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2024-08-06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通用11篇)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篇1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本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法治社会建设,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作为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使各方面都能够坚持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

今后,本人将进一步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知道自己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篇2

一、“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1. 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认识

21世纪的学生, 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并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然而, 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面对的却是一个个静态的、割裂的学科知识单元, 学生的经验世界由此被人为分割得支离破碎。过度的分科, 常常使学生难以看到人、自然和社会的一体化特征, 不利于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正确地认识。正如杜威指出的, “名称的多样性常常把意义的同一性隐藏了起来”。[2]美国学者宾尼也对现代学校要求学生以分科的形式学习一些琐碎、孤立的知识和技能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并将这种做法比喻成一个没有图像引导的智力拼图游戏。[3]犹如智力拼图组件的课程体系显然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恰恰是整体的画面赋予每一个组件以意义。因此, 传统课程注定造成学生整体生活的支离破碎和人格的片段化。同样, 我国传统的分科历史课程, 由于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结果导致历史教育的内容远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这样的“历史”只能被视为“古董”, 而不是现实生活的源头。而将分科的历史课程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加以有机地整合, 开设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 并倡导综合性学习, 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联系, 形成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多维性的认识。

2. 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 逐渐呈现出两种趋势, 即分化的趋势和整合的趋势。具体表现在, 一方面, 在每一学科领域内部不断出现再分化, 愈来愈深入, 愈来愈细致;另一方面, 许多学科领域之间不断融合和渗透, 出现了众多的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专家预言, 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 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科学知识的发展趋势, 也必然要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传统单一的分科课程的学校课程结构, 仅仅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分化趋势, 而难以体现综合化的趋势。据此, 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知识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纳入到学校课程中来, 这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对此, 日本学者安彦忠彦就曾对学校教育内容的变革提出新设想 (见图1) 。

根据以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内容, 除传统的历史、地理知识以外, 理应涵盖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这些内容在传统课程中很少涉及, 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系密切, 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懂得的基本知识。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 可以使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一个更全方位的了解, 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此外,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学习, 不仅强调学习内容的全面性, 而且还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集约性, 即特别强调各社会学科领域之间知识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使得人类社会知识的教育不再是一堆相互孤立、自成一统的表面集合, 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习者而言, 这样的学习内容更有助于学生搭建起一种网状立体的知识结构, 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前南斯拉夫著名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指出:综合是典型的创造性活动, 没有综合就没有创造。[5]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也认为, 创造性思维“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和整体特征密切相关的, 它们随着整体特征而运转, 由情境结构上的实际需要所决定”。[6]我国学者也指出:创新学习实质上就是“基于头脑中的观念重组而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产品的学习活动。[7]从某种意义上讲, 创造性思维就是将各种信息整合到一起而得出一个整体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囊括历史、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 其内容的丰富性、视角的多维性、知识的整体性等特点, 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与社会”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 就是让学生经历超越学科的综合观察和思考的学习过程, 锻炼从多维视角整体看问题的能力, 进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从综合的内容和范围来看, “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性学习主要包括学科内综合性学习、学科间的综合性学习和超越学科范畴的跨学科主题综合性学习。这里重点谈一下中外历史综合性学习、史地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主题综合性学习的策略问题。

1. 中外历史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加强中外历史的综合性学习, 体现了现代史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成果。我国持全球史观的学者认为, “如果研究中世纪史、近代史不具备全球性的眼光, 便不能获得对历史的正确认识的话, 那么对现当代史的研究来说, 若死抱住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不放, 便不能立足于当代社会。因此, 采用全球的观点来看待当今世界, 这不仅是历史学家应取的治史态度, 而且也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应有的态度”。[8]“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内容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教师适时地采用中外历史整合的教学方式, 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中外历史的联系和对比,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球史观, 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掌握, 并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互动关系。

例如, 学习“洋务运动”这一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进行近代中日两国改革运动的比较是十分必要的。其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在近代都受到了列强的侵略, 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 在近代化的道路上, 起点是差不多的。然而,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很快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洋务运动, 虽然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新变化, 但并没有摆脱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命运。因此, 如果不与明治维新进行比较, 学生就难以理解中国在近代世界舞台上落伍的历史原因, 也就无法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提出的政治制度变革的诉求。另外, 《历史与社会》 (人教版) 教科书内容的设计也为中外历史整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该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一改以往的“中外历史分述” (即学生先学中国历史, 再学世界历史) , 而是采取了“中外历史合编”, 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呈现中国近代史,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洋务运动”之前, 就已经了解了欧洲工业革命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 就有教师利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下面一段言论, 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明治维新成而洋务运动败”的内在原因。

