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精选10篇)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1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区)学区管委会、局属各学校、民办中学: 为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请认真落实。
一、初级职称评审条件:
(一)中学二级教师资格
1、大学本科毕业后,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后);
2、大学专科毕业后,受聘中学三级教师职务满2年;
(二)中学三级教师资格
大学专科毕业后,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后);
(三)小学一级教师资格
1、大学本科毕业后,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后);
2、大学专科毕业后,受聘小学二级教师职务满1年;
3、中师毕业后,受聘小学二级教师职务满3年;
(四)小学二级教师资格
大学专科、中师毕业后,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后);
二、评审初级职称应上交材料
(一)资格类
1、教师资格证书
2、学历证书
3、任职资格证书
4、聘书
5、获奖证书
6、计算机等级证书或免试证书
7、继续教育证书(转正定级后每一年要完成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
(二)表格
1、评审表(一式一份)
2、简明登记表(一式一份)
(三)教育教学材料
1、由学校验证的上一学年原始教案(教学设计);
2、经学校审验的上一学年听课记录、原始教学计划、课程表;
3、一份学个人工作总结或一篇师德方面的心得体会。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2
全文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2013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 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近年来, 国务院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各地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有本地特色的具体政策, 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 有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 政策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组织一次集中检查, 逐项督促落实。对尚未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的, 要抓紧研究制定, 尽快实施, 并跟踪了解落实情况;对其中门槛高、手续复杂的, 要本着尽可能方便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的原则, 制定简便易行的操作流程, 切实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对因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政策落实的, 要加大投入, 提高保障水平, 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同时, 要适应新的形势和特点, 积极创新, 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 提高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政策知晓度。
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 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开发就业岗位, 尤其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 要同时制定人才培养、吸纳、引进计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 鼓励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宣传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突出贡献,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结合推进城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程, 加大财政投入, 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开发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工作岗位,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统筹实施基层服务项目, 规范岗位管理, 健全保障机制, 落实和完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期满就业服务等政策, 积极促进服务期满人员就业创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 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加大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建立健全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逐步扩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规模, 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项目实施。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创业政策, 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 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尤其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国家和地方优先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智力密集型企业, 支持通过网络创业带动就业。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鼓励高校与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创业培训和实训, 从2013年起, 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年度调整为毕业学年 (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 。各地区要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 降低注册门槛, 创业地应按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为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各地区、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各高校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 全面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 着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支持高校发挥自身优势, 实行校企对接,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活动。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 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大型专项活动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各地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作用, 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 帮助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广泛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 及时向高校和高校毕业生提供, 并组织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活动。健全全国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实现与高校校园网互联互通, 充分利用短信、微博、移动互联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 切实降低求职成本。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 (直辖市除外) 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 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纳入本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范围。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从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和便利出发, 统一服务标准, 优化服务流程, 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五、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
大力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 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实名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及时了解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情况, 依托基层服务平台, 一对一地开展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 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 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 提供创业服务,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 要通过扩大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规模, 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各地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 适当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对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应按规定给予补贴。
各地区、各高校要将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作为帮扶的重点, 认真开展摸底排查, 掌握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从2013年起, 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 可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补贴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 所需资金按规定列入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
要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区、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给予必要的帮扶与指导, 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承担对口支援西藏、青海、新疆任务的地区要组织本地用人单位积极面向受援地高校毕业生开展各类招聘活动, 并将到本地求职的受援地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承担对口支援西藏、青海、新疆任务的中央企业要结合援助项目建设, 积极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大力促进就业公平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 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 招聘高校毕业生, 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规范签约行为, 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 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现象。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 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 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 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 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加大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合法权益。
