚沛彤.浅论残障人的音乐教育——音乐和特殊教育中人的需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09, (1) 。
[6]朱则平, 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7]莫雷, 王瑞明, 温红博, 等.心理学实用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大班音乐活动:孤独的牧羊人 篇3
这首歌曲选自美国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纯正的英文原声演唱忽高忽低、真假声交替形成独特的演唱效果,加之活泼的旋律、诙谐的衬词、欢快的节奏和配器使歌曲沁人心扉,幼儿听后更是为之兴奋和震撼。尽管这种成人演唱的英文歌曲似乎离幼儿很远,但仔细聆听,我们能挖掘其中大班幼儿能够欣赏的一些元素,如:歌曲愉快、诙谐的演唱风格,歌曲中频频出现并富有变化的衬词以及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愉快感受等等。针对大班幼儿的情绪情感、兴趣经验和游戏心理的需求,我将本次活动第一课时的切入点定位在初步感受、体验歌曲活泼快乐、幽默诙谐的情绪上,通过英文中文歌曲、木偶剧表演的欣赏、衬词的听辨、演唱、表现以及“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并表现歌曲的快乐情绪。对于歌曲衬词部分我们挖掘其中不同音高的变化作为幼儿学习的难点,通过图谱、身体参与等方式来让幼儿更轻松地接受高低音和渐高音的演唱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能听辩衬词的不同音高变化。
2.借助图谱、身体动作等方式尝试演唱衬词并通过“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表现歌曲快乐的情绪。
3.在游戏中感受并体验牧羊人的幽默和快乐。
活动准备:
1.PPT:牧羊人生活图片;《孤独的牧羊人》歌曲录音、《音乐之声》片段;自制“羊鞭”一根。
2.经验准备:对于“孤独”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感知牧羊人的生活
教师:在茫茫的草原上,在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每天都是一个人带着羊群们到处走走看看,没有朋友、没有热闹的生活,只有羊群陪伴,你们觉得他的生活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1.欣赏英文歌曲,初步感受歌曲快乐的情绪。
教师:仔细听听看,歌里的牧羊人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你们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小结:这首歌的旋律很活泼,演唱的速度很欢快,并且还听到了很多声音演唱,所以在这首英文歌曲里,我们觉得牧羊人不孤独,很快乐。
2.欣赏《音乐之声》中歌曲和木偶剧表演片段,进一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教师:这个木偶剧好玩吗?你觉得哪里很好玩?
小结:在木偶剧里我们看到牧羊人在快乐地歌唱,歌声还吸引了很多的人都来听,连我们的小朋友都觉得特别得开心、好玩。
三、欣赏歌曲,听辨衬词不同的音高变化,并尝试演唱和表现衬词
1.欣赏教师中文演唱,理解歌词,发现并初步感知衬词。
教师:歌里到底唱了什么?有哪些人听到了他的歌声呢?
这首歌里我们听到重复最多、最好玩的是哪一句?
2.玩“小羊学牧羊人”的游戏,初步感知衬词的不同。
3.欣赏歌曲第一段,借助图谱和手势发现高低音不同的衬词,并尝试演唱。
(1)倾听,引导幼儿发现衬词高低音的不同。
教师:这个好玩的声音在歌里唱的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通过幼儿自由演唱、师幼对唱的形式尝试演唱衬词。
4.欣赏歌曲结尾部分,借助图谱听辨四句衬词的渐高音,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
(1)倾听,发现四句衬词的渐高音。
教师:除了高低不同,这些声音还有什么变化呢?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渐高音。
教师:可以怎么表现越来越高呢?
小结:在这首快乐的歌里,我们发现牧羊人实在是幽默、逗乐,他会用各种各样好玩、有趣的声音呼喊小羊,再加上不同的音高处理让我们听起来更是喜爱!你们喜欢牧羊人吗?
