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2024-08-11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精选12篇)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1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直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做好我省2011年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赣人社字[2011]223号)精神,现就做好2011年全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

江西省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范围为:

1、有关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校教师系列、高职教师系列、实验系列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2、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专教师系列、实验系列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3、省级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教师系列、实验系列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4、省直(中央驻赣)单位所属的中小学(幼儿园)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5、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教师系列、实验系列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申报条件、程序和要求

1、申报条件、程序及要求按照省人社厅《关于做好我省2011年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赣人社字[2011]223号)、原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工作的通知》(赣人发[2003]35号)的要求执行。

2、2011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学历、学位、业绩(含论文论著)、年龄终算时间为2011年7月31日。其工作年限、资历、聘任时间终算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时间均按满周年计算。从2012年起,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其资历和业绩从取得现资格之年起计算,终算时间为申报评审前一年的12月31日。个人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提供的工

作量,论文论著、科研课题和获奖成果等工作业绩必须是任现职以来至资历终算时间内所取得的。

3、因工作岗位发生变动,需要转换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当年可以先申报转换评审现岗位所对应系列的同级专业技术资格,第二年再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4、各申报单位必须将申报人员的业绩材料在本单位公开展示,并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真实,申报人员的资历和业绩是否符合申报资格条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将公示材料一并上报。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评审要求,吃透文件精神,严格把关,做到不符合评审条件的人员不上报。不规范的申报材料不上报。

5、各学校、各单位要通过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加强学风师德建设,建立学术诚信机制,强化学术职业道德规范,把学风师德建设落实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6、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机构在职称评审工作中要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各设区市教育局要认真贯彻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赣教字[2008]16号)、《关于印发江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赣教人字[2009]20号)精神,把师德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时,有担任班主任等学生德育工作经历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要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高校要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认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工作业绩应视同于教育教学工作量和工作业绩,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评审通过比例应不低于从事其他专业课教学人员。

7、省属有自主评审权的高校要认真组织好本校的评审工作。评审前请将评审工作计划报省教育厅(包括评审工作时间安排、评审程序等),按规定时间将申报人员材料送省教育厅资格审查,评审结束后及时将评审情况及结果报省教育厅。

三、报送材料及要求

1、申报评审高、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送评材料:

(1)《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1份);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3份);

(3)《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20份);

(4)《取得现资格以来公开发表论文(论著)和承担科研课题(项目)登记表》20份;

(5)《代表作(论文、论著)鉴定表》1份;

(6)《个人业务自传》20份(破格、挂编人员提供);

(7)《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份;

(8)反映本人业绩、水平、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数量的有关材料1份(以《业绩材料目录》为封面装订成册)。

2、材料要求:

(1)评审材料的填写、审核、报送严格按原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工作的通知》(赣人发[2003]35号)操作;

(2)《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必须对照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或破格条件逐条逐项填写,复制时不得改变表格式样和大小;

(3)申报评审的专业必须填写准确;

(4)著作、论文、荣誉证书、完成的研究课题等业绩材料应提供原件(研究课题材料必须包含课题申报书、研究内容、结题鉴定表、结题证书),非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经鉴定有抄袭问题的论文不能作为评审业绩;

(5)申报人员所提供的业绩材料必须统一编号,填入《业绩材料目录》,并在相关的业绩材料的右上角标注“业绩材料××号”,然后用《业绩材料目录》作封面,按材料编写顺序装订成册(或装袋);

(6)业绩证明材料的编号顺序必须与《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中所填写的先后顺序一致;

(7)申报人员所填的工作量、课时量等,均按来填写并分别附单位人事、教务部门的证明;

(8)《专业技术资格审查表》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上的设区市(主管部门)一栏,必须填写设区市(主管部门)全称,并标明设区市(主管部门)代码,联系电话栏必须填写申报人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9)申报人员在填写《业绩材料目录》时,必须将自己的论文代表作名称填写在“代表作1”、“代表作2”两栏内,并在论文代表作的右上角注明“代表作1”或“代表作2”字样;

(10)《业绩材料目录》上必须加盖设区市或厅局人事(职改)部门的印章;

(11)各单位在报送高、中级评审材料的同时,请将申报人员基本信息表及软盘一并报送;

(12)各单位要严格审核把关,对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负责。因申报材料不真实、不规范、不完整对评审结果造成影响的,由单位负责。对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将严肃查处。

四、时间安排及其他1、2011年8月20日至25日,接收并审核省直(中央驻赣)单位、教育厅直属单位、民办学校教师和实验系列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

2、2011年9月10日至9月20日,接收省职称办资格审查通过后的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

3、2011年11月底完成评审工作。

4、评审结束后,请各申报单位按通知的时间及地点领回申报人员的评审材料,逾期不领的单位自行承担材料缺失的责任。

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认定、答辩收费,按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收费标准的复函》(赣发改收费字 [2004]52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2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1]26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2011]27号) 精神, 经省政府同意, 现就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 工作通知如下:

一、扩大参保覆盖面

(一) 巩固和扩大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

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的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 继续将城镇非从业居民, 包括老年人、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 (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 、少年儿童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等, 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使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二) 完善参保个人缴费机制。

积极探索跨年度自动续保机制, 各地应设立灵活的缴费时间和简便的个人缴费方式, 采取委托银行代扣代缴、电话或短信提示缴费、开放日常缴费窗口等多种措施, 方便居民依法主动缴纳和自动续保。

二、落实筹资标准

(一) 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2011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 其中省级财政根据各地财力情况, 分档给予补助。具体为:省级财政对原有120元继续按照原财力分档补助, 对新增80元省级财政按照新财力分档补助, 补助比例统一为80%、60%、40%、25%。

