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优秀教案

2024-10-12

出师表优秀教案(通用9篇)

出师表优秀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 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 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关键时刻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 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 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出师表教案 篇2

一、课前板书题目及作者

预热:

师:好,同学们,上午的阳光依然明媚、温暖,阳光下的我们有着阳光一样的心情,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中能够充分展示出你们智慧的火花,把你们智慧的火花绽放的更加绚烂阳光!好,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上好这节课!

生(齐说):有!

师:好,很好!上课!生:起立!三击掌!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刘欢倾情演绎的mtv《哭诸葛》)师:(观看完毕)

好一首动情的《哭诸葛》,一声声的深情疾呼,一声声的悲悯责问,一声声的痛彻心扉。让人透过刘欢的天籁声线和倾情演绎,仿佛看到了一个智慧灵魂的感召力,一个民族呐喊的震撼力!

看吧此情此景,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无不为诸葛亮这一历史巨星过早的陨落而痛恨惋惜。诸葛亮虽已经离世了1000多年,但他所书写的《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久唱而不衰。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携带着对古人诸葛亮的一份感动,一份憧憬,一份爱戴共同感受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前提测评,温故而知新

师:上节课呢,我们一起疏通了这篇文章的大意,下面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字、词、句掌握的情况。

在课下呢,老师将同学们分为了8个小组,在下面检测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的最准确、最积极、最踊跃,好检测开始,请大家认真听好!

师检测:

1、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倾颓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4、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5、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各小组同学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我为大家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和自豪,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同学们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读《出师表》的视频片段。在聆听的同时,请注意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请重点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师:(播放完毕)一幅幅画面仿佛把我们带进了1000多年前的深夜,再现了诸葛亮书写《出师表》时的情景!我想,此时,同学们的心中也激荡着一股热烈的情感,急切的想诵读这千古传唱的佳文!好,在课下呢,老师已经布置了,让大家小组内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这篇文章!好,下面有请各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成果!

师: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好!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大家继续重点关注: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毕)

师:大家一起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师生评议。

师:你了解到了吗?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说一下? 生:

一、广开言路

二、严明赏罚(教师板书)

师:是不是诸葛亮向刘禅还提出了其他的建议呢?好我们接着往下读,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师:好!这一个小组采用了合作的方式朗读了文章的三、四、五自然段,祝贺你们合作成功!

师:这三段又写了什么内容?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生:亲贤远佞。(教师板书)

师:其实,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为大家谈一下?

生谈。

师:同学们,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这些建议之后,刘禅能接受吗,文章接着写了什么内容呢?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读文章的6、7自然段,这两段有老师和大家一起合读,首先由老师来读,读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到还于旧都这里,我们齐读?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齐读的句子,写了什么内容? 生:表达决心

师:怎样读才能把这种决心读出来,那位同学来试一下!

师:好,给人一种气势磅礴,志在必胜的信心。我们再齐读一下,加上一个肢体动作,在感受一下!

师:真不错,看一下文章的6、7段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自述身世。

师:下面来看看诸葛亮回顾了哪些事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这些事情大致上应该了解的,我们一起结合原文来明确一下!

生:

隐居隆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顾茅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襄阳兵败-----------“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白帝城托孤---------“临崩寄臣于大事” 南征孟获----------“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师:在这些故事中,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哪一组的同学为大家为大家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师: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

生: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报答之情!师:表中最动情的当是第六段,仅仅写了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吗?试着挖一下言外之意? 生:

1、说明以上进谏是忠谏,叫后主听起来觉得舒徐入耳,易于接受。

2、二十一年的不平凡的历程,说明了我和先帝创业多么艰难啊,切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启发后主发奋图强。

3、写出先帝榜样,不以孔明卑鄙,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要后住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4、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师:可见,第六段的叙述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章波澜起伏,更为客观。从诸葛亮自述身世可以看出,文章真乃千古至文,他可以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啊!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读读最后两段表达了什么意思?(生发起,全班齐读)

生:明确了各方面的责任。

师:首先明确了谁的责任?注意琢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匠心没有?

