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

2024-10-02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 篇1

第1节

认识岩石(一)

一、常见岩石有五种: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

二、主要特征:

花岗岩砂岩

页岩 石灰岩大理岩 第二节

认识岩石(二)

一、采集岩石:郊外的石山上、河滩上、建筑工地上。

二、岩石的用途。

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3、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4、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第3节

花的构造

花的构造 第4节

种子的构造

一、种子的构造

种子的构造

二、种子的类别

种子分为两类:

1、有胚乳种子。

2、无胚乳种子。

注:子叶和胚乳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它们是种子萌发的养料。注:种子如果没有胚,就不能长成新的植物。

一、青蛙和蟾蜍一生的变化。

由“卵”=》“蝌蚪”=》“青蛙(蟾蜍)”

二、长成过程:卵-小虫-长出尾巴(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青蛙)-尾巴消失(成形)-产卵

三、青蛙和蟾蜍的区别

第5节

养蝌蚪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 篇2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是与客观世界对话 (文化性实践) 、与他人对话 (社会性实践) 、与自我对话 (反思性实践) 的三位一体的活动。这也是本课设计的理念, 学生在练习与思考中与客观世界对话 (不断思考问题) , 破解疑惑, 提高自身水平。

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对话, 定位自身在合作中的位置, 在小组中接受他人的帮助, 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或帮助他人实现整体的提高, 以及在小组的练习、在比赛中检验和比对, 实现与自我对话, 反思自身的问题与缺陷, 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 肌肉力量和协调灵敏性也较强, 他们活泼好动, 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 对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有较强的挑战欲望, 但面对单调的练习内容, 注意力差。因此, 在学练过程中, 他们一会儿扮演器材的角色, 一会儿又变成练习者, 并进行分组轮换练习, 每名学生在每1个时间段都有自己的练习任务, 不论是跨越障碍, 还是搭建障碍, 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的进程中, 身心高度参与, 体现了真正的互相配合,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与运动负荷。

三、教材分析

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的运动项目。

通过练习, 不仅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的各方面素质, 还能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坚强意志, 树立自信心, 通过合作与交流, 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找伙伴 (确定造型1、造型2、造型3动作) →学习障碍跑:跨过障碍 (学习造型1动作, 学习造型2动作, 学习造型3动作) →学练模式:体验、发现、练习、对比、突破、定位→组合练习:障碍跑接力放松练习 (韧带拉伸) →总结点评。

试教感受:

创设真情境追求真实效

一、亮点

1.重实践、重合作、重反思。本次课充分体现了指导思想中的3个对话, 对话所体现的就是实践, 通过跨越障碍的活动实现文化性实践, 通过合作实现社会性实践, 通过自我选择一定难度的障碍实现反思性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学过程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梯度性强。教学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着跨越障碍进行,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首先在准备部分的“找伙伴”游戏中, 找好了整节课的合作伙伴, 各种造型又为本次课的练习作好了辅垫。其次再通过跨越一定高度与宽度的障碍, 使学生明白跨与跳的区别, 最后通过障碍跑拉力, 使已学的动作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二、问题思考

1.学习的实效性。本节课的练习密度为45%左右, 但学生真正跨越障碍41次, 模仿跨越14次, 为什么跨越的次数不多呢?主要是由以下方面决定的, 首先看似练习密度不低, 但准备部分占了一半, 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只有20.8%;其次, 学生练习的时间虽接近19.5% (见下页表) , 但没有进行主要技术的学习, 而是在持棒做障碍。

如果将棒改为小体操垫, 通过横放 (宽度) 、竖放 (高度) , 将持棒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那本次课跨越障碍的次数将明显增加, 学生练习的时间将达到25min左右, 练习密度达到60%左右。

2.合作的真效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合作不是简单的2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一起练习, 毛振明认为:“合作学习是2名学生以上的人群有意识地、善心善意地、为了能帮助对方而形成的交互学习行为, 这种合作学习的本意不是索取、不是被要求、不是无奈, 而是一种发自善意地互相帮助。”合作也有许多层次, 我们培养的是“给予别人方便和力量的合作”, 以及“只要有人需要帮助, 我就会伸出援手”的合作态度、精神与习惯。为此, 我们需要寻找具有深度的合作真情境, 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自发的给予他人帮助的行为习惯, 使合作成为一种常态。

3.组织的简便性。本次课实施后最大的感觉就是组织比较繁琐, 学生对棒的高低、宽度、稳定性比较难把握, 执教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和纠正学生持棒时出现的问题, 还有许多学生不明确如何持棒, 尤其是在最后一个游戏中。课中往往出现教师花很多时间讲解练习方法, 学生练习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保证的现象。如果将棒改为小的体操垫将使组织更便捷, 安全隐患也大大降低。

4.安全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只看到一句“注意安全, 交替练习”的提醒, 显得比较单调与空洞。

本次课的练习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 当学生在练习跨越时, 辅助学生随意地调整棒的高度 (课中就有学生出现) , 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必须注明安全的具体措施, 如:拿棒的学生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棒的高度, 不能随意扩大棒的宽度, 不能随意移动棒的位置等,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安全, 又保护了教师自己的切身利益。

以上只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施后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有许多地方还没有真正理解王老师的设计意图, 有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学体”名师团队专家库成员 曹强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点评:关注教法的多样性, 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认真研读课时计划, 感受到王老师对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理解的认识较深, 在教学设计中, 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 在教法上更具灵活性, 在学习体验上注重趣味性。

1.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中, 可以明显感受到王老师在围绕跨越障碍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所呈现的智慧。其设计不是直入主题, 让学生直接认识障碍后再进行练习, 而是在循序渐进中通过小组合作, 一步步发现和攻克动作1、动作2、动作3的教学重点。最后在学生掌握越过一定高度和宽度的障碍后, 以游戏的形式, 进行障碍 (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 接力比赛。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注意力时刻被教师握在手中,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学难度和所带来的挑战所激发。教师驾驭课堂则变得游刃有余, 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教法的多样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王老师在关注“教”的同时, 更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中的探究和思考需要学生运用智慧去不断克服障碍的高度和难度;小组展示和比赛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师生间的评价则需要学生有不断观察、发现和归纳的能力。本课的教法不是生硬的, 而是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体验越过障碍的动作, 掌握动作的方法和技巧等, 对增强学生的体能,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是有益的。

