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2024-07-15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共8篇)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篇1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46号)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已经2005年8月31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00五年九月三日(完)

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

(授权发布)《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第一条 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煤矿安全生产隐患,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企业是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负责人(包括一些煤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下同)对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

第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并落实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制,监督检查煤矿企业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及时解决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所辖区域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负有检查和依法查处的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依法履行职责,不及时查处所辖区域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煤矿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未依法取得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的,煤矿不得从事生产。擅自从事生产的,属非法煤矿。

负责颁发前款规定证照的部门,一经发现煤矿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的,应当责令该煤矿立即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和开采出的煤炭以及采掘设备,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于2日内提请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并可以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报告。

第六条 负责颁发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的部门,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煤矿或者矿长颁发有关证照的,对直接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对主要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前款规定颁发证照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取得证照煤矿的日常监督管理,促使煤矿持续符合取得证照应当具备的条件。不依法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的,对主要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在乡、镇人民政府所辖区域内发现有非法煤矿并且没有采取有效制止措施的,对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负有责任的相关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在县级人民政府所辖区域内1个月内发现有2处或者2处以上非法煤矿并且没有采取有效制止措施的,对县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负有责任的相关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他有关机关和部门对存在非法煤矿负有责任的,对主要负责人,属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不属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建议有关机关和部门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八条 煤矿的通风、防瓦斯、防水、防火、防煤尘、防冒顶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有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

关于煤矿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的研究 篇2

关键词:煤矿 安全事故 预防

0 引言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迅速拉动了煤矿生产力。但由于多种主观、客观原因的存在,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引起了国家各部门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证煤矿生产力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原因

1.1 煤矿安全事故引发的客观原因

1.1.1 煤矿开采条件恶劣

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多,煤矿开采生产的深度不断增大,开采方式和开采空间尺度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地下水害防治难度不断增大;煤层储存条件差,瓦斯爆炸的隐患较高。据统计,我国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在大中型煤矿中所占比例为20.34%,小型煤矿中,所占比例也高达15%。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这些矿井的危险系数也在不断增大。

1.1.2 煤矿超负荷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总需求量不断增加,各个煤矿为了维持高产量,只能增加矿井的生产任务,通过超负荷生产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成为煤矿各种事故频发的重要导火索。

1.1.3 开采设备落后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开采设备的各项功能与现阶段复杂的地理环境不相符合。现代化的探测技术、采掘技术、运输技术都处于摸索阶段,尚不能大规模推广使用。技术装备的落后,也成为煤矿事故频发的诱因之一。

1.2 煤矿安全事故引发的主观原因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恶劣,现代化开采设备尚未普及,井下作业人员的素质对煤矿安全生产能否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失误,这些失误是可以避免而且是应当避免的。

1.2.1 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管力度。

国家及地方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企业的监管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煤矿安全监督监察应是长期性、可持续性的、艰巨且复杂的任务,当前监管部门的工作却带有明显时效性,且在有效的监管时段内,只注重硬性证件检查,忽略其他安全隐患的排查。如煤矿证件是否齐全、职工是否佩戴上岗证、机电设备是否正常、作业是否存在违规等表面细节的检查,而对矿井设计、巷道走向是否符合地质环境的检查很少涉及。安全检查处罚形式单一,目前多为经济处罚,不能从思想上给相关人员深刻教训。

1.2.2 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煤矿安全管理模式落后,不符合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煤矿企业仍以生产力和生产量作为企业的生存之道,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安全管理等软性竞争力的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煤矿企业业主及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只是表现在张贴安全制度、安全标语上,没有将安全重要性转化为员工的行动,更没有为煤矿的安全性投入资金构建配套的安全设施。另外,企业尤其是管理阶层人员,将职工划分为被管理对象、被处罚对象,而没有给职工足够的安全监管的权限,对于职工的安全建议更是置若罔闻。久而久之,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逐渐增大。

1.2.3 安全生产教育工作不深入人心

职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职工的安全意识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当前煤矿负责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重视安全制度的制定,忽视安全制度的执行;重视违纪行为的处罚,忽视违纪行为的教育;重视安全教育的产出,忽视安全教育的投入。这些工作中的误区,使得安全生产教育不能深入职工心中,转化为职工的实际行动。安全教育仅仅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其作用并未真正体现。

