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杨大妈散文

2025-03-1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怀念杨大妈散文(共2篇)

怀念杨大妈散文 篇1

怀念杨大妈散文

去年我回家,经过一片田野,忽然看见一座坟,坟上长着青青茅草。在我的记忆中,这片田野是没有坟的。我小的时候在这里挖过野菜,对这片田野,我有深情的记忆。

正好父亲与我同行,我问父亲,父亲说:

“这是邻居杨大妈的坟,你在外打工,多年不回家,家中的好多事,你不知道,这就是杨大妈的坟。”

那天,天上飘着细雨,在蒙蒙细雨中,我看着杨大妈的坟,孤孤的,――只有茅草在细雨中轻摇。我的心酸酸的,很不是滋味,不知不觉眼睛湿润了。

杨大妈的形象渐渐地在我眼前浮现:杨大妈高高的身材,头发花白,眼睛有神,面容清瘦。杨大妈对谁都很和蔼。

杨大妈非常朴实,在我的.记忆中,杨大妈没穿过什么好衣服。她的衣服,补丁很多,但非常干净。杨大妈对我,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一样。

杨大妈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年轻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留下5个孩子。生活的万斤重担就落在杨大妈身上。杨大妈的生活非常勤俭,一粒米在地下,都要捡起来。

杨大妈的三儿子和我同岁,叫景。由于当时生活所迫,杨大妈的5个孩子几乎都没念书。景一天书没念过,小时候,我天天去上学,景就和母亲去干活了。现在想想,景是多么的悲哀。景只要有空,就来和我一起玩。景和他母亲一样,纯朴善良,不爱多说话。

只要我在家,每年过春节,有很多人找我写春联,给景写,我感觉是应该的。每年给他写好,不知道要说多少谢字。杨大妈也是那么客气,真的让我不好意思了。

寒霜单打孤根草,苍天不垂可怜人。景的条件本来就不好,现在景的儿子又多病,天天要吃药。景又一字不认识,到外面打工老板也不要。――在杨大妈的心中,这些都是雪上加霜的事。

我儿子小的时候,杨大妈经常把我儿子抱在手中。也是由于生活所迫,我带着老婆和我怀抱的儿子背井离乡,我们多年在外,没有回家。杨大妈常常和我母亲说,很想念我们,特别想念我的儿子,可惜在我儿子的记忆中,是没有他杨奶奶的形象,我的心酸酸的。哎……杨大妈真是好人。

杨大妈在病重时候,我的父亲母亲去看望她,她还说真想看看我和我的儿子。母亲告诉我这些,我的眼泪再次无声的流下。

杨大妈,你好,

岁月如歌,我知道你是一路悲歌,但是,你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那将是我心中的永远的精神财富!

杨大妈,我会和你的儿子景,像亲兄弟一样处下去,你放心吧!

祝愿杨大妈在世界的那一边,过的更好!!

怀念杨大妈散文 篇2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黄炳生

杨善洲同志以他忠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追思和学习。

在我走上党的领导岗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能与他共事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1968年底我大学毕业来到云南,到昆明几天后,我就去了保山,在保山地区锻炼和工作整整21年。我与杨善洲同志直接接触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后期,当时我在龙陵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和县政府工作,经常要接待来龙陵工作调研的善洲书记,陪同他下乡调查研究。1983年,我调到保山地委工作,作为善洲书记的副手和他共事。1986年3月8日,杨善洲同志受中共云南省委的委托,代表省委和我谈话,由我接替他保山地委书记的工作。1989年底调省里工作后,在他退休上施甸县大亮山办林场20多年的日子里,我曾两次到大亮山林场去看望他,我俩每年都要见面碰头,谈谈他植树造林的工作,直到2010年春节见他最后一面。我与善洲同志相识、相交、相知30多年,在位时他是我的领导和师长,退位后他是我的兄长和朋友,我们相交无间。他那忠于党的事业,爱民为民的崇高精神;他那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他那廉洁光明的行为准则;他那‚不要麻烦别人‛的生活态度,一直激励、鞭策着我的思想和行为。现在他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

爱民为民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杨善洲同志始终以普通党员的标准和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他爱民至深,为民至诚。想问题,作决策首先想到的是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怎么能尽快让老百姓的生活好起来。为了解决保山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他倾心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全区干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带领科技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展开科学种田,亲自长期蹲点办粮食高产样板,使保山成为滇西粮仓,成为全省能调出商品粮的地区之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为了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他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保山的蔗糖产业和茶叶产业,使保山的糖产业和茶产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居全省的领先地位。1985年开始从无到有开发烤烟产业。他始终把综合开发山区林、果、牧等多种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来抓,使保山的山区不断有新的变化。