3.学习的趣味性, 确保课堂得以生成。本课可以从多个视角下发现趣味性的存在:一是学生在学习、体验、合作、比赛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挑战和内心的快乐;二是以学生和纸棒不断组合搭建成的障碍, 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运动体验和合作时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三是不断提高和变化的纸棒高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旦学生自己战胜了自己, 学习快乐的源泉则会源源不断, 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 本节课王老师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习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高度的“横杆”和不同障碍难度的接力跑中, 都可以让学习目标可操作和可观测。

从本课的设计流程来看, 本设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本教案中可以看到学生利用小体操垫进行落地时缓冲, 在大多数练习中, 体操垫是作为一个标志物 (起跳点或“横杆”) 出现的, 而不是作为保护设施用于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器材摆放不仅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反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本课主要是下肢练习, 学生在长时间、高密度的练习下, 疲惫感较明显, 如果能在障碍跑接力中进行一些改变, 可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证学习过程的安全性;三是本课教与学的方法不明, 活动占据了主体, 王老师在教法的引领上缺乏具体的方法, 感觉稍有遗憾。

以上是本人根据王老师的课时计划而发表的个人见解, 难免有浅薄之处, 请王老师及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点评人:“学体”名师团队领衔专家申克才

小学四年级“自然拼读法”初探 篇3

Phonics,即自然拼音(又译字母拼读法),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发音规则,它主要教授英文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间的对应关系,是美国、加拿大本土孩子的必修课程。在初级英语中,70%的单词在拼读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掌握了这种发音规则就不必去翻查字典而能够顺利地将单词读出,英语学习就变得简单、快乐、有趣。

二、自然拼读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对初学者学英文提供帮助

自然拼读法的基本原理是要求学生掌握代表英语44个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即这些字母和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而不是他们的名称音,例如,在自然拼读法中辅音字母b代表/b/,而不是字母名称/bi:/,ai,ay代表/ei/),以及一些英语拼写和读音关系的基本规律,“元音本身在词尾,或e在词尾不发音,本音判断就靠它。”例如, name,me, kite,nose, use,这些单词的a,e,i,o,u都发字母本音。(其实,本质上和国际音标的规律一样,所不同的是,自然拼读法不出现另外一套的符号,它是读者看到字母后在脑海里的自然发音的反映)。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拼读法,可以使学生认读单词,记忆单词和拼写单词的能力得到提高。Phonics兼具教发音、阅读及拼字的功能,可视为初学者学英文最直接、最不费力的学习途径。

三、如何在小学四年级实施自然拼读法

四年级的孩子们都已经完全掌握了本国的拼音,有了较强的拼读能力,拼音的拼读和自然拼读法的拼读是相通的。例如,汉语拼音里的声母其实和英语中的辅音有些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汉语的送气音p、t、k中,p、t、k的发音和英语的/p/、/t/、/k/是成对应关系的,教四年级学生发音容易上口,没有太大难度。

自然拼读法的教授步骤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步骤:consonant letter sounds(辅音)教学、vowel letter sounds(元音)教学。

一、consonant letter sounds(辅音)教学

四年级学生都能按照顺序熟练背读26个字母,那么可以按照字母的顺序先教授顺序中的辅音字母。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歌唱性、快板性的语调特别容易接受,那么,不妨按letter sound 和word sound的对应关系进行教学。并在教授辅音时先给定一个元音的发音,为的是在辅音的教授过程中进行拼读练习,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成就感,真实体会学了自然拼读法确实不同,从而提高他们学好自然拼读法的信心。除此之外,也要避免急功近利。在辅音的教学中,因为可以利用中国拼音知识的正迁移,有些老师一节课就把辅音都教授完了。听起来很骄傲的成绩,其实不可取。辅音没有他们表面现象那么简单,如果开始太急以致发音不准了,以后就很难纠正。辅音教学最好是分组教学,先教授单辅音,再教授辅音组合和变音组合。

1.consonant letter sounds(单辅音)教学

b--/b/,c--/k/,ci--/s/,cy--/s/,ce--/s/,d--/d/,f--/f/,g--/g/ , ge--/d?廾 /。这些辅音的教学完成了(当他们都能唱歌一样唱出来),都和元音/ei/相拼读。学生们很快发现英语读音和汉语拼音原来那么相像,便有了兴趣。特别是c的发音,不要给例子,只要求他们就这么背,学完元音后他们自然就有机会印证自己所背的内容。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不用担心理解问题。

h--/ h /,j--/d?廾 /,k--/ k /,l--/ l /,m--/ m /,mb--/ m /, n--/ n /.这一组相对容易一些,但要注意mb组合的发音,其实只发前面那个音,而鼻音的发音要注意气流的方向。

p--/ p /, qu--/ kw /,r--/ r /, s--/ s /,t--/ t /在这一组里,qu的发音很特别,q很少单个出现,而且在汉语中没有这个音的对应音,发音时注意嘴唇的位置变化。

v--/ v /,w--/ w /,x--/ kz /,y--/ j /,z--/ z /.在这一组里,v、y、x、的发音都很特殊,汉语中也没有对应的音,为了减轻教学难度,可以采用比赛形式,学生们可以掌握得更好。

2.consonant digraph letter sounds(辅音组合)教学

辅音组合和单个辅音没有关系,纯属于另外的单独音,和双元音不同,不存在音的过渡。这一点和汉语的zh, ch, sh 整体音教学是一样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要强调。

ch--/t?蘩/, ck--/ k /,gh/ph--/f/,sh--/?蘩 /,th--/θ /,th--/?蘩/,wh--/ w /,wh--/ h /, ng--/ ?耷 /, dr--/dr/,tr--/tr/.辅音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混淆现象,最好不要操之过急,一天一个也不为过。

3.change sounds(变音组合)教学

sk--/ sg/, sp--/sb/,st--/ sd /.这三个变化音都是因为s的影响,学生比较容易记忆,不必特意花太多时间来消化,结合例子进行讲解他们更容易理解。

