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法制心得体会

2024-09-28

感恩、法制心得体会(精选6篇)

感恩、法制心得体会 篇1

2011-2012学第一学期屯脚中学

心得体会

教师:赵福波

上周,我们学校以“感恩、法制、责任”为主题,邀请讲师团的老师到我们校举办感恩励志演讲会。全校师生及和屯脚几个小学学生家长汇聚操场,共

享感恩教育的心灵盛宴。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一鸣老师要求我们缓缓地低下头颅,闭上双眼,伴随着悲凉的音乐,想想自己的成长之路,想想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深情追忆父母恩情。表达了自己“寸草难报三春晖”的感慨与悔恨。一鸣老师说:什么是教?教的左边是孝,右边是文。教,从孝开始,不孝不教。一个不孝的学生读再多的书都没用,中国并不缺少大学生。孝敬父母不能等待;孝敬父母无需功成名就;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那感性的演讲词配上时而忧伤低沉,时而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让每个人陷入沉思。同学们低着头,闭着眼,在《感恩的心》的动人旋律中,体味着父母的艰辛付出,陷入对父母的思绪中。这时一鸣老师要求现场上去30名学生,结果同学们争相涌上讲台,冲上台去的学生至少50名,他与台上的几个学生互动之后,要所有的学生为他们所爱的父母疯狂一次,说出他们最想要对父母说出的话。于是台上、台下的几百名学生高举双手、面朝蓝天,发自肺腑、嘶声力竭地喊出了积蓄多年,想说却一直没说出的那句话:“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我爱你们!”那一声声高喊把演讲会推进了高潮。

一鸣老师以大量真实的故事、感人的心语,引领学生感悟父母、教师的恩

情,唤醒了学生的知恩、报恩意识。演讲会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营造亲子交流、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几十位学生在感恩力量的激励下,自发走上讲台向父母 表达了内心的感激和爱戴。台下学生也齐声高呼:“爸爸、妈妈,我爱您!”“老师,您辛苦了!”发自内心的真情呐喊、催人泪下的互动环节,让在场的师生、家长无不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广大学生深深地认识到感恩是人生的阶梯和动力,唯有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才能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更好地改变自我,感动他人,让生活更加美好、世界更加美丽……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领导学高度重视感恩教育,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常常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开展感恩教育,搭建活动平台,实施感恩体验,全方位地培育感恩土壤,播撒感恩种子,使学校感恩文化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感恩、法制心得体会 篇2

一、注重政治性与社会性

法制新闻是对法律实践的及时报道, 而法律是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的武器。从根本上看, 法制和政治是很难分开的, 法制不管在什么国家都有着极强的政治性。对于我国来说, 法制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保证了全社会的繁荣、昌盛、安定、团结, 这就是其政治性的总体表现。如, 继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大接访”活动后, 2010年末, 全国公安系统又开展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 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带头深入基层上门走访, 面向企业百姓, 开放警营, 与各界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 诚恳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解难题, 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燃眉之急, 由此更加拉近了警民关系。走访中, 警方还从中获得了大量线索, 解决了一批积案和疑难案件, 抓获了一批潜逃多年的涉案嫌疑人。本报编采人员对此及时进行了关注和跟踪报道, 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法制新闻不应仅满足于给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 还应承担传播法律知识、帮助人们提高法律素质的使命, 这也是法制报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本报《普法周刊》常设专栏“大案传真”、“以案说法”、“法律咨询”、“诉讼指南”等, 在对法院已审结案件进行如实报道的同时, 邀请律师、法官对案件的案情及审理依据、判决结果依法进行分析总结, 引导和教育社会受众, 强化法制新闻报道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注重时效性与准确性

在媒体竞争日渐白热化的今天, 最能凸显新闻时效性的独家新闻备受追宠, 而报料新鲜的警方新闻更是成为媒体争相关注的热点。需要强调的是, 不论媒体间的竞争如何激烈, 新闻记者都必须严守党的新闻纪律, 不允许一味追求时效性忽略了准确性, 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 盲目争抢新闻线索, 或违反稿件送审程序擅自采写刊发稿件, 更不允许采编制作假新闻。