昔同治初年 (1861年) , 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求官制, 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 询某厂船炮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强弱之原, 其在此乎?”[9]

通过对这段材料进行分析, 许多学生都认识到政治制度变革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可见, 进行中外历史的综合性学习, 可以较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形成综合观察问题的视野, 从而避免思想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2. 史地内容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历史与社会”是以史地综合为主的一门课程, 史地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自然成为课程实施者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历史与社会”教学, 让学生形成一种关于重要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地理视野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是在特定时空中进行的, 都要受到具体的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恩格斯曾说:“所有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离开了时间的存在和离开空间的存在同样是最大的荒唐。”[10]因此, 在历史内容的教学中, 增加地理空间的认知维度, 进行史地知识的综合性学习, 是“历史与社会”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

以“大河孕育的文明古国”一课为例。在以往分科历史课程中讲“四大文明古国”的内容, 教师一般只笼统地提及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共性地理特征, 如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农业灌溉便利等地理条件即可, 而对每个文明古国产生的独特地理环境因素则很少涉及。但是, 在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上, 讲埃及文明,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尼罗河的泛滥孕育了埃及的农业文明, 还要让学生理解尼罗河泛滥的地理环境原因及其是如何孕育埃及文明的, 知道尼罗河的泛滥与上游的热带草原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干、湿两季。每到6~10月湿季来临, 滚滚的河水从上游草原上带下大量肥沃的泥土和腐殖质, 10月以后进入干季, 河水开始退却, 形成肥沃的土壤, 加上充足的日照, 埃及人在这片土地上从耕种到收割, 正好完成一个农作物的生产周期, 从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个“绿色走廊”。如果不是尼罗河的泛滥, 这块土地也不过是这块世界最浩瀚沙漠的一部分而已, 生命是绝难在这里存活的, 更不用说文明。所以, 在埃及流传着“埃及就是尼罗河, 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的说法。讲黄河文明, 要让学生知道, 上古夏商周时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的多, 1月份气温要比现在高3~5度, [11]尤其是“细腻而疏松的黄土层较适宜于远古木石铜器农具的运用和粟、稷等旱作物的生长”, [12]于是,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首先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一地区自然也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表明,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指导学生学会从地理空间视角看问题,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3. 跨学科主题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 诸如人口、资源、环境、战争等问题都具有很高的综合性, 是任何传统学科所无法单独解决的, 单值对应的思维方式在这里已无能为力。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有多种学科的联合、协作, 需要超越于各门学科的视野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跨学科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就是从一些重要的历史或现实问题出发, 按照解决问题的逻辑呈现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 学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 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进行判断、分析和筛选, 最终构建起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说, 跨学科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是最能体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价值的一种学习形式。

例如, 对于“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原因”这一问题,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场战争爆发的国际政治原因, 如“美国为了谋求世界霸权”“控制中东石油”, 还应让学生学会结合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恩考。从历史背景角度看, 伊拉克尽管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 但是近现代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控制, 上世纪末又先后爆发了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 伊拉克与周边及西方大国的关系紧张;从地理角度看, 除了伊拉克的石油蕴藏丰富外, 伊拉克还地处五海三洲之地, 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宗教文化角度看, 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也是战争爆发的深层次文化原因。可见, 只有经过这样的学习训练, 才能使学生逐步学会从多维视角观察社会问题, 并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篇3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当前政法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司法行政机关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能力的迫切需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涉及广大干部群众、各行各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人民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认识水平,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对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神财富,是马列主义有关国家与法的理论和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思想和理论成就。其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贯穿于我国的立法、司法、执法工作中,也同样贯穿于法制宣传工作中。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在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只有造就一支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法队伍,政法机关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为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采取多种形式,从司法为民的高度认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司法实践、推动司法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司法为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宗旨对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举措。司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一环,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防线。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作用,在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功夫,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司法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和归属,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司法岗位作为为民服务的平台,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司法为民是继党的十六大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后最高法院提出的司法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是对司法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本质概括。“司法为民”这一论句揭示了司法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司法工作理论创新的重大起点。

三、紧贴中心工作,从党的领导高度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依法治国是宪法规定的治国方略,它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依法治国方略是为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服务的,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路径;另一方面,只有在党的领导、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上,才可能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依法治国方略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路径。只有在党的领导、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基础上,才可能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法制宣传工作应当充分突出这种辩证关系,并且通过坚持和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法制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读本 篇4