四、游戏:“牧羊人和小羊”,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1.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结构图谱,了解歌曲的结构。
教师:牧羊人每天和他心爱的小羊们在一起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游戏。他们都会做些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分段尝试游戏,熟悉游戏要求。(牧羊人带小羊上山——清点小羊——结伴跳舞——学唱歌)
重点练习“牧羊人带小羊上山”牧羊人甩动羊鞭时,小羊高声唱出衬词;牧羊人清点小羊时,被摸到头的小羊快速蹲下。
3.跟随音乐完整地游戏,体验并表现歌曲快乐的情绪。
中班音乐孤独的萤火虫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
2、学会简单的交往语言和适宜的交往方式。
3、喜欢并愿意多交朋友。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萤火虫找朋友》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引出课题。
1、问:“妈妈、爸爸上班去了,家里就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想干
什么?”
有一只小昆虫,今天也是一个人在家,他想干什么呢?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出示PPT),故事的名字叫《萤火虫找朋友》。
二、分段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PPT,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
(1)萤火虫为什么要找朋友?
(2)萤火虫交朋友时,是怎么对朋友说的?
(3)小青蛙和小鸭子有没有与他交朋友?为什么?
2、出示PPT,讲述故事第二段。
(1)妈妈是怎样对萤火虫说的?我们来学学萤火虫妈妈说的话?(帮助幼儿简单了解长处和短处的意思。)
(2)听了妈妈的话,萤火虫会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呢?
3、出示图片PPT,欣赏故事第三段。
提问:
(1)萤火虫又一次遇见了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
(2)小青蛙和小鸭子有没有与萤火虫做朋友呢?为什么?
(3)这时,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
三、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表演故事中的部分情节,体验角色的情感。
提问:萤火虫第一次找朋友,对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现语气、语调)
萤火虫又一次遇见了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变怎么样?,知道只有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好朋友。
四、组织幼儿讨论,与同伴交往的方法以及应该使用的语言。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呢?(有礼貌的、好东西和同伴分享的)
(2)在生活中,你们交朋友的方式呢?交朋友时应该怎么对朋友说?(微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好东西和同伴分享等)(你好,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也可以说一些赞扬的话……)
(3)请个别幼儿到集体中来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优点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请出自己的好朋友,像萤火虫一样找出好朋友的长处并说一些赞美朋友的话。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
总结:和别人成为朋友的方法很多,如:一个微笑、一句好听的话、一个大拇指、一个拥抱,别人就乐意和你做好朋友。朋友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赢得彼此的信任。有真诚付出,就会收获真正的友谊。
五、与同伴结伴游戏:参与《喊数抱团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知道有朋友一起游戏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师:现在我们去交更多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好吗?
《喊数抱团找朋友》
玩法:教师可令幼儿站成一个圆圈,沿逆时针方向走,当教师喊:“4个”、“2个”、“6个”时,幼儿应立即与临近的同伴按所喊数字抱成一团,最后剩下没有及时抱成团的人受 “罚”,请到旁边休息。游戏规则:听数抱团时,不得因人数不符而互相推撞人。
教学反思:
首先,我上课的时间过长了,导致后面的时间孩子已经失去耐心,开始出现各种小动作。这一点我会在平时教学中加强注意,严格控制好教学时间。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本次活动我是通过《萤火虫找朋友》这个故事开始,希望孩子通过故事(目标1)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但可以我的引导还是不够,孩子对故事不够熟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还是比较模糊。对什么是长处和短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老师们给我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多听几遍故事,带着问题听故事效果会更好。最后,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相比其他班级,在课堂纪律这方面有待加强,并且平常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在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反而胆怯了。这一点也在提醒我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性,要抓好常规,并且应该在平时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机会,鼓励孩子自我表现。
小班音乐《萤火虫(二)》 篇5
(二)活动目标:
1、听乐曲想象翅膀的扇动,学习表现乐曲44的节奏型
2、体验与同伴用铃鼓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铃鼓表现乐曲的节奏
难点:能用铃鼓的敲击和摇动准确表现乐句的起止 活动准备:
1、自制萤火虫手掌教具
2、挂图《萤火虫》
3、音乐CD《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萤火虫飞呀飞、闪呀闪。
结合挂图欣赏歌曲《萤火虫》
师: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谁来了?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我们一起学学萤火虫飞一飞。
二、小小手点呀点、转呀转
结合自制教具,练习表现节奏型
师:萤火虫飞呀飞,飞到我的哪里了?(教师出示自制萤火虫手掌教具,演示将其粘贴在右手手心里。)
我们一起看看萤火虫是怎么跳舞的。(教师播放歌曲录音,随歌曲表现节奏型:每一乐句开始,即随乐句节奏用左手点击右手手心3次,每一乐句结束拍转动右手手腕。)
刚刚萤火虫是怎么跳舞的?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拍手、转手。老师刚刚拍了几次手,转了几次手?