生:诸葛亮把自己推到了最前线,严于律己,含蓄的给刘禅施加了压力,让他知道处理不好政务是有罪的,“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同时立下了军令状,表明自己全力以赴,尽忠于刘禅。

师:好,我们看黑板,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

生:“报先帝,忠陛下”,而文章中所说的一切,诸葛亮在实际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王朝。

师:一纸《出师表》是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竭尽忠诚的表白,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肝胆热血日月可鉴,一纸《出师表》令多少英雄落泪伤悲。板书“泪”

师:诸葛亮在结尾处动情的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看看他的眼泪为何而流?看看怎样读才好?

师:诸葛亮为什么边写出师表边热泪盈眶,眼泪簌簌的流下来,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时诸葛亮(53岁去世写这篇表文46岁),是一个中年人,干吗还要流泪?小组讨论,结合课文看一下。

生:怕走后,刘禅治理不了天下,恨铁不成钢。生:多情的人。

生:对蜀国前途很伤感。

师:可见诸葛亮在表文结尾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读罢此表,怎不催人泪下!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沟沟坎坎,岁月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进1000多年前的蜀国,想一想:假如你是历史上的那个刘禅,你读完《出师表》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师:一个年青的皇帝谈到了被父亲托孤的大臣写下的字字是泪,字字是血的文字,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展开想想,让自己的情感丰富起来并且把你的心情用你的笔把它描述出来?(合情合理)

生:我肯定被感动,我会发奋图强,做一个好皇帝 生:我也会临表涕零,为自己以前的无所作为而羞耻

生:我会马上写一篇诏书,重奖诸葛亮,表述深追先帝遗诏的决心

师:同学们谈的非常好,我们知道诸葛亮和刘禅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读了出师表之后,我们却隐隐的感受到,他们之间不单单是一种君臣关系,还有一种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师生关系,这篇出师表既有严父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的殷殷叮咛,还有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关爱,忠诚的劝诫,单靠一节课粗浅的学习,我们是无法完全体会到的,也许当我们待到成年时,再来读这篇出师表,可能会咀嚼到更深层的情感。

师:课下作业“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你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师:同学们,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英雄的悲壮之举,刘禅最终辜负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没有能够兴复汉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他让陆游深夜挑灯细读,他让岳飞情不能自已挥毫成书„„缠绵柔韧的《出师表》成立千古英雄血脉的源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明,诸葛亮的智慧忠贞的面容成了历史烟尘深处的一张最可亲的面孔,让后人永远敬仰„„

《出师表》教案2 篇3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2.加强诵读、背诵练习。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三国后期的资料。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了解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结构。着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并逐段探讨课文第—部分。第三课时逐段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并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进行扩展延伸训练。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 7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

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 7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 7 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七、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 7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

/ 7 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 7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篇4

表》公开课教案

池州市第十中学

方来源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

1、本文的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3、时代背景;

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崩殂(cú)

菲(fěi)薄

裨补(bì)

遗(wèi)陛下 祎(yī)

攸(YōU)

阕(quē)

陟(zhì)罚 臧(zāng)

否(pǐ)

行(háng)阵

猥(wěi)自 夙(sù)夜

驽(nú)钝

诹(zōu)

攘(rǎng)除 斟酌(zhēn

zhuó)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点拨:(请学生引用课本的话回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播放幻灯片示意图)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诸葛亮请求出师的原因——蜀国危急存亡。通过正反对比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要广开言路。

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二——九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三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诵播放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二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二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二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二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请学生回答)点拨:“严明赏罚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三、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第三、四、五自然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第三、四、五自然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请学生回答)点拨:“亲贤远侫”;第二问见幻灯片示意图。

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六、七自然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第六、七自然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第六、七自然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六、七段,思考:

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主要内容应怎样概括?(请学生回答)点拨: 第六段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第七段

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4.补笔。

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第八、九自然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第八、九自然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八段,思考:

如果将第一句后用“;”,“以彰其咎”后用“。”,好不好?