在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 扩大对困难居民参保个人缴费政府补助范围, 将现行规定对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所需个人缴费由政府给予补贴的对象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各地要尽快按规定将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所在地财政补助范围。

(二)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在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的同时, 各地要充分考虑不同参保对象经济承受能力、居民收入增长、待遇水平提高等因素, 分类制定个人缴费标准, 原则上2011年参保居民人均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每人50元。积极探索居民医保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机制, 鼓励居民多缴费, 享受较高的医疗保障待遇。

三、完善待遇政策

(一)

各设区市应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 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基金, 稳步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减轻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

(二) 全面开展门诊统筹。

1. 建立普通门诊统筹。

普通门诊统筹是针对参保居民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以外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和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给予一定限额报销的保障制度。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所有设区市所辖县 (市、区) 全部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工作。

普通门诊统筹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普通门诊统筹的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10%左右。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出与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统筹基金支出分别列账, 统一管理。

普通门诊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由设区市确定。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为国家基本药物和我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费用, 以及符合规定的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按规定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 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各地要积极探索普通门诊统筹费用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等费用结算办法, 具体结算方式由各设区市确定。

普通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在已列入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学校医疗机构中选择, 启动阶段, 参保居民就近选择一所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本人普通门诊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选择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实行一年一定, 中途不予变更。

2011年当年大学生日常医疗继续按照现行办法执行。

2. 扩大门诊特殊疾病病种。

在对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保障的基础上, 2011年特殊病种的保障范围扩大到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各地要将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范围。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门诊特殊病种保障水平, 鼓励这部分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 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

(三) 调整住院报销医保政策。

1.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

各设区市要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 合理调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 各层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到10%以上, 优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住院费用支付比例。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且不低于5万元。

2.全面启动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2011年各设区市建立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 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5%左右, 以各设区市为统筹单位。各设区市为城镇居民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可以采取由医保中心经办或委托商业保险办理等多种方式, 帮助解决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 具体报销比例由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一) 加强转诊和异地就医管理。

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转诊的支付政策。加强区域间医保经办机构协作, 参保居民在异地务工或随子女异地居住的, 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就医办法, 办理异地居住登记手续并享受相关医疗待遇, 做好参保居民异地就医服务工作。

(二)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各设区市要加快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结合门诊和住院的特点, 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付费办法, 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评价体系, 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机构的优势, 积极推广使用稽核软件, 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日常诊疗多维数据监督。要加大对欺诈、违规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研究逐步将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

五、加快推进设区市统筹

各设区市必须严格执行闽政[2007]29号文件规定, 落实设区市统筹, 在设区市范围内实现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经办流程、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 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险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 确保参保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险待遇。实施中退到县级统筹的设区市, 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任务繁重, 各设区市要按照本通知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抓紧调整2011年所辖县 (市、区) 统一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 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设区市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报告。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财政厅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3

一、保证高考安全顺利举行。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强化高考安全管理,完善国家教育考试环境综合整治部门协作机制,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联防联控,切实履行职责。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把高考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把试题试卷安全和考试安全作为工作重点,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对命题、制卷、试卷运输、保管到施考、评卷、分数合成等各个工作环节,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对可能或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强化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要继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重点打击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替考和群体性舞弊等违规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监控并及时清理通过网络、手机、校园小广告等传播涉嫌试题泄密和作弊信息,打击兜售作弊工具、帮助考生作弊、诈骗考生等违法行为。要确保高考数据信息安全,对工作中需要阶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个人的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严禁以信息发布或传递等谋取非法利益。

二、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定位,坚持导向、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积极探索高校自主考核与高考、高中学业成绩及成长记录相结合的人才选拔评价方式。要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坚持标准、严格自律、体现特色,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高职招生评价机制。2011年开始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已实施综合改革的省份要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加快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体系的步伐。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改革的省份,要完善志愿填报及录取系统,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对考生的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

三、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中学,要各尽其责、相互配合,不断加强招生考试诚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公示的具体要求,要会同公安、民族、体育、科协等部门,加强对考生资格或身份,特别是对申报高考加分的考生及其项目、艺术或体育等特殊类型考生的联合审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高等学校在招生信息公示和考试录取期间,要向社会公开招生考试违规举报信箱、电话及受理举报的单位和地址,安排专人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核查处理,确保公示、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0号)的要求,统筹协调,研究制订本省(区、市)清理规范地方性加分项目的方案。高等学校要遵照国家有关招生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招生章程、有关特殊类型招生简章和各项具体招生办法,所有类型的招生均要明確具体要求,加强相互衔接,确保统一、完整、清晰。

四、营造良好的高考社会环境。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加强对高考宣传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精心策划实施,打好主动仗。要结合重要工作环节和工作时段,广泛宣传高考基本政策、改革举措、程序规则、诚信考试等各项做法、措施和要求。大力宣传高考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加强教育招生考试宣传载体及网络平台建设,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适时进行高考预警或案例宣传,揭露中介欺诈伎俩,提醒考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要继续做好肢体残疾、患有疾病以及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群体的考试服务和招生录取工作。落实高考体检取消乙肝项目检测,除患有传染性疾病、无法完成学业的疾病及学习不能自理者以外,考生的身体状况只要不影响专业学习和其他学生,高校均不得仅以身体状况为由拒绝录取或加以专业限制。

五、严肃查处招生考试违规行为。要加强招生考试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为考生服务、依法治招、廉洁自律的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纪检监察工作力度,严格执行高校招生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各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案件。严禁将录取行为与收费挂钩,严禁将提前交纳学费等任何费用作为是否录取考生或考生确认录取的依据。对未经我部核准计划擅自招收的学生或未经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一律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高校或中学,不仅要取消其相关招生或推荐资格,还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并将违规事实及处理结果予以通报,或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有关报名、考试、录取管理及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等办法,按照《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教学〔2010〕1号文件附件)执行。