请小朋友们看清楚了,我们再请萤火虫跳一次舞。刚刚老师拍了几次手?转了几次手?
师:在萤火虫跳舞之前,先请小朋友帮它轻轻的拍手,然后转转你的小手,萤火虫就会跳舞。等会儿老师会跟着音乐说“飞、飞、飞、跳”,说飞的时候请你们拍手,说跳的时候请你们转转小手,我们一起听着歌曲来试试。(教师哼唱歌曲,引导幼儿单句练习“X X X”)
你们想让萤火虫跳舞吗?那老师就请萤火虫飞到我们的手腕上。(教师引导幼儿将萤火虫手掌教具粘贴至右手手心。)
第一段先请女孩子来试试,第二段请男孩子试试。
三、小手拍呀拍、摇呀摇
师:刚才我们用小手学萤火虫跳舞,摇铃也想跟萤火虫一起跳舞。
请你们看看铃鼓是什么形状的,再看看老师是怎么拿铃鼓的。敲一敲铃鼓的中间,铃鼓会发出声音。那摇一摇呢? 请小朋友也来敲一敲、摇一摇。师:我们让铃鼓带着萤火虫来跳舞。(教师哼唱歌曲并示范演奏节奏型:每一乐句开始,即随乐句节奏用左手手指弯曲敲击铃鼓3次,每一乐句结束拍摇动铃鼓)
我们一起来试试。(教师哼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
萤火虫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此次音乐活动《萤火虫》是大班主题活动“黑夜秘语”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活动。走进黑暗的世界,孩子们要面对恐惧,他们将依靠各种感官来认识自已生活中的另一半世界,建构对黑夜的认识。在倾听了故事《不开灯的夜晚》、欣赏了散文《我喜欢长长的夜》、科学活动《白天和黑夜》、《夜晚多么美》的活动后,孩子们再不会被黑夜“吓坏”了,他们对黑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经过探索发现了黑夜中的萤火虫是那么的美,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的兴趣。
2、学习听辨并唱准两段歌曲结尾处的`区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组织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萤火虫》: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个怕黑的孩子睡不着觉,妈妈轻轻地在孩子的耳边唱了一首歌曲帮助孩子入睡。
2、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
1、这首歌真是太好听了,让我们一起再听一遍。
2、说说二段歌词是否一样
3、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跟音乐轻声学唱,引导幼儿感受夜晚萤火虫慢慢飞舞,四周静悄悄的氛围。
3.怎么样使这首歌更好听?(注意要中速)
4、教师重点范唱结二段不一样的地方
中班音乐孤独的萤火虫 篇7
一、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
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边唱边跳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选自于巧虎系列动画,不但形象生动可爱受幼儿的喜爱,音乐也欢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动的情景与歌词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比较适合有一定表现能力的中班幼儿。设计与组织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启发、交流和表达,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对我园课题研究中音乐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二、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策略
再好的“原材料”没有巧妙的呈现与引导策略也是于事无补的,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1. 利用变化的图谱激发幼儿的兴趣,辅助幼儿的练唱与动作的创编。
传统的图谱形式对提示幼儿歌词内容十分有效,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也利用图谱推进整个活动的开展。活动一开始就利用体现歌词内容的直观图谱帮助幼儿复习歌词并形象记录幼儿创编的歌词。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图谱摇身一变,在部分形象保留的同时出现了提示动作的各类线条符号,给幼儿形象提示的同时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图谱的变化也让整个活动充满了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积极参与、感受与表现,让整个活动热闹起来。
2. 利用有趣的游戏与变化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创编与表现。
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用多说,其实简单方便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让
幼儿爱上音乐演、爱上模仿练习、爱上创造表现……因为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可表现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各类音乐教材中的角色,都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就连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本首歌曲中的布丁也不例外,因此,我可以利用各种体态与动作变化来表现布丁的摇摆、晃动等动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而肢体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消除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3. 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普通意义上的理解是:首先要轻松、愉悦。因此,不管是幼儿还是老师,郁闷的环境都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连老师都没有激情,又怎能奢望幼儿投入呢?所以活动组织中我争做和幼儿互商互助、协调行动的民主作风型教师。同时也鼓励幼儿有独立的见解,有创造精神,这是新《大纲》“以儿童为中心式”的教育精神。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为:让幼儿提出和展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让幼儿提出和展示不同于他人的方法与观点。