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杨善洲同志一年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在基层作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他走遍保山地区的山山水水,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懂得各地各种作物的生产常识,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产经验和先进典型。他善于办样板、抓典型,用典型引路,组织经济建设。他善于深入农民的地头田角、家庭院落了解情况,掌握群众的喜怒哀乐。他下基层轻车简从,多数时间只带一辆车1个秘书,或一二个科技人员。他召开的涉及经济工作、农村工作的会议,以现场会居多。在工作会议上讲话,他一般不用别人写讲稿,打开他事先拟好讲话提纲的小笔记本,讲几小时,有观点和实例,效果好。

廉洁光明的行为准则。杨善洲同志当领导干部的一生是清正廉洁的一生,克己奉公、光明磊落的一生。他厌恶占公家便宜的行为,更反对贪污受贿。在领导岗位上是这样,退下来后也一样。在他办林场的20多年里,他几乎每年要到昆明来看我,但没有一次答应我请他吃饭,办完事就匆匆离昆回林场去了。在位时,他用人不徇私情,始终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他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是全心全意,至诚至信,这一点我自身体会尤深。

‚不要麻烦别人‛的生活态度。杨善洲同志的日常生活追求简单,他常给我们要求‚工作上不要给上级组织添麻烦,下基层不要给基层组织添麻烦,生活中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我与他相处的几十年,感到这是他的处人处事原则,也是他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生活写照。工作上遇到困难自己带一班人去克服,自身或者家庭遇到什么困难自己去克服。在领导岗位动则想到民,一举一动都不扰民。这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杨善洲同志在开办大亮山林场时,省财政厅借给他50万元的财政周转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省里规定停止和清还这笔资金,为此,他心里一直很不安,两次找我说‚不能把这笔借款留给后人,给后人给上级遗留麻烦。‛直到事情解决了,他才安心。

杨善洲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和行动的榜样!

矢志不渝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董志红

连日来,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矢志不渝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感人事迹,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广为传颂。

在杨善洲同志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我深深地感到,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60年如一日,始终不渝的坚守。杨善洲同志退休后说过一句话:‚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他不仅这样说,而且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作为一名党员,做好一时一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始终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杨善洲同志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用行动向世人诠释着崇高追求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先进事迹,不仅离退休老同志要学习,我们在职的党员干部更要向他学习。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坚守理想信念,真正做到了至死而不渝。理想信念是精神的灯塔,是生命的支柱。一个人只有真正坚守理想信念,才会做到脚踏实地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会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不渝地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和钢铁般的誓言,杨善洲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做到了在职时,俯首甘为孺子牛;退休后,扎根荒山植树造林,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5.6万亩郁郁葱葱的树林,更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始终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不管是现在在职或是以后退休,都要像他那样,‚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坚守用权不滥,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群众,成就彪炳千秋的事业,用得不好则会伤害群众,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留下千古骂名。杨善洲同志在面对公与私的抉择时,不管有没有监督,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决不会利用职权占公家一点便宜,更不会让自己的亲属搞特殊。在他看来,即便‚搭顺风车‛这样的事,‚让外人搭车是为人民服务,让亲人搭车就是‘滥用职权’。‛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始终怀着对权力、对群众、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把手中的权力用来服务党的事业、造福人民群众。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坚守公仆情怀,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要尽心尽力做好。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一身泥巴一身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管到哪个村子,只要看到谁家生活困难,就掏出工资去买点粮食、被子接济;哪个生产队没有钱买种子,他也掏钱去帮着买,而他自己家却穷得连房子都漏着雨。他就是这样,始终把对亲人的挚爱埋藏在心中,把对群众的深情体现在一言一行上,临终前还交代林场领导,‚一定要把林场的收益按比例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杨善洲同志亲民爱民的朴素情怀,充分折射出他美丽而绚烂的人性光辉。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当亲人,‚穷了自己家,造福千万家‛的公仆情怀,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服务基层和群众上。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坚守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利为民所谋。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为官,在什么样的岗位做事,都是为党和人民履行责任,只有坚守无私奉献,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杨善洲同志在位时没有为自己置办像样的家产,没有用权‚照顾‛家人,退休之后,又婉拒了在省城安居的优厚待遇,毅然投身贫困山区创建大亮山林场,为的就是践行‚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的庄严承诺。我们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品德,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多做好事。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总结下一篇:小数除以小数教学案例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