二、vowel letter sounds(元音)教学

vowel letter sounds(元音)教学可以分元音字母本音教学、短音教学、-r音节教学、-w音节教学、其他元音组合教学。

1.元音字母本音教学

元音比较复杂,根据学生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先教授a、e、i、o、u的字母本音,因为他们可以顺口念出。同时告诉他们规律。

“元音本身在词尾,或e在词尾不发音,本音判断就靠它。”意思是,一个单词或一个音节中有一个元音,且元音结尾,或者有一个不发音的元音e在单词未,那么,这个元音就发字母本音。例如:name,me, kite,nose, use,这些单词的a,e,i,o,u都发字母本音。

2.短音教学

一个单词或一个音节中只有一个元音字母,而且它位于开头或在两个辅音之间,这个元音通常发短音。a/?覸/ (例如:at, bad.)e/e/(例如,bed, met),i /i /(例如,in, sink ),o/?蘅/(例如,hot,spot),u/?蘧/(例如,nut, hut, pub)。(其实,本质上和国际音标的规律一样,所不同的是,自然拼读法不出现另外一套的符号,它是读者看到字母后在脑海里的自然发音的反映)。

3-r音节教学

在字母组合当中,-r音节是最容易记忆的,因为五个当中,有三个都是相似的发音。ar--/ a:/,er--/?藜/, ir--/?藜:/,or--/?蘅: /,ur--/?藜: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音标写出,只要孩子们形成发音习惯就可以。这样可以形成音的直呼条件反射能力而不是看到音标后的再次拼读。

4.元音组合教学

“双元音在一起,后原音不发音,前元音发本音。”即,两个元音在一起时,后面那个元音常不发音,前面那个元音读本音。ay,ai,ea,ee,oa,oe,等。如果学生们记住规律,这一组学起来也很轻松。

当然,Phonics绝不是万灵丹。当学生把Phonics学好,也仅止于“字”的范围,真正的阅读和写作,还包含句子、篇章和情境的层次,如果不了解文法结构,不明白一个字如何合理使用,Phonics拼出的也只是一堆无意义的词汇。所以,学好英语绝不是学好Phonics那么简单,学好英语最后的法宝还在“勤学苦练”。

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篇4

1、学习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大自然的秘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所蕴涵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情感。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本课朗读录音;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相关图片与简介资料。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初学课文的收获。(指名说)

3、随着同学们的讲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片沙滩,看见了幼龟出洞的那一幕。让我们从故事的开始,走进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一路走来的复杂心情,寻找自然之道。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自然之道》。(板书课文题目)

4、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具体分析

1、一件使大家极为震惊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学生甲:在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声中,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幼龟,把它送往大海之后发生的。

结合“鱼贯而出”“争先恐后”“成百上千”这几个词语,想象成群的幼龟离巢而出的情境画面。

2、成群的幼龟离巢而出,就要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了。这时,有人说了些什么?你能体会出人们当时的心情吗?

学生乙:“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由于他们不了解幼龟的习性,错误地帮助了它,结果导致成群的幼龟暴露在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没有任何保护,马上就要成为食肉鸟们的美餐了。说明“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令他们既感到震惊,又感到非常痛心。

3、作者写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学生丙:作者用了一个对比的写法,更加讽刺了人们的自作聪明、愚不可及的所作所为,致使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美食。

4、纵观事情的发展过程,人们的思想情绪有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从“观察―紧张―震惊―补救―悲叹”的过程中思考。

5、“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向导发出的悲叹。为什么这么说?这对于揭示主旨有什么作用?

老师小结:因为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所以向导有了这样的悲叹。也是为理解下文的中心句“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作铺垫。

6、深刻理解本文主旨。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谈各自的看法,相互交流补充。

学生甲:本来小海龟有自己生存的本领,可人们偏偏要用自己所谓的好心去干涉,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说明我们人类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不要干涉动物的行动,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否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学生乙: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有善意的),企图去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只会适得其反。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哲理――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人类自作聪明,违背、甚至破坏动物的生存规律,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当人们看到幼龟遭受嘲鹰的啄食,忍不住伸出援助之手时,却忘了这是生态平衡中弱肉强食的最基本的法则,是人们爱莫能助的。

这个故事残酷地警示我们:对于人类的一些错误做法,我们仅仅发出悲叹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更深刻地反思自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心地呵护大自然,并与动物共同生存,和谐相处。我们对大自然的回报,必然会换来大自然对我们无穷的馈赠。

2、在生活中,你是否见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表演是学生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关心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进行体验、感受与想象。只要设计丰富的朗读活动,朗读训练一样可以很精彩。在教学《自然之道》时,教师可抓住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演的特点,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节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2、在这节课上,教师可设计一个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在课堂上做出适时、恰当的指导。另外,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做到收放自如,敢于放手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朗读的处理,应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否则就会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1、看拼音,写字词。

2、补全词语。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自(作)聪明

3、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自然之道”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说吧。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46、47、48页,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了解自然数的特征,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把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解如下:

得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结合数星星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自然数的概念。(面向全体)

2.通过观察直线上的自然数,准确地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面向全体)

3.通过观察直线上的自然数,自主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面向全体,重点关注待优生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一特征的理解)

4.通过观察影院座位示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面向全体)

5.通过观察奇数和偶数,准确地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面向全体,预设重点)

6.通过贴号码牌的活动,自主地了解奇数、偶数的特征。(面向全体,关注待优生)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的概念及特征。

预设难点:体会“自然数是无限的”。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幅美丽的星空图,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夜空)咦?星星呢?在这呢,1颗,2颗,咱们一起数一数,到底有几颗星星?

生:3颗、4颗、5颗、6颗、7颗、8颗、9颗、10颗、11颗、哇!

师:怎么不数了?

生:数不清了。

师:像刚才数星星时用到的数,都是自然数。你们数不清了,我也写不完了,那想个办法,用个什么符号表示?

生:省略号。

师:你这方法不错,听你的。(板书:……)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如果天空中一颗星星也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用0表示。

师:你说说。

师:你再说说。

师:0也是自然数。(板书:0)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自然数。比如,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3000颗,3000就是自然数。再比如,一年有365天,365也是一个自然数。你也说一个。

生:……

师:生活中的自然数真多啊!其实,自然数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直线上的这一点表示0,这一点表示1,那么2应该画在哪?