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1]16号) 的要求, 研究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 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程序, 消除其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要指导督促各地制定实施办法, 切实落实允许包括专科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就 (创) 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的政策 (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
七、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深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逐步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外部考评机制, 指导高校加强实践教学,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前瞻性研究,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需求预测和发布制度, 完善就业状况的反馈机制, 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机制, 超前部署重点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八、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落实责任、各方努力, 加强引导、综合施策。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列入政府政绩考核内容, 明确具体目标、工作措施和进度, 把责任落实到地方、部门和高校, 把工作做到前面, 切实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切实保障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 并力争有所提高。要充分发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 分工协作,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切实保障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所需经费。要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加强分析研判, 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同时要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长远措施。要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力度, 重点宣传新时期就业方针和就业创业政策措施, 以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 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 到城乡基层、到中小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精神, 抓紧制定实施办法, 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3
一、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出了哪些要求
《通知》强调,要着力从三个方面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结合经济发展开发就业岗位,尤其是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一方面通过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另一方面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开发城乡基层就业岗位,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一批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加大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二、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有哪些新要求和新的措施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创业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尤其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国家和地方优先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智力密集型企业,支持网络创业带动就业。一是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鼓励在校生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二是各地要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进一步降低准入条件,减低注册门槛,落实各项政策扶持。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针对高校和地方反映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因忙于求职难有较多时间参加创业培训、享受补贴政策的情况,《通知》对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补贴期限进行了调整,将在校高校毕业生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的开始时间从目前的毕业当年1月1日提前到毕业前一年7月1日。这一调整将方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三、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一是高校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加强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各地要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三是各地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岗位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活动,健全全国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利用新兴媒介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四是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从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和便利出发,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为加强和改进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通知》提出了两项新的政策:一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求职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直辖市除外)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并享受当地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二是允许将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大型专项活动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四、在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综合施策,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需求信息,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帮助其积累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对就业困难的,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为此,要扩大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规模,适当提高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并按规定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
在就业帮扶方面,《通知》还提出了两项新的政策,一是针对一些高校和毕业生反映的求职过程中的相关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负担较重的情况,为帮助他们减轻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压力,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各省结合实际确定。二是针对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就业出路较窄的情况,《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机制作用,要求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区将到本地求职的受援地高校毕业生纳入本地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企业结合援助项目建设,积极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如何大力促进就业公平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要求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
在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方面,《通知》特别强调,要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同时,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档分离、人户分离现象突出的情况,《通知》还提出要研究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程序,消除其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
六、如何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4
审工作的通知
各公司、各职能部门:
根据乌职改[2011]60号文件精神,2011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文件转发各单位,望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将文件内容和要求传达至各级员工。
符合条件、需申报的专业技术人员,请将评审材料于2011年9月10日之前报物业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运团队。
业务咨询电话:
市职改办:4656361
市职称评价中心:4592617
如有不详,请咨询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人力运营管理团队。联系人:李 娇联系电话:2365053
或:物业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运营团队
联系人:曾 利联系电话:28758
53物业公司综合管理部
人力运营团队
附件:
1、《关于做好2011乌鲁木齐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5
各单位:
为做好我校2011年职称工作,根据冀职改办字[2011]51号《关于印发<二Ο一一全省职称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1年职称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就2011年职称推荐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原则 1、2011年职称推荐评审全校统一进行。