(请学生回答)点拨:第八段分析: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标点符号不能改,1、不能分清内外责任;

2、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

3、由内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不致让刘禅反感。

六、课堂总结,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

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 第三部分(8—9段),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收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忆上课内容。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1段广开言路、2段赏罚分明、3-5段亲贤远侫——寓情于议; 6段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段效忠心愿:托孤之事——寓情于叙;

8、9段归结责任,结束全篇——抒发感情。(见幻灯片)

三、归纳总结文中的字词古今词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及常见虚词。

1、古今异义词:

(1)布衣:今义是布的衣服;本文中的古义是贫民百姓。(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2、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亲贤臣。——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感激

由是感激。——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4、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数。5常见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四、练习问答(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 下的两 件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五、课外拓展

1、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点拨:

三顾:三顾茅庐;东和:东和东吴;六出:六出祁山;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阵图;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2、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过厅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中间。-------陆游《书愤》

六、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出师表教师教案(本站推荐) 篇5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练习题

一、阅读一、二段 ⒈解释下边加点的词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⑶引喻失义 义: .⑷陟罚臧否 臧否: ..⑸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 .⑹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⑺中道崩殂 道: .⑻ 以咨诹善道 道: .

2、下边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帝感其诚 B.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4、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5、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是_____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6、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7、选段中,表现蜀国有利主观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

8、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二、阅读三四段 ⒈解释加点字

⑴悉以咨之 . ⑵必能裨补阙漏 .. ⑶性行淑均 ..

2、①以光先帝遗德 遗: ⑵①若无兴德之言 无: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无: ..

3、①有所广益 益: . ②至于斟酌损益 益: .⒊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⒋在上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用原文回答“众议举宠为督”的原因是什么?

⒌理解第三段的内容,然后填空: ⑴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这一成语。

⑵“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⑶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而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① 由是感激 ..② 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 故五月渡沪 .④ 咨臣以当世之事 .⑤夙夜忧叹 .⒊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⒋选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6、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 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7、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8、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诸葛亮认为目前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是“____”“___”

④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四个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以: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 .③以告光帝之灵 以: .④以光先帝遗德 以: .⑤ 以伤先帝之明 以: .⑥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 .⑦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 .

《出师表》九年级语文教案 篇6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积累文言知识。

(2) 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读通文字,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方法

采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式,在读、议、说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媒体:PPT演示文稿

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

师揭示课题,生板书课题、解题、简说诸葛亮。

活动二:听读

1. 听读

2. 正音

崩殂(cú) 陟(zhì)罚臧否(zāngpǐ) 以遗(wèi)陛下 裨(bì)补阙(quē)漏 行(háng)阵和睦

倾颓(qīngtuí) 猥(wěi)自 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 夙(sù)夜忧叹 以彰其咎(jiù) 咨诹(zōu)善道

3.断句(处理文后第一题,见P202页)

活动三:自读

1. 生自由朗读课文。任务: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注意几个古今异义词。

2. 学习古今异义词。

(1) 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 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 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 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 生谈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师点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活动四:范读

1. 师范背,生听读。任务:勾画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体味作者感情。

2. 挑读并译、评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

活动五:理读

设问导入本版块活动:为什么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情意深厚?在文中哪些段充分表露?

(一) 理读6-7段

1. 生齐读6-7两段

2. 诸葛亮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

隐居隆中、三顾茅庐、襄阳兵败、白帝托孤、南征孟获

3. 参照阅读。

(1)生读讲P193页《隆中对》第一二段、第三段前第一句。

(2)白帝托孤相关内容。

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读析表现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句子。

(二) 理读8-9段

1.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2.问:第一个句号能否改为分号?以此引导学生译读文句

3.理解文意。

活动六 结课

1. 试背读6-9段

2. 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给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推荐了哪些文臣武将,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出师表优秀教案 篇7

1.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2.第7段表明“受命”以来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这一段是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他又担心出师以后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推荐贤臣;一方面始终在激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3.第8段表达伐魏兴汉的坚定决心。

(1)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2)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 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的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4.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

(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三、重读《出师表》与《隆中对》,试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非洲出师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轮廓特征。

2、运用非洲地形图,归纳出非洲的地形特征,及特有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对气候分布图和气候资料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的气 候,归纳出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探究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难点:非洲气候类型的特征及非地带性的气候的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2009年1月20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正式宣誓就职美国第44任总统,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你知道他的祖籍是哪里吗?(非洲的肯尼亚)

关于非洲你知道哪些?

S:黑人、撒哈拉沙漠、金字塔、木乃伊…

T: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在这幅非洲地形图上,你们能找到哪些关于非洲的地理信息?