生:2和1的距离跟1和0的距离一样。

师:真是个严谨的孩子,找个小伙伴问一问,看看他听懂了吗。

师:听得多认真!来,我们继续。下一点是2,3,4,5,6……13,还能再点吗?

生:不能/能。

师:这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课件延长直线,画出14)

师:接着点下去,可是屏幕就这么大,数学家想了一个好办法,在直线的最右端,画上一个箭头,你来说说这个箭头是什么意思?

生:箭头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

师:你跟科学家想一块去了。找个小伙伴问问,看看他明白了吗。

师:观察直线上的数,你发现了自然数的哪些特征?(思考1分钟)

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限时1分钟,开始!

师:时间到!快跟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个,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师:刚才我们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自然数,其实自然数还有许多用途,你看这里有自然数吗?

生:有,2排7号和2排8号。

师:他俩能挨着坐吗?

生:能/不能

师:我们到影院里面去看看吧。他俩没有坐到一起,为什么?

数学中把1、3、5、7、9、11……这样的单数,又叫做奇数。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jī。我们一起读一下,奇数。

像2、4、6、8、10、12……这样的双数,又叫做偶数。

师:自然数里,我们把谁给漏掉了?

生:0

师:0也是偶数。

师:自然数有那么多,我随便拿出一个自然数,你有办法快速判断出它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生:看个位,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奇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偶数。

师: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办法!找个好朋友问问,他会了吗?

师:这么好的方法,咱来试试。

师:刚才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号牌,翻开你手中的号牌,静静的判断一下你的号码是奇数还是偶数。

师:谁拿的奇数向我挥挥手,谁拿的偶数向我挥挥手。

师:请手拿奇数号牌的同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号牌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上。谁先上来?

生:1.师:为什么1先上来?

生:1最小了。1是最小的奇数。

师:1号赶紧上来吧,下一个做好准备。

师:孩子们,你们贴的真整齐,而且我发现了,你们有窍门,还没贴呢,你都已经知道下一个该谁了。相信一会儿贴偶数的时候,你们会贴的更快。

师:请手拿偶数号牌的同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号牌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上。这次谁先来?

师:我们观察咱们一起贴的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 篇6

《探索自然》教学设计

社旗县青台中心校

张生超

《探索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学生进入科学课学习的入门课,也是《十万个为什么》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主要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上的初步培养和训练,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我将本科的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调整为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1、看照片。2盲人猜物。

3、尝试与指导。

4、实地观察。

5、交流与拓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各种器官获取各种信息。

2、了解一片草地(或花坛等)的植物、动物和其他。

3、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们的观察变得敏锐。过程与方法:

1、是学生通过有趣的感知活动,体会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奇妙作用。

2、通过对学校花坛一角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会使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多种信息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认识和感知。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实地考察法、游戏法、对比发现法 教学准备:

盲人猜物的游戏材料、考察学校花坛、教学辅助课件、观察记录表、哨子等。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什么课吗?看,老师告诉你们(毛笔蘸水写“科学”二字在黑板上)

仔细看这两个字,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一起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了!

(学生仔细观察活动)谁能把刚才的发现说出来?

看来大家已经体验到仔细观察带给我们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一起开始探索自然、探索科学吧!(板书课题)

一、看照片。

刚才,我们是怎么发现了用毛笔蘸水写的字渐渐变没了呢?(眼

睛看)好,眼睛是我们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PPT文稿出示:学生熟悉的一片草地(或花坛)的照片)这是一幅照片,它是我们校园的一角,从这篇草地的照片上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与汇报。

二、盲人猜物。

看来眼睛却是能观察到很多,是探索自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果给你这个,拿出装有4种不同液体的瓶子摆在桌上,问学生:谁来猜一猜瓶里的液体是什么?

学生猜测,学生可能很快就猜出有颜色的液体是果汁。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猜测的? 学生回答:眼睛看到的。

老师:对了,眼睛看是获取信息一种重要方法(板书:眼睛看)。这时增加游戏难度,让学生蒙上眼睛猜测,其他学生只可给予提示,不能说出答案。

学生可能用鼻子闻的方法猜测出其中两瓶是酒精和醋(板书:鼻子闻),用嘴尝的方式说出另一瓶是水(板书:嘴尝)。

学生全部猜出后,游戏结束。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观察的方法(并板书),并让孩子凭着生活感知,说出:还可以用手摸、耳朵听进行观察获取信息。

老师总结: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我们班藏了这么多小科学家!会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

这一环节,通过简单的看、闻、尝,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认识到科学知识是通过探究学习得来,并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三、尝试与指导。

问学生:如果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校园花坛的一角观察,你该怎么做呢?老师先带来一盆月季花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用激将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观察前,老师强调:在观察时,不能伤害到他们)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在鼓励学生发现的同时要做好引导。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练习能准确的运用多种感官获取信息,从而使观察能力变得敏锐。

四、实地考察。

老师说:通过上一活动的努力,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科学观察了。已经通过老师的考核了,接下来,我们要走出教室,到学校花坛的一角进行实地考察了,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要想发现更多的信息,仅仅用多种方法观察是不够的,还要求带好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出示温馨提示:

1、认真细心

2、带上笔,及时填写《科学观察记录表》。

学生来到花坛前,面对这鲜活的事物,一定会有很多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及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有困难的问题则记录下来。

同时要维持好纪律,确保学生安全。

15分钟后,学生拿着满满地记录表,走进教室,完成实地考察活动。

五、交流与拓展。

老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中,针对学生暴露出一些问题,老师要及时指导。汇报结束。

老师:花坛里的所有秘密是不是都被我们发现了呢?我们下课以后孩子可以继续到花坛上进行观察:看看某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正反两面是不是一样的等等,同时提醒大家,如果你们能带上放大镜、尺子等小帮手去观察,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校园资源,进行体验式探究活动,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活动的进行。

六、板书设计

探索自然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 篇7

在2012年时, 笔者接触到了自然拼读法。这是一种讲述音与形之间的关系, 揭示单词内部联系的方法。当笔者在亲身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 感觉非常有效, 因此非常值得研究。此方法在国外是学生必学方法而且研究也比较成熟, 自国内引进以来也有许多学者老师对其有研究。该文将从实证性研究角度来探讨自然拼读法对于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作用。