2009年秋, 本报编辑部收到一篇通讯员稿件, 内容大致是说, 基层某派出所侦破了一起系列盗窃案, 嫌疑人是一名16岁少年×。据介绍, 该少年×出生于外地, 当年父亲带着×背井离乡来到此地打工, 后将×送人收养, 独自一人悄悄离开。十多年过去了, ×长成了一名少年, 却不知道生身父亲的名字, 也不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疏于管教的×很早就辍学, 流浪社会, 渐渐走上了歧途, 并因涉嫌盗窃被抓频频进出派出所。这是一篇简短的消息稿, 编采人员觉得此稿背后还有故事, 可以深挖, 然而当记者找到文中提到的嫌疑人少年×, 了解到的情况却与基层稿件描述的信息有出入, 鉴于此稿内容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时难以核实真伪, 编辑当即对稿件做出了不予刊发的处理。

三、注重客观性与可读性

受报道题材的限制, 法制新闻大多庄严郑重, 采写叙述必须客观准确, 作者在报道中应尽量表明“警方介绍”、“据嫌疑人供述”、“律师认为”等消息出处来源。特别要注意的是, 在法庭审判下达之前, 不能认定案件的性质、确定罪名, 作者只需如实叙述事实经过, 切不可妄加评论, 这就是法制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作者可以在文中引述案件当事人、办案人、法律界人士等的意见, 通过素材的选取和写作方式方法的恰当运用, 间接地传达报道倾向, 坚持客观记述的方法, 这样既可以保证报道不触犯法律, 以免惹来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还会使所采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公正、真实。

2006年4月19日, 本报刊发的一篇《将胎儿冰冻在自家冰箱中 (眉题) /未婚“妈妈”堕胎要求男友赔偿 (主题) 》消息中, 简述了原告尚女士与男友相识后不久同居、怀孕, 因男友拒绝同其结婚, 分手后女方将男友诉之法院的事实。针对当前年轻人对婚前同居的随意态度, 记者又以《未婚同居伤了谁?》为题, 配发评论, 从生理、心理的角度, 对未婚同居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并请律师阐述对此案的法律观点, 达到了提醒读者、传播法律知识的目的。

四、注重严肃性和保密性

法制新闻采写措辞需要严谨, 如, 常说的诉讼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人们习惯说的“罪犯”, 在法院审定有罪之前, 只能称作“犯罪嫌疑人。有些案件案情复杂, 法官、律师等的看法不一致, 不能很快做出审理结果, 还有一些人们特别关注的案件, 其侦破、审理时间较长, 结果几经反复, 对这样的法制新闻题材, 可进行系列报道或追踪报道。

2005年9月23日, 双鸭山市宝清县发生了一起特大入室抢劫案, 犯罪嫌疑人作案前经过精心准备, 自制了炸弹, 并事前跟踪踩点几家单位的“一把手”。此案在当地群众中影响较大。警方迅速出击, 案发两天后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记者及时进行了采访报道。一个月后, 宝清县检察院就此案正式向宝清县法院提起公诉, 记者对此案继续关注, 并于法院审理判决下达后, 写成后续报道《姚、韩两被告一审分别获刑15年》。

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0-009-0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完成的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我们中学普法教育实现新高的突破口。

中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光靠在思想品德课上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凭借学科特点,深挖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教材渗透法制教育

音乐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乐曲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音乐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在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选听了4段音乐《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乌龟》、《大象》、《天鹅》学生对各种动物形象很感兴趣,在充分听赏了4段音乐后,我引导学生关注,现在有的餐馆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做成菜肴,送上餐桌,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行为是违法的。我顺水推舟,为学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捕猎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通過本课的学习,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教材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例如,我在上音乐欣赏课《保卫黄河》时,从音乐情景入手,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几个声部按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个旋律,这部分音乐似此起彼伏的黄河波浪,汹涌澎湃,反映了抗日浪潮此起彼伏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让学生感受到抗日军民万众一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爱国热情,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爱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教育的渗透点。歌词中写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过去人们用鲜血保卫了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家乡,现在我们更应珍惜,要爱护我们的母亲河,趁机呼吁学生珍惜水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每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这样通过引申拓展,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意识。

就这样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深刻研读教材内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音乐活动中引入法制教育

音乐教学中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特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1.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

如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我校开展了主题为“党在我心中”歌咏比赛,校园内歌声如潮,激情飞扬。老师以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党史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2.组织一些戏曲、话剧等舞台表演活动

学生进行各种角色扮演,感受戏曲冲突的同时,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件事情,这其实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道德。比如在学习戏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时,我们组织了一次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来扮演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角色,模拟古代衙门审案,再现京剧中的情境,增强了学生会对传统社会中的法律认识,了解包龙图能够给秦香莲的是“公道”而不是“幸福”,只有把“公道”看的更重要,把国法看的更重要,秦香莲才有活路,因此,法律与其说是统治者的工具,不如说是普通百姓的护身符。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生活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所以我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将音乐课的课堂活动与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熊卫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汇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6).