三、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兼顾
有兼顾的意思是要尽可能地激发全体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部分幼儿的兴趣。为了做到有兼顾,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 练习巩固法。
活动一开始,我组织幼儿在歌词图谱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已掌握歌曲部分的练习,提出演唱要求、巩固歌曲的记忆的同时也通过部分歌词的创编激发幼儿练唱的兴趣,为下面律动的开展打好歌唱的基础。
在律动的创编与练习中,我通过集体练习与游戏活动的组织来进行巩固练习,让幼儿在一次次的音乐感受、表现中表演歌曲,体验快乐。让全体幼儿在积极尝试参与活动时循序渐进无压力,保持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 分层教学法。
幼儿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分层教学,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也面向个别幼儿。如对于表现力强的幼儿给予示范展示机会的同时,也给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以提示与带动,这样的带动有教师的示范带动,也有同伴间的互动带动。如对于音乐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我注重兴趣的激发与维持,力争用自己的情绪、夸张动作与鼓励性语言带动他们爱上音乐活动,愿意参与其中。而对于积极性高的幼儿则重在动作等的创造性激发,又如幼儿各大智能发展能力不一,我在活动中除了给幼儿展示自己较好智能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以外,还设计了让多种感官参与其中的内容与互动环节,让每个幼儿的多种智能都有所提高。
3. 示范演示法
幼儿喜爱音乐,情不自禁地会受音乐感染与带动,但是幼儿由于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动作表现力的不够,从而很难系统有序且准确地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这个时候,教师和同伴间的示范就比较关键。所以活动中我多次运用示范演示法,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利用幼儿间的相互示范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完整感受与创编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教师示范演示,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适当的休息时间,还为幼儿展示了完整、个性的表现形式,为幼儿自行完整地练习具有示范作用。
4. 游戏体验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大的兴趣”,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展中加入了很多游戏的元素。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通过布丁带大家玩转圈的游戏来带动幼儿探索单人转、两人转和多人转的多种方法。同时,在最后练习巩固与给幼儿表演展示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吃布丁”的情境,让幼儿在生动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大胆表现与自然练习巩固。整个活动让幼儿“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在愉快轻松的游戏环境中感受歌曲并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实现教学目标。
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想象着如果其他骨干教师来组织会是何效果。其实在同样的音乐内容选材与教学方法、策略设计的基础上,不同教师组织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与幼儿反应,这说明在前面提及的三点因素的基础上还有教师能力的影响。教师能力包括表现力、洞察力、随机应变力等,夸张到位的动作表达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能较好地了解幼儿兴趣、情绪的动向,有方向性地做好激发与调动工作;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及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各类突发问题,很好地激发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日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得注重个人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中班音乐孤独的萤火虫 篇8
关键词:音乐游戏?合作意识?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91-01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事情做成增进友谊。校园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隐形教育者,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走进来的每一位幼儿。物质文化逐步发达的今天,教师们更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幼儿园从以下几点入手,培养幼儿园团队精神,完善教师师德行为,展示幼儿园教职工整体精神风貌。
1 在舞蹈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舞蹈活动能锻炼幼儿协调角色扮演的能力,对促进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习惯。