2 自然拼读教学方法简介

2.1 自然拼读法的定义

自然拼读法要追溯到1700年, 当时的学生是通过26个字母来记单词。而且学生们的主要课本就是圣经。这时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单词进行解码并且读出不熟悉的单词。之后, 自然拼读法就慢慢演变成一种教学方式。那自然拼读法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他们一致认为自然拼读法就是一种音与形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自然拼读法中的规则将会是学习的基础。它是一个系统, 比如有短元音、长元音、辅音、辅音串等。学生掌握了规则, 以及44个基本音和一些音图, 就能见词能读、听音能写。

2.2 语音教学方法与自然拼读教学方法的对比

单词的语音教学就类似于中国汉字的拼音教学, 语音就是给了单词另外一套的发音系统。这个系统是专门为非英语母语学习者设计的, 它是一个有点抽象的辅助系统。学习者必须通过查找字典找到发音才能拼出单词。而且学习者必须学会48个抽象的音标。因此学习者在遇到新单词的时候必须同时了解音标并查找音标间的组合方式才能拼读出来。有些时候音标间的发音会弄错。有些比较懒惰的同学就会不去查字典而直接机械的模仿可能错误的发音, 长此一来, 就容易造成发音不准确的大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割裂了音形之间的联系, 不利于单词的记忆。当然它最大的优势是所有单词都能通过记音标然后查找字典来拼读。

与语音教学不同的是, 自然拼读法揭示的是音形之间的联系, 学生学会了这套规则, 就能自主拼读出单词, 它能使学生记忆单词更直接。此方法易学而且非常有效, 通过拼音的正迁移能够比较快地拼读出单词。自然拼读法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 并且在美国已成为必修课。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符合规则的单词, 会非常有成就感, 在发音准确性、词汇记忆方面都有很大益处。它的缺点是有些不符合规则的单词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拼读, 有时候学生不是那么快能运用好, 尤其是重读方面, 因此教学显得很重要。

2.3 自然拼读法在国内外的研究概述

自然拼读法是自1900年在美国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自然拼读法教学专家Blevins[1]认为这种方法揭示了音形之间的内部关系, 因此容易使得学生容易拼读出单词。Adam[2]认为在初级阅读材料中的词汇, 其语音和字母的对应关系相当稳定, 幼儿通常能从出现频率最高的37音组中拼出大约500个最常用的词汇。

我国香港和台湾自2000年就引进此法, 高敏[3]把自然拼读法应用到了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 强调了拼读法的辅助性作用, 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荷花[4]做了关于策略的研究, 结果表示自然拼读法教学有益于初学者的语音、单词解码、拼读能力和阅读理解的提升, 还探索了对于初学者的有效拼读教学策略。老师应该注意的是, 学习者只有像母语一样习得才能学好, 因此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找出音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老师不应该给学生灌输规则, 因为这样会使学生受挫。周迪[5]是对一个八岁的小孩进行了12周的拼读法教学, 目的是看拼读法对于拼写的影响, 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学习自然拼读法会受到中国拼音的影响, 尤其是发音清晰度, 语音分割以及字母的知识。老师应该多加运用中国拼音的技能来做好课堂设计。安艳艳[6]在小学五年级使用了自然拼读法教学方法, 使他们能够认出字母以及字母组合与单词之间的内部关系, 因而能提高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研究发现, 自然拼读法能够使大部分学生认出并读出新单词, 进而能在3个月内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另外, 试验组的学生因为掌握了拼读法比控制组的学生有更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然而, 在学习拼读法的短期培训之后, 听和说的技能有没有提高, 还不是很确定。有许多人把拼读法应用到小学的研究中, 也有许多人讨论了把拼读法应用到教学策略方面。大家都表示, 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而且也证明自然拼读法的教学对于初学者的发音、单词解码、拼读和阅读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有的人研究了把此方法应用于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学习。然而关于把这种方法放在教材中的必学词汇的实证性研究几乎没有,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此, 本文将从这方面来研究探讨, 看看拼读法到底对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单词帮助有多少。

3 教学实验设计

3.1 实验目标与问题

自然拼读法是否能有效地、快速地提高学生对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单词的学习?是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2 试验研究对象及时间

研究对象为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的二年级学生, 每个班级有40多个学生。笔者是2014年暑假在培训机构进行的实验。历时两个月。

3.3 实验方案及实施

3.3.1 教案及教学内容

使用的教材为新之升英语。主要教学内容为:第一, 拼读法规则的系统学习。比如字母发音、元音发音的学习, 辅音发音的学习, 以及不规则和音节划分的学习。下面是教学计划介绍:

首先是字母发音的学习, 字母A to Z, 用到大概一节课的时间。然后是元音系统的学习其中包括短元音和长元音。用到大约八节课的时间。之后还有双元音的学习, 用到大约两节课的时间。当然中间还是会回归课本, 讲解课本知识。之后是R音节系统的学习, 这里面用到两节课就可以了。再是特殊辅音与辅音串的学习, 用到大约两节课的时间。不规则发音与音节划分各用一节课。

第二, 通过自然拼读法学单词。实验组将用自然拼读法来学习三年级上册的单词。在学会了系统的自然拼读法方法后, 引导学生运用此法来学习课本上的单词。控制组将是用音标学习的方法来学习三年级上册课本单词。控制组是用音标教学的方法, 教会学生48个音标, 并且能自主查单词、读单词。

3.3.2 教学实施过程

音图与规则的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一般来说学习者可以从大量单词的例子中找出音图发音与规则。学习者自己发现的规则会更容易符合他们的认知结构模式, 这样也使得规则学习更有意义更容易记住;之后就是更加多的单词练习, 使得学习者能够运用并达到自动化。比如, 老师列出一系列学生已学的, eat, tea, meat, teach等单词, 然后问学生, 这四个单词中共同的音图ea的发音, 再用大量的单词来巩固学生对于此音图的记忆。大量练习之后, 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听音写单词的过程。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音与单词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重点和难点都是规则的应用。规则的应用才能使学生碰到陌生单词时候能够自主拼读出来, 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当然, 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低这一特点, 游戏活动应始终贯穿于教学中, 因而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常见的使用单词卡片, 让学生能够见图说词;拼读比赛, 看谁读的又快又多, 还有如字母体操教学, 把字母与肢体动作联系起来。比如letter k的发音, 可以做咳嗽的样子, 字母s, 像蛇一样发出声音;还可以把它与摇滚音乐结合, 使之能一边跳还能一边学习;还有如击鼓传花这种, 老师背对着学生数十个数, 用粉笔传, 粉笔传到谁手里就由谁来拼读单词, 带领其他人读;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反应速度, 老师拼读出一个单词, 然后其他学生抢答是哪一个。总之, 利用学生的多种部位协调起来, 让学生能够很认真地学。控制组则是用代表的单词与句型来学习音标, 结合李阳的音标教学方法, 以慢读和快读的形式来增强趣味性。