一、明确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深入开展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人民检察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检察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强化司法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人民检察院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对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明确了五个理念的内涵

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最高检提出的“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保证广大干警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每一名检察官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检察官,必须时刻旗帜鲜明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明确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罗干等同志的讲话和郭检在动员会上的讲话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使我明确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树立了清廉从政的意识、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执法为民的意识、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以我院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荣辱观”教育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的观念意识是否有悖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上的行为、做法是否违背了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的要求。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端正了执法理念,规范了执法行为。

今后,我将进一步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篇5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第一阶段情况的报告

按照省院和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黑河市检察机关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已经全面启动,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第一阶段基本情况:

(一)、快速部署,全力推进。全省政法机关、省检察院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电视电话会议后,市检察院党组在认真

学习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两次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教育活动。为加强对全市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市检察院还成立了由检察长任组长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政治处主任担任。同时,督促指导基层院迅速启动教育活动,将北安和爱辉区院两个基层院确定为示范院,推动基层检察院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统一思想,深入发动。市检察院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对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会上宣读了市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方案,检察长赵英华做了重要讲话,对下步如何开展好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赵检要求全市检察干警深刻认识开展这次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扎扎实实搞好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结合工作,抓好学习。在第一阶段学习阶段,市院要求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一是要求集体学习科室要有学习记录,干警要有学习笔记,市院政治处不定期抽查。二是要求保证学习时间。集体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学时,外出办案干警以办案小组为单位,在外地利用办案之余时间组织学习。三是严格学习纪律,对每次参加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通报。四是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市院主管副检察长刘乐民同志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办公室主任、政治处主任杨云来同志、示范院检察长于树仁同志分别参加了省院组织的为期七天的培训班。按照市政法委的要求,在办案高峰时期,积极组织了40人参加了全省政法机关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宣讲团为期一天半的培训,我们还利用周五,两次组织干警收看了中政委的光盘,学习过程中党组成员带头,能够保证干警参学人数,遵守纪律,认真记笔记,为干警做出表率。五是为检验学习效果,我们于6月30日下午组织了全院干警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基本知识测试,测试由政治处组织,主管检察长到会场监考,以此推动学习的深入。

(四)、搞好结合,务求实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搞好四个结合:一是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按照政法委和宣传部的要求,请讲师团孔丹教授为黑河市院、爱辉区院和黑北院干警做了题为《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特征》的专题讲座,引导检察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推进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和推进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三是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保持共产员先进性教育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6月29日上午,组织市院和黑北院干警集体收看了黑龙江省电视台七一表彰会,进一步筑牢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思想根基,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四是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践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包括扫黑除恶、治理商业贿赂、集中处理涉检信访等专项工作深入开展。一是组织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检察业务巡回讲座。6月19日至22日,由市院政治处副主任带队,各基层院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担任主讲,到各基层院进行巡回讨论。讲座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和检察业务三方面内容,受到基层干警的一致欢迎,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为配合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市控申、渎检、民行部门,经过精心准备,在6月中旬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法律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扩大案源,进一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三是我们整理了北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树仁同志和爱辉区检察院民行科长包峻岭等同志先进事迹,准备编印全市检察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事迹汇编,组织全市检察干警学习模范检察院、模范检察官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先进事迹,用身边鲜活的榜样教育检察干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四是按照省院的要求,6月26日上午,组织黑河市院和爱辉区院以及黑北院的干警聆听了全省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的报告。报告结合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从各位英模的工作实际出发,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尤其是全国先进工作者、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密山市检察院党组成员、侦查监督科副科长魏艳玲同志的报告,感人肺腑,许多干警都被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的精神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市院党组要求干警们要以此报告

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抓起向英模学习的热潮。学习他们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爱岗敬业的精神;学习他们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坦荡无私的精神;学习他们严于律已、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习他们宁守清贫、一尘不染、拒腐防变的精神。恪守“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理念,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时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甘于奉献,为开创我市检察工作新局面,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第二阶段打算:

整改提高阶段是此次社会主义理念教育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既是对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成果的检验和深化,又是搞好检查验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阶段工作搞得怎么样,决定着此次教育活动能否真正取得实效。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抓好落实。

(一)通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牢牢把握“执 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自觉投入到整改提高阶段的活动中来,从社会各界的反映中、从群众的批评意见中、从已经处理或正在处理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特别是错案中,从查处的干警违法违纪案例中,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帮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深入查找个人和单位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剖原因,深挖根源。以执法思想、执法观念、职业道德、执法作风、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等方面为重点,查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广大干警的思想统一到省院和市委、政法委的决策和要求上来。