请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速将本通知转发至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普通高校。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4

继续教育验证工作的通知

(6月4日前上报教办)

各教育指导中心、区属学校(幼儿园)、成教办、星海青少年宫: 为了做好2008年我区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继续教育验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验证范围和要求

(一)验证范围:2008年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

(二)验证要求: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08年我市中小学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继续教育学分验证工作的通知》(穗教组人〔2008〕26号)要求,2008年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提交2003—2007年《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以下简称《证明书》)。

(三)学分要求:总学分25学分(每年各5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2学分,信息技术全员培训4学分,教研活动5学分。

(四)验免修学分要求:参加提高学历层次培训、境内外培训以及其它培训,要提交相应的免修学分,不能直接根据原件认定学分。

(五)信息技术全员培训考核学分统计调整为:凡未通过2003—2007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考核的教师,但取得广州市人事局所规定的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的,可视为完2-

3.2008年继续教育验证申报中级职称人员名册表

4.2008年继续教育验证申报初级职称人员名册表

(联系人:梁洪标,联系电话: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5

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中学、中心学校,局属各单位:

根据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及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相关职称评审文件精神,现就2017年固镇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固教体„2017‟107号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研、电教机构教研人员等。根据《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少先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2012‟69号)精神,按照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分学科评审的办法,增设“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科目。

二、事业单位实行按岗申报

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必须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的规定,各单位要在核定的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内申报评审。

三、申报条件

今年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评审条件要求按照省人社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人社发„2016‟13号)文件执行。

四、申报材料

(一)表格和证书

1.各单位报送《

年蚌埠市申报

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单位汇总表),高级、一级分别填写,各报一份,同时将Excel电子表格(附件1)一并报送,表格报送前要认真校对。

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已办理人事代理手续,且与学校签定正式聘用合同,符合申报条件,由本人申请,经学校同意,人才交流中心盖章后,按属地和管理权限上报。

2.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及一级教师职称评审人员填写《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2份(附件8,正反面打印);二级、三级填写《蚌埠市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考核认定登记表》,一式2份(附件9,正反面打印)。职评有关表格和材料应要以单位报送,各单位分管职评工作的领导在报送评审材料时须带岗位设置手册。

3.申报高级教师须填写《蚌埠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资格材料鉴定表》(附件2),一式两份;申报一级、二级和三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须填写《蚌埠市申报 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资格简明登记表》(附件3),一级一式两份,二级、三级一份。4.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书或单位聘文、继续教育证书、普通话证书、校长岗位培训和校长提高班有关证书、获奖证书等均提交原件。

5.继续教育证书审验以单位报送审验。申报高级教师,先到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后到县人社局考核科,再交县教体局组织人事科以便统一到市人社局统一审核,审核后装入职评材料袋。申报一级教师、二级教师的继续教育证书经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审验后到县人社局考核科审核,应在交申报材料前审核结束并装入材料袋(审验时需交:普通话证书、继续教育证书、2015-2016和2016-2017学《校本培训报告册》)。申报高级、一级职称的还要报送《申报中级以上职称典型课例人员花名册》。所有表格请在组织人事科群或市教育局文件附件中下载。

(二)能力条件方面材料

1.申报高级教师须撰写一篇较高水平的反映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行动报告或教育叙事;申报一级教师须撰写一篇有一定见解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2.提交经学校或学校教务部门提供的基本任期内授课计划、课表、出勤情况证明和工作量情况(工作量饱满是指不低于本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的平均工作量,学校要明确本校本课程的课时数和任课教师数等情况)等原始材料。

3.提交经学校验证的上一学年(限2016-2017学)原始、完整的教学设计(对担任2门以上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原始教学设计需同时提供,须明确一门为主要申报学科,教学设计必须本人手写),并从中自选2—3篇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课例分析,有教学反思,杜绝抄袭。

4.担任班主任(或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负责人)或兼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并胜任本职工作的相关材料(包括工作计划、实录、总结及取得的成绩等)。

5.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及指导青年教师方面材料:申报高级教师须提供基本任期内听课指导及主持研讨材料,校内公开课和校际公开示范课材料,以及任现职以来辅导青年教师取得成效的材料(公开课需提供开课通知或开课计划、教学设计、听课人听课记录、听课评价,校际公开课还需提供综合评价;培养青年教师材料需提供过程性材料,包括听课记录、指导工作小结、青年教师的证明和心得、学校的证明材料等);申报一级教师的须提供近3年的原始完整的听课记录。

6.典型课例教学材料。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典型课例教学,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申报一级教师职称的,由县教体局、人社局统一组织。

7.凡申报高级教师、一级教师职称的城镇教师须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申请高级教师2年(含2年)以上、申请一级教师1年(含1年)以上。2016年9月之前支教的按原支教形式,之后的须顶岗支教(承担常规课堂教学任务),顶岗支教提交材料包括任课表、教学设计、学生成绩、教学计划、总结等过程性材料和支教工作总结、考核表等。

(三)业绩材料

提供任教学科教育教学成绩及获奖证书(注:按《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人社发„2016‟13号)规定的完 整材料,标出最强项)。提供获奖证书的同时附举办此次活动的通知、结果等文件,并经单位审核盖章。业绩条件6中的教育教学综合测评、绩效考核或考核要提供学校组织测评或考核的方案及学校具体的原始材料或复印件加盖公章,能有效体现出申报人的位次。