2、根据两个校区原有推荐评审办法及合校后业绩津贴核定办法等,制定统一的申报材料量化标准,对每项指标进行量化。
3、根据学校实际,统筹学科发展,保证职称推荐评审工作平稳进行。
二、申报评审条件
高校教师系列、卫生系列执行2008年修订的申报评审条件,其它系列继续按照2003年省职改办下发的《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执行。
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申报评审教授、副教授、讲师资格,需按照新出台的《河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资格评审条件》(冀职改办字[2011]45号)规定执行。
三、推荐评审程序和办法
(一)推荐评审组织
1、学校成立评审推荐委员会,负责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工作及讲师、实验师的评审工作。
2、各单位、附属医院等成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推荐小组,并结合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比例结构,严格组织推荐。推荐小组一般由7至15人(单数)组成,且同行或相关专业专家不得少于评议推荐小组人数的2/3。各单位评议推荐要坚持“平等、竞争、择优、透明”的原则,重点考察申报人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业绩、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同等情况下优先推荐专任教师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评议推荐过程须由本单位纪检委员全程监督。
(二)申报材料的审核程序
1、个人将申报材料呈报所在单位,各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1)对申报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写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的“基层单位意见”栏内,单位负责人签字。
(2)审核申报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单位负责人在复印件封皮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并在侧面加盖齐缝章。申报材料原件由各单位保管,以备学校调阅。
2、各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申报人员材料报学校职改办。
3、学校职称材料审核小组根据申报条件,集中审核申报材料,凡不满足条件者,退回申报材料。同时对符合申报条件人员的材料进行量化评分。
4、职改办对材料进行整理后,组织学校评审推荐委员会进行推荐、评审。
5、通过推荐人员经学校党委批准后,报送河北省教育厅职改办。
(三)评分办法及投票表决
学校制定职称申报材料量化标准,自2011年开始试行。学校职称材料审核小组在材料审核时,按量化标准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分。
学校评审推荐委员会审定评分结果,按程序进行投票表决。最终排序结果以材料评分及投票得分组合而成,材料评分占60%,评委投票占40%,实行总分末位淘汰。
淘汰率或拟推荐人数将根据申报情况和各级岗位空岗数确定。
表决投票原则上按四组进行:教学系列、卫生系列、转评系列及其它系列。
四、有关政策规定和需要说明的问题
1、实施申报材料实物和在单位局域网电子文本双公示制度。自个人向本单位送交材料之日起,个人申报材料就进入各单位公示期,直至把材料推荐到人事处为止,在有工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各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查阅者对申报材料的查阅。人事处自收到推荐材料到向省报送材料期间,全部职称申报材料向单位和个人公开。2、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申报教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须具备硕士以上学位。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从今年开始原则上停止特殊申报。
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经学校研究,并向省主管部门请示,符合省里发布的下列特殊申报条件之一者,今年原则上允许申报,明年开始停止特殊申报。
(1)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优秀教学成果奖(额定人员);
(2)获省级模范教师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人员;
(3)获得过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均前三名)。
3、硕士点所在学科,不是硕士生导师的原则上不能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生公共基础课教师,任现职以来不讲授研究生课程的,原则上不能晋升教授任职资格;没有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导师经历的教师,原则上不能晋升讲师任职资格。
4、对教学业绩条件的补充规定
申报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的教师,在任现职期间必须有一次以上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需在《申报评审
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一览表》的“业绩成果条件情况”中填写清楚。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由教务处、研究生学院认定。
按照省教育厅规定,申报人任现职以来“有两次以上教学质量评估被评为优秀”,不再等同于满足申报教授、副教授的业绩成果条件,还须满足其它规定的业绩成果条件。
按照省教育厅规定,凡参评教授职称和按破格、引进人才申报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均须到省高校教师职务高级评委会参加答辩。除了对科研、论文等情况进行答辩外,答辩主要侧重对申报人员教学水平的考察,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答辩成绩在评审中将占有一定的比例。
5、关于指导性课题
完成科研计划任务的指导性课题,经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已进行登记(以鉴定证书为准),可以作为职称申报的入门条件,但在评分时与指令性课题区分开。
6、引进人才申报评审职称问题
引进人才的范围:近两年来引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从省外及中直驻冀单位引进的具有高级职称人才,从省外引进的省级以上拔尖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重要成果持有人、特殊技艺人才或持有重大开发价值技术项目的人才。其中无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引进人才须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满一年方可申报。
上述人员,履职考核合格后,经学校同意报省教育厅批准,符合什么条件就可以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时需填写《引进人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在首次参加申报评审时,外语、计算机能力不作为要求,但需填写《引进人才外语、计算机能力免试审批表》,首次参评后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7、转系列改评及晋升问题
因工作需要,转系列申报改评相同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在现岗位工作一年以上。改评后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累计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五年,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累计任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六年,且符合本专业相应档次的申报评审条件。
转系列改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能同次进行。需按照相应系列和相应级别的申报评审条件先执行改评,否则不能晋升现任岗位系列的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8、转系列改评对外语、计算机能力要求问题
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对外语、计算机能力无要求的,转系列改评对外语、计算机能力有要求的其它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参加外语、计算机能力考试,并取得相应合格证。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中对外语、计算机能力有要求且已考试合格的不再参加考试。
9、后取得学历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问题
对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后取得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所取得的学历符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规定的,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按以下条件掌握:
(1)申报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中专毕业,取得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六年以上;大专毕业,取得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四年以上。
(2)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或大专毕业,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六年以上。(3)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七年以上。
10、关于任职资历、外语、计算机免试年龄及退休年龄截止时间
今年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任职资历、外语、计算机免试年龄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退休年龄截止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
11、关于外语(古汉语)、计算机考试免试问题
根据省职改办《关于调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冀职改办字[2007]53号)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冀职改办字[2006]196号)要求,凡符合外语(古汉语)、计算机免试的人员,须提交《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古汉语)免试表》或《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表》,各单位要对外语(古汉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人员的条件认真核实把关。
12、出版物和其它申报材料截止时间问题
职称申报材料截止时间为所在单位向人事处报送材料的规定截止时间(今年截止到9月11日),并以实物为准,清样和出版、录用通知或证明等不列入审查申报资格的统计范围。
13、关于硕士研究生晋升中级职称 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两年可以申请参评中级职称,三年后可申请初聘中级职称。自2012年起,申请初聘中级职称需符合相应任职条件。
14、近五年内出现教学事故者,延期一年申报。
五、有关期刊、论文认定的补充规定
1、关于被索引论文的范围
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A&H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ISSHP)收录的论文(需提供索引证明)。
2、关于国家核心期刊论文范围
(1)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2000年、2004年、2008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期刊发表的论文;
(2)《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发表的与从事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500字以上);
(3)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007年8月5日以后发表的医药卫生类论文按冀职改办字[2007]68号文件认定。
3、增刊和论文集均不在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的认定统计范围之内(被索引论文除外)。