3.3.3 实验测试

1) 前测

为了保证突出自然拼读法的效果, 首先对其进行词汇测试, 主要是通过拼写测试, 进行最初的数据统计, 初步确定学生现有的词汇拼写能力。测试形式为听写。老师拼读出50个单词, 每个单词两分, 这些单词都是符合读音规则, 但是学生没有学过的三年级上册单词。

2) 后测

对半学期后的词汇听写水平进行测试, 还是同一批单词, 只是孩子已经学过并且是用不同的方法。通过访谈, 了解实验班对于学习拼读法的感受。

4 数据采集及结果分析

此次实验是从2014年7月开始到2014年9月结束, 历时2个月。前测结果如下:

由表1可以看出, 两组同学在单词听写方面相差不大。有利于实验的进行。自然拼读法教学结束后, 对于同样班级测试同一份的单词, 后测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在学了自然拼读法之后, 实验组80分以上的同学明显高于控制组。这说明自然拼读法对于快速提高学生教材中所必须要学习的单词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 访谈结果也表示, 孩子们很愿意学习自然拼读法, 他们觉得很有意思, 而且对于学习单词也更有信心。

5 结束语

本次试验表明, 自然拼读法是对于小学生正常的教材中词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1)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应该对此法有信心, 并且能够教好。

2) 此方法是源于本土国家, 因此对于中国学生上面的使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3) 至于部分不符合规则的单词, 老师不应该强调读音的规则性, 以免误导学生。它能加快大部分单词的记忆, 尤其是小学阶段所接触的单词。

本次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试验时间不够长, 仅是把此法应用于词汇听写方面, 至于在其他方面如发音、阅读等方面都没有涉及。相信如果能把试验时间加长并与阅读相结合会有更好的研究结果。这也是下一步需研究与探讨的方向。

摘要:自然拼读法是国外用得非常广泛的教学方法, 此方法主要针对于低龄阶段的初学者。该文主要是研究自然拼读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实质性作用。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介绍, 主要通过听写测试来进行实证性研究。此方法的教学过程和策略都是实践的总结, 具有真实性。实验过程也比较严谨符合定量研究要求。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Blevins, Wiley.Teaching Phonics&Word Study in the Interme-diate Grades[M].New York:Scholastics, 2001:23.

[2]Adams M J.Beginning to read:Thinking and learning aboutprint[M].Cambridge, MA:MIT Press, 1990:45.

[3]高敏.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 2005:62-64.

[4]荷花.英语拼读法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007:1-78.

[5]周迪.自然拼读法对拼写发展的影响[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3:1-57.

小学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400字 篇8

雨“滴答,滴答”地下着,细细地下着。细细地听,便感受到它是在演奏着一首快乐和谐的曲子。那轻快的旋律真像音乐家在演奏,但声音更清脆。

总觉得听雨是一种浪漫,更是一种解脱。它能冲掉你脑子里的所有忧伤和烦恼,把你的.灵魂带到另一个世界,一个无忧无虑的地方,让你享受一回。

雨越下越大,溅起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水花,溅到了我的心里。它仿佛在我心里产生一道亮光,照在大地上,这时,我才发觉大地上到处是一片新绿,充满了生机。

雨尽情地下着,它仿佛决定要冲刷掉地上所有的尖埃,把所有新鲜都从天国带下来,让人们溶于这个新鲜的天地。不知怎的,我心里总有一股莫名奇妙的感觉,那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喜悦感,它随着雨仿佛有捉某种神奇的力量在不断地鼓励我,让我加倍感受到雨的亲切。我要把我所有美好的寄托都放在它的身上,我的脑子始终在思索着:雨是如此的晶莹纯净,难道是天上的神仙抛下一粒粒珍珠?但珍珠哪儿又比得上雨的温情,雨的亲切,雨和人之间的融洽呢?

小学四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9

这,其实就是仿生学!

仿生学是什么呢?仿生学就是人们从动物身上找到特点,用在人类的科技和生活上。仿生学是动物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

那船桨怎么和鱼会发生guan系呢?是科学家通过观察鱼怎么拐弯、游动,发现了鱼的尾巴和鱼鳍能够摆来摆去控制自己怎样前进,怎样拐弯。于是,人们模仿鱼的尾巴发明了船桨。

人们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螳螂的手臂发现它的手上有很多锯齿,能轻松切开一些东西,于是人们又发明了锯子。

火箭飞上天空,这跟水里的墨鱼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火箭也是利用墨鱼的反冲原理才能飞上天空的。

还有很多大自然带给我们人类的启示,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大自然是人类的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我们一定要多向它学习呀!

我准备通过研究鼹鼠的爪子发明一种“无敌挖掘机”。它要比现在的挖土机还厉害,它一分钟能挖三米呢!用这个东西不仅用来挖矿,也可以让农作物茁壮生长,也就是能起到翻地的作用。我的这个发明不错吧?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展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教师来说, 作文教学也是检查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作文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写作内容, 标题千篇一律, 没有创新性。很多时候作文的内容都是雷同的, 例如, 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老掉牙的素材, 学生为了应付作业甚至不依照真实情况进行虚构。同时学生的创新性也不够, 不敢尝试新颖的体裁来写作。

2.作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很多时候再作文教学时只侧重要求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搭配, 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想法, 其实小学时期的孩子内心是天马行空的, 素质教育也不是要求学生去写八股文一般的模式作文。这种扼杀学生兴趣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的作文有所提高, 反而会造成更多反效果, 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自我创新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优秀的作品, 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如何赏析课文, 也要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 然后再让学生以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乐于观察、主动观察, 能够将观察到的事物应用到作文的写作中来, 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性和创新性。

2.作文教学中着重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好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能饱含深情, 小学生的作文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忽视, 有真情实意的文章更能打动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写作,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和启发, 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 打破传统的假、大、空的写作模式, 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 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四年级作文 篇11

对于蟑螂,大家都很熟悉。一对触觉、三对足、棕色身子,爱在家中走来走去。当我发现它们时,会拿起扫把,在它身追来追去,可它倒好,向左向右轻松地躲开,让我防不胜防,给我来了一个睁眼瞎,一瞬间跑得无影无踪。我既烦恼又奇怪:“我大步子跑不过小步子,小蟑螂居然轻松躲过,这是为什么?”