(四)教研科研成绩材料

提供紧密结合本学科教育教学实际的教研、科研论文及有关获奖证书(注:按《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人社发„2016‟13号)规定的完整材料,标出最强项)。

以上各项材料要求仅为教师申报职评材料提供参考,提交材料的具体要求须按照《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安徽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和《安徽省教研、电教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规定执行。所有申报材料均须在显著位置标明申报人单位、姓名。

五、时间安排

(一)学习动员、材料准备及初审:9月29日-10月上旬。

(二)申报一级教师材料报送及考评课安排:各单位于10月14日之前将《2017申报

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单位汇总表)Excel电子表发县组织人事科邮箱,10月11日-13日各单位将申报材料报县教体局组织人事科。申报中级职称的典型课例教学工作,由县教体局、人社局统一组织,于2017年10月23日前完成。

(三)申报高级教师职称人员材料报送时间为2017年10月25-27日,具体申报材料报县教体局组织人事科。典型课教学安排由市教育局通知。

(四)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以省教育厅、人社厅通知为准。

六、关于2017年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认定

我县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认定,按照省人社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人社发„2016‟13号)和市人社局、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由我县负责组织认定,今年初级职称认定增加考评课环节,由县教体局、人社局统一组织实施,具体通知另发。申报材料于11月22-24日报县教体局组织人事科。

七、有关事项及要求

(一)各学校(单位)成立以同行专家和一线教师为主的推荐委员会(一般不少于7人),对参加竞争推荐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推荐意见。学校(单位)根据推荐委员会的推荐意见,结合参加竞争推荐人员任现职以来各学的考核情况,按拟聘岗位数量和分配的推荐数额,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申报人所在学校(单位)对通过推荐拟参加评审的人选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对,并将申报人的基本情况、评审材料及考核结果等在本校规定地点公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对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教育教学业绩、专业技术(学术)水平以及工作表现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意见,并填入评审表及《申报人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审核材料鉴定表》中;要在评审表、鉴定表等表格的相应栏目签署意见,申报人及学校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应签字确认。每位申报人员须填写《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

对原始材料不真实,公示有异议且调查问题属实的,不得推荐。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各单位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材料坚决不能上报。对提供虚假材料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五年内不得申报,并视情节对学校主要领导及经办人予以处理。对未按规定程序开展申报、评审工作的,其推荐、评审结果一律无效。对上评审委员会综合评议时未通过者,若无新的专业工作业绩,本不予受理。因弄虚作假停止申报年限内的人员严禁上报。

(二)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贯彻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通知》(皖人社秘„2016‟81号)要求,2016年起,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公需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三)今年起,不再认定一级、二级、三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全部统一参加评审,取消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申报职称条件。

(四)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工作年限、任职年限、专业年限的时间均计算至2017年12月31日。

(五)凡申请转岗评审高、中级职称的人员,须提供专题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市人社部门同意后,方可报相应的评委会评审。

(六)对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任教专业不相符的,可通过连续参加3个月以上所申报专业或相近专业继续教育并取得结业证书,或在完成正常继续教育规定学时后再参加所申报专业或相近专业继续教育满400学时。继续教育证书须经市人社局审验,否则不予接收其申报材料。

(七)申报人的个人材料,应按申报条件一一对应分类整理,并使用尺寸规范的评审档案袋分装材料。评审档案袋由申报人员自备,参考样式及填写要求见附件7。不按规定报送的材料不予接收。

教师职称评审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牵涉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单位领导务必高度重视,成立学校初评委员会,认真进行初评和审核,把好政策关、质量关,对报出的每一份材料都要负责,对申报人提交的各类证书原件进行认真审核,并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审核人签字。对不符合申报要求的材料坚决不能上报,对包庇袒护或把关不严上报虚假材料的,视其造成不良后果的情节轻重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经办人员予以处理。

其它未尽事宜按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及市教育局、市人社局有关文件执行。联系电话:6018719 6013815 邮箱:gzxjyjrsk@126.com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6

苏联院办〔2011〕30号

关于做好2011年高校教师资格

认定工作的通知

各分院: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苏教办人[2011]7号)精神,为认真做好我院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范围

凡担任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取得高校教师资格,没有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教师,将不得申报高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二、时间安排

1.网上申报时间:2011年9月11-20日,申请人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

(2)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材料袋。

(3)当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总结一份。*

注1.申请表在网上报名时打印。

注2.材料袋里其它的材料包括思想品德鉴定表、体检表、教学任务表及教师资格相片页等都在江苏教师教育网上下载。附件: 1.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流程

2.报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材料要求

3.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人员名册(样表)

4.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分院代码编号

(附件1-4请点此一并下载)

二○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主题词: 高校 教师 资格 通知

抄送: 江苏省教育厅,各市教育局,有关部门。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7

(1)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对象是教师。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意愿和自身成就被他人承认的愿望是较强的,由于教师工作业绩的体现往往要经过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得以印证,因而教师往往容易将自身职称的高低作为自己从教成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认可程度。现实中,教师工资与职称又是紧密挂钩的,评上职称,工资随之就能兑现,也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

(2)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象是“失败者”。未能评上职称的人本来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客观地说,思想政治工作只能会给“失败者”带来些许心理抚慰,不会为之解决太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其表面上存在着“非互利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容易处于被动状态。

(3)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阶段性。从时限上讲,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间短、人员广、密度大等特点,处理不好,易于激化矛盾,容易留有后续的不良影响,且直接影响当前的其他工作,为下次的职称工作种下矛盾的根结。