4、学术论文或论著须是在合法期刊上已经正式发表或正式出版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或论著。凡是在已公布取缔的非法刊物上刊登的论文均不予承认,请各单位在评议推荐工作中严格把关,认真鉴别。省职改办规定,凡在未经正式批准的非法出版物上发表的论文,在职称申报评审中一旦发现,按弄虚作假行为处理。被取缔的非法出版物名单按2006年公布的执行。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推荐
1、违法、违纪,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近两年内受到行政、党内警告以上处分者。
2、正在受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审查者。
3、近三年以来平均教学工作量未达到额定要求者。
4、近五年以来考核有一次及以上不合格者。
5、教学效果差或工作水平低,学生及教职工反映较大者。
6、无正当理由不承担本职工作任务者。
7、不能履行相应岗位职责者(经学校同意脱产深造、进修等的除外)。
8、在申报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伪造成果者,两年内不得推荐。
七、关于评审收费
申报高职收取评审费460元/人;申报中职收取评审费210元/人。评审费由各单位统一收齐,待上报材料时一并交纳。材料一经报到人事处,不论评审推荐结果如何,评审费不退。
八、关于上报推荐材料
1、由单位提供上报的材料
(1)《推荐晋升(改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登记表》一份(见附件)。
(2)申报人员《申报评审
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一览表》电子版(每人一个word文件,文件名格式:申报资格+单位全名+姓名.doc,如:教授冶金与能源学院×××.doc)。
2、由个人提供上报的材料
以下材料按顺序每人限装一袋,并打印粘贴材料袋封面。要求散装的材料不要装订。
(1)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三份(每份装订,不要合订),将外语(古汉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贴于表中“考试成绩”栏中,其中一份表内贴原件,另外两份表内贴复印件。
个人填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要求用计算机打印,打印装订要求为:用学校印刷厂提供的专用16开白纸双面打印,打印后从纸张左侧装订(需添加附页的请直接装订附页,不要改变评审表的原有格式与页码)。
(2)《引进人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登记表》一式两份(散装,按引进人才申报的人员填写)。(3)《引进人才外语、计算机能力免试审批表》一式两份(散装,按引进人才申报的人员填写)。
(4)《申报评审
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一览表》一式五份(散装,附件表样为A4纸两页,要求正反面打印在一张A4纸上,表中的“基层单位推荐意见”栏不用签署意见,暂不贴照片)。
(5)职称材料量化打分明细表一式五份。(6)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
(7)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8)任现职以来工作总结。
(9)任现职以来各种获奖证书复印件。
(10)任现职以来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等复印件。(11)其它相关申报材料复印件。以上相关文件及表格见附件。
九、时间安排
9月6日,学校布置职称工作。
9月6日~9月10日,各单位审核申报人材料,签字,汇总。9月11日(星期日),各单位向职改办报送材料。9月13日~15日,学校集中审核申报材料、材料评分。
9月16日,申报材料量化结果公示。学校职称材料审核小组接受个人咨询反馈。
9月17日(星期六)上午,召开职改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相关问题。9月17日下午,职改领导小组向校党委汇报。9月19日,召开评审推荐工作会。
9月20日~21日,向党委常委(扩大)会汇报评审推荐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公示。布置报省推荐人选组卷工作。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6
基层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根据公司《关于做好2013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齐人[2013]1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齐鲁工单人事„2013‟12号)要求,现将我厂2013年的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职称申报
根据集团公司评审条件,申报人参阅相关条件在各单位申报,并由单位专人(培训员)负责。已获得外语、计算机能力考试通过的可到人力资源科查询成绩,参加今年考试成绩未公布的填表时在相应栏目注明“2013应试”。申报人应填写《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汇总表》(附件1),《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汇总表》由单位统一收齐后,加盖所在基层单位(部门)行政公章后上报厂相关管理部门。
申报时间截止至2013年5月6日,各单位及个人在此时间前申报。电子报名表由单位统一汇总后,通过办公自动化上报。
二、相关材料申报
1.参加任职资格评审所提交的材料按照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齐鲁工单人事„2013‟12号)相关要求进行报送,无特别说明的均需提供原件、扫描件(PDF格式)及电子文档。
2.教授级和高级(审计、统计、新闻)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表及相关评审材料提交时间为5月23日前,其他相关层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表》及相关评审材料提交时间为6月14日前。
3.申报人需提供近期免冠小2寸照片1张及电子版,电子照片格式为JPG,240X320,大小不超过100K,以“电子照片—申报人姓名”为文件名。
4.评审材料电子文档命名及排列层级。申报单位以“单位名称”为评审材料上报文件夹名称,内附“推荐工作报告(单位名称)”、“推荐情况汇总表(单位名称)”及每名申报人以“申报专业系列-职称层级-申报人姓名”命名的文件夹,将申报人的所有材料至于文件夹内,按照“评审推荐表”中所填顺序排列并对电子文件进行编号,详见评审材料电子文档命名及层级示意图(附件17)、电子文档文件夹及层级示例(附件18)。
三、提交论文
1.申报教授级及高级(审计、统计、新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评论文提交时间为5月23日前,申报高级(工程、经济、会计、政工)、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评论文提交时间为6月14日前。
2.论文格式要规范,严格按照公司论文编排格式要求编制(附件16)。
四、几点要求
1.要严格把握各项工作的控制时间,逾期报名或提交相关材料视为自动放弃参加评审,不予补办。
2.职称评审工作事关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单位接通知后要高度重视,指派专人负责落实,务必通知到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做好今年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3、相关材料见厂人力资源科主页员工管理模块及附件。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7521681(工程、综合系列)联系人:许洋7521162(政工系列)联系人:穆吉顺
附件1-23:(相关附件内容见压缩包)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7
一、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变化情况、题型及题量分析
(一) 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财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印发200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的通知》{会考[2008]46号}中规定, 200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08年度考试大纲, 即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对于已经参加过2008年度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 可以使用2008年考试用书进行复习, 但需要注意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内容, 待2009年度考试用书出版后, 及时将新教材的主要变化之处予以更正。
(二) 题型
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 2009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仍然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题, 每题1分, 总分20分;多项选择题15道题, 每题2分, 总分30分;判断题10道, 每题1分, 总分10分, 答对得1分, 答错倒扣0.5分。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计算分析题有4道, 每题5分, 总分20分;综合题共2道, 总分20分。考试题型仍然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五种。
(三) 题量
客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从题型分值来看, 单选题在五种考试题型中难度最小, 考生能否在单选题中尽可能高地拿到分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 而多选题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 同时也是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
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复习要点分析
(一) 《初级会计实务》
根据已公布的2008年度考试大纲, 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内容仍为7章。初级会计实务内容不多, 而且重点突出, 每年的考试重分值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第2~3章中。分析近三年考试试题, 笔者将教材中的章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非常重要) , 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第六章财务报表, 这三章的考试分值一般占全书的70%左右;第二层次 (重要) , 第一章总论、第三章负债和第七章成本核算;第三层次 (比较重要) ,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教材中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六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历年考试命题的重点, 考生应重点掌握该部分内容。考生还应认真分析以前年度的考题, 因为综合题部分一般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 而且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如2008年同时考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体项目的计算, 题型都是先做日常业务, 然后计算具体项目的金额, 这较以前是个重要变化, 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二) 《经济法基础》
根据已公布的2008年度考试大纲, 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内容仍为8章。经济法基础分为税法和经济法 (含会计法) 两部分内容, 其中第一部分经济法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八章, 第二部分税法内容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 2007年及2008年税法内容所占分数为70%左右, 经济法知识所占分数为30%左右, 这和以前相比是个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多, 但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 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一般都是主观题的考核内容。
三、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策略分析
(一) 明确学习目的
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目的就是要考试合格, 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自信, 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 态度决定一切。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而不是部分考生所考虑的只是尝试着去体验考试。