[2]学生德育教育指导小组.学生民主法制的教育.辽海出版社[M].2011(05).

[3]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EB/O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EB/OL].

[6]徐继超.《公民道德教育与公民法制教育》[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2).

法制心得体会 篇4

班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同学们先听取了学院领导的讲话录音,然后又由班长带领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紧接着,副班长带领大家学习《学生手册》里面有关大学生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还有学院学生违纪处理规定。随后,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了思想一致:

1、作为当代大学生,懂法、知法、守法是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提关键。

2、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安分守己。时时刻刻按照学生守则上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

3、坚持法制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并且在坚持法制的道路上,要注意发挥道德的作用。通过学习,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治理手段,也是维护国家机关各个部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同时,道德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道德是最人性化,最具有群众基础的一种社会治理手段。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相应国家的号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班会持续了1个小时,同学们普遍感到,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大家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自己精神上也得到了一次法律的洗礼。2007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珲春市英才学校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开展了“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系列教育活动。以召开主题班会、学习研讨会、借助校园网、板报、校园小广播等形式,在师生中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制意识。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并出一期以“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的板报。12月6日举办了“12.9”文艺汇演,使法治宣传和弘扬工作达到了高潮。

本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校师生学法用法的公平正义观念,树立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能力,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为创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弘扬法治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在新师大体育馆听了 陈彤教授的“弘扬法治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的专题讲座,深有感悟: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构建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为基础。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和谐校园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教育环境、教师间人际关系、学生间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是校园人际关系,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如何推进依法治校。推进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当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他们要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认清依法治校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要加强教育法制的宣传力度。广大师生员工知法懂法,是依法治校的前提。为此,学校应当把教育法制的学习与宣传纳人工作职责范围,可以通过上法制课讲座、校报、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多种方式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学校管理层要率先垂范,使校园内从管理者到广大教师和学生都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依法治校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应当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学校各职能部门要依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

如何从法律层面应对“校园伤害事故”这一不和谐因素。学生安全事故(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校园伤害事故)的急剧增加不仅给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给学校工作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校园伤害事故?校园伤害事故种类又有哪些?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事故发生后,学校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陈彤教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1.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校园伤害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事故。

应该说学生伤害事故属于一般人身损害的范畴,但其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受害的主体是特定的。受害主体只能是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而不包括外校学生到本校时受到的人身损害;(二)损害地点是特定的,学生受损害的地点必须是学校校园内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例如春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的特定场所;(3)损害时间是特定的即发生在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期间,学生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

2.校园伤害事故的种类。根据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过错程度,可将校园伤害事故分为以下四类:

(一)由于教师或者其他学校员工体罚学生等原因导致学生受到的人身伤害事故。(二)因学校的消极不作为或疏于教育。管理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三)因学校的疏于管理和第三人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四)非学校所能控制或预见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3.那么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究竟该承挂多少责任呢?下面仅就前边提及的四种类型的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责任作如下探讨。

(一)因教师或者其员工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受到的人身伤害事故,由于学校不仅没有履行法定的教育、管理义务,而且违反了味成年人保护法凡《教育法》的强制性规定,直接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理应承担过错赔偿责任。(二)因学校的消极不作为或疏于教育、管理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这类事故是学校未履行法定的义务,理应承担过错赔偿责任。而且在这类伤害事故中对学校的归责原则应适用过错推定,即学校如不能证明在此类事故中已尽教育、管理之责,则推定学校未履行职责。这既有利于对学生权益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加强管理,完善制度c(三)因学校的疏于管理和第三人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这类事故可以根据学校疏于管理和第三人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的大小,判决学校承担相应的责任。(四)非学校所能控制或预见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因为此类事故非学校所能控制或预见,如要求其承担责任显属不公,也不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所以在这类事故中如有明确的加害主体,可以责令加害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无明确的加害方,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判决学校和受伤害学生分担责任。

陈彤教授的讲解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详细讲解使我们茅塞顿开,原先的许多错误观念得到了及时的转变,深刻的理解到法制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当今的社会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的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法律进学校”将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使学生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平安、文明、和谐的琼中建设。依据我县“法律进学校”的实施方案,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本项工作。