(二)通过深入整改提高,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搞好这次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此次教育活动成效大小、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也是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企盼。在查摆中要求干警克服困难“三多三少”现象,即联系工作层面的问题多,联系个人思想、作风的少;联系共性问题的多,联系个性问题的少;联系表面的问题多,联系深层次的问题少。

(三)加强领导,不折不扣地抓好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院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认真负责,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建立政法干警的执法档案、继续建立、完善有关制度、加快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开展执法先进模范人物的表彰、宣传工作、加强办案质量和效率考评工作、强化责任追究、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七个工作。这七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缺一不可,是一个紧密相关的统一整体,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四)端正态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整改提高阶段必然触及矛盾,涉及到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干警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思想顾虑。各科室要引导广大干警做到“四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评议,不是“人人过关”,而是“人人受教育”;正确对待自己,克服思想障碍,严于剖析自己;正确对待群众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端正态度,自觉投入。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篇6

近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宣传教育专项工作》讲座报告,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常规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凸现了“文明、守纪、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开展普法学习,组织教师反复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使教师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普遍得到增强。

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防范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对中小学生家长的法制教育,发挥家长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中的作用;对学校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促进学校依法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学校保护学生安全的水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做好重点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疏导化解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篇7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高校音乐,教育理念

学习型社会这一理念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 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已经不仅只是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 这种理念已经被列入了我国方针政策的具体规划中。音乐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教育内容, 音乐教育也应该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针对学习型社会的具体目标不断进行探索。

一、学习型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要影响

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形式就是建设一个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社会, 实质内容就是通过学习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学习型社会就是通过全民终生学习实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这也更加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 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在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全面发展。在音乐教育中, 传统的教育只是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教育的形式是将音乐技能与知识看成是主体内容, 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也就是说, 传统的音乐教育只是注重音乐这门课程的教育, 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必要需求, 甚至阻碍了学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重要理念表明, 个人全面发展是实现自身再生产的更高境界, 也是人类进行生产的最终目的。具体的含义就是说个人的先天以及后天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自由发展, 通过这种发展代替生产过程中的痛苦承担者。在这种理念下, 音乐教育需要满足学习者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只有坚持这种教育理念才能使高校音乐教育在学习型的社会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 引导音乐教育理念转向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 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应该转向全面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必须放弃以往急于求成的教育思想, 改变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弊端, 推动音乐教育从学院化以及精英化的教育转向民间大众化教育。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精英化以及学院化, 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但是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学习型社会倡导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学习, 将学习转向全民化以及大众化。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避免受到音乐教育各种功利性因素的影响, 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把音乐教育具有的审美性以及艺术性与社会的大众化以及民间化相互融合。

二、学习型社会对音乐教育理念的改变

学习型社会注重的是全民共同参与学习, 更注重的是所有参与学习的社会个体保持学习的连续性以及长期性, 倡导学习者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将音乐教育看成是教育发展的一个中间环节, 虽然这种教育在社会教育整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 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 高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而每一位学习者都会经历非常漫长的发展阶段。学习型社会主要的发展目标放在了学习个体在整个人生阶段的全面发展, 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段时间的学校教育,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学校教育会对今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想要应对学习型社会背景的转变, 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意志。音乐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但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被边缘化,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教育本身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的教育。教育过程就是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灌输, 并且体现了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不可否认这种音乐教育模式拥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但是人格意志的薄弱必然会使知识以及情感的教育受到阻碍。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对知识以及情感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对人格意志的培养。高校的音乐教育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 但是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个体的意愿,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意愿的关键就是人格意志。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意志才能自觉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拥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 高校音乐的教育理念应该更加注重于学生人格意志的培养, 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伟大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自主性, 最终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 在我国不断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 高校音乐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改善和创新, 并不是完全否定了传统高校音乐教学的理念, 而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 保留传统教育理念的优势并不断的革新。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虽然与以往的社会形态存在很大差异, 但是也存在内在的紧密联系, 面对社会的转型, 高校音乐教育进行不断革新的同时, 不能完全放弃以往的教育经验, 应该在以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 开始新的探索, 最终在学习型社会下, 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理念合理有效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石中英.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2]马克思.资本论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 篇8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心得体会2007-02-16 10:37:48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使我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深深感到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中央政法委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的必然途径,对于全面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素质、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要求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法院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法官则是这道防线的守护者,要真正做到这样就必须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质和内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指导我们法院的各项工作。具体地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