(二) 讲究学习方法
建议考生积极参加培训辅导, 或选择相关知名会计网校的网上课堂, 或选择当地财政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的面授, 参加辅导的好处是能掌握重点、理解难点、熟悉答题技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关键是由于参加了考前培训, 对一部份自制力不强的考生能起到约束作用。
(三) 掌握学习策略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8
一、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
各地要把抓好政策落实作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政策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畅通,让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和完善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创业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创业。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办法,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成长成才。要进一步简化程序,降低门槛,优化流程,为毕业生享受政策提供更多便利。会同教育等部门主动为毕业生在校期间享受政策提供帮助,对符合条件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及时发放《就业创业证》,落实好相关政策;对申领求职补贴并符合条件的,要在离校前全部发放到位,补贴标准较低的要适当调高标准。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公开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障毕业生公平就业权益。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以及实施“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中,努力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二、精心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各地要按照改革要求,把就业促进计划作为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以扎实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能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进一步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做好与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信息衔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掌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完善信息分解、核查、反馈等工作机制,健全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逐步实现基于信息化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要主动联系,了解掌握其就业需求和求职意愿,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服务,并做好享受政策情况记录,加强跟踪管理,切实保证服务不断线。扎实开展就业见习工作,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拓展优质见习岗位,建立健全见习管理制度,提高见习质量。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对有培训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重点依托技工院校开展以定向培训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对企业拟录用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以定岗培训为主的上岗前培训,按规定落实好培训补贴政策,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走技能成才之路。要切实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重点对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农村贫困户、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完善“一对一”个性化精准帮扶机制,提高帮扶实效。
三、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各地要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帮助扶持有志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以创业兴业带动就业。切实加强创业培训工作,以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为重点,编制专项培训计划,优先安排培训资源,使每一个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创业培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减轻创业大学生负担,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对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工作,加快建设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建立健全青年创业辅导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交流活动,帮助创业大学生积累经验、获得支持。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合作机制,用好用活市场资源,提高创业孵化成功率。
四、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各地要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能力建设,主动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将到本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免费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对到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所在地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协助办理落户手续,畅通毕业生流动就业渠道。要针对毕业生不同时期求职就业的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突出活动亮点和本地特色,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要加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服务,广泛收集各类企业用人需求,深度挖掘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在组织专业化、跨区域招聘活动的同时,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开发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服务新模式,搭建更加适合毕业生特点的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9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春运工作的通知》,对2013年春运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指出,2013年春运从1月26日开始至3月6日结束,共计40天。初步预测,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34.07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实际完成增长8.6%,其中铁路约
2.25亿人次,增长4.6%;道路约31.04亿人次,增长9%;水运约4308万人次,增长1.5%;民航约3550万人次,增长5.2%。总体看,2013年春运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
《通知》要求,各有关方面要按照中央关于扎实做好春运工作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各省区市要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春运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本地区的春运工作,按照“以客为主、科学组织、协调配合、安全有序”的原则,制定春运工作方案,抓好组织协调。
二是强化监管,保证运输安全。各部门和单位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运输安全“一岗双责”,重视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是增加运力,满足出行需要。各运输部门要在重点热点地区增加车船开行数量和航班班次,努力满足旅客出行需要;城市公交部门要增加客运枢纽集疏运力,特别是要增加高铁车站的公交运力,及时集疏运旅客。在做好旅客运输的同时,也要兼顾货物运输,满足重点物资和生活必需品运输需要。
四是完善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妥善制定和完善春运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应预案,尽可能降低影响和危害。
五是加强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春运工作协调配合机制,中央与地方之间、省市之间、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做好工作方案、预案和措施对接。
六是做好服务,方便旅客出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广大旅客购票,努力提高车、船、航班准点率,营造文明温馨的出行环境。要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营造和谐的春运氛围。
交通运输部要求保障两节及春运群众出行安全
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切实做好元旦、春节和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全力营造节日期间良好的交通运输安全环境。
交通运输部要求,各地要以安全生产现场和基层一线为重心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企业、基层和现场,加强对管辖范围内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车船的监督检查。以长途客运、农村客运等为重点,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监管;以“四区一线”水域和“四客一危”船舶为重点,加强水路旅客运输的安全监管;以严厉打击非法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行为为重点,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长大桥隧工程、冬季用火用电及火工品的使用管理为重点,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施工的安全监管;以安全调度、防拥挤踩踏、防火灾等为重点,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监管。>
民航局部署2013年春运工作 要求各单位全力以赴
2013年春运期间(2013年1月26日―3月6日,共计40天),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将达到355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5.2%。为保证广大旅客在春运期间安全出行、顺畅出行、方便出行,在12月20―21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航空安全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代表民航局对2013年民航春运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单位要全力以赴做好春运工作。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10
粤环人„2011‟21号
关于做好2011年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资格