这问题一直烦恼着我。有一次突然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了信息,它居然有两个脑袋,可这也不是理由,两个头难道比一个头跑得快吗?或许跟地铁一样,一头控制一方向?带着好奇心,我上网络查到了资料。

原来,蟑螂跑得快是因为:蟑螂的神经中枢不在头部,在大脚根部,六条腿上长有细毛,能探知极其微小的震动,所以在危险来临之时能极快地做出反应。难怪我都跑不过它,原来是它早知道我要来了。看到这儿,我想到了一个极赞的发明: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 篇12

上午,我跟姥姥、姥爷去了自然博物馆。

一进门,有一头非洲象标本,有五点一米长,体重六千千克;两颗引人注目的大牙,足有两米长;四条腿真像四根柱子;象皮是灰色的;两只大耳朵像两把大扇子,看起来好威风,比我从书上看到的大象照片生动多了。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二楼的巨鲸展厅、软骨鱼展厅和硬骨鱼展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个鲸鱼标本和两个鲸鱼骨骼。其中最长的是长须鲸,长十八点四米。最重的是抹香鲸,重五十吨。好大的两条鲸鱼呀!

然后,我们又看了三楼的湿地展厅展出的动植物,有蛇雕、鸳鸯、丹顶鹤……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

最后,我们到地下一层参观了东北森林展厅,里面有东北虎、斑马、疣猪、长颈鹿、河马、牛蛙……其中疣猪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它头部像猪,两颗外露的牙像象牙。它长得有点凶猛,人看后有点害怕。东北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可真多呀!

小学四年级自然教案 篇1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知识。2.了解物候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默读,快速找到中心句并准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

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2.学习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进而通过开展竞 赛、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在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中,同时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最后自然

而然地突破文章的重点。

难点

概括、分析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突破方法:通过组织“我是专家”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对文字作细致揣

摩。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班级演讲、同学问质疑的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的辨析,并引申到生活实际当中。这其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并正确地导航。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语文活动式教学法:针对八年级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增强,大胆对教学难点进行突 破,设计语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3.作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自然地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并生成自己 的语言资料库。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启发兴趣

设计(一)教师展示一组四季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然后对比科学家对物候的 研究,引发学生对物候现象的探究兴趣。

设计(二)师生问答导入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

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

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

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 其中的道理。

设计(三J 教师讲解导入课题:我们古代的诗人,观察事物是十分细致的。同是春天,描写也很不 相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唐代文

学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色似有若无,正是初春季节所特有的田园风光。诗人捕捉住这一处于萌芽状态的景物特征,与暮春时节满城浓烟翠柳的明丽景象相比较,歌 颂了新生的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

杜甫《漫兴》所描写的春天就不一样了:“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

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散落在小路上的杨花,像铺开的片片白毡,点缀在溪上的初生荷

叶,像青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从笋根旁冒出地面的嫩笋不易被人看见,刚孵出的小水鸭在 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睡眠。这看似漫步中信手拈来的景物,却生动地勾画出了一幅暮春的 景象。

而宋代诗人王淇的《春暮游小园》写的已是春的尾声、夏的前奏了:“一从梅粉褪残妆,涂

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诗人把花比喻成春天的足迹,她一路走

过去,早春的梅花,新春的海棠,晚春的荼蘼,等到草莓结果、酸枣树探出丝丝叶片时,春天就

已经走过去了。这些足迹美化了大地,也美化了人的心灵,在诗人的心中勾起了诗情画意。我们可知道,在艺术家们忘情地欣赏、倾情地讴歌时,科学家们却在冷静地细心观察、记录,他们在这些花草树木上读到的,却是大自然留下的宝贵信息——大自然的语言。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扫清障碍。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并且思考什么是“大自然的

语言”,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目。

学生默读,并做好标记。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1)字词积累

①看谁先读出下列多音字。

连翘(qi60)——翘起(qiSo)衰草连天(shu石j)——鬓毛衰(CuT)落叶(Iu6)——丢三落四(Ia)——落枕(160)观测(gu石n)——玄妙观(gu6n)差异(cha)——差遣(ch6i)——差错(cha)——参差(cT)②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次第:一个接一个地。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轮流一遍,重新开始,指循环往复,不断进行。复,又,再。(2)解题

自然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人胜。语

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是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发现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大自然中的现象,是与农事安排密切相关的。好像这是大自然

传递给人们的信息,在告诉人们,要根据这些现象来安排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布

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所以作者就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做文章的标题。这样,既贴切、自

然、有趣,又富于形象生动性和吸引力。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作题目就

显得呆板,乏味。

2.速读课文,把握语脉。

(1)教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从中勾画出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并整理概括出来。

比比看谁的效率最高。

学生读课文,勾画概括内容,然后交流。

学生开始的收获可能较琐碎,教师应肯定学生的点滴发现,尤其要表扬学生联系生活得

出的收获。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把相近的内容合并,提炼语段的中心句,围绕主旨筛选概括有

价值的信息。

明确:

一、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孛?(第1、2、3段)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10段)

四、研究物候学有什/z-,意

义?(第11、12段)(2)教师提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明确: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 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

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在文章的

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三、难点突破。探究展示

1.语文活动设计:我是专家。

教师:讲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点因素是本文的重点,而它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同学