2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针对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在预防措施方面也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其中,人作为生产的主体,在预防治理中应着重对待。

2.1 加强煤矿安全监督机制的健全工作

煤矿安全监督工作实施动态评估制度,通过长期不间断的监督与评估,促使各企业重视安全生产的投入与培训工作。在执行监管工作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根据监管程序与各项规定,依法监管,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以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另外,监管部门也要规范行业准入手续,对于不符合生产资质的企业,坚决拒绝,从源头上把好安全生产的关卡。

2.2 改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煤矿企业应注重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从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用人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用人制度,对于各项专业技能水平不一的职工要能根据职工的特长及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杜绝管理阶层中,尤其是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中存在能力和岗位不符的情况发生。另外,加强购置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与管理。从硬件及人为两方面强化安全生产的落实。最后,加强安全生产的重点监察,实施动态监察管理,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将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纳入到业绩考核中,以此激励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生产的安全性。

2.3 丰富安全教育的模式。张贴安全规范制度与章程,挂安全生产标语的宣传形式显然不能引起员工的足够重视。应采用现代化的宣传技术,通过多媒体、相关的新闻、法制节目、影视节目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职工心中留下形象、深刻的印象,激发员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热情。只有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对员工的教育无形中会转化成企业的文化,变为企业隐形的市场竞争力。

2.4 改善生产环境。员工工作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员工的身心健康。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受人为因素的控制,但可以人为地加以改善。通过治理工作现场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具有实际意义。

2.5 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兴安战略。国家或政府应加大煤矿领域先进技术设备的研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为生产力。国家或有关部门可加大这一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人员培养,尽快实现我国煤矿的现代化生产和安全化生产。

3 结束语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只针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做出预防措施远远不够,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通过国家和地方的管理机构、煤矿企业的管理部门、煤矿生产的现场工作人员三方努力,将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预防转为主动控制,以此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矿事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柏泉,常建华,翟成,等.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5):42-46.

[2]邬长城,陈晋妤,方彬屹,等.中国煤矿员工文化程度及对安全的影响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6):225-228.

[3]蒋旭刚,杨俊燕,李杜风,等.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构建及发展趋势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1):116-119.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篇3

鄂煤监察[2010]132号

关于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赵姑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监察情况的通报

各产煤市、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0年6月22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赵姑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赵姑垭煤矿)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1人死亡。6月25日,湖北煤监局会同宜昌市安监局、长阳县安监局对该矿开展了解剖式监察执法活动。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矿井基本情况

赵姑垭煤矿于1985年建设,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6万吨/年。2010年3月,矿井进入6改9万吨/年扩能技改“三同时”建设阶段。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为二类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自2004年以来,该矿共发生死亡事故5起,死亡6人,其中顶板事故4起,死亡5人,运输事故1起,死亡1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场处罚情况 经现场检查,该矿存在以下12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技改,违规组织生产。该矿于2010年3月批准进入6改9万吨/年技改程序,但至现场检查时,没有进行技改工程,井下仍然在组织生产。

2.采掘部署不合理。井下采用巷道式、高落式等非正规采煤方法,乱采滥挖。

3.通风管理混乱。井下废弃巷道和采空区没有永久密闭;存在多处、多次串联通风,且没有安全技术措施;井下主要硐室没有形成独立通风系统,扩散通风;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安装位置不正确,未安装防爆门;矿井各测风地点未进行测风,测风记录不真实等。

4.局部通风机管理不善。井下所有局部通风机均未实现“三专两闭锁”,多处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正确,打循环风。

5.瓦斯监控系统没有正常运行,传感器的种类、数量不符合要求。

6.未坚持瓦斯检查制度。井下所有盲巷、机电硐室均未悬挂瓦斯检查牌板,无瓦斯检查记录,空班漏检;瓦斯检查没有做到“三对口”,瓦斯记录不真实等。

7.提升系统不完善。提升绞车保护装置不全,无防止过卷等保护装置;斜井阻车器不能自动复位,无挡车拦和跑车防护装置;主下山绞车无声光信号。

8.排水系统不完善。主要水仓均没有副水仓,水泵房断面小;+1182m水泵房管子道位置不合理,无备用吸水井;+1210m水平水泵房无备用水泵;井下没有排水沟,水平运输巷道积水严重等。