中班的幼儿因其年龄小,好动性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特别喜欢舞蹈活动。我还设计了《拔萝卜》,孩子们忙着商量谁扮演老爷爷,谁扮演老奶奶之后随音乐一起拔萝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孩子们的情感在游戏中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满足,同时也使孩子们再次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另外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在和同伴交往中由于缺乏技巧,常常出现一个幼儿想和另一个幼儿交往而伸出手,另一个孩子误以为他要打他而进行攻击等不够友好的待人方式。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音乐游戏《碰一碰》这个教育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正确的和同伴交往,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游戏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三五成群组成一个小组和好朋友之间互相碰碰手,碰碰耳朵,碰碰肚子,碰碰头等部位,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我也很注重幼儿在学会演唱歌曲后,边唱边进行合作表演,例如:学习《走路》,幼儿学会演唱后,请他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走路,由于歌曲活泼有趣,在尝试跟着音乐,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路的姿势时,幼儿能跟着音乐按照图示依次学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等蹦跳走,摇摆走,慢慢走,踮脚走,最后请幼儿两两结合或三三结合,与同伴一边合作演唱一边合作完成动作,孩子们显得十分地愉快和兴奋。通过这些益智类舞蹈游戏、角色扮演等增加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并不是注重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引导孩子更好的参与和发挥,让每一个孩子都加入到音乐的行列中,并且按照孩子自己的感受的跳或唱,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为每个幼儿都是自己,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2 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于是我选了许多经典的幼儿歌曲如:《小蚂蚁》《我真的很不错》《数鸭子》《捉泥鳅》《蜗牛与黄鹂鸟》等来对幼儿进行培养。例如:《小蚂蚁》唱的是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绿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歌曲本身讲的就是一个蚂蚁力量虽然小,许多小蚂蚁团结起来力量就大的道理。孩子学会歌曲后我们先分男、女生轮唱,然后又分左右对唱和小组轮唱,在演唱时,我除了要求孩子注意演唱时的感情投入,更注重在演唱时应关倾听和观察其他小朋友的演唱,以便让自己来更好地融入演唱,从而达到相互合作的目的。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强烈,选择体现合作精神的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培养他们在歌唱活动中乐于合作的精神很有必要,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记忆能力、师生感情、和亲子感情。
3 游戏区内,许多废旧材料的运用更为幼儿提供了表现、创作、施展才华、模仿生活的机会
在这些小空间中,孩子们无拘无束,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发现的乐趣,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望,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园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实施环境育人的价值功能,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4 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
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發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音乐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将艺术教育融入其它日常教育活动,在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个孩子学会一门乐器。其实大自然早就安排好了,孩子就是要慢慢长熟的。这个道理,连朴素的农民都知道——“万物皆有时”,何时翻土、何时播种、何时收割……都是有规律 的,不能随意乱来,早熟的花果也必定早衰。我们都知道,被人工添加剂催熟的果蔬,只是样子好看而已,实质上缺乏真正的营养、口感不佳、还会给地球和人类带 来灾难。我们的妈妈们那么注意给孩子吃什么,为什么不注意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呢?刚才说的只是农作物,动物也一样,动物妈妈 都知道,一开始要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能催着它快快长大,早早独立打猎,所以我们培养孩子不能着急,应该按照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如何面向每一个幼儿.学前教育,2006.
【中班音乐孤独的萤火虫】推荐阅读:
中班音乐活动的方案07-20
中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鸟10-11
中班音乐活动:可爱的小牛10-21
开课教案:中班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10-06
中班绘本音乐《大黄蜂的飞行》10-17
中班音乐买菜07-25
中班音乐:颠倒歌07-28
中班音乐:摘果子08-20
中班音乐:看朋友08-21
中班音乐:骑小车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