(4)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说服”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说服”又不完全等同于劝说,单纯的劝说不利于解决教师心底的真实想法,单靠“说服”,又不能佐以其他行政手段,本身就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只要求教师“讲敬业、讲奉献、顾大局”,是不能以理服人的。只能先讲清政策、讲明道理,使对方理解,然后解开对方的思想疙瘩,使之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目前,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文件依据仍然使用2001年出台的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文件,尚没有专门的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评审的相关文件制度。职评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完善规范的过程,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印证和改进,职评政策的制定是基于绝大多数教师的普遍情况而定的,它不可能涵盖所有特殊情况的解释。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完全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审定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这对高职教师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再者由于受职数名额的限制,各院校总是存在着甲上乙下还是乙上甲下的问题,而综合评价二个孰优孰劣,则更是一道难题,没有形成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难以服众。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进行校内推荐时,都是由校内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审推荐,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归根到底脱不开人对人的综合评价,多数人靠“印象”,这就不可能完全排除人的主观性的存在。

2 如何做好高职教师职评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职评工作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挥职评工作的能动性,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为此,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是要围绕着师资队伍建设的主线,思想政治工作得力,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如果处理不好,首先影响的也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搞好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遵循一般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外,还要考虑其自有的特性,把握好几个原则。

2.1 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客观公正的原则。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更要遵循公正原则,坚决贯彻职评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开原则,对参评人一视同仁是搞好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各院校要组织申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职称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各系列的评审标准、条件,严格执行评审程序,增加职称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各院、系、各部门或各学科的岗位设置和岗位数额,公开空岗职数,阳光操作整个推荐过程,接受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但对群众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该反映的反映,该解决的解决,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观点公开,态度明朗,不回避矛盾,不推诿问题。这样,有益于群众接受,有益于思想沟通,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2)“与人为善”的原则。教师未能评上职称,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失衡,产生一些不满,也许还很激烈,说一些“过头”话。这些都应视为很正常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校方,应该宽容,应当冷处理,应当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要允许人家宣泄。此外,我们也应当自省一下有无工作欠细之处,工作方法是否过于简单,缺乏艺术性。应当换位思考一下,理解他人的“不平衡”。思想政治工作要细,但不要回避矛盾,要善于亮明自己的观点,既要缓解对方情绪,又要维护执行政策,遵守程序的原则,帮助教师认清问题的根结所在,帮助教师调节情绪、心态,使之由“不平衡”逐步“平衡”。

(3)不许愿、不留尾巴的原则。教师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执行职评政策,强调职评工作的程序是围绕着一个“评”字,是评定,而不是指定。作为校方最应当忌讳的是许愿,这包括评前的许愿,也包括评后的下次职评的许愿。许愿虽然有时可缓解暂时的矛盾焦点,但每年师资结构、入围人员情况及指标职数均是动态和未知的,提早的许愿会给其后面的工作留下了尾巴和忧患,增加后面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4)功在平时的原则。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是每年阶段性的工作,工作量、工作人次相对较为集中。这对于校方来说是很牵扯精力的,往往处于被动,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功在平时”。将职评工作中所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分解在日常的思想工作中去,分散矛盾焦点、做好人员分析和预案,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不要等到开评了再去做,要根据教师、资历、业绩、师资、学识水平诸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地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让每位待评教师,对职评感到既有把握,又有奔头,让大家明了职评成否,关键在自身的工作实绩。

2.2 搞好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1)事前准备工作需细。职评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到位,这包括:一是职评工作政策的学习、研究要到位,作为院校职称工作各级机构及人员,不但要学习职评政策条款的内容,以保证执行贯彻不走样,同时也要研究其政策的根据与由来,以便在作思想政治工作时成竹在胸。二是对职评工作的安排要到位,评审程序要规范,防止工作失慎使思想政治工作被动。三是对职评申报人的情况分析要到位,明了各参评教师的优势与劣势,知道其努力发展方向,便于思想政治工作时思路清晰,底数明了。只有把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做细做好,才更容易赢得教师的信任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

(2)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群策群力。单纯依靠主要校领导或职称工作部门人员“单打独斗”的思想政治工作决非上策,要群策群力,共同作好这项工作。这不只包括部门领导、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工会委员,也包括一些普通教师,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大家都从自身不同的侧面去做思想工作,有利于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3)要对未评上职称的教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职评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限于有意见的教师,同时也绝不可忽略其他人员,更不能忽略未被评上的教师。这不仅仅只为统一大家的思想,形成舆论氛围的问题,更是要使未评上职称的教师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要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使职评工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功能发挥实效,引导教师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职评工作应有的成效。

(4)上推下卸,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添乱。职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是有一定难度的,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僵局的情况,使基层学校领导进退维谷。此时,切不可采用上推下卸的办法以求脱身之术。例如,对未能入围的教师讲“上边政策就是这么定的”,对被评下来的教师说“群众都不选你我也没办法”之类的托辞。这种办法非但不能解决对方的思想问题,反而倒会加剧对方的心理失衡,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使自己处于被动。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上推下卸,而应理直气壮地解释清楚,帮助申报人员查找自身存在差距与不足,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推卸掉责任,不但不能“讨好”对方,只会让申报人对校方的评审决定产生失望,这种失望肯定要影响该同志的积极性,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教师职称评聘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良好的职称评审推荐制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激励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搞好教师职称评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帮助我们顺利地完成学校教师职称评定的工作,而且对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深远的意义与作用。

摘要:近年来,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使职称评聘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直接影响了职称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每年职评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各院校每年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这项工作的普遍规律和特殊矛盾进行深入研究,会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工作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称评定,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黎水文.思想政治工作后继乏人的思考[J].林业勘察设计,2001(2).

[2]陈发.如何加强人民银行系统思想政治工作[J].黑龙江金融,1998(3).

[3]郭清海.浅谈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工作论坛,2000(1).