9.机电管理不到位。存在矿灯电线破损、灯头失爆等现象;+1188m水平掘进局部通风机开关进线口和出线口无密封圈;井下使用非煤矿用按钮开关等。

10.防灭火措施不落实。煤层为二类自燃煤层,未采取煤层自燃发火防治措施,未建立矿井防灭火系统。

11.顶板管理措施不到位。煤巷采用木棚支护,巷道冒落和空顶部分没有用支护材料接顶,空帮漏顶。掘进工作面没有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

12、岗位责任不落实。风机房、井口调度室值班人员脱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暂扣赵姑垭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处企业壹百万元、企业负责人壹拾伍万元的罚款,同时责令封闭井下一切与技改无关的井巷工程,停止一切与技改无关的采掘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结合监察发现的问题,对下一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认真做好煤矿停产整顿和检查验收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煤矿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鄂政办电[2010]90号)精神,督促煤矿企业认真排查治理煤矿安全隐患。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进行检查和验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复产,对多次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2.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监管。建设矿井必须办结建设项目各种审批手续,方可开工建设,必须按设计组织施工,严禁超工期建设。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更时,必须及时履行变更审批手续。要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管理,矿井技改期间不延续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暂扣尚未到期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待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一并核发,严禁技改期间组织生产。

3.合理采掘部署。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完善可靠的生产系统,合理布局,及时填制规范真实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严禁采用非正规方法采煤,杜绝“剃头下山”开采,杜绝乱采滥挖。

4.严格通风瓦斯管理。督促煤矿企业形成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各用风地点风量符合要求,严禁循环风、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风,杜绝无风、微风作业;督促矿井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5.加大水害防治力度。督促煤矿企业做好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防治水措施。

6.推进示范矿井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煤矿示范矿井建设现场会议精神,建立一批煤矿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煤矿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制度,推广先进适用的装备、工艺和设施,强化现场管理,努力提高煤矿保障能力,建设矿井必须达到示范矿井验收标准。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篇4

1、《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自A起实施。

A.二00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B.二00一年九月一十七日

C.二00一年七月六日

2、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C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B.《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C.《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B至少召开一次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主要领导人委托政府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

A.每年

B.每个季度

C.每个月

4、发生A,B,由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A.特大安全事故,B.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C.重大安全事故

二、判断题

1、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确保学生安全。(√)

2、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

三、名词解释

略。

四、问答题

1、《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所指的特大安全事故有哪些?

(一)特大火灾事故;

(二)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

(五)煤矿和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

(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篇5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建国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我国富煤贫油的资源赋存格局,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主要能源之一。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2005年煤炭产量为21.6亿吨,2006年为23.25亿吨,2007年上半年已生产11.03亿吨,仍不能满足需求。据预测,到2010年煤炭将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60%左右,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煤炭工业的安全、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安全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一定历史阶段后的本质要求。煤炭工业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天字号大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都将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现状并存的局面。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正步入一个安全事故易发期,特别是煤矿事故易发高发频发的态势更为明显,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近几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占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总量的四成左右,在重特大事故中所占比例更高,2004年以来,全国发生的7起涉难百人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全部发生在煤矿。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统计,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煤矿约1.9万多处,从业人员552万人,煤矿企业因伤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5.027亿元;2005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5938人.2006年死亡4746人,2007年1.7月死亡2163人,另有尘肺病患者累计达56万人,且逐年增加。我国的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5%左右,但死亡人数则占近85%。我国煤矿生产死亡率不仅大大高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而且也远高于南非、俄罗斯、波兰和印度。2006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创建国以来最好水平,却仍然比全球主要产煤国家死亡人数的总和多几倍。当前,煤矿安全问题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频繁发生的煤矿矿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给煤矿职工和社会带来极大创伤,阻碍了煤炭工业的安全发展,同人们关注安全、珍惜生命的迫切愿望相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不协调,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与党的执政目标完全背离。同时,我国煤矿矿难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消极影响远远超出经济范畴,成为国外某些势力集团攻击我国人权问题的口实,影响国家的良好形象。煤矿安全状况不改善,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就难以稳定好转,甚至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研究,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煤炭工业的健康良性运行,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与历史积累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有关,与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深层次问题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煤矿安全生产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分析事故原因,有偶然性,更多的是必然性。从自然条件分析,我国绝大多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从煤矿企业内部分析,呈现出的一些规律特点,绝大多数事故可以归结为技术或管理原因,发生事故的煤矿企业,有的忽视安全,有的安全管理落实不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高耗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导致煤炭等能源价格节节攀升,受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一些煤矿超限开采。从社会管理方面来看,我国煤矿企业多种所有制共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制不健全,监管监察的手段不足、难度加大。特别是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就业结构和能源需求不均衡等,都决定了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正处于易发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事故预防控制理论、煤矿技术、安全管理、社会学、安全工程学、经济学和系统学理论入手,研究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现状、特点和根源,论证煤矿安全事故可以预防控制,指出预防控制安全事故是煤炭生产的重心,是煤矿安全生产最基础、最大量、最主要的工作。提出要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把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作为煤炭生产的永恒主题,依靠技术、管理、经济、行政和社会等手段,采取“两个完善、三个强化、一个解决、一个提高”七项对策(即:完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煤矿安全经济政策,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强化国有煤矿安全管理,强化煤矿安全科技研究、解决小煤矿问题,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综合治理,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篇6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督查的通知