一、整合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学校成为青少年学生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保证学校法制建设,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大力挖掘社会法律教育资源,定期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安干警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用身边鲜活的法治案例帮助学生认清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开展“我与爸妈同学法”举办“家长学校”等系列活动,提高家长法律素质,使家长成为孩子的表率,经常关注子女的法制教育,主动与学校互通信息,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拓展普法平台,充分发挥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

建立起法制宣传橱窗,定期以案例的形式向师生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每月刊出一期法制宣传黑板报,每季度在宣传橱窗展出一期法制宣传画,并在校区显耀地段悬挂法制宣传横幅,营造校园普法、依法治校的氛围。同时广泛开展读一本法律书、开一次法律主题班会、讲一个法律故事、写一篇学法心得体会、办一份法制手抄报的“五个一”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法律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学校老师、学生普法骨干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法制化管理水平,提高法制宣传的效率。组织教职工以学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规范办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及依法执教水平。组织学生以学习《宪法》《国旗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内容为重点。广泛开展以课堂教育、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节目、模拟法庭、板报、校报、主题班会、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守法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法制讲座心得体会 篇5

法制社会是现在人们所倡导的,依法办事,这是维持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而未成年人,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这种观念必须先入为主,把这种观念先灌输给未成年人,才能保证法制社会的延续。而且,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很多,所以,把思想整顿好,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老师们肯定是想到了这些,才进行了这次法制讲座吧。

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法制讲座,主题便是“预防犯罪”。这次讲座,是由东陵区法院少年审判厅厅长唐法官进行主讲的。在讲座过程中,唐法官讲解了许多的法律知识以及真实的案例,我们都受益匪浅。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触犯法律的界限,并且在危难之时,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听了此次讲座,我在想,有些事情似乎是不该发生的。我发现,大多数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都是因为年少气盛,遇事不冷静,有了什么事情就冲上去,不顾后果,而当事情已经发生了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或许,在事情发生之后,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事情该怎样解决,似乎,一些案件都是可避免的。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不考虑后果,只图一时之快,或者说只是头脑充血,就会铸成大错。

现在的我们正值年少,未来的我们将是怎样的?谁也不能预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触犯了法律,无论罪过大小,未来都会被蒙上一层阴影。只有我们现在开始遵守法律,把守法当成一种习惯,在以后才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才会拥有一个美好而充满光明的未来。

汇报人:xiexiebang

法制报告心得体会 篇6

法制报告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学校请来了一位警官给我们讲述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特点,我们应该怎样防范等,做了一次法制报告。

第一个案例是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纵火嫌疑人张某:男,13岁;宋某:男,14岁,二人系本市某中学学生,且均因父母离异后缺少家庭管教经常逃学。近半年来,二人一直居住在海淀区展春园宋某家一间房屋内。二人交代,他们经常去网吧玩,两周前在“蓝极速”网吧与服务员发生纠纷,于是起意报复,遂购买汽油纵火。两名纵火中学生不足15岁。大火吞 噬了25条年轻生命。

第二个案例是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四人。马加爵说: 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其间,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的话从邵瑞杰口中说出来,深深地伤害到了马加爵。邵瑞杰和马加爵都来自广西农村,同窗学习、同宿舍生活了4年,马加爵一直十分看中这个好朋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邵瑞杰眼中竟然会是这样的评价,而且好朋友龚博居然也是如此。就是这句话使马加爵动了杀邵瑞杰和龚博的念头。

这样的未成年犯罪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从这两个案件来看,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家庭破灭,受到社会上的不平等看待,产生报复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庭,父母教育都很重要,如果教育不好,危害很大,离婚使孩子过早地尝到苦涩,或把孩子当成包袱。家长把昔日的怜爱变成厌恶,把细心呵护变成不闻不问。这样一来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所以他们就走向犯罪。人生出来,本来就是友善的,最重要的就恶劣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没能把握好自己,误入歧途。他们的犯罪特点是低龄化,团伙化,手段恶劣,情节严重,有时会产生报复心理,不考虑后果。

为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我们应遵守以下几点:

1.自我安全防范,不要与不良青少年交往。

2.不要登陆不良网址。3.不观看,不下载黄色资料。

4.远离毒品,拒绝吸毒。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犯罪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躲避犯罪,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提倡斗争。2.如果受害,应告知学校,教师及家长,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3.加强法制观念学习。法制教育已纳入学习规划。听了这位警官的讲述后,我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因素带来的,也有自身的心理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去承受外界所带来的压力。同时,我也学会了许多遇到犯罪事件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时,我们应该怎样防范,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

上一篇:YY会议公告下一篇:那心动的感觉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