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省直各有关单位,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深圳市人居环境委、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省人社厅”)•关于做好201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发„2011‟123号)及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做好今年我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受理申报时间
— 1 — 2011年我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受理申报材料时间为8月16日至9月15日(休息日除外)。申报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申报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报评审条件和有关政策
(一)今年的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继续执行1998年以来我省颁布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申报环境保护专业的,可参考附件中的汇编材料。
(二)学历、资历条件执行•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2003‟178号)。职称外语条件执行•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2007‟120号),计算机条件执行•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2002‟81号)、•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2005‟177号)及•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010‟176号)有关规定。继续教育条件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及有关规定。著作、论文条件执行•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2000‟1号)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论文发表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2005‟300号)有关规定,须具有CN刊号、ISSN刊号。
(三)省外来粤人员在我省申报晋升的,考虑到•广东省人— 2 —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2010‟306号)实施的过渡需要,今年对该文第十三条“省外来粤人员须经确认取得我省的专业技术资格后,方可在我省申报评审晋升”的执行不作硬性要求。
上述人员参加我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除按资格条件及相关政策规定提交申报评审材料外,应提交个人人事档案内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对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或考试报名发证审批表(复印件)以及单位聘用评价意见。如对其学历(学位)证书和省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疑问的,可要求提供有关鉴定证明,供各级人社部门和评委会审查。
(四)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两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按•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2007‟19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严格执行原人事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1991‟17号)和原省人事厅•关于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具备国家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问题的批复‣(粤人函„2005‟301号)、•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2007‟197号)等有关规定。
(六)申报人在提交申报材料时,一并提交在现工作单位缴交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并由社保部门加具业务专用
— 3 — 章,复印件一律无效。缴交社保单位和申报单位不一致的或不连续的,不得申报。
三、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如实填写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用表,提交规定材料,并按要求一次性提交全部申报评审材料(过后不补),送单位审核和公示。表格可在省人社厅网站(网址:或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上);著作(主要编著者并已公开出版)或译著及解决专业技术难题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或实例材料,上述材料要求提供原件;
(七)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1张和身份证复印件1份,并贴在•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09版表七)上;
(八)•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表‣(09版表八)1份;
(九)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09版表九)以及任现职以来各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登记表复印件各1份,装订成册;
(十)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高级3000字内,中级2000字内)5份;
上述材料中,第(一)到
(九)项相应表格可在省人社厅(或ISSN刊号的专业学术刊物。
(六)工程类技术成果奖项:包括优秀工程奖、优秀设计奖、全优工程奖、优秀勘察奖、鲁班奖、茅以升奖、梁思成奖、詹天佑奖等。
(七)重大项目:指重要(大)的大型项目。
(八)该汇编如与原文件不符的,以原文件为准。
— 13 — 附件三
环境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
(汇编)
评审标准:环境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粤人职„2000‟1号)
一、适用范围
我省从事环境科研、监测、评价、规划、工程设计、自然保护、技术信息等工作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员。(粤人职„2000‟1号)
二、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粤人职„2000‟1号)
(一)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三、学历、资历条件
根据粤人发„2003‟178号文精神,学历、资历条件如下:
(一)获得博士学位后。„其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论著等条件必须是获得博士学位后做出的方为有效。‟
(二)取得中级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以上。
四、外语条件
根据粤人职„2000‟1号和粤人发„2007‟120号文件精神,外语条件如下: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外语A级考试,成绩达到人事部划定的合格线。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1)出国留学或在国外连续工作时间在1年以上的(须出具国家留学人员服务机构或驻外使领馆的有效证明)。
(2)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且个人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20万字符的(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测试)。
— 15 —(3)获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申报时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历鉴定证明供审核,后者随申报材料上报)。
(4)获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现从事非外语专业工作的(要求同上)。
(5)取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BFT(A)级。(6)具备博士学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2、取得下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
(1)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以获奖证书、证明材料为准,下同)。
(2)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的。(3)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的。
(4)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5)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前3名),或地级以上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排名前3名)。
(6)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前3名),或地级以上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3名)的。
(7)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3、在下列地区、行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 16 —(1)在乡镇及以下基层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的。
(2)在县(不含市辖区)属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类、农业类(不含农业科研)专业技术工作的。
(3)在地级市及以下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地质勘探、水产、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的(在野外时间不少于8年,每年在野外时间不少于6个月)。
4、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1)1960年(含)以前出生的。
(2)1977年恢复高考统考前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且毕业的。
5、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1)转换系列评审,申报评审与转换岗位前同档次专业技术资格的。
(2)1997年以后,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取得合格成绩,现申报高一级别专业技术资格仍需参加该级别外语考试的。
(三)符合下列条件者,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可放宽到40分以上:
1961~1965年(含)出生,且从事非高教、科研岗位工作的。
五、计算机应用技术条件
根据粤人发„2002‟81号、粤人发„2005‟177号、粤人发„2005‟180号、粤人发„2006‟122号和粤人发„2010‟176号文件精神,计算机应用技术条件如下:
— 17 —
(一)须通过5个(县以下基层单位4个)及以上模块考试。
(二)•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只作为继续教育证明,不作为计算机能力的有效条件。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相应科目(模块)的考试:
1、计算机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2、在计算机室(中心)直接从事计算机工作3年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3、取得博士学位者;
4、计算机专业专职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
5、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或水平考试获得程序员以上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6、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
7、符合粤人发„2004‟223号文规定的突出贡献人员、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离退休人员