[4]贾崇兰.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J].文明与宣传,2001(6).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8

(2008年1月11日)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要贯徹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阳光工程成果,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改革、严格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安全和有序,促进高考改革和招生管理再上新台阶。现就做好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确保考试安全,严肃考风考纪。切实抓好考试安全工作始终是高考的第一要务。各省级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严密制度、严格操作、严肃纪律,加强从命题到施考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排查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坚持并完善国家教育考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长效工作保障机制,会同公安、信息产业、保密等部门加强对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舞弊、雇人代考或替考,以及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传播涉嫌泄密、诈骗有害信息等各类危害考试安全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效防范和打击,依法对涉嫌犯罪人员从快从严查处。要制订并落实有效的考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严格执行值班报告制度。在具备条件或考务管理相对薄弱,以及考试违规事件多发的地区,所有考点要配置防范无线电信号干扰考试正常进行的相关设备及考场监控设备。针对个别考风考纪较差的省际交界地区,要加强省际协调、联合治理。加强高考报名信息采集及确认环节的管理、监督及信息公示,报名过程中基层招考部门、集体报名单位与当地公安机关等部门要加强合作,严格审查报名资格,考试期间要组织精干队伍,加大巡考、督考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考生证件和考场管理,严防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在校生和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报名考试或替考。

二、实施阳光工程,全面规范招生考试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全面推进阳光工程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把阳光工程的精神、要求和内涵切实融入到高校招生日常管理和运作之中。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阳光高考”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明确高校招生报名、考试、录取各个阶段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把学校的办学资格、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规则、录取过程、录取结果、学费标准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完善各种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全面规范和细化各类各项资格、条件的公示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等具体要求,加强对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和自主选拔录取等考生资格及录取名单的规范化公示和有效监督。进一步加强招生考试规范化管理,建设国家、省两级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及查询网络平台;积极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和考务平台建设;制订完善网上评卷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在数据管理、设备管理、防范攻击和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信息管理办法。

三、从严治招,重点治理违规招生和中介诈骗。加强综合治理高校招生环境,坚决制止和有效打击各种非法招生和招生录取欺诈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公正、有序。在巩固对招生乱收费、体制外招生、高考移民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校违规招生和非法招生中介诈骗等突出问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单位)须对本部门所属高校招生章程按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对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及项目的招生章程及广告要加强审核与监督,经核准备案的招生章程及广告方可在媒体刊发并不得更改或有意使用简称以混淆办学性质、层次等关键信息;对已公布或刊发的章程、广告,各主管部门要进行抽查复核。各省级招生委员会、高等学校要协调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非法招生中介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违规招生和诈骗案件及处理结果,完善招生预警制度。加强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假通知书对考生进行诈骗。对于高校由于欺诈性招生、损害学生利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视情节严重程度削减其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或责令高校停止招生;对游离于招生录取体制外自行招收的学生,以及未经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擅自招收的考生,将一律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和今后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

四、加强宣传,优化服务,进一步提高社会满意度。各省级招办、高等学校要全面加强面向考生的宣传服务工作,专门研究部署,主动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结合招生工作进程和舆论关注实际,把握宣传的时机、重点和方式,采取多种形式把政策规定、报考条件、学校情况、诚信考试、录取规则、助学通道、防欺诈警示等招生考试各个阶段考生须知、应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实事求是地告知每位考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招生考试服务工作,为考生考试发挥水平、实现报考意愿积极创造和谐、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各省(区、市)要进一步改进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方式,科学、合理安排录取批次,优化志愿设置和填报流程,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鼓励各省(区、市)采取平行志愿投档,试行独立学院及民办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在其批次录取开始前分别单独填报志愿等办法,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努力降低新生报到流失率。继续妥善处理好残障等困难考生的考试和录取问题。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招生工作质量。加强招生考试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始终是做好招生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证。要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警示教育及业务培训。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行的招生考试岗位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和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及奖惩机制;有条件的省(区、市)还应逐步建立招生考试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对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等学校的政策落实、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招生宣传、信息数据报送等工作情况实行逐级检查和通报制度。进一步实化、细化高校招生“六不准”要求,严格落实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招生考试工作人员各类违规行为和渎职行为。对纵容、参与、组织考试作弊、录取舞弊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或进行行政处理;严重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坚决清除出招生考试队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统筹协调,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积极稳步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市)高考综合改革,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高中新课程实验省要精心组织、平稳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未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市)要按照我部的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对本省(区、市)高考方案的调研论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要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深化高校选拔录取模式改革,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要结合办学目标和专业特色,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测试方法,在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方面,积极探索高考、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选拔办法;严格测试管理,加强工作自律和监督,健全入校生跟踪评价机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份在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选拔上,要在考试内容、考核方式、录取标准等方面注意把握导向、体现特色,鼓励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努力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各省、各有关高校要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改革、管理两手抓,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9

通 知

各建筑业企业及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2006〕351号)精神,为做好我县2011建工城建专业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对象

在全县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建工城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资历一律计算到2011年12月底,在此期限内已到达退休年龄的,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申报条件

(一)在企业从事建工城建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人员,申报工程师资格,按照市人事局、市经济委员会、市建设委员会和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波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申报条件(试行)>的通知》(甬人专〔2010〕69号)执行。

(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建工城建专业技术人员(含事业编外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1.正常申报条件

具备下列学历、资历条件之一者,可正常申报工程师资格。

(1)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建工城建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2年。

(2)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3)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2.破格申报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或具备规定的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满3年不满4年,具备下列条件的2条及以上,可以破格申报工程师资格:

(1)获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完成者;或获省厅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本专业市级以上奖项(“甬江杯”、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市标化工地”等)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本专业县级两项工程质量奖、标化工地的主要完成者。(2)任现职以来被评为市级以上(含建设系统)专业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或被评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指党委、政府颁发的奖项,不含考核优秀)。

(3)主持本单位相关业务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长期(指满10年以上)在基层第一线工作并取得工程类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如二级建造师、二级建筑师等。

(4)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以上;或具有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以上。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申报人员,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评审工程师资格,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在企业工作的申报人员,按照甬人专〔2010〕69号文件执行。计算机免试按浙人专〔2006〕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职称外语要求。职称外语要求按甬人专〔2007〕36号文件规定执行。在企业工作的申报人员,按甬人专〔2010〕69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继续教育按甬政办发〔2002〕150号文件规定执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管理,在一个继续教育周期内不少于72学时(含公共课和专业课)。

(六)公示要求。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均须公示,具体要求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执行。

三、面试要求

所有申报人员,均需参加评委会组织的面试。

四、材料报送及要求

为确保评审推荐工作顺利进行,送审的材料必须真实规范,材料中的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应提供原件,材料中的证书提供复印件时,须由单位人事干部负责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送审材料具体要求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业务档案(包括任期内考核材料1套);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需贴照片),一式3份,另备二寸正面免冠近照1张;

(三)《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A3纸打印)一式30份,并须加盖公章;

(四)《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象名册》1份,另报电子文档;

(五)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总结1份;

(六)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业绩材料;

(七)任现职以来撰写的论文;

(八)破格申报和特殊申报人员,需填报《破格(特殊)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查表》一式3份,同时,需说明符合哪几条破格(特殊)申报条件,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九)以下材料请按顺序装订成册:

1.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合格证(或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继续教育证书、本人身份证,近1年劳动合同(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及近1年(按申报材料截止月往上推1年算)养老保险缴纳证明(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多人申报的单位可统一出具)等原件,同时再附上述所有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

2.宁波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1份;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份。

五、材料报送时间、地点

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2011年8月30日前,逾期不予受理。报送地点:象山建管局丹峰东路443号,联系电话:,联系人:冯赛芬。

附件:

1.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象名册.xls 2.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doc 3.职称外语免试审核表.doc 4.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doc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10

关于做好2011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黑人社发【2011】29号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为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做好2011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省职称评审工作从7月开始启动。高级职称评审时间为8月至9月;中级职称评审时间和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聘任时间由各地、各部门和直接聘任单位自行安排。高、中级职称核准和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聘任工作于12月底前完成。

二、计算任职资格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的截止时间为8月31日,部分实行考试的系列(专业),截止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高、中级职称核准时间为9月1日。

三、今年开始正式启用新修订的《黑龙江省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组织学习,加大解释和宣传力度,严格按照新的《评审标准》做好中、高级职称的评审与推荐工作。

四、切实提高评审质量,合理控制评审数量,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各地、各部门要

加大对申报材料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评价办法,规范评审程序,严格执行《评审标准》,着力提升职称的含金量和公信力。

五、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掌握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随着我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参照国家和外省合格标准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将逐步提高外语和计算机考试省内合格标准。

六、积极探索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在教育、卫生、新闻、出版、经济、会计、审计和统计等系列(专业)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办法基础上,今年将逐步扩大考评结合范围,有关事宜另行通知。

七、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是申报上一级职称的重要条件,参加2011全省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并考试合格人员,需提供《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结业证书》。教育、卫生系统和会计、审计、医疗机构外药学专业参加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人员,需提供本行业规定的参加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佐证材料。

八、各级评审委员会要严格依照《黑龙江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管理办法》开展评审工作,努力提升评审质量;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评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和规范开展。

九、各地职称部门要加强对职称考试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规范考试程序,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证书发放管理,确保职称考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十、按照“看实绩、重实效”的精神,对业绩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确有专长并获得业内专家认可的,尤其工作在农林牧渔等基层一线的优秀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和计算机等条件限制,通过“绿色通道”直接申报相应职称。申报“绿色通道”材料时间截止到7月31日。

十一、为进一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体系,经研究决定,从2011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点工作。具体评审办法及标准另行通知。

十二、高级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要在评审前3天上报评审方案和拟评审人员名册,评审结束后3天内上报以下核准材料:

(一)评审委员会评审情况报告;

(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人员名册;

(三)评审人员信息数据盘;

(四)《评审表》主表一份(附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考

试成绩单);

(五)外语、计算机免试佐证材料及《审查表》;

(六)《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结业证书》或相应佐证材料;

(七)《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证书》(后取得学历且所学专业与申报专业不一致人员提供);

(八)国家考试系列(专业)的资格证书和《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

(九)学历破格人员学历证书和《审查表》;

(十)同级改职和流动人员《审查表》;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11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地教育部门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但一些城市仍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为深入贯彻中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落实依法治教总要求,巩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成果,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任务,现就做好2015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健全招生入学制度。全国各城市都要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日标任务,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其中,就近入学压力较大的各重点大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所有县(市、区)要于2015年实现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上每所小学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划片后,热点小学、初中在各片区的分布要大致均衡。各片区内热点小学、初中招生名额占该片区招生总名额的比例,片区间要大致相当。要整体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给家长较为明确的升学预期,努力实现过程公平。

二、坚持实行阳光招生。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科学运用社会监督,努力提高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T作的公信力。各城市的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片区调整、多校划片操作时,要邀请各相关方面的代表参与。要全面应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组织小学入学、小升初工作,引导学生合理流动。学生学籍经正常招生程序进入学校后,其他学校不得任意调取其学籍。学生学籍确需在区县内学校间调取的,必须通过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区县间学校调取的,必须通过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畅通举报渠道,开通举报电话,设置网上举报方式。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将与划片情况、学校信息、招生办法、招生过程、招生结果有关的内容,以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布。对于实名举报的问题,要根据线索认真查处,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告。