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要使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执法为民,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法工作中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要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的问题。那种执法不公,以权谋私,以案谋私以及霸道作风,都是背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要求的。坚持了依法治国和执法为民,才能做到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公平正义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公平与效率并重,维护法律的权威。法律是统

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法机关理所当然地要为党的建设事业服务,服务大局是政法机关职责的根本,也是政法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服务大局要求政法机关必须积极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服务大局要求政法干警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在执法和法律监督的各个环节发挥政法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整体效能,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政法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法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必须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必须明确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相对独立。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篇9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深入开展平安尚志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巩固和发展尚志的大好形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标志着我们党执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执法实践的新突破。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多方面,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越是安定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应该看到,我们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社会治安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稳定的因素还很多。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在不断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出现。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聚精会神地搞建设,一切都无从谈起。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和推动法治实践,精心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要高标准地搞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法领域的主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政法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不走过场,确保取得实效。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同巩固和扩大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结合起来,同解决思想上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教育,进一步端正执法理念,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为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学习体会 篇10

在这一方面, 福州电视台《法眼》栏目也做了各种尝试, “法眼服务团”的推出, 就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突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法眼服务团”中的工作实践, 来谈谈新时期下电视法制节目如何加强法制服务这个实践问题。

一、“法眼服务团”特色

2009年1月, 《法眼》栏目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局、热心企业、各大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成立了公益法律服务团队———“法眼服务团”。“法眼服务团”秉持“做福州人身边的法律顾问”的宗旨, 选取新闻线索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以记者和服务团成员帮忙的形式, 向当事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 并力争促成事情的解决。当然, 整个事件的过程最终也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另外, 为了扩大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大众, “法眼服务团”还不断举行“进社区”、“进乡村”、“进海岛”、“进学校”等系列公益法制服务活动。

二、点面结合的法制服务

作为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保障体系, 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利用电视传媒手段, 通过一系列法制节目, 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这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一种普法手段, 但这一作法说教味浓, 服务意识不强。在新时代下将定位指向科学、实用的法制节目, 其要求不仅能够通过节目宣传法律, 更应该切实地为公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法眼服务团”就是贯彻这一服务理念, 由点到面, 创新实践, 通过各种形式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和提供法律服务。

(一) 以点为范, 全程介入个体事件

电视媒体的服务对象, 往小的看是一个个的个体, 往大的说, 就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群体。那如何服务好每个个体呢?

《法眼》栏目曾经就接到这样一个法制热线, 当事人张枫 (化名) 告诉记者, 他今年已经19岁了, 但却没有户口, 更不用说身份证了。问其原因, 张枫告诉记者, 他幼年丧父, 其父母是未婚时生下他, 相关手续不全, 致使他一直没办法立户口。小时候读书就需要开各种证明才能寄读, 长大后, 没有户口更是办不了身份证, 致使其无法像正常年轻人那样办证件找工作, 这黑户的身份困扰了张枫19年, 多方求助却一直无法解决, 给其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张枫求助《法眼》栏目组后, “法眼服务团”立即启动援助行动, 把张枫相关情况向当地派出所反馈后, 得知像张枫这种情况要办理落户手续, 不仅要张枫所属街道办事处出具相关证明, 还要证明张枫与其母亲是母子关系。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条件, 却难住了张枫一家人19年。在了解了办户口所需条件后, “法眼服务团”全程介入, 带着张枫在各个职能部门间奔走, 并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 为张枫寻找相关证人, 从街道办事处帮张枫开出所需相关证明, 还发动社会力量, 找到热心司法鉴定所, 免费为张枫母子进行亲子鉴定, 经过几天的奔走, 办齐了所需手续后, 最终当地派出所为张枫立了户口, 张枫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