S:(回答)

一:读图、填图

T:请同学们按要求再次熟悉这些信息?……同学们请拿起笔,我们一起将这些信息转换到地图上。

二:探究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

T: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非洲的地理特征,了解一个区域的特征,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它在哪里?也就是要确定它的地理位置。同学们,请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说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S:学生写出答案,叙述答案 T:给出参考答案

一、说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37ºN一35ºS、17ºW一51ºE)东半球的西部(17ºW一51ºE)中低纬度、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37ºN一35ºS)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T: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往往影响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S: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自然资源… T:问题:你能说出非洲的地形特征吗? S:学生写出答案,并叙述答案。T::给出参考答案

(1)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2)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和缓

(3)海岸线平直,海湾 半岛 岛屿少

(4)东部有世界最长的大裂谷-东非大裂谷

探究:东非大裂谷的范围、成因、特点

T: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往往影响着气候特征,找一找、填一填

1、非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请填在气候类型图上。

2、观察这些气候带的分布有什么特征?

S:以赤道为对称轴,气候带大致南北对称分布。

T:有人说,非洲不但是高原大陆。还很热,被称为热带大陆,为什么? S:(回答)非洲四分之三的面积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0°C以上,气候暖热。师生共同感受非洲的热和干

材料1:这里很热,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人来到这里,好像走进了庞大的烤炉。因为热,因为干燥,汗水都蒸发了,所以不出汗了;因为热,因为干燥,招待所的窗户都关得紧紧的,怕热浪冲进室内;因为热,因为干燥,面包的水分一出炉就蒸发掉了,用手从盆里拿面包,如不小心,面包就会散了;因为热,因为干燥,我们一位同志在洗玻璃杯子时划破了手指,血一流出伤口就凝固了„„”

材料2:非洲约3/5的:面积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因此有“干旱大陆”之称。材料3: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图片

T: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总结非洲的气候特征。

热带为主的气候;气温高、干旱面积广;以赤道为对称轴,气候带大致南北对称分布。

转述:非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气候带大致南北对称分布,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带性分布,请同学们合作探究: 认真观察,看看非洲气候类型分布中,有哪些地方的气候类型和我们所学的一般规律不相符,为什么?

S: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

学生给出答案,教师加以点评

T:探究撒哈拉大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 S:学生给出答案,教师加以总结 T:撒哈拉大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

①终年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北非与西亚相连,东北季风来自亚洲大陆,性质干燥; ③大陆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降湿的作用;

④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及海湾,海洋影响范围小; ⑤非洲地势为和缓的高原,缺少高大山脉,地形单一

习题:高考链接:2007重庆卷)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根据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访问首日,八国首都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甲、乙两湖为世界著名深水湖,其形成原因是

(2)分析图中,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三:小结

一、非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37ºN一35ºS、17ºW一51ºE)东半球的西部(17ºW一51ºE)

中低纬度、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37ºN一35ºS)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特征:

(1)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2)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和缓

(3)海岸线平直,海湾 半岛 岛屿少

(4)东部有世界最长的大裂谷-东非大裂谷

(二)非洲气候的特征

热带为主的气候

气温高、干旱面积广

出师表 篇9

一、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躬()损()零()...卑鄙()

诣()

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遂许先帝以驱驰。(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6.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人 7.由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8.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9.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危急存亡之秋()(2)悉以咨之()..(3)平明之理()

(4)论其刑赏()(5)以遗陛下()

(6)贞良死节()2.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③优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3、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议;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

; 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

;④第四段提出了

的建议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6、翻译句子。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译文:

7、.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答: 8.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出师表》

《出师表》二

1、①时,②都,③治;④罚;⑤给予;⑥坚贞2.①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②都拿来问问他们;③好的差的各得其所;④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3..宫中府中、陟罚、臧否、异同、内外、大小、优劣、亲远、贤臣小人、兴隆倾颓 4..①严明赏罚;②内政安排;③军政安排;④亲贤远佞5..第一段为一层,后面为一层,二三段为第四段张本6.(1)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2).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之所以衰败的原因7.妄自菲薄作奸犯科8.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上一篇:宜兴市物业管理办法下一篇:学校开学后复学复课疫情防控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