8、在农村乡(不含镇)属单位工作,或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求,须进行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个人选修科目学习,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者72学时。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
— 18 — 必修内容和学习时间。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确定,统一部署安排,每年定期发布公需科目学习指南;环境保护专业科目学习指南由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确定,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后发布;选修科目由个人提出与本专业相邻或相近的学习计划商单位确定。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按照•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进行登记管理。
七、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之一(粤人职„2000‟1号):
(一)从事环境科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主持或主要参与二项以上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地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省内空白。
3、主持或主要参与三项以上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并取得显著效益。
4、负责开发环保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三项以上,并取得显著效益。
(二)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环境工程的全过程,并通过验收。
— 19 —
2、主持或主要参与五项以上小型环境工程的全过程,并通过验收。
3、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大中型工程运行,并主持二项以上大中型环境工程设备重大检修、抢修方案制定和实施。
4、主持或主要参与开发、应用环境工程新技术三项以上,并取得显著效益。
(三)从事环境监测、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一项以上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地级市科技项目二项以上或地级市业务主管部门、县级科技项目四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并参加了相应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国家级科技项目一项以上或省(部)级科技项目二项以上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地市级科技项目三项以上。
3、作为某专项技术负责人,负责数据综合分析和各类报告编写于审核工作三年以上,达到省级以上先进水平一项或经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采用的三项以上。
4、作为技术负责人,从事采样选点、分析、数据处理到报告编写等全过程四年以上;或作为某一环境要素负责人,从事该要素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报告编写等技术工作四年以上。达到省。
— 20 — 级以上先进水平一项以上或经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采用三项以上。
5、主编环境标准、监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三项以上,或主持编写环保部门中长期规划及有关重点项目的论证三项以上,并被有关部门采用。
6、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开发应用不同类型的监测新技术或新仪器三项以上。
7、在环境监测信息利用中有独到见解,起草或主持起草关于环境状况(含污染事故)等专题报告五项以上,并被省(部)级环保部门采用。
(四)从事环境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要参与制定、修订地市级以上颁布的环境法规、规划、标准、技术政策等三项以上。
2、主持制定科技或监测计划三年以上,实践证明其计划既先进又行之有效,对出成果出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3、对三个以上企业的三废治理进行技术指导,提出工艺技术改进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经鉴定验收,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
4、主持推广环保新技术三项以上,并为实践所应用,效果显著。
八、业绩成果条件
— 21 —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业绩成果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二)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三)获得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省(部)级以正式文件列为重点成果推广项目的课题或研究成果的技术负责人。
2、被省(部)级确定为定型产品并转化为商品生产、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研究成果二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
3、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有三项以上解决了所在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或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改善。
4、承担完成大型环境工程项目一项以上、或中型项目二项以上、或小型项目五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实施后经有关部门验收确认为有效解决了所在地环境问题,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开发应用环境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并转化为商品,在实际中获得推广应用三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
6、负责重大监测技术工作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环境科研、环境调查、环境规划、影响评价、工程验收、毒性鉴定,以及准则条例、手册、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报告的编写,监测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监测质量保证、监测方法研究开发、监测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监测仪器研制、改进等,其成果有三项以上受到市(厅)级以上表彰或被采用。
7、获得国家或省级优质实验室的主要技术人负责人。
8、制订、修订地市级以上环境法规、规划、标准、技术政策等的技术负责人,其技术管理成果有三项以上被正式推广应用。
9、对企业三废治理进行技术指导的技术负责人,有三项以上被企业采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九、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粤人职„2000‟1号和粤人发„2005‟300号):
(一)出版著作1部,及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
(二)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
(三)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
(四)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在— 23 — 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
十、附则
(一)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二)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科技成果奖:主要指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
(四)疑难技术问题:指在项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本专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
(五)主持或负责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指负责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论证、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并承担其中重要技术工作。
(六)技术骨干、主要参与(加)、技术负责人:指为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某一方面的技术负责人或具体承担某一项主要技术工作,并完成其中的具体工作。
(七)项目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方案调研、论证、设计、实施、调试、验收、报告编写等。
(八)大中小型项目:按国家环境工程设计资质要求划定。
(九)专业学术刊物:指取得CN或ISSN刊号的专业学术刊物。
(十)该汇编如与原文件不符的,以原文件为准。
附件四
环境保护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
(汇编)
评审标准:环境保护专业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法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较显著,取得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中取得较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较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粤人职„2000‟1号)
一、适用范围
我省从事环境科研、监测、评价、规划、工程设计、自然保护、技术信息等工作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员。(粤人职„2000‟1号)
二、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粤人职„2000‟1号)
(一)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
——
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三、学历、资历条件
根据粤人发„2003‟178号文精神,学历、资历条件如下:
(一)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前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累计3年以上。
(二)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得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
(五)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或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8年以上。
四、外语条件
根据粤人职„2000‟1号和粤人发„2007‟120号文件精神,外语条件如下: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外语B级考试,成绩达
到人事部划定的合格线。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1)出国留学或在国外连续工作时间在1年以上的(须出具国家留学人员服务机构或驻外使领馆的有效证明)。
(2)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且个人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20万字符的(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测试)。
(3)获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申报时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历鉴定证明供审核,后者随申报材料上报)。
(4)获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现从事非外语专业工作的(要求同上)。
(5)取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BFT(A)级。(6)具备硕士学位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2、取得下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
(1)获得地级以上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的(以获奖证书、证明材料为准,下同)。