困扰张枫一家人19年的难题, 在“法眼服务团”的介入下, 几天时间就得以解决。有人曾经对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作用做了如下阐述:“电视法制节目一方面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披露以及评析批判, 监督社会法制现状, 担负着监督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法情况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还满足了公众舆论需求, 表达公众对被监督对象的意见, 并往往直接促进了个案的处理, 使得民众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3]不否认张枫的事情很快得以解决, 这与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有着某种关系, 但我们认为更多的原因是“法眼服务团”介入得法, 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把个人眼中的大事难事, 化为小事易事, 最终成功解决。同时, 要强调的是, 张枫事件的成功解决, 在电视媒体播出宣传后, 也为同类事件提供了一个范例模版, 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们不能小觑“点”的作用, 张枫的遭遇是一个个体事件, 就好比一个点, 把这个点的问题解决好, 其解决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而这个范例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 将对受众的认知和判断起着积极作用。“法眼服务团”在日常采访活动中, 对于个体事件介入与服务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上门为市民回答法律疑难问题, 帮助协调解决;还有帮助受伤员工讨回工伤赔偿, 协助农民工讨薪, 全程介入一些业主产权证“难产”问题, 督促开发商及时为业主办理产权证。“法眼服务团”全方位地介入群众的生活, 真正使栏目贴近群众生活需要。另外, 根据“法眼服务团”工作实例制作的法制电视专题, 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模版, 例如“讨薪模式”、“产权证督办范例”等新经验, 这些典范的产生, 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法律认知, 也为群众维权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范例和经验。

(二) 以面为基, 普法活动广泛辐射

对于群众的各种法律需求, “法眼服务团”有面向个体的专门的法制服务, 帮他们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 就如上文所述的典范作用。那在面的方向, 就是要增加基础数, 扩大受众面, 形成辐射带。而常规的电视节目普法宣传, 由于收视群体的相对固定性使得拓展乏力, 因此还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策划和组织各种普法活动, 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手段。其实, 媒体与受众之间, 还是存在着距离感, 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式各样的现场活动, 可以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距离, 促进媒体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 让媒体的宣传功能得到充分地扩展和延伸。而“法眼服务团”的“进社区”、“进乡村”等受众面广的普法活动, 就是颇具创新的事例。

从2009年开始, 每年的重阳节, “法眼服务团”都会与王庄菊园老人会合作, 举办“送法进社区开心过重阳”活动。据社区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社区居民对家庭矛盾、遗嘱继承、财产等法律问题很关注。于是“法眼服务团”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在活动现场, “法眼服务团”成员们结合执业过程中遇到的婚姻家庭财产实际问题, 以案说法, 详细讲解了居民关心的夫妻共同财产、贷款买房、法定继承顺序及如何立遗嘱等多方面内容。另外, 还邀请了司法局、律师所、鉴定所等相关人员到现场接受咨询解惑, 一场活动就为60多人次的社区居民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对于一些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问题, “法眼服务团”还会及时介入, 帮忙协调。至今《法眼》已连续四年到菊园社区举办普法活动, 亦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积极反响。而类似王庄社区这样的普法模式, 《法眼》也在其它社区展开。

与“进社区”相似, “进乡村”也是“法眼服务团”普法活动的重点。当然, 社区与乡村, 虽是两个同级别的社会基层单元, 但由于本身存在生活和文化形态差上的差异性, 其法制诉求也会有所不同。“法眼服务团”也针对乡村特色展开法制服务。在乡村, “法眼服务团”一般会联系当地村委会集中问题提供法律服务。老人赡养问题、土地承包流转相关政策、新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留守儿童抚养和教育问题, 这些都是村民们关注的重点。对于村民的问题, “法眼服务团”的专业人士都会细心解答, 必要时还会提供法律援助。

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是“法眼服务团”普法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 占整个普法活动量的80%左右。当然, “法眼服务团”对于一些特殊群体也从未忽略。如“3·8妇女节”, 《法眼》除了开展常规维护妇女权益活动外, 还开展了“‘法眼服务团’走进女子监狱”的活动, 带领心理咨询师和律师, 为监狱内近100名女子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 对于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和法律诉求, 现场能解决的就现场解决, 不能解决的, “法眼服务团”也会详细记录, 整理汇总后, 形成建议和意见交给监狱管理部门, 协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另外, 在活动中, “法眼服务团”也会调查总结女性犯罪的成因及主要因素, 这些调查的结果, 也用于指导《法眼》的日常报道实践。

“法眼服务团”的普法活动, 有主有次、层次分明, 既关注主流群体, 也不忽视特殊人群。无论是人流密集的公园与商场, 还是地处偏远的城镇和乡村, 都有“法眼服务团”的普法足迹, 使得受众群体和层面都有所拓展。“法眼服务团”成立至今已举办了50余场的公益普法活动, 为群众提供义务的法律服务及援助, 直接受益人近五万, 辐射带动人群更是庞大, 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功能丰富的普法方式

当然, “法眼服务团”除加强对个体的法制服务和“进社区”、“进乡村”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服务外, 也在普法实践中求新求变, 提升自己普法方法和手段。

