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出师表练习

2024-07-04

初三文言文出师表练习(共5篇)

初三文言文出师表练习 篇1

魏老师教育初三语文谢老师

《出师表》习题精练

一、填空选择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⑴涉罚臧否()⑵中道崩殂()⑶以遗陛下()⑷行阵和睦()....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⑴以光先帝遗德()⑵引喻失义()..

⑶察纳雅言()⑷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 B、以致 C、用来 D、因为

⑴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⑵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⑶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佞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⑴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⑵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⑶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7、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⑴ 由是感激()

⑵ 遂许先帝以驱驰()

⑶ 故五月渡沪()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⑵ 故托臣以讨贼也()

⑶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

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出师表》答案〗

一、填空选择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⑴ pǐ⑵ cú⑶ wèi⑷ mù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⑴ 发扬光大⑵ 适宜、恰当⑶ 正⑷ 善。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⑴ D⑵ B⑶ C

4、C。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⑴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⑵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B。

二、阅读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 感动、激动

⑵ 奔走效劳

⑶ 所以(因此)

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二)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 可是

⑵ 托付

⑶ 睡吃

12、C

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15、A

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初三文言文出师表练习 篇2

阅读以下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4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9.填空。(2分)

这两段文字都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

与      ;文中的先帝是            ,陛下指           。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恐托付不效 (              )  ②臣非不自惜也(              )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④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②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译文:

12.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2分)

甲文中的.有关句子: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分别概括回答。(2分)

答:

参考答案:

9.魏  吴   刘备   刘禅  10.①奏效,实现  ②爱惜 ③把  ④所以

《后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3

夫难平①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③,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释:①平,通评,评判,判断。②拊,拍。③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21.写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A.夫难平者,事也。 B.必先苦其心志

C.所以动心忍性 D.曾益其所不能

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哪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依据选文以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的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C

22.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2分)

23.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分)

出师表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

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甲]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 会挽雕弓如满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小题3】 [甲]文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2分)

【小题4】根据选文,填写下表(4分)

答案

【小题1】(5分)(1)因为(2)感动,激动(3)不长草,指人烟稀少的地方(4)定将(5)通“又”,多,余(每小题1分)

【小题2】(4分)(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 (2)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4分)(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每句2分。)

【小题4】(3分。每空1分)

篇目

人物情感

表达方式

《出师表》(节选)

对先帝的感激,对后主的忠贞

记叙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被朝廷重用渴望之情

抒情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感激”是古今异义字词,“毛”是通假字,要注意辨析。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苟全”“闻达”“生”“夙夜”“效”,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了解文段内容,注意诸葛亮对形势分析的语言,从中概括“此”的指代内容。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两篇文章皆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即可。表达方式是指叙述、描写、

抒情、说明,根据两文内容判断。

初三文言文出师表练习 篇5

1、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③深入不毛:______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

2.翻译。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第3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4.解释。(3分)(1)远(2)所以(3)是

5.翻译:(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6.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2分)卑鄙古义: 今义: 7,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

8.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9、解释(4分)⑴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⑵ 可计日而待也计:

10、翻译)⑴每与臣论此事 ⑵愿陛下亲之信之

1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

A、苟全 /性命于乱世B、先帝不 /以臣卑鄙C、受任 /于败军之际D、至于斟酌 /损益

1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1)元方入门不(2)三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

C、(1)尔来二十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

D、(1)故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

13、“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

14.第2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5.解释。先帝不以臣卑鄙3)以伤先帝之明

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8.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19.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20.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22.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3.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24.解释。(4分)

(1)臣本布衣()(2)躬耕于南阳()

(3)遂许先帝以驱驰)(4)至于斟酌损益()

25.翻译。(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上一篇:银行外汇借款合同下一篇:临江新区XX村党总支三年工作总结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