(2)获得地级以上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的。
(3)取得已授权发明专利(不含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
3、在下列地区、行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1)在乡镇及以下基层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的。
——
(2)在县(不含市辖区)属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类、农业类(不含农业科研)专业技术工作的。
(3)在地级市及以下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地质勘探、水产、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的(在野外时间不少于4年,每年在野外时间不少于6个月)。
4、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1)1960年(含)以前出生的。
(2)1977年恢复高考统考前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且毕业的。
5、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1)转换系列评审,申报评审与转换岗位前同档次专业技术资格的。
(2)1997年以后,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取得合格成绩,现申报高一级别专业技术资格仍需参加该级别外语考试的。
(三)符合下列条件者,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可放宽到40分以上:
1961-1965年(含)出生,且从事非高教、科研岗位工作的。
五、计算机应用技术条件
根据粤人发„2002‟81号、粤人发„2005‟177号、粤人发„2005‟180号、粤人发„2006‟122号和粤人发„2010‟176号文件精神,计算机应用技术条件如下:
(一)须通过4个(县以下基层单位3个)及以上模块考试。
(二)•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只作为继续教育证明,不作为计算机能力的有效条件。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相应科目(模块)的考试:
1、计算机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2、在计算机室(中心)直接从事计算机工作3年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初次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
4、计算机专业专职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
5、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或水平考试获得程序员以上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6、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
7、符合粤人发„2004‟223号文规定的相关人员;
8、在农村乡(不含镇)属单位工作,或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求,须进行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个人选修科目学习,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者72学时。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必修内容和学习时间。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确定,统一部署安排,每年定期发布公
——
需科目学习指南;环境保护专业科目学习指南由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确定,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后发布;选修科目由个人提出与本专业相邻或相近的学习计划商单位确定。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按照•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进行登记管理。
七、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之一(粤人职„2000‟1号):
(一)从事环境科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
2、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二项以上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课题应具有省内先进水平。
3、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二项以上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和环保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开发项目。
4、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制订、修订区域的环境规划、标准、技术条例、新监测方法等二项以上。
(二)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一项以上大中型环境工程项目的设计、调试等过程。
2、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大中型二项环境工程招标。
3、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三项以上小型环境工程的设计、调试
等过程。
4、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二项以上大中型环境工程设备重大检修、抢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5、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二项以上环境技术的开发、国外环境工程新技术消化、吸收的工作。
6、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二项以上环境工程技术改进、改造或设备研制等工作,并已通过技术鉴定和验收。
(三)从事环境监测、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市(厅)级主管部门以上科技攻关课题或重点课题一项以上。
2、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市(厅)级以上科技项目或市(厅)级主管部门科技项目二项以上。
3、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二项以上环境标准的制订。
4、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二项以上市(厅)级环境规划或主持中型以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及报告编写。
5、参加四年以上环境监测包括采样、分析、提交数据报告等全过程技术工作。
6、参加四年以上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环境质量报告编写等全过程技术工作。
7、完成监测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或开发应用监测新技术或新仪器一项以上。
—
—
(四)从事环境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制订、修订环境法规、规划、标准、技术政策等二项以上。
2、参加编制科技或监测计划二年以上。
3、参加新技术推广或对企业三废治理提出工艺技术改进方案二项以上,并被采用。
八、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业绩成果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二)获得有一定价值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省(部)级以正式文件列为成果推广项目的课题或研究成果的主要参加者。
2、被省(部)级确定为定型产品并转化为商品生产的研究成果主要参加者。
3、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有一项解决了所在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或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改善的主要参加者。
4、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承担了大型环境工程项目一项以上,或中型项目二项以上,或小型项目五项以上,实施后经有关部门验收确认为有效解决了所在地环境问题,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32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开发应用新技术,或消化、吸收国外环境工程新技术一项以上,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主要贡献者。
6、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二项以上环境工程技术改进、改造等工作,并已通过技术鉴定或验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7、在监测技术工作中,其成果有一项以上被国家、省、市(厅)级主管部门采纳,并推广应用的获奖者。
8、在国家或省级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控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技术骨干。
9、在创建国家和省级优质(优秀)实验室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技术骨干。
10、主要参与制订、修订环境法规、规划、标准、技术政策等,其技术管理成果有一项以上被正式推广应用。
11、对企业三废治理设备实施技术管理,能保证企业设备连续正常运转,被企业和环境部门认可,并取得明显的效益。
九、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粤人职„2000‟1号和粤人发„2005‟300号):
(一)出版著作1部。
—
—
(二)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
十、附则
(一)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二)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科技成果奖:主要指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
(四)疑难技术问题:指在项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本专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
(五)主持或负责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指负责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论证、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并承担其中重要技术工作。
(六)技术骨干、主要参与(加)、技术负责人:指为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某一方面的技术负责人或具体承担某一项主要技术工作,并完成其中的具体工作。
(七)项目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方案调研、论证、设计、实施、调试、验收、报告编写等。
(八)大中小型项目:按国家环境工程设计资质要求划定。
(九)专业学术刊物:指取得CN或ISSN刊号的专业学术刊物。
(十)该汇编如与原文件不符的,以原文件为准。
—
【关于做好2013年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做好2013年组织发展工作的通知10-14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08-11
关于做好2012年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06-11
关于做好2011年防汛工作的通知10-15
关于做好2014年夏季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及学位授予等工作的通知范文11-03
关于做好2013年度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10-21
关于做好2010年党建考评准备工作的通知12-07
关于做好广西2013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08-23
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晋升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卫生、工程专业)07-10
关于做好2008年狂犬病防控工作的通知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