们理解上是有难度的。请以四人小组形成专家团,选择其中一点因素合作探究,准备上台演

讲,并回答同学们的质疑。

教师提供地图、地球仪、山脉模型等道具,鼓励学生脱稿,大胆自信地演讲并解决问题。2.学生阅读,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3.学生自主演讲、质疑、解惑。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以及

联系身边的物候现象。

学生的质疑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说明方法提问: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7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

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l0天。”具体准确地说

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第8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 种说明方法。“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l。,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

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经

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第9段中“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 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使用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逆温层这种特殊情况。“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使用举例

子这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逆温层对物候的影响。第l0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

说明方法。“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 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②课文进行举例说明时,有举一例的,有举数例的。文章在说明纬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时,为什么要举两例? 明确:自然界的现象是复杂的,大的规律中有时还包合有小的规律,这就需要用相应的 例子加以说明,以使问题说得更准确。在说明纬度差异对物候影响时,第一例用来说明物候 现象中纬度的南北差异。第二例用来说明这种差异中还有季节差别的影响。

(2)围绕说明语言提问:第l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 什么? 明确:不可以。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围绕说明顺序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 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

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 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

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4.教师小结:说明文以给人介绍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

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 个很好的范例。

四、精读细品。探究美点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 有表现力。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

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仓促。

(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

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3)原文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

开始生长的状况;如“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

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4)原文好在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

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5)原文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

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充分的

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五、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了物候知识。自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

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多媒体显示《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

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刚开始繁

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

转到这里来了。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

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2.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

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

六、作业设计 .

1.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身边的物候现

象,用准确生动而又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2.阅读文章的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

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

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

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 C.簌簌)地落下

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问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

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

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

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A C(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呜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 子。(3)A(4)时问顺序举例子(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 域里”。如果去掉,不符合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教学反思 ’

如果说学生的个性阅读是一场演奏的话,那么教师就是乐队的指挥,教师的任务是指挥 他们演奏,而不能包办代替。以前总怕学生学不好,说不好,写不好,总是哕里哕唆地讲来讲

去。后来发现,老师说得越多,学生语言越迟钝,越指导越缺乏创造性。所以大胆放手让学生

去阅读,开展语文活动——我是专家,让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是在出现阅读偏离 的时候,适时把学生引到文本深处。本课的各环节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给

几个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思考归纳,只在关键时候拨开云雾,收到不愤不启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个例子,学生最终要把课上的所

得运用于生活,把教材当成镜子去映照生活。因此,每节课都会进行拓展延伸。但有一段时间

拓展得很盲目,书没读透就疲于奔命地拓展,没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没有打开学生的视

野。如今练得比较好,可以是相类文章阅读,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回馈,可以是写作练笔,形式多

样,门类繁多,但都能本着使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增厚、思维提升的目的出发。本课注意引导学

生对身边物候现象的关注,实现了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回到文本的目的。

有关资料

一、作者资料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 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l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

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l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

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

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

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推荐几首咏物诗,分析其中的物候知识。

梅花

(北周)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提示:当农历十---J9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不相信今年入春已很久

了,梅花还没有开放,于是都来雪里寻梅。树枝摇动,挂在树上的冰凌也坠落下来,伸出手攀

看高处的梅枝感到非常寒冷。如果早知天寒寻梅而不得,该多穿一点衣裳,现在徒然受寒,真令人懊悔。

诗人原居南方,梅花开得较早,留仕北朝后,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

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 明显。

竹下残雪(唐)罗隐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提示:墙下竹子的浓阴里有一片残雪,而高险的小山上为白雪环绕。夜里解冻的东风虽 然很急,但环境的严寒酷冷却一点也没有减。

“墙下”与“小山”空间相错落,“浓阴”与“玉”色调上相映衬,形象地反映了高下差异会影 响物候现象。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提示:诗歌从盛春到暮秋,写柳的季节变化,反映随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 植物的影响,这便是物候知识。同题诗文赏读 ‘ 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

萧柯

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有声音语言,还有许多无声的语言,例如美妙的舞 姿、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甚至连超声波也被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超声语言

螽(zh6ng)斯、蟋蟀、蝗虫和老鼠等动物,是用超声波进行联系的。螽斯有三种鸣声。“单身

汉”螽斯唱得大多是“求婚曲”,其他“单身汉”听到后,会此呼彼应地对唱起来。雄螽斯闻乐赴会,并选中歌声嘹亮者。两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赞歌”,面对面地摆好阵势,频频摇动触角,大有一

触即发之势。当周围出现危险时,螽斯就高奏“报警曲”,闻者便“噤若寒蝉”,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l962.年,有人

曾记录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

海豚听到侦察报告后,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半小时后,意见统一了——障碍物中没有危险,不必担忧,于是它们就穿游过去。

现在人们已听懂了海豚的呼救信号:开始声调很高,而后渐渐下降。当海豚因受伤不能 升向水面进行呼吸时,就发出这种尖叫声,召唤近处的伙伴火速前来营救。有人由此得到启 发,认为今后人们可以直接用海豚的语言,向海豚发号施令,让它们携带仪器潜入大海深处 进行勘察,或完成某些特殊的使命,使之成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得力助手。

运动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络信号的。在我国的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 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随其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 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运动语言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蜜源 的方向和距离。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有人因此提出 了一个诱人的设想: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按人的 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是一举两得。

色彩语言

孔雀是以华艳夺目的羽毛著称于世的。雄孔雀所以常在春末夏初开屏,是因为它没有清甜

动听的歌喉,只好凭着一身艳丽的羽毛,尤其是那迷人的尾羽来向它的“对象”炫耀雄姿美态。

现在已经知道,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动物不光是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甚至连蜻

蜓、蝴蝶和墨鱼也都充分利用色彩。

观察一下背上长有三根长刺的刺背鱼的体色变化,是十分有趣的。这种鱼体呈青灰色,貌不

惊人。在交配前夕,雄鱼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同时腹部出现红色,以警告别的雄鱼,赶快回避。当

它追求雌鱼时,随即披上了绚丽的婚装——腹部泛红,背呈蓝白,煞是好看。待到交配、产卵和鱼

卵孵化后,雄鱼便再度恢复婚前的色彩——红色的腹部和青灰色的鱼体,日夜看守着幼鱼。

上一篇:大溪河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开展情况下一篇:城镇地籍测量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