在平时《法眼》节目的报道中, 我们发现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 以《法眼》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节目中的刑事案件为例, 犯罪嫌疑人中约有60%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究其原因, 家庭教育的缺失、法律知识的匮乏、过早地辍学, 还有不良玩伴的影响, 都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法律不仅要打击犯罪, 其更重要的功能应该是预防犯罪。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这是一个社会大课题, 也是法治社会努力的方向。《法眼》栏目作为普法宣传战线的重要一分子, 这些年也一直在这一方面进行尝试。从娃娃抓起, 加强校园普法, 这是《法眼》栏目普法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 但如何普法才最适合, 要如何实施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这同样也是“法眼服务团”随着实践求新求变的一项核心内容。

(一) 联合社会力量做深校园普法

校园普法, 是媒体法制宣传常用的一个手段, 但在特定的情形下, 也时常沦为应时应景的宣传报道手段, 形式往往大于内容, 影响力可想而知。“媒体要使举办的社会公益活动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活动本身必须具备可持续性”。[4]于2009年5月份开始的“爱心接力普法入校”活动, 是一个针对校园学生的大型连续性的普法活动。为做好这一活动, 提升其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法眼》栏目在“法眼服务团”的基础上, 组建“法眼讲师团”作为其功能的延续和升级, “法眼讲师团”的成员中有法庭的庭长、派出所的所长、未成年管教所的教导员、知名律师和法制节目资深主持人等近30名讲师。“法眼讲师团”组建完成后, 《法眼》联合福州市教育局和福州司法局, 根据地域性和各学校的代表性, 在全市中小学中抽取相应学校作为代表, 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从2009年5月到2013年5月, 《法眼》共为60多所学校做过普法宣传讲座, “法眼讲师团”的讲座不是干瘪瘪的做报告, 而是利用多媒体环境,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影音并茂的方式, 阐述法理人情, 并在现场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 用寓教于乐的形式, 以发生在身边真实的案例进行模拟, 教育警醒同学们,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当然, 讲座只是入校普法的最初级模式。媒体自身的优势我们也要好好利用, 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时, 新闻报道也紧跟其上, 《法眼》栏目派出业务能力强的记者组, 对“法眼讲师团”的讲课现场进行全程拍摄, 精编成别具特色的法制电视节目, 一边在《法眼》节目中播出, 一边把视频材料分发给各中小学, 让学校组织观看, 多管齐下, 让活动与报道互为映衬, 形成合力, 扩大入校普法的影响力。

(二) 合理调配资源丰富活动内涵

“新闻媒体作为活动的核心, 需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 拓展服务领域, 加大服务力度, 提升活动品质与品位”。[5]“法眼讲师团”的入校普法活动, 不仅仅局限于普法活动本身, 而是尽量利用“活动”这个载体, 拓展服务领域, 使“活动”承载更多的意义与价值。因此, 在法眼讲师团“爱心接力普法入校”这一活动的过程中, 还附带了一个任务, 就是为八县市贫困山区学校捐建“法制图书园地”。带着这个使命, “法眼讲师团”到各个学校进行普法宣讲的过程中, 也号召各师生们把自己的多余的书籍捐献出来, 这一倡议, 得到大家的热情响应, 在入校普法活动中, 《法眼》共募捐到各类图书30000多册。

我们同时还在电视节目中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 在大型图书城等地方设立捐赠点, 这些举措, 也得到不少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一些企业为这一活动送来数量可观的文具、书柜等物品, 还有许多爱心人士仍在不断地为这个活动送上自己的一片心意, 目前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当中。

可以说, 这些举措, 让“爱心接力普法入校”活动的内涵变得不简单, 爱心更加丰富。在整合利用社会闲散资源, 最终把爱心汇集一处后, “法眼讲师团”也分赴各个山区贫困小学, 为他们送去社会的关怀。目前, 已为十多所山区小学建立了法制图书园地。

一个故事, 有时就可改变一个人;一本书, 也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法眼讲师团”的入校普法活动, 就像在四处播洒法律的种子,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 来影响每一个同学, 让“法治”这一最质朴的概念, 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需求在改变, 法制电视节目的普法活动, 也要不拘泥于桎梏, 要善于点面结合, 深化活动内涵,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学会整合与调配, 让涓涓细流汇为奔腾之水, 起到服务群众, 造福群众的真善目的。

摘要:近年来, 电视法制节目逐渐陷入“模式化”的困境中, 法制节目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产生脱节, 群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 他们希望法制节目不仅仅是以案说法来宣传法律知识, 还希望能有权威的团队出现在他们身边, 为他们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或服务。本文以福州电视台《法眼》栏目的“法眼服务团”工作实践为例, 探讨地方电视台法制节目如何整合资源, 让法制节目普法形式更多样, 更贴近群众, 服务好群众。

关键词:法眼服务团,法制服务,服务创新,普法活动

参考文献

[1]范愉.电视法制节目评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 (7) :7.