(安委办[2006]38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督促各地按照制定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三年规划,继续加大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工作力度,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组成督查组,对部分省(区、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开展联合执法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地区

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2省(市)。

二、督查的主要内容

1.贯彻落实《通知》和全国安全生产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各地将《通知》印发到地方各级有关部门、煤矿企业和各类煤矿情况;煤矿整顿关闭三年规划制定和落实情况,是否提出了到2008年和2010年保留小煤矿数量限制目标,是否将关闭煤矿的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2.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展情况。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针对16种关闭矿井类型核查并提出需要关闭的矿井名单情况;2006年关闭矿井名单落实情况,是否在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了公告;公告关闭的矿井相关证照吊(注)销和实施关闭及关闭到位情况;生产规模在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数量和关闭情况。

3.煤炭资源整合情况。贯彻落实《通知》和安全监管总局等11部(委、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的情况。对纳入资源整合的矿井重新进行核查情况:一查方案,是否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订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二查证照,资源整合的矿井是否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三查资源,已关闭或属于16种关闭范围的矿井资源纳入整合是否经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认定并经重新规划;四查程序,资源整合主体是否按照建设项目履行了审批(核准)程序,是否为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是否存在一证多井情况;五查规模,资源整合是否贯彻以大并小、以优并差、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整合后形成的矿井规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煤矿建设项目情况。贯彻落实《通知》和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039号)情况。对煤矿基本建设项目核查情况:一查核准,煤矿建设项目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核准,“安全专篇”是否经过审查;二查资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三查违规,是否存在违规越权审批、违规建设、施工等问题;四查措施,在建设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五查管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是否到位。

三、督查时间

11月7日~25日,督查时间8-10天。具体出发时间由各督查组组长单位掌握,并通知有关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督查人员组成 此次督查共分12个组,每组6~8人。组长分别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等7个部门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电监会、全国总工会等12部门有关司局人员,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安全监管总局煤炭信息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人员组成。同时邀请有关新闻单位记者参加。

五、督查方式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督查组要听取所到省(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

2.突出重点,现场抽查。要选择问题比较突出、矛盾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重点检查。要采取针对性检查和现场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原则上每组应检查2个市(地)、3 个县(区)、8个以上矿井(包括资源整合、停产整顿、建设项目、关闭和正常生产等各种矿井)。

3.提出建议,促进整改。督查工作结束后,各组要形成督查报告,指出所到省(市)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并与省(市)人民政府交换意见。要注意发现和总结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4.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邀请新闻单位派员随各督查组开展工作,及时报道相关情况,对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曝光。

六、其他事项

国务院安委会未安排督查的产煤省(区、市),由各省(区、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按照上述督查内容组织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于11月25日前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二○○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篇7

——基于贵州六盘水市安监局

(六盘水市安监局 事故调查科 黄跃)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工业的永恒主题,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煤矿安全问题,煤矿事故每年采煤造成数百人伤亡,事故率居全国各行业前列,百万吨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煤矿事故多、伤亡大,不仅给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的政治影响。基于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和自身的研究学习,以下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对策的一系列思考:

一、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 煤矿生产是一个多环节、多工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将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我矿存在开采条件复杂、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创新跟不上、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管理体制、科研投入、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 1.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增强管理执行力 要配备高素质的监管人员,扎实工作,严格执法。同时还要进一步修订技术标准、工作规范,严格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依法治矿。2.明确责任制,严格执法 一方面要明确煤矿企业法人责任制,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把煤矿安全工作逐步纳入比较健全的法治轨道。3.强化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首先,建立培训机构,推进煤矿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开展矿区教育服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普及煤矿的安全知识。其次,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监察力度,取缔无证上岗。再次,还要注重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评价,全面提高矿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减少和消除事故的最终目的。4.增加投入,提高煤矿科技创新水平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抓好煤矿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不断引进和采用先

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施,强制性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与装备,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煤矿进行安全技术改造,提高安全水平。另外,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科研机构,重点围绕煤矿瓦斯区域预测、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瓦斯爆炸预警、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

报,以及矿井突水、火灾、粉尘等主要灾害防治与重大事故抢险救援所需

要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开展应用性研究,提高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5.采取倾斜政策,解决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

应主动加强与煤炭院校的沟通与联系,建立有效的培养和用人合作机制,利用设立专项奖学金,提前签署培养就业合同,设奖、贷学金资助贫困生等特殊措施引进人才;煤矿还应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接受教师和学生到矿区进行社会实践,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此外,还要抓住目前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机

遇,采取措施提高职工的待遇,使企

业能留得住人才。

6.加强矿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

确保元月份安全生产的特别规定 篇8

确保双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的特别规定

为确保我矿双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实现首季安全季,经矿研究决定,制定双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特别规定,各单位要严格执行。

1、矿级领导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和应急管理等制度,实行双值班(每天必须有一名生产专业矿领导、一名专业副总24小时在厂区值守)。

2、各单位党政正职及副总以上矿领导出矿必须向矿长、书记请假,单位副职出矿必须向主管领导请假,并向组织部备案,执行请销假制度。

3、各单位党政正职必须有一人24小时在厂区值守;各单位值班人员,不准空岗、脱岗、替岗;所有管理人员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

4、安全管理部成立安全小分队,调度室、技术科也要成立小分队,由主任(科长)带队,不定期组织专业检查,重点查中夜班、薄弱时间段和薄弱地段,每周不少于一次。

5、各单位要严格跟班六定管理,深入安全管理薄弱地点,现场必须填写记录。单位认真组织好自查,杜绝带着隐患作业,正职跟班必须到重点地区,盯住关键环节,完成矿规定的下井、跟班要求。夜班跟班一律是副区长以上的管理人员。矿领导带班要在早起碰头会汇报带班所查隐患。

6、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地区规程措施,不熟悉的按违章论处,带着隐患作业,一律按违章论处。

7、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重大事故预防体制,按照“专业把关,责 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各专业业务保安部门要切实抓好“一通三防”、“防治水”、采掘顶板、机电运输等安全管理。

8、有隐患或施工质量不合格,单位自己停下来整改,矿不追究责任。矿或上级检查中,被停头(面)或掉标的单位领导,要严肃追究责任,直至降职或免职。

9、双节、“两会”期间“三违”、事故责任者,加倍处罚,严格程序化过关教育,主管矿领导、主管副总参加分析。继续开展“四反”、“四查”、“四抓”活动,狠反“三违”,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抓“三违”指标,技术科、调度室、瓦斯治理科的技术员及以上的管理人员,每人抓1个“三违”,每少抓一人当月各项奖金减半。基层单位加强自主管理,技术员及以上的管理人员,每人1个“三违”指标。

10、严格执行“六不准”确认签字制度,严格执行休假职工返矿后休息一天,与车间领导谈话制度,严禁职工带着思想情绪,精神疲惫入井。严禁酒后入井、烟草点火物品入井。井口使用好验酒设备,验身工严格把关。

11、值周领导坚持每天有督查,每周有总结,重点对各单位执行矿各项制度、劳动纪律进行督查。

12、地面单位以及作业场所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消防、治安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矿按规定严格进行检查和督查,出勤班车要认真做好车况检查,确保完好,切实做好冰雪天气的防滑工作。

13、其它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和《小屯矿关于加强安全管理的十五条禁令》(峰集小„2011‟108号)、《小屯矿关于加强安全管理的特别规定》(峰集小„2011‟111号)文件规定。

上一篇:二上健康教育教案下一篇:我的爸爸初中学生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