三、健全协作应急机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支持。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上下级之间,与重点工作地区之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专项工作直通网络,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通气、协商和处置,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无缝衔接,确保学生及时入学升学。要积极协调公安、应急等部门制订招生入学工作预案,成立应急小组,建立会商协调机制,快速稳妥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平稳招生,平安入学。要直面矛盾,第一时间回应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事件,讲清楚真相和原因,澄清一些不实信息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努力缓解化解家长焦虑情绪。

四、加强释疑解惑引导。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是重大民生工程,有关政策必须家喻户晓。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联系新闻宣传部门和有关单位有效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充分、深入、细致解读当地入学政策,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营造良好氛围。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就近入学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避免盲日跟风择校。要善于运用受众面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都市媒体,还要充分运用年轻家长参与较广的新媒体和方式介绍情况、传播信息、表达态度,努力提高宣传引导的时效性。

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篇12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 认监委、标准委, 总局各司 (局) , 各直属挂靠单位:

2012年2月6日, 国务院颁布了《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 规划了我国质量发展蓝图, 明确了我国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纲要》, 把《纲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结合质检系统的实际,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好《纲要》的学习宣贯工作, 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纲要》的高潮。全系统各单位应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学习宣贯活动, 广泛学习宣传《纲要》, 保障《纲要》所规定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 提高我国质量发展水平,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 明确重点对象。

质量问题涉及各行各业, 关系千家万户。《纲要》的学习宣贯对象既要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 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重点对象的学习宣贯工作。

1.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主动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 积极与相关产业主管部门沟通, 推动各级政府及产业主管部门了解熟悉《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质量工作, 促进《纲要》各项措施的实施。

2. 质量监管部门。

包括产品、工程、服务等质量相关监管部门, 通过学习宣贯, 使其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纲要》主要目标措施和工作要求, 保障《纲要》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3. 生产经营者。

包括中央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员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等。通过学习宣贯, 使广大生产经营者, 尤其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质量负责人知晓《纲要》中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自觉承担质量责任, 扎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4. 社会中介组织。

包括各行业联合会、协会、学会、商会等。通过学习宣贯, 动员和发挥广大行业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推动《纲要》各项规定在各个行业的贯彻落实。

5. 消费者。

通过向广大消费者普及宣贯, 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 明确重点内容。

《纲要》的学习宣贯要把握以下几方面重点:一是编制《纲要》的背景和重大意义。二是《纲要》规定的我国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三是《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创新举措。

(三) 明确时间步骤。

《纲要》学习宣贯工作主要分为:《纲要》颁布、《2012年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出台和全国“质量月”等三个时间节点, 与之相对应将学习宣贯工作安排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及宣传, 扩大《纲要》的社会影响。

时间:2月6日《纲要》发布后至《行动计划》出台前。

目标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重点宣传制定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和有关《纲要》的起草背景、指导思想, 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等。突出发挥主流、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 让全社会知晓、关注、重视《纲要》, 积极学习宣贯《纲要》。

第二阶段:远近结合, 有序部署《纲要》的学习宣贯。

时间:《行动计划》颁布后至9月全国“质量月”前。

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3·15”活动以及《行动计划》进行重点宣传, 确保《纲要》学习宣贯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有序有力开展的良好局面。要积极发动本地区企业、行业协会深入学习宣贯《纲要》, 力求实效。

第三阶段:广泛动员, 深入推进《纲要》的学习宣贯工作。

时间:9月全国“质量月”活动至2012年底。

目标任务:通过开展全国“质量月”等影响广泛、带动性强的主题活动以及多层次、广覆盖的《纲要》主题教育培训活动, 把学习宣贯工作引向深入。尤其要注重加大对宣传活动的正面引导, 为“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工作要求

(一) 加强领导, 深入推进。

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 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 是新时期促进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的行动指南。全系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领导,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纲要》的要求上来, 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当前和长远的首要任务, 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要率先吃透《纲要》精神, 领会实质, 增强贯彻执行《纲要》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各单位都要积极、主动开展学习宣贯活动, 要根据职责、结合实际, 制订行动计划, 明确目标责任, 切实做到计划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监督检查落实, 确保学习宣贯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各地质检两局要加强沟通, 互相配合, 共同做好动员部署和学习宣贯工作。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 争取支持和指导, 争取将《纲要》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内容, 并将《纲要》的要求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制定本地区质量发展规划。要搞好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推动建立地区质量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区域合作的工作合力,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学习宣贯《纲要》, 推进《纲要》措施的全面实施。

(三) 不断创新, 务求实效。

各单位要把《纲要》的学习宣贯与即将印发的《行动计划》相结合, 注重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的有效衔接;各地质检两局要把《纲要》的学习宣贯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重点相结合, 使《纲要》的各项措施融入本地区质量工作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任务;各单位要把《纲要》的学习宣贯与贯彻实施“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方针相结合, 切实抓好当前质量工作, 促进质检事业的发展。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不断创新, 研究出台学习宣贯的具体抓手, 增强可操作性。

(四) 落实责任, 加强检查。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纲要》的学习宣贯是一项长期工作, 要切实按照责任分工, 周密部署开展本地区、本单位学习宣贯工作。要配备专人负责, 确保落实学习宣贯工作的时间、人员, 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形成有力的工作支撑。要加强督促和检查, 总局也将适时组织指导和督查, 并通报相关情况, 促进各项学习宣贯活动取得实效。

(五) 加强交流, 及时沟通。

上一篇:水产养殖业可研报告下一篇: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