[2]丁莉华.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6:25.

[3]郭致远.舆论监督: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责任[J].新闻前哨, 2010 (12) :91.

[4]张冰清.媒体社会公益活动之反思[J].新闻传播, 2007 (4) :5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 篇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把握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大局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人民法院只有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人民司法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确保在司法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提高法院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对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当前人民法院工作的实际来看,还存在一些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司法为民的宗旨观念淡薄,特权思想较为严重。少数司法人员以管人者自居,“以法治民”思想严重,高高在上,在司法过程中要求服务对象为司法活动提供种种条件,满足司法机关和人员的工作需求,一味强调服务对象的对其服从服务,造成了司法活动中主仆地位颠倒。二是司法效率不高,审判质量较差。有的办案人员就案办案,或偏离了法治的轨道,或忽视了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没有很好地考虑群众的诉求,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办案社会效果不佳。四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的执法观,损害了法制的统一。由于司法机关现行的人、财、物管理体制受制于地方,有的司法机关往往以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为重,在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的案件中争取管辖权,对一些执法难度大、无经济利益的案件又相互推诿,或者为“保护”本地企业及本系统部门不顾司法公正,偏袒一方当事人。

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在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工夫,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同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结合起来,使广大法官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紧密联系“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实际,牢牢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要紧密联系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实际,确保人民法院改革向纵深推进,突破长期影响和制约法院工作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和保障性困扰;要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解决人民群众通过诉讼途径表达的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地维护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具体而言,我们在司法活动中要始终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院理念教育与坚持公正司法相结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是对人民法院最根本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赋予了司法机关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把公正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首要价值目标。对此,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法官革命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提高广大法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保障公正司法的各种有效的监督防范机制。切实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管理,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和执法检查,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公开审判力度,不断完善司法公开的内容,丰富司法公开的手段和形式,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公开促公正。

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法院理念教育与坚持为民司法相结合。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去年,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人民法院确立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由此可见,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此,要切实加强广大法官的思想教育,解决“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做到慎用权力,心系群众,把司法岗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把司法活动作为保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途径,真正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要坚决克服和纠正司法领域的官僚主义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参与诉讼中遇到的困难和判决执行难问题。认真落实各种司法便民、利民、护民措施,实行网上立案、上门立案、巡回审判、预约开庭、司法救助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方便群众诉讼。要贯彻群众路线,实行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加强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熟悉民情、了解民意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真正做到“人民司法,司法为民”。

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法院理念教育与坚持高效司法相结合。司法公正不仅体现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上,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效率上,“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司法不公的一个重

要方面就是审判效率低,办案周期长。有的官司虽然打赢了,但由于拖的时间太久,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已无法弥补。因此,提高司法效率是当前审判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要积极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高效快捷的审判运行机制。加强案件审限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案件在审限内的结案速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建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缩短办案周期。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开展审判工作,逐步实现网上立案、网上审案、网上批案,提高办案效率。

四是要把社会主义法院理念教育与坚持文明司法相结合。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司法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弘扬司法文明,关键就是要做到文明司法,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自觉克服态度粗蛮、居高临下的做法,以人道的方式对待当事人和群众,充分体现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司法的人文关怀,努力把人民法院建设成为“最讲理、最文明的神圣殿堂”。要认真执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大力倡导司法礼仪,规范法官言行,切实做到严肃执法,热情服务。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多渠道、多形式接待上访群众和当事人,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严格执行纪律,做到依法执行,文明执行。坚持实行诉讼引导制度、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引导当事人和群众依法、有序诉讼。加大诉讼调解和执行和解力度,切实转变审判作风和工作作风,争取审判工作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五是要把社会主义法院理念教育与坚持廉洁司法相结合。司法腐败是导致司法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法官作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应该做到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让人民满意,让群众信任。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法官廉政建设,纯洁法官队伍,提高人民法官和人民法院的社会公信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法律保障、惩处和制约机制。不断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严肃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徇私舞弊的法官,建立健全对贪赃枉法行为不愿为、不必为、不敢为、不能为的激励、惩处机制,对贪赃枉法等损害当事人利益、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人和事进行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人事调动流程下一篇:银行开门红营销心得